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紫砂壶钮,称的子,也叫摘子,还说成摘手。功能上,为打开壶盖方便而设的一小小之钮。在壶的部件中,显著而高傲,是壶画龙点睛之所在。

能工巧匠在壶钮上所下的功夫之深、心思之多,从丰富的钮名便可了然,这真是个“绕口令”:圆钮、环钮、桥钮、亭钮、虎钮、狮钮、豹钮、犀钮、马钮、兔钮、鱼钮、鼠钮、蝶钮、龙首钮、牛鼻形钮、菌钮、桃钮、竹段钮、梅桩钮、花式钮、白果钮、袱结钮和钱钮。也有叫瓜果花蕾钮、瓜蒂钮、兽形钮、肖形钮等等。名称纷繁,实乃“钮”若星辰。

虽然这些是习惯称呼,但总觉得分类杂陈,表达归类还是有些孩子气,不够标准、规范,故在此结合传统的叫法,斗胆做些小规范——

常见的壶钮,有球形钮、桥形钮、动物形钮、植物形钮、无形钮。

球形钮最为常见。一般从工艺上讲,钮都是用搓、转、压、挤而成,所以叫“摘子”,这种手法就叫捻摘子。此类钮在紫砂光器上最为常用,珠形、扁笠形、葡萄形、柱形钮等是常见形制。可别小看这简单的壶钮,行家眼里,越是简单的,越是高难度的。简单的壶钮,做得到位,精神气足够,就跟戏剧界名角上台亮嗓子一般,亮得出来了,那就是气象;亮不出来了,嘿嘿!那就是“大象”了。球形钮一典范之作为程寿珍的大掇球壶,壶身为大球形,壶盖为半中球形,小球形钮。壶整体为大、中、小三个球体叠积而成。此壶式的整个小宇宙被圆鼓鼓的气势所充盈,实乃气宇轩昂之态度。此款壶作为基本壶型,深受壶友喜爱,紫砂圈里将此壶式叫做寿珍掇球壶。

桥形纽也是常见形式。因形似拱桥得名。有圆柱状的、方条状的,还有加设单环或者双环的。这种钮也叫串的。相对于球形钮的高傲,桥形钮可能更为灵透。紫砂泰斗顾景舟的一款名壶“上新桥壶”,便是用此类钮。此壶钤印:中国宜兴(底款);景舟(盖款)。壶身呈扁圆形,折腹圈足。曲流,环状柄,柄上有方寸之地可安放拇指,与桥形钮相呼应,也可视为盖上之桥的延伸意味,匠心独运。压盖式,盖部及肩部均以凹线分割空间,俯视,有“一环扣一环”之感,如水面波纹蔓延。壶盖上的桥形钮,如江南水乡水韵般清丽的一阡新桥,温润中静静述说些细雨朦朦的故事。

动物形钮是我的叫法,很多人叫兽形钮、肖形钮。壶钮做成狮子、老虎、龙等等动物式样。有的写实,有的抽象,和壶体相互协调。这种叫兽形钮当然不能说错。可是现在的壶家,特别是花器手,钮做成桑蚕、青蛙、鱼、蝙蝠等等,就不合适叫兽形钮、肖形钮。此类叫动物形钮,似比较准确。

植物形钮也是壶钮的一个大类。主要集中在花器上使用。菌钮、白果钮、瓜蒂钮、瓜果花蕾钮、树桩梅桩钮、竹根钮等等,尘世间的繁花似锦,果实丰盈,藤曼缠绕,树大根深,大致可以在这些花器的壶钮点缀中得到丰沛的表达。

所不同的是,动物钮一般都是会做动物之整体风貌;植物钮一般都是取植物的小部分来特写形状。

当然,壶不是都有钮的。有一类我叫它无形钮,有人叫一体钮,就是盖上无一个具象钮的存在。盖与钮其实融为一体,此类盖子的沿儿大于壶口。这类钮也有叫融盖钮。典型的形制为蛋包壶。

其实,很多壶的命名也跟壶钮的表现形式有关。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彩粉灵芝方壶”(见图),壶钮就是个灵芝模样。紫砂七老之一朱可心的代表作之一——彩蝶壶,取花香蝶至:盖中央置一花蕾,飞翔彩蝶扑与其上。彩蝶便是壶钮。

在显著位置,能工巧匠都会用灵巧双手,“钮”住一把壶的魂魄,让人细细品味壶的微观精神。

cy260.COm小编推荐

人间天堂之杭州茶风俗文化


杭州出的茶叶有名,都是家喻户晓的。但是你了解杭州的茶风俗吗?茶文化在杭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即使是亲朋好友相聚,嫁娶等等都对茶有一定的要求和习俗。

