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解析传统六堡茶的“双蒸双压”工艺

六堡茶历史悠久,茶叶原料采用当地的大中小叶茶树,原种茶树特别是紫芽种、红芽种,带有苦涩味,如果靠自然去苦涩味需要很较长的时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制茶人们的努力,形成多种茶叶发酵工艺,其中“双蒸双压”是最优秀的最传统的六堡茶发酵工艺。

双蒸双压按字面理解即为蒸2次,压2次。是指用热蒸气把整理好的各级别的六堡原料分别蒸软,之后放在木箱或木格中焗压,约24小时焗堆后将其打散,散热和散水后再复蒸第2次,然后把茶叶踩笠入箩或压成需要的形状,便可以晾干、陈化,等待出仓。

六堡茶原料

鲜叶→杀青→初揉→堆闷→复揉→干燥→毛茶

毛茶→筛分(抖筛、圆筛、风选、阶梯)→切茶→切梗→拼配→六堡茶原料

使用传统工艺“双蒸双压”制作出来的六堡茶经过一段时间陈化后便没有涩感,入口清爽,口感醇厚。相较于现代工艺“冷水渥堆”制作出来的六堡茶内含物更为丰富,不易过热烧焦,发酵程度恰当。六堡茶汤色更为透亮,耐泡,茶气足,香气高。

双蒸双压六堡茶的汤色

众所周知,绿茶或新毛茶是寒凉的。体质虚寒的人是不适宜喝绿茶或新毛茶。长期饮用浅发酵的茶,会脾胃恶寒,元气暗埙。经“双蒸双压”的六堡茶,茶性由“寒凉”转化为“温和”,不仅不再伤胃,还有调理肠胃的功效。此外六堡茶中的金花菌还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因此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性水样腹泻、长期慢性腹泻、脾胃虚弱性腹泻均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六堡茶除了对腹泻有一定的功效外,对便秘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它是一个双相调节的作用。六堡茶中所含的鞣质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还有保护作用,因此具有治疗便秘的效果。

CY260.com扩展阅读

六堡茶(传统工艺)图谱


六堡茶(传统工艺)图谱

社前茶

外形:条索细幼,细紧弯曲,弯如鱼钩,以单芽、一芽一叶为主,黑亮油润,参杂有部分嫩绿色芽头,叶质柔软。汤色:茶汤黄而明亮,干净透亮。口感:香气清香淡雅,滋味清爽,入口收敛性强,略有回甘。

叶底:叶底褐中泛黄,细嫩柔软,活性好。

春茶

外形:六堡茶春茶芽嫩、细长,多为单芽、一芽一叶,少量一芽二叶,条索细小,卷紧结实,细黑油润。汤色:茶汤淡黄明亮,通明透亮。

口感:香气清香,微甜,收敛性强,回甘、生津、涩味少。

叶底:叶底新鲜明亮,细嫩绵软,活性好。

冬茶

外形:芽叶细小柔嫩,紧卷完整。汤色:茶汤黄而明亮,洁净透明。口感:香气高锐而持久,口感鲜爽微涩,回甘好,甘甜耐泡。

叶底:叶底绿润明亮,芽条优柔有质感。

老茶婆(新年份)

外形:茶叶叶脉隆起,茶身松而粗大,叶张粗厚。汤色:汤色金黄油亮,清澈透亮。口感:香气清幽鲜爽,汤质清爽润喉,回甘强。

叶底:叶底暗绿,干净,富有韧性。

六堡茶茶花

外形:采摘自六堡镇老茶树之茶花,将花蕾和花瓣分别晒干制成“花茶”,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花朵黄而明亮。汤色:汤色呈淡黄色,清澈透亮。口感:花香与茶香结合,散发茶花清香,味道清甜微甘,香甜中带着些微涩味。

叶底:冲泡后的花朵依然呈淡黄色,朵朵独立,柔软。

茶果壳

外形:采摘自六堡茶树的果实,去除里面的茶籽,将其壳保存起来,存放一定年份即可饮用,陈化多年后显药香及陈香。汤色:新的茶果汤色金黄,陈化一定年份的茶果汤色转为红润,红透如琥珀。口感:年份较新的茶果,茶汤微苦涩,苦后化甘,回甘强烈;陈化一定年份的茶果味道甘醇,药香明显。

叶底:颜色黑中泛黄,均匀干净。

二白茶

外形:叶片呈折叠条状,粗叶与嫩芽夹杂,颜色黑白相间,带茶梗。汤色:汤色黄中显橙。口感:入口爽滑,不苦不涩,因年份尚短,带淡淡的青味。

叶底:叶底呈黄褐色,干净,尚柔软。

10年以上农家六堡茶砖

外形:砖身完整,砖面平整,棱角分明,压制松紧适度。撬茶后,因茶叶有一定年份,由于制作条件原因里面有可能会夹杂非茶叶类杂物。汤色:汤色油亮深红有光泽。口感:茶汤浓度高,入口醇浓,茶味足,茶气强烈,药香明显、持久。

