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文/和君茶产业事业部陈汉中

厂商一体三重境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近年随着经营和营销环境的变化,消费泡沫破裂,很多企业增长停滞。在茶行业也是如此,几家欢喜多家愁,茶企表现出两极分化特征,马太效应明显。一方面,优秀的企业保持高速增长,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平庸的企业出现下滑,越来越弱。茶企旗下的经销商同样如此,一些依靠政务消费和外贸出口的传统商家举步维艰,另一些市场意识强、多角化营销的商家依然高歌猛进,小商家为避免自身弱势,自发向优秀的商家寻求合并、整合。

面临这种形势,厂商都需要思考转型。如何实现在现有经济形势下的营销突破?乱世之时更需要练内功,经济形势越是不好,厂商越需要稳扎稳打。因此,厂商需要联合起来,阳谋营销价值链的整合,优势互补,抱团取暖,形成合力,而开展价值一体化的战略升级也迫在眉睫。

厂商价值一体化是营销战略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老命题和重要命题,大到国家之间的价值外交,小到家庭、中到商业厂商之间,都在寻求价值的交集。

习近平总书记韩国演讲,“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到商业环境,其实也是如此,2006年家电行业,流传一句话:“厂商博弈学学格力,厂商模式学学格力”。厂商之间的分歧和合作都是缘于对利益和价值观的异同。

什么厂商价值一体化?

价值包含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价值是指向别人,为别人做了多少贡献,强调的是成人达己。利益是生存基础,是解决彼此温饱问题,强调的是互助共赢;精神是向内求,慎独,不是靠巧取豪夺,强调的是内圣外王。厂商价值一体化的本质是:厂商之间建立一条合作共赢、理念认同、价值观认同的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厂商价值一体化的目标是双方一起把市场耕耘好,为目标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体验、享受。厂商之间如果秉承这样价值思想,不但可以大大提升沟通效率,人力成本、财力成本、时间成本也将会大幅降低。早在2000年初,和君咨询公司就提出厂商价值一体化的营销战略,直到现在意义依然重大。无论当今的互联网思维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去渠道化的如何表达,厂商价值永不褪色,因为合作是永恒的主题。

为什么要厂商一体化?

纵观其他家电、消费品行业,都是通过营销理念的转变和营销模式的升级造就了企业后来的成功,经销商则在企业成功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壮大和营销能力的提升,更成就了一批超强经销商的崛起。如格力、美的、娃哈哈、六个核桃、加多宝等企业成为厂商价值一体化的典范。

茶行业在产业化的初期,这方面做的很不够,用马云的话说:很多人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后来是跟不上。和君咨询蒋同团队在市场走访中发现,一般小型企业年销售额在5000万左右的,基本没有意识开展厂商一体化工作,是因为看不见。中型规模在一个亿左右的企业,在爬坡阶段,犹犹豫豫,没有全力以赴开展厂商一体化工作,即使有企业打着厂商价值一体化的口号,也基本停在口头上,不坚决,也不讲究商业市场游戏规则,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茶叶企业在1Puls亿徘徊多年,甚至死在1Puls亿这个坎,这是因为他们看不起、看不懂,再不努力,而其他企业一旦崛起才发现自己已经快跟不上了。能达到3亿以上的企业,比如大益、八马、白沙溪等,都很重视厂商价值一体化的工作,并在践行厂商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升级,成为茶行业内的领先军团。很可喜的是,今年我们看到一些传统有文化底蕴的老品牌正在加速发力,例如、湘益等,通过厂商价值一体化,撬动更多资源,实现企业的营销突破。

如何做好厂商价值一体化?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建立利益共同体

价值一体化,首先是利益,一起合作,先做好分钱观,然后才是价值观。利益共同体是基础,一起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赚钱是硬道理,在商业环境下,饿着肚子能把事业做好是不现实的。华为任正非说:不能让雷锋吃亏。

如何保证双方利益,厂商双方界定清晰的职能定位,明确责权利。但在现实中,厂商目标不一样的。厂家区域经理目标是:销量,市场占有率,品牌在当地的建设。经销商要的是利润,其次才是销售和品牌。搭档不好容易出现例如长期与短期,投入与产出,窜货与低价、销售与利润,有努力无销量、有销量无利润、有投入无影响的现象。

因此,认清了这一点,才能明白利润不能只是停留在纸上,否则最好的政策也是空头支票,一锤子买卖。如何把利益落在口袋里?厂商双方的有效合作是最终选择。厂商需要联合起来一起做事,建立合作组织,搭建销售平台,整合资源,做好营销对接,制定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在一起按原则办事,建立相互的信任。厂家做好管理和推广、招商、培训服务职能,把经销商扶上马送一程,这也是经销商初期最需要的。经销商作为市场的主体,培育自己的团队,建立多元化营销渠道,积极进行市场开拓与维护,配合和执行商家相关的渠道政策。

利益共同体的表现形式:厂商成立联合销售公司、年底利润分红、差价利润、融资等例如,白沙溪与商家成立北京联合销售分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第二重境界:事业共同体

如果说第一重境界,通过利益,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础和安全感,双方一路且行且悟。那么建立事业共同体,经销商把生意当作长期的事业来做,专心专一,这个确实有点难。我们说短期合作以利益为纽带来维持,就像肉食动物;长期合作靠的是价值观和使命,换位思考和同理心。因此企业不但要让组织有前途,商家看到希望,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厂商一体化的原则融入到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建立支持厂商一体进程的文化基本法则和管理机制。双方从以金钱结果导向转向以“但做好事,莫问前程”的过程导向,共富贵、共患难,温暖心灵,激发智慧。否则,如果没有了人情温暖和人性光辉,那种所谓成功赚钱又有什么意义?wWw.cy260.cOM

因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远征和冒险过程,除非破产,否则总是带着问题前行。厂商之间合作在天长日久、磕磕碰碰、鸡毛蒜皮的问题中,长期积累容易产生裂痕,如果思想不坚定,就会出现我们看到茶企与商家之间分分合合的现象。其实厂商就像就像夫妻一样,要相互理解与包容。请注意,我们并不反对厂商之间观点碰撞和价值辩论,也不提倡厂商之间假惺惺的一团和气。因为其实他们之间都是对与对之间的冲突,而不是善与恶的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位思考,或许双方都更能释然。

一般经过3-5年时间洗礼,最后剩下的经销商基本是门当户对,什么样的企业吨位,就有什么样级别经销商同行。这就是时间和企业文化的力量。大益和八马经常组织优秀经销商开展活动,走进商学院学习,一起成长。白沙溪也成立营销商学院,大家一起过集体生活,一边交流,一边学习,一边加深感情,相互融合。

事业共同体表现形式典型的有:商家参股企业,形成事业捆绑。条件是规范的管理和企业文化。

第三重境界:命运共同体

如果说第二重境界,通过事业共同体,建立相互理解,那么命运共同体就更难。古语说: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第三重境界商家和企业有共同的愿景、智慧和能力,不但一起同行,还要一起去同样地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荣辱与共,共存亡。达到彼此欣赏的阶段,强大的协同效应,1+1=11。能带领商家与企业进入命运共同体境界,走进彼此的心理,基本是理想主义者和有魅力超级企业家。否则口头上的命运共同体只会伤了彼此。命运共同体是自愿,英雄之间惺惺相惜。

