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她本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凭一颗不服输的心,一头扎进茶叶种植这个行当。短短的7年时间,她不仅研制生产出了乳山第一筒红茶,还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集茶叶栽培、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先后荣获威海市文明诚信民营企业、“诚信威海”食品行业榜样企业、乳山市诚信联盟成员单位等荣誉称号。她,就是乳山市凤凰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新辉,一个用永不停息的脚步声唱响创业新歌的女强人。

现年44岁的马新辉,在毕业后就开始了打工生活,可是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根本无法改变她的生活,她便萌生了辞职创业的念头。2008年,徐家镇政府出台了鼓励农民种茶的优惠政策,当时大多数人对此持观望态度,头脑灵活的马新辉却捕捉到了商机。经过严密的市场调查,又听了有关人士对于茶叶市场的前景分析和评估后,马新辉决定放手一搏。2008年2月,马新辉回到徐家镇东峒岭村,承包了350亩荒山,并注册成立了乳山市凤凰山茶业有限公司,迈出了种茶创业的第一步。

对于“门外汉”马新辉来说,种茶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由于不懂技术,她只能厚着脸皮恳求供应商在供应茶种的同时给予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茶是种上了,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地里长出来的全是杂草,不见一颗茶苗。承包土地、购种不但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工人一大笔工资,如果创业失败,她将血本无归。当时,不少亲朋好友都为她捏了一把汗,马新辉更是心急如焚,她情急之下给茶种供应商打电话,对方解释说,茶苗的出芽时间很长,或许一个月或许几个月。听了供应商的话后,马新辉还是放心不下,又专门去日照请了种茶的师傅,还跑到市果茶站找工作人员咨询,得到相同的答复后,她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来。接下来的几个月,是马新辉最难熬的日子,眼看着地里长出的杂草影响到茶苗的生长,她天天泡在茶场,和工人们一起将杂草一根一根的拔掉,直到10月份,地里的茶苗陆续出齐,马新辉心里的重担总算落了下来。

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马新辉是一边生产一边学习,逐步掌握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整套科学种植技术。茶叶产量上去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尽管马新辉生产的茶叶质量上乘,但因没有自己的商标,茶叶在销售过程中颇费周折,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市场竞争力很薄弱。马新辉意识到,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抢占市场、树立品牌。经过申请、上报、检验和审批等环节,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她成功注册了“乳溪”商标。但马新辉心里明白,茶光有商标还远远不够,市场对茶叶的种植、生产、包装技术和质量以及打造绿色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苛刻,要立足市场,茶的品质要有铁的保证。为保证产品品质,马新辉先后在徐家镇桑行村、圣石前村、威海正棋山旅游区等多地建立了有机茶园,从基地源头抓起,采用标准种植模式,建成“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有机茶叶基地。在种植茶叶时,马新辉从来不使用任何农药,这也曾遭到不少茶农的质疑。部分已经和她签订收购合同的茶农,因为害怕影响收成,经常找马新辉理论。面对压力,马新辉始终坚持己见。2010年5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乳溪绿茶”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由于茶香浓郁,加上营养丰富,茶叶进入市场后,立即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茶农们看到手里的茶叶卖上了好价钱,纷纷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经过几年的打拼,乳山市凤凰山茶业有限公司效益越来越好,马新辉本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但她并没有止步于此,她又开始着手拓宽种植品种以求更大发展。马新辉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喝好茶,而是开始追求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茶叶。在市场上,具有帮助胃肠消化、促近食欲、降低血糖与血压等多种功效的红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马新辉决定尝试研制红茶。为此,她主动到各地咨询、学习红茶制作加工工艺,并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购买了制茶设备,开始进行反复实验加工制作。每一次试验,她都要在本子上详细记录原料摊放的时间、厚度、投放时间、投放数量、室内温度等数据,以确定在何种情况下所制作出的红茶品质最佳。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2011年9月,马新辉成功研制出乳山第一例红茶,经过检测,其外形、色泽、香气、滋味以及理化指标均达到了优质红茶的标准。