叶底:叶底乌黑带黄,叶张较大而薄。

传统工艺六堡茶的不凡诞生史


传统工艺六堡茶的不凡诞生史

如果您有缘品饮到一杯陈年农家手工六堡茶,是否因其所蕴含的岁月的滋味而感动?是否静坐陈思其岁月的韵味从何而来?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探寻传统手工六堡茶的制作技艺,感受其孕育过程的不凡。

鲜叶

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侧,年均平均气温21.2度,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331天。六堡乡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采青

聚茶林中精华,隔山野之灵气。茶叶外型肥壮柔嫩,条索均整,观之赏心悦目。我们平时喝到的每一斤手工农家茶,都要经过茶农大约五万次的辛苦采摘晾青

又名萎凋杀青

手工杀青先闷炒,后抖炒,炒至叶质柔软,叶色变为暗绿色,略有粘性,发出清香味适度初揉

初揉以利成条,揉出茶汁,卷紧条索,再松压轻揉回收茶汁。堆闷

通过堆闷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复揉

复揉前烘热一下,使茶坯热化回软,以利成条。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使条索达到细紧为止。烘干挑拣装篓陈化包装成品出库

“双节”到 制茶忙 六堡镇农家茶价格将小幅上涨


“双节”到制茶忙六堡镇农家茶价格将小幅上涨

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不少市民将六堡镇农家茶作为时尚礼品。受订单大增影响,近日,苍梧县六堡镇十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炒茶机全都开动起来。

9月7日,位于六堡镇四柳村的沁怡六堡茶合作社的茶叶加工作坊内,一名茶农正在挑选茶鲜叶,进行杀青前的粗略分级工作。隔壁两间房屋内,两名工人在操作杀青机、揉捻机、茶叶烘干机,并将一箩箩已完成粗加工制作的茶叶运到户外晾晒。

据沁怡六堡茶合作社负责人谭爱云介绍,“不少单位、企业将六堡镇的农家茶作为中秋节、国庆节的节庆礼品。我们合作社收到的订单很多,已超出了生产能力,我们不得不推掉部分客户。”

据介绍,该合作社9月初就已开足马力生产,目前每日向茶农收购300公斤左右茶鲜叶进行加工,加工期将持续至中秋节前一天。

苍梧县六堡镇共有19家六堡茶生产合作社,产能较大、知名度较高的约有7家。受“双节”茶叶订单大增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六堡茶专业合作社都在加紧生产农家茶。

有茶商表示,因市场需求量比去年同期多一倍,目前各个级别的农家茶价格均有10%~20%的升幅。联兴六堡茶专业合作社茶商陈伯昌说:“市场销路好,合作社收购茶鲜叶的价格也上涨了10%左右,目前每公斤茶鲜叶收购价为20元~24元左右。”

因不少客户指定要原生态、绿色环保的六堡镇农家茶,不少茶企已加大了收购农家茶的力度。六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易章奇介绍,广西芊河茶叶公司、梧州市茂圣茶业公司、苍梧六堡茶叶公司以及一批较有实力的茶叶批发商正活跃在六堡镇内,力图收购更多的茶叶,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夏茶采收已接近尾声,因“霜降”前后采收的秋茶价格更高,因此不少菜农不积极采茶。预计六堡镇“采茶冷,收茶热”的情况将持续20天左右,期间农家茶的价格还将小幅上涨。

六堡农家传统制作工艺


六堡农家传统制作工艺

六堡茶的品质特征是:条索粗壮,长整不碎,叶条粘结成块,间有黄花又称“金花”(即生有黄色菌类孢子);色泽黑润光泽;内质香气陈醇,汤色红浓,如琥珀色,滋味甘醇爽口;有槟榔味,香气持久,特耐冲泡,茶汤隔夜色、香、味不变。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

传统工艺是以六堡毛茶为原料,其加工制作方法为杀青、揉捻、渥堆、用松柴明火烘焙。

初制工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

复制工艺:过筛整形-拣梗拣片-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凉置陈化。

初制阶段:白天采摘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新梢,晚上制作。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

杀青——六堡茶杀青锅温160℃,每锅投叶2-2.5千克,杀青机每次投叶7.5千克,下锅后先闷炒后扬炒,然后闷扬结合,嫩叶多扬少闷,老叶多闷少扬。一般杀青5-6分钟,到芽叶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为适度。

揉捻——摊凉后进行揉捻,有手揉和机揉两种,手揉一次可揉l~1.5千克,机揉依揉捻机的大小而定。

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叶破损率在40%即可,揉时加压要适度,其过程大体如下:轻揉-轻压-稍重压-轻压-轻揉,揉后解块。一般1-2级茶揉40分钟,3级以下的茶揉45-50分钟。

沤堆——揉好之后,进行沤堆,即将揉好的茶坯放入箩内或堆放在竹笪上进行沤堆发酵。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

