【www.cy260.com - 云南古树白茶】

云南昌宁:千余株古茶树成了村民“摇钱树”

提起昌宁你便想到了千年茶乡,这里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境内保存着大量的古茶树、古茶林。其中,较为集中的古茶树群6片1万余株,野猪山就是古茶群集中分布的一个点,分布着千余株百年以上古茶树,其中12株树龄已达千年以上。在那里,古茶树包裹着村民的房屋,寨子的田边地头栽种着古茶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如今,当地村民利用自身宝贝发展产业致富,古茶树变成了“摇钱树”。

生机盎然古茶树

古茶林里的人家

目睹:古茶树和房屋相互交融

七月的野猪山,雨雾蒙蒙。日前,记者涉足于这片古茶树,被这里的风景深深迷住,难以忘却。野猪山位于澜沧江西岸,属漭水镇老厂村范围,平均海拔2000多米。这里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古茶树的特殊生活环境。走进古茶树群,每一个自然村的田边地头、房前屋后都分布着大量的古茶树,古茶树包裹着房屋,房屋身在古茶树中,相互交融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当地人告诉记者,这些茶树一直以来,都是以这样的一种半野生方式生存着、延续着。

据统计,这里分布着千余株百年以上古茶树,其中,12株树龄已达千年以上。

品牌:“老乔生”已远销省内外

近年,野猪山的古茶树正随着一个叫“老乔生”的茶叶品牌走出大山,走进喜茶爱茶者的生活。“老乔生”就是从这些古茶里得到灵感,意为“古老的乔木生态茶”。随着市场对生态茶的需求越来越大,世世代代生活在野猪山的农民鲁忠相等几个农民看准了商机,注册成立了“野珠山古树茶专业合作社”,并建立起了集初制、精制、包装、营销为一体的茶叶加工厂,依托独特的古树茶资源,开始了“老乔生”的创业路子。

据合作社理事长鲁忠相介绍,合作社现已发展会员160户,去年共生产干茶60吨,实现产值300余万元,支付农民鲜叶款200多万元。其中百年以上古茶产量1.3吨,实现产值130多万元,其余茶叶95%以上是树龄在5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大树茶。目前,百年以上古树茶加工出来的红茶、绿茶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远销广州、成都、昆明等地。

古树茶太少,只能用这样的小机器来加工

村民:古茶树摇身变成“摇钱树”

今年70多岁的老人李开文告诉记者,过去这种大树茶叶与当地茶混在一起销售,卖不出更好的价格,有的人家干脆把茶树砍了栽种为其它的经济林果。如今,有了“老乔生”这个品牌,他们的古茶树一下子变成了“摇钱树”,大家都把它们当成了宝。

看着雨雾中生机盎然的古茶,茶厂专门负责原料收购的常务副厂长杨中平告诉记者,古茶树是老祖宗给他们留下的宝贝,每年采摘茶叶的时候,茶厂都要派出专业人员,挨家挨户地去守着茶农采摘,直接在茶树下进行收购,以保证茶叶的品质。“用古树茶加工出茶上市以后,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欢迎,现在每天都能接到省内外茶商的电话要求定购。今年出厂价达到了1190元/公斤,但仍然供不应求。”杨中平说。(崔敏刘增向吴再忠徐剑春)

cy260.com小编推荐

云南昌宁县春茶生产实现“七增”


云南昌宁县春茶生产实现“七增”

今年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茶叶生产工作会议,明确了任务目标和生产措施。县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县农业局、县茶办、县茶叶站和相关部门,责任挂钩到片区、地块,技术服务到村组、农户,克服连续数月干旱的不利影响,春茶生产实现了“七增”。

截至2013年4月10日,全县完成毛茶总产165.8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24.72万公斤,增幅17.52%;

实现茶叶农业总产值6205.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816.55万元,增幅41.39%;

鲜叶综合平均价8.98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1.68元,增幅22.96%;

总销售量152.45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24.77万公斤,增幅63.85%;

总销售值167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667.9万元,增幅19.4%;

销售均价42.22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10.15元,增幅31.65%;

精制茶产量15.54万公斤,产值845.3万元,同比分别增167.93%、131.78%。

走进七彩云南双江千年古茶树


走进七彩云南双江千年古茶树

深秋来临,寒风已起,是到了喝红茶品普洱的好时节了。为了更深地了解普洱茶的生长、环境、采摘、制作、发展等情况,近20名南京资深茶友,带着憧憬、怀着好奇,不畏路途遥远,背起行囊,来到七彩云南双江,参加了《江南茶道》云南茶文化之旅活动。

世界茶树发源地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在1700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勐海等)和临沧地区等。这些地区具有终年雨水充足、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等优势,所产茶叶是纯绿色茶饮。