命运共同体表现形式典型的有,很多企业建分厂在经销商区域市场,相互管理,相互参股。

厂家价值一体化,第一重是基础,第二重是提升,第三重是升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本文对茶企茶商带来价值。

cy260.COm小编推荐

广州潮州壶的变革与突围


在广州,潮汕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功夫茶习俗,潮州手拉朱泥壶(以下简称“潮州壶”)也成为潮汕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虽然相对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潮汕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潮州壶不愁生存,但也面临着如何持续传承及突破局限的难题。

“土罐”荣登大雅之堂

相比于广为熟知的宜兴紫砂壶,潮州壶名气不算大,事实上,潮州壶也是紫砂壶的一种。但潮州壶与宜兴紫砂壶在工艺上有很大区别,不同于宜兴紫砂壶手工拍打身筒或泥片镶接成型的工艺特点,潮州壶采用手工拉胚法成型,这对制壶师的要求很高。制壶师要在泥团的快速转动中,通过手指的拿捏完成各种造型,之后还要经过修胚、安壶嘴、壶把、壶钮、雕刻、烧制等十几道复杂工序才能完成,需要深厚的手工底蕴。

潮州壶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谢华是潮州壶世家“俊合号”的第五代传人。谢华坦言,外界曾将潮州壶称为“土罐”,意为难登大雅之堂,这让谢华很不甘心。

要打破“土罐”的固有印象,提升潮州壶的品质,必须从材质入手。经过近百种风化石的试验,谢华发现产自潮州青龙山的风化石,其品质可媲美宜兴紫砂。与此同时,谢华也一直在探索如何从工艺、内涵以及艺术感染力上提升其档次和品位,创作出一系列精品,比如,谢华创作的《腾飞提梁壶》气势磅礴,造型流畅,曾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特别金奖。

制壶师稀缺阻碍持续传承

潮汕人家家都有喝功夫茶的习俗,所以,不论优劣,每家每户都有潮州壶。但与其庞大使用量不符的是制壶师的稀缺。谢华介绍,因为传统的传男不传女,制壶人仅有20余人。“这就给潮州壶的持续传承带来了很大障碍。近几年,我们已经打破陈规,开始招收学生,从事制壶的人慢慢多了起来。”谢华说。

1995年,谢华设立了茶壶创作室,2010年成立了潮州市湘桥区陶瓷传统特色工艺手拉壶研究中心。谢华还与广东省陶瓷学校合作,开办了潮州手拉茶壶工艺班,帮助培养制壶的初级技术人才。但谢华也有担忧,潮州壶这项技艺至少需要学习两三年时间,而现在能耐得住寂寞的年轻人并不多。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潮州壶,谢华每年坚持在潮州广济桥庙会摆摊,亲自向人们演示技艺,免费指导游客现场制作潮州壶。“这是中国唯一以转动的辘轳为工作台,用手指和竹篾、小刀等工具,通过捏、擦、粘等手段,让土坯在旋转中成型为精美茶壶的技艺。”谢华说,“我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潮州也能出很好的壶。”

潮州壶市场需进一步挖掘

上世纪80年代,谢华制作的潮州壶就卖到300多元的价格,创下当时潮州壶市场上的价格纪录。此后,潮州壶走入拍场,其收藏价值被挖掘出来,谢华的部分作品也被拍出高价。2011年10月,其创作的《弓门提梁壶》在深圳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7万元的价格成交。2013年的嘉德春拍上,谢华的作品《仁寿壶》以38万元的价格成交,再次刷新潮州壶的单只市场成交价格。

“这表明潮州壶已经开始被市场认可。”谢华说。但他也很清醒地看到,潮州壶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宜兴紫砂壶相比,处于“省尾国角”的潮州手拉壶缺乏广泛的宣传,名声上一直都难望宜兴紫砂壶项背。谢华认为,潮州壶要广为推介才能提高知名度:“我们潮州的制壶师很少出门,都是默默埋头钻研技艺,但果不多出来和大家交流,别人又怎么了解潮州壶呢?”

除了推介不足之外,潮州朱泥壶行业的从业者过少也是问题之一。“最好是有几千人的规模,这样才能够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谢华说,传统的潮州壶制作包括泥料配制、烧制等等都是一个人做,这样的传统模式也必须打破。在谢华看来,这个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分工。谢华表示,潮州壶产业必须具备从业者多、产业链丰富这两个条件,才能够迎来快速发展。

川红茶叶集团总经理陈岗的三分天下


茶,是一段旅程。从制茶之人,到喝茶之人,从茶叶产区,到无茶之地,路因茶而生。

这一路有芬芳的历史,这一路有茶人的理想。当然,走很重要,但比走更重要的是,走向何方。

卖萌电商红茶走进年轻人

走向何方?川红茶叶集团总经理陈岗头脑中的路线很清晰,电子商务、出口贸易、传统渠道,各三分天下。

开展电子商务并不轻松,2012年10月,川红专卖店开始在天猫、京东上线运行,在宜宾不算迟,但是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实在难以称之为先行人。“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最难的。”

建设渠道之前要找到该渠道的消费者,陈岗笑了起来:“所以现在我们要卖萌!”

确实川红在卖萌,打开其淘宝店、京东店,就会发现卖萌的诸多痕迹。用红烧肉做底纹,写上了几个霹雳的大字,“超人!年后需洗胃啦!”肥胖臃肿的漫画超人很是显眼。“茶好胃口就好,我是养胃专家。”类似年轻人耳熟能详的词汇上了他们的首页。打开川红集团的微博,其发布的内容实在很有爱。

卖萌的目的是为了拉近,拉近与普通大众消费者的距离,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红茶不能高高在上。产品要靠营销,现在酒香还怕巷子深呢。”陈岗说,去年川红赞助蔡依林宜宾演唱会正是他们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的方法之一,演唱会完成之后,川红还专门组织了市场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川红的市场知名度达到了80%。“影响传播立竿见影,宜宾年轻人原本对川红不是很清楚的,现在也能耳熟了。”陈岗笑言。

卖萌是走进电商的必由之路,贴心知性则能符合所有年龄段。“秋冬暖胃,一杯红茶。”这个营销活动的成果着实让陈岗满意,“这句话,能够满足老年人、年轻人的各种消费需求。”

除了拉近与电子商务的距离,川红也在拉近与东欧的距离,1990年以前,生产的四川工夫红茶大量出口至前苏联和东欧。如今,川红再次踏上了征程,今年三月份即将到俄罗斯注册办事处。

传统之后文化再生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化能为产品品牌走向消费者护航,宜宾的种茶史、品茗史,悠悠三千载,都可以写出一部浩瀚史诗。制茶人与品茗人,茶史、茶事是桥接。

宜宾值得与人说的茶事太多太多。“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公元前1022年,僰人始建僰侯国,其时宜宾始制茶。20世纪50年代,宜宾县蕨溪黄山便发现了上千年的野生大茶树,与云南野生大茶树同古老。唐、宋时期,“茶马互市”兴盛,宜宾茶叶用以换取马匹、盐及其他日用品,筠连的黄芽茶、雷波的黄郎毛尖、宜宾的明前毛尖等品种声名鹊起,除大宗的团茶外,还有品质优异的“上用茶”(即贡茶)。

然传统茶文化被反复消耗,却难以找到实体,文化只能务虚?

