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中国“国酒”茅台酒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以酱香突出、酒体醇厚、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扬海内外。然而茅台酒的发展壮大也曾经历过一段阵痛,出现过严重亏损。逆境中,“茅台”大胆创新,大力实施“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品牌茅台”的发展战略,闯出了一条全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0年后,茅台酒年销售收入从原来的8亿元增加到40多亿元。

与茅台酒有着相似特点的梧州六堡茶也因其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据考证,六堡茶的产制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因生长在北回归线附近低纬度、气温适宜、雨量充沛、云雾缭绕的山上,茶叶鲜嫩品质好,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被列为中国24种名茶之一。早在清代嘉庆年前后,六堡茶就远销日本、东南亚、港澳、两广等国家和地区,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仍占主导地位,盛时年产1500吨左右,曾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但之后,由于营销观念老化,缺乏干劲与闯劲,六堡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停滞不前,质量不稳定,品牌没打响,因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六堡茶在国内外的销售量逐年降低,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六堡茶厂难以为继、发展艰难。

茶为国饮,国盛茶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方重视与支持,随着观念转变,消费需求量逐步加大,茶叶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著名的六堡茶因其特色明显、品质特好、发展较快,效益显著。目前,人们对六堡茶的认知度高,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稳打稳扎,做强做大。各级各方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真抓实干,促其发展。

六堡茶生产企业要有战略眼光,要站在高起点高水准上谋求大发展:

一要借鉴“茅台”经验,特别是敢闯敢干的精神,抓住良机,加快发展,创造辉煌;

二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坚持开放搞活,大胆开拓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要用好用活六堡茶国家地理保护产品这一标志,努力打造“六堡茶”知名品牌,让六堡茶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CY260.com扩展阅读

“茶船古道”起点广西苍梧六堡镇 焕发“茶新机”


“茶船古道”起点广西苍梧六堡镇焕发“茶新机”

平静安详的六堡合口码头。 王敏 摄

中新网南宁6月27日电(王敏)人们耳熟能详“茶马古道”,而另一条“茶船古道”却掩埋在历史长河中被世人淡忘。现如今,“茶船古道”的起点广西梧州市苍梧六堡镇,开始依照自身优势打造“茶文化旅游”项目,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民众脱贫致富。

与“茶马古道”的陆路不同,“茶船古道”通过水路将六堡茶销往海外。茶商在六堡镇收购茶叶后,从六堡镇合口码头用竹排或小船运至梨埠镇,改用木船运到广州封开,转大木船到广州、香港,再下南洋,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远销海外的“茶船古道”。

六堡镇合口码头的大樟树枝繁叶茂,树下神坛百年来香火不绝,人们祈求神明佑福赐安。历史上六堡茶贸易繁盛时期,茶商们就在码头上把成箱的茶叶运上船,四周人声鼎沸,岸上车马不绝。当地人会跳起古朴的鹿儿舞,唱起响亮的山歌欢送茶船的远去。

然而随着时间的迁移,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取而代之,“茶船古道”却慢慢没落,岸上的大樟树和水道两岸坚实的石堤,还能看出当年“茶船古道”的繁华昌盛。

延绵的茶山。 王敏摄

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六堡茶以“甘、爽、醇、厚”为人们所称道。2015年经权威机构认证,六堡茶的品牌价值达13.8亿元,在中国黑茶类排第3名,列广西茶叶类之首。而“茶船古道”没落后,如何利用六堡茶的自身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六堡人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六堡镇通过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六堡茶种植、茶商扶贫等项目与特色名镇发展“茶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整体的茶商业链条以开拓六堡茶海内外市场。

易章奇是六堡茶茶商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所负责的六堡镇八集山茶园,是已逾百年的老茶园。走进老茶园,天空碧蓝如洗,阳光肆意,冒着嫩芽的茶树整齐成排。茶农在茶园里劳作,时不时用毛巾擦拭额角的汗水。

易章奇介绍,他的老茶园不仅雇佣六堡镇里能劳作的贫困户,还鼓励当地茶农自己种茶,并给予技术指导。如果农户种的的茶优质,易章奇也会以略高出市场价向茶农收购,以此进行经济帮扶。

另外,易章奇的老茶园也正在策划“茶文化旅游”活动。活动准备将六堡茶文化与游客在老茶园的体验相结合,游客可以亲自摘茶、炒茶、泡茶等,亲自感受六堡镇浓郁的茶文化和独特人文气质。

易章奇说,现在来老茶园观览的不仅有广西区内的游客,还有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组团或者自驾的形式来到这里。此外,想要合作的茶商也纷纷涌来。

截止目前,六堡镇主产茶园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亩,可采摘茶园面积约2万亩,年产六堡茶400吨,实现单项人均收入达1100余元。当地制茶人增多、茶园面积扩大、外部茶商投资、六堡茶开始进行深加工、六堡茶的销售量也直线上升。

如今的六堡镇依然保持着淳朴风貌,人们在“茶船古道”码头瞻迹思古,新的事物也在这座安宁的小镇悄然兴起。而“茶新机”的出现,必将为六堡镇带来更多的变化。(王敏/中新网南宁)

六堡茶史料:解放初期的六堡茶生产情况


六堡茶史料:解放初期的六堡茶生产情况

1952年11月14日成文的《省茶叶改进工作组工作报告》。(此档案现存于苍梧县档案馆)

六堡茶生产历史悠久,远销广州和港澳地区,期间虽经抗日战争,一度衰落,但仍具有一定的规模。解放初期,经政府的扶持、引导,六堡茶生产交易得到了恢复性发展。苍梧县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中,有一件名为《省茶叶改进工作组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档案,详细记录了解放初期六堡茶生产销售情况。

《报告》全文共8页,约6000字,系普通白纸使用钢笔书写而成。成文时间为1952年11月14日,作者郭镇安。这是当时广西省茶叶改进工作组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方式进驻十区(今六堡镇)塘平、不倚等地农家,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群众,组织互助组,建立示范典型,开展劳动竞赛、进行茶园改良、推广科学耕种方法建立新式茶园而形成的工作报告。《报告》详细记录了六堡茶的茶区分布、产量,种植、采制、踩制的方法与工艺,茶叶生产运销和成本等相关情况,颇有参考及研究价值。

