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疯狂的日本人

云南人工发酵普洱茶(简称熟茶)问世后不到两年,香港盛传普洱茶消肥减瘦,降血脂血糖,抑制脂肪肝和改善便秘。在此之前,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史书记载,普洱茶的药用价值仅停留在消食去腻比一般茶叶功能彰显的层面上。香港利丰公司林芝铭小姐用人工发酵云南普洱茶设计了一个冠名“美的青春茶”小包装卖往日本。被世人视为经济动物的日本人很快发现了云南普洱茶的妙用,视其为中国古代传来的“神秘茶叶”。日本媒体介绍,好的云南普洱茶需要2、3年发酵期,产量难以提高,货一直不够卖。商家有个通病,东西越少越狂抢。从1978年开始,每届广交会日本商社都蜂拥而至,大肆抢购普洱茶,不问真假不问质量,有数量就行。当年日本经营普洱茶的有横滨日中贸易、新光贸易、丸成商事、神户东荣等二十多家商社。云南供货能力有限,每年只能提供两、三百吨数量。

云南出口数量追不上日本的消费热潮,引出了普洱茶发展历史上的怪胎:广东、贵州、四川、湖南等省先后用小叶种烘、炒青茶叶渥堆发酵供应日本市场。据日本大藏省通关统计,到1980年5月末除绿茶外的中国发酵茶叶进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260T,大大超过79年的940T,估计全年进口量将达到2000T(见图)。几千吨真假“美猴王”拥进日本,牌子名目繁多,有“窈窕茶”、“瘦身茶”、“减肥茶”、“蜂腰茶”、“云南铭茶”等等,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差距悬殊。中国发酵茶叶在日本市场迅猛发展和不成熟的乱相,给竞争对手提供了机会和口实,有人利用媒体攻击普洱茶加工过程中产生霉菌。质疑霉菌的社会舆论当头一棒,打晕了消费者,普洱茶销售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从日本大藏省的茶叶进口统计资料可以看到,日本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已经开始从广东口岸进口中国人工发酵茶叶,但数量小,销售对象主要是中国侨民。广东的发酵茶,香港俗称广东陈茶,主料是越南茶和本地绿茶。广东1965年进口越南毛茶500吨,67年至69年进口2000吨,71年至73年进口1000吨。云南从1956年开始到“文革”结束,每年调供广东100吨左右晒青毛茶参与拼配发酵。云南茶数量少,车水杯薪,在广东陈茶中不起主导作用。广东陈茶原料不同,虽经发酵,销售时也打着普洱茶的名,却明显没有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酵后的特殊药理作用。微生物同云南大叶晒青茶的人工结合,扭转了广东陈茶在日本市场十多年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在短短的时间里敲开了日本主流社会的大门。世上的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微生物是块敲门砖,敲开门后却被视为可能污染净土带来危害的霉菌。

日本人有个特点,业内竞争异常激烈,但遇到共同威胁和可能得到共同利益时极容易结盟行事。丸成商事株式会社洪维成先生携夫人飞往北京,代表经营普洱茶商社向总公司反映日本普洱茶市场困境,请中国派出代表团调查情况,解决市场乱相,解答普洱茶相关问题。

会晤北京

丸成商事既卖乌龙茶又卖普洱茶,因而总公司通知广东云南各来一人参加与洪维成先生的会谈。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特种茶科连少利科长和我分别从广州和昆明飞往北京。会谈在东华门前出口大楼一楼洽谈室进行,中方由中土畜总公司茶叶处陈奭文副处长主谈。洪维成先生在日本出生,祖籍福建,会讲闽南话,他介绍了日本近几年市场变化情况,重点谈的是普洱茶。日本传统喝蒸青绿茶,除少数人接触发酵红茶外,总体对中国其它特种发酵茶认识了解不多。

经日本科研机构研究,证实云南普洱茶对血脂降低有特殊功效。现在不仅华侨喝,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已经开始关注普洱茶。他谈了几个市场问题:一是日本人习惯喝的绿茶不发酵,对茶叶制做有微生物参与感觉陌生,喝普洱茶说有霉味,希望中国方面能对普洱茶中的霉菌做出合理解释。二是假货太多,鱼目混珠,造成许多日本人在花钱赎买他们对发酵茶的无知。当他们发现上当受骗,会怀疑甚至抛弃普洱茶。三是商家只顾当前利益,夸大宣传,不正确引导容易造成市场大起大落。洪先生的意思是日本特种茶经营商家邀请中国近期内去一个调查团,理顺市场关系。

洪维成的北京之行,其实是总公司驻日本代表处促成的。面对混乱的市场,众商家纷纷上总公司代表处反映,请求帮助支持,解答有关普洱茶的技术问题。一段时间里,翻译王营环应接不暇,可他不熟悉普洱茶,无法解答连串的提问,特别不能轻易回答有关霉菌的问题。代表处里只有福建而没有云南来的同志,处理普洱茶事务显得力不从心,不久后升任总公司副总经理的马克谨代表担心普洱茶市场走偏,因而出了一个让商家直接到北京反映的建议。

(陈奭文副处长1978年率领中国茶叶贸易代表团首次访问日本)