“一花独开不是春”。先富裕起来的马新辉,始终没有忘记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在经营自己茶场的同时,还向周边乡亲们无偿提供优质茶叶种植的技术支持,不断扩大茶园的规模和影响力,先后发展了6个茶叶种植大户,可为当地解决富余劳动力200余人。2012年,茶农姜三宝生了一场重病,家里欠了不少外债。马新辉知道后,专门送去了4000元救助金。不仅如此,马新辉的凤凰山茶场每年都会向徐家镇敬老院和学校提供资金帮助。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马新辉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今后,她将继续用勤劳的双手将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茶农走上科学致富之路,为乳山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扩展阅读

记全国劳模张步瑞酒醇茶香相伴创业人生


酒醇茶香相伴创业人生

——记全国劳模、东平高粱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步瑞

昨日,笔者走进位于政和的福建东平高粱酿造有限公司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东平高粱系列美酒,显示屏滚动播放着企业获得的一面面金色奖牌。“借着品牌的力量,东平高粱已走出区域品牌的局限,成功走向上海、广州等地,公司被福建省轻工研究所确定为产业化实验基地。”公司董事长张步瑞欣喜地说。

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召开,张步瑞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农民企业家——东平高粱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政和闽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步瑞的创业人生伴随着艰辛,也伴随着酒醇茶香。

致富难,带着村民寻出路

生长于革命老区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的张步瑞,1980年高中毕业后,在村里一边当小学代课老师,一边务农。

上世纪80年代,东平镇一带漫山遍野都是小径竹,“这么多竹子要是能利用起来多好。”1983年,张步瑞打听得知,闽东地区做雨伞柄和养殖海蛎需要大量小径竹。他收购竹子运到宁德销售,赚钱从一分一厘开始。那时候,农民除了种田,脱贫致富门路少,砍一天竹子能赚五六元钱,也多了一条增收的门路。能把山上自生自灭的竹子变成钱,村民们打心眼里感谢张步瑞。

凤头村有不少茶园,1987年,张步瑞打起茶叶主意。他带头开荒山种茶叶,不少村民也跟着种。张步瑞收购来茶叶,用拖拉机运到闽东的福安。政和到福安都是砂石路,还要经过险峻的稠岭,经过十几个小时颠簸,到福安一身灰头土脸。

后来,张步瑞把茶叶生意做到浙江、上海,浙沪一带清明茶好卖。1988年春,他收购400公斤绿茶用班车托运往上海,不料到杭州时,茶叶被人偷了一大半,亏了本。大城市路途远,做生意风险大,张步瑞就收购茶叶去建阳销售。他一边卖茶叶,一边向茶厂师傅学习制茶技术。

白茶香,带头发展茶产业

1991年,张步瑞与哥哥、村民杨世良集资10多万元,租下凤头村头坑自然村的仓库,带头办起民营茶厂,从事白茶加工。

当年,张步瑞生产的白茶一箱箱码在仓库里。茶叶卖到哪去?他前往深圳跑市场,找到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老总。听了张步瑞介绍家乡的茶叶和白茶生产过程后,这位老总半信半疑:“你运一车到深圳来看看。”张步瑞一个电话打回去,几天后,一辆装着229箱政和白茶的解放牌汽车开进了深圳进出口贸易公司。“嗯,你们政和白茶是好茶,我们可以长期合作。”老总细细察看政和白茶外观,泡了几泡品尝后,十分满意。当天晚上,这位老总宴请香港的客人,把张步瑞也拉上。

此后,张步瑞干脆长驻深圳,一有订单,就打电话回家安排生产。办茶叶加工厂的第一年,厂里卖了上万公斤茶叶,那年,他把办厂的钱都赚回来了。在张步瑞的带动下,凤头村茶园面积短短几年间新增了2500多亩,还带动周边村民大面积种茶。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平白茶大量销往广州、深圳、香港。

2006年以后,各地茶企如春笋般冒出来。面对激烈的竞争,张步瑞又投资上千万元,新建了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新茶厂。“现在是茶叶生产旺季,东平镇市场上茶青每天交易额都在500万元以上,最多时,一天就有上千万元的交易。”从事茶叶生产经营20多年的张步瑞对东平茶叶生产、交易情况了如指掌。如今,茶业已成为东平镇的支柱产业,农民一半收入来自茶叶。