1952年9月,六堡茶区刚完成土改复查,茶价好,农民生产积极性比较高,茶叶生产和销售有了一定的起色。《报告》在“茶叶产量情况”中指出,苍梧“出产茶叶的九、十两个区,旧称五堡及六堡”。“第十区有茶的高涧、塘平、不倚、四柳、梧桐、理?、六堡七个乡,年产(茶叶)500000斤,该区茶叶年出口量为552889斤,内(含)贺县的茶叶约五六万斤。1952年9月17日卖出茶叶440270斤。其中茶产最多为塘平79680斤,不倚73612斤,总称六堡茶区。第九区出产茶叶的安乐、万生、富丰、大碑、木皮、民生、合源、富宁、大正、狮寨10个乡,年产371660斤,统称五堡茶。另合水、外深、武岭三个乡出产茶12000斤,叫长发茶区。”当时苍梧五堡六堡两区的茶园以黄笋顶为中心,沿溪流展开,与北面的贺县茶区相连,形成一个大茶区。苍梧全县茶园面积约26000亩,共产茶883660斤。虽与历史上鼎盛时期相比还相差很远,但之前战争造成的茶叶生产消费不振的境况已有了相当的改观。

当时的茶叶运销基本上靠肩挑船运,经合口圩、狮寨、长发集散后,由昔日的茶船古道运往广州。《报告》在“茶叶运销”章节中提到,“茶农普遍用肩担运出,六堡茶区现仅合口圩为集中地,第九区的五堡茶,则以狮寨为主要集中地,少部分以长发为集中地。茶农挑茶到圩场需50里路,经收购私商、合作社等踩制运往广州。”

《报告》对六堡茶踩制成本和毛茶成本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在“六堡茶踩制成本调查”章节中,详细罗列了筛工、踩制、柴火、篓价、上船搬运费,合口至梨埠、梨埠至都城、都城至广州等各环节的运输费用,还有毛茶收购价格,苍梧县茶叶完税率以及广州市场六堡茶的价格等。

“茶农经营方法”章节介绍了垦地播种、施肥、中耕、收种子、病虫害、茶树生长等情况。当时种植和经营比较粗放,春二月,茶农用火烧除山坡上的杂草后,在坡上直接挖穴播种,穴径4至5市尺,穴距2市尺,每穴放一大把茶果,外加一小把草皮灰,茶果不去壳,有80多粒籽,每亩用80至100斤茶果。头两年同时间种木薯,幼苗长出时,一丛8至10株,因阳光空气不足,以后逐步萎缩枯死,仅剩一两株,平均高度60至80公分,第三年可收茶。茶园坡度大,在30度以上,有的达60至70度,无梯形,排水沟也很少,仅在四周挖一条水沟,使水不流入茶园。茶树成长以后因不再施肥,不剪枝修整,也不进行病虫害防治,茶园普遍逐步老化,产量低,每亩平均仅出产30斤茶叶。

“毛茶采制”章节中介绍了茶叶采摘、炒制、揉捻、烘干等环节的工艺。每年农历三月底可采头遍茶,当时茶农缺乏科学的指导,“采摘时不论芽叶的多少,也不管新枝的长短,凡今年新出枝叶,一起采光。”因采摘过度,导致产量下降。茶农采茶一般“天光上山,日暮而归,晚归后,炒至半夜,做完为止。”炒制,一般用锅头炒青,每次放四五斤生叶,炒二分钟。有的为避免锅破烂,用蒸气杀青。揉捻时用脚,在大?箕内揉。揉好后堆积至翌日,晒至半干。老叶则堆放很久,有堆放两日,使其变黑。天气好用太阳晒干,雨天则用明火烘干。烘茶用焙笼,高65公分,宽50公分,下面有30公分的缺口,罩在火灶上,用柴火烘干,每次得干茶五六斤。老叶则用松枝烘,利用烟薰。茶叶多则用茶?焙,?是砖砌成的,大小不等,大致用砖150块,可用10年左右。用明火?焙的茶叶,成品条索不美,焦的不少,且烟味较重。

《报告》对六堡茶生产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如将旧式茶园改造成新式茶园,将茶园改成梯形,中耕茶园时,将茶树修整补株;采用新式种植法,穴径1尺,植距4尺,行距5尺,不带果壳下种,每亩施肥70担以上;加强病虫害防治指导;采摘要有一定标准,不能老嫩一扫光;指导互助制茶,相互交流经验;改用炭火焙干,以增加茶叶香味等。

“离开梧州就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


“离开梧州就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

——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助推六堡茶产业加快发展记

“成功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近两年产品销量的增幅都保持在50%以上,仅今年上半年企业销售额就达到4000多万元。”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何志强高兴地说。梧州六堡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规范化生产水平和茶产品质量均起到重要作用。

“在六堡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何志强说,“当时有不少单位提出异议,但吴科长积极寻找证据,提出‘离开梧州就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理论,最终获得评审专家的认可,使六堡茶这种历史名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他所指的吴科长,正是在六堡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中全程服务的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科科长吴平。

记者见到吴平时,他正在食品检验室里检验六堡茶样品。他仔细地从各个样品袋中取出各种型号的六堡茶,小心地摊放在检测器皿里,认真地观色、闻味,拾起一小撮茶叶拿捏手感,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近期我们检测的数十个六堡茶品种,在农药残留、稀土和重金属污染方面均无超标现象。这是因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企业生产提出了更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使六堡茶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吴平边检测边说,“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通过法律手段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进行保护,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有利于提高六堡茶产品的知名度和六堡茶产业的做大做强。”

提起六堡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吴平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早在2003年3月,在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宣传发动下,当时我市生产六堡茶的两家企业梧州茶厂和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联合提出申报产品保护,但由于欠缺相关保护范围的文件,申报工作被迫于2005年初暂时搁置。然而,在吴平等检验检疫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申报工作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

