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广西梧州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侨销”变“俏销”

一品六堡,天下梧茶”。近日,“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茶与咖啡博览会举行,来自东南亚地区200多家茶叶公司及经销商入驻,梧州市代表团的五家龙头企业与外国茶叶经销商签订意向销售合约折合人民币近亿元。

追溯历史,早在两百多年前,梧州人就装满六堡茶沿着西江走出珠三角,到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乃至日本、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六堡茶也成为当地热门“侨销茶”。今天,历史的航道有了崭新的坐标,这条历史积淀深厚、充满传奇故事的“茶船古道”,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再次“扬起新帆”。

得力的措施需要正确的认识。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指出:“六堡茶产业既是一产,同时也‘接二连三’。要树立六堡茶全产业链发展理念,以六堡茶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和业态培育力度,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动力。”

那么,梧州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让六堡茶从地方特色产品发展成了如今的大产业,使其得以立足广西,俏销全球?记者深入采访,探求其中茶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品质保证科技先行

六堡茶因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当记者站在六堡镇的茶园里,远远望见一排排茶树玉带般掩映在薄雾中,春风拂过,茶叶挤出的嫩芽,一片翠绿,沁人心脾。

“除了生态茶园种植以外,梧州还是富硒土壤,这里种茶非常有利于健康养生。”77岁的六堡茶“活字典”郭维深向记者如数家珍般介绍,六堡茶属黑茶类,具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还带有独特的槟榔香味,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饮誉海外,其“祛湿消瘴”的功效受到海外华人的青睐,成为当地热门“侨销茶”,也是当地华人化解乡愁的信物。

“我们种茶、制茶都有严格标准,尽可能保持传统风味品质。”苍梧县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爱云说。

“面对六堡茶近年在市场的走俏,六堡茶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品质优先,以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品质需求。”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主任唐云凯介绍,为了对六堡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梧州已经面向茶农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六堡茶产品达到安全标准。

除此以外,关于六堡茶生产标准也取得重大突破。据介绍,去年梧州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国家标准,并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

“梧州对六堡茶种植地区正进行土壤检测,从科学上提前做好六堡茶茶园种植规划,同时开展茶树良种选育和良种茶苗繁育工作,推广应用六堡茶生产的良种良法。”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说,通过组建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力解决六堡茶关键共性技术,尤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如有机六堡茶生产技术,同时引进茶园修剪机、采茶机等茶园机械并研究相关技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进产品的标准化与产业的规模化。

正是科技先行,注重生态,坚持以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为总体思路,以六堡镇大中村、六堡村为中心,以六堡茶生产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把茶园建设与六堡特色生态农业名镇连接在一起,建成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苍梧县原生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也被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品牌引领产业支撑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梧州市及时出台《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所有权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

“标准化管理,做强品牌,让优质的六堡茶更契合市场需求是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根本。”梧州市市委副书记蒋海东表示,梧州市充分运用现代品牌策划营销手段,全面开展六堡茶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

近年来,梧州市还组织举办了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六堡茶上海食品节品牌推介会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六堡茶的影响力。据权威机构专项评估,目前六堡茶品牌价值达到15.79亿元。

去年5月,梧州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全市茶产业发展,并且已制定出《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了《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重点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

据了解,现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年生产能力达6600吨的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基本建成。预计总投资3.2亿元,设计产能1.4万吨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也正在建设中……

“现在是六堡茶发展的好时候,有了政府扶持,我们企业更有信心加快发展。”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向记者表示。这位当年搬着茶筐,坐着“绿皮”火车去参加茶叶品鉴大会的“铁娘子”,向记者讲述着创业的艰辛历程,也憧憬着六堡茶发展的美好未来。

“前不久,我们遇到了贷款难题,政府协调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天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向记者说,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天誉公司以茶文化为引领,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机制创新融合发展

“从今年开始,梧州市设立六堡茶产业扶持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具体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奖励,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梧州市市长朱学庆表示。

不仅仅在资金方面,2016年12月,梧州市牵头组织成立了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由市农村投资发展公司和4家重点龙头茶业企业共同出资组建,重点做好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资本运作、市场运营等工作。这一机制创新对梧州整合茶产业资源,提高茶产业市场化程度,激发茶产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

有了梧州市政府的政策扶持,社会资本也不断聚集梧州。2016年9月,梧州市茶产业办公室与深圳世纪贤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金总规模达人民币5亿元。一些茶叶交易相关机构,比如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和君集团等也表示要利用品牌、网络及资源优势,积极推荐并引导所投项目单位及关联企业落户梧州市,促进梧州市的经济发展。

正是有了这样的机制创新,梧州市开拓六堡茶市场更有底气。“除了巩固传统海外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新兴海外市场。”唐云凯表示,梧州将尽快打开“线上”营销渠道,推进“互联网+六堡茶”实施,建立完善六堡茶官方网站,与国内知名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建立网路链接,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好网上销售和服务工作。

