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茶。

T20峰会访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盛军

【中国广播网尚茶频道T20专稿】:盛军,男,1962年8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在日本大阪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曾任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书记,长春医药集团副总裁等职务。

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7月由中组部选派到我省挂职,2009年8月正式调入。现任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正校级),并挂职担任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新药评审专家等职务。

2009年,当选第三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入选云南省首批“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2011年7月29日晚8时30分,普洱市国培中心茶室内,20多位来自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齐聚一堂,就普洱茶科研攻关重点进行碰撞交流。坐在首席的一位中年专家率先发言:“……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普洱茶特征因子茶褐素的定量方法,建立起速溶普洱茶的质量标准。红茶英国人说了算,绿茶日本人说了算,普洱茶的质量标准得咱中国人说了算!”

他有着亮亮的大脑门,一口浓浓的东北腔,热情洋溢且妙趣横生的表达让人兴致盎然、忍俊不禁。

他就是盛军。

因为组织科研团队证明了普洱茶降脂降糖的功效和机理,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为普洱茶产业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点,他的名字为很多人所熟知。

事实上,盛军更大的贡献在于为人才与科技支持西部大开发开创了一种整合创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两层要义:搭建开放式的科研开发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人才“借脑”,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科研成果通过企业提早跟进,第一时间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与创业的无缝式对接整合。人们把这种模式称为“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法”。

2007年7月,盛军作为中组部选派的第三批挂职锻炼干部,从吉林长春来到云南普洱市支持西部建设。两年的挂职锻炼结束后,面对省委、省政府和普洱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渴求,面对云南生物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面对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吹响的集结号,他选择了扎根云南。

“云南需要我,我更需要云南,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盛军说。

去与留的选择

【决定扎根云南后,盛军把全家人的户口迁到了云南:“云南有让人才创新的软环境,是一片让人产生创业激情和梦想的热土。我坚信留在云南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国土面积虽然占全国的4%,却拥有全国63%的高等植物、70%的中药材和59%的脊椎动物等物种资源。它的名字叫云南。

随着人类进入生物经济时代,我国进入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托生物资源优势,通过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成为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2007年,作为云南生物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普洱茶跌入了市场低谷。此时,为通过人才输入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中组部从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统一选派229名干部,重点到市县级党委、政府班子挂职,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盛军因专长于生物产业开发,被派往云南,挂职担任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

普洱的茶园面积共346万亩,258万人口中,茶农和从事与茶业有关劳动的人口占到129万人。盛军到来时,这个城市正在为普洱茶产业发展艰难突围。

当时的普洱茶市场正值“江湖一片乱麻麻”。盛军对此做了形象的描述:自娱自乐型的茶文化,全民专家型的茶营销,百花齐放型的茶工艺,不确定型的茶功效。

普洱市委、市政府认为:只有走“科学普洱”的道路,通过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手段、科学的方法推动普洱茶科技创新,使其工艺进一步改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功效进一步明确,普洱茶才能回归其健康养生的价值本位,普洱茶产业才会实现发展升级。这个时候的普洱,迫切需要一位科技领军人物来开创和统领局面。盛军适时出现了。

“科学普洱”的理念和构想与盛军对普洱茶产业的审视结果不谋而合,让他找到了施展本领的主战场。

普洱茶“刮油”到底是怎么回事?普洱茶到底有没有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饮用普洱茶会不会造成钙流失?……太多关于普洱茶功效的疑问需要科学的答案。盛军决定从普洱茶功效研究入手破局,并提出由6个领域15项课题组成“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组织专家实施科学普洱“五个一工程”,即实施一个研究计划、完成一个茶山改造、建设一个专业园区、打造一个百亿企业、带动一个千亿茶产业,对普洱茶产业进行系统化提质升级。

“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得到了云南省和普洱市的大力支持。普洱市每年安排500万元支持盛军和科研团队开展普洱茶科学研究,在科研平台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一系列收入、住房优惠政策……

2009年,省委、省政府决定,连续5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支持盛军和他的科研团队进行普洱茶科学研究和云南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研究。

2009年4月,省委组织部为助推云南生物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了“百名海外留学博士云南行”活动,来自13个国家的百余名留学博士用一星期时间考察了云南制药、食品、农业等相关行业,亲身感受到了云南生物产业蓬勃的发展势头。后来,这些博士中有不少人加入了以盛军为领军人物的“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在“没有围墙的研究院”中,专门从事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研究的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吕杰提起“百名留学博士云南行”时,感慨万千:“云南给予了我们最高的礼遇,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出面欢迎我们,我从中深切感受到云南对人才的尊重和对发展的渴望,这让我备受感动,也成为我加入普洱茶科研团队的重要原因。”

省委、省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百名留学博士云南行”活动中传递出的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是红土地对盛军的强大支持,更是红土地对盛军的真诚挽留。

刚踏上红土地时,盛军暗暗告诫自己:一定不能虚度挂职的这两年,一定要沉下心来做一两件促进当地发展的大事、实事。他真的这么做了。时间在忙忙碌碌中飞快地流逝,转眼间,两年的挂职就要结束。

能不能留下?云南需要你!能不能留下?普洱需要你!想到省委领导挽留他时的语重心长,想到省政府每年2000万元科研经费中饱含的支持与信任,想到普洱市机关食堂为他新添的东北菜,盛军的心里暖暖的。

灯火通明的研究室里,由他组建的科研团队正在废寝忘食地忙碌,揭示普洱茶降血糖分子机理那一刻大家的欢呼雀跃似乎还回荡在空气中。天士力集团马上就要入驻普洱,科研成果马上就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这个时候,怎能离开?

现在云南创新创业的环境这么好,云南生物产业发展的势头这么好,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机遇这么好,为什么不留下……

盛军选择了留下:“云南需要我,我更需要云南,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决定扎根云南后,盛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家人的户口迁到了云南:“我坚信到云南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云南有让人才创新的软环境,是一片让人产生创业激情和梦想的热土。”

内与外的融合

【盛军说:“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需要专心搞科研,更需要放眼全国和远望世界,学会借力和借脑,学会小圈子与大世界的盘活与整合,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惊喜。”】

7月30日14时,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一家路边的风味小餐馆,多吃了几片凉白肉的盛军觉得普洱茶水浓度不够,示意司机小刘拿来随身携带的帝泊洱茶珍,又加了一些进去,这才心满意足地喝起来。“边吃饭边喝普洱茶,刮油降脂的效果最好。”他说。

继证明普洱茶具有降血糖功效并揭示其降血糖的分子机理后,盛军组织科研团队又对人们传说的普洱茶刮油降脂功效展开了科学研究。刚刚参加完“百名留学博士云南行”活动,吉林大学金英花教授便受邀加入“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对普洱茶的刮油降脂功效进行科研攻关。两年间,除了拿出科学数据证明普洱茶有明确的降脂减肥功效,科研团队还回答了普洱茶为什么会降脂减肥,怎么样喝普洱茶、喝什么样的普洱茶才能更好地达到降脂减肥的功效。

普洱茶研究开发是“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法”实战的主阵地。这种整合创新模式完全打破了地域圈界、领域界限、创新创业平行前进的惯有思维,以一种全开放、大整合的理念,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科研、市场等资源都运用到云南生物产业的开拓创新中。

盛军认为,云南等西部落后地区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必须从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两个方面重点突破。可是,在高端人才匮乏的云南,突破谈何容易?

