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六堡镇的慵懒慢活之道

从苍梧县开车前往六堡镇,要一个多小时。沿路几乎都是盘旋的山路,且要经过200多个弯道。我想,对于任何来自城市里的人而言,六堡镇几乎等同于陶渊明笔下恍若隔世的桃花源,随着渐进的山路,那些被城市人所熟知的车水马龙已经了无踪迹,一个古老的世界则扑面而来。

众所周知,近年来古镇旅游已成风尚,如丽江、凤凰,每至节假日全国各地的游客便会纷至沓来,然而这样大规模的人潮出现后,细心的旅游者都会发现,古镇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古”字,而更像是被现代化精心包装后的特色景观。法国哲学家奥利维耶·阿苏利在其著作《审美资本主义》一书中也曾言之“通过用额外的感官和情感刺激来回应失落感,消费者审美品位的可利用性变成了社会经济改变的关键点”。意思是,当我们在那些被过度消费的古镇里体验时,那些与过去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城市化消费场所几乎遍地皆是,且是这些古镇成为旅游胜地的标配。

可当喧嚣过后,古镇应保持的古朴与异质性几乎荡然无存。我们幡然发现,我们这个时代拥有的历史记忆极其短暂,生活的丰富性也总是离不开单一的消费文化所制造的幻影。

此时,当你进入到六堡镇的时候,一种渴望已久的感觉油然而生,那就是恍若隔世的古典诗意。在六堡镇里,除了零星路过的汽车,大部分目之所及的地方皆是被群山环抱着的民居与茶馆。尤其在夜里,整个镇上几乎没有一盏闪耀的霓虹灯,若不是有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夜里真会有人间蒸发了的错觉。而这时,我也发现,古诗词中所形容的生活方式,在六堡镇上也得到了一一体验。譬如南宋诗僧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六堡镇的茶船码头上亦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古树、清风、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

六堡镇的早晨,阳光总是随意穿过晨雾洒在略有潮湿的青石板路上,走在这样的青石板小路上,在城市里习惯了的快节奏感就会瞬间荡然无存。且与城市不同的是,每一家早餐铺子除了提供早餐之外,还提供免费的六堡茶。早上,六堡人就开始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吃完早餐便开始慢慢品茶。

据史料记载,六堡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历经了诸多风雨。如在马来西亚,六堡茶大约100年前就已经是流落南洋的中国人化解乡愁的信物。特别是在锡矿区,它是矿工和矿老板祛暑保健的必备饮料。在20世纪70年代,锡矿衰败,大量六堡茶封存起来才被时代与岁月遗忘。因此,可以说,六堡茶所承载的绝非只是黑茶回甘的味道,它可以说就是今人与古人相连的重要精神寄托,而六堡人身上的古朴、对茶的热爱,仿若就是那不问世事的桃花源人的薪火相传、淡泊名利、怡然自得。

无巧不成书,在六堡镇上还真有着这样一段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六堡镇”只是一座风景怡人,郁郁葱葱的大山。直到有一天,某个地方的一个大家族为了避开世间的纷争,于是便举家搬到现在的六堡镇避世。从此,世世代代在那里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后来,便有了现在的六堡镇。

“我相信所有来过六堡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悟,六堡镇是水乡,更是梦乡。有梦者造梦,失梦者寻梦。”苍松六堡茶创始人黄利华在自家茶厂里,望着由茶树铺成的连绵山脉颇有感慨地说。也许黄利华当初也并未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离开房地产行业,“那时候虽然赚钱,但生活质量没法得到保障,不是说城市里的物质不丰富,而是因为找不到那种恬静的感觉,人逐渐成了赚钱的工具,但实际上,我们应该经常停下来,想一想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于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利华来到了六堡镇,在六堡镇上,黄利华终于找到了内心渴望已久的那份平静。清代戏剧家洪昇的《长生殿》里有一句:“生平早奏,昭华好,行了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意思便也是指在如六堡镇这般宁静致远的小镇上生活,没有了尘世间的风浪,只剩下神仙般的生活。

