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上个月收到了冰岛坝歪的秋茶,但一直忙于其他工作,没有及时给大家推荐。新年伊始的第一篇鉴茶报告就给大家品鉴一下这款茶。在这里老徐恭祝大家新年安康,事事顺意,在新的一年中吃好、玩好,睡好,工作好,当然也要把茶喝好。下面就来开汤验证一下这茶到底如何。

第一泡:茶汤呈很淡的黄绿色,茶汤比较香,挂杯香中等,香型呈蜜香带有花果香。

第二泡:茶汤入口即甜,无苦涩味,茶味比较淡,但无任何水味。后感上回甘从舌的前半部向后延伸。

第三泡:茶味开始变得饱满,茶汤的质感较好,有压舌的感觉。轻吸一口冷空气,整个口腔有一股凉凉的感觉。

第四泡:喉韵显,且深度比较深,大约喉部往下5厘米的深度,整个茶的特性显露无疑。依旧无苦、涩味,茶气明显,头部微有发热。

第五泡:回甘在加强,那种甜与其它茶产生的回甘甜的体验有些不一样,感觉到它往舌面及上颌的肉里钻,也就是回甘有一定的厚度。舌下生津好,茶的其它各项指标依旧无衰退。

观叶底:此茶叶底一致性好,基本无杂茶。很鲜活,弹性好,无红梗、红叶,做工一流。

结论:此茶确为冰岛坝歪无疑,纯料古树,树龄不低于100年,值得给大家推荐。

Cy260.com精选阅读

老徐谈茶:03年班章白菜古树茶品鉴报告


今天给大家品鉴一款由陕西茶友寄来的,标明为03年班章白菜的生茶。03年的大白菜,那可是天价,10万~20万一饼。大白菜的来由大家可自行上网查一下,老班章出名与这款茶的关系极大。我已经等不及想要品鉴一下这款茶了。

第一泡

茶汤呈金黄色,入口后茶汤香及挂杯都不明显。但有一大特点,就是甜,入口即甜,后感上有微酸。

第二泡

茶味出,但比较淡薄,无苦、无涩。甜味似乎有些飘,也就是甜与水分离的感觉。

第三泡

苦涩味出,但不重,苦能化开。茶的陈味有一点,茶汤的质感一般,浓稠感不明显,水路不算细腻。

第四泡

涩感加重,主要集中在舌面及上颚,茶气很弱。

第五泡

甜味下降很快,口腔里发酸明显。结论已有,不再继续。

直接上结论:此茶与大白菜无关,更不是老班章,做过手脚——制作时加糖或甜味剂。

喜欢勐库冰岛茶的茶商:何培忠


村,他走访了冰岛村的部分茶农,并找到了当地一家茶厂,收购了当地的春茶和毛茶,还制成茶饼,起名“冰岛之光”。

1997年,人们在海拔3000多米的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勐库大雪山原始丛林中发现了12000多亩连片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经专家科考鉴定,勐库野生古茶树树龄在千年以上,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面积最广的古茶树群落。双江野生古茶固然出名,但目前还是无法与栽培型古茶相媲美。比如冰岛茶,虽然价格高得出奇,但还是引来无数茶商的追捧。

何培忠是一名广州茶商,他钟爱冰岛茶,热衷于收藏冰岛茶,并对冰岛茶给予高度评价。

因为喜爱冰岛茶,2005年6月何培忠从广州不远千里来到冰岛茶的故乡——勐库镇冰岛村,他走访了冰岛村的部分茶农,并找到了当地一家茶厂,收购了当地的春茶和毛茶,还制成茶饼,起名“冰岛之光”。

8年过去了,今年春天何培忠再次来到冰岛村,并出席当地举行的一个茶叶拍卖会。当看到有人将220克冰岛茶以2万元的高价收藏后,何培忠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曾经投资100多万元收购的冰岛茶有了极大的升值空间。

何培忠说:“我是2004年到双江,2005年到冰岛,当时的冰岛茶和班章茶相比,班章茶比较霸气,而冰岛茶比较纯和容易入口,后来跟原茶厂进了几吨冰岛茶。现在故地重游,看到这里茶农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他们住的房子,还有他们每棵树上都有一个号码牌子,就知道冰岛茶已经扬名国内外了。”

何培忠介绍: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正宗的冰岛茶具有六个特点:

一是冰岛茶的叶型肥厚、硕大,茶青的颜色一般呈现褐黑色。

二是香气好。冰岛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赞美,香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是生津好。冰岛茶的茶汤入口几秒后,就两颊生津,源源不绝。

四是喉韵好。冰岛茶柔甜的茶汤顺喉而下后,愉悦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久久不散,余韵悠长。

五是从耐泡程度看,冰岛茶连泡20开,依然汤色黄亮,滋味醇浓,没有衰败的迹象,其它品种无法可比。

六是从茶底看,冰岛茶的叶底粗大、饱满、厚实,叶形完整。

何培忠先生这次双江之行,发现这里的冰岛茶每公斤卖到8000元的高价,对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老徐谈茶:生滇红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吗?


“滇红”过去特指云南临沧凤庆茶厂生产的红茶,是云南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四大名茶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现在市场上所说的滇红所指的范围就很广了,基本上是指云南生产的红茶,并且还弄出个晒红来。

这个问题分两方面来回答:第一,引用凤庆茶厂老工艺生产的正宗滇红,总体来看它不能长久存放,不会越陈越香。因为它干燥是用火烘培出来的,茶叶中的多酚酶在高温下已经被分解,不会产生类似普洱茶的后发酵,因此它像绿茶一样是有保值期的。不过它也不是越新越好,最好存放半年后将它微微带有的酸味去除后再喝是最好的。

个人之见,在干燥环境里,不密封的状态下,存放半年到一年的红茶最好喝。

第二,所谓晒红,就是应用传统滇红茶前发酵的工艺,并且发酵的程度稍微轻一点,然后像普洱茶一样在阳光下晒干。这种做法是近些年“创新”出来的。因为它颜色发黑,特别像野生茶,所以市场反应还不错。这种工艺制作而成的红茶,理论上是可以比较常时间保存的,至于是不是越陈越香,那要用时间来证明了。

老徐谈茶:学普洱茶,先入为主易被打脸,还得实践出真知!


普洱茶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古老是世界茶叶发源地在云南,最古老茶农是云南澜沧江沿岸的濮人(今布朗族等)。年轻是2005年后才迅猛发展名声显赫,2006年成了股票、房产、普洱茶三热词之一。作为云南人的我也是2005年下半年跟风才开始喝、买、存普洱茶的。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普洱茶好似一个年轻的老人,骑着一匹雪白的黑马,跨世纪地狂奔。

我们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看书、上网、听讲,直接实践实地求知毕竟局限或不现实。所以在此,茶友我提醒大家:看书、上网、听讲等学习普洱茶知识是必须的,但不要深信不疑,更忌先入为主,否则会被打脸,甚至毁“三观”。先入为主,会误入歧途。略举两例说明,茶友我只讲实际,不必展开,也不愿争辩。

1、定义不准

社会大众、爱好者、从业者,对于古老的普洱茶的认识,才刚刚起步。

2003年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置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1973年研制,1976年才压砖的昆明茶厂熟茶代表普洱茶?

2008年定义:普洱茶是“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且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仅“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几个字就有两个与实际不符:一是古六大茶山倚邦产贡茶最多,但主要是中小叶种,现在叫的猫耳朵,莽枝和革登中小叶种也偏多,攸乐、蛮砖、易武也有中小叶种;而且很多产区大叶种与中小叶种是混生的。混采的成品口感与韵味都比单采大叶种好。二是下关茶厂的原来产品就有意掺有10%左右的烘青茶,用于提香;早期的下关沱茶里配烘青茶,是个标准的配方;三大茶厂之一下关茶厂生产的边销、销法茶不是普洱茶?要么是我们对历史、现实视而不见,要么是历史、现实错了需要我们更正。

回到茶本身,只要好喝,自己喜欢,不要用定义对号入座。存在即合理,更不能修正或篡改历史。普洱茶客观存在并按规律发展着,下定义是现在少数人的主观行为。

2、文字不实

现在人们学知识、查资料,都习惯“百度”一下,我也如此。但发觉网络文章怎一个“复制”了得!字词、标点符号等明显错误都不改,以讹传讹,更不要说内容的真实性了。

比如对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攸乐古树茶介绍,茶书或网络介绍最多的是:面积:“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分布:“古树产地:亚诺、司土老寨、么卓、巴飘等”;特征:“条索黑亮,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因茶树龄普遍较小,茶性较烈”。