堆高3-5厘米,每箩装湿茶坯15千克左右,堆沤时间在15小时以上,茶堆温度一般在40℃左右为宜。如温度高过50℃,则会烧堆,因此在沤堆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散热。沤堆时温度低,即用60℃左右的火温将茶坯烘至五至六成干再沤堆。

复揉——经过沤堆发酵之后,茶条会轻散一些,因此要进行复揉5-6分钟。

干燥——烘干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传统的方法是用烘笼,摊叶3.3厘米左右,最好是用松明火烘,烘温80-90℃,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到六至七成干下焙摊凉半小时,即进行打足火,足火温度50-60℃,摊叶厚度6.6厘米,烘2-3小时,茶梗一折即断即可。

精制阶段:先进行冷发酵,将毛茶增湿,含水量达12%。堆沤7-10天,当茶叶水份干到10%左右,即上蒸半小时,至叶全软为度,叶含水达到15%-16%。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进一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变化。由于茶多酚非酶性氧化作用,继续使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品质风格。

六堡茶的品质要陈,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欠缺。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后运销。因此,复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使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陈、醇的品质特点。

“农家六堡”成新宠 传统工艺制作的茶得到喜爱


“农家六堡”成新宠传统工艺制作的茶得到喜爱

说到农家六堡茶的由来,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六堡茶生产历史,以及在这个历史中,六堡茶的原料变化、工艺发展的情况。

据笔者的考据研究,六堡茶的工艺发展分多个阶段,从六堡茶乡开始有零散茶树种植到唐宋为肇始阶段;唐宋始至明清这个阶段,可以称作为六堡茶的初级生产阶段。受当时整个中国茶业兴盛所影响,自宋元开始以当时流行的蒸青工艺生产蒸青绿茶,当时制作的是茶饼,继承了唐宋代制茶的基本工艺,并将工艺大多保留至清代中期。在明代开始流行散茶的时候,亦开始逐步向散茶制作过渡。至清朝嘉庆道光开始,由于产量逐步扩大,出现原始?堆做法,但未形成工艺。当时,六堡茶同时有散茶、饼茶和花卷茶(柱状的茶柱,类似湖南安化千两茶)等产品。

就在中国的道光年间(1847年~1880年),马来西亚霹雳州的拉律和近打谷等多处发现蕴藏丰富的锡矿,随即吸引了大批华工移民。直至清末,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盗匪横行,苟存性命为躲避乱世的沿海华人在同乡、亲友等的影响下,纷纷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谋生。马来西亚锡矿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六堡茶产量和出口量得到飞速发展。这个阶段直至1937年,可以称之为六堡茶的一次大兴盛时期。工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两次蒸?压箩成为标准工艺。出现用大箩筐运输,在香港或马来西亚分装的做法。这个阶段,茶的种植生产规模也达到了顶峰,茶的品种均采用六堡原种品种。

这就是我们今天六堡茶的前身。可以说,六堡茶能够成为一代名茶而扬名海外,很重要取决于这个时期六堡茶的生产和品质优秀。

1937年以后的几年,是六堡茶发展停滞的几年。所产的六堡茶产量锐减,由几十家私人茶商进行简单精制压箩,经广州到香港再转口海外。

1953年1月,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再发展到后来的梧州茶厂改进工艺,生产现代渥堆发酵工艺的六堡茶,出口的六堡茶也逐步变为现代工艺的产品。传统工艺做法的六堡茶在1976年至1979年5月六堡乡初精合一茶叶加工厂成立之后,仍采用传统双蒸工艺进行精制生产。当时,六堡镇原种六堡茶的种植几经起落,在土改之后获得一大发展,不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迅速衰落。之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再起再落,原有的生产工艺也缺乏承继,茶树种植也零零落落了。

不过,由于六堡地处山区,缺医少药,交通不便,六堡人也一直有把六堡茶当药用,以防不时之需的习惯,因此一直都有小规模的种植,很多农家也在屋前屋后,种上一些,供自己饮用和药用,一些六堡老茶多是作为药用而不是品尝而被收藏至今。

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的兴起,自2004年开始,六堡茶日渐受到市场的追捧,以原种六堡茶为原料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农家六堡茶也开始被人们所了解和喜爱。

农家茶叶的分类

农家六堡茶也有茶友称之为六堡农家茶。一直觉得“农家六堡茶”这种分类法不大规范,不够准确,不利于其推广。溯其根源,建议这种继承古代制茶工艺,采用原种六堡茶所制作的六堡茶称作“古法六堡茶”更为适合,让人一目了然,其作为现代六堡茶在历史上不可割裂的一部分,应予肯定,也应作为六堡茶中的一个传统品种、特色品种,得到重视、开发和宣传。六堡农家茶除了应该规范名称之外,其选用品种、卫生监管、制茶工艺等都应该予以规范,以利于这个特色品种的培育和发展。

