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纪念孔明兴茶1780年

由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勐腊县人民政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发起单位,与积极响应的云南省民委服务中心、云南省海湾茶业有限公司、厦门金壶春茶业有限公司及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政协报观察周刊等单位的代表.于2004年7月2日在昆明金壶春茶艺茶馆举行会议,就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历史悠久,口碑传颂为汉代孔明平定南中时,深入"不毛"所兴。各民族尊孔明为茶祖,世代祭奉。史载"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时"以茶易西蕃之马",明代""世庶所用皆普茶也",清代达鼎盛时期,普洱茶远销京师、甘、青、西藏、南亚、东南亚、为中国的世界名茶而今,由于普洱茶的特别保健功能和茶区完好的自然生态,已在中国大地、港、澳、台地区、日、韩、东南亚、乃至欧美,兴起了普洱茶时尚热,为他茶不可替代.市场、世风对普洱茶发展提供了难逢的机遇。

cy260.COm小编推荐

茶禅兴佛寺


茶兴则禅兴。我国茶道的兴盛时期是唐朝,唐朝也是中国佛教禅宗发展的鼎盛期,由于禅师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因此在我国古代凡是禅宗丛林,寺必有茶,禅必有茶;特别是在南方禅宗寺庙,几乎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茶的嗜茶风尚。佛教禅师认为:茶有三德,即“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交友时以茶为媒广结善缘”,这就是佛教禅师提倡茶道的原因之一。

佛教禅宗寺院不仅对茶叶的栽培、焙制有独特技术,而且十分讲究饮茶之道。寺院内设有“茶堂”,是专供禅僧辩论佛理、招待施主、品尝香茶的地方;法堂内的“茶鼓”是召集众僧饮茶所击的鼓。另外寺院还专设“茶头”,专管烧水煮茶,献茶待客;并在寺门前派“施茶僧”数名,施惠茶水。寺院中的茶叶,称作“寺院茶”,一般用途有三:供佛、待客、自奉。据《蛮瓯志》载,觉林院的僧人待客中等茶、自奉以下等茶、供佛以上等茶。“寺院茶”按照佛教规矩有不少名目,每日在佛前、堂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后饮茶,称作“戒腊茶”;化缘乞食得来的茶,称作“化茶”等等。学佛的人是时刻都注意学习的,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与学佛、信佛挂钩,以求对佛的尊敬和学佛的长进,这一方式其实是较为有效的,而饮茶也当然地列入了这一范畴。我国的不少佛门圣地、名山寺庙都种有茶树,僧人自采自制,饮茶念佛,修身养性,高龄僧人无数,究其长寿原因,与长期饮茶有关系。

返乡农民工袁兴顺:9年让荒山变成了茶山


长寿区,袁兴顺在自己的茶场修剪茶树。

9年前,重庆市长寿区云集镇水平村的茶山被农民视为利用价值不高的荒地。9年后,返乡农民工袁兴顺将通往山顶的石子路修成了水泥路,荒山披上绿装,春茶也将迎来第二年采摘。

做五金赚第一桶金

1972年,袁兴顺在长寿云集镇水平村出生。当年,水平村人以种茶为生,水平茶厂的茶叶在当地颇为有名。但由于大量年轻人的外出务工,茶山日渐没落,产品在市场上踪影难寻。

1992年,20岁的袁兴顺也离开家乡。他先后在西藏、广东打工,主要做消防安装工程。

“我经常怀念小时候陪父母上山种茶,制茶的生活。我的梦想就是打工赚足够的钱,回家种茶。”袁兴顺说。2002年,30岁的他回到重庆,在袁家岗买下一个门市做五金件批发生意,并赚到了第一桶金。

砸锅卖铁田地忙

2006年,他拿下儿时水平茶厂约3900亩地的租权,开始了绿化荒山的“征程”。

挖掘机轰隆隆地进场,足足挖了5个月才把这条14.8公里主干路搞定。一算账,仅人工费和油钱就花了35万元,加上几十万元的有机肥,100万元启动资金一转眼就没有了。

“当时我都傻眼了,怎么办?”袁兴顺说,他把袁家岗的门市抵押了,又把后期做建材生意的资金流转过去,前后投入了200多万元进行公路修建、土壤改良。

为什么一定要修路?袁兴顺说,小时候妈妈上山种茶往返要一个小时,太辛苦了,开山种树必须先修路。

为了保证山体,他不敢使用炸药,请来施工队,用挖机一点一点地凿山路。白天一边修路,一边整治茶山土壤,平均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累得几乎没了人形。