老酒醇,东平高粱飘新香

东平镇有优质矿泉水和独特的小盆地气候,十分适宜发展酿造业。由于体制等原因,创办于1958年的东平高粱酒厂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产量明显减少,最后处于半停产状态。

“隔行如隔山,做茶我内行,可是对于酒,我一无所知。”张步瑞说,“但是东平有这么好的条件,没有把东平高粱酒做起来很可惜。”2003年,张步瑞与原酒厂的部分老工人创办了东平高粱酿造有限公司。白酒需要窖藏,刚开始几年,产量少,年产白酒仅20多吨,销售的酒十分有限,酒厂靠每年酿造90多缸酱油赚钱养酒。张步瑞鼓励员工说:“大家只要沉得住气,酒藏它五年八年的,卖出去,企业就有资金了。”

2007年后,东平高粱酿造有限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张步瑞把原政和酒厂的生产设备全部买下来,提高了产量,销售市场也不断扩大。当时,东平高粱在市场上销售,人们一喝,都说好。消费者的肯定给张步瑞极大的信心,他决心把东平高粱酒做大。

2008年,张步瑞到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向专家请教,聘请福建轻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对酒厂原有传统酿造工艺进行全面改进,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引进高粱酒酿造新工艺。他还从山东购买全自动灌装生产线,白酒生产能力提高到千吨以上。近几年,公司先后投入2000万元,引进设备,扩建厂房,增加酒窖,提高产量。

经过张步瑞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东平高粱获得QS认证,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2012年,“欣荣”牌东平高粱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公司所产高度白酒还获得湖南、湖北、江西、广西、重庆、福建六省市白酒行业“金奖优质酒”称号。2014年,东平高粱年产量达到800多吨,销往福建、上海、湖南、江西等7个省市,产品供不应求。

普洱茶之歌首次唱响版纳


“普洱茶是诗,普洱茶是歌”伴着优美的旋律,央视激情广场在西双版纳的录制现场沸腾了。青年女歌手严当当和男中音歌唱家佟铁鑫先后上台,演绎《普洱茶乡》和《普洱茶之歌》这两首凝聚着数百万普洱茶区茶人以及普洱茶商、消费者心意的歌。这意味着,最热门的普洱茶产业有了自己的歌。

据介绍,为了办好首届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论坛峰会,并将普洱茶精神和深厚文化内涵世代传送,组委会与西双版纳茶办面向全国征集歌词,各界人士踊跃应征,组委会收到了近千首歌词。经过有关专家,艺术家精心筛选,最终选定了《普洱茶乡》和《普洱茶之歌》这两首歌词,谱曲后作为弘扬普洱茶精神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歌曲传唱。

作为普洱茶歌曲的首唱者,严当当和佟铁鑫两人在历时3个小时的央视激情广场“激情普洱茶、放歌普洱茶”的录制现场,两次掀起了现场观众的热情高潮。情至深处,一向沉稳的佟铁鑫跑下台,搂着台下一位白发老太太的肩,两人共同清唱《夕阳红》。

在演唱会中,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和中庸卓玛,以及歌手徐子崴、刘和刚、谭晶、刘媛媛、刘玮、燕妮,火风,以及当地本土歌舞演员也悉数上阵献艺,为这次以普洱茶为主题的演唱会上演精彩节目。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邱辉


邱辉,原名邱维藩,字辉,男,云南昆明人,1929年5月生。1947年考入云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滇桂黔边纵第九支队政工队员、边纵四期干校政干班学员、武工队长、指导员、原普洱专署(今思茅市)建设科农林股长。1952年,先后任中茶普洱支公司股长、思茅行署外贸局茶叶科科长,行署茶叶领导小组副组长、行署茶办主要负责人。1995年12月离休,离休后至今继续在云南茶界发挥余热。

50年代中期,邱辉与同仁一道,组建茶区基层收购站(组),积极开展收购运销,深入茶山宣传,组织茶农垦复茶园,促进茶叶生产迅速恢复。他参与组织研制了第一台手摇、畜力和水力揉茶机,后推广应用传动、电机揉茶机,建立第一座节能土烘房和使用烘干机,促进从手工艺揉制到机械加工的转变。

