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河北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在六堡镇举行

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博士

《吃茶去》杂志总编、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舒曼

12月13日下午,以“品苍松·话六堡”为主题的燕赵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在六堡镇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广西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六堡镇政府共同举办,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承办。

以河北省各地市茶馆业主和茶文化爱好者组成的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在广西梧州进行茶文化访问期间,12月13日上午来到了广西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参观访问,并与当地茶界共同举办了“燕赵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

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博士在会上为河北茶界详尽介绍了六堡茶的种植、加工工艺、健康因素以及产业发展特点,在与河北茶人互动环节中与大家分享六堡茶制作工艺流程。

六堡镇人大主席易昌奇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六堡镇的历史和六堡茶生产规模、品牌运作以及六堡茶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希望河北茶界能够经常来六堡镇走一走、看一看,让更多的人了解六堡茶。

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舒曼在致辞中代表河北省茶界感谢有关方面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和关爱。舒曼说,从茶园到茶杯的经营模式始终是河北省茶馆业主们所关心的话题,探源六堡镇有机茶基地和寻踪六堡茶文化是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此行的目的。

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利华在交流中通过对“苍松”品牌运作,向河北茶界讲述了发展有机六堡茶的重要性和致力于六堡本地种的栽培情况,并就现场如何品鉴六堡新茶、老茶口感与大家分享经验。

通过本次品鉴交流互动,让河北省茶馆业主们开阔了眼界,对六堡茶各项指标以及今后的经营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河北茶界与广西茶界的茶文化交流。“想不到六堡山水如此生态,溪流、茶园、翠竹、青山、细雨,感受六堡乡村绽放出的妩媚,真是学有所获而不虚此行。”许多第一次来六堡茶乡的河北茶馆业主们纷纷表示。

活动当晚,燕赵茶人乘坐竹排在六堡河上举行了“竹筏烛光普茶会”。

延伸阅读

河北茶人开启“苍松六堡”、“德高信红茶”游学之旅


河北茶人开启“苍松六堡”、“德高信红茶”游学之旅

为了进一步加强河北省与广西、广东的茶文化交流,让更多的河北省茶馆业主、茶文化爱好者了解“两广”茶文化历史和茶产业发展状况,12月11日,由河北省各地市燕赵茶人组成的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50余人正式启程,前往广西梧州市与广东英德市开展为期一周的茶文化之旅活动。在茶文化“游学”期间,燕赵茶人主要了解“苍松”六堡茶和“德高信”英德红茶的茶文化历史、茶产业发展状况,深度体验“两广”茶文化南国魅力。本次活动是继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组织福鼎白茶文化之旅、武夷山茶文化之旅、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之旅、浙江湖州茶文化之旅之后,再度探源茶产区交流和学习的茶文化游学活动。

广西六堡茶历史悠久,地位独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遗存。据悉,在广西的活动将在梧州市和六堡镇与广西梧州市茶文化协会、苍梧县六堡镇政府、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等当地茶文化、茶叶社团组织共同举办“‘品苍松·话六堡’燕赵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情系六堡山水·竹筏烛光普茶会”、“冀桂两地‘苍松’六堡茶山水茶席普茶”活动。

在探源广东英德红茶之际,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将联袂广东英德市茶文化协会、广东岭南茶叶经济研究院、广东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院、中山大学茶叶联合实验室等茶事机构,举办“冀粤两地‘德高信·英德红茶’品鉴交流大会”和“情系洞天仙境游学茶席互动”等活动。

此外,代表团所到之处均参与采茶、制茶、品茶和茶席互动等体验活动。

本次“两广”茶文化之旅是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吃茶去》杂志社主办,石家庄市茶文化协会、唐山市茶文化学会、保定市茶文化学会、张家口市茶文化学会、秦皇岛市茶文化学会、衡水市茶文化研究会、邯郸市茶馆行业协会、邢台市茶文化学会、廊坊市茶人联谊会、承德市茶人联谊会、沧州市茶人联谊会等协办,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东德高信茶业有限公司参与承办。

六堡茶传承:六堡茶文化亟待深挖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六堡茶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涵盖了历史掌故、民俗文化、种植加工工艺、品种研究、茶食茶疗、保健养生、茶文茶艺、冲泡品鉴等多方面的内容;广义而言,六堡茶文化更涉及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等几大领域。

作为梧州人,笔者一直以来都很关注作为梧州历史名茶的六堡茶,也一直致力于六堡茶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工作。从整个茶市场横向来看,这些年,许多外地名茶诸如安化黑茶、金骏眉等通过打好“茶文化”这张牌,引领、推动产业异军突起,获得跨越式发展的例子,很值得我们借鉴。