因为资金问题,直至2012年,500亩茶树才正式种植。

以有机茶打开了销路

2014年3月,水平村迎来了第一批春茶采摘。3000斤的茶叶为袁兴顺创造了20万元的收入。茶叶销量不错,源于他坚持有机种茶。

“不施农药很简单,尊重自然规律,一年采一季。夏秋长虫季节,茶叶扔掉不要。到了冬季,虫子自然就没了。”袁兴顺说,水平村茶叶要打响名牌,必须走精品路线。

茶叶要好卖,除了好茶,还需要好的炒制技术。加工技术分杀青、揉搓、焙干、理条4个步骤。

除了茶叶,袁兴顺还在荒山上种植了530亩南竹,3万多株日本红枫树、梅树。“南竹可采摘食用,树子可以买卖也可以观赏。”袁兴顺说,他希望茶山不仅有茶,还要打造一个生态基地。

孔明是云南茶的“茶祖”吗?


前些时间,想起一个小事。很多文章说孔明是云南茶的“茶祖”。

每年在采春茶的季节到来时,无论哈尼、基诺、壮、佤族都会不约而同地举行祭茶仪式。祭茶是茶农对天地的感激,对先民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祈福。

古人也和现代人一样,喜欢名人崇拜。比如皇帝喝过的茶,进贡太后的茶,诸葛亮带来的茶种。意义会有不同。

有很多文章说,云南人祭拜的茶祖是孔明。这从实际情况来说,可能只说对了一部分。应该来说,在老思茅和古六大茶山一片。应该是这样子的。因为据说当年诸葛亮为了多年后的战争做准备,来过这里,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茶种。

只是后面总感觉不对。除了老普洱城孔明雕像。其它地方也其实见不到。反而是拜树拜租的情况比较多。

在云南茶农心中,茶是圣物,也是可以带来家庭收入的植物。从经济的考虑,人们希望一年中茶叶长势良好,价格也好。

可是实际上。这些地方数千年前早就有野生型和栽培型茶种了。凤庆的那棵3200年前的树,往前推,大约是商周时期人们种下的。

云南茶区很大。孔明没去过的地方,如勐海,澜沧,临沧。更多的还是发自本真的自然图腾式崇拜和祖先崇拜。如村里的茶王树。

像布朗山中,也没见过一次孔明这样的头像。反而是近代伟人在布朗人民心目中地们更高。毕竟,是在这一个时间段用好的茶价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在景迈山布朗族,每家茶农的茶林里,都有一棵高大的茶魂树,树干上捆绑着用竹篾编成的小篓子,用来盛放祭祀品。茶农们采摘茶魂树上的鲜叶时,都要先祭拜茶祖,供奉茶神。每年春天,家家户户把各自茶林里的茶魂树鲜叶采摘下来后,制成“茶魂茶”,供奉在祖先“帕哎冷”(茶祖)的雕像前,祈求年年茶叶丰收。

茶魂茶必须由家庭中的年长者来采摘,采摘前要斋戒、沐浴、更衣,然后跪拜在茶树下,献上泡好的茶和饭菜,点上蜡条并开始诵经,诵经完毕方可上树采茶。每棵茶魂树的茶全部是采用传统工艺,纯手工制做,杀青、揉捻、晒青都以树为单位独立进行。

茶魂茶自古以来仅作进奉傣王或供养高僧大德之用。如今,上好的景迈茶在茶已香飘海内外,景迈山上祭茶魂,这一基于原始自然崇拜的习俗,依旧在延续。

茶市兴,茶盏旺


上个月24日至25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注明南宋吉州窑剪纸贴梅花盌的吉州窑茶盏,估价6万到8万,结果以25万港币成交。我们再看一下近两年国际与中国香港的一些大拍上,建窑茶盏与吉州窑茶盏一直成交价较高,且成交率也较高。而类似这样的藏品在2010年左右内地的市场价格也不过两三万元人民币,短短几年,其价格几乎上涨十倍,可见其涨势之凶猛。

