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知识:陈韵的迷醉:普洱茶分步式体验法

(转贴)陈韵的迷醉---普洱茶分步式体验法

原帖由wkrcn于2005年8月12日发表

陈韵的迷醉---普洱茶分步式体验法

近来和茶友论茶,常常碰到一些初入门而对普洱茶深感兴趣者,交流间发现,双方在在交流上存在着很大障碍。对于资深茶客来说,茶的香气,水路,汤感,滋味,回味,喉感,乃至茶气虽然在用语上存在差异,但通过交流往往能够达到共识;和新手交流则较费力,除了词汇用语方面需做大量阐释外,其对于滋味、嗅觉、喉感、回甘等等方面的体验几乎没有经验可谈,所以对接较困难。另外还发现,新手因此也常常容易被诱导,产生误解。

这个情况让人深思;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分析后,我初步整理出了一种普洱茶的饮用方法,暂名就叫作分步体验式品茶法。现在写出来,以与各位茶友(主要是新手)共享。

分步体验式品茶法的品饮重点在于八个字,即“分步体验,综合评估”。这一方法的得出主要来自于一种基本现象。大家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若是一个人失聪了,他的观察力就会格外敏锐;而一个人若是失明,他的嗅觉和听觉也就会比正常人发达得多。这说明一个问题,除了刻苦的锻炼以外,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分步体验式饮茶法主要即植根在这一前提下。利用这种饮茶方式,我们-即便是新手-也就会很快地和更深入的体验到普洱茶令人迷醉和沉入的快乐了。

首先我们先列举出一泡茶中我们需要和能够体验到的元素。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五类:

1.香气(基于嗅觉);

2.水性(包括了茶汤的柔顺度,绵滑度,粘稠度,水路的粗细度等,指的是茶汤对饮茶的通道造成了什么样的刺激以及该类感觉的程度的描述的总称);

3.喉感(也就是茶人们常说的喉韵);

4.滋味(苦涩度对口腔中的各种部位造成的刺激和程度);

5.回味(饮茶过后口腔和舌面等部位的生津回甘情况)。

以上这些元素构成了一泡茶最终给人的感觉。

一般来说,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大都是混合在一起的;饮茶时,多数人往往同时使用着嗅觉和味觉,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这样,大脑接受到的就是一种“综合信号”。而“综合信号”和较单纯的味觉、嗅觉等“单一信号”之间一般有较大的差别。举例来说,当我们喝中药时,如果端起来就喝下去,往往就会感到很大的苦味;而当一个人捏着鼻子喝一些较苦的中药的时候,感觉苦味好像少很多。在前者中,因为味觉和中药对鼻腔产生的嗅觉信号综合在一起,所以就产生了“非常苦”的体验;而在后者中,由于捏住鼻子摒弃了嗅觉的介入,喝药时就只有较单纯的味觉存在,只有单一的信号,所以苦味的感受就淡了许多。

分步体验式饮茶法就是要利用这一原理,培养和训练我们对单一信号的认知和把握能力。

下面来介绍下此方法。

首先,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做这些练习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培养在饮茶过程中专注的单一体验能力:

1.避开呼吸训练

这个过程可以用一泡较香的茶(譬如铁观音)来练习,目的是要学会在不呼吸的状况下完成从茶汤入口到下肚的整个过程。其意义在于在茶汤入口时暂时摒弃和排除掉嗅觉的介入,为以后的水性的体验打下基础。

方法是这样的:在自然状态下,茶汤入口-用舌搅动一至两秒中,然后咽下,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不能有“闻到任何气味”的体验,反复几次,若均能做到,则说明掌握了该方法。

不知道大家可见过那些无牙的老奶奶吃东西,她们蠕动着上下唇,用牙床来触碰食物使之碎裂,以方便吞咽和消化。因为没有牙,所以老人们会对食物的粘稠度,硬度,包括形状等会产生较细腻的感觉,因此,我们以类似的动作来培养一种通过用口腔中上下鄂和舌的运动来体验茶汤的汤感,为将来饮茶过程中对茶的清澈度,粘稠度,润滑度,柔软度的评估打下基础。大家可以多练,因为类别的判断虽然容易,但是程度的评估则比较较难。

