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俗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说茶具是泡好一壶茶的前提,一点都不为过,喝茶不仅仅是喝,茶,更重要的是喝茶的这个过程,是身,心,茶和谐的过程,而茶具就是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那我们常见的茶具有哪些呢?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茶具呢?

茶文化知识:茶道具组

茶则、茶夹、茶漏、茶簪、茶拨常常一起装在一个筒里,方便使用,称为茶道具组。

茶则(匙):从茶罐中舀取茶叶用的器具。茶夹:洗小杯时夹取杯子,或泡加料茶时夹取各种配料用。茶漏:投茶时置于壶口,使茶叶方便入壶。茶簪(茶针、茶通):通壶嘴用。茶拨:把茶叶从茶荷中拨到茶壶或盖碗中。

茶簪和茶拨可以合二为一:一头尖的做茶簪用,另一头做成宽扁形就可做茶拨用。

有时我们信手截取两段青竹枝,很容易就代替了茶夹和茶拨。

杯夹:用它可便于将小杯子放入茶托,避免手碰到杯口。

茶巾:常用吸水性好的棉质毛巾做成,用来拭抹茶具,吸干壶杯身上的水,建议用深色材质,以避免茶渍污染后有碍观瞻。

当然除了以上的,还有如下一些更为重要的。现在为大家进行茶具介绍:

茶文化知识:闻香杯

茶味,不仅是属于嘴巴的,更是属于鼻子的,茶香,纯正,必为好茶,喝茶之气那不妨问我呢茶香,才不枉这一壶好茶

细高身,陶瓷质。建议喝饮茶杯配套使用,常用于乌龙茶汤的闻香。

茶文化知识:品饮杯

品饮杯,茶杯也,是用来品饮茶汤,也不仅仅是来喝的,常用的品饮杯有三种,一种是白瓷杯,一种是紫砂杯,还有一种是玻璃杯,便于观赏汤色。

不同材质、款式、大小的杯子都会对茶汤的滋味产生不同的影响。

建议:功夫茶,讲究一口三杯,茶杯可选择乒乓球大小,绿茶等清淡茶的杯子可以适当大一点,会使人比较有满足感;品饮普洱茶的杯子不但要适当大一点,杯壁还要厚实古朴一点,可以衬托普洱的凝重和粗犷。茶杯的内壁最好是素瓷,能比较好地衬托欣赏茶汤的色泽。

茶盅

可使用陶瓷或玻璃质,泡好的茶先出汤注入此杯,既可以避免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产生苦涩味,又可以使茶汤浓淡均匀,故又称公道杯。公道杯在泡绿茶时,还可以作为泡茶前晾汤用。

但多经一道公道杯,茶汤的温度和滋味多少会有改变,所以看个人喜好选择。

茶杯托

垫放小茶杯的托,有各种材质。日常生活中许多信手拈来的东西都可以做茶杯托

茶盘

盛放茶杯等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材质各异,形状各异,随意选,

水盂

倾倒废水或茶渣等用,也可以在泡工夫茶时作为承接壶、盖碗的容器,还可以用来作为茶席花器。可以用厨房的碗,盘,不漏水的花盆,都是可以的。

茶荷

素色浅碟,可以剖开一节竹子,甚至截取一段大王椰的叶柄基部,简单打磨一下,自制茶荷。茶荷的功能与茶则、茶漏类似,为暂时盛放从茶罐里取出的干茶,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

随手泡

常用的煮水用具,可随时加热开水,以保证茶汤滋味。随手泡是现代泡茶时最常用而方便的烧水茶具,绝大多数工夫茶要求用沸水冲泡,而饮水机或大型电茶炉里的“开水”一般只有80度左右,所以冲泡工夫茶一般都用随手泡来烧开水。