数百年历史的野生普洱茶树正在慢慢减少,为了保护好先祖留下的自然文物,云南省政府正在加大力度保护上年份的普洱茶树,树龄达到500-800年的古树已经禁止采摘茶叶了。普洱茶树与樟脑树、枣树等混生,所产茶叶冲泡之后会有独特的樟香和枣香等香气,品质特优。

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975年,普洱熟茶用于生产,随着逐年的发展,人们对普洱熟茶进一步了解认可,工业化批量生产势在必行,可传统的熟茶工艺制作过程相对缓慢,各种香型需靠陈放几年缓慢转化。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老师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云南省标准计量局于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紧压茶。”

普洱茶被国家质检总局于2008年5月13日以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也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08年8月5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10号(总第123号)批准发布,于2008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有一个名字很长的县名

从云南著名茶文化学者詹英佩女士所著一书《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可以知道,云南是个有着26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在云南的这片土地上有30多个民族自治县,其中有一个是以四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自治县,那就是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这是一个大家觉得名字有些奇怪而且字数很长的县名。

而双江这个很表意的地名,一听便让人联想到这地方一定与两条江有关联。真是名副其实,双江的确与两条江相依:澜沧江和小黑江。澜沧江在其东面,是双江县与景谷县的分界线;小黑江在其南面,为双江县与澜沧县的隔界江。

1951年以后,即半个世纪以来,云南茶品无论是国际大奖还是国内大奖,细究原料成分总能找到双江茶的影子。从封存的档案中可真切地看到,双江茶历经岁月洗礼,依然美质超群,不争不傲。喧嚣之后,榜名高昭,中国大叶种茶的王冠最终落归双江勐库。

野生古茶树群落世界第一

当今世界四大原始茶种,临沧占据了一半,勐库大叶种更被中国茶界盛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双江勐库邦马大雪山即勐库人称的西半山,属于邦马山脉中的一段,此段山脉在勐库境内由北向南纵贯60千米,整段山脉海拔均超过2700米,最高主峰海拔达3233米。

邦马大雪山2500米以上的地带现在仍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中生长着成片的千年以上野生古茶树,面积超过1.2万亩,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密度最大、分布最广、保存最完好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中外茶叶专家公认,双江勐库邦马大雪山是世界茶树原生地的核心区域。

这个原始植被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树群落,有着“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之说。而在原始森林中,世界古茶谷生长着的1号古茶树,据有关部门测定,已经有3500岁以上的生命。(原题《七彩面纱下那神秘的千年古茶树》)

云南省人大代表陈亚忠:挂牌保护2万株古茶树


云南省人大代表陈亚忠:挂牌保护2万株古茶树

都市时报讯(记者杨理锐)省人大代表陈亚忠是高级评茶师、工程师,也是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公司董事长。她坚持企业做大回报社会的理念,推行订单茶叶,直接受益茶农14.6万人,支付鲜叶款带动茶农增收7300万元。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和茶叶企业的领头人,她坚持企业发展和人大代表工作两促进、两不误。在企业发展和代表工作的关系中,优先执行代表职务,同时兢兢业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将“高黎贡山”茶叶品牌推向省内外市场。

几年来,在省、市、县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提交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共计50多件。如:关于腾冲至密支那国际大通道的建设,腾冲驼峰机场建设,保腾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大茶叶生产扶持力度等建议。

1983年,随着家庭联产责任制政策的落实,陈亚忠顶着贷款风险和压力,贷款4万元承包了新华乡大摆茶厂。2003年,茶厂进一步升级为“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挂牌保护高黎贡山古茶树2万多株,使古茶树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为进一步挖掘滇西茶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依托高黎贡山独有的自然、区位优势和古茶树,主要生产普洱茶、绿茶、红茶,多次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金奖,2011年在香港国际茶展“云香杯”评选活动中,高黎贡山品牌古树茶产品获得“生茶”金奖和“熟茶”银奖。

王迎新:漫说云南古茶树


王迎新:漫说云南古茶树

原始森林里草木葳蕤,花香草药香混合着落叶的味道,云南大叶种古茶树傲然其间,苍劲的枝干上覆盖着毛茸茸的苔癣,油绿硕大的叶片边沿锯齿分明。清晨的雾气散去,阳光斑驳地洒下来,茶树的叶子越发油绿清亮,在混合着花香的空气里默默生长。世界茶树的源头中心——中国云南,这些大叶种茶树就这样在这里站立了几百年、几千年。