3.吞咽训练

一般来说,人吞咽汤水,往往是会用舌的后部以及喉部的动作来共同完成;但是这样就会令舌面紧张,因此而影响舌面中后部味蕾的感知力。所以,我们要求尽可能的放松舌头,尽可能的采用仰脖子的辅助动作来完成吞咽,这样,舌面在此过程中就会得到相对的放松,味蕾对滋味评估就会客观一些。

这个练习可以先使用水进行锻炼,日常不妨多练练。具体方法是:舌在口腔中平铺,呈自然放松状态,然后用仰脖子的动作来吞咽,尽量放松并打开喉咙,要感觉到,在很大程度上,水是自己“流下去”,而不是有意的“咽下去”。

4.回气训练"

普洱茶的品饮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体味它的喉感,来自喉部的触感加上喉咙深处回出来的香气和甜润感(回甘)构成了人们常说的“喉韵”,从而在回味中感到喉感的类别和强弱,并从中得到深度的体验。回气的方法因此就显得格外重要。

吸一口气,但注意不要吸得太深,然后闭口,让气息从鼻腔呼出;在呼的时候,需要感觉到“顿”感。这个“顿”感要在喉部,而不是在鼻腔内。具体训练方法是,在呼气出喉的一瞬间,用喉部挡下气,自鼻腔中发出类似“空”的声响,声音要发在喉部,而不是鼻腔内,一般来说反复几次即可做到。这将有助于喉感的体验和评判。在日常训练时,动作和声音都可以夸张一些,但是在具体饮茶时则不需要出声,关键是掌握了此种感觉就好。接下来,我们介绍具体的品饮法。

品饮的基本程序分为以下几步:举杯--嗅香;这一过程主要体验其茶汤有无香气并对其类别和程度做出评估判断--调整呼吸;目的在于让鼻子休息--饮汤;不用吸,喝一口,大概普通小盅的二分之一左右――咀嚼茶汤;两三下即可,判断其清澈度和柔和度以及滑润度,还有滋味和茶汤之间的融合度――吞咽;这一过程应注意茶汤过舌后部和喉的感觉,评估其水路的粗细――回气;闭住嘴,从鼻腔将气呼出,注意其有无喉香并评估其深度和程度类别――回味;主要体验口腔中各个部位的触感,苦涩味,收敛性,并对其程度做出评估。

本文一开始说过,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分步体验”,因此,在品饮过程中,每一步骤一定要将注意力只放在这一项上,即要专注。嗅香时,要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鼻腔中,努力分辨其嗅觉的种类和强度;因为调整呼吸后,香气的概念和感觉将不再存在;另外,饮汤和咀嚼茶汤时,大家应将注意力放到“汤感”上,评估其柔软度,清冽度,润滑度,粘稠度;若此时呼吸,则该评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样,在吞咽的时候,注意力则应当集中在对茶汤经过舌,喉,到达胃的整个过程的关注上。若是此时还沉醉在对汤感的体验上,则其评估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回气的过程尤其重要,若是在之前的过程中有呼吸动作,则这个阶段受到的影响就非常大了。回气时注意力的重点要放在“喉部”,这个对于坊间常说的很多名优茶的“喉韵”都有较大的评判意义。而当“喉感”体会过后,注意力则应当马上转移,放到口腔和舌面上,此时,对滋味和生津回甘程度要做出准确的评估,时间和程度和区域的概念必须非常明确,这个,是一泡茶中味觉部份的客观呈现。

开始时,初学者往往不能够做到注意力快速的转移,那么,则可以采用重点评判法。譬如,第一口主要评估香气,第二口主要评判汤感,第三口重点放在水路,第四口体验喉韵,第五口重点体验滋味和回味。这样比较容易做到,相对来说也深刻一些,然后随着时间和不断的品饮,渐渐的,就能够做到“一口下肚,满盘皆知”的理想境界了。

近年来,普洱茶已逐渐成为人生生活中高尚的体验之一,其健身作用自不必说,饮茶时得到的陶醉境界更是普洱茶渐趋流行的主要原因。掌握争取地和深入的饮茶方法,在日常生活或闲暇时光中,冲一壶茶,感觉世界之大世界之奇;抿两口入口入腹,感觉历史之悠长深远,人生之无穷怀想,则不是神仙,胜似仙人:飘飘然,淡淡然,物我两忘,优哉游哉。

