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储藏六堡茶八要点

随着黑茶的流行,同为黑茶类的六堡茶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六堡茶作为陈茶可久储,但储藏六堡茶也有讲究。中华古鼎香六堡茶研究院的院长梁志海提示消费者,储藏六堡茶透气、散仓味很重要。梁院长表示,六堡茶在加工过程中会经过窖藏处理,因此买回家后要注意贮藏方法,才能使其滋味更醇厚,更具价值。其贮藏和回润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不宜密闭,应略透气,用棉纸、宣纸或牛皮纸包裹即可,剥开后存入瓷瓮或陶瓮内,瓮不必密盖,可以略微透气。

2、若茶有仓味,可置于空气中,待其仓味散尽再储存。

3、若茶汤口感“紧”或“涩”,可将茶叶剥散或摊开,待其自然“回润”,益增其滋味之丰富及香气。4、应远离厨房及有怪味处。

5、散仓味以每年十、十一月吹北风时,让自然风吹最佳,因北风干燥,湿度在五十度上下,平时干燥天时可开窗透气,雨天时要注意密闭窗户防止受潮,注意勿受太阳光直射。

6、有气之茶(以50年代居多)如不立即品饮时,应保留其外包装,以护其气。品饮前再将外纸去除,剥开“回润”,经常品饮,即可渐入佳境,“回润”至适当时,即可用纸包裹储存。7、无气或略有仓味的茶,宜将外纸撕去,清理干净,适度透气后再储存。

8、以冷气送风会过于干燥,想去除仓味时可用此法,但仓味去除后,仍需以自然空气,适当的湿度来“回润”。

精选阅读

六堡茶加工的技术要点


六堡茶加工的技术要点

六堡茶渥堆技术

紧压六堡茶渥堆的技术要点:根据六堡茶毛茶的干度,决定是否需要加水增湿,使待蒸茶含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即上蒸茶机蒸若干分钟,至叶全软为度。出蒸后略加摊凉,即进行渥堆。堆高60~80cm,渥堆2~3天后翻堆散热一次,以后每天检查堆温变化,当堆温升至一定温度立即翻堆散热。实践证明,堆温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质量效果较好。经10~15天,茶叶色泽变为红褐或黑褐,发出醇香,即可复蒸压笠陈化。

◎紧压装笠的散装六堡茶

​散装六堡茶渥堆的技术要点:一般加冷水渥堆,茶叶含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堆高50~70cm。加水渥堆的次日,必须翻堆一次,然后每日勤检查,当堆温超过一定温度时即翻堆散热;继续适当加水5~7次,待茶叶含水量降至15%以下,即可放置陈化。

渥堆被认为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其目的是促使茶叶的原料通过一定程度的发酵,形成外形黑润、滋味醇和、香气纯正、汤色红浓明亮的品质特征,实际上就是以茶多酚为主的化学成分在湿热和微生物、酶促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六堡茶的生产实践研究表明,六堡茶渥堆发酵中对微生物作用较大的因素是温度、湿度、氧气与茶叶水分,其中温度和水分是主要的,而水分又位居主导地位。生产实践表明:在同环境下,总是水分高的茶叶先霉变,而在同一堆茶内,又总是水分高的部位先霉变。

六堡茶压笠

◎批量装笠后的精制加工六堡茶

六堡茶压笠的技术要点:紧压六堡茶一般是用竹笠盛装的。竹笠的规格为:笠高57cm,口径53cm,圆口方底。复蒸前,根据竹笠的容量(一般装30~60kg)和水分含量(16%~18%)来计算好应称茶重量(水分标准为13%),输入蒸机复蒸。每笠分三次蒸压,茶叶以蒸软为度,稍摊凉,即可入笠压实,掌握边紧中松,压完三层后加盖缝口,便可进仓晾置自然阴干陈化。

用渥堆适度的六堡茶或六堡散茶蒸制、压模,还可以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

六堡茶陈化

六堡茶陈化的技术要点:六堡茶陈化,用竹笠盛装贮藏于干净、通风、阴凉的仓库内,让其自然阴干陈化,待来年运销。入库时,一般堆叠三笠高位,且笠间需用木架间开,以利通风排湿,又安全牢固。入仓初期要注意观察仓内温湿度的变化。过高或过低都要及时开启或关闭门窗,以防因高温而引起烧芯或湿度过大而发生霉烂变质。经贮存一个月后,可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件进行剖开,从里到外分别取样观察和开汤审评,如果色香味一切正常,都符合品质要求,即可检验出厂运销。为了保证品质优异,一般都贮藏晾置半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本文节选自《六堡茶大观》)

储藏六堡茶要注意“散仓味”


储藏六堡茶要注意“散仓味”

随着黑茶的流行,同为黑茶类的六堡茶也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六堡茶作为陈茶可久储,但储藏六堡茶也有讲究。中华古鼎香六堡茶研究院院长梁志海提示消费者,储藏六堡茶透气、散仓味很重要。

梁志海表示,六堡茶在加工过程中会经过窖藏处理,因此买回家后要注意贮藏方法,才能使其滋味更醇厚,更具价值。其贮藏和回润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不宜密闭,应略透气,用棉纸、宣纸或牛皮纸包裹即可,剥开后存入瓷瓮或陶瓮内,瓮不必密盖,可以略微透气。

2.若茶有仓味,可置于空气中,待其仓味散尽再储存。

3.若茶汤口感“紧”或“涩”,可将茶叶剥散或摊开,待其自然“回润”,益增其滋味之丰富及香气。

4.应远离厨房及有怪味处。

5.散仓味以每年10、11月吹北风时,让自然风吹最佳,因北风干燥,湿度在五十度上下,平时干燥天时可开窗透气,雨天时要注意密闭窗户防止受潮,注意勿受太阳光直射。

6.有气之茶(以50年代居多)如不立即品饮时,应保留其外包装,以护其气。品饮前再将外纸去除,剥开“回润”,经常品饮,即可渐入佳境,“回润”至适当时,即可用纸包裹储存。