各地名茶成名有妙招

名茶成名最著名的例子是传统名茶龙井茶,当地营销商结合闻名天下的西湖风景区,以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被封为“御茶”的茶树作为亮点,然后按五个产地的不同品质给龙井茶排名,分别是狮、龙、云、虎、梅(即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推出各个产区的龙井茶。在品茶用水上,有龙井茶与虎跑泉的“双绝”搭配;在旅游上,结合打造“龙井茶乡第一村”,开发龙井茶旅游产品,并利用龙井茶这个品牌做出更多诸如杭州龙井、浙江龙井的系列品牌。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龙井茶这一历史名茶从种植研究、品牌打造、推广营销、旅游文化到衍生品配套产业等等,都发展到一个历史上的空前水平。以茶文化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个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例子。

中国历史上的名茶很多,能够利用自身优势,以特色茶文化将产业做大做强的,还可以找出很多例子。如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以神奇的传说结合武夷山旅游,让人印象深刻。而闽南安溪铁观音,不仅结合当地的“茶王赛”吸引了天下茶客的目光,更利用福建人开茶庄“遍地开花”的推广模式,将闽南乌龙以及闽南功夫茶的茶文化推广开来,使得几乎整个中国知道铁观音,都在采用闽南功夫茶的泡饮方式。

普洱茶更是另辟蹊径,以“能喝的古董”和“越陈越香”作为两大亮点,策划出鲁迅所存“宫廷茶”天价拍卖、茶马古道马帮千里运茶等商业宣传活动。此外,还发掘出贡茶女儿茶、故宫藏茶等历史文化资源,将普洱茶产业做得炙手可热,让人“瞠目结舌”。这其中,固然存在市场资金恶性炒作的问题,不过,以推广茶文化来推动整个茶产业发展的做法,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梧州六堡茶需要文化作为支撑

梧州历史名茶六堡茶,是驰名两广、港澳、日韩以及东南亚的传统名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作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黑茶销往海外。在东南亚,特别是在马来西亚,深受华人华侨和当地居民的喜爱,至今仍拥有相当大的消费群体。当年,甚至出现过因供不应求,马来西亚茶商用普洱茶充当六堡茶出售的情况。茶乡六堡的茶叶产制史是非常悠久的,其古老的制茶方法、冲泡茶艺、茶叶保健养生的传承、茶叶的存储工艺等,都与中国茶业的发展历史一脉相承。因为当时六堡交通闭塞,直至今天当地仍保留有大量中国古代制茶的痕迹和线索。这些都是古老的六堡茶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有待我们去发掘、研究、整理。

 由于地处西江流域,先辈们开创了一条完全可以媲美普洱茶茶马古道的茶船古道。六堡茶的茶叶运输过程非常独特,漫长的水路重重的险滩、特有的茶排茶船,以及香港转口远洋运输的模式,在中国茶史上绝无仅有且富于传奇色彩。以上都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写成传奇小说拍成电视片,可惜,它们也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

 据史料记载,古老六堡茶的渥堆工艺远远早于普洱茶,甚至有六堡茶是普洱茶后发酵工艺“师傅”的说法。无论现在写普洱茶书籍的专家认可与否,六堡茶堆放发酵的工艺在文字记载和茶工口口相传中,都无可置疑地早于普洱茶。六堡茶早已定型的堆放工艺以及后来被香港茶商采用湿发工艺大量制作陈化的经验,无疑是1973年普洱茶渥堆工艺在昆明茶厂研制成功的借鉴。

 而六堡茶深厚的茶文化还远远不止这些,以六堡茶为主线串起来的古老煮茶品茶文化、民俗文化、古法工艺传承文化、茶食文化、保健养生文化、诗词文学文化等等,如同一条精美的珠链,上面每一颗珍珠都是那么的璀璨夺目。

 近年来,随着饮茶之风悄然兴起,特别是同是黑茶的普洱茶迅速被市场关注、推高,梧州六堡茶也同样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六堡茶产业遇上了一个重振雄风、加速发展的机遇。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六堡茶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因为普洱茶、湖南安化黑茶、四川边茶、湖北青砖等都在争夺这个黑茶市场。普洱茶、湖南黑茶已经看准时机脱颖而出,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逐步扩大,六堡茶如何在稳固现有市场的同时抓住机遇提速发展,是摆在业界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这些年来,我们在发掘六堡茶历史文化方面的确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就当前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势头和规模而言,我们在六堡茶文化的整理发掘和研究利用方面还是相对滞后的。在台湾的一本茶专业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到,作者想要了解六堡茶和六堡茶历史文化,第一时间不是打算到广西梧州、到六堡去,而是到马来西亚去。看到这里,我汗颜。

 那本台湾茶专业杂志上说的有其道理,作为六堡茶的原产地,梧州至今没有一本全面而深入介绍六堡茶的历史文化、工艺品种、品鉴技巧、选购存储等方面的权威书籍,实为憾事。如果有了这么一本书,茶商、茶人可当作六堡茶的资料工具书,茶友则可当作了解六堡茶、交流品鉴心得的辅助读物。另一方面,我们对六堡茶茶船古道以及六堡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缺乏合理规划,对如何利用梧州六堡茶文化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缺乏一个总体的思路。

