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不知道是普洱茶选择了云南,还是云南选择了普洱茶?也许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宿命。

茶是有灵性的,它们总是择名山而居,选好水为邻。秀美的山水,诗意的情景,才是产茶、品茗的所在。“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这副茶联描绘的正是茶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数数那些江南名茶,无不出于名山大川。黄山产毛峰,太湖洞庭出碧螺春,西湖产龙井,福建安溪深山产乌龙茶和铁观音。茶性雅致,一般都喜温喜湿,不耐寒,所以,它适宜和山水相依。在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中,尤其能产出品质优良的好茶。

不知道是普洱茶选择了云南,还是云南选择了普洱茶?也许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宿命。传说中,自诸葛亮南征来到云南,就把普洱茶带到了这片美丽的热土。这里虽然没有江南的名山大川那么知名,可相比之下却另有一番独特的景致。

这里高山群峙,大江奔流,终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温热湿润的气候使这里的植物生长得异常繁茂,古树参天,翠绿成阴。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这里古茶树、香樟树、芭蕉林郁郁葱葱,茂林修竹之间鸟语花香。傣、拉祜、哈尼、基诺、布朗、彝等各族村寨就隐藏在这天然的绿洲大花园中。是这些民族的先民驯化培育了茶树,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当年武侯选择云南为茶乡,也许正是被这里原始古朴的山水所陶醉,才让茶和云南的山水结下了难解的情缘。

从此,云南的山水便和茶难分难解了。六大茶山因普洱茶而闻名天下,普洱茶则借茶山的自然灵气孕育出历久弥新的浓郁茶香。据著名茶人邓世海先生总结,普洱茶的香味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它们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气息,是云南山水的灵魂依附于茶中的神韵。到过六大茶山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的山是古老的,险峻中透着不屈的精神;山上的林木犹如山民的身躯,挺拔向上。这里没有城市的嚣喧,也没有现代工业的污染,一切都保持着远古洪荒留传至今的纯静和谐。在这样纯朴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普洱茶,它孕育的香味,是本真的,缥缈的,它需要用心去品味,它的香是天地灵气的升华,是自然山水神韵的凝聚。

那淡淡荷香的芽茶,或称女儿茶,有着少女的情怀。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花中君子的雅称,和普洱茶淡雅的品性不期而遇。能喝一杯这样的香茶,也是一种缘分,那水雾中弥漫出的淡然荷香,仿佛在叙说普洱茶羞涩的山间少女的浪漫情怀。普洱茶的樟香又分为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它们是茶树与樟树交错生长的结果,各自带着生长中汲取的不同记忆,在漫长的发酵中生长出来那曾经的美梦。云南各地的茶山上都能看到高大的樟树的身影,它们和茶树相依相伴,共享阳光雨露。正像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里描述的那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茶的根和樟树的根正是在地下紧紧缠绕,枝枝叶叶牵手相,阳光雨露传递它们爱的私语,茶叶才会染上樟树的香气,贮藏于叶片中。如同珍藏下一个有爱的梦,在分离后的漫长岁月中,那份香味会挥之不去,永远保留在记忆里。

这是多么浪漫的情怀所以,品茶时普洱茶的香味,不要轻易让它从你的齿唇间溜走,它是有灵性的山水和有灵性的茶树之间一份永久的盟约。

有心的人在品饮普洱茶时,还会从茶的香味里品出不同滋味。思乡的人喜欢品青樟香,从那充满活力的、新鲜自然的香味里捡拾起童年的趣事,故乡炊烟里的诗意。那些被生活折磨得心烦意乱的人,则应该去品淡樟香,它轻逸脱俗,香味平和,却又有禅境的淡然之美。一杯下去,可以荡涤心中的尘埃,在余香中感受到鸟语花香。据说,淡樟香是普洱茶品茗高手的最爱。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我们工作繁忙,不能亲往大自然感受美景的时候,品饮普洱茶不失为一种间接的方式。当茶的叶片在开水中翻滚之时,它和自然山水的梦境就已经一点点开始复苏。不要忘了茶是有记忆,有前世今生的灵性之物。那一片片由青变绿、舒展自如的叶片,向我们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美丽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山的雄伟,水的纯洁,向我们诉说着它和山水结下的不解情缘。

如果你有机会能亲自到六大茶山去看看,则有另一番动人的景致。你会看到那些古老的茶树,樟树,是如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相依相生,共同织就一片美景的。那些苍翠的山峦,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屏,千百年来用心呵护着脚下的片片茶林。还有水,流淌在山野间的清清泉水,它们是大地的血脉,浇灌着茶林的过去与未来。来到这里才会明白,普洱茶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靠的就是自然山水的滋养,天地灵气的钟爱。

普洱茶选择云南落脚生根,是云南的福气。其实也何尝不是一种命定的机缘,也只有这样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才能养育出“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的普洱茶来。

但愿每一个喜爱普洱茶的人,在品茶的时候。不要忘了聆听来自自然山水的声音!

cy260.COm小编推荐

专访普洱茶界的才女佳人阮殿蓉


专访普洱茶界的才女佳人阮殿蓉

专访人物:阮殿蓉,女,1968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回族,助理工程师,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百年俊昌号的传人。曾任云南振思铁合金矿业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98年出任稍显混乱的局面,应该做哪些努力?

