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丑女孩是一杯清淡的茶,她既不浓也不香郁,只是那么平凡,那么清淡,独自一人看春来秋去,云卷云散。茶不吸引人,是因为它没有酒的香醇,饮料的香润,只是那么平平淡淡地,等待有心的人来品尝。只可惜世人多半喜欢酒和饮料的味道,而无暇仔细品尝茶的味道。

丑女孩常默默无闻地做一些事而且每件事都干得十分出色,只是她太平凡了,别人在欣赏完后常常忘了她是谁。可丑女孩从不计较这些,她只要看见自己亲手干的事有人欣赏就足够了,对于别人是否记得她,她从不在乎。

因为茶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为人解渴。

丑女孩从不矫揉造作,她总是那么平凡和纯真,因为她知道茶就是茶,如果装饰过于华丽,味过于浓,反而失去本身平淡拙朴的味道。

丑女孩拥有一颗宁静的心,从不受外界的干扰,有人羡慕她能永远保持那颗淡泊的心,有些人甚至来向她求宝,丑女孩面对她们,微笑不语,因为她心中明白:她是茶,永远是那么平淡无奇,虽偶尔有一丝涟渏,但也只是昙花一现,不像酒和饮料,永远那么有诱惑力。茶要慢慢品尝才懂得它的滋味,虽然它不浓,但浓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像烈酒一样充满戏剧性的东西,并不是丑女孩追求的,丑女孩追求的是真正朝夕相处时的平平淡淡。丑女孩是茶,她需要你用心去细细品尝。

丑女孩也需要有人疼爱。丑女孩也有单纯的爱情,是一个好善良的女孩子,却没人懂得去欣赏她的心是这么单纯。

CY260.com编辑推荐

赣榆90后女孩回乡做“茶姑”开启追梦之旅


午间,泡一杯茶静坐凝思,王钧觉得这是生活给她最大的恩赐。抬眼望去,江苏赣榆龟山脚下高耸的风车随风飞旋,数百亩茶园镶嵌其间,秀美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一个“90后”的小女孩,王钧爱都市繁华之美,更爱山村静谧之美。她爱她的家,爱她的爸爸妈妈,爱着茶园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所以她放弃在繁华城市的生活,甘愿回乡做一个茶姑。在这青山绿水间,一个固执的“90后”女孩开始了她的追梦之旅。

校园生活,充满激情和能量

2009年6月9日,结束高考的那天深夜,王钧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写下了《飞翔》一文:“结束高考的洗礼之后,我终于解放了,我也已经长大,也该有自己的思想,也该抛弃所有,为自己活一回……”

大学,王钧去了苏州,一心向往的美丽城市。

这也是她第一次出远门,还是独自一个人——她固执地拒绝了父母的陪同,一个人带着行李坐着大巴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小小年纪的她,脸上是脱不去的稚嫩,但做事却有着超于同龄人的干练跟独立。

“也许因为我是班上少有的没有父母陪同来报道的同学,也许……”王钧说,报道的第一天,班主任汤雯就“任命”她做了军训的联络人。

“虽然是大专,但是我们班很多学生的分数都达到了本三线,之所以没去上本三,都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王钧说,做联络人的第一天,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寝室,了解同学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大多数的同学都是兄妹比较多,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他们都想利用业余时间做点兼职锻炼自己,更主要的是想赚点钱帮父母分担点压力。

但是学校勤工俭学的职位只有一个,王钧就把这个机会留给了班上唯一的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感觉到了自己作为班干的担子,这是一份责任。

王钧自己也想找一份兼职,于是便开始摸索,除认真学习拿奖学金的目标以外,业余时间王钧都花在了兼职或是做生意上。她在超市做过临时促销员,发过传单,帮公司做过问卷调查,还做过服务员,做过机构代理,在自己寻找并获得工作岗位的同时,她还把发现的工作机会介绍给班上想做兼职的同学。

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王钧就这样跟自己的同学们辛苦地工作着,赚钱赚社会经验,很辛苦也很满足。也是因为王钧的这份不求回报的担当跟做事的干练,她在连续三年的班级选举中都被同学选为班长。

听王钧回忆她的大学生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圣诞节苹果好卖,她就卖苹果;冬天女生们爱织围巾手套毛衣,她就卖毛线;春节放假,同学们都想带点苏州特产回老家,她就想到了批发苏州特产……不能不说,这是个脑子非常活络的女孩。

“我会在各个班级或是楼栋寻找愿意做兼职的同学,帮忙负责登记学生订货情况,然后我自己去联系供货厂家,直接去厂家拿货,可以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我再把这利润让一部分给同学,不但我们赚了钱还能帮同学们省下不少花销。”校园时的王钧俨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女经纪人”。新生开学时,组织同学给新生进行电话充值送话费活动,王钧也采取类似操作方法。“最多的时候,两天挣了四五千元。”说起这些,王钧很淡定。

“她的能干着实让我们吃惊,上学期间,她的学费、生活费基本都是自己挣的。”说起女儿,父亲王维福的脸上流露出骄傲幸福的神情。

告别都市,回乡帮父亲创业

个头一米六的王钧,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跟对未来“芦阳春”品牌的发展之路,思维敏捷,语态娴熟,俨然是用心和茶叶摸爬滚打了几年。

一杯茶把王钧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龟山脚下有一片老茶园,但是因为荒废多年,茶树也只是苟延残喘。父亲看好茶叶前景,竞标承包了这片荒芜之地,修剪老茶树、栽植扩展新茶园。”王钧说,那时她还在苏州上学,每次假期回家,都会发现茶园有新的变化,虽然没和父母一起劳作,但是看着茶园里的景象,她能想象得到父母付出了多少的艰辛。