在距离苍松茶厂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颇有传统建筑风格的茶亭。外人前来,不仅立马可见春光明媚的山水,而且随处可见的茶山、茶农会让外来者迅速感受到不一样的生存形态,仿若时光倒流,回到了诗意的年代。

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所著的《阴差阳错》一书中,主人公居住在20世纪50年代末田园诗般的加利福尼亚小镇上,过着平庸无奇的生活。但他渐渐发现,整个小镇都是伪造出来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感到舒适惬意。可见,在未来世界里,小镇的消逝将会使人类社会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制造一个供人内心疗伤的地方。

当然,如今已经显得“落后”的六堡小镇,实际上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有着非常多灿烂的文明与动人的故事。

譬如在战火纷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举国上下大小城市无不遭到牵连,虽然六堡镇也受到了极大的重创,但六堡镇里的茶叶交易却仍然保持着高度兴旺的状态。据《苍梧县茶叶产区工作总结》记载:“1930年至1937年,六堡茶的产量还是非常之高。那时候在六堡街及狮寨街各有十余间茶庄收茶十余万(斤),最少也收他六七万(斤)茶,那时茶叶生产最旺盛,茶叶之销路不错,茶价也不低,每斤上茶值米五六斤。”

由此,六堡茶产业的兴旺,随即也带动了六堡镇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拥进六堡镇来。据《六堡乡史志撰集》记载,东安大乡一带(今石桥和沙头等地)经常一天就有200多担大米运到合口街出售。贺州的水口、公会一带每天也运来几十担的生油、油粘米。湖南省也不时有人运来各种铁器炊具。这些人在合口街出售完商品后,随即又购买生盐、煤油等紧缺物资运回当地去,周而复始,使得合口街的商业非常繁荣,更吸引了外来茶商的落户,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广东各地来到合口街定居的茶商,计有四邑、鹤山的温氏、胡氏,郁南和三水的邓氏、梅氏、朱氏、梁氏、李氏,高明的莫氏,新会的苏氏等,新中国成立前夕,合口街各种商行已有30多家,分布在马练坪、合口坪和三界州……街上的人口(连小商贩在内)已有50多户,200多人。

70多年过去了,在六堡镇上,面对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若你走上去跟他们闲聊,仍然能感受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们知乎礼节,慷慨大方甚至还对天下事很有卓识。

所以,可以说正是因为六堡镇上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六堡镇在今天才仍然能经受住现代社会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缓慢地发展。

不论何时,在六堡镇上,每一个节令都鲜明清晰,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你无须翻看日历,嗅一嗅空气中的味道就会知道。他们遵从着自己的一套纪年方式,现代时间与这里似乎隔了一座荒原的距离。

cy260.com小编推荐

苍梧县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 六堡镇将打造生态名镇


苍梧县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六堡镇将打造生态名镇

为进一步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日前苍梧县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力争将六堡茶产业培育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并打造“中国名茶之乡”。按照规划,苍梧将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六堡茶产销及加工基地。到2017年,力争全县六堡茶种植总面积达6万亩,六堡茶产量达1.5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综合税收1亿元。

据了解,该县除建立六堡茶优良原种母本园和优良苗木繁育基地外,还加快原料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茶叶原料的品质和产量。目前,全县六堡茶种植面积达3.8万亩,其中可采茶园面积达2.7万亩。此外,该县加强对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的挖掘、整理和完善,大力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六堡茶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促进六堡茶生产加工标准化。同时,还建立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六堡茶良种茶苗繁育、加工技术研究、六堡茶品牌创建和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以文化支撑产业发展,是苍梧县扶持壮大六堡茶产业的一大新举措。为此,该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在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的茶叶基地开发六堡茶生态游、六堡茶农家乐,并在六堡镇建设舜帝天坛纪念公园,纪念这位逝于苍梧的人类杰出先祖,以此大力弘扬六堡茶文化,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旅游参观。