7.无气或略有仓味的茶,宜将外纸撕去,清理干净,适度透气后再储存。

8.以冷气送风会过于干燥,想去除仓味时可用此法,但仓味去除后,仍需以自然空气,适当的湿度来“回润”。

据《北京晨报》

苹果小李浅议六堡茶的选购要点


苹果小李浅议六堡茶的选购要点

作为历史悠久而又具有独特魅力的名茶,六堡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认可;然而产量并不高的六堡茶也没有逃脱黑茶热炒而带来的厄运。

面对大街上越来越多的六堡茶,对于认识不深的朋友来说,真的是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良莠难分欲爱戚戚无可奈何。

下面就个人喝六堡茶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浅浅的议一下六堡茶的选购,希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首先,要对六堡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很重要,因为之前已有数篇关于六堡茶的博文,此处略去不表,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阅读。

其次,要把握好六堡茶的特点。很多资料和文章都说,六堡茶的特点是‘红’、‘浓’、‘陈’、‘醇’,其实这几个字的描述不仅过于简单,也相当片面,并没能把六堡茶的特点体现出来;因为别的黑茶或红茶也具有这些特点;而其中的‘陈’是年份浅的六堡茶所不具备的。

那么,六堡茶的真正的独特的特点是什么呢?嗯,最最重要的就是‘槟榔香’,这几个字一般都被大家所忽略了,因为很多资料都没有把这几个字做重点介绍,大家也没有太在意,注意力都放在‘红’、‘浓’、‘陈’、‘醇’这几个字上面了。

我该怎么形容这个槟榔香呢?实在是有点为难,吃过槟榔的朋友也许知道,但是六堡茶的‘槟榔香’和槟榔的香气还是不尽相同的;有些朋友说,是烟香味;也有朋友说是熏肉的味道;都有点象。如果你很感兴趣,可以去买点槟榔来尝尝,要是买不到就去药店找,因为槟榔是入中医药的,不过药店售的槟榔是制过的,味道可能不够纯。

六堡茶和普洱茶一样,也分生茶和熟茶,又以熟茶为主;年份和等级不同,香气浓淡程度与口感也有差异,但‘槟榔香’是跑不掉的最大的最独特的也是选购的时候必须把握好的特点。以下分述之:

生茶:生茶又分野生生茶和普通生茶,野生生茶口感纯正、汤味浓、汤色为琥珀色至金黄色(并非‘红’、‘浓’)、香气纯朴而浓烈;普通生茶相较野生生茶而言,略显香气有点‘冲’,口感略显‘涩’,汤色与野生生茶相仿。如果拿‘红’、‘浓’、‘陈’、‘醇’的标准来选购六堡生茶就不准了,哈哈~~

六堡的生茶与普洱的生茶不同之处在于,六堡茶的生茶经过轻微发酵,而普洱生茶是未经发酵的,所以六堡的生茶即使是新茶,泡饮也没有普洱的刺激性那么强,对胃的刺激轻,比较适合口味重但胃不太好的朋友。生茶的年份越长口感越顺滑,回甘越明显,年份越短越显苦和涩,但苦和涩不象普洱那么突出。六堡茶以熟茶为主,所以生茶在市场上售卖的量很少,能碰到纯正的六堡生茶应该也算是一种缘分了,因为六堡的生茶一般来说茶质都很不错。一般来说,男性比较喜欢喝生的,因为香气浓郁汤味也醇厚些。

熟茶:熟茶的年份不同等级不同价格相差很大。普遍而言,六堡茶的熟茶新茶是比较难喝的,比如当年产的熟茶,不仅显得苦和涩,还有一股比较浓的臭‘青’的味道,所以年份短的六堡熟茶很难拿来冒充年份长的茶而骗倒有体会的茶友。茶质好的六堡熟茶新茶价格便宜,很适合买来放着,前提是你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预期到将来这个茶能有比较好的转化结果。六堡茶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转化很快,上半年口感还很差的茶,存放得好的话,下半年就很好喝了,很快就能让你体会到喝老茶的感觉,这很让人有成就感,这也是很多六堡茶友津津乐道的。

年份:通常,年份长的六堡要比年份短的要贵,但不是绝对的,买茶的时候不要听老板说多少多少年的茶就以为会很贵,也不要被年份吓住,茶质是很重要的,所以有时候年份长的还比相对短的要便宜一点也不要觉得奇怪。

等级:六堡茶以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这几个级别的茶为主,四级、五级是比较少的,但有一些J商会以四级或五级的来当一二三级的来卖,特级算是茶质最好的,以厂家划分的为最好。特级再加上长年份,价格是很可观的,有时喝到年份长的特级好茶就是缘分了,可遇而不可求的。

不管是年份还是等级,以次充好的情况都是有的,就看你运气好不好,是碰到一个滑头的茶商还是诚信的老板?