 有感于此,笔者正打算将近十年来遍走六堡茶乡各大茶区时收集到的资料,包括六堡茶历史文化、古法工艺传承、茶艺茶道、品鉴收藏、保健养生等方面的一些心得,整理撰写成一部比较系统介绍六堡茶的资料书籍,也算是为六堡茶文化的研究工作尽自己一份绵力吧。

 历经百年兴衰的六堡茶正面临一个重振昔日雄风、加速发展的良机,如何加强对六堡茶文化的发掘研究,弘扬六堡茶文化,并以茶文化来引领、推动整个六堡茶产业的加速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马来西亚资深茶人寻根梧州六堡茶文化


马来西亚资深茶人寻根梧州六堡茶文化

六堡茶的浓香、悠久的历史不但吸引着国内广大的茶客,还引来了外国客人的关注。4月20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六堡茶资深茶人黄锦照专程造访梧州,品茗地道的六堡茶,“寻根探源”六堡茶的文化和历史渊源。

马来西亚人喜爱六堡茶

当天上午,位于洞天商场的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所内浓浓的茶香伴随着阵阵的笑声,黄锦照与梧州市六堡茶爱好者们围坐一起,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据了解,黄锦照祖籍广东江门市,在马来西亚出生,并在吉隆坡从事茶叶推广工作10年,今年进入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自修“茶学”。

马来西亚华侨的祖先大多数来自早期中国大陆的广东、福建、海南。当年这些华人去到异国他乡,带去了中国的风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也带去了对茶叶绵绵的眷恋之情。

“六堡茶伴随着我长大,小时候爷爷买一大筐六堡茶,家里人能喝上大半年。生活的滋味,在每日一杯的六堡茶中感触最深。”说起往事,41岁的黄锦照记忆犹新。

茶文化是马来西亚当地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暇时泡上一壶茶,与朋友品茗谈天,是马来西亚当地华人生活写照的必不可少的镜头。此外,茶在当地华人的宗教活动中也必不可少。马来西亚华人有信佛、信道的传统,在用茶水贡奉神佛之后他们会将茶水拿来饮用,以图得驱邪保平安的好意头。

“当地华人爱茶叶,深知茶叶所具有的独特药疗功效,当地的中药店也收藏六堡茶做为药材。六堡茶已成为马来西亚华人消费和收藏的宠儿。”黄锦照介绍,现在吉隆坡有50多家茶行,大部分有六堡茶销售,价格也一路攀升,最贵的六堡茶已从十年前每斤100元飙升到现在的6000元。

“寻根”之旅收获巨大

20日上午的品茗聚会中,梧州六堡茶爱好者们拿出今年新鲜的明前茶、珍藏十年、二十多年的六堡茶、紫芽茶、老茶婆,让黄锦照品尝。每当品尝不同年份的茶叶时,黄锦朝都举杯嗅香、调整呼吸、饮茶汤、咀嚼茶叶、吞咽、回气、闭嘴回味。期间他还拿出手机,虚心地将“老师”们讲述六堡茶历史,品茗技巧心得,制茶工艺的话语一一录下。

黄锦照过去十年来一直从事六堡茶推广和销售工作。但采访中,他一直强调自己从事的是“推广”,而非“销售”工作。“与中国大陆不同,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对茶叶抱着虔诚的态度,茶叶在马来西亚人心中有极高的分量,因为我们觉得茶叶脉络的尽头,是神农疲惫的身影。‘售卖’二字,有些亵渎茶叶了。”黄锦照说。

据了解,马来西亚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每年,吉隆坡当地的茶叶行业协会都组织不少公益活动,让茶叶更亲近青少年和市民群众。如每逢假期,组织大批中学生参加“茶叶生活营”,免费教授茶学;又如每年组织“晨光茶会”,邀请当地上千名市民一起享受早餐及品茗美茶。黄锦照介绍,“晨光茶会”共有5个品种的茶叶供品尝,其中三个就是六堡茶。

在推广工作中,时常有马来西亚人向他提出疑问,六堡茶是不是普洱茶?六堡茶有没有生茶熟茶之分?六堡茶和普洱茶谁优谁劣?不少问题让喝了几十年六堡茶的黄锦照回答不上,这让他感到惭愧。“一个真正爱茶、有茶德的人,是不能轻易地将不熟悉的茶叶推广给茶客的。抱着这种想法,我决定来到六堡茶的故乡——梧州‘寻根溯源’。”

22日,黄锦照又深入苍梧县六堡镇的茶山和茶厂,继续“寻根”之旅。黄锦照表示,在梧州的收获巨大,他希望梧州市的六堡茶爱好者能到马来西亚,两地茶叶爱好者以茶为媒,共叙友谊。