梧州景色优美,生态良好,享有“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要做好与旅游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加快建设六堡镇六堡茶生态旅游区,开发茶园观光、茶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线路,打响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朱学庆强调,“还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保健茶饮品、长寿健康茶饮品,推动六堡茶产业与健康养生产业深度融合。”

精选阅读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12月2-3日,台湾TVBS电视台、旺报记者走进广西梧州,了解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及规划,实地了解六堡茶产业在梧州的发展状况,重点采访梧州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下“茶船古道再扬帆”的做法。

在梧州茂圣六堡茶业公司、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六堡镇八集茶园、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台湾记者实地拍摄六堡茶制作工艺,从茶叶的采摘、陈化、工艺和包装等环节,记录工人的日常生产场景和六堡茶现代化生产流程,全方位采访报道梧州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历史、加工技术等,突出反映六堡茶生产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讲述梧州人与六堡茶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台湾记者还兴致勃勃地拍摄了该公司特色六堡茶全茶宴,以六堡茶为原料,创新烹饪手法,无论是蒸煮,还是焖炖,都用简单的六堡茶,配以或荤或素的食材,菜式创意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得不惊叹于茶与食材相互搭配的神奇效果。

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高嘉甫说:“这次以六堡茶为线索的拍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梧州市民很懂得享受生活,这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地方。”台湾旺报记者许昌平说:“对于梧州的美食,在来之前就听说跟粤菜的风格很相似,毕竟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来了之后,发现茶叶不仅仅是用来喝,还可以用来做菜,变成食物的一部分,比如有一个用六堡茶茶叶做的一道鸡汤,非常的鲜美,还有用茶叶炒制的河虾,吃起来的感觉也是非常的好。”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唐云凯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24种名茶之一。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和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至2016年,全市六堡茶年产量已超过1万吨,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5.79亿元。(中国台湾网广西梧州市台办通讯员吴洁)

侨销茶:中茶六堡茶


侨销茶:中茶六堡茶

六堡茶是后发酵黑茶类代表茶种之一,因产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而得名,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陈年六堡茶有消暑祛湿、养胃、解酒、助消化等功效。民间常把贮存数年的陈六堡茶用于治疗痢疾、除瘴、解毒。六堡茶也称侨销茶,据文献资料介绍:“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合口街设庄收茶叶……以后将六堡茶炊蒸在箩,由合口街用小铲装运至梨埠,由梨埠换大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在这些地区,六堡茶声誉卓著、脍炙人口。然因其以外销为主,在内地宣传少导致在内地知道六堡茶这个中国名茶的人不多,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感。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香港市场仍占主导地位,曾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同时亦是六堡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茶公司旗下的中茶牌六堡茶还曾出口到日本。六堡茶成品有制成箩装块状的,也有制成砖、饼状,还有散装的。有槟榔味,越陈越好,港商常以“陈六堡”、“不知年”作招牌。从1950年代到今天,每年有大量中茶牌六堡茶出口到港澳、东南亚市场,惠泽当地华侨民众,承担着和平使者的角色。

