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中国人爱茶,完全不同于西方人爱酒。西方人饮酒乃取其汁,国人饮茶乃取其气。中国文化认为,一个人的素质和品质,取决于他胸中之气:充盈着正气的是君子,充盈着邪气的是小人,充盈着清气的是雅士,充盈着浊气的是俗物。所以我们常说某人气宇轩昂,某人气度不凡,某人盛气凌人,某人一团和气,某人帅气,某人俗气,某人大气,某人小气,某人妖里妖气,某人怪里怪气等等,就是这个道理。

气充盈天地,有清有浊,有雅有俗。即以香气为例,香而妖,香而艳,香而浓,香而媚者都是俗气。暴发户的小老婆,浓妆艳抹,珠光宝气,香水洒得越多,越是俗不可耐;农夫新割的稻草麦秸,被秋阳暖暖地晒过之后,则最是清香可人。总之花香不如药香,酒香不如茶香,药与茶,才是至清至雅之物。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文人雅士,格外钟情于茶。人们在家喝茶,出门也喝茶。机关干部上班后第一件事是泡茶。出差人员上车后第一件事也是泡茶。开会时人手一杯热茶,更是必不可少。丈夫下班或出差回家,妻子端上一杯热茶,温馨之感便遍布全身。至于到中国人家里做客,虽有女宾来访摆糖,男宾来访敬烟之别,但泡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给人以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客人来访,主人奉上一杯清茶,既礼貌周全,又全无媚态,便会觉得彼此的交往,完全不是“酒肉朋友”的那种“狼狈为奸”,不妨在清新随和的气氛中,侃侃而谈,正所谓“君子之交淡于水”。

更何况,茶还有提神健脑的功能。上品的茶叶,须采于天气清明的早晨。其时,山间空气极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于茶叶上,天地之精华都凝聚在茶叶之中。饮此茶,等于吸取天地清气,可以使人进入清凉宁静之境界,其提神作用,绝非多饮乱志之酒和多吸中毒之烟可比。所以谈判桌上,可以无烟无酒,却不可无茶。甚至有的人,干脆就把谈判场所安排在茶楼,比如今之“吃早茶”。吃早茶不如摆酒宴那样排场,又不至于像只有清茶一杯那样寒酸。过于排场,仪式重于内容,谈不成问题;过于寒酸,又未免“不好意思”,只有吃早茶最为适宜。它既能让人静下心来认真谈判,又比在会议室里谈更有人情味,更便于套交情、拉关系、走后门,还能顺便解决一下早餐问题。当然,无论搞阴谋,抑或谈生意,也可以借此冲淡一点血腥或铜臭气息。

至于清朝官场,则是另一情况。待客之茶,只作摆设,并不真喝。如果“领导”变得不耐烦,要下逐客令,便会端起茶碗,说声“请喝茶”。这时,你最好自己知趣,起身告辞。即便不告辞,“领导”身边的听差也会拉长声调大呼“送客”。这一绝招,不知是谁的发明,也真亏他想得出。可见,喝茶也好,一切饮食也好,在中国确实是一种文化现象。

扩展阅读

小谈西湖龙井茶区茶俗


西湖龙井区茶农种茶千年,饮茶千年,世代相传中,形成了当地独特的乡风民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同一个地方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随着世世代代的传承,形成了深厚的社会根基。

客来让座,泡茶迎宾

在杭州西湖龙井茶乡,龙井茶是家家有备,无论财富多少,饮龙井茶的习惯是人人都有的。

所以在西湖茶区有句俗语,叫“人生在世,一日三餐茶饭不可省。”品龙井茶,用龙井茶待客,成了龙井茶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倘有客人进门,不管你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只要一进人家门,主人让客进门坐下的第一件事,就是请你品尝龙井茶。

这时,主人还会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龙井茶的品质特点,谈及乾隆皇帝与龙井茶的故事,以及主人给你品饮的这杯龙井茶出自何地、产于何时?如果言语投机,主人还会取出不同产地、不同采制期的龙井茶,让你作比较。按当地的习惯,主人不留客请吃饭是可以的,但有客进门,不给客人送上一杯龙井茶,则认为是有失礼仪。

斟茶续茶,捂碗谢茶

在龙井茶区,凡家中有客进门,无须客人问话,主人总会冲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龙井茶,面带笑容,恭敬地送到客人手里。至于客人饮与不饮,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种礼节,一种表示欢迎的意思。按当地人的习惯,当客人饮茶时,茶在杯中仅留下三分之一时,就得续水。

此时,客人若不想再饮,或已经饮得差不多了,或不再饮茶想起身告辞时,客人总会欠一下身子,再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手背朝上,轻轻移动手臂,用手掌在茶杯(碗)之上捂一下。

它的本意是:谢谢你,请不必再续水了!主人见此情景,已经意会,停止续水。用这种方式,既有示意,又有感意,有时甚至比用语言去挑明,显得更富有人情味。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龙井茶作为十大名茶之首,有着自己独特的饮茶风俗。我们了解西湖龙井区的茶俗,不是为了效仿,而是让这独特的茶俗为人们熟知,让它能够为人们重视,不断传承下去。

