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探秘普洱紧压茶以前很多人认为,把普洱茶做成紧压状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存放;另一方面是觉得紧压茶更有象征意义,因为有形状的东西更能让人记住。其实最初普洱茶紧压,只是为了解决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损失,才把散茶紧压成型。据资料显示,“在中国历史上大多通过茶马古道将之运送到把更难多的普洱茶运输到京城或者西藏,长途跋涉,为了更方便运输,制茶人于是就把茶压成饼、沱、方、砖茶等几种不同形状的茶”。而压制成型的又以饼状普洱茶居多,一饼357克,七饼为一挑(也就是现在的一提),六提为一件,方便计算以及骡马驮运。

大多数人还认为饼茶比散茶乃至其它形状的茶好。这种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看法过于单一,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依照以往的惯例,“一二级作散茶,三四级作沱茶,七八级作饼茶,九十级作砖茶”,然而现在的普洱茶,其外形和重量无关了,制作成饼的,可以为100克、300克、357克、400克、500克等重量不同的普洱饼茶。这样制作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做出的适当改变,这种改变在现在看来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市场在变动,消费者在变动,生产者不得不“变动”。尽管如此,可是357克仍然是制作“七子饼”最标准的计量单位。

此外散茶比紧压茶占地方。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来看,收藏紧压茶(饼茶、沱茶、方茶、砖茶)有利于品质的陈化,只是陈放的时间要比散茶长,但长时间陈放后的紧压茶效果比散茶更好。当然了,普洱茶最后能不能陈化得好,口感是否尚佳,还得靠茶叶本身的品质为基础。因为茶叶原料在品质过硬的前提下,再辅以优良的制作工艺,紧压成饼,才能转化出优质的普洱陈茶。

从收藏爱好和储藏角度来讲。有关专家提醒,家庭收藏、大型的仓储普洱茶,则应以收藏压制以后的普洱紧压茶为好,这样陈化出来的品质和口感才会更好。原因有三点:

其一,收藏普洱茶的目的在于获得良好的品质、实现增值。同一时间生产出来的普洱茶,不论生熟,经高温、烘焙过的紧压茶,其滋味远比散茶来得醇厚、甘爽。奠定了紧压茶收藏时初期品质基础优于散茶的原因。

其二,紧压茶经蒸压以后,茶体较散茶紧实,存茶空间小、有利于大量储藏,从而降低藏茶成本。

其三,紧压茶因有一定的形制,具有“观赏性”。更重要的是普洱紧压茶多为“方”、“圆”两种,与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思想相吻合:“圆”的饼茶是象征“天”的象形,“方”的砖茶是象征承载万物“地”的象形。在“天地”的交融、庇佑下,才能让人们更加幸福的生活下去?

精选阅读

云南普洱紧压茶鉴赏


云南普洱紧压茶鉴赏

1、看包装

云南普洱紧压茶包装大多用传统包装材料,如内包装用棉纸,外包装用笋叶、竹篮,捆扎用麻绳、篾丝,而且也为广大普洱茶嗜好者们所接受、认同。查验包装材料是否清洁无异味,包装是否紧实、端正、牢固,外形包装的大小是否与茶身密切贴合,是否松动;棉纸是否为纯棉质,字迹是否清晰等。另外,其它创新包装形式、精美小包装等也要细致查验。

2、外观

主要看匀整度、松紧度、色泽、嫩度、匀净度等,看形态是否端正,棱角是否整齐,条索是否清晰,有无起层落面。如云南七子饼茶(7572、7542、7262等),要求直径20cm,中间厚(2.5cm),边缘薄(1.0cm),而且“臼”处于饼中心,不偏歪,茶条索清晰,无起层落面、掉边,松紧适度,具“泥鳅”边。

3、看汤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紧压茶,泡出的茶汤汤色明亮。质次的,茶汤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或絮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有“酱油”色。

4、闻气味

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其方法与普洱散茶相同,优质的热嗅香气显着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

5、品滋味

与普洱散茶基本相同,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6、看叶底

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和光亮度。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另外,鉴别云南普洱紧压茶质量还要注意是否内外品质如一,是不是那种好茶在外,茶渣在内的“盖面茶”或“撒面茶”。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五年以上陈茶在市面上已经不多,凭感官判断并不容易,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多注意。综合以上几点,可以作为判断年份的主要依据。如一般陈期五到十年的甘醇气味较重,汤色清亮,口感好;一到三年的则气味平平,略带有生味、水味或青味。

普洱茶紧压茶的分类


普洱茶紧压茶的分类

普洱茶就是一种闻名海内外的茶,普洱茶主要是养生功能最为受欢迎。普洱茶中的紧压茶,主要是经过筛制、蒸压成型的茶类,外形紧结端正,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持久。这种普洱紧压茶有很多中分类,这个大家清楚吗?

种类一,紧茶。这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糖茶,那时候被称为"牛心茶",也称为"蛮应茶",那时候的茶农将茶叶揉制成带把的心脏形紧茶。品质特点是:色泽乌润,有白毫,香气纯正,滋味醇浓,汤色橙红,叶底尚嫩欠匀,外形光滑整齐。还一种类似的茶,只是外型被改成了正方形,这种茶叫做方茶。

种类二,饼茶,外型圆形,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拣剔、蒸压等工序加工而成。此茶饮用方法一般采用煨煮,即把茶叶放到茶罐中加水煨煮后,根据消费者习惯,加开水稀释,再加上盐或糖饮用。

种类三,沱茶。名字让人浮想联翩,其实沱茶就是一小坨半球形的茶,中间一个凹陷的坑。形状就想一个碗。原料采用云南大叶种青毛茶一级和二级各50%,通过拼配、筛分、色泽乌润、外披白毫,馥郁清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爽回甜。

种类四,康砖茶。产于盐津县,是主销西藏南路边茶中的一种。内质特点是:色泽棕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红褐,叶底花暗较粗。此茶主要供应西藏少数民族煮制酥油茶。