2011年大学毕业后,王钧应聘到上海一家物流公司,喜欢挑战的她放弃行政管理等轻松的工作,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销售岗位来锻炼自己。有着大学期间锻炼出来的经验,王钧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但是到了2012年元旦,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陪父母一起创业。

王钧坦言,父亲王维福是一名退伍军人,二十多年来作为司机走南闯北在外面见多识广,心里一直有着创业的梦想。她相信父亲的眼光,相信建立在300多亩茶园基础上的支撑,这些东西都只是说说而已。

“在学校里,我想要做一件事,只要下面找好人手就行了,但是在家里就是我一个人,工作很难展开。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回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回家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我迷茫过困惑过。刚回家的感觉就是一座城,我怎么都找不到门。”

调整心态,王钧逼着自己以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我得从茶叶开始,了解熟悉茶叶的生产制作流程,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懂茶的人。”王钧关了青口的门店,回家踏踏实实学做茶。

2012年4月10日,开始采摘春茶。“我想从最基础的做起,采茶,收茶,做茶,财务,仓管,接待,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做。”从这次春茶采摘开始,王钧第一次体会到了连轴转的苦与累。也是这个春天,王钧开始了她人生真正的蜕变。

“每天早晨7点起床去茶园,从7点一直要忙到深夜,经常要忙到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五六点,彻夜不眠。”王钧说,从进入茶园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没时间休息,连走路都是小跑。

两三百人采摘来的茶叶全由她一人负责分拣、过秤,王钧说,等这些忙完,一抬头已经是下午两三点。而当天采摘的茶叶当天就要加工好,所以下午和晚上的时间都得用来忙活制茶。

“春茶40天,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我就是在这样的挑战中成长的。”王钧很认真地对待所做地每一种工作,及时做总结改进以保证做到最完美。

春茶采摘制作结束,40天时间王钧整整瘦了20斤。“回家时体重108斤,春茶结束后体重只有88斤。”看着计量器上显示的重量,王钧也开始心疼自己,“太辛苦了,有一次重感冒,也没法休息,早上找来医生在家打吊瓶,拔了针不得半刻休息就直奔茶园。”

瘦小的王钧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这些辛苦她都能扛。“虽然累,但很多时候我很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王钧说,最让她头疼的是不懂茶。

“刚开始接触这事的时候,我甚至都没喝过茶,我不会泡茶,不会看茶。”王钧只能不间断地看书,采茶期间唯一可以休息的下雨天,她也顾不上歇歇,不停地泡各种时间段的茶,做对比,看条索,闻香气,品味道,看叶底。

越努力越幸运,荣誉接踵而来

回家的这几年时间,王钧一直默默努力着,在梦想的道路上,研制红茶,改进绿茶,开发龙井茶品种。不停地自我学习,如今王钧拿出自家的茶叶,就可以说出茶叶所产的时间,从口感上判断加工工艺上应该做哪些细节调整。

2013年6月,在我市第三届名特茶评比中,王钧带来的“芦阳春”绿茶荣获金奖,“芦阳春”品牌下的迎宾红红茶系列荣获铜奖。“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知道这个消息时,王钧激动得热泪盈眶。

相比“徐福”、“夹谷春”等有着二三十年历史的老品牌,王钧和家人才付出三四年时间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们很知足。2012年,“芦阳春”获得农业部的无公害认证,2014年又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专家评说,“芦阳春”绿茶,汤色润绿诱人,香味浓淡适口,回味甜馨无穷;“芦阳春”红茶,汤色橙红透明,滋味香醇,营养丰富。红绿茶品均耐冲泡,经济实惠,是最优质的茶饮品之一。

王钧说,要用良心做茶,才能不辜负自己的付出,要对得起每一位“芦阳春”茶的消费者。“也是这个丫头的这份执着跟善良让芦阳春获得良好的口碑,迎来了广大的市场。”父亲王维福掩饰不住自豪地说。

2014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着实为“芦阳春”增添了一把利剑。争取来如此过硬的证书,王钧的能干让父亲放心把茶园彻底交由她管理。就在这一年,茶园被连云港海宁禅寺授牌禅茶基地,成为港城唯一的禅茶基地。

2014年是王钧的本命年,这一年她才24岁,赣榆“实干兴榆,巾帼先行”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三等奖、省青年“科教绿洲”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江苏好青年、赣榆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接踵而来。

有梦想有付出,未来一定会更好

现在,父亲重新承包了新的茶园,而王钧俨然成为御龙茶业有限公司女主人。

“你这么年轻,父亲放心把这一摊子都交给你管理?”