陈奭文副处长说,“前年我带中国茶叶贸易代表团首次访问日本,那时中国特种茶在日本主流市场刚刚起步,数量小,问题没有那么多,今年发展特别快,情况不一样了,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特种发酵茶销量大增,必然影响日本本土不发酵绿茶的销量。”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丰富的茶事经历和社会实践积累,是中国茶叶加工工艺和茶品多样化的天然创发基础。中国出现形式多样、程度不同的茶叶发酵方式,先后发明和使用了酶促变化、湿热作用、渥堆作色、自然氧化和微生物发酵等加工方法。

陈副处长说话声音不大,但中国茶叶的厚重历史给予她充足底气评说日本竞争对手:“日本只生产蒸青绿茶,发展上只停留在绿茶阶段,自己没有发酵茶,就说不是好东西,以攻击霉菌来否定微生物发酵没有社会实践认识和科学根据。”她认为日本不产特种发酵茶,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洪维成先生反映的情况很好,有助总公司通盘考虑,制订一套管理日本市场的方法。

陈副处长晚上设宴招待洪维成夫妇一行。席间讲定,总公司近期组织一个小组赴日本,重点调查解决普洱茶问题。第二天一早,总公司九处(茶叶处)业务员李振基、广东连少利和我陪洪维成夫妇去爬香山。李振基在北京工作,外事活动多,以前又出过国,穿了一套西装,走热了解开全部扣子,看上去还顺眼。

我和连少利没西装,穿参加广交会得的外事服装补贴费做的中山装,全部解开扣子似乎不协调,走热了只好解开上面几棵扣子。洪先生的风衣似乎比中山装要飘逸一些。丸成商事是进口普洱茶的大户,北京之行顺利,洪维成先生心里高兴,爬山时情绪很好,六十来岁的老人了,不休息,一口气从山脚爬到山顶,我们跟着都感觉吃力,连少利干脆躲到半路一个亭子里休息去了。

(右起:连少利、洪维成、邹家驹)

酵兮绿兮

接到通知,让去日本,我感觉意外,公司里还没人出过国,这等好事怎么会落到我头上。原来确定去三人,总公司李振基,广东茶叶公司党委书记姜振礼。广东去了领导,云南只能去科长或业务员。潘意如科长刚从外贸局业务处调来,她没学过或搞过茶叶,去日本回答霉菌问题,她没有把握,思想有顾虑,好事就这样落到了我头上。领了500元的出国服装费,我去做了一套西装。

记得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的经理叫王汉民,姜振礼去日本,介绍书记日本人听不懂,故以经理相称。那时在许多企业里,书记还比经理管用。在总公司眼里,云南省公司的经理是生产型的,广东开埠早,经理是外贸经营型的。姜振礼前年8月才率西欧茶叶贸易小组转了一大圈回来,这次又出去了。

(前左一总公司九处张维俭处长、前二洪维成、前三姜振礼。右后一连少利,后二洪夫人,后左一邹家驹)

日本知道普洱茶是绿茶后发酵的茶品,因而只进口熟茶。青饼(生饼)没发过酵,日本人拿样回去同他们不发酵的蒸青茶一对比,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从来没下过单。有一日本商社订了一批250克方砖,因我方出错,盒上印的是普洱方砖,盒内装的是青砖,第二年就没了定单。普洱茶从进入日本的那天起,质疑茶叶有霉的问题就没有停止过。群马株式会社的用户东西物产(株)扳本敬四郎先生多次反映普洱茶有霉味,有霉,要求公司对这一问题作一解释,以便对消费者宣传。扳本敬四郎出版一本《中国针灸》杂志,自己又亲身推广中国针灸。他进口云南普洱茶,又在每期杂志上出文章介绍普洱茶,可客户提问他却回答不出来。对几次交易会上的回答不满意,他竟然飞到昆明,要亲自到普洱茶产地看个究竟。

(左起:邹家驹、黄又新、宋文庚、扳本敬四郎)

黄又新和我陪扳本敬四郎到西双版纳转了一圈。回到景洪那天,他说普洱茶发酵工艺同日本纳豆发酵和鲜鱼发酵工艺一样。他详细告诉我们,北海道渔民将鲜鱼放在陶罐里,盖帽缘用水封口,存放三年让鱼发酵长毛才食用,价钱还挺贵。鲜鱼发酵三年才食用的事我也听其他日本人讲过,只是没他讲的详细。我们去转菜街子,他指着傣族酸笋说是发过酵的,我说晚上弄给他吃。他买了一饼野蜂蛹,回到宾馆,在手心里倒上几只蠕动的蜂儿,一口生吞活咽下去,弄得黄又新和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景烘热,宾馆没有空调设备,全部门窗都打开透气。那时我们不知道桑拿足浴是怎么一回事,他请黄又新站他身上踩背,我在一边奇怪得发笑。

