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宋代建窑油滴茶盏

林桢武

一件宋代建窑油滴茶盏近日拍出了近8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为今年瓷器拍卖的一匹黑马。9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临宇山人”专场上,南宋油滴天目茶盏以150万美元至250万美元的估价,经过20多分钟竞价,最终以1030万美元落槌,加上佣金,约合人民币7800万元。2011年,伦敦苏富比一件宋代建窑银毫茶盏拍出110.5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75万元。不久前,本报刊发了《建盏受宠茶知道》一文,提醒藏界关注宋代茶盏这一品种,这次宋代建盏拍出天价,印证了这一类藏品的珍贵。

流传有序

这次拍出天价的宋代建窑油滴盏为传世品。1935年,这件宋代建窑盏在日本被评为“重要古代艺术品”,2015年注销了这一认定,从而获得上拍的机会。另外,它曾是日本显赫家族黑田家的藏品,之后为日本著名藏家安宅英一所得,最后由关东宋瓷收藏大家临宇山人入藏。

古代艺术品传承因素非常重要,往往是催生拍卖天价的重要原因,很多买家看重藏家身份,愿意追逐名流旧藏。当然,这种流通形式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真实性和价值参照。

临宇山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收藏瓷器,他尤酷爱宋瓷,收集了不少名家的旧藏。这次专场拍卖推出了钧、定、磁州、龙泉、越窑、吉州和湖田等宋代各大名窑的拍品28件,宋代建窑油滴盏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件,引起藏家的关注。

其实,建窑名品天价成交早有先例。日本静嘉堂藏的建窑曜变天目盏,为三菱弥之助旧藏,购自大正年间(1912——1926年),成交价为167000日元,在当时值1000多套别墅。日本人对宋代茶盏的崇拜达到宗教的程度,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这与日本崇尚茶道的历史渊源有关,其中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

独特符号

什么样的古陶瓷有可能拍出天价?主要看它的“颜值”有多高,能否代表一个时期的巅峰之作。目前能超出一般价格的有宋五大名窑、元青花、成化斗彩、清珐琅彩等,建盏因为是宋代斗茶的工具,又是宫廷的贡品,加上是名家旧藏,拍卖地点在纽约,故有可能被超高值估价。

为什么宋代建盏会得风气之先,受到追捧,这与制瓷产地在当时为贡茶产区有关。早在唐代晚期,福建地区的茶叶生产就非常繁荣,品茶方式颇多,其中斗茶渐成风气。唐冯贽《记事珠》就记录有“建人谓斗茶为茗战”,建阳一带的斗茶起码可以追溯到唐五代。到了宋代,北苑成为贡茶产区,在这里为斗茶用生产的茶碗自然就流行起来,并且跟茶叶一起作为朝廷的贡品。从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以及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都详细记载了这种以点茶法为茶艺方式的程式,包括茶具使用。

建盏为什么那么出名?宋徽宗《大观茶论》记载“以惠山茶,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这大概就是名闻遐迩的茶品三宝了,皇帝赐茶还要点名用建盏,说明当时建盏非常名贵,皇帝的珍爱大大提升了这种茶器的身价。

日本人对建盏的定位,一是曜变,二是油滴,三是兔毫。日本室町幕府时代的美术论著《御饰记》称:曜变为世上罕见之物,值万匹绢;而油滴为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当一种器物从实用器转化为艺术品的时候,这些难得的纹饰就成为文人雅士追逐的对象,到了收藏家的手里自然就划分出各种“品”,可资衡量其珍贵程度。这一次拍出天价的宋代建窑油滴盏,釉面光润,碗的内外遍布星星点点的斑点,是烧造时自然窑变形成的。这种斑点呈现银灰、灰褐、黄褐色的混合,分布疏密有致,像漂浮水面的油渍,又状如鹧鸪羽毛花纹,因此又称鹧鸪斑。建窑油滴盏窑变釉是釉料中二氧化铁遇不同温度而形成的,呈色千变万化,犹如流星霰雨,给人无穷的想象。

现在,人们开始强调收藏的文化性,就是在器物之外体现的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不仅仅是艺术性,或者是珍稀性。宋代茶盏作为古代茶文化的象征性符号,有文化的支撑和依据,所以才会拍出天价。

助推收藏

艺术品收藏有多种途径。拍卖公司强调传承和出处,当然价值要高出很多。不能由此认为拍卖高值的东西民间就没有,或极为稀少,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同类的藏品,拍卖成交价与民间转让价往往有天壤之别。由于瓷器成批生产的特点,往往一类东西出品量较多,不像书画或青铜器,一般少有复制。

宋代产茶盏的名窑不少,工艺各有特色,比如吉州窑的玳瑁碗、树叶碗,以及其它形形色色的窑变釉茶碗,都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其品位也都差不多。目前民间流传的宋建盏和其它窑口的茶盏数量不在少数,人们还重视不够,价格不是很高,正是入藏的好时机。近年发现北宋河南一些窑口如段店窑等,仿制的建盏非常相似,釉面几无区别,只是胎骨偏灰色,窑变品种也多,有的以前从没见过,比如红釉天目盏等,年代到代,工艺也很不错,都是值得收藏的。宋代建盏,民间古玩店或地摊也时有出现,有的还有“进盏”和“供御”款,应引起瓷器藏家的关注。

目前还有数量不少的很有品位的古代陶瓷在各地流散,包括宋代各个窑口的茶具。专题收藏也好,个别类型研究也好,都是一个良好的收藏时机。

Cy260.com精选阅读

茶盏的发展


茶盏,可以是饮茶的器具,也可以用于彰显地位,古时贵族的斗茶便是典型的体现。对于今人,过去已为历史,而对茶盏的追求大多源于茶本身。因为茶盏因茶而生。

茶与茶盏的关系,是相生相融的。茶,因为茶盏而有了形,人们既可品其味,又可观其色,还可闻其香,更可杯底留香。茶盏,因为茶的存在而存在,因为茶,它退去了初入凡尘的青涩,变得内敛、深邃;因为茶,它感知到每一位有缘人的喜怒哀乐;因为茶,岁月不落尘埃,它满腹灵性……

时光,让茶盏经历茶,让茶释放出最好的芳华。这芳华里有着太多的故事,有着太多的情感,但每一份都是值得珍藏的记忆。

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流行煎茶,茶具喜用青瓷和白瓷。宋代流行冲茶且斗茶成风,为了分辨水痕比出高低,宋人弃青瓷白瓷改用黑瓷,并在黑色釉上大做文章,烧制出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木叶盏等茶具珍品,使我国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唐代流行用青瓷白瓷

在唐代以前,饮茶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到了唐代,饮茶之风才扩散至民间,茶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到了宋代,饮茶之风更盛,中国茶文化进入全盛期。茶庄、茶肆、茶坊、茶馆遍布城乡,当时人们常说,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把茶和柴米油盐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史籍上之所以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是因为宋代兴起了斗茶风。

茶盏贵为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宋徽宗

斗茶是由于茶水生成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唐人饮茶的方式是煎茶,先将采来的茶叶用热气炙干,然后趁热捣碎,制成茶饼。饮用时将茶饼打碎,投入茶臼内研细后,再拿去煮茶。而宋代流行冲茶,即先将茶叶做成茶饼,饮用前把茶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碗或茶盏,再沏以初沸的开水,于是水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泡沫,这层泡沫称为水痕,斗茶是要比试谁的茶盏中泡沫停留的时间更长。《方兴胜览》记载:“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曰一水、两水。”因斗茶是以茶色是否鲜白为标准,因而所用茶具以黑釉瓷器为主。

宋徽宗喜欢饮茶,对如何制茶和饮茶极有研究,著有《大观茶论》一书,书中说:“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方兴胜览》也说:“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兔毫盏之所以为贵也。”斗茶成风使市场对黑釉瓷器的需求量极大,所以宋代黑瓷生产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一些青瓷窑场如福建建阳的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以生产黑瓷为主,连如定窑之类的以产白瓷为主的名窑,也为适应市场需求而大量生产黑瓷。

“斗茶”之法讲究茶质、水质和技艺。为了创造最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茶品好,技巧娴熟,而且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这种斗茶,黑白分明,一目了然。所以斗茶家们都对黑釉茶盏(碗)情有独钟,皆因建盏最适合“斗茶”。

建盏皆用正烧,外壁往往施半釉以免粘窑,釉在高温中易流动,便形成了这美美的“釉滴珠”,又称“釉泪”。建窑黑釉属于古代结晶釉范畴,含铁量较高。在高温溶烧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气氛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与华丽的彩绘和繁缛的雕饰不同,它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陶瓷工艺界称之为“窑变”。

