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远方来的客人啊,请把澜沧江边的竹楼当成家。喝下一碗傣家的竹筒茶,你就会不渴不乏走天涯

世世代代生息于。繁衍于此的大叶种茶树是普洱茶的原料,也是中国最宝贵的茶树种质资源材料。据专家考证,它们很有可能还是当今世界茶树的正宗原种。这里还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着原始热带雨林和丰富的植物物种,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傣族和其他民族一起,创造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他们以茶待客、以茶为友,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丰富的茶文化,饮茶方式除了“竹筒茶”外,还有鲜枝烤香茶、煨茶、烧茶等等,无论从情趣还是从生态的角度看,都是很有个性的茶中佳品。

傣族和别的民族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常常选择临水而居,喜欢与竹为伴。这就为饮茶习俗带来了独特的内涵。竹在中国文化中是清雅脱俗的象征,它的刚劲傲立,又有“君子”的美誉。清代被人称为“茶竹双痴”的文人郑板桥,就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汉族的文人看到了竹与茶的妙趣,傣族更将竹与茶融为一体,创制了“竹筒茶”,为中国茶文化带来了新的意蕴。竹之清香融入茶之醇味,“竹筒茶”成为普洱茶中一种独特的品饮方式。

竹,为普洱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包装形式,普洱茶中的七子饼,均用傣家山寨粗大而修长美丽的糯笋竹和龙竹笋包装,它防潮而透气,经久耐磨,便于运输,外观古朴。傣族人民喜爱的竹为普洱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有茶还得有水,水也是傣族生活中的灵性之物。傣历正月(阳历四月)傣族的泼水节,就是一次用水洗尘、祈福的重要活动。好茶还需好水泡,茶与水相生相荣,有好水才有所谓品饮意义的茶,离开了好水,再好的茶都显不出它的意味。明代的张又新就曾经说过:“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充分注意到了茶与水之间的密切关系。陆羽根据多年的体验,总结出饮茶之水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他认为饮茶以山泉之水最好。傣家人生活在山之上,水之畔,他们与水的关系比别的民族更为密切,傣乡的水清沏明静,绿波荡漾,是冲茶的最好选择。

傣族和茶、竹、水的亲密关系体现了“诗意地栖居”这一人类追求的境界。假如你到傣乡去,吸引你的不仅仅是傣家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还有那些古老的茶山、茶园,你将被绿色海洋一样的万亩茶园所震惊,这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来到傣家竹楼上,美丽的小卜少亲手为你冲一碗清香迷人的“竹筒茶”,茶香竹香带着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所有的劳累和尘世的烦恼都将一扫而光,那时你就体会到什么是诗意地栖居了。普洱茶是最能体现傣族气质的一种茶,它的和合之气,它的品质内敛,它的自然与真性,它的醇厚温和,不正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写照吗?

cy260.COm小编推荐

「阮殿蓉说茶」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源于夹山。有研究者认为,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湖南石门夹山寺,而夹山寺的茶禅一味,成于圆悟克勤。有人说,有多少禅师,就有多少关于“茶禅一味”的说法。在我这样的茶人看来,有多少的茶人,就有多少的对茶的体味和感悟。现在,我就一个普洱茶人的角度,即来谈谈对“茶禅一味”的理解。

阮殿蓉说茶

普洱茶最初是为供给藏区而生产的,藏民们用它做酥油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普洱茶不仅影响了普通藏民的生活,而且也影响着僧侣们的生活。他们修禅悟道,皆需要以茶破睡提神。普洱茶的浓酽醇厚,还深深吸引了身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班禅大师。1986年,班禅大师亲自到生产普洱茶的下关茶厂参观,毫不掩饰自己对普洱茶的喜爱。下关茶厂还专为此做了一批紧茶,贴上“宝焰牌”内飞,专供与班禅有关的佛寺藏胞饮用,而今,该茶被称为“班禅紧茶”,已成珍品,并谱写了普洱茶的一段佳话。普洱茶陈香静泛,舌底生芳,松身宁神,舒筋活气,让修行者犹如深入经行。喝普洱茶的感受,有茶人说,那感觉是说不出的,只能喝。我明白他的意思,体验随人而异,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再次,茶与禅合。普洱茶的和合之味,平和安静,又切合了佛学境意。

