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彭少仪绝对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从台湾大学财经系毕业之后,顺风顺水进入猎头公司的她在2014年毅然辞去高薪厚职,独自来到大陆创业,在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办公室茶饮品牌的同时,她也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北漂。

在茶叶世家长大的彭少仪自童年开始,就与茶厂里弥漫的温润青草香相伴。在她的世界里,茶叶从来都不是规矩的东西,“原始的、未被驯化的野树可以长到一二十公尺高,就跟茂密参天的树林一样,那种叶片泡出来的滋味又烈又强,那才是茶的本味,而我自己,也像野茶一样生长着。”

这个将野茶精神镌刻入血液的姑娘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学生时代的她叛逆异常,活得肆意不羁,有时甚至会让家长老师倍感头痛,但2008年,这一切都改变了。当年的金融危机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个原本想要活出自我的年轻少女在那年一夜长大,一改往日习性,发奋学习,最终考进了台湾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台湾大学,成为了家长们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创业的念头来自于进入职场后的迷茫,但也与她天性中对于挑战与自由的向往不无关系。“小时候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在长大、社会化的过程中被逐渐磨掉了棱角,而现在,我要想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那么第一步,就是要把她找回来。”

在大陆创业的过程中,彭少仪也遇到过种种困难,回顾创业过程时,彭少仪不无感慨,“为了收集数据,除了问卷和访谈以外,我在调研时也不害臊地跟好些朋友借了他们办公室进行蹲点观察,最后才走出了‘办公室茶’这么一条路。”

茶叶的本性与彭少仪的天性似乎有着常人所不知的契合度,这对她的创业有很大影响。正如她所言,“当生活安分时,我便不安分,而生活不安分时,我觉得它更像一壶热水,当它劈头盖脸浇下来,往往更能冲泡、激发出我最本真的原始与野性。我彭少仪,就是一杯野茶。”

扩展阅读

一柱香一杯茶 就是一生的缘


以平常心品清净茶,以清净茶养平常心。

美好的东西常常是相通的。

茶如诗词,有的婉约,有的豪放;茶如书法,有的丰润如“颜筋”,有的劲瘦如“柳骨”,有的中规中矩如隶楷,有的张扬奔放如“颠张狂素”;茶如歌,有的抒情温婉,有的激越豪迈,有的清远悠扬,有的荡气回肠。

茶与诸多艺术形式貌不似而神似,我们完全可以将茶也看成一种艺术,一种充满灵性的艺术,而有参悟的茶人们无疑就是个艺术家。

君不见,品茶之高者,总是气度不凡,或儒雅斯文,或气宇轩昂,绝无鄙陋粗俗或猥琐下流之辈。

酒能热忱一时,茶能温暖一生。人生注定要飘浮,注定要经历风雨和磨难,注定要在起起落落中归于平静。

品茶,品人生之五味,品生命之甘醇。

一柱香,一杯茶,就是一生的缘。

知足者欢喜常随,茶意人生,是一种大气,一种广阔,一种无垠。

茶,清净茶,心,平常心。以平常心品清净茶,以清净茶养平常心。

正如“心外无佛”一样,茶道中并没有高深的理论,用心泡茶,以真挚待人,便是高手。

一杯茶的温度


多年没有见面的朋友从远方回来,脸上写满了沧桑。

陌生的电话号码在你的手机上闪烁,每天都在重复的铃声麻木地响着。你机械地按了一下接听键,“喂,哪位?”你的脸顿时露出了一丝许久没有绽放过的笑容。“什么?你回来了!……在再回首茶楼……好的……我一会儿到。”大家都是而立之年的人了,他还是那么自信吗?他还是很注意他的头发是否整洁吗?

临窗的茶座显得典雅幽静,你打车赶到的时候,他已经在那儿坐着,点一支烟,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他看到你时,心里涌出的激动写在了脸上,无需语言来表达。你自然地在他的对面坐下,“还是老样子。”

“你是说我还是那么幼稚吗?”

“你还是那么尖刻,难得回来,喝什么茶?”

“还是毛尖吧!你呢?”

“一样。”

服务员准备了一套茶具,当滚烫的泉水激起茶叶尘封的诗兴,一缕茗香顿时溢满整个包间,沁入两颗略显沧桑的心。

“这种感觉真好!”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感叹!