临行日本前一天,陈奭文副处长召集我仨开了个会。作为开场白,她谈了一段话。前年年中去日本,重点考察蒸青茶生产、加工技术,先后参观日本茶叶科研机构、茶农经营的平原、高山茶园,以及大中小规模不同的毛茶初制和精制厂,采茶加工机械、抽气充氮机械、包装纸等专业厂。组员刘典秋(后继陈彬藩等之后担任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经理)和吴雪根还在茶农经营的蒸青茶初制厂实习制茶技术,并写出日本蒸青茶生产加工技术考察报告。第二年初,福建省首次办理7吨蒸青茶空运日本,抢新上市,每吨售价人民币18000元。除去运费,每吨比一般贸易方式多卖6000元,共多创汇42000元。

尽管外贸部通报表扬了此事,随后越来越搞不下去了。日本专家一走,机器还是日本人送的机器,品质下来了,日本农林省又作梗,鼓动茶农闹事,结果我们造成积压。74、75、76连续三年召开蒸青茶座谈会,真是用尽心力,去年又在浙江金华蒋堂农场开会,帐算下来亏了。反省一遍,搞蒸青茶是用我们的弱项碰日本的强项。我国特种茶有优势,是强项,日本不会搞发酵茶,在他们是弱项。我们要以强制弱,对日市场的工作重点要转过来放在特种茶上,扩大生产,多宣传介绍推销,这样同蒸青茶也避免了正面冲突。

陈副处长提了几条意见:一.小组任务以普洱茶为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回来提一个对日经营方案。二.乌龙茶的问题由广东负责解答,普洱茶的问题由云南负责解答。普洱茶微生物发酵,情况较为特殊,是一个敏感问题,回答解释要作好充分准备。三.小组要在总公司驻日本代表处指导下工作。四.主动拜访日本最大的蒸青茶商户伊滕忠株式会社。

第二天,我们登上北京飞往东京的航班。

(未完待续)

cy260.COm小编推荐

邹家驹:普洱茶的日本之战——连载(三)


史为镜

时间到了1994年,当我再次踏上日本国土,普洱茶已经不见了十四年前的气场。据海关统计,1980年中国对日本出口普洱茶926吨,同期出口乌龙茶616吨。以上数字不包括香港转口数。到1994年,乌龙茶发展到近12000吨,而普洱茶却掉到了为数不多的三、两百吨。这十四年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改变了普洱茶的上扬轨迹?天生丽质、已经被日本医学界证实有特殊药理作用的云南普洱茶究竟被什么东西淹没了?

我们又回到春风初起的1980年。赴日小组回到北京,专题向总公司汇报了日本茶叶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事实证明,中国对日茶叶出口放弃“以绿攻绿”下策,转移为特种茶进攻是成功的。为保证日本市场健康发展,我们重点建议总公司统一管理日本市场。九月二日,中土畜总公司在北京召开乌龙茶、普洱茶出口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厦门、汕头、梧州分支公司和香港德信行的代表。会议一致认为,茶叶生产形势很好,福建省发展乌龙茶生产的积极性很高,估计将有大幅度增产。由于日本市场掀起乌龙茶、普洱茶热,使出口迅速增长。1980年预计乌龙茶出口3000吨,1000万美元;普洱茶出口4000吨,700万美元。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增长,今后必须在巩固和发展市场、扩大推销、提高品质等方面下工夫。根据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与会代表一致要求总公司对乌龙茶、普洱茶的市场、客户、价格方面进行协调,统一对外。具体意见:一、对香港的交易,仍通过德信行对外成交。二、对日本由总公司统一成交,口岸组织交货;散装乌龙茶,仍采取由几家客户经销的方式;普洱茶以几家主要客户作为重点,适当供应少数老客户。三、远洋地区可由口岸自行掌握。四、价格,因乌龙茶价格已先后共提价35—62%,普洱茶二次提价共上调20—25%,故除普洱茶对港澳掌握上调10%外(因对日本已提价),其余均可维持不动。五、根据市场对普洱茶的不同品质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产品的卫生标准。

方向明确又初见成效,中国茶人趁热打铁,于第二年四月首次在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仙台、北海道五个城市举办中国茶叶展览会。会上主展普洱茶、乌龙茶,同时展出陆羽《茶经》、明清两代茶具以及古今名人茶诗茶画等。展厅布置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竹制茶室,并现场泡饮茶叶,供观众品尝,引起参观者极大兴趣。日本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作了大量现场报导。

如火如荼的日本普洱茶市场宛如一场盛宴,香味自然会招来各种各样的飞蝶走虫。1981年,四川开始人工渥堆发酵普洱茶,当年出口607吨,82、83、84年出口量保持在五百吨出头。重庆86年搞了17吨,贵州85年以后每年也搞个5吨、8吨,江西80年和84年各搞了5吨和20吨,连海水包围的海南88年也弄了8吨。湖南从80年的13吨开始,发展到83年的253吨,86年的150吨。这些用中小叶种烘青和炒青工艺生产的“普洱茶”通过香港源源不断地涌进日本,总公司统一经营维护日本市场的美好愿望在市场经济初期的狂热躁动中泯灭。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特种茶出口工作会议从来不通知四川、湖南、贵州、江西和海南参加,但他们都在暗中加工特种发酵茶。八十年代后期,中小叶种烘炒青“普洱茶”数量越来越多。中茶公司总经理李嘉志在1988年11月13日的日记中写到:晚饭后,我同广东省茶司经理在旅店酒吧谈工作,他讲肇庆支公司头儿特别能干,是下属五虎将之一,87年开始出口业务,主销日本,今年可望出口普洱茶250万美元,人们送他黄半仙雅号。

