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发展。

浦发银行建立临沧茶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临沧茶企发展

来自临沧市茶办的消息,浦发银行决定建立全国首支“茶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临沧茶企发展,并与当地茶叶企业商讨了建立“临沧茶产业发展基金”事宜。9月25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昆明分行海源支行行长黄国良、中小企业中心总经理张云鹏、云南田字农业投资公司总经理张然一行6人,考察了临沧茶产业,并与当地茶叶企业商讨了建立“临沧茶产业发展基金”事宜。“茶业基金”是经临沧市茶办与浦发行多次沟通洽谈后,针对临沧茶业企业开展的,全国首创的新型业务。由临沧茶企业加入浦发银行发起基金,获得产业基金信用增级后,浦发银行即给予贷款及资金支持,实现茶企的低成本融资。此举具有免抵押、贷款额度大(最高2000万元)、贷款期限长(最长5年)、融资成本低和融资安全性高等优势。9月26日下午,临沧市市财政局、市银监局、市茶办、16户茶叶企业和浦发银行一起进行了座谈。浦发银行对“茶业基金”作了详细的介绍,并解答了企业的疑问。与会企业认为季节性缺乏资金和融资困难是一个长期困扰临茶企业的瓶颈问题,茶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能够较好解决企业资金来源的问题,对临茶企业做强做大,推动临茶跨越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是一件双方互利互惠互赢的好事,都表示愿意加入。会上,银企业双方均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就成立该基金,以利明年春茶前就能保证加入的茶企能得到贷款,及时用于发展生产。

cy260.com小编推荐

云南临沧发力:茶届重量级人物论证临沧品牌定位


云南临沧发力:茶届重量级人物论证临沧品牌定位

临沧,古称缅宁,是云南省管辖的一个地级市,以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位于中国西南,澜沧江畔,云南省的西南部。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著名的茶树山头,如大雪山、冰岛、阿佤山就位于该市境内。

12月4日,临沧举行“中国临沧•天下茶尊”品牌定位专家咨询论证会。国内茶叶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茶文化、茶企业、品牌策划等领域的17名重量级专家学者,围绕临沧城市品牌定位,对临沧打造“天下茶尊”品牌进行论证,为临沧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与会人员结合临沧茶产业实际,对“中国临沧•天下茶尊”品牌定位进行论证,纷纷发表了真知灼见。

大家认为,临沧茶叶具备打造“天下茶尊”品牌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雄厚产业基础,担得起“天下茶尊”称号。

表现为:

一是资源优势,临沧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拥有世界上最粗壮、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树,有80多万亩的野生茶树群种;

二是生态优势,临沧拥有世界上最佳的和不可复制的宜茶生态环境;

三是品质优势,滇红是最具国际影响力和国内市场认证度最高的中国红茶,临沧是中国红茶之都,冰岛、昔归成为中国普洱茶品质的标杆;

四是品牌优势,临沧已出现一批市场知名度极高的企业品牌;

五是产业优势,130万亩茶园、10万吨的产量等等这些数据成为“天下茶尊”强有力的支撑;

六是文化优势,临沧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提升“天下茶尊”定位的文化支撑。

与会人员还结合实际,指出了临沧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市领导杨德聪、赵子杰、赵贵祥出席会议。

(王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刘仲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士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

(江用文,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蒋同,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茶产业事业部总经理)

(与会人员合影)

普洱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力茶产业发展


普洱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助力茶产业发展

茶产业是普洱市重要的绿色产业,普洱市通过政策加码,擦亮普洱茶这块“金字招牌”,助力茶产业发展。

支持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采取“领证后补”的方式,对面积500亩以上,获得国内外具有认证资质的机构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茶园,普洱市级财政分别按照每亩50元、100元标准给予茶园经营主体一次性奖励。获得有机认证证书后连续3年续证的每个证书奖励10万元,连续5年续证的奖励20万元。

支持茶叶绿色加工。普洱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茶叶初制所加工绿色化改造,推广柴改电、柴改汽、柴改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对每年新建或改扩建达到《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并完成绿色能源改造的,给予每个初制厂不低于20万元的奖励。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普洱茶产业开发创新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公司为茶叶绿色、有机生产设立收益保险。探索“政、银、保、担、企”有机协作模式,构建对普洱茶产业复合型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作用,加大对茶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发挥普洱茶产业发展基金作用,重点投向名山品牌建设、有机产品认证、仓储、交易等产业链环节。

加大重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加大普洱茶产业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投入力度,重点向普洱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倾斜,优先列项予以支持。普洱市财政每年给予安排标准制定、科技攻关、风险监测经费200万元。

加大税收奖励力度。按普洱市人民政府有关政策对诚信纳税的民营茶叶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临沧茶区普洱茶分布


临沧茶区普洱茶分布

临沧双江勐库

云南大叶种野生茶,特有勐库种。

勐库古树茶一大特点: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一芽四叶还很柔嫩,不像某些良种茶一芽二叶就显老相(硬叶硬梗)。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临沧勐库冰岛,当地人称“丙岛”

是双江县著名的古代产茶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

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叶背隆起,叶脉明显。毛茶外形粗老,黑条白芽。春茶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柔和,挂杯持久而不事张扬,以花果香为主。生津快速,口腔内回甘部位较深。十分耐泡。

临沧邦东乡邦东村忙麓山昔归

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临沧永德忙肺

此地的茶以栽培型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的百年古树茶为主,汤色清澈明亮,滋味厚重,刺激性强,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勐库东半山坝糯

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不输易武正山。

勐库大雪山

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该茶属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勐库西半山懂过

懂过茶山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此茶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勐库云县白莺山

白莺山位于临沧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南北纵距6000米,东西横距1.6千米,目前仍保留天然野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白莺山古茶树种类多样,变异繁多,不仅是茶树种资源的宝库,而且展示了野生茶树成为栽培作物的不同阶段,是茶的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临沧凤庆香竹箐

据考证,香竹箐1号大茶树有明显的人工栽培的迹象,位于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香竹箐,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有专家推测树龄超过3200多年。

临沧永德大雪山

永德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于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分布总面积10.05万亩,平均树高5米左右,树干基围最大的一棵达215厘米,树干最高的一棵达25米。

六堡茶发展获专项资金支持


六堡茶发展获专项资金支持

符合扶持奖励条件的项目或企业可向梧州市农业局申报

日前,记者从梧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2014年我市六堡茶产业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获悉,今年梧州市将落实29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六堡茶产业标准化茶园、毛茶加工厂、龙头企业培育等重点项目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迅猛,2014年,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已达12.39亿多元人民币。然而种植方式落后、加工方式粗放、销售能力偏弱等,仍是六堡茶产业发展的“硬伤”。

