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种类】

30多岁的罗明刚看上去很精神,给人以诚实、肯干的印象。从2007年开始创业至今,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罗明刚已小有成就:率先在凤冈县创办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自办茶叶基地1200亩和一个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创办了茶叶品牌“娄山春”,一举获得了第五届“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和首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其中,娄山春牌娄山凤冠还入选上海世博会;2010年,娄山春牌凤冈锌硒茶获评贵州三大名茶称号;同年,娄山春,完善了企业的所有手续,并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娄山春”茶叶商标。该商标于2010年3月正式获准通过;从2008年春开始,罗明刚就派人出去学习茶叶加工、销售,他自己也亲自到外地学习明前翠芽的制作工艺。2010年3月,他的茶叶加工厂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紧接着,罗明刚完成了直销部建设和企业网站建设等事宜。

为了保证茶叶品质,罗明刚在选地、种植、管护等每一个细节上都非常重视,也正如他说的:从低处着力。他坚持“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原理,选择海拔900米以上的土地,选择生态环境复杂、植被丰富、远离污染的地方种植茶叶,并严格按照50公分的深度开挖种植沟,坚持施用有机肥,实施人工除草。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我想和乡亲们一起,共同创业,共同致富。目前,除种茶之外,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法子将乡亲们与我捆挷在一起了。”罗明刚说,“茶叶从种植、管护、采摘、加工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对文化、年龄要求不高,这无疑为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就业机会”。如今,罗明刚的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已吸引农民股东110人,解决季节性就业岗位1000多个,每年仅农民工工资支出就在40万元以上。此外,罗明刚所经营的合作社还带动了包装、销售、流通、农资、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罗明刚种的不只是茶叶,种下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乡亲们的责任!

CY260.com编辑推荐

佛学院禅茶教授尹纪周:茶喝的不只是树叶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讲用兵之道乃“国之大事”“不可不察”。我经常在想喝茶仅仅是喝茶吗?仅仅为了消渴养生吗?如果仅仅是喝茶,为什么喝可乐、雪碧、白开水没有喝茶的雅致?为什么喝茶就有“春有鲜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韵味?为什么说“有茶禅心凉,无禅茶不香”?而茶境是否真的通禅,随处可见悬挂的“禅茶一味”是否皆晓得个中的三昧?

茶,这个在古代称为“荼”“槚”“荈”“蔎”“茗”的东东,不单单是“开门七件事”之一,很早很早至少在佛教的传入、道教的产生就逐渐脱离了单纯的物质含义,成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对此有很是深邃的诠释:“在茶叶与人类刚刚接触的时候,这种状态、这种人文的内涵就已初露端倪。比如‘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茶与人类的接触最早便建立在生命的意义之上……从那个时候,文化的基因与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道家是先秦时期的哲学流派之一,主张清静淡泊、自然无为的思想;道教是东汉时期形成的中国本土宗教,承继道家思想,注重养生延年之术,以“得道成仙”飞升羽化为理想。中国的饮茶极可能始于古巴蜀,巴蜀又是道教的发源地,南朝道教理论家陶弘景在药书《杂录》记“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丹丘子、黄山君为汉代修道的隐士羽化成仙),传说为道教真人的壶居士《食忌》竟直接说“苦荼久食,羽化”,视茶为成道的“仙药”。修道的隐士退居山林,崇尚自然怡情悦性,茶不但成为必需品,加之确有养生延年功效,连“诗仙”李白都夸赞饮茶“采服润肌骨”。再到“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对茶在精神层面的升华无以复加。

当然,如果没有佛教文化的渗入,茶在精神层面是远不够如此丰韵、厚重和愈加空灵,甚至无法真正提升到“道”的高度。佛教传入中国,就与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密切相关。法瑶系东晋名僧慧远再传弟子,据《续名僧录》记载他以擅长讲《涅槃经》著称,“年垂悬车,饭所饮茶”;《宋录》记载鸠摩罗什再传弟子昙济设茶待客南朝刘宋两位王子,豫章王刘子尚饮后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寺院僧侣“学禅务于不寐”饮茶有助于参禅悟道,干脆将“饭后三碗茶”作为“和尚家风”,茶事成为佛寺日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禅僧道原《景德传灯录》记,“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茶事兴盛以后,佛门出现茶寮、茶堂、茶鼓、茶头、施茶僧、茶宴、茶礼等名词,唐百丈怀海《百丈清规》、宋宗赜《禅苑清规》都对寺院茶事明确规定,禅借茶以入静悟道,茶因禅而提高美学意境。乃至于唐代赵州禅师三声“吃茶去”禅宗公案和宋代圆悟克勤挥笔而就的“茶禅一味”震慑古今中外,乃至于当代中国佛教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赵朴初诗云“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另外,禅宗对中国茶文化传播国外特别是日本、韩国等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可以说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就是在中国禅宗影响下形成的。

就中华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其源头不得不说在道家,升华和丰富在佛家。不过,作为社会思想文化主导的儒家,却是发展特别是传播茶文化的主力军。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信条,重视道德教化,追求人格完善。“茶圣”唐代陆羽在《茶经》提出茶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儒家修身养性的道德追求引入茶文化。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指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概括茶有清、和、淡、洁、韵、静的秉性,饮茶有助修德。特别是宋、明时期品茗与焚香、挂画、插花、抚琴、弈棋等成为文人阶层风韵雅致的必修,儒释道三教综合之风弥漫朝野,名贤硕儒援禅入儒,借禅说诗,品茗论道,“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现代著名作家和学者林语堂说“茶象征着尘世的纯洁”,“当代茶圣”吴觉农说“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自唐代刘贞亮《饮茶十德》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作为具“君子性”的茶其形貌风范从古至今是超越物质层面的。尤其“茶圣”陆羽作为一个划时代的茶文化的代表人物出现,创作出真正意义上中国茶文化概述与历史总结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的确立,使“茶”形成自身完整的文化体系,成为一个世人所认可的文化范畴。