西藏茶文化简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

西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特殊的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传说在没有茶叶流入西藏时,莲花生大师为解除藏地人们无茶之苦,就像古代神农一样,尝遍雪域高原奇花异草,终于配制了一种像茶一样的秘草,人们把这种宝贝称为“乌金诺嘉”,意为“莲花宝茶”。为了传承莲花生大师的千年福佑,感怀上师大德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弘扬雪域净土最为纯粹的原生态健康生活,月王藏宝青稞红曲茶诞生了。

而据藏族史料记载,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内地的名茶。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西藏的商业贸易兴盛起来,而茶马贸易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唐高宗时“缣马交易”、唐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唐朝与吐蕃茶马市场之端,用良马和唐朝换茶。对此,唐朝专门成立了“茶马司”,负责与吐蕃之间的茶马贸易。公元743年,唐蕃会盟,立碑于“赤岭”(今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建立了“茶马互市”。为了交换茶叶,吐蕃曾派专人经营藏、汉茶叶贸易,称为“汉地五商茶”。史籍有关于吐蕃王室储存汉地各种名茶的记载。在藏文的《汉藏史集》中,有两章(《茶叶和碗在吐蕃出现的故事》、《茶叶的种类》)专门介绍茶是如何从汉地传入吐蕃的情况。书中写道:“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族的和尚,此后噶米王(即赤松德赞)向和尚学会了烹茶,米札衮布向噶米王学会了烹茶。这以后依次传了下来。”鉴别汉地茶叶好坏的知识篇为《甘露之海》。这说明随着茶叶传入西藏,茶文化也随之在西藏广为传播。茶叶一经传入西藏,它所具有的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使之成为肉食乳饮的藏民族的饮食必需品,上至王公贵人,下至庶民百姓,饮茶成风,嗜茶成性,纷纷竟相争求。于是,系于两地之间的茶马古道也应运而生。

陈淦邦:谈老普洱茶的仓


关于「陈年普洱茶」之「干仓茶」和「入仓茶」之分别,基本上,差不多是每一个新进的普洱茶爱好者也会发问的问题。

在其他的茶类当中,「不可受潮」是保存茶叶的基本知识。所以,初学普洱茶的茶友就会感到奇怪:「普洱茶不用密封的吗?」「如果用密封的胶袋把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不刺激的口感,于是大幅提高储存环境的湿度(不论是天然或是人为故意的),故有所谓的「湿仓茶」之出现。

前几年,就有一学说认为,普洱茶要「纯干仓」(因为是相对「湿仓」而言),就是因为一个「纯」字,使储存湿度极端地低,还要搅的像红酒一样,恒温恒湿。

过了几年的今天,这种「纯干仓」的储存方式不是不好,只是陈化的时间比预期中慢,像似有点不变化。于是,近年又有「自然仓」之提倡,指存放于天然的湿度,不太干、也不太湿。但得注意,所谓的「自然」或「天然」,是要配合存茶地的个别气候。在香港、澳门、广东一带和台湾某些地方,这「自然仓」当然合用,因为一年四季,明确明显,给予普洱茶生生不息的循环。

以上这些,都是给新手们的一些信息,可能有点儿难于明白,在认识普洱茶的过程中,这「干仓茶」和「入仓茶」是有了解的需要。

回到基本功,还是看看一些现成品,甚么是「干仓茶」和甚么是「入仓茶」?

那就是以「正常湿度」和「高湿度」所存放出来的旧茶品,看看若以「干仓」存放的茶的状态和若以「湿度稍高」的环境来存放茶的状态,究竟它们的状态分别会如何、和究竟可以如何辨识,这才实用。

【湿仓茶】:不太油亮、欠光泽、稍为灰暗、茶饼有点模糊感、或许会呈啡色的状态

【干仓茶】:干净、油亮、有光泽、不灰暗、条察清晰、茶香较鲜爽除了从茶饼本身可以看出分别之外,从叶底和汤色,也可以看出其分别。看多了,也曾经遇上,就可以很容易分辨出来。

【茶谈】龙园号经销商谢仕玲专访


【茶谈】--听听他(她)们对于茶行业的肺腑之言

谢仕玲,份额在减少。

问:昆明市场和广东市场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

答:昆明这边主要是品牌的竞争,而广东市场不仅有品牌竞争,还有年份茶的竞争。广东的库存量很大,这就导致广东的年份茶竞争很激烈。比如一款新茶和一款老茶的售价都是300元,这就会导致新茶和老茶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而广东人多饮老茶。

问:由于地域等因素的不同,你觉得广东市场有什么比较特别的地方吗?

答:这个肯定有的。广东那边他们对产品的品质要求很高;另外,那边的价格竞争比较激烈而且透明。

问:在销售方向上,你觉得当下是以批发为主还是零售为主?

答:我觉得以前是批发多一些,现在是零售多一些。随着选择范围的不断增大,我们其实应该学会培养和引导消费者,不断地有了自己的回头客、忠实茶友,市场才会不断扩大、稳定。

问:你对龙园号有什么期待吗?

答:我与龙园号合作已经有10多年了,可以说看着龙园号一路成长,在这期间我们合作很愉快,同龙园号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对龙园号的品牌我非常认可。我对龙园号也是对茶的期待还是希望人们对茶的消费可以从品饮转化为喝茶(大众消费),我觉得茶应该是属于大众的。

问:你对普通的茶消费者有什么建议吗?