阮总:我认为应该重视内力和外力的作用。外力是指相关政府部门、社会行业组织的规范力量。政府可以加大监管力度,支持企业的发展,协会可以团结统一凝聚会员,更好地为成员服务,为产业服务,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并且把宣传做精做强,让宣传达到比较显著的效果。而内力则是企业要练内功,要自律,在质量方面,要从原材料到加工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提升普洱茶的品质,这样才能巩固和扩大普洱茶的消费人群。

结语:

采访结束后,我们想起了阮殿蓉女士曾在文章中写道:“陈年普洱是时间的醍醐,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陈年普洱,更是一种在时光流逝中的静默,在这种静默中,生活上升为艺术。陈年普洱还是一种顿悟,是一种用时间去完成的修行,是茶禅一味最好的注释。品陈年普洱就是品味漫漫人生。”

“来来往往的功名利禄,沉沉浮浮的荣辱炎凉,原本都轻于鸿毛与浮云。只有时间,才是真正的智者,它让心静了,让志清了,让理明了。在淡泊与宁静中,时间积淀下了黄金和珍贵。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最为独特的风味与特色。越陈越香还启迪了人生。一个人,一个在人生里不虚度光阴的人,同样是会越上年纪越有魅力的。”

是啊,多么好的诠释,这位洋溢着浓浓书卷气的文女子,也必定会像普洱茶一样,在时光流转间散发出无尽的风采与魅力。(作者:唐自波)

阮殿蓉:普洱茶新高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普洱茶热迅速升温,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人们谈论着普洱茶,品饮着普洱茶。

作为一种久负盛名的茶品,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明显的保健作用,成为今天备受茶人欢迎的时尚饮品。随着普洱茶需求量的不断増大,产地云南的茶叶受供求变化的影响,种植面积激増,已达到数百万亩,居全国第一。茶叶,不仅成为了云南重要的支柱产业,也为茶区农民增收开辟了重要的渠道。

作为云南大地奉献给天下苍生的饮品,每一位喜爱普洱茶的人,都应该悉心维护它的声誉,每一个从事普洱茶销售的公司,都应该全力营造它发展的健康环境,每一家从事普洱茶生产的企业,都应竭力追求它所能抵达的新高度。

普洱茶的新高度,取决于我们对普洱茶制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数千年种植历史和数百年加工历史的普洱茶,在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中,积淀下丰厚的制作文化。

作为后发酵茶,普洱茶的生产有着极其特殊的工艺,这工艺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普洱茶人实践的结果、经验的总结、智慧的发挥,它让云南的大叶种茶经过后发酵程序,生发出滋味醇厚、回味绵长、越陈越香的特殊品质,也让普洱茶成为了世界茶叶大家族中个性最鲜明、内涵最丰富的茶品。同时,普洱茶还是中国茶叶制作历史的活化石。

在茶叶的生产史上,仅从外型上就经历过散茶、团茶和团茶改散茶这样一个演变过程,而普洱茶,则历史地将这一过程形象地记录和保留下来。以至于我们今天,还能够从普洱茶那些造型别致的饼茶、砖茶、沱茶上,感受到唐宋团茶制作的遗风,也许因为这样,普洱茶才被人们称为是活着的雕塑。

当然,对普洱茶制作文化的传承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相反,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弘扬。也就是说,我们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同时,更要充分吸取人类文明的成果。

将茶叶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引入到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的全过程,精工细作,精益求精,这样,有着数百年制作历史的普洱茶,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赢得更多茶人的喜爱。

〔2〕

普洱茶的新高度,取决于我们对普洱茶质量和安全更高的追求。俗语说,民以食为天,普洱茶归根结底是一种食品,它的质量和卫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作为普洱茶生产企业,必须一如既往地重视质量安全,通过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QS认证工作,提高普洱茶的安全系数,担负起把普洱茶做精、做卫生、做安全的历史责任。

第2页/(共2页)

要提高普洱茶的质量,就必须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优质的茶叶原料,是生产优质普洱茶的保证。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人类对能源的利用、资源的消耗、森林的采伐以及废物的排放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为了追求产量,人们毫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对茶叶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外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卫生检测也越来越严,因此,要生产安全卫生的普洱茶,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茶叶原料中的农药残留,解决其重金属和有害细菌超标的问题。

作为植物王国和茶叶最重要的原生地,云南是当今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保持得较好的地区,这使得它的茶园病虫害较少。同时,因为云南的工业欠发达,云南的茶园得以远离污染源,保持了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所必备的自然生态环境。

要提高普洱茶的质量,还必须在严把原料关的同时,重视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建设和引进完全符合食品甚至药品生产卫生要求的厂房和设备,从原料的进厂、分检、加工、包装、运输到贮存,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传之后世的普洱茶,也只有这样,普洱茶オ会在时间的呵护下,渐臻完美!

〔3〕

普洱茶的新高度,同样取决于普洱茶文化的提升、普及和推广。近年来,伴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普洱茶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弘扬与传播,云南各地纷纷举办“中国普洱茶叶节”、“国际茶王节”、“普洱茶国际研讨会”,这些普洱茶文化研讨会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影响也一次比一次广泛。

同时,不少文人、学者和茶叶专家都投身到普洱茶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中来,在他们的努力下,有关普洱茶文化研究的书籍不胜枚举,短短的几年间,就出版了数以十计的普洱茶专著,涌现了《普洱壶艺》《普洱茶友》《普洱》《普洱春秋》《普洱江湖》等一批宣传、介绍普洱茶的专业杂志,以至于云南的许多书店,还开设了普洱茶书籍专柜。

这些书籍和杂志的出版发行,弘扬和发展了普洱茶文化,使得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普洱茶,经过百年的沉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重新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高度是一个行进之中的高度!一个激发普洱茶人不断前行的高度!它确立了普洱茶行业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诗人于坚曾写过这样的诗句:

在云南

你永远也看不见地平线

要看得更远

就要向高处攀登

但在山峰你看见的仍然是山峰

无数更高的山峰……

是的,普洱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远未结束,普洱茶质量的提升空间远未穷尽,普洱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阮殿蓉说茶:傣族与普洱茶


远方来的客人啊,请把澜沧江边的竹楼当成家。喝下一碗傣家的竹筒茶,你就会不渴不乏走天涯

世世代代生息于。繁衍于此的大叶种茶树是普洱茶的原料,也是中国最宝贵的茶树种质资源材料。据专家考证,它们很有可能还是当今世界茶树的正宗原种。这里还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着原始热带雨林和丰富的植物物种,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傣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他们以茶待客、以茶为友,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丰富的茶文化,饮茶方式除了“竹筒茶”外,还有鲜枝烤香茶、煨茶、烧茶等等,无论从情趣还是从生态的角度看,都是很有个性的茶中佳品。

傣族和别的民族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常常选择临水而居,喜欢与竹为伴。这就为饮茶习俗带来了独特的内涵。竹在中国文化中是清雅脱俗的象征,它的刚劲傲立,又有“君子”的美誉。清代被人称为“茶竹双痴”的文人郑板桥,就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汉族的文人看到了竹与茶的妙趣,傣族更将竹与茶融为一体,创制了“竹筒茶”,为中国茶文化带来了新的意蕴。竹之清香融入茶之醇味,“竹筒茶”成为普洱茶中一种独特的品饮方式。

