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紫砂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文人玩壶,视为“雅趣”,参与其事,成为“风雅之举”。紫砂壶与当时名震宫廷的景德镇瓷器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因而它博得古今中外文人的“深爱笃好”。

明代万历之后,紫砂工艺进入了一个繁荣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参与。当时,许多文人的闲适小品里以及流传至今的评话小说中,谈到茶事的,几乎无不提及紫砂茗壶,提到紫砂壶又无不同声赞扬。紫砂壶所以赢得文人的交口称誉,因为它的使用,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正合乎茶事的要求。

紫砂壶经士大夫的一再提倡,越来越促成它的发展,因而壶艺名工和文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时大彬之与娄东诸名士,徐友泉之与宜兴吴氏,蒋伯苓之与陈眉公,都可以说交谊深厚。而陈鸣远的游踵所至,更为文人学士争相延揽,如桐乡汪氏昆仲,海盐张涉园昆仲,海宁杨忠讷、曹廉让、马思赞等,都曾设馆相待。

传说最早与紫砂壶有渊源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苏大学士不但吟咏出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佳句,并且亲自设计了一款“东坡提梁壶”,虽然只是无据可考的传说,但可以看出,宋朝文人墨客对茶具已经十分重视了。后来时大彬、徐友泉等大师也极有可能对文人壶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但都因史料不足而无法确认

时光荏苒,来到了清康熙、雍正年间,这时紫砂史上又出现了一位承前启后的紫砂巨匠:陈鸣远。陈老先生不但制壶技艺精湛无匹,而且好文,他与当时陈维崧、汪柯庭、杨中讷、曹廉让等文人相交甚密,并把这些文人对紫砂壶的想法和看法实践到紫砂壶上。时间长了,文人喜欢的诗、书、画、印等等先后出现在紫砂壶上,浓浓的文人气息让这些墨客爱不释手,自此,紫砂壶在文人圈中名声大噪,无出其右。因此说正是陈鸣远奠定了紫砂壶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基础,开辟了工艺品与高雅艺术相交融的广阔天地。

斗转星移,紫砂壶到乾隆年间,已发展相当成熟,但工匠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差强人意,一直都是模仿前人,没有创新,甚至有的技师异想天开,竟然用釉料装饰紫砂壶,这与紫砂壶质朴无华的本色相去甚远,纯属混搭!就在紫砂壶陷入围城的困境时,出现了两个人,让紫砂壶突出囹圄,大展风姿,他们的名字:杨彭年、陈曼生。

杨彭年老爷子当时在宜兴可是鼎鼎大名,《耕砚田笔记》中这样描述:“彭年善制砂壶,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执壶技艺精湛只是一方面,杨老爷子还有内在才情,文史、书画皆通,这在制壶技师中太难得了。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大儒一枚,精金石书画,当时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陈大官人有个爱好:紫砂壶的铁粉。与杨彭年老爷子结识,不亚伯牙遇子期。他不但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支持,而且常在公余之暇,设计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后来实在技痒难耐,遂亲自操刀。他与杨彭年合作的紫砂壶,后来被命名为“曼生壶”,留存下来不多,极其珍贵。

紫砂壶本为日常用具,但在明清那段特定时代和文化的影响下,特别是文人的直接参与,使紫砂壶成为我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一枝独秀400余年。应该说,紫砂壶作为一种载体,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意趣和审美理想。

然而,文人为何钟情于紫砂器具,使之由平凡的日用品上升到艺术范畴;同样,在文人的参与中,又如何在这些实用器具中展现文人的精神世界,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也是有意义的。

尽可能的贴近那个香粉灯影,扇底风流的文人士大夫生活,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加感性的理解紫砂壶的韵味;又或者感慨之余,反观我们现世的生活,对生命有另一层面的领悟,也是说不定的吧。

小编推荐

中国文人为何钟情于紫砂壶


紫砂壶出自无锡宜兴,我每次去无锡或宜兴,若有空余时间,都要购一把紫砂壶。现在家中有5把紫砂壶,价钱从10多元到200元不等。我知道,我所拥有的紫砂壶,远不是紫砂壶中的珍品、精品,更不是大师、名人作品,但这5把壶做工精细,造型巧妙,我也十分喜爱。