市场评价“攸乐古树茶”,听到的是又苦又涩,自己喝的也是又苦又涩。

攸乐山古茶园分布图

但实际是资料与现实出入太大。面积:仅现在发现采摘的就有7200亩,还在逐步发现“国有林”中的古茶树;分布:从北到南每个村委会都有古茶园,茄玛→巴亚老寨,巴亚→巴破、扎果,司土→司土老寨,新司土→亚诺、巴飘、么卓,洛特→洛特老寨、普米、啊窝绕,巴卡→巴卡新寨、洛科大寨、洛科新寨、巴别、银场,巴来→巴来下寨、小普希等等。特征:一毕业就分到基诺山乡工作多年的故友李春阳书记发表的文章《也说攸乐古树茶之特质》“攸乐古树茶味道甘爽,少许苦,入口慢慢地变成了丝丝甘甜,茶汤柔顺,一丝丝香气从茶汤里慢慢飘出,淡淡的香不浓却很悠长,细细品味,给人以无限遐想。笔者认为,这才是攸乐古树茶香扬、苦轻、涩淡、柔顺、细腻、平滑的特质”。

本人对基诺山很熟,原对攸乐茶印象不好,但今年中秋前朋友从基诺山寄来的散茶--“大树茶”、“荒山茶”,虽是去年的秋茶,但特征与春阳兄弟文章吻合。一入口就是易武味,还打电话去责怪朋友,礼尚往来送当地特产就行,没必要去买易武茶来送我。结果可想而知,被朋友好好说教了一回。基诺人对茶叶的分类是大树茶→荒山茶→台地茶,对应我们的古树茶→乔木茶→台地茶。好的茶源在洛特老寨和小普希,当地人买了自己喝,朋友送我的是洛特老寨的。

攸乐山小普希古茶园

详细了解,不是攸乐古茶不好,而是我没喝到真的,我喝过的是台地茶,而且可能是靠近大渡岗附近的坝子茶。攸乐古树茶都被拉到易武当易武茶卖掉了,有人统计过每年攸乐古树春茶有20吨。现古六大茶山市场份额商标易武占80%,曼松占15%,其它只占5%。那么倚邦、蛮砖、攸乐、莽枝、革登生产的茶那里去了?--都当易武茶买了,卖“易武”更好卖、更赚钱。

作为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攸乐山,民国时期姚荷生有一首《龙江打油诗》:“昔从武侯出汉巴,伤心丢落在天涯。于今不问干戈事,攸乐山中只种茶”。历史上号级茶“可以兴”砖茶用的是攸乐茶山的乔木茶青。能作为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攸乐,古树茶也应该是又多又好。本质柔顺、细腻,唇齿留香,茶杯内有淡淡的清香,很温柔的攸乐古树茶,被我冤枉多年,打脸也是应该的。

掌握实情的当属基诺族村民,可能语言和文字表述等原因,把论文写在茶树上,走自己的路由你们去说吧;中间茶商,攸乐茶当易武茶卖,好卖赚钱,还愿意说?消费者,一是没能深入实地,二是没品饮到真的,就只能用市场中假的攸乐古树茶口感来推翻历史、歪曲事实,我也在其中。

3、信自己的茶

我赞赏有空上茶山学习普洱茶的观点:最好不要在别人的文字里形成价值观,身体力行才是靠谱的知识获取渠道。

云南各大茶区古树茶,一山一味,一地一香,千山百味,各呈特性。普洱茶的世界没有止境,每个产区和风格各有不同,不同的山头,不同的配方,不同树龄,不同年份,不同的滋味。就算很多普洱茶大师或发烧友穷尽一生,哪怕他一天喝一款,此生也无法尝遍所有品种。

什么样的老师,都比不过实践,比不过事实本身,那我们都跑到茶山学习体验去?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因茶是用来喝的,只要用嘴巴来辨别,就轻松靠谱有乐趣。开一泡茶,在品饮中学习,在学习中品鉴,实践就能出真知。

个人认为,我们作为消费者,坚持安全(生态)、好吃标准,既喝老茶也喝新茶。自己存的茶说得清道得明,每次买来的茶在外包装上标注买的日期、茶品名、以及在何店向何人买的。遇中意的茶,一次买上3公斤,压成357克标准饼一提零一饼,余下的140多克散茶就喝新茶,连续品饮形成口感特点的记忆库,零的那饼作为观察体验,每年撬两泡品鉴,感受此款茶越陈越香的转化过程。让普洱茶伴随着自己的生活,信事实、信自己,信自己买的、存的、关心的茶,多好!