(后排左二为李嘉志,左四邹家驹。李嘉志先生于2014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在此表示哀悼。)

中小叶种“普洱茶”能够批量进入日本,原因是多数日本人不懂什么是真正的云南普洱茶,市场缺乏理性认识。四川茶叶进出口公司分工特种茶出口业务的单建中对我说,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不喜欢他的普洱茶,可香港客户却买了转口日本。我告诉他,香港人喝了几百年的云南普洱茶,在他们的认识里,普洱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不是一个动听的广告词,他们不是用眼睛和耳朵,而是用味蕾来选择普洱茶,你的茶汤少都不说了,还出苦味,又永不转化,香港人自然不喜欢喝,转卖日本,心里还在笑日本人傻冒,弄些垃圾当宝贝。我开小单的玩笑,“话说回来,你们是英雄,报了二战的仇,那些年日本人对中国人这么凶,是该拿苦水灌灌他们。”

云南也曾试验过用烘青绿茶渥堆发酵普洱茶,结果是温度提不起来,毛也不大长。微生物拥有一个奇妙的大千世界,一种微生物往往需要相同的温度、水分、氧气和营养源才能够发展起来。米受潮,提供黄曲霉菌所需的营养源,最终产生有害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米饭拥有超量的水分,熟化后产生的营养源不再是黄曲霉菌的可口食物,却可以供应种类繁多的微生物酿造米酒。泡菜发酵需要厌氧菌,人们用水阻断氧气进入陶罐,而一旦水干气入,另外一种蛰伏于罐内的喜氧菌就充分发展起来。喜氧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水,甲醇,乙醇。我们会说走气了,不能吃,吃了拉肚子。厌氧菌发酵产生一些分子量大的醇,醛,酯还有胺和硫化物,蛋白质被分解成了氨基酸,成了美味佳肴。茶叶中的酚类物质在干燥过程中遇到高温,产生了类似米和饭的差别,从此分道扬镳了。不同的基质结交不同的微生物,晒青绿茶中的酚类物质在干燥过程中既没有遇到极端温度,又得到灿烂阳光的抚慰,在时间带来的雨露滋润下生活充满了阳光;高温淘汰落后的晒青绿茶工艺后,相继创造了炒青、烘青和蒸青绿茶在不发酵茶家族里的辉煌历史,而它们却经受不了与时间相连的潮湿考验,跨过这个坎,过了年即走进漫无边际的苦海。

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日本人喝糊涂了,怀疑云南普洱茶特殊功能的议论越来越多。日本以蒸青茶为主,他们不大了解什么是烘青、炒青和晒青,更不知道云南普洱茶的药理作用来自丰富的晒青酚类物质与某些特定微生物的有机结合。喝到烘炒青“普洱茶”的消费者不满意血脂化验结果时,牢骚满腹,抱怨“普洱茶”不但没有药理作用,还像药一样苦得出奇。他们的认识有错,但他们的舌头没错,他们喝到的是类似松萝、珠茶、龙井、瓜片、毛峰、碧螺春等一类的烘炒青过期陈茶,是炒青散茶问世近千年来一直当作废物甚至垃圾的陈茶。烘炒青过期陈茶的自然呈现,绿茶产区的生产者和绿茶销区的消费者知道是什么东西,因为千百年的社会实践除了苦不堪言外没有留下其他任何有益的痕迹。世事难料,烘炒青绿茶渥堆发酵经过一番伪装,虽然穿了新衣,却苦性依旧,然而妖怪变美女,还是迷倒了一批无知无理智的疯狂人。疯是不正常的行为,狂更是将不正常发展到极致。责备造假者,到不如责备愚昧,这样更有实际的市场净化意义。

茶叶制作工艺演化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消除苦涩味的发展线条,而牵引线条伸展的动力,来自于人类憧憬和品鉴甘甜生活的味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和制茶饮茶的国家,开始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藏。如从原始晒干方法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制茶历史。二世纪开始制造饼茶,人们不懂烘炒,自然草青味重,既苦又涩,八世纪发明蒸青制法,蒸后压榨,除去部分茶汁,目的是降低苦涩味。印度制蒸青绿茶时挤出黄色茶汁,和我国唐朝制造饼茶的榨汁技术相同。我国十二世纪左右发明炒青制法,汤清味爽,在消苦去涩征程上迈了一大步,同时替代了榨水榨汁、夺茶真味、降低茶叶质量的蒸青茶工艺。哲理管了世事,自然也要管茶叶,山不转水转,事物都会发展到自己的对立面去,茶叶也不例外。晒青新茶又苦又涩又不香,在时间和空间相连的水分滋润下复活,去了苦涩,来了甘淳陈香;烘炒青新茶香高味爽汤清,但在时间和空间相连的水分浸湿下失去活力,过期后露出一副苦像。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烘炒青“普洱茶”滥竽充数,苦口不良药,最终导致日本舆论和市场的排斥,云南普洱茶也深受其害。云南用三、四级晒青原料发酵的普洱散茶421长期大量积压,最后改名75421降价销往香港。普洱茶疯狂时,一款茶正面要求压上云南普洱茶砖,背面压上按理说日本法规不允许写明的中国表达方式的“减肥”字样,市场变化,商人借口法规跳了槽,茶叶只好长期躺在仓库里,一部分降价卖了香港。公司当时还以此事为例子,批评特种茶部不要轻易跟着市场疯。