今年,该县又将六堡茶产业化发展与六堡镇“特色生态名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计划以1000万元资金支持六堡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市场服务设施、旅游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倾力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把苍梧县打造成“中国名茶之乡”。

中茶六堡 制茶“慢”功夫


中茶六堡制茶“慢”功夫

六堡茶因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近年来,茗香四溢,带有淡淡槟榔香的中茶六堡茶更是成为不少爱茶者的“心头好”,而这装帧精美、醇香扑鼻的中茶六堡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中茶的制茶专家表示,中茶依旧延续古法采摘和制作六堡茶,您品用的每一片中茶六堡茶无不经过十四步的“慢”功夫制成。

采茶是决定茶品质优的先决条件。中茶六堡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选取最适合制茶的优芽,采后保持新鲜,当天采当天制完。

而将优质的茶叶收集完成就进入了关键的步骤:制茶。“中茶六堡茶的初制工艺分为6步,依次是杀青,揉捻,堆闷,渥堆,复揉,干燥。而精制阶段则需要过筛整形,拣梗拣片,拼堆,冷发酵,自然晾干,蒸压,做型,晾置陈化等8步”专家表示,在中茶六堡茶制作的十四步中,像这样的每一步都由人工参与,依据古法炮制。“就拿第一步杀青来讲每3公斤茶叶仅杀青这第一步工艺就需花去5至7分钟,中茶六堡茶的制作十分考究,确实是个慢功夫。”

在中茶六堡茶的制作中,“堆闷”和“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渥堆一般需要3-4个月时间,渥堆的目的是通过湿热作用和酶促作用,利用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陈醇。重要的是发酵完后还要经过蒸压陈化阶段,这个阶段需要一年半至两年时间,“这样才能成就中茶六堡茶独特的品质与暖胃、清润的特点。这样的传统方法虽然费工费时,但却可以保留传统六堡茶的风味和特点,保证中茶六堡茶一出厂就可以品饮的优点,而不像有些六堡茶需要再存放一段时间才能喝,这也是中茶

六堡茶:中国茶叶的活古董


六堡茶:中国茶叶的活古董不管是“急烧”也好,“茶急”也罢,它们都在宋元时期退出了历史舞台,却在六堡镇留存了下来,沿袭至今,成为今天研究汉唐茶风的重要资料。

千年前的采茶特色

陆羽在《茶经》中,对采摘茶叶有很明确的介绍:“紫为上,绿为次。”近百年来很多茶人却发现这个说法与实际制茶经验不符,而现代科技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紫色芽头花青素含量比绿色芽头高50倍甚至100倍。由于花青素给人以苦涩的口感,用富含花青素的紫色芽头制茶,茶汤口感苦涩生硬,难以下咽。现代茶学教材中均有“紫芽不宜做绿茶、红茶”的观点。中国历史名茶太平猴魁的采茶“八不采要诀”里,更是明确指出:“紫芽不采!”

那么,是陆羽错了吗?

陆羽没错,而现代的制茶人不采紫芽也没错。原因是那时的茶叶加工工艺与现代工艺有着很大的差别。据考陆羽时代的茶叶加工工艺是:“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不像现在的绿茶,要趁新鲜喝,也不似红茶的全发酵,而是以蒸汽杀青、捣烂(相当于现在的揉捻)、压制成饼、烘干,再用竹篾穿孔悬挂储存。茶叶的存放在当时是个极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会是几年的时间,在存储过程中,茶叶自然发酵是很正常的事。

紫芽的茶叶有更丰富的茶多酚和花青素,在缓慢发酵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转化出滋味物质、香气物质,花青素的苦涩却在这漫长的发酵过程中减弱了。而一般的茶叶经过这样的存放,滋味物质不断释放,待真正品饮的时候,滋味早已大不如前。于是,陈放得越久,就越显出紫芽茶叶的优势,因此,陆羽方有“紫为上,绿为次”的论断。