种类五,竹筒香茶。这个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的,这是一种云南特产名茶。这种茶盛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和文山广南县底圩区。具有芽叶肥嫩,白毫特多,汤色黄绿,清彻明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回甘的特点。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既解渴,又解乏。

鉴赏普洱茶的过程,是一个时间累积的过程。各种茶叶知识还有待我们的学习。茶叶各方面熟悉了,鉴赏茶的能力也就出来了。

紧压茶冲泡小窍门


比起常见的散茶,紧压茶的冲泡更具有难度。在此就专门讲讲紧压茶的难点与特点。

常见的紧压茶品类

茶叶根据发酵度,分成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红茶六大类。其中,最为常见的紧压茶是黑茶和白茶。

黑茶中,例如云南的七子饼茶、下关沱茶,湖南的千两茶、茯砖,四川的康砖,湖北的青砖等等。白茶中,银针、牡丹、寿眉都有紧压的茶饼或茶砖。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乌龙茶和红茶也偶有紧压的产品,但还算不上主流趋势。

茶叶为何要紧压?

茶叶紧压,最主要目的有三。

第一,利于运输。那时候交通不便和落后,要把茶叶运输到很远的地方。而将茶叶压制成饼之后,搬运途中再也不怕碰碎了,降低了运输难度以及成本。

第二,利于仓储。紧压茶体内的温度、湿度更稳定,存储时,会更加均匀、持久。经过高温蒸压,茶叶中一些低沸点的青涩味物质随着高温蒸发后减少,存茶基础就比散茶好。

有的人说,散茶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陈化速度会更快啊!散茶是与空气接触多,但也会导致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更快挥发掉。

第三,利于销售。紧压制作完成后,通常都是固定的斤两。说好了要几饼,直接出货就好。只需要点数,不需要称重,省去了销售的环节。

冲泡紧压茶需要合适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紧压茶制作时,茶叶被一层层叠压起来。因此在冲泡之前,通常需要经历撬茶的过程。

除去常规的泡茶器与品茶器,紧压茶的冲泡还需要一把茶刀。我们以白茶饼为例进行讲解:

第一步,找到层与层之间的衔接点。

第二步,将茶刀顺势插入茶饼。

第三步,缓慢地横向移动茶刀。

第四步,找好支撑点,垂直撬动茶刀。

这样,一块茶饼就顺利地拆下来了。撬茶和取茶时,要尽量保持完整度。

特别要注意,10克以下的小茶块或小茶沱,没有撬茶的过程。

冲泡注意事项

茶叶紧压之后,非常不易被泡开。冲泡时,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重要。

我们以安化黑茶为例。100℃沸水注入壶中,浸泡一分钟后出汤,汤色仍然浅淡。由此可见,水虽沸,也只是打湿了紧压茶的表面,还未触及紧压茶的中心部分。

正确的操作如下:

第一步:用100℃沸水,将紧压茶浸泡30秒。

第二步,出汤后扣上壶盖,静候1~2分钟。

第三步,待紧压茶表面的水分慢慢向干燥的中心渗透,再继续用沸水冲泡。

特别要注意,紧压茶浸泡时间,是先长后短。方法掌握好,才能得到一杯美味的茶汤。

(信息来源:保捷时报浏览更多好文请关注

普洱茶5种紧压茶制作


普洱茶5种紧压茶制作

紧压茶,是以普洱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那普洱茶有几种紧压茶呢?它们的工艺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一起来看看。

(1)普洱圆茶制作方式

传统普洱园茶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始生产至今。传统普洱园茶制作选上好茶叶为原料,放入铜蒸锅中,使散茶就蒸气受蒸而柔软,再将蒸柔软散茶倒入特制的三角形布袋中用手轻揉,并将口袋紧接于底部中心,然后放入特制的园型茶石鼓中,压制成四周薄而中始厚,直径宽约七八寸的圆型茶饼,既为传统普洱圆茶。包装时每七个圆茶以笋叶包作一包称为“筒”,传统普洱七子圆饼茶之名由此得来。传统普洱圆茶十二筒为一篮,又称“一打装”,两篮为一担,一匹马驮运一担,约重120斤。传统普洱七子圆饼茶,曾大量销往海内外。

(2)普洱砖茶制作方式

传统普洱砖茶制作选晒青毛茶作原料,传统普洱砖茶的制作加工同园茶基本一致。加工制作时原料茶放入铜蒸锅中蒸软,然后倒入砖形模型和方型模制中压制。

传统普洱砖茶的模制上有凸型的“福”、“禄”、“寿”、“禧”、等字样,紧紧施压后便制成压印有各种文字的传统普洱砖茶。传统普洱砖茶每四块包作一包,外用竹笋叶包装,每篮十六包,两篮为一担,“普洱砖茶”销往藏区为最多。

(3)普洱心型紧茶制作方式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选普洱散茶为原料,蒸至柔软后倒入紧茶布袋之中,由袋口逐渐收紧,同时按顺时针方向紧揉袋中之茶,使之形成—心脏形茶团,即制成传统普洱心型紧茶。

传统普洱心型紧茶每七个以竹笋叶包为一包,称之为一“筒”,十八筒装一篮,两篮为一担,约重110斤,昔日传统普洱心型紧茶主要销往西藏,少数外销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

(4)普洱竹筒茶制作方式

传统普洱竹筒茶制作以普洱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方法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有着浓厚的民族风味。制作时将一级普洱晒青毛茶放入底层装有糯米的甑内蒸软后,再放入竹筒内,边装边压紧打实,放在烘架上以文火徐徐烤干,冷却后割开竹筒,外用包装纸包装。这种传统的普洱竹筒茶既有茶香,又有竹香和糯米香,竹香和茶香交融。传统普洱竹筒茶白毫显露,汤色黄绿明亮,是待客的普洱茶珍品。

(5)普洱沱茶制作方式

传统普洱沱茶的制作工艺分称茶、蒸茶、袋揉压制、定型、脱袋、干燥、包装等工序。将蒸热后变柔软的散茶倒入圆底三角型小布袋,把袋口收紧,在压制过程中放入模上加压成型,压好成型的沱茶还需连布袋一起放在盘架上散热冷却,待后才取出脱袋定型。经干燥后进行包装即制作完成传统普洱沱茶,传统普洱沱茶主要专销藏区。

