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宜兴紫砂壶用泥,由于烧制时的温差,则色泽变化多端,素有“五色土”之誉。或周正、或生猛、或笃厚、或纤细……无论粗犷中透着古朴,还是简朴中蕴涵灵巧,无不风姿绰约,走进了文人书斋数百年。

明清至民国时期紫砂壶,由于文人的参与,渐渐演绎成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人文历史、哲学睿思,与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习惯,息息相关,并主导古玩的走向与脉络,它不再是实用器,已上升为一种文化样式,并影响几代人的审美情趣。

相传正德、嘉靖年间的一个书僮供春,把紫砂壶从粗糙的手工制品、纯粹的日用品,推入古藏雅玩,成为一门古玩。便有了“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说而馨香久远。民国时将其推向巅峰,成为陶艺收藏中最为风情万种一个门类。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拍打镶括”的紫砂壶,也是一种凝固的线条与音符,“因沉默而越加美丽”。

紫砂壶之妙不仅器型之美,也是时代久远所蕴藉的岁月沧桑,那是一个工匠无法营造的人文气象。历史造就了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顾景舟、蒋蓉……他们无所谓职称,却将壶做得如此文化;他们无所谓身价,或穷得只剩两把壶。然民间的,才最具生命力,最终演化成历史文化的积淀,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景。喝茶,不仅是解渴,而成了一种仪式,一种文化而袭袖沁怀。

紫砂壶最妙的是纯手工的捏拍镶刮工艺,将钮、盖、腹、把、嘴、足等,分别镶制而成,其中蕴藉着制陶人的心绪、气息与文心,并随着时代更迭与文人把玩,成就款款精巧器型与光润可人。那是一种从砂锤炼出来的紫砂陶泥所制,既不夺茶香、无熟汤气;又能吸收茶汁渐成“茶垢”,使注入的沸水也有茶香;既有陶的透气性,又有瓷的不渗水,“色香味皆蕴”。真正的好壶,不仅泥好、工好、款好,还要会“养”,这才能玩出它的细、润、柔、雅,使之神采温润。品茗、把玩正是一个养壶的过程,随岁月的流逝,壶渐显滋润感,犹如文人读书,读着读着,这人有了“气质”。包浆是文人对古玩的一个追求,气质同样是一种人的内秀之美。可见玩物养志,陶冶性情,入手可鉴,玩出人生妙趣与气质,成为文房雅供,走进了古玩之列。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壶重养养出神,缘此养出了圆浑脂润,方敦厚重,以致铜质之色,玉石之光,铿锵之声犹闻。鲁迅曾赞叹“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紫砂壶,集古代诗书画印之粹,有宋词大家闺秀的委婉清丽,也有元曲小家碧玉的兰心蕙质,紫砂壶的金石气更为人心仪。每每摩挲,寂寞的生活变从容,不经意走进了苏东坡的“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境,仿佛《茶解》中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

Cy260.com精选阅读

紫砂壶市场重洗牌 挤泡沫天价难再现


很多人喜欢用紫砂壶泡茶,由于其具备透气不透水以及富含矿物质等因素,备受品茗者的青睐。前几年,紫砂壶超出了一般茶茗器具的范畴,价格一路上涨,成为了不少人争相收藏的工艺品。大师制作的紫砂更是拍出了天价,很多紫砂艺人的作品也随之水涨船高,出现了市场泡沫。从2012年到现在,由于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紫砂壶市场出现了重新洗牌,部分作品的价格也回归到了理性的水平。

从一路飙升,到理性收藏渐渐深入人心

2010年至2012年间,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制作的紫砂壶价格普遍以每年30%至50%的幅度上涨,个别名家名壶的价格更是成倍飙升。高涨的价格也催生了紫砂壶市场的泡沫,一些当代紫砂艺人的作品价格,甚至超过了很多明清时期的老壶,某些当代紫砂艺人的作品价格大大高估。

不过,知名紫砂收藏鉴赏家、无锡工艺职业学院兼职教授张明强表示:“紫砂茶壶的行情,其实从2012年开始就在慢慢往下走,只是由于顾景舟作品的一枝独秀,掩盖了紫砂壶行情的真实情况。应该说,现在紫砂壶行情是在回归理性的过程当中,今年秋季的艺术品拍卖会上,如果不出我所料,再次创造天价的紫砂壶也许很难出现了,理性收藏越来越深入人心。”

有在宜兴从事紫砂壶制作的工艺师告诉记者,“目前紫砂壶正处于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有实力的大师名家壶仍在高价位运行,而低端产品则逐渐被市场淘汰。”与前几年盲目推崇大师作品的现象不同,一些工艺美术师的作品也在市场洗牌中遭遇危机,前几年交易出的高价作品,因为交易渠道少、转手机会不多,有价无市便成了常态。

此外,紫砂壶市场中急功近利的因素也导致了不少收藏家对紫砂壶持观望的态度。艾明樟是一位紫砂壶收藏家,在广州越秀中路的宝贝城四楼的茗壶轩经营原矿老料紫砂壶,其中不乏紫砂七老的作品。他表示:“如今不少自称为‘大师级’的人物,他们做的壶部分是代工壶,他自己不做,叫子女、徒弟做,做完之后拿他的印盖上去,就当自己的作品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是用灌浆法、用模具法去做。这两个因素伤了收藏者的心,很多收藏紫砂壶的人收藏的积极性减弱了。”

