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花色品种的发生与发展史略

萧力争‘郭则之2谭振初2

(1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文章回顾了湖南黑茶的产梢历史.湖南黑茶主要花色品种的发生和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湖南黑茶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现状。作者认为湖南黑茶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关键词湖南黑茶边梢茶获砖茶黑砖花砖青砖花砖天尖

自明朝万历年间湖南黑茶经朝廷准许运销西北以后,湖南黑茶已畅销西北数百年,黑茶产销量大成为湖南茶叶生产的重要特色之一。湖南黑茶的花色品种、原料要求、加工技术、品质特征、文化内涵、饮用价值之独特,使之成为中国黑茶中最具代表性和

极具魅力的一类,其中的许多产品,堪称中国茶叶百花园中的奇葩。近年来,湖南黑茶越来越受到市场人士的关注,产销量持续上升。本文拟就湖南黑茶的产销和湖南黑茶的花色品种的发生和发展历史作一回顾。

1湖南黑茶产销的历史回顾

黑茶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消费的主要茶类。史籍所载16世纪以前的黑茶,多指由四川绿毛茶经做色工序生产的“乌茶”。明代中期,湖南安化采用炒青,揉捻,握堆,七星灶松柴明火干燥等工艺生产黑毛茶,采用这种方法加工的黑茶滋味浓醇,量多价廉,遂逐步发展成为西北茶马交易的主流产品,湖南也逐渐取代四川而成为中国最大的黑茶生产省份。湖南黑茶起源于安化,以后扩大到临近的桃源、沉陵、椒浦、新化短益阳、汉寿诸县。清代初年,西北陕、甘、青、新等省(区)各族人民所需之边茶,多数靠湖南供应。当时湖南生产的黑茶大量运至陕西径阳筑制获砖,然后销往西北各省。明末清初,晋商始在鄂南咸宁、蒲忻及湘北临湘、岳阳一带收购老青茶压制青砖,运销内外蒙古及辽宁、黑龙江等地。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以后,晋商在湖南安化组织加工花倦茶、芽尖、天尖、贡尖等黑茶产品,销往山西、陕西等地,并借助由晋商开辟的两湖茶叶销往蒙、俄的通路,大量运销湖南安化、临湘等地的黑茶销往俄国和蒙古。清康熙年间,湖南每年运往陕西的引茶约1500吨,乾隆至咸丰年间,每年由湖南运往西北的引茶均在2000吨以上,道光(1820年)以前,安化黑茶年销量已达36004000吨上下。咸丰同治间,因受陕甘回民反清起义等因素的影响,湖南黑茶运销西北受阻,此间运销西北的湖茶降到平均每年只有几百吨的水平。1939年,湖南在安化试制黑砖茶获得成功,是年成立了湖南省茶业管理处砖茶厂(湖南白沙溪茶厂前身)。从1940年开始,湖南安化开始压制黑砖茶,从1940年至1949年的十年间,共生产黑砖茶共计667万多片。1932年至1942年间,湖南黑茶平均年输出量为2900多吨。1940年以后的几年,湖南黑茶的输出量大幅减少。抗战胜利后,湖南的黑茶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与民国初年相比,已大幅减少。

解放以后,边销茶生产被纳人国家计划,湖南作为边销茶的主产省,黑茶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0年,湖南生产黑茶4750吨,1972年11500吨,1980年达19400吨。1984年,国家放开了茶叶产销政策,但为保证边销茶的供应,国家对边销茶产销至今仍然实行计划管理。目前,湖南有四个地市生产黑茶,黑茶生产加工企业上百家,年产量稳定在2万吨以上。主要产品有获砖、花砖、黑砖、青砖、花倦等紧压茶以及天尖、贡尖、生尖等篓装茶,产品主销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省(区),部分产品销往港、澳、台地区并出口到俄罗斯、蒙古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

2湖南黑茶花色品种的演变

历史上,湖南黑茶出现的品种多达数十种。目前仍在生产的花色品种包括获砖、黑砖、青砖、花砖、花倦和天尖、贡尖和生尖等。

2.1天尖、贡尖、生尖(“三尖”茶)

