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茶。

龙润集团获“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称号

龙润集团行政总裁灵晓燕博士(左三)代表企业上台领取奖牌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和全省推动工业跨越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快云南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步伐,云南省人民政府开展了“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和“云南省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

8月28日,昆明海埂会堂,洋溢着释放民资活力、激发创业热情的浓厚氛围,云南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会议总结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全面推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作重要讲话。

会议还表彰了100户“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龙润集团在经过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等“云南省优强民营企业评分标准”中,一举获得“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称号。龙润集团行政总裁灵晓燕博士代表企业上台领取奖牌。

创新发展迈向卓越

中国驰名商标。龙润集团,是以生物资源开发、地产开发、有色金属开发为三大版块发展的国际化企业。云南为植物王国,其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成就了龙润集团的药、酒、茶、食品。

创新是龙润集团超常规发展的核心。创新涉及企业运作方方面面,包括管理创新、科研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人才创新等,正如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焦家良博士所言:民营企业就是靠创新而活着。

龙润集团历来注重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自创建之日起,药、酒、茶、食品、地产等板块共注册的商标共达:475枚,2010年新申请注册的商标94枚。申请专利146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共19项,实用新型专利85项,外观专利42项。创建了“生力胶囊”、“云南绿”、“龙润茶”、“爱伲含片”、“茶物语”等知名品牌。

龙润始终严把质量关,做道德企业,做良心产品,重诚守信,数次荣获“诚信单位”、“诚信产品”称号。杨林肥酒相继获得国优酒认证、中华老字号称号等,龙润茶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中国茶第一家上市公司(2898.HK)、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生产商等殊荣。极大地推动了龙润集团又快、又稳发展。

目前,龙润集团以及下属企业共拥有处方药、保健药、云南绿酒、白酒、保健酒、传统普洱茶、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以及最新一代深加工茶产品——境界普洱茶珍、爱伲含片(滇橄榄、芒果味、草莓味、玫瑰味、甜酸角)等共500多款产品,涉及药、酒、茶、食品等生物资源产业,产品行销国内外。

“健康房·龙润造”,龙润地产以一种为生命负责的态度,提出了健康房的理念,首家编写了健康房的标准。龙润健康房,将以绿色、

生态、环保的姿态崛起于城市之中,成为理想居住的典范。“天润康园”、“珠光宝气国际城”等不断开发的地产项目,成为龙润金字塔企业构架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版块。

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龙润参与到有色金属的开发。拥有1100平方公里的采矿权和探矿权,主要涵盖了铜、铁、铅、锌等矿种。

以人为本做一个有道德感的企业

龙润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积极为员工打造自主发展空间和平台。龙润营销网络遍布中国大陆60万个零售终端,在就业上,为社会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企业在发展中,从未拖欠员工工资,并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建立健全员工福利待遇,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还多次发起对困难员工、单亲员工、外地员工等帮扶资助,并兴建盘龙云海社区,为广大职工解决住房问题。

此次,荣获“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称号对龙润集团是一个极大地鼓舞。龙润集团行政总裁灵晓燕博士介绍说:“龙润集团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机遇,依靠云南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不断创新,提高市场驾驭能力和运作水平,以更强的实力做后盾,更优的机制为载体,更好的创业团队做保障,以‘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为契机,加快新品研发、引进全新人才,做大、做强龙润品牌。”

cY260.com编辑推荐

茂圣茶业获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茂圣茶业获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10月10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2017年扶贫日论坛组委会主办,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承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光彩会会长徐乐江等领导出席并讲话。

论坛上,116家“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接受表彰。

茂圣获评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先进民营企业,并在论坛上介绍茂圣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

茂圣麦炯波副总经理代表上台领奖

一直以来,茂圣积极响应中央扶贫号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热心公益事业,始终保持一个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茂圣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设有机茶园,打造六堡茶原产地优质茶叶原料基地,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促进茶农增收。

苏淑梅董事长到贫困村大昌村调研

领导莅临扶贫寨中示范建设启动仪式

市领导到贫困村深塘村听取苏淑梅董事长关于产业扶贫的工作汇报

目前,茂圣公司共有六个茶园,全部分布在贫困县、贫困区、贫困村,主要有六堡镇、狮寨镇、龙圩镇、桂平市金田镇、柳州市伏虎镇以及百色市凌云县,其中与农民合作的茶园面积15000亩,野生古茶树基地5000亩。基地项目的实施,带动6220户参与基地建设,带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而在“百家民企扶助百个贫困村”活动中,茂圣与苍梧县狮寨镇大昌村以及周边的永生村、思丰村结对子,预计可提供约4500个就业岗位。

