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高山云雾出好茶,听起来就跟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农谚,如“瑞雪兆丰年”等等,看似一句定律,被运用了几千年,不变。

或许听惯这句老话的人,都已经懒得去思索到底为何高山云雾出好茶了,会自然而然地说,高山嘛,云雾多嘛,生态环境、气候条件都好嘛,自然就是好茶啦。

那究其根底,到底高山云雾出好茶出自何处?为何好茶非要高山云雾作伴?

1 茶树本身

首先,我们要从茶树本身的习性讲起。据考证,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雨林之中,它和热带森林植物共生,被高大树木所荫蔽,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

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稀薄,茶树的蒸腾作用相应加快。芽叶本身不得不分泌出一种抵抗素来抑制水分的过渡蒸腾,这种抵抗素就是茶叶的宝贵成分——芳香油。所以高山茶香气相对较高,冲泡后杯底留香,持续时间较长。

2 光照

高山上温度相对较低,由于云雾遮蔽,光照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氮代谢,从而使带鲜爽甘甜味的氨基酸与形成香气馥郁、强烈、持久的芳香类物质含量则较高。

说到光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到“赤橙黄绿青蓝紫”,高山上云雾弥漫,长波光受云雾阻挡在云层被返航,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太阳光质与茶叶品质的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波长的光照射茶树,茶树会形成不同的内含物质。红光利于茶多酚形成,而蓝紫光则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在一定海拔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长波光受云雾阻挡在云层被反射,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这也是高山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多,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涩味主要原因。

3 气温低

昼夜温差较大

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茶树氮磷物质的代谢,加快茶树自身营养物的体内循环,促进茶树生长。高山地区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茶树的光合能力强,合成物质多;夜晚气温较低,茶叶背面呼吸气孔关闭,茶树的呼吸作用随之放缓。由于呼吸消耗减少,茶树的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的积累和贮存,而使得高山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

4 云雾湿气大

水分充足情况下,更利于氮代谢进行,能够合成更多的氨基酸类物质。

水分较多时,纤维素不易形成,使茶叶原料鲜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粗老,能够提高茶叶的新梢持嫩性,有利于茶树新梢维持幼嫩的状态。

5 高山土壤因素

唐代陆羽《茶经》也谈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高山茶园土壤与平地茶园相比,石砾相对较多,结构较疏松,通透性较好,所以土壤容重较低,总孔隙度较大,益于根系扩张,吸收根的比例增大。

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还能促进土壤与大气中的空气交换,给茶树根系的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有利于茶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茶叶的品质。

高山茶园土壤的物理结构好,根系固氮有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多,活跃程度高,茶叶品质好。

6 高山植被

挡风

茂盛的森林能降低高山上的风速,避免茶叶的机械损伤,及其伤后病原菌从伤口浸入导致的病害。

挡光

茶园繁茂的植被,既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增加地面覆盖度,改善茶园温湿条件和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熟化程度,促进微生物的滋生,又能改善茶树生长的光照条件,益于茶树生长。

茶园周围繁茂的植被,可降低土壤和茶树的蒸发量,增加茶园小气候的空气湿度。

清代冒襄在《芥茶汇抄》中记载:“茶产平地,受地气多,固其质浊,芥茗产于高山,泽是风露清虚之气,固为可尚”。

人们常以“雾淡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来形象说明高山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延伸阅读

高山古树出好茶?


高山古树出好茶?

我们做茶,追求茶气足,微生物菌群丰富。而茶气是否充足,微生物菌群是否丰富,排除工艺不说,仅仅就原料来说,鲜叶内质好、厚实的才好,按照物质数据的指标而言,即鲜叶中的茶多酚含量高。

那么,茶多酚的含量跟什么有关系呢?给几个简单的数据参考——

1、海拔因素:500米以上含量逐步减少,500米以下逐步增高;

2、温度:高的地方比低的地方含量高;

3、温差:昼夜温差和全年温差低的地方比高的地方含量高。

广生祥四味古法六堡茶

广生祥古法六堡茶罨、蒸、焗发酵工艺,在茶叶第一次干燥之前,罨堆、热复揉、热焗等的反复结合,茶叶内在物质转化较好,寒凉温热属性基本定型在“平”的基准线,并完全奠定良好的、后期转化的物质基础与能量基础;茶叶第一次干燥之后,蒸、焗等发酵工艺的反复结合,在丰富的物质与能量基础之上,更易于形成丰富的微生物菌群。

由此两者,广生祥古法六堡茶,茶性平,柔厚绵滑,层次感好,适宜人群广,适饮时间长,茶气足,入肾经走督脉;微生物菌群丰富,温暖小肠,帮助小肠受盛化物,节省肾阳。督脉小肠同时关爱,祛湿调肠胃效果十足!