管你是远道而来还是乡邻左舍,踏你门坎后,一杯热茶,一缕清香,一声问候,一片笑声,这浓郁的芳香和亲切的话语,这一千年不陈旧的概念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个茶民的心底,已成为茶乡乃至全民族的礼仪与风尚。客人来至,寒暄问候,邀请入座,主人的家属,立即洗涤壶盏,升火烹茶,冲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主人讲究“端、斟、请”,客人则留意“接、饮、端”的举动,主人以左手托杯底,右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躬着身,微笑地说:“请用茶”。

饮茶人要双手接怀,道声谢谢,端杯细啜,抿唇啧啧,要称赞主人茶叶佳、味道香。一道茶后,寒暄叙话,主人复斟茶,饮茶毕后,当客人的面不能将茶余渣倾倒,主人要待客人走后再倒掉。 如家人亲戚团聚,朋友同事谈天说地,情人窃窃私语,也大都备一包好茶,拎一壶开水,摆一张桌,或在庭院或在堂前或在树下或以点心小吃充饥或以瓜子话梅佐茶,从容不迫慢慢品尝,一坐坐到太阳偏西,直至那茶也已清淡而无色,这才算是真正喝过茶了,悠哉悠哉起身打道回府,这是天下也难寻的茶乡一景。

在婚姻、嫁娶,茶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男女相亲,如果彼此中意,先由双方媒人沟通,选定良辰吉日,由男方将上等的新茶和配上糖果、食品等等,由媒人带领男方向女方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女方的家人如打开男方带去的茶品饮,这就意味女子接受了聘茶礼,称“吃茶”了,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由于茶性不二移,茶开花时茶籽尚在,称为“母子见面”,表示爱情忠贞不移,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红楼梦》一书中,王熙凤送给林黛玉茶后,诙谐地说:“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

在新娘的嫁妆中,一般都陪嫁有八角式的锡制茶瓶,并装满好茶以供婚后贮藏茶叶之用。结婚行礼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更是离不开茶的。新郎、新娘要喝“交杯茶”、“和合茶”,向父母尊长行拜见礼时,除向长辈三叩首外,还要献上香茶,作为一种尊敬的象征叫“谢恩茶”,向亲朋好友喝“认亲茶”等仪式。当晚,还有闹新房时新婚男女要向客人唱茶歌,跳茶舞,往新娘头上、身上、被窝里撒茶等。这些一是寓意着以后茶叶生长的壮啦,香啦,多生儿女啦,再是年轻的小伙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搞笑和难为新娘。待客人们都走后,在新婚之夜,新娘还要和新郎喝由新娘在未出嫁前亲手采的“花拌茶”也叫“忠贞茶”。

茶乡的大姑娘在婚期前,都要自己采制为“夫君”准备的“花拌茶”。在采茶季节,朝阳刚出、露珠未干时,姑娘头不梳,口不漱,赶早上茶山选初抽的嫩叶,用口将嫩芽咬下吐入篮中,回家后拌入花瓣中熏制成茶,整个采摘拌花过程中手不接触茶叶。这茶叶不出卖,姑娘出嫁时带至夫家,在新婚夜,只有丈夫才能品尝。婚后第三天,新娘还要在喜娘的陪伴下,挨户向四邻敬茶

还有茶乡的女子从小要学会摘茶、揉茶、唱茶歌,男子从小要学会种茶、制茶、品茶、熟稔茶道的茶俗。婴儿出生了,要用茶水洗眼洗澡,有“消灾、免病,易养成人”之说。人到寿终正寝时,家人总要在他的口腔里放上一片茶叶,说是魂不迷关,体不发腐。茶乡人生不离茶,死不舍茶,茶的幽香几乎伴随着茶乡人生命的全过程。茶作为特定风俗习惯已深深融进茶乡人的血脉,茶乡茶的分量远远超过茶本身的生活。难怪有人说,一部茶的历史,就是茶乡人的世代发展史。

杭州作为众多名茶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茶的传说,有“十八棵御茶”的传说、“龙井”之名由来的传说等等。

名茶还与众多的名人留下了不少的轶事佳话。从“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再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朝鲜首相金日成、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法国总统蓬皮杜等都与龙井荣有着深厚的渊源。这些典故、轶事是旅游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增加了实体性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趣昧性,能达到引人人胜的效果。

杭州有许多著名的茶诗、茶词,纵贯古今。如唐代诗人释皎然的《对陆迅饮天目茶元居士晟》,与陆游同时代的皇甫曾所作的《送陆鸿渐天日采茶回》,乾隆所作的《观采茶作歌》、《于金山烹龙井雨前茶得句》、《再游龙井作》、《坐龙井上烹茶偶成》等等。特别是“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等名句,脍炙人口。近代的如周祥均所作的《龙井茶虎跑水》,如行云流水,令人倾倒。