广西梧州茶厂六堡茶车间员工推动企业发展纪实


精心制茶多出精品-----广西梧州茶厂六堡茶车间员工推动企业发展纪实梧州茶厂始建于1953年,是广西茶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重点龙头企业。梧州茶厂六堡茶车间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精心制茶、诚信至上”的企业理念,他们团结拼博、守业创新、甘于奉献。1978年6月,车间副主任陈秀贞同志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3年,企业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授予“出口产品六堡茶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90年,产品六堡茶荣获“广西优质食品奖”。2011年获贺州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工会主席何志强(右5)与荣获“工人先锋号标兵”的员工合影走进梧州茶厂生产区大门,幢幢厂房绿树环绕,阵阵茶香扑鼻而来,喷泉的水花在阳光下跳跃,无论是筛分车间、发酵车间、蒸压车间、包装车间,还是机修车间、检验室,均整洁明亮,井然有序,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只有45名员工的六堡茶车间,目前年加工六堡茶2500吨。一.责任-----“这是我的工作,就要尽心尽力去做好”建厂初期,梧州茶厂就在总结吸收六堡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按照“毛茶→分筛→拼堆→初蒸→渥堆→复蒸→压篓→陈化”的工艺精制加工六堡茶,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发酵是六堡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性工序,也是六堡茶加工过程最辛苦的工种,黄国华班长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为了提高发酵质量,达到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品质要求,黄国华亲力亲为,记录茶叶温湿度变化,探索最佳的翻堆周期及加水量,把握发酵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带领员工进行筑堆、开堆、解块等作业。每年发酵六堡茶十多批,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包装班在谢筠班长的带领下,一丝不苟地做好包装、入箱工作,保证成品合格、美观。生产科长兼车间主任何梅珍质量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被梧州市工信委、梧州市质量协会授予“2011年度梧州市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称号。“这是我的工作,就要尽心尽力去做好”,这是车间工人常说的一句话。正是这种精心制茶的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使“三鹤”牌六堡茶质量稳步提升,成为代表梧州形象的名牌产品和消费者公认的“绿色、健康、好喝”的放心茶。二.创新------“抓好技术改进,我们的产品才有竞争力”机修班职工认真维护车间机械设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班长祝纪烽在检修工作中常常在本子里记录机器的故障和原因,认真分析、善于处理,这使他成为维修方面的主心骨,一次次设备攻坚战的排头兵。尤其是近年来,他带领机修师傅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改良机械设备,提高了机械化程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企业买回来的液压机经过他们的改造,成为压砖机、压饼机、压沱机。旋转式蒸茶机、六堡茶自动联合发酵机,更是机修师博智慧的结晶,大大提高了制作六堡茶的效率和质量,并申请了发明专利。蒸压工艺中难脱模、难清理模具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企业。蒸压班的师傅们经过探索和试验,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使压制六堡茶的效率和合格率大大提高。在姚静健、何梅珍科长的带领下,车间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六堡茶新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2011年研发推出“槟榔香”箩装茶、“老师傅饼”等特色产品,以独特的香韵,受到市场追捧,并被收藏爱好者推崇。《六堡茶产业化开发研究与应用》获梧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六堡茶“发金花”技术研究》、《六堡茶陈化新方法研究》等项目获政府资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还参与制订广西地方标准《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标准、加工工艺,使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陈、醇”风味品质更加鲜明。近年来,“三鹤”牌六堡茶多次荣获大型茶业博览会黑茶擂主、茶王、金奖等奖项,还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全区用户满意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也让企业进入了产销两旺,经济效益显著的发展轨道。三.成长-----“企业给了我们成长的跑道,我们就要奋力奔跑”在梧州茶厂六堡茶车间,常常见到年轻人的身影,石荣强、黄进达、庚艳玲是年轻人中的三位。石荣强负责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生产过程的实施,把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质量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优质六堡茶的能力和水平。庾艳玲每天都要在生产线上巡视,抽检半成品。多年的质检实践炼就了她的一双“火眼金睛”,许多难以觉察的缺陷都被她及时发现并果断处理,避免了不合格产品出厂。黄进达看起来就像阳光开朗的大男孩,在不到2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企业给了我们成长的跑道,我们就要奋力奔跑”。“厂里的年轻人,大多都是以厂为家,都有一种拼搏的劲头,不甘落后。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梧州茶厂的希望所在。”党支部书记兼副厂长何志强自豪地说。

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经过最近十多年来的多举措培育,已初步形成种植基地规模化、市场销售扩大化、产业发展制度化的格局,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

国家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六堡茶品牌价值为15.79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28位、黑茶类第3位。至此,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实现连续多年上升,排名再上历史高位。

抓住机遇六堡茶复兴崛起

近几年来,梧州的六堡茶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各地茶叶展销会上十分活跃,且收获颇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其独特的品质日益得到业界肯定,引起广泛关注。

“梧州六堡茶属黑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历史悠久,飘香中外,可惜后来市场陷入低谷,产销一落千丈。直到本世纪初黑茶在国内外热销,给六堡茶带来了巨大机遇。”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说。

不少六堡茶企业抓住机遇扩大规模,使整个产业加快崛起。2005年至今,六堡茶市场稳步拓展,专卖店和经销商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销售量迅速增长到近万吨。目前,全市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年产能力达一万多吨,去年实际加工量为11200吨,产品供不应求。

在本地成功举办的六堡茶博览会和交易会,又进一步助推了梧州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2008年、2009年我市连续两年举办六堡茶博览会,2010年、2011年又连续承办了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以及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到2014年,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这一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经济和茶产业合作交流盛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更好地提升了六堡茶的产业品牌。

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2006年我市启动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历经四年的多边沟通、多方努力,最终为六堡茶正名,“梧州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内外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内力是企业自身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而外力则是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的行业发展引导。

毋庸置疑,市委、市政府对于六堡茶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视的。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并制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茶农、企业建设标准化和绿色有机茶园,投入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促进梧州六堡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六堡茶种植面积、市场流通、产业集聚等快速成长,夯实了发展基础。自2007年以来,我市茶园面积每年增幅都保持在3000亩左右,其中增幅最大的2010年新增茶园近10000亩。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我市还先后建设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六堡茶流通窗口平台日趋完善。

在推进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市也作出了一番努力。“过去因为缺乏明确的地方标准,六堡茶市场上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牵头起草六堡茶的有关标准,至今已先后推进形成了多个广西地方标准。近日,《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成为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对于保证六堡茶品质稳定、保障行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前景可观还需提高整体水平

日前,市六堡茶研究院、六堡茶协会作了2016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认为茶产业是绿色、健康和文化产业,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市场日渐规范、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六堡茶产业及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

“不过,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国茶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倒逼压力的形势和挑战,梧州六堡茶还需要在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六堡茶市场影响力等重点问题上下工夫,推进稳步健康发展。”广西茶叶学会会长麦楚均说。