答:我希望普通的消费者在选购时首先要考虑茶叶品质,尽量选择品牌茶。品牌厂商的硬件设施相对好一些,做茶的工艺、包装设计等各方面也会好一些,这样的茶更健康、口感也更好。老百姓喝茶,就得选择性价比高的茶。

书香筝音谈茶事 文人妙语论紫砂


“茶与紫砂,能够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安心地去倾听和感悟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七件雅事的动人心处。”“艺术总是相通的,茶和紫砂正是沟通的桥梁。”“躁动不安的心是无法体会到艺术之美的,茶和紫砂正是可以令人心静的事物”……日前,由《北京商报·中国紫砂周刊》参与举办的“谈茶”系列雅集活动在大唐春举行,中国当代杰出青年古筝演奏家袁莎用经典乐章演绎了艺术之间的共鸣。文化艺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在赏乐品茗中,畅谈茶与紫砂丰富的精神内涵。

品茶境界重在心平气和

茶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它实在是一件太有魅力的文化事件。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讲,茶的种类非常多,相同的品种由不同人制作则品味不尽相同;茶在冲泡过程中口感、汤色、变化美妙无比;运用不同的器皿品茶,感受也会不同;而陶、瓷、紫砂、玻璃、竹片、木头、石头……茶具自身又构成了一个世界,相互比较的过程又构成了另一种茶的魅力和乐趣。正是茶本身这种多样、丰富的特点,令爱茶人愿意穷其一生去探索其中的差别与奥秘,并感受着由此带来的快乐。

而在品茶的事件当中,不能缺少的就是紫砂。“茶多茶少分三盏,事有事无坐半天”,也许只有一把紫砂壶、一泡清茗茶,才能让人在慢慢的品饮中沉下心来,感受分茶、独坐中难得的心静。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拥有财富越来越多,但是为什么却有那么多感到不快乐、不幸福的人呢?因为太多的人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追逐金钱其实是为了让生活更有质感。因此,现在的社会需要心静,需要茶与紫砂营造人文氛围,让大家感受到金钱之外的情感的东西,让人感受到财富不仅仅是金钱,还包括更高的精神追求。

吃茶有四种境界:饮、品、谈、悟。饮茶和品茶靠体验知之;谈茶、悟茶则融合了神明、心灵、身体之中的智慧,通过谈和悟,体会茶本身或者茶之外的事情。也因此,茶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只有参与了,才能有深刻的体会。

其实,喝茶是追求一种心平气和的境界,它体现了中国紫砂文化和茶文化“精行俭德”的精髓,更凝聚了中国文化“和”的精神。

谈茶论砂使人生更丰富

一首好的乐曲可以荡涤人的心灵,令思想更加开阔。我们今天在这里听古筝,其实是在感受艺术之景,景中有诗、书、画、琴、茶……非常有意境,而且富有精神内涵。

虽然今天雅集的主题是古筝,但欣赏音乐也无法离开品茶带来的心静。从这一点来讲,古筝也好、书法也好,本质都是和茶与紫砂相通的。紫砂和饮茶是一个精神境界,能够使得人生更丰富。人,存在的价值,不光是追逐金钱,更多的是精神财富。紫砂壶虽然小,但是境界很大,从造型上来讲是和自然相通的,境界很开阔,可以从紫砂壶中看到宇宙的开阔,甚至是哲理,这些都是中国人的智慧。

紫砂和茶中国文化的心灵清洁剂

紫砂和茶都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的元素。紫砂通过人的把玩,日积月累的使用,变得有玉的光辉,所以茶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张扬、内敛和朴实无华的本色和哲学。

现在,环境污染、战争频发、人心焦虑、急功近利、消费主义等挡住了人们看生活的视界,所以在这个时候,推广中国的茶文化、紫砂文化和国学文化是一种让世界变得清澈、变得宁静、变得悠远、变得纯粹的最好的东西,所以茶和紫砂,我把它看成是中国文化的心灵清洁剂。茶能够让人清明,让人理性回归,让人极高明而道中庸,让人志广大而尽精微,如果没有茶,我认为这个世界就少了很多清醒的人。

艺术之间是相通的

琴、棋、书、画、诗、酒、茶,古来文人的七件事,我们今天的活动占到了五样,它们的相通之处,并不仅仅在于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在于它们能够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有所感悟。那么,茶和紫砂无疑就是贯通各种艺术形式的纽带和桥梁。

现在许多茶室都有古筝陈设,我想这并不是单纯的附庸风雅,实在是因为茶与古筝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一杯茶,让人聆听琴中的柔肠百转;一曲筝音,更容易令茶人读懂知音的心。当音乐的情感达到一种极致的时候,就看不到太多的技巧或技法,最后只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感情打动人心。紫砂也是这样,最美的也许就是那一款最质朴无华的吧。

艺术是通往幸福的九重门

茶与紫砂、书法与琴……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都应该是人们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就像今天的雅集,它有另一个主题——“幸福九重门”,“九”是多的意思,告诉我们通向幸福的大门有许多,可以从书画、古琴、茶艺等不同的门走进幸福,因为,各个艺术门类是相通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主题,是因为人们物质方面的富足,无法代替精神的需求。也许用艺术开启幸福之门后,忙忙碌碌的人们可以找到外在物质和精神富足的幸福感。人有一条路径,不断地追求成功、能力、财力;另一条路,便是敞开的、自然的、幸福的门。将幸福的门敞开了,许多的能量可以进来,让心灵更加美好,感受幸福之音。商报记者原琳米丽珊/文并摄