不仅是吉州窑茶盏,近几年建窑茶盏也一样是涨势凶猛,内地市场受国际与中国香港大拍的影响,品相好的建窑与吉州窑茶盏现在也都是身价不菲。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一种窑口的产品受市场追捧一般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看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收藏家的实力与重视程度,二是与当前国人生活情趣相结合。比如十年前,越窑与龙泉窑青瓷藏品的价格在古陶瓷收藏市场上一直较高,这是因为在当时,江浙一带的经济发展水平要远超内地,而且江浙地区出现了最早的一批实力比较强的收藏家。前几年耀州窑青瓷涨势很好,不仅是受香港一些大拍的影响,与陕西当地收藏家的重视与推广也分不开。

而这两年建窑与吉州窑茶盏价格高涨,其实也不仅是因为南方经济实力的原因,还和当前国内茶道盛行有很大的关系。

建窑与吉州窑的产品多烧制于两宋时期,而且这两个窑口本身就是以烧制茶盏而闻名,其窑口最主要的产品就是茶碗与茶盏,这也与当时的人们喜欢喝茶与斗茶的习惯有关。而在当今中国,在人们生活物质有很大提高的前提下,饮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受此影响,与茶道有关的一些收藏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这类藏品的价格一路高涨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李昌兴 贡茶技艺的传承人


李昌兴贡茶技艺的传承人

第一次见李昌兴是在文昌宫的云南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里,因为那天下雨,到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知道我们要来李昌兴备好了今年困鹿山最好的春茶款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技艺的传承人,他早代表普洱走遍了大江南北,参与了很多重要的茶事活动,作为“红”人的他身上非但没有半点浮躁的味道,反而更多了几分谦逊与随和。

李昌兴是纯正的彝族,从祖上便开始制茶,算到现在已经第八代了,母亲告诉他,祖上在清朝年间就专门负责制作贯茶,他们所在的困鹿山古茶园,就是当时清政府御用的皇家贡茶园,每到制作贡茶的时节,朝廷都会下旨委派当地官员派兵驻守茶园监制贡茶,直到1905才取消困鹿山古茶园进贡。从那以后很多农家都不再做茶,改种其他农作物,李昌兴的祖辈却毅然坚持。李昌兴说,母亲对茶的执着是从祖辈那里得来的,而他对茶的坚持与热爱则是从母亲这里开始的。

1987年母亲用积攒多年的800块钱,买下了困鹿山100亩古茶园,因为普洱茶的断代,只有极少数的老辈知道普洱茶,市场前景极不乐观,母亲却把所有身家都压在当时大家都避而远之的茶园里,家里哥哥姐姐都非常不解,可老三李昌兴却没有想那么多,从小就听母亲讲茶,陪母亲采茶,看母亲制茶的他,主动承当了管理茶园的工作,百余亩茶园在他和母亲的细心打理下越长越旺,日复一日,他从母亲那里学习到了一套完整的贡茶制作技艺。“别人说管理茶园很辛苦,但我从来不觉得,那时候我一进茶园就是一天,累了就在草地上打个盹,渴了就摘几片茶叶嚼嚼,反正又没人管,自由得很。”李昌兴说,87年绿茶正火,可以卖到七八十元公斤,而普洱茶三块钱公斤都没有人要,每次赶集背出去多少,就带回来多少,很多人笑他傻,母亲则坦然的告诉他,“孩子像茶一样去生活,面对暴风骤雨都要坚强、淡然。这是老祖宗留下茶树,在历史上风光过,将来一定会有出头之日。”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李昌兴与母亲每天都坚持打理茶园,虽然茶卖不出去,但从采摘到制作每一个环节依然一丝不苟。“也就是在那段时间,让我知道自己有多爱茶。没有人买我和母亲就自己喝,自己品,生活虽然拮据,但与茶为伴的日子与世无争,逍遥自在,茶就是我和母亲生命中的一部分,支撑着彼此的信念。”

李昌兴的母亲在06年离世,从87年——06年这期间,可以说她完成了贡茶技艺的传承,见证了普洱茶的复苏,也成就了现在的李昌兴。李昌兴用“自在”与“坚守”来形容他现在的生活,因为这两个词透露着他对茶的执着,对母亲无限的思念,还有母亲与茶带给他那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态度。在李昌兴的感染下他的儿子和女儿也深深的爱上了茶,小时候李昌兴时常把他们带上困鹿山古茶园,一待就是几个月,孩子们每天与茶为伴,就这样,茶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种到了孩子们的心底。