关于编号:六堡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编号了,这个编号很奇怪,不象别的茶种可以从编号读出年份或等级或产地之类的信息,对于我们似乎意义不大,编号只有厂家自己才清楚。我是觉得很乱,同一个编号,去年出了今年还出明年兴许还要出,搞得有些朋友来质问我:为什么同一个编号的茶,人家卖得比你还便宜?小子你坑我啊?!弄得我有苦难言。别看编号,练好你的嘴功,记得只信你的嘴!!即使同一个编号同一年出的茶还会有不同批次,所以茶质口感会不一样价格也有差别的,关键要你自己觉得值。

关于包装:看包装买茶非常盲目,有些朋友喜欢冲着漂亮的包装来买茶,总是觉得包装漂亮的就是好的,价格又不便宜,能不好吗?你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读过《卖柑者言》吧,别买一堆‘金玉其外’的所谓‘六堡茶’让方家笑话。讲个故事:前阵子有个某部门的领导去到产地,某茶叶公司送了一盒包装精美非常漂亮看起来挺有份量的一盒一斤装的‘六堡茶’给他,我看到后特意拿了点茶样来试,结果发现所有六保茶应该具备的特点都没有,除了有点淡淡的汤色,与喝开水并没有什么区别,充其量这茶也还算健康,如果硬要说是‘六堡茶’,那顶多也就是以六堡茶的工艺生产而已,其实际价值应该不会超过包装的价值。

关于香气:年份不同茶质不同,香气还是千差万别,喝到过高级别的六堡茶,不仅有槟榔香,还有枣香,也有樟香,更有薄荷香和人参的香气集于一体,哇哈,没有缘分是品尝不到的。

关于散茶和紧压茶:六堡的传统茶是散茶,饼或砖是九十年代后才出现的,我建议还是买散茶,不仅正统,而且利于转化,价格还便宜。

手酸了眼皮打架了,也不知道这么总结有没有对大家有所启发。

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和想了解或有所了解的朋友一起交流心得,那样来得更加直接和客观,总比这样纸上谈兵来得实在。

六堡茶的储藏方法,有11个注意事项!


随着六堡茶逐渐被认识了解,很多茶友生活中已离不开六堡茶了。收藏为主的茶友,家中的六堡茶可能来自礼品茶,自购的大箩散茶、茶砖、茶饼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茶品应该如何存放才能不失原味并且越陈越香呢?让一些资深的六堡茶藏家给大家介绍经验吧。

六堡茶的储藏注意事项

影响茶叶存储、导致其发生变化、陈化的四大因素是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再有就是陈放环境的干净、气味等。六堡茶的存储,需将这些因素加以分析,综合起来。

1、不宜密闭,应略透气。用棉纸,宣纸或牛皮纸包裹即可剥开后存入瓷瓮或陶瓮内,瓮不必密盖,可以略为透气。

2、若茶有仓味,可置於空气中,待其仓味散尽再储存。

3、若茶汤口感“紧”或“涩”,可将茶片剥散或摊开,待其自然“回润”,益增其滋味之丰富及香气。

4、应远离厨房及有怪味处。

5、千万不可烘焙(即使低温亦不可)。

6、散仓味以每年十、十一月吹北风时,让自然风吹最佳,因北风乾燥,湿度在五十度上下(平常约七十度),另外在非下雨天时用电风扇微风吹亦可,注意勿受太阳光直射。

7、有气之茶(以50年代居多)如不立即品饮时,应保留其外纸及竹壳,以护其气,品饮前再将外纸去除,剥开"回润",经常品饮,即可渐入佳境,“回润”至适当时,即可用纸包裹储存。

8、无气或略有仓味的茶,宜将外纸斯去。

9、清理乾净,适度透气后再储存。

10、整筒竹壳茶饼若无仓味,可用外纸包裹存放,纸有调节作用可挡过度湿气。

11、以冷气送风会过於乾燥,想去除仓味时可用此法.但仓味去除后,仍需以自然空气.适当的湿度来“回润”。

如果家中的六堡茶储存已久,要散发茶中的仓味则可在每年的10、11月时,用自然风来吹最好,北风干燥利于仓味的散发。另外,如果是在其他时间散仓味,则要选在非下雨天,用电风扇的微风来吹,千万不要让阳光直射到茶叶上。

此外,储存六堡茶还应远离厨房以及有特殊气味的地方,茶叶吸附味道的能力强,特殊味道会让茶染上怪味。

对于储存了一定时间的六堡茶,如果喝的时候感觉茶汤的口感“紧”或是“涩”,则可将大的茶片剥散或是把散茶摊开,这样会使茶叶自然“回润”,滋味及香气就会重新回归。

六堡茶的八大功效


六堡茶的八大功效是能够暖胃养胃,还能够降脂降血压,改进血管作用,对于消除体内积食,促进体内消化也是有帮助的。

六堡茶,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六堡茶属黑茶类,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喝过六堡茶的人都会对它的“中国红”情有独钟,六堡茶业界认为,必须以“中国红”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为准则,使六堡茶走上复兴之路。

1、喝六堡茶能暖胃养胃

六堡茶为碱性食物,它能跟酸发生离子反应,中和胃内过多的胃酸,避免了饥饿时的痛苦。

六堡茶中的淀粉能够在胃壁上构成保护膜,它们都具有调和及收敛酸分泌物过多的作用。胃的脾性喜燥恶寒,而六堡茶经往后发酵后,茶性是比较柔和的,因而六堡茶合适胃不太好的人群来喝,对身体无刺激作用。

2、喝六堡茶有化痣润肤健美的功用

茶多酚、维生素C和烟酸能降脂、降血压和改进血管功用,推进血管微循环。茶多酚既能为人清除“氧自由基”,就有效地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过氧化,保护了内皮细胞,防止了平滑肌斑块状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推进新陈代谢,并有保持心脏、血管、肠胃等正常机能的作用。

3、喝六堡茶能消食解腻

六堡茶中含有的氨基酸等维生素物质,以及脂多糖和芳香族化合物等都具有调节、推进脂肪代谢的功用,协助消化肉类食物,并且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影响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用,刺激胃液分泌,消除胃内积食,协助消化。

4、喝六堡茶能清心明目

六堡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特别是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从而起到抗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此外,茶叶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肠壁和肝脏的作用下,能够转变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具有滋补眼睛、缓解眼睛疲惫、预防夜盲症的作用。