根据《通知》精神,利用专项资金扶持六堡茶产业重点项目,目的在于加快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提升六堡茶产业竞争力,促进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做精六堡茶。

扶持的具体内容包括:安排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标准化茶园建设项目3~5个,总面积1000亩,按每亩补助400元标准安排资金40万元;重点扶持六堡茶核心种植区内的毛茶加工厂建设,建成的毛茶加工厂房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投资50万元以上,通过QS认证并正式投产的企业(合作社),给予扶持资金5万元,安排5个名额共25万元;在重点龙头企业培育项目上,对2013年六堡茶(成品)产量1000吨以上,综合税收突破300万元以上的六堡茶企业进行奖励,安排3个名额。

记者从梧州市农业局获悉,9月底前为项目申报时间,凡符合扶持奖励条件的项目,均可向梧州市农业局提交材料并申报。六堡茶毛茶加工厂建设、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六堡茶形象店建设、六堡茶科研攻关专项、名优品牌创建及有机认证等项目,由企业(单位)直接向市农业局申请。

“茶文化”点亮临沧城市魅力


“茶文化”点亮临沧城市魅力

茶马古道临沧市委宣传部供图

“只知饮酒能醉人,名茶胜酒醉十分;澜沧江水煮香茗,主人情意暖三分;一杯未尽我醉倒,醉他三年还不醒。”这是诗人李尧写给茶乡临沧凤庆的一首诗。

临沧,因临澜沧江而得名,是“太阳转身”和“两洋(太平洋与印度洋)分水”的神奇地方,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世界茶树重要的地理起源中心和栽培起源中心,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

茶树临沧市委宣传部供图

临沧,地处北回归线,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7.5℃,是世界上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中国气候学家吕炯称为“世界少有的生物优生地”。1982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考察临沧后,提出在临沧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园构想。目前,这一设想在临沧正在变为现实。

这座茶城,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滇红茶、大叶种蒸青绿茶的诞生地,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市,是世界著名的“天下茶尊”“红茶之都”和“天下茶仓”。2014年荣获中国茶品牌“金芽奖”、唯一的“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品牌”奖,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

澜沧江临沧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距今3000多年的临沧古代濮人(今布朗族、拉祜族、德昂族、佤族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种茶、制茶、用茶的民族。他们不仅种茶、制茶、饮茶,而且知茶、爱茶、敬茶。临沧境内的茶文化历史遗迹更是不胜枚举,从历史久远的茶马古道,到保存完好的茶马古镇;从诸葛兴茶的传说,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临沧之行月下品太华茶的记载……因茶文化底蕴深厚,并有着“秘境临沧”的美誉,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临沧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专家、学者、文人、墨客。

澜沧江临沧市委宣传部供图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魅力无穷的临沧茶文化。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王,其年代久远可追溯到周武王时期,被称为“茶之祖母”“茶树之王”;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的冰岛古茶园,最早记载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是云南大叶种茶发源地;云县白莺山古茶园记录了茶树从野生到栽培完整驯化的进程,被誉为“茶树自然历史博物馆”。

以茶兴市、由茶兴贸,伴随着茶叶交易而开拓的临沧茶马古道在全市、县(区)都有分布。历史上,在茶马古道最繁忙时期,有2000多匹骡马常年穿越在这些茶马古道上驮运茶叶,驮起茶乡的希望,驮起茶叶的希望。

古茶树临沧市委宣传部供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临沧茶叶产业快速发展,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大幅增加。如今,临沧全市茶园种植面积达150万亩,其中拥有百年以上古茶树的古茶园11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3.6万吨,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产茶市、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

茶已成为了临沧的特色、元素及符号和形象。天下茶尊、中国红茶之都、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临沧普洱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被“茶”点亮。

依托巨大的茶叶资源优势,围绕把临沧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茶叶产业中心,成为世界闻名的“红茶之都·天下茶仓”和世人敬仰的“天下茶尊”战略目标,临沧致力于做强做大“临沧茶”,叫响临沧地域品牌。

未来,临沧将以建设世界一流生态茶园优质基地为基础,以确保品质安全为底线,以培育扶强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园区聚集整合提升为关键,推进茶叶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把茶叶产业建设成为促进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三产融合,打造临沧城市名片,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优势产业。

临沧熟茶何以不出彩?


临沧熟茶何以不出彩?

我是小小发酵师,作为普洱茶三大产区的老二,号称是“大叶种种质资源的宝库”的临沧在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众多知名山头如雷贯耳,冰岛、昔归、永德大雪山之品质不逊于勐海易武,但在熟茶的表现力方面却是乏善可陈,难以和其应有的江湖地位匹配,勐海有“勐海味”,普洱有“澜沧味”,临沧在熟茶方面却犹如集体禁声一般,毫无出彩之处!

关于此业界有如下的解释:

(1)、历史原因,1973年熟茶渥堆发酵实验成功,以及1975年大范围推行以后,熟茶的生产集中在了昆明、下关、勐海三个地方,临沧是扮演提供原料的角色,其原料大批供应勐海茶厂,下关等地,邹炳良对此有相关的回忆,因此临沧并无渥堆发酵技术的累积。

一直到2003年前,临沧基本是还是以制作红茶以及绿茶的原料为主,一没有生产熟茶的传统,二者没有相关经验,既无规模化效应,也没有技术上的优势,整整落后了不下40多年,显然这是短时间难以弥补和赶超的。

(2)、原料的先天不足,业界上有句话是这样的:勐海苦,临沧涩,普洱淡,当然这是整体而言,并不否认个别地区脱离这一特性。苦底重的茶在后发酵的时候强过涩底茶,这很好理解,苦茶大家追捧,而涩底则避之惟恐不及,市面上也没有人专门卖涩茶的。

因为苦好化而涩转化得慢,甚至一度有人认为临沧茶没有后陈化的必要,这不免有些街矫枉过正了,涩虽转化慢,但却能在苦底转化殆尽时起到提味的作用,是苦的不可或缺。

不过涩底茶制成熟茶有一个避不开的问题,那就是涩底对熟茶整体香甜滋味的破坏,一些企业往往通过发酵偏重的方式来降低涩味,但这同时又降低了临沧熟茶的浓郁,实在不好平衡。(3)、工艺缺陷,临沧茶不知是初制时杀青偏轻,还是揉捻的偏轻,或者是其他未知的原因还是等级太高,发酵时叶底并没有充分的破坏,致使茶叶在堆子中转化较慢,也可能与临沧的气候有关系,发酵出的熟茶滋味很容易发酸,可是运到勐海发酵酸味又不存在了。

临沧的熟茶偏酸一度成为了标签化的名词,负面影响不小!

