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建水紫陶的灵魂所在,即是其书画装饰,阴刻阳填。倘若没有书画的装饰,倘若没有阴刻阳填。紫陶将与其他陶瓷无异。四大名陶之列难予立足。

紫陶为何要书画点缀?

不知紫陶从何时起开始做书画装饰,但自古以来,碗窑的陶艺人都明白个理。没了书画装饰,紫陶就索然无味。建水紫陶开始书画装饰,可能更多的是被动所为。建水旧称临安,自明始就与江南紧密相连。所居滇南沃野,地势平阔。居民多为中原军屯迁徙,虽处边疆,但却受汉文化影响颇深,故名家辈出,为滇南邹鲁文县名邦。

早年的建水陶人,虽为制匠,审美甚高,不拘泥亦不媚俗,极富文人情趣,以书画入陶,花鸟虫鱼,山水高士,金文残贴跃然陶上,文气钟毓。后来之人深谙此道。以书画饰陶一以贯之。匠人制陶手艺之余知书识字知文达理兼收并蓄。

紫陶装饰为何要以刻填为道?

书画饰陶绝非紫陶所有,纵观华夏南北,窑火遍地,饰陶者比比皆是。唯有紫陶所饰以刻填为道。笔墨留痕,刀刻成模,以泥填泥。此技此艺,无出其右。然众陶只得望其项背。

一则在于建水当地特有五彩陶泥,足以细腻入微。所填泥料可与坯体融而不分,宛若天成。

二则在于建水紫陶可进行无釉磨光,明亮如镜。沙石所磨之后,不损画面分毫,为其表留下不灭妆容。

三则在于紫陶烧制,温度极高,所填泥料实则也为陶泥。若是笔墨,不施釉彩,怎可奈何住此般烈焰,定不得留。

书画是灵魂,刻填是技巧,这一笔一墨,一刻一填。技与艺在陶坯上浑然天成。庆幸今日之紫陶,仍未忘其初心,丢弃灵魂。所含之格调,一如往昔。熔炼纸本绢地设色水墨技艺,异彩纷呈逐为大观。

小编推荐

建水紫陶之书画装饰艺术


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区别于其它陶器的灵魂所在,就是以陶泥为载体,采用阴刻阳填的工艺手法,将中国的书法和国画从纸上搬到陶泥上,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书画的艺术性,这是它作为一种文化陶存在的本质特征。

书画装饰的艺术性,又决定了建水紫陶具有性和不可复制性。由于书画者创作的个性差异、水平、题材的随机性,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使每一件建水紫陶作品的装饰画面变的不同。加之在陶泥上作画具有不确定性,又受不同批次制作的泥料成分、刻、填、烧制、打磨等工艺过程的影响,使紫陶成为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书画是灵魂,刻填是技巧,这一笔一墨,一刻一填,技与艺在陶坯上的完美结合,使建水紫陶高贵典雅的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所以,抛开别的工艺,单从书画装饰上说,用看国画的眼光,来欣赏建水紫陶独特的美,也是令人心动和神往的。

三弄笛声初到枕,一枝梅影正横窗。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不可夺,石之坚,天能补,海能填。不可侮,石之怪,叱能起,射无碍。其精神,其意态,俨若思,观自在。友乎师,石可拜。

问墨几多情,留蝉浣韵青。兰心解石语,不与俗人听。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建水紫陶装饰的表现形式


建水紫陶的官方定义:

2014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建水紫陶,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的建水紫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范围内,以建水县紫、白、青、黄、五花等五色陶(瓷)土为原料,采用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等工艺制成的紫陶成品。

在装饰工艺上细分如下

01.阴刻阳填

刻填工艺是建水紫陶有别于其他陶瓷的一项特色工艺。刻和填是两个独立的工艺步骤,建水当地把刻的环节称为“刻花”,把填的环节称为“填泥”。

1、单道填泥:多为素色

2、多道填泥:二次、三次、多次

3、彩填线雕

02.雕刻

1、阴刻

2、阳刻

3、浮雕

4、堆雕

5、镂空雕

03.仿生花器

1、植物素材

2、动物素材

04.素器

1、经典素器

2、创新素器(作者:黄芳,来源:凤王紫陶,图来源:说茶网图库)