宋人爱斗茶茶盏黑为贵

宋代斗茶所用的黑瓷茶盏以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和木叶盏最为名贵,艺术成就也最高。兔毫纹的形成是由于釉中的铁质在高温中聚集,并向下流动,产生流淌状丝毛纹,因细密如兔毛而得名。油滴盏的油滴纹是黑釉在高温中形成的结晶釉,釉面密布银灰色和褐色斑点,犹如漂浮的油滴。玳瑁盏的玳瑁纹是在黑色釉面下出现的褐黄、铁锈色斑点,状似玳瑁背上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因这种纹饰和鹧鸪鸟羽的花纹也很相似,所以又称鹧鸪斑。

木叶盏以树叶为标本

而艺术效果最为惊人的是江西吉州窑生活的木叶盏,这种茶盏的纹饰是如何形成的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制作时以天然树叶为标本,先对叶子进行特殊腐蚀处理,去掉叶衣,只剩叶茎和叶脉,再把它贴在成型的胎体上,然后通体施黑釉高温烧制。烧成后的树叶呈金黄、浅黄、淡红、淡紫、银白等颜色,树叶的形状及茎脉有的在黑釉的映衬下清晰可见。木叶纹有半叶、一叶,也有两叶、三叶。木叶盏的器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口径10厘米左右的圆盏,另一种是稍大一点的斗笠盏。木叶盏在宋代的名气不及兔毫盏和玳瑁盏,但其奇特的制作工艺和朴实自然的装饰风格越来越受后人的重视,以至于把它视为吉州窑的极品,因留传至今的木叶盏寥寥无几,因而更显珍贵,是很多藏家梦寐以求的宝贝。

天价紫砂的幕后阳谋


一亿买了28把紫砂壶;

钱是真金白银的人民币,壶是大师顾景舟的。

收藏圈内,波澜不惊,认为“不贵”;

收藏圈外,群情激昂,高呼“洗钱”。

一桩生意,引出截然相反的态度,问题出在买壶人的身份上,一家主营业务是销售电缆、在深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超电缆。

电缆公司买紫砂壶,想干什么?

孟夏时节,天气逐渐燥热。

春拍火热,从纽约到北京,亿元拍品频出;股市高歌猛进,从A股到H股,整数关口纷纷踩在脚下......

5月22日晚,一则来自于中超电缆的投资公告如“热油锅里浇了一瓢凉水”,让原本已经被“牛市”搅得很不平静的资本市场瞬时“刷屏”。

这则公告称,中超电缆公司于当日接到控股子公司中超利永通知,中超利永于5月20日与自然人韩农生签订了《艺术品买卖合同》,拟收购后者持有的共计28把顾景舟紫砂壶,合同金额为1.04亿元。

电缆企业与艺术品,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资本市场的“闪婚”显然给人以上市公司“不务正业”之感,“1亿元买了28把壶”的调侃之声不绝于耳——

电缆公司的“奇葩公告”

“28把壶,1.04亿”。

做电缆生意的中超电缆豪掷1亿购买紫砂壶,近400万/件的天价瞬间聚焦市场目光。看看媒体的标题:《A股公司又现奇葩:中超电缆斥资一亿买28把紫砂壶》《中超电缆掷1亿买28把紫砂壶被疑不务正业》《中超电缆子公司1亿买28把紫砂壶投资者担忧“摔碎了”》......甚至有记者开始梳理上市公司的种种奇葩公告:诸如数百万买老板娘豪车的、卖股是因为要给孩子筹学费的、高管违规交易是因为手机误操作的......不一而足,当然也包括豪掷亿元买紫砂壶的。

评价这件事之前,我们还是先看看这则“奇葩公告”的内容。公告显示,中超利永(中超电缆控股子公司)与韩农生经过友好协商,基于自愿及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于2015年5月20日签订了《艺术品买卖合同》,合同金额为1.04亿元(不含税),这批艺术品为28把紫砂壶。公告详细列明了每把壶的名称,如“牛盖莲子壶”、“绿泥四方侧角壶”等。每把壶的平均价格约为371万元。

公告称,此次艺术品购买所需资金来源为中超利永自筹资金,此项交易“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增强公司竞争能力”。交易完成后,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

A股的投资者们显然不这么看:公开资料显示,中超电缆持有中超利永70%股权。今年1月,中超电缆曾向中超利永增资1.4亿,资金将主要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及陆续在全国各地开设紫砂会所。而在深交所上市的电缆企业——中超电缆主营电磁线、电线电缆及电缆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根据公司2014年年报,中超电缆去年实现净利润1.04亿元,这笔交易金额相当于公司去年全年的盈利。

不满情绪,瞬时在各种论坛吧中爆发:“上市公司做这个还能怎样,洗钱啊,要不就是买入后抵押贷款。对外宣称1个多亿,其实可能成交没有那么高价,但去银行就能按这个价格贷款。”“股民认为公司投资成功,股价上涨,欢喜不?壶还是那个壶,只不过真假有无也不会有人去理,毕竟不会损伤到任何人。每个参与的人都会得到利益,只不过泡沫终究会破灭,搏击一下,看谁傻。”“买了几个紫砂壶就增强了公司竞争力?这上市公司也太好做了吧!而且,如果说是文化类主营公司还说得过去,中超电缆可是电线电缆制造行业”……

对于公司的购买行为,微博上的几位大V也持有怀疑态度,财新网专栏作家刘胜军质疑道,“中超电缆这是任性还是脑残?”独立财经观察家侯宁则担心“购买的要是假壶怎么办?”有网友回复调侃道:“涨停就是真壶,跌停就是假壶”。

……

中超电缆斥巨资购买紫砂壶一事太过“奇葩”,也受到了监管当局的关注。5月23日,深交所下发《关于对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管关注函》。深交所要求中超电缆公司对本次交易的决策程序、交易的目的、交易定价的依据及公允性和合理性分析,公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管)及持股5%以上的股东是否与交易对手方存在关联关系以及除关联关系以外的其它任何关系;本次交易的风险、双方履约能力以及交易对公司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自查。

是任性还是脑残?那还得看看这几把紫砂壶值不值再说。

天价紫砂壶价值几何

公告信息一出来,本刊记者首先搜索了这位紫砂壶所有者——韩农生的资料情况,所获甚少,除了公告中的信息:韩农生,32102019610704****,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梅园新村。

江苏宜兴(距离泰州距离很近,直线距离130公里)盛产紫砂壶,当地人都有收藏或买卖的习惯,因此可算作是当地人认同的一种硬通货。韩先生应当是紫砂壶的行家。宜兴紫砂壶名家、国家级工艺美术师潘持平认识本次交易的另一方韩农生,他回忆起2004年11月韩农生购买小石瓢壶在内的两把壶的一些细节,“两把63万,他不买的话我就买了”。

再看看买家“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公司是两年前注册成立的,注册资本不小,有3亿元,但如果对比此次买28紫砂壶的金额看,三分之一的注册资本金被花掉了!该公司在中超电缆的营收比重比较低,去年为1.06%,但绝对数额倒也不小,按照中超电缆2014年度48.7亿元的总营业收入看,这家紫砂壶公司去年的营业额也达到了5200万元!与很多A股中小市值的新兴公司的营业收入差不多。

紫砂壶投资在我国艺术品收藏界较为常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就掀起了紫砂壶收藏热潮。

从2007年开始这股热潮便开始在内地市场蔓延,其间游资的热炒让紫砂市场一度出现泡沫,后归于沉寂,但到了最近一两年,随着金融资本与各级艺术品种类投资嫁接通道不断成熟之后,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品收藏一样,紫砂壶收藏背后的金融资本运作逻辑也被投资人士所挖掘了出来。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不合理的操作多了去了,这种不算什么,有的集团不是曾经把艺术品作价数十万元注资集团引发争议,最后不也不了了之。”

上述公告显示,此次中超利永收购的28把壶皆出自于顾景舟之手。

据公开资料显示,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也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其出生于1915年10月,于1996年逝世,为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当代收藏紫砂壶应首先看作品,作品好坏才最终决定一把壶的价值,职称高的、大师的作品未必都是高价,而同一个大师的不同作品也差价较大”,上述业内人士坦言如顾景舟大师的作品,高的能近千万元,低的可能只有百万元左右。