古法六堡茶(农家六堡茶)的品种很丰富,有茶谷(即茶芽)、中茶、老茶婆等,其他的茶的各个部分也得到充分利用,如茶花蕾、茶果、茶宝(茶虫屎)等,按采摘时令划分,又可分为社前茶、明前茶,清明茶、春茶、夏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六堡原种茶在当地种植量不多,农家一般把好的茶谷(茶芽)、中茶拿去卖,换点生活用品。而茶农自己多是喝些粗茶,如老茶婆、二白茶、茶果等。

茶谷和中茶都是古法六堡茶的传统产品,从前是茶商到乡村里面收茶,在六堡茶的采收季节,也有茶农往往直接拿到市场上交易,这种六堡茶由茶农自己采摘制作,茶青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干”的古老传统工艺流程,制出茶成品;在秋季霜降前后老茶树的老叶片,采下后,用一大铁锅煮沸水,烫水杀青(也有采用蒸汽杀青),阴干后,晾挂在灶头或灶上阁楼上保存,这类老茶俗称“老茶婆”,是六堡茶特有的特色品种。根据当代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的教材《茶叶加工学》一书中提及:“六堡茶是广西的特产,因源于苍梧县的六堡乡而得名,加工工序分原料生产工艺流程:鲜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精制工艺流程:原料毛茶→筛、风、揉→拼配→初蒸→渥堆→复蒸→压萝→晾置陈化→灭菌→成品包装。”,农家古法所制工艺就是其“原料生产工艺流程”,在历史上曾经普遍采用过的古老工艺,精制工艺是后来逐步形成的。

传统茶文化有待传承

古法六堡茶的种类多,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泡饮方式。

古法六堡茶里面的茶果,因其不容易“出味”,也是多采用煮饮的方式,别具一番风味。茶花则更多为女士所喜爱,冲泡简单,更有人用之泡酒,确实别出心裁。六堡传统更有将茶用于美食之中,是为茶宴,也堪称是六堡茶文化的一朵奇葩。

在六堡镇各个茶区,当地人至今仍保留着煮茶的习俗。茶选用的是老茶婆或中茶,而茶壶则有专门用于煮茶的陶制“茶急”,喝茶的是用瓷碗和大的瓷杯,不过到了现代多是直接用玻璃杯喝了。据当地老茶人介绍,现在六堡人敬神的时候,还必须采用这种煮茶的方式,而且流传下来有一套较为固定的程序。围坐茶桌,煮茶喝茶也固有一套规矩,茶娘居中,茶杯摆成一圈。茶急洗涤干净,把茶放入冲洗干净,放在风炉上煮,等到水将开时,轻刮去浮沫。此时,茶香满室,余香袅袅。第一杯茶,须先敬神,专门有个杯子,是不喝的。接着,先敬座位中老人长者,长幼有序,递茶者须双手为敬,接茶者也要双手接茶,并致谢为礼。这套古老的茶艺体现了六堡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体现出敬老爱老、和谐互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不过,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茶艺茶文化也逐渐失传,到了现在,问起六堡的年轻人,这些煮茶敬茶的礼节大多都不知道了,颇为可惜。许多六堡茶的历史掌故包括六堡茶中著名的品种,如清同治版《苍梧县志》里面记载的“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不变。产长行虾斗?者,名虾斗茶,色香味俱佳,唯稍薄耳”中提到的虾斗茶,其实是六堡里面的一代名茶,更有着一段传奇的掌故和辉煌的历史,也几因乡里口音所误,以讹传讹,险遭埋没了;更有现在已经变身为一个老旧民居的茶亭,历百年风雨,记载着多少六堡茶的兴衰沉浮和风起云涌。这些与古法六堡茶一同传承下来的,除了其古老的制作工艺,还有其深厚的六堡茶历史文化以及历代相传的煮茶茶艺,亟待我们去发掘整理。

农家粗茶也是宝

据查阅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茶医学研究》,该书是2005年11月出版的,关于茶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专著,该书介绍了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医学研究成果,其中提到关于茶多糖的最新研究成果。原来,一些粗老的农家茶,如中茶、老茶婆这些,往往含茶多糖更多。书中论述:“六级的粗老茶中茶多糖的含量是一级茶的2倍左右。”茶友们都知道,六堡农家的茶大多“粗枝大叶”,较为粗老,很多人因此觉得“端不上台面”,却往往因此“走宝”(错失好东西之意)。

资料显示,茶多糖不是单独一种化学成分,它实际上是一类复杂而且变化很大的混合物。其正确的名称应该是茶叶多糖复合物。而茶多糖的药理功能有降血糖、降血脂、防辐射、抗凝血及血栓、增强肌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和保护心血管等功效,其药理药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认识和重视。