戎加升:举全家之力铸造茶界传奇——勐库戎氏


前言:

有个农民企业家,当政府和村民对倒闭的茶厂愁眉不展时,他承包下来经营得风生水起;当他上当受骗赔尽了家产还负债累累时,他能忍辱负重、妙手回春,重新站立了起来;当普洱茶市乱象丛生,从高峰跌入低谷,他却转身默默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有机运动联盟、国家茶科所等国际组织及国内权威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打造云南省唯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生产发展贸易示范基地。如今,他已经把“勐库”品牌建设成中国驰名商标,把企业发展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把培养成人的子女纳入战略阵营,让他们各司其职。

说他朴实嘛,他却有商人的精敏;说是商人企业家?他却不改农民本色。且看他的传奇人生——

上门女婿遭遇“落户难”

戎加升出生于解放前的1946年6月,籍贯是临沧市文远村打雀山,其西侧就是优质勐库大叶茶的种源之地。戎加升的父亲垦植农业,兼营茶叶生意,常年往返于下关、昆明和缅甸腊戌。

看似家境不错,但少年时没读几年书就碰上了大跃进,13岁就开始参加集体劳动,18岁学做木工、土建,直到1968年成家做了上门女婿,从临沧入赘到双江县勐库镇的杨家,他才渐渐开始步入人生轨迹,挑起家庭重任,开天僻地、种粮养家、盖房建业、生儿育女。

期间,他碰到生平第一个挑战:入赘数年却不能落户。为此,他一次次向政府部门提出质朴而睿智的质疑:“嫁娶是平等的,为何娶媳妇都能让对方落户,招个姑爷却要被户口拒之门外呢?”几经努力,他最终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解决了在当时算是另类的难题。

茶叶梦始于“滚上山”

戎加升是从16岁开始种茶的,后来也曾以木工的身份给一些茶叶初制所加工木具。当时他就边拿人家的工钱边寻思着:自己能不能也承包个初制所?

后来,当他得知有个叫“滚上山”的地方开出承包条件,要求从第一年100元承包费开始每年递增100元时,他果断地拿下来经营。

借助初制所的小小舞台,他开始施展他的商业奇才:别人收购质量好的鲜叶是8毛钱一斤,差的鲜叶是6毛钱一斤,他却以9毛钱一斤拉高优质鲜叶的价格,然后以5毛钱一斤压低劣质鲜叶的价格。

那么,被他这么一折腾,市场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于他的“高拉低压”策略,好的原料都主动投怀送抱,而差的原料都主动离他而去。最终在产品交易市场上,别人青毛茶单价最多只能卖3.2元,而他却能卖到4.8元。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周边卖茶的人没人敢跟他比质量。

后来,他又不满足于本地销售,通过跨界销售赚取了更多的利润。并在勐库镇领导的动员下,承包了另一个被火烧毁的初制所。

创办配制厂,转眼深陷“受骗门”

在做茶叶初制的过程中,他深感到,当地优势的茶叶资源并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临沧地区,特别是双江,历史上是普洱茶的原产地,而茶农收入却微薄,因此只有精制加工才是出路。”然而,当他在1992年把办精制厂的想法向当地镇政府汇报时,有些领导并不支持。

“只要不违法,看好的就去办。”戎加升相信自己的判断,并拿出了他的果断和魄力,凭借着一股创业劲,硬是忍着“挂靠乡镇企业、交管理费”等苛刻要求,以及克服“不让通关”等障碍把厂给办了起来。

配制厂的兴办正应了那句话:只要有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戎加升办了厂后,在产品销路上又有自己的一套。他宁愿多花些路费甚至绕道,也要把产品销往东北、广东等地区,他细算说,绕道后每斤的路费可能得增加一二毛,但售价却可以增加二元。由此可以想像他的致富速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当他拉着6大卡车、价值七八十万的茶叶远赴江苏淮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没想到一个巨大的骗局在等着他。都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他把货交出去了,钱却一分没能拿到。好在,他以最快的速度让检察院查封了那个皮包公司的仓库,暂时保住余下价值20几万元还未被拉走的茶叶。

谁知,祸不单行。在处理余下的茶叶时,他虽然吸取了教训,先拿了对方支票,但身为茶农的他根本不懂得提防那张无法变现的“空头支票”。

又是一场骗局!