写于2005年8月12日

cy260.com小编推荐

普洱茶品牌体验式营销盛行


普洱茶品牌体验式营销盛行近日有知名媒体“体验式营销是产品推广的最好方式”为主题,报道了某汽车品牌通过体验式营销所取得的不俗成绩。有品牌研究机构指出,特别是在一些注重产品实际感受的行业,体验式营销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品牌推广手法。在普洱茶行业,体验式营销近年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品茗会营销地位有所下降前些年,茶企热衷于在全国各地举办产品品茗会,在当地召集茶商、茶友,共同品鉴普洱茶,从而起到推广品牌与产品的作用。但近年来新媒体营销的蓬勃兴起,品牌宣传不受区域和时空限制,加上茶企在各地销售渠道的不断完善,品茗会的营销作用在减少。在刚结束的2013年广州秋季茶博会上,某品牌高层告诉记者,“品茗会曾经为普洱茶推广立下过汗马功劳,但随着整个行业的品牌营销不断创新,它不再像以往成为品牌推广中耀眼的法宝。”试饮装是体验式营销最给力方式?在广州某品牌营销机构资深人士李先生眼中,品茗会是一种相对被动的体验营销,当前主动的体验营销更受推崇,普洱茶产品试饮装的免费赠饮就是极具说服力的实例。免费试饮装其实不是新鲜事,早期的大益、黎明等知名厂商就推出过,但真正掀起行业大波澜的营销,首推合和昌的“小红盒”。“一是投入数量大、二是投放范围广、三是茶质优,在市场上一下起到了轰动效应”,北方地区资深经销商孟先生说道,“投入当然也是巨大的。”对于普洱茶体验式营销,试饮装是否为最给力的方式?南方茶业市场一位资深茶商则有本身看法,“大手笔的试饮装派发,时机合适时会起到了很好的推广效果,但不代表就具有复制性,举个实例已具有最高市场占有率的大益就不大可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另外一些实力不强的茶企也不会轻易投入大的成本,我认为它是必需结合企业实际而灵活应用的一种方式。”体验中心模式成为茶企标配对于消费者而言,茶绝不只是停留在耳闻目睹,更需要亲身品鉴与感受。近三年以来,各大知名品牌纷纷设立或升级体验中心,在打造上不惜成本,力求品牌形象焕然一新。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普洱茶体验中心也不只是单纯品鉴普洱茶,更有品牌各方面的展示,形式呈现出多样化。“七彩云南”在2012年斥资2000多万元在广东东莞华南茶叶交易中心打造号称全国首家最先进、最具功能化的普洱茶酝化中心,一期面积达2600平方米,拥有完善的仓储管理、监控系统,并提供24小时茶管家式的服务。酝化中心提供了诸多服务项目,实际上这就是体验式营销的实践。高端普洱“三剑客”之一的陈升号,去年在北京开设了全国第一家体验店,营业面积400多平米,位于北方茶业集散中心马连道高端商业地标第三区商业街内。店内通过全新的体验运营模式,集识茶、品茶、休闲、交流、娱乐、消费于一体,使顾客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普洱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店的设立被公司称为“茶业品牌营销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据记者观察,无论是品茗会还是免费派送试饮装或建立体验中心等各种类方式,体验式营销已在普洱茶行业中盛行起来,未来围绕体验式营销的力度与创新将更加引入关注。

体验式营销推动普洱茶普及


体验式营销推动普洱茶普及

5月28日上午,为期5天的2015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琶洲广交会展馆正式拉开帷幕。茶博会云集了绿茶、普洱茶、红茶等各大茶类的全国知名品牌,成为茶人交流、茶友品鉴、市民选购的大舞台。

据业内人士介绍,广州茶博会上的普洱茶品牌依然非常抢眼,展区大、特装多,营销投入巨大,而且模式新颖。普洱茶近年来之所以获得广泛关注,与饮用人群大幅增加有很大关系,而人群的增加与行业合力推动紧密相关。在知名高端普洱茶品牌合和昌展位,巨大的背景墙上“100万”的阿拉伯数字非常抢眼,记者经了解获知这是多年来免费送出的茶礼数量。据了解,合和昌多年前开始在业内大量免费赠送名为“小红盒”的试饮装,小红盒六年累计免费派送高达100万盒,被称为普洱茶史上最大规模的免费体验活动,开创了普洱茶体验式营销先河。2015年春节期间,合和昌在广州白云机场举办的万份茶礼免费送活动也曾轰动一时。