顾景舟作品在紫砂壶市场一枝独秀

在紫砂壶市场中,“壶艺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的作品最受市场追捧。目前过千万的紫砂壶中仅有14把,顾景舟的作品就占11把。2013年6月,顾景舟民国三十七年制,吴湖帆书画的《寒汀石瓢壶》拍出1495万元的价格,刷新单把紫砂壶的最高纪录。2014年5月18日,中国嘉德“紫砂春华-近现代紫砂臻品”拍卖会上,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以2500万落槌成交,加佣金为2875万元,刷新了紫砂拍卖市场的最高价格纪录。艾明樟收藏有顾景舟的紫砂壶,他介绍道:“顾景舟不是一般人,他勤学苦练,最后都没留下一个后代。顾老做壶已经到了一种无人的境界当中。举例来说,顾景舟做《提壁壶》的时候,中央美院教授高庄把设计图纸给他后,他精心修改了20年才最终完成,光是流口就修改了几十遍。顾景舟做壶,会进入到一种状态,完全进入到壶的意境里面去琢磨。突然灵感来了,有感觉了就修改。”

顾景舟的紫砂壶为什么会屡屡创出天价?张明强表示,首先顾景舟确实艺术水准很高,目前无人能与之匹敌。但是还有几个原因很少人敢指出来:“一是紫砂壶行业需要树立这样一个领军人物作为典型宣传扩散。二是他的后人徒弟为了提高自己紫砂壶的价码,故意抬高他的课徒水平与名望。三是他的大量作品集中在少数几个宜兴人手里,他们在拍场上故意提高成交价格,以利于自己手中其他顾老的壶紫砂的价位迅速升值。”

看年轻艺人的紫砂壶,艺术气质比职称重要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紫砂壶收藏队伍愈来愈大,从事紫砂的人也从当时不足3000人一下子发展到今天的20万人。如今更多人能收藏到的紫砂壶是年轻工艺师的作品,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是拥有紫砂工艺师的职称的,究竟他们的作品在收藏价值上是否具备潜力?

张明强表示:“说到紫砂壶的收藏潜力,我认为这种潜力来自于作品本身的精神气质上,上世纪80年代以前,收藏紫砂壶从来不讲究作者姓甚名啥,过去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等他们也没有职称呀,当时他们的作品就可以与金玉同价,为什么?紫砂壶只讲究材料与工艺。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紫砂职称,至少说职称代表了一种从业经验,在紫砂壶成型工艺上有一定基础,职称代表了制壶技术。从制作的角度来说,技术与艺术有着天壤之别,说得更白一点,就是许多人倾慕职称壶,是因为紫砂职称已经被异化为一张价格标签,用这样一个观念来收藏紫砂壶,确实是一种误区。我认为,1995年以后所考出来的职称没什么‘含金量’,紫砂艺术水平是不能用机械的考试就能考出来的,即使你考出第一名的成绩,也只能证明你的紫砂成型技术过硬,与艺术没有半点关系。艺术的紫砂壶是一种创作,是包涵作者思想的具体器物,虽然需要技术的支撑,但主要还是要作者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造物精神,所以,对于年轻作者的作品,还是要看他是否具有强大的艺术修养和厚重的文化涵养,同时还要注意作者个人的品德操守,只有德艺双馨的作者的作品,才具有足够的收藏潜力。”

明清老壶赝品多,不要轻易下手

其实紫砂壶在明清时期,大多是以日用品的形式存在的,名人作品非常稀少,明清两朝生产的紫砂壶加起来也没有今天一天的产量多,存世量稀少,市场上几乎看不到真正的老壶。近年来在拍卖市场出现过的拍品也寥寥可数,例如中国嘉德春拍的清乾隆御制紫泥御题诗金银彩山水纹方壶;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清康熙/雍正宜兴紫砂南瓜式壶,北京保利秋拍的清末民初俞国良款、溥心畬题字画传炉壶。

张明强表示:“从紫砂壶诞生那天开始,就有人在作假,也就是说,紫砂壶历代都有大量的仿古赝品。鉴别老紫砂的途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熟悉每一个时期的原材料,由于出矿的紫砂料的品种先后有序,比如说这种料第一次出现在清代,但壶做成了明代的,那就肯定是赝品。二是工艺,包括成型工艺和烧成工艺,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点。对于老壶,我认为不宜因噎废食,多研究、多到博物馆去看实物,也许就能收藏到好的老壶,但是,老壶中的名家力作,如果不是流传有序,如果你没有特别地研究,不能轻易下手。现在的作假手段很高明,就是在拍卖会上,也有大量的赝品伪作存在,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探讨。”

艾明樟也表示,“有一些黑心的拍卖公司,会把一些新客户送拍的藏品偷梁换柱。现在有高清晰度的相机,三维拍照以后,有可能召集做壶的一些高手,一个人仿流口,一个人仿壶把,一个人仿壶身,一个人仿壶盖。因为他是借助了模具、灌浆这些现代的科技手段,做出来的壶与原壶一模一样。然后通过造旧以后,就拿出来拍了,真品自己收着。但是有一点是仿不了的,就是紫砂的泥料。原矿老料壶与新料壶有很大的不同。”

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艺术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名家辈出,代有精品。历代紫砂壶是反映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其紫砂壶的造型及纹饰。纵观其历史发展及演变,一般都表现为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陶都名器紫砂壶就是中国工艺品发展及演变的缩影。

紫砂壶的制作成型都是由手工操作的,以泥片镶接法成型,也有模制的,造型变化多样,不受时代局限。制坯的工具,在明代还极简单。金沙寺僧制壶只用一把竹刀,所谓“削竹为刃,刳山土为之”,到了清初,制壶工具即增加到数十种,主要有椎、碓、钗以及圭形、笏形、贝形、月形和蝎形等工具。后来制壶工具又增加了搭子、拍子、转盘、直尺、矩车、线梗、明针等;而制造工具的原料也有竹、木、角、石和金属等等。各种各样的工具,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用途,所谓“意至器生,因穷得变”。

紫砂壶造型艺术

紫砂壶如按造型形式分类,可分为几何形体造型、自然形体造型、筋纹器造型及水平壶和茶器造型四类。在紫砂壶生产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几类造型的壶均有制造,但每个时期生产的主流却有所偏重于不同造型、艺术风格及发展趋势。其造型工艺特点及装饰艺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光货”。光货造型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形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辅以一些简洁的线条装饰。

