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六堡茶】

企业投产园区开工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壮大再迈步

11月8日,苍梧六堡茶产业园两家企业投产,蝶山区六堡茶文化产业园区开工,标志着我市六堡茶产业走向园区化生产,逐步形成集六堡茶精深加工、产品展示、休闲旅游区等于一体的发展局面。

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加工园区广西重点产业园区苍梧县工业园区的一个专业生产区,加工区分为前后两区,前区为产品展示区,展示区的主要功能为产品展示及销售、贸易洽谈和六堡茶旅游观光、历史文化介绍、仓储陈化,建筑风格突显岭南商业骑楼特色,并设有园林景观和雕塑等元素。后区为六堡茶生产加工区,加工区计划引进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六到十家,全部企业投产后年加工茶叶1万吨以上,年创税利2亿元以上。目前,入园企业有梧州业胜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天誉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同堡源茶业有限公司。

当天投产的项目包括梧州天誉茶业有限公司、梧州业胜茶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其中,梧州天誉茶业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引进茶叶加工生产线1条,年产成品六堡茶1000吨。梧州业胜茶业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成品六堡茶1000吨。

位于舜帝大道中段樟木头地段的梧州市蝶山六堡茶文化产业园项目,是集六堡茶生产加工、研发及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是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012年梧州市统筹推进的重点前期项目之一。项目总投入6亿元,包括市六堡茶研究院所属的六堡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六堡茶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及研发中心、六堡茶营销中心,以及8家六堡茶生产企业的六堡茶精加工区、产品展示区、休闲旅游区等。项目预计在2016年建成,建成后厂房建筑面积将达27万多平方米,年产六堡茶2万吨,产值20亿元。

据介绍,根据蝶山区六堡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计划,2013年将投资2亿元完善项目用地和“三通一平”,并实现每个企业有一条生产线竣工投产。

cY260.com编辑推荐

梧州供电局优化服务助力六堡茶企业发展壮大


梧州供电局优化服务助力六堡茶企业发展壮大“适当增加我们的用电负荷,以满足蒸压车间和办公场所的用电需求。”“加大对我们供电设施维护工人的培训力度,增强企业自身安全用电的保障。”“强化对企业持续用电的保障,促进产品的顺利包装”……4月8日上午,梧州茶厂负责人在感谢供电部门长期以来对企业用电的关心基础上,也不回避问题,直接向梧州供电局万秀供电分局供电服务人员反映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电问题,希望供电企业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为企业夏季生产工作提供稳定的用电保障。

梧州茶厂是我市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近年来,该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呈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企业年生产销售各类六堡茶3000多吨。

作为传统的制茶企业,梧州茶厂对用电需求并不是很大,但对电源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以每天工作16小时计算,两个蒸压车间每天约需电量3200千瓦时,而现有的供电设施仅能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梧州茶厂生产科副科长黄进达说,随着夏季生产季节即将到来,企业内各种办公设施正常使用后,上述两个车间只能轮流作业,否则将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我们公司持续多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用电负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已由十年前几十千瓦增加到目前的180千瓦,产能由十年前的300吨发展到目前的3000吨。同时,随着企业办公条件的改善和六堡茶陈列馆的相继开放,原有的供电负荷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壮大。”梧州茶厂副厂长何志强补充说。

“我们将按照增加客户用电负荷的程序,认真核实你们的用电需求,适时申报增加用电负荷,满足你们的生产需求。”服务队技术员李文伟说,企业也应从自身安全生产方面强化对厂区供电设施的维护,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安全用电,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针对企业客户用电量大、设备维护要求高、故障频发等情况,梧州供电局进一步细化责任,在各分局推行客户经理联系制度和客户回访制度,组织服务人员走进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用电需求,引导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用电的管控,努力提升安全用电的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梧州供电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开展“三年一工程”活动的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入走访企业客户,尤其是具有梧州特色的六堡茶加工企业,了解企业的用电需求和在安全用电方面需要供电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并改进相关措施,帮助企业客户克服各种困难,促进六堡茶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在六堡茶企业电力配套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维护等方面为六堡茶加工企业把好关,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建设和管理跟不上等因素,给企业带来发展难题。