杭州的茶联大多以茶事为内容,常悬挂在杭州茶馆、茶楼、茶室、茶叶店、茶座的门庭或石柱上。昔日杭州几溪的林海亭、九溪茶场、藕香居,现今杭州龙井秀萃堂茶室、九溪十八涧茶厅、茶人之家l西湖国际茶人村等均有许多茶联。如:“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日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开”、“无事且临溪,喝杯茶去;有泉可灌足,得空再来”、“泉从石出情宜冽,茶白峰生味更圆”、“泉清让虎跑,茗贵称龙井”、“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等等。这些茶联常给人古朴高雅之美,也常给人以正气睿智之感,还可以增加品茗情趣。

杭州的茶馆历史悠久。南宋时茶事兴盛,金人灭北宋,南宋建都于杭州,把中原的儒学、宫廷文化都带到了这里,使这座美丽的城市茶肆大兴。《梦粱录》载:“杭州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四时卖奇茶异汤。”那时的茶馆已经分出各种不同的种类来了,有听琴说书就着茶的,文人雅士聚会开茶话会的,市井引车卖浆者则常常在街头茶摊上边斗茶边谈天说地,赵盂烦专门有《斗茶图》记录了这一场景。到了明代市井里巷间的茶馆就极为普遍了,张岱和吴敬梓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作了详细的描写。《儒林外史》中有个马二先生,去了吴山,见“这条街,单是卖茶的,就有三十多处”。19世纪中叶,杭州包括近郊在内,全市已有大小茶馆二百多家。

杭州有许多国内知名的茶文化的相关建筑,中国茶叶博物馆、“茶人之家”、“国际茶人村”等都坐落于杭州。如:中国茶叶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惟一以茶为专题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它于1991年4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红瓦石墙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建于茶山山坡上,周围是青翠蓊郁的层层茶园,馆内景致幽雅清新,那落落大方的气度,别具一格的宁静美丽,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宾客。

茶人之家是国内第一家茶文化机构,于1985年春正式建成,是掩映在杭州植物园旁一片绿荫之中的古色古香的仿清式古典建筑。整体环境清幽宁静,“茶人之家”金字匾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手笔。其前厅为茶室,对外开放,环境优美整洁,曾经茶客如云。茶室后为内院,有迎客轩,庭园中还有“陆羽饮茶著书蜡像”、一把硕大的茶壶以及清丽如画的池石小景、修竹美卉等等。

随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茶的风俗也在变化,现在茶农还以茶喻人,宣扬茶木不论生长环境优劣,自身给养厚薄,也不管人间世情冷暖,只要春回大地就尽情抽芽长叶,任人采用,直到生命尽头的无私奉献精神,用来教育、激励后代。通过饮茶品味人生,由茶的先苦涩后回甘,体现以苦为乐,先苦后甜的艰苦奋斗精神

中国茶道四大精神元素


中国茶道四大精神元素

中国茶道属于东方文化。它所蕴涵的精神元素,无疑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根植于“儒、释、道”揉和的土壤之中,因此,中国茶道的精神元素也自然把“和、静、怡、真”作为一个综合的归结加以体现,即品茶人在茶事活动的递进中,让升华出的精神需求,融入到传统的哲理道德、人伦品格之中,通过茶时的渗化,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从而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和,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周易》中“保合太和”的精髓,亦是茶道之魂,做人之本。和在儒家学说中被体现为“中庸之道”,是度是宜是一切恰到好处。在处世为人上讲究“礼之用,和为贵”,要和衷共济,谦恭待人。大之,要“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从“和”上延伸出的伦理之和,美学之和,养生之和,处世之和,也便成了茶人们尚崇的行为规范。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是茶人灵魂之凭借。老子提倡要“守静笃”,而白居易则谓“静养和与真”。苏轼更是把静作为修身养性淡泊明志的首要,是故,品茶人便演化为“茶需静品”的理论与实践。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达到至善、通之茶道之玄境。”

怡,是愉悦和享受。这是品茶人精神之必需。茶之功能既能养生又兼醒神,在品之过程中,与人之生理感受便融为一体了,即生理上的快感与精神上的舒适。“茶醉”之时,亦有心旷神怡物我两忘飘飘欲仙之感,这种精神体验在我国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是国人精神放达的最大化。

真,不仅是我国传统的儒家修身之要义,亦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这其中的真,不仅茶要真茶真香真味,环境要真山真水真月,茶具要真壶真瓷真杯,而饮茶人也要真情真意真实。品茶人还要“守真、养真、藏真”,这样才能通过修习茶道,达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打造人格的本真和心灵的“真善美”,追求到人生的真谛。

由是观之,中国茶道体现的是中国精神元素的精华,只有品茶人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徐徐得之啊!