二、自然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花货”。花货取材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最能代表制壶艺人的匠心独运,以造化为师。

三、筋纹器紫砂壶造型,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结体精确严格,制作精巧的一种陶瓷造型类别。其特点是将形体分作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成于精确严格的结构之中,形成一个完美在整体。

紫砂壶陶刻装饰艺术

紫砂壶陶刻装饰艺术,是由制壶艺人署名刻款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最早见于元代铭壶“且契茶、清隐”五字草书。至明代,供春、时大彬等名家所制紫砂壶都铭刻着作者的姓名和制作年代,一般都刻于壶的底部或壶盖子口或壶把下等不显眼处。如供春制树瘿壶把下刻有铁线小篆“供春”二字;时大彬制凤首印包壶壶底镌“万厉丙申时大彬制”二行楷书。后来,由于茶事业兴盛和紫砂壶的社会影响,追求书法艺术和铭刻趣味,不仅是制壶人自己落款题词刻于壶上,而且还吸引了社会上不少精于品赏的书画家、金石家及文人墨客,他们也纷纷介入紫砂,出样订制的挥毫饰壶。同时,刻画装饰的部位也都移至壶的肩、腹、盖面告示显眼处了。

紫砂茗壶一般不上釉,以其本色特性称著。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一度在紫砂壶上施炉均釉、用珐琅、粉彩绘图案和在壶表包锡、镶玉、描金的装饰,或进行抛光及金银丝镶嵌等装饰工艺,也可使产品别开生面,流光溢彩,另创一种艺术风格。现代讲究紫砂本色,故很少采用此种工艺。此外,还有用本色泥在紫褐色壶上绘画的泥绘工艺。除了各式茗壶,紫砂还用来制作茶杯、花盆、文具、挂屏或陶塑、杂件等。

当代紫砂茗壶的制作技术及装饰艺术,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了空前的发展。紫砂泥色彩的调配更加运用自如;纹饰采用了浅浮雕、印花、贴花、书画镌刻及金银丝镶嵌等新工艺;造型也更加新颖别致。新一代富有开拓精神的壶艺师在茁壮成长。他们的作品,仿创结合,构思新颖,制作精湛,展现出百品竞艳的时代气息,把紫砂壶艺术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徐新芳

老铁匠与紫砂壶


老街上有一铁匠铺,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由于没人再需要打制的铁器,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是一个半导体,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文物商人从老街上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3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1993年在伦敦拍卖市场上,以16万美元的拍卖价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数字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非常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总是拥破门,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今年已经102岁了。

紫砂壶鉴赏与收藏


宜兴紫砂陶自北宋起源,经历明清两代壶艺先人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华杰出的茶文化陶艺品发展到今天,它不但以它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而传人,而且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更重要的是它历史地继承了宋代茶文化的经典,艺术上兴盛了古代文人雅士对紫砂陶艺的推崇和参与。由于茶文化和陶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历尽了300多年的发展,壶艺日臻丰富完美。可是,有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能叫价几十万元,有些卖茶具的商店,一把紫砂茶壶也就几十元。同是紫砂壶,价格何以相差那么大呢?如何鉴赏和收藏陶艺史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精品,对于每一个熟悉中国茶文化,了解紫砂壶艺和专业收藏者来说,是一门艺术必修课。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尚须审视其“泥、形、工、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

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其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来区分其贵贱好坏。紫砂手感不同于其它陶泥,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而非紫砂物件就如摸玻璃质器物—黏手,近年来时兴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在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觚菱、梅桩、仿古等等传统造型,皆是时代冲刷后仅存的优秀作品,以今眼光细细打量,其仍在闪光。

三是“工”:紫砂壶在“工”上,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在点、线、面三元素上,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无半点含糊。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在这里作者的个性、风格、气质得到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

四是“功”:“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在讲究造型的形式美时,容易忽视其功能美。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用紫砂茶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紫砂茶壶久经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至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由于紫砂茶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所以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另外紫砂茶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因此,紫砂壶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

除了这些,和字画、陶瓷等收藏品一样,紫砂壶收藏也有“名人效应”,名人制作的壶与非名人制作的壶在收藏价值上有天壤之别。市面上的紫砂壶有的是经济实用,制作简单,成本也较低的一般茶壶;还有是选料精良、精雕细琢、出自名家的工艺品紫砂壶,因此收藏宜选后者。(摘自《收藏参考》)

紫砂壶光货的选购及养护


9月20日讯:紫砂壶光货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以其朴素的自然形态,以简洁明快的线条述说着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使之具有高雅脱俗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风格,是当代紫砂收藏的重心。除了注重紫砂壶光货的收藏价值外,我们还得从紫砂壶光货的实用价值来挑选。

挑选一款紫砂壶光货的实用性如何,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检查壶体有无细小裂纹;

2、出水时否流畅;

3、壶柄、壶扭是否容易把持;

4、出水时壶盖在何种角度容易脱落,设计到位的紫砂壶在壶身竖倾80度时壶盖也不会脱落。

衡量一个紫砂壶光货整体价值如何,既包括以上的造型、外观、实用性,与紫砂壶的保养还息息相关。养壶如养性,紫砂壶只有保养好了,泡出的茶才更香,壶才更有质感。

紫砂壶光货的养护在于沸煮、浇淋、擦拭、摩挲及轮替五个方面。

1、沸煮:一把新壶到手,别先忙着泡茶,可将其放入水中煮沸,煮上七八十分钟,可除去土腥味,然后再用浓烈的茶汤煎煮,这里要注意红茶、绿茶不要混淆,这样可以使新壶得到滋养。

2、浇淋:每次沏茶前先把壶杯洗干净,合上壶盖,然后对着壶盖直淋而浇,泡出来的头汤茶用来浇润壶身,品茶过程中可以反复不断以茶浇淋。长年累月的浇淋,可以让茶汁慢慢地渗透到紫砂壶细小的孔隙里去。

