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紫砂陶艺是一种传统的紫砂手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多的人在意或关注的都是紫砂壶的外在或者收藏把玩价值,而很少人去研究它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价值。

1、学术价值

对现代尚存的紫砂陶艺遗产的调查,并结合考古出土紫砂实物及传世紫砂实物之工艺分析,证明该工艺的技法、流程、特征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传承至今的宜兴紫砂陶艺堪称文化“活化石”,对研究我国传统陶艺内涵及其文化历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宜兴紫砂原料比较稀见,具有透气性强、可塑性强、收缩率小、呈色丰富等优点,并且用宜兴独特的紫砂成型工艺制作出茶具等,在这过程中体现了多种科学原理的使用。经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证实紫砂泥料具有特殊的分子结构和诸多优良特性,在手工打片、拍打成型和明针修光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材料的密度、强度和可塑性及器物表面的光亮度与美感等,同时又能使器胎内部仍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能,大大增加了器物的使用价值。此外,艺人们对不同泥料的配比,成品的烧制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

2、艺术价值

紫砂陶艺在成器过程中创造了很高的美术价值:

一、材质之美:质朴无华,完全裸露的天然肌理,珠粒隐现,或如玉石,或如金铁,“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且愈用愈美,使人喜爱。二、工艺之美:各种造型端正完美、大小适中、体态各谐,圆器珠圆玉润,方器轮廓周正,花器表达逼真,筋纹器脉络清晰,嘴、盖、钮、线搭配协调,浑然天成,各种装饰手法丰富多彩。

三、使用的功能美:紫砂壶饮茶可获得诸多美的享受。

四、高雅的品味美:紫砂壶吸纳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精华,可谓“温润如君子,或豪迈如丈夫,或风流如词客,或丽娴如美人,或廉洁如高士”。

3、文化价值

(一)在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工艺及其文化传统上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几百年来,其工艺传统世代相承,具有悠久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第二处地方类似的体系。

(二)具有体现高超的民族工艺水平的价值。紫砂陶艺用料独特,加工技艺独特,艺人自己制作各种各样艺术化的加工工具,采用围片打身筒法或切片镶身筒法及刮、削、勒、推等多种成型技法,在装饰上又吸纳传统的诗、书、画、印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造型语言丰富,器型繁多,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确实体现高超的工艺水平。

(三)紫砂壶历代艺人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各种文化营养,提升文化品位,形成不同工艺流派等多个方面持续创新,具有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特殊价值。

(四)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成就称冠于世界,宜兴紫砂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成就宜兴是称为中国陶都的重要因素。

(五)宜兴紫砂陶艺作为一种经过几百年积淀形成的民间工艺,其工艺特征、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见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宝贵价值。

以上几块讲了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但小编觉得收获更大的是我从这篇文章所知的艺术价值,会让我觉得原来紫砂也是个有故事有生命的物体。

扩展阅读

紫砂艺术的审美、艺术和收藏价值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够发抒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艺术感受。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仔细划分以后,紫砂壶艺术品具有三大价值特征: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宜兴紫砂壶的审美价值众所周知,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其社会功用价值。除了实用功能价值外,它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便是审美价值。每当我们欣赏一把名壶时,就会产生对泥质的认识和对构思精巧、制作精细的无限赞叹,产生出对造型艺术品的无限想象。所以会有许多的人,特别是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的人士,常常产生爱不释手的情感来。

宜兴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应该说,一件真正的宜兴紫砂壶毫无疑问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如果有人问:“怎么样的紫砂壶称为艺术品呢”?也许立即会有人回答你说,供春壶、曼生壶、景洲壶、蒋蓉壶等就是宜兴紫砂壶的艺术品。这个回答很对,但是并没有讲出宜兴紫砂艺术品的真正道理来。宜兴制壶家是用紫砂泥和工具,并通过各种造型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说,宜兴紫砂壶艺就是一种无比优美的、难以形容的、只可意会的语言。