时间走到千禧年,宜宾茶企也正在累积沉淀着现代产业文化,这些文化在支撑着茶企的运行,也透过细微末节展现在了产品当中。

把电子商务做成公司销售的三分之一,开接地气的分店,到俄罗斯注册办事处,光听这些事情都觉得企业很忙。“是啊,这两年川红人很忙,做的每一件事情从来就没有以周、以月计量的说法,全部都是以天计。”陈岗说,现在茶叶还没有行业巨头出现,但是如若大的资本进入这个产业那就是猛虎下山,慢一点就要被吃掉,所以在此之前川红一定要做大。

走进川红集团,窗明几净,无丝竹乱耳,只是很少的时候听到工作人员小声讨论的细语。

吸引记者的是墙上两幅表框过的川红集团工作准则:“三个凡是:凡是涉及时间的,一定要制成表格,逐步演进。凡是涉及事务的,一定要列成绩表,最好用笔和纸,逐一消除。凡是给客户或者上级看的,一定做成PPT,节省时间。”这让记者不得不怀疑这是一个科技公司而不是茶叶公司。陈岗正在着力打造一支营销管理团队,希望不断有年轻的血液,精英人才留在川红。“年轻人最懂年轻人在想什么,而茶叶市场毕竟终究是年轻人的市场。”

黄洁研究生尚未毕业,在川红工作了三个月,她向记者感叹道:“每天都很充实,有很多事情。”她笑着补充道,“走进川红,我能看到川红的未来。”

川红的未来之一还包括一个茶博城,里面包括许多互动的茶文化体验设施,他们的目标是能够让小朋友在里面呆一天。陈岗说,“其实文化就是一个务实的东西。”

峨眉雪芽茶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耿先生专访


到底谁说了“顾客就是上帝”?

19世纪中后期,美国马歇尔百货公司创始人马歇尔?菲尔德和他当时的手下,后来创建了英国塞尔弗里奇百货的哈里?戈登?塞尔弗里奇,一同提出了“顾客总是对的”(Thecustomerisalwaysright.)这一影响深远的营销理念。

(马歇尔?菲尔德)

与“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更为相近的说法来自于日本,由日本歌手三波春夫于1961年的时候提出的。三波春夫的原话如果直接翻译,就是“顾客就是神”。

三波春夫曾多次解释,说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自己对观众唱歌的时候,就好像是在对神明祈祷一般。虽然三波春夫的话受到部分质疑,但还是迅速地被服务业追捧成为口号。

(三波春夫)

而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中国式意译,“顾客就是上帝”这样更为直白的理念和口号就产生了。

顾客是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衣食父母”。企业必须仔细地了解它的顾客市场。这样,企业就可具体深入地了解不同市场的特点,更好地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思想。

客观地说,“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是在销售者与顾客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将顾客值得关心、理解和尊重的所处,借喻为“上帝”这一拥有崇高地位的具象化符号,而并非一味的“拜金主义”。

茶叶消费者是卖茶人的佛?

那么,在认同“顾客就是上帝”的基础上,榜叔和茶语网()窃以为,我们是不是可以本土化、茶业化一点地赞同“茶叶消费者是卖茶人的佛”这样的概念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成立的。在这里把茶叶消费者喻为“佛”,并非是只从营销理念上对消费者的吹捧,而应该是在生产茶叶产品时,从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维度上对消费者带有敬畏之心和爱护之心。

(峨眉山大佛禅院内的佛前供茶)

说到佛,对于皈依三宝的修行者来说,礼佛供佛是他们修行中不可或缺的神圣仪式。在这种仪式中,以虔诚心为佛供奉的物品,除了常规的香、花、果、供、灯,自然还少不了与佛门素有渊源的茶。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报国寺方丈主持释永寿大和尚为峨眉雪芽佛茶加持)

自古以来,供佛的好茶,须得生长于身处名山大川的寺院周围,终年云雾缭绕、晨钟暮鼓。而僧人口念弥陀,净心采摘,还必用拇指和食指之尖,轻掐其芽,否则嫩芽蔫而无神,色味顿然而逊。

(峨眉山大佛禅院内的僧侣)

用现在的眼光,我们可以这样说,佛门供茶的产生,与宫廷贡茶非常类似,是古代茶人在宗教和政治两个维度上殊途同归的,具有自我品控机制的产物。

是佛茶,更是最好的有机茶

那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们的茶企如何做到生产出品控机制严格、绿色有机的茶叶产品呢?恐怕还是要带着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吧!

当然,茶园所处的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地理气候,也是茶企生产有机绿色茶叶所不可复制的先天优势。比如镶嵌在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峨眉山的峨眉雪芽高山林间有机茶园。

(云雾缭绕的峨眉山)

“这里的茶树,与5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和谐共生共存,日积月累的动物排泄物与植物腐殖质令茶园土壤肥力深厚充沛。而峨眉雪芽茶园四级云雾缭绕,雨量充沛,霜浸雪润,日照一年不足950小时,漫长的雪冻期灭杀了茶园中的害虫及虫卵,巨大的森林屏障阻隔过滤了空气中各种污染源对茶园的侵袭,保证了峨眉雪芽产品无农残、无有害化学元素、无重金属的安全可靠产品质量!”这是峨眉雪芽茶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耿先生对峨眉雪芽茶园有机环境的描述。

(常年积雪的峨眉山景)

正是抱着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和对峨眉雪芽品牌优化运作的决心,峨眉雪芽茶业集团公司近年来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从对土壤环境、水源环境、空气质量等多方面的检测,到对采茶、制茶、包装、运输的严格把关,只为完成一个简单纯朴的心愿——为消费者奉上一杯天然有机的安全好茶。

(峨眉雪芽有机绿茶)

对消费者就要有敬畏之心

“可以说,我们在坚持峨眉雪芽有机茶的生产过程中还是非常艰辛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有机茶叶的检测有非常严苛的标准,而从今年开始,以往的17项检测标准又升级为35项检测标准,对企业监管和行业自律都是一个鞭策。而我们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对产品进行质量把控,保证我们的有机茶从茶园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受污染,努力让消费者喝到放心的有机茶!”

(峨眉雪芽有机茶园)

(茶园中关于茶山游的提示牌)

陈耿先生对峨眉雪芽的产品报以非常高的信心,而峨眉山得天独厚的天然无污染环境和峨眉雪芽茶业后天的生产品控是他信心的来源,也是峨眉雪芽品牌争创中国有机绿茶第一品牌的坚实基础。

(峨眉雪芽茶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耿先生)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峨眉雪芽茶业还在成都市和峨眉山市两地,联合开展了“一店三坊”的战略部署。所谓“一店三坊”,就是指在成都市的峨眉雪芽大酒店,峨眉山景区的报国寺雪芽茶坊、万年寺雪芽茶坊及正在筹建的金顶雪芽坊。

(成都市峨眉雪芽大酒店)

(峨眉山报国寺雪芽茶坊)

这样的设置,让消费者和游客都能在这些地方品鉴到峨眉雪芽有机绿茶的优秀品质,并且还可以到峨眉雪芽茶园亲身检测茶园环境和体验采茶制茶工艺,真正全方面地了解峨眉雪芽有机绿茶。

您要是不信,不如就春游峨眉山,亲自去探一探。走,咱一起吃茶去!