用紫芽与绿芽,同样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六堡茶,成品经过短期的放置后品饮,紫芽茶的苦涩味远超绿芽茶。但三个月后再试,紫芽茶的苦涩味略有减轻。存放一年后再品,紫芽茶的苦涩感已大为降低,茶汤却更加浓郁,香气不减。存放两年后,再与绿芽茶对比,口感虽仍有一点苦涩,但茶味醇厚,茶气刚猛,回甘悠长,而此时的绿芽茶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其口感已远不如前了,无法和久置的紫芽茶比拟。由此证明了用富含花青素的紫芽茶青根据传统工艺制作六堡茶,陈放越久口感越好。

这也是六堡茶越陈越香、价格也越高的原因所在。

千年前的制茶工艺

茶叶采摘下来后,如果不及时处理,茶叶几个小时后便会出现红梗,影响品质。所以古人面对一箩筐刚采下来的茶叶,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以便存放。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他们发明了通过高温处理来保持茶叶品质的方法。

现在的茶叶杀青大多是热锅炒制,或者滚筒式、槽式等。而这种杀青工艺只有百十年的历史,那么千年前的人是如何杀青的呢?从古书或者古代图画上,我们已经很难详尽地找到关于古代人制作茶叶的方式了,但在大山深处的六堡镇,却仍在沿用最古老的杀青方式制作“老茶婆”茶叶。

这种杀青是通过利用开水煮烫的方式,将刚采下的芽头烫软,大约经过5分钟捞出,用脚踩压,至茶叶卷缩为度,以火焙干。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古老的杀青方式—蒸青工艺,一般来讲,蒸青是唐朝开始采用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虽比煮青更容易保留茶叶的营养物质不被破坏,但这样却使杀青后的茶叶水分过多、香气闷、带有青涩的味道,南宋时期,此法被炒青工艺所取代。不过,传统六堡茶因在杀青以后还有揉捻、堆闷等步骤,杀青后的生涩味对其成品影响较小,因此蒸青的方法才得以在六堡茶区保留了下来。

正是由于六堡茶的特殊工艺,陆羽《茶经》中所写的“晴,采之、蒸之……”这种唐初茶叶的加工方法,才得以传承至今。

千年前的茶器

隋唐时期,茶多采用煮饮,这一习惯直到宋元时期才逐步被泡饮所替代,六堡镇的民间,至今仍保留着一种相当古老的煮茶器皿—茶急。“急”字是粤语的发音,其对应的汉字已不可考,巧合的是,在日本也有一个外形、作用一样的器皿,发音为“急须”。“急须”是从中国唐朝煮茶器皿“急烧”的唐音转换来的。而日本的“急须”与六堡镇的“茶急”的粤语发音很相似。

“急烧”也好,“茶急”也罢,它们都在宋元时期退出了历史舞台,却在六堡镇留存了下来,沿袭至今,成为今天研究汉唐茶风的重要资料。

最古老的饮茶方式

《晋书》中有“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的记载。在陆羽的《茶经》所引用的《桐君录》中亦有“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的记载。当时的苍梧地区就属于吴,交广也是指古苍梧地区。由此就可以推测,当时饮茶已经成为了“客来先设”的民俗礼仪,那个时候的茶也并非一种单纯的饮料,而是加入了姜桂及芼(水草或野菜)的粥状食品。这种做法在唐初就已渐渐绝迹了,但在如今的苍梧县六堡镇山区的瑶族人家里,仍还秉承着千年前的待客之道,客人来时,主人用茶油将茶叶炒香,再加水煮成油茶水,并加入葱花、香菜、花生、炒黄豆等佐料,看上去就像一碗粥,这种油茶可以果腹,既当做饮料,又可做正餐。可算是古书中所记载的“吃茶”说法的有力佐证。

六堡茶是一种神奇的饮料,它醇厚的味道里沉积的是古老的文化。滔滔西江水,从这片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岭南古茶树下趟过,与它一起见证了中国茶叶的千年岁月。

六堡镇以特色名镇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


六堡镇以特色名镇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

道路宽敞平坦,河道干净整洁,房屋和景观富有民族特色,镇区环境焕然一新;六堡茶园规范管理,六堡茶文化日益浓郁,六堡茶产业加快发展,品牌吸引力不断提高……近年来,苍梧县六堡镇积极加快特色生态农业名镇建设,带来了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显著成效。