茶刀

又名普洱刀。用来撬取紧压茶的茶叶,是冲泡紧压茶时的专用器具,在普洱茶中最常用到。

滤网架

用来放置过滤网的器具,有瓷、不锈钢铁等质地。滤网架的款式品种繁多,有动物形状、人手形状等,比较有装饰效果。铁质的滤网架容易生锈,最好选择瓷、不锈钢质地的滤网架。wWw.CY260.COM

编辑推荐

茶具茶文化的价值体系


茶具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是主张狭义说的强调指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按照文化学的研究,文化可分为技术和价值两个体系。技术体系是指人类加工自然造成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东西;价值体系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这两个体系经由语言和社会结构组成统一体,也就是广义的文化。因而,针对普通消费者,茶具文化的价值体系狭义文化,其实更注重的是实用功能,大都也都以狭义为分界点。

在中国茶具文化的发展当中,消费者最注重的就是陶土器具,她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演变为比较坚实的硬陶,再发展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兴古代制陶颇为发达,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几何印纹硬陶。秦汉时期,已有釉陶的烧制。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问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壶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其名贵。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茶文化与中国陶瓷茶具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同时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制瓷历史,陶瓷艺术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演变,以物态的面貌呈现着文明的发展历程。

其中陶瓷茶具在我国的陶瓷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一部缩小了的陶瓷文化发展史,又是历代审美文化的一个绝佳载体。

不同阶层的人,赋予茶以不同的文化精神,这种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从六朝时由统治阶层和文人倡导到唐代随着饮茶遍及人民生活,进而与文学、艺术、民俗等发生联系。

出现了诸如茶诗、茶歌、茶画、茶道等一系列与茶有关的文化体系,被世人所重视,并不断丰富其文化内容。

由于六朝时成熟的青瓷渗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逐渐代替了漆、竹、金属等制品,在茶具中也有了瓷质器皿。

东晋时浙江地区烧制的直口、深腹、假圈足碗和青釉盏托是饮茶用具。南朝时,江南地区风行饮茶,青釉盏与盏托大量问世。

传世品中不乏青釉盏和盏托,墓葬中亦多有出土器物,以莲花或莲瓣纹为饰。江西吉安南朝永明十一年(494年)墓出土的青釉刻花莲瓣纹盏与盏托,气韵典雅,是配套的茶具。

茶具介绍,中国茶文化中茶具选择


喝茶养生,日渐成为了不少职场人的选择。无论是红茶,绿茶,花茶,都需要选择适合的器具来冲泡,如果选错了茶具杯子,不但破坏了茶本身的元素,说不定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陶土茶具

最负盛名的紫砂壶是陶器的一种,成陶火温在1000~1200°C,质地细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緩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变得很快,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一般认为用来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瓷器茶具

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度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沖泡轻发酵、重香气,如文山包种茶、绿茶等。瓷器茶具应该是最好的喝茶、品茶的首选,瓷茶具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玻璃茶具

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泡茶,茶叶在整个沖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吐露的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玻璃茶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较烫手,但价廉物美。用玻璃茶具沖泡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杯中轻露飘渺,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浮沉,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其他材料茶具

塑料茶具往往带有异味,以热水泡茶对茶味有影响,纸杯、塑料杯亦然,除临时急用外,实不宜用来泡好茶。用保温杯泡高级绿茶,因长时间保温,香气低闷并有熟味,亦不适宜。

紫砂是一种天然陶土,富含铁、钙、钠、钾、锌等元素,可碱化水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健康很有好处。清水泥的紫砂壶用来喝绿茶,而紫泥的则用来喝乌龙茶,并且乌龙茶与普洱茶都要用底座很大的紫砂壶来泡,这样才能有利于茶叶充分地在壶底展开,使得茶汤更浓更香。专壶专用更有利于壶的保养。

紫砂壶需要慢慢地用茶来养,养一段时间,把壶清洗一次,如此反复3次后,砂料就能洗得很干净了,此后再也不用洗壶了。茶垢也让它在壶里闷着,因为茶垢是茶叶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的沉淀,对壶能起到养护作用,时间越长,壶就越好,壶体本身不仅会变得颜色温润,甚至会散发出茶叶的自然香气。