人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一定非要在时间、空间上拥有,才能为我所用。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科研项目引智的方式,借助其他地方的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为云南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在科研阶段就让企业提早介入,为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赢得先机?按照这样的设想,盛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科研项目,把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士力集团等22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00多位博士、专家吸纳到普洱茶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中,创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得出普洱茶降脂降糖功效相关科研成果后,在开发普洱茶发酵成套设备、建立普洱茶质量标准的数字化、标准化普洱茶生产工艺尚在摸索阶段,他便凭借普洱茶科研成果、普洱市发展茶产业的决心、强大的科研创新平台等优势,促成了国内最大的现代中药企业、致力于树立大健康理念的天津天士力集团入驻普洱,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盛军称其为跟进式科研成果转化法。

“有人认为创新很难创业,创业就不能创新,普洱为科技人才提供了实验平台,我们则通过理念创新探索出了"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模式,让创新和创业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盛军说,“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需要专心搞科研,更需要放眼全国和远望世界,学会借力和借脑,学会小圈子与大世界的盘活与整合,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喜悦。”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其他地方的科研专家凭什么就会选择加入没有围墙的研究院?金英花教授认为:“在这种模式中,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了合理的保障和尊重,每个人的价值都产生了放大效应。这是一种全新、多赢的科研模式。”

不管人们还存在什么样的疑问,市场显然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创新创业整合模式。如今,颇受关注和追捧的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正是盛军“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法”的创新结晶。2010年,帝泊洱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眼下,项目概算总投资45亿元的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普洱天士力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高等专业医疗中心都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当然,这种模式的实际运作远非我们所说的这般简单。很多业内人士对这种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分析:要有一个核心领军人物,要有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要有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盛军却特别强调软环境的重要性:“只有在一个真正尊重人才、尊重科学规律的环境中,这样的想法才可能实现。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建设战略的实施,随着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下大力气引进人才,红土地会成为越来越多人才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舞台。”

在以这种模式为重要特征的“科学普洱”理念推动下,普洱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企业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卫生、规范、便捷的茶深加工产品大量现身市场,带动了云南茶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云南打造千亿级云茶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非要说我给普洱、给云南带来了什么,我认为是一种开放整合、创新创业的理念。”盛军说。

快与慢的辩证

【科研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是人们对盛军和他的科研团队的普遍印象。但在科研课题调研阶段,因为过于严谨,他会让人感觉很“磨叽”,与他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

“他说要做咖啡科研开发,这才没多久,新产品已经出来了,太快了!”金英花教授对盛军和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惊叹不已。

报告会上,盛军拿出了刚刚开发出的普斯特罗咖啡供大家品鉴。与传统的咖啡果在露天大水泥池里发酵不同,普斯特罗咖啡豆是在新研制的全自动发酵机里发酵而成,发酵过程变得卫生、标准、可控,咖啡的口感也变得更加纯正。

普洱市是中国咖啡的主产区,咖啡种植面积超过全国的50%,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六成。通过细致调研发现咖啡果发酵过程是咖啡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后,盛军便由此发力进行科技创新。

2010年5月,长春理工大学从事精密仪器设计制造的研究员杨东林被盛军“忽悠”到普洱,着手研发设计咖啡果发酵清洗机。与此同时,他组织专家对如何控制咖啡让人兴奋的功能进行研究,开发可以让人睡得香的咖啡;组织普洱市绝版木刻画家尝试用咖啡粉作画,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幅咖啡水彩画;借助他的点拨,咖啡果胶被废物利用,与茶叶渣、核桃皮一起制成了包装板,用来包装茶叶,还申请了技术专利。而就在很多人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有神秘企业介入产品开发,普洱普斯特罗咖啡已经出现在北京的高档会所。

“科研成果是有时效性的,不及时转化就会失去价值。”盛军说。

在“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法”的整合创新模式中,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关键环节像是安装了加速器,“科研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人们对盛军和他的科研团队的普遍印象。

然而,以“快”闻名的盛军也有“磨叽”的时候。

普洱茶科学研究中期报告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一早,盛军便和中科院院士、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周俊一起来到普洱市近郊的康恩贝集团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对通过科研攻关推动石斛产业发展做实地调研。

石斛被誉为植物大熊猫、软黄金,随着人类健康养生的诉求日渐增强,市场对石斛产品的需求呈迅猛增长态势。普洱市的生态条件非常适合石斛生长,但因为种植技术门槛较高,面对石斛需求火爆的市场行情,绝大多数农民只能望洋兴叹。

盛军一边不厌其烦地向基地科技人员咨询石斛种植中的技术难点,一边饶有兴致地向周俊院士请教如何突破技术难点,把农民种植的风险降到最低,并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查看并用手机拍摄记录下很多我们看不出科研价值所在的细节,迟迟不肯离去。在专门负责为农户提供石斛种苗的普洱市民族医药研究所,他和科研人员就如何有效提高种苗成活率展开了一场专业的科研交流。

采访到中午一点半时,“听天书”的我们已是饥肠辘辘,他才意识到“人是要吃饭的”,抱歉又打趣地说:“饿了才会吃得更香。”此前,他曾几次三番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当地群众在发展石斛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和想法。跟随盛军实地采访的几天里,每次到田间地头或生产车间调研,他都会不停地问这问那,看这看那,与他雷厉风行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用东北话说,就是变得很“磨叽”。

“在试验室里一些被我们"忽略"的细小环节,在实际生产中恰恰可能是最需要突破和改进的问题,只有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我们才可能发现这些问题,找准科研创新的切入点。这就好比是打靶,只有平心静气、放慢节奏,找准靶心,才能谈到快速出击、一发命中。”盛军如此解释科研创新中快与慢的辩证关系。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考虑,盛军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和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科研资源,促成了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0年10月在农大设立。作为中心主任,他每星期都会来这里听取科研人员和学生汇报普洱茶功效研究的新进展。扎根云南以来,他频繁奔波在农大和普洱市之间,把研究中心的新发现和普洱茶产业发展需求双向反馈对接。

离农大不远的地方,就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938年,植物学家蔡希陶在这里成功试种优质烟草“大金元”,为云南烟草产业发展立下了千秋功劳。70多年后,当云南把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盛军和他的科研团队从老一辈科学家手中接过了为云南生物产业发展开拓创新的大旗。