抓特色,镇区环境明显改善

近日,六堡镇镇区入口牌坊和六堡茶文化广场等景观项目建设完成,形成牌坊、廊亭、茶艺小品等一系列古朴典雅的展示区和景观群,兼具古镇历史特色、茶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不止是入口牌坊和茶文化广场,整个六堡镇区的面貌都有了可喜改变。”六堡镇党委书记覃水妹说。从2012年开始,该镇推进特色生态农业名镇建设,围绕打造生态、环保、美丽、和谐名镇的目标,加快道路、桥梁、河道、房屋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镇区整体环境和面貌。

六堡镇居民刘少炎就见证了镇区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他说,原来镇区基础设施落后,规划管理无序,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自从开始建设特色名镇之后,镇区道路得到硬化修复,街道增加了路灯、增植了绿化植物,房屋外立面实行统一规划,铺面广告牌也统一规格,还改造和增设了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等多项公共基础设施,镇区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覃水妹说,六堡镇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整治城镇环境与保留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六堡茶特色旅游元素等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河道治理和沿线景观的打造。目前,镇区的三座桥梁均进行了改造提升,河流清理净化,河道两岸砌筑起挡土墙、建设起拦河坝,还设置了景观步道、茶文化小品、六堡茶古码头和茶文化宣传长廊,防汛能力和景观效果得到同步提升。

近几年来,六堡镇共推进实施基础设施、城乡风貌改造和旅游开发等三大类项目共十多项,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既改善了镇区整体面貌和基础设施环境,也形成了六堡茶文化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和旅游景观。

抓重点,茶业发展势头强劲

“六堡镇建设特色生态农业名镇,要以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为重点和支撑。”苍梧县县委书记叶剑强说。六堡茶是六堡镇发展的一张名片,当地要充分利用好六堡茶原产地的条件优势,深入挖掘六堡茶的历史文化积淀,借助当下六堡茶市场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振兴和发展,促进当地群众增收。

日前,苍梧县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决定》,把六堡茶作为农业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和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计划在2012年至2017年,每年新增茶园5000亩,带动六堡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政府的鼓励、引导和帮扶下,六堡镇积极实施六堡茶产业发展项目,加大六堡茶种植和生产力度。

在最近一两年里,六堡镇塘平村的茶农梁书杰明显感觉到,村里种茶制茶的人逐渐增多,有实力的茶商也纷纷进来投资,发展规范化有机茶园,当地茶园种植面积和六堡茶加工生产规模呈上升扩大趋势。在这股势头的带动下,他的茶叶好卖了,收入也上去了,去年茶叶收入就有20多万元。据介绍,当地相当部分六堡茶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销售量在最近几年都出现了翻番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六堡镇主产区茶园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亩,可采摘茶园面积约2万亩,年产六堡茶400吨,实现单项人均收入达1100余元。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茶园有双贵茶园、八集山庄茶园、黑石顶茶园和芊河茶园、四柳上群茶园等,沁怡、和顺、秀旺、大中等新兴茶园还在陆续兴起、逐步建成,为六堡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河北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在六堡镇举行


河北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在六堡镇举行

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博士

《吃茶去》杂志总编、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舒曼

12月13日下午,以“品苍松·话六堡”为主题的燕赵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在六堡镇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广西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六堡镇政府共同举办,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承办。

以河北省各地市茶馆业主和茶文化爱好者组成的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在广西梧州进行茶文化访问期间,12月13日上午来到了广西六堡茶原产地六堡镇参观访问,并与当地茶界共同举办了“燕赵茶人六堡茶文化之旅品鉴交流大会”。

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博士在会上为河北茶界详尽介绍了六堡茶的种植、加工工艺、健康因素以及产业发展特点,在与河北茶人互动环节中与大家分享六堡茶制作工艺流程。