是啊!因为有了茗香,才会让人想把那份来自山野的纯香撅入口中,在舌尖萦绕。

你们各自握住杯子,茶水的温度穿过紫砂的杯壁,传到手指,传到各自的心里,让灵魂也有了温度。

你们都没有说话,小口品着茶,从热腾腾到适口,到有些冰凉。一杯茶的温度很快就会变得回到原样,还是那壶泉水的温度。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在沸腾之后也能很快回到原样呢?那当然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世界上唯有人的事是最复杂的,怎么说都能找到缘由。

在茫然而未知的岁月面前,你们能做的,只能感念眼前、感念此刻。惦记那飘散的朝霞与和煦的春风,只能化作一丝微小。窗外,掉下一片落叶,和风声一起流走。

面对一杯热茶渐渐冷去,你们会怀念升腾的茗烟中绽放的释然。每一段喝茶的时光里,让每一片沉浮的茶叶聆听心跳的声音!

放开烦恼浅修身 一杯禅茶静空我心


为了生活而忙碌,现在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多,不知如何放松?如何解压?工作停不下来,下了班还整理家务或想着工作,有多少人泡一杯茶静下来过呢?更不用说禅茶了。在忙碌生活中学会享受生活,给自己泡一杯清茶,便有了放空心灵的禅意。

选择气温适中,还有穿来的凉风,空气特别清新的傍晚,是一种最美的傍晚,在寂静的窗台前仰望夕阳下的天空,安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呼吸。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慢慢吐纳,那些俗世中庸庸碌碌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整个人,就此彻底安静下来。

选择禅修旅行,通常只奔着一个目标去:暂时放下日常生活的困扰,在修心过程中舒缓压力。

一杯禅茶,推窗满眼山景。

茶在品,禅在参,经常会有来访的茶客问:这茶与禅,究竟是什么关系?大师答:如果只带有一颗品茶的心,那么只能品茶的味。而出家人参禅,其实不在于茶味的好坏与否,而在于通过品一杯茶的过程来悟心。

悠悠香茗,搭配款款美味。

按庞颖的说法,茶是有灵性的,在水中时,茶叶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释放出的是它生长所在的那片山水和人文景观,品饮落肚自然生出无尽回味,唇齿留香。

一杯禅茶


茶的世界,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把它叫做醒的世界,清醒的世界,是醒乡。而酒的世界则是醉的世界,是醉乡。从酒的世界到茶的世界,就是从醉乡带到醒乡,从醉的世界带到清醒的世界,从烦恼的世界带到菩提的世界。

茶品:从字型上来看,“茶”这个字的上面,是“艹”字头,下面是一个“木”字;中间是一个“人”字。所以,从文化学的意义上来看,茶就是“草木之中有一人”。草木就是大自然。人在大自然中,最单纯,最可爱,可以摘掉假面具,用本来的面目来生活。这就是禅学所倡导的生活。

中国有句古话说,“人非有品不能闲”。一个人如果没有品味,他就不可能闲下来。你得有品味,你才能够闲下来,才能够从浑浑噩噩、忙忙碌碌、营营苟苟的世俗社会来到自然里面,放下身心,放下妄想,放下杂念,获得精神的提纯,心灵的栖息。

再从品字的字型上看,品是几个口字组成的?——三个口。《红楼梦》中妙玉有一句话说:茶三口为品,两口是喝,咕咚一口灌下就叫饮驴,是驴子在喝水。所以大家要学会品茶。

那么,品茶的时候品什么呢?品山品水品人生!茶采自山上,水来自江河。一杯茶里,有山有水有自然。儒家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所以,一杯茶里,有山有水有自然,人生的真谛,都蕴含在其中了。

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位当政六十年,享年八十八岁,在古代的皇帝是最长寿的。但乾隆并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让位的。在他让位的时候,一位老臣非常留恋地挽留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乾隆随手端起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两句话意味悠长。“国不可一日无君”是说,心灵的国度,不可一日没有君主,没有主宰;“君不可一日无茶”是说,这个主宰我们心灵的君主,一天也不能没有茶。因为有了茶,因为有了禅,因为有了国学,就能够让我们保持清醒,打开智慧,打开慧眼,打开天目!

一杯茶里,除了茶品,还有茶寿。

中国人关于寿命,有四种说法:喜寿、米寿、白寿、茶寿。喜字的草书,形状象七十七,所以喜寿就表示七十七;米寿,从字型上看看,是八十八;白寿是把百字上面的一横拿掉,就是九十九。

茶寿从字型上来看,茶字的上面是两个“十”字,下面“人”字分解开来,是“八”字,“木”字分解开来是十八。二十加八十八,是一百零八岁。所以,大家喝了这杯禅茶,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活到一百零八岁!这就叫做“茶人有茶寿”,“饮茶者得茶寿”!