紫砂壶的清理不要使用洗洁精、或者是带油的洗碗布去洗,只要用开水清洗就可以了。

紫砂壶常见的知识误区


紫砂壶常见的知识误区紫砂壶误区一:紫砂壶原料是从地里直接挖出来的紫砂泥

紫砂壶常见的知识误区

紫砂壶误区一:紫砂壶原料是从地里直接挖出来的紫砂泥

正确观点:紫砂壶原料原本是石头,属于夹层矿石,此矿石在空气中易风化,经过碾磨加工练制陈腐成为可以制作紫砂壶的泥料。

紫砂壶误区二:职称高的人制做的紫砂壶一定比职称低的人要好,水平要高

正确观点:职称只是供购买者参考,一把壶的好坏还是要具体看泥料和做工,不可迷信职称。丁山现在有些没有任何职称的人,他做的壶已经一壶难求而且价格奇高。

紫砂壶误区三:紫砂壶作为摆件只看不用

正确观点:有些壶友买了紫砂壶就放在家中陈列架上作为摆件观赏,其实紫砂壶它首先就是用器,那怕它再名贵它还是一把壶,何况紫砂壶只有使用后等它出包浆,你才能够真正看清楚此把紫砂壶真正韵味和魅力。“玉不雕不成器”,紫砂壶不使用它也不成“器”。(来源:普洱茶,

紫砂壶误区四:紫砂壶中哪个品种泥料是属于最好的

正确观点:紫砂壶的原料泥料有许多品种,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特性,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各有优缺点,不能够绝对说某个品种的泥料就比其他泥料要好,它是顶级品种的泥料,泥料的优劣如同我们人种,我们不能够说哪个人种就是最优秀的,哪个人种就是最低劣的。

紫砂壶误区五:哪个泥料的壶泡茶最好喝

正确观点:根据众多紫砂壶爱好者的实践经验,大家还没有一致肯定过:某类泥料做的紫砂壶它泡出来的茶味就是最好味的。

紫砂壶误区六:新的紫砂壶使用前开不开壶是无所谓的

正确观点:紫砂壶使用前应该开壶,开壶的基本目的是:1:判断此壶是否有质量方面问题,2:去除紫砂壶的土腥味和窑气味,3:把紫砂壶的气孔彻底打开,让紫砂壶养壶效果和饮茶效果都更加好

紫砂壶误区七:使用过的紫砂壶放在密闭盒子里长期存放

正确观点:使用过的紫砂壶不能够放在密闭的盒子里长期存放,而应该放在通风处存放以避免紫砂壶内部的茶垢出现霉变。

紫砂壶误区八:茶叶和茶水不能够放在紫砂壶里过夜,要倒掉清洗干净

正确观点:茶叶水和茶叶在紫砂壶里放过夜是没有问题的,你只要注意别因为自己忘记了而让茶水长时间存放在紫砂壶里变味和发酵了。

紫砂壶误区九:有专门的机器可以制作紫砂壶-机制壶

正确观点: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有:全手工、半手工、拉坯壶、纯模具灌浆壶。目前还没有可以专门制作紫砂壶的机器。

紫砂壶误区十:紫砂壶窑变壶是可以人为做作出来

正确观点:紫砂壶在窑里发生自然窑变,这个情况是人力不能够控制的现象,而且这个现象也十分罕见。自然窑变的紫砂壶是不可能人为控制并且能够大批量制作出来。人为控制而制作出来的窑变壶,不应该称为自然窑变壶。

紫砂壶误区十一:为快点养出紫砂壶包浆,就不擦洗紫砂壶让茶垢在壶身上沉积下来

正确观点:紫砂壶外部是应该擦洗干净,如果让茶垢长期沉积在紫砂壶外部,当你擦拭时是会发现这个紫砂壶很亮了,但是这个亮不是真正的包浆,这个亮我们叫它:“贼光”,贼光通过专业擦拭布是能够擦掉,而真正的包浆是从壶里往外渗透出来的光亮,而且是越擦它而越亮,是完全擦拭不掉的亮度。