2006年,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市农业局,以及梧州茶厂、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等茶叶企业,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申报材料。就在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期间,梧州市的申请遭到广西茶叶协会等单位提出的书面异议,要求对申报名称、申报主体作出更改,把六堡茶生产、保护范围由梧州扩大到全区二十多个县市。这意味着,梧州很有可能丧失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保护。

“必须从科学理论上将六堡茶产品保护范围扩大的理由彻底驳倒!”申报工作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吴平深知,要扭转被动局面必须拿出更有力的证据。于是,他立即着手查找有关科学文献,在短短三天半时间内,查阅相关文章40多篇,并撰写12000多字的申辩材料《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研究兼论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材料提出,微生物因素对六堡茶色、香、味的形成至关重要,离开梧州特定地理环境,微生物条件改变有可能影响六堡茶产品的质量。这一理论依据对解决异议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篇材料经过整理在茶叶科技刊物上正式发表,并获得茶叶类相关机构专家的认可。申报工作迎来新的转机,对异议的协调终于在2010年7月的协调会上达成一致。2010年10月,在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上,吴平代表梧州市申报小组回答质询,出色的答辩赢得专家一致认可。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明确六堡茶产品的保护范围为梧州市行政区域12500多平方公里。

据统计,2003年至2011年间,梧州市六堡茶生产企业从2家发展到18家;六堡茶产业规模从2003年产量不足800吨,到2011年产量8500多吨,产值超8.5亿元;2012年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8.79亿元,位列黑茶类第二位……正因为有广大检验检疫人员的无私奉献,我市六堡茶产业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

历时八年,几经周折,六堡茶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过程充满辛酸与感动。“尽管过程很艰辛,但看到梧州六堡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有意义的!”吴平感慨地说。

六堡茶:在黑茶领域闪光


六堡茶:在黑茶领域闪光

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近日发布201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对中国内地的94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广西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达13.82亿元,在中国茶叶品牌价值榜中列第31位,在黑茶类列第3位,这是该机构连续第6次发布此类排行榜,梧州的六堡茶品牌价值、价值增幅均高于2015年的全国平均值,品牌价值六年净增7.09亿元。

六堡茶,再次在黑茶领域中闪光。

老祖宗的瑰宝在梧州茶厂实验室还存有原国家商检局的器皿

梧州六堡茶陈化室

梧州六堡茶陈化室

梧州六堡茶金花培育室

六堡茶属黑茶,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其在清朝嘉庆年间就以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成为朝廷贡品。

梧州是著名侨乡,也是水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站。从清朝至今,每年都有大量六堡茶出口日本,东南亚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六堡茶声誉卓著,脍炙人口。2014年7月11日,已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茂圣六堡茶精彩亮相《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2015年8月3日至9日,作为广西茶业界的唯一代表,茂圣六堡茶在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举行的中国茶文化周展演活动成功展示,再次飘香世博会。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市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梧州特产“三宝”之一。

品质决定特色

梧州检验检疫局监管人员正在检查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六堡茶原料基地茶树生长及管理状况。

梧州检验检疫局食品监管人员深入六堡茶原料基地,与出口茶叶企业领导共商茶叶基地管理问题。

梧州检验检疫局人员深入六堡茶原料基地抽取土壤样品进行安全监测。

梧州检验检疫局检验人员深入六堡茶企业对生产和包装过程进行检查。

2012年2月21日,梧州检验检疫局与梧州市农业局共同举办《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培训班》,对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的领导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推动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据梧州检验检疫局局长房龙介绍说,按照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规定:在广西梧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黑茶。

据介绍,六堡茶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助消化等功效,这是和当地气候因素、生活环境和方式相适应的。六堡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的诞生与梧州地区独特的气候因素有关。梧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天气多湿热、多雾(古称瘴气)。

本文作者之一的梧州检验检疫局吴平科长,较全面地总结了微生物种群在形成六堡茶品质中的作用及机理,以及微生物种群的生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六堡茶独特的品质和其特殊的生产加工工艺密不可分,其中渥堆被认为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渥堆发酵中的酶和微生物种群存在高度的关联。渥堆的实质就是茶多酚为主的化学成分在湿热和微生物酶促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微生物酶促作用决定六堡茶的品质,因此微生物种群对形成六堡茶品质起决定作用。有了“护身符”

2010年10月26日,专家审查会在北京召开,专家们一边审查申报材料一边品尝六堡茶,对离开梧州生产不出纯正六堡茶的论述表示认同。

广西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委领导分别给获得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资格的企业授牌。

专家组正在对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六堡茶及其制品申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进行现场评定。

2014年7月11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在贵阳隆重开幕,在《生态原产地与国际贸易》分论坛会场入口处展示的三鹤六堡茶深受中外嘉宾的喜爱。

梧州检验检疫局牵头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2014年11月21日通过审定,标志着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015年8月3日,米兰世博会在中国馆举行中国茶文化周展演活动,8月7日是黑茶主题推广日,广西茶业界的唯一代表茂圣六堡茶成功进行展示,再次飘香世博会。

为振兴六堡茶这一民族产业,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支持下,梧州市政府启动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梧州市2009—2015年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将六堡茶产业打造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六堡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目前,全市茶园面积约5.1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从2003年的2家发展到60多家,年产量从2003年不到800吨发展到2014年的10450吨,产值超过10.5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2011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获得“护身符”。

由广西检验检疫局地理保护专家牵头,梧州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参与的科研项目“基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六堡茶标准化、产业化实践研究”,经过5年来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努力,也于近日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

六堡茶获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梧州检验检疫局加强对出口产品源头、全过程监管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有效确保了出口六堡茶的安全卫生质量,促进产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毋庸置疑,老祖宗留给梧州的瑰宝,六堡茶已进入科学发展的春天……