早在1990年,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出版的《茶的故乡——云南》一书中,已故的茶叶专家彭承?就专门论述过专家学者从物种起源考察论证“茶树起源于云南”的五大根据:一;云南具有茶树系统发育过程的自然条件。二;从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进行考察。三;茶树近缘植物的分布,是考察茶树原产地的重要标志。四;云南野生大茶树分布辽阔。五;云南茶树有古老茶树的生物学特征。世界茶科植物有共23属380多种,分布在西南的就有260多种,其中以云南为最多。据中科院《780》工程调查,仅仅云南腾冲一个县内,就发现有8属70多种。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研究分类,茶组植物世界上共有40个种,我国分布有39个种,云南就占了33各种。这些研究表明了云南茶树资源的丰富,同时对现存的野生大茶树的分布予以了印证。考察报告中指出;云南境内有四十多个县的深山老林中发现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型大茶树。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是上天对云南的馈赠,对所有爱茶人的恩赐。

漫步在景迈山、老班章、攸乐山、勐库大雪山或者易武的古茶园里,各种林木交杂共生,高大的酸多依树、枝叶青翠的香樟树为茶树搭起一道天然的遮荫凉棚;落叶在地面上堆积起厚厚的一层,慢慢腐化为肥料。灌木丛生,山花烂漫其间,各种昆虫在花木间穿梭。茶山里的蜘蛛最有特点,古茶树林里的蜘蛛色泽鲜亮,个头比一般蜘蛛大。它们在茶树枝上布网捕捉小虫子,为茶树的健康提供了生态绿色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有的地方为了增加茶树面积,人为地把古茶园里的杂树尽数清理掉,种上古茶树的实生茶树苗。这样做改变了古茶树赖以生存了千百年的自然环境,其次以实生苗栽培的茶树会出现基因衰退的现象。还有的地方,为增加茶树的“产量”,对茶树周围的杂草施以除草剂,对土壤造成污染,茶叶的品质也将收到影响。这些都是在古茶树的开发利用中不明智、不科学的做法。

古茶树资源有限,如何在不破坏它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科学地去保护它们,确实刻不容缓,制止一些不科学的做法,急功近利的做法,才能让在地球上存活了上千年、远比我们个人生命要长的古茶树们依旧常绿常青,依旧在春天萌发出新芽。同时要合理采摘,采摘春、秋茶,不采夏茶,精采精制,让古树茶在我们的茶盏里芬芳永远。

古树茶之所以予人印象深刻,还在于它的品饮价值。一只洁净的白瓷盖碗里,色泽墨绿,条索肥壮,银毫满披的古树茶充溢着野性天然的美,散发着淡淡的、近似花香又不全似花香之气息。当沸水注入,轻轻把茶叶托起,一点点把它浸透,茶香随水汽飘起,令人闻之欲醉。这香气似乎是有生命力的,随着茶叶冲过程而会发生变化,刚开始润茶时的清香尚带着一点点青味,第一二泡的香气则更为纯正,接下的时段里,古树茶丰厚的内涵物质将会在近由泡、甚至二十泡里逐渐呈现浓醇、甘醇、甜润之滋味,而香气也会有最初的花香、蜜香转至最后的菌香。

曾经有一位非常热爱古树茶的人,很想知道古树茶的内含物质里究竟有哪些超群的成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好喝?他自己掏腰包把景迈古树茶样送到了思茅质量检验局进行检验。检验报告出来后,纸上的几个数字叫他明白了,古树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寡糖等各项指标含量均高出一般标准,感官的愉悦被科学的严谨清晰地解析出来,这些数字证实着古树茶优异品质的存在理由。不过,古树茶里还有许多更为微妙的成分还未被研究或公布出来,比如它的香气构成,古树茶叶香气在不同年份、不同温度、湿度下的转变,是哪些物质在起着作用?

况且,云南古茶树的鉴赏之美并非单一,而是丰富而充满个性的。云南的古茶山各个山头自有其独特的韵味,也就是茶人们常说的“山头味道”,就算是同一座大山里,海拔高和海拔低的地方、向阳和背阴的地方,所长茶树的茶叶风味也有不同。

景迈的蜜花香、微涩而回甘悠久,易武的平衡柔美、仪态万千,老班章的气韵饱满、老曼娥的大苦大甘、冰岛的茶质丰厚,每一种都可以让人品味悠久,痴迷其间。在六大茶类里,这样悠长有序,起伏跌宕的品饮体验非普洱茶莫属。因此这也是无数茶人爱上普洱茶,并为之着迷的缘故。

丰富的品饮层次感,嗅觉味觉与视觉之美的综合审美体验,清晰而有深度的文化背景和地理背景,就这样构成了云南古树茶不可复制的气质。质朴、优雅、独立、稀缺。

云南昌宁县茶叶专业合作社继续健康发展


云南昌宁县茶叶专业合作社继续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昌宁县坚持“政策扶持,科技支撑,试点带动”,积极引领以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水平,促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昌宁辖区东部及中部约为70%的温凉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茶,投采茶园面积14.4万亩,无性系良种有机生态茶园6.72万亩,经认定的无公害茶园有4.2万亩、有机茶园0.3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1.6万亩,其中以温泉、田园、漭水、翁堵、勐统、大田坝、鸡飞、更戛为主产乡镇,面积最大的温泉乡茶园面积达41663亩,田园镇茶园面积达32412亩,漭水镇茶园面积26348亩。