为什么饮茶者能够长寿呢?这涉及到茶的养生保健以及它的思想净化功能。

古人讲,茶有三德。

一、驱除睡魔。打瞌睡的时候一杯茶下去,人立即就精神了。

二、帮助消化。茶能帮助消化油腻的食物。

三、不发。发是指情感、^***的激发。不发就是把欲望给消解了。

这是茶对于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酒能乱性,茶能养性。

在参禅开智慧之前,我希望大家倒空你们的茶杯。——如果你们的茶杯是满的,我再往里面注入茶水,它就会溢出来。所以请大家把自己杯中原来的水倒掉,把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定式,思考问题的观念、角度,都清空。这样一来,就可以用一种清净的心,平常的心,包容的心,来品味这杯禅茶。这就是我们体验禅茶一味、体验禅的智慧的基础。

所以,请倒空你的茶杯,打开你自己。我们今天所要做的,就是“把一杯茶的味道传下去”。孔子有孔子的一杯茶,老子有老子的一杯茶,释迦牟尼有释迦牟尼的一杯茶。今天我们要着重分享的,就是这杯禅茶。

一杯茶的婚姻


与他恋爱的时候,就知道他喜欢喝茶,以至于每一次他来我家的时间,便会泡上一杯他喜欢的茶。其实,最早我并不知道他爱茶,倒是母亲提醒我,她说:“我发觉他喜欢喝茶,那日他来,我无意间泡了一杯茶给他,未承想,他竟喝得一点不剩,以后啊,他再来,你就把家里的绿茶泡给他喝。”

母亲是越看他看喜欢,那时的我,对他也算是一见钟情。只是,他对我似乎不算太上心,见了几次面后,便总是推脱说忙。一个忙字,似乎代表了他对我的心,倒是母亲有些不甘心,母亲说:“咱虽说不是大家闺秀,但也算是小家碧玉吧,你把他叫来,我倒要问问他,对你哪还不满意?”

他来后,我便按母亲所说的,给他泡上了一杯绿茶,由于当时见他嘴角边起泡,便在茶中加了几枚菊花。当茶端上时,他看了我一眼,尔后笑着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样喝?这绿茶配菊花,可是我的最爱。”

也就在那天,与他外出的时候,他对我说,其实,并不是对我不满意,只是碍于家人。原来他的家人希望他找一个工作稳定一点的女孩,而我,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是长相稍微出众一点,实在不是他家人所要找的理想女孩。

我对他说,既然无缘,从此便不再联系吧。他说:“我想好了,只要我喜欢,家人的意见,我可以不听。”就这样,与他恋爱了三年,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在一次聊天中他对我说:“知道吗?那天去你家,其实我是想和你说清楚不再交往的,可是你的那杯茶,打动了我。”

一杯茶?他点了点头说:“是的,就是那杯菊花绿茶,也就在那个时候,我认定你是一个细心的女孩,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懂得照顾人的妻子,所以,我打消了那个念头,决定和你在一起。”

一杯茶!原来我的婚姻居然源于一杯茶,想来还真是可笑。然而,可笑又怎样呢?毕竟,我拥有了最幸福的婚姻,他待我,如我待他一般好。如今,每天我都会为他泡上一杯他喜欢的茶,对他的爱,似乎也融入这茶中,有时想想,两人间的缘分还真是奇怪,恰好在那个时候,恰好是那杯菊花绿茶,恰好让两人都动了心,从而让我们得以牵手走过人生的岁月。

茶,一杯热茶


一个台湾女子像我这样

张家瑜

现在,如果我要出家门在城市漫游超过两个小时,我大大的手袋里除了必备的一本书、手机、护手霜、口红和笔记本外,一定不忘随手放进我那小小的保温瓶。日本Z牌子、亮眼浅蓝色,零点二五公升刚刚好。有个小盖。里头装的或是咖啡、或是热茶,我不喜甜,不似张爱玲,所以不会有热巧克力、也没煲任何糖水。