竹,为普洱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包装形式,普洱茶中的七子饼,均用傣家山寨粗大而修长美丽的糯笋竹和龙竹笋包装,它防潮而透气,经久耐磨,便于运输,外观古朴。傣族人民喜爱的竹为普洱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有茶还得有水,水也是傣族生活中的灵性之物。傣历正月(阳历四月)傣族的泼水节,就是一次用水洗尘、祈福的重要活动。好茶还需好水泡,茶与水相生相荣,有好水才有所谓品饮意义的茶,离开了好水,再好的茶都显不出它的意味。明代的张又新就曾经说过:“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充分注意到了茶与水之间的密切关系。陆羽根据多年的体验,总结出饮茶之水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认为饮茶以山泉之水最好。傣家人生活在山之上,水之畔,他们与水的关系比别的民族更为密切,傣乡的水清沏明静,绿波荡漾,是冲茶的最好选择。

傣族和茶、竹、水的亲密关系体现了“诗意地栖居”这一人类追求的境界。假如你到傣乡去,吸引你的不仅仅是傣家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还有那些古老的茶山、茶园,你将被绿色海洋一样的万亩茶园所震惊,这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来到傣家竹楼上,美丽的小卜少亲手为你冲一碗清香迷人的“竹筒茶”,茶香竹香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所有的劳累和尘世的烦恼都将一扫而光,那时你就体会到什么是诗意地栖居了。普洱茶是最能体现傣族气质的一种茶,它的和合之气,它的品质内敛,它的自然与真性,它的醇厚温和,不正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吗?

阮殿蓉:茶禅一味


如果喝茶让你静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让你的心灵和行动更和谐与统一。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茶中自有天下!

茶禅一味,源于夹山。有研究者认为,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湖南石门夹山寺,而夹山寺的茶禅一味,成于圆悟克勤。有人说,有多少禅师,就有多少关于“茶禅一味”的说法。在我这样的茶人看来,有多少的茶人,就有多少的对茶的体味和感悟。现在,我就一个普洱茶人的角度,即来读读对“茶禅一味”的理解。

普洱茶最初是为供给藏区而生产的,藏民们用它做酥油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普洱茶不仅影响了普通藏民的生活,而且也影响着僧侣们的生活。他们修禅悟道,皆需要以茶破睡提神。普洱茶的浓酽醇厚,还深深吸引了身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班禅大师。1986年,班禅大师亲自到生产普洱茶的饼等了几十年,这是需要耐性的。耐性,不仅喝普洱茶要具备,做人更要具备,如果说细节决定你的命运,耐性就决定你的成败。

人世间,浮华的诱惑也好,功名的利诱也罢,多一分淡泊,得一分宁静,自然就有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就有了定力。在茶水中体会人生的意义,谁说此境界不达禅境呢?

喝茶者,品茗人,都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茶用嘴喝,却更需用心去品。喝茶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解决身体需要的过程,也是一种满足精神享受的过程。如果喝茶让你静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让你的心灵和行动更和谐与统一。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茶中自有天下!

我想,茶禅一味,不过就是品味和领悟人生罢了。品茶不分男女,不论对象,百人百味,千人千感,正好比禅宗的拈花微笑。禅宗的理想境界是将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茶食是每天都会遇到的事,百姓人家离不开茶,寺庙也离不开茶,正应了那句话——和尚家风。没有殚兴,便没有茶风。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品茗者,是该有点修养的。“山上砍柴,竹林煎茶”,从来都是文人们的理想。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也是一个讲究茶道的国度。有专家认为,茶道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茶不仅是饮品,茶亦是艺术。品茗是一个“道由心悟”的过程。要做一个好茶人,用心灵去悟很重要,同时,更需要非凡的想象力。活泼生动,空灵洒脱,信马由缰,是禅者精神,也该是茶人的精神。

爱茶而不拘泥于茶,才能成为一个好茶人。一个好茶人就是一个智者,他能在茶中找到心灵心所归依的乐园。

阮殿蓉:是哪一壶普洱服了你?爱茶人士的告白


人有人品、茶有茶品。人品乃人寄身世间的根本,茶品自然是茶为人所珍惜的特殊品质,人无品则精神无气象,节度无操守;茶无品则流于饕餮,味不正、神不在。人非圣贤,但成为圣贤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在此渐进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借助种种饱含精神特质的东西来冶炼自己,或以艺术陶冶情操,或以劳作体认艰辛,或以经史子集培育知识,或藉美景开阔胸襟,或以酒浇块垒,或以茶明心智,识淡泊等,大凡被视为精华者,全都品为上,容不得半点造次。作为普洱茶的经营者,我对“品”尤重之。众所周知,普洱茶之所以被称之为“茶中之茶”,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的特殊品质,即“香、甜、甘、苦、涩、津、气、陈”。从自己的角度看,这品质涵盖万千物种之妙味,机法通融,综合有度;从禅茶同心的角度看,这品质贯穿了生死法门,包罗生命进程于一汤、一色、一味之间,有静逸、有真知、有普渡。它的最高境界乃“无味之味”,多少省悟、多少历练、多少善举,多少悲悯,以及多少极致的功德和个体的脱尘之感,全部存之于一壶,由你自个儿去品、去悟。因此,能与普洱茶结缘,一直被我视为生命的奇遇。作为一种通灵的物质,普洱茶赐予我的是生命的恩惠和福祉。

我自始自终对普洱茶怀着敬畏之心情。记得在担任之旅中,我个人始终相信无论是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或者是其他茶业公司,逐利的欲望总是一再的被一壶壶的普洱茶所削弱,因为我们已经感到若干爱茶人士发出的告白,远远不如一壶香高味美的普洱茶来得更直接更有说服力。

「阮殿蓉说茶」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源于夹山。有研究者认为,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湖南石门夹山寺,而夹山寺的茶禅一味,成于圆悟克勤。有人说,有多少禅师,就有多少关于“茶禅一味”的说法。在我这样的茶人看来,有多少的茶人,就有多少的对茶的体味和感悟。现在,我就一个普洱茶人的角度,即来谈谈对“茶禅一味”的理解。