合和昌常务副总经理钟广荣表示,这一系列投入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喝到高品质的普洱茶,也是合和昌全新品牌口号“好茶,乐在分享”的体现。据悉,在本届广州春季茶博会上合和昌将举办多种好玩的活动,包括拍照送茶礼、摇一摇拿茶品大奖等,继续为广大爱茶的市民送好茶。

普洱茶之陈韵、陈味、老味、陈香


普洱茶之陈韵、陈味、老味、陈香

陈韵,陈味、老味、陈香,看着这几个词,第一反应就是头大!好像这几个词都跟年份有关?年份要久了才会可能用以上这几个词来描述?对于生茶,的确如此,而对于熟茶,则非也。

陈香味在发酵中就有体现,在评鉴普洱茶熟茶新茶的时候,就有提到陈香,而这个陈香,实际是用熟茶来跟老生茶对比,熟茶表现出跟老生茶一样的味道。关于陈韵、陈味、老味、陈香这几个词,能准确描述出的人并不多。而更需要从实战的角度来体会。实战开汤。

一、陈韵

顾名思义,就是由于普洱茶陈化而形成的独特韵味。陈,相对于新。明显跟新茶不同,主要在韵味上。陈韵并不代表了这个茶的转化已经结束。陈韵相对于新味,青味而言,表明普洱茶已经有一定后发酵,所以,有陈韵的茶,也许苦涩仍存。有陈韵,无陈味,是正常的。有陈韵,无老味,无陈香,也是正常的。要想体会陈韵,拿不同年份的茶跟刚压制的茶对比着喝,很容易体现得出来。

二、陈味

就生茶而言,要出陈味,在假定云南干仓的情况下,至少也得15年以上。很多百年老茶,就茶的口感而言,早过了巅峰期,但陈味却是越来越重!是的,陈味越来越重。打个比方,一本干净存放几十年的老书,散发出的令人愉悦的味道,就类似于陈味。再找个描述方法,尘封了很久的东西,散发出的味道。

有陈味,未必会有陈韵。例如100年的茶,也许只有陈味了,而陈韵早已经消失。

三、老味

这同样也是一个跟时间有关系的词。但还有一个因素:即原料的粗老程度。原料的粗老程度会缩小出现老味的时间。甚至,带木质化的枝叶压入茶饼会使得老味更早时间体现。

理解老味,要从一个极端的例子来理解。我们把茶密封进纸箱20年,也许会出现了陈味,陈韵,但老味可能不会出现。而低等级的茶,随便扔在破旧的防空洞,3-5会出现老味。

老味=旧味。在很多仓储失败的茶里,我经常感觉到老味,而没有陈味和陈韵。

四、陈香

陈香不同于清香。陈香也就是相对于清香而言,新茶的清香。陈香,一般有药香、沉香、枣香、樟香。老的生茶上会出现这类香味。而熟茶,通过选料和发酵,也可以实现这类香味。

对于一芽二叶制作的生饼而言,这些都是需要干仓15年以上,甚至50年才有的表现,而对于熟茶,有经验的发酵师傅,就可以通过选择某些地方的原料,来达到这个效果。

就这四个名词的描述,实际上,有太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在品鉴很多老茶的时候,许多人因为老味而赞叹,而实际上陈韵不足,存放有很大的问题,并不值得羡慕。

云南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真的是“越陈越香吗?


云南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真的是“越陈越香吗?

这只是一种通俗和较为简化的说法,“越陈越香”中的这个“香”,实际上是指普洱茶品质向更好的方向转化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茶会发生两大类变化,一是茶叶本身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二是附着在普洱茶上的微生物利用茶叶作为基质进行发酵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和香味物质。在这一点上,普洱茶的发酵与白酒和葡萄酒等产品的发酵机理很相似。