有一个日本人叫荣田裕行,常来昆明监理普洱茶砖生产发货,一来就是十天、八天。每次来,他提溜两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日本食品,吃饭时基本不去餐厅。荣田二战时还是小孩,到外婆家玩躲过了长崎的原子弹,只是皮肤轻度灼伤。他说战后日本穷啊,路边有饼干碎片他都拣来吃。我不知道他是饿怕了还是忠于日本食物,反正他不吃中国食物弄得我不高兴。他问我吃饭睡觉怎么说,我用昆明话告诉他吃饭“叨脖子”,睡觉是“挺尸”。他到茶叶公司见人就问“叨脖子”没有,结果是人都捧腹大笑,问“挺尸”好吗,又是一片笑。荣田会一点简单的英语,迷惑中问懂英语的人“叨脖子”和“挺尸”是什么意思,回答都是吃东西和睡觉,他更迷糊了。

荣田告诉我,他们公司作过实验,云南普洱茶确有减肥降脂和改善便泌的作用,用户反馈的信息更是千真万确证实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公司计划长期扩大规模经营云南普洱茶,故而老板常把他丢到云南来。我出了口气,你东洋鬼子捧着日本食物不放,却不得不丢下自己的绿茶吃着方便面来候云南普洱茶,还得说几句弄不明白的昆明话。日本市场凉下来,荣田也好多年没来昆明。我再去日本,他来酒店话别,气愤地说,明明云南普洱茶有有益的特殊功效,但日本媒体打压市场不分青红皂白。日本人际信息传播量小,主要信息来源是媒体,舆论铺天盖地,好东西都被淹没了。他们公司终于放弃了云南普洱茶砖的经营业务。荣田裕行先生一辈子搞不清楚中国的事,为什么“叨脖子”和“挺尸”是吃饭睡觉又不是吃饭睡觉,为什么云南普洱茶确实有特殊药理作用又没有了特殊药理作用。

(上图中黄盒子中装有昆明茶厂出品的7581砖,盒子为日本人制造)

尽管日本市场遭受重创,上世纪九十年代没有了大的发展,但一些曾经饮用并得益于云南普洱茶药理作用的群体和地区仍然在继续喝普洱茶。商家在所有广告材料上都特别注明:中国云南省直输入。(比如日本福岗地区从未中断过进口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的日本之战》连载完)

邹家驹专栏:重解《斗茶图》「学术创新」


【编者按】邹家驹先生在茶业复兴共同体教育项目丽江游学中讲到此处时,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不但是颠覆了茶业史上的认知,甚至对中国绘画艺术史的固有理解都提出了挑战,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画,将艺术的故事打开了新的路径。而茶业历史是否需要重新去梳理,是所望于茶史学者斟酌。

参观四川遂宁宋瓷博物馆,迎面一幅阎立本描绘茶事的画作,说明是三个字《斗茶图》。一直以来,茶界将阎立本这幅画表现的场面解释为斗茶活动。这种认识根深蒂固且从未被质疑过,传播的概念符号近乎固化了。

遂宁文化圈请我吃火锅,听我讲茶,我解释阎立本的画描述的是唐代早期流行的一种走动贩卖茶水方式,并不是一场斗茶赛事。席间,宋瓷博物馆何瀛中馆长来了并被安排与我相邻而坐。

听我的话题,他说他也一直怀疑这不是一幅斗茶图。他的怀疑是从几个动作,特别是只手握几个茶碗开始的。他坦诚说他不是研究茶叶的,疑惑之处不大说得清楚。

唐时,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技术尚未出现,茶叶还不可能冲泡成饮,人们只能通过烹煎,利用沸水震破茶叶细胞获取茶汁。旧时烹煎茶叶前还有一个习惯,用炭火在陶罐内将茶叶烤香。

较为复杂的茶饮备制过程和较高的茶叶价格给走卖茶水提供了市场可能。揉捻问世,中国茶饮进入冲泡时代,方便性大大提高了,走卖茶水的方式渐渐消失。

前些年去韩国讲课,校方安排我参观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佛家居所——明珠寺。我在寺里发现一本400多年前刊印并传到韩国的唐代著名画家、总章元年(668)以司平太常伯拜右相的阎立本所画的饮茶图。

阎立本善画人物、车马、台阁,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同时代人列为“神品”。

阎立本之神,神在他考虑到后人无法从个体平面画像中理解画中人的行为内容,因而以若干个个体的不同姿态和动作来表现一个立体或连续的行为过程,表达今天的影视手段才能够表达的内容。