有句话叫“英雄自有高格调”,喝茶不仅仅是为了消渴养生,喝茶就是比喝其他饮品如酒、咖啡、可乐等显得悠雅,就是比从事其他活动如吸烟、赌博、打牌、玩游戏等显得高尚。为什么?就是因为喝茶,不仅仅是喝茶,不仅仅是消渴养生、打磨时光,端起茶杯茶汤里就若隐若现出“吃茶去”的禅意,周边就弥漫起儒、释、道交融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那么多在历史长河中有意无意推进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先贤硕儒、名僧高道,都好像与我们同饮;那么多典籍史料、诗偈公案、名句轶事,都好像浮现眼前,给我们以或多或少的启迪。陆羽好友、唐代著名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尔真”,首次提出“茶道”一词。饮茶之所以可得道,而且得到的道“全而真”,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加明了,儒、释、道文化林林总总竟全囊括在一杯茶中了。没有一种事物能够囊括,唯有“茶”。

所以喝茶,不仅仅是在喝干树叶泡的水,喝茶就有了很多很多的讲究。还有高度的精神概括,听了您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所以在中国,不但有陆羽提出的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刘贞亮“饮茶十德”,当代茶界泰斗庄晚芳提出中国茶德“廉美和敬”,当代禅门巨匠净慧长老提出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正清和雅”;在日本,村田珠光曾在大德寺跟一休宗纯参禅,他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道”的地位,提出日本茶道精神是“谨敬清寂”,后被尊为日本“茶圣”的千利休改为“和敬清寂”;同样在中国禅宗影响下形成的韩国茶礼,以“和敬俭真”为宗旨,韩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文化一样辉耀世界。英国下午茶文化的形成虽未直接受到中国禅宗的影响,而是得益于凯瑟琳王后、斐德福公爵夫人两位女士,但他们喝茶的热忱丝毫不减,英国有句民谣称“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止”。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两军对垒,每到下午4点钟英军也会喝下午茶,德军在这段时间也不进攻,一起享受短暂的和平。看看,一杯茶和谐了世界,这是不是富有禅意的感觉呢?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正清和雅”,是2005年9月当代佛门泰斗、中国佛教协会原副会长净慧长老在河北提出的,我是中国禅茶文化精神诞生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第一个在报刊撰文公之于世的执笔者。禅与茶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日本山上宗二在《山上宗记》中说:“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同时以禅宗为归依。”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儒、释、道三种文化的融合,儒家主正气,佛家主和气,道家主清气。茶文化的发展是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由于有了佛家禅文化的渗透,才有了“禅茶一味”的思想以及今天的禅茶文化精神和功能。“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精神确定后,长老又归纳出禅茶文化的四大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并在“天下赵州”首届世界禅茶交流大会上隆重发布。而今,“正清和雅”作为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已经响彻海内外,通过“正清和雅”禅茶文化四大精神所传递出的“儒释道”传统文化精髓的光芒,以及所附带的“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文化四大功能,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到日本茶道重要奠基者村田珠光禅师所言“一味清心,法喜禅悦,赵州知此,陆羽未曾至此”的精妙。

“学僧体悟到,八万四千法门中茶禅就是一个法门。禅茶妙法味,只有自知且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在课堂上讲“中国式雅致生活”时提到“禅茶可为修行法门”,课后我的法师学生释演明深受启发与我倾心交流。成就他们的成就便是我的成就,这就是我在南海佛学院的教学理念。这种度人与自度的理念,来自于我对茶的感悟,恰恰是这种理念,让我100多名法师学生不是一般地喜欢上我的禅茶文化课:“只要是您的课我一次都不会落下”“我正是冲着您的禅茶课才来到大海南的”“唉,老师,上你的课还要等一周啊”“感恩遇见,以后跟随老师更好地学习,是我的幸运”……。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设立四年制本科佛教大学——南海佛学院,立足南海面向世界,在出任院长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大和尚带领下创新设立专业,中国第一个禅茶专业应运诞生。我从“吃茶去”禅林公案的发祥地,应邀前来任教,在祖国的最南端传播禅茶文化。这个专业,从历史的角度考究,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华茶文化从孕育到形成,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就未缺席,尤其在中华茶文化以后的鼎盛发展、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禅宗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禅宗是佛教融合儒、道文化而形成的中国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思想学术领域、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发生过极大作用,作为文化的心理积淀,尤其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应。南海佛学院禅茶专业秉承历代祖师“吃茶去”“且坐吃茶”“吃茶、珍重、歇”“这一碗是什么”“吃茶是谁”等公案,通过“眼观茶色、耳闻水声、鼻嗅妙香、舌尝珍味、身感柔处、意摄慧法”总持六根、直指涅槃的禅茶六法熏习,使学生明了禅宗祖师藉茶演法指示路头、借汤澄心锤炼心性的方法。