本刊记者深究了一下这28把顾景舟作品的拍卖价,有据可考的20把:牛盖莲子壶,552.00万(2014-12-21上海春秋堂);绿泥四方侧角壶,138万(2012-05-13中国嘉德);小六方井壶,184万(2011-11-12中国嘉德);合欢壶,264.50万(2014-12-11上海敬华);水平壶138万(2013-05-14中国嘉德);汉君壶,287.50万(2013-04-28上海春秋堂);子冶石瓢壶,287.50万(2011-11-12中国嘉德);大仿古壶,155.25万(2011-05-28江苏万达);牛盖洋桶壶,126.50万(2014-05-09北京翰海);上新桥壶,517.50万(2011-11-12中国嘉德);秦权壶,460万(2014-06-04北京匡时);供春壶,345万(2014-05-18中国嘉德);截盖石瓢壶,287.50万(2011-11-12中国嘉德);小石瓢壶,281.75万(2012-05-13中国嘉德);仿古壶,336万(2010-12-08华艺国际);大口扁腹壶,672.00万(2011-06-05南京经典);井栏壶(唐云),747.50万(2011-05-21中国嘉德);鹧鸪提梁壶,805万(2011-05-21中国嘉德);“玉露”诗,690.00万(2012-12-07北京匡时);矮僧帽壶,782.00万(2012-06-03北京保利)。至于诸多媒体提到的以1495万元的成交价创下顾景舟单把紫砂壶的世界纪录的“寒汀石瓢壶”,则不在其中。

20把紫砂壶合计8057.5万元,平均每把市场拍卖价402.875万元,略高于协议平均价的371.43万元。中超利永总经理沈映斌表示,由于顾景舟作品仅存不足500把,1.04亿购买28把紫砂壶超值,目前市场价格超过2个亿,甚至可能达到3个亿,未来的升值预期极高。

“20多把顾景舟紫砂壶,如果是真品的话,1亿元的价格并不算高价,甚至价格偏低了。”一个从事古董拍卖多年的业内人士认为,在他看来,市场的反应有点过度了,不应该一谈到天价、巨款就说是洗钱,“企业投资收藏艺术品是一件正常的事,像新疆广汇、湖南广电等一直都有专项投资艺术品。”

一个与该企业接近的人士表示,由于对方是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也很大,所以自己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但是可以透露的是该企业打算购买这批紫砂壶作为复制再销售之用:“老板是宜兴人,真心喜欢紫砂壶,希望能通过此举恢复上世纪宜兴紫砂壶的繁荣景象和生产水平,振兴紫砂工艺。”

老板是谁?真心喜欢紫砂壶吗?要振兴紫砂工艺吗?

幕后操盘手

要了解中超电缆此次投资的真正用意,先要了解其此次收购的主体公司中超利永。

中超利永全名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据资料显示,其成立于2013年年初,最初注册资本为1亿元。

2015年年初,在沉寂了两年之后,中超利永突然增资扩股。1月20日晚间,中超电缆公告,为满足控股子公司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经营需要,支持其业务发展,公司拟对中超利永以货币的方式增加注册资本1.4亿元,同时,中超利永管理层等41位自然人以货币的方式增加注册资本6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因为此次增资扩股,包括吕尧臣、谭泉海、顾绍培等数十位在紫砂壶收藏拍卖界颇有名号的制壶大师皆成为了其参股股东以及签约人。并且将经营范围由原来紫砂壶制造和销售,扩展到文化艺术品咨询、价格评估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宜兴当代活跃在拍卖市场的紫砂壶制作都是中超利永的签约作者,也是他们的股东。”上述长期研究紫砂壶收藏的业内人士透露,公司通过一些运作手段,将紫砂壶的价位炒高,然后这些名人他们所做的壶都由公司来销售运作,可以预见接下来这些制壶大师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价位将会更高。

公开资料显示,中超电缆、中超利永董事长为同一人——杨飞。

众人眼中的杨飞是个商业奇才,他曾经是电缆行业的“销售天才”和“打工皇帝”。杨飞1993年开始进入江苏远东集团,成为一名电缆营销业务员。其在远东的销售“成绩单”是年年刷新:1995年,他担任经理的济南业务部开张才7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1000万元;1999年,他领导的北京和山东片区完成销售额2亿多元。2003,杨飞回到江苏宜兴,年底他变卖了以前在市区买下的全部店面和住宅,带着10年来的全部积蓄,联络了一批电缆行业销售和技术方面的年轻精英们,在自己的故乡徐舍镇东岳村征地300亩,注册资金6000万元注册成立了江苏中超电缆有限公司。只用3年时间就将年销售额做到10亿元,并且最终在创业板上市。中超电缆上市,给杨飞带来超过16亿元的个人财富。

杨飞是宜兴本地人,因酷爱紫砂,多年来专注于紫砂壶的收藏,在业内圈里小有名气。在宜兴,紫砂收藏家比比皆是。如果没有几把大师壶尤其是顾景舟制作的紫砂壶,是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收藏家的。据记者了解,杨飞2014年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藏的紫砂壶中,老壶占20%,大多为近当代大师的作品,顾景舟的有22件。在多年的收藏中,他也发现市场上流通着大量顾景舟大师的假壶。那么,杨飞又是如何规避高仿假壶的风险的呢?他充分利用自己身处宜兴的地缘优势,每次出手前都要向身边的专家请教,“要通过其他一些专家来帮我佐证,不是说不相信自己,收藏说不好听点,小心驶得万年船,你如果认为自己水平很高,哪一把都能辨别真伪的时候,那可能要买到假的东西”。

作为上市公司老总,杨飞直接把他的部分藏品摆放在了办公室的旁边,紫砂收藏室成为他会客、招待朋友的场所。据说他收藏有近2000把紫砂壶,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紫砂博物馆,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参观、欣赏。“紫砂壶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成交记录,需要感谢的是上市企业‘中超电缆’的强力购买”,来自紫砂壶之乡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销售部的一位执行董事如此评价这一次中超电缆的艺术品收购,“可以说,中超公司是紫砂壶价格的制造者,中超公司将是紫砂推向亿元时代的最强推手。”

公开资料显示,杨飞对于紫砂不止于喜爱、欣赏,他有更大的图谋——整合紫砂产业链。首先,2013年恢复了有百年历史的紫砂老字号“利永”,成立中超利永紫砂陶瓷有限公司。其次,中超利永成立第三方紫砂鉴定机构与工艺师资质评定机构,聘请国内文物鉴定专家、陶瓷研究专家、紫砂资深国家级大家及业内行业专家,把控住紫砂产业链上评估、鉴定环节。第三,创办《紫砂汇》杂志赢得行业话语权,对紫砂文化进一步推广,并在丁山建立生产与展示中心,将生产与旅游观光有机结合起来。第四,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建立具有电子商务(B2C)功能的企业品牌门户网站,并与其他主流电商平台实现对接;与业内资深工艺师签约合作,全权负责这些紫砂精英的作品推广、销售,打造小众艺术的大众化交流与推广平台,掌控行业至高点。

就在2015年1月增资扩股完成之后不久,中超利永又迈出了其紫砂壶嫁接金融资本的关键性一步。

在今年2月,中超利永便与数家商业银行签署了有关紫砂艺术品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与其签订质押融资协议的银行包括中国民生银行无锡分行、无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中超利永还将为质押融资业务提供鉴定、评估、托管、回购等提供一系列支持服务,解决了紫砂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鉴定、评估、管存与流通”等一系列难题。

“显然,中超利永在完成这些布局后,就几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紫砂壶价格推手和做市链条,其余金融产品的合作也可以通过多方面来完成,比如通过艺术品质押融资,发行艺术品基金融资等等,一方面在拍卖市场推高价值,另一方面在其余金融产品合作层面也可以获得因市场价格推高而获得的衍生收益。”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整合紫砂产业链条,杨飞的图谋可谓不小。然而,5月27日中超电缆发布多则回复交易所问询的公告,才更让记者吃惊,因为上述“高大上”的图谋,“小巫”而已。

中超电缆的回复内容超出了市场预期。首先,中超电缆详细说明了此次购买紫砂壶的交易过程和交易风险,认为交易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其次,吴鹰、欧亚平、唐越三位PE大佬拟掏1.5亿元对中超利永增资,中超电缆同时披露了201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5股,每10股派现0.1元。

更为重磅的是,中超电缆抛出了一份2015年公司战略规划,即今年计划出资50亿元投向利永紫砂全产业链建设项目,这也意味着中超电缆在电缆主业的基础上新增另一项所谓的“新文化产业”。基于打造双主业的计划,中超电缆也宣布将公司简称更名为“中超控股”。

有网络大V质疑称:“用1.04亿买了28把紫砂壶还不过瘾,又要花50亿元打造‘壶联网’。做实业的都去玩这网那网的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创新?”