盛军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登上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最高领奖台。在对普洱茶研究中,他有了一项将会对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发现。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可能会因为这个发现实现梦想,想到普洱茶产业会迈入发展的新纪元,想到和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纯朴善良的茶农会增加收入,他就会不由地加快脚步。

延伸阅读

大益爱心茶室山东农业大学开业


大益爱心茶室山东农业大学开业

来自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信息,2013年6月6日,山东农业大学大益爱心茶室开业,当天下午,大益爱心基金会的曾婷老师及山东农业大学茶学博士导师张丽霞组织茶室同学交流研讨。

山农园艺学院王秀峰院长致辞

大益爱心茶室是由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捐资建设的大学生爱心公益活动平台,通过服务学校师生,锻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公益意识。截止到2013年六月初,全国共有18家高校开设了大益爱心茶室,茶室由校方管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运营,为学校师生提供品茗休闲、学习交流、公益资助等相关服务。

2013年6月6日,山东农业大学大益爱心茶室吉时开业。山农校友会、学工处、团委、园艺学院领导、茶学系老师、基金会工作人员、山东“益家人”欢聚祝贺。仪式开始,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秀峰教授致辞,山农位处巍巍泰山脚下,植根齐鲁文化沃土,积淀了底蕴深厚、个性鲜明的农大文化。他寄语茶室将“登高必自”校训凝练的泰山文化、儒家文化与“惜茶爱人”精神结合,在人杰地灵的齐鲁大地传承茶道精神。大益爱心基金会大学工作部部长杨卫山表示,他希望茶室经营团队在社会实践的同时,搭建传播公益理念平台,组织校园公益活动,让更多同学懂得感恩。剪彩仪式后,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嵇景涛为茶室授牌“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爱心茶室内翰墨飘香,琴声悠扬。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带来陶笛演奏与书法融合,行如流水的字迹与清脆悠扬的陶笛相得益彰地搭配;古朴悠然的古筝弹奏与大益八式共同营造宁静洒脱韵味;幽默的相声曲艺和以柔克刚的太极、月光竹林的傣族舞蹈为开业仪式增添喜庆氛围。

当天下午,大益爱心基金会的曾婷老师及山东农业大学茶学博士导师张丽霞组织茶室同学交流研讨。曾老师深入讲解了大益爱心基金会的公益美学、高校茶室公益活动范例、大益八式内涵精神,为茶室同学下一步开展活动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山东农业大学大益爱心茶室是继宁夏大学爱心茶室之后,在中国北方高校中开设的第二所茶室,也是继云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后,大益爱心基金会与具备专业茶学院系的高校深入合作的又一良好范例。

华南农业大学合和昌茶学基金成立


华南农业大学合和昌茶学基金成立

6月17日,华南农业大学“合和昌”茶学基金资助活动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顺利举行。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凤、副院长汪国平、茶学系主任曹潘荣教授、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广林、茶界资深人士翁传仪等嘉宾出席了签约仪式。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合和昌”茶学基金是由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独立出资,全程赞助的针对园艺学院茶学专业本科生设立的奖学和助学基金。这项基金奖励茶学专业四个年级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资助茶学专业大一到大三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同学。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汪国平与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广林代表双方共同签订了合作协议。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凤在致辞中表示,除了设立茶学基金,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和园艺学院将在未来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双方能够在就业创业、实习实践、教学科研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共赢。

勐海合和昌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广林发言中表示,合和昌在企业快速发展之时,深刻感受到人才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此次合和昌与华农携手设立茶学基金,希望能为茶行业的人才培养出一份微薄之力,尽一份社会责任。作为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88届校友的茶界资深人士翁传仪先生,则在从业二十年后重返母校现身说法。翁传仪先生在发言中说到,茶行业与二十年前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业环境比原来好得多,已经进入一个可以做大做强的时代,一个茶企倘若真想发展壮大,真想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个品牌,是非常需要专业人才加入的,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会上,钟广林董事长分享了超过十年的茶行业从业经验,讲述了合和昌品牌创立与不断成长的历程。据统计,中国高校中的茶学专业毕业生每年毕业后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并不高。针对同学们的疑惑,钟广林董事长直言,不能再以传统眼光看茶行业。随着茶行业品牌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传统模式迈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纷纷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而在这个过程中,必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钟广林呼吁更多的毕业生投身到普洱茶行业中,只要专注与坚持,茶行业大有用武之地。

国艳普洱茶奖助学金助云南农业大学贫寒学子圆梦


国艳普洱茶奖助学金助云南农业大学贫寒学子圆梦

20年前种下的茶树,如今已长满山坡

签约现场

日前,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与西双版纳勐海国艳茶厂签署战略合作及国艳普洱茶奖助学金设立协议。

据悉,国艳普洱茶奖助学金将每年资助20名家庭贫寒和学业优秀的低年级学生。此外,将增设实习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

西双版纳勐海国艳茶厂董事长、国艳普洱创始人董国艳在普洱茶行业奋斗17年,通过茶叶经营管理实践,把知识发挥价值,闯出一片天地,而今回报母校,设立奖助学金,帮扶更多的学子成才,令在座的同学们感动和感奋。

董国艳1995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放弃了当教师、公务员的工作,怀着对茶的挚爱,踏上普洱茶的热土,从勐海茶厂技术员、审评师直至担任技术副厂长,穿梭在车间和茶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茶人。2004年,秉承百年茶脉,创建国艳品牌,2007年,荣获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企业家。

20年前,董国艳和当年的老师、同学们共同种下的茶树,如今已长满山坡。

种树育人,需要从个人到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董国艳呼吁,更多的及社会力量,一起加入进来,合力打造优质的校企合作品牌。

来自云南农大的近百名学生现场聆听了他们的老校友——西双版纳勐海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的创业故事,引起在场学生强烈共鸣。

据悉,国艳茶厂聘请云南农大食品科学院龚加顺博士担任技术顾问,在国内普洱茶行业内成立了首家普洱茶研发小组,其中对国艳境界系列普洱茶进行了无数次试验,经过五个春夏秋冬的努力,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监部门监测,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远远超过同类茶叶,备受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华人华商的喜爱。

云南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龚加顺表示,学院将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以教授到企业授课、担任研发顾问、员工培训、课题申报、产品研发等形式与企业深度开展交流与合作,此次双赢的合作模式具有开创性的示范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专家赴梧州市调研六堡茶产业


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专家赴梧州市调研六堡茶产业

7月4~5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副主任张灵枝副教授带领茶学系教师一行五人到梧调研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张教授一行走访中茶