在六堡茶故乡以茶会友


在六堡茶故乡以茶会友

“80后”六堡茶制茶人年轻有想法,深爱六堡茶。上周,六堡茶的故乡—梧州市,举行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交易会,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的六堡茶友相聚在桂东历史名城梧州,以茶会友,畅言喝茶心得。“80后”制茶人致力恢复古工艺来自梧州本地的年轻“80后”、六堡茶制茶人徐小敏,是此次茶友聚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她来自茶叶世家,从爷爷那辈开始,就用扁担挑着茶叶吆喝卖茶;而她爸爸,则在90年代首先开起了梧州第一家私人茶庄;到了她,更是用3年时间开了3家茶叶店、1家六堡茶体验馆以及一家六堡茶厂,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徐小敏更乐意和大家聊的是她正在努力恢复的六堡茶古法制茶工艺,例如传统双蒸双压。双蒸双压按字面理解即为蒸2次,压2次。是指用热蒸气把六堡毛茶蒸软,之后放在木箱或木桶中?压,约24小时后晾置后再复蒸第二次,最后把茶叶踩笠入箩或压成砖饼等就可以晾干、陈化,等待出仓。“双蒸双压后的六堡茶普遍没有涩感,更为醇和,入嘴舒服。但因为繁琐麻烦,如今这项工艺越来越少人使用。”徐小敏说。如今她制作的六堡茶坚持保留这些繁琐的古法制茶工艺,甚至包括烧柴火给鲜叶杀青、陈化至少1年以上等,为的就是还原传统六堡茶的真正好滋味。东北茶友跨越千里为茶来苗女士堪称此次茶会中最有心的茶友。因为她来自黑龙江大庆市,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梧州为的就是六堡茶。茶会上,苗女士一边品茗一边说起自己和六堡茶结缘的故事。多年前苗女士出差南宁,结识了一位卖茶的姑娘。临走前姑娘送给她一箩广西六堡茶,但因为六堡茶特殊的陈味以及黑不溜秋的模样,她并不喜欢,甚至不愿泡来喝。直到去年无意中翻出了它,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行了冲泡。接下来的事,大家可以猜得到了。透亮如油的汤色,入嘴甘甜醇厚的口感深深打动了她,而最让她感到神奇的是,喝了六堡茶之后,她身体的小关节部位明显冒汗,随后身体舒服轻爽了很多。苗女士上网寻找关于六堡茶的资料后才了解到,原来陈年老六堡茶有很好的祛湿作用,很适合当下普遍亚健康的都市人。“现在在大庆,很多朋友都被我带动喝上了六堡茶,而且也普遍觉得身体舒服,感觉很好。”苗女士最后说,此次来梧州就是希望能多了解六堡茶,并将更多好的六堡茶带回。东莞茶商清仓去囤六堡茶茶会上还有不少茶商,他们的爱茶故事也很有意思。来自肇庆的一位茶商因为喝了六堡茶成功减肥十多公斤,所以现在更爱六堡茶了。梧州本地一位茶商专注在互联网上卖六堡茶,现在他卖六堡茶的销量在淘宝网上已位居前三名之列。最“夸张”的还是一位来自东莞的资深茶商。他卖茶十几年,过去喝的卖的都是普洱茶,在接触了解六堡茶之后,他“喜新厌旧”了,把自己多年库存普洱茶清仓处理,回笼资金后全部用来入六堡茶边卖边喝,用他的话说就是“有六堡茶陪着自己慢慢变老,就很好了”。因为手中一杯茶,结缘天下爱茶人,这种感觉真是奇妙又美好。南国早报茶友QQ群:224328597欢迎广大茶友入群交流,共享茶趣!

六堡茶市场:广西六堡茶在梧州悄然兴起


六堡茶市场:广西六堡茶在梧州悄然兴起

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梧州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梧州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畅销于穗、港、澳等埠”,其品质素以“红、农、醇、陈”四绝而著称,盛时年产1500吨左右。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港商卖六堡茶,以“陈年六堡茶”、“不计年”作为商标,以显示其品质优良。如果说对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去暑、倍感舒畅。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同样受到六堡茶收藏者的青睐。

在苍梧体验六堡茶采制过程 溯源问道六堡茶


在苍梧体验六堡茶采制过程溯源问道六堡茶

体验者把茶叶倒进杀青机中。

读者取出蒸软的茶叶,准备制作茶砖。

体验者徐庆君对照着书上的介绍观察六堡茶叶。

体验者背着竹篓,上山采茶。

茶山上,体验者按照采茶要领,细心地采摘茶叶。

体验者近距离观察茶砖上的金花。(以上图片均由麦朝枢拍摄)

(原题《溯源问道六堡茶本报编辑部组织读者代表体验六堡茶采制》。)

六堡茶,一种清嘉庆年间就以六堡乡命名的茶叶,近年愈发红火,其红浓陈醇的独特韵味让不少人钟爱有加。很多人喝过六堡茶,但也许没机会亲自到六堡茶之乡感受采茶制茶的传统工艺。为了让读者零距离接触和认识六堡茶,4月12日,本报编辑部组织13名热心读者参加六堡茶采茶之旅活动,前往苍梧县六堡镇茶园参观、体验采茶制茶,亲手尝试从采摘到炒制的整个传统手工制作六堡茶的过程,享受做茶之乐。

12日上午8时45分,13名参与六堡茶采茶之旅的读者,搭乘大巴从梧州日报社出发,前往六堡镇四柳村。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进入苍梧县六堡镇,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吸引住体验者的目光。只见房子白墙蓝瓦,错落有致,在布局、样式上带有浓郁的茶文化风格,六堡镇浓郁的茶乡文化已越来越近。

11时30分,体验者终于到到达此次采茶之旅体验地——六堡镇四柳村沁怡茶园。一下车,淳朴的四柳村茶农就给体验者送上一杯杯刚刚冲泡好的六堡茶,香气宜人的茶香一洗大家旅途的疲惫。

制茶工序引人入胜

很快,大家的目光就被眼前紧凑的制茶过程吸引住了。

制作六堡茶的第一道工序是“杀青”,是加工中的关键一环。经过高温杀青,散发茶叶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其特有的品质。

在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内,一台滚筒茶叶杀青机正轰隆隆地工作着,大家里一层外一层的围在烧得正旺的杀青机边,饶有兴趣地看着杀青的过程。只见制茶师傅一边添柴火掌握火候,一边将采摘回来已晾干水汽的六堡茶鲜叶投入机中,鲜叶入机半晌即发出了轻轻的“毖啵毖啵”的爆响声音。沁怡合作社负责人谭爱云介绍,杀青机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左右,杀青要反复进行4次,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叶片颜色是否转暗绿、青气去了多少、叶梗是否变软、是否匀透,以便为下一道揉捻工序创造条件。