清乾隆时,“西帮”茶商在采购“陕引”时,指导当地茶农采摘细嫩芽叶,精细加工,经筛分后制成不同档次的高级散茶黑茶产品,供应西北上流社会或作为礼品茶馈赠亲友,其中的芽尖、白毛尖等级最高,茶条外形多毫、状如雀舌,用小蔑篓包装成0.5公斤一篓,每60小篓又装人一个蔑制的套箱。天尖、贡尖、生尖等用的原料较芽尖、白毛尖渐粗,但质量亦远胜于引茶。清末以后,高档礼品黑茶(芽尖、白毛尖等)不再生产,但天、贡、生尖(合称“三尖”)仍作为传统产品,保留至今。天尖、贡尖用的原料为一、二级黑毛茶原料,而生尖则主要以三级黑毛茶为原料,传统“三尖”茶均采用蔑篓大包装,50公斤、45公斤或40公斤一篓,现在已改为2公斤或5公斤的小篓包装。“三尖”茶滋味清醇甘爽,具独特的松烟香味,存放越久,香味愈佳。“文革”期间,天尖、贡尖、生尖一度改称湘尖1,2,3号,1983年恢复原称谓,仍叫天尖、贡尖和生尖。

2.2花倦(千两茶)

清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商托人下乡采办“陕引”时,踩捆成包,叫“澄河茶”,后来发展成小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行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创制“花指茶”。花倦成品每支净重合老秤100()两(36.25公斤),故俗称“千两茶”。花倦茶包装古朴独特,外形硕大庄严,极具视觉冲击力,其茶叶外形色泽黑润油亮,汤

色红黄明净,滋味醇厚,味中带寥叶、竹黄、糯米香味,山西、陕西、内蒙、河北一带是其传统销区。花倦茶的加工系采用优质黑毛茶作原料,将经汽蒸变软后的黑毛茶灌人垫有萝叶和棕片的长圆筒形的蔑篓中,用棍、锤等筑制工具,运用绞、压、踩、滚、锤等技术,经多次反复锤压和束紧,使茶支达到致密坚实的要求,最后形成高150厘米、直径20厘米左右的呈树干状的圆柱体形,然后在自然条件下经”日晒夜露”月余,缓慢干燥而成,此后可长期存放,有存放越久,品味越佳之说。

花倦茶的生产,一开始乃是在晋商“三和公”指导下由安化县边江镇里一刘姓的人家制作成功的,此后花倦茶的加工技术遂成为刘姓家族不外传的绝技。解放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通过聘请技工进厂授徒的办法,延续了花倦茶的生产。1958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以机械生产的花砖取代了花倦,花倦生产停止。1983年,该厂为保留花倦茶产品的传统工艺,曾加工了300来支花倦茶样品,这批茶流人社会后,被一些爱好者所收藏。1997年,白沙溪茶厂根据市场的需要,恢复生产花倦茶。近年,“安化千两茶”这一堪称“中国茶文化的化身”的古老产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消费者,求购者络绎不绝,安化生产“千两茶”的厂家已多达一二十家,年产销量已逾万支。

2.3花砖

花砖是砖茶中较晚出现的品种。由于花倦的制作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工效低,1958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以机械化生产的花砖取代了花倦。因花砖系由花倦改用机械压制成砖形而来,且砖的正面四周压有花纹,故称为“花砖”。茶砖为长方形,规格为

35x18x3.5厘米,每片砖净重2公斤。砖的正面上部压有“中茶”商标图案,下方压有“安化花砖”四字,四周有斜条花纹。花砖的原料为三级黑毛茶,加工工艺与黑砖类同。花砖要求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浓厚微涩。陈放较长年份的花砖,品质更优。

2.4黑砖

抗战爆发后的1939年5月,湖南省茶业管理处派彭先泽到安化试制黑砖茶,彭氏参照湖北羊楼洞茶厂压制茶砖的方法压制黑茶砖获得成功。是年8月,湖南省茶业管理处砖茶厂成立,从此安化开始压制黑砖茶。从1940年至1949年的十年间,共生产“天、地、人、和”四种黑砖茶共计667.63万片。早期生产的黑砖上压有凸起的“湖南省砖茶厂压制”八个字,故西北市场上称为“鼓字老牌安化茶砖”,或称为“八字砖”。黑砖为砖块状的蒸压黑茶,规格为35x18x3.5厘米,每片砖净重2公斤。黑砖茶色泽黑润,内质香气纯正或带松烟香,汤色橙黄或橙红,滋味醇和。解放后,湖南白沙溪茶厂一直生产,近年产量维持在年产0.2万吨左右的水平。

2.5茯砖

清顺治元年(1644年),安化的茶行采购“甘引”运至陕西径阳,委托当地茶坊加工成获砖茶,当时称“径阳砖”(简称“径砖”),每块净重3公斤,用纸壳包装,称“封砖”,因在伏天筑制,又称“伏砖茶”,以其饮效如土获荃,故又称之为“获砖茶”或“福茶”。此外获砖还有湖茶、福砖、官茶、附茶、府茶、封条、获茶等别名。1958年之前,获砖的生产集中于径阳,抗战前径阳有茶厂六十余家。