茶道中的茶人在茶道精神上是相通的


前段时间,明海法师和明义法师来北京参观了几家茶馆,有幸与法师共进晚餐,吃饭时,明海师傅说茶道上最重要的两个动作是拿起放下,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震惊,因为我拿起的勺子停了一半。一个被挡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东西似乎突然打开,沙沙作响。

下午,我在马里安路茶城和几个法师一起喝茶,主要是酿点红,我坐在茶几前,面对着一个清澈无比的汤峪紫砂壶,五种冰,像玉乳蛋杯,低着眼睛,拿起放下。当我拿起它时,我知道我拿着它。当我放下它的时候,它是轻而稳的——但它不是有点泥泞和潮湿,所以茶是非常干净的。其他人开玩笑说法师祝福它。我笑了,但我知道是这样。如果不是明海大师中午的一句话,我绝不会做这么干净的茶。

在这期间,我参加了柏林寺的禅茶活动,联系了很多禅茶修行,读了一些禅茶方面的书,所以有时我有时间思考禅茶,但我不明白。其他人诚实地说了,但当他们用手教禅茶时,他们觉得这不是真的。

前天,在铁观音主酿的一家茶馆里,后来的朋友们跟我开玩笑,用一只蓝白相间的花瓶打了我的头,我停了下来,并不像他预期的那样生气,而是慢慢地回到了那杯好茶里。那一刻,我的心是我自己的。——我是我的心的主人。我想真正的茶马克呃不会急着泡茶的。泰山在他面前倒塌,没有变色,蝴蝶在他面前翩翩起舞,没有动静,他的心也不充满同情,爱,什么都没有。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喝茶的人!茶是纯净的茶,人是纯净的人。而喝茶的人,无论是谁为他泡茶,都没有名茶人,没有资深的茶艺家,没有茶艺的初学者,没有笨拙,没有技艺,只有清风的声音,只有茶汤倒出的声音,只有茶艺师的动作,只有茶水的一点点变化,只有是的味道。茶汤和一个默默无语的微笑时,接受了一个和蔼的茶具。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真正的茶道不需要语言。在茶道上,茶和茶的人都是灵性相连的,连风、雨、雷和电都是灵性相连的,小到一个竹杯垫或一条茶巾。突然间,突然间,灵魂相连了,突然间,他们就可以用语言表达。彼此理解,突然之间,他们就像是久已存在的同伴。——都安静得像等待千年的岩石,那香气,那永恒的茶香,像一条龙一样悠闲,所以一切都像是被菩萨的指尖一般,一瞬间就有了压倒性的魅力,那是永恒的瞬间,那是永恒的瞬间,当你再问我的时候,我已经忘记了…

森林里的土壤是最普通和最无聊的,但是所有的花草、树木和真菌都在上面生长和生活;这里的树叶腐烂,种子在这里播种,雨雪在这里结束,昆虫在这里活动,微生物在这里进化……也许这里也有很深的宝石或石油的沉积物——神奇的RI。质朴的土壤中的质朴与活力,我想成为一个泥石般的茶人。即使在冰河时代和白垩纪之后,仍有一个三叶草化石,它不能被滑坡、海蚀和雷电劈裂。

茶之黄茶中的名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的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上,君山银针属于芽茶类。

蒙顶黄芽:蒙顶黄芽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顶茶场等地。蒙顶黄芽十黄茶之精品。

霍山黄芽:霍山黄芽产于大别山北麓水库上游一带。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霍山产茶之载。

黄大茶:黄大茶是我国黄茶类产量最多的一种,主要产于安徽省霍山、金寨和湖北的英山等地。黄大茶以大枝大杆,黄色黄汤和高浓清爽的蕉香而得名为黄大茶。

鹿苑毛尖:鹿苑毛尖产于湖北省远安鹿苑一带。成品条索环、状露毫、色泽金黄,香高持久,汤色黄亮,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黄匀整。

温州黄汤:温州黄汤产于浙江省的泰顺、平阳等地。成品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金黄披毫,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叶底匀整成朵。

上述介绍了黄茶中的名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公茶等。

茶道精神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

敬: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

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澹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禅茶的精神


禅茶的精神定调为“正、清、和、雅”。“正”是儒家文化;“清”是道家文化;“和”是佛家文化;“雅”是茶家文化,禅茶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具有较完善的人文精神。

一、“正”就是正道。

指正确生活的一种标准,一种规范。所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的八正道。

正见:正确的知识和见解。

正思维:依正见观察、思维,按照理去作出决定的过程和状态。

正语:不搬弄是非,不谈论与破迷启悟、离苦得乐无关的言论。

正业:不做违法,侵害一切众生利益的行为和职业。

正命:以合法不损害众生利益的谋生方式来维持生命。

正精进: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积极深入地探研。

正念:不生邪恶之心念。

正定:不为外境诱惑而沉沦、迷失。

在品茶时,应该暂时放下世间名利、是非人我,以一颗谦虚的心、无染的心来品茶,泡茶、喝茶时,要集中精神,以正念、正定的心境,老老实实地泡茶、喝茶,才会有好的色、香、味。