喏,喝茶仅仅是在喝干树叶泡的水吗?诚然不是了吧。

可是,喝茶喝得真的只是文化吗?喝得是文化,茶中有文化,“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不过还有茶的实实在在物质层面的特殊养分和功效。不然,上述这些林林总总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不会附着在这一片树叶上。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分离鉴定的已达700多种,加工过程中还会反应形成更多新的成分。其主要特征性成分是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又一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为最丰富。茶多酚可谓“人体保鲜剂”,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实现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咖啡碱,众所周知具有提神益思、强心利尿、消除疲劳之功效;而茶氨酸却安神,被称“天然镇静剂”,与咖啡碱相辅相成,让茶有提神作用但又不会过度兴奋,能够使人注意力集中。明朝皇族宁王朱权著《茶谱》云:“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这就是茶为什么最早为道家修仙、佛家参禅所倚重和推崇甚至到无以复加程度的真正原因。这就是茶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喝的真正原因。有数据说,全世界一年喝掉的茶有9000亿杯、咖啡6000亿杯、可乐1000亿杯。茶是世界除了水以外消耗量最大、最普及的一种饮料。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公然在他的诗中为茶做广告:“你还在心情忧郁吗?那就去喝中国茶吧。”日本容西禅师曾两度入宋,回国后撰写《吃茶养生记》称“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300年后日本茶道形成,容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茶刚刚传入法国的时候,其皇室贵族最早接受并视之为医治疾病的“万灵丹”“长生妙药”,《关于咖啡、茶与巧克力的新奇论文》一书称赞茶叶是医治头痛及帮助消化的妙叶,甚至可以当作处方药来开。

我不仅醉心于禅茶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也关注茶营销。中国是茶的母国,我发现中国所有的名茶都是有文化、有故事的,正是这些文化和故事让茶不再只是一片树叶,成为某个地域的一张名片,在世人津津乐道中行销天下。2018南亚(国际)名茶大会在云南昆明举办,邀请我在国际名茶论坛第一个发言,主持人请我为名茶下一个定义,我如此说道:“所有的名茶都是有文化的茶,并不是所有的茶都有文化,有的是历史文化,有的是现代创造的文化,但是茶一定要有文化,没有文化的茶不可能成为名茶。”这个观点赢得与会中外专家的广泛认同。著名茶文化专家、中国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编委会主任林治率先肯定,现场诵诗;我与南亚中国友好合作组织主席阿努伯·巴塔来依成为好友,约定尼泊尔加德满都品茶论道。

文化,文化,茶于文化,古今中外、僧俗仙道、茶里茶外、达官商贾乃至下里巴人论茶莫不言文化。我最尊敬的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大先生说得没错,然而实际喝起茶来我认为亦不用过度讲究,小小品茗杯不用非要分三口喝,泡茶未必夸张地翘起兰花指。因为时下茶界乱象,表面讲究得过了,致使许多不经常喝茶的朋友会对我说“尹老师,我不会喝茶,我不懂茶”,我会笑而答之:“喝茶和吃饭一样,没有什么会不会的。你不用懂茶,茶懂你,只管喝就是。”为匡正茶界时弊,我不管出现在什么茶业高端论坛、寺院茶会,穿着都不复古,手不拿佛珠,我就是告诉世人茶如禅在心而非相,喝茶随心、随缘、随喜最好。当然,依据茶性了解一些泡茶、品茶的规律和方法是必要的,就像炒不同的菜,需要不同的烹制方法、不同的火候。敢喝茶了,喜欢喝茶了,再去讲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禅茶一味。

月是故乡明 茶是故乡浓


中国人素爱饮茶,茶文化在我国有着久远源长的历史文化。尤其春节期间暴饮暴食,来一杯茶解解腻最好不过。

西湖龙井、千岛玉叶、安顶云雾、砾者云雾、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等都是杭州当地特产的好茶品种。而茶的品质好坏,采茶和炒茶是关键。

炒茶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别看简简单单三句话,要想炒出好品质,功夫自然得深。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开始搓卷成条,茶汁粘着叶面。这样反复炒制才能最终炒出好品质的茶叶来。

对茶具的要求

绿茶、铁观音以盖碗为主,红茶以紫砂为主,花草茶以玻璃茶具为主,碧螺春以玻璃杯为主。不同的茶叶选择适合它们的茶具,让茶叶泡出专属于的美味。

对水质的要求

天然的矿泉水当然是一壶好茶不错的选择,但是最好的水,当属深山中纯天然的饮用水,这种水是泡茶最佳之选。

对水温的要求

除了对茶具有要求外,还对水温有着很高的要求,红茶一般在80度左右,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过凉;铁观音、乌龙茶,一般在100度左右,太凉,无法充分泡出茶叶的香味。

对时间的把握

一壶好茶除了以上要求,对时间的把握尤为重要,不同的茶需要泡茶者对时间有着充分的把握。

依据自己口味把握,由于口味不同,对时间的把握也是不同,在日常切勿糟蹋了好茶叶。

此外,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等作用,非常适合老年朋友。

多喝茶是好,但是老年人喝茶特别要注意早起饮淡茶。有些老年人喜欢早起一杯浓茶,这种习惯对健康其实并没有益处。

因为清晨空腹饮浓茶,不仅会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还可能损害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老年人清晨饮茶,可将头道茶倒去,饮二道茶。如能在茶中加少许糖和适量的白菊花则更好。

黄刚: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责任编辑建议我把那篇《我的普洱茶习茶之路》修改一下作为自序。我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有点改不下去,因为那篇文章写于2007年12月,距今已经十年整了,这中间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以至于在当年看起来挺大的一件事情到了今天几乎什么都算不上了。

回顾自己进入到普洱茶这个领域研习的14年,在品茗美学形式层面的进步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台阶。

跨上第一个台阶在2010年6月,以完成《中生代普洱茶概论》(P21)这篇文章为标志。这时候把来自于市场一线的问题提了出来。但仅仅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什么是好茶?”以及“如何运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出好茶?”这两个关键的问题。所以,当时云南《普洱》杂志副主编黄素贞女士建议把我的博客文章归结为一册时,我打了退堂鼓。