3、擦拭:准备一块干净的茶巾和棉布,在饮茶的过程中来回擦拭壶体,因为这时的紫砂壶是热的,所以茶汁可以均匀地渗入壶体。

4、摩挲:就是经常将壶捧在手中,用手指、掌砥摩挲不已,尤其是在冬天,一壶于手中,边饮边摩,其中快意只由心会。

5、轮替:意思就是将已经“养活”(所谓“养活”就是茶汁渗入到孔隙中之后,在壶表面形成茶锈,也称“茶山”,又称“包浆”。

经反复擦拭、摩挲,紫砂壶出现自然的光泽,此时称壶已“养活”的茶壶,用棉布包好存放在通风之处,隔一段时间再取出来,重新使用,这样反复为之,能使紫砂壶愈光愈润。此时此壶已是人见人爱之物了,而在养者目内其以非一器,实若如亲朋致友矣!再多说一句,使紫砂壶拥有光泽的方法很多,但,凡指日可成的办法都对紫砂壶有害无益。“养活”之道在于自然,自然则可得天成之果;强求难免做作之态。

紫砂壶知壶与识壶


按步就班玩出专业与感情,我们华夏民族5千多年所传承的东西,其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在这一领域中你有多大的素养,就会喜爱什么样的东西,就会有什么层次。从外行到内行,从不懂到懂,从玩假的慢慢看到真的,有句普通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一张画,一张画的好,另一张画的不好,可是摆在一起,好的就突出了。

紫砂壶知壶

要知历史,介绍紫砂壶目前情况首先要了解紫砂壶历史,即紫砂工艺历史、发展史,以及工艺构成。紫砂是优秀民族传承,从茶文化发展而出,明代起为实用品,对于何谓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等老一辈的紫砂艺人,应该研究了解,加之理解,从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及理性的充分认识。

知现在、了解现代,此单指宜兴紫砂壶。华夏民族文化代代相传、师传徒承。可以更进一步了解现在,此外我们作品的造型艺术有时代性,不能、将明朝的搬到21世纪来,也不可以一代十,以点带面的简单领会,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和前进的。

是知人,何以要知人,这个作者做的壶是雕塑,还是光、素,要知“人”的艺术品、艺术道德及声誉,要从那方面得知呢?不是靠宣传,也不可一味的垂青所谓的名人效应。众所周知,真正的艺术品是放在桌面上,群众来抬轿,民众最有鉴定的资格,是经得起推敲的。

紫砂壶知壶

识壶方面,何谓真?假?好?坏?,壶从大众化到高最层次艺术品,其中分二个层次,一是一般群众普及层次,另一个是高文化水平层次,取决于各阶层不同人士的对紫砂艺术地领会与理解。

谈识壶非一言两语说得明白,总括地说无非是两个字,一是“理”,一是“趣”,所谓的(理)即是实用性的体现,在使用中是否合理;所谓的(趣)即是否有趣也就是艺术性的体现,是否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第—是合理:当然,除了对于泥料要有相应的或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以外,壶最主要的是用来泡茶的,泡茶拿起来舒不舒服为第一要紧,第二是泡茶叶、冲开水时方不方便,倒起来流畅与否,用起来舒不舒服,若产生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那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实用品。

适用是理,还包括用完之后,茶叶倒掉方不方便,洗刷方不方便;这都是适用的理,合理与否要看其符合要求,若不合理也无所谓的欣赏,是找麻烦、找不痛快,这个茶壶就可以不要了,用杯子好了,也就不要欣赏茶壶了。还是应该选一个适合自己用的壶,这样就会愈用愈有感情。

第二是有趣:趣味,就是美,漂不漂亮,喜不喜爱这个造型,你喜欢梅花的、松干的、镶银等花货类,还是喜欢几何形的光素类,这要根据个人的欣赏角度。个人的欣赏水准及底蕴,直接影响到所选壶的状态,如明朝家具较简略些、清朝家具较复杂,所以造型也有它的时代性。过去敦煌的雕塑、石刻、壁画是历史遗留下来,依然令后人叹为观止,这是有她的艺术独到性和历史性所致。

艺术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壶基本上也是一样,总结出这个趣与这个理,你就会愈有趣愈爱它,这是发自真心去爱她,和紫砂壶去用感情沟通达到情感释放,人壶合一,这就是你最好的紫砂壶。从我有个圆的倒又想要个方的,有个方的就想要其她类的,日久天长这样你就会顺其自然变成紫砂行家里手。

紫砂壶的泡养方法及养壶守则


紫砂壶已经成为茶客和品位人士品茶最常用的器皿,如何泡养才能使得紫砂壶容光焕发,养出较好的效果等问题成为部分壶友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养壶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不能为了养壶而养壶,要学会在泡茶品茗的同时滋养心爱的紫砂壶,重点是享受泡养的过程。

紫砂壶老玩家认为,养壶如养性,养壶之道,其实就是养人之道。养壶之法在两处,外养与内养。外养即勤泡茶,勤擦拭。由于泡茶时温度较高,壶壁上的气孔会略微扩张,此时可用茶巾擦拭紫砂壶表面,使得茶水中的微生物吸附于紫砂壶壁的气孔之中。久而久之,紫砂壶表面就逐渐温润了。

那么内养又为何?内养的关键是:一仆不侍二主,一壶不泡二茶。由于紫砂壶的特殊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一把只泡一款茶的紫砂壶泡出的茶汤才能保持原汁原味,长久使用,壶内壁积聚茶垢,即便沸水注入空壶,也会茶香四溢。