面对各种担心和质疑,王钧非常淡定自信,“我爸看着我长大,这几年我的努力他全看在眼里,我想做的事,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他信任我。”

王钧说,她会坚定不移地坚持她的生态茶园之路。“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期待无公害绿色食品。”王钧深知,茶叶的第一根本是鲜叶的品质,因为土壤、阳光、空气、水源、肥料的优质,加上严格把关制茶的每道工艺、工序,“芦阳春”茶才可以在短时间内受到茶爱好者和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而这也是她必须坚持做下去并会一直做下去的。

不过,王钧并不仅仅满足于这些。茶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她对未来充满遐想。在一张蓝图上,我们看到:茶园的西面是黄桃基地,东面是樱桃园,北面是山楂园。今年王钧又承包了茶园南的60亩土地,正在着手打造苹果园。

“这是我做的一个五年规划,逐渐让游客每时每刻过来都有可以采摘的瓜果。春天,地里有挖不完的荠菜;夏天,茶园有随手可吃的西瓜甜瓜香瓜;秋天,满树的山楂,满山的野豆子,收不完的地瓜、花生、玉米、黑豆。”王钧说,这些都是她在茶园的生活,也是很多人想拥有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打造绿色芦阳观光旅游生态园,让大家有一个品绿色茶,吃绿色食品,呼吸绿色空气的好去处。”她对依托茶园发展生态园的构想充满了希望。

“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拓展茶产业链,增加一些其他的品种,如茶叶保健枕、茶叶甜点等,让茶厂能够做大做强。结合农家乐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锁店,销售自主品牌的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这就是这个24岁女孩的梦想。

“越努力,就会越幸运!王钧,加油!”2015年,王钧在自己的qq上这样签名,她相信,只要肯努力,未来一定会美梦成真!

一个英语系女孩儿的普洱茶梦


——记广西澄心堂茶行韦晓春:广州论茶华南赛区十强选手之一。

韦晓春,广州论茶华南赛区十强选手之一,一个80后的广西女孩儿。原本在外语学院学习英语的她,在毕业后加入了广西大益茶授权经销商澄心堂茶行,开始与茶结缘的人生。从洋气时尚的英语系姑娘,变成举手投足都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大益茶人,在她的身上,东西方文化有交汇,有碰撞,也有和谐相融的一面。一起走进她的故事,了解一个英语系女孩儿的普洱茶梦!

说起晓春,在同事们的印象中她总是笑呵呵的,虽然和她是通过电话采访的,但记者还是感受到了她身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心里有阳光,每一天的生活都会是快乐的。”每个人都在影响着他周围的人,那么你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晓春用他的行动做出了回答,她用她的乐观感染着他周围的人,不管遇到挫折还是失败,她总是微笑着面对。但是,在一开始踏入茶行业的时候,晓春并不是一帆风顺、始终乐观的。

“原本学得是英语专业嘛,觉得自己跟很多人相比还是有一技之长的,进茶行没多久,心态上就开始有一些变化,觉得自己是一个大学生,却屈就在一个茶叶店卖茶,没有什么前途。后来得知很多同学都去了外企,更觉得跑来茶行是一时冲动,想到过退出。”晓春告诉记者。在职业发展之初,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曾让她萌生退意,这种退意慢慢消退是得益于茶行的氛围。在与普洱茶的日日相处之中,茶香缭绕,茶汤温热,不知不觉中对茶、对大益竟有了莫名的感情。“也许是被它的茶香所吸引,或者是为它的文化所折服,总之,我不再耿耿于怀,不再蹉跎岁月,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了茶叶的世界。”

2010年5月,南宁越秀店新店开张。一向工作努力的晓春很荣幸得到经理的信任与器重,推举她当了店长。晓春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更加努力学习茶叶知识及销售技巧。没想到这一次的机会让她发挥自己原来的优势和特长:英语。由于越秀店座落于高级住宅区,背靠国际东盟商务区,往来喝茶的茶客除了周围的居民,还有很多外国朋友。晓春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用英语销售普洱茶,一口气将7572的大段英语介绍全部背了出来,不仅顺利完成了销售,还得到了外国客人的赞扬,晓春笑言:“至今回想起来,还是让人既兴奋又自豪的事情呢!”

谈到这一次的广州论茶,晓春说主要是想对自己的识茶技巧进行一次检验和锻炼。“毕竟我不是专业学茶的,这一次能进入十强可以说是对过去的努力的一个很大的认可,我也比较满意自己这样的成绩。”在对未来的规划里,晓春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将普及给更多的人,让世界感受到到中国普洱茶的奇妙魅力!

80后女孩王玉英:与茶结缘的创业路


“‘雨前龙井为上品,明前龙井为珍品’,今天我们喝的龙井茶是我保存下来的明前龙井,这次教大家用中投法来冲泡,先在透明玻璃杯中置入适温开水约三分之一,投入适量茶叶,静待茶叶慢慢舒展,水温最好控制在75℃到85℃左右……”

1月1日下午申时许,在古筝《高山流水》的悠扬旋律中,王玉英坐在茶案旁,正在为朋友讲解龙井茶的茶艺。手起手落间,道道茶香流溢开来。

▲“万事开头难,但我喜欢茶”在中国海洋大学读书的时候,王玉英学的是英语专业,2009年毕业,她原本可以走上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却偏偏选择了回家创业,“我不太喜欢那种生活,那时大哥建议以茶创业,因为我大嫂是国家茶艺师,家里正好有这方面的资源,而我本身也喜欢茶,骨子里就喜欢。”回家创业的王玉英,这一干就是五年。

通过亲戚朋友借来的钱,王玉英开始了创业路,从装修到选购再到开业经营,所有的都需要她亲力亲为的辛苦。都说万事开头难,创业伊始,需要的克服困难不少,“茶叶生意本身就是诚信生意,我家在农村,刚开始时在城里没有人脉,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开始创业的时候客人很少,为了拓展市场,我拿着我们冲泡好的茶叶在超市门口给过往的路人免费品尝,有时也到一些单位免费赠送茶叶,告诉他们我的地址。”渐渐的茶店生意有了起色。