跨上第二个台阶在2013年8月,以写出《到底怎样才算一款好的普洱茶?》第一稿为标志(P69为第二稿)。文中提出了中生代好茶的“三句话标准”即:强烈而刚猛的茶气、丰富而愉悦的滋味、持久而绵长的香气。后来又加了一个“味最酽”的感觉。现在来看,标准显得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与此同时推出的标杆茶并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品鉴理论与茶样的实际表现之间有点脱节。

跨上第三个台阶在2015年3月和5月,以先后完成《为什么要重视“普洱茶不可替代的特征”?》(P14)、《如何通过对冲判断两款中生代茶的品质高低?》(P97)两篇文章为标志,并在2017年1月归结为《品鉴中生代普洱茶的“一二三四五法”》(P76)。在品鉴理论上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在实践上真正实现了对任意一款中生代普洱茶的精准盲评,与此同时推出的标杆+茶“三座大山”正是按照五项指标要求经过多年的沙中淘金找来的,弥补了理论与茶样实际的脱节,具有比较强的可比性与说服力。运用这种方式培养训练的爱好者及茶商,其品鉴能力提高很快。

三个台阶跨上来,我觉得大概可以跟大家交流交流了,为着交流的方便应该整理整理弄本书了。

《普洱茶论》其实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一、如何在一大堆茶中发现有价值的(对发烧友而言)好茶;二、作为一个茶商如何做好市场;三、如何在一个更高的审美层面来构建普洱茶的魅力殿堂。其实,提出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是我初入茶行吃了很多亏上了不少当。第二个问题提出来也是为了解决自己做不好生意的困惑。第三个问题是凭直觉提出来的,吓自己一大跳,但总觉得自己茶缘太好了有责任去做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否则前辈那几百泡上千万老茶真的白喝了。

说起来,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在习茶过程中遇到了何作如、白水清、邓时海这些普洱茶界前辈老师。因为他们的慷慨,让我有幸体验到了无数珍贵的号级、印级老茶,对于普洱茶的生产史及流通史有所了解,并打下了很好的老茶品鉴基础。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在经营茶的过程中得遇张方荣、王龙华、黄焜杲、姚庆霖等茶商藏家,让我在需要与可能的情况下收获了各类“天花板”好茶。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行走普洱江湖得到了云南《普洱》杂志、台湾《茶艺·普洱壶艺》杂志、云南科技出版社以及著名茶文化学者杨凯先生的帮助与指导。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因着普洱茶结识了各地很多茶商茶友,在茶中找到了快乐,也得到了磨砺。磨砺,也是美。

从邓时海先生《普洱茶》一书的出版到现在,普洱茶价值的再发现才经历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所以我认为普洱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规律等待后人去发现。

我把这本书献给热爱普洱茶的朋友们,希望能对大家的研习有帮助,也希望能为普洱茶的进一步普及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该书

有售双十一特价:

罗海军-新购茶叶,昆明新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罗海军-新购茶叶,昆明新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购茶叶罗海军介绍,为你展现一个前期全面的新购茶叶创业心理历程

创业伴我一路前行罗海军,昆明新购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永州人,现居住云南昆明,2001年毕业于湖南零陵师专数学系,07年开始创业,主营茶叶类,旗下四个商城店,一个5皇冠店铺,自有网货品牌“新益号”现名列普洱茶网货品牌销量第一位。

2001年下半年的时候,刚踏出校园就离开了家乡,来到千里之遥的云南昆明,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亲戚朋友,找工作也碰壁,后和女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商店,因没有经验,开了差不多半年,仅够维持生活,那种自己创业的激情下就就冷了,想还要多积累经验,积累第一桶金,于是我们在2002年元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关掉小店,一起去找工作,因在学校里学的是数学专业,也懂点电脑,找了一家软件公司做售后服务,正是这家公司改变了我。我是一个很爱学习,工作努力的人,在公司三个月,基本把公司开发的工具:foxpro,学会了,在公司长达五年的时间中,还学会了C++builder,delphi,java,asp,sqlserver等语言工具,差不多都成了一位程序开发员了。07年年初的时候,机会成熟,那时候感觉淘宝网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想再次尝试创业。

07年3月27日,建立了我们第一家淘宝店铺:云南普洱茶批发,主营普洱茶,就在我们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才知道水非常非常深,07年普洱茶大炒,中央台几次报道疯狂的普洱,我们外行人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也参与进去,把多年攒下的资金还借了20万,全压在了普洱茶上,好景不长,4月底的时候价格爆跌,就十多天的时间,变得一无所有还欠下来20多万的外债,怎么办。唯一的依靠和出路:淘宝网,那时决定一心只做淘宝网店,把实体店全关了。刚开始的艰辛就不说了,大家都有体会,一天从几个包裹到一天几十个包裹,一步一步不断的成长。

在08年9月份的时候建立了第一个淘宝网商城店,开始团队发展,当时还是到市场上到处拿货,经常缺货,还要受别人的控制,订价上,做活动都很不自由,慢慢意识到做品牌的重要性,于是在09年的时候我们注册了公司的“新益号”,品牌成立之后事情就更多了,设计包装,寻找优质原料,发展分销商等事情多了N倍,不过到目前为主,我觉得做自己的品牌是网商必走的一条路,走的越早的,将来机会更多一些,随着新益号知名度的增长,我们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发展,从08年刚建立公司的3个人到现在已经发展到50余人。公司的办公室以前在一套2居室的住房里,现在是300多平米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发货部及仓库也搬到近3000平米的工业园里。公司蒸蒸日上,员工上下一条心,为着我们共同的目标前行。