泡养方法

1、先将开水将壶身的里外淋烫一下,这样既可以起到净壶和去霉的效果,也可以起到暖壶醒味的功效。

2、如果使用茶叶,首先要注意将壶身略微的垫高点,让圈足超过水面一定高度,防止壶身留下了水线或色泽分布不够均匀。

3、将第一次泡好的温润泡茶汤盛放在茶器中备用,等冲第二泡茶的时侯再使用此茶汤浇淋壶身以及外表,这样反复的施行直至全过程的结束。

4、由于紫砂壶自身就具较高的透气性,遇热时,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气孔相对来说会慢慢扩张变大。这时可以采用养壶巾去擦拭壶身,让茶油慢慢的渗入到茶壶里面的细孔当中,时间长了便可以累积出光泽来。

5、每次泡完茶将它冲至无味以后,应当仔细的将茶渣去除干净,然后再用热水将壶内壶外再涮洗一次,将茶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且将壶盖拿下来,以便于茶壶的风干。否则,由于紫砂壶的口盖密合度比较严密,放任它密封阴干,是很不卫生的。

有些壶友趁着壶身高热的时侯,用沾有茶汤的棉布巾在茶壶上下擦拭,由于这时器表温度比较高,湿巾里面所包含的茶汤一擦就会挥发掉,留下可以使壶身滋润的茶油,如此便能够提高养壶的成效。

也有的人先冲出一泡比较浓的茶汤用来作为墨汁,紧接着用软性毛笔或养壶毛刷沾此茶汤,反复均匀涂抹于壶身,用来提高茶壶接触到茶汤的时间以及频率。

养壶守则

里外兼修不冲第二茶

养壶养的不仅仅只是外表,壶的内部也应该一并去调养,这样才能够收到内外兼修的效果。养壶的诀窍最重要的就是:一把壶只能够泡一种茶。因为紫砂壶的结构具有特殊的双气孔,它善于吸收茶汤,所以一把经常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开水去冲也能够冲出淡淡茶汤来。

因此,一把不冲第二种茶的茶壶冲泡出来的茶汤才能够保持原来的味道不变,否则如今的乌龙茶,明天的普洱茶,后天的花茶,那么必然茶味混杂,毫无独特性可言了。

通常开始养壶以后,首先要避免再用洗洁精之类的化学物品去清洗,以免清洁剂的异味吸附或刷去了壶的光泽。不妨以养壶巾擦干净,或者用软毛笔沾着茶汤清洗干净。

另外,紫砂壶的造型多种多样,有些比如花货、筋纹器等这些茶壶比较容易产生茶渍死角,可以用软毛牙刷勤加清理。另外,壶的底部不太容易接触到茶汤,壶把经常含有手上的油脂,容易排斥茶汤;还有壶嘴下沿应当刻意去擦拭,像以上的这些细节部分,都依靠壶主用心的去照顾。

养茶壶卫生第一位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的人为了在壶里面形成“茶山”,让它看来更加具有古意,便将茶叶留存在茶壶当中,放任它自然风干,但由于许多地区高温多湿,霉菌极其容易滋生在茶壶里面,若就卫生的观点来判断,这种方法实在不可取的。

更有一些人泡完茶以后,故意将最后一泡茶汤存放在壶里面,直到下回使用前倒掉,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内浸外养的功效。其实不知,紫砂壶的气孔结构是既擅长于吸附茶汤,自然也容易吸收到霉菌。以这种方法养出来的壶,只怕以后冲茶时,也会带有异味,甚至有碍与健康,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伍策梦枕橹声)

怎样鉴别紫砂壶


茶壶因茶而流行,而紫砂壶又因为其泡出的茶色泽透澈、香味纯正,受到很多爱茶人士的追捧。紫砂壶一般都是名家名作,纯手工制作,没有相似做工又相同形状的紫砂壶。

价格为参考:人们都说紫砂壶珍贵,但是最普通的紫砂壶也不过百元,100多元的紫砂壶并不是假泥,而是在紫砂纯度上差一些;宜兴紫砂泥其实是绿泥、红泥、紫泥的总成,红泥做成的紫砂壶价值也就100元左右。具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则是以千元为单位的。

从材质上鉴别:紫砂壶因为其材质闻名,所以鉴别紫砂壶主要看其材质。宜兴紫砂泥主要是由黏土、石英、云母构成,富含铁元素。这些矿物质使得紫砂壶触感细腻,但是并不光滑;而触感粗糙的紫砂壶要么是假泥,要么是在某道工序上出了问题。

看紫砂壶形状:市面上紫砂壶粗略分为两种,一种是量产的紫砂壶,鉴别这种紫砂壶最好的方法就是问老板有没有一样的壶,如果老板拿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壶,那说明他们就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名贵紫砂壶形状必须是惟一的,只有相似的壶,没有一模一样的壶。

看紫砂壶作者:紫砂壶的收藏价值之一就是作者,不过我们一般人购买紫砂壶是无法知晓紫砂壶的落款真假,只能在确定落款为真的情况下再去选择作者。

从密度上衡量:紫砂壶密度较大,用手掂量有一种厚重感,越是劣质的壶其密度越小、越轻浮。想要从轻重上判断紫砂壶的优劣,必须经常把玩优质的紫砂壶,掌握其轻重感。

从颜色上鉴别:紫砂壶由于其加工程序和构成成分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从颜色上选择紫砂壶要慎重,一般好的紫砂壶都是颜色单调而不花哨;颜色沉重而不鲜艳,鲜艳的色调往往是加入了氧化金属,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浅谈窑变紫砂壶


紫砂窑变是紫砂器具在裸烧下进行的工艺。通过火中面与面的火焰的流动,渐渐变成线条的出现,留在壶体上的是美丽的流云,奇怪的梦境,被誉为神品。由于所含化学成分各异,所以每种颜色的紫砂泥料在烧制过程中,因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气氛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肌理效果。紫砂的窑变烧制技法,是温润的肌理在火的艺术中充分的体现,给做工精湛的紫砂工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人们可以在不改变材质及其质地的情况下,使泥料纯正、颜色天然、个性独特、色彩自然丰富、不可复制。