眼球碎了一地啊。

50亿把玩“壶联网”

尽管存在投资风险,但中超电缆对于紫砂壶的看好绝非只是“收藏”之举。公开资料显示,电缆行业的毛利率18.53%,而紫砂贸易行业是25.38%,利润还是很可观的。该公司此次还拉来了投资界的几位PE出身的大佬入伙,即吴鹰、欧亚平、唐越三位自然人拟以货币的方式向中超利永增资1.5亿元,该公司注册资本也增至3.6亿元。

翻看下三位增资人的简历颇不简单。知名投资人吴鹰是国内较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现任职于中泽嘉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在华谊兄弟任监事会主席、九阳股份任职董事;出生香港的欧亚平此前也是投资界出身,现为百仕达控股有限公司创办人及主要股东,担任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董事长、上海外滩美术馆董事会主席、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亚太及中国理事;唐越此前也在美国多家投资机构任职,现任深圳赢众通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蓝山中国资本创始合伙人。

一位投资人士的观点或许能解答一二,他认为,一方面,三位PE投资人中,欧亚平(阿里巴巴的马云、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的马化腾看好的投资人)有美术馆的投资经验,且有财产保险的背景,符合稀缺艺术品的配套支持。而另外两位尽管没有直接涉足,但两人此前的投资标的都偏于影视、文化和互联网。另一方面,此次增资入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收益来源既可以是艺术品的实际投资,也可以是未来可能实现的股票股权投资。

“先增资、再炒作,然后顺势高调推出紫砂壶全产业链计划,这个营销策划做得真好。”有投资者表示。整个事件是否是策划的?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不能说我们高调推出(紫砂壶全产业链计划)的,我们公司按照自有的规划向前发展,不能说特意吸引眼球。”策划是显而易见的。杨飞要么是绝顶聪明的投资人,要么背后有资本运作高人指点。在投资市场关注所谓“公司刻意炒作‘高端装备制造+新文化’双主业驱动的多元化战略,通过这一系列利好消息,推高股价,从而方便减持”的新闻时,记者的眼光紧盯的是其准备以紫砂为代表的全新的“文化+互联网+金融”的闭环生态圈。

这个“闭环生态圈”的规划应该在2013年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时就开始运作了。2014年9月,启动电子商务,拓宽了大众购买艺术品的渠道。2015年更是加快了运作步伐:1月增资扩股,增加一批紫砂艺人股东,控制生产环节;2月与银行签订质押融资合作协议,为紫砂壶消费、投资提供支付、小额贷款、分期付款、保险,以及租赁、回购交易、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控制交易环节;3月建设“紫砂壶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采集每把紫砂壶的“DNA”,给予每把紫砂壶一份独一无二的身份数据,控制紫砂产业链上的大数据库;5月,高调推出“壶联网”,搭建以“紫砂壶数字防伪云平台”、“信息化服务平台”、“大数据中心”为主要内容的“壶联网”,可以为紫砂从业企业提供覆盖产供销业务的信息化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为客户和藏友提供社交和交易渠道,从而建立覆盖紫砂壶物理信息、交易流转信息以及客户、藏友的消费习惯、擅长领域等信息的大数据中心,为O2O线上线下交易以及文化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持,进而形成独特的“紫砂文化金融平台”。可以说,“壶联网”一旦搭建成功,其紫砂行业的国内老大地位将不可撼动。

对于紫砂市场发展空间,杨飞信心十足,“它的利润空间,毛利率要比电缆这块高得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传统文化这一块肯定是要超过电缆这一块的,未来的市场利润空间可以说不可想象的。”

记者手记:

闭环成就价值

闭环,无疑是当下的互联网热词。马云曾说,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应该检视自己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形成一个完整而封闭的系统,所谓商业的闭环。无论是最初的B2B,到B2C还是C2C,以及支付宝,到并购各种与交易电商相关的互联网企业,阿里的布局无一不是为商业闭环系统在量身打造。

记者本想就此案例展开论述,责任编辑以为有广告宣传之嫌,遂删去。“文化+互联网+金融”的闭环生态圈,相辅相成,而又相互促进。打造好这一“利器”,企业必将旗开得胜、爆发式增长,尽管其颠覆之路才刚刚开始。

这才是“不务正业”的中超电缆——哦,现在叫中超控股——天价布局紫砂的幕后“阳谋”。

图注:

顾景舟刻并制玉璧提梁壶

顾景舟刻并制玉璧提梁壶

容量◎530ml

成交价◎RMB16,330,000

拍卖公司◎上海春秋堂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4秋季拍卖会

此壶为顾景舟先生取其代表作“提璧壶”之造型,历经长期反复推敲,创作而成。在盖面处作较大改动,作玉璧状,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此壶构思巧妙,制作精良。每一根线的始终、每一接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极为用心。壶盖严丝合缝、整齐划一;壶钮造型新颖、颇具新意;壶嘴舒出自然、比例适度;提梁虚实有度、挺括有力;壶身端庄大气、圆中见方。此件拍品整个造型简洁、圆润、端庄、明快;比例谐和、柔中寓刚;神、气、韵兼备,是顾老砂壶创作中的一件巨作。壶肩处有顾景舟先生亲自铁笔篆刻“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戊辰龙年三月”,赋予了此壶浓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顾老砂壶创作的全面性,堪称当代砂壶中的一绝,具有无法估量的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

顾景舟、韩美林提梁盘壶

顾景舟、韩美林

提梁盘壶

容量◎500cc

尺寸◎高12.8cm

成交价◎RMB11,500,0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

此壶为一九八八年由韩美林设计,顾景舟制作。其特点为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畅。提梁及盖的设计新颖、大方、突出。整体制作形成圆中有方、方中带圆的构图特色,充分掌握运用了雕塑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壶身丰厚扁圆,稳住了上半部的飞扬动势,为整体的造型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则浑厚有力。远观此壶有如飞鸟于天之感。壶身刻有篆书“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之铭文,为韩美林书写。字体书写流畅、娴熟、功力深厚,为此件作品增添了活力。

顾景舟六方壶

顾景舟六方壶

尺寸◎高9.5cm

成交价◎RMB17,825,000

拍卖公司◎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此件拍品为六面紫砂壶,该壶器形非常简练,但不失恢弘之势,表面光润,没有半点装饰,棱角分明笔直,显得十分庄重大方,质地温润细腻,握在手中柔和舒适。此壶整体清雅大方,端庄秀丽,尽显大师风范,是紫砂壶中的珍品。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

尺寸◎宽18cm高8cm

成交价◎RMB12,320,0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

顾景舟在四○年代末期常往来宜兴、上海之间,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介绍认识了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王仁辅、来楚生……等著名书画篆刻家,令顾景洲的创作思想与艺术格调多了不同视野的养分。1948年,顾景洲主动精心制作五把石瓢壶,除自留一把,余四把慨赠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相明壶底印是王仁辅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盖印是任书博刻的“顾景舟”款,另四把则钤上任书博篆刻的“顾景舟”底印、王仁辅篆刻的“景舟”盖印。“顾景舟”之“舟”自此启用。壶坯轻舟运沪,戴相明携壶坯随江寒汀至吴湖帆家书画,吴湖帆饱墨执笔悬腕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句,四把壶上各画型态相异之竹枝,第五把壶则由江寒汀画寒雀一只相赠吴湖帆。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由顾景舟亲自镌刻。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珠联璧合,完美至极。相明壶刻字为“为君倾一杯。狂謌竹枝曲。相明先生。吴倩并题”;寒汀壶刻字是“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属。吴倩并题”;唐云壶刻字为“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药城兄属。吴倩并题”;景舟壶刻字为“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景舟先生。吴倩并题”,四把石瓢壶上风动疏竹画之落款皆为“湖帆”二字,湖帆壶刻字为“细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为余画茶壶。倩自题”壶上孤雀雪梅画之落款为“湖帆道兄正画。寒汀”。

石瓢壶原是紫砂传统造型。顾景舟集各家之大成,创出自我,壶上宜书宜画,一改清初以来纤细繁琐、堆砌浮华之气,刻意追求线型的流畅舒展,反复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顾景舟制石瓢壶乃智欲其圆、行欲其方的砂壶珍品。

顾景舟大提壁壶

尺寸◎高14.5cm;M18.5cm

成交价◎RMB12,880,000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2春季拍卖会

至一九七八年起,顾景舟历经四次修改,跨越二十余年,用全部心血、精力、智慧,创造的传统经典之作。而此款拍品的不同之处正是顾景舟经过四次修改后的成熟作品,尺寸也大过以往的同款提壁壶。做工的精湛,壶嘴的秀挺都更加的体现出来。