实际上,这种说法背后有一个隐含的假设,那就是必须是在合适的储藏条件下,普洱茶才能“越陈越香”。如果储藏环境不合适,或者储藏方法不当,那就可能未必是“越陈越香”。

同时,这个“越陈越香”,只是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的越陈越香。每一种普洱茶,都有一个最佳的陈化期,在这个时间内,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普洱茶的品饮品质会与时俱进。但当茶叶的品质在经历一定时间达到一个峰值状态后,其品饮品质反而会随时光的流逝而被缓慢损耗。例如,上世纪70年代故宫仓库仍存留部分清代年间作为贡品的团茶,经过茶叶评审专家们泡饮鉴定,该百年的陈茶只有暗红色的汤色,滋味非常淡泊。这是由于年份太久,茶叶“陈化”得太过分,其饮用价值已被弱化,此时其价值主要只是体现在历史和文化方面了。从这个角度看,简单或者盲目以年份长短来论普洱茶品质的高下,未必合适。普洱茶品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款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品,需要专业的制茶人在各方面的用心。

所以,常说的“越陈越香”,是在一定时间内的越陈越香,是建立在优质茶菁基础上的越陈越香,是依托科学生产手段的越陈越香,是满足合理贮藏环境的越陈越香。没有优质的茶菁、科学的生产工艺和合理的贮藏,即使是时光再久,也不可能让劣质普洱茶脱胎换骨。

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的由来


普洱茶知识:普洱茶的由来

社会上说法较为混乱。但是大家都一致认为,普洱茶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府是普洱茶集散地。

根据经济规律推演,普洱茶的原产地也必是普洱府无疑。因为按照自然经济时期市场形成的规律,某种物品形成规模的集散,首先是这个地方要具有一定的物品产量,其产量在满足自身消费后,还有大部分变为商品可进行交换,然后商贾纷纷慕名云集,买进卖出,形成贸易,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才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扩散。

据史料记载,清朝雍正年间朝廷在普洱府建立了流官体制,加强对所属三厅一县一司的管理,其核心是促进茶叶种植的科研和发展,形成大宗商品,为朝廷增加税收并承担向朝廷进贡的责任,因此,普洱府的设立对普洱地区的茶叶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围绕茶产业逐步形成了以普洱府为中心的大规模的加工和贸易,普洱成了茶马古道的源头。

茶学界公认,普洱茶的后发酵工艺是马帮在长时间运输过程中形成的天赐的特殊工艺,拥有马帮这种特殊交通工具的是茶商,普洱就是茶商云集、趋之若鹜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茶商沿着以普洱为起点的五条向外辐射的茶马古道,将普洱茶介绍、销售到世界各地,世界因此得知普洱茶。

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成为了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综上所述,普洱府不仅是普洱茶的集散地,而且是最早的原产地,对周边地区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所以普洱茶以普洱府得名是名副其实的。

另外,普洱府产茶的历史也是有据可考的。据《茶王赋》记载:宁洱县贡茶首推西门山茶,西门山亦称普洱山、天壁山。史料云:“普洱山在云南宁洱县境,山产茶性温味香,异于他产,名普洱茶”,道府官员用以入贡,称为“众茶之冠”,惜乎50年代大战钢铁时成了小高炉里的燃料,一棵也未能逃脱厄运。此外,位居第二的是板山茶,此处原是满山茶林,清雍正十年(1732年),板山茶农不堪官府压榨,揭竿反抗,秋天,清军血洗板山,板山茶农被迫纷纷南迁。

咸丰六年(1856年),哈尼族农民领袖田以政率众反清,板山茶农击鼓响应,鏖战16年后,被清军镇压,板山茶农被杀得鸡犬不留,茶树也被砍光。宁洱县经历了两次战乱兵祸,以后恢复元气,便以茶叶加工和集散为主,因为加工和贸易能获得更高的利润,普洱茶的原料生产便向周围其他地方转移,可见普洱茶不产于普洱之说是不能成立的,要达到“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生产规模,就是集中了当时普洱府所辖宁洱县、思茅厅、威远厅、他郎厅、车里宣慰司一县三厅一司的生产能力才可能做到的。

史上有名的千家寨、帮崴、景迈、板山、无量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八大茶区,就分布在思茅的东西南北四方。

那么,哪些地方属于古普洱府辖地呢?