太冷,这个冬季。

保温瓶这种东西,看来是老人家的产物,但现在环保,也养生,所以自己带饮料反而不再像以前被人飨以异样的眼光,我有不同容量的瓶,个个颜色都美丽,有一种绿,深深的,暗暗的,但因漆光,所以看来就不那么抑郁,反而有种饱满的亮丽心情。另一种暗红,也顶美,容量大些,三点五,可以够三个人用。

以前的保温杯,是银白色的,里头铺上一层水银,总要小心翼翼地捧着,怕摔了水银就流泻出来,所以当然不能带出街。

更早时,不用水银杯,长辈在严冬每每用小炭炉,竹片编织,烧好热炭,上面放一壶热茶,温着水,室内也就有股家常暖流的氛围流动着。吃着冻橘子,那热茶时光,过了一年又一年。

有一回在往湖南古城的路上,坐长途车,看着窗外青葱的风景,一晃即逝的一排又一排的小屋,层层叠叠的梯田,颠簸不平的路面,村落鸡犬相闻,我拿出我的保温瓶,倒了一杯热茶,缓缓喝着,那时觉得,这样平静安谧的时刻,有一杯暖呼呼的茶水,像在小茶馆的旅人,累了,行旅之中,安慰你的就那杯茶罢了。

感谢保温瓶这样伟大的发明,即使在行进之时,没有定点、未到终点的旅途上,都可以随时随地,叫着,茶,来一杯热茶。

与一杯茶对坐


心很累,于红尘纷扰间与一杯淡茶对坐。此刻,或许借酒更能消愁,而我不胜酒力,领会不到般若汤的醉境,只能独酌清茶。

清雅幽居,往来随性,沏一杯茶,看喧嚣渐渐在烟雾间隐去,确有妙义。我与这一杯茶深情凝视。这杯茶于我是琴瑟和鸣的知己,他沉静地坐着,不发一言,只在水气之中低回浅唱,却是最好的交流了。

茶叶干而不枯,犹如美好的人生,半寐半醒之时,还有多少梦想未至。一注开水如涅公式之焰,烫醒干涩的叶子,沸腾之下,沉淀之上,那时青春的润泽,在爱的触摸下缓缓显露,露出柔软馨香的本色;水是茶的魂灵,去芜存菁,淘尽斑驳,在滚烫的誓言里洗掉荒芜,删减繁复。悠然的绿波轻微荡漾,茶汤在叶片上闪动着眸光,像彼此懂得的知己,用细密的眉眼轻柔打探着对方的心思。

茶具好比骨和肉,茶器为骨,茶叶为肉。不仅什么茶用的器皿不同,什么人也需用不同的茶具。与我对坐的这一杯,难不成是妙玉请宝钗和黛玉吃的“老君眉”?还是她5年前栊翠庵收的“梅花雪”?若不是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不是单给贾母的成窑五彩小盖钟,也不是斟与宝玉喝的“绿玉斗”,却如何这般醉了凡俗,乱了尘心?

一杯淡茶,浮浮沉沉,就是一方禅台,一座天地之坛。我周身笼罩着圣洁的光晕,心肺和肢体躺在森林峡谷的怀抱里栖息,那些一筹莫展的困惑,都抛到了云天之上,沐浴碧海蓝天的洗礼。多么神奇,何谓茶也?草、木、人者三而为一。在草木中间体悟人生的哲理,原来一生的沉浮可以这么小、这么轻,被投掷在盈可一握的茶具里。

多么欢喜,与你相遇。三刀两枪的叶瓣上,漂浮着三两朵花。茉莉、金银花、菊花……白而芬芳,像蝶舞,像美丽的天国。他们为爱的信仰而辗转反侧,久经考验。临水照花,清寒甘洌,他为相伴一场,倾吐一身的精髓。汤浇火淬,尽展芳颜,她像守护贞洁的节妇,直到一息尚存。

你我之间的沉默,旷世之隔。在生命中,苦难与寂寞总是如影随形。但是,当我们把他们化作滋养心灵的甘露,味道便会有所不同。这一杯淡茶,氤氲着丝丝水汽,蒸发出缕缕清香。我的思绪沿着透明与幽深的脉络,安然游走;我的呼吸在生命的光影里尽情延展,感到从未有过的舒心平和。

茶,汇聚了山川灵秀,日月精华。一叶茶,取自山野,能窥见一脉山水;一杯茗,源自本心,可陶冶万般性情。淡茶在手,清香满室,品之为菩提,饮的是真味。“吃茶去”,世间能令人展眉一笑的,唯茶而已。

一生不可少的“六杯茶”