云南昌泰茶业集团董事长陈卫:我为中式文化代言 以品为上


品是物的凝练,经得起言的推敲,当有乾坤壶里有的气概。品是妙字,即言食为人之根本;又道品为人之至趣。所以口为机能,品是修为,先有能而后为。修为前,迷香浓墨,世事恍惚,难分吾我,不清不明,能食而无品。修为后,清风淡雅,正大光明,胸纳百川,无惧无欺,窗明几净,食而能知乐,有格有品。

16年后的必然

乍见陈卫,还不到40,透着些许羞涩坦诚和纯朴,很难想像这个“大男生”已是一个集团的掌门人。虽然是圈定的“富二代”,但长期与茶共舞的日子练就了他不急不躁,不丢不顶的性格优势。自识得普洱茶,做过无数茶台。每次喝茶,他并不都如水般自然,其间仍有杂念。感慨时日流逝,萦绕人事纷繁,但唯独不变的是他对普洱茶的那份独有的深厚感情。

今年的昌泰,不长不短,整整16年。经历了大潮大浪的历练,集团创始人陈世怀和现任董事长陈卫不断开拓,坚持传统与科学相结合,努力创新,整合了全国的有效资源,让昌泰有了如今的江湖地位,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必然。

对于一份实业而言,这16年的基业,是一个厚积的过程。对陈卫而言,期间的蜿蜒,自然也有曲径通幽的妙处。16年的摸索,昌泰倒也窥见一些门径,一些按必然前行的步骤。普洱茶可说,可学,能感,能悟。与普洱茶这么多年的不解之缘,其实也透着做茶人的福分。在普洱茶里,依于业,而不拘于业。意于茶事,并将之奉于人。昌泰的企业文化和理念一步一步前进,从“大地神韵,茶品天下”的自我里,慢慢领悟了自己的茶事意义。

陈卫云南昌泰茶业集团董事长

好的企业需要好的文化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树,植物学上属于茶科,共有23属380种,云南就占了其中的260多种,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一带。也许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立的普洱茶滋味醇厚,后味甘长,香高色美,盛极一时。昌泰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普洱茶叶品牌。

采访中了解到,昌泰也是一个家族企业。而一个大的家族企业想要长久更好的发展,就不能仅仅只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陈卫在摸索中也在试图营造一个有丰满文化体系的企业形象,

力图能够打造一个“贵族”企业。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没有文化底蕴做支撑,都是一个空壳子,是不能够有持续生命力的。

而昌泰有如今的规模,所要考虑的要更长远。做企业如做人,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祖宗教给我们的行事之道。陈卫谈到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用人需求,他都更青睐有诚信懂进退知礼节的行事风格。每个企业的每个人具备的品质品格,都是企业在发展中最优秀的元素和生产力。

陈卫云南昌泰茶业集团董事长

茶韵墨香漫妙养生

壶下一段水嫣,画中一方莲界,诗文里共享人事峭绝。凭借超过15年的普洱茶生产和经营,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优质普洱茶的同时,陈卫将昌泰打造为致力于健康与养生的茶产品制造服务商,致力于成为中华文明与茶文化的传承者。

普洱茶其实就像红酒,它本身也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茶的气韵会随着人走,不同的人冲泡也会有不同的味道。

此外,作为昌泰集团近年来最重要的工作成果,“昌泰艺术茶馆”是目前集团的工作重心之一。聊到为什么成立这样的茶馆,陈卫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渗透传统的生活方式给更多的人,在茶香弥漫的空间里,传递文化,漫妙养生。“以茶韵墨香,漫妙养生”为文化的“昌泰艺术茶馆”不仅是昌泰集团“体验”式营销的新平台,更是、昌泰文化的展演、传播舞台。目前,“昌泰艺术茶馆”已经在广东、北京、深圳、江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多个省份的多个主要城市落地,其他城市的招商加盟也正进行中。而艺术茶馆的成立也使得普洱茶更加接地气,茶文化更接地气,普洱茶的体验明显化、艺术化。

陈卫说,昌泰信奉“诚信、恭谦、创新、敬业”的企业精神,视质量和信誉为企业生存之根本,以“真诚合作,实现双赢”为经营理念,愿以“茶”为媒,广交天下有识之士。所谓只卖给懂的人,正是通过打造这样一个高雅的慢生活空间,营造出一种典雅的氛围,让那些志同道合之人趋之若鹜,在此地徜徉,乐此不疲。这也正应了那句“志于道,游于艺,品为上”,力求打造现代人的古典休闲空间。

陈卫充满感情地说:“中国的茶文化更是最雅致淡然的生活方式的体现。打开一盏陈年普洱,冲饮的不只是一芽一芽的叶片,更是在再现我们先人最优雅的爱好。而普洱茶其实就像红酒,它本身也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茶的气韵会随着人走,不同的人冲泡也会有不同的味道。”

《别墅》:您怎么理解别墅实体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陈卫:别墅其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叫法,古代我们也称之为官邸王府等,别墅是比较现代的称谓。而无论是住在别墅里还是住在王府里的人,从某种意义而言,都是有身份或有一定财富的人群,这样的人群也是少数。所以,别墅有时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是文化在不同的空间都可以呈现出来,无论是财富拥有者还是相对贫困的人群,都可以懂文化、了解文化,这就像喝茶,不只是有钱人的权限,喜欢的人都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只不过在选择上会有些差异。而喝茶,或者说茶本身,都是一种文化形式和元素。

《别墅》:您认为推进中式传统文化有什么好的方式?

陈卫:中式文化本身就是个很大很泛的概念,包含的层面很多。中式文化有很多可取的地方,现在互联网发展很快,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遗失了很多东西。所以推进中式文化的发展,还是要营造好的氛围,去耳濡目染地影响大家了解她,喜爱她,而单凭说教或者科普,其实反倒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以“真诚合作,实现双赢”为经营理念,愿以“茶”为媒,广交天下有识之士。”

《别墅》杂志,作为纸媒中的中式文化传播平台,致力于中式文化的兴起发展,在中式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开辟行业先河,邀请多名总裁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前来为中式文化代言,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式文化,将中式文化推向世界,努力实现文化复兴的中国梦!中式文化推向世界,努力实现文化复兴的中国梦!

我眼中的陈启富


我眼中的陈启富

陈启富在一张硕大的画桌上专心致志地画画,窗外淅浙沥沥的小雨并没有影响他作画的心情,我手托着腮,在画桌的另端安静地看着他。这次算是见识了什么叫下笔如有神,不到会儿,朵恰似在风中绽放的山茶花跃然于纸上,他仔细看了几眼后,满意地对我说,“好啦,走,喝茶去。”

知道陈启富是在“首届中国普洱的辉煌历史。在巍峨的普洱城墙之外,就是派云南的自然风情,或浓或淡的南方热带雨林散落画卷,问有流水益觞,赶着牛马的商队、放风筝的稚童……

《普洱府秋集图》局部特写

《普洱府秋集图》的名气在业界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活动的邀请,在一次活动上有位商会会长非常欣赏陈启富的才华,向他发出邀请,想请他留在商会并给予丰厚的报酬,但被他婉言拒绝了。我个劲的追问为什么,陈启富笑着说,“我是个家乡宝贝,北方虽然发达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但那里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连走路都几乎是小跑。再说了,很多艺术家不是都到云南来采风吗?我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采风了,去受那洋罪干嘛?普洱气候好,空气好,吃的生态,生活随意简单,我阳台下面就是绿油油的稻田,你们城里看得到吗?”说完我们大笑。

此时,屋外的雨小了些,我决定到阳台上看看,爬山虎的藤蔓沿着墙壁和铁栏攀缘而上,阳台四周成片的水稻在蒙蒙细雨中轻柔舒张。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篇报道中说,在法国你拥有一套市中心的豪华别墅并不稀罕,稀罕的是你能在郊外拥有间房前有树,屋后有水的乡村小屋。简单、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这不就是陈启富每天的所享受的吗?