邓时海谈“普洱韵淡薄”的原因


对于这个应该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茶树的退化导致原料的退化。第一个原因,是好茶的版块是会移动的。从历史看,早在周朝时普洱茶就已经是贡茶了,现在凤庆香竹箐有一棵千年老茶树,据说就是周朝时种下来的。是不是周朝时凤庆的茶很好我们无从推测,但到汉朝时根据记载好茶是在益州(今昆明一带),唐宋时期是银生(今景东一带),明朝时转移到大理苍山一代,清朝时候是普洱,清末民初是易武和六大茶山。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所有号级茶,比如同庆号、宋聘号等都是易武茶,等到民国初年主要是六大茶山。

后来的印级茶,红印、蓝印、绿印都是六大茶山的比较好。本世纪前10年大家认为最好的茶在班章,2008年时是老班章,2010年时最贵的茶就到了茶的品质也很好,2012年起价格也是一路暴涨。

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看,第一个原因是普洱茶的版块是在不断移动的,而这种版块的移动影响了普洱茶品质的慢慢退化,普洱茶的韵味也因此慢慢在消退。

第二个原因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古茶树矮化和密植。现在为什么许多产品以古树、大树乃至山头为卖点?因为台地茶就是矮化、密植的代表。不过邓时海表示说,山头主义的普洱茶能不能成为普洱茶的真正标杆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现在还只能说是彼一时此一时的别致品质。第三个普洱韵慢慢消退的原因是采摘过度。农作物是需要休耕、轮耕的,过去一季,比如春茶大概只采两拨,一般是在清明前后和谷雨过后共两拨。现在比较严峻的事实是,古树茶及山头主义盛行导致采摘过度,单是春茶可能采到4~6拨,过度采摘现象比较严重,古茶树、古茶园没有得到好的休养生息,使得茶树退化,进而影响到普洱茶的品质。

邓时海指出,好茶版块的移动、种植的矮化和密植,都会形成普洱茶品质本身的退化。再加上采摘过度使得茶树没有休养的时间,使得普洱韵在慢慢消失。不过邓时海也表示说,根据他的经验并不是所有的普洱茶,普洱韵都在慢慢消失的,所以现在做普洱茶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到好的普洱茶原料,也即那些能够赋予好的转化的普洱茶原料。

现在茶界山头主义盛行。邓时海针对这一现象强调说,他看过许多的山头茶,根本就没有普洱的韵味,如果大家都一味地只讲究山头茶的话,将来做茶就没必要到云南了。

比如说台湾的冻顶山,把冻顶的乌龙晒干压成饼,就很有冻顶山的品味特色,但是它没有普洱韵,就不应该是普洱茶。假如我们不讲究普洱韵的话,每个山头做出来的都是那个山头的特色。

现在邓时海较为忧心的是,将来的普洱茶到底要走向那个方向。“在2005、2006年普洱茶热潮中,市面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像在福建用乌龙茶晒青压成饼的假的普洱茶,这个是肯定没有普洱韵的。所以我认为普洱韵将是将来决定普洱茶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假如我们不谈普洱韵的话,就不要谈普洱茶,谈山头茶了。韵味是非常复杂的很多条件形成的一个非常简单而又主观的印象表现,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希望做普洱茶的人一定要找到这个韵味,不要各说各话,甚至各人走的方向都不一样。”

TWININGS第十代传人谈英国茶文化


TWININGS这个历史悠久的茶品牌,从十八世纪开始就为英国皇室贡茶,并将茶文化融于世界语境。

斯蒂芬?川宁(Mr.StephenTwining),著名的制茶家族川宁的第十代传人,1985年加入川宁起,便开始专研茶艺,并积极投身于经典茶文化的传播,据说,他至少每天要喝上九杯茶。

部分茶饮组作品

经常去五星酒店“任性”的人也许会发现,这些酒店的茶点大都会选用一个英国品牌的茶:TWININGS。这个历史悠久的茶品牌,从十八世纪开始就为英国皇室贡茶,并将茶文化融于世界语境。

最近,由TWININGS发起的“川宁御茶料理大师赛”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赛区举行,参赛者均为各大知名酒店的茶点主厨,而TWININGS品牌的第十代传人斯蒂芬?川宁先生(Mr.StephenTwining)也亲赴中国,作为此次大师赛的评委。茶歇时,第一茶叶网小编就中西茶文化与这位品茶专家过了下招。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喜欢茶的?是不是从小受到这方面的熏陶?

Stephen:我8岁的时候,地理课上提到印度,那不可能不提到印度的茶叶。因为老师知道我们家从事茶的行业,就请我父亲到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个方面的信息,我父亲就给我们讲了课,还带了很多茶过去。在那个学期结束之后,老师跟我说:我们做一个小型的品茶会吧,并让我来主持。然后我就准备了很多的茶,比如大吉岭,红茶,我的小伙伴们都大开眼界。因为那个时候,小孩们觉得茶是父母喝的东西,放些牛奶,茶的颜色比较深,并且只有一种味道,通过品茶,他们才发现原来茶有这么多品种,如此丰富多彩。之后我就在想,作为英国人,应该有对茶叶更多的了解。

问: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调制茶的?