二、“清”就是清净心。

指无疑净信之心、远离烦恼之无垢心、自性清净之心,也就是无执着之心。世间人叫做“平常心”,“中庸之道”,也就是说,内心不会起心动念,做我们该做的本份,客客气气笑脸待人。品茶就是需要清净心,禅茶首先要“静”,然后再进入“净”,而到达“敬”。“静”者歇却狂心,让心安静下来:“净”者,一尘不染;“敬”是“主敬存诚”,恭恭敬敬地对待茶。如此,才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三、“和”就是和敬。

一个社会能和敬,就成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一个国家能和敬,将成为富强康乐的国家。所谓“和敬”即指“六和敬”。

1、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一起品茶修行,必须做到互相包容。

2、口和无诤: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一起品茶,必须要做到语业清净,说话的语气谦和礼貌,悦耳可爱。

3、意和同悦:心意的共同欣悦,心平气和,冷静的、宽和的沟通,应该互相关怀鼓励和体谅,如此,大家都会共同产生欢悦,“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社会的共同目标,这是“意和同悦”的表现。

4、戒和同修:百善戒为先。戒是定慧二学的根本,无戒则定慧仿佛盖在沙滩上的高楼,容易倒坍。

5、见和同解:知见决定一个人或团体的走向与成败,应该互相包容,修习禅茶,大家应该抱着一个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的。

6、利和同均:大家所获得的利益,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必须平均分配,平等享受,一起品尝禅茶甘露而且还要分享禅茶带给大家的法喜。

所以,“六和敬”的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活规范,也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所在。从自他关系来说,就是充分地尊重所有人的生存权和人格;而且,从自他的互动来说,必须从给予他人的幸福中,谋取自己的幸福,克服内心世界的自私与欲望,真正发扬人性的光辉。

四、“雅”就是脱俗。

正确,合乎规范是为雅;情趣高尚、超凡脱俗、意趣深远、正而不邪都是“雅”;富贵不矜、贫贱不卑、出淤泥不染、做而无做、无做而做是谓“高雅”。高雅包含人的“优雅”和境的“幽雅”,人的高尚、不俗、优美、有艺术气息;环境的清静、雅致、幽美、有意境。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茶人品茗谈心是为雅士雅事,“雅”对中国茶文化影响很深。

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雅的反面是俗,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茶承禅意,禅存茶中,把茶的内在精神体验用语言和艺术表现出来就是“雅”,而“雅”所蕴涵的茶的无限“真谛”是需要“吃茶去”才能体验的。

禅茶,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的根本精神。

禅茶离不开禅的观照与感悟,也离不开茶的清和与隽永,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禅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德的“人间普洱茶道”


他是山东人,深得齐鲁文化的熏陶,为了在人间安放一张茶席,让更多的人通过研习普洱茶道,身心变得健康、愉悦,而穿着一袭青衣,穿越宋明的时空来到现代,彷佛想把现代人拉回古代,体验一下古香古色的仿宋代点茶。

他是现代人,却梦回宋朝,大大方方做了一回“我是大宋人”。他是异乡人,从无锡到昆明,他比当地人更像当地人。

无锡惠山寺的竹炉山房让他痴迷。一只小小的惠山听松庵竹茶炉,让明清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诗文共二百一十余首(篇)、书法绘画十三幅。为了探寻竹炉的奥秘,他甚至亲手复制了一个竹炉。因为竹炉,他有幸深入了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他愿意生活在明代,一个竹炉,一壶好水,一个童子,在苍松、修竹之下,二三好友,静心品茗。如果说,宋代的斗茶是热闹与夸耀的,那么明代的茶道,指向了人的内心,是一个人寂静的体验,或者两三个解人行的雅事。

在无锡,他比无锡人还无锡人,因为惠山寺的茶炉山房这个机缘,他走得太远。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宋代与明代。他穿起了明代的青色布衣,轻轻地拈来宋代的“点茶”,明代的“竹炉”,倡导“仿宋代习茶”之生活茶道。

可是,他还缺少适用于点茶的茶。宋代的龙团凤饼,不但离我们太久远,而且复制起来成本也太昂贵,那毕竟是上贡皇帝喝的。他想推行的是生活茶道,用价廉物美的寻常道具,来演示几百年前的生活场景。习茶的器具,用的是仿宋代的“十二先生”与仿明代的竹炉,仿制的成本都不高。但茶叶呢,就用现代茶吧。他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一路试来,可惜这些名茶都不适合点茶,日本的蒸青茶保留有中国唐宋茶叶的古风,倒非常适合点茶,但他是个较真的人,觉得民族感情过不去。后来他尝试用普洱熟茶点茶,效果奇佳。这样他的仿宋代点茶的生活茶道体系,算是初步完善了。可普洱茶又像曾经的竹炉一样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的心又到了远方,再一次从无锡的主人变成昆明的客人。