紫砂壶误区十三:在单位用紫砂壶泡茶者太张扬太另类

正确观点:在有些单位的人或者是领导眼里,他们认为在单位用紫砂壶在泡茶很另类,太休闲。其实人每天必须喝水,中国人喜欢喝茶,用杯子泡茶就是不休闲、不另类,用紫砂壶泡茶就是太另类、太休闲了?在我们过去家家户户都是用壶泡茶然后再倒茶水出来给自己或者客人喝,这是社会风气和习惯,而用紫砂壶泡茶也是个人习惯,这与有些人喜欢用塑料杯泡茶一样,没有必要去议论和禁止。

紫砂壶误区十四:紫砂壶一定要用好等级的茶叶泡养才能够养得好和养得漂亮

正确观点:紫砂壶是否能够养得好和养得漂亮与此壶所泡的茶叶等级没有必然关系,它只与此壶泥料等级和你使用它的时间长短、使用频率有直接关系。

紫砂壶误区十五:如果紫砂壶底款章是正确的那此壶一定是把真品

正确观点:如一把紫砂壶底款章是完全正确的那此壶一定是把真品?回答:不一定!

一把壶是不是真品,关键看此壶的做工是否符合其老师大风格和其相对应的做工

紫砂壶误区十六:过去紫砂壶不会做假,做假都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事情

正确观点:工艺品做假在中国历朝历代从来就没有断过。现在有假人民币,难道过去就没有假铜钱吗?我们都知道“金叶子”-用黄金打制的可以一页一页折叠的金片,它是财富也是通用的货币,知道为什么要打成这样薄吗?当然一是为了携带方便,但它主要原因是为了防假,过去朝代就有人在金锭里淘个洞灌入铜水和铅来做假,所以为了好验证金子的真实重量就做成了很薄的金叶子。

紫砂壶误区十七:我买这个壶的时候,这个工手还没有出大名气,所以我这个壶不可能是假冒的,一定是真品

正确观点:假冒产品不一定是在这个工手出大名气了以后才有人做假的,只要这个人的壶比较好卖比较容易出手,同时又比较容易仿制,或者有比较特殊的渠道容易仿制比较轻松和真,就有人会进行同步仿制。现在有些不到40岁的助理工艺师,他们的壶我们就已经在市场上发现了他的仿制品、假冒品,如果你现在买到了这样的产品,30年后你说:“那时候他没什么名气,职称也不高,不可能有人会仿制假冒他的作品的。”对吗?(来源:普洱茶,

点都德茶具怎么用


点都德茶具怎么用?在使用茶具时,茶杯是饮用所需的,而茶漏是防止茶叶掉落到茶壶外面的,而盖碗是泡茶用的。

一、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适,"入口"顺畅。

二、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三、盖碗: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四、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五、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六、茶挟:

又称茶筷,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九、煮水器: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我用自动电炉。

十、茶叶罐:

储存茶叶的罐子,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十一、茶船: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十二、茶海: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十三、茶匙:

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具的种类多,他们的功效都是不同的。

传统茶具,你都认识吗?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列出了唐朝时茶事所用的24种器具,通过了解这些器具,我们得窥唐人饮茶之器具形制与功能,并可一猜唐人品饮之法。下面一起来看下唐代的二十四茶器,考考你认识多少种。

茶道二十四器

风炉

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筥(jǔ)

筥(jǔ)是装炭用的竹篓,形状有圆有方,高约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亦有木箱者,外围用藤条编出六角圆眼状,底盖合拢后似竹箱,盖沿打磨光滑。

炭挝(tànzhuā)

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火策

亦称为火筷。又圆又直,顶端扁平,取炭用。多以铁或熟铜制成。

鍑(f)