Stephen:我是从96、97年的时候开始学调茶的,这是一个非常高超技艺。培训一个调茶师,要5年的时间,要成为一个大师,需要一生的时间。像我的同事,他们从事这个行业都有二三十年了,所以是一辈子才能成就一个杰出的大师。尽管调茶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真正调制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我们在采茶的时候,今天采的茶我们放起来,10天后,在同样的茶庄,采同样的茶,味道还是会有微妙的区别。作为调茶师的任务就是,把茶叶混合在一起的时候,保证其味道始终如一。

问:您可以向我们展示下如何调出一杯好茶吗?

Stephen:首先,这个茶壶刚刚是用热水洗过的,所以茶壶是热的,这一步很重要,然后选择茶的种类。我在家里使用电水壶来烧开水,水刚刚开,就会把水倒进茶壶里。然后我们要保持耐心,因为需要时间茶才需要散发它的香味。至于时间多久,是取决于茶叶的大小,茶叶越大,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通常茶叶需要3分钟,但是现在我们泡的这一款,由于茶叶比较大,所以需要4-5分钟。然后等它泡好了以后,得摇一摇,把茶倒出来。对茶质的影响很大的是水质本身,我在家里,如果茶壶里有水,我会把它换掉,然后倒上新鲜的冷水,重新煮,这样泡出来茶的口感是最好的。

问:您刚刚也说到要泡出一杯好茶需要新鲜的冷水,我知道在伦敦,水质是比较硬的,里面石灰的含量比较高。在英国,人们习惯于在煮开水之前把水过滤一遍。你认为过滤水是否重要,还是说新鲜非过滤的水比较好?

Stephen:因为我住在伦敦的南部,那里的水质非常硬,所以我会先过滤一下,把里面的石灰过滤掉再进行泡茶。在中国,取决于水质本身好不好,如果水质本身好的话,那就不用过滤了,如果不好的话,就由你自己决定要不要先过滤一下。

问:不同的茶品是否有不同的饮用时间?

Stephen:我认为饮茶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就我本人来说,我希望早上起来的时候,喝一杯比较浓的茶,像英式早餐茶,但有可能你早上起来想要喝一杯中式的绿茶,这样的话,让人感觉比较舒服。还有可能饮用英式早餐茶的时间是在下午,也许是因为它跟食物搭配的比较好,所以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只要你自己在饮茶的时候觉得心情愉悦,就意味着你在合适的时间喝对了茶。

问:我们知道有不同的混合茶方式,有些茶叶和水果和其他材料相搭配,那这种调茶有没有什么原则,还是凭灵感?

Stephen: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我们从来不使用任何人造的原材料。另外我们希望在其他的原材料和茶本身间找到平衡。如果一款桃子味的茶,一方面要有桃子的味道,另一方面也要有茶的味道。另外我们也需要找到合适的茶叶和这种水果味道相配。总的来说就是要达到一种和谐。

问:您可以用其中的一种茶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Stephen:比如说,TWININGS这款叫“钻喜”的茶,是为了庆祝英国女王登基的茶,这款茶来自两种原料,一种是云南的茶叶,另一种是来自印度东北部一个小山村的茶叶。这两款茶叶分开时味道都很好,我们把他调和在一起有两个原因:一种是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新的很好的味道;另一种是为了保证茶口味的稳定,因为你知道我们每次采茶味道是不一样的,把两者混合在一起,可以对茶的味道进行控制。

问:如何品味一杯茶?因为中国的茶,会分闻香,入口,喝了之后会有回甘,是不是川宁的茶也会有这样品味的过程呢?

Stephen:我觉得好茶要定义起来非常困难,有几个要素:第一个是产茶的地区要是一个很好的地区;第二是工艺的流程,茶叶要比较干净,大小要比较均匀,第三是茶叶要干。当我们品茶的时候,放一部分茶叶放在茶具里进行泡制,然后把茶叶拿走,把水分离出来,然后把他放在不同的杯子里面。如果用同样的方式,你发现每一杯茶味道是不一样的话,这并不是你泡茶的方式有问题,而是茶本身出了问题。所以我们品茶师所做的就是,舀一大勺茶放到嘴巴边上,先闻下它的味道,然后喝一大口,在嘴巴后半部分的时候,又能体会其味道,又能闻到香味。另外好茶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回味,回味是不是悠长。还有茶水,好的茶水非常明亮有光泽,非常清晰。最后就是茶的味道,要看茶的味道是否醇厚。当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点,不能用一个标准分出高下,比如说大吉岭红茶和福建的白茶,都是好茶。

问:关于茶配餐,因为我们知道在酒方面,有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那么茶呢,有没有什么原则?Stephen:这个跟酒的搭配原则其实是一样的,食物味道越浓,搭配茶的味道越浓。比如说英式早餐茶,他的出现就是为了和英国早餐搭配,其出现是在1980年的时候。但我觉得我们在吃下午茶时,也是可以喝英式早餐茶的,因为我觉得它和黑巧克力搭配起来很好。豪门伯爵红茶和侍女伯爵红茶,配精巧的蛋糕也不错。如果你在吃三明治,有一些清淡的比如说绿茶,就不错。如果三明治不是清淡口味,里面有肉的话,可以搭配大吉岭红茶。

问:在您看来,茶文化上,中国和西方有哪些差异?