7月4日上午,张教授一行人到梧州六堡茶研究院,与研究院马士成院长及其他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座谈会上,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介绍了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工作职能及近年来六堡茶科研工作取得的突破和存在的问题。张副主任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科教团队等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在茶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六堡茶加工工艺机理、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茶园建设与管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洽谈双方就下一步开展科研合作,特别是在六堡茶微生物菌落的鉴定与利用方面达成了初步意向。

张教授一行与马士成院长等亲切交流

专家调研组还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六堡茶重点龙头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进行深入交流。

走访梧州茶厂

走访茂圣

张教授与各位茶学专家对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的科研工作和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云南省普洱市副市长盛军谈普洱速溶茶文化


云南省普洱市副市长盛军谈普洱速溶茶文化

近几年,国内正在形成的速溶茶文化,成为传统茶文化的有益补充。

中国传统茶文化是以茶馆为平台,以茶壶为载体,以茶艺为手法,以茶道为内涵的综合表现形式。它是一种“慢”文化,茶产品是一种“慢”销品。这种充满韵味的文化,却不容易走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尤其是时尚的年轻人中间。而速溶茶以茶袋为载体代替了茶壶和茶馆,使消费者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其系列产品和衍生服务的诞生也延长了茶产业链。

速溶茶文化可以说是近年茶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这种创新的茶文化概括起来为工艺创新、茶具创新、茶艺创新、渠道创新和理念创新。以帝泊洱茶珍为代表的速溶茶现象,通过帝泊洱茶吧、花式速溶普洱、天池水配普洱茶、健康功效以及打造速溶茶具、茶艺、茶学等形式,正在形成独具魅力的速溶茶文化。

最近,我们在《茶叶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微生物在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中作用研究的论文,首次发现了普洱茶熟茶制作工艺中的嗜热微生物,初步阐明了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嗜热微生物的种类,总结了普洱茶发酵的温度、耗氧以及水分变化关系,确定了微生物种类与茶褐素形成的关系。这一发现,为现代普洱茶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同时也为速溶普洱茶的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速溶茶文化有别于袋泡茶文化。以立顿红茶为代表的袋泡茶文化已经成为红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茶文化在世界得以迅速推广。所以,中国茶文化在世界的普及和影响与立顿袋泡茶文化的推广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茶产值一直是慢增长,茶产业也一直处在慢发展阶段。近些年,王老吉凉茶的出现,让我们对茶文化创新、茶品牌打造、茶产业链延长、茶产业快速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整合、融合也是一种创新,这在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公司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速溶咖啡文化的形成正是技术融合、文化融合和习惯融合的最好案例。

在日本,罐装的茶饮料成为茶产品的主流;立顿袋泡茶行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在袋泡红茶市场上拥有80%的市场份额。2009年,韩国有媒体报道,韩国大型超市中一直稳居销量榜首的大米被速溶咖啡超越;咖啡文化的推广得益于速溶咖啡的开发和普及,方便、快捷的速溶咖啡已经成为一种方式和时尚。

目前,国际上的茶叶科学研究越来越热,有关茶多酚、咖啡碱以及茶叶其他活性因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茶叶科学和科技手段的进步,会将中国的速溶茶的发展带入新的境界。

盛军:被普洱茶需要是一种幸福


盛军:被普洱茶需要是一种幸福

盛军,男,1962年8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在日本大阪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曾任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书记,长春医药集团副总裁等职务。

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7月由中组部选派到我省挂职,2009年8月正式调入。现任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正校级),并挂职担任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新药评审专家等职务。

2009年,当选第三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入选云南省首批“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2011年7月29日晚8时30分,普洱市国培中心茶室内,20多位来自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齐聚一堂,就普洱茶科研攻关重点进行碰撞交流。坐在首席的一位中年专家率先发言:“……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普洱茶特征因子茶褐素的定量方法,建立起速溶普洱茶的质量标准。红茶英国人说了算,绿茶日本人说了算,普洱茶的质量标准得咱中国人说了算!”

他有着亮亮的大脑门,一口浓浓的东北腔,热情洋溢且妙趣横生的表达让人兴致盎然、忍俊不禁。

他就是盛军。

因为组织科研团队证明了普洱茶降脂降糖的功效和机理,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为普洱茶产业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点,他的名字为很多人所熟知。

事实上,盛军更大的贡献在于为人才与科技支持西部大开发开创了一种整合创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两层要义:搭建开放式的科研开发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人才“借脑”,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利用;科研成果通过企业提早跟进,第一时间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与创业的无缝式对接整合。人们把这种模式称为“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法”。

2007年7月,盛军作为中组部选派的第三批挂职锻炼干部,从吉林长春来到云南普洱市支持西部建设。两年的挂职锻炼结束后,面对省委、省政府和普洱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渴求,面对云南生物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面对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吹响的集结号,他选择了扎根云南。

“云南需要我,我更需要云南,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盛军说。

去与留的选择

【决定扎根云南后,盛军把全家人的户口迁到了云南:“云南有让人才创新的软环境,是一片让人产生创业激情和梦想的热土。我坚信留在云南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国土面积虽然占全国的4%,却拥有全国63%的高等植物、70%的中药材和59%的脊椎动物等物种资源。它的名字叫云南。

随着人类进入生物经济时代,我国进入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托生物资源优势,通过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成为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2007年,作为云南生物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普洱茶跌入了市场低谷。此时,为通过人才输入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中组部从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高等院校统一选派229名干部,重点到市县级党委、政府班子挂职,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盛军因专长于生物产业开发,被派往云南,挂职担任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

普洱的茶园面积共346万亩,258万人口中,茶农和从事与茶业有关劳动的人口占到129万人。盛军到来时,这个城市正在为普洱茶产业发展艰难突围。

当时的普洱茶市场正值“江湖一片乱麻麻”。盛军对此做了形象的描述:自娱自乐型的茶文化,全民专家型的茶营销,百花齐放型的茶工艺,不确定型的茶功效。

普洱市委、市政府认为:只有走“科学普洱”的道路,通过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手段、科学的方法推动普洱茶科技创新,使其工艺进一步改进,产业进一步升级,功效进一步明确,普洱茶才能回归其健康养生的价值本位,普洱茶产业才会实现发展升级。这个时候的普洱,迫切需要一位科技领军人物来开创和统领局面。盛军适时出现了。

“科学普洱”的理念和构想与盛军对普洱茶产业的审视结果不谋而合,让他找到了施展本领的主战场。

普洱茶“刮油”到底是怎么回事?普洱茶到底有没有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饮用普洱茶会不会造成钙流失?……太多关于普洱茶功效的疑问需要科学的答案。盛军决定从普洱茶功效研究入手破局,并提出由6个领域15项课题组成“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组织专家实施科学普洱“五个一工程”,即实施一个研究计划、完成一个茶山改造、建设一个专业园区、打造一个百亿企业、带动一个千亿茶产业,对普洱茶产业进行系统化提质升级。