宜兴紫砂壶的收藏价值正因为宜兴紫砂壶具备了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因而同时具备了收藏价值。其收藏价值又视各收藏人士的爱好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因纯朴的胎质而收藏,有的因优美造型而收藏,有的因精湛的装饰艺术而收藏、有的因能够升值而收藏。这些收藏者爱壶如命,见到名壶便会不顾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生活能力,千方百计地收藏。收藏者中,有的纯粹是满足自己的玩赏吧;有的是“以壶交友、以壶会友”;有的是为了紫砂壶在若干年后的升值。不论收藏者出于何种目的,无疑都是正确的,都是健康的。当今,宜兴紫砂壶的收藏热比过去更盛,国内外许多人士纷纷涌进宜兴寻求紫砂壶。因而紫砂壶的收藏品价值也随之越来越高。据许多紫砂壶爱好者或收藏者透露的信息表明,远代的名壶不说,现在的名壶收藏价值已高达数万元,更高的甚至达到上百万元。

现代紫砂壶艺术杂谈


从五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踏进了历史发展和空前繁荣时期。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古老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过去,紫砂壶的造型只有龙蛋壶、洋桶壶等自古流传下来的式样。而今,壶艺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仅使失传几十年的优秀作品逐步恢复,而且还创造了一千多种新产品。几何形壶(包括圆器、方器)、自然形壶(又称花货)、筋纹器壶及小型壶、水平壶等四种类型都有出产,色泽包括红泥、紫砂、梨皮泥等十多种,纹饰运用了浅浮雕、印花、贴花、镌刻及金银丝镶嵌等新工艺。

现代紫砂壶艺术以朱可心、顾景舟和蒋蓉为代表。著名老艺人还有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概、任淦庭等。他们的技艺是多方面的,但又各有所长。顾景舟技艺全面,喜作素式茗壶;王寅春、吴云根则以筋纹器壶为主;朱可心、蒋蓉又善制雕塑装饰的壶;裴石民除专长制壶外,还以制作形色逼真花果小件著名;而任淦庭则以书画陶刻称著于时。他们除了精心创作外,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青年艺徒,使紫砂这一传统工艺后继有人。新一代的陶艺师不但在传统上有所继承,而且创造不少新颖的作品,在历届中外陶艺展中可窥其面目。

现代紫砂壶艺术的发展、演进,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建国初年的恢复期;六十年代的孕育期;八十年代的飞跃期。

1950年,人民政府拨专款恢复生产,对紫砂工艺采取了保留、提高、发展的方针,贯彻了经济、适用、美观的设计原则,进行了一系列挖掘、恢复、发展的工作。

1955年10月成立宜兴蜀山紫砂陶业生产合作社,原被迫改行的老艺人都归了队。

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紫砂壶也列入封资修。"文革壶"壶底款仅钤"中国宜兴"印章,偶见作者名款。但却为人珍视,原因是泥质优良、色泽纯正,制技水准亦高,且有名人名作。

七十年代,宜兴紫砂工艺厂扩大紫砂研究室,由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徐秀棠、高海庚、吕尧臣、汪寅仙等组成,专门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此时,传统名作得以肯定。

197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宜兴举办"陶瓷美术设计班"。1988年,顾景舟经国家轻工部批准,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崇为"壶艺泰斗"而饮誉海内外。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海内外掀起眦砂热的浪潮,首先是香港罗桂祥先生筹划在亚洲第六届艺术节举办"宜兴陶器展",要求展品壶底、盖钤制作者名款。紫砂厂挑选技术尖子建立"特艺班",按其提供的历史名作图样进行复制。1981年紫砂茗壶在此展览中大展雄风,并开展学术讲座,为罗桂祥先生百余伯紫砂藏品作鉴定,捐赠给香港市政局建立香港茶具文物馆。此时,紫砂茗壶价值上升到应有的地位,更令人欣慰的是一代新秀脱颖而出,成为现代紫砂壶艺的中坚力量。