左边一个个体在用火钳整理火炭,右边一个个体在用毛巾搽碗,有的在行走揽客,有的在等候茶客问津,有的在冲茶,有的在饮用。集合个体的不同形态,起到了一个连续动画的效果。

一个走动贩卖茶水的活动过程栩栩如生地展现于后人的眼帘,后人才会得以知道一千三百多年前人们是如何推销茶叶的。阎立本匠心作画,意欲通过画作传递茶叶历史信息。令阎立本没有想到的是,后人将他的个体集合表现手法误读为吃饱喝足后的“斗茶”。

不管《斗茶图》是如何定名的,从阎立本画作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其本意是要让后人知道一段茶叶的历史。

中外许多作家著书立说,强调唐代茶叶饮用只存在于士大夫阶层。阎立本生活在唐初,他的画作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一千三百年前茶叶已经走向民间。

还有一个佐证。唐初除走动贩卖茶水方式外,还有固定售卖点。阎立本的另外一幅画描绘了固定售卖情形。提壶执碗的小孩不会是跑去斗茶吧?

唐代流行的茶水走卖方式传入了阿拉伯世界,当然也有固定销售点。

印度人至今还在走动贩卖茶水。

杨丽萍味觉的音乐——普洱茶——邹家驹与杨丽萍的谈话


以下是邹家驹与杨丽萍的谈话:

邹:看你的舞蹈,感觉非常内在,有独到的境界。你对普洱茶的偏爱,是否因为它暗含了你对艺术品质的理解?

杨:怎么说呢?普洱茶对我来说是特别具有玩味的茶叶品类,我对它与艺术的关联倒还没做过更多的联想。但它们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艺有境,茶也有境。我格外喜欢普洱茶,确实是因为它的内在。

邹:那么用你的语言怎样形容它的内在?

杨:普洱茶是因为随着时间的自然发酵,涩感之类的尖锐的口味没有了,口感就格外顺滑。但这种顺滑并不稚嫩,而是圆润、幽雅。是一种成熟、高贵的感觉。

邹:你的用词很像在形容一个人。而好普洱茶经过时间的历练,确实如同阅历起伏、深沉内蕴的人。

杨:是的,普洱茶的确是性灵之物,陈年普洱茶逾岁经年,不是走向衰败,而是愈发活泼灵动,圆润、单纯、甘美,就像品质敦厚的人历经沧桑之后的返朴归真。

邹:而且普洱茶有气色。好的普洱茶面色深沉润泽,差的则有明显的浮躁之气。

杨:品质这种东西,一般在视觉上都会有充分的体现。

邹:是啊。就如同人的外在气质所透露的内在品质。

杨:我感到奇妙的还有普洱茶的韵。它是有韵的。陈年普洱茶的气味和口感次第呈现的过程,就好像一首曲子,逶迤有致。或者说,那是味觉的音乐。说到这里我想,以茶比人很也有意思,但我更愿意把普洱茶比作音乐。因为好的音乐里必然有高尚的品质。

邹:我第一次听到这种比拟。美妙而且贴切,让我感到意外。

邹家驹:正本清源—关于”销日7562”


我写过一篇有关日本普洱茶市场的文章《日本之战》,刊登在2009年2月云南<普洱>杂志上。文中有大量资料和历史图片,对想了解当年日本普洱茶市场的茶客应是很有帮助的。摘录其中一段有关日本长崎友好贸易株式会社荣田裕行先生80年代初来昆明买普洱茶砖的故事,以飨读者和茶客。

《日本之战》,刊登在2009年2月云南<普洱>杂志上

有一个日本人叫荣田裕行,常来昆明监理普洱茶砖生产发货,一来就是十天、八天。每次来,他提溜两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日本食品,吃饭时基本不去餐厅。荣田二战时还是小孩,到外婆家玩躲过了长崎的原子弹,只是皮肤轻度灼伤。他说战后日本穷啊,路边有饼干碎片他都拣来吃。我不知道他是饿怕了还是忠于日本食物,反正他不吃中国食物弄得我不高兴。他问我吃饭睡觉怎么说,我用昆明话告诉他吃饭“叨脖子”,睡觉是“挺尸”。他到茶叶公司见人就问“叨脖子”没有,结果是人都捧腹大笑,问“挺尸”好吗,又是一片笑。荣田会一点简单的英语,迷惑中问懂英语的人“叨脖子”和“挺尸”是什么意思,回答都是吃东西和睡觉,他更迷糊了。荣田告诉我,他们公司作过实验,云南普洱茶确有减肥降脂和改善便泌的作用,用户反馈的信息更是千真万确证实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公司计划长期扩大规模经营云南普洱茶,故而老板常把他丢到云南来。我出了口气,你东洋鬼子捧着日本食物不放,却不得不丢下自己的绿茶吃着方便面来候云南普洱茶,还得说几句弄不明白的昆明话。日本市场凉下来,荣田也好多年没来昆明。我再去日本,他来酒店话别,气愤地说,明明云南普洱茶有有益的特殊功效,但日本媒体打压市场不分青红皂白。日本人际信息传播量小,主要信息来源是媒体,舆论铺天盖地,好东西都被淹没了。他们公司终于放弃了云南普洱茶砖的经营业务。荣田裕行先生一辈子搞不清楚中国的事,为什么“叨脖子”和“挺尸”是吃饭睡觉又不是吃饭睡觉,为什么云南普洱茶确实有特殊药理作用又没有了特殊药理作用。