“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得到了云南省和普洱市的大力支持。普洱市每年安排500万元支持盛军和科研团队开展普洱茶科学研究,在科研平台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一系列收入、住房优惠政策……

2009年,省委、省政府决定,连续5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支持盛军和他的科研团队进行普洱茶科学研究和云南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研究。

2009年4月,省委组织部为助推云南生物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了“百名海外留学博士云南行”活动,来自13个国家的百余名留学博士用一星期时间考察了云南制药、食品、农业等相关行业,亲身感受到了云南生物产业蓬勃的发展势头。后来,这些博士中有不少人加入了以盛军为领军人物的“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在“没有围墙的研究院”中,专门从事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研究的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吕杰提起“百名留学博士云南行”时,感慨万千:“云南给予了我们最高的礼遇,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出面欢迎我们,我从中深切感受到云南对人才的尊重和对发展的渴望,这让我备受感动,也成为我加入普洱茶科研团队的重要原因。”

省委、省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百名留学博士云南行”活动中传递出的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望,是红土地对盛军的强大支持,更是红土地对盛军的真诚挽留。

刚踏上红土地时,盛军暗暗告诫自己:一定不能虚度挂职的这两年,一定要沉下心来做一两件促进当地发展的大事、实事。他真的这么做了。时间在忙忙碌碌中飞快地流逝,转眼间,两年的挂职就要结束。

能不能留下?云南需要你!能不能留下?普洱需要你!想到省委领导挽留他时的语重心长,想到省政府每年2000万元科研经费中饱含的支持与信任,想到普洱市机关食堂为他新添的东北菜,盛军的心里暖暖的。

灯火通明的研究室里,由他组建的科研团队正在废寝忘食地忙碌,揭示普洱茶降血糖分子机理那一刻大家的欢呼雀跃似乎还回荡在空气中。天士力集团马上就要入驻普洱,科研成果马上就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这个时候,怎能离开?

现在云南创新创业的环境这么好,云南生物产业发展的势头这么好,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机遇这么好,为什么不留下……

盛军选择了留下:“云南需要我,我更需要云南,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决定扎根云南后,盛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家人的户口迁到了云南:“我坚信到云南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云南有让人才创新的软环境,是一片让人产生创业激情和梦想的热土。”

内与外的融合

【盛军说:“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需要专心搞科研,更需要放眼全国和远望世界,学会借力和借脑,学会小圈子与大世界的盘活与整合,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惊喜。”】

7月30日14时,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一家路边的风味小餐馆,多吃了几片凉白肉的盛军觉得普洱茶水浓度不够,示意司机小刘拿来随身携带的帝泊洱茶珍,又加了一些进去,这才心满意足地喝起来。“边吃饭边喝普洱茶,刮油降脂的效果最好。”他说。

继证明普洱茶具有降血糖功效并揭示其降血糖的分子机理后,盛军组织科研团队又对人们传说的普洱茶刮油降脂功效展开了科学研究。刚刚参加完“百名留学博士云南行”活动,吉林大学金英花教授便受邀加入“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对普洱茶的刮油降脂功效进行科研攻关。两年间,除了拿出科学数据证明普洱茶有明确的降脂减肥功效,科研团队还回答了普洱茶为什么会降脂减肥,怎么样喝普洱茶、喝什么样的普洱茶才能更好地达到降脂减肥的功效。

普洱茶研究开发是“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法”实战的主阵地。这种整合创新模式完全打破了地域圈界、领域界限、创新创业平行前进的惯有思维,以一种全开放、大整合的理念,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科研、市场等资源都运用到云南生物产业的开拓创新中。

盛军认为,云南等西部落后地区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必须从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两个方面重点突破。可是,在高端人才匮乏的云南,突破谈何容易?

人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不一定非要在时间、空间上拥有,才能为我所用。为什么不可以通过科研项目引智的方式,借助其他地方的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为云南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在科研阶段就让企业提早介入,为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赢得先机?按照这样的设想,盛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科研项目,把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士力集团等22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00多位博士、专家吸纳到普洱茶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中,创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得出普洱茶降脂降糖功效相关科研成果后,在开发普洱茶发酵成套设备、建立普洱茶质量标准的数字化、标准化普洱茶生产工艺尚在摸索阶段,他便凭借普洱茶科研成果、普洱市发展茶产业的决心、强大的科研创新平台等优势,促成了国内最大的现代中药企业、致力于树立大健康理念的天津天士力集团入驻普洱,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盛军称其为跟进式科研成果转化法。

“有人认为创新很难创业,创业就不能创新,普洱为科技人才提供了实验平台,我们则通过理念创新探索出了"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模式,让创新和创业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盛军说,“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需要专心搞科研,更需要放眼全国和远望世界,学会借力和借脑,学会小圈子与大世界的盘活与整合,才能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喜悦。”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其他地方的科研专家凭什么就会选择加入没有围墙的研究院?金英花教授认为:“在这种模式中,每个人的利益都得到了合理的保障和尊重,每个人的价值都产生了放大效应。这是一种全新、多赢的科研模式。”

不管人们还存在什么样的疑问,市场显然接受了这种全新的创新创业整合模式。如今,颇受关注和追捧的帝泊洱即溶普洱茶珍,正是盛军“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法”的创新结晶。2010年,帝泊洱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眼下,项目概算总投资45亿元的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普洱天士力健康医疗管理中心、高等专业医疗中心都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当然,这种模式的实际运作远非我们所说的这般简单。很多业内人士对这种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分析:要有一个核心领军人物,要有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要有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盛军却特别强调软环境的重要性:“只有在一个真正尊重人才、尊重科学规律的环境中,这样的想法才可能实现。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建设战略的实施,随着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下大力气引进人才,红土地会成为越来越多人才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舞台。”

在以这种模式为重要特征的“科学普洱”理念推动下,普洱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企业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卫生、规范、便捷的茶深加工产品大量现身市场,带动了云南茶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云南打造千亿级云茶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非要说我给普洱、给云南带来了什么,我认为是一种开放整合、创新创业的理念。”盛军说。

快与慢的辩证

【科研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是人们对盛军和他的科研团队的普遍印象。但在科研课题调研阶段,因为过于严谨,他会让人感觉很“磨叽”,与他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

“他说要做咖啡科研开发,这才没多久,新产品已经出来了,太快了!”金英花教授对盛军和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惊叹不已。

报告会上,盛军拿出了刚刚开发出的普斯特罗咖啡供大家品鉴。与传统的咖啡果在露天大水泥池里发酵不同,普斯特罗咖啡豆是在新研制的全自动发酵机里发酵而成,发酵过程变得卫生、标准、可控,咖啡的口感也变得更加纯正。

普洱市是中国咖啡的主产区,咖啡种植面积超过全国的50%,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六成。通过细致调研发现咖啡果发酵过程是咖啡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后,盛军便由此发力进行科技创新。