马来西亚资深茶人寻根梧州六堡茶文化

全国各地百名茶友齐聚苍梧六堡镇感受六堡茶文化


全国各地百名茶友齐聚苍梧六堡镇感受六堡茶文化

3月17日,茶友体验采春茶过程。当日,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六堡茶开茶节在苍梧县六堡镇苍松茶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钟情六堡茶的人士闻讯而至,亲身体验游茶山、摘社前茶和手工制茶等多种传统采茶制茶工序,进一步加深对梧州六堡茶文化的了解。西江都市报记者龙天传/摄

3月17日,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主办的六堡茶开茶节在苍梧县六堡镇苍松茶园举行。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钟情六堡茶的人士闻讯而至,亲身体验游茶山、摘社前茶和手工制茶等多种传统采茶制茶工序,进一步加深对梧州六堡茶文化的了解。

当天活动伊始,一群身穿特色民族服饰的舞者演奏着悠扬的音乐,让前来参加活动的茶友们为之着迷。不过,让一众茶友们最感兴趣的是“游茶山”的环节。他们身披斗笠,按照活动指定的茶山路线进行徒步游览。期间,茶友们一边走,还一边向茶园田间播撒五谷和茶叶。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当地群众祈求各茶山风调雨顺的一种独特方式。

随后,茶友们来到了苍松茶厂内一处面积过百亩的茶园。在那里,他们亲自体验手工采茶的乐趣。然而,第一次接触采茶的茶友们却对满山的茶树犯了愁,不知该如何下手。于是,工作人员边给大家介绍采摘茶叶的方法,边慢动作进行演示:“采茶一般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不超过一芽三叶,要注意的是,无芽不采,即芽已成叶,就不应该采了,过大过小的不采,被虫吃过的更不要采。采茶时,轻轻用指甲掐断茎部,才不会对茶树造成伤害。”

掌握了采茶的要领,体验者便按要求边分辨边学采茶,不一会儿,各人的竹篓中都有了亲手采摘的鲜茶叶。常年在上海从事六堡茶销售的黄晓江对采茶活动颇有感触,尽管他每天与六堡茶打交道,但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却了解不多。“这次来到六堡茶的原产地,零距离接触采茶制茶的各个工序,对六堡茶的认识更为深刻了,这有利于加深与当地茶商的合作。”黄晓江说。

六堡茶的名茶文化


六堡茶的名茶文化

在六堡茶的故乡。饮时是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喝时清凉祛暑。

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并畅销于穗、港、澳等地,其品质素以“红、农、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如果说对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同样受到六堡茶收藏者的青睐。

百家社区品六堡 弘扬六堡茶文化


百家社区品六堡弘扬六堡茶文化

5月4日,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社区,丰富“人文社区”内涵,充分展现社区党民同心共建“美好社区”的精神风貌,弘扬六堡茶文化,由市茶产业办、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和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百家社区品六堡弘扬六堡茶文化‘双报到’”活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迎来了大塘街道华洋社区街坊邻居。“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冷水渥堆发酵技术比普洱茶更早”、“六堡茶是著名的侨销茶,从梧州六堡镇装船……出口世界各地,形成了与茶马古道齐名的茶船古道”,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塘街道华洋社区街坊邻居一同参观了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了解六堡茶的前世今生,领略茶船古道的瑰丽画卷。有街坊表示,从小在梧州长大,六堡茶喝了很多,来到这里才知道梧州六堡茶还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

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由中国茶展示区、六堡茶展示区、六堡茶企体验区组成。从茶类历史,六堡茶制作工艺,茶船古道历史,各大茶企六堡茶产品等多个角度展示六堡茶。

随后,街坊共聚一堂,品六堡,看节目。清新典雅的茶艺表演,古韵悠悠的琵琶弹奏引人入胜。再配上一杯六堡茶令人回味。由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播放的3分钟六堡茶宣传片,也引起了在场人们的兴趣。不仅到各茶企体验店品茗,还与工作人员、茶艺师沟通交流六堡茶鉴赏、收藏、储存等知识。

从2017年开始,我市全面开展六堡茶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宾馆酒店的“五进”活动,打响梧州六堡茶品牌,提升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了解梧州茶文化。百家社区品六堡活动就是旨在引导梧州人民全民饮茶风尚,对外宣传推广梧州六堡茶,弘扬六堡茶文化内涵,引导六堡茶消费,培育六堡茶市场,打造六堡茶品牌,促进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