于是东一搞西一搞,临沧的熟茶就无法和勐海抗衡了,实际上以后叫板也非常困难,临沧熟任重而道远!

设定目标1200亿!云南省发力茶产业绿色发展


设定目标1200亿!云南省发力茶产业绿色发展

“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省茶园全部绿色化,有机茶园面积全国第一,茶叶绿色加工达到一流水平,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普洱茶),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200亿以上”,记者从27日召开的云南省委常委会上获悉,即将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茶产业基地提升、加工升级、品牌打造、质量管控、科技攻关、产业融合等6个方面发力,打好“绿色食品第一牌”。

目前,全球茶叶市场出现供给过剩,云南茶产业在质和量上都居全国前列,如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省委书记陈豪说,茶叶是云南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潜力的绿色食品产业,有能力走在全国前面,亟需做大做强做优。该《意见》共计十条,包含了许多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措施,并对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专门规定了一条。

按照《意见》规定,到2022年,云南省有机茶园基地面积将达到150万亩以上,其中古茶山(园)30万亩,对面积500亩以上,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亩100元、200元的补助。到2019年底,实现茶叶初制所全部规范化,对验收合格的茶叶初制所,省财政对其配备快速检测设备给予一次性补助一万元。对龙头企业新增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等资本性投资5-10亿元的,省财政按投资额的5%一次性奖补,投资10亿元以上的奖补投资额的10%。对基地面积500亩以上,获得欧盟、雨林等国际认证机构和国内权威机构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费用由省财政全额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第一条是“严格保护古茶树资源”,责任单位为云南省农业厅、林业厅、法制办和有关州市人民政府。这意味着农业厅将承担起保护古茶树的“牵头责任”,一起研究制定《云南古茶树保护及开发利用条例》。古茶树保护从资源普查、划定古茶园(山)保护区域、严禁对古茶树移栽过度采摘、减少对古茶园(山)的开发等人为破坏等方面入手,保护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独特性。省领导还在会上要求,今后要建立名山茶与乡村的利益分享机制,采取知识产权、品牌收费等办法充实村社集体经济,逐步禁止外地企业直接转租古茶园、茶树,利用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把流通环节的利润更多留在当地。

茶企是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日照绿茶


经过45年的发展,日照已经有130多家茶企,然而这些企业中仍有50多家未获得QS认证,还有大量不成规模的小作坊。这些茶企散布于市区和茶产区的各角落,可谓诸侯纷争,市有关部门曾试图将企业抱团经营,统一形象对外,然而各茶叶企业似乎更喜欢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宣传自己企业的品牌,对于作为其庇护的“日照绿茶”这块共有的金字招牌却漠不关心。宛如春秋时期的诸侯纷争,企业素质良莠不齐,不断透支着“日照绿茶”的品牌形象。

乱象一

全市50多家茶企仍无QS

“作为茶叶生产企业,最基本的一个资质就是QS认证。现在全市获得QS认证的茶企才80多家,仍有50多家没有。这样就很难保证品质,很难规范其市场行为。”茗家春茶厂总经理刘加强说,正规企业对此现象都比较头疼。

据了解,日照市加工和销售绿茶的主体主要分三类。一类是获得QS认证的正规茶企;第二类则是没有资质的企业,其占的比例并不低;第三类就是大量的小作坊,支个铁锅就敢炒茶,之后装进各色“精美”的包装袋就上了市场。据业内人士估计,各类主体加起来,数量可能超过1000家。在市场上茶叶包装随处可买,有的比较粗糙,上面只印着“日照绿茶”四个字,有的则比较精美,而且可以根据要求随意印刷。有的企业为了使产品好卖就让人印上QS标志,冒充正规企业产品。

刘加强说,作为正规生产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小作坊的不正当竞争。因为品质上缺乏统一的标准,消费者买茶时往往更关心价格,小作坊的最大竞争力就是价格,这对正规企业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冲击。市茶叶商会秘书长高建华说,在位于海曲西路的绿茶早市,有不少冒充日照绿的南方茶,也有茶叶烘干度不够、含水量超标等不符合地方标准的产品。

乱象二

自建茶园成了“面子工程”

有好茶园才能炒出好茶叶。记者了解到,茶企的鲜叶来源主要有三种:自建茶园、组建茶叶合作社和从茶农手中收购。品质最好的当属自建茶园,可以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管理。“拿有机茶来说,要远离工厂、公路,不允许使用农药,肥料也只能用有机肥,如果是农户的茶园,要做到这些很难,而自己的茶园则可以控制得比较严格。”刘加强说。

近几年,日照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不少茶企都以组建合作社为依托。“这些合作社都是比较松散的”。东港区茶叶管理局副局长阚君杰说,茶叶合作社很难像其他合作社一样,保证以某个价格全部收购鲜叶。没有利益为纽带的购销关系,就很难对种植户的技术、管理、销售进行控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合作社都形同虚设,很多茶农虽然属于某个合作社,但跟合作社基本上没有关系,其形式跟散户茶农并无二致。

很多自建茶园因管理严格,只能象征性地采几斤银针等高等料,其产量少之又少,企业有客户来时就领着到茶园里参观一番,成了一种“面子工程”。大部分的茶叶仍然要靠从散户手中收购。每天早晚在薄家口和皂户沟等村的茶叶市场,都可以见到拿着塑料袋来卖茶叶的茶农,企业对于鲜叶的品质很难控制。

乱象三

“关系茶”扰乱了市场竞争

“日照绿茶的结构层次并不太合理。现在高档茶大部分都作为‘关系茶’和‘礼品茶’卖给单位了。像今年的春茶,价格下来200元已很难买到正宗货,作为茶产区,老百姓却喝不起正宗的春茶。”刘加强说,“关系茶”和“礼品茶”哪个茶产区都有,但像日照这样已经影响了正常茶叶市场的却不多见。

记者同一些小型茶叶厂负责人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有的茶厂一年五六十万的销售额,几乎全靠关系,有的企业一旦抱定某某单位的“大腿”,以后销售就再也不用愁了。

刘加强说,虽然“关系茶”中也有大茶厂的优质产品,但是仍以小作坊为主,由于这些茶叶并不上市场参与竞争,只通过交情销售,所以这些企业起点太低,企业也缺乏改良工艺和品质的动力。“如果企业之间不是以比拼质量和价格公平竞争,而靠拉交情、搞关系维持企业销售,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竞争手段。要想走出日照,走向全国,日照绿茶必须从‘关系茶’变成‘市场茶’。”