据有关统计,截至目前,梧州供电局共为我市14家六堡茶加工企业提供供电配套设施规划,指导企业安全用电,有效促进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梧州茂圣:创新六堡茶工艺 壮大茶产业


梧州茂圣:创新六堡茶工艺壮大茶产业

近日,记者来到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发酵罐、抖筛机、蒸茶机、压茶机相继排列,茶叶通过完全密封的管道依次经过各道工序,最后从压茶机出来送去陈化。整个生产线节能环保、清洁卫生,一改传统六堡茶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机械化水平低的刻板印象。

“这是茂圣公司自主研发的现代化六堡茶生产线,在六堡茶行业中首次使用不落地式生产方式,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实现了六堡茶科学化、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郭维深介绍,现代化的生产线在保持传统六堡茶风味的同时,将六堡茶生产从传统手工制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这条生产线中,在国内首创的六堡茶发酵罐无疑是茂圣最为自豪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个大型的圆桶状金属罐,是茂圣获得的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之一,还曾荣获中国农业高新科技“后稷奖”。“六堡茶发酵罐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现代科技形式继承传统工艺,以机械化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郭维深说。

据了解,传统的六堡茶发酵方式是将茶叶平摊在地上进行发酵,需要耗时60天才能完成发酵过程。用发酵罐进行离地发酵,只需借助机器在罐口倒进茶叶,通过智能化控制输入水分、蒸汽不断旋转发酵,仅用10天就可以发酵成熟。郭维深告诉记者,原来发酵车间是人最多、劳动最繁忙的地方,使用发酵罐后两个人就可以完成发酵工序,发酵过程也比人工操作时更为精确,比使用传统工艺的产能提升了50%。

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茂圣正是坚持以科技带动发展,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翰轩介绍,近年来茂圣一直坚持每年数百万元的科技创新投入,茶叶低温干燥箱、茶叶电子自动称量机、茶叶筛分机等八项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六堡茶安全生产水平,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并以此实现产品创新,赢得了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公司获评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成为国内六堡茶原产地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原题《创新驱动发明创造未来开创新工艺壮大茶产业》)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培育,企业的积极参与,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一是全国首家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在梧州鸳江丽港开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梧州六堡茶企业相继开张营业;二是梧州茶网建成,通过梧州茶网宣传六堡茶产业和六堡茶文化,宣传和推介六堡茶产品等。

而六堡茶最终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也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堡垒。"地理标志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防止假冒产品充斥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一鸣,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7年之前,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开拓不好,梧州茶厂都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六堡茶,一年也就300吨的产量。"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何志强向记者介绍说。2007年以后,由于梧州各六堡茶生产企业开始注重宣传,积极参加区内外茶业博览会,注意改进产品包装,增加产品的美观度,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逐步建立。

何志强说,随着茶企给予经销商的各种优惠激励制度的建立,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国内市场需求渐大。2007年,梧州生产的六堡茶产品,几乎都是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定购一空,国内市场已从以前广西及粤港澳市场,逐步拓展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市场,且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外销渠道方面,数十年来六堡茶每年都保持着数百吨以上的出口,近几年来梧州市每年的六堡茶出口量都在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显示了六堡茶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

何志强向记者陈述了自己关于六堡茶市场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他说:"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制约,犹如泡茶,讲究时间和技巧,掌握不好容易发苦。"

何志强说,随着六堡茶市场需求的逐年扩大,原料短缺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梧州茶厂在加强原料采购和改良现有基地的基础上,在昭平、蒙山等地培植和扶持种植基地,这些基地进入盛产期时,年产干茶可达3000吨至4000吨,将逐步满足其年产量1万吨的发展需要。

然而,近年来,六堡茶生产与经营作坊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部分企业租用旧厂房、旧仓库作为车间进行六堡茶加工,生产设施简陋,存在加工技术不成熟,经营管理无序等问题。何志强认为,原料优良、生产过程规范直接影响六堡茶的品质。品质不好的六堡茶含有超标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物质,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此外,口感不好的六堡茶其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

记者注意到,自己正在冲泡的六堡茶编号为"0855",其参评广西第一届春茶节,获得"桂茶杯"特等奖,代表梧州茶厂制茶水平,具有价格适中、质量中上性价比较高的特点,汤色红浓明亮。据介绍,"0"为茶叶等级,即特级;"8"为年份,即2008年获得"桂茶杯"特等奖;"55"为批次,即第55批次。然而,另一款编号为"07123"则意为2007年4月份在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同一厂的茶叶编号并不一致。

此前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其每批次茶叶编码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致。如本地某知名厂家生产的"5612"六堡茶同样荣获2007年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但编码完全不同。各生产厂家、各批次六堡茶的编号为何不一致?编码的依据是什么?