从建水紫陶装饰看中国传统文化


建水紫陶作品以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装饰元素,凝聚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建水紫陶装饰,就是在成型的紫陶坯胎上书写绘画,或画梅、兰、竹、菊、山水、人物、动物,或写诗词、古文和行楷隶篆,以刀作笔再行雕刻,填以白泥刮扫的装饰手法,有中国山水画般独特的艺术效果。之后“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更使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大增。

建水紫陶作品以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装饰元素,凝聚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建水紫陶装饰,就是在成型的紫陶坯胎上书写绘画,或画梅、兰、竹、菊、山水、人物、动物,或写诗词、古文和行楷隶篆,以刀作笔再行雕刻,填以白泥刮扫的装饰手法,有中国山水画般独特的艺术效果。之后“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更使建水紫陶的艺术价值大增。

花卉装饰

1.梅花装饰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文化寓意,因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而被古代文人反复咏唱,并赋予其各种美好品格。梅花主要有3种意象:一是象征志士、贞士,二是象征隐士,三是象征美人、仙子。建水紫陶上的梅花装饰与器物浑然一体,格调清新,另有一种典雅的韵味。

2.竹子装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富含了太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情结。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竹的劲节风骨、拂尘隐逸,与中国传统文人内心的自喻、自省、自尊、自强的精神活动已形成了固定的对应关系。竹子作为装饰增强了建水紫陶的传统文化韵味。

3.菊花装饰

中国是最早种植菊花的国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做傲骨怒放、高风亮节的象征。菊花装饰虽然雕刻复杂,在建水紫陶中比较少见,但也一直为收藏者所喜爱。

4.兰花装饰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高洁、典雅、坚贞不渝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兰花不同于梅的孤绝、竹的气节、菊的风霜,它象征着知识分子的高洁、幽贞,以及中华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中国人对兰花有着很深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兰花的写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被誉为“国香”、“王者香”,从而成为高雅文化的代表。在建水紫陶中常见兰花用作装饰墨盒,其随意、生动更衬托出墨盒的文化韵味。

风景、人物、动物装饰

1.风景装饰

建水紫陶上的风景装饰风格多样,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在艺术手法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如扁天球瓶的风景装饰——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再如瓶上的山水装饰,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原则重新布局,传达出山、石、流水等物的神态情韵,构造出和谐的艺术境界。

2.人物装饰

人物装饰在建水紫陶装饰中比较常见,人物形象线条粗细明朗,搭配和谐,栩栩如生。如壶上的人物装饰,线条单纯,勾勒精致,形象优美,再配以壶体本色,让人感觉静中有动。经过上色而与周边构成了有节奏的空间对比,和谐而统一。这些人物装饰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各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是千百年来文人抒发情感的平台。

3.动物装饰

与人物画和山水画相比,花鸟鱼虫画成熟较晚,尽管它的出现早于人物画和山水画,但至唐代它才以一个完整体诞生于画坛。早在远古时代,鱼、鸟、鹿,虎就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这些图案在后来的建水紫陶上也经常见到,变化极其丰富。

建水紫陶装饰也追求纯粹文字构成的艺术特色。汉字字体造型变化极富韵味,如金文的浑朴圆润、汉隶的古朴端庄、行草的自由飘逸、楷书的方正稳重。现代书艺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艺术中的夸张变形手法进行文字间的穿插、呼应、组合等构成手法,体现出新的视觉效果。

从先秦的诸子文章开始,诗词古文就承载着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或修身养性,或感慨抒怀,它们在建水紫陶上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建水紫陶的文化韵味,也增添了其艺术美感。

几何纹样与残贴装饰

在建水紫陶的装饰中,几何纹样也很常见。中国几何装饰纹样主要有回纹、菱形纹、连环纹、密环纹等,其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构图简单,搭配和谐,有秩序感,具有质朴的生活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建水紫陶贵在“珍贵”


有陶友问:为啥紫陶比紫砂贵啊?肯定啦,紫陶是真泥料真手工啊紫的秒回是不是一箭入心?其实紫陶的“贵”还有好多种,最贵的是“珍贵”。

一、【泥料珍贵】

建水紫陶的原料全部取自建水境内碗窑村以西五公里的五彩山。建水境内的砖红壤性红土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中度湿润,质地较黏,PH值5~6,多为黄红色黏土。制作建水紫陶的五色土、黄土、白土、灰土以网带层状与砖红壤性红土共生,含极少量砂粒,黏性极强。建水境内的砖红壤性红土面积138.48万亩,分布于海拔1300~1500米的坝区和丘陵地带。建水紫陶另一种添加土料为紫色土,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紫红色砂叶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含铁高,酸性强,抗蚀能力弱,面积68.56万亩,分散分布于海拔1300~1600米的地表。