“第一家店已经关了,现在是第二家店,同时也开通了网店。”经历这5年的坎坷发展,王玉英有过失败的经历,更有成长的喜悦,但面对难题,王玉英始终坚信自己的选择,用自信、乐观化解一个个困难。5年的发展,王玉英的茶店从原来三四十平方的初始店发展到现在两百平方的体验店,通过以茶会友,传播茶文化,参悟茶道精神,她也积攒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与茶结缘后

学习从未停止”

“龙井茶要经过采摘、晾晒、揉捻、炒制等多道工序。品龙井茶,具有提神、生津止渴、抗突然异变、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等功效。”王玉英在泡茶中讲解着茶与健康。

“去广州学茶艺,到福建、江西亲身体验学茶,去北京全国百佳茶馆之一的非常友普茶楼听茶,拜访中国茶艺协会秘书长王琼老师,到各地参加茶会,与范增平同门弟子互动交流,到宜兴探寻紫砂,定制……”有别于一般茶店经营者,上过大学的王玉英始终坚持“要干就干的最好”的信条,与茶结缘后,外柔内韧的王玉英通过不断学习,拓展着学识和见解。“喝茶能静心、静神,去除杂念、浮躁气,喝茶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遇事更加沉稳,现在就想踏踏实实爱茶,借茶修身。”王玉英说。茶有德,与茶接触久了,融入茶性,饮茶人亦有茶德。

▲分享经验

要懂得一个“实”字

对于年轻人创业,王玉英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首先心态要好,要喜欢、有信心。做生意需要投入,而收获却不可能立竿见影,很需要一种平常心。“具体到茶叶这一行,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实’。”王玉英说,做茶叶生意,少有门庭若市的时候,特别是最开始,一天只有一两个客人。但只要真心实意地服务好每天来店里的客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茶叶的品质和服务质量,随着积累越来越深厚,客源就会越来越多。

说到服务,王玉英感觉,虽然现在很多人喝茶,但他们对茶并不了解,需要获得适当的指导,教他们选茶、看茶、泡茶等。比如,很多人喜欢喝茶,却不知道选择茶叶也要考虑个人体质。每当有顾客进来挑选时,无论顾客最后是否会买,她总是热情地跟他们介绍茶的品种和功效。说到品质,王玉英为了找到性价比好的茶叶,可谓不辞劳苦,她的柜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茶叶,都是她从各地买回来的,“每次试茶,总要试个四五次,用不同的方法泡,才确定要不要下单批发回来。”

“忙里偷闲玲珑一点,苦中作乐茗茶半杯”,这是国内著名篆刻家王玉德的左手书法,凭借着大哥王玉德的牵线搭桥,王玉英的茶店也在不断开拓,新增国内名家书法字画、印石篆刻代理等业务。对于未来,王玉英已经定下了目标,那就是利用自己英语专业,通过电子商务等平台,将茶、茶文化和本地的民俗文化更好地推广出去。

七月的女孩:孙茹男、微访谈


作为小半个文青,她的话语间透着少许稚气,喜欢看书,容易被感动到热泪盈眶,喜欢幻想,爱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期待未知的路途,她是孙茹男。我喜欢和她聊天,在她安静的外表下,和忽冷忽热的话语间,总能闪出几个犀利的观点,让人眼前一亮。

孙茹男不太喜欢搭理陌生人,刚化好妆,趁着摄影师在调试灯光的空隙,她拿起一本书,往大树下一坐,立马就进入了她“与世隔绝”的小空间。我凑上前去刚准备说话,不想她倒先开口了,“嘘,还有一段,马上就完。”她在说话的时候很小声,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书本,我很好奇她在看什么,便坐到了她的身旁。片刻,她合起书,微笑的看着我,“刚刚不好意思,我看书的时候不习惯被打断。”“没关系,你看什么书啊?”我问,“《当我们旅行》,一本比较久远的旅游书了,不过我喜欢”,她说话的时候,抬起头望着天,我能感觉她话语间夹带的些许憧憬。

她为自己挑选了一套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姊妹装,她说,这似乎就是为她而准备的,就像有些书,翻上几页你就会爱上,因为你知道那是写给你的书,里面承载着你对梦想最美好的信仰,有一些人,看到一眼就会爱上,就如书中的托尼和莫琳,在那个秋日午后的完美邂逅,是这场人生旅途真正的开始。

夏日的清风,吹起了阵阵草香,孙茹男在茶园里找到一条长长的板凳,她安静的坐在上面,摆弄着刚刚摘回来的茶叶,她拿起一片茶叶拿给我,说:“啊张嘴,嚼一片,可清香回甘了。”

佳人档案

姓名:孙茹男

身高:172CM

星座:水瓶座

职业:学生

爱好:表演摄影

喜欢的颜色:蓝色

喜欢的书:三毛的作品

喜欢的电影:牛仔裤的夏天

喜欢的电视剧:吸血鬼日记

喜欢的零食:巧克力

喜欢的动物:小狗

喜欢的植物:栀子花

微访谈

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是自己最向往,最满意的?

孙茹男:充实的生活,拥有明确的目标,并能有向其努力的动力。每年能抽出时间旅行,就是我特别向往的。

最近有没有特别迷恋的地方?

孙茹男:厦门的鼓浪屿,因为第一次去鼓浪屿遇上下大雨,没能好好感受鼓浪屿的惬意,蛮遗憾,也许是因为遗憾,所以才迷恋。

对于茶和茶文化,有些什么感想或理解?

孙茹男:我的理解比较浅,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道更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平时喝不喝茶?