弘扬六堡茶文化 百家社区品六堡


弘扬六堡茶文化百家社区品六堡

5月4日,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社区,丰富“人文社区”内涵,充分展现社区党民同心共建“美好社区”的精神风貌,弘扬六堡茶文化,由市茶产业办、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和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百家社区品六堡弘扬六堡茶文化‘双报到’”活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迎来了大塘街道华洋社区街坊邻居。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六堡茶的传统工艺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冷水渥堆发酵技术比普洱茶更早”、“六堡茶是著名的侨销茶,从梧州六堡镇装船……出口世界各地,形成了与茶马古道齐名的茶船古道”,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塘街道华洋社区街坊邻居一同参观了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了解六堡茶的前世今生,领略茶船古道的瑰丽画卷。有街坊表示,从小在梧州长大,六堡茶喝了很多,来到这里才知道梧州六堡茶还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

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由中国茶展示区、六堡茶展示区、六堡茶企体验区组成。从茶类历史,六堡茶制作工艺,茶船古道历史,各大茶企六堡茶产品等多个角度展示六堡茶。

随后,街坊共聚一堂,品六堡,看节目。清新典雅的茶艺表演,古韵悠悠的琵琶弹奏引人入胜。再配上一杯六堡茶令人回味。由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播放的3分钟六堡茶宣传片,也引起了在场人们的兴趣。不仅到各茶企体验店品茗,还与工作人员、茶艺师沟通交流六堡茶鉴赏、收藏、储存等知识。

从2017年开始,我市全面开展六堡茶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宾馆酒店的“五进”活动,打响梧州六堡茶品牌,提升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了解梧州茶文化。百家社区品六堡活动就是旨在引导梧州人民全民饮茶风尚,对外宣传推广梧州六堡茶,弘扬六堡茶文化内涵,引导六堡茶消费,培育六堡茶市场,打造六堡茶品牌,促进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本文整理自:六堡茶集团)

特色元素打造六堡茶文化


特色元素打造六堡茶文化

中国有句俗语说:“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确实,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茶类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名茶就有90多种,到了现代,各地“名茶”竟达数百种之多。更别说一般地区性的普通品种。传统名茶众多之中,特别著名的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茶、黄山毛峰、台湾冻顶乌龙茶、君山银针等,都是其中佼佼者,这些“名茶”无一例外地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或有美丽的传说,或特色的名称。形状和品质。正是依托文化的传播,名茶得以闻名遐迩,深入人心。

●茶名奇特先声夺人

有很多名茶,从名称上已经是先声夺人,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安溪铁观音算是其中一个,很多人不明白茶叶如何叫做“铁观音”?于是,商家在解释名称的同时,便可以说故事了: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敬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往山崖上找,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特别甘醇鲜爽,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

太平猴魁同样也是名称奇而吸引人,其名称也有一段来历:相传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已负盛名的顾渚紫笋是浙江的传统名茶,由于其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这新奇的名称也颇为吸引人,听了有一探究竟的冲动。

而台湾的冻顶乌龙茶也是异曲同工之妙。何谓冻顶?很多人都弄不清楚。

其实台湾原产的茶并不优秀,现在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都是福建的传统做法。因此,台湾茶没有了深厚的历史,台湾乌龙就要在别的地方想办法。因其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为最佳,故以“冻顶乌龙”而命名。不过,现在很多台湾茶都称“冻顶乌龙”了。其“冻顶”一词,据说是因冻顶山迷雾多雨,山路崎岖难行,上山的人都要绷紧脚趾,台湾俗称“冻脚尖”,才能上得去,这即是冻顶山名之由来。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农会更每年举办茶叶比赛,使得“冻顶乌龙”名气大增,几乎成为了台湾乌龙茶的代名词。

从前,六堡茶亦曾从名称好而获益,特别是在茶居“倾”生意的广东商人,讲“意头”,讲究好彩,“六宝”以易记、吉利而被青睐在茶楼上消费。同样得益的是普洱茶,因广东话谐音,被戏称“抱你”而被用于茶客与茶楼小妹的调笑,每日被大量地消费。

●故事传说民间流传

洞庭碧螺春据说是“御赐”的名称,当然其中必然有个故事了。清朝王应奎所著《柳南随笔》中对“碧螺春”茶名的来历有这样的典故。洞庭山碧螺峰的石壁上原有几棵野茶树,当地老百姓进山采茶有几十年。康熙年间茶叶丰收,当地少女入山采茶叶,茶筐满了,便将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茶得到体温,突发袭人香气,采茶女惊呼“吓煞人香”,称茶为“吓煞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皇帝南巡,到了太湖洞庭山,吴县巡抚宋荦购买朱家所产“吓煞人”茶献上,康熙以为“吓煞人”不雅,以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御赐名“碧螺春”,此后地方官年年采办碧螺春进贡。

好茶是需要好故事的。大红袍也同样是以故事传名: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秀才临行辞别时,老方丈赠送一小包茶叶,嘱咐秀才好好保存,将来会有用得着的地方。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直到一日,皇后得了个腹痛的怪病,秀才想起当日老方丈所赠的茶叶。皇后在服用茶叶所煎成的汤后迅速复元。皇帝大喜,命状元往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上世纪30年代,崇安县长吴石仙在大红袍母株所生的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

