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文化。

茶叶之路与草原文化

——茶叶之路是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茶叶作为文明和友谊的使者,向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茶叶是中华农耕文明的精品。茶叶经过“叶绿素”转换,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人类生命的绿色能源。茶叶代表着绿色,代表着阳光,代表着文明,代表着生命。

草原文化概括地讲,繁衍生息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众多游牧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也有学者称,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称。总之,草原文化产生于草原;发展与草原;扎根于草原。

茶叶之路与草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茶叶之路,把中华文化和草原文化推向了蒙古高原,推向了欧亚大陆,推向了世界。

一、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公元1000年左右,茶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在北宋时期(960-1127),茶叶和食盐成为北宋朝廷的重要财政来源。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现在的开封,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茶叶及各种商贸活动达到了巅峰,真可谓百业兴旺。

近些年,考古学家在开封古城的周边又发掘出近200个茶叶磨坊。考古发现,从10世纪到13世纪,前所未有的茶叶贸易推动了中国当时的国有经济。这一方面满足了国内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绝大部分走出国门,成为国际贸易。这充分说明,茶叶作为经济产物,走向了海外,同时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具有灿烂的文化,他的内涵丰富而又多彩。茶文化,是中国博大文化的一支脉。

今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时,千万不要忘记显赫一时的“茶马古道”;传奇色彩的“丝绸之路”;神秘色彩的“草原茶路”;惊险坎坷的“海上茶路”。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自然风光最优美,具有神秘文化的旅游胜地,它蕴藏着开发不尽,利用不断的文化遗产。它的主要特点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对外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产生于古代西南边陲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旺盛。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但是青藏高原不产茶叶。而在内地,民间和军队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臧川、滇边地区产出良马。因此,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市场即“茶马互市”就这样产生了。

历史证明,茶马古道完全是臧川和滇边区人民需要茶叶、布匹、食盐和日用百货、瓷器等等。而内地急需臧川和滇边地区的骡马、毛皮、药材、土特产等。正因为这样,在横断山脉的峡谷中出现了流动不息,日趋活跃的“茶马古道”。

丝绸之路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有茶的痕迹。据传公元六世纪时,由回族人把饮茶习惯向吐蕃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事实上早已为茶叶向中亚和西亚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中亚西亚人民同样接受了东方饮茶的习惯。

明清时期,通过新疆的“丝绸之路”,商队不仅托运各种货物,而且把茶叶运往中亚和西亚地区。故此,“丝绸之路”同样成为茶叶之路。

草原茶路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的茶叶砖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到了中亚以远。到元代,蒙古人远征,创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中国文明随之传入了西方。茶叶开始在中亚饮用,并迅速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传播开来。

在西方,最早从中国传入茶叶的是俄罗斯。

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正式签定《恰克图条约》。恰克图是俄国边区小镇,把恰克图开辟为国际商埠。这对开发北京——乌兰巴托——恰克图——莫斯科;呼和浩特——乌兰巴托——恰克图——莫斯科等多条的草原茶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这条草原茶路将中国的茶,尤其是砖茶、丝绸、日用百货、瓷器等货物源源不断地传到了俄罗斯,传到了西方。特别是将中国的饮品——茶叶,以及茶文化输送到了欧亚大陆和西方国家。

事实表明,草原茶路不仅开通了欧亚地区的商贸往来,而且把中华文化以及草原文化积极地传播开来。

海上茶路

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部七次远航。他经过南洋、西洋、东非国家近三十余国,增强和加深了世界各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举措开通了南洋商道,促进了对东南贸易的发展。所以,福建、广东的大量移民前往这些地区,并把中国的茶种和饮茶的习惯也带到那里。

郑和的船队到达木古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时,当时的国王亲自去欢迎,并且设宴款待。郑和向国王和王妃赠送了丝织品、陶瓷和茶叶。

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贸易,茶叶是贸易的重点。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航从爪哇岛运中国的茶叶到欧洲。公元168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并开始经营本国的茶叶贸易。

向东,茶传播到今天的朝鲜半岛和日本。最早是从唐宋开始。日留学僧最澄,永贞元年(805年)八月与永忠等一起从明洲起归国,从浙江天台山带去了茶种。最澄茶园是日本种茶树的开始,后由荣西和园尔辩园的反复引种,茶叶得于在日本扩大种植,并形成日本茶道这朵世界奇葩。