茶叶合作社发展初期,该县把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标准,业务部门在组织、规划、指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责任和全县各级各部门对发展及指导服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责及任务。从2008年开始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扶持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形成常态。选取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且运作规范的合作社作为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县合作社的发展。县供销合作社等业务主管部门对合作社建前、建中、建后进行全程指导服务,发放相关指导材料,帮助做好宣传发动。合作社召开设立大会时,县业务主管部门均安排人员参加现场指导,确保章程、规章制度的通过和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的选举、各项决议的形成依法依规进行,同时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帮助合作社建章立制。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运行较为规范时,积极向相关部门推荐,帮助他们协调贷款、申请国家项目扶持。

2005年6月,该县引导组建了首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昌宁县卡斯谷板茶叶专业合作社”,至去年底,全县茶叶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5个,注册资金5216.7万元,涉及人员3200人,其中农民1755人,非农民1445人,辐射带动1万多人,经营规模达26646平方米。

成立于2009年4月的昌宁县野珠山古树茶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60人,辐射带动1300户农户。至2011年底,该茶叶专业合作社种(养)规模达5000多亩,产品统一销售量60吨,销售总额达204万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04万元,户均增收0.15万元,与非社员户相比户均降低生产成本800元、增加收入2000元。

成立于2008年7月的昌宁县树根地茶叶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数1100户。至2011年底,种(养)规模达2100多亩,产品统一销售量250吨,销售总额750万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730万元,户均增收0.3万元,与非社员户相比户均降低生产成本380元、增加收入400元。

该县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不断强化宣传培训,规范管理,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活力,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水平,促进了特色品牌在农业发展中的效应。

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继续增长,共生产干毛茶1282.9万公斤,完成年初计划1200万公斤的107%,与上年相比增加249.04万公斤,增长24.1%。其中,烘青毛茶706.43万公斤,占总产量的55.1%;红毛茶380.11万公斤,占总产量的29.6%;晒青毛茶196.34万公斤,占总产量的15.3%。茶叶产业效益明显。2011年,全县各个茶所共收购鲜叶4636.65万公斤,茶农户均收入5600元,茶农人均收入1320元;虽然干毛茶销售平均价20.66元/公斤,与上年同比每公斤减0.77元,减3.6%,但仍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5.4亿元,完成年初下达5亿元计划的108%,与上年相比增1.3亿元,增长31.7%。其中,农业产值2.6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0.44亿元,增长20%。形成了毛茶产量持续增长,茶叶价格保持稳定,茶农收入逐年增加的良好发展势头。

云南昌宁县中低产和低质茶园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云南昌宁县中低产和低质茶园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昌宁县茶叶产业,繁荣茶区农村经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11年,昌宁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稳定外延、提升内强为茶叶产业发展目标思路;坚持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核心,以抓改造、办样板强基地为重点布局茶叶产业工作;紧紧围绕改造、提升、巩固的原则,在抓好历年已改造茶园管理质量水平提升巩固的同时,全力筹资增加投入、严格标准,扎实抓好中低产、低质茶园的改造和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高度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加快茶业发展步伐的理念;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服务跟着生产走、农户跟着协会走、协会跟着基地走、基地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来抓优化种植布局,提高质量效益。

二是相对集中规划严格标准实施这;为便于统一技术标准集中规模实施,年内项目安排在8个茶叶主产乡镇60个村范围内,并统一标准按照中低产和低质茶园“四改”的技术严格实施。

三是全力筹资增加扶持力度;在充分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为投入主体的基础上,县政府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入扶持的同时,安排财政预算资金190万元,专项用于中低产和低质茶园改造扶持补助;其中样板面积2万亩,补助100万元,非样板面积3万亩,补助90万元。

四是严格考核责任管理;对项目的实施自规划布局开始,就严格实行县、乡、村、组层层责任管理,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指导、有督查验收;认真作好跟踪责任管理,抓好工作进展和质量。对质量不达标的不予验收、不给补助。

经过全县8个乡镇、60个村、678个村民小组、12894户茶农的辛勤努力,截止2011年年底,全县共完成中低产和低质茶园改造面积72889.2亩,完成年初计划5万亩任务的145.6%,其中71507.9亩面积,已通过市、县两级实地检查验收,考核综合合格率为98.1%。通过强力抓好中低产和低质茶园的改造提升,有效促进了茶业经济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1282.88万公斤,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54018.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09%和31.69%。