 据《新编云南地州市县情》中记述:“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普洱府,领1县3厅1司,即宁洱县(今普洱县)、思茅厅(今翠云区)、威远厅(今景谷县)、他郎厅(今墨江县)、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乾隆、道光、光绪先后设景东、镇沅、镇边3个直隶厅,其中镇边直隶厅辖今澜沧、西盟、孟连3县及双江、沧源部分地区”。可见,普洱府按今天的行政区划,主要包括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及临沧地区部分地区。普洱府大部份地区属于今天的思茅市所辖区域,普洱府治所也设在今天的普洱县城内。

作为普洱府故地的思茅市是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这是许多专家经过认真调查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这一点,从史料中也可以得到佐证。

林中之城思茅

 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巴志》中说: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得到西南濮国等8个小国的支持,他们献给武王的贡品是“丹漆、蜜、茶”,濮人是思茅(普洱府)一带最早原住民,是佤族、布朗族的祖先,由此可见,思茅(普洱府)产茶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唐朝人樊绰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今天的思茅市景东县城,唐南诏国在景东设银生节度使,辖今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全境和临沧地区、大理州部分地区。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有记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充分证明普洱的茶叶早在唐代就远销西藏,并形成以茶易马的茶马交易,以普洱为源头,茶马古道应运而生。到明代,普洱已成为茶叶集散中心,普洱茶正式载入史书,谢肇?在《滇略》中说“士庶所用,皆普茶也”,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记载“普洱茶蒸而成团,西蕃市之”。到清朝,普洱茶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宫廷贡茶,倍受达官显贵喜爱,赵学敏1765年著《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对普洱茶的产地区域已作了准确的判定。

绿色茶城普洱府所属地区。普洱府所属地区是北回归线附近稀有的绿洲,属热带北缘及南亚热带地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均湿度80%以上,气候温热湿润,区域内有哀牢山、无量山等高大山系及澜沧江、李仙江等江河水系,森林覆盖率高达70%,山上云雾缭绕,生长着大量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是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地区。作为世界茶叶发源地中心地带的思茅市(普洱府),至今仍保留着茶叶生长和发展的活化石链,该地区特有的大叶种茶具有了世界任何一个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品质。

加工原料:

 云南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晒青毛茶。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对形成普洱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争辉,叶片大而质软,新梢生长期长,持嫩性好,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都高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普洱茶在后发酵过程中,在酶促作用以及微生物和水的湿热作用下,其内含物发生了一系列的氧化、聚合、分解、降解和缩合反应,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等都大量减少,因此,茶树品种中内含基质茶多酚、氨基酸等重要化合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优质普洱茶的形成。云南大叶种茶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

加工工艺:

 制作传统普洱茶是将云南大叶种鲜叶经杀青、手揉、晒干后的毛茶,放入蒸甑蒸揉压制成不同形状,然后自然风干,此时称之为“生茶”,其后在一定时间科学贮放中缓慢地完成后发酵过程变成“熟茶”。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发展,经过科研技术人员的努力现已研制成功人工后发酵技术,把晒青毛茶分级归堆后潮水渥堆,使其快速完成后发酵过程,然后筛分出陈化的普洱散茶或压制成不同形状的紧压茶,一次性制成了“熟茶”。

理化指标: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1月发布了《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其中对普洱茶的理化指标有着明确具体的要求。思茅市技术监督局、思茅市茶叶协会、中国普洱茶研究院发布了《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制定了思茅市普洱茶生产加工技术及管理强制性标准。

普洱茶的茶树知识


普洱茶的茶树知识

普洱茶树属山茶科。

现状--稀有种。野茶树(包括栽培型野茶树)又名普洱茶,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云南有树龄达800多年的“茶对王”,为目前较大的植株,当地虽已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但植株仍在受到人为干扰,如不加强管护,将有被摧残致死的危险。海南随着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剧缩减,同时每年“清明节”前后上山采野茶叶的人众多,野茶树也日益减少。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5-13(-20)米,主干直径可达1米以上;幼枝和幼叶被细柔毛。叶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8(-12)厘米,宽1.8-4.5厘米,先钝刀基部楔边级具锯齿,两面无滑无毛;叶柄长3-7毫米,花单生或2-4组成生聚伞花序白色,直径2.5-3.5厘米,有香气,花梗长6-10毫米,下弯;萼片5(6),圆形,果时宿存;花瓣7-8(-9),宽倒卵形或圆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3室,外面被毛,花柱顶端3裂。蒴果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约25厘米,果皮革质;种子1或2,近球形,微有棱角,直径约1.5-1.8厘米,淡褐色。