这类故事虽然大同小异,但却不乏受众。同样是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也不能免俗。

西湖龙井茶其传说是,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走出庙门,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于是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

当然,这些名茶也确实是成名很早,也颇有历史底蕴,并不全是胡编乱造的,历史上也真有过作贡茶的记录(历代贡茶都有记录,有很清楚的贡茶品目)。而毗邻的桂平西山茶,也是历史悠久的名茶,其发掘的传说与佚事,也被茶友所熟知并为其扬名。某些传统名茶还在重复一些更为虚无缥缈的王母娘娘驾临、仙女赐种等传说,在当今的社会或有不与时俱进之嫌了。

●历史掌故地方特色

近年在发掘历史及传统最有成效的,当属普洱茶和湖南安化黑茶了。

当年,在台湾香港茶人的带动下对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的充分发掘,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从三国时期“武侯遗种”到两千多年的古茶树;从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的鼎盛,到险峻崎岖的茶马古道;从发现故宫人头茶到鲁迅茶膏的拍卖;再到后来的重走茶马古道,迎接故宫老茶出展,经过云南马帮进京、天价茶叶炒作、思茅市改名普洱市等一系列事件,一系列的运作与策划,把普洱茶宣传得妇孺皆知,普洱茶声名大振。撇开其后来恶性炒作的一面,就其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发掘与策划,摆脱了以往粗糙民间传说的路子,摒弃了皇帝嘉许、状元感恩的模式,直接以史实和掌故等考证,以历史作故事,这些都很符合现代人修养与审美意趣,其在市场上真正成功的例子。使得普洱茶这个同样是本地人不喝的边销茶,变为全国以及海外茶人的抢手货。

同样是悠久历史的湖南安化黑茶,也频频出现被“追捧”迹象,随着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专著的相继问世,对安化黑茶历史文化的发掘,对陈年老茶进行“扫货式”收购已经让当年的安化黑茶的价格“上了一个台阶”,而其往往陈列于店铺门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千两茶”大茶柱,还有各种展会所表演的四五个壮汉,光着膀子、吆喝着号子,赤脚上阵的千两茶压制场面,配上粗犷的音乐,让人一见难忘,铭记终生。这些鲜明特色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知道千两茶,进而了解安化黑茶,从好奇到试尝进而喜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同样的,安徽的名茶往往配以其特有的名山、美景与名人,如黄山,如做国礼礼品的宣传,而江浙一带的名茶则配以江南采茶女的古典美,这些典型的文化符号让人在品茶的同时,得到文化的熏陶,获得更多的人文意趣。

根植于岭南茶文化、广府文化的深厚土壤的六堡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及茶文化可供我们去发掘研究,其工艺发展史也与普洱茶、湖南黑茶相似,其兴盛、传播与茶楼消费、民间药用等多方面都打上了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烙印。如何将前人的宝贵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光大,从普洱茶、湖南黑茶这些走在了前面的名茶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更多。

●诗词名著诠释文化

蒙顶甘露茶成名很早,汤色黄碧、清澈明亮,饮后齿颊留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地一茶。”宋代有《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醍醐。”从这些文辞优美的词句中,不难体会道历代文人对蒙顶茶的酷爱,更难得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句指明茶名称的“茶中故旧是蒙山”。

有着名著所提却不同际遇的是六安茶。在《红楼梦》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有这样的描述:“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红楼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505页第三段)这里提到的六安茶虽以《红楼梦》扩大了知名度,可似乎又因贾母的不喜欢而吃了亏,让人仿佛觉得这种贾母不屑的茶并非好茶。

不过,现在在某些品茶谈天的场合,常常可见一个有趣而搞笑的现象,谈及六安茶,不论官场还是民间常是说《红楼梦》提到六安瓜片,并称贾母不是嫌弃茶,而是口味不习惯罢了,且说来信誓旦旦,仿佛要翻案一般。其实,对六安瓜片历史稍懂一二的人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到的“六安茶”绝对不是“六安瓜片”,因为,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左右,曹雪芹应该是听都没听过“六安瓜片”这个茶名,更别说喝过并写进《红楼梦》了。不过,我们依然可以百度搜索到很多杜撰信息:如什么“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等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

在六堡茶历史文化的发掘上,我们也应当注意,别“发掘”出一些唐宋名人所写的不合格律、不合平仄的咏六堡茶诗让人质疑,别闹出类似于“红楼梦有80多处提到六安瓜片”那样的笑话,

●特色茶艺记忆深刻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君山。采摘标准为单芽。产品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油润程度进行分级,特点是:芽头肥壮,紧结挺直,满披茸毫,芽色金黄,有“金镶玉”的美誉,汤色浅黄,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醇甘鲜爽。尤为人所称奇的是冲泡时,芽头在杯中沉浮,呈现出“三上三下”的景象。