苏淑梅董事长亲自带队来到茶园指导茶农种茶树,落实种植标准

2、茶旅融合,政企联动

茂圣与龙圩区政府联合,启动“梧州市龙圩区现代化农业旅游观光生态有机茶园示范基地”项目,发展龙圩区的农业、旅游业。

2017年4月,梧州市龙圩区现代化农业旅游观光生态有机茶园示范基地-茂圣寨中生态有机茶园已经进入了种植阶段。通过项目,以点带面,进一步带动四个镇26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茂圣蒋文峰总经理代表公司与龙圩区签订脱贫攻坚合作协议

该基地的成功建设,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增收、致富和就业,成为六堡茶产业扶贫的典型案例,还为打造六堡茶标准化茶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扶弱济困,点滴汇聚

长期以来,茂圣公司坚持扶弱济困,经常深入苍梧县高枧村、九城村、沙头镇深塘村等贫困村庄,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贫困农户。

茂圣给贫困村捐赠物资,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近年来,为沙头镇深塘村深塘小学捐赠款多次,用于购买课桌与学习用具,改善当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2015年来,茂圣帮助沙头镇深塘村发展养殖业,为该村购买鸡、鸭、猪等禽畜达10万元。近几年,茂圣修路做公益活动及爱心捐款捐物等折合人民币160多万元。

苏淑梅董事长到岑溪市大业镇参加送温暖活动

茂圣到六堡镇九城村参加送温暖活动

茂圣在龙圩区寨中村的产业扶贫活动

今年国庆期间,茂圣公司到龙圩区寨中村慰问茶农

在精准扶贫这条路上,茂圣将不忘初心,继续大力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聚焦精准扶贫加强模式创新,并积极传递正能量,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和带动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行动中来。

黑茶茶企介绍:云南普洱茶创新企业-龙润普洱


黑茶茶企介绍:云南普洱茶创新企业-龙润普洱

龙润茶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码2898.HK)(下称“龙润茶”)于2009年5月,通过收购云南龙润商贸有限公司,正式进军中国茶市场,独家销售龙润品牌的茶产品,成为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唯一的从事茶及茶相关产品之销售及分销业务的专业茶上市公司。

集团坚持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理念,借助集团与云南农业大学合办的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和云南普洱茶研究院的强大科研力量,提出:“用制药的经验制茶”,建立了独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强调质量的控制由源头做起,与云南上百万茶农建立起合作关系,严格要求茶农按照既定的操作守则种茶采茶,不单保证龙润牌产品的原料质量,为龙润茶作为国内、外优质茶源料供应商奠定了稳固基础。

收购云南龙润商贸后,龙润茶接管龙润茶业集团的销售网络,当中包含了全国超过130家的连锁加盟店和直营店,并将在福建、浙江、湖南、云南等地进行产业和销售网络布局,立志成为中国70000多家茶叶公司的品牌管理公司。

龙润茶秉承“传统结合现代”的产品开发理念,成功开发了袋泡、速溶、方便茶等专利时尚产品。龙润产品涵盖了龙润普洱、龙润黑茶、龙润红茶、龙润绿茶等中国六大茶类200多款茶品。

健康,与每个生命息息相关,龙润茶将以实现健康生活为己任,奉献出所有的真诚,全力以赴,倡导“每天都喝茶,健康中国人”,透过喝茶推广健康生活,这是中国茶的新高度、新起点,必然造就中国茶第一品牌。

中茶梧州连获“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称号


中茶梧州连获“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称号

9月10日,由广西质监局、广西检验检疫局、广西文明办主办,广西37个厅局、部门协办的2014年广西“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南宁举行。

启动仪式上表彰了广西名牌、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和广西进出口质量诚信企业。经过层层筛选、严格审核、社会公示等工作程序,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质量诚信企业”,这是继2012年以来,中茶梧州连续两届荣获“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称号。

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60周年,自20世纪60年代,“中茶牌”六堡茶一直畅销港澳、日本、东南亚、欧美,是广大海外侨胞喜爱的侨销茶。中茶梧州立足于质量建设,严格管理,重合同守信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发展完善,精益求精。

获此殊荣,体现了社会各届对“中茶牌”六堡茶的认可与信赖,中茶专注六堡茶至今60多年,相信在中粮集团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下,中茶六堡必将成为于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并引领六堡茶这一“千年黑茶瑰宝”重塑其历史的辉煌。

云南加速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型


云南加速从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转型4月14日,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向媒体发布:力争到202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右右,高优茶园面积达到70%以上;茶叶产量稳定在35万吨,其中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综合产值达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而目前云南省的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已居全国第二位,综合产值居全国第三位,精深加工比重在68%左右。

5年时间,面积、产量变化不大的基础上,如何让产值增加一倍以上?