紫砂茗壶经历代艺人的创造和文士的推崇,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工艺特殊、装饰多变、风格高雅、技艺精湛的集工艺和实用于一体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一枝奇葩。当今的紫砂茗壶,造型千姿百态,品种丰富多彩,真可谓一个洋洋大观的壶艺世界。

紫砂茗壶的类别,如按品质可分为粗货、细货有特种工艺品三洒,粗货:是指价格低廉、经济实用、而向大众的普通商品壶。细货:其价格有所高低,但还通称为经济实用的工艺美术品。特种工艺品:是指那些出于名壶艺家之手的名作,其价格得按壶艺家的成就及作品的艺术价值而论。这类壶艺术水平高,产量少,显得更加名贵。

紫砂茗壶是以特殊的紫砂材质精制而成,具有一定的制作技巧和审美标准。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注重作品内涵,形成百品竞新的现代紫砂壶艺术,名师新秀,各擅胜场,显示作者品格特征和紫砂文化,吸引着海内外名阶层人士的向往和倾心。

狄夕明的紫砂艺术


走进狄夕明的“云扬斋”,宛若走进一方紫砂艺术的天地。那些千姿百态的紫砂壶折射出主人的壶艺修养和文化创意,无不充盈着紫砂的特质、文化的灵魂和寓意的情趣。

宜兴紫砂壶自明清成熟以来,已成为一种艺术与文化、实用与欣赏、材质与审美有机结合的中国民族工艺品,富有艺术的魅力和价值。狄夕明的壶艺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传统而不失新潮,通俗而又高雅,显示出他对紫砂壶创作的深度思考,通过对作品自然的、和谐的、艺术的原则要求中,彰显砂壶内在格调和品位的崇高。

狄夕明从喜爱书画到钟情紫砂,是他人生的不懈追求和生命的重要组成。他在紫砂学艺过程中,临摹古人、前辈和大师作品时,注意捕捉随时迸发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意识的情感体验,营造壶艺新作。他的原创之作“龙首壶”,虽然也是以龙为题材,张扬龙的崇拜的艺术作品,但是是以新的形态释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朱泥制作成圆润饱满的壶身,壶嘴、壶把设计成抽象的龙首和龙尾,嵌盖上的壶钮是一颗硕大的铺砂红珠,金色砂粒仿佛“游龙戏珠”的光芒。还有陶刻的五爪游龙,或是腾越于天际,或是潜藏深泽,那神秘与奇异,增添了作品寓意性和情趣感,给人以怡性悦情的享受。

在狄夕明曾在《言为心声,艺为心形》的短文中透露心声:“吾居阳羡,常窥艺人制壶,深有情恋,情有所爱,小加研寻,有会心处。”他还认为:“对技外之学养,文化之契合,自然之体察,生命之体悟,感知舍而弃之,非艺人之举。”所以,他的紫砂艺术之路始终渗溢着恬淡与自然,遵循“道法自然”的创作情感,并把真情和实意投向紫砂壶的创作,力求好作品问世。俗话说:“自然生花器,简约蕴光华。”在紫砂壶的艺术领域不断探求的狄夕明,钟爱于光器的造型设计,那简单凝练、线条丰腴的艺术语言,是男人大而化之的性格再现。其实在狄夕明看来,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能够以紫砂壶的形象再生。

说到紫砂壶的造型,狄夕明对自己是绝对的苛求完美,这是他与生俱来对美的偏爱。即使是传统的器形,都可以有新的解构。一件“石瓢提梁”、一件“牛盖莲子”、一件“仿古”都是他依据自己的眼光,慢慢修饰,慢慢雕琢,最后成型。作品的每一个新的变化都是他来自于生活、观察、思考的沉淀。他认为,紫砂壶是一种艺术品,也是对生活、对文化的一种寄托和追求。在艺术范围中,实际上精神内容决定着紫砂壶艺术的表现形式。