现在淘宝上新购茶叶为一个销量不错的淘宝店

罗伯塔o富尔:茶是接触和尊重其它文化的纽带


RobertaFuh(罗伯塔?富尔)女士是一位美国茶师。3年前,她在大西雅图的小城Issaquah开了一家“体验茶室”,每周经营4天,且在周六、周日上午,坚持开设各种与茶相关的讲座。为了到中国茶旅,她还专门学习了中文,并且经常参加在美国茶博览会举办的“无我茶会”。

罗伯塔?富尔“在美国普及茶经验”分享。

我爱茶,既爱它的味道,也爱行茶仪轨、茶文化以及茶对历史的深远影响。我在美国成立了一间名叫“体验”的茶工作室,致力于把好茶介绍给美国人。因为美国崇尚简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又习惯在早上喝上一杯咖啡,这让很多美国人和新鲜正宗的中国茶擦身而过。

在“发现茶”的课堂里,我带领学生认识“茶”这种叫做CamelliaSinensis(拉丁语:茶的统称。编者注)的植物,发源于中国的历史,以及白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和普洱茶的制茶工序。在课堂上我们品饮七种茶,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一种白茶、一种绿茶、两种乌龙(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氧化程度)、两种红茶(一种中国和一种印度)以及普洱茶。我给学生讲中国茶的历史,还有茶是如何成为世界上第二流行的饮料的轶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90分钟的内容是一个信息量极大的探索过程,因为他们对茶了解的太少了。

泡一杯功夫茶,通过我的竹子茶船和盖碗,让学生们了解到茶可以这么美,并且,这是一种东方(中式)的美。给学生们看我去中国时拍的照片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我去过中国两次,在访茶的过程中,我拍了很多制茶师傅制茶的过程中,以及不同省份的茶园的照片。我还向学生们介绍普洱茶以及的历史。

因为美国人的口味差异非常大,当我问起学生们最喜欢哪种茶的时候,大家给出的答案都很不一样:有的喜欢白毫银针,但是其它却认为银针口感太淡了,非想象中茶叶的滋味;很多人喜爱龙井;最受欢迎的乌龙茶是凤凰单丛和铁观音。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向美国人介绍普洱,因为太少有人品尝过了。对待全新的口感,大家是爱憎分明,要么爱的不行,要么就觉得很难喝。

我总是会鼓励学生们去中国或中国茶园旅行。我告诉他们,能够在原产地在纯正的中式茶馆喝到这些极鲜美的茶,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地球村,而茶正是让我们接触和尊重其它文化的美好纽带。

茶,是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窑”热闹后的落寞。

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一个人在寂寞的冬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风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

轻吹杯口,带动一漾一漾的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

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人生亦如茶。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

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

你看那茶刚冲入水的时候,在水里来回翻滚,不就像初涉世事的我们吗?

到处碰壁,遍体鳞伤。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来作为惟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有一梦中场景让吃茶人如痴如醉,不胜神往:

帘外潺潺的雨夜,屋内融融的炉火,一位温婉贤淑的女子闲闲地立在身旁,一捧香茗,一卷诗书。虽无红袖添香的意味,却也有红颜续茶的意境,一介书生,如此不亦乐乎哉!

喝茶惯了也就行随心性了,开始也许还有些附庸风雅,但是慢慢由“喝”到“品”,逐渐喝得出茶的苦涩,“嗅”得出茶的清香,终至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那么,满月凌空之时,泡一壶好茶慰藉自己吧。

禅是一种境界


禅是一种境界。禅茶是指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道家文化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集中在一个“和”字上。

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禅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在于一个雅字。

作为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的“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

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

茶是一种很纯的的东西


我对茶一无所知。我只知道酒店里的方便茶包真的不好吃。

把开水倒进杯子的那一刻是最美的。绿茶都在杯子里摇曳,活泼非凡。然而,当水足够的时候,一些浮起来,一些沉淀下来,一些掉到地上。如果此时杯子转动,里面的茶叶仍然有足够的力量飞上飞下,他沿着风暴中心拉倾斜。

蒸汽从杯口慢慢地散开,直到香炉冒出紫色的烟为止,蒸汽的颜色太浅,太细,但仍散发出清淡的茶香,清爽、浓烈、怡人的香气,有旭日东升的阳光,山间清泉的清泉。

我很难抗拒品尝。尝一尝真是太好了。绿茶的香味一直流到我的鼻尖,到了舌尖,只是一种清爽而柔嫩的味道;到了口中冲泡的时候,有点苦,有点草药的味道,但它并没有失去以前那种复杂的混合的味道;到了吞咽的时候,它是最美妙的部分,就像吞咽口中一片茶林,初春雪香融融,清晨雾蒙蒙,日出天幕浅,映入眼帘,仿佛是长白山的复兴,心中跳跃的色彩是夏日西湖的荷花绿,如果诗人的诗意是用它来形容,它既没有李白喝酒的豪迈气势,也没有白居易的人气那么简单,更像李清照对西天落日的温婉记录。

我对这清淡而丰富的味道深感惊讶,仔细品尝了第二道。我深深地感觉到它有着江南的柔美。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来自云贵这样的寒冷高原的起伏。当热茶亲吻我的嘴时,我得到了答案:一切都是一个快乐的茶客,一切都来自大自然。

慢慢放下茶,我也逐渐学会了茶的颜色和香气。其实,我能喝什么只是茶本身。它的纯净味道是如此美妙。

张明强深度解析紫砂壶市场的是与非


中国嘉德2015春拍全国巡展,将于4月25日首次走进深圳。相对于书画等主流板块,紫砂拍卖虽略显小众,却在近几年频频爆出天价,因而备受关注。今年,紫砂艺术品在市场上频有创举:质押、电商、云计算……那么在整个艺术品市场持续调整的大背景下,作为普通藏家如何“看透”紫砂艺术市场呢?记者近日采访了业内颇有名气的紫砂艺人张明强,为你解读紫砂壶市场的是与非。

张明强作品《绿泥双线竹鼓壶》。(受访者供图)

紫砂壶可以去银行质押贷款?