5、喝六堡茶能治痢疾

茶的止痢作用早就在临床中使用。茶中所含的鞣质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都有极好的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还有保护作用。越谚有“不喝凉水多喝茶,不拉稀痢不发痧”的说法。茶单宁的收敛作用使得肠管蠕动才能增强,因而具有治疗便秘的作用。

6、喝六堡茶能疏通肠胃

六堡茶具有调理肠胃,改进血液循环,去油腻、助消化的成效。由于茶中含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它们能溶解脂肪,协助消化肉类食物。

喝六堡茶好处多,但是要合理饮用。

八宝塘品六堡茶更添茶趣雅兴


八宝塘品六堡茶更添茶趣雅兴

一个休息日,我们几个茶友正在市区的一个茶庄品茶,虽然是十分投机,然而嘈杂的环境却使人心烦。说话间转到某个话题,触动了我的突发奇想:若在远离喧嚣闹市的八宝塘静心品六茗,既有新鲜感又有闲适味,岂不更好?我的提议很快得到了朋友的呼应,因为,他们更加相信,在充满自然生态花草芬芳的郊外品茗,茶趣雅兴必定大增。事不宜迟随即驱车前往。

八宝塘位于广西梧州市南岸高旺村,过去这里古木参天,百花争艳,一张由泉水蓄成的活水鱼塘,便构成了非常独特的自然景色。相传很久以前,天上八仙云游至此,被这一绝美景观所深深吸引,不约而同地齐声称道:“此乃宝地也。”于是一同下凡,于八宝塘边席地而坐并煮茶、品茗、论道,尽兴饱揽八宝塘之胜景。临回天庭之际,他们分别留下宝鼎、花蓝、葫芦、竹竿、横箫、长剑、绣球、墨砚等八件法器,俗称为“暗八仙”。不久,这里便地动山摇,变作形态各异的山丘、水塘、异树、奇果......于是充满仙气的八宝塘就这样形成。说来也巧,八宝塘不但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极其适合种茶、制茶。因而,传说中的八宝塘于我而言始终充满着一种足可拨动心弦的好奇。

说来也巧,极其适合种茶,制茶的北回归线恰好横贯八宝塘而过,也许,正因圣源茶业就坐落在八宝塘,所以源源不断的山泉清流和舒泰宜人的气候环境造自然成为了圣源六堡茶高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承古纳今一直是圣源茶人生产高品质黑茶的孜孜追求。

在圣源产品展示厅,美女总经理韦燕娟亲自为我们展示了冲泡六堡茶的茶艺。她说,泡茶手法最主要的是注重水温,无论是每一道泡茶,其水温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这样,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陈、醇的特征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品茶之余我还发现,茶汤的周边还附着一圈美妙的金黄色,非常养眼,据我的观察,可以说这茶叶应该有些年头了。果然,看到我一副细心品尝的模样,韦总告诉我们,现在所泡的茶是十年以上的“茶中古董”了,即使泡上十次八次,茶汤中红润透亮的色泽也不会有太大的减弱,且槟榔香依旧浓郁芬芳。难怪,我们越喝越感到生津解渴,越喝越觉得提神醒脑。六堡茶的保健疗效由此可见一斑。

品茗闲聊中,很自然我们就讨论起如何挖掘和提高六堡茶品质的话题。一旁,近年来一直致力发展六堡茶的圣源茶业董事长李月梅,打开话夹子侃侃而谈。她认为,圣源六堡茶的高品质,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传统制作工艺。六堡茶虽然同属黑茶类,但在制作工艺上却有不同之处,特别是采用传统正宗的“双蒸紧压、板仓陈化工艺”制作,要求两次蒸制过程恰到好处,如果蒸得过熟,茶味损失过多,茶偏淡,蒸得不透,茶涩味重,醇香度低。板仓陈化过程的温、湿度控制也是非常关键,都得非常讲究。比起一般的黑茶,由于六堡茶的工艺流程更特别更讲究,所以茶味也就更醇厚,且宜久藏。这,也是六堡茶为什么年份越久越显陈香的道理所在。

品茶间,喜欢摆弄笔墨爱好书画的一位圣源茶业副总提议:“今天难得雅兴所致,品茗之余唯有挥毫展卷作画,方可尽兴。你们也效仿当年‘八仙’运游此地留下心爱宝物,不妨就此留下墨宝吧!”此时,我不禁想起赵朴初先生“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之妙句。其意说,如果你将引经据典成为口头禅,不如回观心性,对照修持,自得自悟。其妙句从茶诗升至佛道,倒觉平添了一种令人倍感像品尝佳茗般的回甘。而且,如今的茶与柴、米、油、盐、酱、腊一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茶之意味茶之内涵,也是在现实生活的不断演绎深化中厚重了许多,于是,欣然提笔书写“禅茶一味”斗方相赠,以表示对圣源人矢志不渝做好六堡茶的一种敬意。

品茗悟道,犹如品味人生,于此,众人皆悦,大有清茶一杯,谈天说地,以茶言志,尽情抒怀之雅兴。八宝塘一聚,快哉!美哉!