笔者得友人所赠茶做过试验,证实确有此神奇现象。有的芽头或许会只是沉浮两次,而有的芽头甚至会沉浮四次,很是奇特。赠送茶叶的茶友当时也是以此为一个“亮点”向笔者推荐的。后来,笔者在陕西的另一种茶类“汉中仙毫”(即原午子仙毫)中,也发现有类似的沉浮现象,颇为有趣。将这些作为一个“特色”,让人能够一下子把茶名及特点记住,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营销。

以茶艺、茶文化作为亮点营销的,最著名的莫过于潮州的凤凰单丛茶。

独特的潮州“工夫茶”,形成独具特色的潮州茶文化。潮州几乎可称为中国茶道传承、发扬最好的地方。潮州人饮茶在茶具、茶叶、用水和冲泡方法上都很讲究。潮州工夫茶精致的茶具器皿及配备,也广为国人所学习效仿,包括茶盘、盖碗、茶海、茶壶、茶杯、茶盘、茶垫等等,乃至纳茶、侯汤、冲点、刮沫、分茶、品饮等程序,包括连“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叫法,都为茶人所熟知。

普洱茶则是发掘出一套“彝族寨子”的烤茶的传统茶艺,见证其淳朴的古风。

如何更好地发掘六堡茶传统茶文化、如何从其他历史名茶及其茶文化中得到启示,六堡茶如何依托于独有的名茶文化底蕴,走出一条有自己鲜明个性的特色文化营销之路,值得研究。

六堡茶文化:茶船古道


六堡茶文化:茶船古道

走进六堡镇,会在合口街处发现一条以六堡为名的河流穿城而过。茶船(排)古道即是以六堡合口街为起点,沿六堡河进入西江和珠江,千百年来,无数的船帮茶商驶过,不知道茶叶从这里运销粤港澳和南洋,六堡茶由此成为西江流域最著名的船帮茶。

据1951年出版的《中国茶讯》记载:“由合口街用小船(船排)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船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船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六堡茶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

六堡茶远销海外,得益于西江流域的船帮,更得益于广州这个茶叶国际贸易口岸,它使梧州成为“海上茶瓷丝绸之路”的一个新站点。

有一个场景,六堡镇的老茶人至今还记忆犹新,放眼望去,仿佛又看到了六堡河上常来常往的十多只载茶小船排。老茶人陈振东勾画出了这种带篷船的形状,两头尖尖,船载重在1000公斤(约20担)左右,大一些的还可以载两吨(约40担)或者更多。遗憾的是,现在的六堡河水早已变浅,再难寻找到这种“尖头船”的踪影。(西江明珠/广西六堡茶)

翩然走来的六堡茶文化—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即将竣工 你期待吗?


翩然走来的六堡茶文化—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即将竣工你期待吗?

你知道六堡茶,总有惊喜带给你...2016年梧州市六堡茶产值达12.8亿元,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吸引众多外商云集,茶旅兴旺,贸易昌盛。政企各方都急需一个集茶文化体验、茶产品推广、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展示交流平台。去年12月,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项目在市文化展览中心二层破土动工。

探访施工现场:

走进梧州市文化中心二层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的施工现场,只见木屑飞舞的施工景象扑面而来。承接项目的广西帝豪建筑装饰公司总设计师余小华在木材切割机前,指挥工人按照设计图纸裁出不同规格的面板和木条,交由一旁的工匠雕琢成精美的纹饰,装点展示馆的“戏楼”舞台和展馆的各个角落。

展示馆设计理念:

根据目前展示馆的施工进度,可清晰看到,整个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的大体框架结构和分区板块已全部搭建完成。“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七成,展示馆各功能分区的内饰装修正加快进行,预计今年4月初可投入使用。”余小华说,农业类的展馆在设计上追求简约自然,还要体现返璞归真的自然美感。

因此,梧州六堡茶文化展示馆项目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木材的加工和用料。在占地3400平方米的展示馆内,除了主要框架结构采用高硬度的镀锌钢材外,几乎都采用木材进行包装。通过巧妙的木工设计和力学原理,不仅保持展馆美观,还使项目施工费用从500万元节省至300万以内。

展示馆风格设计:

“岭南古建筑讲究精致和一体成形。”余小华介绍,位于展示馆中央的“戏楼”舞台是整个项目的点睛之作,舞台上伫立的亭台由上千个木材部件砌成,使用四根高密度的圆木作为支撑,亭台顶部雕刻有规则图案的花格,外涂红漆,显得庄重质朴。