阮殿蓉说茶

普洱茶最初是为供给藏区而生产的,藏民们用它做酥油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普洱茶不仅影响了普通藏民的生活,而且也影响着僧侣们的生活。他们修禅悟道,皆需要以茶破睡提神。普洱茶的浓酽醇厚,还深深吸引了身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班禅大师。1986年,班禅大师亲自到生产普洱茶的下关茶厂参观,毫不掩饰自己对普洱茶的喜爱。下关茶厂还专为此做了一批紧茶,贴上“宝焰牌”内飞,专供与班禅有关的佛寺藏胞饮用,而今,该茶被称为“班禅紧茶”,已成珍品,并谱写了普洱茶的一段佳话。普洱茶陈香静泛,舌底生芳,松身宁神,舒筋活气,让修行者犹如深入经行。喝普洱茶的感受,有茶人说,那感觉是说不出的,只能喝。我明白他的意思,体验随人而异,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再次,茶与禅合。普洱茶的和合之味,平和安静,又切合了佛学境意。

东南亚的诸国,却因“近水楼台”成为了普洱茶忠实的拥趸。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每一年都有大量印度、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的茶叶商来到云南的普洱茶产地淘金。可以想象,当年数以万计的马匹驮着普洱茶行走在云南大地上的情景是何等的壮观。当然,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韩国对普洱茶的热情持久不衰,很大一个原因是与他们的宗教情怀有关。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学佛坐禅的兴起,在心灵上皈依佛教的信徒们都认为,喝普洱茶能够帮助他们在喧嚣的环境中获得内心的宁静。事实上,被称作是活古董的普洱茶,其沉淀时光的特殊品质,的确更容易帮助人们领悟人生。因此,普洱茶在佛教流行的地区,常常会成为一把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就算是一般的凡人,也会在一次次的品茗中,伴随着袅袅的普洱茶香,将身上的浮躁一点点洗去,而充盈内心的,是祥和、从容、安宁以及幸福。因此在佛教地区,品尝普洱茶,已经成为宗教仪典中的一门特殊的功课。

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强求,只能顺其自然,这一点,体现了禅的意境,自然的造化才是最高的造化。有茶人将普洱茶的精神定义为静真,我完全赞同。在喝普洱茶的过程中,静是第一的,无论你有多繁忙,多浮躁,只要坐到一壶普洱茶前,你就会安静下来,在甘甜滑厚的普洱茶的滋润下,心灵都会随之变得平静。生活之真,在丝丝缕缕上升的茶气中,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茶禅一味,道出的是一分宁静,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在一壶茶中,在一杯茶里,你喝出的是人生的味道。日本禅师喝茶,喝出人生三味:一杯又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茶味,三杯有老年之苦涩。茶的味道与人生相近,也与哲学相近。

喝普洱茶,喝的是滋味,这滋味或浓酽或苦涩或甘甜,都是你的体验和感受。要喝一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有些人守着一个生茶饼等了几十年,这是需要耐性的。耐性,不仅喝普洱茶要具备,做人更要具备,如果说细节决定你的命运,耐性就决定你的成败。

人世间,浮华的诱惑也好,功名的利诱也罢,多一分淡泊,得一分宁静,自然就有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就有了定力。在茶水中体会人生的意义,谁说此境界不达禅镜呢?

喝茶者,品茗人,都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茶用嘴喝,却更需用心去品。喝茶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解决身体需要的过程,也是一种满足精神享受的过程。如果喝茶就让你静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让你的心灵和行动更和谐与统一。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茶中自由天下!

我想,茶禅一味,不过是品味和领悟人生罢了。品茶不分男女,不论对象,百人百味,千人千感,正好比禅宗的拈花微笑。禅宗的理想境界是将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茶食是每天都会遇到的事,百姓人家离不开茶,寺庙也离不开茶,正应了那句话——和尚家风。没有禅兴,便没有茶风。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品茗者,是该有点修养的。“山上砍柴,竹林煎茶”,从来都是文人们的理想。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也是一个讲究茶道的国度。有专家认为,茶道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茶不仅是饮品,茶亦是艺术。品茗是一个“道由心悟”的过程。

要做一个好茶人,用心灵去悟很重要,同时,更需要非凡的想象力。活泼生动,空灵洒脱,信马由缰,是禅者精神,也该是茶人的精神。爱茶而不拘泥于茶,才能成为一个好茶人。一个好茶人就是一个智者,他能在茶中找到心灵心所皈依的乐园。

石昆牧的普洱茶情结


石昆牧的普洱茶情结

石昆牧的行迹总是捉摸不定,因为他总是在找茶、品茶的路上,能够和他面对面静静地饮茶非常地不易。他的头衔很多,能耐很大,茶人所知就是一个“全球十大杰出普洱茶人”,实际上按他所说这只是他的“第四职业”。2007年3月,他的一句“普洱茶已经成为股票”一语惊天下,他喜欢别人称呼他为“石老师”,而他经常看着一饼老茶慢慢地对你说:这个茶全世界可能只有我能说清楚……

“2008年什么茶会涨,我说了算”

2007年的普洱市场和中国股市一般跌宕起伏,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对于“普洱炒作”一词,石昆牧很不以为然,他说道:“什么叫贵?LV(路易威登)的塑胶皮一片值1万,劳力士手表都走不准、丧失手表的基本功能了还值3万,铁观音随随便便一斤要2000元……对于这些来说,普洱的价格应该是价值的正常回归。严格地说,应该是普洱的价格合理,但涨幅不合理。因为出现了有利可图,一下子被社会关注,很多不正常的资金和人进入普洱这个领域,问题终究要爆发,越早爆发越好,这样就把很多不正常的东西过滤掉了。”

石先生说他从来不同情因为炒茶而被套牢的人,因为做普洱的门槛太低了,目前按他估算真正懂茶的茶商不到10%,其他都是跟风进来炒作的。因此,石先生提醒要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基本功,具备一定的水平,懂茶、爱茶,这样的经营风险就能降到最低。