六堡茶:和光同尘老六堡


六堡茶:和光同尘老六堡

功夫在茶外

前几天喝到一泡令人铭心刻骨的茶。说来茶也平常,只是市场多见价廉物美的六堡茶。只是此茶选料格外精妙,年份又有三十年之久。人为的精心制作、存放,加上偶然配合的天时地利,再加上永恒的时间,方才成就这一泡韵味极佳之绝品,一饮之下,自然难忘。

几天之后,偶然想喝一碗薄茶,喝完翻出日本茶道的书来看,当看到过去的日本茶人茶会之前所做的准备时,心中若有所动。在日本的茶事里,茶会的主人往往要准备超出我们想象繁杂、整洁的茶庭与茶具。洁净到每一块炭都事先用湿布拭去炭屑,用心到每一块踏脚石提前三十分钟洒上一些水。为了茶事里的一朵茶花,甚至提前半年去云游寻访。我想这个寻访,并不仅只是为了一朵花,也是为了内心的成长。

合上书时,忽然想起这泡老六堡茶,于是我想,不写不行了。

茶之艺

茶本身就是艺术,就是美了。干茶盛装在竹制的小篓中,颗颗饱满,粒粒匀称,是六堡茶中少见的芽叶成茶,虽然比平常的茶细嫩些,盛装的竹篓又比平日见到的小好几个单位,但是当此茶呈现在茶人面前时,仍是带着别开生面的大气与威严。带茶来的老师并没跟同座的茶友说这是什么茶,但仅凭这干茶透出的松、定、静,大家纷纷推测:此是年份极老的六堡茶。

开汤润茶,乳白纱状的茶烟自茶台飘起,久凝而不散,举座皆静。平时要喝好茶前,老师总特别提示我们:要安静,谁也不许说话了。可是泡这泡茶时,大家都敛神静气,注视着茶与水的交融,注视着每一丝茶气的唤发。使人宁静的,并不是“茶”,而是茶中所蕴含的生命力,它的力量博大,却来得从容而宁静,足以使人静下来,我想所谓爱茶,就是希望与之达成交流。

吃茶之美,在于静默,在于不分别。老六堡的茶汤味若槟榔,可嚼,可听,可琢,可磨。当你口中含着一口温润的茶汤,茶气与茶汤的温度合力将四万八千个毛孔一齐打开,污浊尽散,烦闷尽破。此时,茶的苦、甜、陈、郁皆在口中轮回,入口时是清凉、甘甜的,徐徐咽下后,从胃里缓缓升上一股暖意,一种老六堡茶特有的甘醇馥郁徘徊在唇齿之间,使你舍不得张嘴,不忍心讲话。于是平时必不可少的评论与交谈也省略了,你咽下了茶,也咽下了没出口的话,方才发现:哦,原来这是不必说的……

最妙的,原是那一丝若有若无的苦。苦,本是茶中难以回避的,有的茶用香来遮盖这苦,有的茶用润来化解这苦,有的茶苦的钻心,有的茶苦的回甘。而此茶,此苦,天真坦然,令人直面。初入口时那丝微微的苦,在向你诉说:我是茶。回味时那一缕稍纵即逝的苦,则更短暂,更直接:喏,此即是苦。佛遗四谛:苦、集、灭、道。苦乃第一谛也,你知道这是苦了,并不回避它,贪恋它,追逐它,而是放下它,遇苦之时不惊不怖,不喜不悲,方才算是“经历”过苦了。

经历过苦的人,是可以从苦中得到自由的人。

唯此似有似无,似苦似甜,无是无非时低首一瞥,杯中之汤,如琥珀,如老蜜蜡,如寒夜古寺中老禅师点起的暖暖一盏酥油灯……

自此一茶,物我两忘。

茶之境

世上茶岂止万种。而每一种茶,都必有其知音。读茶如六堡,我觉得六堡中最有力的乃是:和光同尘(注1),不忘初心。

人生,还真是像是一次旅行。跟自己商量好了目的、归期,联系好了驿站,最后却往往忘了要到哪里去。一些美丽的风景可以使我们迷路,一些荆棘可以使我们退缩,因为这种种假象层出不穷,种种假我使自己迷惑,久而久之,我们就忘了自己要去哪,也忘了为什么要去那儿。我们将自己调整到越来越随波逐流,越来越自欺欺人的境地,教自己的心各种偏见与谎言以适应这个暂时的驿站和暂时的假象。

可是心不昧境。于是在旅途与终点的屡屡错过之间,矛盾产生了,慌乱产生了,不确定、不安全与不信任也产生了,彼此之间的仇恨,不可回避的产生了。可怜的世人,为了在假象中维持那一个苦苦捏造的假我,不停地制造着动向和意向,不停地暗示着别人和自己:这是我的房,这是我的车,这是我喜欢的品牌,这是我厌恶的人……

茶之境,亦是一条茶之径。拨开这些假象,拨开那个不停要跳出来证明“自我”,害怕真相的软弱的“我”。当你卸下种种面具,不再苦苦扮演自己,当你放下种种欲望,不再迎合执著,当刻意熄灭,造作止息,定有一个自然之真我,在路之尽头与你相遇。当一泡茶用发自生命的体验,用真实向你发问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茶之道。

禅茶不二

禅茶的可恨,可恨就可恨在“禅”之一字。赵州从谂禅师之可爱,可爱就可爱在三称“吃茶去”(注2)而不是“吃禅茶去”。

禅茶不二,是身体力行的体证,而不是费劲心机、自以为是的弄出一种叫做“禅茶”的东西,满怀期待的等着世人顶礼膜拜。如果说茶与禅之间有一些联系的话,我想那在于茶事之中的念念不失,在于“善护念”,在于对一次茶事与茶、茶人乃至世间万物发自内心的珍视与尊重。一种来自接受的尊重,一种洞察世事的穿透力,一种理解之后的宽容。一种拨除纷乱,静至极谧时可聆听和发现到的宇宙语言,这,也即是成就菩提,禅茶不二的指向了。(张菁)

注1:

和光同尘:语出《道德经》五十六章,原文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注2:

吃茶去公案:有两个新来赵州观音院参访的僧人,赵州禅师问他们其中一人,你从前来过我们这儿吗?那位僧人说:没来过。赵州禅师就跟他说,那你吃茶去吧。又问另外一个人,你来过我们这儿吗?那个僧人说,我来过的。赵州禅师仍然说:吃茶去。院主(寺院中的一种职务)在旁很不理解,就问:方丈和尚,没来过的,让他吃茶去也就罢了,那来过的为什么也让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就唤他一声:院主!院主忙应“喏”,就相当于答应着了。赵州禅师对他说:你也吃茶去。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渊源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渊源