今年2月,中国民生银行无锡分行、无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主办的紫砂艺术品质押融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紫砂壶等紫砂艺术品可到银行质押融资”,于是两个月来不时有普通藏家提问:“顾景舟的作品能贷款多少钱?”、“紫砂壶贷款的估价标准是什么?”

对于藏家们的提问,记者采访了张明强,张明强说:“那根本就是一种一厢情愿的事情,银行不可能按拍卖行的成交价来参照,更是没有国家认可鉴定机构来出具顾景舟作品的真迹证书!实际上,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噱头,是给遭到资金链断裂的投资机构或藏家打了一针鸡血而已。实际上,紫砂壶质押离我们很遥远!”

让我们看看最近几年紫砂壶在拍卖行的行情:2008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首辟“至味涵硕·紫玉金砂名家”紫砂专场,其中顾景舟“雨露天星壶”以156.8万元成交,拔得该场头筹;蒋蓉“五头束柴三友壶”拍出50.4万元;何道洪“梅花周盘壶”也拍得44.8万元。2009年到2011年,紫砂的价格屡创新高:2010年春拍,顾景舟“相明石瓢壶”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创下1232万元的拍卖纪录;此后这一纪录多次被刷新,目前最新的纪录是2014年中国嘉德“紫砂春华——近现代紫砂臻品”拍卖会上,顾景舟“九头咏梅茶具”以2875万元成交。

张明强认为紫砂壶的质押贷款不可能依照拍卖行成交价来估计,举个例子来说,顾景舟的作品“九头咏梅茶具”以2875万元成交,那么是否可以在银行获得同样的贷款呢?那么由谁来出具这份估价的鉴定就成了问题,首先我们国家有一个文物鉴定委员会,但不帮民间进行商业类型的鉴定,只帮国有文博物机构鉴定文物,考据历史年代,对当代艺术品的鉴定,尚不是他们的业务范围。应该说,至今为止没有当代艺术品质押的例子,包括紫砂壶在内。另外,法院有可能会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文物,但不会出具文物的具体价格等内容,只能出具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的评级文件,至于当代艺术品,目前尚是空白。市场上有个人或公司形式的收费鉴定机构,但都不具法律效应,故银行没有可能拿到合法的鉴定估价证明文件,“当代艺术品包括紫砂壶的质押也就是给某些人吃了一个空心汤圆!”张明强一语中的。

顾景舟制“相明石瓢壶”曾创下1232万元成交价。

普通藏家在网上买紫砂靠谱吗?

随着普通藏家对紫砂壶收藏的热情日益高涨,紫砂壶开始与电商结合,许多藏家在网上看着图片就下单买壶了,几百数千小意思,上万元的也有成交的。对于初入门的收藏者,张明强强烈不推荐在网上购买,因为“网上的二维图片很有欺骗性,由于摄影技术的进步,网上的图片又可以修饰,图片与实物的差异会很大,紫砂壶是立体的艺术,材质的艺术,火的艺术,看网图下单,十有八九要上当,而且根本做不到七天之内有专家来帮助鉴赏评定”。

不管是网上还是实体店,“1000元以下的紫砂壶就不要买了”,张明强说。“1000元以下的原料就不正宗纯正,好的壶原料都不只1000元了。制作者对于1000元以下的壶是不会认真去做的。”张明强说,现在99%的收藏者对紫砂壶都不懂,只是看到有升值的价值,人云亦云地去买,看着名字去收藏。真正懂壶的人主要看料看工艺看材质看造型,“收藏紫砂壶,无论是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壶,它首先是一个茶器,买来之后,一定要自己用起来,慢慢变化,慢慢品味,你对它好,它也对你好,你观察他每天一个样的变化,就像你养的宠物一样。”

张明强告诫藏家不能在纯商业的会展上买。“展会上的人一年90%的时间都在外面跑,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做壶,而那些从宜兴进货的外地人对紫砂本身不在行,进货这道坎都过不了。现在各种形式层次的商业展会可谓铺天盖地,看似紫砂文化的繁荣,但良莠混杂,粗制滥造、假大空乱”。

顾景舟、韩美林“此乐提梁壶”在2013年嘉德春拍以828万元成交。

认准制壶人的职称就行了?

许多普通藏家收藏紫砂壶先看制壶人的职称,而紫砂壶的价格也与制壶人的职称一道水涨船高,职称越高价格越贵。这在张明强眼里看来,是一个畸形的现象。“普通爱好者很难对紫砂壶的价值进行判断,只得以做壶者的技术职称作为重要依据,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唯职称论’的怪现象。但是,技术职称是劳动部门通过考试确定的,目前是职称越高所做的作品价格也越高,于是许多人的精力不是放在创作上,而是如何能考到职称上。传统紫砂工艺人员的技术职称衡量的是成型技术,绝不是艺术。很多人花钱买文凭,花钱买职称,职称成了金钱的奴隶,敛财的工具。”

由于藏家对职称趋之若鹜,也导致了“代工”泛滥。“紫砂界的代工现象是所有艺术界中最容易的,工艺员为助理工艺师代工,助理工艺师为工艺师代工,工艺师为高级工艺师代工。一条诡异的产业藤蔓在美丽的紫砂土壤上开出了恶之花,所以,收藏紫砂壶已经变得非常诡异,许多人购有高级工艺师职称的作品证书,却很有可能是并非出自其人之手,”张明强说,这样的现象让紫砂界整体弥漫心浮气躁唯利是图的气氛,“紫砂壶制作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手艺,从业时间的长短,多少会影响到茶壶的品质,但高品质绝不等同于高艺术,应该说,现在收藏市场上的紫砂壶,绝大多数只能算是日常用品,有些大师高工的作品最多也就称得上工艺品,与原创艺术收藏品相距甚远。”