杀青后的茶叶经过摊凉,便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揉捻”。在揉捻机的不停运转下,不一会柔软的叶片有的开始缩成条状,溢出的茶汁附在叶片的表面上,透出淡淡的茶香。

经过反复揉捻后的茶叶经风干渐渐冷却,蜷缩成条后,便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烘干”。制茶师傅介绍,由于茶叶的青气去后,条索成型,但还有部分水汽未去,因此在这一工序要退火慢焙。控制好烘干机的温度后,制茶师傅投入揉捻好的茶叶,不时观察着茶叶的成色,他说为了茶叶均匀干燥不至于有的过火,这道工序更要耐心,烘干至九成干时就可放入竹萁摊凉,留一成自然干,这样茶叶的条索才会有光泽泛油光,清香扑鼻。

“烘干”完成后,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初制就算完成了。

为方便运输,一些茶农还会将制好的六堡茶叶制成茶砖或茶饼。只见制茶师傅将称好重量的茶叶放入茶包,投入锅中蒸软,不一会,锅里冒起阵阵青烟,醇香飘起。蒸软了的茶叶放进模具后,安装好千斤顶,反复用力压制,方能将茶叶压制成型。

参观完整个制茶过程,体验团中年龄最小的团员张庭菀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跃跃欲试。于是,在父亲张在德的帮忙下,父女二人合力压制出一块醇香的茶砖。捧着自己亲手压制的茶砖,6岁的张庭菀十分开心,忍不住一再嗅闻茶砖散发的茶香。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张在德认为这次的采茶之旅很有意义:“虽然说六堡茶是梧州的特产,但很多梧州人并不真正熟悉六堡茶的历史和制作工艺,今天带着女儿到体会六堡茶的文化历史与传统工艺,踏青的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传统文化教育。”

亲历方知采茶不易

午饭过后,便到体验者最为期待的采茶环节。

当天下午,经过短暂的跋山,体验者来到了沁怡合作社一处面积有50多亩的茶园,茶树依山而栽,井井有条,茶树刚及膝盖高,远看如层层叠翠,身在茶园犹似人入画中。

然而,第一次接触采茶的团友们却对满山的茶树犯了愁,不知该如何下手。于是,谭爱云边给大家介绍采摘茶叶的方法边慢动作进行演示:“采茶一般只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不超过一芽三叶,要注意的是,无芽不采,即芽已成叶,就不应该采了,过大过小的不采,被虫吃过的更不要采。采茶时,轻轻用指甲掐断茎部,才不会对茶树造成伤害。”

掌握了采茶的要领,大家便按着要求边分辨边学采茶,不一会,各人的竹篓中都有了亲手采摘的鲜茶叶。有的团友还把新鲜采下的茶叶放入口中细细轻嚼,品味鲜叶中苦涩但清香的味道。

人群中,体验者徐庆君尤为认真。对六堡茶颇感兴趣的他可谓有备而来,只见他一手捧着《中国六堡茶》一书,肩挎采茶竹篓,一边仔细对照着上面的茶叶形状介绍,一边辨别着茶树上各类茶叶的形态,再小心翼翼地采下。“我很喜欢喝六堡茶,对其种植、制作以及文化历史很感兴趣,但大部分只能从书上了解,一直未能亲身体验,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到六堡茶茶园,我不但要参与体验,更要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好好地领会六堡茶文化。”

而从事六堡茶销售的黄青连对采茶之旅活动也颇有感触。尽管每天与六堡茶打交道,但她对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却了解不多,“这次来到六堡茶的原产地,零距离地接触采茶制茶的各个工序,对六堡茶的认识更为深刻了,六堡茶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绿茶的制作方法有不少区别,我想这也是它特有韵味的所在。”

捧着自己亲手压制的茶砖,6岁的张庭菀十分开心。

反思·求突破:合作共赢让茶农受益

六堡镇种茶产制历史已有1500年,近年来随着知名度的扩展,更是风生水起。然而,在这一红火的背后,六堡茶产业发展却遭遇无法忽视的问题:六堡茶产业的兴旺并没有使六堡茶原产地的茶农真正受益。

曾经,家家户户炒茶制茶是六堡镇采茶季节的一道风景。然而,如今“百家茶百家味”却成了六堡茶发展的硬伤。各家各户所生产出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导致茶叶不得价甚至滞销,不少农户单靠种茶难以维持生计。

同时,一位一直关注六堡茶发展的资深茶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六堡镇虽然是六堡茶的原产地,但由于原产地的六堡茶成本高,一些六堡茶加工企业望而却步,对外宣传称自家的茶园在六堡镇,但却不用六堡镇的茶叶原料制作六堡茶,这不仅影响了传统工艺六堡茶的销售,更严重打击茶农的种茶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除茶农的担忧,破解茶叶销售问题,如今六堡镇当地正改进“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企业、合作社与茶农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企业、合作社既是茶叶销售商,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将没有经过规范培训且分散着的茶农组织起来,把先进经验和理念,先进技术和方法传授给茶农,提高茶农的市场竞争力。

采茶之旅当天所参观的沁怡合作社,正是这一模式的探索者之一。该合作社于2011年成立,如今与共拥有500多亩茶园的70多户茶农签订了茶叶收购协议,按照市场价收购鲜茶叶,统一加工销售,并与南宁、深圳、北京等地的客户建立了固定的贸易关系,年销售额达百万。“我们与茶农签订了协议,就要对茶农负有责任和义务,茶农生产出来的茶叶,我们按质论价,非茶叶质量问题不拒收。如今与我们合作的茶农,有2亩茶园的一般年收入也有2万元。”谭爱云说。