云南古茶树(园)保护与管理


云南古茶树(园)保护与管理

西双版纳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植茶历史,至今仍保存有13万亩古茶树,分布于海拔760~2060米的澜沧江水系下游的山区丘陵地带。古茶树都生长在远离城市,空气清洁,生态环境良好的山林中。在茶与天然林复合生态环境下生长的古树茶品质独特、安全,深受消费者喜爱,非常畅销。茶农为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对古茶树过分的采摘,加上管理粗放,造成茶树树势衰退,甚至死亡。为了挽救这一宝贵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古茶树(园)的保护与管理。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树冠管理与土壤管理相结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破坏古茶园生态环境,而且使古茶树树势得到恢复,树幅扩大,茶叶产量、品质得到提高。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一套古茶树(园)的管理措施,为古茶树(园)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供西双版纳州各古茶区参考。

保护生态环境

一、保持古茶树原生境

保护古茶园生态环境,维护原境原貌,减少人为干扰,禁止乱砍滥伐古茶园及其周围的森林植被。

二、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古茶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恢复古茶园生态系统。主要做法为:1、补种适宜当地的、并且与茶树生长相协调的乔木树种,增加古茶园的覆荫度,完善生态系统。补植塘深宽为50×50厘米。2、对株数较少的古茶园,可适当补植茶苗,增加茶树的种植密度。种植塘深宽为50×50厘米,表土回塘,用当地的实生苗进行补缺。

土壤管理

一、茶园耕作

大多古茶园森林覆盖率高,落叶形成的腐殖层厚,土壤疏松,肥力较高,一般不需要中耕松土。但对于森林覆盖率低、肥力低下和土壤板结的古茶园,则需要采取适当的中耕除草措施。

中耕除草措施适用于缓坡古茶园,年耕作1次,时间在11月至12月,方法为:以茶树主干为中心,在树冠覆盖范围内进行,耕作深度20厘米左右,将草翻埋。坡度较大的古茶园不宜采取耕作措施,芟草即可,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茶园肥培管理

茶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每年采摘次数多,土壤养分消耗大,需要补充一定的肥料才能满足茶树生长的需要。古茶园施肥可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基肥用农家有机肥,如牲畜粪便、厩肥、堆肥、油饼等均可。追肥以生物肥为主。

基肥:10至12月;施肥量:牲畜粪肥、厩肥每株5公斤、油枯0.5~1kg。方法: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冠覆盖边缘垂直的地面开环形施肥沟,施肥沟深20厘米左右,施后盖土。

追肥:5月下旬;施肥量:商品生物有机肥0.5~1.0公斤/株(可根据肥料说明施用),施肥沟深15厘米,施后即盖土。

树冠管理

一、剪除枯枝、细弱枝,促进新枝萌发生长。

每年5月中下旬,对古茶树上的细小枯枝和病弱枝进行修剪,剪后进入雨季较容易形成新枝。

二、采养结合,合理采摘。

在对古茶园加强肥培管理的同时,应贯彻采养结合,合理采摘的技术措施,采取“春茶采摘、夏茶留养、秋茶采摘”的采养方式:春茶留鱼叶采,夏茶不采或留一叶采,秋茶留鱼叶或一叶采,以保持良好的树势。

清除寄生(附生)植物

古茶树大多生长在阴湿的环境条件下,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很容易受一些寄生(附生)植物的侵染,如苔藓、地衣等。如果寄生(附生)植物已严重影响到古茶树的生长,导致树体衰老加剧,则应采取用削好的竹片仔细将寄生在树干上的苔藓、地衣刮除干净,以保障茶树的正常生长。

云南为古茶树办“身份证”


云南为古茶树办“身份证”

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芒景一带,有着千年万亩古茶园,但千年万亩古茶园里,究竟生长着多少棵古茶树?每年产量又是多少?这一直都是一个谜,日前记者从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获悉,他们正为那里的古茶树办理“身份证”。届时,古茶园里究竟有多少棵古茶树、产量有多少都会一清二楚。

记者在景迈、芒景古茶园看到,许多茶树上都挂上了一块火柴盒大小的纸片,纸片一面写着序号,另外一面写着茶树的树高、树幅等相关信息。

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为古茶树办理“身份证”。据介绍,景迈、芒景两村位于澜沧县惠民乡,距离县城72公里。那里的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其中连片可摘的古茶园面积约16900亩。据介绍,古茶园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为此,景迈、芒景的茶园亦被称为千年万亩古茶园,在古茶园里,茶树与其他树木一起生长,由于栽种历史悠久,许多茶树长得很高,采茶时,茶农们还需爬上茶树。

“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是惠民旅游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古茶园数字化管理工作,对古茶园古茶树进行标识,同时对茶叶产量作限量,更好地保护古茶园品牌。”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9月,他们开会为古茶树办理“身份证”,用GPS对其定位,标识牌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