王平华用了21个字来回答:强基地、提品质、调结构、强龙头、拓市场、树品牌、秀文化。他告诉记者,云南茶产业发展具备6大独特优势。一是茶树物种资源丰富。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有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有35个种和3个变种,得天独厚的云南大叶种茶树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其芽叶肥壮、萌发早、生长旺盛、采摘期长,内含物丰富,味浓、回甘、耐泡,是制作普洱茶、滇红茶的优质原料;二是自然生态环境良好。云南地处高海拔、低纬度,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雨量充沛、空气清新,非常适合茶树生长。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保山、德宏等茶区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洁净,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干物质的转化积累,品质优良;三是品牌建设成效突出。云茶产品主要有普洱茶、红茶和绿茶三大类,普洱茶为云南特有,产量达11万吨,约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1/3,因其良好的保健养生功效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多年来,普洱茶连续被评为全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2014年品牌价值达51.10亿元,市场竞争力第一;四是加工体系较完善。云南全省有茶叶初制所(厂)8000多个、精制厂1000多个,精深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二,已经初步形成了勐海、凤庆、翠云木乃河3个以茶叶为主的工业园区;五是市场营销网络初步构成。据初步统计,全国有2万多个云茶代理店、经销点,营销人员达3—4万人,网络铺盖国内各省(市、区),尤其是北方市场,代理商及产品销售年均以20%递增,同时,大益、滇红、澜沧古茶等企业已步入国际市场,在国外设立办事机构,云茶出口量稳步递增。2014年全省茶叶出口(含转口)近3万吨,创汇近一亿美元;六是民族茶文化特色浓郁。云南茶区多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茶文化中融入了很多丰富多彩、纯朴生态的少数民族元素,每年春茶开采期,成千上万茶商、茶人自驾聚集古茶山,吃住在茶农家,品鉴、购买古树茶,成为茶山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成为展示云南丰富多彩民族茶文化的一张名片。

据统计,2014年,云南普洱茶产量11.43万吨,同比增加1.7万吨,普洱茶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1.3亿元。2014年滇红茶产量5万吨,品牌价值11.61亿元。全省产值超1000万元的茶企有170多家,超亿元的茶企20多家,产品销往全国31个省(市、区)和30多个国家(地区)。

“茶产业正从一产独优逐步迈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道路。”王平华说。

《云南省普洱茶保护条例》议案


《云南省普洱茶保护条例》议案

近日,2012年云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昆明召开,沈培平等23位代表提出了关于制定《云南省普洱茶保护条例》的议案。

代表们提出,在普洱茶的生产、加工、宣传、营销和科研开发的各个环节,存在一些需要保护、规范的问题:一是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及古茶园的保护亟待规划,以强化珍贵的资源保护和促进合理利用;二是茶叶市场上还存在散、小、弱及无序竞争的问题;三是在宣传、执行普洱茶地方标准和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普洱茶标准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茶区内还有众多企业不使用地理证明商标,不利于充分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2011年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在省政府支持下,已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报普洱茶为中国驰名商标,以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国内市场对普洱茶产品的保护。代表认为,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普洱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普洱茶产业生产的标准化,市场竞争的规范化,促进各种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以保证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云南省茶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除了政府各部门加强,协调和监管外,十分有必要通过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规,规范普洱茶的科研、生产、加工、营销,加强和保护云南特有的普洱茶品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云政办发〔2017〕120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1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精神,按照《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云政办发〔2016〕7号)要求,为促进全省茶产业提质增效、茶农持续增收、茶区脱贫攻坚,以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发展要求,打造大产业

充分发挥我省茶产业物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民族文化等优势,着力推进基地提升、主体培育、品牌打造、质量保障、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消费透明、文化引领等重点工作,打造新时代千亿云茶大产业。