一泡柔厚绵滑、祛湿功效十足的古法六堡茶,需要的不单单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工艺,更是一颗沉稳不浮躁的心。

霍山黄芽为什么品质这么好,优质产地环境出好茶!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为中国名茶之一。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霍山弧”沿霍山县西北、西、南、东南部边境构成了山岭相连的一道道屏障,形成外围比中部腹地高,仅佛子岭水库大坝一带为一狭长的峡谷水口。“霍山弧”内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区,山高、坡陡、谷深,冬季寒冷,茶树稀少。海拔400一800米的支脉、山肩,生态环境宜茶,高档霍山黄芽多出产在这一带。东淠河上游低山河谷盆地,坡积、残积物较厚,土地肥沃,又有佛子岭、磨子潭水库调节气候,是霍山黄芽(也是霍山茶叶)重要产区。霍山县地跨北纬31度—31度31分,东经115度55分-116度43分。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大。

湿度常年相对湿度80%,全年≧80%的日数200天左右,低湿干燥天气较少。光照年辐射总量平均488.18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达2000一2200小时,年日照率47%(历史上最多53%,最少40%)。降水常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一般海拔升高100米,平均降水量增加60一70毫米,山里降水比山外多。春夏季降水约占全年的70%,秋冬季较少。雾日全年累计24-33天左右,里山比外山多。据县气象局观测,海拔500米的大化坪镇百家山(正宗黄芽产地)年降水量1818毫米,年平均雾日达181天。

土壤广泛分布在中、低山区和高丘陵地带的是黄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应(pH5一6.5),粗骨性黄棕壤占96.84%。成土母质为多种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土壤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具有“粗骨”和“薄层”性特点(属砾质土大类型,土层多小于30厘米),通透性良好,保肥性差,适种性广。据1984年县土壤普查测定,各种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2.5%,全氮0.12%,速效磷11毫克/千克,速效钾86毫克/千克。气温年平均气温15.1℃,7月份平均气温27.87℃,1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酷暑和严寒较少,持续时间也不长。≧0℃的持续天数336天,年积温4700℃。最高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率比通常要大,尤其是夏季可达0.7一0.8℃/100米,山区夏季温凉。山地800米以下常有显著逆温。≧35℃的高温天气,城关有23天,但垂直递减率大,500米以上山地几乎没有高温天气出现。

九华佛茶的悠久历史

花果山云雾茶的产地

徽府茶行黄山毛峰介绍

为什么说冬天要、存生茶?


为什么说冬天要喝熟茶、存生茶?

中国茶叶大家庭中,是非争论神调调最多的,恐怕非普洱茶莫属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来自于彩云之南那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是可以在时间轴上跳舞的茶叶,是当年清朝戍边的政治计谋和手腕的产物,也是现今被某些无道者无情利用的悲情角色。

其实,普洱茶没那么神秘。

从食品工业的角度来说,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的一种,和各种酒、酱油、醋、腐乳、泡菜、豆酱、酸奶、奶酪,鱼露虾酱等一样。只不过,那些发酵食品的原料是粮食、果实、豆子、奶、蔬菜、小鱼小虾等等,而普洱茶用于发酵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做的晒青毛茶。发酵食品在人类社会至少有近万年的历史,最早的无意识的发酵食品据说是酒。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大增,发酵食品的好处逐渐突显,比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存期,还能让食物中的营养素得以释放,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等等。借由现代科技之光,我们对大部分发酵食品的科学研究已经相当充分,很多也已步入工业化进程。相对来说,普洱茶的工艺研究及工业化生产尚处在初级阶段,比如生茶存储过程中的发酵和熟茶的渥堆依靠的是环境中的野生菌种,生产过程很难标准化,更多的是依靠经验和运气。