一碗清洗自己的心灵

每个人都需要独处,禁得住独处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我们需要与他人对话,但更需要多与自己对话。慎独,从来都是有识之士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

一碗招待好友

人总需要一两个知己,朋友就是最大的财富。任何时候,你成功,需要有人共享你的喜悦,才不至于高处不胜寒;你失败,只要有真心的朋友,都可以再次东山再起。高山流水之境界,无数人追求。

一碗保持沸腾

激情,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消退。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就像一只漏了气的皮球。没有充足的气体,如何能弹跳出更长远的未来。需要有一种保持沸腾的状态,时刻保持对事情的热情。

一碗留着清醒

人生如酒,醉梦常有。世事经常把我们灌醉,我们也常为世事所迷。倘若一不小心醉了,还要留待一碗好茶来解酒。别人可以把你灌醉,但你要让自己保持清醒。

一碗集聚沉淀

一首好诗需要久品,一杯好酒需要深藏。在获得成功之前,我们总是需要积攒更多的经验和智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唯有沉淀,才能让内涵更丰富,清香更持久。

一碗装满施予

没有金钱,我们可以有爱心;没有权利,我们可以为别人提供经验上的指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别人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他人。

缘分是一杯茶


良宽禅师住在山脚下的茅棚里。一晚,小偷来到他的茅棚,结果却发现没有一样可偷的东西。禅师发现小偷后平静地对他说:“你也许是长途跋涉而来,不该空手而归,先喝杯茶,再把我身上的衣服当礼物送给你吧。”说完他脱下衣服,交给小偷。看着小偷的背影在明亮的月光下走过,禅师心中不由地感慨:“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第二天,禅师从禅定中睁开双眼,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良宽禅师和小偷不期而遇是一种人缘,喝一杯茶是一种茶缘,赠一件衣服是一种善缘,送一轮明月则是结缘中的大爱。

有人说:“人生是流动的风景,情感是变化的色彩。”我们总会遇见那么一些朋友,在没有见到他们之前,我们不知道他们在世界哪个角落,然而他们的确是一个客观存在,通过一杯茶的召唤,可能就来了。通常说法是前世有缘,后世等着我们去相识相知相交。

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佛心善良,发自内心的善行会使我们变得高尚,一个高尚的人可能很贫穷,但他的精神永远是富有的,因为爱心让他的生命变得充盈。

结缘,是付出的一种表现,不图回报,我们宁愿相信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注视着人间的一切,也宁愿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能够调节付出与得到的平衡,只要我们从结缘的角度付出善意,做出善行,哪怕是小小的,没有别人知道,佛祖也总会赐给我们一份惊喜。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很重要,有好人缘就会有好心情,有的朋友对你一生无显重要,但只要有一件事能使你深感钦佩和铭记在心,这就够了。

一杯在街头怀旧的茶


这时代,我们越活形容越向老,而城市越长面目越青春,物是人非,究竟物也是人也是,究竟物也非人也非。这条街,曾载我走过三年,在复复沓沓的足迹之下,是否还有我一双凉皮鞋的印痕?也许恨可堆积,愁可堆积,而脚印是无计垒高的,要不,一条街,那足迹将会堆到半天云上去了。

足迹已无存于这条街,而心迹却在。茶也在。

我“得得”的皮鞋走在青石街上,抬头看,一蓬硕大的剑竹之下,一条小巷如羊肠的拐角之旁,依然有穿细格子对襟衫的大娘当街卖茶。岁月急急如过兵,而景致静静如画帖,无常的人世也有真常,这也是我们饶有兴味地生活着的意趣所在吧。青石街泛着青光,在江南的城市,这或是已成唯一,而在中央街头,有一蓬独立的竹子,这也罕见。几乎所有的城市现在都不喜欢牵扯旧情,总以布新为能,而江南的这座小城,却依然为过客怀旧布局,所以,来前阑珊的意兴竟也鱼跃了。

我的塑料袋里,提着一瓶矿泉水,在行行复行行的旅者征程中,我已经离不开矿泉水了。多方便啊,用不着到哪去寻水井了,你说,一瓶矿泉水,就是一个微型乡井,提在手上,可以提井离乡,离乡也不是苦途了。可是在这条青石街上,我有点憎恨矿泉水,正是它,使我们匆匆走在街头,再也喝不着茶了。一瓶矿泉水像洪水猛兽,把千年固有的风景冲了个一干二净,恨意谁能消?茶馆当然是有的,在城市越发气派而堂皇,但茶摊呢?临街拐角,一桌,一壶,一人,几条矮凳,几只茶杯,构成散淡的一景,已然泯灭于包容广大的都市了;在深山更深处的乡下,现在的茶亭,亭在而茶无在了,谁的塑料袋里都有矿泉水,谁还要茶?街上,那种茶摊的消亡,是无计避免的了。