东南亚的诸国,却因“近水楼台”成为了普洱茶忠实的拥趸。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每一年都有大量印度、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的茶叶商来到云南的普洱茶产地淘金。可以想象,当年数以万计的马匹驮着普洱茶行走在云南大地上的情景是何等的壮观。当然,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韩国对普洱茶的热情持久不衰,很大一个原因是与他们的宗教情怀有关。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学佛坐禅的兴起,在心灵上皈依佛教的信徒们都认为,喝普洱茶能够帮助他们在喧嚣的环境中获得内心的宁静。事实上,被称作是活古董的普洱茶,其沉淀时光的特殊品质,的确更容易帮助人们领悟人生。因此,普洱茶在佛教流行的地区,常常会成为一把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就算是一般的凡人,也会在一次次的品茗中,伴随着袅袅的普洱茶香,将身上的浮躁一点点洗去,而充盈内心的,是祥和、从容、安宁以及幸福。因此在佛教地区,品尝普洱茶,已经成为宗教仪典中的一门特殊的功课。

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强求,只能顺其自然,这一点,体现了禅的意境,自然的造化才是最高的造化。有茶人将普洱茶的精神定义为静真,我完全赞同。在喝普洱茶的过程中,静是第一的,无论你有多繁忙,多浮躁,只要坐到一壶普洱茶前,你就会安静下来,在甘甜滑厚的普洱茶的滋润下,心灵都会随之变得平静。生活之真,在丝丝缕缕上升的茶气中,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茶禅一味,道出的是一分宁静,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在一壶茶中,在一杯茶里,你喝出的是人生的味道。日本禅师喝茶,喝出人生三味:一杯又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茶味,三杯有老年之苦涩。茶的味道与人生相近,也与哲学相近。

喝普洱茶,喝的是滋味,这滋味或浓酽或苦涩或甘甜,都是你的体验和感受。要喝一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有些人守着一个生茶饼等了几十年,这是需要耐性的。耐性,不仅喝普洱茶要具备,做人更要具备,如果说细节决定你的命运,耐性就决定你的成败。

人世间,浮华的诱惑也好,功名的利诱也罢,多一分淡泊,得一分宁静,自然就有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就有了定力。在茶水中体会人生的意义,谁说此境界不达禅镜呢?

喝茶者,品茗人,都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茶用嘴喝,却更需用心去品。喝茶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解决身体需要的过程,也是一种满足精神享受的过程。如果喝茶就让你静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让你的心灵和行动更和谐与统一。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茶中自由天下!

我想,茶禅一味,不过是品味和领悟人生罢了。品茶不分男女,不论对象,百人百味,千人千感,正好比禅宗的拈花微笑。禅宗的理想境界是将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茶食是每天都会遇到的事,百姓人家离不开茶,寺庙也离不开茶,正应了那句话——和尚家风。没有禅兴,便没有茶风。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品茗者,是该有点修养的。“山上砍柴,竹林煎茶”,从来都是文人们的理想。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也是一个讲究茶道的国度。有专家认为,茶道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茶不仅是饮品,茶亦是艺术。品茗是一个“道由心悟”的过程。

要做一个好茶人,用心灵去悟很重要,同时,更需要非凡的想象力。活泼生动,空灵洒脱,信马由缰,是禅者精神,也该是茶人的精神。爱茶而不拘泥于茶,才能成为一个好茶人。一个好茶人就是一个智者,他能在茶中找到心灵心所皈依的乐园。

阮殿蓉:普洱茶新高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普洱茶热迅速升温,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人们谈论着普洱茶,品饮着普洱茶。

作为一种久负盛名的茶品,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明显的保健作用,成为今天备受茶人欢迎的时尚饮品。随着普洱茶需求量的不断増大,产地云南的茶叶受供求变化的影响,种植面积激増,已达到数百万亩,居全国第一。茶叶,不仅成为了云南重要的支柱产业,也为茶区农民增收开辟了重要的渠道。

作为云南大地奉献给天下苍生的饮品,每一位喜爱普洱茶的人,都应该悉心维护它的声誉,每一个从事普洱茶销售的公司,都应该全力营造它发展的健康环境,每一家从事普洱茶生产的企业,都应竭力追求它所能抵达的新高度。