紫砂壶融壶泥、壶色、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于一身,品种有两三千个,容量有大有小,大的东坡提梁壶,能盛水50公斤左右,小的仅盛水50至100克。壶的造型变化多端,真可谓“方非一式,圆无一相”,有的圆肥墩厚,有的纤娇秀丽,有的拙讷含蓄,有的小巧洒脱,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妙趣天成。好的紫砂壶还镌以诗文,绘以书画,嵌以金银,典雅之中显华贵。一柄在握,抚弄摩挲,二三知己,品茶说壶,真可谓是其乐融融。

中国文人特别喜欢紫砂壶,亲近紫砂壶。宋朝诗人梅尧臣的诗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可谓一语中的,讲的就是用紫砂壶烹茶。上品紫砂壶的色彩,犹如染在毛纺织品上的颜色,沉着而没有火气,很像是文人们悠闲、从容的生活态度和内敛的为人处世。而一把紫砂壶,往往是由几种泥料按不同配比混合、又在泥料中加入适度的金属氧化物、着色剂而成,产品烧成后或黑而不墨。或紫而不姹,或绿而不嫩,或灰而不暗,仔细观看,壶身上又有星星白砂,如银粉闪闪。而紫砂壶是不上釉、壶身不着色的,却又色泽丰富,如朱砂紫、海棠红、豆青、榴皮等,皆是自然原色,似象征了文人光明正大、不伪装、不隐瞒的率真品性。

亲近紫砂壶,最好还要让它发挥作用,即用来泡茶。紫砂壶的保湿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紫砂有气孔,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越久,泡出的茶味道就越好,还能空壶留香。同时,在泡茶喝茶过程中,由于抚摸壶身,壶身色泽越发光润、雅致,好像有生命一般。

现在我每个休息天的下午,都要用一把船形的紫砂壶慢慢泡茶喝茶。此壶是我5年前在无锡太湖畔的中国紫砂艺术馆里购得。当时营业员小姐将此壶放在水桶里,它浮而不沉,又将壶盖拿开,单脚立于壶身上压而不碎。我很是惊叹和佩服,就购下了。营业员表演的意思是此壶制作精细,且壶身坚固;而我看中的则是这把“遇弱不强,遇强不弱”的内在品性,这和我的为人处世也有几分相似。我用此壶泡茶,好像是遇到了知己,有一种人壶相亲的感觉。

喝茶是一种心境,用紫砂壶泡茶喝茶,更显出生活的一份淡泊和宁静。相伴紫砂壶,亲近紫砂壶,过一种质朴的生活,我想,在这行色匆匆的社会,也应该是一种清福。

谈谈茶与紫砂的情缘


一般来说,紫砂壶是不挑茶叶的,任何一种茶叶都可以用紫砂壶来泡制,但是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相配更佳。

紫砂壶大家都一般认为宜兴的会更好。那么就拿宜兴紫砂壶来说,宜兴紫砂壶的颜色一般有紫褐、朱红、泥黄三种。一般紫砂壶是用于冲泡普洱茶和乌龙茶用。其原因是普洱茶和乌龙茶对冲泡的水温要求较高一般在95—100℃,而且要持久高温方能产生其茶叶特点。而紫砂壶有较好的保温能力,可以使乌龙茶、普洱茶的香味不易散失,所以,一般在冲泡这两种茶的时候都要采用紫砂壶。

乌龙茶在选用紫砂壶时一般要选择肚扁,较小的紫褐色紫砂壶。而在冲泡普洱茶时一般是要使用肚大、容量较大的朱红色紫砂壶。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喜好来选择。在紫砂壶开壶时,一般如果是好的紫砂壶要先用细毛小刷将外壁和内壁刷洗干净,然后用茶水(如果要用于冲泡普洱茶就用普洱茶浸泡,如果用于冲泡乌龙茶可以用绿茶浸泡,不用选择太好的茶叶)浸泡三到五次直至没有了泥沙味为止,最好能一天换一次水,一两天换一次茶叶。还有一点是需要提醒的,冲泡普洱茶的紫砂壶和冲泡乌龙茶的紫砂壶最好不要混用。