乱象四

知名企业参展却不积极

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侯国云说,日照绿茶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抱团联合程度不够。很多企业虽然产品做的比较好,但在外地市场单打独斗,缺乏统一的行动。

东辰茶叶批发市场算是市区最大的茶叶经营市场,然而其经营户也在日益减少。兴业王府大街茶叶市场也没能聚拢多少茶企汇集。在迎宾路上的日照茶博园,虽然一些茶厂已经租下了门店,但开业的却只有一两家,来此买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6月10至12日,日照将举办第二届绿茶节。筹备之初,市贸促会就参展企业以日照本地企业为主、经销商以北方客户为主,在绿茶节上集中展示日照绿茶的风采,进一步打造日照绿茶的形象。然而,在招商的过程中,个别知名企业参展并不积极,推辞的理由也非常简单--“我们的茶叶供不应求,用不着宣传。”这些企业只愿享受“日照绿茶”这一品牌带来的利益,却不愿为这一品牌的建设贡献力量。

临沧茶涩重 后期转化不好?


临沧茶涩重后期转化不好?

秘境临沧,被称为“天下茶仓”。但是说到普洱茶,很多人都只知道普洱、版纳,近年来,冰岛和昔归名声大噪,才让一些人把目光投向了临沧。有人说临沧的茶是近年才被炒起来的,那我只能说你对茶的了解太少了。

事实上临沧不仅是普洱茶的原生地之一,也是云南省最重要的普洱茶生产与加工主要基地。临沧普洱茶大多以古树茶为主,临沧市现有古茶树、古茶园40万亩以上,其中古代濮人聚居区凤庆县小湾香竹箐古茶树,是人类最早种植且利用训化历史最久远的,也是地球上不论是野生、过渡或栽培型,都是最粗大的古茶树。临沧普洱茶勐库野生茶树群落,位于邦马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000亩,海拨高度为2200米—2750米,均是典型的乔木型茶树。永德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中,总面积10.5万亩,海拨高度1900米—2600米之间,茶树为大理茶种。

临沧不仅茶资源丰富,生态良好,临沧种植出来的茶品质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普洱茶界,却流传着这样的言论:“勐海苦,临沧涩,思茅淡”。一些人士认为临沧的茶涩重,后期转化不好,所以不值得存储。普洱茶各山有各味,我认为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偏见。任何茶叶都含有苦涩味,多与少的问题,正常的苦涩,苦能化甘,涩能生津,对于普洱茶而言,并非缺陷,而且往往是好茶应有的表现,工艺制作正确,后期转化后,一样令人惊喜。

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如果你去过临沧,你就会发现,临沧植被覆盖完好,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丰富,这里的茶园大多在温暖湿润、云雾缭绕的茶树原产地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远离污染源,是天然优质无公害茶,土层深,落叶层厚,土壤有机成分含量高,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空气湿热,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十分卓越。

冰岛香甜稠润、昔归清透细腻、云南岩茶香柔甘活,都代表着临沧茶叶的高品质,其口感、滋味、品质并不亚于普洱、版纳的一线顶级茶!而且制作优良的临沧茶,后期醇化一样令人惊喜。

临沧茶除了冰岛和昔归,还有些什么?


临沧茶除了冰岛和昔归,还有些什么?

南勐河南北贯穿,两岸山头东西交错,山峦起伏,河沟纵横,别样的自然风光造就了五彩缤纷的“世外茶园”,临沧不仅仅只有冰岛和昔归,其他的茶一样有滋味!

冰岛茶甜润绵柔,回甘生津,素洁悠长,令人回味无穷,其茶名恐天下茶人无有不知者,她就像一个“冰肌玉骨”的美人,在勐库最北边遗世独立!天下茶人慕名而求其茶者不可记数,更有甚者,不远万里,赢粮而景从,冰岛之名若此,临沧霸主当之无愧!

昔归茶雄浑霸道,重苦重涩,回甘快而迅猛,汤汁鲜爽而喉韵悠长,闻其名者爱不释手,食其味者刻骨铭心!邦东岩茶,他更像一个“豪气冲天”的侠士,所谓“昔归一时轻狂,敢与红袍(大红袍)称雄”!

显然提及临沧茶,映入脑海的也就这屈指可数的冰岛和昔归两个而已……但是临沧山水绝佳,有平静而安详的南勐河将勐库平分东西半山,有高耸入云的大雪山日夜守护,很显然,勐库茶不是这么简单,实乃藏龙卧虎之地!

所谓红花绿叶,有冰岛茶的舌底鸣泉,便有正气塘的醇香馥郁,“昔年瘴气塘,而今冰岛香”,正气塘茶汤金黄厚实,干净明亮,茶香气劲扬,花香独特,汤质充满刚阳之气,汤感厚实,滋味饱满,汤香甘甜质厚,茶气强烈,气足韵长,喉韵深远,回甘绵绵不绝,冲泡后口腔持续保留冰糖的蜜香!

有昔归茶的雄浑霸道,也有小户赛的茶气劲扬,小户赛香扬水柔,如佳人回眸一笑,勾魂夺魄的温婉。喉韵舒爽,似大江一泻千里,深邃宁静的豪迈。回甘生津,若诗歌踏水而来,绕梁三日的缠绵。

想要“香在汤中,汤在香中”必选磨烈,想要口感协调,性价比高,必选坝卡!“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哪有树缠藤”到东半山,带你领略藤条茶的香醇,“只有懂过,才能闻香柔软,看雨生情”,你懂过吗?大雪山原始森林大都原始茶园,别样的自然景观,别样的千年古树!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茶产业调查报告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茶产业调查报告

为深化对县情民情的认识,进一步摸清沧源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创新发展方式,努力推动全县茶叶产业跨越发展,沧源县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成立了以主任彭国强为组长、副主任曹红芳、主任科员肖新民为副组长、茶叶股肖红荣、李学玲、黄敏为成员的茶叶产业调研组,制定了调研方案,于2013年8月5日—10日深入到各涉茶企业,各涉茶乡镇对茶叶产、供、销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调查采用走访和问卷的方式进行,共走访了90家茶叶初制所,三家茶厂。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沧源县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基本情况:

沧源县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原名沧源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茶办),由原沧源县“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办公室演变而来。始建于1997年11月。2011年6月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后,更名为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为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直属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加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茶叶办公室牌子,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主要职责是对全县生物产业、茶叶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龙头培育、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规划和技术指导。