顾景舟高线三足套壶

成交价◎RMB12,880,000

拍卖公司◎江苏和信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1首场艺术品秋季拍卖会

容量◎340cc

此壶为三足鼎式,壶身呈扁球形,敦厚饱满。宝珠式钮,短弯流造型独特,方形提梁跨于壶上,转折自如。通体光素,仅以三条线饰于肩部,平添几分古意。此类造型的壶最早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有《紫韵雅翫—中国紫砂精品珍赏》第44-45页的“陈仲美款仿古凤盉壶”可资比较。顾景舟先生师古而不泥古,他对于古代造型艺术有着独到理解,同时又具备极强的创新精神,他的作品文人气十足且具有时代感,本件“高腰线提梁壶”即为此中代表作。

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

尺寸◎直径11.3cm;宽14.3cm;宽24cm

成交价◎RMB28,750,0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

“九头咏梅茶具”创作于1970年代,正是顾氏登上创作生涯巅峰的阶段。文革前期顾景舟遭受不白之冤,郁郁不得志,父母亲也先后离世,70年代初期终于逐步走出人生晦暗期。经过长期韬光养晦,饱汲文人艺术养分的顾景舟,多次配合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的专家,跑遍古窑址、文博馆,为艺术生涯注入全新生命,迎向创新坦途。

紫砂咏梅作品历来皆有,此类壶式原型是1930年代江苏省宜兴陶业职校王世杰校长所设计,1959年范正根、1964年朱可心均有制作。但是由顾景舟所诠释的这件咏梅壶,全器的轮廓线条,既清新出尘,又能体会出梅枝傲骨不屈的精神,壶身气度更是饱满蕴蓄,神采奕奕。将紫砂壶艺中所需蕴含的形、神、态都具体表现出来,树立了个人风格。正如宋伯胤先生指出的:“丁蜀陶人在以这些生长在他们周围并且十分熟悉的对象做为题材时,并不是简单的再现(duplicate)或仿造(copying),而是把它们当作自己的作品,深深蕴含著作者的自我表现与审美观念。”

众所周知,顾景舟大师一生创作的近百个品种中,绝大多数为光素器,并以气势雄健严谨,造型简练古朴,享有盛誉。相较之下,顾氏的花货作品便显得极为珍稀罕见。“九头咏梅茶具”完整呈现出顾景舟经营花货的风格与功力。全器以梅干为造型设计,壶嘴呈喇叭式,出水点注顺势而出,遒劲有力;壶把乘势而起,蜿蜒苍劲,端拿舒适。壶身点缀朵朵梅花,花瓣块面饱满,纹路清晰,雕塑技艺高超,气韵高雅,具体验证了世人对顾景舟“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的艺术评价。

顾景舟的作品主要以单壶创作为主,连杯的套组较为少见,此套“咏梅茶具”多达九头之多(一壶、四杯、四托),弥足珍贵。顾氏极为重视传统纯手工制壶技艺,从手工捶泥到排窑送烧,一砂一泥、一杯一托,亲力亲为,毫不取巧,当年锐意创新的顾景舟对此套九头茶具所耗费的心力与时间,想必殊为可观,也更甚于其他作品。

顾景舟提璧组壶

尺寸◎尺寸不一

成交价◎RMB 17,825,000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1年秋季拍卖会

璧,古代礼器,也是美玉的统称。提璧壶是工艺美术大家高庄教授创意设计,顾景舟先生首制,时在一九六五年。在此后的近四十八年中,顾景舟先生多次提炼,精益求精。

诸如在梁的高低,嘴的伸卷,盖的变化,钮的虚实,角的锐钝,都作过不同的赏试和探索,且有单壶及套具。日臻完美。先生曾说:“一个人一辈子能留下几件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就不错了。”提璧茶具诚如先生自己评价“是当代紫砂壶中,表现出材质美、工艺美、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等五美境界的一绝。”这并非先生自夸,而是确实如此。

顾景舟虚扁

顾景舟虚扁

尺寸◎高7cmM15cm

成交价◎RMB11,500,000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2春季拍卖会

1993年10月21日,年近八旬的顾景舟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情谊,弘扬紫砂陶文化的真谛,应邀赴台湾参加“宜兴紫砂陶精品展”活动,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盛大而热烈的欢迎。这次展览他带去两件作品:虚扁壶和双圈壶,一高一矮两个光货造型,比智穷工,美轮美奂,让台湾的紫砂爱好者大饱眼福.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型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

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寒汀石瓢壶

尺寸◎纵13.5cm;宽17.8cm;高7.9cm

成交价◎RMB14,950,000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重◎432g

此壶为紫砂泰斗顾景舟所制,由吴湖帆(1894—1968)于壶面上画风动竹枝,赠予江寒汀(1903—1963)。刻铭引自宋代词人梅尧臣(1002—1060):“寒生绿罇上。影入翠屏中”。竹叶姿态爽飒,如有习习清风,行书劲健洒脱,正与壶身整体权衡协调之线条、造型对应成趣。这是顾景舟与江寒汀、吴湖帆与唐云(1910—1993)等海派书画家合作的五把传世石瓢名壶之一,是艺术家相知、唱和交流之作,紫砂、诗、书、画、篆刻的完美结合,名家名手,弥足珍贵。

顾景舟(1915—1996),本名景洲,名号有曼晞、瘦萍及壶叟等,堂号自怡轩,浙江宜兴川埠人。少年时从祖母习紫砂工艺,后至上海从事仿古紫砂制作,临摹陈鸣远等名家作品。抗战胜利后,他通过上海铁画轩陶瓷店老板戴相明(别字莲生),结识海派书画家,包括江寒汀、来楚生(1903—1975)、谢稚柳(1910—1997)与吴湖帆等人,相与交游、切磋,艺术思想与境界大为提升。1948年,易名景舟,意谓自己是艺海中一叶小舟,命运随艺海一舟而搏击,勇往直前,足见此一际遇对其艺业影响之深。

日本“抹茶”源自宋代


茶饼生产只是《宋代点茶复原》课题研究的一部分,另外,还复原了当时的茶具黑釉盏、宋代点茶斗茶茶艺等文化项目,由此,刘松年《撵茶图》的情景得以重现。

“我们很多制茶、泡茶的茶具都根据《撵茶图》制作,宋代点茶斗茶茶艺展示中的服装也将按图索骥。”王建荣说。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当时贡茶制作地在福建建安,向南宋朝廷的都城,今天的杭州进贡。”

宋代,中国饮茶习俗达到穷极精巧的地步。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有关于茶饮的专著。如宋徽宗《大观茶经》、蔡襄的《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赵汝丽的《北苑别录》、宋子安的《试茶录》等。这些专著,为茶博复原宋代点茶提供了借鉴。

宋代制、饮茶方法在中国渐渐没落,却前后传入日本。茶博馆专家乐素娜说,时至今日,日本还保持着中国宋代时期茶叶加工、品饮的特点。在日本,高级“抹茶”的制作与加工方式与我国宋代时期基本相似。

而日本抹茶的点茶法则传承了中国宋代的龙凤团茶的点茶法。抹茶的“抹”和“末”相通,是上等茶粉的意思。其说法在我国南宋时期的径山通行。日本多名僧人曾于宋时修行于径山,因此,日本茶道至今仍称这种茶粉为“抹茶”。(杨晓政)

饮茶普及于宋代以后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昊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序云:“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顾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早其极”。

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茶肆”记:“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会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止用瓷盏漆托供卖,则无银盂物也。夜市于太街有东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玩观之人。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司学乐器、上教曲赚之类,谓之“挂牌儿”。人情茶肆,本非以点茶汤为业,但将此为由,多觅茶金耳。又有茶肆专是王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买志人会聚行老,谓之“市头”。大街有三五家靠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夜茶坊”,……非君子驻足之地也。更有张卖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茶坊,大街车儿“茶肆、将检阅茶肆,皆士大夫期明约友会聚之处。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钱物,谓之“龊茶"。僧道头陀欲行题注,先以茶水沿门点送,以为进身之阶。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茶肆林立,不仅有人情茶肆。花茶坊,夜市还有东担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有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僧道头陀以茶水沿门点送以为进身之防。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宋代时期的宫廷茶文化


封建社会里,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一切最好最美的东西皆献帝王享用。茶是清俭的东西,当民间开始饮用时,宫廷虽偶而为之,但还没有十分重视。