胡明方:营销云南的普洱大使


胡明方:营销云南的普洱大使。本文是《云南信息报》2005年11月26日“风云人物”专栏文章的一篇旧文,转载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普洱茶能有今天的繁华,他(胡明方)功不可没。

他出身寒门,饿过肚子,却大笔如椽、出手不凡,组织援建了十几所“希望小学“;

他为人谦和,说话礼貌,却“喜新厌旧”、一举出位,颠覆了中国茶界的传统外宣模式。

他就是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常委、首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组委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胡明方。

我对胡明方印象深刻。第一眼见他的时候,惊诧的是他的年青,距想像中那位布阵马帮八千里长征、誉享京华的“总指挥”天差地远;第二眼见他的时候,暗叹的是他的精明,和报道中那位慷慨仗义、满腔热忱地捐建了十几所希望小学的“慈善家”似乎毫不沾边;第三眼见他的时候,赏心的是他的质朴,与相传中那位春风得意、长袖善舞的“策划师”简直南辕北辙。

有人说,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用马这样的“交通工具”驮茶进京,是场代价高昂的“文化秀”。对此,胡明方非但不气恼,还“呵呵”地笑了:云南这支由120匹骡马、6位马锅头、37位赶马人组成的独特的大马帮,在跨过长江、黄河,翻越哀牢山、乌蒙、秦岭、太行山,穿越6个省市,用脚丈量祖国的名山大川的同时,不仅掀起了此起彼伏的“云南热”、“普洱茶热”,使茶马文化、云南影响从南到北淋漓尽致地传播到首都北京,而且一路义拍义卖筹得善款416万元,在云南的贡山、宁蒗、勐腊、腾冲、施甸、墨江以及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建起众多所“马帮茶道希望小学”——如果谁能将文化也“秀”得如此果实饱满、金光灿烂,那么,我们希望这样的“文化秀”风起云涌、层出不穷。

回首168天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胡明方感慨万千又不胜唏嘘。这些分别来自彝、藏、傈僳、怒、布朗、哈尼、佤、普米、纳西、汉11个民族(另有一位摩梭人)的赶马人,在分别由贡山、宁蒗、施甸、腾冲、思茅、版纳等地赶到正式出发地——普洱之前,就遇到过泥石流的突然阻隔,罕见雪灾造成的雪崩塌方,穿越无人区迷失方向。在5月1日从普洱汇合出发,跨过六省市的80多个县市,10月18日抵达北京的历程中,他们又面临过暴雨突降、河水猛涨带来的马队几乎全军覆没,马帮遭遇火车受惊的四处狂奔乱跑,意外车祸导致的同伴战友的遇难身亡-----

与此同时,这支由多民族兄弟组成的云南大马帮,也以其千难万险不回头的特有毅力,深深感动了中国:在四川广元,进城马帮受到了上万市民的夹道欢迎和众多骑着摩托车、自行车的年青市民的十里相送;在川陕交界的剑门关,几百名群众拿着摄像机、照相机早早等候着马帮的到来,要拍下“雄关漫道”的珍贵镜头;在陕西周至,一位当地老大爷从很远的家里拉出一条电线到马帮驻地,为马帮通宵照明;在山西,被称为“中国儒商第一园”的常家庄园邀请马帮入园共度中秋佳节,五台山各大寺庙的主持集中为云南大马帮举行祈福法会,祝愿马帮平安进京;在北京,北京市民不仅打出了“北京人民欢迎云南大马帮”的巨大条幅,而且为每一位赶马人送来了温暖的新棉被和情意绵绵的保暖内衣,《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北京晚报》、《成都晚报》、《西安晚报》、香港《文汇报》、泰国《世界时报》等众多中央媒体、埠外媒体更是纷纷以显著位置报道云南“重走,再现历史盛事,一路播散爱心,为和谐社会出力”的这一壮举。

西安著名策划人贾宇虹评价道:这是一次文化包装产业的一例经典策划。她说:云南大马帮的这次远征,“像一座移动的博物馆,象播种机,象扬声器,把云南的资源淋漓尽致地传播到省外”。

而在胡明方看来,这只是一个初步尝试,如何把老祖宗留下的魂宝发扬光大,让饱含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茶品牌能真正地走向中国,使1200多万茶农早日脱贫致富,不仅是他,也是每一个云南人都应进一步深深思考的问题。

胡明方告诉记者,他的理想是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12年前,他的最大愿望是建一所“希望小学”,为此,他曾历时15个月,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云南的120多个县,磨破嘴皮“化缘”到了一所“希望小学”。如今,“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的义卖捐献,又能援建起十几所希望小学。胡明方说,既然和普洱茶结了缘,他的今后道路,注定与此相系:“不做则已,要做,就做独创的。下一步,我准备再策划一个‘挑担茶叶上北京’活动,让我们云南的普洱茶,在‘北京奥运’上风风光光,吸引全球的目光。”

重磅数据:2018年云南春茶形势分析(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发布)


2018年云南春茶形势分析(一)

一月的云南,晴好天气18天,5天多云,6天小雨,白天气温多波动在15~20℃,夜间多在2~4℃,气温和雨量均较好的满足了茶树越冬条件,绝大部分茶区茶树处在舒适的越冬休眠期。1月8日至13日,勐海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逆袭,部分茶园轻度受伤,寒害等级介于1~2级,部分未成熟枝叶轻度受害。处于较低纬度的江城、孟连等地,得益热量优势,茶树最早萌发,牛洛河所产的“早春毛峰”于1月11日抢先上市。

二月的云南,晴好天气14天,10天多云,阵雨1天,阴有小雨或雨夹雪3天,白天气温多波动在15~20℃,约有一周时间气温攀升至22~23℃,夜间低温多维持在2~4℃。在滇南茶区,大部分早生种茶树开始萌发,缓慢生长,陆续上市,牛洛河“早春毛峰”、“银丝”等上市量接近200吨,全省各类早春茶约有500吨上市交易,每公斤售价在600~1200元之间。

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临沧市、普洱市茶区,中生种茶树开始萌动。据科维乐设在临沧邦东的茶叶追溯系统的气象遥感监测数据分析:二月十日以来,临沧茶区光照强度于上午11时30分以后即达到了50000勒克斯以上,抵近茶树生育的光饱和点,白天气温维持在13~20℃,完全满足了茶树生育需要,在光热作用下,茶园气温、土温迅速回升,茶树开始大面积萌动。但凌晨至上午9时11分气温均低于10℃,夜间低温和较低的土壤温度制约了茶树的生长速度,茶树整体处于缓慢复苏之中。

进入三月以来,云南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雨热丰润。截止3月20日,出现了阵雨5天,小雨1天,晴好天气12天,气温稳定在15~23℃,雨热分布很好地满足了茶树的生理需求,全省大部分茶区茶树快速萌发。西双版纳、普洱市等地纷纷投产,早春绿茶上市总量已突破500余吨,每公斤售价基本稳定在400~1200元。价格小幅上扬,较去年同期涨15%左右。

3月12日后,临沧市双江、云县、凤庆、沧源等地早春红绿茶投产,红单芽、金丝红、春蕊、春芽等产品大量问世。18日后,保山市、德宏州、大理等茶区相继开采,云南茶叶整体进入春茶大生产。

受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和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精神鼓舞,加之云南省政府2017年底出台的《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利好,云南茶界精神振奋,外商云集。2018年云南茶叶向好趋势已现端倪。

根据云南省气象预报,2018年四月份云南茶区气象条件无异常迹象,水热资源有利茶树生育亦趋明显。我们预计,2018年云南春茶将是“两增一涨”的局面,即春茶产量增,产值增,价格将小幅上涨。古树茶持续走热、滇红提质增效、滇绿深度开发和白茶青茶兴起等,都将促进云茶产业跃上新的台阶。