选择一把上好窑变紫砂壶,就如选择大自然中的奇石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色彩的过渡自然程度、颜色的丰富多彩、色彩的稀有程度、颜色与造型的恰到好处、火焰的美丽痕迹、窑变的趣味等欣赏紫砂窑变色彩,犹如进入一个色彩的世界,各种黄色、各种紫色、各种绿色、金黄色、翠绿色,应有尽有,色中藏色,色中泛色,看似绿色却映着红色和紫色,看似黑色却透着红色,看似铁色却渗出蓝色,黄色中透着绿色,棕色中透出各种颗粒色彩,均衡、交融、飘落。在太阳光下绚丽多彩,美丽绝伦。

紫砂窑变色彩稀有是决定壶的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窑变工艺受烧制技术的极大影响,故稀有而又美丽的窑变色彩是不容易出现的,如红泥在变化中出现闪耀的光泽变化;恰到好处的红与黑,红泥变成草绿色,墨黑中间闪耀着红色的碎星,蓝色或金属色、是与非是。紫砂烧成漆黑色,黑中泛红,闪着火的耀眼光泽,或变成黄色或烧成均匀的浮雕颗粒,或烧成紫红色,犹如鸡血残痕;本山绿泥烧成绿色、七彩星、棕色、翠绿色、军绿色、翠色中泛出黄色彩星、各种梨色等等,有时出现上釉一样的艺术效果。

紫砂窑变的色彩形成艺术化,在变化中得以升华,形成布局合乎情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面大面小深浅鸳鸯,阴阳相补,极度自然,充分体现出美感。这也是紫砂窑变壶价值所在。

同时,烧制出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泡茶的次数增多还会起着变化,有可能黄中发绿,绿中泛黄、泛红,黄得更橙,绿得更翠,红得更沉,紫中泛青,或者泛出各种自然的颗粒色彩,妙不可言。紫砂窑变的色彩,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壶艺中的色彩变化,使紫砂壶的颜色从调制逐步向纯天然色彩过渡,为人们的健康饮茶提供了良好的器具。

其实窑变的现象不仅见于钧窑,也见于其它窑口,窑变也不只表现在釉色上,还表现在其它方面。它的含义很多,范围颇广。烧造瓷器,凡在开窑后发现不是预期的形状或釉色,以至于传世瓷器有时发生特异的情况者,都可说是“窑变”。《稗史汇编》说:“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总而言之,大致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等数种。

藏家感悟 紫砂壶的鉴与赏


喜欢紫砂壶的人,无论是出于收藏、欣赏、使用目的,还是投资升值目的,总要走进市场。进入市场,就会看到琳琅满目、品类繁多的紫砂壶,有的几元十几元一把,有的十几万几十万元一把,价格有天壤之别。真正的投资者面对传世名壶和当代名家作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哪些是真品?哪些是假货?辨明真伪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人们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紫砂壶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但是一旦花了买真壶的钱却买了假壶,一切便成为泡影。如果是屡屡上当受骗,那么不仅会使收藏者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极易动摇乃至摧毁他们的收藏信心。因此,买真不买假,是收藏者投身紫砂壶市场并取得成功的大前提。

与瓷器等其他文物的鉴定相比,紫砂壶的鉴定有其独到之处。但大致来说,模糊的成分较多,科学的判定较难。这是因为:

第一,与瓷器、青铜器等相比,紫砂器制作历史短,产地、原料单一,鉴别起来有一定难度。紫砂壶出产于江苏宜兴的地方窑,属于民间手工业。这种行业多是子承父业,师徒传承,夫唱妇随,个体小作坊规模而已。除在壶上镌刻字画外,不需要多种工艺的合作和工序上的流水作业,整个制作过程都由一人操作,造型设计全凭个人爱好而定,“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由于始终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生产,也未能统一器型、统一尺寸、统一落款,各自为政,各展风采,各具特色,造成作品虽属同一时代、同一地区,但个体之间差异极大。具体到每一个朝代或时期,并没有足够的作品数量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它的整体面貌和变化规律。这些方面,从方便鉴定的角度看,都无法与明清以来的官窑和民窑瓷器相比。因为瓷器烧制产量大,遗存至今基本上有其轨迹可寻,从古至今众多的学者给予充分的研究,其生产面貌和工艺特征十分清晰,并遗存有数百万件以官窑瓷器为代表的典型器可供参考。作为一种整体上缺乏规律性的文物艺术品,紫砂壶的鉴定无疑具有很大难度。

第二,自明末以来,有关紫砂壶的记述和文献极为稀少,近几十年来地下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墓的器物也只有零星的几件。出土器,可根据墓葬纪年和同出器物的年代得出结论。各博物馆收藏紫砂壶数量不多,没有争议的标准器更是少得可怜。这与民窑产品整体数量受限制有关,也与紫砂器在历史上没有受到社会高层特别重视有关。虽然清代一些皇帝比较喜欢紫砂器,北京故宫博物院迄今还收藏着一批当时制作的紫砂器,但这些紫砂器无论从数量上说,还是从受皇家重视程度上说,都无法与同期景德镇瓷器相比。这种情况,也给紫砂壶鉴定增加了难度。

第三,紫砂壶鉴定的科学性比较薄弱。历史上,虽然流传下来诸如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和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等有关紫砂壶的著述,但它们都没有科学地、系统地论及紫砂壶的鉴定方法。近二十年来,随着新一轮“紫砂壶热”的兴起和发展,紫砂壶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也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程度,全国各地的文博专家、收藏家和宜兴紫砂艺人一起投入到紫砂壶研究工作中,有关图录和著作出版了上百种,它们填补了许多研究空白,解决了许多有关紫砂壶史和紫砂壶工艺的疑难问题,一门“紫砂学”正在形成;然而,截至目前,专家们对于名家署款的紫砂壶尚未能够提出十分科学的鉴别标准,在此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影响了紫砂壶整体研究水平的质的提高。这样的研究水平与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的研究水平相比,差距比较明显。缺少科学、系统的鉴定理论的指导,是紫砂壶鉴定工作的又一个不利因素。