Stephen:首先,中国人喝茶不会加牛奶;另外,英国的茶是混合调制出来的茶,那么茶叶的味道是固定的,而中国人会去到某个茶庄,而且是在一年的某个固定时间去到茶庄,那茶的味道今年和去年就会不同。川宁崇尚的是调出一种稳定的口感。如果说泡茶的话,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本来英国人泡茶也是向中国人学的,而且非常感谢中国人。

邱季端谈儒商思维投资古董普洱茶


邱季端谈儒商思维投资古董普洱茶

十五年前,曾经我的一篇《我是儒商》的报道与他结下知友,近日,他的一个举动,让我再度寻找这位儒商,他就是“蓑笠翁茶禅居”的投资人邱季端先生。

“儒商”是“儒士”与“商人”两种不同典型人格的复合。他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以义制利,二是关怀意识。理解儒商,应该从三个层次上:第一个层次,是指商人具备一般知识和文化的修养。由于知识和文化修养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才能获得,因此,儒商首先是指受过一定学校教育的商人,才算具有“儒”的背景。第二个层次,是指必须用儒家道德规范来指导商业行为过程,因此,儒商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作为自身行为规范的商人。第三个层次,一般是指成功的并能够广泛惠及社会大众的商人。儒商怎样做生意、管理企业

儒商在精神价值上的一种导向性趋势,就是旨在寻求经济活动与文化精神间的沟通,推进商业和伦理的结合,借助儒家思想的价值效应,塑造商人的人格形象,以提高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名誉声望。显然,儒商的精神特质,就是力图构建一种儒化的经济伦理观念体系。本质上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做生意,怎样管理企业。

因个人兴趣爱好及对中国历史的厚爱,邱先生收藏不少的历史文物,他仍然以儒商思维拓展新的领域,为人们寻找有益健康、保养、增加财富的新思路、新方法,挖掘出人间圣药“古董普洱茶”,在蓑笠翁茶禅居就能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古董普洱茶”。

三年前,邱先生在江西省抚州金溪县一家村民家中聊天,突然发现其家中老屋上悬挂满了许多箩筐,好奇的问:“这是什么东西”。老乡随意的说:“是父辈在解放前留下的老茶(普洱茶)”。邱先生接着问。“是普洱茶吗?”老乡说:“是的,解放前,抚州有很多人在上海等地做生意,因战乱,一些老乡放弃在上海的生意,前往香港发展,留下很多东西无法带走,如这些茶就是放在仓库,让我父辈他们运回来。”这时,邱先生开始用心的关注,因为他知道,只有普洱茶才能放这么长时间,难道是大家常说的老普洱茶?带着疑问,邱先生找到了不远处的小学,小学校长是邱先生的朋友,问起此事,这位小学校长告诉他:“我们从小就知道村里很多人都向他们家要过此茶,村里的医生经常让病人找他要这茶做药引,用于治病,效果不错。”邱先生开始了他的寻找“古董普洱茶”之路。他思考成熟后,一次性将这位老乡家的老茶全部买走,同时也将他兄弟家中的老茶也买走了。为此,邱先生历经两年多的时间,走遍江西、湖南、上海、浙江等地,开始了寻找并了解这些老茶的出处和历史,通过许多知友帮忙寻找同类的老茶———“古董普洱茶”,只要有,他就买。当时茶买回来,不敢送人,也不敢叫别人喝,只是一个人在家试着喝,大约喝了半年的时间,自己轻微的高血压没了,每年痛风的毛病也没了。有一次,邱先生一位朋友便秘多年,他大胆的送了一点老茶给她喝,一周后痊愈,这位朋友十分感谢邱先生,为她解决多年的痛苦。有许多喝酒的朋友,拿此茶用来解酒,发现效果特好。从历史记载可以查到,在民国时期,普洱茶出现比黄金还贵的现象,从这点可以发现。

邱先生如此投入,我们不解的问,对“古董普洱茶”如此投入,其目的是什么?邱先生很坦然的说:“不为别的,因为本人受益,就要将受益的好东西传授给大家,让所有人懂得什么是健康、什么是茶文化、什么是财富,让所有人懂得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收藏,慢慢收集普洱茶,如同云南种茶人所说,爷爷收茶,孙子卖,这就是我的目的,同时,希望用科技的手段来完善茶的研究与发展,并给予大力的支持。”

老徐谈茶:2018糯伍老树春茶(生茶)品鉴报告


今天给各位奉上的是昆明茶友寄来的,标明为2018春糯伍老树的品鉴报告。各位应该都知道糯伍是冰岛村委会下属的五个寨子之一,它的滋味与冰岛老寨很接近,少有人能将两者分清。因此,基本上糯伍茶按冰岛茶出售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了。当然了,它的古树茶产量也不多,如果你以冰岛茶的价格购买到正宗的糯伍古树茶,也算不错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糯伍茶究竟如何?