对此,市委、市政府持续研究探索六堡茶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并结合国家茶业宏观发展形势与自治区千亿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正在修改完善,对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我市需合理规划和布局六堡茶加工企业,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形成市场互补的格局,提高六堡茶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作用。

我市还持续提升六堡茶加工和生产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市六堡茶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桂林茶科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六堡茶技改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计划在推动标准化茶园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六堡茶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有机种植与生产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实践和推广,通过持续努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三三三精品推荐三三三江苏大闸蟹产地直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培育,企业的积极参与,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一是全国首家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在梧州鸳江丽港开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梧州六堡茶企业相继开张营业;二是梧州茶网建成,通过梧州茶网宣传六堡茶产业和六堡茶文化,宣传和推介六堡茶产品等。

而六堡茶最终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也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堡垒。"地理标志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防止假冒产品充斥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一鸣,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7年之前,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开拓不好,梧州茶厂都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六堡茶,一年也就300吨的产量。"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何志强向记者介绍说。2007年以后,由于梧州各六堡茶生产企业开始注重宣传,积极参加区内外茶业博览会,注意改进产品包装,增加产品的美观度,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逐步建立。

何志强说,随着茶企给予经销商的各种优惠激励制度的建立,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国内市场需求渐大。2007年,梧州生产的六堡茶产品,几乎都是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定购一空,国内市场已从以前广西及粤港澳市场,逐步拓展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市场,且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外销渠道方面,数十年来六堡茶每年都保持着数百吨以上的出口,近几年来梧州市每年的六堡茶出口量都在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显示了六堡茶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

何志强向记者陈述了自己关于六堡茶市场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他说:"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制约,犹如泡茶,讲究时间和技巧,掌握不好容易发苦。"

何志强说,随着六堡茶市场需求的逐年扩大,原料短缺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梧州茶厂在加强原料采购和改良现有基地的基础上,在昭平、蒙山等地培植和扶持种植基地,这些基地进入盛产期时,年产干茶可达3000吨至4000吨,将逐步满足其年产量1万吨的发展需要。

然而,近年来,六堡茶生产与经营作坊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部分企业租用旧厂房、旧仓库作为车间进行六堡茶加工,生产设施简陋,存在加工技术不成熟,经营管理无序等问题。何志强认为,原料优良、生产过程规范直接影响六堡茶的品质。品质不好的六堡茶含有超标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物质,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此外,口感不好的六堡茶其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

记者注意到,自己正在冲泡的六堡茶编号为"0855",其参评广西第一届春茶节,获得"桂茶杯"特等奖,代表梧州茶厂制茶水平,具有价格适中、质量中上性价比较高的特点,汤色红浓明亮。据介绍,"0"为茶叶等级,即特级;"8"为年份,即2008年获得"桂茶杯"特等奖;"55"为批次,即第55批次。然而,另一款编号为"07123"则意为2007年4月份在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同一厂的茶叶编号并不一致。

此前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其每批次茶叶编码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致。如本地某知名厂家生产的"5612"六堡茶同样荣获2007年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但编码完全不同。各生产厂家、各批次六堡茶的编号为何不一致?编码的依据是什么?

何志强等一些梧州茶人还指出,目前,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保健功效等还缺乏系统全面的宣传推介;六堡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六堡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以及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等,由于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相关定量、定性指标有待完善等因素也制约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何志强告诉记者,六堡茶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同为黑茶类的云南普洱相比,其知名度在全国来说仍远远不及。六堡茶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已经成为梧州六堡茶企业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的问题。

在此前的采访中,梧州市几位知名六堡茶企业的负责人,也与记者探讨了关于打造六堡茶品牌的途径和方法。他们认为,在宣传方面,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打造梧州六堡茶在全国的知名度。而作为企业自身,宣传时则提炼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如"中华老字号"、绿色生态、多项国际金奖的特优产品等宣传口号。

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播,直接影响六堡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因此搜集六堡茶资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六堡茶文化的特点,整理出版六堡茶专着,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在充分完善六堡茶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通过书、报、刊、影视等形式,传播弘扬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间风俗。

同时,六堡茶的编号絮乱难记,不仅消费者容易混淆,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业内人士指出,六堡茶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普洱茶的经验,设立规范的品质标准。使消费者通过有规律的编号,理解茶叶生产的厂家、年份及品质。

另外,以梧州的两个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建设以各主产区乡镇批发市场和各零售商店为支撑的本地市场网络。创造条件在区内外各大城市设立六堡茶连锁专卖店网络,在广州南方茶叶市场、深圳东方国际茶都等一些大城市的专业茶叶市场开拓一块六堡茶销售专区,以成为六堡茶企业在各大城市的基地,以便于向各大城市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梧州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因此与旅游业的结合必定能使六堡茶产业得到更快捷有效的发展。政府可打造一个六堡茶文化博览园,以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为主,挖掘和开发民族茶文化,打造融茶文化体验、溯源、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区(长廊);加快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促进茶健康消费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茶故事:走进侨销之父中茶六堡茶