2010年5月,长春理工大学从事精密仪器设计制造的研究员杨东林被盛军“忽悠”到普洱,着手研发设计咖啡果发酵清洗机。与此同时,他组织专家对如何控制咖啡让人兴奋的功能进行研究,开发可以让人睡得香的咖啡;组织普洱市绝版木刻画家尝试用咖啡粉作画,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幅咖啡水彩画;借助他的点拨,咖啡果胶被废物利用,与茶叶渣、核桃皮一起制成了包装板,用来包装茶叶,还申请了技术专利。而就在很多人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有神秘企业介入产品开发,普洱普斯特罗咖啡已经出现在北京的高档会所。

“科研成果是有时效性的,不及时转化就会失去价值。”盛军说。

在“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跟进式科研成果转换法”的整合创新模式中,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关键环节像是安装了加速器,“科研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人们对盛军和他的科研团队的普遍印象。

然而,以“快”闻名的盛军也有“磨叽”的时候。

普洱茶科学研究中期报告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一早,盛军便和中科院院士、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周俊一起来到普洱市近郊的康恩贝集团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对通过科研攻关推动石斛产业发展做实地调研。

石斛被誉为植物大熊猫、软黄金,随着人类健康养生的诉求日渐增强,市场对石斛产品的需求呈迅猛增长态势。普洱市的生态条件非常适合石斛生长,但因为种植技术门槛较高,面对石斛需求火爆的市场行情,绝大多数农民只能望洋兴叹。

盛军一边不厌其烦地向基地科技人员咨询石斛种植中的技术难点,一边饶有兴致地向周俊院士请教如何突破技术难点,把农民种植的风险降到最低,并不时停下脚步,仔细查看并用手机拍摄记录下很多我们看不出科研价值所在的细节,迟迟不肯离去。在专门负责为农户提供石斛种苗的普洱市民族医药研究所,他和科研人员就如何有效提高种苗成活率展开了一场专业的科研交流。

采访到中午一点半时,“听天书”的我们已是饥肠辘辘,他才意识到“人是要吃饭的”,抱歉又打趣地说:“饿了才会吃得更香。”此前,他曾几次三番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当地群众在发展石斛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和想法。跟随盛军实地采访的几天里,每次到田间地头或生产车间调研,他都会不停地问这问那,看这看那,与他雷厉风行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用东北话说,就是变得很“磨叽”。

“在试验室里一些被我们"忽略"的细小环节,在实际生产中恰恰可能是最需要突破和改进的问题,只有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我们才可能发现这些问题,找准科研创新的切入点。这就好比是打靶,只有平心静气、放慢节奏,找准靶心,才能谈到快速出击、一发命中。”盛军如此解释科研创新中快与慢的辩证关系。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考虑,盛军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和普洱市普洱茶研究院科研资源,促成了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0年10月在农大设立。作为中心主任,他每星期都会来这里听取科研人员和学生汇报普洱茶功效研究的新进展。扎根云南以来,他频繁奔波在农大和普洱市之间,把研究中心的新发现和普洱茶产业发展需求双向反馈对接。

离农大不远的地方,就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938年,植物学家蔡希陶在这里成功试种优质烟草“大金元”,为云南烟草产业发展立下了千秋功劳。70多年后,当云南把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盛军和他的科研团队从老一辈科学家手中接过了为云南生物产业发展开拓创新的大旗。

盛军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登上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最高领奖台。在对普洱茶研究中,他有了一项将会对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发现。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可能会因为这个发现实现梦想,想到普洱茶产业会迈入发展的新纪元,想到和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纯朴善良的茶农会增加收入,他就会不由地加快脚步。

普洱市副市长盛军畅谈普洱茶未来发展趋势


普洱市副市长盛军畅谈普洱茶未来发展趋势

1月7日,昆明茶叶流通协会正式成立了,普洱市副市长、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博士出席了当天的庆典。也就是在这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云南普洱茶网有幸请到了盛军博士坐客我们网站的高端访谈栏目。访谈中,盛军博士给我们讲解了云南普洱茶产业未来发展的趋以及普洱茶养生研究的话题。

下面是盛军博士对我们整个云南茶产业的现状、云南普洱茶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普洱茶作为健康饮品发展的概括。

普洱茶是中国名茶中非常优秀的茶之一,经过省委省政府多年的努力,我们全云南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普洱茶由过去的不知名到现在的知名以及未来的著名,从国内走向国际市场大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目前普洱茶产业由小到大,经历了风风雨雨,尤其2007年的普洱茶产业风波,引起了我们云南人的思考,如何突破这种困境让普洱茶产业快速发展,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意见、政策以及发展规划。在2011年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对云南茶产业做了发展规划和制定。在这些指定的规划过程当中我也参与了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从调查研究到现实的思考以及到未来发展去世的预测,我们取得了很多的共识。从过去到现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普洱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叶种茶,这一种大叶种茶就区别于国内所有其他茶,所以它的地域特征是普洱茶能够在众多的茶当中发展出能够有自己云南特色的茶类。

在2008年普洱市委政府提出了科学普洱理念,科学普洱的五个一工程,通过这样一些系统的产业打造,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探索。一方面在研究茶的过程中感觉到中国查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感觉到普洱茶的研究跟其他的茶相比确实确实还是比较少,数据也比较少。另一方面在普洱茶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普洱市委政府也采取了也采取了很多非常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比如说:生态茶园改造,组织大批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以及联系大企业打造现代的茶产业,对普洱茶差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制定质量标准等等。这一些努力为云南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借鉴。

云南的茶产业的现状以及对未来趋势预测

茶与健康的结合

在现代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提倡茶产业从很多的领域进行探索或者说是“突围”。比如说:在茶的健康功效研究方面,云南农业大学以及各个大学、科研院所都做过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科研成果。如:普洱茶如何降血脂、降血糖以及普洱茶如何让刮油等等一些与其他茶相比很好的一些功效都得到了证实。另一方面在茶的日化用品方面,目前云南省的很多企业也开始介入这个行业,是这个产业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第三个领域是普洱茶的药用品,在这个方面未来的潜力非常巨大。

2006年美国批准了第一个茶多酚的抗病毒的药物以来,世界对中国茶的功效的升入研究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成果。同时,也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就普洱茶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经过调查发现,世界上发表的论文一共有18000多篇,红茶的有1400多篇,而普洱茶的只有72篇,这样巨大的反差告诉我们普洱茶的研究任重道远。所以这方面省委省政府近些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搞基础研究、定义基础研究去的非常好的效果。