孙茹男:平时不常常喝茶,偶尔接触一下普洱茶、铁观音、花茶之类的。转载自《普洱》杂志2012年7期。

80后女孩大益加盟店主“赵艳丽”的普洱人生


从茶叶店营业员,到拥有一家自己的茶店,80后赵艳丽完成了华丽转身。从事过20多个工作的她说,她对茶情有独钟,估计要跟茶叶打一辈子交道了。

6年从事过20多个工作

赵艳丽的故事从广州开始。1990年,年仅10岁的她跟着父母来到广州后,就一直在广州读书生活。2000年,她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保险公司文秘。没过多久,感觉不顺心的她又去电台应聘广告业务员,但由于没有人脉业务难拉,半个月后又离开了电台。随后,她还卖过化妆品、保健品、皮革,也做过总经理助理、酒店大堂经理等工作。

据她回忆,2000年到2006年,她从事过20多个工作,但总觉得不顺心,找不到自己真正想为之付出的工作。

2008年,她回到湖北,开了两年餐馆,每天过着起早贪黑油烟满面的生活。

当茶店营业员头三天没客人

2010年,经人介绍,赵艳丽来到温州这个她从未想过会与之接触的城市。在学习了一个月的茶道知识后,她一个人被安排到市区西站江南茶市大益茶业的门店里。

“市场那么大,温州我不熟,温州人也不认识,一个人看一家店真的很忐忑,怕销售不好,业绩做不起来。”赵艳丽坦言。让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守店前三天,没有一个人来询问过,更不用提销售额了。第四天,一客人在听了她的介绍后,买走了一个85元的茶饼,这给了她极大的信心。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熟悉她,常常光顾她的店,喝茶。

收获一份小而美的事业

赵艳丽现在的店在上堡公寓门口,40多平方米。跟以前一样,她还是一个人守店,不同的是,她完成了从营业员到店主的华丽转变。

赵艳丽说,当知道有一个开店的机会时,她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当时没想到要投入多少钱、多少精力和时间,只觉得这就是我转型的契机。”。

在原始资本投入方面,她寻求了温州总店的帮助,申请先进货销售再补款的措施;在销售渠道以及客户资源上,她利用原有的人脉进行了再拓展。如今,她客户中九成以上都成了她的朋友。

在赵艳丽心里,这份事业虽小,却是她真心喜欢的。她说:“这辈子估计会一直跟茶打交道了。”

人物名片

姓名:赵艳丽

祖籍:湖北荆门

出生年月:1980年

创业时间:2011年

企业职务:大益茶业温州加盟店店主来源:温州商报,记者:涂丽洁

90后女孩大学毕业后,竟然回乡创办茶产业合作社


大学毕业后本来可以在上海做白领,可90后女孩王钧为了自己的追梦之旅,毅然辞职回家乡赣榆的龟山脚下做了一名“茶姑”,创办了茶产业合作社,帮助家乡人共同致富。

2009年,王钧考上了苏州的一所大学,报名那天别人都是父母陪同到学校的,可王钧坚持不让父母陪同,她要锻炼自己独立处事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除了认真学习拿奖学金的目标以外,业余时间王钧都花在了兼职或是做生意上。她在超市做过临时促销员,发过传单,帮公司做过问卷调查,还做过服务员,做过机构代理。在自己寻找并获得工作岗位的同时,她还把发现的工作机会介绍给班上想做兼职的同学。“按说我们家每个月给她生活费,一点也没问题,可她自从上大学后就很少跟我们要钱,全靠她自己兼职赚钱!”王钧的父亲称。

2011年大学毕业后,王钧应聘到上海的一家大公司工作,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工作轻松工资也挺高。但是到了2012年元旦,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陪父母一起创业。“当时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些同学朋友都劝我要慎重!”王钧称。不过,经过她的坚持,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

回家的这几年时间,王钧一直默默努力着,在梦想的道路上,研制红茶,改进绿茶,开发龙井茶品种,累得人都瘦了一二十斤。不过,付出总会有回报,她自创的“芦阳春”品牌茶叶在各类评比中连连获奖。不停地自我学习,如今王钧拿出自家的茶叶,就可以说出茶叶所产的时间,从口感上判断加工工艺上应该做哪些细节调整。

如今,王钧的已经有1000多亩的规模,周边不少百姓都跟在她后面搞起了茶园,王钧带着他们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后面我们还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扩大致富的规模!”讲到这些,王钧信心满满。

月是故乡明 茶是故乡浓


中国人素爱饮茶,茶文化在我国有着久远源长的历史文化。尤其春节期间暴饮暴食,来一杯茶解解腻最好不过。

西湖龙井、千岛玉叶、安顶云雾、砾者云雾、西湖龙井、九曲红梅等都是杭州当地特产的好茶品种。而茶的品质好坏,采茶和炒茶是关键。

炒茶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别看简简单单三句话,要想炒出好品质,功夫自然得深。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开始搓卷成条,茶汁粘着叶面。这样反复炒制才能最终炒出好品质的茶叶来。