昆明天天是春天,是一个让外地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他这个客人来了自然是不想走的。何况他还想探寻深邃的七子饼世界,在普洱茶道方面做点锦上添花的事情。于是,他又一次发扬了主人翁的精神,一方面向云南的资深茶人请教,研习的文化特别是民族茶文化博大精深,构建普洱茶道,需要打破普洱茶目前固有的文化边界,不但要向茶文化发达地区取经,而且要向古人学习,吸纳中国古代茶道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因此,他才尝试“仿宋代习茶的普洱茶道”,今后他还会尝试用普洱茶来仿唐代习茶、仿明代习茶,等等。在茶道建设上他不但是个拿来主义者,还主张“从根做起”。他所谓的“根”,是指云南原生态的茶文化,主要是指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他说,云南就是世界茶业的根。茶树起源于云南,最早被人类利用在云南,因此云南保留有茶文化的根,怎样把根留住,并发扬光大,是当代云南茶人必须正视的课题。他举例说,云南有些少数民族把茶叶煮熟了,加生姜等作料,加盐巴,当菜吃,这就是一种茶叶使用的“根”,因为人类最早不是把茶叶当饮品,而是作为食物来吃,然后是当成药物。在“普洱茶根文化”的建设上,目前其在尝试将少数民族的烤茶引入到仿宋代习茶中来。

“茶道是金木水火土的艺术,要体现五行的相生与流转。因此,茶叶作为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而水与火也非常重要,唐宋人总结出‘活水还要活火烹’。所谓的活火,就是炭烧得充分的火,一方面要用质量好的炭,另一方面需要用扇子扇风,以助火势。在炭方面,我采用的是云南常见的梨炭。水也是选用云南品质优良的山泉水。而烤茶器具属于土,我选用的是云南少数民族烤茶的土罐。这就是将少数民族的烤茶引入到茶道中来的一种体现。烧水的壶,用的是云南鹤庆产的银壶,这属于金。”他说,“自己尽量在普洱茶仿宋代习茶中采用云南产的器具。除了梨炭、土罐、银壶,还用了产于玉溪、建水一带的云南青花瓷,竹炉上的竹编,也是用傣家手工竹编。”

最后,他的茶道是充分生活化的。在访谈中,我开玩笑问他,听说茶界有人说你已经有点大师的意味了。你是不是想像所谓的大师那样来开创自己的普洱茶道体系。他听了,非常认真地说,我没有想那么深远,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一些普洱茶文化的实践。至于要把这个体系搞多么博大精深,要成什么大师,这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我只想当一个普通人。茶道对我而言,仅仅是我的业余爱好,我的主业是策划,我只是利用空闲时间玩玩而已,至于玩到什么境界随缘吧。我没有把它当成道,人为的拔多高,而是当成生活化的东西。一种健康有益的生活,跟其他生活,比如喝红酒、咖啡,打羽毛球,是一样的,是一种爱好,一种休闲放松方式。每个月,或每个礼拜,安排一个下午,给自己一点时间,于昆明周边的山水之间入西山滇池边,筇竹寺、龙泉观、黑龙潭寺等,约三两知己,风炉煎水习茶。

作为生活化的茶道,仿宋代习茶是非常随缘的。不像一些茶会,器具一定要名贵的,每次都是固定的。高德先生的茶会,采用的都是寻常的器具,以体现道不远人,就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的精神。而且,其还根据现场的环境来布茶席,尽量利用现场本来就陈设的器物、花草植物,因为外来的东西很难融进这个现场氛围,显得不协调。比如,他在昆明黑龙潭公园龙泉观搞茶会,其时正是观里梅花盛开之时,就在梅花树下摆席,摘一朵梅花放在盏里,一友古琴、一友书法,营造出一种非常自然的和雅氛围。针对都市白领运动不足的特点,目前他正在尝试将云南道家的养生文化跟普洱茶习茶相结合,以道家入静方法静心入静,以道家养生功如坐式八段锦、六字诀等合入习茶,既是一乐又能调节身心健康。

穿越到古代,不是为了复古,也不是为了博取眼球。他只想在尘世安放一张生活化的茶席。无论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少数民族的,还是国际的,只要是趣的,有文化内涵的,他都愿意尝试,并融会到他的习茶之中来。说到底,他只想做一个普通的爱茶人,传播着快乐、健康、平易的普洱茶道文化。

普洱(熟)茶、仿宋代习茶法研习流程

一、习茶要记

1、习茶导引者一人,辅助者一人,摄影记录一人,参与茶友四人,茶席列座共五人。

2、凡入习茶空间者必须着中式传统服装,禁带手机。

二、流程:

1、涤尘:凡入茶室者必须净手、扫尘、放下通讯设备。

2、礼遇:相互行礼(汉礼)

3、伺茶:根据抽签分承茶工,燃炉、煮汤、煎水、布席、磨茶。

4、入静:根据道家养生操,简单放松。

5、赏画:《文会图》,以图为引,简单介绍宋代茶文化、习茶法、茶器名今古区别。

6、习茶:

(1)再次净手。

(2)根据伺茶分工依次配合展开炙茶、磨茶、罗茶、煨盏、点茶(调膏、击拂)、分茶(茶百戏)