茶与食品开发相结合

在日本和很多喜欢喝茶的国家,包括印度和斯里兰卡等,这些国家对茶的食品开发非常的发达,茶的各式各样的饮品,以及茶的各式各样的食品以以及茶作为最天然的添加剂应用到很多的领域。在日本,空调上要加很多的茶多酚来抗细菌,所以在茶烟酒发达的国家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所以茶的健康饮品、茶的日化用品、茶的医药用品以及食品等大的领域,今后会成为我们茶产业、茶行业的重要支柱系列产品。所以,我们未来的产品规划和产业规划叶应该培养这样一些领域来进行规划。从正常产业链角度来讲,调整产业结构的角度、从生机的角度来进行规划,进行调整,这样为云南茶产业打造未来1000亿、2000亿乃至更多的一些产值打下良好的基础。

普洱茶与健康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在茶与健康这个领域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我们大家都知道,“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于是人们对茶的认识也就由此开始。这就说明了茶是由功效被人们认识和发展的,后来由于人们对它的依赖,对健康的需要,所以形成了很多后来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的茶文化,所以禅茶一味、茶能够聚天地之灵气等,这些茶文化的描述实际上都是茶离不开人类,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对茶文化研究得非常堵塞深,包括他的发觉也相当的到位。

但是,如何对茶健康进一步在健康饮品这个领域能够独领风骚,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基础和运用基础的研究,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也非常的有信心的,能够对不同的茶进行比对研究,找出各个茶的优势,例如:绿茶有绿茶的优势,红茶有红茶自己的特点,普洱茶尤其得天独厚的一些功效定位。绿茶抗辐射、氧化效果较好,红茶对调节人体代谢和预防骨质疏松有非常好的效果,而普洱茶对刮油、降血脂、降血糖以及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很好。不同的功效通过科学研究吧茶文化与茶健康结合起来之后,这样就能够做到品德是口味和口感,但体会的是健康和科学,所以这些信息、数据的积累也为我们把茶推向世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什么安溪铁观音会做得那样的好,安溪茶做得好的是推广、是营销,他们有140万人,有15万人在推销安溪铁观音。所以,我们的云南茶应该要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推广,来扩大我们的知名度来扩大市场,来利用好的渠道和打造新的渠道,另外我们更强调的是茶是一个有健康科学功效的一个产品,我们应该加大茶健康体验的营销力度。

最后,建议各个茶行业、茶文化与茶人,无论是新茶人还是老茶人都要携起手来共同推进茶行业的发展,共同打造完美云南自己的普洱茶,通过不断的体系构建、系统打造以及品牌培育,最后让我们的茶能够真的走出云南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最后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茶树之地。

云南茶企盛装亮相杭州国际茶业大会


云南茶企盛装亮相杭州国际茶业大会

2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11国际茶业大会暨茶产品交易会”上,由云南省普洱茶协会组织的我省参展企业集团盛装亮相,成为整个展会参展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展团。

会上,来自我省的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公司和大益茶业集团,荣获大会组委会及国际茶叶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国际十大著名茶企”荣誉证书。云南天士力生物茶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大会组委会颁发的“中国最佳科技创新产品”奖。

本次展会共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茶业精英代表和嘉宾,既是一次茶产业及学术界杰出人士共同探讨茶产业发展的高层论坛,又是参展企业展示自身品牌和形象,吸引买家、吸纳经销商的一次盛会。展会现场,来自我省的大益、七彩云南、龙润、天士力、滇红、海湾、澜沧江、戎氏、下关沱茶、冰岛茶叶等知名茶业企业悉数亮相,共同构成了云南展团雄厚的茶叶文化底蕴和企业规模形象。

国际茶业大会是国内唯一经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国际茶业盛会。记者从大会上获悉,2010年,中国茶产量14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出口30.24万吨,位居世界第二。同年,我省茶园面积560万亩,茶叶产量20.02万吨,茶叶工农业总产值100.7亿元;按600万茶农计,茶农来自茶产业的人均纯收入492元。

本届茶业大会评选“中国国际十大著名茶企”,旨在振兴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国茶文化,推进我国茶叶贸易转型升级。茶会期间,主办方还将举办以茶会友、以茶迎宾等活动。

省老领导、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率团参会。

庆祝云南大学成立九十周年


庆祝云南大学成立九十周年

4月20日,是云南大学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日。云南大学的前身是私立东陆大学,创办于1922年12月,1923年开始招生,1923年4月20日,东陆大学会泽院奠基并举行开学典礼。1930年,改私立为公立,更名为“云南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云南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7月,改省立为国立,升格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大陆十五所著名大学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了新的“云南大学”。文脉相承,源远流长。云南大学的历史,应该追溯于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以前,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云南贡院。云南贡院最早建在在云南府城东部,今长春路、威远街一带。明弘治十二年,迁于今云南大学现址,是全国现存的1300余年科举考试的实物之一。迁新址之初,建了“蛟腾”、“凤起”两座牌坊,并在牌坊上,醒目地明示了贡院的宗旨:明经取士,为国求贤。贡院是明、清两代科举乡试“明经取士,为国求贤。”的考场。南明时期,这里曾是农民起义军大西军将领艾能奇的定北府。明末,永历帝流寓云南,曾以贡院作为滇都宫室,在此驻跸一年左右,因此云南贡院也是汉民族封建皇权衰落的历史见证。清王朝统治云南后,“云南贡院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连考三场,考舍分列至公堂两边,逐年增建,至清康熙47年(1708年)已增建到4865间。每次乡试,云南及贵州考生达五六千人,据《明清进士提名碑录》统计,云南籍进士共950人。清光绪29年(1903年),贡院举行了最后一次乡试。1922年12月,时任云南省省长、自号“东大陆主人”的唐继尧创办了云南的第一所大学——东陆大学。1923年4月20日,唐继尧在东陆大学会泽院奠基并举行开学典礼的仪式上致词。4月12日,主题为“九秩云大,懿范天南”的云南大学90周年校史展在云南大学科学馆开展,呈贡新校区也有相关展览。走进图文并茂的展馆,云南大学九十年的喜怒哀乐尽收眼底,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璀璨扑面而来。自1922年建校以来,云大历经私立东陆大学、省立东陆大学、省立云南大学、国立云南大学、云南大学多个时代,但一路都是沧桑砥砺,蓬勃发展。展品中,无论是珍贵史料,还是精彩图片,每一样物件都吐露着这所九十载名校的辉煌过去。 在云南大学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展望未来,再创辉煌。决心把学校建成区域性、高水平、研究型的综合大学,挺进全国高校50强!