谈到六堡茶的渊源,当今报刊、网文、南北方的茶业专家们均说始自唐代,有1500年的历史,依据是权威经典唐人陆羽《茶经》,似是定论了。

笔者有疑,以苍梧悠久的历史、岭南文化之灵气,这不太蠢看岭南人了吗?于是就查这本中国第一位茶叶专家、人称“茶神”陆羽的《茶经》。

成书于公元780年(唐中叶)的《茶经》开篇第一句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请注意这一句:“其树如瓜芦”。

那么岭南的茶的来历呢?陆羽引用了在他之前问世的《桐君录》(东汉人著,一说南朝刘宋人著,全名《桐君采药录》,已佚)一书的记载:

“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

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

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

此《桐君录》说得很分明,瓜芦木,高大的茶树。显然,南方种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茶都长成高大的乔木了,长成乔木的茶树,人称老茶婆,百龄以上了;“交广最重”,重,即看重、重视。文中的“?”,此字有三解:1、菜;2、择取;3、通“茅”字用。显然是茅之意,且是香茅、桂、姜一类(辈)的香料之属。

整段《桐君录》传递了历史深处的信息:南方有“老茶婆”,树龄上百年了,叶芽也似通常的茶叶,但味很苦涩,只制作成细碎的屑茶,饮用可提神,通夜不眠。煮盐人常买它饮用,而岭南两粤的居民十分看重此茶,视为珍品,有贵客来预先备设此茶,并在茶中加上香料一类的东西用以去其苦涩。

“交广”呢?“交广”二字的“交”字大有玄机!关键就在这个字!

就是:交、广二州。读不懂这“交”字,便只能在唐代止步了。

交州和广州的行政建置,是唐以前、隋以前、两晋南北朝以前东汉未年三国的吴国孙权(于黄初七年,公元226年)设立的。在这之前,汉献帝在岭南只设一个交州管辖(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州府设在苍梧郡之广信县,即今梧州市。交州一分为二后,梧州划入广州辖内,原交州治所迁至交趾(今越南国之北方)。

弄清“交广”的历史沿革,才能揭开岭南茶文化的历史真面目,

这一厘正,可以改写岭南茶文化历史传统的说法(自唐朝始,仅1500年),而应往前推500年,足有2000年的沧桑岁月了!

《桐君录》这段史实,交代了梧广两地人茶文化之精彩和艺术品格。你看:以茶待客,“客来先设”,隆而重之,敬而待之;诚诚兮、恭恭兮、虔虔兮,酽茶一盏,加上香片,请君先尝;涩中有甘,甘中闻香,这远远不是云南、四川煮井盐人那种低水平的牛饮了,而是由饮而品,升格成粤人待客品茗之道,升华、精致为“茶道”了;茶,已从饮、满足解渴的生理需求,雅化为一种高级文化精神享受了。《桐君录》记述的,仅是粤人对百年老茶婆的饮法,“至苦涩”吗、?就“取为屑茶”,就“加以香?辈(香片之类)”;如此泡制、如此品茗、如此茶道、如此茶艺,大异于他地的饮法与做法,洋溢着岭南文化活色生香的独特韵致和异趣奇巧,《桐君录》能不记上一笔吗?陆羽先生能不将其载入经典吗?

老茶婆有老茶的制法、饮法,百龄老茶婆年轻时就没有通常新茶的制法和饮法吗?当然有,但并无特别之处吧,《茶经》不载了。

如上所述,汉代梧州就产茶,饮茶已成习俗。饮的什么茶?梧州向来只产六堡茶,这六堡茶有二千多年历史,似无疑问,并非虚言了。一个“交”字之考,考证出个交州来,把汉未的苍梧六堡茶摆上了桌面,意外之得也。

陆羽在《茶经》还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存世在黄帝之后舜帝之前,是华夏农耕文化的鼻祖,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百草经》),是华夏饮茶的第一人,中国人饮茶始自神农氏之传。《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舜大帝曾南巡狩苍梧之野,给岭南带来华夏农耕文明和生活方式,使苍梧蛮族“明德”。这位岭南文化开拓者,南巡苍梧之野之时,其明德、教化的“菜篮子”是否也有“茶文化”的项目呢,这当是在不言中吧。

老八中红盒六堡茶 经典回眸倾众生


老八中红盒六堡茶经典回眸倾众生

所有的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当你爱上某个背影,贪恋某个眼神,意味你已心系一段情缘......”。

遇见老八中红盒六堡茶(纪念版),想起那情那缘,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经典外贸老八中六堡,虽早已离我们渐远。此时,我们则需依靠“纪念”来喂养我们唇喉,通过“回眸”来滋润我们记忆。

回眸,缘起......

如果说六堡茶外贸出口领域里也有论资排辈,“老八中红盒六堡茶”无疑可以划入第一梯

队,60-70年代,六堡茶在东南亚的知名度大增,为了便于六堡茶的传播和推广,不断适应海外客户需求,开发了第一款小包装六堡茶,即“老八中红盒六堡茶”,可谓是外贸小包装六堡茶的鼻祖,是“外贸三君子”黑盒、黄盒、山水盒六堡茶的前身,为往后更多的小包装六堡茶奠定了市场基础,开拓了先河。

曾几何时,一款小包装六堡茶显得格外耀眼,那水红色的色调,那一枚跃然于盒面,呈现出“一芽二叶”翠绿的姿态,纸盒正面是色醒目的“六堡茶”三个烫金大字.....,到如今,纪念版“老八中”六堡茶沿用了经典的红色外盒,用电脑修复了盒面上“六堡茶”的中英文手绘字体及“一芽二叶”图案,通过压制亚光膜,保持了盒面复古的色泽,同时也保持了盒面纸质细腻的触感,重现了不会遗忘的容颜。

回眸,珍藏......