普洱茶的新高度,取决于我们对普洱茶制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数千年种植历史和数百年加工历史的普洱茶,在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中,积淀下丰厚的制作文化。

作为后发酵茶,普洱茶的生产有着极其特殊的工艺,这工艺是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普洱茶人实践的结果、经验的总结、智慧的发挥,它让云南的大叶种茶经过后发酵程序,生发出滋味醇厚、回味绵长、越陈越香的特殊品质,也让普洱茶成为了世界茶叶大家族中个性最鲜明、内涵最丰富的茶品。同时,普洱茶还是中国茶叶制作历史的活化石。

在茶叶的生产史上,仅从外型上就经历过散茶、团茶和团茶改散茶这样一个演变过程,而普洱茶,则历史地将这一过程形象地记录和保留下来。以至于我们今天,还能够从普洱茶那些造型别致的饼茶、砖茶、沱茶上,感受到唐宋团茶制作的遗风,也许因为这样,普洱茶才被人们称为是活着的雕塑。

当然,对普洱茶制作文化的传承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相反,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弘扬。也就是说,我们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同时,更要充分吸取人类文明的成果。

将茶叶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引入到普洱茶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的全过程,精工细作,精益求精,这样,有着数百年制作历史的普洱茶,才能不断的超越自我,赢得更多茶人的喜爱。

〔2〕

普洱茶的新高度,取决于我们对普洱茶质量和安全更高的追求。俗语说,民以食为天,普洱茶归根结底是一种食品,它的质量和卫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作为普洱茶生产企业,必须一如既往地重视质量安全,通过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QS认证工作,提高普洱茶的安全系数,担负起把普洱茶做精、做卫生、做安全的历史责任。

第2页/(共2页)

要提高普洱茶的质量,就必须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控制。优质的茶叶原料,是生产优质普洱茶的保证。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人类对能源的利用、资源的消耗、森林的采伐以及废物的排放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为了追求产量,人们毫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对茶叶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外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卫生检测也越来越严,因此,要生产安全卫生的普洱茶,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降低茶叶原料中的农药残留,解决其重金属和有害细菌超标的问题。

作为植物王国和茶叶最重要的原生地,云南是当今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保持得较好的地区,这使得它的茶园病虫害较少。同时,因为云南的工业欠发达,云南的茶园得以远离污染源,保持了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所必备的自然生态环境。

要提高普洱茶的质量,还必须在严把原料关的同时,重视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建设和引进完全符合食品甚至药品生产卫生要求的厂房和设备,从原料的进厂、分检、加工、包装、运输到贮存,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传之后世的普洱茶,也只有这样,普洱茶オ会在时间的呵护下,渐臻完美!

〔3〕

普洱茶的新高度,同样取决于普洱茶文化的提升、普及和推广。近年来,伴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普洱茶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弘扬与传播,云南各地纷纷举办“中国普洱茶叶节”、“国际茶王节”、“普洱茶国际研讨会”,这些普洱茶文化研讨会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影响也一次比一次广泛。

同时,不少文人、学者和茶叶专家都投身到普洱茶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中来,在他们的努力下,有关普洱茶文化研究的书籍不胜枚举,短短的几年间,就出版了数以十计的普洱茶专著,涌现了《普洱壶艺》《普洱茶友》《普洱》《普洱春秋》《普洱江湖》等一批宣传、介绍普洱茶的专业杂志,以至于云南的许多书店,还开设了普洱茶书籍专柜。

这些书籍和杂志的出版发行,弘扬和发展了普洱茶文化,使得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普洱茶,经过百年的沉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重新抵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高度是一个行进之中的高度!一个激发普洱茶人不断前行的高度!它确立了普洱茶行业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诗人于坚曾写过这样的诗句:

在云南

你永远也看不见地平线

要看得更远

就要向高处攀登

但在山峰你看见的仍然是山峰

无数更高的山峰……

是的,普洱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远未结束,普洱茶质量的提升空间远未穷尽,普洱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专访普洱茶界的才女佳人阮殿蓉


专访普洱茶界的才女佳人阮殿蓉

专访人物:阮殿蓉,女,1968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回族,助理工程师,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百年俊昌号的传人。曾任云南振思铁合金矿业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98年出任稍显混乱的局面,应该做哪些努力?