唐代已有贡茶,故卢仝诗云:"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陆羽也谈到过王公贵族之家饮茶必二十四器皆备,而且要金玉具器的情况。从唐代出土的茶具看已相当豪华,贵族尚如此,皇室自然更胜一筹。不过,总的来说,唐代的宫廷虽有饮茶习惯,从文化意义上并未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唐朝是文人、隐士、僧人领导茶文化的时代。宋朝则不然,由于自五代起,和凝等宰辅之流即好饮茶,宋朝一建立便在宫廷兴起饮茶风尚。宋太祖赵匡胤便有饮茶癖好,因而开辟宫廷饮茶的新时期。历代皇帝皆有嗜茶之好,以致宋徽宗还亲自作《大观茶论》。这时,茶文化已成为整个宫廷文化的组成部分。皇帝饮茶自然要显示自己高于一切的至尊地位,于是贡茶花样翻新,频出绝品,使茶品本身成为一种特殊艺术。

宋人的龙团凤饼之类精而又精,以至每片团茶可达数十万钱。可以想见,这种茶的玩赏、心理作用早已大大超出他的实际使用价值。它虽不能看作中国茶文化的主流和方向,但上之所倡,下必效仿,遂引起茶艺本身的一系列改革,因而也不能完全否定。饮茶成为宫廷日常生活内容,考虑全国大事的皇帝、官员很自然地将之用于朝仪,自此茶在国家礼仪中被纳入规范。至于祭神灵、宗庙,更为必备之物。唐代茶人大体勾划出了茶文化的轮廓,各阶层茶文化需要各层人进一步创造。宋朝可以说是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宋代团茶历南北宋、辽、金、元几代,直到明代方废,领导茶的潮流长达四、五百年,不能说宋代宫廷对茶文化没起作用。关于宋代宫廷茶文化的具体情况。

宋代贡茶从南唐北苑开始。北苑在南唐属建州。其地山水奇秀,多寺院名胜,又产好茶,故自南唐便为造茶之地。《东溪试茶录》载:"旧记建安郡官焙三十有八,自南唐岁率六县民采造,大为民所苦。我朝自建隆以来,环北苑近焙,岁取上贡,外焙具还民间而裁税之。"可见,北苑原是南唐贡茶产地。唐代的饼茶较粗糙,中间作眼以穿茶饼,看起来也不太雅观。所以南唐开始制作去掉穿眼的饼茶,并附以腊面,使之光泽悦目。宋开宝年间下南唐,特别嗜茶的宋太祖一眼便看中这个地方,定为专制贡茶的地点。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3年)年初,朝廷开始派贡茶使到北苑督造团茶。为区别于民间所用,特颁制龙凤图案的模型,自此有了龙团、凤饼。宋朝尚白茶,到太宗至道年间又制石乳、的乳、白乳等品目。

宋代抹茶器具有“官职”


前几天适逢深圳茶博会,有位朋友同我大聊抹茶,并数典忘祖地说,抹茶的发明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精致。我只好绕着弯子告诉她,咱大宋朝有个“抹茶发烧友”曾把抹茶的十二种器具拟人化(这更是日本漫画家的特长),而且给每一位“茶具君”安排了一个官名呢,他是不是很穿越呀?

严肃地说,抹茶亦称点茶,它不仅是中华茶文化的一朵奇葩,还曾在历史上风靡一时。汉人研磨茶叶,相传是受神农尝百草时咀嚼草药的动作所启发,但一开始,人们主要的用茶方式还是嚼茶和煎煮茶块儿。到了隋唐时期,抹茶粉的前身——用蒸青碾成的散茶渐渐流行开来。随即,抹茶在文化高度发达的宋朝被开发完成,并成为了最热门的日常饮料。从皇宫到民间,各种茶会盛行于世。人们品鉴茶叶、对比茶具、竞赛制作抹茶的手法,一时热闹非凡。

南宋末年的《茶具图赞》便是这“抹茶盛世”里的一个文化结晶。其作者“审安老人”的真实身份已不可考,但书里富于创意的“十二先生”确属中国茶道、儒家文化、宋代士人阶层娱乐的经典结合——十二种抹茶器具被取上了姓、名、字、号,并依据宋朝官制被加封了各自不同的官职。本文取其精要,依使用次序和分工(烤茶、磨粉、筛集、备汤、入盏、打拂)将每位“先生”的姓氏和头衔罗列于下:

首先,您的茶饼要交给“韦鸿胪”去加热、烘干,使其变得松脆。“鸿胪”,朝廷上负责传话的大嗓门儿官员,谐音“烘炉”;“韦”代指“芦苇”,形似编织烘炉的竹篾。用竹篓子罩住火源,能防止茶叶被火苗烧坏。

这时,“木待制”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待制”是皇帝的值班顾问,此处指木制茶臼,用于将茶饼捣成碎块儿,并转交给“金法曹”碾成末子。“法曹”原掌邮局驿站,后为司法官员,这里用“曹”代指金属茶碾的凹槽。随后,小粒的茶末还需“抹”一道才能成为足够细密的茶粉,这就要请出“石转运”来研磨。本为管理运输、税赋的地方官,“转运”生动地形容了石制茶磨的使用方式。

磨好了先别急着点茶,还请“罗枢密”筛出符合标准的茶粉。“枢密”是高级军事长官,他心思缜密,就如同茶罗上的小孔一样。另外,散溢在桌上的茶渣不能浪费,要靠“宗从事”扫集起来。“宗”指代制作茶帚的棕丝,而“从事”正好显示了小刷子“辅佐州官”的地位。

茶磨好了就该烧水了。茶人讲究“三沸”,由“胡员外”控制热水的滚沸程度。“员外”本指编制之外的郎官,这里用来形容圆形的茶瓢。因其为葫芦剖半制成,故姓“胡”。古人称热水为“汤”,烧好的水要盛入汤瓶“汤提点”之中。“提点”是刑官,借表“提瓶点水”之意。

最终接受热水的自然是茶盏“陶宝文”了。“宝文”本是皇家档案馆分馆长,用来形容陶艺茶碗的美丽纹路再合适不过了。用碗之前要先擦拭,由“司职方”负责。“司”代“丝绸”,“职方”为“方巾”,原指执掌一方军事防御的官员。注了水的茶盏烫手,需要“漆雕密阁”来帮忙。“密阁”为皇帝的图书管理员,音拟“搁”,即指搁茶碗的盏托,或为漆雕制品。

最后隆重登场的是“竺副帅”茶筅。“副帅”即以竹制的茶筅“拂甩”,抹茶最见功夫的步骤便是将热水与茶分混合。技艺高超的茶人能迅速打出绵密持久的“乳沫”,并通过二次注水或茶匙刻画的方式做出类似“咖啡拉花”的效果,被称为“茶百戏”。

见教了“十二先生”的抹茶本领,你是否也想亲自动手和他们切磋切磋呢?明人有言:“愿与十二先生周旋,尝山泉极品,以终身此闲富贵也。”不知什么原因,抹茶的风俗渐渐被泡茶取代了,这十二种茶具也让位于茶壶、茶杯等“传统”器皿。当抹茶作为一种雅致的“日本文化”风靡世界、并重新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时,我感到有些对不住“竺副帅”们。抹茶不是“遗产”,我们要让它活着。

天价顾景舟喜忧参半


今夏,两则来自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突发新闻让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重归国人视野。一是顾景舟1948年制作的石瓢壶在北京东正拍卖会以2450万元落槌,创下了顾氏单壶拍卖最高价;一是被媒体人称为A股最奇葩的上市公司公告:“中超电缆”称,拟以1.04亿元收购28把顾景舟的紫砂壶。时隔仅六天,该公司在公开答疑时又称,这批壶的市值已升至2亿元。拟收购未到手的东西居然能凭空计算出确切的收益,不由令人错愕,原来紫砂壶收藏还能玩得这么任性?!