“我们的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共有十余个寨子涉及到古茶树。”惠民乡党委书记李雪松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完成景迈大平掌核心区古茶园登记挂牌和电脑录入工作,今年内其余登记挂牌和电脑录入工作亦将完成。

云南将为3200年古茶树举行祭祀仪式


云南将为3200年古茶树举行祭祀仪式

记者从第七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获悉,首届中国凤庆红茶节将于5月4日至10日在临沧凤庆举办,届时临沧凤庆将会举行3200年“高龄”“锦秀茶祖”古茶树祭祀仪式、采茶制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以展示最深厚的滇红茶文化底蕴。

凤庆种茶、制茶、饮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有“茶乡”之称,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位于凤庆的“锦秀茶祖”古茶树树龄高达3200年,是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最粗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堪称“世界茶王之母”。在本届中国凤庆红茶节上,有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锦秀茶祖”祭祀仪式,届时凤庆将向全社会展示古老的茶文化。凤庆还有民国以前栽培的古茶园2万多亩,野生古茶树资源3万多亩。

据凤庆县委王美荣副书记介绍,举办首届中国凤庆红茶节对大力弘扬凤庆茶文化,把凤庆打造成“中国红茶之都”,这对于推动凤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在首届中国凤庆红茶节上,凤庆县还将开展大型的招商引资活动。

凤庆在1939年就已创建茶厂,现已开发出10多类130多个品种的茶叶,产品外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10月,时任云南省长的和志强把“滇红特级功夫茶”作为国礼赠送给来昆明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滇红特级功夫茶”从1958年至今,都被国家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宾的外事礼茶。

炒作普洱茶诱骗千余中老年人集资诈骗1.4亿案公诉


炒作普洱茶诱骗千余中老年人集资诈骗1.4亿案公诉

通过炒作普洱茶收藏升值概念,诱使杭州超过千名中老年人上当受骗,经过长达9个月的调查和审查,以李兴华、董忠义等为主的云南鸿如茶叶非法集资案19名主要骨干日前被杭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

检方对19人起诉的罪名主要有四个:集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及抽逃出资罪。另外,其中一名同伙因醉酒驾驶被追加危险驾驶罪。

经查明,52岁的被告人李兴华,曾是云南鸿如茶业有限公司、深圳鸿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杭州鸿如茶叶有限公司等实际控制人。曾在云南采用不以销售货物为目的,采用寄存、收藏、代售普洱茶和支付高额收益的方式,用“后账还前账”的循环手段进行非法集资,为此背负数百万元的巨额债务而无以维系,这才决定将非法集资从云南转移至浙江杭州等地。

截至2011年5月案发前,被告人李兴华伙同被告人董忠义等人在杭州向1150人非法集资诈骗共计人民币1.4亿多元,至案发前未归还人民币1.35亿多元。

在杭州非法集资期间,受骗的中老年投资人员被集中至宾馆、农庄等地举行免费喝茶、足浴、聚会、会餐等各种形式的推介宣传活动,由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或专职的宣讲人员夸大宣讲普洱茶的功效,虚构云南鸿如茶业公司的实力,推介中、老年投资者以支付货款购买普洱茶,三年期限内收藏代售并保证年收益率不低于16%(三年总收益率不低于48%)等方式投资。

李兴华将收到的非法集资款少部分用于购置普洱茶,以应对投资者在投资前的参观和用于宣传赞助。被告人李兴华伙同被告人董忠义将收到的非法集资款大部分用于虚假宣传、获取荣誉称号、挥霍享乐(包括包养情人、购买汽车、房产以及个人奢侈挥霍等)。

云南茶好 古茶树更需保护好


云南茶好古茶树更需保护好

云南境内澜沧江流域绵延万里,汇聚了大量野生动植物,其中就包括种群庞大的野生乔木茶树在内的山茶科植物。历史研究证明,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存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的广泛认同,云南茶叶资源正被加速开采,如何有效运用自然资源,做到既保护古茶树又合理开发,维护其可持续发展则显得尤为迫切。

发展生态和茶文化的需要

少数民族先民通过摸索植物习性,在天然林下种植茶树,模拟或利用森林生态生产是一种古老但成功的茶叶栽培模式。云南山区地广人稀,不施肥、不翻地的广种薄收方式,无形中保持了生态天然。山区交通不便,茶叶仅在春季采摘,留有大量时间可供茶树积累养分,无人影响的古茶树生有较多附生植物,直接增进了物种多样性。

澜沧江流域居民或许是最早引种并驯化野生茶树和食用茶叶的人,悠久的种茶、制茶史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茶道、茶医、茶舞等内涵丰富的茶事活动,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等已作为传统习俗代代相传。在各民族的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和礼仪习俗中,茶叶是必备的饮品、礼品和祭品,它已经浸透到当地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