书中还提到了中国及日本民间常常用泡饮老茶来治疗糖尿病的“民间秘方”,说道“茶叶愈粗老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越好,有效率可高达70%,日本高山大学研究系深田经长达3年的反复试验,提出了用冷开水泡茶治疗糖尿病的做法。”资料显示,茶多糖在对糖代谢方面具有与胰岛素相类似的作用,故粗老的中低档茶中因含较多茶多糖而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这些茶因含咖啡碱等兴奋成分较少,含有大量茶多糖,可对慢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所帮助。

古法六堡茶特别是当地人称之为“中茶”和“老茶婆”的,一直以来以粗老为显著特征,如何冲泡饮用也有一定的讲究,除了我们平时的几种泡饮方法,不妨试试加盖闷泡,时间可以适当长些。

古老的六堡茶是先辈们留给了我们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如何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将古老的六堡茶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好,更好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是历史赋予六堡茶业界人士的使命和责任。

一次性讲透双陈仓储与双陈品牌的关系


一次性讲透双陈仓储与双陈品牌的关系

编者按:这是一个主要介绍普洱茶仓储的知识性栏目,《普洱》杂志与战略合作伙伴双陈普洱共同开设“普洱茶仓储小课堂”。每月两篇推文,为读者逐一解答关于普洱茶仓储的各种疑惑,分享仓储经验,普及正确的仓储知识,敬请关注“普洱茶仓储小课堂”。

一次性讲透双陈仓储与双陈品牌的关系

近段时间,在笔者与双陈普洱部分经营商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提到一个关键词:双陈仓储!

这无疑让很多人非常好奇,双陈仓储到底有什么特殊性?和双陈普洱又有怎样的关联?其实,关于仓储这一大板块,双陈普洱在普洱茶行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前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流程便成为了一饼成品茶。这个观点确实没错,按照当年的新茶来看,新茶干燥后便是一饼成品茶了。但普洱茶具备越陈越香的属性,这让茶叶的后发酵成为影响普洱茶品质至关重要的因素,从而使普洱茶仓储陈化也成为普洱茶加工的重要环节。由此来看,普洱茶成品之前还应当有专业的仓储环节。

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红杰教授也曾提出过,仓储是普洱茶产业发展中,加工沿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普洱茶产业来说,仓储的发展具有划时代、革命性的意义,而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工艺和科学的存放是优质普洱茶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双陈仓储,双陈品牌的核心优势

普洱茶非常特殊,其越陈越香的属性让茶成为“可以喝的古董”,而随着2003年左右开始,大量资金的涌入,加速了普洱茶行业的发展,使得普洱茶的“收藏、投资、金融、文化和品饮价值”得到全面体现。与此同时,普洱茶行业的各大品牌开始从源头深耕,逐步实现集茶园基地、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

近二十年的发展,普洱茶行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同时,伴随着时光的沉淀,中期茶开始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并且逐步受到大家喜爱。这让普洱茶的全产业链新增出仓储这一重要版块。

纵观普洱茶行业,在仓储这一领域,双陈普洱在业界一直被誉为“普洱专业仓储开创者。”其专注干仓普洱二十余年,用实践经验和产品品质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因而,仓储成为了双陈普洱品牌与众不同的核心优势之一。

“这些年,我们构建了十大生态仓贮系统,15项全生态干仓贮藏参数,坚守24项仓贮管理规范,12项产品质量检测标准,16个生态干仓陈化优势,在我们双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保证了400余款干仓老茶品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体验。”双陈普洱品牌创始人陈永堂先生说道。

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和坚守,双陈普洱向业内证明了自身仓储的硬实力,也向消费者展示了仓储的专业性。

因而,这些年,双陈普洱除了产品品质过硬、团队专业贴心等优势之外,对仓储独特的见解和优势地位成为了众多经营商选择双陈普洱的重要原因。

“我对双陈普洱非常有信心,目前在国内,双陈普洱的仓储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消费者对双陈干仓的认可度非常高,觉得双陈普洱出品的茶叶干净,有活性,因此,这也是我们愿意加盟双陈普洱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来自哈尔滨的双陈经营商匡先生曾这样评价。

河南的双陈经营商宋女士也认为,双陈普洱是一家全产业链全部自己把控和输出的企业,最为重点的是,双陈普洱拥有仓储平台,以及未来实现消费者存茶和交易的仓储交易平台。“如此完整的闭环式经营的企业,目前为止,我觉得茶行业没有和双陈一样的普洱茶企。”宋女士说道。

许多双陈普洱的经营商都对双陈仓储非常认可,甚至认为,在普洱茶同类企业中,其实没有和双陈普洱相同的企业,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

仓储赋能,是双陈续航的强动力

我们知道,品牌核心价值的构成包含文化、个性、归属、信赖等诸多因素。一个优秀的品牌具备不可模仿性、持续性和价值感等。总而言之,品牌的强大,源于持续不断的输出实力。

双陈普洱在产品品质、服务能力、业务能力、规模效益等方面都在持续发力,而与此同时,在二十余年前,双陈普洱便走出一条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路,那便是仓储之路,这让双陈普洱具备了一个优秀品牌的基因和要素。