再拿紫砂之中的朱泥来说,一般目数较高,密度大,对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损失少,是乌龙茶伴侣。朱泥小壶宜冲泡条索状的安溪铁观音,表现茶香特质,平顺释放出铁观音的茶韵花香。现在烟台很多市民在家中,兴致盎然之时会选择“功夫茶”,如果是专门品茶,那么容器容量建议在100-200毫升的小壶品饮,其殷红象征吉祥。

段泥(本山绿泥)更适合冲泡绿茶类、铁观音、台湾包种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胎轻质疏,好沏绿茶。高身筒(如井栏)是泡茶的不错选择。

紫泥、段泥、降坡泥中、大品壶适合冲泡黑茶类,身筒高一些更好。紫泥、段泥、降坡泥泥质较为疏松,利于吸附黑茶类不好的味道,其交换作用也可以使茶汤的味道更好,身筒高更有闷泡的作用。但熟普由于汤色过浓,容易造成段泥吐黑,应该在试养后再持续泡养。

紫砂壶的藏与养


紫砂壶至兴起时开始便受到广泛的喜爱,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紫砂虽然受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处于低迷的状态,但通过新一代的努力紫砂重新步上了正轨,特别是80年代初,国内外均掀起了“紫砂壶热浪”,收藏者与日俱增,甚至一些人到了疯狂与痴迷的地步。紫砂壶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紫砂壶的藏

宜兴紫砂壶制作水平档次拉得特别开,有几十块钱买一把的,也有几百上千,成千上万的。紫砂壶爱好者买什么档次的壶,首先要看你的经济实力。当代不少中青年陶艺师,他们的制作水平和艺术气质都相当不错,只是目前尚未成名或名气不大,作品的价格就低得多,他们之中肯定会有些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名家或大师,这就得看你的眼力了。玩紫砂跟收藏书画是一个样,有时在低档产品中,偶而也有可能选出古拙朴实的好壶来,须知黄金本是从沙里淘出来的,关键还是在于你会不会“淘”了。

当我们面对紫砂壶,入目的第一感觉就是泥质,不论它是哪种泥色,都应具有纯净的温润感觉,看上去色泽鲜洁。壶的优劣跟泥质的高低有关。这高与低包括泥料本来的质量和烧炼的火候,“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不过,新买的壶外表总不及用过的那么光泽,新壶通常保留着泥土的天然本色,有一股土腥味,显得粗、燥、亮。而旧壶细、润、柔,原因是壶内石英分子在不断的冷热水交替中起着变化,再加上持壶者悠悠品茗时用手摩挲,使色泽润滑光华。旧时有些藏壶家买了壶出钱请人家先用上几年。制壶史上一些著名的陶艺家,他们能够把壶“养”大之后的相貌估准,这个就是他们技艺高超之处。所见的一些传世名壶,壶身莫不光润古雅,藏壶家称之为“色浆”。

选藏紫砂壶还得看制作工艺的精湛与否。壶体造型与附件的配置,它们各个方面的比例是否恰当,外轮廊线段结构上的缓冲过渡以及明暗面的技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

其中壶盖最容易暴露出工艺的优劣。明清两代大师的作品,一般将壶盖盖上便能把整把壶拎起来,这代表着制壶技艺的高水平。通常口盖关系要紧密通转、平正妥贴,圆形壶盖的精细微妙处在于通转不滞且准合无间隙摇晃,倒茶时无落帽之忧;方器和筋纹器的盖子,从各个方面盖上去,都要能和颈肩吻合。

壶的装饰内容与壶的形体要和谐统一。一把紫砂壶佳作,除了它的形态美外,要达到形神兼备,气质要好,有了内在气质,才可久玩不厌,越用越有通灵之感。

二、紫砂壶的养

有的藏壶家购壶后只知鉴赏,不大懂得“养”壶。一把壶烧成后,由于胎骨火气重,紫砂间微孔结构松,壶性很脆,容易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只有通过“养”才能改变其性格。买来新壶,最好把它浸泡在锅内冷水里,水里放把茶叶,煲上半个小时,先除掉壶上的土味、杂味和蜡质,便可用来泡茶了。