老八中红盒六堡茶早期使用窖藏技术作为陈化,成为了窖藏六堡茶的“先行者”,在开发“老八中红盒六堡茶”时,制茶师特意要求精选嫩度均匀一致的原料来制作,以一芽二三叶为标准进行采摘,高标准、高要求的制茶理念,打造了当时六堡茶外贸出口的高嫩度标准形象。

“老八中红盒”六堡茶为茶叶市场带来了“限量的回忆”以及“无限的生机”。60-70年代出口海外的“老八中红盒”六堡茶目前已经是身价不菲,一盒难寻。

而如今纪念版“老八中红盒六堡茶”精选海拔1000米高山茶原料,外形条索紧结,色泽黑褐,嗅之陈香清爽怡人。沸水注入醒茶,还未出汤,已陈香高扬,当茶水再次与茶亲密接触,相互交融,茶汤红浓透亮,悠悠槟榔香沁人心脾;入口绵柔细腻,嫩香爽口,甜醇润喉,回甘在唇齿间弥久留香,后有微甜生津,令人舒心之感可以许诺我们一份值得珍藏的经典,结一段情缘。

六堡茶专家:谈谈存放六堡茶


六堡茶专家:谈谈存放六堡茶

文/彭庆中(三口居士)

有经验的茶友都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六堡茶越陈越佳,所以很多茶友都喜欢多买些存着,边喝边放,感受六堡茶随着岁月慢慢老去所带来的变化。六堡茶该如何存放呢?家庭中存放六堡茶须注意些什么呢?

从主要因素而言,影响茶叶存储、导致其发生变化、陈化的四大因素是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再有就是陈放环境的干净、气味等。六堡茶的存储,需将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其中恰当的温度湿度等为利于陈化的因素,阳光直射、杂味串味等为劣变因素则须注意避免。

书上的方法并非都正确

一直以来,我们看到很多书上都有关于茶的存储的方法,比如常见的“石灰块保藏法”“热水瓶保藏法”“抽真空贮藏法”等。这些方法对不对呢?

客观地说,这些方法都正确,只不过不适合我们常常说到的六堡茶存储而已,或者可以说,对于六堡茶或者是普洱茶而言,这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一直以来,平常看到的很多茶书都会说到茶的存储,而且这类茶的普及读物多半不会针对不同茶的分类而提出不同的存储方法,而单一地介绍一大堆“抽真空”、“密闭”、“低温”等措施,往往会误导很多新茶友。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的品种非常多。茶行业中就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说法。确实,中国茶叶种类很多,权威分类中基本大类就有绿茶、红茶、黑茶、青茶、白茶、黄茶等,其在种植、加工、品饮、存储等都各有其特性,不可一概而论。

由于过去绿茶是主要消费的品种,所以,很多普及类茶叶书籍介绍的常识多是以绿茶为主。而书中的“石灰块保藏法”、“热水瓶保藏法”、“抽气贮藏法”多是指绿茶而言的,而“抽真空”、“冷藏”等做法,也常见于闽南乌龙茶如铁观音、本山等。因此,新茶友必须了解这点,存茶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容易踏入误区,“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锡罐不太适合存储六堡茶

从前,很多茶客认为,储装茶叶以锡器最好,至今仍有一些老茶客有这样的看法。还有书上说从古至今已被公认为保存茶叶的最佳器皿。现在,市场上好的锡罐还非常昂贵而畅销。

锡罐的兴起应该是在陶罐、瓷瓶、漆盒(漆器的茶器具由于其难以消除的油漆味道而没有太流行)之后。锡罐流行始于明清两代,一则金属制品罐口紧密,而锡又较软而密封功能不错,二来质地光泽明亮,表面很容易做上精美的浮雕,造型又可多变,一经出现,便迅速风行。清末之后,随着手工业、现代工业的逐步发展,饮茶之风兴起,居家必备各式锡罐。纯锡熔点低,不需高温便可熔解,锡版成型之后镌刻容易,加之能工巧匠各出奇技,雕刻繁复精美的花纹,而更为盛行。

在明清两代,粤东潮汕各地陆续发现锡锌等混生的矿脉,潮汕即成锡矿产区。后来,马来西亚也发现了锡矿,开始了开采。潮汕盛行喝茶,将饮茶之风带到马来西亚的也有潮汕、闽南及两广人,他们对茶也是情有独钟,一时间,生产加工锡器皿的锡罐的行业配套便因应市场需要迅速跟上,并向各地推广,清末至民国期间锡罐一时风行各地。

但是,人们很早就发现,锡罐并不是特别适宜用来贮藏东西。因锡极易氧化,虽然新品出来,令人眼前一亮,但时间长了,都会氧化发灰发暗。不过,即使现代工艺逐步解决了锡罐易于氧化变暗的问题,但由于其质地软、过于密闭等特点,锡罐还是不太适合存储六堡茶的。因为,六堡茶的陈化需要氧气、适合的温度湿度环境。

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有一些茶友提出,用玻璃瓶或玻璃罐来存储六堡茶,其实这个做法欠妥。在茶的存储中,避光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在茶叶中,光照会加速茶中芳香类物质的分解,促进脂类化合物的氧化。光使茶叶中的脂肪酸氧化生成了反-2-链烯醛和庚醛,使原有的香气变坏,形成强烈杂味(有人称之日晒味),有资料表明,贮藏在透光玻璃瓶比贮藏在木盒中的干茶变质更快。