发展生物产业办(茶办)内设办公室、生物产业股、茶叶股、茶叶项目技术推广站4个职能股室和1个党支部。有干部职工20人,其中公务员4人,事业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2人,初级技术职称15人,有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9人,中专学历3人,高中学历1人,初中学历1人。工作人员大多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有专业技知识,能较好胜任岗位工作。

二、沧源县茶叶产业基本现状

沧源县以山区为主,山区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9.2%,有70%的农业人口生活在海拔1000米—2100米的冷凉山区。这一县域特点,形成了“东茶、中蔗、西胶”的经济格局。截至2013年7月,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06712亩,比2012年减5451亩(主要因素是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其中高优生态茶园55132亩,有机茶园13690亩(其中:碧丽源11280亩、勐省农场350亩、佤山茶厂1560亩、糯良乡贺岭茶山500亩);采摘面积100217亩,比2012年增6318亩,自主经营茶园企业6户(碧丽源茶厂、佤山茶厂、勐省农场茶叶公司、联合乌龙茶厂、山川茶厂、滇?茶厂);吸纳劳动力人数31350人,其中长年用工62156人,季节用工62033人;茶叶下树率达到85%以上;茶叶下树方式主要是人工采摘,有3个茶馆(云南省沧源县佤山映像茶馆、沧源碧丽源佤山茶谷、沧源县茶办佤王府茶楼)。茶产业覆盖全县10个乡(镇)、90多个村委会、12350户61750名茶农;茶叶对农业人口贡献率占43%人。

2013年全县毛茶总产量达5115吨(含农场),比去年同期4763.9吨增351.1吨,增幅7.37%;实现农业总产值9718.5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975.5万元,增11.16%;(干茶)平均价格19.2元/公斤,比2012年同期平均价格18元/公斤高1.2元,增6.67%;精制茶产量8541.91吨,比2012年同期增2360.91吨,增幅38.19%;精制茶产值达19312.19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6254.69万元,增47.9%;茶叶工农业产值29030.69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7230.19万元,增幅33.16%。茶叶销售平均价22.6元/公斤,比2012年同期21.1元/公斤增1.5元/公斤,增幅7.11%。

预计2015年底毛茶产量7000吨,茶地综合产值6亿元;2020年底毛茶产量1.2万吨,茶地综合产值达22亿元。2012年10月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全国性评比中,沧源县获得了“2012年全国重点产茶县”的称号。

(一)茶叶种植分布情况

沧源县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岩帅、单甲、糯良、勐来、勐董镇(碧丽源)5个乡镇,累计茶叶面积79082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106712亩的74.1%;其他5个乡镇累计茶叶面积27630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25.9%。除此之外,沧源县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比较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地处县内中西部的单甲、糯良、勐董、班洪、芒卡五个乡镇均有野生古茶树分布,其中分布面积较大为联接单甲、糯良、勐角、勐董四个乡镇的范俄山、芒告大山、窝坎大山、大黑山一带的野生古茶园群落。野生古茶树大都分布在海拨1700-2489米范围内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通过对古茶树代表性群落调查的初步统计,全县野生古茶树园的分布面积约为83443亩(其中,芒卡镇5225亩,班洪乡3216亩,勐来乡5640亩,勐角乡16578亩,勐董镇16578亩,糯良乡30419亩,单甲乡5787亩)。

2013年沧源县各乡镇茶叶面积及产量

乡镇

名称茶园面积(亩)其中采摘面积(亩)茶叶产量(吨)勐董镇42163953305.6岩帅镇32856299232238.6芒卡镇3611303289.5单甲乡89358935385糯良乡103237603275.1勐来乡84688468278.6勐角乡72737273113班老乡21902190113.5班洪乡45354535163.1勐省农场58055805613.5合计1067121002175115

(二)茶叶初制所概况

1963年,沧源县的岩帅区(镇)的岩帅村和联合村,建设了沧源县有史以来的两个茶叶初制所,其动力采用的方法是用牛拉(岩帅茶所)和水力冲(联合茶所)。1978年,全县茶叶初制所发展到14个;2013年底,全县茶叶初制所发展到了93个。这些茶叶初制所的从业人员规模都是在20人以下,年提供的税收为317万元,属于微型企业。其中岩帅镇47个(含团结工委的10个)、糯良乡10个、勐角乡5个、勐来乡10个、单甲乡10个、班洪乡2个、芒卡镇3个、勐懂镇3个、勐省农场3个。据不完全统计,93个茶叶初制所的厂房建筑面共有66467.82平方米;其中,加工房建筑面积48054.4平方米,生活用房及办公用房18113.42平方米。其固定资产投资为4180.87万元,其中,加工房投资2604.32万元,生活用房及办公用房投资883.61万元,加工设备投资722.94万元。

(三)县内三家精制茶厂情况

1.沧源佤山茶厂:沧源佤山茶厂厂房占地面积20亩,厂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一条传统的红茶工艺生产线和普洱茶渥堆专用场地1500平方米。具有年生产能力2500吨,其中普洱茶产品年生产能力1500吨,红茶产品年生产能力500吨,绿茶产品年生产能力500吨。企业自有5000多亩高优生态茶园,同时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QS证和有机茶认证1560亩。现有公司员工72人,755人茶农,年税收34万元,属于小型企业。2013年底精制茶产1189.89吨,比2012年同期增17.2吨,增1%;工业产值2872.46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426.06万元,增17%。销售产值达2622.75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389.42万元,增17%。

2.国营勐省农场茶厂:国营勐省农场茶叶公司始建于1980年,1981年竣工投产。现有11000平方米的初、精制双套加工厂房,刹那品主要有红条茶、烘青茶、绿茶等。现有公司员工70人(初制所),2300人茶农,属于小型企业。同时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QS证、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石佛洞”和有机茶认证350亩。2013年底生产毛茶613.5吨,比2012年同期减158.7吨,减21%。农业产值1227万元,比2012年同期减162.96万元,减12%。销售产值达1220万元,比2012年同期减169.96万元,减12%。