云南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传习所和困鹿山古茶园仿佛就是李昌兴的生活体验室,在这里可以对外推广普洱茶和,可以邀请宾朋细细品尝困鹿山上好的茶,还能够漫漫聆听普洱茶与他的故事。

原定第二天一早上困鹿山,可惜天公不作美,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被阴雨拒之山下了,但这次与之前的心情大不相同,以前是冲着皇家茶园的名气而去,这次我则是想抛开切,用心去感受这片让李家祖祖辈辈都迷恋的土地。转载自《普洱》杂志2011年6期!

孔明在中国茶发展史上的意义


孔明在中国茶发展史上的意义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发展和茶饮传播,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孔明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公元225年孔明南征,平定南中后,对实现安定和开发南中这一战略任务,实施了一系列的安抚政策和措施;孔明兴茶,是这一任务的币要组成部分,是长久之计,他以一国之相,深入不毛,自上而下,倡导种茶、用茶,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教民农耕、教民种茶,从"伐而掇之"至"人工种茶",从零星的自给性种植到以交换为口的的商品性种植,推动了茶叶生产力发展,扩大厂茶的传播,造福于民,影响深远,深得边区各民族的拥戴,被奉为茶祖,年年祭拜,其持续年代之久,扎根于人民心中之深,是历史上少有的。孔明兴茶的民间传说是具有历史性的,其兴茶之举是持久性的,进步性的。孔明,留给后人有用的东西很多很多,其中种茶兴茶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之际,以史为鉴,继续传承和发扬孔明兴茶精神,以推进事业的不断发展。

紫砂纪念壶上的民风和民俗


以紫砂壶为代表的陶瓷文化,承载了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习俗,同时又体现时代的发展和具有当代意义的创造。在紫砂壶艺领域中有一大类属于纪念意义的壶体造型,业内称之为“纪念壶”。它既融入了鲜明的民风民俗,又不停留于传统的层面,而是不断地将文化修养、社会活动、人生阅历充实到壶艺创作中,形成开放的心境、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感,用紫砂壶传递纪念的主题。

中华民族历来对佳节、寿喜、婚嫁和重大庆典活动等都有欢庆、志喜、祝贺的优良传统。从诗赋文章到书法绘画可谓根繁叶茂。而宜兴紫砂也同样如此,数百年来用喜庆文化元素创制的紫砂纪念壶就不胜枚举。如民间的“五蝠蟠桃壶”、“子孙满堂壶”、“高寿梅桩茶具”、“福泉壶”、“大吉壶”、“鸳鸯归春壶”、“龙凤吉祥壶”等,都是对福寿吉祥的祈愿。资料显示,清朝皇宫也同样喜欢这类的紫砂壶,例如为乾隆寿庆而定制的“荷莲寿字壶”、“紫砂黑漆描金吉庆有余壶”、清嘉庆的“飞鸿延年壶”、“粉彩百果壶”等。可见喜庆元素在宫廷也深受欢迎。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今年的上海世博会,紫砂技艺人员为此创制了许多款式的“奥运壶”、“世博壶”以示庆贺,以紫砂的特质,铭记这重大喜庆带来的哲思和遐想。

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有好多东西可以纳入紫砂壶的创作范畴。俗话说:“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许多带有企盼吉兆的象征语境和新年贺岁的十二生肖都可以创制紫砂壶的血肉之躯和鲜活灵魂,脉动着纪念意义。

紫砂壶的上乘境界是现实的提升、精神的载体。十二生肖是紫砂壶的不朽题材。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紫砂陶艺家总是用紫砂泥捏制出每个生肖的可视的形象、造化的产物和无穷的韵致。从古至今,许多贺岁的生肖纪念壶,都是把生活中的情趣变化为手下的壶艺,流露出生活景象的信息,而成为心灵与生命律动际遇的产物。今年是农历庚寅年,纪念虎年的紫砂壶可谓千姿百态,精彩纷呈,以虎虎生威、福运多多的寓意而特别受到属虎人的追捧。高级工艺美术师葛军的新品“五福临门茶具”,一壶四杯组成,壶、杯用紫泥和段泥制作,圆润浑厚、饱满丰泽,呈现两色,对比和谐,并装饰有如意和祥云纹样。壶体和杯子里都彩绘虎的图案,或卧、或坐、或走,无不生动威武,形象逼真,犹如“四野传高啸,苍茫落照中,疾风思劲草,盛世待英雄”。这5只福虎出自“东北虎王”马彩华先生之手,而“五福临门”四字则由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先生题写。“虎”、“福”谐音,故将紫砂茶具取名“五福临门”,以祈金虎之年,福进祥门。这是用紫砂塑成的雄健与祥和的祝福。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紫砂壶彰显了厚重的民间工艺元素,蕴蓄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精髓,是具有东方色彩和文化气息的张扬艺术神韵的高雅艺术品,因此经常被选做馈赠新朋好友的礼品,甚至是国礼。