对茶具的要求

绿茶、铁观音以盖碗为主,红茶以紫砂为主,花草茶以玻璃茶具为主,碧螺春以玻璃杯为主。不同的茶叶选择适合它们的茶具,让茶叶泡出专属于的美味。

对水质的要求

天然的矿泉水当然是一壶好茶不错的选择,但是最好的水,当属深山中纯天然的饮用水,这种水是泡茶最佳之选。

对水温的要求

除了对茶具有要求外,还对水温有着很高的要求,红茶一般在80度左右,水温不能太烫,也不能过凉;铁观音、乌龙茶,一般在100度左右,太凉,无法充分泡出茶叶的香味。

对时间的把握

一壶好茶除了以上要求,对时间的把握尤为重要,不同的茶需要泡茶者对时间有着充分的把握。

依据自己口味把握,由于口味不同,对时间的把握也是不同,在日常切勿糟蹋了好茶叶。

此外,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等作用,非常适合老年朋友。

多喝茶是好,但是老年人喝茶特别要注意早起饮淡茶。有些老年人喜欢早起一杯浓茶,这种习惯对健康其实并没有益处。

因为清晨空腹饮浓茶,不仅会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还可能损害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老年人清晨饮茶,可将头道茶倒去,饮二道茶。如能在茶中加少许糖和适量的白菊花则更好。

佛是茶的升华 茶是佛的禅心


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佛要清除人类心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面的污垢,不留一丝细痕。

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人间、地狱一致的灵魂净化剂、身体洗礼水。

佛僧自古习文、诵经、品茗,佛文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文化。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佛为众生,茶蕴万象;佛度俗人,茶净苍生,一佛一茶,如水光山影,自然相生。

茶味是诗词的神韵,而诗词无佛,则诗词无灵、无境、无气、无味,茶道与为文之道,为佛之理密切相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茶、文,至此极境,功名、利禄、色欲、俗念,何以再求?

心即佛,而茶是心,则茶即佛。清灯古寺,佛法无边。茶清如露,心洁如佛,佛者,茶也。禅茶一味,共参禅机、茶理。静为佛之首,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身,隐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参苦禅,欲破苦念,必习苦茶,茶者,真佛也!

中国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它表现为四大理念:天人合一、物我玄会是哲学基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人文思索;涤除玄鉴、澄怀味象是审美诉求;道法自然、保合太和是茶道美学的基本法则。四大支柱互相依存,共同构筑着茶道美学大厦。

茶人们既创造美,也可欣赏美。

唯茶是爱


“同敬茶圣,同修茶学,同学茶事,同游茶地,同考茶迹,同研茶史,同读茶文,同吟茶诗,同说茶人,同享茶福……”这是笔名“湖州老茶”的茶人留在网上的精妙茶语。酒,缘于爱茶和养身,已10多年不喝其他饮料。

2007年,笔者与余杭茶人钱时霖先生继合著《中华茶人诗描》初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后,决定再度合作《中华茶人诗描续集》。

明代状元、礼部尚书、文学家吴宽的《爱茶歌》云:“终日茶杯不离口”、“入门来谒唯茶友”,虽然笔者地位卑微,但对茶的挚爱,则完全可与他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登茶山,访茶友,闻茶香,开茶会,读茶文,研茶史,著茶书,唯茶是爱。

记载茶人事迹,发掘茶人史料,以茶会友,唯茶是爱。

盛世多茶人,当代爱茶人如雨后春笋在神州大地不断涌现,小小诗描如要尽收其中,勉为其难。笔者深感欣慰的是,续集对古代和近现代已逝世的著名茶人作了纵深发掘,如史料记载最早的植茶人东汉高道葛玄;编撰著名类书《北堂书钞·茶篇》记载12则茶事的隋唐大臣、书法家虞世南;首次提出茶能瘦身的唐代医药家、《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被专家誉为“第二茶书”的《茶解》的作者、明代书画家罗廪;最早引录“神农得茶解毒”的清代大学士、《格致镜原》作者陈元龙;清代书法大师、被誉为“前陈(曼生)后梅”的文人壶代表人物梅调鼎;将国宝供春壶捐献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现代爱国民主人士储南强等,弥补了初集历史茶人部分的不足。让笔者深感自豪的是,其中虞世南、陈藏器、罗廪、梅调鼎均为宁波同乡。

480位古今茶人的传、赞、像,称得上是一项历史文献整理工程。加上初集430人,合计910人,创下一项世界茶文化之最。历经5年艰辛,大工告竣,喜不自禁,赋成《贺〈中华茶人诗描续集〉告竣》两章:

茶人今古广搜罗,两集辑成九百多。

感恩茶朋多协助,唯茶是爱作诗哦。

唐时陆谢结忘年,今日竺钱也结缘。

合著诗描成两集,当为奇事永流传。

茶中无味是大味


你只有将自己放大到另一个更大的空间中,才能感知自己的存在,并且意识到,这一种存在是多么的脆弱和渺小……

我有一个朋友,在三里屯开一个小小的法餐厅。有一天,他讲了一个称不上是故事的故事:那天,我带我儿子来餐厅,让他自己在这边玩,我去上洗手间。我叮嘱他:“看好东西,爸爸去洗手间。”儿子手下不停,点头示意。我放心地走掉。待我回来,发现儿子被一群人包围着,他将我的车钥匙、笔记本电脑、手机远远撇在一边,而怀中紧紧搂抱着他所珍视的奥特曼玩具,口里还试探地问一个冲他微笑的成年人:“叔叔,你是坏人吗?”当时我旁观着这一切,心里一阵阵发冷——会不会像我儿子一样,我们所珍视的东西其实一钱不值?

