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古诗文中常常出现“煎茶”的说法,但究竟如何个“煎”法,却少有人提及。“煎茶”是1200年前撰写《茶经》的陆羽经过科学概括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烹茶法,大致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首先是把饼茶炙干、碾碎、罗好,使之成为极细的茶末。唐人李群玉“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说的就是这种茶末。第二是煎水,将上好之水放在茶釜中烧开,这时应注意煎的“汤候”。陆羽将“汤候”分为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到第三沸就“水老”而“不可食”了。李群玉诗中又有“滩声起鱼眼,满鼎漂轻霞”,说的就是第一沸即“鱼目”沸。此时,将茶末放入茶釜中并不断搅动,以培育汤花。

茶煎好后,便开始分茶。分茶的妙处在于分汤花。汤花共分三种:细而轻的叫“花”,薄而密的叫“沫”,厚而绵的叫“饽”。一般说来,一釜为一升,一釜茶汤可分为五碗,不能再多,多就没有味道了。唐代诗人刘禹锡曾描绘过喝这种汤花浮于水面的煎茶心情,他作诗说西山一位僧人煎茶招待他,“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陆羽提倡的煎茶法使茶叶的真味保留得更多,从而受到社会欢迎并由此形成了初步的品饮艺术。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古人究竟如何煎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