对于茶人最为关心的2008年普洱市场什么饼要升值,石先生笑道:“其实这些都在我们的掌控中,未来5年、10年,市场怎么走,都已经在我的脑海里了。每个年份茶的好坏、数量直接决定这个年份茶的升值空间,这是很简单的道理。还有一个规律是茶经过七、八年的陈放后,最形成最佳的口味,因此对应年份的茶会出现极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今年,肯定是2000年和2001年生产的茶会出现大幅上涨,涨幅应该在50%以上,不过这些茶早几年就已经集中在部分人的手中了。”

这几年茶质量状况,石先生说,奇数年普遍较好,具体说就是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这个与气候适合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2007年是2003年后最好的茶。目前,老茶的升值空间非常大,而新茶好坏需要甄别。因为市场空间大,茶树有限,一方面采摘过于频繁影响质量,另一方面不够采摘了一般都是拼配,因此新茶的数量可以放得很大,质量也不稳定。

普洱茶最终能走出怎样的曲线,石昆牧语重心长地说:“云南普洱茶,只有走出云南才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正确理性地看待茶市,而不是哄抬,要规范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目前,普洱茶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普洱,茶人的最后一站”

酷爱普洱的石昆牧对于普洱的发展一直坚持乐观的态度。目前普洱占六大茶类品饮总量的5%,按石先生的估算,未来普洱市场有6倍的增长空间,达到茶叶市场的30%,它的发展也将远远超过其他茶。而普洱最先吃到的应该是铁观音的市场,因为这是两种口味最重的茶叶,目前铁观音占据着40%的茶叶市场。

在石老师看来,普洱茶品质厚重,与其他茶汤一样,可以有视觉、味觉的享受,但普洱更突出的是身体的感觉,有更多层次的身体感受。而这就为普洱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用石昆牧的话说,普洱是茶人的最后一战。

对于如何选购普洱,石先生介绍道:如果是新手,我推荐你们买大厂的茶饼,因为大厂产品的质量比较均衡,不高不低,比较好掌握。只要是茶身工整、密实、无杂质、无粉末,均是好茶。而如果是入行的茶人则不建议走大厂路线,更多的好茶需要道各级厂商中去找寻。

对于老茶的选购,石昆牧一语道破:找一款老茶,不如找一个好人。老茶的学问非常高深,滋味的变化也很奇特,一般的茶人根本无法判断,因此这时候一个有经验人来带一带,对与新手喝茶的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外观、年代、厂家、仓储状况、口感综合地去评判一款老茶,这些都是需要经验的传承。

石昆牧说,普洱的茶性变化多端,气温、气压、海拔、水质都会对茶的制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活性越强的茶受气候影响就越大。在冲泡过程中,因为地域不同产生的不同气压,对于水温的控制就越发严格,水温上不去,茶就不会好喝。而仓储状况也是影响普洱质量的重要因素,林林总总,可以说,对于普洱的判断,有这很高的学问。

在近二十年与普洱结交的过程中,石昆牧天天泡茶,不停地去感受茶、水、茶具、气候组合的奇妙变化,慢慢去感受,去体验那种意境。放在空调房一天的茶,石先生就能闻地出来,就是在长期的品饮过程中练就这样的功夫,而他更愿意把普洱比喻成一面镜子,下了功夫的好茶就是专注、精致生活的体现。

“花同样的钱,我可以让茶变得更好喝”

与石昆牧的言谈,自然少不了喝普洱,拿出一块七子茶饼时,石先生讲解道:“从包装纸的包装手法就能看出一个饼的真假,像88青饼就是标准的两个动作,纸张摊开,饼放中央,左手沿着饼沿压过来,右手再压过来,两个动作,就结束了。”

当我们要从茶饼上取茶时,石先生道:取茶也是有点功夫的,同样的茶取得不对,味道也会差很多。因为茶的芽头都在茶面上,所以茶应该是一点点掰下来,而不是在背面一直挖。因此我常说普洱的味道应该是“掰出来”的。

在石先生看来,开出来的茶就应该喝掉,而不是舍不得一直留着。而泡茶的手法直接决定这道茶能不能泡出最佳的口感。石先生常跟茶人说的那句:不是茶不对,是你的泡法有问题。标准的手法应该是,水壶的高度要低,缓缓地将水注入杯中。水壶拉太高,茶马上“死”,出来的茶会锁喉。而应该根据茶杯的大小要觉得一次投入的茶量,放多了就顶盖,泡少了又不香。最佳的的量应该是茶遇水膨胀后,能够达到杯子的七八分满,泡时水,水温100℃最好,要完全淹没茶,以免香气跑掉。

茶人朋友一直非常关心茶的卫生问题,一般都认为第一泡茶应该先洗茶,第二泡开始再喝,更有茶人洗茶还不止一次。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石昆牧时,他却反问我道:“洗茶,你想洗掉什么?”我便答道:灰尘,还有化肥农药的残留。石先生大笑道:“灰尘怎么不能吃,天天呼吸都在吃灰尘,至于化肥和农药是根本洗不掉的,喝了十道茶,还会有。那些说要洗三次才能喝的茶,根本就不要喝。说白了,洗茶根本就是心理作用,按我的理解应该叫‘醒茶’。”

石先生常说,好茶难求,一泡好茶可以坚持一小时的回甘,越喝越热,喝到毛孔都伸张开。而以泉水冲泡的茶香气最足,因为泉水的PH值是碱性。很多初饮普洱的人都不习惯普洱的苦涩,石先生却道:茶不怕苦,不怕涩,因为普洱的味道在喉,而不在口。而茶能冲泡的次数也很讲究,每次泡一泡停一下,可以泡16道,每次连续泡两道,茶可以坚持12道,如果是每次连续泡3道,那只能坚持9道了。

对于茶性的把握,石昆牧说:泡茶应该是项细腻活,你泡茶的动作越粗糙,出来的茶就越差,同样的茶完全可以泡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对我来说,茶没有好坏之分。

链接:博学多才性情人

石昆牧,实际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大学老师。他涉猎范围之深,为茶人所测目,用他的话说“玩”得很广。当他谈及自己的专业特长时,他列举了他的专业特长,首先是伤害医学,其次是篮球、保龄球等技术学门,第三是植物学、中医药学,可以识别1000多种药用植物和200多种可食用植物,最后才是茶。1973年,6岁的他第一次接触茶,13年后接触普洱,1988年开始研究普洱,从此一发不可收。2005年4月从高校离职,全心投入普洱茶经营与推广。

1999年9月与夫人慧琪共同创设台湾普茶庄茶业,2003年与友人在广东省东筦市共同创立大陆普茶庄分店,2004年于深圳市设立普茶庄大陆总公司,2006年底前大陆普茶庄直营加盟快速成长十余家。2006年10月为实现推广

绿茶的情结


随着迎面的风的越来越和煦,人人都知道,春来了!