阮总:我认为应该重视内力和外力的作用。外力是指相关政府部门、社会行业组织的规范力量。政府可以加大监管力度,支持企业的发展,协会可以团结统一凝聚会员,更好地为成员服务,为产业服务,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并且把宣传做精做强,让宣传达到比较显著的效果。而内力则是企业要练内功,要自律,在质量方面,要从原材料到加工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不断创新,不断研究,提升普洱茶的品质,这样才能巩固和扩大普洱茶的消费人群。

结语:

采访结束后,我们想起了阮殿蓉女士曾在文章中写道:“陈年普洱是时间的醍醐,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陈年普洱,更是一种在时光流逝中的静默,在这种静默中,生活上升为艺术。陈年普洱还是一种顿悟,是一种用时间去完成的修行,是茶禅一味最好的注释。品陈年普洱就是品味漫漫人生。”

“来来往往的功名利禄,沉沉浮浮的荣辱炎凉,原本都轻于鸿毛与浮云。只有时间,才是真正的智者,它让心静了,让志清了,让理明了。在淡泊与宁静中,时间积淀下了黄金和珍贵。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最为独特的风味与特色。越陈越香还启迪了人生。一个人,一个在人生里不虚度光阴的人,同样是会越上年纪越有魅力的。”

是啊,多么好的诠释,这位洋溢着浓浓书卷气的文女子,也必定会像普洱茶一样,在时光流转间散发出无尽的风采与魅力。(作者:唐自波)

阮殿蓉:茶禅一味


如果喝茶让你静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让你的心灵和行动更和谐与统一。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茶中自有天下!

茶禅一味,源于夹山。有研究者认为,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湖南石门夹山寺,而夹山寺的茶禅一味,成于圆悟克勤。有人说,有多少禅师,就有多少关于“茶禅一味”的说法。在我这样的茶人看来,有多少的茶人,就有多少的对茶的体味和感悟。现在,我就一个普洱茶人的角度,即来读读对“茶禅一味”的理解。

普洱茶最初是为供给藏区而生产的,藏民们用它做酥油茶。作为一种日常饮品,普洱茶不仅影响了普通藏民的生活,而且也影响着僧侣们的生活。他们修禅悟道,皆需要以茶破睡提神。普洱茶的浓酽醇厚,还深深吸引了身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班禅大师。1986年,班禅大师亲自到生产普洱茶的饼等了几十年,这是需要耐性的。耐性,不仅喝普洱茶要具备,做人更要具备,如果说细节决定你的命运,耐性就决定你的成败。

人世间,浮华的诱惑也好,功名的利诱也罢,多一分淡泊,得一分宁静,自然就有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就有了定力。在茶水中体会人生的意义,谁说此境界不达禅境呢?

喝茶者,品茗人,都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茶用嘴喝,却更需用心去品。喝茶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解决身体需要的过程,也是一种满足精神享受的过程。如果喝茶让你静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让你的心灵和行动更和谐与统一。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茶中自有天下!

我想,茶禅一味,不过就是品味和领悟人生罢了。品茶不分男女,不论对象,百人百味,千人千感,正好比禅宗的拈花微笑。禅宗的理想境界是将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茶食是每天都会遇到的事,百姓人家离不开茶,寺庙也离不开茶,正应了那句话——和尚家风。没有殚兴,便没有茶风。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品茗者,是该有点修养的。“山上砍柴,竹林煎茶”,从来都是文人们的理想。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同时也是一个讲究茶道的国度。有专家认为,茶道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茶不仅是饮品,茶亦是艺术。品茗是一个“道由心悟”的过程。要做一个好茶人,用心灵去悟很重要,同时,更需要非凡的想象力。活泼生动,空灵洒脱,信马由缰,是禅者精神,也该是茶人的精神。