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铁为之,唐代亦有瓷鍑石鍑,富家有银鍑。

交床

为十字交叉形器物,将上面木板中间挖去一块,用于安置鍑。

纸囊

又白又厚的藤纸双层缝制而成的纸袋,用于储藏烤好的饼茶,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末

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罗合、则

罗合实为两样东西,罗为筛茶末用的细眼筛子,合为存茶末的盒子,罗与合配合使用。则,量茶之多少。

为小青竹所制一尺二寸长,用于夹烤茶叶之用。小青竹所制茶夹烤茶时将小青竹的水分与香气同时烤出,借竹香可增进茶滋味。

水方

用以贮生水,容量约为一斗,也即10升左右。

漉水囊

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用剖开的葫芦制成,又有用木头雕凿而成,用于舀水。

竹荚

一种用竹子、桃木、柳木等所做的筷子。一尺长,两端用银片包起,煎茶时用以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揭(cuguǐ)

唐代煮茶采用加盐去苦增甜,鹾簋(cuguǐ)是装盐用的小罐子,一般为圆形,也有像盒子、瓶子或坛子的。与揭搭配使用,揭即用竹子制成的取盐花用的小勺。

熟盂

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二沸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育华”。

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畚(běn)

用于收纳茶碗,碗与碗之间用特产纸隔开避免碰撞。

用茱萸木夹棕榈皮捆扎成刷状,或将棕榈皮一头扎紧套入竹管中做成笔状,用以清洗品饮后的茶具,类似现在的养壶笔。

涤方

清洗用的盆子,可用于盛装废水。由木板拼合而成,制法与水方相同,可装八升水。

渣方

用来倾倒废弃物,汇聚各种沉渣。

通俗的讲即抹布,现在称茶巾,以粗绸布制成,二尺长,通常做两块轮换使用,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

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都篮

因能装下全部器具而得名。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古人饮茶,大多都会用上这茶道二十四器。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要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但在古人看来,则是完成一种仪式,是使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

唐宋时期的茶具都长啥样?


中国饮茶的历史很长,与文明史同步,而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大致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唐开元以后茶道大兴,饮茶成为时尚,从皇帝到平民,饮茶之风弥漫朝野。茶圣陆羽始著《茶经》一书,成为中国千年茶文化的圣经。

中国饮茶的历史很长,与文明史同步,而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大致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唐开元以后茶道大兴,饮茶成为时尚,从皇帝到平民,饮茶之风弥漫朝野。茶圣陆羽始著《茶经》一书,成为中国千年茶文化的圣经。

《茶经》中关于饮茶24器的记载少有图文呈现,此《卖茶翁茶器图》乃木村孔阳氏模写卖茶翁(高游外)茶具计33件,都彩绘木刻,甚精细。亦犹可远窥唐宋古器形制之大略。

原本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因受国内茶友喜爱,器曰书坊依照原样,用现代宣纸彩印技术加以复制,又以传统工艺册页装订,实现了对此佳作的完美呈现。

相传卖茶翁在57岁时,实践以茶修行之道,自带茶具到相国寺一带卖茶,建通仙亭,在这里挂茶旗,设茶炉,摆铜钱筒,在茶亭前的竹筒上写着:“百两不嫌多,半文不嫌少,白喝也可以,只是不倒找”。

此后,卖茶翁名声大震,门前宾客盈门,功利之徒拼命收集他的各种用具。茶翁却在临终之前,将他所有茶器一把火烧光,使之化为灰烬。他的行为与人生哲学激发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创作热情,对当时的茶人、画家、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炉龛:放置炉子的小阁子。

都篮: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急烧:又称急须,煮茶、暖酒器名。

铜炉:為生火煮茶之用,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子母锺:成套的茶杯。

瓢扚:大多由葫芦制成。用来尧水。

注子:古代汉族酒器。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始于晚唐,盛行于宋元时期。起到保温作用。