以上5不同种形状的普洱茶加工方式不是一样的,味道也是各有区别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对比着喝喝试试。

勐库戎氏现场制作普洱紧压茶


勐库戎氏现场制作普洱紧压茶勐库戎氏制茶师傅在现场制作紧压茶

云南茶叶推介会上,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在表演舞蹈。

在此次中国茶博会上,来自云南普洱茶产区的勐库戎氏现场制作普洱茶饼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士的眼球。

11月1日中午,记者在勐库戎氏展位看到,几名制茶师傅正忙得热火朝天,将普洱干茶称重,每一斤放入一个干净的白色布袋,然后搁进蒸笼。蒸好后,变得紧结密实、热气腾腾的一包茶叶被送入石模下压制成饼,晾干后再用棉纸包装。

谈及普洱茶饼的制作工艺,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华东区经理戎胜华告诉记者,蒸笼下面有孔,是为了让蒸汽渗入,加热的茶叶会渗出胶质物,把茶叶粘合。“普洱茶大多为七两重一个饼,这次为了回馈客户,一斤一个饼,原价上千元的饼售价降至680元,原料都来自于云南勐库茶区高海拔山区的大树茶,有较高保存价值”。

当天下午,勐库戎氏还举办了产品推介会。该公司总经理戎玉廷在发言中称,在普洱茶最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曾获得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真真假假的普洱茶,2014年是普洱茶发展的一个拐点,这一年,“古树茶”、“名山茶”概念炒作风行,部分商家打着“古树茶”、“名山茶”的幌子进行不诚信的营销,导致市面上出现“古树非古树、名山非名山”的一种状态,这些都对消费者造成了不同程度伤害,以至于对普洱茶没有一个真实、客观的认知。“现在消费群体对普洱茶有了更多了解,也更会选择,未来的普洱茶销售春天刚开始”。

据悉,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十大普洱茶品牌之一的勐库戎氏现成为普洱茶行业唯一一家生熟分制的企业,占地面积166500平方米,加工厂房143210平方米,拥有“无公害”茶园基地4.5万亩,有机茶园9000余亩;勐库戎氏实行茶园到茶杯直线管理,“三级”跟踪标示管理确保每一道工序的可追溯性,鲜叶管理责任落实到户有效实现了“质量从源头抓起”,于2007年确定为普洱茶唯一联合国粮农组织有机认证示范基地。

普洱茶鉴赏:鉴赏散茶和紧压茶


普洱茶鉴赏:鉴赏散茶和紧压茶

主要是通过观察普洱茶的外形、汤色、香气、口感、叶底、包装等来进行鉴赏。

云南普洱散茶的鉴赏

1.看外观

看外观,首先看茶叶的条形,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老叶较大,嫩叶较细;嗅干茶气味兼看干茶色泽和净度,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的干茶陈香显露(有的会含有菌子干香、中药香、干桂圆香、干霉香、樟香等),无异、杂味,色泽棕褐或褐红(猪肝色),具油润光泽,褐中泛红(俗称红熟),条索肥壮,断碎茶少;质次的则稍有陈香或只有陈气,甚至带酸馊味或其它杂味,条索细紧不完整,色泽黑褐、枯暗无光泽。

2.看汤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散茶,泡出的茶汤红浓明亮,具"金圈",汤上面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质次的,茶汤红而不浓,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发黑、发乌,俗称"酱油汤"。

3.闻气味

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热嗅看香气的纯异,冷嗅看香气的持久性;优质的热嗅陈香显著浓郁,且纯正,"气感"较强,冷嗅陈香悠长,是一种甘爽的味道。质次的则有陈香,但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

4.品滋味

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5.看叶底

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

云南普洱紧压茶鉴赏

1.看包装

云南普洱紧压茶包装大多用传统包装材料,如内包装用棉纸,外包装用笋叶、竹篮,捆扎用麻绳、篾丝,而且也为广大普洱茶嗜好者们所接受、认同。查验包装材料是否清洁无异味,包装是否紧实、端正、牢固,外形包装的大小是否与茶身密切贴合,是否松动;棉纸是否为纯棉质,字迹是否清晰等。另外,其它创新包装形式、精美小包装等也要细致查验。

2.外观

主要看匀整度、松紧度、色泽、嫩度、匀净度等,看形态是否端正,棱角是否整齐,条索是否清晰,有无起层落面。如云南七子饼茶(7572、7542、7262等),要求直径20cm,中间厚(2.5cm),边缘薄(1.0cm),而且"臼"处于饼中心,不偏歪,茶条索清晰,无起层落面、掉边,松紧适度,具"泥鳅"边。

3.看汤色

主要看汤色的深浅、明亮,优质的云南普洱紧压茶,泡出的茶汤汤色明亮。质次的,茶汤欠明亮,往往还会有尘埃状或絮状物质悬浮其中,有的甚至有"酱油"色。

4.闻气味

主要采取热嗅和冷嗅,其方法与普洱散茶相同,优质的热嗅香气显著浓郁,且纯正,冷嗅香气悠长,有一种很甜爽的味道。质次的则香气低,有的夹杂酸、馊味、铁锈水味或其它杂味,也有的是"臭霉味"、“腐败味”。

5.品滋味

与普洱散茶基本相同,主要是从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来感觉,优质的滋味浓醇、滑口、润喉、回甘,舌根生津;质次的则滋味平淡,不滑口,不回甘,舌根两侧感觉不适,甚至产生“涩麻”感。

6.看叶底

主要是看叶底色泽、叶质,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和光亮度。优质的色泽褐红、匀亮,花杂少,叶张完整,叶质柔软,不腐败,不硬化;质次的则色泽花杂、发乌欠亮,或叶质腐败,硬化。另外,鉴别云南普洱紧压茶质量还要注意是否内外品质如一,是不是那种好茶在外,茶渣在内的“盖面茶”或“撒面茶”。