爱茶而不拘泥于茶,才能成为一个好茶人。一个好茶人就是一个智者,他能在茶中找到心灵心所归依的乐园。

阮殿蓉:是哪一壶普洱服了你?爱茶人士的告白


人有人品、茶有茶品。人品乃人寄身世间的根本,茶品自然是茶为人所珍惜的特殊品质,人无品则精神无气象,节度无操守;茶无品则流于饕餮,味不正、神不在。人非圣贤,但成为圣贤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在此渐进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借助种种饱含精神特质的东西来冶炼自己,或以艺术陶冶情操,或以劳作体认艰辛,或以经史子集培育知识,或藉美景开阔胸襟,或以酒浇块垒,或以茶明心智,识淡泊等,大凡被视为精华者,全都品为上,容不得半点造次。作为普洱茶的经营者,我对“品”尤重之。众所周知,普洱茶之所以被称之为“茶中之茶”,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的特殊品质,即“香、甜、甘、苦、涩、津、气、陈”。从自己的角度看,这品质涵盖万千物种之妙味,机法通融,综合有度;从禅茶同心的角度看,这品质贯穿了生死法门,包罗生命进程于一汤、一色、一味之间,有静逸、有真知、有普渡。它的最高境界乃“无味之味”,多少省悟、多少历练、多少善举,多少悲悯,以及多少极致的功德和个体的脱尘之感,全部存之于一壶,由你自个儿去品、去悟。因此,能与普洱茶结缘,一直被我视为生命的奇遇。作为一种通灵的物质,普洱茶赐予我的是生命的恩惠和福祉。

我自始自终对普洱茶怀着敬畏之心情。记得在担任之旅中,我个人始终相信无论是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或者是其他茶业公司,逐利的欲望总是一再的被一壶壶的普洱茶所削弱,因为我们已经感到若干爱茶人士发出的告白,远远不如一壶香高味美的普洱茶来得更直接更有说服力。

阮殿蓉:买尽青山当画屏——普洱茶的山水情结


不知道是普洱茶选择了云南,还是云南选择了普洱茶?也许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宿命。

茶是有灵性的,它们总是择名山而居,选好水为邻。秀美的山水,诗意的情景,才是产茶、品茗的所在。“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这副茶联描绘的正是茶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数数那些江南名茶,无不出于名山大川。黄山产毛峰,太湖洞庭出碧螺春,西湖产龙井,福建安溪深山产乌龙茶和铁观音。茶性雅致,一般都喜温喜湿,不耐寒,所以,它适宜和山水相依。在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中,尤其能产出品质优良的好茶。

不知道是普洱茶选择了云南,还是云南选择了普洱茶?也许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宿命。传说中,自诸葛亮南征来到云南,就把普洱茶带到了这片美丽的热土。这里虽然没有江南的名山大川那么知名,可相比之下却另有一番独特的景致。

这里高山群峙,大江奔流,终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温热湿润的气候使这里的植物生长得异常繁茂,古树参天,翠绿成阴。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这里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这里古茶树、香樟树、芭蕉林郁郁葱葱,茂林修竹之间鸟语花香。傣、拉祜、哈尼、基诺、布朗、彝等各族村寨就隐藏在这天然的绿洲大花园中。是这些民族的先民驯化培育了茶树,为中华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当年武侯选择云南为茶乡,也许正是被这里原始古朴的山水所陶醉,才让茶和云南的山水结下了难解的情缘。

从此,云南的山水便和茶难分难解了。六大茶山因普洱茶而闻名天下,普洱茶则借茶山的自然灵气孕育出历久弥新的浓郁茶香。据著名茶人邓世海先生总结,普洱茶的香味有荷香、兰香、樟香和青香四大类。它们都是来自大自然的气息,是云南山水的灵魂依附于茶中的神韵。到过六大茶山的人都会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的山是古老的,险峻中透着不屈的精神;山上的林木犹如山民的身躯,挺拔向上。这里没有城市的嚣喧,也没有现代工业的污染,一切都保持着远古洪荒留传至今的纯静和谐。在这样纯朴的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普洱茶,它孕育的香味,是本真的,缥缈的,它需要用心去品味,它的香是天地灵气的升华,是自然山水神韵的凝聚。