由于工艺差异,普洱茶大致被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有关这两类产品的茶类归属,圈内曾经也争的不亦乐乎。其实,它们发酵过程的原理是一致的: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在晒青毛茶上安居乐业,其新陈代谢过程中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酶,这些酶会促进毛茶中的物质发生不同的生化反应,比如淀粉酶会把淀粉水解成糖增加甜味,氧化酶能把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而降低苦涩,聚合酶可以把多酚转化聚合成茶红素而使茶汤红浓,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和多肽从而产生鲜味……只不过生茶的这些变化是在存储过程中缓慢发生的,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而熟茶是在一个几十天的生产周期内,在比较高但是可控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让同样的微生物们加班加点地工作,使茶叶的变化极尽高效。可以说,如果把同样的毛茶分别做成生茶和熟茶,熟茶就是生茶的“速成版”。

那为什么人们经常说“喝熟茶,存生茶”呢?这并不是说生茶刚生产出来不能喝,而是有可能不甚好喝——苦涩不协调或者滋味不丰富。在存储陈化的过程中,每个时间点上的发酵反应结果都不相同,表达在茶汤的色香味上就有了差异。但这些差异有的是向善的,有的是劣变的,都会给品饮者带来神奇的体验——常见常新的风情。而不同产区、不同树种树龄、不同鲜叶质量、不同毛茶初制水平、不同毛茶配方、不同紧压成型工艺、不同仓储环境甚至不同的泡茶技术等等,都会导致生茶品质特征表达上的差异。这些差异琢磨不定,无法预见,令人困惑,更令人痴迷。

熟茶呢,短时间内强化发酵使其浴火重生,苦涩隐去了,茶汤甜润稠滑了。所以说,熟茶只要渥堆工艺好,成茶品质就差不了。熟茶存储带来的差异化没有生茶那么明显,也不大追求什么山头老树的,对冲泡技术要求也不很高。总之,熟茶喝的就是个省心省事,而生茶呢,品的是差异,是变化,享受的是伴随它一起成长的过程。

近些年,商品经济大潮使普洱茶几起几落,各种神化或者妖魔化普洱茶的说法使受众缺乏安全感。真心希望产业以及科研机构愿意投入,从茶园管理开始,对原料进行细分,在工艺标准化、菌种识别、后发酵流程的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应用,还普洱茶真实、客观和公正。

为什么说喝茶的人更有修养?


为什么说喝茶的人更有修养?

茶,是大大的乾坤。“万丈红尘一杯茶”,无论浩瀚如天穹的大事,还是生活中的蝇蝇小事,都在一杯茶中诠释得清楚。拿起、放下,看淡、放空。一切早有安排、一切均是天意。有时,是一晌贪欢。有时,是庄周晓梦。拂尘一念,只要一份心安与一朵静莲,才是心灵的家园。“心远地自偏”一茶在手,人在何处都是桃花源,身处何时都是水云间。

读书,升华自己;喝茶,则是为了健康。

当脾气来的时候,福气就走了!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人是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学会闭嘴。可见: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谦逊,不会逢人就教;真正有财富的人,往往低调,不会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会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圆容,不会显山露水;真正有品味的人,往往自然,不会矫揉造作;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往往安静,不会争先恐后。

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个阳光的心态。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得失了无忧,来去都随缘。

心无所求,便不受万象牵绊;心无牵绊,坐也从容,行也从容,故生优雅。一个优雅的人,养眼又养心,才是魅力十足的人。容貌乃天成,浮华在身外,心里满是阳光,才是永恒的美。

因为了解到世界的广大与多元,并觉知到自我的局限与狭隘,所以允许自己不懂得他人,也允许他人不懂得自己;所以不试图凌驾他人的意志,也不轻易投身于他人制定的评价体系。这大概就是最自由的孤独,最温柔的叛逆。你将在身边营造出一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小世界,宁静而淡泊。

心累的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压抑的时侯,换个环境深呼吸;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犹豫的时候,换个思路去选择;郁闷的时候,换个环境找快乐;烦恼的时候,换个思维去排解;抱怨的时候,换个方法看问题;自卑的时候,换个想法去对待。换个角度,世界就是另外的样子!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