茶马古道是民族交流和融合的纽带,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为复杂的古商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的形成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古茶树资源这一物质基础。

维持茶树物种资源的基础

古茶园产茶具有现代种植茶园无法比拟的优势。现在,这种优势被广泛认同,并被市场拿来炒作利用,推动资金追捧,其结果造成茶树过度采摘,对古茶园造成严重伤害。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普洱茶知识的普及,告诉消费者普洱茶不仅讲究原料好,制作工艺及后期储藏环境同样重要。另外,茶树在特定环境经千年自然选择已独具特色,不同区域及品种的茶叶魅力各不相同,分散市场需求也有助于缓解茶叶过度采摘问题。

如分布在临沧市境内勐库大叶种茶,叶色绿或深绿,有光泽,嫩芽肥壮,茸毛张显。生长在凤庆等滇西茶区的凤庆大叶茶,叶色绿润、叶面隆起,茶汤滋味浓而甘甜。产自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的冰岛长叶茶,嫩芽黄绿色,茸毛特多,茶气特强。西双版纳勐腊县易武茶的茶气更强,滋味浓烈甘滑。仔细比对不同区域茶叶,将能更深刻体会到普洱茶所蕴含的无穷变化魅力,来自古茶园的原料无疑最为纯正,保护古茶园除了维护茶叶纯正外,也是保护茶树及基因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适度开采与管理得当方能长盛不衰

经济活跃,则茶叶需求旺盛。若对古茶园形成的历史不清楚,单纯保护古茶树却破坏古茶园生物多样性,只会弄巧成拙。不去了解茶园长期形成的生态结构,不合理的农业发展规划对古茶园会构成更深层的威胁。追求短期商业利益,过度采摘茶叶等违背自然规律的开发和管理方式,终会造成古茶园的惨重损失,甚至消失。

古茶园历经千百年岁月,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稀缺和不可复制的特性,蕴藏巨大的发展社会经济和茶文化的价值,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性刻不容缓。要兼顾生态与市场同步发展就要杜绝浮躁,首先是普及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茶园的历史、特性和保护意义。其次就是企业联合管理者共同开发和保护,这种方式既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又能在解决资金和劳动力的情况下形成切实可行的保护力量,制定完整的长期的保护措施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同样意义重大。

古茶树如何辨别?


古茶树如何辨别?

云南大叶种古树茶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茶出云南。但真正的古树茶的区分没有一段时间的磨砺和茶区的实际考察是很难弄明白的。,现在有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对于新茶生饼:

1,古树茶如果压制成饼,从外形上看:饼型表现的是压制工艺是手工还是机器压制;闻饼面:茶饼面的香气清纯以茶叶的自然香气为好。

2,开汤:冲泡古树茶是有一定要求的,品鉴时茶器一般选用盖碗。首先必须温杯,掌握投茶量是冲泡的关键,茶多茶少都会影响茶的滋味,而且投茶量是个因人而异的事,没有一个标准而言,需要的是冲泡的经验,现在的茶艺培训中冲泡标准茶与水是1比100的标准是比较死的,应用的时候需要活用,可以说茶与水的比例的掌握是考核一个茶艺师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的最好方式。醒茶:茶为万药之首,“洗”这个词已经让我觉得亵渎了古树茶得纯净,而且洗这个词,总让人觉得是不干净才洗的。醒茶注意水温(沸水)浸泡快进快出。

3,闻香:醒茶后的茶香最能嗅出茶的本质,香气以自然高香为优。

4,杯底香:古树茶的香气是比较独特的,而且比较容易挂杯,就是喝完茶后,杯底留下的香气,主要以蜜香气为主。留香的长久是鉴定茶树年龄的一种方式。

5,耐泡度:因为古树茶的根茎都比较深,植物之间根系的附生性,让古茶具有了一些特殊的滋味和香气,也增加了茶汤的绵长性,所以一般古树茶的耐泡度都比较长,一般在20泡以上汤色不变滋味不变,所以品鉴古树茶一定要有耐心。我这里有一款10年的冰岛茶茶柱,昆明摆放有100泡的耐泡度,汤头不变香气不变,是许多茶友都鉴证过的。

千年古茶 千年寨


千年古茶千年寨

从景迈山山顶望去,尽是一片一片的茶林。

雨后,吐出嫩芽的古树茶叶。

雨季后村民采摘下古树茶叶。

吃上去有茶叶清香的茶饭。

【澜沧】

茶树自然博物馆

喝茶的人都知道:“高山云雾出好茶。”地处怒山余脉南部、澜沧江西岸的澜沧县,被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处,皆是茶树。