二、【制作精贵】

劳动创造价值,不同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是不平均的。手工劳动的价值成本高于机械加工,个体制作与批量生产,所产生的价值也有天壤之别。流水线产品不是工艺品,工艺之美,在于手工制作,每一个都少有。

一、紫陶制作程序细分有72道工艺,大类工艺都有11道之多,从制泥、拉坯、装饰、雕刻、填泥、烧制、打磨,形成一个个劳作的周期,每道工艺都是必须手工完成。其中最具独特代表性的几个工序:拉坯成型、阴刻阳填、无釉抛光等制作步骤耗时费力且对匠人技艺要求甚高,所有工序所耗费的时间加起来,都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每一道工序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时间,比如刻后填泥每填一次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凉坯再复填。在时间和人力上投资的成本远不是机械工艺价值可以替代的。

二、紫陶制作必须是“各取所长、分工复杂、团体合作”,多为团队协作,多人共同完成。“人无全才,物无极美”,当从炼泥到拉坯刻填..烧制,每一个步骤都交给一双最专业的手去完成,紫陶作品的整体质量必然是一个新高度。而在这些每一个人所特长的步骤中,更需要彼此默契环环紧扣,每个环节都隐藏着高损耗率。即便是一个常规简单器型的壶也需要多人匠心去完成,所以价格自然就不会太低。

三、【精品之贵】

一、建水紫陶的成品率低,一直是所有制陶人最头痛的一件事。对比于其它紫砂、瓷泥,紫陶的泥料收缩率高达18%,质感较为细较柔,越伸拉越拍打泥料越软塌,可塑性定型性低,导致最后烧制的成品率也较低;

二、建水紫陶是属于高温细陶,烧制温度高,烧制温度高于1100°时,壶坯十分脆弱,壶体薄、收缩大就会导致变形,严重时会炸裂;

三、刻填工序虽增光添彩,但是暗地里也增加了残缺几率,填泥所用力度掌握不好,烧制时泥料收缩不同步,也会导致烧制出来的壶坯变形。

四、【艺术之贵】紫陶承载着中国的书画文化

对于建水紫陶而言,书画装饰可谓是其灵魂。而书画的装饰必须是“阴刻阳填”工艺,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从事艺术这东西,是有门槛的,并非三教九流泛泛之辈一时半会能所为。陶艺匠艺们往往是十年寒窗,习字练画必不可少,每一副画面的背后,每一种风格的树立形成,都饱含了艺人多年的心血与积累。所以在一把紫陶壶实用价值之上,是其更具有无穷的艺术价值。在欣赏使用这些带有艺术的器皿时,才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美好的感受。

五、【养心之贵】

迷上紫陶的朋友会发现,紫陶会让人心灵不知不觉地安静。你开始喜欢上生活柴米油盐酱醋之外的点滴小惊喜,留意身边各种美,不自觉各种秀图,偷偷各种学艺。为了满足你自己在紫陶中的专业迷恋之路走得更有价值更有发展空间,你开始了解陶、瓷的区别,修习一切跟茶以及茶周边的技艺。你开始学习插花,学习焚香,精进书画、练习摆拍。

这漫漫的人生之路上,会遇到很多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往往代表着认可自己,认可别人,认可这个世界的程度。有些阶段,我们往往不假思索的把事与物轻易划上内心所谓的的等值,甚至带着一丝自己的固执偏见。只是在每个往后的阶段,在不同的路口,我们又会遇上及发现更多的人与事和物,一路上不断的学习认识,对新事物的一切认识深度,它来源于我们的积累和记录,记录下你曾走过的路,曾认识的人,带着思考,挥手告别昨日认知的稚嫩和鲁莽。

例如:你慢慢了解紫陶、认识紫陶,下一段旅途不再是独行,有了陶茶的熏陶相伴,接下来任路再崎岖,眼前的风景只会越来越精彩。

建水紫陶的历史


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2008年6月,建水紫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此,建水紫陶开始蓬勃发展,短短三年时间,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投向了这个西南的边陲县城,投向了古老传统的紫陶工艺品。