(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点发展8大产业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茶农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通过3—5年发展,全省茶业经营主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带动力大幅提高,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基本形成,公平、透明、放心且具有公信力的消费环境深入人心。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文化和茶旅游重要基地,实现茶企、茶农、消费者多方共赢。到2020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38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从2900元增加到4000元;打造综合产值5亿元以上重点县、市、区30个,其中,50亿元—100亿元2个、20亿元—50亿元10个。

到2022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40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打造综合产值5亿元以上重点县、市、区35个,其中,100亿元1个、50亿元—100亿元2个、20亿元—50亿元15个。

二、夯实茶园建设,做优大基地

按照“高效、优质、生态”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重点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将全省茶园建设成为国内茶叶重要基地、云南美丽乡村的载体、旅游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一)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跟着产业走”的思路,以茶叶重点县、市、区为主区域,大力推进茶园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配套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设施;以改土、改形、改路、改机、改种、控药、控肥、节水“五改两控一节”为重点,加大低质低效茶园改造力度,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建设。实施茶园物联网建设,实现茶园管理、茶园生态环境、产品品质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到2020年,全省高效优质生态茶园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有机茶园70万亩左右;到2022年,全省高效优质生态茶园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有机茶园80万亩以上。(省农业厅牵头;省水利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大力推进机制模式创新。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支持茶叶企业积极构建农户管茶园、合作社统基地、初制所初加工、龙头企业精加工和营销的产业格局。鼓励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采用订单生产、股权合作等方式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到2020年,全省打造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基地25个,基地订单生产比重由45%提高到50%以上;力争到2022年,全省打造万亩连片生态、有机茶叶示范基地30个,基地订单生产比重提高到55%以上。(省农业厅牵头;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加快茶叶初制所提升改造。2018年公布《茶叶标准化初制所建设技术规范》,建立茶叶初制所备案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初制所标准化生产管理;2018年出台《茶叶初制所改造提升扶持办法》,加大初制所厂房改建、设备更新、新技术运用的扶持力度,将茶叶初制所加工设备购置纳入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每年改建20个标准化示范初制所,辐射带动初制所产能、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省农业厅牵头;省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着力打造古茶名山基地。2018年启动古茶树保护和利用立法工作,制定我省古茶园、古茶树管理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茶园区域划定、认定工作,对代表性古茶树植株实行挂牌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古茶树保护——我们在行动”活动。突出古树茶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着力打造30个知名古茶树(园)基地,将古茶树(园)打造成为我省高效益、有特色、竞争力强的茶产业名片。(省农业厅牵头;省林业厅、法制办,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培育新型经营组织,做强大主体

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组织,切实提高产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一)精准施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全省茶叶龙头企业信息化监测管理平台,制定全省茶叶企业评价分级标准体系,以普洱茶、滇红茶产品为主开展茶叶龙头企业动态监测。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云发〔2011〕1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小巨人的意见》(云政办发〔2015〕90号),对茶产业龙头企业给予倾斜;鼓励支持茶叶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以培育茶业大集团、“小巨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梯度培育、分级负责,省级重点扶持年产值5亿元以上茶业企业10户,州、市、县、区重点扶持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茶业企业30户。(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加大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培育力度,加强农村种植能手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茶叶专业合作社500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3000个,每年培训茶农50000人次。(省农业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推动精深加工升级。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推进茶叶精制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提升精深加工水平。落实茶叶加工园区土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茶企向加工园区集中,重点打造凤庆县、勐海县、思茅区3个茶叶加工园区。到2022年,全省茶叶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3个茶叶加工园区产值总和达到100亿元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紧扣优势特色,打造大品牌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围绕云茶品种、品质、区域特点,着力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附加值和产业效益。