2007年“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宜兴范家壶庄受博览会组委会之托,制作了11把紫砂壶,作为国家礼品赠与与会的11个国家领导人,成为一个亮点。这11把国礼紫砂壶,并分别取名为“和平”、“团结”、“平等”、“合作”、“共进”、“和谐”、“和顺”、“繁荣”、“丰硕”、“共享”和“持续”,造型柔顺优雅,设计灵秀精妙,而且蕴含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团结共进、平等合作、和谐发展的主题精神。

“和平壶”以圆润为基调,用段泥制作,呈梨皮色,绿色的橄榄枝贴在壶身,可爱的和平鸽塑在壶盖上,展翅欲飞,神态可掬,寓意着安逸祥和的景象。“共享壶”展示了天地方圆的大千世界中,我们共有同一个地球,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尤其是“合作壶”,壶体圆中有方,呈12个面,分别刻有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内及其东盟10个国家元首的签名,如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缅甸总理梭温、老挝总理波松等。壶上还镌有博览会的标志性图案,讴歌“东盟10+1”的国家团聚在一起,山水相依,携手共进。而壶盖上雕塑的一双紧握之手,分明是友谊合作、互惠共赢的象征。

做年茶


春节在福安俗称“做年”。福安“做年”,除了春联、守岁、拜年等与全国大同小异的习俗外,也沿袭一些地方民俗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正月初一喝“做年茶”。

“百节年为首”。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糖甜甜,橘圆圆,放火炮,大做年。”初一零点一过,各家开门放火炮,叫作“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凌晨,还要去抢挑第一担“龙头水”回家,以示纳财。一大早,大人小孩先喝一杯甜蜜蜜的糖茶,谓之“做年茶”,寓意“尝甜头”。是时,家里辈分最小的媳妇,按家里人数把茶盅摆放在茶盘上,盅里放把茶匙,然后用瓷羹舀出适量冰糖粉齑、橄榄(橄榄两头尖)、红枣两粒(枣与早谐音,寓意开门红)和茶米放进茶盅,用瓢舀烧滚沸汤泡茶。然后,双手捧起茶盘,按先长辈后小字辈依次敬奉上一盅盅热气腾腾的做年茶。小字辈要站立起来,茶盅接在左手,右手搅拌茶匙。之后,大家站立起来,面向长辈恭敬,齐声说道:“请茶!”长辈笑答:“做年茶!”并示意大家坐下后,各人自由舀上红枣和橄榄片先嚼、饮茶,大家美滋滋喝起了糖茶。留下茶粕(茶渣),不能泼掉,象征有食有剩。由家庭主妇双手捧空茶盘,也按原来递茶的长幼辈分顺序来收回茶盅。泡做年茶时,还要多出一盏,称“添丁茶”。

福安茶谚:“年初三盅茶,官符药材无交家。”意即年初请你喝三杯茶,这一年你就不会因祸与衙门打官司,也不会因病和药店打交道。这种通过喝茶活动来表达的新春祝福,最典型的是舌尖上的“糖茶”。“糖”者甜也,甜甜蜜蜜,吉利如意。故每遇重大民间节日或婚礼、祝寿等喜庆日子,必以糖茶相待:新年叫“做年茶”,成婚叫“新妇茶”,初一出门叫“出行茶”……正月里走亲访友,都要喝上一盅糖茶 (待客泡茶与饮茶礼节习俗同做年茶一样)。客人举步离开时,必须回首对主人说道:“多谢糖茶!”主人双手作揖笑答:“一盅糖茶。”(意思是说礼轻何必挂齿)泡一杯糖茶,初一早茶尝甜头。杯间趣语,都为了讨个吉利,表明祝福之意。喝一盅“做年茶”,唇齿留香甜,甜了舌尖,甜了年味,甜甜美美福安人“做年”的记忆。