而对于爱茶人来说,春到了,意味着新茶就该上市了,就能品尝到绿茶的汤清叶绿了!

想必,江浙一带的喝茶人,早先爱上茶,或者喜欢喝的茶,大致都是绿茶,有名有姓有名气的茶大体上都知道:南京雨花茶、西湖龙井茶、苏州东山洞庭碧螺春、安徽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安吉白茶、天目湖白茶、宜兴的阳羡雪芽,还有那款茅山长青。

从网上的互动百科可以查到: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汤清叶绿。

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其特性决定了它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了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发酵类茶等所不及。

也正是因为绿茶以上的特点,再加上冲泡相比其他种类茶来说比较简单易行,还有其醒脑提神的效果,我在上初中时期就爱上了绿茶。那时的我,还没有工作,用的是父母给我的生活费和买学习参考资料的钱,所以,得省着点儿花,因此,也只能在街头买那种最简单的炒青,也不知道该炒青的名字或种类。

后来,读大学了,又参加工作了,又成家立业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喝茶品种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除了绿茶外,白茶、青茶、黄茶、红茶、黑茶等,无一例外,大多都有过品尝,其中,钟爱的有醇滑鲜爽的白茶、甘甜暖胃的红茶、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醇厚至味的普洱茶等。

但不管怎样,绿茶留在心底的那份蛊惑人心的清香,那份洋溢青春的气息,那份小家碧玉的温婉,是无论如何都遗忘不掉的。

一把陈壶,装上二月的新绿;岁月炉火,烹煮云水之生涯。

绿茶,是留有我习茶生涯的永远的情结!

叶茹

茶马古道上的动人山水


从遥远的、开放的唐代,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国大西南横断山脉东侧的云南和四川的茶叶产地出发,以人背马驮这种最原始的运载方式,穿越横断山脉以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网般覆盖了中国最大的两个高原,最后通向喜马拉雅山南部的南亚次大陆。随着茶文化和藏传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随着茶马互市的开展,这条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

在茶马古道沿途,有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壮丽最动人的山水。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苍茫和旷世的沉寂。有时世界静得出奇,周围的大山全都沉默不语。它们以一毛不生而令人震惊。那种苍凉的美、严酷的美轻易就把人带入史前时代。夏季的雨水汪洋恣肆,冬季的雪水清碧如玉。它们从无数大山上奔泻而下,那水流漫漫涣涣,迅速汇聚成溪流,又很快流淌到无数的大江和河流中。远山显露出它们强劲而优美的山脊,它们是那么峻秀,又充满了张力。蓝蓝的山岚,使它们显得英姿勃发,十分年轻。如果说山脉架起了西藏的骨骼,那这些江河就是西藏的血脉,它们奔涌流动,为高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高原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除却大山大川,茶马古道沿途有的是极富灵性的石头和无比奇妙的云,以及超凡脱俗的天光。那些历尽沧桑的石头,那亿万年来不老的蓝天,那一逝不再、永不重复的云,那似乎来自极地或外太空的光芒,它们组合成的色彩令人激动不已。而如果在晴天的晨曦中和晚霞里走过西藏的大地,你一定会为那种剔透明朗的光泽所震慑。只要看到一眼,只要沐浴一次,人生便因之而生辉。在茶马古道一路,我们经常目睹前往圣城拉萨的虔诚的朝圣者,他们在崎岖蜿蜒的山道上踽踽而行,有的更将全身匍匐在地,磕着等身长头前往心目中具有极神圣意义的拉萨,他们磕得四肢溃烂,面额鲜血淋漓,但眼睛的虹彩中却充溢着宁和而确凿的信仰之光。在茶马古道沿途,同时也是转经朝圣道路的沿途,一些民间艺术家们于过去漫长的时日中,在路边的岩石上、玛尼堆上绘制和雕刻了无数的经文咒语、佛陀、菩萨和许多高僧的形象,还有一些神灵的动物形象,如鱼、蛇、猫等等,当然也有一些被视为神异物的形象,如海螺、日月星辰。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造像为古道那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份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

买茶就要买到靠谱的,中国普洱茶品牌汇总


之前小编介绍了很多实操性强的茶技巧和概念,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比较不错的普洱茶品牌,都是用户反馈评价很高的。

普洱茶行业品牌很多,其中比较知名、高端的品牌主要有:陈升号、雨林、南茗佳人、福今、宝和祥等品牌主要以高端为主。

特别是陈升号,陈升主要是做著名山头“老班章”起家,现在陈升号老班章一公斤砖的价格接近1万元,其次雨林、福今、今大福等品牌产品随便一款都是千元以上的价格。

当然面对大众消费的大益、下关、中茶、老同志、龙润、龙圆号等品牌都有自己的高端系列产品。

比如:大益生肖系列、孔雀、龙印、丹青,下关班章、冰岛等,中茶班章、弯弓、高山岩韵等,老同志名山系列(懂过、布朗山、麻黑等)。

以上介绍的普洱茶品牌只是行业中比较知名的一部分品牌,更多普洱茶品牌请查看说茶网普洱茶品牌栏目,说茶网普洱茶品牌栏目有每年的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介绍。

虽然说我们喝茶要注意这样那样的因素,但是在买茶时,我们也应该尽量选择大品牌进行购买,因为这样能更好的保障我们的消费权益。

曹雪芹 茶情结 茶文化 茶名人


发乎神农氏,香叶遍五洲;五千年茶史,韵味满天涯。自神农氏发现茶至今近5000年,茶的传播和发展贯穿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无论是远在汉朝的班超西行,还是清末的中英茶叶贸易;无论是中国领导世界时,还是民族发奋图强时;茶叶茶香如影随形,与中国的名字远征蛮夷,跋涉重洋。茶的故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名人的茶情结也在其点滴的论述中,大放光彩。撮取数辑,以飨众茶友。