在青石街的这蓬竹下,我把矿泉水扔得老远,我虽是一位过客,但我要在这里静坐片刻,细细地回忆往事,为茶摊招魂。老板娘鬓角已然花白,在那眼角的纹路里,依然有青春的脉络可寻,她还是过去的那位婶吧。也是在这街,也是在这蓬竹下,也是这位大娘,也是喝的菊花茶。我是一个懵懂少年,我的袋里连五分钱都没有,可是初来这小城,我口渴。我不懂这是茶生意,我端起一杯菊花茶,咕咚咕咚一饮而尽,连喝三杯,我还渴,但我不好意思了,我就走,大娘喊我,我猛然想,这不是乡下茶亭,茶不免费。顷刻间,我窘态百端,汗出如浆,回到茶摊,说不出言语,大娘便笑了:“小伙子,看你渴的,看你热的,还喝一杯吧。”我的后背有风来过,原来是大娘轻轻地给我摇蒲葵扇,大娘说:“我这茶是免费的,喝吧,没事。”我感谢茶,我不感谢矿泉水。茶能给我解渴,矿泉水虽然也能,但茶能给我解窘,矿泉水不能,卖矿泉水的老板能给我免费么?能给我尊严么?而茶却能,矿泉水滋润喉吻,茶能滋润人心。

这必定是那位婶娘,我刚落座,就感觉到汗湿后背的衣衫上,有风送来,夏日的街头,天常常是不送风的,这风,往往只能靠人送。我的后背凉习习的,我回头一看,是大娘在摇蒲葵扇,也许蒲葵风已没有十多年前的力道,却不减凉心的劲力。我看到菊花茶,小小的花瓣一一张开,灿烂地开放在一杯水中,使无色的玻璃洋溢着赏目的茶色,淡定,沉静,不惊不乍,镇定自若,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或许,只有茶以及茶的主人才能如此面对城市了。我坐在这里,静静地看这座小城。在青石街的外边,宽绰的水泥马路两边,姹紫嫣红,高楼林立,城市间的一切喧闹,这里也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在我抿茶的当口,不知谁在街那边扔了一个笑话,或者扔了一个事件,半条街的人都围了拢去。我身不动,而眼光不断瞟,在街上生活着的人,那心最会被事物牵动。我看到大娘依然沉静淡定,如那杯菊花茶。茶滋养了大娘的心性吗?我掏出五元钱,摆在桌子上,我不知道这杯茶价值多少,大娘给我找零,找了四块八毛,只要两毛?半个时辰过去,只有我在喝茶,还有一位戴斗笠的老乡。这小城,有红红绿绿的花伞荡漾,也有黄黄灰灰的斗笠浮动,花伞是不会与茶竹同流的,那么这大娘,一天有多少碎银子?

茶也许与钱无关了,只与茶有关,只与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有关。所以,这怕是在千城万街唯一的一种标本景致了,一种化石景致了,标本会毁吗?我们对千年以来散落于街头巷尾的茶摊,再过若干年也许真的只可凭“化石”来怀旧了。

一杯茶,一面镜子


二十四史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人生,需要一面镜子,一个原则,并以之为媒介,认真地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改正自己,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面镜子,一千个人有一千种选择,通常根据个人偏好来定。拿我来说,读书与品茶便是我人生中的那面镜子。当然,“镜子”是需要勤于擦拭的,免得落了灰尘,看不清自己。

千利休禅师说道:“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品茶,不是功课,也不是束缚,我们不能为了品茶而去品茶,这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事情。品茶,不过是烧水泡茶,带了功利心的人往往会一无所获。有时候,我们也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茶选择了人,还是人选择了茶。一味地想要去茶中获取的,常常是无功而返。而反而是,那些淡泊的人,无欲无求者,却从中悟道,思想清明。

最好的茶是被喝掉的茶,不是存在罐里的茶,也不是书里看到的茶,而是喝过有安静感觉的茶。在看到这句话语时,深有感触。就像有些人茶具的习惯,将之封存起来,十年、二十年,这些茶具最好的价值是使用,如此便失去了这一部分的意义。有些时候,我们因为某种因素而害怕尝试,却错过了体验的机会。