记得小时候,印象中我们梧州很多茶叶店在售卖茶叶的时候,大多曾采用过玻璃坛罐装着茶叶。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做法,毕竟商家要向顾客展示所售茶叶的色泽和形状。不过,据向一些年老的茶商了解,按他们的经验,这类“露光”展示存放的茶叶,必须尽快清货,快则半月,多则几月茶就会慢慢劣变、色泽变得暗哑,香气变弱甚至变异。

梧州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冬春空气湿度较大,夏秋高温干燥,是比较理想的存放气候。而在北方,在秋冬季节往往会过于干燥,春季也不如南方潮湿,没有南方地区典型的每年干湿冷热循环一次的气候变化,而这点对于六堡茶的陈放是很有利的。就如同过去曾经将搬进搬出防空洞作为六堡茶的工艺流程的效果一样。

六堡茶对存放地点并不挑剔,不论是空间大或小,是阁楼还是专有茶仓库,只要不受阳光直射,不受雨淋。基本是适宜存放。

存放六堡茶器具的材质有瓷器、陶器、竹篾编织物、竹木器物等几大类。用瓷瓮放置六堡茶得留心,厂家茶特别是带略带酸气的新茶,偏于潮湿不宜放入这种容器,还是放入竹编箩筐或陶瓮较好。瓷瓮以存放陈茶为宜,特别是已经非常完美的老茶,用瓷质的容器放置,更为适宜。陶罐细分为上釉与不上釉两大类。上釉的陶瓮保湿度较佳,活性适中,同样适合放置陈茶。不上釉的陶瓮、竹编箩筐、竹木器物以及葫芦等,透气性好,有温湿度变化,利于茶的转化,一般的六堡茶都可以放置。

竹木器物(或者是漆器)的话,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因为新的竹木器具往往还有一些气味,漆器也是,衡量这些器物是否适合存茶,还是以其是否有异味为前提了。假如是经过长时间的晾放或采用工艺去除异味,这些竹筒、木盒、漆器之类存放茶叶,还是可以的。

放入这些容器前,六堡茶可以先用纸包好。纸的选用,最好是透气的无异味的玉扣纸、砂纸、生宣(不宜用熟宣,熟宣多有矾的气味)、棉纸、毛纸等,不宜使用塑料袋。一般家庭中如果放不了这么多坛坛罐罐,也可将六堡茶用纸包好后,存放于干净无味的装食品用的纸箱中。

正确把握通风和透气

一般茶书上,说到茶叶存放,大多都会写着“放置在阴凉通风之处”,对于六堡茶而言,此说值得商榷。尤其是梧州的冬春季节空气湿度很大,这种做法就必须小心,因为茶叶,容易吸潮。春季,如果增加了通风相反会令茶品很容易受潮。

六堡散茶可用纸包好或放入陶罐中,箩装茶、饼茶等可放入无味的纸箱中,并封好,做到“透气”就可(在春季“回南天”这点尤为重要,包装纸和纸箱有调节作用,可以挡住外界过多的湿气。)。可以封好度过春天雨季的茶品本身所含水分也不能太高,如果是新茶,本身含水很高,就在无雨的秋冬季就应该适当晾开透气,使其干燥。在春季湿度大的季节,不宜频频翻动纸箱,以免六堡茶受潮。

不过,也无需过于担心,即使是天气潮湿,对于存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你做到了上面几点,用包装纸和纸箱营造一个“湿度缓冲区”,就很足够了,建议不要使用除湿机或是空调的抽湿功能长时间“吸干”茶的水分,而以自然状况下的湿度存放为最佳。

即使是空气湿度不大的季节,也应该慎重看待这个“通风”,按一些茶人的经验,存放六堡茶的地方,不需要空气流动过快,也就是说不需要太“通风”。一般而言,经过充分沤堆发酵,发酵比较完全的六堡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放置,去除堆味后,不宜存放在过于通风的环境中。甚至,如果是一定年份的发酵充分的六堡陈茶更要避免通风,基本保持透气即可,过于通风相反是对存茶不利的,这里须把握好这个“通风”的度。

农家茶、厂家茶宜分开放

茶很容易吸味,有一定经验的茶友都知道这点,有的茶友更有一些教训。所以,我们存放茶叶的地方都必须远离污染和味源如化学品香精、香皂、檀香、香木、樟脑等气味浓厚的物品。而且一旦染上杂味,是很难去除了的。花茶的窨制也是利用了茶易于吸味的原理生产出来的。六堡茶中,六堡农家茶(即传统工艺的六堡茶)以有其独特的风味,受到很多茶友的喜爱。但很多茶友同时也觉得困惑,农家茶、厂家六堡茶这两种茶一起存放,可以吗?

一般而言,很多农家茶品有其特有的松烟味、炭火味,与厂家六堡茶(后期渥堆发酵)气味有很明显不同,混放在一起,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窜味”,是不适宜混放的。不过,由于茶友们手中的茶,往往都有各种独立的包装,不会真正“混”放,因此觉得“问题不大”,实在是没有分开存放的空间,这样的做法也未尝不可。不过,假如家里空间许可,还是分开存放为好。

说到这个包装,尤其需要注意异味,一些厂家商家往往会忽略了这点,在此提醒茶友们的注意。一款六堡茶拿回家中,请首先检查一下现有的包装是否有异味,特别是一些印刷的油墨味、锦盒包装味等等。如果发现有异味,请尽快地将茶取出,用干净砂纸简单包好,放置在通风处摊晾一段时间,或能补救。千万不能直接放置在有异味的包装内存放。

最后,强调一点,存放六堡茶温度和湿度是关键,根据季节变化和存放地点因地制宜,务实、灵活,个中既有效果又有乐趣。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储藏六堡茶八要点》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