(老树/本版国画)

几千元就能收藏坭兴陶大师原作


坭兴陶大师作品

广西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坭兴陶与紫砂陶有异曲同工之美,且坭兴陶在国内陶器中绝无仅有的“窑变”艺术,使坭兴陶的艺术品位较高。近年来坭兴陶壶收藏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广东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目前坭兴陶壶市场价位不高,少有仿制品,一把普通的坭兴陶壶只要几百元,而几千元即可收藏一把大师原作。

收藏掌握三大要点

羊城晚报:收藏坭兴陶壶要从哪些方面来把握?

杨飞武:四大名陶中,只有坭兴陶和紫砂陶偏重于做陶壶,坭兴陶与紫砂陶有异曲同工之妙,紫砂陶砂多,而坭兴陶以泥为主基本不含砂。相对于紫砂陶,坭兴陶目前价位很低,同是国大师作品,价格相差至少10倍。但坭兴陶壶具有成熟的文字书法雕刻,其特有的窑变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且,坭兴陶壶养壶过程较紫砂壶简便,茶水泡一泡便很容易养出光泽。

在选择藏品时,首选有书法篆刻的作品,壶胚和书法都出自名家的作品最好,其次是普通壶胚但书法出自名家。坭兴陶讲求窑变,书法搭配上窑变自然更好。目前,制作坭兴陶的大师仅有十几人,名气最高的大师是李人帡和刘明洲,所以要收名家作品并不容易。

羊城晚报:壶胚和书法,哪个更重要?

杨飞武:坭兴陶壶和宜兴陶壶不一样,宜兴陶壶强调做壶的人,而坭兴陶壶讲求书法家。例如,李人帡书法更好拉壶胚一般,他之前常与省大师周长元合作,周长元出名后壶供不应求,李人帡就找其他人合作,价值依旧很高。当然,若是能收到一把李、周二人合作的壶价格更高。

大师精品壶都是手工制造,坭兴陶也有一些是半机器壶。要辨别这两种壶,可以看壶底印章。大师手工壶壶底都有作者名字,如果只有厂名,就是半机器壶,这类壶为日常使用,收藏价值较低。

“窑变”很难仿制

羊城晚报:目前坭兴陶壶有仿制的吗?

杨飞武:坭兴陶壶因为本身价位不高,没必要去仿。可能会有人仿李人帡的书法,但难度较大很容易被识别。窑变没办法仿,每一个都不一样,放进去的位置和时间不一样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

羊城晚报:大师监制的陶壶有收藏价值吗?

杨飞武:如果是大师监制的,会标注是大师工作室的作品,也就是大师设计后由学生完成,这种壶相对于大师作品就差一点了。还有一类壶标明是大师弟子制作,价位较低但也有收藏价值,因为业内看好大师弟子的成长性。归根到底还是看整个壶的造型、书法等。

升值与否要看自身发展

羊城晚报:目前坭兴陶壶的市场价格怎样?

杨飞武:目前最普通的壶市场价是300-400元,省大师的2000-3000元,国大师的5000-10000元左右,最贵的也就一两万元。近年来,坭兴陶壶作为国礼在东盟博览会上赠予东南亚领导人,名声渐渐做大,价值也上去了,原来有些名家作品只要2000-3000元,现在也过万元了,大概3-4年涨了2-3倍。

羊城晚报:未来坭兴陶壶的升值空间如何?

杨飞武:如果政府足够重视,可能以后的升值空间比较大,即使不重视,很多名家的作品价值也不会贬值。北方收藏陶壶的比较多,但广东市场差一点。其实不少藏家已经关注到坭兴陶壶并且开始大量收购,今后市场还是看好。

黄璨、程诚

茶的年味


除尘节一过,年,就携着一路喜庆、喜悦和欣喜,一路小跑着,奔近了。

春节,就这样一路身姿摇曳地,走近了。

路过夫子庙的附近,红春联、红灯笼、红店招……一应俱全,一路喜庆的中国红,一路喜滋滋的忙着购年货的人们,还有一路忙着赶回老家过年的归客……

年味,就这样,从人们热热闹闹的购物中冒了出来;从人们匆匆返家的旅途中透了出来;从扳着手指算着给家人买礼物的喜悦中展了出来;从有条不紊地结束繁忙的工作中,悠悠地渗了出来……