“养壶”主要靠茶叶来养,一般选用绿茶,绿茶性温,茶叶以当年产新茶为佳。茶叶的等级要高,越是紫砂壶精品越发要上等茶叶,泡茶的水也要质好,最好用山泉水或矿泉水。泡茶也讲究,先用沸水浇壶身外璧,品茗者常说的“润壶”,然后再冲水。品茗时若常用湿毛巾抚摸壶身,则润扑之色油然而生。玩赏家常喜爱多把壶轮番使用,并习惯饮什么茶用什么壶,饮红茶用甲壶,绿茶用乙壶,乌龙茶改用丙壶,严加区别,不相混淆。

茶壶每次使用后,壶身应擦拭干净,壶内残茶剩汤不必立即倒弃。这倒不是为了过后再饮,因为紫砂有一定吸水性,残茶留在壶内任其吮吸,时间久了,能使壶色光泽古润。如果壶暂时不用,壶身内外擦干爽,不积湿气,贮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紫砂壶切忌包裹式密封,封闭久后易生“霉斑”。壶的保存要注意勿让它沾油烟,污染后难洗涤,洗刷时不要使用清洗剂,这样很容易破坏“色浆”。

紫砂壶的藏与养都是需有一定技巧的,而收藏紫砂壶要理性的对待,买紫砂壶你的用途是什么需要明确,方能正确选择所需,泡养紫砂是一门学问,静心静气好好“伺候”会让你有成就感的。(文章来源:网络;

苏东坡与宜兴紫砂壶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讲过,人生十六件赏心乐事,其中有两件事:晨兴半柱茗香;客至汲泉烹茶。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人物对生活的优雅态度与唯美追求。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仕途一直不很顺畅,历史上记载,他曾经四次到过宜兴(旧称荆溪、阳羡)与他的同一恩科进士友人畅叙,并在宜兴的十里洋场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他先是对宜兴的山水风光十分仰慕,然后是对宜兴紫砂陶壶一往情深。

苏东坡对饮茶有特别的爱好,在从政之余,他讲究饮茶的雅致性情,一千馀年前的北宋时代,品饮斗茶是士大夫阶层风雅生活的一部分,据说,苏东坡饮茶有四个很高的要求,一是茶叶一定要当时的阳羡唐贡茶(从唐代开始宜兴就有专供皇宫的御用阳羡茶),二是烹茶的水要用上好的金沙泉水(宜兴玉女潭中天然泉水,在离苏东坡的住处蜀山有近二十里的深山中,传说同样体积的水,金沙泉水要比普通的水重百分之二,矿物质含量丰富),三是要用宜兴上乘的紫砂壶,四是必须用桑树叶当柴烧火煮茶,此乃所谓茶事四绝,在今天看来想必太过于奢侈了。

苏东坡曾有在宜兴终老的意愿,“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也打算在阳羡“置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为的是“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由于他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他在宜兴种橘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可他给留下了不朽的名著《楚颂帖》,也称《入荆溪题》,该帖共106字,道出了他对宜兴山水的一见钟情,不过,该帖手迹早已佚亡,据可查找的资料,至少到明代,《楚颂帖》还在宜兴。

现存于宜兴徐文靖祠内的《楚颂帖》碑刻上有明代三朝元老徐溥的一段跋文:“吾乡山水佳胜,昔苏文忠公爱而居之,故其名益着……若此种橘一帖,乃长洲李应祯携以示予……遂用摹刻于石,临视惟谨,不敢失真。”现在各地陆续有出现该帖的石刻摹本,这种民间流传的书帖,让人眼花缭乱,但都与原来的书法面目相去甚远,只能说苏东坡的书法历来粉丝很多,“苏书”人气旺,有市场,《楚颂帖》更是独具魅力吧。