一杯茶,便是一面镜子。而我们需勤于擦拭这面“镜子”,方能改正自己。

一杯茶容你停息的刹那


还不曾见过单只手端一杯热茶,又迈开大步前行的人。如果你确实是想品茶而不是解渴,你不会手提瓶装茶饮料边走边喝,你必须首先消停下来,不管是坐在客厅,坐在茶馆,还是坐在路旁。你必须让自己的身躯进入某种静止状态品茶是一种内在的活动,活动的开始起于双脚运动的停息。

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打招呼:来,喝杯茶吧。那么,他其实是说:来,到我这里来坐一会儿吧。这是一种善意的召唤。从前日本的武士茶,让战场上的对手相聚,进入露院,先把那长刀卸下,膝行入茶室,两两相对而跪坐,其中唯一杯茶矣。此时杀声渐远,茶心泛起,喧嚣的战场隐下,暂且不表,宁静的生活来临,双目显善。昨日杀红了眼的豺狼英雄,在那片刻的茶饮之中,人性重又复归,顿生浮屠之愿,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不是不可能的吧。

日本幕府时代有一种茶室很小,武士进入坐下,身体间的距离,也就是数杯茶的间隔。环境逼迫他们几乎触膝而对。静止的肉体如此近距离地相视,是大有深意的。人们以为灵魂在此近距离中将推心置腹,人人为他人的美好境界在饮茶中得以达至。品茶在此时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如果人们不曾触膝对坐,或许他们就不会领悟,佛心是在莲花宝座上得以昭示的,人心是在茶座间趋于和平的。

或许这确实是有道理的--我们需要停息片刻,复习和平,复习善,我们需要通过一杯茶让我们坐下来。因为我们只要一旦坐下,心急火燎的身姿便被另一种断然的止息截住。况且品饮的速度要诀是慢而不是快。一口就可以喝完的东西,现在假定需要三口喝完,时间因此拉长三倍,品字三张口,大约也是这样的意思吧。缓缓地滋润心灵,也就是缓缓地滋润人生。

许多时候,你得让你的生命处于一种静态,好像文章中你得用标点符号断开句子。你用此阻拦生活的加速度,调整呼吸,梳理心态,放松肢体,恢复起初上路时的喜悦与好奇。

这便是真正的冲饮总还是从热茶开始的原因之一。即便是在大暑之天,如果正经品茶,我们还是少不了用干茶冲泡。那时我们刚刚坐下,额头汗湿,心焦体躁,我们不强迫自己迅速地凉却,而是与茶共凉。我们端起茶,茶是烫的,因此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急什么呢,慢慢地吹着,凉着,反正已经停下来了,在合适的温度下饮合适的茶,心跳也回到了与生活合拍的节奏。这过程甚至开始让你不适,你已经在加速度中快惯了,况且对面大街墙上就挂着一条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看到这些警示格言你就上火着急,你恨不得立刻站起来走人。但手中之茶不让你走,她那么清亮那么馨香,茶烟袅袅,欲言又止,暗示您听其虔言:时间是什么?难道你不是生命?我不是生命?时间是什么?

唐时的高人通过品茶诠释了时间:时间是在空间里完成的,空间是在山水间完成的,山水是在品茶中完成的,品茶是在诗心中完成的。唐时的品茶费时较多,关键在煮;到宋时茶是点出来的,时间就费在那后面的斗茶之上;再后来到明时的冲泡,那时间就费在了“孵茶馆”上。无论唐煮、宋点还是明冲泡,总之,都是让人停下来,面对世界,或者反观内心。李白说“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我从前读到此诗,眼中一幅画,便是李白背对着我席地而坐,面对着敬亭山,此时弦月高升,夜深人静,李白是坐了一天了吧,不知谪仙白日已喝过多少杯茶,浸润得那一首小诗穿透时光千年,直到今天。

曾经把从前的茶馆和现在的茶艺馆做一比较,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前的茶馆,虽然也有常客,也有人一泡一天,但总体上说,茶馆更像一个民间沙龙。人们到这里来,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了解行情,互通有无。茶客因此而来去匆匆,茶馆因此而热闹非凡。