2018年云南春茶形势分析【二】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茶香满茶都

孟春走了,仲春去了,季春已经到来。2018年的云南春茶,天时地利人和,开门大吉,茶山鼎沸,量价齐增,喜近还忧。

一、风调雨顺,明前茶增产成定局

自2月10日以来,我省气象条件良好,是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三年以来最佳的生育年景。尽管3月7~10日少部分温凉茶区出现短暂倒春寒,但持续时间短,回温快,对早春茶未造成不良影响。

截止4月5日,在明前茶生产期间,我省茶区白天气温多稳定在18~23℃,夜间低温盘旋于7~9℃,昼夜温差波动在12~15℃之间。日照充足、雨热充沛,日温差大,使茶树在天堂般环境下健康成长。对比近三年同期茶树状况,“发芽整齐,发芽密度大,生长势旺盛”是2018年云南早春茶生育的突出特点。

继3月18日全省茶区大面积开采之后,得益于气象利好,茶树生育速度加快。自26日始,各茶区纷纷迎来采摘高峰,首轮采摘“洪峰”出现在3月30日至4月4日。经“清明”小憩调整,春中茶再掀热潮,“双高峰”态势已然形成。预计全省明前茶总产达6.5万吨,较去年同期(低温减产)增15~18%。

二、品质优异,生态茶受宠被重视

分析云南2018年3月~4月5日的气象讯息,不难发现:自春茶开采以来,全省日均温几乎都在25℃以下,18℃以上,属茶树生育最佳生物学温区,茶树在此温区内,生育速度随气温升高而加快;而一个多月来的夜间低温,几乎都稳定在7~9℃之间,昼夜温差保持在13~14℃,温差之大,已非我省常态气象。茶树白天光合作用强,光合效率高,夜间呼吸消耗少,净光合积累增多,新梢持嫩性增强,芽叶肥硕,鲜叶等级高,批次清晰,茶叶优质化表现突出。可以断言:2018年的云南明前茶品质是十分优异的。

优质带来优价,致早春茶鲜叶价格持续走高,高优生态茶园鲜叶均价较去年同期每公斤普遍增高9~12元,增幅达30~40%。因所处产区和等级差异,各茶区表现不尽相同,其中:

①、版纳茶区增幅达40%,每公斤鲜叶价格波动在40~50元之间。明前晒青毛茶每公斤价格约160~260元。

②、普洱市增幅约35%,每公斤鲜叶价格波动在30~40元之间。明前晒青毛茶每公斤价格约120~160元。

③、临沧市增幅35%,每公斤鲜叶价格波动在30~50元之间。明前晒青毛茶每公斤价格约120~260元。

④、保山市增幅约30%,每公斤鲜叶价格波动在25~40元之间。明前晒青毛茶每公斤价格约100~180元。

⑤、德宏茶区增幅约30%,每公斤鲜叶价格波动在20~30元之间。明前晒青毛茶每公斤价格约80~160元。详见下表:

三、持续聚焦,明前古树茶量少价攀

古树茶是云南的珍稀资源,是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遗产,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标志和名片,一直广受关注,倍受追捧。其价值早已超越了茶的植物性、功能性、成本性限制,是茶的神格和品格的双重展现,被市场持续关注。2018年云南明前古树茶交易方式创新,“单株和小单元古茶树春季采摘权竞价交易”现象凸显,表明市场对古树茶追求更加精细精准。不同代级古树茶差异性选择已现层次。兹以九个古树茶产区为例,列表如下:

四、白茶兴起,滇红滇绿发力增效

充分挖掘云南大叶种的适制性和品质优势,实现“六茶共舞·多茶并举”是我省近几年来规划茶产业特色化发展精准施策的措施之一。

白茶是云南的新兴茶类,保山、德宏、大理、楚雄等茶区都有生产,以白单芽和月光白为代表的产品产量逐年增加。2018年全省明前白茶产量约3000吨,每公斤售价约160~280元,与国内同类茶相比,品质和性价优势突出。

以凤庆为代表的云南滇红,内销占比快速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增强,特殊区域、特殊品种的特色产品增多,价格竞争力强。2018年全省明前滇红产量约8000余吨,每公斤售价约180~360元。古树明前红茶每公斤售价在380~680元不等,最高逼近2800元。

滇绿是云南的传统茶类,具有“上市早、品质优”的早春优势,也是花茶的优质茶坯。2018年春茶以来,以宝洪茶、“早春毛峰”、“银丝”、早春绿、银竹、尼诺春尖、清凉山、梁河回龙茶等为代表的小产区、小品种茶纷纷面市,特色突出多名品。每公斤售价约260~680元。最早上市的牛洛河“银丝”价格达每公斤1200元。

青茶在云南普洱、保山、大理、临沧均有生产,产量逐年增加。因“开面采”的特殊需要,目前尚未应市。

五、茶旅融合,政府茶协聚力引领登台阶

继云南省政府出台《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后,普洱市政府出台了打造“普洱山”和“凤凰山”两大茶产业特色经济圈方案;临沧市政府规划发展滇红、勐库、永德、沧源四个现代茶产业孵化园;政策利好前所未有。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商德宏行”、中茶落地勐海、普洱茶协会落地茶区“以茶会友”、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茶区考查、昌宁县古茶协会在行动、茶企渠道聚会、茶客坐地制茶茶山游……2018年的云南春茶,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百舸争流。“全渠道营销”成为茶企探索销售新增长的重要手段。

需要警惕的是:普洱茶精准化消费细分与源头资源被瓜分,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的反向伤害。抢占地标性古茶树资源行为正在泛滥,利好心态干扰了常态经营,良好天气使春产增产趋势明显,明前茶鲜叶涨幅较大等,导致买家“只打雷,不下雨”,持币待购,观望等待,部分茶区已现压库迹象,茶企应增强风控意识,稳步搏击市场。

本文经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授权刊发,文章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协会专家徐亚和撰写。

扬州的“下茶”与“点茶”茶俗


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茶俗与茶礼有着密切的关系,茶礼,狭义的是指婚事上的行聘之礼,广义的则是指与饮茶有关的各种社交仪礼,现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扬州的饮茶礼俗“下茶”与“点茶”。

下茶:扬州人家的婚事中,有婚前定亲一俗,男方定亲所送的礼品中,除糕点、白果、莲子、百合等食品外,必有一包茶叶作为女子的受聘之礼,而这包茶叶的取意是“从一而终、绝不移志”。据说,茶树的栽植很有规矩,下种出芽长成茶树后,不能移植,若要移植,不能成活,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曰:“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扬州人用茶叶作为聘礼,就意味着双方亲事定下来后就不再变动,因此,扬州人把定亲行聘之礼又叫做“下茶”。

扬州人家遇有喜事,如招待媒人、新婿上门、迎接嫁妆、花轿(如今是花车)进门等,还有吃“三道茶”的礼俗,《邗江三百吟》卷九中云:“扬城喜事,如款待作伐人(即媒人),以及新婿上门,姻亲初会时,入座用三道茶:第一道“高(糕)果”,献而不食;二道,或建莲、或燕窝;三道,或龙井、或霍山,皆食,皆曰茶”。

另外,扬州还有吃“点茶”的茶俗,这是祝寿、拜年时的习俗,《邗江三百吟》卷九中也有记载:“遇大寿,来祝寿者;客登堂揖过,即有衣冠一价,捧盘中高(糕)果二盅献之,客惟摇手而己;此则用银镶杯,斟热清茶,内放红杏仁、长生果几个,以点染之,名曰‘点茶’”。