名人写茶的文字很多,但若要用“喝茶”来衬托出人物性格的,恐怕只有曹雪芹先生了。

《红楼梦》中,写茶的章节不少,有详有略,但所描写的都非常有趣,而且每写一节,都有特色,都能用“茶”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比如写黛玉进府后第一次和贾母吃饭,贾母在府中是地位最高的人物,吃饭有“讲究”,饭后喝茶当然也有讲究:“饭毕,各有丫环用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家教女以惜福养身,每饭后必过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贾府当然也一样,黛玉“接了茶,又有人捧过漱盂来,黛玉也漱了口,又盥手毕,然后又捧上茶来……”原来黛玉幼承家教,饭后,要过“片时”才能喝茶,但初入贾府,饭后马上有茶,也只能“接了茶”,想不到这“茶”不是喝的,因为贾府的“规矩”更大,饭后喝茶,要先漱口。

还有宝玉喝茶:“茜雪捧上茶来,宝玉让道:‘林妹妹喝茶。’众人笑道:‘林妹妹早走了,还让呢!’宝玉吃了半盏,忽又想起早晨的茶来,问茜雪道:‘早上沏了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怎么又斟上这个茶来?’”可见宝玉对喝茶也有讲究,而好的茶,能沏三四次以上才出香味。

《红楼梦》中,也有关于“粗鲁”饮茶的“牛饮”描写。刘姥姥是农家出身,自然没有细品的雅兴,口渴时便“一口喝干”了一盏茶,受到了众人的嘻笑。还有四十一回中妙玉在栊翠庵请宝玉、黛玉和宝钗品“梅花雪”时,说了一番品茶论述:“一杯为品,二杯即解渴,而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妙玉是品茶的行家,她说的意思无非是“饮茶”应该细细品味,而像刘姥姥那样一口把一盏茶饮尽,便是属于“牛饮”了。

其实,喝茶大可不必过多讲究,比如我们实在“渴不过”,不妨如唐代诗人卢仝那样,这位被称为“茶痴”的诗人,兴致所至,竟然会连饮七大碗。我们如果学卢仝连饮七大碗,纵然不会“乘清风飞去”,也可以体味一下“两腋习习清风生”的惬意了。

其实,《红楼梦》中写各式人等喝茶的,粗粗留意一下,有几十处之多。

会喝茶的,其实也不仅仅是为喝茶而“喝”茶,得闲之时,拿玻璃杯放入几片新茶,缓缓冲入开水,顿时水珠涌现,待水波平息,这个时候,那片片绿叶仿佛有灵性似的,在那一泓清澈透明的水里,缓缓舒展分瓣,然后成朵,犹如一支支小花盛开……随着茶烟袅袅,清香四溢,那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呢!

买茶五忌


一忌买“茶名”。现今茶市上,无论何茶均冠以“大名头”,凡乌龙类即“铁观音、冻顶或大红袍”,凡扁炒青即“龙井、大方”,凡纤细者即“碧螺春”,凡肥硕的就是“黄山毛峰”……茶友当清醒,名茶不会像土豆一样遍地都是。

二忌买“包装”。低劣茶包装得往往“金碧辉煌或古色古香”,瓷瓶、锡罐、红木盒等,真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三忌买“大全”。奸商会把各类低劣茶整合,加上所谓“高雅、精品”包装,命名为“五大名茶或八大名茶或十大名茶”,茶友切忌,若想品全各类名茶,得下点功夫。

四忌买“地点”。到茶乡,尤其是旅游景点,如黄山、庐山、武夷山等,切忌在散摊或所谓“茶农”家购茶,99.99%上当,或茶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价格不实。

五忌买“等级”。极品、神品、大金奖、特级等经常被印刷在茶的包装上,殊不知若真是此类茶,金何止千万。茶的等级,国家本有明确规定,现已被奸商搞乱了,茶友小心!另外,有的茶商较鬼,在等级上大做文章,如冻顶茶分级由高到低为:极品、比赛大金奖、比赛金奖、比赛银奖、比赛特级茶、比赛茶、特级茶,其中,本应属高级别的特级茶实为最末等。

以个人愚见,目测购茶,绿茶干茶最起码得“绿”,或隐绿或绿润或墨绿或黄绿或青绿;红茶,滇红肥壮金毫,祁红紧细泛乌光,宜红紧细金毫;乌龙最难:闽北者,色“乌”,茶条似“龙”,闽南者,起码得墨绿油润(铁观音网上介绍多黄金桂香特别,色种不宜分辨,如毛蟹、梅占、本山、奇兰)。

清代山水画 绘出宁德“茶马古道”


“万里闻名白鹤山,猿啼鸟语水潺潺。国中多少荣华地,谁想姻缘到此间。”这首诗描绘的是宁德白鹤岭古官道的景色。

白鹤岭古官道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昨日,记者从宁德市蕉城区政府获悉,这条古道在清代画家叶欣的《白鹤岭图》中出现,2006年以来,当地文史爱好者在古道上还发现了大量摩崖石刻、石碑等文物,和福建古代茶叶运输有着紧密关系。

古道立石碑禁止村民砍树

一块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的石刻“公禁砍盗岭树乡规民约”碑文上周被发现。

“原本是立在白鹤岭古官道一处被称为‘倒亭’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被一村民私自拿走作为坟墓的‘墓桌’使用。”宁德一中退休教师李剑平介绍,该石刻的内容是关于乡规民约,要求村民保护岭旁栽种的树木。

记者在现场看到,石碑已经被立在古道上的岭头丫门处。石碑宽0.63米,高1.27米,离地1.20米,落款时间为同治七年十一月,闽邑公立。碑文上,对当时林木的数量、管理规定、刑罚量定等都写得很具体。

找到这块石碑并不容易,李剑平说,他和很多文史爱好者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经过数次清理、拓片,才将石碑恢复原貌。