六堡镇人大主席易昌奇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六堡镇的历史和六堡茶生产规模、品牌运作以及六堡茶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希望河北茶界能够经常来六堡镇走一走、看一看,让更多的人了解六堡茶。

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舒曼在致辞中代表河北省茶界感谢有关方面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和关爱。舒曼说,从茶园到茶杯的经营模式始终是河北省茶馆业主们所关心的话题,探源六堡镇有机茶基地和寻踪六堡茶文化是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此行的目的。

广西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利华在交流中通过对“苍松”品牌运作,向河北茶界讲述了发展有机六堡茶的重要性和致力于六堡本地种的栽培情况,并就现场如何品鉴六堡新茶、老茶口感与大家分享经验。

通过本次品鉴交流互动,让河北省茶馆业主们开阔了眼界,对六堡茶各项指标以及今后的经营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河北茶界与广西茶界的茶文化交流。“想不到六堡山水如此生态,溪流、茶园、翠竹、青山、细雨,感受六堡乡村绽放出的妩媚,真是学有所获而不虚此行。”许多第一次来六堡茶乡的河北茶馆业主们纷纷表示。

活动当晚,燕赵茶人乘坐竹排在六堡河上举行了“竹筏烛光普茶会”。

苍梧县六堡生态名镇建设特色初显


苍梧县六堡生态名镇建设特色初显

六堡生态特色名镇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图为当地整洁干净的镇区街道和融合茶文化和民族风的房屋、路灯装饰。梁萍摄

时下走进苍梧县六堡镇,可以看到外墙和屋檐装饰风格统一的房屋立于整洁干净的镇区街道两旁,别具民族特色的木窗格和路灯点缀其中,充满六堡茶文化元素的配套装饰随处可见,呈现出一个风景怡然、文化氛围浓郁的生态家园。

去年以来,苍梧县六堡镇开展生态(农业)名镇建设,进行房屋外立面改造、配套设施建设和镇区街道的亮化、绿化等项目建设,使镇容镇貌焕然一新,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据了解,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有着深厚的六堡茶文化底蕴,居住人口以汉族和瑶族为主。苍梧县根据当地的特色和优势,规划建设以六堡茶文化为核心,融入民族特色元素,建设茶文化民族风相融合的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县、镇两级通过加快建设原生态六堡茶苗圃基地和六堡茶标准示范园,统一房屋外墙立面装饰配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屋檐、艺术木窗格等形成突显地方特色建筑风格,精心设计路灯布置和绿化布置,在镇区建设环保压缩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开展远程教育广场、村屯教育远程站点、乡村学校少年宫、村级篮球场和沼气池等配套工程建设,完成镇区附近12.1公里道路改造建设等,全面有序推进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六堡生态特色名镇风格已初步呈现。当地不少居民表示,镇区环境改善带动了生活质量提高,也增强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为农民增收带来更多机遇。

苍梧县县长李彤华表示,今年是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建设的关键之年,年度计划投资1400多万元,把城乡风貌改造和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加快完成六山公路、茶厂区两侧村庄400多户房屋外立面改造以及1500亩高标准六堡茶生态示范园建设任务。同时,以充分体现六堡茶特色元素为总体要求,镇区三座桥梁将进行改造和维修,并在河道两岸建设拦河坝、护岸,统一街道两侧商铺广告牌、门店招牌风格,力争将六堡生态特色名镇建设打造成为我市城镇化建设和“美丽梧州·清洁乡村”活动的示范品牌。

苍梧县六堡镇:特色名镇名茶飘香


苍梧县六堡镇:特色名镇名茶飘香

六堡镇位于苍梧县北部,东邻梨埠镇,南与夏郢镇、旺甫镇接壤,西连狮寨镇,北与贺州市平桂区水口镇交界。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该镇种植六堡茶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近年来,苍梧县委、县政府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把六堡茶生产列为农业优势产业来发展,先后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推动了六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六堡茶种植区域已经扩大到狮寨、梨埠、沙头等9个镇93个行政村。到2011年,全县茶园种植面积已达5.23万亩,六堡茶生产经营企业109家,经注册登记的茶叶专业合作社有27家,茶叶种植面积较大的茶场主要有11个,年产茶叶2382吨,年产值2.8亿元,成为广西重点产茶县。今年10月11日,苍梧县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第三届“中国名茶之乡”。今年初,苍梧县启动六堡名镇建设,六堡镇将被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