采茶之旅中,记者还看到,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如今六堡镇的不少农户、合作社陆续购置了制茶机械,尝试半机械化制茶,沁怡合作社就是其中一家。“人工杀青一天只能完成约10斤的茶叶,使用杀青机,一天的杀青量就能达到500到1000斤,比人工快了10倍。同样,人工揉捻一天大概只有15斤的产出量,揉捻机一次就能揉40斤茶叶,二者的效率相差甚远。”谭爱云说,如今她只需聘请5名工人负责操控监制机器,就能满足合作社制茶的需要。同时,他们特意采用柴火加热,以保证在杀青、烘干过程中六堡茶特有的韵味。

但也有六堡茶爱好者表示,六堡茶有着1500年的产制历史,其独特的品质是经过多年的经验摸索积累而成,如今采用人工与机械结合的模式制茶,尽管效率提高了不少,但是能否真正达到传统农家六堡茶的品质还有待探索。在品尝比较过多家半机械化制作的六堡茶后,有资深茶人建议,如今机械加热烘干出来的六堡茶与手工制作的六堡茶还是有一定差别。

此外,目前在六堡镇的部分茶园,已经开始利用当地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探索“文化卖茶”的路子,打造观光茶园旅游项目,让茶叶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茶叶品质上,还可通过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多方面拓展,增加茶叶附加值,带动茶农的经济收入。在沁怡茶园内,工人们也正赶制多个手工帐篷,。谭爱云表示,帐篷建成后,她将安装炉灶,届时,游客们可享受“观茶园、看工艺、做茶叶、品茶香、赏茶艺、购茶叶”的一条龙服务。

科技助力发展 六堡茶在路上!


科技助力发展六堡茶在路上!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六堡茶产业发展亦同样离不开六堡茶科技的进步和发展。However,六堡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密不可分。今天,就让咱们来盘点一下近年来六堡茶有关项目所获得的梧州市科技进步奖吧=( ̄▽ ̄*)=

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先来了解(2010年-2016年)的关于六堡茶获梧州市科技进步奖的概况。

以下是获奖详情:

2010年

【一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茶产业化开发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苍梧县银泰六堡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苍梧县联兴六堡茶专业合作社

主要完成人员:覃柱材、覃秀菊、邱卫华、徐波、徐伟宏、黄保绪、苏淑梅、刘泽森、吴平、张均伟

2013年

【一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茶发金花形成机理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主要完成人员:邓庆森、何梅珍、黄达勤、石荣强、黄进达、林家威、刘泽森、何志强、庾艳玲、曾玉凤

此项目同时还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哟~

【三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茶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主要完成人员:江月明、刘泽森、何志强、邓庆森、冯恺

2014年

【二等奖】

项目名称:塔式连续振动蒸茶装置生产六堡茶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吴燕、吴伟维、骆刚、吴雄、宋妤、崔少霞

【三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速溶茶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苏淑梅、刘仲华、郭维深、苏绍仁、张兴勇

2015年

【二等奖】

项目名称:茶叶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六堡茶信息化联机生产线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苏淑梅、蒋文峰、蒋健轩、万翰轩、郭维深、苏绍仁、张兴勇

【三等奖】

项目名称:梧州市六堡茶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与利用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邱卫华、邱瑞瑾、马士成、龙志荣、陈颖慧

项目名称: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梧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监督检验中心

主要完成人员:吴平、韦宇宁、黄蘅、杨柳、温志杰

2016年

【三等奖】

项目名称:六堡茶智能温控发酵技术及产业化生产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吴燕、吴伟雄、骆刚、吴雄、宋妤

项目名称:金花六堡茶的制备方法

主要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主要完成人员:刘泽森、何梅珍、邓庆森、何志强、林家威

项目名称:六堡茶标准化茶园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马士成、龙志荣、邱瑞瑾、曹中环、吴文亮

近年来梧州市科技进步奖六堡茶有关项目的获奖情况详情就是酱紫啦!根据上述数据显示,近年的科技发展进步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希望各位茶产业科技人员再接再厉,创造更多六堡茶的科技成果,为六堡茶产业发展再添新动力!

六堡茶在南宁“华山论剑”


六堡茶在南宁“华山论剑”

4月10日,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在南宁开幕,活动以茶为媒促进文化交流,助推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4月10日,在2019年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上,评委对六堡茶进行评比。李鸿荣摄

据了解,斗茶大会为期两天,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梧州市政府共同举办,是2019年广西“壮族三月三·e网喜乐购”电商节和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桂茶”系列活动的子活动,内容包括斗茶大赛、名家讲座、六堡茶收藏拍卖会、全民品六堡茶活动、茶企及产品推介会,共有70多家茶企参加。

广西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崔佐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谢东、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许瑾、广西日报社副社长刘宇、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副市长苏颖出席活动开幕式。

崔佐钧说,开展本次活动是深入实施质量强桂战略和商标品牌强桂战略,促进广西农业特别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连接六堡茶品牌、生产、市场、消费者的一次生动实践。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运用自身全媒体的优势重新包装“斗茶”,通过茶文化交流来提升六堡茶种植、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水平,把广西六堡茶作为文化品牌推向“一带一路”乃至全球,让更多人爱上六堡茶、爱喝六堡茶、爱买六堡茶。

蒋海东介绍,近年来,梧州市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元茶产业的战略目标,以“补链条、育龙头、强品牌”为方向,扎实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六堡茶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扩大。2018年,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近55亿元,品牌价值突破20亿元,六堡茶已经成为梧州的文化符号和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梧州市将借助会展经济,促进梧州市与有关各方的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当天,主办方还启动了2019中国六堡茶“五进”推广活动,推动六堡茶在南宁市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宾馆酒店。