在“下茶”与“点茶”的茶俗中,主人向客人敬上糕果,客人都是“惟摇手而己”,“献而不食”,有些不明其中事理的人,会误以为客人不礼貌。其实,这正是扬州人的特殊礼节,糕果即糕点,取其吉利,叫成“高果”,有“高升兴旺”之意;客人不食,是让主人“余下来,留待日后兴旺发达”,是对主人表示善意的祝福和尊重。

除外,扬州还一直有“吃讲茶”的习俗,旧时的扬州人遇到纠纷,往往是矛盾双方先到茶肆(茶楼),然后请人主持公道,让别人来“评理”,这就叫“吃讲茶”。主持公道的人又叫“中人”,在茶肆(茶楼)里,“中人”居中而坐,双方各坐两边,开始时双方茶壶的壶嘴相对,表示双方意见不合,如果矛盾化解了,则由“中人”把两只茶壶的壶嘴相交,表示和好。如果有一方仍有异议,还可将自己的茶壶向后拉开,再行“叙理”,最终还是由“中人”评判,把双方茶壶拉到一起,如果“中人”判一方理亏,则把一方的壶盖掀开反扣,以作裁定。二这次“吃讲茶”的费用,全部由被翻开壶盖的一方支付,当然,对方也可表示善意,也把自己的壶盖也反扣过来,那茶资就由双方“二一添作五”,一人把一半了。

“吃讲茶”,使他人的纠纷及时化解,不使矛盾激化,不发展到要去官府打官司,看似寻常的饮茶礼俗,却也真实的反映出旧时扬州的民风淳朴及扬州人的通情达理。

李备:友情慢慢发酵的陈香


——记广州论茶华中赛区八强选手李备

武汉东湖酒店,被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毛主席生前下榻过44次,在2012年10月14日秋高气爽的午后打响了一场茗站。这里是广州论茶华中赛区复赛现场,35名来自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品茗高手为2012大益嘉年华广州论茶华中赛区的八个席位磨拳擦掌。赛场上三分之一是年轻人,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其中有茶龄超过十年的选手。于是,八零后长沙人李备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问起如何开始喝普洱茶的,李备道出了一段曲折的经历。2000年高中毕业后的他就再没见过赴广州求学的好友海鸥,两年之间,虽有电话联络却一直不曾见面。02年暑假,李备专门去了广州。见到好友的海鸥格外激动,拿了父母档口(其父母在广州做普洱茶生意)卖五千元一片的普洱老茶来款待李备。茶喝下去,味道像放了很多书,又很久没开的柜子的气味,琢磨了半天,李备以为茶发霉,听了海鸥的解释才知道这是普洱老茶特有的陈香味。李备心里总觉得是变了质的味道,内心不太接受,但碍于好友的关系,他没表现出反感。

高铁通车,后面几年两人的见面机会逐渐增多。每次逢年过节过生日,海鸥都会从广州带些普洱茶送给李备,李备去广州时也会带去湖南小吃。二十左右的年轻人哪里会喝普洱茶,但家里海鸥送的茶越来越多,一次闲着没事,李备翻出两年前海鸥送的茶,有模有样地泡起来。“诶,这茶怎么跟刚拿来时不一样了,要好喝一些,味道香一些。尤其是,到后面几泡,喝起来甜甜的,杯底那个香啊,沁人心脾!”回忆起这段,李备整个人又沁到了那杯香甜的茶汤中。“我喜欢那种慢慢释放的味道,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呵呵~”

05年以后,不讨厌普洱的李备开始在海鸥的带领下经常喝普洱,研究它的变化,也开始收藏自己喜欢的产品。虽然平时喜欢喝老茶,但他们一群朋友会聚在一起盲喝猜产品(与论茶的形式相似),几年下来,新茶都是他猜得最准,大家送他封号“新茶王”。

恰好今年广州论茶的比赛用茶在这群老茶友看来都属新茶,于是,李备就被大家理所当然地推选来参赛。十年的大益茶经验让他从海选进入复赛,再从复赛闯进决赛。但他似乎不在乎成绩,只是说“能够和好朋友们在一起,喝自己喜欢的茶,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幸福!”愿李备和他的朋友们可以一辈子在一起开心地享受属于他们的普洱陈香。

陈国义与八八青饼的故事


陈国义先生是广东汕头人,出生于1948年,1950年随父亲到香港,父亲是海员,因父亲长期在外,自小时候开始,陈国义先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就很强,且善于思考,有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充满活力、充满自信的性格,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茶艺乐园”就是由陈国义先生所创办,创立的时间是1988年,距今已有26年历史。其总部坐落在香港九龙深水步荔枝角长顺街11号,那是一所老房子,房子坐落在一条老街上,房子很大,房子里面很典雅,内容很丰富,就好像一个博物馆。陈国义先生于1993年开设茶艺课程推广中国茶艺,建立香港新一代品茶文化风气,分享饮食健康的意识。经多年不断创新及努力,茶艺课程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并在1996年冲出亚洲,在加拿大温哥华设立零售网,让世界各地的人仕均可品尝到“茶艺乐园”各种优质茶叶。于2008年陈先生应邀成为香港大学校外进修课程“中国茶文化”的导师。

20世纪80年代初,陈国义先生在台湾经营石油生意时,结缘于同行黄先生,黄先生十分喜爱品茶,是茶道高手。受益于黄先生的影响和点化,陈国义先生开始研究茶叶,并逐渐的喜欢上茶叶。天性使然,有一天陈国义先生突然感悟人生的意义,觉得石油产业是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污染,人们应该关爱自然,享受自然,陈国义先生不希望自己是大自然的破坏者,于是在1988年毅然放弃了赚钱的石油生意,一举投资茶叶经营。

陈国义先生在普洱茶领域有两件脍炙人口的事为人们津津乐道:

第一件事是当今玩普洱茶、收藏普洱茶和品饮普洱茶的人们都非常熟悉的“八八”青饼。其实“八八”青饼被发现、名称来历以及被市场认可,其中有着一些很有趣的故事。

根据陈国义先生讲述,在1993年的时候普洱茶并不为人们追捧,普洱茶是买方市场,做普洱茶的生意很辛苦。

当时,陈国义先生在茶商中实力十分雄厚。有一天,一位名叫陈强的先生慕名登门拜访,自称是审评的评委认为该茶芳香可口、汤醇味厚、回甘自然、生津效果好,是高山乔木茶中的上品。“五谷丰收”圆茶因为是在香港这个国际都市获得大奖,所以现在为世界各地的普洱茶爱好者收藏。

每一次喝完一泡好茶后,陈国义先生总是喜欢在海滩上、在山间小道上、在闹市的小巷里,或者一个人在静静的小房间,感受着迷人的茶香、美妙的茶味和诱人的茶色带给他的温馨和舒适。茶叶让他宁静、让他遐想、让他沉醉,他为自己选择了茶而自豪、而骄傲。

陈杰:沱茶,兼属厌氧发酵的载体


沱茶:兼属厌氧发酵的载体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的紧压茶。传统包装是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份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

沱茶是由团茶转化而来,但却做了非常精巧的改进,因为团茶体量较大,后陈化周期太长,故将团茶改为厚壁碗状,将后发酵以厌氧菌为主转变为有氧菌与厌氧菌共同作用,缩短陈化周期。其实这种载体更适宜兼属厌氧菌的活动,也是普洱茶创造的一种新的发酵模型。