钱筒:存放古时钱币,多由竹制成。

乌楦:用途不明,从器物文字上似乎可以判断是收纳废物的器皿。

茶罐:存放茶叶的罐子,锡制成。因锡稳定密封度好,故多用其存放茶叶。

吹管:起炉火时用的吹火管子。街边卖茶必要茶道具。

尘褥:铺或盖用的毯子。

滓盂:又称水盂,盛放废水茶渣的器皿。

檐子:类似于扁担的作用。挑货担子。

钱筒:大小竹筒用来存放钱币。

灰炉:烧水炉的一种。下面没有通风口,现今日本茶道具中发展为火钵或瓶挂。

瓶床:现在统称为瓶座,稳定壶和瓶的放置。

水注:注水壶。

瓦炉:顾名思义,用瓦烧制为生火煮茶之用。

炭篮:盛放烧水炭的容器,外面多由竹篾制成,里层包裹黑色油纸。

小炉:生火炉。

提篮:存放杂物的篮子。

担子:用来挑道具的。

炉围:罩在炉子外的竹篓,起到隔断保护的作用。

注子:古代酒壶。金属或瓷制成。可坐入注碗中。

炭挝:用来砸炭的铁锤。

焙钩:又名茶焙,是一种竹编,外包裹箬竹的叶子。因箬叶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叶黄。茶放在茶焙里,要求小火烘制。

建水:盛放废茶水的器皿。

具列:用以陈列茶器,现在通常称为茶棚。

茶旗:类似今天店铺门口的广告牌,招揽客人用。

茶壶:存放茶叶的罐子。日本称为茶入或者茶心壶。

喝茶的茶具有哪些


喝茶的茶具有很多,通常有茶壶、盖置、壶承、茶盘、品茗杯、闻香杯、盖碗、杯垫、随手泡、水盂、公道杯、茶荷、茶刀、滤网架、茶巾、过滤网、茶叶罐等。

1、茶壶:

主要的泡茶容器,茶壶的种类有紫砂壶、瓷壶、玻璃壶等。

2、盖置:

又名盖托,泡茶过程中,用来放置壶盖的器具,可以防止壶盖直接与茶桌接触,减少壶盖磨损。

3、壶承:

又名壶托,是专门用来放置茶壶的器具。可以承接壶里溅出的沸水,让茶桌保持干净,通常有紫砂、陶瓷等质地,与相同材质的壶配套使用,也可随意组合。壶承有单层和双层两种,多数为圆形或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的圆形。将紫砂壶放在壶承里时,最好在壶承的上面放个布垫子,彼此不会磨损。

4、茶盘:

盛放茶杯等其它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茶盘样式可大可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茶盘选材广泛、金、木、竹、陶皆可取。

5、品茗杯:

品茗杯,茶杯也,用来品饮茶汤,常用的品茗杯有三种,一种是白瓷杯,一种是紫砂杯,还有一种是玻璃杯,便于观赏汤色。

6、闻香杯:

用来嗅闻杯底留香的器具,与品茗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杯垫则为一套品饮组杯。闻香杯多用于冲泡高香的乌龙茶时使用。以瓷器为主,也有内施白釉的紫砂、陶制的闻香杯。

7、盖碗:

用来冲泡茶叶的茶具,又称三才杯,三才者,天、地、人。茶盖在上谓天,茶托在下谓地,碗居中谓人,盖碗是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展示。盖碗既可以用来做泡茶器具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

紫砂壶常见的造假方式有哪些


随着制作紫砂壶的原材料减少,市面上紫砂壶造价现象也逐渐增多。那么,紫砂壶常见的造假方式有哪些呢?据介绍,现在市面上的假冒、劣质紫砂壶、紫砂杯,基本就是用普通泥巴或劣质紫砂泥,加入氧化铁等化学物质来制作。下面将会详细介绍。

紫砂用品通常有两种造假方式比较常见,一种为拼砂,另一种为化工染色。拼砂用到少量的紫砂用料,而化工染色则鲜有用到紫砂原料,只是用陶土或瓷土,加入氧化钴、氧化铅、氧化铝、氧化锰等化学原料。相对而言,拼砂紫砂用品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而经过化工染色的紫砂用品则危害人体健康。