茶艺馆却是趋于安静的,现代人到此,除了彼此商讨事务之外,很重要的就是休闲。数个好友,冲壶茶,一坐半天,东拉西扯,述旧论新,但不到旁人桌上去交新友,听花边新闻。从前一条信息全茶馆共享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基本上,进入茶艺馆的人们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小团体为中心的,要解决的是个人的问题,说当今的茶艺馆是人生的停靠站也未必不可以。

茶艺馆除了茶要好之外,茶食要多,装修要好,要隽永耐看,一只茶杯一只碗,一道茶食一张桌,都要精心选择。茶艺馆的总体环境要有艺术上的独具匠心,茶艺茶艺,既要有茶又要有艺,那是缺一不可的。

为什么要下那么大的功夫呢?不为别的,就为了让人多停一会儿。每一个茶艺馆都应该是一件艺术作品,必定有文化为衬,有人的灵魂和个性渗透其间。有件事情一定要弄清楚:茶艺馆其实不是喝茶的地方,而是让生命在此调养生息的地方。

三个女人一杯茶


俗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台湾朱家三姊妹的这台戏,唱成了一本书———《下午茶话题》。泡上抢鲜的秋观音,与三个台湾的成年女子相会在这本轻松自然地书里。

本书的作者: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她们是台湾作家朱西宁和翻译家刘慕沙的女儿,是胡兰成的弟子,是被题赠“张爱玲接班人”的后继者。

此书是她们十多年前,也就是她们三十多岁时,在《自立早报》上为专栏“三重唱”所写文章的合集。当时和现在依然单身贵族的朱天文,当时相夫教子和后来曾经从政的朱天心,以及当时和现在依然丁克的朱天衣,在本书里,她们为同一个主题写不同的文章,而且,全是生活文章,用朱天文的说法是:“存活派”。

打开封面,很惊讶地发现,冷不丁一看,三姊妹的签名其实很像,根据笔迹可以看性格的论调,不免感叹,怪不得有人说她们三姊妹很像,对于“很像”的论调,朱天心在书中做了很多小小的反驳,比如披露了三个人的星座,朱天文:处女座;朱天心:双鱼座;朱天衣:金牛座。其实,从生日上就不难看出来,三姐妹的生日其实很接近,从小生活在同一个家庭,并且有同一个老师,是有很大可能很相像的。但如果就此武断,那可就错过了一本有趣的聊天书了。

细细品味三姊妹的文字,便会发现很大的不同,就出版简体字版一事来说,朱天文很精算师似地洞悉各种有可能出现的异想,她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我们无意倡导任何观念和准则,我们只是谦卑地陈述一些事实,陈述此时世有人亦如此过活。”而朱天心则展开她一贯的探索众人心灵的目光,考虑着她们当年的谈话“哪些话题已过时?哪些又还正在一场场下午茶里热烈地讨论着?相同在哪儿?差距在哪儿?”至于一向表现得非常自我的朱天衣,干脆对此不表态。

读过朱天文的小说和散文,读过朱天心的小说和散文,没读过朱天衣除本书之外的文字,仅就朱天文和朱天心来说,抛开了那些她们文学类文字的装饰成分,忽然就发现,其实,朱家姊妹也是蛮八卦的女人,而且基本上算得上非上班族的标准宅女。

记得曾经说,朱家三姊妹在我眼中是被当做“中国的勃朗特姐妹”的,虽然写作风格、身世生平、性格爱好迥异,却都各自有成就,即便不能作为世界名著的作者,却也是古老东方传统文化下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写照。

在此书中,作为血亲来说,女性之间,有很多话题可以说得相当地开诚布公:俗到吃穿住行美容养生,亲到父母公婆亲戚儿女,远到境外,近到超市,浪漫地做梦,世俗地吃醋,冷静到性教育,荒唐到旧情人,对付沉溺游戏的丈夫,应承难懂的婆婆……朱家三姊妹娓娓道来的各种人情世故中,其知性美在家常话题里自然流露,闲闲适适地,让人感到熨帖,一句句简单而不再那么玄雅的句子,充满了纯粹的平凡女性的观念,这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简简单单的生活,是我们所有人的琐碎。这份平实的亲娱亲欢,质朴踏实,让人信服。

掩上书的时候,华灯初上,窗外金风送爽,灯下我独自读书,不由想起来,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可以不恨”,面对从小长大的另外两个拥有共同成长经历,更重要的是共同爱好的“半知己”,还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呢。

蔡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北漂的90后台湾茶娘:我彭少仪,就是一杯野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