3.碧丽源茶厂:碧丽源(沧源)茶业有限公司使用面积4121.6?,建筑面积2101.97?。现有公司员工67人。属于中型企业(从从业人员来讲属于小型企业,但从产值上看已达到中型企业)。其中中专学历18人,占34.6%,大专学历1人,占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9.6%,1500人茶农。目前公司自有茶园基地面积15000亩,有机茶园认证11280亩,位于勐董镇芒摆村,基地建成后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叶面积10000余亩,主要分布于勐董镇龙乃村和羊冷村近5000亩,带动缅甸司岗惹、水牛寨等地5000多亩。芒摆茶山现已建成初制加工厂2所,年生产能力达3000吨以上,目前还准备新建一个5000吨的清洁化精制加工厂。同时碧丽源(沧源)茶业有限公司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QS证。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出口基地备案申请,于2009年10月通过了整改审核,即将完成出口卫生注册、领取出口基地备案证。拥有一条国内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加工线、与400多户茶农签订了茶园管护合同,年加工各级干茶320吨。目前已能生产的茶叶种类有:红茶、绿茶、白茶、普洱茶;2012年8月7日,雨林联盟认证部总裁谭明为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颁发了雨林联盟茶园认证书。至此,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1.5万亩芒摆茶园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雨林联盟权威认证的茶园基地。2013年底精制茶产量达6194吨,比2012年同期增1229吨,增25%;工业产值14238.5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4762.5万元,增50%;销售额13453.6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5874.6万元,增78%。

(四)茶叶产品情况

近几年来,三家茶叶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强化了茶叶加工能力,加工技术与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效益不断提高,茶叶品牌由原来的“春萌”、“崖画”两个品牌,发展到“佤山印象系列”的砖茶、饼茶、陈香、佤山金毫、?丽花茶、绿茶、红茶、普洱茶、大境界、普洱1618”煮饭茶等;碧丽源系列的西代蒙、绿曲、沧源红、宣紫红、金针、安东山、西代勐、乌龙茶、、普洱茶、白茶、怕迫古茶、CTC红碎茶、1618”煮饭茶等;勐省农场的“石佛洞”茶;其他的还有“岩波”、“岩帅”、“岩峰”、“娜玛达”、等十多个品牌。

(五)茶文化情况

佤山沧源县各族人民最有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在收集茶史典故最有佤族茶俗(茶图腾与茶崇拜、佤族的饮茶方式和茶礼仪);有茶事传说,在我国4700多年前《本草》中“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毒”、“单甲乡、单甲寨”的佤语名称应是“得茶乡、得茶寨”等;在茶风茶俗上佤族人民自古到今的重大事情和最有意义的议事活动以拜王访宫的礼仪、赠送礼品中,必是茶叶先行,故有“烟给面子、茶见心意”之说,在饮茶上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就烦”的佤族俗语。

三、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为确保茶叶产业工作顺利开展,沧源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纪委书记和分管农业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县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茶办,负责研究制定茶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2012年以来县政府把茶叶产业发展纳入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绩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合理规划,有效整合资源。为进一步优化全县产业结构,使茶产业按“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面发展,做优茶产业,2012年县里出台了《“十二五”期间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有计划的调减低产低质低效茶园,要求到“十二五”末,全县茶叶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量达1万吨。主要做法是:在不影响农民收入的前提下,将竹子、核桃科学的套种在茶地里,待竹子、核桃成林后,茶叶逐步退出。目前,全县茶叶面积为106712亩,比2012年开末减5451亩,其中套种竹子2610亩,套种核桃2841亩。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茶叶产业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三)因地制宜,强化基地建设。

一是着力抓好低产茶园改造。目前沧源县茶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低产低质的老茶园多,要使全县茶叶提质增效就必须有计划的进行低产茶园改造。围绕临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依托农业开发、扶贫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全县2012年投入300万元,完成了低产低质茶园改造1万亩,通过改造的茶园亩产均提高20公斤以上。

二是按照生态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标准,大力发展有机茶园。根据沧源县的实际情况,对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群众拿一点的办法进行有机茶园建设,通过几年努力,目前全县共有有机茶园13690亩,同时,促成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建成芒摆1.5万亩清洁化茶园。在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帮助下,2012年8月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基地建设通过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至此,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的1.5万亩芒摆茶园基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雨林联盟权威认证的茶园基地。

(四)强化招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近年来,沧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把茶叶产业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重要产业和工作重点,充分认识到茶叶产业要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带动。龙头兴,则产业旺,龙头企业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前提。本地没有龙头企业怎么办?只有通过招商。只有依托资源、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才能大发展。通过多方努力,先后引进的佤山茶厂和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沧源落户。并促成两家企业以各种形式在沧源建设2.5万亩茶叶基地,建设两个茶叶精制厂和一条CTC生产线,同时,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5000吨清洁化生产线正在建设中。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有效的带动了沧源茶叶产业的发展。

(五)借助平台,提升“沧源茶”知名度。一是利用网络平台,组建“佤山茶叶和发展生物资源信息网”,大力宣传佤山有机生态绿茶、红茶、乌龙茶等“沧源茶”系列产品,有效提高了茶产品的知名度,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以展会为平台,多次组织县内三家龙头企业参加“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叶大会”、“中国普洱茶节”等省内外博览会、推介会、招商会、交易会活动,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仅2012年,共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活动3次,企业自发参加8次,发放各种茶产品宣传册1000多册。通过宣传推介和营销打造,“沧源茶”产品逐步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得到逐步提升。

(六)打造品牌,带动企业、农民“双赢”。茶叶品牌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几年,在政府的引导下,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了品牌重要性的认识,在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强化茶叶加工能力,加工技术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注重自身品牌的打造,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茶叶品牌由原来的“春萌”、“崖画”两个品牌,发展到“佤山印象”、“大境界”、“石佛洞”、“帕拍”“安东山”“西代蒙”“沧源红”“碧丽源”等二十多个品牌。目前我县茶叶企业有注册商标9个,其中“石佛洞”、“西代蒙”为云南省著名商标。通过品牌带动,提高沧源茶产品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农民得到了实惠。

四、制约沧源茶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茶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较少,加上平常不注重学习业务、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许多人相关的专业知识、现代经营管理和经营理念还很缺乏,与新时期茶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制约着沧源茶叶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种植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沧源县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农民素质较低,茶园的管理水平依然十分低下,全县虽然有10·67万亩茶园,但高优生态茶园面积少,茶园整体素质差,茶园管理粗放,茶树生长势弱、品种老化现象特别严重,产量质量上不去,茶园产出率低,有个别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化肥、农药的使用不科学,给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留下了隐患。