今年恰逢顾景舟先生诞辰100周年,“顾景舟”这三个字俨然成为一个新财富的代名词。

千赏百猜景舟壶

一个创造了当代紫砂神话的普通制壶者。

只要简单还原历史就会发现,当年的顾景舟并没有今天想象的那么神秘,在宜兴紫砂一厂,他拥有的特权只是专用的更衣室和洗澡位。壶做完了工作台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剩泥。睡醒觉起来,被窝还是入睡前的筒状模样……那个年代,传统即是最大的师傅。顾景舟做壶绝无偷懒取巧,有徒弟拍打泥片的次数少了几下,他都会马上指出来。在他留下的工作照里,最典型的是一张衣着朴素、戴着黑框眼镜认真制壶的历史瞬间,给人的感觉,他再活一百年还会这样做壶。他的天价壶有两大妙处,首先是工精至极,同样一把传统“石瓢”,怎么看都像一把活着的壶,感觉中多了几分感情。再有制壶时的平和心态,加上泥里容不得一丝杂念,这样的壶做好后搁在哪个历史时期都有种难得的亲和力,远超出壶艺本身带给欣赏者的美感。

顾景舟与海上画坛的名家向来交好,壶中故事颇多,其中被称为“文人紫砂巅峰之作”的五胞胎“三绝壶”,最具紫砂传说和市场价值。当年,顾景舟先做五把石瓢壶坯,由江寒汀、吴湖帆在壶上分别作画题诗,再交回顾景舟亲刻,烧制成功后分藏五友。后因人而各得其名:湖帆壶、寒汀壶、唐云壶、相明壶、景舟壶。时隔一个甲子,唐云壶在2008年上海工美秋拍上以318万元成交,到今年湖帆壶拍出的2450万元,短短七年,翻涨七倍。从中国艺术品市场炒风的飙升势头看,玩家、藏家和商家对顾景舟壶最终能否破亿已经多信少疑。实际上,天价“顾景舟”离大众收藏已经渐行渐远,提振当代紫砂艺术品市场的作用自然也会有所减弱。

至此,五壶中的四把先后现身拍场,三把跳过千万元,但这不是玩壶人所关注的终极所在。在与顾景舟有过交往的资深紫砂收藏家朱银木看来,最能让紫砂界充满期待的还是那未曾露面的第五把壶。有意思的是,其他四把壶上都有江寒汀的画作,唯独顾景舟收藏的这把“石瓢”,双面仅有吴湖帆所题晚唐五代诗人李咸用诗句“但为清风动,乃知子猷心”和“风动疏竹”及落款。为什么?所有可查资料均无探究记述。仅此一点,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看,这把景舟壶的未来身价大可放胆一猜。但也令人犯疑,不知此壶是否还完整存世。

紫砂缘何成好壶

如果说顾景舟还有遗憾,那就是他的天价壶多为传统器型,而非自己独创又能称尊的紫砂重器。

他一生究竟制作了多少把紫砂壶,其中又有多少是自己满意的,同样没有考证和记载。紫砂学者宋双才先生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人拿了一把顾景舟的壶登门求证,顾景舟接过来放在桌角上,给客人倒水时不小心一下子拂掉地上,他倒没有显出多么心疼,主动赔上一把自己的新壶。后人解读,那把壶应该不假,只是顾景舟对自己的这件作品不够满意,于是故意让它摔碎了。不留遗憾在人间,也让世人对顾景舟多了许多敬仰。

由此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瓷都景德镇的角角落落都堆满了废弃的残瓷烂罐,而在陶都宜兴则难寻觅一块半片的紫砂残影。是紫砂壶太容易做了,还是很少废壶?随着紫砂从业者人数激增,好泥料供不应求,有关紫砂泥料的存量成为业内外争论不休的话题,有的说根本用不完,有的认为绝对没有说的那么多。我曾在丁蜀大家丁亚平家里的地上,见过堆满了做好养熟的紫砂老泥,据说已经陈放多年,早就没有了新泥的燥气和潮气。他告诉我,这些老泥都是夫人多年前亲手为他准备的。问丁先生什么时候用,他笑着说好泥不急用。几次丁蜀行,只有汪寅仙告诉过我,当年她曾根据张守智教授的设计,制作出两套茶具,有一套因火大起泡,她舍不得扔掉,自己用砂纸打磨了整整一周时间。爱泥如命,可谓紫砂大师的德行之一。

若要在紫砂大师里比谁做壶做得慢,何道洪先生算一个。说起来,何大师那远远落后于壶价上涨的做壶速度,让紫砂藏家既难忍受又毫无办法,只有慢慢等。几年前一次采访,女儿何叶当着何道洪先生的面告诉我,她们姐妹俩看父亲做壶太辛苦,曾试探着提出,像壶身打坯这样简单点儿的活儿可以交给她们来做,岂料父亲顿时火冒,当场划线:“你们出去,再这样说就别进我的工作室了!”从顾景舟的守道到何道洪的变法,既有中国紫砂人的百年执着又见时代精神,成为大师榜样的力量所在。

小壶造就大市场

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养活了中国陶都宜兴,养活了从秦汉阳羡、战国荆溪到当代丁蜀的无数做壶艺人的梦想。但天价“顾景舟”的出现能否真正打开宜兴紫砂的价值天门,却是一个问号。

至今,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在宜兴做壶,更别说紫砂壶的存世量了。走进宜兴,最大感受就是卖紫砂壶的店铺多得根本记不住店名,一位北京作家把丁蜀镇形容为一个“满天星斗”的紫砂大仓库。有些店里挂满了大师合影照,有的壶像旧社会农村里的孩子,连个正经八百的名字都没有,我问过一位女店主,她笑着摇摇头:“百八十块钱喝茶的玩意儿,能用就行了呗!”

宜兴紫砂壶的种类层出不穷,全手工壶、半手工壶、磨具壶外,最有讲究的算是职称壶,由于职称高低直接影响壶的价格,成为代工壶泛滥的一个诱因。最令紫砂藏家头疼的还是大店流出的名家代工壶,不仅所代工的名头大,数量更大,有些甚至得到了个别大师级名家的默许。

说到紫砂壶的种种甄别招数,泥料不能不看,名气越大对泥料越挑剔,但不绝对。我认识一位三十多岁的制壶高手,名气不大,之所以能成为圈内抢手的代工壶者,首先得益于家存不少老辈儿留下的各种老泥,开始有制壶名家花高价来买,再后来,有的干脆连泥带工都请他一起代劳了。代工壶一般由本主自己在壶坯上钤印,如果只看收藏证书、壶上印鉴和所用泥料,未必就能分出真假。朱银木说过一个令人吐血的壶事,某位紫砂爱好者曾拿来一把25万元买的紫砂壶请他给估个现价儿,他怕对方伤心不忍明言,只说这辈子是没有翻身的希望了。其实,被忽悠的对象往往多少都懂一点儿紫砂。

小壶造就了紫砂大市场,然而,许多紫砂经营者也被大市场快速形成的“黑洞”忽悠了一把。没有任何说明,去年位于北京琉璃厂西街的北京紫砂艺术馆消失了。曾几何时,开紫砂店成为一种时尚,收藏紫砂壶是一种生活。朱银木说,过去追着名家走的那些紫砂商户,由于拿壶价高于市场价而难以倒立支撑,现今不少已经撤店。

对此,有明眼人指出,紫砂壶从实用器到艺术品再到收藏品,越来越容易被商业操作所左右,紫砂文化在天价拍卖中更是形同浮云。一直以来,很少有谁去认真评论名家壶的得与失,这本身就是紫砂文化缺失的表现,有褒扬无针砭,致使多数紫砂艺人的文化层次得不到有效提升,导致传统壶型盛行不衰,始终无法远离曼生十八式。宜兴的紫砂壶大多很怀旧,创新则集中于一批高学历的学院派陶艺家群体。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主张紫砂变革的学院派创新意识更强烈,因而更容易被视为紫砂异类,但接受者却日渐众多。从当年宋双才主导创办的“半壶论坛”、“中国陶都网”、“宜兴紫砂论坛”到上市公司欲出资50亿元开建“壶联网”,小壶大市场逐渐转变为小壶大思路。可以预见,壶还是那把紫砂壶,泥还是那方阳羡泥,传统紫砂不会再是哪一个“顾景舟”的故事了。

宋代茶商与护城之战


北宋后期,由于统治阶级昏庸无能,加上边境吃紧,朝廷赔偿给西夏、辽、金等国的银子多,迫使各地征敛无度,使得民怨沸腾,一些地方官又大发国难财,大肆收刮民脂民膏,于是四处起义,烽火连天。

公元1121年,一支农民起义军进入开州境,先是攻克临江市,然后对县城虎视眈眈。这个时候,开州知县是虞公著,此时来开已两年,由于清正廉明,又鼓励生产,官民关系相处得很和睦。虞公著得到禀报后,十分焦心,因为当时开州守备的兵丁不过数百人,还不及农民军的三成,包括虞公著的属僚们,个个都胆战心惊。城内民众也慌乱了,准备逃跑。

面对这种情况,虞公著一改往日文官形象,穿上盔甲,一副行伍打扮,与守备武将商议,四门分派人手,准备好滚石、檑木等,并责令铁匠铺加紧制造弓箭等军备,一切停当,准备亲自上城门督战。众军看知县如此,也便个个奋力向前,御敌决心很大。