此外,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五年以上陈茶在市面上已经不多,凭感官判断并不容易,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多注意。综合以上几点,可以作为判断年份的主要依据。如一般陈期五到十年的甘醇气味较重,汤色清亮,口感好;一到三年的则气味平平,略带有生味、水味或青味。

普洱茶散茶和紧压茶的存放


普洱茶散茶和紧压茶的存放

一般来说,普洱茶,建议做成紧压茶存放。

幼嫩的芽茶,如宫廷熟茶、茶皇茶,其外形独特,是主要卖点,散茶存放,保持其“芽之美”,合乎茶叶经营之道,亦合乎存茶之道。

其他级别的茶,建议做成紧压茶。

首先,紧压茶经过紧压,能够较好的保持茶叶中的天然香气,同时,紧压茶体积小,方便包装、运输、存放,还利于防潮、防杂味浸染。

其次,紧压茶在加工过程中,经历了高温蒸汽的短时熏蒸,水份的增加,生物活性酶得到激活,对后期转化产生一定的加速作用。

另外,普洱茶的后期转化中,从生物化学反应的类型来看,分两大类型:

一类是与空气中氧气接触较多的茶叶表面发生的“氧化反应”,这些氧化反应,主要改变茶品的汤色,使汤色出现以下转化过程:黄绿→橙黄→橙红→红艳→红浓→褐红。

另一类是紧压茶内部,有一定水份,缺氧下,在厌氧菌作用下的“生物化学反应”,如冠突散囊菌。这些厌氧菌,益生菌,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经科学研究,“金花”对后发酵茶品质不但没有影响,反而“金花”能分泌茶叶中的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质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

在口味上更加醇和爽口,甜滑回甘。它具有较强的促消化、降血脂、溶解脂肪、调节糖类代谢等功效。其颗粒的大小会随着湿度等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茂盛的时候似“米兰”,萎缩时会变小,甚至变成白色的小斑点,但不影响其品质和功效。

所以,要让普洱茶有良好而丰富的后期转化,还是要把茶做成紧压茶,无论生茶还是熟茶,道理亦然。

生茶 为什么紧压茶多散茶少?


生茶为什么紧压茶多散茶少?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生茶多以紧压茶的形态出现,例如饼茶、沱茶、砖茶,却少有看到散茶。

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呢?为了方便保存和运输?更利于茶叶内质的转化?形态到底能否影响内质?

▲散茶:保持茶叶原本零散的外形,

未压制成片、成团的茶叶。

▲紧压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

成圆形、砖形等形状的茶叶。

以下,我们基于普洱生茶收藏、寓意、内质转化的三个方面,展开聊聊为什么普洱生茶更适合制成紧压茶。

收藏:它是可以喝的古董

①收藏普洱茶,目的在于获得其转化后的良好品质和实现其增值意义。

同一款茶,经高温蒸压、烘焙制作而成的紧压茶,其低沸点青涩味物质也随之减少,滋味更为醇厚。

而散茶与空气接触面大,陈化快,内质的转化效果和保存效果差,茶汤容易偏寡淡,没有力道和底韵,软弱无力。

从这一基础上,决定了紧压茶的初始品质优于散茶。

②紧压茶的体积小,便于大量储藏,降低藏茶成本。

寓意:它是宇宙秘密的其一体现

普洱紧压茶除了饼茶之外,还有砖茶、沱茶等形态,既有圆也有方,巧妙地体现了古代阴阳学“天圆地方”这一哲学思想。

古人讲"天圆",用来描述时间的特点;古人讲“地方”,用来描述方位。“天圆地方”讲的是时间和空间,讲的是宇宙的秘密,而时间与空间,恰恰也是普洱茶不言而喻的秘密。

内质转化:它是时间积攒的瑰宝

普洱茶“越陈越香”主要依靠茶叶的自动氧化、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微生物作用转化三个变化共同完成,在这过程中,若普洱茶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其受氧气、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各为不同。

空气接触面

普洱茶的后发酵,主要依靠外在生物酶促进其内含物质产生变化。

散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于紧压茶,散茶茶叶的空气接触面过大,氧化速度会加快,就变成了单一的自身的酶促氧化。

这种孤立的氧化,会导致散茶茶叶其中的苦涩物质过分氧化,而不能与其他物质聚合转化形成丰富口感,茶汤口感趋向平和,同时也会导致香气等内含物的散失。

普洱茶内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化合物,是普洱茶厌氧发酵的产物。这种宝贵的化合物,是在有氧发酵与厌氧发酵连续转换的发酵模式下衍生而出的。

散茶茶叶空气接触面加大,离开厌氧发酵,则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性会有所减少。

这就是为什么散茶不是普洱茶主流形态的原因之一。

水分

散茶受水分(轻微变化)的影响比较直接,其物质和香气较易散失于空气中,而留下的内含物中更多的为甜味物质。

而紧压茶较于散茶处于较为稳定的湿度,物质及香气变化平和均衡而不易散失,且有利于微生物发生作用。

温度

普洱茶内的微生物,在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下,难以发生转化作用,甚至难以存活。而紧压茶内部的温度较为稳定,当温度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时,会使微生物大量滋生,微生物分泌酶的活性也保持均衡,因此,茶叶口感变化也得以均衡。

综上所述,因为紧压茶寓意吉祥、方便储藏、经长时间存放,有更好的后发酵条件,所以市面上的普洱茶多以紧压茶的形态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普洱紧压熟茶的收藏价值


普洱紧压熟茶的收藏价值

1973年,普洱茶熟茶的快速发酵工艺创始,经过四十多个春秋的磨砺与海内外市场的反复检验,现在的普洱茶熟茶产品,其用料、工艺、产品线已经日趋成熟和丰富。

在这40多年间,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毛茶茶菁等级使用,发酵成熟度,以及拼配配方等方面,云南普洱茶界有过许多实践,才铸就了目前丰富多彩的普洱茶熟茶产品线。

就勐海茶厂产品而言,普洱散茶与普洱紧压茶,发酵成熟度是略有不同的。

普洱散茶产品-历史上大宗的普洱茶产品(唛号79072、79082、79092、79102等),发酵是全熟的(发酵成熟度十成,100%),主要是满足市场“及时品饮的需要”。当然,即使发酵全熟,这种普洱熟茶的收藏变化也是有的。

而普洱紧压茶产品,发酵并非是全熟的,这就为收藏中的后发酵留有不少变化的空间,为老熟茶的品味风格走向“润滑,砂化”奠定基础。

和普洱茶生茶产品一样,普洱熟茶的紧压茶也是独具收藏价值的,特别是偏轻发酵的普洱熟茶产品。

普洱紧压茶产品,由于历史的机缘,形成了不是完全成熟的发酵,它的后发酵空间带来的收藏价值特征,冥冥中是上苍对云南普洱茶的又一次眷顾。

当然,在70年代以来的历史机遇里,市场需求推动了这个奇迹的诞生

有哪些因素导致普洱紧压茶产品不是全熟发酵呢?