茶故事:走进侨销之父中茶六堡茶

讲述六堡茶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广大六堡茶企业的共同打拼,追溯六堡茶的历史沿革离不开传统外销出口的外贸公司。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上个世纪的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如今的梧州市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来走进这承上启下的辉煌背后的故事。

想必大多数茶友都知道,千年古韵六堡茶曾历经茶船古道,漂洋过海下南洋的经历。作为当时主打外销的六堡茶,六堡茶的外销自然是离不开进出口公司。而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即为原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1953年11月创建的中国茶叶出口总公司梧州支公司),1954年-1988年期间名称虽多有变动,但从事六堡茶的生产和出口业务这点始终不变。1988年1月5日正式成立的的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隶属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专门从事六堡茶生产和出口业务。

也许可简单理解为六堡茶产业历史的延续和传承追溯,离不开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中国六堡茶发展历史的时代缩影。而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一直专注六堡茶出口的专业性公司,一直保有外贸出口公司的传统,作为中国茶叶行业的百强之首的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业务单元,给六堡茶的发展拉开了一扇新世界的窗。

这扇新世界的窗除了独具现代特色工艺,并很好地抓住当下消费者热衷复古的潮流的心态。针对六堡茶越陈越香的特质,同时传承上世纪六堡茶的外贸出口经典设计。譬如:上世纪60-70年代的出口的“老八中”红盒六堡茶纪念版的系列产品,也是“外贸三君子”黑盒、黄盒、山水盒六堡茶的前身。特别是前一段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的“老八中紫盒六堡茶”复刻版,优雅的粉紫色的包装,少女心十足又不失时尚风味。

“老八中紫盒六堡茶”复刻版

其实,迄今为止国内各类茶叶的包装设计都鲜见用紫色。而四五十年前为何就有如此超前设计?想必各位茶友也有此疑问。(但当时的负责人已找不到,设计的初衷更是不可考究)据中茶有关负责人分析,在中国传统说法里,紫色代表圣人、帝王之气,如北京故宫“紫禁城”,再有成语“紫气东来”的说法。即使是西方,紫色亦是代表尊贵,是贵族钟爱用的颜色。所以设计紫盒装,也是为突出漂洋过海而来六堡茶的弥足珍贵。

“老八中紫盒六堡茶”原版

上世纪60—70年代出口海外的“老八中六堡茶”如今早已身价不菲,一盒难寻。据一位马来西亚茶商反馈,他们店内仅存的几盒“老八中六堡茶”,目前身价已高达2800RM马币(折合人民币约4520元)。而复刻的紫盒纪念版也是精挑细选的特级茶,未上市前就凭着卓越的茶叶综合品质,荣获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可见其综合品质之高。

伴随茶香四溢的陈韵,穿过茶香的层次,看中茶六堡茶之所以能承上启下的立根之本。在如今现代化越来越追求品质生活的当下,茶,从口入。我们在追求关心的食品口感是否符合理想的大前提是食品的质量安全。因此,食品安全始终是摆在各项指标的前面的大条件。那么,中茶的六堡茶质量安全是如何做到让消费者如此放心呢?

“老八中紫盒六堡茶”的检验报告

第一,对六堡茶产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严格监控。

六堡茶是梧州市传统的出口产品,2009年以来,列入《广西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实施方案》的监控对象。根据监控方案要求,每年从加工厂、出口货柜分别抽样代表性样品,送到国家指定的认可实验室检测,检测农药残留项目22~25项、重金属2~5项。检测结果表明,多年来抽取的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这标志着梧州市出口的六堡茶连续多年安全风险监控全部合格。

第二,贴近百姓的制茶理念。

1988年1月5日,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正式成立,由原先的茶叶科转变为茶叶公司,隶属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广西茶叶分公司(梧州市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前身),以更专注的姿态去从事六堡茶的产制与出口业务,为六堡茶产地正根溯源,致力于打造属于中国的六堡茶品牌,做全球老百姓们都喝得起的放心茶。

​第三,做看得见摸得着的放心茶。

打开一盒中茶六堡茶的外包装,映入眼帘的不止是精心包装制作的六堡茶,还有一本属于此款编号的六堡茶检测报告书。从这种份小小的检测报告足以看出中茶致力于贯彻的“放心茶”的理念。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颗最好的定心丸。毕竟看得见的放心才是真的安全。