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如果没有那么多执念,只是,安于当下与眼前,顺其自然、争其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只是,在一盏茶中心境欲加平和,与四季风光同在。很多时候,都是时间陪着时光,日月伴着年华。一份好的心情陪着一段好时光,不惊不扰,去留无意。

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管人生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少点执着,都需要学会时不时放空自己。其实,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会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不是那样的重要,变得无所谓。放自己一马,让心真正休息,一步步学会放空的智慧,让生命微笑说:"放松,真好!"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肤浅的羡慕,无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会让自己整天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盲目的攀比,不会带来快乐,只会带来烦恼;不会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痛苦。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认清目前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走自己的道路,人生,越努力,越幸运!

为什么说天尖茶是贡品茶?


清·乾隆年间,由晋·曲沃和祁县茶商在安化江南坪德和茶行共同创制品质高档礼品茶,于清道光5年(1825年)成为朝廷用茶,被道光皇帝看上,列为御品(即为“天尖茶”),朝廷用茶为“贡尖”。这样,晋茶商与安化茶行规范高档礼品茶的制作工艺,就有了“天尖茶”、“贡尖茶”等茶品。

安化黑茶中的高档礼品茶是怎样被带入朝廷又为何被道光皇帝看上的呢?这还得从清代重臣两江总督、太子太保陶澍说起。

陶澍(1778~1839),出身于“安化黑茶之乡”的小淹镇沙湾村(现为陶澍村)。这里临资江,有云雾绵延的青山,漫山满坡的茶园茶树,每到谷雨时节,茶农们挑筐背篓上山采茶,笑语喧哗,万绿丛中点缀朵朵红霞。家家户户火坑、梭筒、蔑篓、红薯、包谷、黑茶。正如陶澍诗云:“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炕打包箱,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露香。身背竹篓上山岗,白云深处歌声昂,十指尖尖采茶叶,笑语阵阵比情郎。”陶澍无论出外求学、做官,家乡的安化黑茶常带身边饮用。

嘉庆五年(1800年),陶澍秋试中举。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每天处于繁务时,总要沏一壶安化黑茶,香气弥散,朝臣们皆问何茶,品之,赞不绝口,均向其索取,陶澍乐得一阵夸耀,惜而送之。1805年,陶澍父亲过世,守考回归故里。1808年返程回京城时,带了几大包家乡的安化黑茶(礼品茶),还有家乡的土特产。

陶澍与道光皇帝只三岁之差,此时陶澍任国史馆纂修之职。国史馆是个文人会聚的地方。陶澍在家常以家乡的茶待客,交结诗友。他关切时政,常有语出惊人的高见。府中常来一位贵客,那就是皇太子昊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朝中办差也时有机会接触,遂成相识之交,二人在一起,家事、国事,无所不谈。1808年,陶澍回乡返京,为皇太子昊宁专门带来了上好茶叶和野生蕨菜,皇太子昊宁轻轻捻起小撮茶叶,只见叶如雀舌,黑褐油润,香气扑鼻,连称“好香,好茶”。又打开野生蕨菜,脸露诧异,问:“这是何物?”陶澍说:“这是我家乡山里长的野生菜,其貌不扬,味道鲜美,每年只有春天才有。”皇太子昊宁问:“多吗?”陶澍作稀有状说:“不多,只有一个山坡有。”皇太子昊宁倍觉珍罕之物,欣然笑纳。

陶澍还在京城成立诗社,以茶会友。嘉庆二十年(1815年)春节,陶澍邀请在京的消寒诗社几位友人,其中有皇太子昊宁,到自家寓所,其饮安化黑茶,咏诗四首,有“晨穿苦雾深,晚焙薪火烈。茶成与商人,粗者留自啜。”“茶品喜轻亲,安茶独严冷。古光郁深黑”,“包匦(箱子)旅菁茅,厥贡名即茗”等诗句。“贡名即茗”即贡茶之名。