80年摄于日本福冈茶园

考察日本普洱茶市场

荣田裕行先生在昆明西山龙门

强调几点:

1.长崎进口云南普洱茶砖的商户名为日本长崎友好贸易株式会社,不是日本长崎友好贸易公司。

2.进口品种为普洱茶砖7581。

3.80、81年世界上没有用7562唛头标示的云南普洱茶砖。

4.80、81年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省茶司”没有下达勐海茶厂生产普洱茶砖计划。

5.“省茶司”没有一个叫“云南堂”的日本客户。

6.80、81年西双版纳属于不开放边境地区,在普文设有边防检查站,外国贸易商人进入该地区需获外贸部批准。

7.日本长崎友好贸易株式会社是日本全资公司,没有华人关联成分。

8.荣田先生来昆明N次,从来是一人,没有带过高姓华人。

长崎友好贸易株式会社女社长展示云南普洱茶经销协议和“省茶司”赠送的个旧锡茶罐。

邹广田:让普洱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邹广田,1961年12月29日生于广东,汉族,党员,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1983年8月进入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在销售、生产、人力资源、质安等多个岗位任职,先后担任副经理、厂长、人力资源部经理、副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2013年2月起,任总经理。

最近两个月,我一直处于“在路上”的状态。在闲暇时经常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普洱茶?我想普洱茶能被大众认可,不会仅仅只是因为有健康的功效,也不会只是作为一个可品可饮的产品存在。它作为一个在云南本土区域范围内受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综合因素影响而成的产物,必定在未被大众所知的时候就已经在本区域内获得了认可。而现今能被更多人接受,必然是本土区域一种生活方式的发散,普洱茶在慢慢变成一些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变成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一种习惯的形成及保持往往是很难的,中茶普洱也在致力于实现这一点。

中茶普洱一直坚持做标准化的产品。从原料的选定、初加工、拼配、质检到成品上市,每一步背后都要有系列化的标准进行验收。以质量检验为例,一款茶品至少需要经过原料质检、成品自检及送检三套标准程序,背后还有国家质检总局及中粮茶业内部的市场抽检。现在我们能做到每一片茶叶都有自己的检验报告,这只有标准化的制度才能实现。

中茶普洱是一个经受历史考验的企业。从1938年到现在,中茶留下了诸多历史名品,大红印、八八青、七三青、水蓝印等等,这些茶品的口碑在行业内人尽皆知。以水蓝印为例,2013年我们以历史配方及工艺为基础成功实现名品复刻,并定名为“臻品蓝印”。今年9月以来以“茶美生活,蓝色风暴”为主题的“臻品蓝印”系列品鉴会在郑州、澳门、荆州、梅州、深圳、马来西亚等地陆续开展,“臻品蓝印”所到之处,“蓝色风暴”旋即刮起,只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产品才能实现这一点。

中茶普洱一直希望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消费者的认可是基于信任的基础,而今信任难得。信任基于品质、品牌、制度、社会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成。让大众接受普洱茶,除却其本身的品质特征外,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当地人文、历史等内涵,再通过体验式的宣传,方能让大家深入了解其魅力。

中粮茶业王震总经理说过:“中粮茶业卖的不只是茶叶,而是一种以茶为中心的经特别创意的有具体标准和操作流程的茶生活方式。我们向客户提供的产品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整个享用的过程。”茶饮是健康饮品,将会是未来世界最为重要与流行的饮品。中茶普洱希望让消费者在饮茶中感到身心愉悦,体会到饮茶的美好,感受到茶对生活的提升,进而养成一种健康的饮茶生活习惯。

近期线下品鉴会还再持续,“蓝色风暴”过后,我也希望能在所经之地留下一种被广泛认知、认可的生活方式。

邹炳良:普洱茶的拼配目的


邹炳良

一九五七从业制茶,

精通茶性善长拼配,

制定普洱发酵工艺,

开辟布朗巴达基地,

创大益品牌,

默默耕耘从未间断,

用心教导培育弟子,

就为天下人做好茶。

拼配是茶叶精制加工厂毛茶验收定级,精制加工,半成品拼配三大环节之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原料的使用价值发挥得如何,通过拼配体现出来;通过拼配使茶叶的色、香、味、形符合标准,符合贸易样,成交样;通过拼配才能做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才能以质量创品牌,增效益。

1、拼配的技术要领

普洱茶体形粗壮肥实,不像红茶、绿茶那样苗条紧细,拼配时除应注意运用常规的拼配技术达到拼配的目的外,还要注意扬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之长,凸托出普洱散茶粗壮肥实的外形风格和内质风味,使产品别具一格,称雄于国内、国际茶叶市场。我们认为:普洱散茶的拼配技术要领可归纳为12个字:即“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所谓“扬长避短”主要是指发挥云南大叶种粗壮肥实、苗锋完整的产品风格,使原料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因为,每一个厂的产品,由于原料的特点和所采用的工艺不同,都有长处和短处。如某厂生产的普洱茶,他的原料来自多个茶区的春、夏、秋茶,从总体上讲,春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重实,滋味浓醇,而夏、秋茶生产出来的精制茶身骨轻,梗长条泡,净度差,滋味欠浓,且各茶区之间、同一茶区范围内不同时间地点的茶,它的香气、滋味和外形的塑造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拼配前要把各茶区的在制品分开,春、夏、秋茶分开,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尽量发挥长处,克服短处,以长盖短,突出自己产品的风格。