狄夕明在紫砂艺术的天地里徜徉,每件佳作都有他独到的理解和突破常规的创新。例如他的“鼎顶如意”,摹古法,施新意,创作而成。壶有三足似鼎,简练中独具意蕴,圆和中显示张力,尤其是壶钮塑成桥型的“如意”,形象地演绎出“鼎顶如意”的创作主题和精神内涵,它的品位,它的寓意让人一览无余。

狄夕明宠爱紫砂壶的传统造型。在他看来,能够经受岁月沧桑的洗礼,而不灭灼灼其华的一定是经典。在实践中他总是跃跃欲试地想为曾经的经典作品融入新鲜的元素,祈盼成为新的经典之作。他的“葫芦提梁”、“紫金炉”、“功德圆满”组壶等都是在器形与陶刻的交融中包容美学的韵味,蕴蓄象征的含义。这种形意相依,气韵生动的艺术个性,可以作为狄夕明紫砂壶艺术的注脚。

“云扬斋”留给的印象是深刻的。狄夕明的紫砂壶创作构思,是在生活中积淀,在积淀中感悟,在感悟中施艺。他的作品之所以诱人和感人,是因为来自自然,发自内心。也许这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紫砂壶除了有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更有一种怡情之美。在收藏把玩中陶冶情操、增添意趣、积累知识、丰富社会人生。壶可行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紫砂壶的精、气、神、韵的抽象之美,才是紫砂艺术的最高境界。“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所稽也”,紫砂泥来源于大地深处,只有当你用心去品位紫砂的时候,那种清雅之美更会渗入到你的心中。

古有陆羽在茶经说到“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可见古人对于茶的喜欢,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借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段话说明品茗必须做到水好,火足,具美。品茗者除讲究精茶,真水,活火,还讲究妙器,称“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于是呼,茶具紫砂壶横空出世了…

紫砂壶艺始于宋朝而盛于明清。几百年来,紫砂工艺经历无数兴废衰荣,薪尽火传,逐渐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热潮,关于紫砂陶的发现,有一个有趣的傅说。古时侯有一个异僧,经过宜兴鼎蜀山村落时,他嘴里不停地叫着“卖富贵土,卖富贵土喔!”。当地居民都觉得很稀奇,但却只朝着异僧观望。异僧见大家没有动静,又放开喉咙大声喊道:“贵不欲买,买富如何?”随后就带着几个村民朝着附近出产“富贵土”的青龙山、黄龙山的陶穴走去,到了那里大家看到的果然是五彩缤纷的陶土,红的、黄的、绿的、青的、紫的……。这就是关于紫砂陶的起源传说。

紫砂泥色彩丰富,绝不仅仅是紫泥、绿泥和红泥这3种颜色。紫砂壶的工艺非常独特,她由壶身、嘴、把、盖等部分组成,紫砂壶既是一个严谨完美的整体,又有与壶身相辅相应构成的和谐完美整体的附件。行内有“壶把跟着壶型走,壶嘴要随壶把出”之说。

紫砂壶还有很多的艺术装饰技法,有篆刻、泥绘、堆塑、粉彩、绞泥、镶嵌等工艺,通过装饰使之艺术品更加完美。尤其是篆刻,以刀代笔,主张刀随笔意,体现很多书法韵味,山水花鸟、人物等在刀的刻画下栩栩如生,用刀多变,用前辈们说的话就是光用刀就可以写一本书,可想而知,篆刻精神和魅力所在。

紫砂茶具的加彩艺术


紫砂加彩艺术是在紫砂器烧成后,在深沉的紫褐色素胎上进行彩绘加工复烧而成,既不失紫砂稳重、古朴、典雅的风格,又能显示出富丽堂皇、高雅华贵的气质。此壶紫泥调砂为胎,外施粉彩图案,壶身饱满圆润,壶流三弯,壶把若耳,底部圈足。壶身与壶盖花卉蝴蝶交错满布,色彩多样,栩栩如生。底部有篆书“方曾参制”四字款。方曾参为清代顺治至雍正年间人,所制壶古朴浑成,顿雅绝妙,以光货居多,所传壶器罕少。当为宜兴制壶好手,故选其素器入宫加彩复用。