那淡淡荷香的芽茶,或称女儿茶,有着少女的情怀。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花中君子的雅称,和普洱茶淡雅的品性不期而遇。能喝一杯这样的香茶,也是一种缘分,那水雾中弥漫出的淡然荷香,仿佛在叙说普洱茶羞涩的山间少女的浪漫情怀。普洱茶的樟香又分为青樟香、野樟香和淡樟香。它们是茶树与樟树交错生长的结果,各自带着生长中汲取的不同记忆,在漫长的发酵中生长出来那曾经的美梦。云南各地的茶山上都能看到高大的樟树的身影,它们和茶树相依相伴,共享阳光雨露。正像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里描述的那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茶的根和樟树的根正是在地下紧紧缠绕,枝枝叶叶牵手相,阳光雨露传递它们爱的私语,茶叶才会染上樟树的香气,贮藏于叶片中。如同珍藏下一个有爱的梦,在分离后的漫长岁月中,那份香味会挥之不去,永远保留在记忆里。

这是多么浪漫的情怀所以,品茶时普洱茶的香味,不要轻易让它从你的齿唇间溜走,它是有灵性的山水和有灵性的茶树之间一份永久的盟约。

有心的人在品饮普洱茶时,还会从茶的香味里品出不同滋味。思乡的人喜欢品青樟香,从那充满活力的、新鲜自然的香味里捡拾起童年的趣事,故乡炊烟里的诗意。那些被生活折磨得心烦意乱的人,则应该去品淡樟香,它轻逸脱俗,香味平和,却又有禅境的淡然之美。一杯下去,可以荡涤心中的尘埃,在余香中感受到鸟语花香。据说,淡樟香是普洱茶品茗高手的最爱。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我们工作繁忙,不能亲往大自然感受美景的时候,品饮普洱茶不失为一种间接的方式。当茶的叶片在开水中翻滚之时,它和自然山水的梦境就已经一点点开始复苏。不要忘了茶是有记忆,有前世今生的灵性之物。那一片片由青变绿、舒展自如的叶片,向我们传递着来自大自然的美丽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山的雄伟,水的纯洁,向我们诉说着它和山水结下的不解情缘。

如果你有机会能亲自到六大茶山去看看,则有另一番动人的景致。你会看到那些古老的茶树,樟树,是如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相依相生,共同织就一片美景的。那些苍翠的山峦,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屏,千百年来用心呵护着脚下的片片茶林。还有水,流淌在山野间的清清泉水,它们是大地的血脉,浇灌着茶林的过去与未来。来到这里才会明白,普洱茶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靠的就是自然山水的滋养,天地灵气的钟爱。

普洱茶选择云南落脚生根,是云南的福气。其实也何尝不是一种命定的机缘,也只有这样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才能养育出“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的普洱茶来。

但愿每一个喜爱普洱茶的人,在品茶的时候。不要忘了聆听来自自然山水的声音!

云南傣族竹筒茶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的河谷坝区,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子、双江等30多个县区。根据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人口有114.21万人。

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人过去自称为“傣那”、“傣雅”、“傣绷”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傣”有两个含义:一是“谷仓”,古时候傣族自称“滚傣”,意为“谷仓人”见面则以“毫丁傣”(意为谷满仓)相问候祝福;另一种解释是,“傣”即傣语中的“犁”的谐音,傣族自称“滚傣”,意即“犁田的人”。两种解释都说明傣族的族称与水稻有密切关系,是一个水稻民族。傣族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属傣泐支系,讲傣泐方言;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属傣那支系,讲傣那方言;居住在景谷、双江、耿马等地区的傣族,是傣泐与傣那两个支系的结合部,故通用两种方言。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和德傣文两种。西傣文又称傣泐文,主要通用于西双版纳地区;德傣文又称傣那文,主要通用于德宏地区。

傣族竹筒茶,是傣族人民世代相袭的一道待客的传统茶饮。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约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便软化了。这时,用木棒将竹筒内茶叶压紧后再填满茶叶烘烤,这样边装、边烤、边压,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压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削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人碗中,冲人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青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饮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难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

竹筒茶具有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其色金黄透亮,引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生津止渴,健体美容的效果,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宾客的礼仪之礼。