第四,历史上出现过大规模的高手仿古活动,高仿品很多。民国初年,上海的一些古董商人重金延聘宜兴制壶高手,不惜成本,不计时间,精心仿制历代名家作品。裴石民、顾景舟、王寅春等高手都是当时古董商的座上客。这批仿品均源于名家旧器实物,制作水平很高,在工艺上甚至还有超过原作的地方。若不谈历史价值,其艺术上的成就则是应当肯定的。就是现在一些博物馆收藏的名家名壶,或者已被社会公认的原作真品中,是否就有当时精美的仿制品,也是值得考察的。约百年前制作的这批高仿品大量遗存至今,又给紫砂壶鉴定工作带来一大困难。正是由于紫砂壶在常规鉴定上存在诸多困难,因此不能仅仅从微观角度认定其价值,而是要重点研究它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品位,通过宏观把握积累鉴赏经验,在实践中得到最接近真理的结论。既要认准每一个部件,又能在大的方面、整体气息上感觉对头,做到微观与宏观有机结合地鉴赏,优秀的紫砂壶收藏家往往具备这样的本领。从宏观上把握,就是从本质上把握,而善于在宏观上准确把握的收藏家和鉴赏家尤为难得。一把壶,拿到眼前仔细鉴别,所有的部件、所有的具体方面几乎都没有问题,但它却是赝品,因为“没有问题”的都是现象;反之,一把壶,整体气息上感觉对头,即使在某个具体方面对不上号,它也不一定是赝品。

对紫砂壶价值的鉴定,涉及文物艺术品“鉴”与“赏”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鉴定是手段,欣赏是目的,鉴与赏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会鉴定,分出真伪优劣档次,才有欣赏乐趣。无收藏知识,就谈不上鉴定,更不会有收藏者获取猎物后的享受。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与赏是认定文物艺术品价值的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鉴是鉴别文物艺术品的真伪、优劣,这就需要对文物的起源、演进、材质、工艺技法、造型纹饰等有一定的了解;赏则是对文物艺术品的把玩、赏析,主要从美学的视角来评价文物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并结合历史学、民俗学及科技史等深入观察,综合考证。如此,方能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收藏者的难题——避免买到赝品,避免收藏赝品。这后一种观点对紫砂壶价值的鉴定启发尤大,特别是应该强调“赏”的重要性。没有对紫砂壶进行长期的、深入的、综合的把玩和赏析,就难以超越技术层面的鉴别,难以掌握“壶性”。孔子说“玩索而有得”,这句话值得深思。董其昌在《古董十三说》里说“玩古董有却病延年之助”,只要心胸悠畅,神情怡然,是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的。他又说“古董非草草可玩也。先治幽轩邃室,虽在城市,有山林之致”,这实际是说玩古董作为一种高雅的欣赏活动,需要一个与心境相适应的好环境。以往的紫砂壶收藏家往往重“鉴”轻“赏”,有实物而无视角,有知识而无感觉,有经验而无理念,有壶内功夫而无壶外功夫,影响了他们对紫砂壶价值鉴定水平的提高。

如何看紫砂壶


大家平时看壶,一般都只注意有形的地方,而对于壶形留下的空间,通常不太在意,而对于做壶人来说,壶留下空间的部分,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正是根据这部分空间的形状来确定壶的曲线、部位布置的。从前做壶人的泥橙(工作台),都是面窗而置,以便于在做壶时观察壶坯的剪影,看壶留下的空间部分。

老子云:三十辐共一毂(音[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中国人对于虚、无处的理解真是高妙。

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我还是把大亨仿古来举例。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实是“无”的地方的形状,决定了这把壶的造型,这大概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计白当黑”吧。

《墨皇本圣教序》很长一段时间在清代收藏家崇恩手里,崇恩极为珍爱,这从其碑文旁的批注和题跋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其中有一段话,我觉得他虽然是讲的书法碑帖,但对于我们欣赏紫砂壶也不无帮助。他在碑帖旁写道:

“明窗几净,扫地焚香,拭目谛观,澄心静玩。先看其大略,以领会全神。次看其结体,以求其明意运笔妙处。旋即逐字看、逐笔看,无一点一画轻易放过,情思微倦,即闭目危坐,以养灵光,少息再看,则必又有一番境界引人入胜,层出不穷,久而久之,右军当于纸上相告盖不翅耳。”

审美活动是有次序的,先看什么,次看什么,再看什么。常看到购壶者抓起一把壶来,先摇口盖紧松,再看嘴滴把在不在一线,而不先观精神紧要处。要这样挑壶,超市里的金属制品个个比紫砂壶好。

崇恩的这段话应该是我们欣赏紫砂壶及其它艺术品很好的一个启发。

理性收藏紫砂壶


优质的紫砂具有一定的保值价值;如生活良器般具备实用与美学、文化传承等特质,这点可以肯定。但是,一心一意想找到具有强烈增值空间的作品!并以增值作为购藏的第一要件时!购买紫砂壶的考虑,可以约略整理数点如下:

1.作品价格

2.作品数量

3.款式/工艺/创新能力

4.好泥

价格应该多高?还是多低?虽然是紫砂艺术一门中,难以窥视了解的学问。却是,价格是大众购藏时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一分钱一分货心态要摆在心中,作为参考。

只要是自己觉得合适的壶,还是强调的一定要货比三家。同质量比价!同价格比质!简单来说,收藏等同于要会买东西;要懂如何挑选出最有价值的收藏品。

紫砂壶虽然具有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美学的内涵。不过,紫砂壶却具有可以批量的复制、复刻、重现,并且长期保存不朽的特性。换言之,所谓艺术品独一无二的稀有性!紫砂壶的含量应归类在偏低的手工类门。这一点,作为一位购藏的消费者,应该具备的体认。