地理分布--主要产云南勐海、勐腊、思茅、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其欠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亚热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云南分布区多属南亚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产地勐海南糯山年平均温17-19℃,极端最高温22.3℃,极端最低温-5.4℃(出现在1月);年降雨量1300-1400毫米。土壤多为赤红壤和黄色赤红壤,喜山坡沟谷,干季云雾弥漫,空气潮湿,土壤深厚,排水良好又富有腐殖质的小环境。花期9-11月,果期4-6月,有时花、果并存。野茶树果实常被采收,天然生繁殖差,林下幼苗罕见。与其伴生的主要乔木树种有峨眉木荷SchimawallichiiChoisy、截果柯LithocarpustruncatusRehd.etWils.、普文楠PhoebepuwenensisCheng等。

保护价值--野茶树原产我国南部,尤以云南南部有较多的分布。它系新生代古老的植物之一,对研究茶树的起源、进化等有重要意义。云南的普洱茶叶自古以来是著名的饮料,种子富含油脂可作食用油或工业用油。

保护措施--对特大的野茶树植株应加强保护措施,严禁采叶采叶采果,建议将分布集中的云南勐海南糯山划为野茶树保护点,保持必要的生态环境,创造天然繁殖条云南境内尚有大黑山野茶CamelliataheishangensisF.S.Zhang产地和生境与野茶树相同,亦应保护。

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种子寿命短,宜采后即播。栽培法和茶树相同。

普洱茶知识:浅谈普洱茶的“酸味”


普洱茶知识:浅谈普洱茶的“酸味”

滋味发酸是普洱茶品质大忌,是含有较多氢离子、PH值小于5的茶汤所表现出来的味道。

导致普洱茶“发酸”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茶叶里本身含有的酸味物质造成;

二是渥堆时潮水(回水、补水)过多,由于急功近利造成发酵时间短,程度偏生所致。

茶叶的酸味物质是味感呈酸性的物质的总称。主要是各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如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抗坏血酸、没食子酸和游离的酸性氨基酸以及带微弱酸性的茶多酚类化合物等。“发酸”普洱茶中含有的乙酸(醋酸),在“渥堆发酵”中由乳酸菌代谢生成;丙酸在乳酸菌作用下也会大量产生;戊酸是普洱茶发酸的主要成分,它由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癸酸、壬酸等的形式都和微生物作用关系密切。“渥堆发酵”时,如工艺处理不当,上述酸味物质大量形成,就会造成普洱茶“发酸”。

此外,氧气是普洱茶发酵必不可少的要素,空气中游离状态的氧气,其自身的反应性并不强,一旦与其它物质结合,氧气作用即可发生。茶叶中的多酚类、醛类、酮类、类脂、维生素C等物质的氧化分解,不论是酶促氧化还是酶促氧化,是加氧氧化还是脱羟氧化,要有氧气的参与才能完整而彻底。普洱茶渥堆水分过多,茶堆内部透气性差,缺少氧气,上述氧化作用难以完成,甚至产生无氧呼吸,各种厌氧菌、腐败菌大量产生,直接导致醇类物质大量生成,使茶品酸馊、叶底软烂而粘稠。

渥堆茶出现“酸味”是普洱茶发酵中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发酵开始后的4~5天就能明显觉查得到,表明茶堆内部已经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这是普洱茶发酵的阶段性特点。随着时间延长和发酵程度加深,很多带有刺鼻性气味的低沸点香气物质大量分解消失,“酸”气物质也在逐渐降解,缓慢消失。这一过程中,如果仅凭汤色变化而草率出堆,“酸”气物质走失不彻底,成品必然带有酸味。因此,发酵时间短,程度偏生,亦是普洱茶“发酸”的原因。

想消除普洱茶“酸味”的办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靠“干仓”长时间自然存放,慢慢走失酸味。此种办法历时较长,一般需要3~5年才能消除酸味。二是利用“湿仓”储藏,使茶叶适当受潮,然后再行“干仓”存放,如此反复几次,酸味亦能消除。这种办法耗时较短,虽降低了普洱茶的“陈韵”,但能增进甜味,较适合家庭收藏爱好者“矫正”发酸普洱茶时使用。三是进行二次渥堆发酵,其方式与常规普洱茶发酵相似,但水分宜少,茶叶含水量回潮到20%~50%即可。注意控制“渥堆”温度,适当高温有利于酸味的走失。此种办法适合生产企业对大量发酸普洱茶进行补救处理。二次发酵的普洱茶,初期水味重,汤色浓,呈红褐色,味醇和欠厚,陈韵弱。但如将其存放到“干仓”环境,随着存放时间延长,品质渐趋完善,亦能获得优异口味。