撰写发表大量论文和其它相关文章:《论思茅地区茶叶生产区划》、《关于加速发展普洱茶生产若干问题的意见》、《茶叶技术培训教材》(主编)、《思茅地区树植物群落在茶树起源进化中的地位》等。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茶马古道—茶马司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的职能,即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

据史籍所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经略安抚使王韶在甘肃临洮一带与人木征作战,需要大量战马,朝廷即令在四川征集,并在四川四路设立“提兴茶马司”,负责从事茶叶收购和以茶易马工作,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茶场”和“买马场”,沿边少数民族只准与官府(茶马司)从事以茶易马交易,不准私贩,严禁商贩运茶到沿边地区去卖,甚至不准将茶籽、茶苗带到边境,凡贩私茶则予处死,或充军三千里以外,官员失察者也要治罪。立法如此严酷,目的在于通过内地茶叶来控制边区少数民族,强化他们的统治。这就是“以茶治边”的由来。但在客观上,茶马互市也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宋朝以后,除元朝因蒙古盛产马匹无此需要,而未实行“茶马互市”以外,明、清二代均在四川设立专门的“茶马司”,清朝康熙四年(1665)在云南西部增设北胜州茶马市,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才予废止。

公益人生茶人生 ——何俊辉


何俊辉,壹基金救援联盟云南火峰救援总队创建人,云南志愿者救灾联盟顾问,云南省应急救援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作为自幼喝茶的云南人,与大益茶因公益结下坚实的友谊。

在大益的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2014年3月与大益基金会同仁去香格里拉援助白马雪山藏文小学饮水工程,虽然因为客观原因没能成功,但对大益基金会的工作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些年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喝好茶,交好朋友,做好事。

你觉得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茶品越来越丰富了。

在喝茶的路上,未来十年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要有自己的一个优雅的茶艺工作室,常邀三五好友品茗。

除了茶这个爱好,在自己的生活上,未来十年你有什么最想做的事?

答:做为云南众益志愿者发展中心和云南山地救援搜救技术服务中心两家机构的发起人之一,希望未来十年内把他们打造成云南本土草根公益团队的标杆。

益友网:听说您喝大益茶很多年了,可以说是大益的忠实粉丝,最初是怎么样接触到大益茶的呢?

何俊辉:因为我是云南人,其实从小就有喝茶的习惯,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喝普洱了。大益作为云南的一个老品牌,也是很早就接触过的,记得98年的时候,我花63块钱买了两块250克的大益砖茶,那时候有的饼茶一饼也才卖九块钱,所以这个价格还是蛮高的,但记得那个茶味真的很好,自己也觉得很值得。08年的时候,我也买了几件大益的7542,一直收藏到现在。后来正式接触到大益内部的人员是因为2010年云南连续大旱,我们去给茶农们赠送了很多“保水剂”,而大益爱心基金会也在各地建立水窖,当时就有了一些合作。从那以后可以说,对大益有了更亲切的感觉。

益友网:您的本职工作是跟公益有关的,跟大益爱心基金会也曾经有过合作,同时也是大益爱心基金会的益工,在您看来,大益爱心基金会和壹基金在运作方式、工作风格上面有没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呢?

何俊辉:我本人主要是从事紧急救援工作的,像碰到一些自然灾害,我们的团队一般都会冲在最一线的地方,针对性强,专业度要求高,有时候难免还会有一些危险性。大益爱心基金会主要是从事扶贫、助学、帮困,在公益事业的方向上有所不同。我感觉我们的团队比较“粗”一些,因为都是大男人比较多嘛,阳刚之气足。大益爱心基金会更文雅,可能跟本身从事一些茶道教学推广有关系。现在我以个人名义加入了爱心基金会的益工团队,也希望能多受一些茶文化的熏陶,在不需要“冲锋陷阵”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爱好来修身养性!

益友网:目前大益爱心基金会所从事的一些公益项目,尤其是大学公益项目,经常会将茶道文化融入到公益当中,你怎么评价这种模式?