何志强等一些梧州茶人还指出,目前,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保健功效等还缺乏系统全面的宣传推介;六堡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六堡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以及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等,由于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相关定量、定性指标有待完善等因素也制约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何志强告诉记者,六堡茶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同为黑茶类的云南普洱相比,其知名度在全国来说仍远远不及。六堡茶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已经成为梧州六堡茶企业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的问题。

在此前的采访中,梧州市几位知名六堡茶企业的负责人,也与记者探讨了关于打造六堡茶品牌的途径和方法。他们认为,在宣传方面,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打造梧州六堡茶在全国的知名度。而作为企业自身,宣传时则提炼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如"中华老字号"、绿色生态、多项国际金奖的特优产品等宣传口号。

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播,直接影响六堡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因此搜集六堡茶资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六堡茶文化的特点,整理出版六堡茶专着,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在充分完善六堡茶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通过书、报、刊、影视等形式,传播弘扬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间风俗。

同时,六堡茶的编号絮乱难记,不仅消费者容易混淆,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业内人士指出,六堡茶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普洱茶的经验,设立规范的品质标准。使消费者通过有规律的编号,理解茶叶生产的厂家、年份及品质。

另外,以梧州的两个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建设以各主产区乡镇批发市场和各零售商店为支撑的本地市场网络。创造条件在区内外各大城市设立六堡茶连锁专卖店网络,在广州南方茶叶市场、深圳东方国际茶都等一些大城市的专业茶叶市场开拓一块六堡茶销售专区,以成为六堡茶企业在各大城市的基地,以便于向各大城市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梧州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因此与旅游业的结合必定能使六堡茶产业得到更快捷有效的发展。政府可打造一个六堡茶文化博览园,以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为主,挖掘和开发民族茶文化,打造融茶文化体验、溯源、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区(长廊);加快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促进茶健康消费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2月9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总结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市长朱学庆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朱学庆指出,去年是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丰收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保持了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好态势,六堡茶产业规模、品牌效应和产品价值稳步上升,工作成绩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差距与不足,采取措施提高茶叶企业实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朱学庆强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六堡茶作为横跨一二三产的特色优势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各级各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继续加大六堡茶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努力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全面提高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要做优产业规划明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为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遵循。二要做实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三要做大产业规模,一方面突出抓好六堡茶原料基地及六堡茶加工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实现六堡茶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四要做响品牌和影响力,加快申报注册“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商标,加大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五要做大销售市场,完善“线下”流通网络,打通“线上”营销渠道,扩大六堡茶市场占有率。六要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一方面做好与旅游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另一方面做好与健康养生产业的结合文章,推动茶叶、旅游、养生等元素深度融合。七要做强科技和人才支撑,提高六堡茶科技含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据悉,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获QS或SC认证),从业人员4500多人;2016年六堡茶产量超1.2万吨,产值达12.8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主持会议,市领导叶剑强、黄恩、黄荣森参加会议。(祝琳梧州日报)

梧州举行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


梧州举行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梧州市茶业商会年会》在梧州市江滨国际大酒店举行3月20日,由梧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梧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梧州市茶业商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梧州市茶业商会年会》在梧州市江滨国际大酒店成功举行;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茶业学科带头人、茶业研究所所长王登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刘栩,广西茶叶学会理事长、会长麦楚均等专家应邀出席研讨,梧州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管理部门、梧州市六堡茶生产及经营企业等共180多人出席研讨会。