全程200余里史迹很多

根据地方志记载,白鹤岭古官道北出宁德、福鼎接浙江平阳县;南出宁德西门(灵秀山庄脚下),登白鹤岭通罗源、连江,终点福州,全程二百余里。

“古道上荒草丛生,很多古迹都被淹没了。”宁德地方志专家王道亨说,李剑平老师等人多次整理古道上的摩崖石刻,其中包括清朝乾隆年间福州府李拔郡守在白鹤岭古官道上的题刻“鹤翥鸾飞”、明万历年间福建按察使吴之鹏的摩崖石刻《过白鹤岭二绝》。记者了解到,最新发现的有明朝万历年间福建省布政使黄琮在岭头天峰亭内刻的碑文,记载着戚继光抗倭的历史。“10年前当地农民修天峰亭,挖地基时发现这块石碑,2013年经过数位书法家的辨认、斟酌,才将文字确认下来。”李剑平说。

曾作为茶道辉煌一时

据《宁川佳茗》记载,早在明洪武年间(1391年),蕉城区的“天山芽茶”曾是宫廷贡茶,由人力肩挑运送京城。《古代闽东茶叶史略》也曾记载,清,闽东系福建出口和内销茶叶的主要产区,三大名茶(天山绿茶、坦洋工夫、白琳功)产地亦成为三个茶叶中心集散地,清末天津的“京帮”、山东的“全祥”及福州茶行客商,都前来采购茶叶运销国内外。

福州花茶兴起后,商号手中购得绿茶几十成百担,急于送到福州城中加工成精茶后运往外地,当地茶商就要雇佣体力好、办事稳妥的人,以一百二十四斤的挑工价让其挑六十斤茶的样品,翻越白鹤岭古官道,赶赴福州。尤其在1939年后,因抗战,三都港被封锁,闽东一带海上的茶叶销路基本中断,一时间,白鹤岭古官道上,挑着茶担的茶叶商队络绎不绝。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末,宁德蕉城的茶叶因战争虽然已有衰退,但依然有几十家商号。

杨萍:多年茶叶情结 成就种茶梦想


今年,对平利县城关镇三里垭村女娲贡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萍来说,是人生中最值得铭记的一年。今年她所种植的茶叶产销两旺,不仅让她实现了增收,也帮她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直到今年,我才终于把多年种茶的梦想变为现实。现在我的茶叶远销县内外,市场前景十分乐观。在实现自己增收同时,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最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喝上了三里垭贡茶,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而有意义的事情。”任何人初见杨萍第一面,都会说她亲和的笑容,朴实与直爽的性格让人毫无距离感。走近杨萍,我们从其身上读到了一种难得的宝贵财富——热爱生活、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杨萍与茶叶的渊源,要追溯到童年,那是一份美好的回忆。她从小居住紧挨三里垭村的凉水沟村,那时她就知道三里垭村的山茶品质好,还在乾隆年间有幸成为了“贡茶”。杨萍告诉我们,虽然小时候茶叶品种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家里总会备着花茶、绿茶,这让她从小就有了“茶瘾”。成人后,杨萍嫁人在县城居住。此后多年,为了生计,杨萍终日奔波,始终没机会实现儿时的梦想。一直坚持对茶痴迷和热爱的杨萍,在2010年3月一次途径三里垭村时,看到村上茶场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茶园满是杂草丛生,她打心里一凉,觉得十分可惜。当前平利县大力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扶持政策很优厚,杨萍回家思索后,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下定决心要把茶场盘过来,重塑“三里垭贡茶”品牌。她果断拿出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盘下了茶场,还流转了村里600亩土地作为茶叶基地,同时成立了“平利县女娲贡茶有限公司”,准备着手发展茶饮产业。

平利县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发展茶产业初期,杨萍几乎倾囊投入茶叶幼苗的购置培育和茶树种植,还将自己在县城杨家梁的二层小洋楼变卖作为启动资金。一开始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初次试种龙井43号茶苗,由于技术不到位,种出的茶叶枯黄、长势缓慢,茶叶制作水平也差,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钱。最初的几年,光见支出,未有收入,亲戚朋友反对声一片。可杨萍执拗得很,未曾轻言放弃。她刻苦研读茶叶技术相关书籍,邀请茶叶专家来茶园进行现场指导教授,经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杨萍慢慢悟出了种植茶叶的门道,还自学了一套茶艺表演。时至今日,看着自己一手呵护出来的茶园,杨萍坦言:“这四年来,确实辛苦”。

为了保证茶叶品质,杨萍把茶叶质量看做茶坊首要大事,坚持亲自前往外地选购茶苗,监督种茶、采茶、选茶、炒茶等环节,不放过茶叶质量上的任何一点瑕疵。杨萍的茶叶从不掺假,不藏虚。渐渐地,很多人都认可了她真诚、朴实的做人态度,自然而然也就认可了“三里垭贡茶”,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杨萍告诉我们,最好的时候,一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万元。经过四年的打拼,如今,杨萍的茶场初具规模,目前基地面积已达800亩,今年产茶20吨,实现产值突破200万元。

茶叶是具有文化气息的商品,不同茶叶加工作坊在加工技术、品质特色、外在包装、经营理念、营销策略、信息传播等方面却能够凸显差距。面对这些,杨萍有自己的小算盘。她有个梦想,那就是把“三里垭贡茶”做成“平利女娲茶”的一个特色品牌。这样一来,用自己独特的包装,印制自己的产品信息,保证自己茶场卖出去的每一份茶叶的质量。

一边品茗,一边和杨萍在茶场交谈。当谈及茶文化时,杨萍说,人有人品,茶有茶德。随着平利茶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茶道、茶艺已经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渗透到了寻常百姓家,希望自己精心培育出的“贡茶”能带给大家更多更好的茶享受。杨萍就是这样,待人真诚的生意人,端起一盏茶,氤氲的茶香中,过去的四年,她品出了人生的真谛。展望新的一年,杨萍娓娓诉说着心中的期盼,争取明年3月份三里垭贡茶实体店开业,继续做好“三里垭贡茶”这个品牌,再计划把茶叶基地扩大到1000亩,力争实现产茶60吨,实现年产值500万元。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阮殿蓉:买尽青山当画屏——普洱茶的山水情结》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