(一)加强普洱茶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明确规定,普洱茶是指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两个种类;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指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域范围。有关州、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大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和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的力度,严格种植、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组织申报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尤其对知名古茶名山,如班章、冰岛、景迈山等要加快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认定和保护。加大《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园登记证明》推广应用,从田间到车间品种、种植、加工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的管控,强化加工工艺标准的实施,支持各地、有关企业开展茶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鼓励有关协会和机构,配合政府部门规范普洱茶地理标志及商标的使用和管理,切实增强普洱茶原产地保护的公信力。(省质监局、农业厅根据职能分别牵头;省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营造品牌建设环境。突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等云茶品牌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加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支持各地、有关企业积极申报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和品牌价值评价。加强品牌维护和保护,构建企业、行业和司法相结合的品牌维护和保护机制。加大茶叶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力度,到2022年,力争全省“三品一标”茶叶认证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为打造品牌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云茶品牌溢价水平和知名度。(省质监局牵头;省工商局、农业厅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实施云茶大品牌战略。统一打造“云茶大品牌”,积极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系列。加强宣传和推介普洱茶、滇红茶公共品牌,支持每个重点产茶州、市打造1—2个区域品牌,全省着力打造10个区域品牌。积极推动普洱茶生产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可持续认证(GAP、UTZ和RA),围绕大型龙头企业,择优重点培育10个有规模、有前景、基础好、效益好的企业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认可度。到2022年,品牌产品占成品茶销售量比例达到70%以上。(省质监局牵头;省商务厅、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五、加强质量监管,构建大安全

建立完善茶叶质量生产控制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严格云茶市场准入、流通、仓储各环节管控,实现云茶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采取最严厉措施、实施最严格监管,千方百计提高云茶质量安全的“公信力”。

(一)抓实投入品源头管控。从源头上把好茶园投入品准入关,推行茶园农资投入品的经营销售备案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茶园专用绿色环保农药产品目录,建立可追溯机制。加大对茶园投入品销售、使用监督检查,对未取得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证、违规经营投入品、未建立购销台账的销售网点依法依规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媒体及社会公众监督。(省农业厅牵头;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以国家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为大纲,开展普洱茶标准体系制(修)订,成立普洱茶标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开展普洱茶地方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制定普洱茶标准实物样。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普洱茶标准体系的编撰、初审、申报工作,并组织所发布标准的实施。(省农业厅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0年)开展《云南大叶种茶种植生产技术规范》《普洱茶原料(晒青茶)加工技术规范》《古茶树、古茶园保护及开发利用技术规范》《普洱茶冲泡技术规程》《普洱茶感官审评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撰指导、申报列项、审定和发布工作。(省质监局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0年)开展《普洱茶产品加工技术规范》《普洱茶仓储技术规范》《普洱茶产品标准》《普洱茶产品检验检测技术规程》等标准的编撰指导、申报列项、审定和发布工作。(省卫生计生委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0年)进一步强化《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DB53/T614-2014)等地方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引导和支持制定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加大标准宣传和执行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开展SC、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省农业厅牵头;省质监局、卫生计生委,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0年)

(三)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实施“普洱茶质量生命线工程”,严格按照《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要求,加大对茶叶企业生产环境、加工人员、设施设备等执法监管和整治力度,推进初制所配备产品质量检验员、精深加工企业配设检验室和检验员,开展日常检测。加强对茶叶基地建设的质量管控。(省农业厅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2年)加强初制所的执法监管和体系建设。(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工商局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加强精深加工产品及市场流通环节监管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管。(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工商局、农业厅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监管体系全覆盖,严格把好茶产品市场准入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农业厅、工商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建设质量安全服务平台。依托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各级质量检测中心,积极搭建云茶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严格规范市场,加大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等云茶产品质量抽查抽检监管力度,定期发布有关信息,让消费者在云南市场买到的都是质量安全、性价合理的放心云茶。鼓励支持建设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积极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追溯、消费者可查询的全省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服务体系,提高云茶质量安全“公信力”。(省质监局牵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0年)

(五)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明晰部门职能职责,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市场监管横向协作,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市场管理的强大合力。组织专项整治工作组,以茶叶生产企业、茶叶销售市场、电商营销为重点整治范围,以普洱茶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编造年份为重点整治内容,对企业生产、市场销售、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无死角严格监管,及时公布检查结果,从严从重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取缔企业的生产、加工、经营资格或移交有关司法部门处理。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强化社会监督,畅通消费者权益维护渠道。完善茶叶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加大违法失信经营主体惩治力度,及时曝光失信经营者黑名单,塑造规则清晰、公开透明、公平合理、诚信经营的有序市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省卫生计生委、工商局、商务厅、质监局、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长期)