当天晚上,我们喝普洱凤凰沱,喝轻香型铁观音,喝手工焙制的百年老枞水仙。这个对于价值观的疑惑如同百年老枞水仙的香气一样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吃火,线条疏朗。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艾未未的一段话:“如果你把自己放大到更大的一种联系里,你会发现你所有的经历只是一场游戏,总会有某些事、某些人让你高兴一下,痛苦一下,化学反应一次,体验每一个瞬间是最重要的。”这时心内释然,放下了很多执著,包括对茶。

初饮茶时,被茶误。喜欢重火重口感的茶,香气霸道的,口感滑厚的,冲击感十足的。人生总有这样一个阶段,青涩的、莽撞的、冲劲十足的。喜欢饮最烈的酒,骑最快的马,喝最浓的茶。生命是一个用来消受、用来体验、用来燃烧的过程。茶是非贵不喝的,真的,那一时期,陷入了对茶无止境的追求:乌龙茶,若非当季的新茶,不是顶级的茶菁,没有纵横的茶气,堪配称做“乌龙茶”?

好在这一段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好在还有像老枞水仙这样的好茶,可以教育我们,什么叫老火吃足,返朴归真。好茶是有一种“好”的、本身带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质感。人过了三十岁以后,每当我们照镜子,总是无限伤感,你会看到眼边的皱纹一条条加多,白发丛生。但岁月在赋予我们苍老的同时,也赋予我们分辨这一种“好”的天分。当你遇到一泡好茶,你几乎能凭直觉感知那浑然天成的质感。

当然,你要喝的。无论是什么茶,无论外观怎样漂亮或不起眼,你总要亲自开汤泡过,亲睹她的汤色,亲尝她的滋味,才能真正知道好坏。在我国禅宗史上,唐代出过一位禅门巨匠,那便是赵州从谂禅师。他留下“吃茶去”的公案影响了无数禅茶中人。这则公案是这样的:有两个来赵州观音院参访的僧人,赵州禅师问他们其中一人,你来过这儿吗?那位僧人答:没来过。赵州禅师就跟他说,吃茶去。又问另外一个人,你来过这儿吗?僧人答,我来过。赵州禅师仍然说:吃茶去。院主在一旁很不理解,就问,没来过的,让他吃茶去,来过的为什么也让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就唤他一声:院主!院主忙应“喏”,就相当于答应着了。赵州禅师对他说:你也吃茶去。

后来很多禅宗大德都用这个公案来提点学人,也有无数禅人因此公案而得道开悟,关于“吃茶去”的典故,大家做过各种理解,各种揣测。我的理解,“吃茶去”,是先要去“吃”的。你听别人讲赵州什么模样,看拓片的影像看赵州什么长像,那都不是赵州,赵州真际,不在塔中,原在茶禅一味中的。

所以“味无味”,首先要踏踏实实去触碰,去体验,用生命中的真实去碰撞,去“味”的! 这是第一个“味”。

“味无味”语出《老子》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谓要从有味中品味出一种无味来,又要从无味中体味出一种味来。弘一法师,是当代的名僧,其人其画其书法无一不炉火纯青。就是这样一位高僧,生活却是很平淡的。有一天,他出家前的一位朋友去看他,当时他正在吃午饭。朋友发现,只是一碗白饭,一碟咸菜。好友心中不忍,问道:“这咸菜,难道不会太咸吗?”弘一法师回答道:“咸有咸的味道。”吃完米饭,他倒了一点热水,将碗底的一点咸菜汤涮一涮喝下去,又倒了一杯白水喝。好友又忍不住问道:“没有茶叶吗?光喝白水不觉得淡吗?”弘一法师笑道:“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淡中,有一种高足的韵道,淡中,有一种历练的世情。还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味,值得你尽心玩味?

所以,茶中第二个“味”,乃是“无味”。只有将自己放大到另一个更大的空间中,才能感知和体味到更深层更丰富的味道。要“味”到“无味”,先要从有味中味至无味,将自己空掉,将执著与固执放下。不是别人说岩茶最好就去喝岩茶,也不是别人说观音天下第一又去喝观音。而是在喝茶间品咂世情,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是谁。

至茶无味,茶中无味是大味。

缘分是一杯茶


良宽禅师住在山脚下的茅棚里。一晚,小偷来到他的茅棚,结果却发现没有一样可偷的东西。禅师发现小偷后平静地对他说:“你也许是长途跋涉而来,不该空手而归,先喝杯茶,再把我身上的衣服当礼物送给你吧。”说完他脱下衣服,交给小偷。看着小偷的背影在明亮的月光下走过,禅师心中不由地感慨:“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第二天,禅师从禅定中睁开双眼,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良宽禅师和小偷不期而遇是一种人缘,喝一杯茶是一种茶缘,赠一件衣服是一种善缘,送一轮明月则是结缘中的大爱。

有人说:“人生是流动的风景,情感是变化的色彩。”我们总会遇见那么一些朋友,在没有见到他们之前,我们不知道他们在世界哪个角落,然而他们的确是一个客观存在,通过一杯茶的召唤,可能就来了。通常说法是前世有缘,后世等着我们去相识相知相交。

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佛心善良,发自内心的善行会使我们变得高尚,一个高尚的人可能很贫穷,但他的精神永远是富有的,因为爱心让他的生命变得充盈。

结缘,是付出的一种表现,不图回报,我们宁愿相信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注视着人间的一切,也宁愿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能够调节付出与得到的平衡,只要我们从结缘的角度付出善意,做出善行,哪怕是小小的,没有别人知道,佛祖也总会赐给我们一份惊喜。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很重要,有好人缘就会有好心情,有的朋友对你一生无显重要,但只要有一件事能使你深感钦佩和铭记在心,这就够了。