关于对普洱茶中的“酸”味,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有的说茶品中有一点酸味是正常现象,而又有其相反的看法,还有一说法是有的茶品带着特殊的酸味反而使茶汤入口更滑顺,许多陈年老茶中都会带有些酸味,众说纷纭;不知各位茶兄对普洱茶中的“酸”味有何见解请讨论。

问题有三:一、什么原因引起茶品发酸?二、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是否正常?三、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是否有存储的价值?以上的"酸味"是指在生茶上所发生的。

一是来源于土壤、环境,既所谓“山头气”,如易武地区原料的微酸,过去我一直不会形容,前日有朋友比喻是“酸梅汤”,想想蛮恰当。这属于爽口的酸。

二是来源于制作工艺,高温杀青、高温干燥的茶品,1-2年内会迅速酸化,属刺激性的酸,集中表现在后牙牙床、两颊后段的酸痛,既所谓“柠檬酸”。

三是陈化环境,干净、干燥陈化的茶,带清爽的“梅子酸”,促进舌面和口腔生津,干茶闻着也是微酸的蜜香。

四是后期作手整理的酸,如入仓茶高温退仓、或者用烘的方式处理,情形与第二类似。

稍稍补充:

1、与储藏环境的杂菌群的构成有关;

2、与茶箐的老嫩有关,一般而言,嫩叶因所含易分解糖类(单糖、双糖、尤其淀粉等)较多,同等储藏条件下,较易发酸;而老叶纤维类含量较多,难以代谢降解,相对不易发酸;

3、压制较紧的茶较易发酸,因产生的乳酸、琥珀酸等有机酸难以散逸所致。值得指出的是,少量的酸味可使茶汤爽口,人称“梅子香”。犹如干葡萄酒一般,无轻微酸。

体验不同层次的普洱茶香


体验不同层次的普洱茶香

每次喝不同的茶,都会尝到不同的味道,品到不一样的香味。当然就算是冲泡一壶茶,不同的冲泡阶段品到的香味是不一样的。对于普洱茶来说,常说的喝普洱茶要体验五个层次的普洱茶香:水飘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那么这些香气你都知道吗?

在刚刚品尝普洱茶时,我们需要徐汇体验不同层次的茶香,最主要依靠反复的对比,重点是注意力的分配。

水飘香

初级的香:水飘香,茶香浅,飘扬,闻得到,但是喝的时候却又喝不着。原因是泡茶时散发在空中的气味,以及茶汤杯盖等,嗅起来很香,但入口后,香气却大幅下降,甚至没有什么香气。

香入水

次级的香:香入水,茶香大部分弥散开,少部分融入茶汤中。这个层次的香便是闻起来香,喝起来也香,但略弱于闻着的香。

水含香

中级的香:水含香,茶香少部分弥散,大部分融入到茶汤中,融入到茶汤中的香气下沉,一部分从口齿中发散,一部分从喉咙中发散。

体验这样的茶香,方法是,茶汤入口时屏住呼吸,待茶汤下喉后,闭嘴,从鼻腔中缓慢深出气,注意体验香气的源头。

水生香

高级的香:水生香,茶香和茶汤的融合度极好,闻起来香气很弱,但茶汤喝完后,香气从喉咙深处缓慢回出,且持久。此类茶的汤感,通常比较油润。

水即香

顶级的香:水即香,能有“水即香”这样香的茶,必须是原料工艺都很优质的陈茶,其浓郁的陈香和醇厚的茶汤完全的融为一体,茶汤流到哪里,陈香就到哪里,且茶汤会随着茶香的挥发而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化感”,饮之,有“汤即是香,香即是汤”的美妙感觉。

以上就是关于学习普洱茶我们需要体验的五个层次的普洱茶香,如果您比较感兴趣,可以自己在泡茶的时候注意感受下,只有自己真正的体会到了,才能更好的品味普洱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普洱茶知识:陈韵的迷醉:普洱茶分步式体验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普洱茶知识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