不日,农民军来到开州城下,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义军事前也进行了侦察,获知城中不过近百余名守军,在人数上义军占有绝对优势,加上他们看见城上也不过稀稀拉拉有几面旗帜,不多的几个守城军在走来走去,所以他们刚到城下,就发起了攻击。兵临城下,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从城墙里冒出无数人来,滚石、檑木如雨点一样下来,义军还没有回过头来,便已经死伤无数,这个小小的埋伏,让义军大吃一惊。

义军暂时退下,在城外驻扎下来。虞公著清点人数,也有不少伤亡。这个时候,补充兵源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目前的兵力,最多只能进行防御战,根本不可能进行反击战,和义军的旷日持久的消耗,肯定城内军要吃亏,而外地的援军又比较遥远,在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办法抵达,况且各地都自顾不暇,要来援军,谈何容易。

必须要进行反击,才能让地方安宁。虞公著贴出告示,希望城里居民能来参军作战,一般居民也要配合作战,现在整个开州城必须是全民皆兵,才可能赢得这一场战争。

这个时候,有一个外地商人来到虞公著的府邸,他说自己是开州城的茶商代表,由于正是产茶季节,开州城里有三百多茶商云集,加上他们带来的“伙计”(帮工),人数上千人,纷纷要求作战。虞公著大喜,马上来到茶商们的会所,看到茶商们正自己准备刀枪,自配软甲。原来,这些茶商虽为商人,但处乱世,也常自备兵器,以防不测。虞公著速派一名副将,带领这些由茶商临时组建的军队,连夜进行一些作战训练。

义军没有知觉的是,这支临时组建的部队成了他们真正的克星。一方面,他们并不知道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另外,这支队伍出于对自身安全和个人利益的考虑,比真正的军队还要卖力。茶商们知道,一旦城池破了,他们这些身带巨款的商人是义军首先要“处理”的对象。

随后,又与义军的消耗战打了两天,双方各有伤亡,一攻一守也看不出谁有胜负,但虞公著一直不让茶商们参战,茶商们甚为不解,虞公著每日只叫他们加紧训练,说成败就在他们了。

相持久两天了,义军的防范也没有原来那么紧了,在他们看来,城里最多就是守着。

虞公著见时机成熟,是夜,在义军正处在睡梦中时,突然,开州城门洞开,火光冲天,杀声撼地,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对义军发起了攻击,这就是由茶商们临时组建的军队。

由于义军没有充分的准备,茶商们的军队一到,义军被迅速冲乱,首尾不能相顾,只好四处撤退,茶商们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义军死伤十之八九。

而更为奇妙的是,整个茶商们除了少数人受伤,无一人阵亡,原来这些茶商久走江湖,大多有一点拳脚。

护城胜利后,虞公著为茶商们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全城百姓,无不感恩戴德。这就是开县历史上有名的“茶商护城之战”(清乾隆《开县志》有载)。从史料可以看出,宋代时开县产茶之盛,质量之好,名气之大,当时集结在开县的茶商何其之多,虞公著能在短短时日内,募集到茶商三百“拒贼”,足见当时开县茶业产销之盛况。

建窑茶盏与饮茶文化的思考


中国人最爱喝茶,随着华人经济圈的成长,茶文化以及花、香、书、琴等各种生活余事也日益蓬勃发展,连带周边的各种道具行情也直线上升。有接触古董市场的藏友一定会注意到,过去一些一两千元可入手的铁茶壶,现在已上涨到万元;前些年五千元左右的银壶,价格突然跃升到两三万元,短时间内突如其来的涨幅,令饮茶人难以消受。

作为茶仪中心的茶碗,近年价格亦是节节攀高,建窑、景德镇窑、耀州窑、德化窑……各种窑口的杯子,只要能作为茶具,莫不备受关注。其中建窑茶盏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茶碗,备受历来中外茶人的宝爱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现市场,莫不成为众人头号珍藏目标。不过,好品相的建盏其实数量不多,由于宋墓极少出土建窑瓷器,因此我们目前在市场上所见的建窑,多是传世品、出水品或是捡自窑址的窑址货。传世品几乎只见于日本,这些自宋朝以来代代相传的建盏,箱书上题签着完整的递藏史,标志着箱中茶碗尊贵的血统。经过无数鉴赏家的审视挑选,这些传世茶碗多是具有卓越品质的名品,曜变、兔毫、油滴……各种变化令人目眩神迷。而像这类充满历史气息、艺术性高超的建盏,当然也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

目前流通的建盏绝大多数都是窑址废品,碗上通常都带有些缺陷,有些软塌变形、有些因温度不足釉面未烧结、又或是烧造时倾覆而与匣钵沾黏等等。由于这些窑址标本长期埋在土中,在风化沁蚀下,无论怎么煮都还是会带有一丝微微的土沁味,这点令对茶味讲究的喝茶人似乎有点难以忍受。

真正全品端正、尺寸标准、纹路清晰、气息清雅的建碗,实际上相当难得;然而,在各处的茶席却经常可见各种纹色大小不同的建碗,这当然是因为其中掺有不少新仿茶碗的缘故。建碗由于含铁量高、釉色漆黑,不像青瓷等可以轻易看见釉层的风化,再加上新仿胎、釉、工艺不断提升,常令不少藏家跌跤打眼。不过,许多茶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依旧以仿建碗饮茶,并在品茶时感怀古人,长发议论。有些人以假建盏饮茶时,还认为茶味因此特别甘美,并由此归纳出一些磁场方面的理论,这令人想起1955年由毕阙博士(HenryK.Beecher)所提出的安慰剂效应,即尽管医生开的是假药,但由于病人“相信”医生给的药会有效,于是心理的力量产生效果,进而产生了治疗的作用。仿建盏似乎也是如此,虽不像老件有着因岁月风化而柔和的釉光,也没有沉厚且富有层次的美感,但由于“古物”两字在饮茶人心里起了作用,以致于对味觉也产生了影响。

然而不管真也好、假也罢,目前建盏似乎都不应如此使用,也不应会让茶更好喝。建盏之所以流行于宋代,与当时的饮茶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宋代流行点茶,方式类似现今日本茶道所饮用的“抹茶”,是先将茶叶碾制成粉末,点茶时再将茶粉直接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并用茶筅击拂搅拌后饮用。另也有先用香膏等调和茶末,模印押制成团样精致的“腊茶”,要饮用时再将团块碾成粉末注点。当时有茶色“尚白”的流行,以突变的建州全白茶种为第一,不过由于白茶难得,大部分茶汤多是如嫩叶般的绿色。当色黑如漆的建盏,映衬着雪白、嫩绿的茶汤,那种对比强烈的美学效果以及自然风情,堪称是中国茶文化中最浪漫的景色之一。

然而除了少数场合,中国目前很少人喝抹茶,绝大多数都是以明清以来流行的淹茶法泡茶,无论喝的是高山茶、普洱茶、老茶……茶汤都是茶褐色的,像普洱、老茶一类更是浓得近乎深褐。当这样的茶汤注入深黑色的建盏里,不要说难以欣赏茶色之美,实际上根本就是一团漆黑,与建盏原本的设计意趣大相违背。尽管如此,以建盏饮茶目前仍很流行,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令笔者想起中国传统艺术中以“废墟”、“遗迹”为题的作品。中外历代都有相关母题的怀古作品,在这类绘画里,艺术家抓住特定时刻中,人们直接面对往昔时的那种强烈情感,藉由遗迹与古人神会,赋诗抒怀,抒发对于历史以及人生的感喟。有趣的是,不像欧洲艺术需要一个真正的、半毁损的废墟,东方艺术藉由某些荒芜情境留下的虚空,加上诗文的搭配,即能引发观者对往昔的悲伤哀叹。一系列的赤壁艺术即是如此,无数的文人、画家在江边,抚摸着峭崖岩壁,遥想着千古人物之风流。作为古代遗存的“迹”的意义,并不在于反映历史的真实,而是为古和今的会面提供了契机。

现代人已失去了古代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手作工艺之美以及生活的品味,许多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为了追寻失落的美感或是生命的禅境而开始学习饮茶。建盏的设计虽已不合时宜,然而其于现今茶文化中的存在,或许是已成为一种古代茶仪的诗意象征,凝结着往昔美好的历史记忆,因而能激发茶人对远古浪漫情怀的领悟。也许,无论真与假,下回再用建盏饮茶时,就会在茶的滋味中发现,原来我们在生活中寻寻觅觅的,也就是那与古相会的小小契机而已。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宋代茶盏因何拍出天价》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