建水紫陶将文人的字画移于紫陶之上,是建水紫陶的特有之处,以陶为纸,装饰上融入书画家强烈的个人风格,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落墨后,再由熟练的雕刻工人采用阴刻阳填的方法将文人字画保留下来,无论飞禽走兽,花草鱼虫,还是琼楼玉宇,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欣赏建水紫陶,首先需要观其形察其色,看一件紫陶作品,首先需要看它的外形是否准确,装饰是否到位,然后看成色,通俗来讲,紫陶的成色基本可分为五种:羊肝色(传统的紫陶颜色),花色(也可称为杂色,一般是黑红相杂)咖啡色(也可称为板栗色,),黑色(净黑色的紫陶成品不常见),窑变(最为难得的成色)。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一壶甘甜之水,至明月春秋。一盏铁韵佳茗,感岁月芳华。

建水紫陶——好泥、好陶


泥对于陶器来说是最根本的天性,而繁杂的工艺,只是对泥后天的再造。没有好底子,何来好面子。一件精美的陶器离不开一团好泥来塑。

于紫陶而言,它有独步天下的阴刻阳填,无釉磨光,声如磬,体如铁,色如铜,明如镜,泡茶隔夜不馊,栽花不烂根,泡水不发臭。之所以那么好,说白了天生泥料底子好。

储量足:建水紫陶的泥料全部取自建水境内,分布于1300——1600米的坝区和丘陵地带,呈带状深埋于地表之下。

虽然开采起来稍有难度,但储备量可一点不少,具有关部门统计,现如今勘探到的可用陶土面积已达68.56万亩。

按如今的年消耗量来计算,近百年内无需为此担忧。也正是由于如此充足的储量,纯天然未经提炼的陶土目前成本较低,因此市面上使用的泥料皆为纯天然泥料,不加注任何化工原料,也不存在诸如其他陶瓷产区泥料造假的情况,无需为此困扰,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含铁高:制作建水紫陶的陶土共有五种,我们称之为五色陶土。分别是红土、黄土、五花土、白土、青土,五色土几乎都含铁,以熔点1565℃的Fe2O3三氧化二铁(正三价)的形式存在。

其中由属红土、五花土、黄土含量最高。在入窑烧制过程中,经过还原反应,形成Fe3O4四氧化三铁,而这个四氧化三铁俗称磁铁,磁铁对水质起到了一定的软化作用。而建水紫陶体如铁(尤其是柴烧作品有较为明显的金属光泽及质感)正是由于其较高的含铁所致。

建水紫陶吸铁实验

泥料细:建水紫陶的泥料在自然状态下土质细腻纯净呈胶泥状。被晾晒干后,用手揉搓即可成粉末状。

水混合,过滤再陈腐,泥料目数在200——300目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00目(参考宜兴紫砂泥料细腻度多在100目以下)。

反复多次的过滤掉杂质,让原本很细腻的泥更加细腻

如此细腻的泥料,也造就了建水紫陶独道的“阴刻阳填”工艺,并且在烧制过后,通过打磨抛光即可形成亮如明镜的质地,仿佛施了釉彩般,因此后人称为“无釉磨光”。

在实用性方面,烧制过后的紫陶具有特殊的气孔结构,单面透气的特性介于双面透气的紫砂与不怎么透气的瓷器之间。半透不透的紫陶因此泡茶隔夜不馊,存茶恒温恒湿,栽花不烂根,泡水不发臭。

可高温烧制:建水紫陶的烧制温度普遍在1100℃——1200℃之间。最高的可达1250℃。(具体的烧制温度需更具泥料配比所决定,每一个陶艺人熟识自己的泥料所需的温度,因此烧制温度并非固定)。

根据相关陶瓷烧制研究发现,低于900摄氏度烧制的陶瓷吸水性在8%——15%,容易结垢,吸味,难清理。(例如低温烧制的茶壶养起来就相对容易较脏),硬度略差,抗摔磕碰性能差。且声音发闷,光泽暗淡不显精致。而建水紫陶烧制的温度接近瓷的烧制温度,吸水率低。易保养使用,轻轻摩擦敲击声音清脆。固有声如磬之美誉。

建水紫陶好泥,好陶!