所谓“显优隐次”主要是指半成品品质的“优”、“次”调剂。因为半成品品质都是单机筛号茶,由于原料的地区之别、级差之别、季节之别、山区和坝区之别,发酵程度轻重、好次之别、各筛号茶又有大小、长短、粗细、轻重之别,其品质有高有低,有优有次,对其中某一筛号茶来说,用茶叶审评八项因子全面衡量,可能某几项因子较好,具有这几项因子的优势,另几项因子较次,成为劣势,拼配时要尽量把筛号茶的优势显现出来。同时要尽可能地减少劣势茶的拼配比例,使成品茶显现出优点,隐去缺点。如用某一茶区原料生产的7级3号普洱茶,条索松扁,多梗含片,但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拼配时可选用另一茶区条索紧实的大号茶或该地区上一级的大号茶做面张,拼入下一级的中下段茶,这样外形的缺陷就被“隐去”,内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

所谓“高低平衡”就是以标准样或贸易样、成交样为依据,把品质高的调低,低的调高,使之平衡。同级各筛号茶,由于茶区不同,季节不同,山坝区不同,加工来路不同(本身路、圆身路、轻身路),拣剔净度不同,品质参差不一,需要平衡。并且普洱茶的初制(渥堆)由于受温度、湿度、空气、海拔、水质、茶叶含水量、原料储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在发酵过程尚未用仪器、电脑控制的今天,发酵程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轻忽重,品质忽好忽次,香气、滋味、汤色、叶底一批与一批不一样的情况,有的会造成滋味上的干差万别,更需要平衡。高低平衡贯穿整个拼配的始终,各级半成品品质高与低,以及成品茶八项因子的高与低达到了平衡,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

2、拼配应注意的调剂

(1)条索与外形的调剂

条索是外形四项因子中的一项最主要的因子,拼配时要首先掌握条索符合标准,特别是面张茶的条索要符合或稍高于标准,只要面张茶的条索用得好,中、下段茶的条索稍次也无碍大局。如拼配某一级别主茶的面张条索松泡或较松,就应不拼和少拼,可选用高一级的面张茶降低使用,然后拼入稍次的中、下段茶,抓住了面张茶的主要因子,就抓住了外形的整体。

(2)半成品原料的季别调剂

普洱茶原料来自春、夏、秋茶。春茶由于茶树生长旺盛,芽叶肥壮,内含有效物质丰富,果胶质含量多,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紧实,身骨重,滋味浓醇,叶底较嫩;夏、秋茶由于气温较高,茶叶生长快,对夹叶多,易老化,果胶质含量少,加工出的半成品,条索较松,身骨较轻,多梗含片,滋味稍淡,外行内质都不如春茶好。不同季节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不同,春、夏、秋茶必须分别发酵,分别堆放,按照本企业产品特点,合理调剂拼配比例,使成品品质均衡一致。

专访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先生


专访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先生

在一个晴朗的初冬午后,笔者有幸拜访了邹炳良老先生,领略“传说”中一代宗师精彩的普洱人生。踏入海湾茶业的那一刻,春城十一月的暖阳倾泻于身,和煦的微风裹携着缕缕陈香扑面而来,引领着我们随香而行。在茶韵四溢的会客室,邹老步履稳健地走进来,和颜悦色地招呼我们喝茶。

看到精神矍铄的邹老,不禁让人觉得是不是岁月故意给邹老留了情,让时间在这位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面前暂停了脚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给予了邹老先生如此从容、温暖而淡定的笑容?

有人曾这样写到:“邹老本人也如同普洱陈茶一样,色如宝石般深红纯粹,质如美玉般温润透彻”。

(一)心系普洱情洒勐海

让我们先来回首2007年春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上,邹炳良先生被授予“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荣誉称号,这是实至名归的桂冠,是对邹老先生情注普洱茶产业,对普洱茶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至尚褒奖。

荣誉的背后,如果没有心血与汗水的付出,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这得从。他告诉我们,自己无法停止对普洱茶的热爱,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希望继续能为茶学、茶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邹炳良老先生走过的不仅仅是如茶人生,而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与心血真正融入到了普洱茶中,闻茶香,品茶味,体茶韵,与茶相伴,一路辉煌走到如今的别样人生。面对着这样一位深爱着普洱茶,深爱着这份事业,愿意把自己一生倾注在普洱茶身上的茶人,我们除了敬佩,除了敬仰,那就只有一个心愿,愿以后的做茶人以邹老先生为典范,共同促进普洱茶和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几百年后,都能弥漫着邹老先生的普洱茶香。(作者:唐自波)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邹家驹:普洱茶的日本之战——连载(一)》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