1821年,道光皇帝正式登基立位。陶澍仕途通达。道光元年(1821年),四川总督奏称陶澍治行为四川(任川东兵备道)第一,擢升山西按察使;又调福建按察使;同年十月,擢升为安徽布政使;不到一年,道光帝从许多方面了解到陶澍清正廉洁、勇于任事、才识优长、持论公正,乃“不负朝廷堪委之员”。自此,道光帝对陶澍的信任有增无减,每忆陶澍家乡安化黑茶味道,陶澍也常托家乡捎带茶叶呈送皇上。尤其是陶澍在江南担任督、抚期间“政绩斐然,对漕、盐、河三大政积弊的清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道光帝十分赞赏。”1825年期间,将陶澍所奉送的安化黑茶赐名“天尖茶”作为褒奖,列为清皇帝用茶,意为天字第一号茶。依此类推,就有了皇上喝的安化黑茶为“天尖茶”;朝廷重臣所喝为“贡尖茶”;一般官员所喝为“生尖茶”。

安化“天尖茶”有皇上的垂爱,有朝廷官员的推崇,又因其独特的品质属性和解油去腻、助消化等保健功效,迅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茶农们对“天尖茶”的制作也更为精细,每年以谷雨后采摘的茶叶为原料,沿用篾筛(固定圆周,以篾片多少分筛孔大小,筛分提纯匀整形状)、篾盘、木风车(除杂风选)、木匣篾篓装包、七星灶烘焙、丝茅插孔透气、干燥凉置等18道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年有进贡,以此为荣,茶园发展快速,产销进入兴盛时期。

古时,茶叶属朝廷统销商品,按照现代说法是“计划茶”,就像烟草局的香烟专卖。当时采用“引茶制”,由茶商向朝廷领取引票,持引至产地(安化),收购、制作。引票就是朝廷允准的茶叶购销指标。引茶的收购制作,茶商要按规定重量踩茶成包,再运至西北销售,所以称为引茶。

至现在见有文字记载“最早实行卖引法是北宋末年”。明代规定每引正茶100斤(合今59.68公斤),可附加损耗10斤,称“附茶”或“副茶”,清·顺治年间附加损耗增至14斤,雍正年间又增至28斤,正副茶128斤,(合今76.39公斤)。

“引茶制”的“引茶”,分“甘引”和“陕引”。

甘引:系较粗老的黑毛茶叶,用篾篓踩成大包(每年90公斤),至甘肃兰州市场。后来运往陕西的黑毛茶在汉泾阳制作成茯砖茶,以兰州为主要市场,销往甘肃、青海、西藏、新疆至中亚等地区。

陕引:茶叶较细嫩。谷雨后采制的茶叶经过筛分后,分别为天尖、贡尖、生尖、乡尖、捆尖茶,谷雨前采制的有芽尖、白毛尖茶。天尖、贡尖茶等,用篾娄装(每包80公斤)。二、三级原料制作的花卷茶(即安化千两茶)、砖茶等。以太原、西安为主要市场,运销晋、陕、察、绥、蒙等省,至恰克图、至圣彼得堡(俄)。

西北茶引,清袭明制。茶引制有弊,造成领引者持引众寡不一,多则十引百引,少则一引,随意性大,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逃税漏税事件不断发生。而且,有茶商为牟取更大利润,将每引正茶100斤减少至80~90斤。至清·咸丰、同治年间,对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整顿西北茶务,改革茶政,一改自宋以来的引茶制,1873年后实行票制,规定每票50引,计茶40包,每包正茶100斤,副茶25斤等,承销商至少要领一票。“陕甘两省,凡商贩领票,均令先纳正课,始准给票。”这一改引为票一扫多年来的茶务之积弊,使西北茶务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山水信阳出好茶-信阳红项目


从2010年开始,信阳茶叶在信阳毛尖之外,又添一成员“信阳红”。2009年12月27日,卢展工到信阳视察时,指出信阳要加大夏秋茶采摘力度,尝试开发新的茶叶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可以开发信阳红茶加工。信阳红茶可与武夷山红茶银骏眉媲美!卢展工给“新生命”起了个厚重而鲜亮的名字:信阳红。

信阳红风暴“信阳红”红遍了信阳、郑州、北京。长期困扰的夏秋茶利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种茶效益翻番,农民种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引进印度CTC红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年产3万吨项目,即将建成投产。信阳具有2300多年的产茶历史。信阳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由于地处中国茶叶基地的最北端,信阳一度被认为不适宜出产红茶。2010年10月,信阳精心研发生产出红茶新品,并将其命名为“信阳红”。据测算,信阳红茶产量将达到1万吨,产值有望达到25亿元。