7、乐茶:

每人一盏、一笔,随心随意勾勒所思、所乐之字、简笔画。

8、品享:

普洱茶点茶法的口感、煮茶的口感。

9、赞茶

以茶汁为墨,在习茶贴书写对茶的赞美。

10、拾心

共同清洗茶器、归置茶具。

11、惜缘

再互致茶礼、走出茶室。习茶结束。

主持人:李国标

访谈嘉宾:高德

撰稿:李国标

郁达夫:人间有茶便销魂


上月途经杭州,陈兴义兄做东到西湖边的湖畔居吃茶。此地是赏西湖最佳景,上年到,也是到湖畔居。话事人楼明兄天天在这里接客,他又一次为我们斟茶冲藕粉讲典故,走了还不忘送东送西,龙井太贵,不好意思拿,到是带点西湖藕粉回家后,当早点吃了几回。

当时同在的冯皓感慨说,从一个好茶与藕粉的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从云南到江南,我的行程愈发频繁。原因也无他,茶与茶人,江南依旧是中国当下最活跃的区域。

在座有位仁兄是富阳人,见我是位写茶的作家,便说起他家乡的名人郁达夫。的确,郁达夫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茶人,当然,也爱藕粉。

赏西湖,坐茶室,饮龙井,吃藕粉,被生活大家梁实秋总结为四美,今年在杭州,是许多人的常态,只是少了梁实秋、郁达夫他们的影响力罢了。

(郁达夫与王映霞网络资料)

1983年,病中的巴金来到杭州,当喝着龙井茶,闻到桂花香时,他用四川话大声说,“这就是郁达夫《迟桂花》写到的场景啊。”

《迟桂花》是郁达夫的一篇小说,他在里面说喝茶喝得有性欲,简直是发前人所未发。那个时候郁达夫患肺病,疗养地选在了盛产龙井的翁家山,喝着龙井,把小说写了,把恋爱也谈了。这方面,他真真对得起自己读过的那些才子佳人小说。

在郁达夫小说里,茶房是出现得比较频繁的词语。茶房就是开水房之类的,旅社都有,只是别人往往淡化了茶,只谈开水。但郁达夫不一样,他不仅自己爱喝茶,还要让笔下人物都走到哪都茶喝。

他端起茶杯,笔下人物也端起茶杯。他放下茶杯,笔下人物也放下茶杯。他喝完茶出门,故事也到了尾声。

郁达夫在浙江富阳老家,是一个产茶地,出过不少名茶。

当地民谣这样唱:

富春江之鱼,富春山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皇天何不忍,此地亦何辜?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产别都?富春山,何时摧,富春江,何时枯?山摧茶亦死,江枯鱼乃无。呜呼,山难摧,江难枯,我民不可苏!

谁不说咱家乡好?只有富春江的茶与鱼,好到让官员受不了年年霸占,他们大肆掠夺下,守着茶与鱼的民众既靠不了山,也依不了江,民不聊生的现实下,鱼与茶再也不是骄傲。

郁达夫家靠近江边,是一个停靠码头,这里开有茶馆,他幼年时候,经常到茶馆喝茶玩耍,是一个标准熊孩子。这让老母很着急,学不了孟母,只有给他训诫:要好好读书,不得入茶店做“蟑螂”。

蟑螂,这里特指一些百姓,他们“既无恒产,又无恒业,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只同蟑螂似地在那里出生,死亡,繁殖下去。”

郁达夫说,“蟑螂”不外乎在两处地方;一处是三个铜子一碗的茶店,一处是六个铜子一碗的小酒馆。他们在那里从早晨坐起,一直可以坐到晚上上排门的时候;讨论柴米油盐的价格,传播东邻西舍的新闻,为了一点不相干的细事。

在富阳这个小县城,茶店酒馆有五六十家之多。“蟑螂,就家里可以不备面盆手巾,桌椅板凳,饭锅碗筷等日常用具,而悠悠地生活过去了。离我们家里不远的大江边上,就有这样的两处蟑螂之窗。”

这是茶馆里的懒人,郁达夫不喜欢。他更喜欢当闲人,像段成式闲得发慌,数着树影玩,“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一个人可以静观光阴一寸寸移动,文学家看来是不得了的闲情逸致。

郁达夫从家乡到了杭州后,非常喜欢这里,在大自然里喝茶,饮酒,读书,有好风景看,有才子佳人在侧,写诗歌,小说都多了动力。“杭州自古是佳丽的名区,而西湖又是可以比得西子的消魂之窟”,乡下人的忐忑,慢慢被美好的愿景打散了。

“我从乡下初到杭州,而又同大观园里的香菱似的,刚在私私地学做诗词,一见了这一区假山盆景似的湖山,自然快活极了,日日和那位老秀才及第二位哥哥喝喝茶,爬爬山”。翁家山有好龙井,是诗人最喜欢去的地方。