这些年,双陈普洱以产品品质、仓储优势为中心,同时注重品牌形象的维护,通过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美誉度,培植其对品牌的依赖性和忠诚度,在竞争激烈的普洱茶行业继续巩固和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事实证明,在茶行业这场“马拉松赛跑中”,双陈普洱带着独特而明显的标签,走在了高端普洱品牌的前列。

未来,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各大品牌都将寻求自身的优势,并加以充分利用,进行强有力的布局,满足消费群体越来越挑剔和高端的需求,这将是众多企业共同谋求的出路。

普洱茶投资分析:双11背后的隐忧


普洱茶投资分析:双11背后的隐忧

在今年的双11期间,普洱茶交易又创新高,普洱茶圈内的很多人员都对这个数字欢呼雀跃,大家都对普洱茶未来的市场前景普遍看好。不过在这天量的普洱茶交易中就混有不少的劣质普洱茶。尤其是在10元以下的秒杀活动中,很多9.9一片就包邮的产品销量都破万。虽然说,商家未来吸引消费者以及积累人气,会把一些好产品以半卖半送的形式售出。但是在这些低价销售的普洱茶产品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极其劣质的产品。我的太太是一个比较喜欢网购的人,尤其是喜欢参加各类秒杀活动。有一次某知名天猫店铺推出一款淘金币+1分钱的普洱茶产品,我太太知道我爱喝茶,就毫不犹豫的在活动一开始秒杀了一份。等我收到的货时候拆开包装来看:一个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小布包里装着大约50粒的小沱茶,花花绿绿的挺好看。然后我太太跟我炫耀:“你看你平时买茶都是一百多才买一饼茶,我这花了1分钱就买了这么一堆。以后买茶还是我给你买吧。”因为包装很好看,我就拆了一粒小沱茶冲泡,茶汤极其浑浊不说,茶汤上还漂着稻草杆一样的东西。喝了一小口,非但没有熟茶的味道竟然还有一股怪怪的类似发霉的中药味。随后我就把这堆茶丢进了垃圾桶。生产这些劣质茶的厂家肯定不会只生产一点点,买这些劣质茶的也肯定不止我太太一个。又有多少商家会以双11打折促销为借口把大量劣质普洱茶堂而皇之的卖给消费者。对于熟悉普洱茶的人来说,顶多是贪便宜没贪成自认倒霉。如果是第一次想喝普洱茶的人买到了这样的产品,他们会对普洱茶的印象有多差,其中又会有多少人不再对普洱茶有兴趣。这对整个市场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


韦洁群对家乡六堡镇黑石村的原生态农家茶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一直坚守乡间苦心钻研、制作和传承传统六堡农家茶,并因此在2009年获得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的殊荣——黑石山峦间的执着坚守

谷雨时节,我们慕名前往苍梧县六堡镇大山深处,寻访被乡亲们尊称为“群姐”的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

在久雨初晴充满乡土风韵的塘坪村,在若隐若现云雾缭绕的黑石山峦,在两树拥抱绿荫婆娑的百年榕树底下,群姐的家以及由她一手建造的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就坐落在这里,而在不远处,至今还保留着清中后期嘉庆、道光年间留下的那一片青石砌筑而成的老茶园。

走进群姐的茶室,就像走进六堡茶的世界:箩筐、竹篮、簸箕、木桶、干葫芦等五花八门的盛茶器具古色古香,茶芽、茶梗、茶壳、茶花、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名茶品种琳琅满目,置身其中,但觉茶气袭来沁人心脾。捧着群姐精心泡制的六堡农家陈茶,慢斟细品间满齿留香。此时此地,我们才悟出了些许一些老茶客喜欢喝原生态黑石山茶的缘由。

六堡镇黑石山高温多雨,终年盖雾,特殊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生于六堡长于六堡未满20岁的群姐,已经开始随老一辈制茶师学艺了。由于勤奋好学,她很快就掌握了传统的制茶技艺。对原生态“土茶”的钟爱,让群姐此后一直坚守乡间。她行走于纯净的黑石山岭,采用六堡原产茶青,苦心钻研和制作传统六堡农家茶。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呈现出复兴的势头,群姐也及时抓住商机,大力传承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

六年前,群姐在黑石山承包一方山地种下当地优质树种,发展六堡茶种植和加工业。近年来,她种植的六堡茶产量不断扩大,但是,依然未能满足茶叶加工生产的需要。由于群姐信誉好,附近的茶农都喜欢上门卖茶青。然而,群姐对茶青的要求甚高,她认为选茶青一要看手感,二要辨汤色,三要观察茶园土壤,为了保证春茶品质,她还严格要求茶农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而在传统制作工艺的推广方面,她更是颇费苦心。每逢春茶上市,群姐就会办起培训班,在十里八乡招收新学员,采茶、杀青、初揉、沤堆、复揉、烘干、分类、发酵、干燥、上蒸、陈化……六堡茶制作的传统工艺,她毫不保留地向乡亲们一一传授。