何俊辉:我觉得挺好的,大益一直提倡“优雅地行善”,这个概念不错。做公益不一定要苦兮兮的,其实公益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也可以让大家觉得愉快。像今年下半年我们联合大益东航爱心茶室做了一次为鲁甸震区儿童捐献书包的行动,最后一共收到了778个书包,这些活动模式我觉得都很不错,也更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很便利地参与进来。大益爱心基金会在云南公益界还是很有知名度的,他们不像有些单位是为了宣传而公益。大益做的很多事都很低调,是为了公益而公益,为了善举而公益,这一点上我很看好他们。

益友网:您平时喜欢怎么喝茶?您觉得茶在您的个人生活当中充当了一个什么样角色,对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何俊辉:茶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剂生活的安慰剂吧。喝茶,一是从小的习惯,第二也有保健的需求,平时朋友来了,大家坐在一起喝喝茶,也是很好的一个交流的媒介。对我来说,茶还有一种静心的功能,有时候生活上、工作上碰到一些不愉快,就做下来泡一壶茶,感觉心就静了,所以说,它是我生活的安慰剂。

益友网:作为我们的老粉丝,您对我们大益的产品也非常了解了,未来你最期望看到大益出品什么类型的产品呢?或者说,哪种产品对您的吸引力会是最大的呢?

何俊辉:我个人还是喜欢比较传统的产品,因为我不太喝熟茶,主要喝,像7542就是一款经常喝的很喜欢的产品。希望未来大益能继承传统,多出一些经典回顾之类的产品,把大益茶的口味更好地传递下去!

茶商谭文辉的“收茶”生意经


东莞茶商谭文辉在为新收到的茶样做标记。南都记者徐盛伟摄

3月26日,勐海县城。

谭文辉在街边停好自己的丰田越野车,转身进了银行。他从柜台提了50万现金,将其中的30万用环保袋装好,随手递给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新班章村支书李刚。

从2005年起,谭文辉每年春季都会在西双版纳逗留两三个月,到各寨收购第一拨古树春茶,几年间跑遍了勐海茶区的大小山头,同十多个茶区的茶农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今年“头春”开始采摘以来,谭文辉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茶山上度过。这次,谭文辉以1500元/公斤的价格预订了数百公斤新班章春茶,由于担心竞争对手抢货,他一次性把货款交到村支书手上。

第1站布朗山乡吉良村

这里的茶以苦著称,茶商习惯拿它来与其它茶拼配调味

交上百万“学费”核心资源最重要

谭文辉是惠州龙门人,常年在东莞做普洱茶生意。2008年古茶山核心区之一,散落着3000余亩古茶园

饼干衣服送给困难茶农参与捐建寺庙

从布朗山乡政府所在地拐上一条坑坑洼洼的泥路,15公里多长的山路由无数急弯、陡坡组成。谭文辉娴熟地操控着方向盘,车尾扬起绵延数百米的土龙,路边不时可看到车辆翻下悬崖后压倒的成片树林。

老曼峨是著名的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区之一,寨子四周散落着3000余亩古茶园。同沿路的许多寨子一样,谭文辉与茶农已经熟稔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

车子经过寨子的寺庙,门口一位中年僧人远远向谭文辉打招呼,他急忙摇下车窗挥手致意,“修庙时我捐过一点点钱。”

寺庙斜对面是村民岩落旺家的木楼。从2008年起,谭文辉开始收购他家的春茶,每年收购量1吨左右。岩落旺是布朗族人,家里有1000多棵古茶树,今年他家的苦茶已经涨到800元/公斤,甜茶则达1100元/公斤。

岩落旺说,他家的茶只卖给包括谭文辉在内的两位广东客及另一位浙江客,“这些都是合作了好几年的熟客,卖给别人没法交货。”前两天有一位陌生人上门收茶,每公斤愿意加多100元,但被他拒绝了。

“寨子里的茶农大都很淳朴,你真心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对你好。”这是谭文辉多年来进山收茶的心得。刚到布朗山时,谭文辉带着整箱饼干和一些从朋友处收来的旧衣服,沿路送给一些生活困难的茶农,他至今仍保留这一习惯。至于每年春茶的价钱,只要是自己认准的山头,茶农开价多少就是多少,他从不讨价还价。