龙头企业带动六堡茶种植

为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苍梧县在县城龙圩镇思乐堂建设苍梧六堡茶产业园,苍梧六堡茶产业园项目一期总规划用地366亩,其中展示区用地160多亩,加工区用地200多亩,目前已有三家企业落户园区。六堡茶加工区建成投产,将为推进苍梧县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苍梧县发展六堡茶产业,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形成市场为龙头、龙头建基地、茶农搞合作社,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同时,通过林地合理流转,在大力开辟新茶园的同时,对老茶园进行修剪施肥、提纯复壮、中耕除草等方面的管理,六堡茶企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2009年以来,县政府在六堡镇建立六堡茶种苗基地、标准化茶园、培植龙头企业,扶持奖励等经费达2000多万元,苍梧六堡茶产业在健康轨道上快速发展。

六堡镇四柳村村民邓兆先是20世纪70年代的六堡茶厂职工,掌握了一整套茶叶种植、加工技术,种植六堡茶已有三四十年历史。“近年来,苍梧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特别是今年启动了六堡名镇建设,种植六堡茶前景广阔,于是我又复垦、新种了几亩六堡茶。”“茶叶是越摘越多的,不采摘它就不发芽,产量就越少,所以一定要按时采摘,最好是选择‘一叶一芽’或‘两叶一芽’时采摘,这时采摘的茶叶质好价高。”说起种植茶叶,55岁的邓兆先娓娓道来。

四柳村另一位村民易海成原来是开办纸厂的,纸厂关闭后,他曾一度不知道做什么。后来,他看到村上很多人种植六堡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他也开始种植六堡茶。2008年至2009年,他共种下了六堡茶24亩,今年已开始有收益。他种茶的时间虽短,但他也积累了经验,他说:“种茶关键要做好茶园的除草,可以适当施一些有机肥,这样能提高茶叶产量,茶叶的品质也比较好。”

特色名镇发展茶文化旅游

苍梧县将六堡茶产业发展与六堡镇打造“广西特色生态名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投资一亿多元对六堡茶种植、六堡城镇基础设施、市场服务设施、旅游文化设施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建设,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

“六堡镇目前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好机遇,一定要抓住六堡名镇建设的这一有利时机,把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把六堡镇建设好。”六堡镇党委书记覃水妹对以特色生态名镇为依托发展茶文化旅游充满信心。

为搞好特色生态名镇建设,六堡镇将建设具有瑶族风情的六堡茶文化广场,主要设施有六堡茶文化和民施特色文化的牌坊、雕塑、六堡茶文化展示馆,使其具有融合防汛、生态、景观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建筑,并对镇区的街道进行亮化绿化,六堡河将进行生态河道改造型河道。六堡镇镇区附近及周边茶叶种植村的道路建设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完善镇区排水系统,对镇区及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村庄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村庄环境,镇区主要道路路灯更换为LED路灯,街道绿化率达到100%。把六堡茶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以六堡河两岸的茶叶种植基地为中心区,规划建设茶文化旅游区,融茶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健身度假、农业观光、购物餐饮功能于一体,为六堡茶产业的振兴发展和弘扬、推广六堡茶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走进梧州六堡镇 隐匿在深山的千年制茶名镇


走进梧州六堡镇隐匿在深山的千年制茶名镇

六堡镇新貌。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六堡茶种植基地的茶园。广西新闻网记者杨东摄广西新闻网记者杨东杨郑宝梁馨予陈仁义车伟强图文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进入苍梧县六堡镇,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吸引住记者的目光。房子错落有致,在布局、样式上带有浓郁的茶文化风格。这是广西新闻网采访小组在12月19日探访这座隐匿在深山的千年制茶名镇时看到的一幕。当地居民说,这里就是六堡镇的中心行政区,不少新的楼房、道路、公共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都是今年初开始兴建的。