首先,为了压制容易成形,发酵过熟,压制比较难以成型。

第二,产品良好特征的需求,发酵过熟,外观色泽显黑褐色,欠润感;而发酵适中,色泽红褐,有油润的光泽。特别是嫩度高的原料,发酵偏轻,易显金黄毫。

第三,在精制加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后发酵。这一点比较重要,无论是“半制品”、“再制品”环节,以及蒸压、干燥等环节,均存在发酵。

第四,收藏存贮,后发酵的需求。

这些原因,是普洱紧压茶产品不全熟发酵的理由,也是收藏价值的理由。细心的茶友,最早的“云南七子饼茶”(7572)的说明书(大票)上可以看出这一点,说明书上说的是“适度发酵”。

观点:探秘普洱茶“长寿基因”


观点:探秘普洱茶“长寿基因”

普洱茶的长寿基因直接来源于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乔木大叶种是云南特殊地理与生物多样性的“馈赠”。

乔木大叶种茶树属于酸性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比较敏感。它生长的酸性土壤PH值为4.5--6.5。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普遍存在于海拔800--1800米之间,又因它所处的环境普遍为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水量在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完整,而独具特色。

云南的茶树与其它植物的交叉存在,不仅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更典型地表现在它的异花授粉上。

乔木大叶种茶树在其长期的天然杂交中,直接导致了茶树的群体(野生或栽培)其外观的高大与肥硕,并且多区域、成片状存在。其区域内已经形成了复杂的遗传性与多样性。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

虽然,在中国大陆其它地方(如湖南、广西、海南等)也存在大叶种的茶树,但能经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认证”的古茶树几乎没有,存在最多的也就是“百年沧桑”。其茶树的外部形态与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树也表现不同。茶叶的内含物质就差别更大了。

乔木大叶种茶相比其它产区的茶叶营养成分更高、更丰富。这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相比其它地区大叶种茶树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不仅多酚类物质、色素、氨基酸、嘌呤碱、糖类、皂甙、维生素等化学成分高于其它产区的茶树,就连矿物质内含的数量与质量也是它们无法相比对的。

比如维生素E(VEortocopherol),为二氢吡喃的衍生物。茶叶中VE

含量比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要高,是菠菜含量的32倍,葵花籽油的2倍。含量一般为50mg~70mg/100g。

过去,很多人误认为绿茶中的VE比普洱茶高,因普洱茶经过萎凋和发酵,一部分VE

被酶破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分析手段的提高,又发现普洱茶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类黄酮,对VE的氧化起了保护作用,故普洱茶中VE

的保留量也很高,甚至超过其它茶叶产区。有的竟高达290mg/100g,如叶酸(folic

acid)即维生素B11,又称喋酰谷氨酸(PGA),由蝶呤啶、对氨基苯甲酸与L-谷氨酸三部分连接而成。叶酸在一般茶叶中含量约为50μg~

70μg/100g。高于很多植物。而由乔木大叶种制成的普洱茶,含有的叶酸竟达70μg~90μg/100g.。

又如肌醇(inositol),肌醇又名环已六醇,一种特殊形式的糖醇。由植物体内已糖环化而成,起磷酸储藏和磷酸化作用。不仅有游离型,而且还有其磷酸盐植酸钙镁型。肌醇为葡萄糖的异构体,在普洱茶中可达11mg/g,它随叶子成熟度增加而增加,与儿茶素的合成关联。也远高于其它茶系与茶种。

再以茶叶内含矿物质为例,一般茶叶目前发现的矿物质近三十种,而云南乔木大叶种茶现已发现的就超过四十种,既便如此,仍有很多我们尚未发规矿物质的存在。

具有特殊的“长寿基因”,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最为显著的特征。

云南不仅有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年长的茶树(树龄约为3000年),同时,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茶树也不罕见,至于范围很大的古茶园更是多区域、成片状地存在。

这里隐藏了一个未解的秘密,即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的“长寿”之谜。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地区及其植物,不可能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以病虫害为例,它是定期暴发的,很多物种的灭绝和衰减都与它相关。但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树,不管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却能存活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经得住如此之多,又如此之长的考验,至今仍显露出勃勃生机。

这个客观现实告诉我们,这些古茶树起码具备一种或多种我们未知的抗病虫害的“基因”。我们曾试图通过它富含的矿物质探寻它“长寿”的原因,但仍感到证据不足。

比如乔木大叶种茶树富含的矿物质锰Mn(manganess)。

一般的茶叶含量在30mg/100g左右,比水果、蔬菜约高50倍。Mn是植物多种酶的激活性剂。茶树缺Mn,表现在“立枯病”,即叶子发黄,叶脉呈绿色,新梢顶端下垂,发展下去全枝萎蔫。乔木大叶种茶叶锰Mn含量比一般的茶叶要高,可达400~600mg/100g,远高于其他茶系。

这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的原因之一。

还有矿物质锌Zn(zinc),它是茶树必需的微量元素。

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如醇脱氢酶、6-P-葡萄糖脱氢酶和磷酸丙酮酸脱氢酶的辅基。同时磷酸二酯酶、碳酸酐酶、多肽酶等都是锌金属酶。这些酶有的可以促进呼吸作用,有的催化光合作用,有的促进叶绿素的形成。