历史见证,中国是茶的故乡。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茶文化通过“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草原茶路”、“海上茶路”走向了海外,走向了世界。他带去的不仅仅是茶本身,而带去了先进的东方文化、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生活方式。

二、茶叶之路与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共同构筑了光辉绚烂的中华文化。草原文化诞生之日起就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进程中,草原文化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一脉相承的作用。

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草原文化越来越被世人所瞩目,并且越来越影响着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山西人王相卿、张杰、史大学创办的大盛魁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一家旅蒙商号。它特有清廷的龙票(盖有皇帝印玺的营业执照),以放印票胀(外蒙古王公或扎萨克代表一个部落或一个旗,向高利贷者出具的一种盖有王公或旗署印信的借据)为主要业务,活动与外蒙古(今蒙古国)大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大盛魁历史200多年,其经营完全脱离家族式的传宗接代法,历任总经理按照股东选举的办法产生,大权集总经理之手。其经营范围之广,贸易额之大,获利之多,在中国民族贸易史上是罕见的。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热爱和平的。繁衍生息在北方草原的各民族更需要祥和安宁。当时的清廷战乱不断,民生不安。正是这个缘故,对大盛魁等众多旅蒙商人给予了发财机遇。大盛魁是随之清朝军需物资的营销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他们把大量的黄河、长江以南的茶叶及各种商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北方草原;同样,将蒙古高原的皮毛、牲畜、药材、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这种南北商品贸易的相互流通,正是大大加快了茶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步伐。

大盛魁是归化域(今呼和浩特)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未离开北方草原。大盛魁和众多旅蒙商人以蒙古高原为依托,把中国南方的茶叶,特别是将砖茶作为撬门砖打开了外蒙古和俄罗斯的贸易通道。所以,蒙古高原是大盛魁及众多旅蒙商实现草原茶路的发祥地。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永远是公正的。

大盛魁商号在历史的舞台上能够成为归化城新“三大商号”之首,完全与草原民族的理解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大盛魁的金色招牌就是茶叶;他的整个商贸活动离不开草原茶路;北方草原是大盛魁及众多旅蒙商发财致富的温床。

历史告诉我们,茶叶之路造就了大盛魁。以大盛魁为首的众多旅蒙商,通过草原茶路把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特别把草原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外蒙古、俄罗斯及欧亚大陆渗透。经过200多年的商贸活动把草原文化很自然的带到了欧亚地区,这是一大历史性贡献。

三、草原茶路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历程。所以,经济的发展直接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换言之,经济越发展,社会就越进步。

大盛魁商号是众多旅蒙商中脱颖而出的杰出代表。

大盛魁商号之所以在众多旅蒙商中具有垄断地位,号称巨商,它靠的是什么?它靠的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靠的是共同创事业的亲和力精神;靠的是以诚信为本的企业精神。

大盛魁从事蒙俄贸易,经营茶叶、丝绸、烟叶、布匹、日用百货的出口,长期保持在对俄蒙贸易的的垄断地位。雷麦在《外人在华投资》一文中说:“19世纪中叶,在恰克图中俄贸易已达1000万美元,中国输出的主要出口货物为茶叶”。瓦西里•帕尔森在《外贝加尔边区纪行》中写道:“砖茶在外贝加尔地区的一般居民中饮用极广,极端必要,以致往往可以当钱用”。

以大盛魁为首的众多旅蒙商人,以草原茶路为依托把中国的茶,尤其是砖茶为先锋积极参与中俄进行的恰克图贸易。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中国商人介入国际贸易的惊人壮举,我们应该纪念它!

最近,史志专家邢野和著名导演王新民合著的《旅蒙商通览》一书以翔实的材料,历史的眼光详尽地介绍了大盛魁商号在中国北方,外蒙古、俄罗斯等地进行商贸活动的历史始末。这部著作充分说明了大盛魁商号以及其他商号的经贸活动,都是把长江以南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黄河两岸的各种百货带到了广袤的草原;同样,大盛魁等商号把北方草原的皮、毛、畜产品、土特产、名贵药材转运到了黄河、长江以南地区。

今天,我们以唯物和科学的眼光剖析大盛魁现象时不难发现,它绝不是单纯的商贸活动,而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可以说,草原茶路相互渗透、相互碰撞、相互促进的结果。