第一泡

茶汤呈浅黄色,微带一丝绿。无论是挂杯香或是茶汤香都比较香,且不飘,香味呈花蜜香中微带果香。

第二泡

茶味较为饱满,无任何杂味。回甘较为明显,苦、涩弱,感觉不明显,且化得很快。

第三泡

茶汤的质感不错,比较润,有浓稠感。唯一有一点不足之处,就是水路的细腻度不够完美。

第四泡

茶气有,体感也有,就是力度上稍微弱了一些。这一泡的苦涩味开始变得比较明显,涩主要在舌面及上颚。

第五泡

茶味的饱满度无丝毫下降,茶香的持续性也较好。口腔中有凉感,但比较弱,似乎涩变得更重一些。

观叶底

此茶叶底一致性不错,有少许杂茶。有头春和尾春相拼,春尾茶占多数,树龄应该在100年左右。

结论

此茶产地为冰岛产区,与糯伍相比,有细节上的差异。古树茶无疑,品质很好,确实是好茶。

茶画大家田耘谈茶禅 静守一杯茶的光阴


茶画大家田耘先生的画室“不比堂”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茶一人生。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茶亦能使人顿悟禅意。有人问慧能:“茶,苦味还是甜味?”慧能答:“茶,无味。”品茗至此境界,实乃佛家的放达之处矣。

竹影清风,流水潺潺,琴音渺渺,古色古香的“不比堂”中,散淡清逸的茶画大家悠然品茗,汲取着茶文化的精华,参悟着人生的苦与乐。茶汤渐沸,飘烟依依,田耘先生在茶香的弥漫中讲述着他对“茶禅”的感悟……

三两知己,把壶闲聊,岁月静好,田耘先生对品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自己的生活因茶而精彩,性格因茶而沉静、祥和,他认为茶如人生,淡雅一世,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杯里的叶片沉沉浮浮,似人生的大起大落,其味道从苦到甜,从甜到淡,淡而无味,变幻莫测的过程如人的一生,从少不经事的青年,至功成名就的中年,再至心素如简的老年。淡至无味才是至高的境界、至真的味道,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田耘先生说,茶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僧人在参禅悟道时离不开茶,茶与佛的接轨最密切、最广泛。“禅茶一味”,意指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茶与禅的相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如何将“禅茶一味”的空逸、大虚、大和之境体现在书画作品中是一大难题,“难得壶图”,茶画难画,禅茶之画更难画。禅,本不可说,也本不可画,乃用心体悟的。经过长期的探索,他最终将禅与茶完美的融合在茶画作品中。

田耘认为,修佛、念佛、礼佛、拜佛不如“行”佛,“行”佛不是简单的放生,而是把爱心放到细微去做,爱是一切的解答。敬天爱人何必佛前跪求,人不要总是在追逐物欲,应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具备对正能量吸纳和传递的能力。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田耘说,一杯茶可以改变很多人,在如今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空虚的心灵急需文化的滋养,一杯清水在手,添入香茶几许,茶文化的魅力可洗涤心灵的尘垢,令人神清气爽,人应该学会享受静守一杯茶的光阴。茶可静心,清除俗念,令人知足常乐,自从与茶结缘,有了茶的陪伴、浸润、启迪,他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茶对于他来说,已不仅是解渴的饮品,而早已成为他的“斋中清友”。

被茶水润泽多年,他在与茶的对白中,参悟出了“忍不如容,容不如融”的道理,从“忍”到“容”,再到“融”,是一位茶人在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后,内心不断升华的一种境界。

【茶谈】低调茶人涂久凌对茶市行情倍感担忧


【茶谈】--听听他(她)们对于茶行业的肺腑之言

涂久凌:任职于昆明天鸿茶业有限公司昆明店

拒绝采访,因曾经碰到过外行记者

开始涂师并不愿意接受我的采访,而是一再的逃避"我不会聊天,去展会都从不愿意接受任何采访,你还是和他们聊吧。"涂师边说边就要躲,经过大家的劝说,涂师终于愿意坐下来聊几句。

"我之前去展会,和客户好好的喝着茶,一些压根不懂茶的记者来采访,用一些理论的知识来提问,结果把我的客户都给吓跑了。"这样的不愉快经历,使得涂师对不懂茶的记者有了避而远之的心理。"和懂茶的人一起喝茶我是很乐意的,可是对于一些招商的啊、采访的啊总是谈一些其它跟茶无关的问题,我是头疼的很。"

涂师也表示,他不愿意接受采访,因为不想出风头。"以前去展会,我都不愿意给客户名片,我可不想抢了各地代售商的生意;我更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抢了那些代售商的风头。"

年青做茶生意惨遭失败

在之后的交谈中,我渐渐了解到涂师1997年就开始开茶店了,只是那时候是做绿茶;而真正做普洱茶是在2005年,涂师20岁的时候。

"我最开始做的是包装工作,慢慢一点一点做起来的。谁知道,2007年,,涂师感到生意实在不好做"今年的行情并不好,展会上都很难卖,尤其一些低端茶更不行。展会上的茶必须有品质,不能忽悠人;10个人来喝茶,得有七八个人说你的茶好才行啊。至于实体店,跑市场很重要,不寻求销售渠道,生意不容易做"。

对于市场上一些茶的价格,涂师更是担忧。"市场上一些纯古树的价格已经达到几千块甚至上万快一公斤的价格了,比如老班章七八千元一公斤,我觉得已经有一些炒作的成分了。"涂师还提到,有茶商从茶山以一两百的价格收购毛料,然后进行拼凑、加工,更换一下包装,到了会所或是展会上就能以几千块一件的价格出售,这样的混乱市场使得生意更加难做。