年味,还从每个进出各茶馆、茶空间的客人们购买茶叶的心情中漫了出来。除了茶的香味之外,茶的年味中,还加上了许许多多、不同心情的过年的味道:欢庆的年的味道自不必说了;还有忙碌了一年之后,结束了手头的工作,想着一年来自己取得的小小成绩和收获,相比手中的那杯茶有着成功喜悦的味道;一年到头忙忙碌碌的工作学习,千头万绪的事情处理,此刻,在接近春节的时候也一并地放下,那手中的茶汤里就有着一股轻松的味道;平时各自相忙,朋友们乘着大节来临,你你我我、我我他他、你你他他的相互聚会茶聊,更有着“不亦乐乎”的喜悦;而进出大小商场,大包小包购着礼物的人们,他们那盏茶汤的味道,肯定蕴含着浓浓的亲情的味道……

茶空间里进来的一对小恋人,应该是春节里即将要去拜见老丈人丈母娘或拜见未来公婆的,商量了好久,他们乐滋滋地买了两款“孝品一道”的白茶,由此足可见,两位年轻人对长辈的用情之真切,这是孝道之味;

路边的茶叶店内,有对夫妻领着孩子,在精心挑选着一个紫砂杯,或许是带给年迈的老母亲,或许是买给伏案的老父亲,说着带盖的杯子既可保温又可以捂手取暖的话,一旁的孩子看着,也一起出着主意,这又使尊老有了传承的味道;

画院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在茶馆里,一边喝着手中的煮着喝的老白茶茶汤,一边讨论着线条的走向与勾勒,也一边等着老师的前来授课,一旁又有散发的墨香,裹着手中的茶香,更是一道醉心的习茶习画的茶的年味!

但愿,茶的年味,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诱人,越来愈醇香!

叶茹

林世兴:普洱山头茶时代的开创者


《云南山头茶》出版发行后,在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该书目前已遍布中国数十个大中城市,包括港、澳、台地区和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三个国家,创造了中国茶书发行的奇迹,读者好评如潮。

山头茶时代的开创者

邯郸古雍桥茶友以《林世兴,山头茶时代的开创者》为题撰写文章,对《云南山头茶》主编林世兴给予高度评价:

近半年,我的头脑中始终萦绕着“理想”二字。读《寻觅中华》时,看到余秋雨老师在仕途畅达之际,却违逆众意开启他的文化苦旅,只因他胸怀恢复中华文化记忆的理想;2014年4月7日,廊坊九曲茶坊本良老师到古雁桥交流习茶心得,是在他近五十岁后为圆自己的梦想,才开始专心从事茶文化的宣传;4月9日,从本良老师的习茶日记中看到,邢台曲氏夫妇为实现南茶北引的理想,卖掉城里的房产,扎根山区的执著;5月12日,到石家庄学习交流时,为张金牛做个有理想的茶人规划的蓝图而心生敬佩;8月8日,《山头茶》主编林世兴莅临古雁桥茶业洁朋体验店,分享《山头茶》的诞生历程,为他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付出的汗水与心血而震撼。“理想”在我胸中升腾。

2014年8月8日下午,随着林世兴动听的爱伲族民歌,我们跟随他回忆七年的创作历程。七年前,他辞去令人羡慕的报社工作,钻村走寨,成为一名“山里人”,他七年查阅三百多本茶书,一个人走完云南的万里茶山,崎岖的山路,烈日的曝晒,恶劣的雷暴天气,任何时候都可以把人埋藏的泥石流,还有一个人行走的孤独与无奈,无数次陌生的拜访,与茶山各少数民族沟通的语言障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横断山区行走的疲惫与孤苦,病痛与伤痛,经济拮据,智力的枯竭……他也曾打算退却,但他懂得“一诺千金”的分量,他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人喝完两瓶酒,痛哭一场,然后擦干眼泪天亮继续前行。就是这样一位坚韧的逐梦人、茶产业上的行者,成就了这部融茶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文化为一体的12万字专著——《山头茶》。