六、增强科技支撑,做好大服务

以增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主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实现技术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一)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企业、社会等资源力量,支持通过人才进企业、科研进企业、文化进校园等措施,建立科研院校和企业人才互补的良好机制。开展“百千万”茶专业人才培养行动,着力培养100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中级职称业务骨干、10000名实用技术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专场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家把握发展方向、应对市场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省农业厅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轻纺工业行业协会,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创新技术平台,鼓励支持科研院校和茶叶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加大茶树新品种选育力度,推动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对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依托国家、省茶产业技术体系及试验站,加大高效节水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全程机械化、发酵储存、新产品研发等茶园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和深加工技术推广力度。(省农业厅牵头;省科技厅,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涉茶企业等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推动科技服务建设。坚持协作攻关、创新联动,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省级普洱茶、滇红茶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我省农业大数据资源,为云茶产业发展提供业务指导、智力咨询和舆论支持。鼓励支持科研院校与茶叶加工园区、茶叶企业合作建立茶叶研究院,开展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关键工艺技术、基础性研究等重大项目攻关。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推动信息资源、仪器设备共享,使企业、园区成为产品创新主体。(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七、顺应消费需求,做强大市场

抢抓全国茶叶市场从“名茶”到“民茶”向理性回归的机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搭建多元营销网络,构筑放心云茶体系,努力提高云茶市场竞争力。

(一)瞄准重点市场。进一步厘清目标市场、细分市场以及消费群体、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拓展对策措施,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华南地区传统市场,开拓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新兴市场,扩大藏茶(边销茶)市场份额,培育华东、华中地区潜力市场,深入拓展欧美、中东、东南亚、南亚等国际市场,努力构建云茶市场新格局。(省商务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完善营销网络。坚持线上线下市场并重,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加快云茶国际交易中心建设步伐,拓展服务功能,扩大贸易量。以一线城市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在全国省会城市择优建立10个云茶展示贸易中心,辐射带动二三线城市设置营销中心、分公司,大力发展经销商,开设专营店、代销店、体验店等,项目实施纳入“云品连锁(专卖)”补助范围。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在国际目标市场逐步构建云茶国外展销中心。鼓励支持网商、网店发展,努力构建交易中心、茶城、茶店、网店齐头并进的云茶市场网络体系。(省商务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借助南博会、茶博会、农博会及省外展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积极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品鉴会和品牌推介活动。持续举办“云茶中国行”活动,扩大云茶知名度。推广“茶产业+互联网+金融+现代物流”的创新运营模式,推动茶产品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交易方式。大力引进培训电商人才,推广O2O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开展电子商务进茶区综合示范,在全省创建10个茶叶“淘宝村”,提高电商覆盖范围。定期发布云茶产品产销供求信息、价格指数,提升市场话语权。(省商务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八、突出文化引领,促进大融合

加强对云茶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大力推进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

(一)丰富茶文化活动。按照有关规定举办不同形式、丰富多彩、民族风情浓郁的茶文化活动,支持建设一批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茶博览园、茶博物馆、茶体验店等。以“健康云茶·世界共享”为主题,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行动。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价值,举办普洱茶、滇红茶文明之旅和滇茶进藏等活动。(省文化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挖掘茶文化潜力。深度挖掘云茶文化内涵,实现世界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传承普洱茶传统技艺,开展制茶工艺大师评选活动。培养一批宣传云茶文化的学者和专家,作为弘扬云茶文化代言人。收集、整理与云茶有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采取茶陈列馆建设、茶艺表演、拍摄影视剧、创作文学作品等方式,丰富云茶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省文化厅牵头;省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集聚茶产业、人文历史、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文化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等资源,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业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到2022年,打造3个茶产业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以茶叶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园区、10条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100个秀美茶园、美丽茶乡村。(省旅游发展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厅、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九、强化保障措施,推进大跨越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协调、建立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有关州、市、县、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将茶产业发展纳入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机构和责任人,层层细化目标任务,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引导行业组建企业联盟,发挥涉茶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以行政、科技、市场、金融、法律等手段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每年6月、12月底向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省农业厅)报送有关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省农业厅牵头;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二)强化政策扶持。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要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金框架下,设立云茶产业发展基金,吸引金融机构并引进国内专业团队,为云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农业担保机构的杠杆作用,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贷款,采用“基金+担保”等金融组合手段,创新适合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金融机构对茶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探索开展茶叶农业保险试点,为茶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省财政厅负责。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三)大力招商引资。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储备包装一批好项目,积极推进以商招商、茶事活动招商,每年举办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主动引入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资金、人才、市场等要素投入云茶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省招商合作局牵头;省商务厅、农业厅,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四)强化舆论宣传。突出普洱茶、滇红茶两大品牌,制定宣传计划,以车站、机场、宾馆、广场等重点公共场所为依托,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为平台,采取播放云茶宣传片、印制出版刊物、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全方位加强云茶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升消费者对云茶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和信赖度。注重培养云茶宣传人才,建立一支既懂传媒业务又懂茶知识的专业宣传队伍。(省新闻办牵头;省农业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涉茶协会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五)强化跟踪问效。建立云茶产业发展评估报告机制,有关州、市人民政府每季度向省加快推进茶叶和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茶叶产业发展办公室(省农业厅)报送一次本地茶叶产业发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汇总形成《云茶产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报领导小组审定,为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云茶产业提供基础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决策依据。建立云茶产业发展督导机制,由领导小组成立督导组开展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结果。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地区,在省级年度茶产业发展资金上给予倾斜;对工作推动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地区和部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省农业厅牵头;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实施期限:2018—2022年)