梧州市茶业商会对2014年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颁奖表彰在茶业商会年会上,会长苏淑梅女土作了题为《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六堡茶品牌建设》的发言,对商会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2015年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随后对茶业商会2014年“先进会员单位”、“先进个人”进行颁奖表彰。

在六堡茶产业发展讨会上,专家就六堡茶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刘仲华教授作了题为《中国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六堡茶的市场前景》的演讲,王登良教授作了题为《六堡茶体内抗氧化作用的研究》的演讲,刘栩研究员作了题为《以质量为本,兴六堡茶产业》的演讲,专家们围绕六堡茶行业团队意识培养、标准化生产、公共品牌建设、保健功效研究、茶文化建设、特色产业开发等进行深入阐述,受到与会各界人士欢迎。

据悉,至2014年底,梧州市获得生产许可(QS)证的六堡茶企业增至39家,其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达6家,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企业2家,六堡茶总产量达10050吨,全行业呈现产销两旺态势。

梧州市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碧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竺坤松、副市长姜云飞、市政协副主席梁华等参加了研讨会。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台湾媒体聚焦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

12月2-3日,台湾TVBS电视台、旺报记者走进广西梧州,了解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及规划,实地了解六堡茶产业在梧州的发展状况,重点采访梧州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下“茶船古道再扬帆”的做法。

在梧州茂圣六堡茶业公司、梧州茶厂、梧州中茶公司、六堡镇八集茶园、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台湾记者实地拍摄六堡茶制作工艺,从茶叶的采摘、陈化、工艺和包装等环节,记录工人的日常生产场景和六堡茶现代化生产流程,全方位采访报道梧州六堡茶“茶船古道”的历史、加工技术等,突出反映六堡茶生产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讲述梧州人与六堡茶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台湾记者还兴致勃勃地拍摄了该公司特色六堡茶全茶宴,以六堡茶为原料,创新烹饪手法,无论是蒸煮,还是焖炖,都用简单的六堡茶,配以或荤或素的食材,菜式创意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得不惊叹于茶与食材相互搭配的神奇效果。

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高嘉甫说:“这次以六堡茶为线索的拍摄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梧州市民很懂得享受生活,这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地方。”台湾旺报记者许昌平说:“对于梧州的美食,在来之前就听说跟粤菜的风格很相似,毕竟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来了之后,发现茶叶不仅仅是用来喝,还可以用来做菜,变成食物的一部分,比如有一个用六堡茶茶叶做的一道鸡汤,非常的鲜美,还有用茶叶炒制的河虾,吃起来的感觉也是非常的好。”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唐云凯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表示,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因其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四绝及独具槟榔香味而位列全国24种名茶之一。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和发展六堡茶产业,使六堡茶产业发展迅速,至2016年,全市六堡茶年产量已超过1万吨,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15.79亿元。(中国台湾网广西梧州市台办通讯员吴洁)

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投产


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投产

11月8日,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投产仪式在梧州天誉茶叶有限公司举行。广西梧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全桂寿、苍梧县县委书记叶剑强、梧州市天誉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出席了此次投产仪式。

苍梧六堡茶产业园的投产标志着六堡茶走向了园区化生产,将逐步形成集六堡茶精深加工、产品展示、休闲旅游区等于一体的发展局面。

六堡茶实现农业产业化

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是梧州市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

据介绍,投产后的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加工园区将分为前后两区:前区为产品展示区,主要提供产品展示及销售、贸易洽谈、六堡茶旅游观光、历史文化介绍、仓储陈化等;后区则为六堡茶生产加工区,该区计划引进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六到十家,全部企业投产后年加工茶叶能达1万吨以上,年创税利也可突破2亿元。

广西梧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全桂寿表示,苍梧六堡茶产业园的建成投产为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的支撑;为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苍梧县委书记叶剑强认为,未来苍梧县委、县政府将依托六堡茶产业园,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和文化旅游战略,进一步扩大六堡茶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六堡茶的产业层次,走出一条“以茶富民、以茶强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天誉茶叶同时举办投产仪式

借苍梧六堡茶产业园投产仪式之机,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也举办了厂房落成投产仪式。

目前,入园的梧州天誉茶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已达1500万元,引进茶叶加工生产线1条,年产成品六堡茶1000吨。