倾力打造特色名镇古镇焕发新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这里制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是名符其实的千年制茶名镇。六堡镇位于苍梧县北部,东邻梨埠镇,南与夏郢镇、旺甫镇接壤,西连狮寨镇,北与贺州市平桂区水口镇交界。距离苍梧县城74公里,梧州市60公里。

据了解,苍梧县将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1亿多元对六堡茶种植、六堡城镇基础设施、市场服务设施、旅游文化设施等方面进行大规模建设,把六堡镇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

六堡镇镇长潘式观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六堡镇的名镇建设,通过各方的努力,现在已基本完成。项目包括村容改造、村道建设、六堡茶种植等等。总投资600多万元的村容改造,目前也已基本完成。

潘式观说,关于六堡茶种植,他们今年的种植面积任务是2500亩,现在完成了2400多亩。今年村道交通任务是20公里,目前已完成10公里左右,其他各项工作正在扎实稳步推进当中。上世纪建厂的六堡茶厂,现已发展成苍梧县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该茶厂生产的“苍松”牌六堡茶,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

大力建设茶产业园带动六堡茶发展

上个世纪70年代建厂的六堡茶厂,现已发展成苍梧县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记者一行在厂区看到,茶厂周围茶树环绕。据介绍,每逢茶花花季,茶厂周围茶花争艳,花香弥漫。近年来,苍梧县以及六堡镇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推动六堡茶产业的发展,茶厂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6年来到该茶业有限公司工作的吴启明,目前已是这个茶厂负责主抓生产的副总经理。

吴启明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公司一直很注重基地的建设。那年开始,前前后后一共种下了1100多亩的茶园。作为茶企,要发展首先得先把基地搞起来,建设自己的基地,拥有自己的有机茶园,这样才可以做出有高品质和品位的六堡茶。

吴启明说,经过这些年的齐心努力,茶厂得到了快速发展,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今年茶厂生产的“苍松”牌六堡茶,获得了“广西名牌产品”的称号。

建设特色茶文化名镇,茶园的种植、规划是必不可少的重头工作。其中,茶产业园的建设,推动了六堡镇茶园的发展繁荣。

据介绍,2009年以来,苍梧在六堡镇建立六堡茶种苗基地、标准化茶园、培植龙头企业,扶持奖励等经费达2000多万元,苍梧六堡茶产业在健康轨道上快速发展。茶花。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

六堡镇镇长潘式观接受本网记者采访。广西新闻网记者杨郑宝摄

以茶立镇兴镇强镇富镇

2012年10月11日,苍梧县被中国茶叶学会命名为第3届“中国名茶之乡”。2012年年初,苍梧县启动六堡名镇建设,六堡镇将被打造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名镇”。

六堡镇镇长潘式观表示,如何推进六堡名镇建设,当地拟定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根据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步伐。当地推出了一个新区,面积是400多亩,目前完成征地100多亩,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明年能开工建设。

第二,继续加快村道建设步伐,目前还有6个村的村道还没有硬化,明年争取资金来加快村道建设的计划。

第三,继续搞好风貌改造,打算推进到村一级,特别是六堡茶的发源地,把该地改造好。

第四,是要加大六堡茶的种植面积,通过以点带面,通过财力的引进加大规模化的种植,能带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第五,就是深入挖掘、宣传六堡茶文化,以提升六堡茶的品牌影响力。

潘式观说,打造六堡名镇将突出3个重点:第一是“以茶立镇、以茶兴镇、以茶强镇、以茶富镇”的出发点;第二是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中心,重点推进名镇建设,依托产业优势,配合打造广西特色生态名镇,以六堡茶文化优势推动六堡镇旅游;第三是以开展创先争优、科学用政策的活动服务平台,狠抓工作落实,营造六堡镇和谐发展。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镇的慵懒慢活之道》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