如果消费者买到化工染色的紫砂壶,化学原料溶解于茶水之中,人喝了很容易患上甲亢和癫痫之类的疾病。业内人士提醒,购买低端紫砂用品,不但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还会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据介绍,现在市面上的假冒、劣质紫砂壶、紫砂杯,基本就是用普通泥巴或劣质紫砂泥,加入氧化铁等化学物质来制作。这些泥,1斤只要几分钱,所以做出来的壶卖几十块钱也是暴利。更有一些无良的人,在泥巴中加入大量化工添加剂来调色,以便达到和紫砂颜色、质地更加接近的效果。而这些化工添加剂,在高温泡茶的时候,则将分解出有害身体的化学物质。

现在市面上号称紫用紫茄泥制的紫砂壶,基本上都是假的。因为紫茄泥是底槽青泥料里面挑出来的精品,而1吨底槽青泥料只能挑出几十斤紫茄泥!现在自称是紫茄泥制的砂壶,绝大部分都是用普通的紫泥,然后加上3%至5%的化工氧化钴,令颜色变深变紫,在阳光下看起来有一点点绿。紫砂矿石中的天然氧化物,对人体不仅无害反而有益,但是添加进去的氧化物、化工添加剂肯定对人体有害。

很多打着“紫砂”名义的产品,都是用普通的陶土加一些瓷,再在表面喷上一点紫砂浆粉饰,一些不良商家甚至为了达到类似紫砂的颜色,在产品中添加化工原料。有人曾随机购买了15件紫砂茶具和紫砂杯送到有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调查时发现添加的钡、锰、钴、铬等重金属。检测证实,15件紫砂茶具,除了两件为原矿紫砂产品之外,其余13件样品重金属溶出量都出现了异常。

紫砂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渊源!


相较于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从明代起发端的紫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要晚很多,自明中期至今,不过短短近六百年的历史。虽然如此,紫砂仍然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少有的,其他任何器皿都无法取代的饮茶器具。在紫砂这虽短却独特的历史中,茶文化对其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意义深远。

中国古代的茶书中,也早有对紫砂壶的描述。万历时期许次纡所著的《茶疏》中这样描述:“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所作,颇极精之。”,可以说,紫砂壶作为饮茶所不可或缺的器具,是在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大环境熏陶下的产物,也是茶文化发展的必然。

同时,当紫砂文化作为历史的必然产物而出现之后,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古代的宜兴,以产茶而著称于江南,甚至是全国,并以“芬芳冠入他境”而居贡茶之列。再者,宜兴历来山清水秀,风景绝佳。

在唐代,宜兴的金沙泉水曾一度作为煎茶的最佳泉水进贡朝野。得天独厚的紫砂自然资源,为明代大规模的饮茶之风的兴起与变革提供了条件,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中来,更是赋予了紫砂文化与茶文化以新的内涵与生命力。

紫砂文化与茶文化能够如此完美地水乳交融,与文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文人尚茶,因为柔静思想是茶文化的倡导主体,而文人们在个性上要求中庸内敛,在思想上崇尚的是儒释道精神。再说紫砂茶壶,讲求的是温润自然、古朴典雅,与前两者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三者精神上的统一,是他们共同发展的基赐源泉。更重要的是,随着紫砂茶壶的不断盛行,文人开始自主地参与到茶壶的创作中来,从外形的设计,到书画的篆刻,极大地丰富和加深了紫砂茶壶的形式和内涵。

不论是紫砂文化还是茶文化,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盛衰与起伏。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茶文化与紫砂文化再度兴盛起来。如果说在中国的古代,这两种文化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不满时局,用来躲避现实的产物,那么今天,这两种文化则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表达。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茶文化知识,常见的茶具都包含哪些组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具资讯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具资讯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