人们自古认为:“信阳的山有灵气、信阳的水显秀气、信阳的茶有名气……”

信阳地处东经114.06,北纬32.125,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信阳地势南高北低,是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

这种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名传千古的信阳毛尖。早在唐代,著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淮南茶,光州上”,宋代诗人苏轼一生爱茶如命,他更是发出了“淮南茶,信阳第一”的感叹。在清代,信阳毛尖茶已为全国名茶之一。信阳是名茶的故乡,茶是信阳的象征,信阳毛尖以优良的品质享誉海内外,屡获国内外殊荣。自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信阳毛尖殊荣不断: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获中国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获中国质量奖金质奖,1982年、1986年荣获全国名茶称号……在全国100多种绿茶中,获国优金奖的唯有西湖龙井和信阳毛尖两种。

自古品质出众的信阳毛尖多出产在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的高山峻岭间。这样的地方气候昼夜温差大,茶叶生长期长,有机物质含量丰富,造就了品质优异的茶叶。“云雾高山出好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霍山黄芽为什么品质这么好,优质产地环境出好


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为中国名茶之一。该茶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

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护齿明目、改善肠胃、增强免疫力等功效。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霍山黄芽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霍山弧”沿霍山县西北、西、南、东南部边境构成了山岭相连的一道道屏障,形成外围比中部腹地高,仅佛子岭水库大坝一带为一狭长的峡谷水口。“霍山弧”内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区,山高、坡陡、谷深,冬季寒冷,茶树稀少。海拔400一800米的支脉、山肩,生态环境宜茶,高档霍山黄芽多出产在这一带。东淠河上游低山河谷盆地,坡积、残积物较厚,土地肥沃,又有佛子岭、磨子潭水库调节气候,是霍山黄芽(也是霍山茶叶)重要产区。霍山县地跨北纬31度—31度31分,东经115度55分-116度43分。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大。

湿度常年相对湿度80%,全年≧80%的日数200天左右,低湿干燥天气较少。光照年辐射总量平均488.18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达2000一2200小时,年日照率47%(历史上最多53%,最少40%)。降水常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一般海拔升高100米,平均降水量增加60一70毫米,山里降水比山外多。春夏季降水约占全年的70%,秋冬季较少。雾日全年累计24-33天左右,里山比外山多。据县气象局观测,海拔500米的大化坪镇百家山(正宗黄芽产地)年降水量1818毫米,年平均雾日达181天。

土壤广泛分布在中、低山区和高丘陵地带的是黄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应(pH5一6.5),粗骨性黄棕壤占96.84%。成土母质为多种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土壤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具有“粗骨”和“薄层”性特点(属砾质土大类型,土层多小于30厘米),通透性良好,保肥性差,适种性广。据1984年县土壤普查测定,各种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2.5%,全氮0.12%,速效磷11毫克/千克,速效钾86毫克/千克。气温年平均气温15.1℃,7月份平均气温27.87℃,1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酷暑和严寒较少,持续时间也不长。≧0℃的持续天数336天,年积温4700℃。最高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率比通常要大,尤其是夏季可达0.7一0.8℃/100米,山区夏季温凉。山地800米以下常有显著逆温。≧35℃的高温天气,城关有23天,但垂直递减率大,500米以上山地几乎没有高温天气出现。

为什么说香气是茶叶品质的担当?


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

喝茶,最重要的两个感官体验就是闻香气+尝滋味,这既是人们对喝茶最原始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真实最客观的体验。

茶中自有兰花香、芝兰香、美食之香,香水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散发的香,各有各的香味体验。而茶之香,是一种含蓄的、隐晦的、幽远又绵长的香感。

只有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其中之香意。

那么,来自茶中的香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茶中的香味含量低,但作用却特别大,是种事半功倍的存在。

茶叶香气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一般只占干物质量的0.02%,但研究表明,如果将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去除,我们将无法体会到茶味,因为茶叶的芳香物质,对茶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茶香种类多,香气类型丰富多变,茶叶中的香气物质被发现鉴定的共多达约700种,有醇、醛、酮、酸、酯、酚,及其衍生物、硫化合物等共十余大类。