为了完成舞台设计,装修设计团队在设计初期,走访两广地区保存完好岭南古建筑群和苍梧县六堡镇采集素材,参观走访了许多全国各地的茶文化展示馆。同时还寻访了14名工龄超过20年的木工工匠组成施工团队,其中,年纪最大的有70岁。最后,耗时一个多月才完成舞台搭建工作。

另外,整个六堡茶文化展示馆的外墙皆是根据梧州保存最完整最具岭南文化特色的骑楼城建筑为原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和突出梧州特色的岭南文化,营造一种仿若置身几百年前的岭南,感受六堡茶文化从历史中走来的样子,进馆左手边的茶文化历史长廊如是。“茶文化长廊分朝代(唐、宋、元、明、清、当代)设分展馆,各个分展馆内分别存放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茶器、茶具、茶帘以及与茶相关的茶工艺收藏品等。”广西帝豪建筑装饰公司执行董事陆丽春说。

文化融入设计

“文化展示馆离不开文化,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六堡茶文化生动起来。”余小华说,梧州坊间流转有许多关于六堡茶的传说,其中一则关于龙母与神农的故事打动了他。

文化融入故事

“相传龙母为了帮助苍梧百姓脱离疾苦,呼唤神农播下茶树种子,茶树长出的茶叶可以用来换取粮食和盐巴。龙母走后,人们将种子散播开来,逐渐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茶树林,遍布六堡镇。”文化融入体验

了使这一动人的场景直观展现给参观者,融合现代的真人体验技术。在当代六堡茶文化体验区,特意设计了VR虚拟展示区,参观者可在多媒体投射环境中体验“采茶”。通过虚拟的游戏积分换取实物。还可通过全新的多媒体技术,模拟体验乘坐茶船古道“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乐趣。

综上所述,整个展示馆以茶文化推广展示区和综合创新研究中心区为导向,意在打造一个集茶文化展示和综合创新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展示馆。

让市民在了解六堡茶文化的同时也能通过切身体验的方式感受六堡茶文化,吸引大家更喜欢更关注梧州特色的六堡茶文化。

苍梧县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 六堡镇将打造生态名镇


苍梧县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六堡镇将打造生态名镇

为进一步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日前苍梧县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力争将六堡茶产业培育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并打造“中国名茶之乡”。按照规划,苍梧将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六堡茶产销及加工基地。到2017年,力争全县六堡茶种植总面积达6万亩,六堡茶产量达1.5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综合税收1亿元。

据了解,该县除建立六堡茶优良原种母本园和优良苗木繁育基地外,还加快原料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全县六堡茶种植面积达3.8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达2.7万亩。此外,该县加强对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完善,大力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六堡茶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促进六堡茶生产加工标准化。同时,还建立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茶苗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六堡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以文化支撑产业发展,是苍梧县扶持壮大六堡茶产业的一大新举措。为此,该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在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的茶叶基地开发六堡茶生态游、六堡茶农家乐,并在六堡镇建设舜帝天坛纪念公园,纪念这位逝于苍梧的人类杰出先祖,以此大力弘扬六堡茶文化,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旅游参观。

今年,该县又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与六堡镇“特色生态名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计划以1000万元资金支持六堡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市场服务设施、旅游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倾力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把苍梧县打造成“中国名茶之乡”。

台湾客商到梧州六堡镇考察茶园交流制茶技艺


台湾客商到梧州六堡镇考察茶园交流制茶技艺

7月16日上午,参加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的60多位台湾客商组成考察团,走进苍梧县六堡镇参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考察六堡茶种植及加工生产情况,寻觅商机。

在六堡镇,考察团一行首先来到苍松六堡茶厂参观原生态标准化示范茶园。该茶园面积将近500亩,采用生态有机茶园的管理模式生产和管理,在有机茶叶种植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工作人员对生态种植管护模式的介绍,让来自台湾玉里镇的巫宗铭老人听得津津有味。巫宗铭告诉记者,他在玉里镇老屋旁种有十多亩乌龙茶、珠露茶等,种植方式与这里的有机茶园大致相近,管护水平各有长短,希望下次能够带上家人一起来多学习、多交流。

考察团成员大多是从事茶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不仅售茶而且懂茶,他们以专业的眼光考察六堡茶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彼此间深层次互动,交流茶业经营理念。在走访多家传统六堡茶作坊中,考察团成员对传统手工制茶技艺表现出浓厚兴趣。

黑石山茶厂是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厂长韦洁群和她的女儿石濡菲分别是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石濡菲在现场热情地向考察团成员详细介绍六堡茶加工过程的每一项“非遗”技艺,不仅吸引众多老茶客动手参与体验揉捻、翻炒等环节,还让经常往返两岸从事高山乌龙茶贸易的茶商赖显云看到了商机。“高山名茶和热销黑茶的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质量也日趋相近和相对稳定,而传统六堡茶加工讲究手工技艺,更便于定制出口感独特的好茶。”赖显云说。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河北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在六堡镇举行》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