傣族与竹子的不解之缘—竹筒茶


居住在澜沧江畔,孔雀之乡。风尾竹下。竹楼之上的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竹筒香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傣族和竹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爱竹、用竹,擅长竹编工艺。在傣族地区,人们的生活用具大至房屋、床、桌、柜、席,小至帽、盒、篮,到处都能看到竹的影子。除了这些以外,还有竹筒茶、竹筒饭等,竹子渗入了傣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们对竹的喜爱,不仅在于它虚怀若谷的君子性格,也在于以它为载体的风味美食。以竹筒茶为例,它总能给我们以“水净、竹青、茶自清”的心境感受。常用来加工竹筒茶的有香竹、甜竹两种,香竹又叫糯竹,皮薄内空,节间长,一般30-40厘米,竹膜清香浓郁,是做竹筒香茶的首选。

傣族景迈生态竹筒茶,就是采用景迈春茶和勐海香竹制作,将毛茶压制到竹筒里慢慢烤火,边烤边压。鲜竹水分多,明火烤制后渗出的鲜竹沥被茶吸收,隔着竹壳慢慢焙干,茶性易染,吸收了竹子清香,竹子里渗出的鲜竹沥也完整的保留在茶里,虽然效率很慢,但是能将竹香、茶香完美融合,展现云南竹筒茶的精粹。

傣族景迈生态竹筒茶,取材天然手法传统,是耗时耗力的手作生态精品。外形大方精美,白毫多,汤色明黄透亮,滋味鲜爽甜润,回甘持久韵长,馥郁的茶香和独特的竹香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傣族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一般可分为五道程序,现分述如下。

装茶:就是将采摘细嫩、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陆续装实。

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通常每隔4-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即可停止烘烤。

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为清香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喝茶:竹筒香茶喝起来,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的浓郁清香,所以,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难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

竹筒茶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其色金黄透亮,饮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生津止渴,健体美容之效,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宾客的礼仪茶饮。令人不禁想起曼生壶铭里的句子:"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藏'。内外兼修,傣族的竹筒茶。

大滇说茶:普洱茶身边的怪相


这个题目,来源于跟在校大学生喝茶。大学生喝茶,没什么奇怪的。但奇怪的是,谈到喝普洱茶,立刻就让人惶恐了。看我的眼光,怎么都不像喝普洱茶的人,也不象卖普洱茶的人。总之,与普洱无关。我笑问,按他们的理解,卖普洱茶的应该是什么形象呢?

右边这个是一种形象,应该长衫马褂,摇着扇子;或者呢,身着唐装,剃着光头,足蹬麻鞋;满口国学,奇经八脉,茶随气动;又或者,长发飘飘,师承某大法师,口称阿弥陀佛,茶禅一味;一个受人尊重的普洱茶人形象就这样呈现出来。惭愧,我是一点都对不上号了。让学生们失望了,大滇飞扬,原来是如此世俗之人。而我则坦言,把普洱茶人打扮成这样的怪叔叔形象,虽然容易引人注意,但长期来说,并非正道。这样的怪叔叔,有;但大多数普洱茶从业者,并非这样一个妖魔化的形象。

普洱茶,并非一定是老人家喝的茶,起码我自己觉得不老。作为一个健康饮料,大学生既然有喝绿茶,乌龙茶的需求,那自然也应该有普洱茶的需求。许多大学生现在都很排斥可乐饮料,趋向茶饮料,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无疑,任何一个产业,未来都是属于现在的年轻人的;如果不纠正这个产业在年轻人中的形象,这个产业就没有未来。许多古老的品牌,面临困境的时候,做出变革的第一步,就是让品牌年轻化;这甚至成了某些传奇CEO的必杀技。普洱茶,也必须从年轻人开始,从娃娃抓起,才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

一、普洱茶的基础是饮料

普洱茶的高档化,并非是茶本身的原因。最好的普洱茶,就原料来说,哪怕3000一公斤,我也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可怕的是,在附加了若干文化因素、包装因素,年份因素、炒作因素后,不可思议的溢价。茶博会上所谓100克茶拍卖到数十万,这些屡屡见诸报端的事,都透着一个字,假!由此也向社会大众传递了许多错误的认知。事实上,真正的普洱茶并不是那么让老百姓不可接近;甚至我们还可以说,普洱茶在茶饮料里,实际上属于总体价格最便宜的品种。传递出各种天价,让更多的潜在客户远离普洱茶,有什么好?