第3站老班章寨子

村口竖起“禁止到茶地收购鲜叶”的告示牌

嫁到老班章的“人脉”帮他淡定收茶

在老曼峨20多公里外的老班章寨子,不分大小树的“明前头春”已由去年的2800元/公斤蹿至3500-4000元/公斤。由于产量有限,近年登门收茶的客商挤破了寨门,即使带着成摞现金,没有过硬的关系也很难收到靠谱的春茶。

这几年,老班章周边寨子都“自觉”加强对本村茶叶资源的保护,在村口设卡检查,禁止其它寨子的茶叶流入,以防茶农掺杂使假。

除了限制外来茶叶,老班章还在村口竖起“禁止到茶地收购鲜叶”的牌,落款时间为2013年元月。谭文辉说,寨子此举是避免对珍贵古树的过度采摘,茶客只能到村里收购加工好的毛茶。

由于老班章炙手可热,茶叶的真伪成了茶商们难以回避的问题。“老班章太值钱了,我们本地人去收茶也很难搞到真货,担心茶农做手脚。”在景洪市区曼听路开茶庄的王超军直言不讳。勐海南春茶厂老板彭峰也认为,“这个行情之下,一次能收到三五十公斤老班章是了不得的事。”

不过,谭文辉一点也不着急。早在几年前,他在南糯山石头寨收茶时,就同哈尼族少女杨希的父亲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如今,杨希嫁到老班章,谭文辉的人脉也延续到了这里。

杨希家的木楼建在村中央一片高地上,蓝瓦覆顶,实木框架,2010年建房时花费超过50万元。谭文辉一行进门时,杨希正忙着在锅灶上炒制新茶,门口的空地上晾晒着十几公斤加工好的毛茶。

杨希家现有60亩茶园,春茶产量在1吨左右。以前她家同其他合作社村民一样,鲜叶要全部上缴给设在村里的“陈升号”初制所,不得私自售卖。“去年卖给‘陈升号’的鲜叶价是300多元/公斤,比较亏。今年我家退出了合作社,自己采茶加工,只卖春茶就能赚一两百万。”在她家宽敞的客厅里,豪华皮沙发、液晶电视、台式电脑、组合音响应有尽有。

“先给我取1公斤茶样,过几天再来收货。”谭文辉递给杨希老公厚厚一摞现金,对方也不点看,抓起几个空塑料袋就进了旁边的储藏间。

第4站勐混乡班盆老寨

茶园海拔、气候、土壤、生态环境、树龄等因素与老班章相差无几

看准性价比高的头春茶早下手预订

返程途中路过班盆老寨,早在路边守候的傣族茶农岩坎龙进屋搬出四箱毛茶。班盆寨子位于西双版纳勐混乡,与贺开古树园遥遥相望,茶园海拔、气候、土壤、生态环境、茶树树龄等因素与老班章相差无几。今年的班盆春茶价格仅800多元/公斤,谭文辉认为性价比很高,早早向岩坎龙订了总价20万元的头春茶。40公斤毛茶放进越野车后备厢,岩坎龙当场拿到3.2万元现金,脸上乐开了花。“别人都说春茶价格高,我觉得还会有上涨空间,现在不收就晚了。”谭文辉说。回到勐海县城已近子夜,望着仓库内的数十箱春茶,谭文辉长长舒了一口气。

第5站勐海县城

谭文辉在这里拥有两个仓库,收到的新茶先在这里分拣,再送往工厂压饼

春茶没开采已收到茶友大笔定金

经过数年苦心经营,谭文辉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对他充分信赖的茶客。今年的春茶还没开采,他的账户上已经收到茶友们打来的大笔定金,“都是指定要某某山头的古树纯料,一人几件,收再多毛茶也不够大家分。”

谭文辉在勐海县城拥有两个仓库,收到的新茶先在这里分拣,再送往工厂压饼。最近,谭文辉看中了勐海县城一块1000平米的地,打算花60万元买下筹建“纯臻号”会所。他深信只有在茶区扎根,多年积累的宝贵人脉才能更好地为己所用,从而掌控更多名山古树核心资源。

王辉军:让昭君白茶名冠世界


湖北昭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军

“尽管‘昭君白茶’品牌出道不到十年时间,但是昭君白茶的历史却十分悠久,‘昭君之美源于白茶’的传说不无道理,现在兴山县举全县之力发展成全省最大的白茶基地,随着白茶产量的提高,昭君白茶品牌美誉度的飙升,昭君白茶在2014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之后,品牌价值更加显现,昭君白茶一定能够像昭君一样名扬世界!”湖北昭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军在谈到昭君白茶的文化出路时一脸的自信。