执着和坚守让群姐得到了回报。2009年6月,群姐荣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称号,成为广西惟一获此殊荣者。采访时,我们细心观察群姐所揉制的茶叶,几经翻炒搓揉后竟卷成了一粒粒的螺状,可见其“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并非浪得虚名。

如今,50多岁的群姐,最大心愿就是将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多年来的诚实经营,使群姐赢得不少的回头客,北京、上海、广州、南宁甚至粤港澳地区的茶商都向她发来订单,她的产品已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势头。今年,踌躇满志的她计划增加十个传统工艺制作炉灶,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群姐还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借助六堡茶文化打造农家乐旅游项目,腾出几间客房,酿好几坛美酒,在茶园养好土鸡,在周边围起菜园,专门接待各方来访的嘉宾,让客人吃住在农家,并亲身体验种茶、采茶、制茶、品茶的无穷乐趣,在学茶技、观茶道、品茶韵、赏山景中加深对传统生态六堡茶的认知。

寻访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


寻访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

图说:最让群姐珍惜的莫过于当年荣获的“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的荣誉了。

图说:采茶是六堡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群姐现场传授采茶心得,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图说:群姐手把手地指导年轻人学习“杀青”技术。

图说:将清香的茶叶反复炒、反复揉,是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的一个特色。

图说:茶厂工人正在精心分拣制作好的茶叶。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5月14日讯:韦洁群对家乡六堡镇黑石村的原生态农家茶有着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一直坚守乡间苦心钻研、制作和传承传统六堡农家茶,并因此在2009年获得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的殊荣——黑石山峦间的执着坚守

谷雨时节,我们慕名前往苍梧县六堡镇大山深处,寻访被乡亲们尊称为“群姐”的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韦洁群。

在久雨初晴充满乡土风韵的塘坪村,在若隐若现云雾缭绕的黑石山峦,在两树拥抱绿荫婆娑的百年榕树底下,群姐的家以及由她一手建造的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就坐落在这里,而在不远处,至今还保留着清中后期嘉庆、道光年间留下的那一片青石砌筑而成的老茶园。

走进群姐的茶室,就像走进六堡茶的世界:箩筐、竹篮、簸箕、木桶、干葫芦等五花八门的盛茶器具古色古香,茶芽、茶梗、茶壳、茶花、老茶婆、社前茶、明前茶等名茶品种琳琅满目,置身其中,但觉茶气袭来沁人心脾。捧着群姐精心泡制的六堡农家陈茶,慢斟细品间满齿留香。此时此地,我们才悟出了些许一些老茶客喜欢喝原生态黑石山茶的缘由。

六堡镇黑石山高温多雨,终年盖雾,特殊的气候和土壤,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生于六堡长于六堡未满20岁的群姐,已经开始随老一辈制茶师学艺了。由于勤奋好学,她很快就掌握了传统的制茶技艺。对原生态“土茶”的钟爱,让群姐此后一直坚守乡间。她行走于纯净的黑石山岭,采用六堡原产茶青,苦心钻研和制作传统六堡农家茶。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呈现出复兴的势头,群姐也及时抓住商机,大力传承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

六年前,群姐在黑石山承包一方山地种下当地优质树种,发展六堡茶种植和加工业。近年来,她种植的六堡茶产量不断扩大,但是,依然未能满足茶叶加工生产的需要。由于群姐信誉好,附近的茶农都喜欢上门卖茶青。然而,群姐对茶青的要求甚高,她认为选茶青一要看手感,二要辨汤色,三要观察茶园土壤,为了保证春茶品质,她还严格要求茶农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而在传统制作工艺的推广方面,她更是颇费苦心。每逢春茶上市,群姐就会办起培训班,在十里八乡招收新学员,采茶、杀青、初揉、沤堆、复揉、烘干、分类、发酵、干燥、上蒸、陈化……六堡茶制作的传统工艺,她毫不保留地向乡亲们一一传授。

执着和坚守让群姐得到了回报。2009年6月,群姐荣获“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称号,成为广西惟一获此殊荣者。采访时,我们细心观察群姐所揉制的茶叶,几经翻炒搓揉后竟卷成了一粒粒的螺状,可见其“六堡茶传统工艺制作传承人”并非浪得虚名。

如今,50多岁的群姐,最大心愿就是将六堡茶的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多年来的诚实经营,使群姐赢得不少的回头客,北京、上海、广州、南宁甚至粤港澳地区的茶商都向她发来订单,她的产品已出现供不应求的良好势头。今年,踌躇满志的她计划增加十个传统工艺制作炉灶,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群姐还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借助六堡茶文化打造农家乐旅游项目,腾出几间客房,酿好几坛美酒,在茶园养好土鸡,在周边围起菜园,专门接待各方来访的嘉宾,让客人吃住在农家,并亲身体验种茶、采茶、制茶、品茶的无穷乐趣,在学茶技、观茶道、品茶韵、赏山景中加深对传统生态六堡茶的认知。