今天的斗茶大会,媒体云集,不少媒体平台都对斗茶大会进行了网络直播。戳以下图片进入直播页面,可以回顾今天斗茶大会的更多精彩内容哦。

借鉴经验 审时度势 科学谋划六堡茶产业发展新战略


借鉴经验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六堡茶产业发展新战略

考察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近日,为学习借鉴先进产茶县发展茶叶产业的经验,推动我市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中共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带领市委副秘书长梁金昌,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景文,市农业局局长赵春宝,中共苍梧县委书记叶剑强,以及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梧州市商务局、梧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苍梧县人民政府、六堡镇党委、苍梧县农业局等相关单位领导以及我市主要的六堡茶龙头企业负责人等赴福建省武夷山市、安溪县学习借鉴茶叶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考察组先后考察了武夷山市的中华武夷茶博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大红袍核心产区、瑞泉茶博馆、香江茶业有限公司以及安溪县的中国茶都、三和茶业、中国茶博汇、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地。对武夷山市、安溪县茶叶种植生产、茶文化挖掘与利用、茶旅互促发展模式、茶博物馆和产业园建设、茶叶市场建设与检测、茶科技与人才培养、现代工厂先进生产及管理模式以及政府促茶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产业管理的先进经验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与安溪县领导座谈交流

蒋海东认为,武夷山及安溪茶产业链非常完善,茶产业规模很壮大,积累了丰富的茶产业发展经验,很值得梧州市学习和借鉴。他说梧州市茶产业发展与武夷山、安溪还有很大差距,差距意味着空间,六堡茶有好的发展前景,有大的发展空间。他同时要求我市各相关部门科学做好规划,完善标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打造品牌,努力做精、做强、做大六堡茶产业。

六堡茶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近年来,六堡茶产业更是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亲自把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的调研报告《产茶县如何保茶叶质量安全—安溪县的探索与启示》批转我市参阅;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唐仁健亲自到梧州调研六堡茶产业。

据悉,梧州市六堡茶年产量已超10000吨,品牌价值13.82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六堡茶在民间的影响和作用


六堡茶在民间的影响和作用

六堡茶作为中国名茶载入茶文化的史册,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药用价值与收藏价值,还在于很多关于它的不为人们所熟知的民间传奇故事。它不但影响到当地的每一代人,它自身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至国内外很多人都知道在我们苍梧有六堡茶这种名茶。在当地,有哪户人家的女儿要出嫁了,六堡茶作为嫁妆,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当地六堡茶也称为陪嫁茶。听当地人说,这是表示这家的女儿知书达礼、贤良淑德,嫁过去做人妻子就会懂得待人接物,端茶送水,侍奉丈夫,孝顺父母。同时,陪嫁茶也见证了女儿出嫁的大婚之喜,非常有意义,所以他们习惯将它收藏起来作为以后的一种见证和纪念。有时候无论你给他们多少钱,他们也不愿意卖,因为他们对它实在是太有感情了。

当地习俗还很喜欢将茶叶摆到祠堂或寺庙去供奉神明。农家生活平淡,求的只是风调雨顺,四季平安,若能保得身体健康,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所以当地人如果有病有痛了,很多时候都会去抓一把“神茶”回家,冲泡作为药用,这在当地已成为了一种传统,这就是六堡人对茶叶的尊敬和崇拜。(本文作者:李敬民)

在探索中砥砺前行的六堡茶


在探索中砥砺前行的六堡茶

对于六堡茶的工艺发展史,史料历来缺乏记载,即使是对六堡茶有所研究的资深藏家,也只能从零星的文献与梧州本地一些老茶人的回忆口述中对六堡茶工艺的形成年代、成因以及演变过程进行大概的探究和分析。

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等史料考证,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称瓜芦木,非常苦涩,以叶制成屑末茶,喝后会使人通夜不眠,煮盐工人专门饮用。唐宋以来,六堡茶以蒸青工艺杀青,并压制成饼,由于当时六堡茶茶多酚含量高,蒸青工艺水分足,存放不久,很容易变成黑褐色茶饼。

至明清,制茶叶一般都是按照旧法相沿。然而六堡茶新茶内质丰富,茶味浓厚,颇为苦涩,在自然环境下存放,将近10年才进入可品饮阶段,在推广上往往受到一定影响,而陈放几年甚至十多年的茶退去苦涩,汤色变红,茶味醇厚,颇受推崇。六堡茶的制作工艺也因此面临改进的需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改进的现代工艺应运而生。

现代工艺六堡茶,以无铭坊秘制六堡茶为例,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渥堆发酵晾置等标准工艺。以加水冷发酵的渥堆取代焗堆环节,人工加速后发酵进程,这也是制作六堡茶最神秘最核心的技术。具体流程操作包括以毛茶进行筛分、拣剔、拼配、拼堆,然后加水发酵,翻堆,再发酵,随后多次翻堆,解块,加水。期间要注意控制渥堆的茶堆厚度、含水量、堆心温度。经历一系列的工艺流程,茶叶已经去除掉大部分茶多酚等物质的苦涩,经过后期适当的存放,可以很早进入适合品饮的阶段。

而晾置陈化则是现代六堡茶工艺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其做法非常重要。一般是将复蒸压箩后的茶叶置于清洁、阴凉、通风、无异味的环境内,待茶叶温度降至室温,含水量降至18%以下,移至清洁、相对湿度在75%-90%,温度在23%-28%、无异杂味的环境中陈化,然后移至清洁、阴凉、干爽、无异味的木质仓库中陈化,且陈化时间不少于180天。一般贮藏晾置半年以上,便可见到间有许多金黄色的“金花”。长有“金花”的无铭坊秘制六堡茶比不发花六堡茶滋味更浓厚,更鲜醇,具有甘甜味和特殊香味。

六堡茶制作工艺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两大类。传统工艺是对历史的传承和见证,现代工艺是对品质的延续和发展。摈弃传统工艺,就是割裂了六堡茶的发展历史。而单纯强调原种与古法工艺,是与现在茶叶市场现状脱离的做法,也是与现代市场化对六堡茶品质和管理的要求相背离的。

渝川藏品上线无铭坊秘制六堡茶,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赋予六堡茶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使其更加适应市场发展,进一步激发产业的巨大活力。让市场的品评和检验见证六堡茶的千古传奇与不朽魅力,让消费市场带动六堡茶产业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首家六堡茶企业登上“同线同标同质”平台