优质的紫砂具有一定的保值价值;如生活良器般具备实用与美学、文化传承等特质,这点可以肯定。但是,一心一意想找到具有强烈增值空间的作品!并以增值作为购藏的第一要件时!个人认为,这点需要老天的大力帮助才可能实现。还是小心应对为妙。因此,从紫砂可以复制、再生;泥料虽然有限、数量还是不会太少;甚至可以经由调砂、复制,具有长期保存不腐的特性等等…。

紫砂的收藏,不能完全以艺术品等同视之。应定位在美学、文化、生活范围中的良器作用;并给于适当的价格;作为个人收藏的参考。换言之,紫砂壶不应该是天价。天价是一种炒作。紫砂的价格,应该从生活用品中定位,不是高不可攀的。这个看法,包括所谓传世老壶或现代紫砂而言,应该都可以一体适用的。

综合言之,收藏紫砂的第一消费观点是:理性与感性适当配比,生活与艺术适当调和,可承担无压力的收藏。这样一来,就可以体会无尽的乐趣。

紫砂壶的奇妙之处


紫砂,有着不可说的妙处,如佛前的那拈花一笑。在岁月的长河深处,沉淀出不可思量的可塑性。又经千年。经过人手温情揉,也揉进了人的灵性,成壶时,自带人性的温情,发出幽幽的紫砂亚光。

中国陶瓷文化,鼎足世界文明史已千年,历来以如玉般的釉色取胜,如宋代的官窑青瓷,浅浅的釉上刻花梳纹,刻出釉色的柔美;而明清深邃可读的青花瓷,以釉做宣纸,以色料做墨,写足中国文人的笔墨情怀。

瓷的世界,大多追求丝缎的华美,也如丝缎一般,经不住岁月轻轻一划,顿然失色---瓷,大多以釉色为衣。大多时候,瓷,只是釉色的载体。而陶,大多以陶土本色为美,不设色或仅以简单的化妆土淡妆略施。

周芳军《富贵玉兰》

远的,半坡古陶罐不需说,近的中国陶,我独偏爱耀州窑化妆土抹饰的陶和宜兴紫砂陶。耀州窑,以化妆土与陶质相映成趣,是粗陶中的极品;而宜兴的紫砂细陶,就非常不可思议了。

做过陶艺的人都知道,在搞陶艺创作中,首先要考虑材质上的两个参数:一个是可塑性,一个是烧成后的收缩变形率。一般,可塑性大,陶瓷烧成后的变形率越大,可朔性让陶艺家们不受限制的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但烧成后的收缩变形率,往往让你的陶艺作品变成一堆废品!

宜兴紫砂的手感,与众不同,可塑性强却不沾手,有着不同凡响的细腻,这种能与人灵性呼应,随心成形的宜兴紫砂器,自然也带上了人文浓重的色彩。没有任何釉色外衣的装饰,就已醉人。它朴质近人的艺术性,由此而生。

而与瓷品近30%的变性收缩相比,宜兴紫砂陶只有8%的变形率。所以在茶壶制作上,紫砂陶自然有超常的优势,一般评判茶壶的好坏,可以首先从检查壶口盖的咬合程度,自然能分出品质的高低;而紫砂的特性,居然可以做到口盖的严丝合缝。它的工艺性,瓷质器皿不可及。

而最最不可思议的是:作为细陶的紫砂,它恰到好处的气孔。让茶色香味皆蕴,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也不易馊茶。而瓷壶由于有玻璃质的釉面隔阻,自然逊色不少。而在岁月的把摩和茶汤的浸泡里,紫砂也留住了岁月的痕迹,沉淀出人性的温情,壶面日益温润华姿,散发出幽幽紫光。它的实用性,让它兼得了皇宗贵族和平民百姓的百年青睐。

茶,也许拿任何器皿都可泡,都可喝;但若要真正品茶把壶,我只想念紫砂。

如果说青花瓷的美,如赵飞燕的舞,在釉衣上书写中国的精神;那紫砂,就如老衲,以本体的内美,参悟人性的永恒,静品人生的五味。

紫砂,如此的不可思量,不可议。

紫砂壶的雅趣故事


很久以前,在扬州府,有一个年迈的师爷退休了,许多人都想谋取这个岗位,吃这一份俸禄。于是递条子的,走后门的,托关系的,把知府大人搞得心烦意乱。知府大人决定,搞一次公开招聘,谁有才谁吃这一份傣禄。招聘考试那一天,来了一大帮饱学之士,一个个都是满腹经纶。知府大人亲自出题,亲自监考。

他出了一道什么考题呢?考试那天,他带了一把紫砂壶,把壶往讲桌上一放,他说:一把茶壶,一首好诗,壶随诗贵,诗依壶传。今天,谁能依据这把壶,吟出一首好诗,择优录取,谁就是今天的胜者。大家开始研究这把壶,这是一把什么壶呢?一把光货,除了盖子上有可清心也四个字,没有其它装饰。即便如此,饱学之士们,还是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堆满华丽辞藻的诗篇,知府大人看后,都不满意。所有的人都交卷了,只有一个小伙子,还坐在那儿。他一个字也没写,知府大人过去问他:小伙子,你在干嘛呢?我来应试的。那你的大作呢?我的诗已经刻在那壶盖上了,逗得众人哄堂大笑。

那壶盖上只有四个字,怎么也凑不成一首诗。只有一个人没有笑,就是知府大人。既然如此,你就给大家念念你的大作。小伙子从容地走到那把壶旁边,一边旋转那壶盖,一边就朗诵他的大作:可清心也,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

四句话,一首诗。知府大人大叫一声:妙!当场宣布,小伙子获胜。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壶盖上的四个字,是一首回文诗。把这样的回文诗,刻到可以旋转的壶盖上,确实体现了紫砂壶特有的一种雅趣。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紫砂壶之人文气象及幽趣难与俗人言》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