植物缺锌,会使色氨酸合成受阻,茶树生长迟缓,叶数、叶面积、茎干等生长均矮小,出现小叶现象,且在成叶上出现花斑,称为花叶病,根系也会发黑而枯死。在乔木大叶种茶树中,我们发现锌的含量竟高达3~6mg/100g,是其它茶系的茶叶无法比对的。

这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长寿”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但是,相对于破译乔木大叶种茶树的“长寿基因”而言,这些研究仍相距甚远。

不要小看了这种特殊“基因”,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不知道是一种还是多种因素在起的作用。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内含有一种或多种我们人类尚不清楚的物质。我们之所以没有找到这种物质,一方面是受现代科技水平的局限,另一方面是研究思路出现的偏差,加之我们以前对这一类物质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可是,一旦这些物质被我们发现并破译,它的意义将是深远的。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将是巨大的。

让我们将视角转向普洱茶。

当我们用这些茶树的芽、叶做出普洱茶时,无论你是成天接触它,或者每天都在品饮它,甚至在研究它。它仍是我们人类“陌生的朋友”。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至今我们不知道它内含物质到底有多少,绝大部分的物质还没有被我们发现。

我们沿用常规的检验方法发现了一些物质,也清楚知道它的功能。但是,我们仍存在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它“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其中,它最核心的生命基石----染色体、基因、脱氧核糖核酸(DNA)等等,都存在很多未解之迷。

因此,有一点也许是你未知的,当你手捧一杯普洱茶品饮时,你在享受它的香气、汤色及特有的口感之余,另一种更有价值的物质已经悄悄渗透到你的肌体,将自然界的一种“能量”嵌入你的基因,并积极配合你,拼命抵御来自现代社会的各种工业的、尤其是化学污染物与病菌对你的侵袭,增强你的抗体,延长你的生命周期。

这种观点虽然没有得到更科学的认证,但其立论的依据源于一种科学“猜想”,?一种科学“假设”。这不是“伪科学”,因为很多科学成果的最初设计都源于看似不切实际的猜想与假设。

行知:游学云南 探秘普洱! ​


行知:游学云南探秘普洱!

七彩云南,茶之原乡。2011年至2017年,连续七年的时间,来自中华文明腹地,中国八大古城之一的郑州市,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的师生,因了普洱,千里茶缘一线牵,年年茶季,相约云南游学,访茶普洱。

茶行业内人士称:“茶中最难是普洱”,也恰恰因为深遂的七子世界,奥妙无穷,引得众学子一次又一次踏上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的红土高原。云南省的地域是如此的辽阔,在超过3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十六个州市,其中足足有十一个州市都出产普洱茶。想要踏边青山访普洱,直叫人感叹:“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辽阔的普洱茶疆域中,声誉最为卓著者有三个州市,滇西的临沧市,誉为普洱茶仓;滇南的普洱市,普洱茶名起源地;滇南的西双版纳州,普洱茶的主产地。

普洱茶的三大主产区,每个地方,都有令人向往的小产区名山头名村寨古树茶。

滇西临沧市凤庆县的香竹箐,3200年树龄的茶树王,引得无数人前往朝拜。2014年秋天,行知一行十人,在六大茶山公司凤庆茶厂骆兴厂长带领下,从凤庆出发,驱车往返百余公里历时六个多小时奔赴香竹箐拜谒母树,天遂人愿,去的路上风和日丽,在见到母树那一刻,每位成员都热泪盈眶,以茶为生的人们,理当饮水思源情系母树。回来途中遭遇瓢泼大雨,历经艰辛返回凤庆,雨住云收,天空中神奇般出现了彩虹,行知师生们忍不住欢呼雀跃,以为上天眷顾。

临沧普洱王者,非临翔区邦东乡昔归莫属。2014年秋、2015年春、2017年春,行知一行访茶昔归,体验了云南游学连续七年以来最神奇的体验。夜宿邦东乡,位于巍峨的高山顶上,清晨从邦东乡盘山而下穿越云海来到澜沧江边上的小村庄昔归,跟着普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阮仕林先生体验了亲手炒茶的辛苦与快乐。阮斌老师带领我们前往澜沧江转弯的地方,海拔700多米高的芒麓山腰参访昔归古茶园。回首仰望,来时的云雾已经升至山巅。多年来困扰我们的难题应刃而解,独特而优越的小气候,是造就云南海拔最低,但品质杰出的昔归古茶的奥秘所在。

临沧古树普洱茶王后,世人皆知为双江县勐库镇冰岛老寨古树茶。这个早年人迹罕至的少数民族寨子,在几年前,因为来自河南的郜鸿亮先生率先承包古茶树而一举成名天下闻。从勐库镇沿南勐河边乡村公路盘山而上,因了冰岛大名,路过的南等水库也改名冰岛湖,当地政府力图开发旅游,原本地质条件就差的乡村公路,经历今年雨季水毁近半,皮卡车艰难龟速行进,勉强爬上西半山顶冰岛老寨。家家户户房屋翻盖一新,处处小洋楼。倒是连当地的少数民族都能用简单的河南话同行知师生们打招呼,让人会心一笑。

澜沧江两岸,美丽的西双版纳,北回归线附近唯一的一片热带雨林。普洱茶最负盛名的古茶山大都集中于此。2.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下辖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只有二百多万人。2011年至2017年,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连续7年云南访茶,停留时间最久的首推西双版纳州。

澜沧江以西,江内古六大茶山,只有攸乐山位于景洪市基诺乡,攸乐山又名基诺山,传说与云南少数民族崇奉的茶祖诸葛亮颇有渊源,连房屋的造型据说都是依照孔明先生帽子样式建造。而今来自诸葛亮故里河南南阳的行知学子自是惊喜万分,不辞辛劳,顶着炎炎烈日前往基诺乡亚诺村,攀上龙帕大寨古茶山寻访古茶树,高比例的紫芽种是攸乐古树茶香气特异的缘由所在。