(三)生产加工水平低。绝大部分茶企的加工条件都比较简陋,93个茶叶初制加工厂中,除了佤山茶厂、碧丽源茶厂和勐省茶厂有一定的规模、加工设备上等次外,其余的基本上是一些小作坊,加工设备落后,生产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技术标准不一,产品粗糙档次低,质量难以保证。茶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不利于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四)基础设施滞后。沧源县因为地理、历史的原因,茶叶基地标准化生产较弱,经济效益不高。一是交通困难,乡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通行难,特别雨季天更是睛通雨阻,交通不便的问题,造成了加工用煤及茶叶拉运的困难。二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加上我县茶叶产业主要以旱地为主,平缓地少、陡坡地多,无灌溉条件,如果风调雨顺,萌发率高、长势较好、产量较高、群众收入增长,如果遇到干旱或者是雨水多的年份,病虫害严重,长势差、产量低、群众收入减少、经济效益低,不同程度影响群众发展茶叶的积极性。

(五)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沧源县茶园分布虽然比较集中,但多为农户分散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该县茶叶加工企业有91个,但“龙头”企业仅三家,年均加工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不足总产量的60%。其产业化水平低的主要表现:一是茶叶初制所70年代和80年代建盖的占比例高,占56%以上,底子薄、起点低、初加工条件差,加工工艺不规范,设备陈旧,以致茶叶产品规格不统一,品质不稳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深度开发能力。二是大批新生的民营茶叶企业和加工运销专业户,尚未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仍处于创业期,一些企业靠政府扶持生存,在茶叶新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与国内外差距较大,茶叶综合利用水平低。三是企业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滞后,制约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六)虽有品牌,但品牌不响,知名度不高,活力不足。对茶文化挖掘研究不够,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影响力小,沧源的茶叶品质优势,滇红茶的品牌优势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企业品牌仍然停留在云南省著名商标和云南省名牌产品阶段,品牌提升产业的效果并不显著。同时,县内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低,茶叶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仓储物流、酒店餐饮、信息服务、机械制造等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七)资金短缺,阻碍了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茶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形、建设投入大的朝阳产业,但受地方财力限制,对茶业投入扶持力度还不够,茶业专项资金投入少,茶园和厂房设备改造升级难度大,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另外,很多承包经营者自身实力不强,投入有限,影响了茶叶基地建设步伐,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因此,要保证“十二五”期间全县完成5万亩低产茶园改造,任务十分艰巨,更何况是发展新茶园,投入就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八)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监管机制不健全。不少茶农和企业经销人员仅仅重视茶叶的色、香、味、形,忽视茶叶质量,缺乏相关的茶叶生产安全知识。多数小规模茶厂设备陈旧,生产卫生条件差,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或检测手段落后,很难落实有效的源头监控,以致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难以解决。同时,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加工设备、环境检测以及茶园对农药化肥的使用,缺乏相关部门监督,严重制约着沧源县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五、今后加强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发展思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做精特色名优茶,培育、壮大、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努力把我县茶产业培育成我县重要特色产业,加快使茶叶优势转为经济优势。

(二)主要措施:

1.狠抓基地建设,加快老茶园改造步伐。以实施5万亩中低产茶园改造为主要任务,以改树、改土、改园和推进茶园机械化,提升水利化,建设防护林为主要内容,合理布局路网、管网,改善茶园基础设施,实现提高单产,提升品质的目标。

2.抓好茶叶庄园经济。,重点抓好碧丽源芒摆有机生态茶业庄园,建成集采摘、加工、销售、旅游、体验、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庄园,进一步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

3、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茶园建设。按照市委提出的临沧茶叶要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理念,以“建设红茶之都,打造天下茶仓”为目标,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茶产业发展之路。沧源县的茶叶内质很好,但目前部分农户农残控制不好,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必须在质量安全上下大功夫,大力推进茶叶加工企业的清洁化生产改造工作,从良种繁育到基地生产、到加工销售,都必须严格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从源头上解决好茶叶质量安全。

4.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沧源县茶叶产业主要是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进度缓慢。同时茶农以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县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初制所+基地”的产业化路子,建立科学合理的投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努力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和规模化,生产组织、产销服务、质量监管专业化和系统化,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5.加强基地管理,提高茶园效益。

一是要调整工作思路,改变过去重种轻管的粗放经营向抓管理提单产、保品质增效益的集约化经营转变。

二是投入主体要改变,从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以企业投入为主转变,充分调动茶企和茶农的积极性,抓好茶企的“第一车间”,解决龙头和基地脱节的问题,保证企业有相对稳定的基地和原料来源,有稳定的产品品质保障,使企业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三是要建立企农共建的长效发展机制,明确企业、乡镇、村办、茶农的权责利关系。政府应建立茶园标准化管理、低改高、有机茶园和企业扶持茶农等方面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乡镇、村办、社区、茶农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

四是要加强对茶农的培训。有关部门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围绕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和茶叶质量安全,转变茶农的思想观念,提高茶农的科技素,为茶农和企业提供实用技术服务和培训。要充分发挥“佤乡叶茶信息网”优势,及时为茶农和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

6.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营销建设。目前沧源的茶叶品牌很多、很乱、很杂,经济总量上不去,对茶产业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必须下大气力整合品牌,确立2-3个主导品牌后,加大宣传力度,全力加强营销体系的建设打破封闭,走出大山,积极参加全国性的重要茶事活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把知名品牌规模化,规模品牌系列化,提高品牌效应,不断扩大茶源名特优茶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次要加大市场整顿力度,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畅通沧源茶叶的销售渠道。要积极引导企业狠抓品牌建设,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加快茶产业化开发步伐。

7.重视茶文化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佤族是最早利用野生茶和种茶饮茶的民族之一,茶叶是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部落之间友好交往离不开茶,在说媒定亲、婚丧嫁娶、亲友互访时都要送茶,魔巴的祈祷中也少不了要念到茶,因此,茶自然构成了佤山源远流长、灿烂夺目、朴原生态的佤文化的馨香奇葩一蔟,佤族人民要想沐浴博大精深的原生态佤文化的福远,不凡先品尝览游佤民族的茶文化这一蜜池,所以下步一定要抓好几个方面:

一是要广泛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结合下乡开展技术培训时对广大群众宣传茶文化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一步了解茶叶。

二是积极申请举办茶文化节,广泛渲染本乡土的茶文化。

三是围绕创建临沧“中国红茶之都”这一城市品牌主题,借助沧源摸你黑狂欢节的魅力,大力宣传茶文化,并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做茶,做到茶文化和佤文化的有机结合。

四是大力开发特色茶叶旅游文化。首先,充分利用沧源境内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建设一批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茶韵庄园项目,开发集采茶、制茶、品茶与吃、住、乐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场所,让游客参与其中,探知种茶、采茶、制茶、品茶、赏茶的知识,领略茶趣,品味茶文化,要充分体现茶产业开发需要茶文化做文章,茶文化需要茶产业做基础。