杭州的茶馆也是极好的。“涌金门外临湖的颐园三雅园的几家茶馆,生意兴隆,坐客常常挤满。而三雅园的陈设,实在也精雅绝伦,四时有鲜花的摆设,墙上门上,各有咏西湖的诗词屏幅联语等贴的贴挂的挂在那里。而且还有小吃,象煮空的豆腐干,白莲藕粉等,又是价廉物美的消闲食品。”

今天去杭州逛茶馆,许多地方大都保留了民国时代的摆设,有些甚至比以前更加精致。

上海则不同,“洋场米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所以,他笔下的《上海茶楼》也是不同的。

上茶馆里去解决的事情,第一是是非的公断,即所谓吃讲茶;第二是拐带的商量,女人的跟人逃走,大半是借茶楼为出发地的;第三,总是一般好事的人去消磨时间。所以上海的茶楼,若没这一批人的支持,营业是维持不过去的,而全上海的茶楼总数之中,以专营业这一种营业的茶店居五分之四;其余的一份,像城隍庙里的几家,像小茶场附近的有些,总是名副其实,供人以饮料的茶店。

我去苏州的时候,聂怀宇带我逛了许多茶馆,后来写了《苏州喝茶的形态》所住地方在玄妙观对面的一家酒店,我后来才知道,我去过的那些喝茶地方,郁达夫也去过。

随园啊,玄妙观啊这些。郁达夫在苏州游历时,他开始抱怨找不到吃饭处,却发现一家“锦帆榭”的茶馆有着不俗的气场,就那里喝酒!不过,这都不是苏州最有名的茶馆。苏州最有名的茶馆有三个:雅聚、望月、玉楼春。有人作了副上联:“雅聚玉楼春望月”。那么多年过去了,茶馆换了一波又一波,下联还是没有人对出。

苏州现在的随园主人,是“苏州病人”,他就在平江路,终日饮酒吃茶。

郁达夫在玄妙观发现了一些自己觉得有趣的现象:

我只觉得玄妙观里的许多茶馆,是苏州人的风雅的趣味的表现。早晨一早起来,就跑上茶馆来。在那里有天天遇见的熟脸。对于这些熟脸,有妻子的人,觉得比妻子还亲而不狎,没有妻子的人,当然可把茶馆当作家庭,把这些同类当作兄弟了。大热的时候,坐在茶馆里,身上发出来的一阵阵的汗水,可以以口中咽下去的一口口的茶去填补。

茶馆内虽则不通空气,但也没有火热的太阳,并且张三李四的家庭内幕和东洋中国的国际闲谈,都可以消去逼人的盛暑。天冷的时候,坐在茶馆里,第一个好处,就是现成的热茶。除茶喝多了,小便的时候要起冷痉之外,吞下几碗刚滚的热茶到肚里,一时却能消渴消寒。贫苦一点的人,更可以借此熬饥。若茶馆主人开通一点,请几位奇形怪状的说书者来说书,风雅的茶客的兴趣,当然更要增加。有几家茶馆里有几个茶客,听说从十几岁的时候坐起,坐到五六十岁死时候止,坐的老是同一个座位,天天上菜馆来一分也不迟,一分也不早,老是在同一个时间。非但如此,有几个人,他自家死的时候,还要把这一个座位写在遗嘱里,要他的儿子天天去坐他那一个遗座。

近来百货店的组织法应用到茶业上,茶馆的前头,除香气烹人的“火烧”锅贴“烧山芋”之外,并且有酒有菜,足可使茶客一天不外出而不感得什么缺憾。像上海的青莲阁,非但饮食俱全,并且人肉也在贱卖,中国的这样文明的茶馆,我想该是二十世纪的世界之光了。所以盲目的外国人,你们若要来调查中国的事情,你们只须上茶馆去调查就是,你们要想来管理中国,也须先去征得各茶馆里的茶客的同意,因为中国的国会所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无耻与贪婪,这些茶客所代表的倒是真真的民意哩!

不过这样的牢骚话,很快就在随园被吃茶美人的姿态打散了,当然,以茶撩妹,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只不过在郁达夫身上,更聚焦一些。在福州,他不也是吃完茶,就去看福州女孩那白花花的大腿去了么。

苏州人把坐茶馆这种行为,形象地比喻成“孵茶馆”,意思就是像老母鸡孵蛋一样,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范烟桥在《茶烟歇》里总结说:“苏州人喜茗饮,茶寮相望,座客常满,有终日坐息于其间不事一事者。虽大人先生亦都纾尊降贵人茶寮者,或目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其实则否,实经济之交际俱乐部也。”

聂怀宇把茶引发的种种现象称为“文化经济联合体”,其实是一个意思。

郁达夫偏爱绿茶,尤其是龙井。对其他茶,他饮用得少。郁达夫说武夷山茶,用来醒酒醒脑最好,这是私人经验,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人间紫砂之四:显著中的微观精神》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