这些种类的香气成分在,不同的茶树品种、不同工艺特色、不同生长区域下,形成了丰富多变的香气类型,所以才有毫香、花香、果香、火香、陈醇香、松烟香、甜香等等香气类型,再细致分下去还可以有十分明显的桂花香、花蜜香、栀子花香、玫瑰花香、水蜜桃香、梅子香等等,令人愉悦的优质香味。

为什么香气是茶叶品质的担当呢?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

我们遇到一泡香气馥郁的茶时,会由衷的赞美它,“好香”。买茶时我们会问这茶香不香,两泡茶放着对比的时候,我们也会分出个香气高低,人天生喜爱有香味的东西,对茶香也有着特别的偏好。

香,不仅愉悦心情,还对人体有妙用,科学研究已经积极表明,吸入香味对人体能产生积极的生理影响。

不同的香味还有不同的作用,例如薄荷的香气可以提神醒脑,檀香能放松神经、安抚心情,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点香的习惯。

现在又发展出了各种的香料、香水,在家里、办公室、车上以及身上使用。

茶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香气,既可以做天然的熏香使用,也可以在喝茶的过程中,让人心情愉悦、静心涤虑。

宋代小龙团的创造者蔡襄,在《茶录》之二茶香篇中提到“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这里道出了事实的重点是,香气是茶叶品质的关键点。

蔡襄提出茶叶是有其本香的,喝茶人应该要注重体会茶叶的本来香气。宋代入贡者,借以添加龙脑助茶叶香气来提升茶叶的品质。

在茶叶的感官体验中,香气与滋味是及其重要的。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品鉴武夷岩茶要“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才能体会岩茶“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的真韵,细细品鉴武夷岩茶的香味,能够令人“解燥平矜,怡情悦性”。

茶叶的香气有优劣之分,并与茶叶的品质呈现正相关!

茶叶无香,就好比饭菜无味,食之味同嚼蜡,好的茶叶必定是“香水并重”的,而后才成“韵”,茶无香,便无韵可谈。

你今天喝的茶,够不够香?

(信息来源:白白的夜浏览更多好文请关注

为什么说熟茶市场将会越来越热?


为什么说熟茶市场将会越来越热?

熟茶消费基础好,消耗量大,但少有精品

在普洱茶传统消费市场中熟茶以消耗量大、消费群体广占据优势,主要用于酒楼、茶楼、办公场所等。与之相比的普洱生茶在新茶阶段普遍存在入口苦涩度高、难以下咽等情况,不易被刚入门或刚接触普洱茶的朋友接受。本身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快速消费的熟茶,经过发酵使得茶性温和,具备了适宜立即品饮的口感特征。

传统熟茶也常被用作基料,配合陈皮、菊花、玫瑰等制成花式熟普,多以独特的口感与功效深受年轻化群体和注重养生保健的群体喜爱,被制作成袋泡茶或单泡装的熟茶也颇受白领人士和户外人士的青睐,由此可见,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的熟茶,都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

尽管熟茶有着庞大的客户群体,事实上用来制作熟茶的原料则以夏秋料为主,发酵工艺更是各持己见。相比生茶,熟茶自然很少有精品的出现,但不排除有用古树纯料制作的高端熟茶,撇开发酵工艺来说也只能是小众消费,用来满足熟茶发烧友的个人需求,昂贵的价格与成本绝非大众消费所能接受的。

消费市场崛起,精品熟茶更为抢手

静观这两年的普洱行业发展可谓是大起大落,由于生茶投资遇冷,很多茶客手中囤积了大量的生茶,这些生茶并未达到适口的品饮阶段,迫使品饮需求转向熟茶,使得熟茶消费市场急剧升温。而这些长期喝惯了高品质生茶的老茶客,对现有熟茶口感存有芥蒂和不满,渴望寻找一些精品熟茶的作为口粮茶。与此同时,也存在大量熟茶消费者喝熟普已有多年想在口感和品质上有所提升,对于精品熟茶也抱有一定程度的渴求。