老徐谈茶:03年班章白菜古树茶品鉴报告


今天给大家品鉴一款由陕西茶友寄来的,标明为03年班章白菜的生茶。03年的大白菜,那可是天价,10万~20万一饼。大白菜的来由大家可自行上网查一下,老班章出名与这款茶的关系极大。我已经等不及想要品鉴一下这款茶了。

第一泡

茶汤呈金黄色,入口后茶汤香及挂杯都不明显。但有一大特点,就是甜,入口即甜,后感上有微酸。

第二泡

茶味出,但比较淡薄,无苦、无涩。甜味似乎有些飘,也就是甜与水分离的感觉。

第三泡

苦涩味出,但不重,苦能化开。茶的陈味有一点,茶汤的质感一般,浓稠感不明显,水路不算细腻。

第四泡

涩感加重,主要集中在舌面及上颚,茶气很弱。

第五泡

甜味下降很快,口腔里发酸明显。结论已有,不再继续。

直接上结论:此茶与大白菜无关,更不是老班章,做过手脚——制作时加糖或甜味剂。

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谈茶经


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收藏?什么样的普洱茶口感好?时下,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投资效应日益凸显,今日,被誉为中国“普洱茶第一人”的台湾师范大学邓时海教授亲临太原,向龙城普通消费者现场讲述应如何品尝、收藏普洱这种“能喝的古董”。

“喝普洱,以存放3年以上的熟茶为最佳。”邓时海表示,普洱熟茶经过发酵,较之其他茶叶,避免了苦涩、性寒的缺陷,保健功能最佳,经过3年以上的存放,又挥发了发酵时存留的异味,口感纯正。

“新普洱熟茶可作为日常保健品饮用,但说到营养价值,存放50年以上的老茶更胜一筹。”邓时海说,普洱茶存放越久,茶叶中存留的细菌越少,茶叶的PH值越高,可中和人体因过多摄入肉食而产生的酸性物质,非常适合喜欢食肉的人群。

提到日渐升温的普洱茶收藏,邓时海建议藏家,最好收藏普洱青饼(即生茶)。因为经过存放,自然发酵的普洱生茶,其价值要远高于经过人工发酵的普洱熟茶。

茶文化研究员谈正确认识“茶文化”


何为茶文化,业界众说纷纭。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茶文化推广工作委员会、茶文化研究员经过深入的系统论证,给予了茶文化较为全面而相对准确的定义。

在中国现代茶事活动中人们经常提及“茶文化”一词。什么是“茶文化”?各界人士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迄今为止,“茶文化”的定义已经不下数十种,其定义之多足以望“文化”定义之项背。但这些定义多是围绕“茶事活动”而定,以茶为主,以文化为辅,其外延比较狭窄。究竟什么是“茶”?“茶”与“文化”的结合点在哪儿?为什么结合?怎样结合?“茶文化”与“茶”和“文化”本身到底是什么关系?人们又是怎样感受到茶文化的呢?这些问题才是理解“茶文化”的根本所在。

茶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树种,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随着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发现,考古学家和植物学家们分析得出,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历史。

上古时期,据《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史书记载,在新石器全盛时期,以神农为代表的先民便发现和使用了茶,迄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此时,“茶”对于人类而言,还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的东西,跟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任何一种其它植物一样,只是一种自然的、物质的存在。人类对它的应用也只限于用来食用、解渴或者医治疾病,人类对茶的需求还只是停留在生理层面,与文化精神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此时的“茶”只有一个涵义,就是指“茶”这种植物。

后来,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人类对茶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茶”的外延也不断扩大,除了用来指称茶树、茶叶以外,还用来指称用茶叶做成的饮料、食品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茶”的需求也逐渐从生理的过渡到精神层面的,并逐渐形成了茶法,而且还进一步把“茶”和“礼”相结合,形成了“茶礼”。此后,儒释道等思想也渗透入茶,进一步丰富了“茶”的内涵,形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茶文化。此时的茶,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反过来也被人类的生活和精神深深影响着。“茶”已然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式样”,成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的涵义除了用来指称纯物质形态的“茶树”这种植物和茶叶以外,又有了一个质的突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茶”作为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一种植物,它已经与别的自然之物有了一个质的区别。当人们在谈到或者用到“茶”时,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纯自然的、物质的存在,除了自然属性以外,它已经具有了社会属性,经过了人的主观意志的加工改造,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产物。

二、人类在使用茶的过程当中,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摄取它的物质成分,而更多的则是从中去体会和感受人类用以对它进行加工改造的那些“主观意志”。可见,物质的“茶”只是人类“主观意志”的一个载体,它承载着使用它的群体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等。

三、人类在使用茶的过程当中形成的与茶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法规、饮茶习俗、人际关系以及文艺作品等,也成为了“茶”的一个重要内涵。

四、作为物质本身的“茶”也突破了茶叶(树)本身的范畴,不再仅仅用来指称茶叶和用茶叶制作的饮料及相关产品,而且还包含了任何其他一切被人们称为“茶”而不含茶的成分的东西。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易中天谈茶:易中天》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