龙润集团副董事长焦少良到云南高校进行创业巡讲


龙润集团副董事长焦少良到云南高校进行创业巡讲

与大学生们分享了龙润创业的成功经验,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创业课

龙润集团副董事长焦少良受云南省教育厅邀请,加入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军区司令部联合主办的“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2012年5月9日——10日,分别在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进行了两场大学生创业的专题巡讲。

龙润集团副董事长焦少良以“Futurejobs——年轻就有机会”为主题创业演讲。“年轻是什么?是活力,是激情,是梦想,是未来。创业就像谈恋爱,越早越好。因为失败了,还可以重头再来。”焦少良副董事长一段充满激情、饱含深情的开场白,得到了在场悻悻学子们的共鸣。

“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42年;创业不容易,守业更难。”焦少良副董事长以发现市场机会,为公司及产品取个好名字,起名一定要注意国际属性、各地文化、发音等差异;注重包装、注重市场营销,做有一个有道德的创业者等方面,结合盘龙云海17年,龙润集团11年的创业发展实际案例,焦少良副董事长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生动详实的发展故事,与大学生们分享了龙润创业的成功经验,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创业课。

创业需要的是坚强的意志、敏锐的嗅觉、创新的方式、到位的执行和科学的管理。焦少良副董事长的演讲让同学们看到了创业人生的艰辛磨炼,却又更多的是充满活力和坚忍不拔,看到了生逢盛世、时不我待的创业热情和意气风发、搏击风浪的豪情壮志。

云南省主要产茶县面积及产量简表


云南省主要产茶县面积及产量简表(单位:亩、吨)

县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面积

产量

凤庆县

208004

6818

238191

10550.7

262895

11580

290024

15500

294925

17940

勐海县

224500

9600

238240

11000

290332

11505

301680

11300

332172

11740

景洪市

148000

6400

164607

7776

185300

8696.7

210000

8840

239900

10524

昌宁县

101500

4850

105000

5450

116200

6877.3

153600

7342.8

163000

8458

澜沧县

180690

6400

167094

7207

204208

9800

254520

6593

257874

8081

江城县

52695

6600

82430

6935

97289

7000

115801

7584

120740

7650

思茅区

76290

5800

96800

5996

103022

7648

114875

6526

123000

7500

潞西市

77263.01

3572.8

94024

4553

129764

5787

148754

6505

151899

7046

腾冲县

100200

4480

102200

5380

104090

6506

119800

6753.3

134800

6850

广南县

94000

3400

110012

4172

249000

5335.7

263765

6433.5

290400

6429.2

景东县

119520

4100

133839

4683

187477

8000

197715

6116.1

196000

6276.9

云县

120368

3975

126392

5101

163153

6342

143662

5451

158822

5944

龙陵县

78000

2850

81400

2930

100000

3318

104300

4860

109400

5198

合计

1581030

68845.8

1740229

81733.7

2192730

98395.7

2418496

99804.7

2572932

109637

云南新增9户企业可使用“普洱茶”专用标志


近日。质检总局发布2016年第70号公告。核准云南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澜沧古茶公司、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9户企业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截至目前。云南省获得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的14户普洱茶生产企业中。普洱市有12户。占全省的85.7%。

普洱市质监局负责人介绍说。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2008年5月13日。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辖的75个县。保护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均可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今年以来。普洱市质监局按照质检总局、云南省质监局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积极组织、指导普洱茶生产企业申报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最终提出申请的9户普洱茶生产企业顺利获得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龙润集团获“云南省百户优强民营企业”称号》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