云南普洱茶集团进军西北市场 20余款产品面市


云南普洱茶集团进军西北市场20余款产品面市

云南普洱茶集团进军西北市场20余款产品面市云南普洱茶集团与陕西茁一木达成金牌合作伙伴中新网7月17日电近日,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苍山茁一木茶业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合作,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配备了系统的产品组合,专业的运营团队,通过陕西最具影响力连锁茶业运营渠道“茁一木”登陆西北市场,为新老茶友带来更为专业的产品体验。据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区赵经理介绍,现在“普秀”产品在陕西“茁一木”茶叶连锁(西五路旗舰店)专柜上架完成,标志着普秀在“茁一木”十余家连锁门店内的形象专柜全部打造完毕,针对西北新老茶友需求量身精选的经典1729、经典1908、435红丝带457紫带普饼、布朗青饼、玉莲金针、麻黑、春归等20余款产品闪亮登场。此次与“茁一木”联姻,实现了强强联合,通过公司完善的市场服务,相信“普秀”品牌将获得消费者的大力青睐,在西北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此次与陕西苍山茁一木茶业连锁零售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集团技术总监向荻先生还将在“普秀”课堂上对被誉为“荷香普洱熟茶典范之作”的玉莲金针普饼、金枫青饼以及品味板山这三款明星产品,从茶性、口感、冲泡技巧等方面做专业而细致的讲解。同时,为庆祝7月18日“茁一木”西五路旗舰店盛大开业,集团将联合“茁一木”隆重举行“普秀新品上市品茗会”,以茶会友,品茗交流。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传授泡茶方法与技巧,更是传播了云南普洱茶集团的企业理念和中国茶文化。据悉,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驰名中外的“普洱茶都”——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古普洱府原址)的普洱山下,其前身为成立于1975年4月的国营“普洱茶厂”,被指定为云南省普洱茶四大生产厂家之一,历史可追溯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成立的清贡茶厂。目前是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一家历史悠久从事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推广、茶文化传播及茶叶营销的专业公司。集团拥有板山清代皇家贡茶园为首的自营六大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土地总面积约45000亩,茶园面积27000多亩,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独享天地之精华。旗舰品牌“普秀”,秉承“本源、正宗、专业”的理念,以“兴天下普洱,立百饮之冠”为目标,传承发扬普洱茶历史文化为己任,创普洱业界经典,被评为“云南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金奖、银奖、名优茶、优质茶等称号,成功入选中国普洱茶十大品牌。

云南普洱打造千亿元产值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云南普洱打造千亿元产值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把普洱茶、咖啡、生物药、高原特色食品等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致力于叫响绿色、生态、有机、安全4张“名片”,着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打造和“产品”认证,具备了一定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为推动普洱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普洱市加强组织协调保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鼓励各种经营主体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今后一段时期,普洱市将重点打响10大系列品牌,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建成产值千亿元的产业基地。一是龙竹玉液。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30多万亩竹林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建设好10万亩勃氏甜龙竹基地,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让基地规模壮大到100万亩,并全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有机茶。巩固现有生态茶园面积,工作重点要从生态化茶园改造转向有机化改造、认证和巩固上来,推进质量效益和规模效益实现最大化。三是有机咖啡。继续扩大生态、有机咖啡种植面积,形成100万亩的种植规模,打造属于普洱的咖啡品牌。四是生态石斛。积极发展林下仿野生种植,稳步扩大生态石斛产量,并依托康恩贝等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五是辣木。规划发展50万亩辣木种植基地,并全力组织开展辣木保健功能科研攻关,推进辣木精深加工。六是美藤果。把美藤果作为普洱的特色新兴产业来重点培植,力争用5年时间规划种植10万亩,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七是野生鱼。在保护糯扎渡电站库区水质的基础上,打造生态鱼养殖、加工产业链条,带动库区周边群众致富增收,在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上取得双赢。八是特色稻米。进一步打响紫米、香米等品牌,扩大产量和市场。九是有机蔬菜。大力发展特色生态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积极开发具有食疗保健功能的野生蔬菜。十是特色畜禽产品。以江城狗牛、西盟冬瓜猪、无量山乌骨鸡、镇沅瓢鸡等本土特色优势品种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让特色畜禽产品成为普洱市高原特色食品的代言品牌。

农业部赴云南茶叶主产区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


农业部赴云南茶叶主产区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

8月14—18日,农业部调研组深入腾冲、凤庆、临翔、双江、景洪等云南省茶叶主产县区,针对茶园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云南台茶茶业有限公司、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凤庆安石村国家标准示范茶园基地、滇红生态产业园、滇红集团、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西双版纳州古茶山茶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查看,并听取了州(市)、县(区)两级茶业部门的汇报。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云南各级茶业部门为推动产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同时指出,云南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发展潜力大,茶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做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等工作,在提质增效上下工夫,促进茶区新农村建设。

调研组建议,云南茶业企业要认真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转变茶业生产经营模式,利用云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民族茶文化,以旅游景点和茶庄园为载体,开设产品展示厅,做好茶叶品牌营销,还可以在国内大城市、知名旅游景区设立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品牌销售点,加快云茶走出去的步伐。

贡润祥普洱茶膏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践行者


贡润祥普洱茶膏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践行者

作为各国政要、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云集的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唯一指定茶礼,贡润祥普洱茶膏通过各国精英之手,把中华民族深厚璀璨的养生文化再一次的远播四海。这款产地和工艺具有悠久文化传承、有着鲜明云南高原特色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也再次成为中国茶饮文化的新使者。

科技创新是茶企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贡润祥普洱茶膏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品牌。其出品者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同样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企业。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企业的年轻品牌,却以国礼身份步入了博鳌亚洲论坛,开启了普洱茶膏在21世纪作为显赫国礼的传奇之路。而云南贡润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造这个“国礼”传奇的同时,也为云南茶企、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生地,有着全国第一的茶园面积、全国第三的茶叶产量,但产值却排在全国第十位。与资源不对称的则是云南茶叶的产业现状,一直以来,云南茶企多以原茶和粗加工及小作坊式的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为运营主体。让云南茶产品品牌成为国内乃至世界名牌产品,这是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期待和目标。虽然云南也有诸如“茶珍”这样的全溶茶产品,但在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上,很难与立顿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抗衡。同时,云南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茶文化也没有得到有效传承,其市场前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云南茶产业目前的现实,刺激着云南茶叶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寻求普洱茶产业突破,贡润祥普洱茶膏的横空出世就是云南茶产业跨越发展的样本。在普洱茶深加工领域迅速崛起的新秀——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投入巨大财力和人力开创了“常温仿生浸提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确保了昔日皇家御用饮品的尊贵品质。并通过与“小分子纳米筛选技术”相结合,既可以把可能存在的原茶提取物中的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有效剔除,又能完整保留茶膏中以小分子形态存在的茶多酚、有机酶等活性有益成分。贡润祥把茶膏的养生、品饮价值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充分展现了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时代魅力。

正直青春的云南贡润茶叶公司通过“贡润祥普洱茶膏”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坚持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理念所孕育而生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以其卓越的独特工艺、深厚的文化传承、极致的品饮价值,把普洱茶品饮和养生文化推向世界,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跨越发展、为云南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北国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T20峰会 访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盛军》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云南白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