首家六堡茶企业登上“同线同标同质”平台

10月27日,在梧州检验检疫局积极宣传、发动、帮扶下,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审核,获准在“同线同标同质”公共服务平台展示,这是首家获此殊荣的六堡茶生产企业,至此,梧州市获准在该平台展示的企业达7家,展示产品包括六堡茶系列、龟苓膏系列、豆浆系列、麦片系列、动植物酒系列、饮料系列、麦芽糖等达60多个品种,均居广西各地市首位。

据悉,“同线同标同质”是指出口企业的内外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从而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平。实行“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是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有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帮促出口企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境外消费回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使消费者不出国门即可享高品质食品,从而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了解,登陆“同线同标同质”平台企业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出口食品企业备案(或出口种养殖基地/果园的备案/注册)资格,且有实际的出口业绩;二是企业自我声明按“三同”生产;三是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获得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出口农产品种养殖基地/果园获得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认证要求涵盖企业目标市场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以及企业自我声明的要求。

梧州检验检疫局为推动梧州出口食品企业登上“同线同标同质”平台,采取了多项帮扶措施:一是及时将“同线同标同质”公共服务平台上线的准确信息及使用指南告知辖区内所有出口食品企业,并动员所有企业创造条件申报登陆上线;二是制定帮扶计划,将帮扶任务落实到个人,提高帮扶的质量和效率;三是指派专人指导并督促企业申报人员填写企业及产品上线信息;四是及时解决企业在申报上线时碰到的疑难问题。

在梧州检验检疫局的帮扶下,梧州茂圣公司顺利地解决了HACCP体系认证、与国(境)外同类产品对标、验证产品安全指标达标、申报上线时碰到的问题等困难,于10月27日终于成功登上“同线同标同质”平台,企业相关认证情况、产品等信息也将直接向相关监管部门、其他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国内外客商和消费者发布,实现企业与多方的有效对接,这将为企业拓展国际和国内市场空间、降低市场成本打下基础。

“中茶”六堡茶在山东悄然兴起


“中茶”六堡茶在山东悄然兴起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各种美颜排毒茶、清新醒脑茶等上百种养生茶风靡一时,面对不同噱头分门别类的养生茶,市民往往感觉眼花缭乱,难辨真伪,而随着“中茶”六堡茶在济南的悄然兴起,其货真价实的保健作用不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保健功效巧妙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更让这种历史名茶深入人心。

经过窖藏的后发酵茶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窖藏”一词,在葡萄酒的存放中较为普遍,而六堡茶是世界上唯一的窖藏茶,正是这个工艺将六堡茶和其它黑茶区分开来,“中茶”六堡茶依托在广西的生产加工基地,严格遵循沿袭了上千年的窖藏工艺,“中茶六堡茶需要窖藏三年才能进入市场,窖藏的过程就是让它自然地进行后期发酵,使品质变得更好”,中茶山东总经销处郭经理告诉记者,作为后发酵的六堡茶,其渥堆和陈化过程都有微生物的参与,这些微生物与原产地的地理因素紧密相关,既形成了六堡茶良好的品质特征,其保健功效更易被人体所吸收。

一般茶类以新茶为贵,而六堡茶则越陈越好,愈陈愈香,储藏越久品质越佳,因此被业界誉为“可以喝的古董”,其独特之处在于,久藏的茶叶会产生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金黄霉菌,俗称“发金花”,这种金黄霉菌分泌多种酶,使茶叶物质加速转化,风味独特,药效也较为显著。

助消化降三高等六堡茶融入日常生活

一般的保健茶由于其药性明显,不适宜天天饮用,而中茶六堡茶却让市民们摆脱了“副作用”的担忧,犹如日常三餐,融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在一事业单位工作的林先生,即是六堡茶保健功效的受益者,由于工作关系,总是烟酒不离身,也因此患上了慢性咽喉炎,“每当季节转换,就会感到咽喉不适,经常咳嗽,为了治这个病,我去了很多大的医院,可惜效果不大”,一直受咽喉炎困扰的情况却在接触六堡茶后得到好转,“2010年我开始喝六堡茶,一年多后,惊喜地发现咽喉炎的症状基本消失,这期间也没有使用辅助药物,六堡茶可是功臣!”林先生还告诉记者,在饮用六堡茶后,跟随自己多年的慢性胃炎也随之有所好转。

冲泡简单深得年轻人喜爱

普洱、安化黑茶由于口味厚重,且在冲泡时须以紫砂壶为主,这些特征,与上班族忙碌的工作状态不搭调,所以养生茶与年轻人之间始终有一段距离,而六堡茶则彻底打破了这些束缚,细心的茶客可以注意到,六堡茶的饮茶器皿多以玻璃杯为主,待茶煮沸后倒在玻璃杯中,透亮清澈的颜色展露无遗,像极了葡萄酒的琥珀色,由于耐冲泡的特点,经过七八次冲泡,颜色越发清亮,特有的槟榔香也让人心旷神怡。

在中茶山东总经销处记者了解到,很多上班族、年轻人都喜欢把它买来放在办公室冲泡,“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听同事说六堡茶有防辐射的作用,我就买来泡在自己的玻璃杯里,汤色漂亮,冲泡起来也很简单”,在一家网络公司上班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此外,六堡茶由于后发酵的特性,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也深受爱茶人的喜爱。

“中茶”六堡茶吸引收藏界关注

“中茶”六堡茶依托其在广西的生产加工基地,对种植、检测、采购、加工、物流、销售每个环节都严格监控,不仅成为消费者的信心保障,大品牌年份茶的收藏价值也引起业内关注,据了解,由于广西六堡镇茶园产量有限,物以稀为贵,近年来,六堡茶每年的价格都保持着20%左右的涨幅,加之目前六堡茶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就这些层面上来讲,六堡茶的收藏价值空间是很大的,“以我收藏的一款中茶集团陈窖20年的六堡茶为例,10年前的零售价是1000元,现在的官方指导价是3800元,因为厂里已经断货,很多收藏者都在到处寻找这款茶。”

谈及当下的炒茶风,郭经理认为,“六堡茶首先是日常的保健消费品,如果有人有兴趣,建议八分品饮、两分收藏,希望六堡茶蕴含的健康元素能驱动市场消费和稳定成长。”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六堡茶生产企业要有战略眼光,在高起点高水准》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