理想是行动的翅膀,活着就有未来。林世兴以地理学家的严谨,哲学家的思想,美学家的看法,文学家的的感受创作了这本《山头茶》,如果说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那么这本山头茶时代的开山、奠基之作也可誉为“普洱的史诗”。2014年3月《山头茶》第1版印刷发行后仅40天便售罄,这是对林世兴莫大的肯定与鼓舞。

“理想”可以升华为一个人的信仰,有了信仰,生命才有意义和方向,试问我们自己当下的状态,是否还怀揣着“理想”,是否为“理想”付出着或付出过行动?当前,中国茶界正处于产业大发展、市场大调整、文化大复兴的盛世兴茶时代,古雁桥茶业义不容辞地将“承载社会责任,传播饮茶文化”作为己任。

一泡化得开的山头茶

《云南网》记者赵刚对林世兴作专题采访,写下如下文字:

瘦瘦的林世兴表示,他用7年时间独自一人跋涉云南数万公里山区,遍访横断山脉、高黎贡山等出产古树茶的山头村寨,调查、整理、撰写出了一本系统介绍云南古茶树资源分布的12万字的《云南山头茶》专著。而作者林世兴是这样说的,翻开这本书吧,这是茶韵、山韵、神韵“三韵合一”的茶书。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林世兴当过19年的中学校长,7年前还是昆明媒体圈中的一位主任,在做、酒歌、情歌完全是部动人的史诗。”

7年过去,为这部书林世兴耗资160万元。“不管多么艰难,我不愿把痛苦展示给别人,微笑总撑着我往前走。”书籍终于出版了,林世兴靠自费发行,一个月就卖掉1.5万册,云南勐海的好多茶农慕名而来,专门买这本书。

“我就是一泡化得开的茶,个人的一切苦难都化作泥土,滋养幸福的茶生活,滋润着每一个来读这本书的人,尽管现在还没靠卖书脱贫。”林世兴自嘲:“7年写书时间,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走了不止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要请教茶农,要寻找古茶树。自己的交通食宿不算,有时为了淘到一个故事,请人喝酒也得花钱。再加上走一路要买一路的茶,债务就这样欠下了。”

经济上拮据不算什么,精神上的孤独才是最要命的。林世兴一个人收集整理撰写资料,挺过无数个深山长夜。白天收拾行李再走,背着个箱子,险情不断,几次遇上泥石流,不是躲闪得快,早就把命丢在大山里了。

“出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尊严和快乐。”林世兴说:“7年前出书的时候没想到云南山头茶这么火爆,现在那么多的人钻进云南各个山头寻觅古树茶,这本书正当其时。”

李兴昌-普洱贡茶制作国家级代表承人


李兴昌-普洱贡茶制作国家级代表承人

原题: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兴昌

李兴昌现年虽是60多岁的彝族老人,但还在云南省普洱市困鹿山下,守着母亲留下的百亩古茶园,不借助任何机器,固执地依照古法做着他的普洱茶,就因如此:2008年,李兴昌当选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母亲花800元买下百亩古茶园

普洱茶主要产于我国云南,按制作方法可分为生茶、熟茶,按外形可分为沱茶、饼茶、金瓜贡茶、砖茶等。我国生产普洱茶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当时不叫普洱茶;唐朝时,普洱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生产,时称“普茶”;至清朝时,普洱茶达到鼎盛时期并成为皇室贡茶,末代皇帝溥仪也曾说过皇宫里“夏喝龙井,冬饮普洱”。

据史料记载,进贡给皇宫的普洱茶大多采自距普洱市30余公里的困鹿山古茶园,而李兴昌祖上就是普洱贡茶的制作人,这一技艺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的母亲说,每到春季采茶季节来临,朝廷都会派军队把守出山的各个关口,不让一片茶叶流出山寨,只有给皇上的贡茶做完以后,村民们才能再做茶出售。”李兴昌说。

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云南一带的古茶树几乎被砍伐殆尽,困鹿山古茶园因地处偏僻得以幸存。至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比对。“发现无论从形状、大小还是重量来看,几乎和母亲描述的一模一样。”当时专家们都非常震惊,因为自清朝皇室解体后,普洱贡茶的制作也随之终止,其制作方法也销声匿迹。2008年,经过专家评审,因传承脉络清晰且制作技艺与古法最为接近,李兴昌当选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纪念孔明兴茶1780年》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