相信很多茶友都跟小编一样有这样的疑虑:为什么六堡茶的英文名为“liupaotea”而不是“liubaotea”?作为上世纪六堡茶外销出口的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应能对此能给出最可靠的答案。小编采访到梧州市中茶茶业的总经理张均伟张总,他表示:六堡茶在梧州外销出口时,沿茶船古道途经广州十三行出口。英文名“liupaotea”的来历,一是因“liupao”发音上与粤语发音相近,二是出口外贸上的习惯用法,多年来沿用至今。但是“liubaotea”的叫法是没有使用过的。例如,红茶的英文是“blacktea”而不是“reatea”。所以,这回真是解惑了呢。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2月9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总结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市长朱学庆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朱学庆指出,去年是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丰收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保持了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好态势,六堡茶产业规模、品牌效应和产品价值稳步上升,工作成绩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差距与不足,采取措施提高茶叶企业实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朱学庆强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六堡茶作为横跨一二三产的特色优势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各级各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继续加大六堡茶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努力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全面提高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要做优产业规划明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为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遵循。二要做实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三要做大产业规模,一方面突出抓好六堡茶原料基地及六堡茶加工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实现六堡茶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四要做响品牌和影响力,加快申报注册“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商标,加大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五要做大销售市场,完善“线下”流通网络,打通“线上”营销渠道,扩大六堡茶市场占有率。六要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一方面做好与旅游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另一方面做好与健康养生产业的结合文章,推动茶叶、旅游、养生等元素深度融合。七要做强科技和人才支撑,提高六堡茶科技含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据悉,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获QS或SC认证),从业人员4500多人;2016年六堡茶产量超1.2万吨,产值达12.8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主持会议,市领导叶剑强、黄恩、黄荣森参加会议。(祝琳梧州日报)

斗茶标准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


斗茶标准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

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梧州海关牵头起草的《六堡茶斗茶规范》正式实施。这是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六堡茶斗茶标准,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茶叶斗茶标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现代斗茶活动蓬勃发展,斗茶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巨大变化,并与现代茶叶品质和审评方法标准相融合。斗茶的作用也随着现代媒体的宣传而日益扩大,具有宣传茶知识、推广茶产品、引领时尚的重要作用。

“我国各地斗茶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各类机构举办的六堡茶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先后有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文化研究会、生产企业、茶庄等举办过斗茶。”梧州海关食品工业品监管科科长吴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参加的斗茶,是在产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评比内容主要是感官质量,评比方法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斗茶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不尽相同,效果也是相差甚远。”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斗茶更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公开渠道检索,国内外至今没有斗茶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继承斗茶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六堡茶斗茶的导向作用,在梧州海关牵头下,联合业内18家单位、29人参与,于2018年2月向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六堡茶斗茶规范》立项,在经过答辩后于2018年4月获得立项。随后,起草小组对梧州海关提出的标准草案进行了5次内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并形成送审稿。2018年12月14日,该标准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审定。

《六堡茶斗茶规范》具有普遍性、大众化,旨在促进更多的茶叶生产企业通过斗茶交流制茶经验,提升制茶技术,提升整个茶产业的供给质量和消费品味。

定义

斗茶是指由主办机构组织,由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按规定的原则、要求、程序和茶产品执行标准规定,对参评茶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由主办机构公布优胜者的活动。六堡茶斗茶,是指以六堡茶为对象的斗茶活动。

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评委组成

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通过推荐和媒体公开斗茶消息来征集,经过资格审查后择优录用。

计分办法

无论是专业审评得分,还是群众审评得分,其审评计分办法均为在评委对每一个样品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其剩余评分的平均值。

此外,根据六堡茶越陈越好的特性,该标准将参加斗茶的样品,按照陈化时间长短规定了4种组别,同组别样品之间进行斗茶。标准最后还明确规定主办机构应按预先确定的计划,在媒体上公布总得分排序靠前的样品情况。

2003年至2017年,六堡茶行业从无文字标准到形成标准体系,从两家企业发展成产业集群,市场定位从中低档茶变为中高档茶,年产值从0.91亿元发展至超14亿元,区域品牌价值从6.73亿元发展至20.17亿元,高于上榜品牌的平均价值,影响力从历史名茶变为当代名茶,推动产品价格连续上涨并进军海外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梧州海关主动牵头制定标准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除制定《六堡茶斗茶规范》外,梧州海关还牵头起草制定了DB45/T581-2009《六堡茶》、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GB/T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DB45/T1291-2016《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DB45/T1647-2017《六堡产品批号编码规范》、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等6个六堡茶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GB/T32719.4-2016是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也是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随着《六堡茶斗茶规范》的发布实施,以及梧州海关服务企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多更优质的六堡茶在带给国内外消费者味觉、视觉、嗅觉等诸多美好享受的同时,让消费者也收获更多的健康、安全、安心和满意。梧州海关将以更有力的举措继续推进六堡茶规范化、便利化、标准化发展。

链接:

斗茶,即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据文献记载,斗茶源于唐代,最早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到了宋代,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宋代斗茶活动极具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

群策群力:推动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群策群力:推动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7年梧州市第二次政党会议协商于7月5日上午在市委会议室举行。会上,梧州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为梧州市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情况和六堡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受市委书记黄俊华委托,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学庆主持会议。会议现场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有: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学庆,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碧珍,市政府副市长赵越,副市长黄恩,市政协副主席、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名誉会长李贞梅,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会主委韦宁,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曹垂龙,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督查室主任陶建军,市政府副秘书长邹知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孔斌,民革市委会专职主委钟锋,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民革市委会兼职副主委潘建忠,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周云英,民建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燕萍,苍梧县副县长、民建市委会兼职副主委黄文斌,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梁汉樱,广西益远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民进市委会兼职副主委冯勤,农工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萍,梧州市顺景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农工党市委会兼职副主委陈旭棣,市侨联主席、致公党市委会兼职主委蔡光天,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继宗,九三学社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卢莹,市工商联主席钟雁,市工商联副主席黄干洪,市一中副校长、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林卿云,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江琳,市委改革办主任刘继斌,市发改委主任曾健勇,市科技局局长陈绍霖,市工信委主任梁钦,市财政局局长李旭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封雷,市住建委主任覃震西,市农委主任赵春宝,市旅发委主任罗剑,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局长曾一戈,市茶产业办副主任武卫国,市房改办主任甘伟棠等。