六堡茶的加工工艺


六堡茶的加工工艺

六堡茶是采摘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新梢,经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制成;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揉捻则是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为辅,因六堡茶要求耐泡,故细胞破碎率宜在六十百份比之间,沤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沤堆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沤堆时期,掌握到出现粘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所以属于后?酵茶。

六堡茶中之篓茶,乃是用竹篓包装的六堡紧压茶叶,篓高57厘米,口径53厘米,每篓装37至55公斤。方法将毛茶经过蒸揉,装篓,踏实,然后放置阴干处,晾贮几个月使茶紧结成块,通过后?酵?可形成六堡茶的独特醇、陈香味。

六堡茶的制造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稍的一芽四、五叶,制作方法可分为原料加工(初、精制加工)、蒸压陈化两隔过程。鲜叶捎经晒凉,即采用绿茶制法。经过特殊的渥堆工序并经干燥后成为毛茶。再经精制,按成品级别进行拼配成为原料,用蒸汽蒸软了投入特别的容器中压紧。成形、包装好的茶放置再通风、阴凉、干湿度适宜、干净卫生无不良气味的地方自然风干一年以上即可上市销售。

六堡茶因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六堡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至三、四叶。采后保持新鲜,当天采当天制完。

六堡茶的制造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千燥。

(1)杀青

六堡茶的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但相比较而言,全程温度大致有一个从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他要点和绿茶杀青相同。杀青方法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手工杀青用60厘米的口径铁锅,斜装30度,每锅投叶量3-4公斤,投叶前锅温约80-90℃,投叶后,先闷炒,后抖炒,然后抖闷结合,动作是先慢后快。约炒2分钟,逐步提高锅温达140℃左右,翻炒2-3分钟后,再降低锅温炒2分钟左右。翻炒时注意:老叶多闷少扬,嫩叶多扬少闷。炒至叶质柔软,叶色变为暗绿色,略有粘性,发出清香为适度,全程约5-7分钟。机器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一般为5公斤左右。投叶量多少因杀青机大小而异。杀青时间5^-6分钟。如果鲜叶过老或遇高温干燥气候,可先喷少量清水再杀青。

(2)揉捻

六堡茶的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率为辅。因六堡茶要求耐泡,细胞破率不宜充分,细胞破碎率掌握在65%左右为宜。杀青叶揉捻前须进行短时摊凉,以半小时为好。粗老叶则不必摊凉,须趁热揉捻,以利成条。投叶量不宜过多,以加压后占茶机揉桶容积2/3为好。杀青叶子装机后,先轻揉5分钟左右,待叶子基本成条时,再加压15分钟,揉出茶汁,卷紧条索,再松压轻揉5分钟,回收茶汁。下机后进行解块筛分,再上机复揉10-15分钟。揉捻时间较长,一、二级茶约40分钟左右,三级以下茶约45-50分钟。

(3)沤堆

沤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减除舍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发展特殊香气,破坏叶绿素,使叶色转变为深黄褐色。二叶以上的嫩叶,揉捻后先经低温烘至五、六成干再进行沤堆,否则,容易沤坏或馊酸。沤堆厚度视气温高低、湿度大小、叶质老嫩而定。原则是嫩叶薄堆,老叶厚堆;高温高湿薄堆,低温低湿厚堆。一般堆高33-50厘米。堆温控制在50℃左右,如超过60℃,要立即扒堆散热,以免烧堆变质.在沤堆过程中,一般要扒堆1-2次,把边上茶坯翻入中心,使之沤堆均匀。沤堆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15小时。沤至叶色变为深黄带褐色,茶坯出现粘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沤堆适度。

(4)复揉

经沤堆后的茶坯,有部分水分散失,条索回松,需复揉一次,使条索卷紧;沤堆后,堆内堆外茶坯干湿不匀,通过复揉使茶汁互相浸润,于湿一致,以利干燥。复揉前最好烘热一下,用50-60℃的低温烘7一10分钟,使茶坯热化回软,以利成条。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时间约5-6分钟,使条索达到细紧为止。

(5)干燥

六堡茶的干燥是在七星灶上采用松柴明火烘焙。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毛火焙帘烘温80-90℃,摊叶3-4厘米,每隔5-6分钟扒一次,使受热均匀,干燥一致,烘至六、七成干时下焙。摊凉20-30分钟,待水分布均匀后再打足火。足火是低温厚堆长烘,烘温50-60℃,摊叶厚35-45厘米,时间2-3小时,烘至含水量在10%以下,即为干燥适度。

六堡茶干燥切忌以晒代烘,所用烧柴切忌用有异味的樟木、油松等柴火或湿柴,以免影响品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解析传统六堡茶的“双蒸双压”工艺》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