有一点是我们需要说明的,围绕沱茶也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我们在检测云南不同厂家的沱茶时,发现下关茶厂的沱茶品质明显好于其它厂家的产品,尤其是从下关厂诸多产品中(仅限于沱茶)检出稀有的“嗜热菌”(提高发酵反应速度),令我们非常震惊。还有沱茶中钾的含量也较高,对高血压与高血脂是非常好的“药源”。我们初步判断这可能与下关茶厂加工区域拥有的特殊微生物有关。我们说的这种特殊微生物实质是特定生态环境中“活跃”的多种优势微生物菌群,当这些微生物与相匹配发酵载体相遇时,产生“珠联璧合”的效能。无疑,沱茶这种厚壁碗的物理形态成为这些特殊微生物最佳的“工作场所”。

普洱茶爱好者经常提到的“下关味”,实际上就是这些特殊的微生物“加工”之后所产生特殊风味在味蕾中的特殊反映,也是一种重要标识。因为所有最顶级的发酵食品都具有一种独特的味蕾与嗅觉的标识。如法国的拉菲、北京的老酸奶、法式干酪等等,即特殊的微生物一定会产生一类特殊化合物,它们都以特殊的芳香类物质、醇类或果胶等形式在品尝者嗅觉与味蕾中产生记忆。其实,相对普洱茶而言,不仅有“下关味”一说,还有“勐海味”,也都与生产企业所在的独有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特殊微生物菌群有关。

其实,我们也有一种缺憾,就是对下关茶厂的沱茶没有进行一次系统的学术调研,包括对下关企业生态与生产环境、优势微生物菌群的破译、沱茶系统工艺的详尽了解,包括基础的理化指标等等。因为我们相信,下关沱茶藏有很多我们未知的物质,而这些物质与减肥、降血压等相关联。笔者也希望借助此文,引起业界尤其是科研单位关注研究。

砖茶:最简单的发酵载体

砖茶又称青砖茶、蒸压茶,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像砖一样的茶叶,它也是紧压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茶砖出现于光绪年间,很多产茶地开始制作砖茶。其压制法极为简单,一般都是人工压制。从光绪四年(1878年)以后,晋商们在砖茶的制作中逐渐采用了水力压机和蒸汽机加工砖茶。这种制造砖茶方法简单有效便于操作。可以说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最早在我国出现。

云南砖茶一般以老叶和三叶以下的粗茶为原料,经蒸制放入砖形模具加工压制而成,重量多为每块100克、250克、500克、1000克或2000克。

砖茶的这种物理形态,只是便于运输上的考虑,但作为后发酵,相比团、饼、沱则逊色不少。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喜圆形、忌直角的原因。这也是普洱茶知名产品中鲜有砖茶品种的原因。

就砖茶而言,1000克以上的砖茶后发酵要好一点,因这种重量的砖茶能够保证一定的厚度,厌氧菌还能发生一些作用。但转化仍然较慢,除非人为干预,对温度与湿度的科学调节,才能达到好的转化效果。低重量的则转化效果更低。

因此,我们只能说砖茶的这种紧压形态是一种后发酵载体,但又是最简单的一种发酵模式。

陈上庚:普洱茶的质朴本性


“尊重每一种茶的性格”,是陈上庚选普洱的唯一标准,“不同山头普洱有不同性格,有讨人喜欢的部分,也有缺陷,有些茶人会刻意回避其中缺陷的部分,还有一些茶人会刻意强化每个山头的特色,我觉得都没有必要,对我来说,做茶,就是要原原本本地展示出它们最原始的性格。”

红龙巷是大理古城繁华地带中一条不知名小街。它的一头连接着城内酒吧街,灯红酒绿,夜夜笙歌;另一头则是一家素食馆子,香火缭绕,佛音袅袅。红龙巷本身却并不为人所知,我们在那周围迷路了三次,问遍开杂货铺的阿姨、修路的大爷,连旅游集散中心的小姐都指不出准确方向。

“朴坊有茶”就开在红龙巷里、佛堂与夜店的中间,像是一个逗号,黑夜与白天在这里起承转合。与这条巷子一样,小店本身也有一种隐匿于闹市的气质,不大的店面,尽可能多地采用大幅玻璃,营造一种通透爽朗的感觉。进入店内,除了满坑满谷的瓷器、陶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后院的几枝翠竹。

陈上庚,福建德化人,1983年生,2000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2009年春天定居大理,开始习茶、卖茶,经营这爿叫做“朴坊有茶”的小店。因为“茶人相轻”,大庚以“不擅交际于圈子”为荣;有欣赏的同行,但没有称得上高山仰止的前辈;专研经典系列叫做“一山一味”。

“尊重每一种茶的性格”,是陈上庚选普洱的唯一标准,“不同山头普洱有不同性格,有讨人喜欢的部分,也有缺陷,有些茶人会刻意回避其中缺陷的部分,另一些茶人会刻意强化每个山头的特色,我都觉得没必要,对我来说,做茶,就是要原原本本地展示出它们的性格。”

陈上庚编过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间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作了一首宝塔诗:“茶;大叶,粗芽;羽未闻,轼不嘉;石磨拙形,竹篾紧扎;不见嫩绿鲜,更少浮香雅;搜肠刮肚难忍,酣畅淋漓堪夸;褪尽山野苦涩味,方显醇厚陈韵佳。”小和尚问茶之名,老和尚眯起眼睛捋着胡子,说:“其质朴,其形拙,其色敛,其香沉,其味酽,其气厚,其韵真,乃返璞归真之茶,当称之为朴茶。”

郑和下西洋影响海外饮茶风俗


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加强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往来,发展了包括茶叶在内的中国大批货物和各国货物之间的交换,扩大了中国茶叶的输出量和茶种外传的地域范围。

2005年在福建参加的"郑和下西洋与华人华侨论坛"的海外学者认为,“荼文化”也是随郑和七次下西洋由中国传到海外去的,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俗起了推动作用。海外学者考证,在明朝以前的古籍资料中,很少发现记载中国茶叶出口的。而明朝以后的文字资料,才不断地出现,并影响了海外的茶风,海外有关亚非各国饮茶的风尚习俗时有记叙,以后也逐渐有了种茶制茶的行业。有关专家还认为,英语"茶"的单词,写成"Tea",就是根据中国福建方言"荣"宇的读音译过去的。郑和船队有不少福建人,而福建人自古以来就有饮茶、品荣的习惯。有些福建人后来就留在东南亚没有回来,成为明朝以后的一代福建华侨。

就是这些福建华侨跟随郑和下西洋,把中国饮茶的习惯和种荣、制荣的技术带到东南亚各国去,尤其是福建人爱泡"功夫茶",习惯喝早晚茶,善于"茶道",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海外,至今影响着海外的茶风。

在世界最大的漳州天福茶文化博物院的明代展厅里,记者看到郑和下西洋期间有关茶叶发展的记载。明朝朱元璋厉行"茶马政策",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下诏"废团茶,兴叶茶",促进了炒青绿茶的发展。随后的郑和下西洋,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带到了海外各国,尤其是中国的茶风,明成祖时期中国的茶风很盛,散茶的兴起成为中国茶叶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

国际茶文化交流会会长李素贞介绍说,明代改团饼煎煮之法为散茶冲泡品饮,更祟尚自然之美,茶文化到了极致。强调注重茗茶、荣器、水品、环境、礼仪、人品等,连品饮的人数也非常的讲究,更主张保持茶叶的本色、真味、顺其自然之性。文人雅士领导茶文化新潮流,喜会于泉石之间,处于松竹之下,对浩月清风,坐明窗独饮。

李素贞还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现象,郑和下西洋所到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亚非国家,目前都是茶叶销售量最大,也是茶文化最普及的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三千万人民币,在马六甲郑和官仓遗址建一个郑和文化馆,在古老的中国馆里就开设了茶馆。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陈汉中:茶业--新形势下的厂商营销突围》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