在追溯普洱的千年茶文化时,必须提及到的地方就是澜沧,这也是许多好茶之人翻山越岭,千里迢迢一定要到澜沧“寻根问祖”的原因。澜沧拥有帕令黑山十几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邦崴过渡型千年茶树王、景迈芒景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这些构成了澜沧境内完整的茶叶大规模从野生型向人工型栽培过渡的进化链,因此,澜沧也被学界称为“茶树自然博物馆”。

文/图记者陈钰凤

千年古茶树生嫩芽散茶香

为了一睹古茶树的芳容,记者选择了交通比较便捷的景迈山。景迈山是澜沧古茶山的代表,是布朗族、傣族的祖先早期人工种植云南大叶茶种的典范,也是中国境内已知人工种植古茶树面积最大、年代最长的古茶山。至今,那曾经历尽千年沧桑的古茶树仍生机盎然、郁郁葱葱。

景迈山位于惠民乡,距离澜沧县城只有1个小时车程,旅游配套相对完善。在山上,不管是客栈,还是茶楼都很容易找到。景迈山上有4个寨子,第一个寨子便是景迈人家。车沿着石头路颠簸着爬上了景迈人家,虽是正午,但是寨子里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一阵清凉。

景迈山的古茶园,隐匿在一片古树林中。若不是当地人的指引,像记者这样的外行人是分辨不出哪棵是古茶树。在记者的印象里,茶树都是清一色的矮矮瘦瘦,而眼前这些千年古茶树,却彻底颠覆了记者对茶树的印象,原来茶树也可以这般伟岸。据当地人介绍,景迈山上的古茶园占地2.8万亩,上千年的古茶树就有20多万棵,茶树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800多年以前。为了保护这些古茶树,村民们为每棵茶树都编上了“身份证号”。茶客们喜欢上了哪棵茶树上的茶,就可以按照它的编号,向农户订购这棵茶树的茶叶。

在古茶树的周围,村民见缝插针地种植了香樟树,于是,具有灭虫灭蚊作用的香樟树成为古茶树的天然守护神。这些茶树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茶树,森林里多样性的物种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茶树不用施加任何肥料或者杀虫剂,也能成长得很好。

此季,雨后的古茶树又生出了新芽,那般的娇嫩、翠绿。新芽散发出来的独有的清香,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后,依然能沁人心脾。

千年古寨炊烟袅袅

与景迈山上的这些古茶树一同经历千年风雨的还有山上的千年寨子。保存完整的布朗族的翁基寨子、傣族的糯干古寨,也如同古茶树一样,沉淀了上千年的时光,至今散发着醇厚的余香。

呈月牙形整齐排列的糯干古寨,每家每户的房门都朝一个方向敞开着。糯干古寨是当地有名的长寿村,曾经居住的最年长的老人有125岁,而现在还在世的最长寿的老人也有106岁。寨子里有很多八九十岁的老人,老人背着背篓上山采茶在这里司空见惯。

傍晚的寨子,家家户户开始忙活着做晚饭。没事做的老人悠闲坐在水渠旁抽着水烟,和善地跟陌生的行人打着招呼:“到家里来喝茶啊!”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教人如何不长寿呢?

Tips

美食:景迈山上的茶宴是一定要尝尝的。茶叶煎蛋、茶茸(也叫螃蟹脚)煲鸡、茶叶炒牛肉、凉拌茶叶尖,既不失茶叶的清香,又减少了肉类的肥腻。喝上一杯茶叶酒,再吃上一碗茶叶饭,满嘴茶香!

住宿:在景迈山上很多寨子都有民居可供住宿,也有客栈、酒店可以选择。

七彩云南茶业公司在山东滨州举行 云南古茶树春茶品鉴会


七彩云南茶业公司在山东滨州举行云南古茶树春茶品鉴会

6月12日,以“龙年春茶,经典再现”为主题的2012年七彩云南古树茶春茶品鉴会在山东省的滨州举行。

此次品鉴会是七彩云南为支持当地经销商而举办的七彩云南茶叶品鉴会。这次品鉴会是针对当地高端政务、商务、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而进行的七彩云南茶业公司的品牌文化介绍及云南古茶树春茶产品的特别推荐,以促进云南茶业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产品品质文化在当地的推广和提升。

山东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延明,滨州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滨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府党组织副书记孙承志,滨州市人大、市委、交通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的有关领导参加了此次品鉴会。七彩云南茶业公司特许经营事业部运营部的经理朱世臣、华北区域的经理郝建,就云南古茶树春茶的特点、七彩云南茶业公司的品牌文化向来宾们作了认真的介绍和讲解,七彩云南茶业公司昆明公司总部的茶艺师在品鉴会现场进行了茶艺表演。生动活泼的品鉴会使来宾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云南古茶树春茶的独特魅力,更好的展示了七彩云南茶业公司的企业形象,对七彩云南茶叶品牌在当地的推广将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昌宁:千余株古茶树成了村民“摇钱树”》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古树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