二、请不要附加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气功、周易、阴阳五行,用在普洱茶的描述里,的确可吸引一些附庸风雅之人;以及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茶就是简单的茶,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茶作用于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我倾向于忽略这些主观的感受。

一个受过正规教育的新人在学喝普洱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多半会觉得是无稽之谈。装神弄鬼的罪名落到普洱茶这个产品上,有点冤枉。正常的茶叶产品,比如龙井之类,成名了数百年,不需要这样的神话;好喝就是好喝,单纯PK茶叶本身的品质就行了。历史上以神秘主义来吸引大众追逐的团体,比如太平天国跟白莲教等,最后都被证明是自取其辱。

对于新手来说,尤其是大学生,学过物理、学过化学;这些神秘论,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用解释不清楚的现象拿来说事,而且以赢利为目的,就有些分辨不清楚真假了。强势的气场主导,逼问听众,好不好?有没有感觉到丹田发热?一大群人中自然会有人应答一声,羊群效应产生,事后才感觉那只是黄粱一梦。我不希望茶友对普洱茶的感觉是这样;而是一贯强调,同一款茶,在不同时间段,用不同的水和器皿,多试几次,来判别这个茶的好坏。普洱茶的加工和陈化,伴随着两个变化,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从这个方向去研究和了解普洱茶才是正道。用所谓的气去感悟,那应该是有特异功能的气功师的事;普通人最好不要去玩。

三、喝茶的装备

普洱茶可以喝得很简单。简单到一个大杯也可以,飘逸杯也可以,普通的功夫茶具也可以;喝袋泡茶也可以,喝迷你沱也行,老黄片也罢。从喝茶的角度来说,大家目的各有不同。有些是为了解渴,有些只为了减肥,有些只为了调节下情绪,有些是为了卖茶,有些是为兴趣品茶。目的不同,实在没有必要追求太多喝茶的装备。看自己的经济能力和目的,量入为出,才是硬道理。

许多年轻人看看网上的视频,据说一套茶具要几千上万几十万,都说喝茶喝不起。今天大滇说了,几百元的茶具和几万元的茶具泡出来的茶,可能相差不大。茶具差一点,可以提高对茶品的了解,以及茶艺方面的技术。对于新手来说,茶器的影响,甚至差别不过十分之一。不要因为茶器太贵,把潜在的消费群推开。普洱茶的推广,应该杜绝渲染茶器的昂贵,而强调喝茶本身的益处。关于这一点,我很信服某人的说法:喝可乐是不健康,但是比起一天内滴水不进的人,喝可乐的人,身体会更好一点。因为喝可乐,首先是喝水。

四、喝茶的着装

普洱茶的从业者,应当远离奇装异服。像现代人的正常着装即可。身着唐装,剃着光头,足蹬麻鞋,只能表明自己的虚弱。靠这些奇形怪状吸引人的注意,实在对推广普洱不利。我想没有一个年轻人喜欢这样打扮。要喝普洱就得这幅打扮,我们没法向年轻人交待。如果只有卖普洱茶和算命的,才会有这幅装束。我真的很无语。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湮没在人潮中,自然舒适地喝口茶,是一件惬意的事。一个奇装异服的怪叔叔在人群中,给人一看,就说,这是卖普洱茶的,委实觉得惭愧!甚至,丢人!这类怪叔叔,满口周易、奇经八脉,国学,似乎很有文化的样子;可是,你敢公布你的中学是哪里毕业的吗?我所知道的这样一类人,甚至中学都没有毕业,常年混在社会上:一会是流浪歌手,一会是著名诗人,一会是算卦高手。简单问下,20岁前你在干嘛?混进普洱茶圈子里谈文化,靠这身行头,真的足够了吗?哪怕学习成绩再不重要,中学毕业证要有吧?否则,把周易背熟,你也理解不了。不用沐浴更衣,不用焚香;如果你心愉悦,简单喝茶足矣;茶就是茶,普洱茶就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料。

所有莫名其妙的怪叔叔们,请远离普洱茶!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阮殿蓉说茶:傣族与普洱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