厚重的昭君茶文化

闻名遐迩的香溪河发源于神农架,她像一条银丝带,漂游在群山之间,她一头连着神农云海,一头系住长江三峡。香溪两岸香溪水以翰墨之笔写满了传奇,在这条河边五百年里就出生了两位世界级文化名人,一位是骚人屈原,一位是美人昭君。千百年来,神奇瑰丽的昭君传说、丰富详实的历史典籍和灿若星辰的文艺作品共同构成了灿烂的昭君文化。

昭君故里属于大巴山余脉,群山耸峻,云雾缭绕,好山好水出好茶,这里生产茶叶的历史非常悠久,历史上曾为贡品叫白鹤茶,自然与美人昭君分不开,关于昭君茶的传说也很多,其中广为流传的当属白茶育美人的传说。

身为昭君第七十二代传人的王辉军讲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说昭君出生时忽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瞬间紫微星从天际划过,霞光万丈。王襄捧着刚出生的女儿,望着窗外的奇异景观暗喜,难道女儿是仙女下凡?当晚,王襄刚刚入睡,一女神坐卧莲花,手执杨枝从东方上空缓缓而下:“王襄,你女儿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天使,要精心养育。当年悟空大闹天宫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玉瓶,玉瓶里装有两粒种子一粒落在浙江的天荒坪,一粒落在你家对面山上的龙潭边,现在那粒种子已长成了一颗大树,你在清明前把鲜叶采回,秘制熬汤给女儿喝。”说完便不见了踪影。

王襄从梦中醒来,方知是观音菩萨托梦。王襄来到龙潭找到了那棵奇异之树,小心翼翼的把新芽摘下来,回到家里每天熬汤给女儿喝,女儿不仅百病全无,而且一天比一天长的漂亮……

昭君传人与昭君白茶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故事,经历过若干个年轮后也许会喜剧般的重合。王辉军告诉记者,他在昭君茶发展遇上瓶颈的关键时刻,无意间听说高桥乡龙潭村有一棵近百年的野树非常奇特,在清明期间茶叶叶面变白,色若玉霜……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找到了这棵茶树,果然和传说的一样,他采下鲜叶赶到中国茶业研究所请求专家鉴定,化验专家告诉他这种茶叫白茶,是一种珍奇品种,含多种人体需要物质,氨基酸的含量更是普通绿茶的2至3倍,还具有较强的养颜美容效果,他欣喜若狂,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意味。如今这种珍稀白茶在昭君故里已经发展到一万多亩。

王辉军说:“怎么使珍稀白茶让人们从心里上认可并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除了茶的本质以外还需要丰厚的昭君茶文化。白茶育美人的美丽传说事只是浩瀚博大的昭君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星辰。因此可知昭君文化与昭君茶文化是一对母子关系,昭君茶文化是昭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昭君文化,弘扬昭君文化,打好昭君牌是唱响昭君茶文化的唯一途径。”

说起白茶的品质,王辉军如数家珍,他说昭君白茶和昭君一样娇贵。就说白化返绿吧,其实是昭君白茶的一种特殊的生理机制。因受气候的限制,昭君白茶有效的生产时间并不多,产量也十分有限。在早春在15度到22度之间,幼嫩的芽叶失绿呈玉白色,以一芽二叶为最白,是最佳的采摘时间。春茶后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光照的增强,芽叶的颜色由嫩黄色逐渐变成玉白色,叶脉呈翠绿色,其幼嫩的新梢似朵朵初开的玉兰,十分奇特。通常春茶一芽二叶期为盛白期,盛白期过后,温度在超过22度时,白茶的叶色又逐渐由玉白色转变为淡绿色,最后成熟的老叶和夏秋季长出的芽叶成浅绿色。夏秋茶为绿色,故而昭君白茶生产时间只在早春。天气稳定采摘时间有短短20天。极端天气采摘时间只有10天左右,白茶的茶多酚含量则在10-14%,酚氨比只有1.6-2.3。这种罕见的高氨低酚现象也是昭君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而氨基酸高特别是高含量的茶氨酸,有利于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外界的侵害力,对于提高记忆度、降血压、减肥、护肝等都有明显作用。被称为具有“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白茶的属性,确定了生态、自然、环保。由于对气候的特殊要求,在22度尝属低温时期,不会产生任何虫子。因此也就回避了农药,由于白茶属于有机型,使用了化学肥料后,就会造成趋绿性强,形成了绿色。因此白茶不能使用农药的生理特征决定了白茶的生态属性。