一时间,他从一个风光无限的茶商沦为负债累累的穷光蛋。银行贷款和茶农的货款压得他一时回力无天。当时有人甚至嘲笑:“这回戎加升完蛋了,站不起来了。”

身体是本钱,质量如生命

被骗子撞了一下腰的戎加升并没有气馁。这或许是出于对经商的自信,也或许是由于他明白一个朴实和深刻的道理:一个人最大的本钱是身体,如果身体不行,那才是真的站不起来了。

在阴影和压力中,戎加升继续操起他的老本行,东赊西卖,朝赚夕还。仅用三年时间,他基本还清数十万的债务。然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又挣了几十万。他说:“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我不会因一时挫折而放弃。我相信,只要坚持质量和诚信,一定可以做好茶叶生意。”

起死回生后,戎加升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和赞赏。1999年,双江县茶厂破产后公开出售,但由于市场不景气,无人敢问津。具有战略眼光的他在经过一番分析和调查后,敏锐地看到了废墟上的无形资产和无限潜力。在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他以270万元买下双江茶厂,并组建了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为后来的品牌化之道奠定了根基。

据戎加升透露,“质量问题”是他一生最坚持的原则。为了质量,在收购鲜叶时,凡可疑施过化肥的,坚决不要,甚至列入黑名单,任何人说情都不买帐;为了质量,他杀猪请农民吃饭,培训如何进行茶园管理并强调要对得起消费者;为了质量,他出狠招推行“连坐”,让村委会干部替他管茶农和鲜叶质量,给村干部“发工资”,但收购鲜叶时,先扣下20%的茶叶款,以村为单位检测,凡有一例出现农残和其它禁用物质的,提供该鲜叶的全村人都得不到余款,并让所有村民回去查找“罪魁祸首”;为了质量,他搞“中央集权”,为了避免初制所在制作过程中茶叶受污染,撤销所有茶叶初制所,集中收购鲜叶到厂区统一加工制作;为了质量,他高瞻远瞩,提前布局规划绿色、无公害、有机茶叶,2007年5月,勐库亥公茶叶基地正式被确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项目示范基地,引起贵州茅台镇领导专门前来学习考察。2007年公司还通过了HACCP-EC-01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凭借着对品质和品牌的孜孜以求,2006年5月公司生产的“勐库”牌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08年“勐库”牌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产品,2013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勐库戎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双江自治县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举全家之力推动戎氏“加升”

戎加升膝下有一子五女,除大女儿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上学外,其它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大女婿目前正管理着永德分公司及戎氏永德茶文化体验馆。二女儿学医,戎加升当时的初衷是希望她能多照顾体弱的老伴,毕业后的二女儿果然不负父愿在卫生部门当公务员,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为公司发展毅然辞职助力戎氏企业;三女儿上财校学财务,对此戎加升也是早有安排,希望她学成后能管好家族企业的财务,如今三女儿正担任公司财务总监;老四(独子)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一毕业就全心投入企业,通过研发“乔木王”、“博君”等畅销产品而令人刮目相看,现任副董事长等要职;老五学的是电力,但当戎加升发觉可能将误女前途时,亲自果断地找校长协商把还没毕业的女儿领回家,帮她办户照让她到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学习考察,随后让她负责公司的销售业务;老六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本有机会出国留学,偏遇上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她以大局为重回故乡与夫君共同投身戎氏企业。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戎加升如今的成就除了归功于他个人的努力和智慧外,也离不开他家人、父老乡亲们的鼎力相助和无私奉献。至于外界对家庭企业管理方面的忧虑,戎加升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原则:人如产品,以品质说话。他说,以前同时供几个娃娃读书时,孩子他妈曾担心经济压力过大而有微辞,但他反驳说:供孩子读书不亚于投资固定资产。如今,看着孩子们各个能为公司效力,别提有多欣慰。