任何艺术形式都需以独特的魅力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紫砂上加彩施釉虽然使紫砂器变得艳丽缤纷、别具一格,但同时也良莠不齐,出现了过于繁缛甚至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紫砂艺术本来面目的现象,本末倒置,难免引起文人玩客们的非议。吴骞在《桃溪客话》中就评论说:“阳羡茗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同价。百余年来,名辈既尽,时工所制,率粗俗不雅,或涂以黄丹,无一可以清玩。”阮葵生《茶余密话》更云:“近时宜兴砂壶,复加饶州(景德镇)之鎏……光彩照人,却失本来面目。”

紫砂茶具之美,美在其天然色泽,如果所装饰的色彩与其不谐调,甚至趣味庸俗,就不只是画蛇添足的问题,而是艺术发展方向问题了。紫砂彩釉壶尽管出了不少名作,终因粗俗不雅者太多而未得到广泛流传,但这也反过来说明其中精雅者的可贵。

紫砂壶的线条艺术


宜兴紫砂壶主要是利用紫砂泥料固有的机理质感,造型和泥色的变化等特点来表现其装饰效果。紫砂壶往往在成型过程中同时完成装饰工艺,如线条的装饰以及造型上弧面反和弧面的利用等。

线条装饰在我国陶器上的使用可谓源远流长。彩陶纹饰中的线条运用变化多端,主要以二维平面形态为主,如折线、曲线、直线、点线来适应造型的变化。这种蕴涵着主体审美情感及想象力的线条,为中国绘画线条规定了最原始的审美价值取向,并对我国的青铜器、玉器的纹饰乃至其后丰富的工艺美术作品、紫砂陶的装饰用线起到了开山的作用。

紫砂壶的线条装饰,其实是茶壶造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立体线条有灯草线、子母线、云肩线、凹凸线以及云水纹、花瓣纹和菱纹等20余种。这些线纹的运用,既是一种装饰的艺术手段,又起到确保器体质量的作用,可以增强成型时粘接处及边缘部分的应力,也就是增加了实用功能。

紫砂江湖中,紫砂壶制作基本上都是线条的运用。线条艺术,是紫砂壶艺术最基础的本质。壶艺所用之线是最富有情感之线,陶艺家情感宣泄的主要艺术概括手法就是线条,常言有“壶如其人,”但更是“线如其人”。

线条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态。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如:S形、V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螺形、波形,以及长与短、粗与细、纵与横、曲与直、虚与实、断与续等,它们可以使人们心理产生快与慢、刚与柔、滞与滑、利与钝、顿与挫等不同感应。

一般来说,直线具有刚劲、挺括、正直等特性。给人以一种力的感受,如“方壶”、“八方壶”、“僧帽壶”,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中轴线、平行线准确匀挺。整体造型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曲线则是有优雅、柔和、活泼、流畅等特性,给人以一种活力感。

我们可以从每一件紫砂作品中看到陶艺人的线条美,始终贯穿在整个壶艺造型设计构思中。当然,对于线条的运用,从事紫砂造型的艺人一般都在自觉运用,不同艺人所创制的线条技法和线条风格,都应体现出对容体的真挚感受,当主体个性涵养的显露及容体形神的表现相融并现时,线才充分地体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这一精神境界,以及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审美观念。

这也是线条得以源源流长、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从中看到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和智慧精神。线条的运用正是具备了人类共同的审美意识,体现出人类的认识意识,表达出人类的情感意义,反映了人类的真美精神和民族意志。因而,体悟和表达陶艺人意境的语言,正确理解点、线、面的构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趣谈妙谈紫砂艺术,你想参与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