会上,市茶产业办副主任武卫国从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措施及亮点、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四个方面汇报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针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问题,梧州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抒己见,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出谋划策。比如:建议加大六堡茶种苗繁育、标准化茶园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六堡茶产业基础水平;大力发展六堡茶旅游,六堡茶产业发展与旅游、健康养老等问题结合发展;发展六堡茶龙头企业,解决“有星星没月亮的问题”;同时建议挂牌六堡茶高新技术企业,申办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提升科技内涵,加大六堡茶文化传承保护力度,建设六堡茶主题公园,尝试在主要街道、桥梁等基础设施上,增加六堡茶文化元素;创新六堡茶宣传模式,讲好六堡茶故事;加强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与互联网融合,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吸取其他茶类经验教训,紧抓茶叶质量安全等等。

在认真听取发言后,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学庆指出,大家对问题分析很透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操作性强,市委、市政府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融入到下一步工作当中,推动不动产登记、六堡茶产业发展工作等工作扎实开展。

其中,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学庆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尤为关注,他在会上特别提出三点建议:

1、注重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其中规模是指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和扩大企业产量产能,双管齐下打造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2、抓好品牌提升,提升六堡茶品牌影响力。一是发挥国际市场的优势扩大出口,二是抓住六堡茶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加快产业发展。

3、抓好产业融合,重点做好茶与旅游的结合。以建设岭南健康养生城为主导,以打造六堡茶特色小镇为核心,将茶与长寿结合起来,规划做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讲好六堡茶故事。茶与科技融合,建立区级重点茶叶实验室,引导六堡茶企业优先挂牌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本次会议大家群策群力,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中肯到位,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又是一大‘助攻’,相信未来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梧州举行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


梧州举行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梧州市茶业商会年会》在梧州市江滨国际大酒店举行3月20日,由梧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梧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梧州市茶业商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梧州市茶业商会年会》在梧州市江滨国际大酒店成功举行;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茶业学科带头人、茶业研究所所长王登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刘栩,广西茶叶学会理事长、会长麦楚均等专家应邀出席研讨,梧州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管理部门、梧州市六堡茶生产及经营企业等共180多人出席研讨会。

梧州市茶业商会对2014年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颁奖表彰在茶业商会年会上,会长苏淑梅女土作了题为《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六堡茶品牌建设》的发言,对商会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2015年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随后对茶业商会2014年“先进会员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颁奖表彰。

在六堡茶产业发展讨会上,专家就六堡茶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刘仲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六堡茶的市场前景》的演讲,王登良教授作了题为《六堡茶体内抗氧化作用的研究》的演讲,刘栩研究员作了题为《以质量为本,兴六堡茶产业》的演讲,专家们围绕六堡茶行业团队意识培养、标准化生产、公共品牌建设、保健功效研究、茶文化建设、特色产业开发等进行深入阐述,受到与会各界人士欢迎。

据悉,至2014年底,梧州市获得生产许可(QS)证的六堡茶企业增至39家,其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达6家,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企业2家,六堡茶总产量达10050吨,全行业呈现产销两旺态势。

梧州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碧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竺坤松、副市长姜云飞、市政协副主席梁华等参加了研讨会。

广西梧州积极推动六堡茶生态原产地保护工作


近年来,梧州市通过启动六堡茶生态原产地保护工作,以提升六堡茶产业整体品质,促其走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梧州市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对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011年,梧州六堡茶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这一契机,梧州市大力扶持六堡茶产业的发展。然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却并不认可我国的第三方认证,对梧州茶叶出口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梧州市启动六堡茶生态原产地保护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六堡茶企业积极申报生态原产地保护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梧州市六堡茶产业整体质量水平将以安全无污染的好品质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并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快速迈进。

据了解,经过努力,茂圣六堡茶已于2011年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的黑茶。三鹤六堡茶也于近日通过有关专家的严格评审,即将成为第二家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注册保护的黑茶。三三三精品推荐三三三江苏大闸蟹产地直发

广西梧州推动茶旅融合 苍梧六堡茶成品牌主打


广西梧州推动茶旅融合苍梧六堡茶成品牌主打

近日,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中国合作经济学学会旅游合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评选活动中,经过网络投票及专业评审,苍梧县以优异成绩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梧州茂圣有机生态茶园——八集山庄获“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称号。