五是要大力开发外形、材料、文字等具有沧源地域特色的茶叶旅游商品,满足旅游市场需要。

六是借鉴外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在有条件的茶产区,扶持开发、建设一批茶旅游生态观光园区,实现旅游和茶产业的相互带动,相互促进。

8.切实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除通过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外,县财政和乡镇每年都要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低产茶园改造、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建设、特色茶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茶叶清洁化加工、品牌宣传创建、技术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开拓市场等,不断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

梧州市出台措施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 培育龙头茶企


梧州市出台措施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培育龙头茶企

近日,梧州市印发《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使六堡茶成为梧州具有特色、永续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市将新建茶园1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0家。

近年来,梧州六堡茶企业纷纷“走出去”,活跃在各地茶叶展销会上,且收获颇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2005年至今,六堡茶市场稳步拓展,专卖店和经销商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销售量迅速增长到近万吨。目前,全市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全市茶园面积近8万亩,年产量1万多吨,产品供不应求。我市还先后建设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

为进一步促进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特色优势产业,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培育壮大六堡茶企业,《方案》提出,到2020年新建茶园1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良种繁育基地超过500亩,年加工茶叶2万吨,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0家;到2025年,建成1000亩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生态茶园,年加工茶叶3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产值过亿元的茶叶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0家,实现六堡茶在广西成为茶产业龙头。

为鼓励六堡茶加工企业推行清洁化生产,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我市鼓励六堡茶生产企业进行技改。凡经主管部门立项,企业专项投资100万元以上用于机械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含发酵成套工艺)改造,并通过考核验收,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荣获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六堡茶企业进行奖励,其中对荣获国家级的企业给予奖励3万元,荣获自治区级的企业给予奖励2万元。

此外,为鼓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我市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8万元;获得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的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得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或技艺的项目给予奖励1万元。 

临沧双江勐库西半山茶区介绍


临沧双江勐库西半山茶区介绍

双江勐库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河一坝,邦马山、马鞍山,南勐河,勐库坝,云南大叶种优质的茶叶资源就在这里。

勐库大叶种茶区一分为二,其中西半山的茶区主要有:公弄、大户赛、懂过、坝卡、冰岛、丙山、邦改、忙波。

公弄茶区

公弄是勐库最古老的村寨,是古代濮人的居住地,位于邦马大雪山延伸的一条山脉上,海拔不高,但视野开阔,出了家门就能看到邦马大雪山!公弄寨头有一颗6人合抱的寨心树(大青树),已有千年,1949年以前茶园面积就有2000亩以上,公弄除了普洱茶还有古树红茶,滋味也不错~

说到公弄茶区,其中一个寨子名气很大,那就是小户赛,与公弄大寨相隔,有土公路,约12公里,由三个寨子组成,两个拉祜族寨:梁子寨、洼子寨,一个汉族寨—以寨,有两条溪流流经,一条穿过寨子的叫茶山沟,一条寨子旁的叫茶山河。

梁子寨的古茶园是双江勐库保存最好的,树围超一米的古茶树成林的至少300亩以上,最大的几株可能是明朝或者更久远,据说,小户赛的铁姓拉枯族人总说自己是蒙古人...

大户赛茶区

沿着公弄的豆腐寨(中户赛)约5公里就来到了大户赛,大户赛的知名度更高,去邦马大雪山看野生茶林和茶王一般都从大户赛进去,大户赛的拉祜族人汉话讲的一般,但英文圣经歌唱的很流利!

大户赛的毛茶晒干后乌润光亮,茶汤明黄透亮,买的人多,制作红茶品质也较好。

懂过茶区

懂过与大户赛遥相对望,是勐库西半山最大的寨子,由四个自然村组成,现今懂过茶园面积已超过5700亩,是西半山茶园面积最大的村委会,但过去懂过地理位置不佳,造成交通不便,了解的人很少。

懂过的茶王树树围超过160cm,应该是明朝时留下来的。

坝卡茶区

坝卡与懂过村委会的坝气山寨子隔河相望,海拔有近2000米,由三个寨子组成,上寨、中寨、下寨,下寨后面有一片100多亩的?林,生态环境很好。坝卡有茶园1500多亩,但老茶园仅有100多亩。

关于坝卡,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因为交通不便,宣传力度不够,茶叶价格就一直较低,但坝卡和冰岛是在一条山脊上的,距离很近,茶叶味道也相似,而近年冰岛茶价很高,所以茶商们就把坝卡的茶拉到冰岛去卖......

冰岛茶区

冰岛亦称扁岛、丙岛,是近年来知名度猛涨的茶区,100多年前是个傣族寨子,由勐勐土司管辖,罕廷发时期(1485年)引版纳茶种到冰岛,开创了冰岛茶在勐库地区的声誉,近几年广东、香港及韩国人的热捧都推动了冰岛茶的名声!

说起冰岛茶来还是很有意思的,冰岛村委会分为两半,南勐河东面的山叫东半山,西面的叫西半山,坝歪老寨、糯伍老寨属于东半山,冰岛老寨、南迫、地界属于西半山,就是说,冰岛茶既有东半山的也有西半山的,也可以细分为冰岛老寨的还是冰岛村委会的。

冰岛南迫老寨现存一棵勐库地区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高有三层楼,树围超三米,南迫老寨还有上百亩的古茶园,其中最大的十来棵古茶树大小都超过冰岛老寨的茶树,老寨属于搬迁寨,由于有茶园和核桃园,寨子里还有十多户拉祜族人没搬,人少茶多,所以他们把鲜叶背到冰岛老寨去卖。

丙山茶区

丙山,1960年前叫邦丙,是邦骂和丙山的合称。丙山村委会下辖邦骂大寨、丙山上寨、下寨、滚上山等自然村,各个寨子的茶园连在一起,难以区分,有上千亩的新茶园,修剪的很是规整,是勐库高产新式茶园的代表,但老茶园还是有不少的。

坝卡和冰岛是在一条山脊上的,距离很近,茶叶味道也相似,而近年冰岛茶价很高,所以茶商们就把坝卡的茶拉到冰岛去卖......

冰岛南迫老寨现存一棵勐库地区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高有三层楼,树围超三米,南迫老寨还有上百亩的古茶园,其中最大的十来棵古茶树大小都超过冰岛老寨的茶树,老寨属于搬迁寨,由于有茶园和核桃园,寨子里还有十多户拉祜族人没搬,人少茶多,所以他们把鲜叶背到冰岛老寨去卖。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浦发银行建立临沧茶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临沧茶企发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白茶的发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