古六大茶山,其中有四座全部都位于勐腊乡象明彝族乡。据古书记载:“尤以倚邦、蛮砖为胜。”现在已经日趋荒芜的倚邦老街在清中期曾经是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倚邦茶山尤以清代贵为皇家贡茶的中小叶种曼松王子茶名动天下。经历了战乱、瘟疫、灾荒等劫难,如今曼松古茶树只留下区区一百八十多棵。为了一睹昔日皇家古茶树真面目,2014年春天,在则道公司涂俊虹副总裁陪同下,马哲峰老师拖着访茶途中意外扭伤的脚与行知学子步行进入密林深处探访古茶树,陪同人员深受感动。

古六大茶山中蛮砖古茶山中最有名的当属曼庄大寨,2011年、2014年春、2015年春、2016年春、2017年春,五度访茶曼庄,品味古茶,极为钟爱。古六大茶山中,2014年1月、3月、9月份,同一年中三度造访的唯有莽枝古茶山秧林寨子和革登古茶山新发寨子,古茶园残余无多,在莽枝尚有收获,至革登四下搜索,未获古茶空手而归。访茶的路上,总是喜悦与遗憾交织在一起。

古六大茶山中原本包括漫洒,后来居上的易武取而代之,现今的易武茶山合易武、曼洒两大茶山为一,统领古六大茶山。民国时期尚且为单独的镇越县编制,现今只是勐腊县的易武乡。2011年至2017年,行知云南游学访茶必到易武。易武几乎是所有普洱茶友们心中的圣地,尤其是留存有车顺号、福元昌号等私营茶号遗址的老街,逛上一逛,尚且能够感受到老茶号的气息。易武山四大村寨有高山寨、麻黑,还有凡普洱茶友所到必留影拥有千年古茶树的落水洞,最受追捧的则是行人几乎难至的边境瑶族古寨刮风寨。古六大茶山的那些寨子、那些古茶,还有那些老茶号,最门儿清的当属乡土学者,《古六大茶山史考》一书的著者高发倡老师。2014年春,2015年春,2016年春行知一行专程拜访高老师,边品味古茶,边聆听高老师爆笑讲述古大茶山前尘往事,大家乐开怀。

澜沧江以东,靠近边境,汉语中内外有别的表达由此显现,名为江外六大茶山,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新六大茶山。核心之地,就是现在勐海县辖地,自民国以后取代了古六大茶山勐腊县地位成为主流,延续至今已逾百年。勐海县已经成为最为集中的普洱茶企业聚集区,行知一行深入到六大茶山公司、班章茶叶有限公司、勐海天龙茶厂参观普洱茶现代化制作工艺流程,在益木堂有限公司,与勐海县主管茶叶的何青元副县长不期而遇,与这位茶学博士出身的主管领导展开座谈会,并且有辛参观了普洱熟茶渥堆发酵车间。

新六大茶山中交通最为便利的当属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位于从勐海县连通到景洪市的国道边上。从山脚下到山底的众多寨子统属哈尼族的一个分支,他们自称为僾尼人。路旁边巨大的广告牌:南糯山,全球古茶第一村。这并非是自我夸耀,南糯山至今遗存有上万亩连片古茶园。其中,位于半坡老寨密林深处,有人工栽培型八百余年茶树王。2012年至2017年,连续五年,行知一行都步行来回三个多小时观瞻茶树王。半坡新寨,尚有勐海茶厂的前身,佛海茶厂旧址。徘徊不肯离去,深切盼望当地政府早日兑现将其建设成为普洱茶博物馆的承诺。

新六大茶山中当今声名最为显赫的当属布朗山,现在已经被更加响亮的班章的名字所掩盖。事实上,班章是勐海县布朗山乡一个村子的名称。班章村委会拥有古茶园的寨子包括哈尼族老班章寨子,哈尼族新班章寨子和布朗族老曼峨寨子。统属于班章,古树茶身价大不相同,老班章贵过新班章一倍,新班章贵过老曼峨一倍。2012年至2017年,行知一行见证了老班章古树茶价格翻了快十倍。今年更是目睹了老班章寨子茶树王开釆的盛况,毛茶的价格达到了三十二万元一公斤。去往老班章的六十余公里土路,恐怕是名气最大的烂路,常有各种越野车辆陷身泥潭,难以自拔。14年秋季更是有人驾驶崭新陆虎翻入深沟车毁人亡。回想今年春天进出班章,两次车陷险境,又侥幸脱身,得有多大幸运。祈盼环山公路早日通车。

新六茶山中的大勐宋,位于勐海县勐宋乡,最有名的寨子是雨季过后路烂到皮卡都过不去的那卡,茶却极好誉为“小班章”。相较生态更好,与森林浑然一体,古茶园面积更为广大的是保塘旧寨,拉祜族古村寨,这个舍弃了政府出资建造房屋,而举寨迁往深山更深处的少数民族,世代守护着这片古茶园,远离喧嚣尘世。每每品味这有强烈山野气韵的古茶,都有脱尘的气息,吸引行知年年到访。

新六大茶山中近年声名鹊起的当属贺开,曾经是大布朗山的一部分,距离老班章近在咫尺,却风格迥异,班章犹如西楚霸王项羽,贺开则是生死相依的虞姬,一个浓烈,一个柔美。在贺开曼迈老寨,与年轻的茶农扎努喝茶聊天,说起相邻一家,几年时间,一家人各种缘由,相继病故,古茶园也由旁系亲属继承,扎奴语气平淡用两个字总结:“死了!”瞬间能够感受到人生的无常,甜美的茶汤里也能感受到悲伤的味道。好在近些年,六大茶山公司介入贺开古茶山开发,有了石子路,交通是方便多了。扎奴送自己的两个不到十岁女孩寄宿到勐混镇读书,孩子想妈妈了,放学后常常会手拉着手,走路十几公里回寨子里来。问及扎奴:“不再生个男孩?”笑着回答:“养不起!”年复一年问茶,“茶出勐海,谜藏贺开!”这一望无际古茶山,隐藏了多少欢乐与悲伤。