传说苏东坡在宜兴蜀山讲学时,曾经设计了一款提梁壶,后世为了纪念他,就称之为“东坡提梁壶”。现在宜兴的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他的书童常常晚上提了一个灯笼为先生照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何不照着这灯笼样子做一把紫砂壶。由于当时的饮茶习惯,壶把装在壶身侧面,火一烧,壶把就烧得乌漆墨黑,而且烫手,很不实用,于是,就有了“提梁”这一创意,提梁式紫砂壶是苏东坡第一个想到的,他从文人的角度,设计了壶把在壶的上部,并用枯树形状做把,他烹茶审味,怡然自得,由此,他写下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每当茶后,他总要捧着紫砂提梁壶把玩一番,不多久,壶身表面变得古雅秀丽,更觉可爱。由于对紫砂壶情有独钟,他曾写下了“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的著名诗句,这“氐壶”就是说的提梁紫砂壶。说苏东坡是设计宜兴紫砂壶的文人雅士的第一人,只是一种传说或是宜兴人对苏东坡的一段感情,由于宋代的紫砂壶上不留姓名,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发现一件完整的宋代紫砂壶,也就无法找到与苏东坡相关的提梁紫砂壶的实物证据。在宋代,饮茶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的茶叶要经过煮沸才能饮用,所以,提梁就显得十分方便与安全,苏东坡的提梁壶,不但讲究力学原理,同是也考虑到提梁的稳固,按照三角力学的法则设计,创造了紫砂壶的一种新的形制,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紫砂艺人在做“东坡紫砂壶”,现在看来,特别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款式确实有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与美感。

如何保养与收藏紫砂壶


壶的类别品种繁多,其中以紫砂壶最为常见。一只壶,应以紫砂色纯美、紫砂质温润、雕饰精致高雅、造型美观大方者为上品。紫砂壶本是案头之物,但一旦被文人雅士供奉于座右,它就开始镇守书房与精神为伴了。

紫砂壶以其艺术性、实用性和升值潜力,深受集藏者的青睐,但许多初藏友只知观赏,却不懂得养壶。当一把壶烧制出来后,因胎骨火气重,紫砂壶间微孔结构松,故而性脆,容易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只有通过调养,才能改变其弱点,成为一把真正的好壶。那么,怎样藏养紫砂壶呢?

真正爱壶的人都知道,壶也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同样也需要关爱和养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养壶”。一只紫砂壶能否长葆活力,那便要看藏者是否懂得保养了,若保养得好,其发灵性一定良好。只有“养”过的壶才能保持色泽自然沉稳,壶体莹润如玉,周身散发出古朴的气息。

首先,选择紫砂壶藏品,一定要挑选造型精美、质地上乘的佳壶。一要看色泽,无论朱、紫、棕、黄、烧制的火候都要恰到好处;二要观壶形,好的紫砂壶要形体悦目、轮廓周正、线条流畅、比例协调;三要察工艺,做工要精巧细致、壶面光洁、格律严谨、无瑕可寻,而且所选之壶要完整无损。

一般说来,新养一方美壶至少要半年以上,其间藏家必须坚持每天泡茶洗壶。常言道: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一日不洗壶。洗壶必须洗净,然后让茶根留存,以免因茶干燥龟裂而燥损壶面;壶只能用老茶磨洗壶堂,而决不可磨壶的其它部位,否则容易磨损壶的表层包浆,甚至伤及雕刻的细部。尤其是紫砂壶,包浆是年代久远的象征,若被磨去,价值就会大大贬低。

壶洗净以后,还须用茶水保养,以养壶之莹润。养壶,主要靠茶叶来养,一般选用绿茶,开而且要好茶叶,越是精品紫砂壶越要用上等茶来养,泡茶的水要好,最好用山泉或矿泉水。沏茶也有讲究,先用开水浇外壁,以暖壶身,然后再沏茶。不用时,壶要放在干燥之处,残留的茶叶要留在壶中过夜。洗壶时,不要洗掉壶内的茶垢,以便达到保养壶的灵气。一般来说,一把新壶养2至3个月即可,然后将壶洗净晾干,放置入盒收好就可藏起。

时间在品喝中逝去,智慧的生命一截截缩短在壶中,这曾使得多少文人雅士坐在灯下将岁月磨穿。今人养壶,多为藏壶。养一只紫砂壶为伴,每当默守书屋,枯坐案前时,对壶如晤古人,虽不能有言语的交流,却能神游百年之外,于遥远处得到一个苍老的提醒。每每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握壶把玩,权当温习一段历史,且有一种旷远的回味。

壶的本性是爱水而不溺水,需水而不吸水,这恰如养壶者的人生。养壶的过程,也就是藏家自身逐渐改变的过程。或为投资,或为喜好,但是风雨彩虹后都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传承。目的在变化,境界也在变化,养来养去,最终才发现其实养的不是壶,而是自己的身心乃至一生。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壶与文人雅士之情缘》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