张英:不是美女是茶女


安溪县祥华乡举行春季安溪铁观音传统技艺初制大赛颁奖典礼,一等奖得主、珍山村80后女制茶手张英及其师傅,从县领导陈春买、郑清花手中接过获奖证书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大家纷纷称赞她巾帼不让须眉。

张英今年26岁,春季茶叶初制赛那几天,雨一直下。如何晾青是个难题。其他选手们分到茶青后,风扇、烘橱,各显神通凉青。张英坚持茶青自然风干。摇青时,大多数选手已摇完三四遍青,张英才开始摇第一遍青。每摇一遍青,她都要仔细观察茶青叶片的柔软度、边缘磨损度,再闻香气,控制下一遍摇青时间。

第二天上午10点多,不少选手已制好茶,可张英的茶还未杀青。很多人劝她赶紧杀青,张英仍说“时候未到”。下午两点多,评委们都已到场,助手建议张英缩短烘焙时间,张英还是那句话“时候未到”。

多年的学艺过程,张英摸索出一些制茶门道。特别是摇青,张英每次都要比平时多摇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一定要等时候到,再做青”,这是张英多年制茶不变的原则。

初制赛评委、安溪县高级农艺师杨文俪点评说,张英虽然年轻,但深谙一泡好茶的炒制,每一环节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而在细节的把握上,女制茶手表现出来的细腻,显然比男制茶手更有优势。

开茶是用来调整思想的


我买了一个新的罐子,比我以前拿的紫色陶罐稍微大一点。

喝茶时,我犹豫了一下。茶的量必须超过一茶匙,但要多加多少再来半勺。水煮沸了。像往常一样,冲泡杯子,洗茶,暖壶,放开第一个泡泡。但是茶有点苦。有点厚。我该怎么办

茶友们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水在壶里停留的时间更短;另一种是当第二道菜要喝完时,把茶舀出来,用新茶泡制。

好吧,是的。如果我们多放点茶,我们泡茶的方式就会改变。这就是对策。茶是用来调整一个人的思想,以了解如何喝茶和调整一个人的心。

冲泡时间长或短,冲泡者必须随时更换,茶具、茶量和水的冷热度都在随时变化,因此这颗茶心也应及时反映出相应的对策。

对策是,除了茶道和茶道之外,让我们采取一种灵活的应变方式。一定的规则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不要离茶道太远,但在死规则下,错误和偏差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情况。此时,茶人的智慧在于懂得如何进退,如何调整。

我也见过一些人愤怒地喝茶。每一次每一分钟,我都对这种情况的偏离感到遗憾,并回忆起过去的完美。有人说,一旦海水被水搅浑,那么就要恢复乙二醇的泡沫,多年来却无能为力。

我深知喝茶的深情,很难摒弃原来的喝茶习惯,但要安慰那些深爱这茶的人,培养一颗开朗的心。

人们已经尝到了最好的茶味,应该珍惜它。然而,如果它变得坚持不懈,责怪后者的软弱和强烈,甚至为此而悲伤,那么珍惜就变成了一种锋利的边缘。

茶的味道就像生活的风景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境界变化的影响。在风景中,攀登高峰有艰辛,攀登望远镜有陶醉,没有更多的山峰,也没有几条下坡路。

欣赏美丽风景的眼睛也要看平常的一闪,珍惜美丽的风景,坦然接受和容忍一闪是我们的茶心。

北苑茶是福建早的贡茶


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宋代的北苑茶。北苑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御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

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自宋代开始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据《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时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

闽龙启元年(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钧的年号,公元933年),建州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有位茶园业主张廷晖,在凤凰山(今建瓯市东峰镇境内)经营方圆30里的茶园,因战事频繁,难以为继,就将茶园全部献给闽王,作为皇家茶园。茶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御茶园”。所产之茶称“北苑茶”,上贡闽国和后来的南唐。北宋时贡茶生产南移到北苑,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赵炅年号,公元977年)在凤凰山设漕司行衙,置北苑御焙(官焙),派漕臣督造北苑御茶。

北苑贡茶以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官茶等,先后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几十个品种。民间私焙(壑源等)也随之兴旺。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1336处。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诗人陆游赞誉为“建溪官茶天下绝”。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凤团茶,官焙衰亡,团茶向散茶演变。

福建建州最好的茶,号称“北苑茶”。如今建州的凤凰山,当地人历来沿称为“北苑”,本来指的是南唐曾设官兼管这里的茶叶征收,兼管的官员就称为“北苑使”。我因为读李后主(煜)的文集,见其中有《北苑诗》及《文苑记》,始知北苑是南唐的皇家园林,在金陵,而不在建安。南唐的北苑使,正相当于现在的内园使。李氏统治南唐时,有个北苑使善于制茶,人们竞相以他所制的茶为珍贵,称之为“北苑茶”,就像现在的茶具中有“学士瓯”之类,都是因人而得名的,“北苑”并非地名。

丁晋公(谓)撰写的《北苑茶录》说:“北苑,乡村名,今称龙焙。”又说:“‘苑’是天子园囿之名。这地方在天下州郡的东南一角,为什么却叫北苑?”丁氏也自己有疑问,看来他不知道所谓“北苑茶”的“北苑”本来不是地名。开始时是因为误传,自从丁晋公在书中把它说成是实有的地名之后,这地方竟至今就叫“北苑”了。

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从五代至明代,北苑茶上贡四朝(五代的闽和南唐、两宋、元、明),历时458年,谱写了中国茶叶史上最璀为璨的一页。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丑女孩是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