勐海县西定乡巴达茶山,位列新六大茶山之一。巴达茶山章朗寨子还是布朗族发源地,建有布朗族民俗博物馆。有些茶山,注定要留下遗憾,2013年春,行知一行云南访茶接近尾声,成员历经半月辗转颠簸个个筋疲力尽,前往巴达贺松探访1700余年树龄野生茶树王号召,因无人响应而搁置,孰料想去年九月份古树王寿终正寝,永远错失了机会,徒增遗憾。2014年春季、2015年春季、2016年春季、2017年春季在勐海行知一行连年拜访了《云南山头茶》一书著者林世兴老师,访茶种种辛苦林老师一语表述:“日暮乡关何处去?心力交瘁吊脚楼。”

离开版纳,前往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亦为新六大茶山之一。传说景迈原本是车里大土司(今西双版纳)领地,清中期大土司女儿嫁给孟连土司儿子,景迈山作为姑娘嫁妆一并陪送了出去。云南古茶山中,景迈山生态保护完好无有出其左右者,现在正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或许有朝一日,景迈山也要拦路收票未尝可知。风景如画的景迈山分属于傣族的景迈村和布朗族的芒景村。翁基古寨布朗族传统民居保存依然完好,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世外桃源。2014年春,行知一行在布朗人供奉本民族茶祖帕哎冷寺里,巧遇央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中介绍的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的儿子,布朗族学者苏国文老师,为行知一行讲述布朗族与茶的故事。清晨,行走在哎冷山古茶园的石板路上,我们从茶魂树下的图腾,可以清晰看到生殖崇拜给予布朗族及普洱茶的深重影响。

到达普洱市,行知一行参观了普洱市博物馆,馆中陈放着从北京故宫博物馆迎回的镇馆之宝普洱贡茶,当年普洱市万人空巷,举城欢庆普洱贡茶回归普洱,隔着玻璃橱窗,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普洱茶厚重的历史。

来到普洱每年都要拜访普洱茶专家。何仕华先生是澜沧邦葳过渡型千年古茶树王的发现者,更是将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推向世界,品鉴何先生自九七年开始压制的纯料景迈千年古树茶版比腊告生饼,感受花蜜香味景迈古茶非凡魅力!

自2012年游学云南结识杨中跃先生,每年普洱访茶均前往拜访,杨先生2013年夏天曾到访郑州行知茶文化讲习所。杨先生编著有《新普洱茶典》一书,已经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发行,饮誉东南亚各国,堪称云南名山头名村寨纯料古树生茶开山之作。

2014年秋,行知一行寅夜拜访了年近八十岁高龄的黄桂枢先生,著作等身,是普洱茶文化倡导者和奠基人,先生从人文学科角度妙语迭出纵论普洱茶文化。

普洱市宁洱县,历史上曾经是普洱府所在地,普洱茶名起源地。宁洱县文昌宫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行知一行多次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金瓜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昌先生相约品茶,并且在2012年有幸亲临现场感受李先生釆用传统技艺压制普洱,李先生这次亲身演示都被摄制组拍摄下来,荣登《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中。最难忘的还是2012年春、2014年秋季、2017年春季三次在李先生亲自带领下登临数百年来秘而不宣的困鹿山探访皇家古茶园,并品尝到了遗存至今不到四百棵古茶树原料制成的纯料茶。

回到昆明,行知一行先后造访了六大茶山公司总部,与阮殿蓉董事长共同审品交流贺开意境、秘境、禅境和班盆古树四款高端生茶。在中茶云南公司总部,王吉祥副总与行知一行共同品鉴中茶昆明茶厂经典熟砖茶标杆产品7581,述说中茶传奇经历。

古云海茶行主人陈露云老师,1995年压制纯料南糯山、景迈山古树纯料云海圆茶,成为乔木级普洱生茶的历史开创者,2013年至2017年,行知一行有幸多次与陈老师相约品鉴云海圆茶。

2011年至2017年,行知一行连年拜访原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苏芳华老师,受益良多,先生见证了普洱茶当代历史,获赠由先生主编煌煌巨著《普洱茶百科全书》。

云南财经大学教授蒋文中老师不仅著作等身,且开创性发明有金花普洱熟茶,获有国家实用发明专利,2012年至2017年,每年相约蒋教授,聆听先生妙语如珠纵论普洱茶都是一次难得享受。

2014年秋季,行知一行有幸拜访到了对古董普洱茶有精深研究的杨凯老师,所著《号级古董茶事典》一书是为鉴赏古董茶必读首选大作。

2011年至2017年,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独创云南游学,引起业界观注和效仿。2014年起更是春秋两度云南游学。回顾行知云南游学行程,一次又一次跋山涉山火行程数千公里,亲临名山名寨访名茶,用脚步丈量大地,遍历云南各大代表性名山。我们走过最难行的高速云岭高速玉溪至普洱段,我们穿越普洱至西双版纳之间热带雨林中最美的一段高速;我们行走在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上;我们走过柏油路、水泥路、砂石路、土路上;山路十八弯,几何级倍数的弯道,没完没了,似乎永无尽头;我们两次身处险情,又平安脱陷。但当我们走进古茶园,沉醉于此,乐而忘返,从晨曦到黄昏,这些旅途中的艰辛最终都换做甘甜醇美的回忆。我们遍访云南普洱茶名家,集众家之长,融为一体。我们参访众多茶企,从商业领域深入探访。访名山、拜名山、观名企,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践行了先贤王阳明,近代大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

2017年春4月,来自辽宁沈阳、吉林长春、浙江宁波,河南南阳、许昌、洛阳和郑州的行知云南普洱茶游学班一行十人,在圆满结束云南春季访茶之际,马哲峰老师填词《江城子•作别云南师友》:“十年问茶路漫长,费思量,终难忘,万里茶路,何处是原乡?但得他乡遇故知,水已沸,煎茶香。夜来对饮滋味长,纱窗外,雨声响。言笑晏晏,执手话短长。相期来年釆茶时,春意暖,情谊长。”

未来的漫漫茶路上,我们将一如继续走下去,去寻找路的尽头,安放茶之心的心灵家园。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探秘普洱紧压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