在张明强挑剔的眼里,紫砂艺术品一定需要心手合一,一定需要厚重的文化支撑和个人涵养,修身养性,沉下心来潜心紫砂艺术传承的人,才能捏出美丽的作品。一代宗师顾景舟之所以有高超的壶艺境界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顾景舟重视传统渊源,并为之努力了一生。顾景舟相信“宜兴紫砂壶是文化壶、文人壶”。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而且个个要求质量上乘,不满意的都要毁掉。“顾老常常3米开外站着两个钟头盯着一把成型的壶,动也不动,如果发现不满意,其他人会稍作调整,他却把泥胎往地上一甩,重新来过。”说到此,张明强不免叹息:“现在的人,没有做两年就说自己的壶可以卖几千上万元了。”

何道洪制圣珠提梁壶。

紫砂壶的“云计算”DNA可信吗?

紫砂壶也能有“身份证”?这是今年新出现的一个概念。4月初,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成果评定会在江苏宜兴召开,会议宣布这个平台将可以建立一个有关紫砂壶的“身份证”系统,据说其基本构架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基于公司发明专利保护的紫砂壶物理特性的全息数字防伪等技术,通过采集每把紫砂壶的‘DNA’,给予每把紫砂壶一份独一无二的身份数据,重新整合宜兴紫砂壶资源,纳入一个公共服务的权威数据平台。”

对于这个“云计算”给每个紫砂壶带上DNA的新概念,张明强的看法是:“瞎掰。”他认为,“每天50万件紫砂壶谁来采集每把紫砂壶的DNA,每把紫砂壶的DNA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在紫砂艺术缺乏理论认知,每个作者没有完整风格的今天,同质化的紫砂壶如何认定都难的今天,无非又是一个炒作。这种溯源系统根本就是再增加了一个造假的可能或者一个途径!”

张明强作品《竹根壶》。(受访者供图)

那么,如何鉴定一把紫砂壶是否值得收藏呢?张明强教了几招:收藏紫砂壶首先要了解当前的紫砂生态,第二,收藏的最好方式是寻找德艺双馨的紫砂艺术家的作品,要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紫砂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造诣,只有当你了解清楚以后才去购藏,紫砂壶是陶瓷艺术中造型最丰富的,符合你个人的审美情趣很重要,但也应考虑紫砂壶的共性美,那就是各部位比例协调,符合黄金分割比例,抛物线面富于张力,有时代审美的特点才是好壶,第三是原材料的纯正性很重要,紫砂原料以黄龙山矿料为正宗,由于烧制后的表面肌理秀雅美观,是其他原料难以企及的,所谓“世间金玉足可趣,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就是赞美紫砂壶的自然肌理的独特魅力。掌握这三条,亦就可以开始你的收藏事业了。

张明强最后说,“紫砂艺术市场犹如一台绞肉机!如果你没有深入紫砂生态,对紫砂没有了解到理解,那么,我劝你远离紫砂壶收藏圈,先做足功课再来买紫砂壶。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收藏投资,那样会输得很惨!比股市期市贵金属投资风险要大得多。”

紫砂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近年来,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

2012西泠春拍清路大荒旧藏杨彭年制锻泥提梁石铫壶成交价138万元,高于起拍价17倍之多。

张明强简介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深圳)公司艺术总监、宜兴市陶瓷进出口有限公司总工艺师。在紫砂界,张明强是个特异的角色,做紫砂、玩紫砂、售紫砂、评论紫砂,几种角色融为一体不亦乐乎。20多年前,紫砂泰斗顾景舟本有心让张明强跟自己做紫砂。阴差阳错,张明强没有去走专业这条路,却也有幸得了顾大师赠与的几块上好泥料,张明强当宝贝一样存了多年,如今都在他手上做成了紫砂精品。他自己觉得,可能是业余成就了现在的他。紫泥容易得,做人更重要,多重身份之下,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壶匠”。

徽州茶人小传:罗 愿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徽州歙县人。乾道二年进士,宋代著名史志学家。罗愿是南宋议和派代表人物罗汝楫的儿子,他崇尚秦汉古雅风尚,为文髙雅精炼,精洁醇雅,风骨俱佳,朱熹评价他是有经有纬,骨实意丰。罗愿编著的《新安志》是现存徽州乃至安徽省唯一的一部宋代志书,历史价值很高。同样,志书中关于徽州茶叶的生产、品类、贸易以及税赋的记载;不仅是研究徽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徽茶文化的宝贵文献。

罗愿在《新安志·货贿》中记载:“茶则有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又有不及号者,是为片茶八种。其散茶号茗茶。”这不仅介绍了徽州茶叶的种类,也印证了宋代《贡茶录》中:“早春英华,来泉胜金”诸名茶出自徽州的记载。而贡茶则是一种无偿征用或定额的实物税。