1939年在湖南安化成立的湖南省茶业管理处砖茶厂于1942年10月增设了酉州分厂,为改变安化原料运往千里之外的径阳加工获砖的局面,曾于1943年试制获砖,未获成功,遂作罢。1950年元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安化砖茶厂,1951年,中国茶业公

司组织技术小组,在北京进行获砖茶加工发花试验。同年,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砖茶厂从陕西径阳雇请3名技工,并取径阳水来安化进行获砖茶“发花”试验,经多次反复试制,到1953年终于获得成功,打破了“资江水不能发花”的神话。1958年以后,国家将获砖茶生产集中于湖南,获砖成为湖南黑茶的主打产品。现在,湖南生产获砖茶的厂家有益阳茶厂、临湘茶厂、白沙溪茶厂、安化茶厂、临湘永巨茶业公司、益阳香炉山茶厂等大小企业二十余家,获砖生产能力达3万吨以上。其中湖南益阳茶厂是中国最大的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目前,湖南获砖茶年产量在1.7万吨左右,主要产品有益阳茶厂的“特制获砖”和临湘茶厂的“普通获砖”等。特制获砖全部用三级黑毛茶作原料,而普通获砖的原料中,三级黑毛茶占40-45%,四级黑毛茶占

5-10%,其他茶占50%。特制获砖的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x18.5x5厘米,每片净重2公斤,1986年后又逐步开发了100()克、500克、200克等规格的特制获砖茶。获砖茶特别要求砖内的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颗粒大,菌花香突出。湖南益阳茶厂生产的“湘益”牌特制获砖在西北地区享有盛誉。

2.6青砖

据历史记载,明末清初(十七世纪上叶),晋商(俗称西帮)来鄂南及湘北临湘、岳阳一带收购老青茶压制砖茶,运销内外蒙古、辽宁、黑龙江等地。晋商将老青茶压制成每块重约3.5.公斤的半圆柱形,形如帽盒的所谓“帽盒茶”。后来又压制成长方形砖块

状,即规时的脊砖茶。清末民初,湘北临湘和鄂南咸宁、蒲忻一带的青砖茶产销极盛,最高年份输出量达1.7万余吨。过去青砖茶成品以每箱片数命名,每箱装24片的称“二四”砖,装27片的称“二七”砖,如此类推。不同规格的青砖片重不同,销区各异,“二七”、“三九”砖每片2公斤,“二四”砖每片3.25公斤,“三六”砖每片1.5公斤。“二七”、“三九”青砖畅销西北各地,以内蒙古的包头市为集散地,统称为“西口茶”;“二四”、“三六”青砖畅销内蒙古、外蒙古和俄罗斯等地,以河北张家口市为集散地,称之为“东口茶”。解放后,统一了青砖茶的规格,只生产“二七”青砖,主要

由湖北赵李桥茶厂生产。青砖外形为长方形,规格为33x17x4厘米,每片净重2公斤,砖面压有凹文“川”字和凸文“中茶”和蒙文标记。青砖色泽青褐,内质香味纯正,汤色橙黄明亮。清朝同治年间,湖南临湘聂家市、路口铺、桃林、五里牌等地青砖茶生产很兴盛,年产青砖茶达数千吨。抗日战争期间,临湘的青砖茶生产几乎完全停止,战后一些小茶厂恢复青砖生产,但产量大不如前。1989年以后,湖南临湘茶厂、白沙溪茶厂等数家砖茶厂为适应内、外销的需要,开始生产青砖茶。目前,湖南年产青砖茶0.3万吨左右。

3湖南黑茶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为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湖南开发生产了一系列新的黑茶产品。1987年白沙溪茶厂开发了纸盒包装的天、贡、生尖茶,1998年起将大蔑篓装“三尖”茶改为小蔑篓装,生产5公斤、2公斤一篓的“三尖”茶。白沙溪茶厂、安化永泰福茶号、安化利源隆茶厂等厂家在恢复生产传统的“安化千两茶”的同时,又开发了三百两、百两、十两的花搭茶。从1996年起,湖南益阳茶厂开始生产各类小型化规格的高级获茶系列产品,如极品获茶、一品获茶、高级获茶、黑茶饼等。桃源县紫艺茶业公司开发了高级砖茶系列新产品一“紫艺三冰”茶砖等。此外,获茶瓶装饮料、黑茶膏、各种黑茶工艺茶砖、茶匾、礼品砖等也先后问世。冲破局限于“边销”樊篱后的湖南黑茶,其销售渠道已大大拓宽,多种黑茶产品已销售到港、澳、台

地区和北京、广州、深圳、西安、太原等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湖南黑茶正成新的市场热点。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的湖南黑茶新产品研发将进人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湖南黑茶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湖南黑茶花色品种的发生与发展史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湖南黑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