历久弥香,营销而不炒作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营销宣传,但找上门的广告公司和媒体基本被戎加升婉拒。有一次市里召开会议邀请茶企负责人参加,由于他坚持反对炒作而在会上与力主宣传的人产生争吵。戎加升一气之下离席。没想到市领导却叫秘书把他留下来谈话。他诚恳地阐述说:“要先抓质量再宣传,如果姑娘没养好却要先把她吹成美女,我觉得羞人。”他说,我也不做广告,中央台、云南台来找我都没做。有时候买了质量很差的产品,看见电视里打它的广告,心里就不舒服。只有质量真正好,才会有长远的市场。

事后,市领导认可并支持他的做法,那就是:要么不宣传,宣传出去的东西就要物有所值。

那么,低调而具有传奇色彩的戎加升又是如何开展营销的呢?

2008年,由于普洱茶市场的困难和国际金融危机,给双江茶农生产、茶叶产业和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戎加升用他“逢热不赶,逢冷不懒”的战略眼光提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营销策略。走出去,是指组织双江勐库茶区百名茶农行程万里,奔赴昆明、长沙、西安、郑州、北京、太原等全国茶叶主销区,举办普洱茶推广促销活动。请进来,是指开展了“全国茶友勐库茶乡行暨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以“追本溯源勐库茶,品古赏今茶乡行”为主题,为饮茶、喜爱茶的人们营造了一个更好的了解勐库茶文化的窗口,搭建了双江与内地文化交流的桥梁,进一步扩大勐库茶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热心公益,爱心无界

2005年至今,戎加升共拿出1700多万元现金支持社会各项公益事业。他一直心系茶农,如为双江茶区修路,解决茶农“睛通雨阻”出行难的问题;为茶区的茶农修建人畜引水工程,让茶农喝上清洁卫生的饮用水;为收入极低的部分村民把脉找致富路,为他们购苗、有机底肥,培训指导他们种茶;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为双江的文化建设捐资,为城市用灯投资。通过参与种种公益活动,使公司和群众、公司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与能力,同时也为公司做强做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善良的戎加升先生通过收看新闻时刻牵挂着四川灾情。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加升先生带领全体党员、职工积极奉献爱心,并亲自挑选了上好的原料,为灾区灾民和在灾区参与抗震救灾的同志送上了价值130万元的优质普洱茶。

有人说,戎加升极像一饼越陈越香的普洱,只要环境不至于恶劣,他都能不断地转化,从中积淀、发酵,历久弥香。在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同时又不忘造福家乡、回馈社会。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他曾于2010年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

他,是茶界的一个传奇,也是云茶普洱在历史发展中绕不开的一段佳话。(作者:《茶为媒》主编王添福)

老徐说茶丨我们需要天价普洱茶吗?


【亚太茶业】全媒体讯:今年烟花,特别少。禁燃烟花爆竹的假期,西双版纳的春节被度假游人攻占,刷屏的除了人头攒动,还有那天蓝山青,在我们茶人看来,心头热热的,手脚痒痒的。

2018年的第一季度又要走完,茶人们就该收拾心情,整装进发,开始新茶季工作了,波诡云谲的普洱江湖,又将上演怎样的冷暖哀愁。

切莫妖魔化班章

普洱茶圈永远不会缺话题,因为茶叶是要“炒”的。

大部队人马还没开赴各大茶山,“老班章”就又一次成为了行业焦点。继2017年的“38万元”,成功升级为“68万元”,这老班章价格是乘坐“长征五号”上去的啊,按这速度,明年不得整个“168万元”吗?“一路发”嘛!

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天价普洱茶吗?

就拿2017年春季的“38万元老班章”事件来看,最终商家只炒制收成了不到2公斤的成品毛茶,这更像是一场有所预谋的宣传炒作与广告,可风潮过后,有几人记住了他和他的茶?但总有热衷于玩炒作的商家,这“68万元老班章”的爆出,不仅让老徐摇头,更让我感叹,“秀智商,无下限。”

第一个吃螃蟹,是勇气、是创意。同样的套路,再跟着来玩,那就是炒冷饭、无聊模仿了,这是漠视吃瓜群众的智商吗?