梧州市天誉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刚说:“今天投产的这条茶叶生产线,是由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发酵设备,这种新型装置能使茶叶加湿软化均匀、软化时间短,效率高。该设备比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年销售收入会达到6000万元,将为当地财政增收300万元。”

据介绍,天誉公司作为梧州市六堡茶生产的一支新生力量,现已成为将六堡茶产业集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六堡茶现代化综合企业。公司厂房占地面积23亩、已建成生产研发综合楼1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5000亩种植基地,其中有机转换基地1600亩。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品牌提升综述

六堡茶产业是梧州市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经过最近十多年来的多举措培育,已初步形成种植基地规模化、市场销售扩大化、产业发展制度化的格局,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

国家权威机构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六堡茶品牌价值为15.79亿元,居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28位、黑茶类第3位。至此,六堡茶的品牌价值已实现连续多年上升,排名再上历史高位。

抓住机遇六堡茶复兴崛起

近几年来,梧州的六堡茶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各地茶叶展销会上十分活跃,且收获颇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六堡茶产品先后多次获得金奖及“茶王”最高奖,其独特的品质日益得到业界肯定,引起广泛关注。

“梧州六堡茶属黑茶,在清朝就位列全国二十四名茶,历史悠久,飘香中外,可惜后来市场陷入低谷,产销一落千丈。直到本世纪初黑茶在国内外热销,给六堡茶带来了巨大机遇。”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说。

不少六堡茶企业抓住机遇扩大规模,使整个产业加快崛起。2005年至今,六堡茶市场稳步拓展,专卖店和经销商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销售量迅速增长到近万吨。目前,全市有45家六堡茶生产企业通过QS或SC认证,年产能力达一万多吨,去年实际加工量为11200吨,产品供不应求。

在本地成功举办的六堡茶博览会和交易会,又进一步助推了梧州六堡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2008年、2009年我市连续两年举办六堡茶博览会,2010年、2011年又连续承办了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以及2012中国茶叶学会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到2014年,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这一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茶经济和茶产业合作交流盛会在我市成功举办,更好地提升了六堡茶的产业品牌。

建立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

2006年我市启动申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历经四年的多边沟通、多方努力,最终为六堡茶正名,“梧州六堡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保证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内外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内力是企业自身要夯实基础增强实力,而外力则是政府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科学的行业发展引导。

毋庸置疑,市委、市政府对于六堡茶产业发展是十分重视的。200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并制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茶农、企业建设标准化和绿色有机茶园,投入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创建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促进梧州六堡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六堡茶种植面积、市场流通、产业集聚等快速成长,夯实了发展基础。自2007年以来,我市茶园面积每年增幅都保持在3000亩左右,其中增幅最大的2010年新增茶园近10000亩。目前,全市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我市还先后建设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和六堡茶专业市场,初步形成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六堡茶流通窗口平台日趋完善。

在推进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我市也作出了一番努力。“过去因为缺乏明确的地方标准,六堡茶市场上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牵头起草六堡茶的有关标准,至今已先后推进形成了多个广西地方标准。近日,《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发布,成为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对于保证六堡茶品质稳定、保障行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公共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前景可观还需提高整体水平

日前,市六堡茶研究院、六堡茶协会作了2016年全国六堡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认为茶产业是绿色、健康和文化产业,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市场日渐规范、产业稳步有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六堡茶产业及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

“不过,面对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国茶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倒逼压力的形势和挑战,梧州六堡茶还需要在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提升六堡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六堡茶市场影响力等重点问题上下工夫,推进稳步健康发展。”广西茶叶学会会长麦楚均说。

对此,市委、市政府持续研究探索六堡茶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并结合国家茶业宏观发展形势与自治区千亿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正在修改完善,对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产业发展要求,我市需合理规划和布局六堡茶加工企业,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形成市场互补的格局,提高六堡茶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作用。

我市还持续提升六堡茶加工和生产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市六堡茶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桂林茶科所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六堡茶技改攻关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下一步,计划在推动标准化茶园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认证、六堡茶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有机种植与生产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实践和推广,通过持续努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成优势产业。(梁萍)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企业投产园区开工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壮大再迈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