昭君白茶的区域影响

王辉军在谈到未来的文化方向时说:“卖产品就是卖文化,茶叶与文化属于一脉相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十大名茶无一例外都是区域的大品牌,都是一个市级的大品牌。大品牌的影响就会催生整个产业的发展。”

宜昌茶属于优质茶产区,但是宜昌的茶叶价格与全国的区域大牌茶相比相差甚远,茶叶效益的低下,让宜昌茶的优质原料成为了外地品牌茶的加工基地。以黄芽为例,宜昌黄芽茶占了春茶高端茶比重的50%,但是在本土品牌茶中很难见到黄芽的身影,这就充分说明宜昌生产的黄芽茶成了其他大品牌的原料。

昭君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其和平使者的义举更是让世人肃然起敬,昭君是历史名人,“昭君”名贯全球。兴山县具有战略性的眼光推出“昭君白茶”,并举全县之力宣传“昭君”,推广“昭君”,培植“昭君”白茶很快形成兴山区域的品牌。

昭君之美源于白茶,白茶的发现为昭君之美契合找到了佐证,白茶的特殊属性、特点、功能、保健作用紧紧的跟昭君结合在一起,昭君白茶的品名本身就是很有文化深度、很有影响的品牌。只要地方政府有宣传“昭君白茶”就是宣传兴山县的高度,那么昭君旅游、昭君县城、昭君白茶等诸多的昭君制造就会脱颖而出,昭君白茶等品牌就一定会代表湖北茶阵容,向中国名茶发起总攻,假以时日,昭君白茶就成了全国的大牌。

茶马古道 马锅头与马脚子


在茶马古道上,人们习惯于将赶马人叫“马脚子”(藏语叫“腊都”)。马脚子们大多出生贫寒,为生计所迫才走上赶马的路,因为走茶马道不仅艰苦异常,而且还十分危险。在当时,赶马人可以说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在有些人眼中,他们就是些出卖苦力的人。

马脚子必须听从马锅头的指挥,马锅头就是他们的头儿,是一队马帮的核心,他负责各种采买开销,联系事情,甚至在野外开梢吃饭时,也要由马锅头掌勺分饭分菜。赶马人只是马锅头雇用的小工。但马锅头和马脚子之间并不单纯是雇主与雇工的关系。马锅头,尤其是一些小马帮的锅头,大多是自己参加赶马帮的劳动者,与众多赶马人同吃一锅饭。锅头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有的赶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两匹骡马,上路时将自己的骡马加入马帮,赚取自己的一份运费;如果再有些本钱,更可以备上一些货物驮上,自己也就有了一份利润。这样发展下去,一些马脚子就成了小马锅头或小老板。

在滇藏一线经营的大商号和马帮都有这么一种扶持赶马人的规矩:给商号马帮赶上3年马,就要分一匹骡子给马脚子,这匹骡子的开销费用归商号出,而这匹骡子挣得的钱全归赶马人。这样有了几匹骡马后,赶马人就会脱离马帮不干马脚子了,而是自己赶自己的马,做起锅头来。那些大掌柜、大马锅头也是这么一步一步发达起来的,他们知道这其中的艰辛和不易,知道这是用血汗换取的,所以才有了这么一种关照赶马人的规矩。

走西藏的马帮一般找滇藏边沿的藏族作马脚子,这样就不存在语言和习俗的障碍。一个马脚子最多可照看12匹骡马,那要极能干的赶马人才能做到,一般的马脚子就负责七八匹骡马。一个赶马人和他所照管的骡马及其货物就称为“一把”。这样几把几十把就结成了马帮。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马新辉:唱响创业新歌 女强人换得茶香满园》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