还是说说正经的老班章吧。

随着版纳石化的入驻,老班章村已越来越有“华西村”的模样了。十余年来,这座彩云之南祖国边陲的爱伲族小村庄,一百来户原住民,一千余亩古茶山,创造了令茶圈瞠目的财富,制造了一个个传奇。但随着名利双收,很多负面和隐患已越来越凸显。遑论过度的采制,导致茶品品质的下降已是圈内共识,且各种偏离茶行业本质的炒作、噱头也层出不穷,这样下去,“老班章妖魔化”,并不是危言耸听的杞人忧天。

如果真到了“闻老班章色变”的那一地步,再想正本清源,就得付出昂贵的代价啊。这是众多真正爱班章茶的茶友们,所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2018年茶市预判

普洱茶界,需要奢侈品,需要名至实归的王者。这是普洱茶的多重属性所决定的,也是行业发展所需。旧有易武众山独秀,再有勐海班章制霸,更有临沧冰岛突起,引领茶客及热钱逐流。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谁家?2018的普洱茶市走向,为很多茶友所关注。老徐的观点是:好茶依然会很贵,却不愁买家消费;新势力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尚需时日以正视听。

以班章产区、冰岛产区等为代表的,有口碑、有市场、有一定产量的引领者,依然是价格高企,这是物以稀为贵,且优质的名山头茶资源,正被不差钱的跨界金主所依次垄断。一旦谁掌握了上游资源的话语权,自然价格就是水涨船高,从这个角度讲,民间茶客如投资收藏好茶,现在还有最后的机会。

不过从茶企运营来讲,既要照顾到高端客群需求,也要涵盖大众消费。那么,各有特色定位的品牌茶,依然跳不出纯料抑或拼配这个范畴。纯料要纯得有亮点,拼配要配得有特色。如要做一个整体市场分析预判,有价格空间、有口感特点、有故事文化效应加持、有幕后推手炒作等,符合这几个要素的茶区当能得到资金和市场追捧,那具体是哪些个具体茶区呢?因为涉及到众多企业的核心机密及行业规律,此处容老徐卖个关子,按下不表,如有兴趣,可再做交流。

从茶客自饮消费和收藏来说,适当入手如班章茶区、勐库茶区的新生代品牌茶,是不错的选择,而景迈山茶,受各方面利好影响,有望成为茶市一匹黑马,不妨关注。

古茶乡双江茶俗 怪味腌茶


双江是中国勐库大叶茶原生地,源生于双江的勐库大叶种茶,于60、80年代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定为中国传统茶树良种,是茶的古茶乡。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茶餐”。以茶叶为佐料,辅助主菜精制而成。还有一种简单的吃茶,是至今以茶当菜最原始方式—-腌茶,他们称为开袋即食的普洱茶。

传统的腌茶,一般是在雨季进行制作的,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杂物和雨水后待用。先用竹匾将鲜叶摊晾,失去少许水分后稍加搓揉,在这个环节需要加上佐料,比如辣椒、食盐适量拌匀。之后将这些差异放入灰泥缸或者陶缸内,用很重的盖子将其压紧,这与闽南地区腌制咸菜什么的使的是一样的招数。经二三十天后,可以直接当菜食用,也可以加蒜或其它配料炒食。

双江本地名气较大的双龙古茶园商贸公司就生产这样的腌茶,主要是采用了勐库大叶种茶的鲜叶,加入食盐,花生,芝麻,红枣,红糖,普洱茶籽油等腌制而成,采用了少数民族的传统腌制工艺,结合现代技术研发的,这样的腌茶不含防腐剂,可以取出当菜食用,也有用作零食。是当地家庭食用,馈赠亲友的佳品。

腌茶作为一种民族的特色食品,在很多外来游客看来,它并不是特别合胃口,入口咀嚼后,回味虽有茶的甘甜但是苦涩味也稍重,与其他的腌制品相比,吸引力不高,但是,一杯正宗的冰岛茶,茶汤配腌茶,味道就不那么刺激了。

对于本地的人民来说,嚼茶乃是一种乐趣,必不可少。他们的吃茶习惯甚至还对周边的缅甸饮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缅甸族人更新了腌茶的食用,将茶叶拌黄豆粉,虾米松,虾酱油,洋葱头末,炒熟的辣椒子等,冲拌成怪味茶饮。当然,游客也认为,这是最独特而陌生的茶饮。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老徐谈茶:临沧双江勐库2017年冰岛坝歪秋茶(生茶)品鉴报告》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