茶税自唐开始,至宋则改称茶课,是一种以实物或货币纳税的制度。而榷茶就是茶叶专卖,其真正实施是在宋代。当时的朝廷规定,茶农产茶不得私自出售,茶商也不得擅自买卖,所有茶叶交易都要经过“山场务”或“榷货务”(宋官署名)。而随着榷茶制度的不断变更,朝廷最终在宋太平兴国年间,于全国各地产茶区设立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六处“榷货务”和十三处“山场务”,负责对茶实行专卖。而徽州茶叶的“榷茶”办理,主要是在“榷货务”的真州(今江苏仪征)和无为军(今安徽巢县、庐江、无为)。罗愿在《新安志·茶课》中则是详细列出了在“榷货务”真州、无为军卖茶场交易的情况,如“真州务卖歙茶,有胜金、嫩桑、华英、运合、来泉、先春、仙芝以及不及号等茶类;而在“无为军务卖先春、来泉、嫩桑”等茶叶。从而使后人清楚的了解南宋时期徽茶产、购、运、销各个环节及茶课的具体管理方式及实施情况。其时,徽州茶区产茶的规模较唐代有所减少,但仍是产茶大区和贸易大区;然茶叶赋税却是种类繁多,数目很大。而罗愿所记载的徽州各种茶类、数量、价格以及商贩自卖茶叶折税等茶课事项,使后人对南宋时期茶农的沉重负担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为研究南宋时期的徽茶贸易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罗愿还在《新安志·卷三·山阜》中记载:“凤凰山在歙北十五里……旧产茶,岁采制不过三、二斤,熙宁中丘寺丞名之曰甘白香”。罗愿于南宋淳熙三年记载的这种“甘白香”茶,是当时的一种十分时髦的蒸青散茶,它也是今天依然时尚的“黄山白茶”。这不仅说明了宋代徽州茶类品种的丰富,也证明了黄山白茶问世的历史已有千年之久。罗愿在《尔雅翼》(卷十二)《茶》中,关于“槚、荼、茶”三字关系的解释,似乎是古代茶的一种广义概念。然在今天的《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对于“茗茶”的解释却是引用了罗愿的诠释。由此可见,罗愿给予“茗茶”的定义是得到了茶学专家认可的。

在饮茶之风盛行的宋代,罗愿在仕途奔波、繁忙之余,也为故乡留下了一首《茶岩》诗:岩下才经昨夜雨,风炉与鼎一时来。便将槐火煎岩溜,听作松风万壑回。这应该是宋代徽州茶道的真实写照……·

不只中国人才喝茶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俗,家中来客敬茶致意已经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礼俗。

人们社交的频繁和商务往来的增多,以茶待客也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了。那么在频繁的社交和商务往来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洁净的茶具

使用不洁净的茶具给客人倒茶,是很不礼貌的表现。而且客人看到脏兮兮的茶具估计再好的茶都喝不下了。一般情况,要先邀请客人入座,然后开始准备茶具和茶叶。泡茶之前一定要先清理茶具,特别是很久没用的,如果你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茶具,时间一久灰尘、污垢覆盖着茶具,需要细心的刷洗每个角落。

在泡茶前,茶盘、茶壶和茶杯都要用开水再烫一遍,起到清洁消毒的作用。会让客人感受到你既讲究卫生,又富有茶道精神。这样才能给客人留下好印象,以便未来深入的交往。

二、适当的茶叶

有人爱喝浓茶,有人爱品淡茶,邀请的客人一多真可谓是众口难调。这种情况要注意,在知道客人饮茶习惯下,我们要按客人的习惯冲泡。不知道的情况下,就用适量的茶叶泡茶,切记不能太浓或太淡都不好,这样会显得很不认真。

三、适量的茶水

倒茶时,茶水太多太少都不好,茶水倒得太满太多容易溢出来弄湿桌椅和地板,还可能烫到自己和客人,这样就显得尴尬了。茶水倒得太少,浅浅的覆盖住茶杯也不好,容易使人觉得不是真心实意的往来,会影响社交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倒茶时以8分满为宜,倒满杯子的2/3或3/4最好

四、正确的端茶

自古以来,我国的敬茶习俗是要双手端茶、敬茶。除了要用双手,还得注意端茶是的姿势是否正确。端茶姿势需要注意的是没有杯耳的茶杯,杯身滚烫,有些人就用五指捏住杯口边递向客人。这姿势及不雅观,让客人喝茶时对着主人的手指痕,不仅不卫生,还很不礼貌。所以这些都是要避免的,可以在稍微晾凉之后再双手端茶,也可以借助端茶的器具双手投递茶杯。

客来倒茶的礼仪是社交礼俗的一项内容,也是对客人的尊敬。

贾培章恩施罗针田村茶叶致富带头人


罗针田村坐落在恩施市屯堡乡西南部,13个村民小组,4090人,茶叶是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长期以来,村里缺乏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1990年,贾培章为罗针田村的农业技术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他带头组建了罗针田第一个茶厂泡桐坪茶厂,并发动周围农户种茶。20年来的不懈努力,带动周围300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和引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20年以前,罗针田村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没有其它经济来源。贾培章看准商机,凭着多年的茶叶种植经验,率先开办了茶厂。屯堡特殊的地理条件加上贾培章高超的制茶技术,茶叶供不应求,茶叶价格一路走高。尝到甜头的农户决定跟着贾培章干,率先把自家的10亩高产田种上了茶叶,坚决不施农药、不使用化肥,注重茶叶品质。2011年,该村已有300多户农户发展茶叶2918亩,为其茶厂提供了优质的茶叶来源。茶叶远销合肥、西安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年纯利润可达10余万元。

为提高茶叶品质,贾培章买来相关书籍自学,每逢乡村举办茶叶培训班,他都积极参加。他还经常邀请专家来茶厂指导,降低生产成本,使茶厂和茶农得益。目前,他已申请注册商标、QS认证,并申请贷款改扩建厂房,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带领更多的茶农增收致富。

作为村民代表之一,贾培章为全村茶叶如何科学管理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他要求村民施有机肥,科学防虫害,走有机、绿色之路。同时,教育子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儿子贾常用已退伍回家,加入了茶叶加工行列,愿意像其父一样,带领村民致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罗明刚:种的不只是茶叶是责任》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种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