大盛魁商号是旅蒙商的典型代表,它的发展壮大,它的光辉历程,都离不开北方草原;大盛魁与草原茶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以历史的眼光,尊重历史的观点剖析旅蒙商的经贸活动时,很清晰的看到的确存在不平等的交换因素。王忠民先生在《大盛魁的发财境遇》一文中写道:大盛魁把内地和草原的丰富物产贩来倒去,长途贩运,为的是从中获得丰厚巨额的利润......他们以极低廉的批发价格从内地广大地区采购回牧区急需的茶叶、丝绸、布匹、烟、糖、酒、药品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以“放印子”的形式赊销内外蒙广大牧区,这样既赚得巨额利润,又收取了“放印子”的高利贷利息。

总之,旅蒙商人在当时的经贸活动中,确实存在低价格,换回广大牧民所养的牛、马、羊及所产的皮张、绒毛、肉乳和珍奇动物的皮,再运销内地广大地区,从而再赚利润。

以上实例,充分说明,他们的商贸活动中存在着不平等的交换方式。今天,我们发扬大盛魁创业精神的同时,一定要以历史为戒,教育后人。

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不论从事何种形式的商贸活动,务必以诚信第一,公平交易的方式处理业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平等的姿态站立在世界贸易舞台。

旅蒙商通过茶叶之路把中蒙俄的国际贸易进行了200多年,通过贸易的往来,增进了中蒙俄三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文化交流,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草原茶路是联络欧亚大陆的枢纽和桥梁。

四、茶叶之路是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

茶叶,作为经济产物,它穿越了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跨过喜马拉雅山,渡过宽阔的太平洋,穿过浩瀚的撒哈拉、爱琴海;它曾到达过大库伦(今乌兰巴托)、莫斯科、伦敦、巴黎、纽约、迪拜

有学者称:茶马古道是人生之路;丝绸之路是探险之路;草原茶路是神秘之路;海上茶路是生存之路。概括的讲:茶,传遍全世界;茶,香遍全世界。

茶叶对游牧民族来说不可或缺的饮品。从古到今,北方草原的游牧部落都有着古老的习俗,那就是“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充分说明,茶对游牧民族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砖茶,不仅在内蒙古很受青睐,而且同样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深受欢迎。

我国著名歌唱家胡松华和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老师都不是蒙古族,但他们非常喜欢喝奶茶。当今,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但人们的生活习俗同样保留着文明而又古老的传统。尤其是内蒙古的旅游业迅猛发展,其中,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深受欢迎。

例如,奶茶馆就是一个典型实例。目前,前来内蒙古观光的海内外旅游者都愿意去奶茶馆做客。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亲自品尝醇香的奶茶、手把肉、烤羊腿和各种奶食品。近年来,各盟市、各地区的奶茶馆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了起来。事实说明,奶茶深受大众的欢迎。

以大盛魁为首的商号把茶叶之路从内蒙古延伸到了外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而后又延伸到了俄罗斯边城恰克图;从恰克图一直到达莫斯科及圣彼得堡。所以,大盛魁等商号以茶叶之路,把中国的绿色文明传到了外蒙古、俄罗斯,逐渐扩展到整个欧洲。

著名作家邓九刚先生在“茶叶之路”一书中写道:中国茶商于逆境之中的奋起给中国社会以极大的意外和鼓舞。国人在这些中国商人的身上欣喜地看到中华民族永不言败、永不屈服的精神品格。正像一位著名将军说的“我军屡败屡战”,百战不挠,百死不悔。那么还有什么事情能把中国人吓到呢?就像泰山上的松树,只要有一条细小的缝隙,能够让他播下一粒种子,他就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这是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这些商人真像是白居易诗中所写的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关于草原民族对西方经济贸易的作用,美国作家艾梅霞说:“要理解联结满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茶叶之路以及它们之间的贸易,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清俄之间的草原民族的贡献至关重要。是这些草原民族使得东西方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笔者认为,这种评论是公正而又贴切的。

中国的茶,通过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草原茶路、海上茶路源源不断地向东南亚、欧亚大陆、西方各国输送。历史证明,茶叶是世界各国人民深受欢迎的一种饮品,它传播了文化,同样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可以说,茶文化是友谊的使者;是国际交往的纽带和桥梁。

茶叶,代表着绿色;茶叶,代表着文明。

茶,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贫富。

综上所述,茶叶之路是走向世界的绿色通道。

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原处长

哲学博士、研究员、书法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茶叶之路与草原文化》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的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