近年来,梧州市把六堡茶列为全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来扶持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目前,梧州六堡茶公共品牌价值达到15.79亿元,全市有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集中加工区2个,专业茶叶市场2个,年产量11200吨,产值11亿元以上,创税超2500万元。未来5年,梧州市六堡茶园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茶产量达到10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

梧州市副市长荣志晓表示,梧州市将以苍梧县荣获“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为契机,统筹推进六堡茶和旅游两大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茶旅共赢”的一体化发展大格局,实现茶文化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倍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大力实施六堡茶文化旅游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六堡茶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了解,六堡茶为中国历史名茶,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清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24种名茶之列,在黑茶类列第2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六堡茶作为传统的侨销茶,一直以来在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深受东南亚地区消费者的喜爱。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综合处处长苏尉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苍梧县拿到了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的称号,将对进一步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是将大力推动苍梧县六堡茶乡村休闲游。六堡茶与广府文化圈中的茶楼文化茶俗文化一起,在粤港澳以及南洋华人华侨中传播并传承,必将吸引大量珠三角的游客到苍梧县茶园观光、采摘茶叶,拓展珠三角休闲游市场。

二是将大力推动六堡茶旅游商品化的开发。据统计,梧州市每年六堡茶产量为1.12万吨,有3个亿的产值,通过广西旅游商品行业协会卖出的六堡茶旅游商品就有5000多万元,占了六堡茶产值的六分之一。

三是将大力推动苍梧六堡茶康疗养生游。下一步,自治区及梧州市、苍梧县旅游部门将坚持以富集的六堡茶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技术发展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取向、以项目带动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六堡茶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凸显“旅游+茶”的综合联动效应,实现苍梧县特色县域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六堡茶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六堡茶特色养生旅游品牌。

数据显示,梧州六堡茶公共品牌价值目前已达15.79亿元,未来五年,梧州六堡茶产量将达到10万吨,产业综合产值有望超100亿元。梧州将借助六堡茶这一名片,推进茶旅结合,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伍策李坤)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经过最近十多年来的多举措培育,已初步形成种植基地规模化、市场销售扩大化、产业发展制度化的格局,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

国家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六堡茶品牌价值为15.79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28位、黑茶类第3位。至此,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实现连续多年上升,排名再上历史高位。

抓住机遇六堡茶复兴崛起

近几年来,梧州的六堡茶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各地茶叶展销会上十分活跃,且收获颇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其独特的品质日益得到业界肯定,引起广泛关注。

“梧州六堡茶属黑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历史悠久,飘香中外,可惜后来市场陷入低谷,产销一落千丈。直到本世纪初黑茶在国内外热销,给六堡茶带来了巨大机遇。”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说。

不少六堡茶企业抓住机遇扩大规模,使整个产业加快崛起。2005年至今,六堡茶市场稳步拓展,专卖店和经销商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销售量迅速增长到近万吨。目前,全市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年产能力达一万多吨,去年实际加工量为11200吨,产品供不应求。

在本地成功举办的六堡茶博览会和交易会,又进一步助推了梧州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2008年、2009年我市连续两年举办六堡茶博览会,2010年、2011年又连续承办了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以及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到2014年,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这一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经济和茶产业合作交流盛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更好地提升了六堡茶的产业品牌。

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2006年我市启动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历经四年的多边沟通、多方努力,最终为六堡茶正名,“梧州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内外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内力是企业自身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而外力则是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的行业发展引导。

毋庸置疑,市委、市政府对于六堡茶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视的。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并制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茶农、企业建设标准化和绿色有机茶园,投入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促进梧州六堡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六堡茶种植面积、市场流通、产业集聚等快速成长,夯实了发展基础。自2007年以来,我市茶园面积每年增幅都保持在3000亩左右,其中增幅最大的2010年新增茶园近10000亩。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我市还先后建设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六堡茶流通窗口平台日趋完善。

在推进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市也作出了一番努力。“过去因为缺乏明确的地方标准,六堡茶市场上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牵头起草六堡茶的有关标准,至今已先后推进形成了多个广西地方标准。近日,《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成为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对于保证六堡茶品质稳定、保障行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前景可观还需提高整体水平

日前,市六堡茶研究院、六堡茶协会作了2016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认为茶产业是绿色、健康和文化产业,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市场日渐规范、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六堡茶产业及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

“不过,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国茶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倒逼压力的形势和挑战,梧州六堡茶还需要在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六堡茶市场影响力等重点问题上下工夫,推进稳步健康发展。”广西茶叶学会会长麦楚均说。

对此,市委、市政府持续研究探索六堡茶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并结合国家茶业宏观发展形势与自治区千亿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正在修改完善,对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我市需合理规划和布局六堡茶加工企业,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形成市场互补的格局,提高六堡茶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作用。

我市还持续提升六堡茶加工和生产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市六堡茶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桂林茶科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六堡茶技改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计划在推动标准化茶园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六堡茶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有机种植与生产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实践和推广,通过持续努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梁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广西梧州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侨销”变“俏销”》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