泥对于陶器来说是最根本的天性,而繁杂的工艺,只是对泥后天的再造。没有好底子,何来好面子。一件精美的陶器离不开一团好泥来塑。

于紫陶而言,它有独步天下的阴刻阳填,无釉磨光,声如磬,体如铁,色如铜,明如镜,泡茶隔夜不馊,栽花不烂根,泡水不发臭。之所以那么好,说白了天生泥料底子好。

储量足:建水紫陶的泥料全部取自建水境内,分布于1300——1600米的坝区和丘陵地带,呈带状深埋于地表之下。

虽然开采起来稍有难度,但储备量可一点不少,具有关部门统计,现如今勘探到的可用陶土面积已达68.56万亩。

按如今的年消耗量来计算,近百年内无需为此担忧。也正是由于如此充足的储量,纯天然未经提炼的陶土目前成本较低,因此市面上使用的泥料皆为纯天然泥料,不加注任何化工原料,也不存在诸如其他陶瓷产区泥料造假的情况,无需为此困扰,消费者可放心购买。

含铁高:制作建水紫陶的陶土共有五种,我们称之为五色陶土。分别是红土、黄土、五花土、白土、青土,五色土几乎都含铁,以熔点1565℃的Fe2O3三氧化二铁(正三价)的形式存在。

泥料细:建水紫陶的泥料在自然状态下土质细腻纯净呈胶泥状。被晾晒干后,用手揉搓即可成粉末状。

与水混合,过滤再陈腐,泥料目数在200——300目左右有的甚至高达400目(参考宜兴紫砂泥料细腻度多在100目以下)。

如此细腻的泥料,也造就了建水紫陶独道的“阴刻阳填”工艺,并且在烧制过后,通过打磨抛光即可形成亮如明镜的质地,仿佛施了釉彩般,因此后人称为“无釉磨光”。

在实用性方面,烧制过后的紫陶具有特殊的气孔结构,单面透气的特性介于双面透气的紫砂与不怎么透气的瓷器之间。半透不透的紫陶因此泡茶隔夜不馊,存茶恒温恒湿,栽花不烂根,泡水不发臭。

可高温烧制:建水紫陶的烧制温度普遍在1100℃——1200℃之间。最高的可达1250℃。(具体的烧制温度需更具泥料配比所决定,每一个陶艺人熟识自己的泥料所需的温度,因此烧制温度并非固定)。

根据相关陶瓷烧制研究发现,低于900摄氏度烧制的陶瓷吸水性在8%——15%,容易结垢,吸味,难清理。(例如低温烧制的茶壶养起来就相对容易较脏),硬度略差,抗摔磕碰性能差。且声音发闷,光泽暗淡不显精致。而建水紫陶烧制的温度接近瓷的烧制温度,吸水率低。易保养使用,轻轻摩擦敲击声音清脆。固有声如磬之美誉。

建水紫陶“复古”来袭


在我国历代丰富多彩的陶器艺术装饰风格中,建水紫陶于清代末期出现了一种代表性的装饰艺术——“残贴”,在建水民间又称“烂简书”。此风格的诞生不仅为建水紫陶最终成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建水紫陶在我国陶艺装饰领域里独树一帜。

“残贴”是将陶坯上的字画以阴刻法刻出,后按图案以彩泥交替填充,多则七八块,少则两三贴,层叠交错,烧制后的作品图文并茂、清丽脱俗。传统的残贴由于泥料和烧制技术的单一,而不像今天大家看到的普遍残贴颜色那么丰富,但正是因为这样,传统残贴竟也显现了不一样的美感。那是一种淡静而不轻浮,浓重而不郁滞,艳丽而不妖冶的美感,我们称它为“淡艳”。

今天“复古”这个词时常出现在各个圈子里,可谓常用常新,包罗万象。那些一代代重新回来的设计元素都在时间的证明下经久不衰。复古意味着一种有延续性的美丽,它们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点滴,是更加独特的“时髦”。

2004年陈绍康作

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建水紫陶,当然也需要“复古”。复古并不是因为我们怀旧,更不是我们审美倒退,而是它体现了更高级的优越感。

民国王式稷作

因此滇南陶韵在反复钻研与设计后,于2019年推出了“仿古”系列作品,仿古系列的每件作品上的填泥主色均未超过3种,且都是一个色调,追求的是“淡艳自生光”。在残贴装饰的布局上也是追寻传统的残贴风格“主次分明”,主画面抓人眼球,次画面耐人寻味,二者完美搭配。

我们的仿古并不是单纯的做旧,不是真旧。而是发掘了建水紫陶各个时代曾经出现过的形式、风格和精神,结合当下的生活,现代的工艺和技术,创造出适合当下人们生活方式与态度的作品。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复古”美感经过了沉淀,并不是现在流行的大众文化可以媲美的。我们复的是经典,慢慢消失沉淀的是糟粕。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建水紫陶装饰之道!》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