而以“春茶发酵”为代表的精品熟茶,很快成了这两大群体的新欢。因为春茶发酵出来的熟茶相比夏秋茶香气高扬馥郁,其次春茶的氨基酸含量相对夏秋茶高很多,使得春茶发酵的熟茶更具鲜爽度与润滑感。事实上用春茶发酵制作熟茶并非是什么新鲜事,早期也有个别厂商采用春茶发酵,由于原料成本高、发酵难度大等原因,春茶发酵的熟茶也只是局限于一款或几款产品。

春茶发酵的熟茶不仅是对茶企发酵技术和生产控制的考验,而全线熟茶皆采用春茶发酵更是对企业实力和资金投入及原料储备等方面的挑战。2012年知名茶企品牌润元昌提出了全线熟茶产品均采用春茶发酵并在去年上市数十款精品熟茶,如勐海印象坨、民族系列以及高端熟茶大美之春等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好评,抢占了精品熟茶的消费市场,也让“春茶发酵的熟茶”成了润元昌熟茶的代名词。

熟茶除品饮价值外,也兼具收藏价值

由于工艺与原料的原因,精品熟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口感与功效。相比生茶的苦涩,熟茶则以甘、厚、醇等特点令人印象深刻,熟茶的出现,多少填补了普洱茶日常饮用品的空白,也让普洱茶爱好者拥有了一种相对价格低廉,且适宜入手后立即品饮的茶品,大大降低了普洱茶的门槛。

熟茶性温和、入口醇厚,更有养胃暖胃、降血脂、助睡眠、减肥瘦身的功效,很是适合饮食不规律、注重养生的中老年人以及爱美时尚的年轻化群体。同时也因其独特的口感,更容易被大多数没接触过普洱茶的人所接受。也有不少熟茶爱好者,通过仓储消除普洱熟茶的渥堆味,提升其品饮价值,经过3-5年的转化,更易形成熟茶特有的陈韵,使其具备了收藏价值。

普洱茶之所以具有收藏价值,多数说的是生茶。而熟茶收藏醇化与红酒的收藏醇化可谓异曲同工,虽然两者发酵基本完成,但也需要时间完成其纯化的过程,获得更加纯正的滋味与香气,陈香也才能更好的展现。事实证明,存储几年后的普洱茶口感更优秀,很多茶友能以品鉴到老熟茶独特“绵柔、砂化、陈韵”等为喜好,认为和品饮老生茶相比更是另外一种享受。

可见熟茶以庞大的消费群体、多样化的产品形态、消费市场的崛起及独特的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等优势被认可,也奠定了熟茶日后高速发展的基础。从熟茶的诞生到精品优质熟茶的热销,却只用了短短四十多年,对此我敢断言熟茶市场将会越来越热,而已“春茶发酵”为代表的精品优质熟茶必将成为熟茶消费者的首选。

好山好水出好茶天目茶香飘四方


巍巍天目山,悠悠太湖源,好山好水出好茶。临安天目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茶品质名闻遐迩。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

天目山茶,清芬飘香千年不衰,临安茶人代代相传,精益求精,是临安市主打品牌。如今已经形成天目名茶系列产品,天目青顶已获中国文化名茶,浙江名牌。

50个茶样大比拼

天目名茶品评会在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成功举办。据了解,本次品评会共有临安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50个茶样参加评比,其中天目青顶19个、天目龙井16个、天目红茶15个。并邀请到国家一级评茶师,浙江大学教授龚淑英,国家茶叶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茶叶加工研究院研究员翁昆,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高级农艺师金寿珍,杭州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余继忠,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副院长苏祝成五位茶叶专家进行评审。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第一会场茶艺表演与互动,听茶故事,品天目茶,观茶艺表演。第二会场名茶评比,五位评审专家聚精会神地对参赛样茶打分。经专家评审组通过对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个方面进行综合审评,龙岗镇仙人塘村舒红兵、临安东方茶业应用技术研究所袁少华、潜川尚腾茶叶合作社周其华分别获得天目青顶、天目龙井和天目红茶一等奖,临安市林业局局长周军主持并对获奖者进行颁奖。

本次品评会,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安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标准,提升临安茶叶品质,宣传临安茶叶品牌,激发创牌激情,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临安茶叶产业。现场临安市林业局茶叶首席专家丁洁平介绍说。

中国名茶之乡——临安

临安是全国茶叶优势区域规划117个县市之一,是浙江省茶叶发展优势区域40个县市之一,是中国有机茶发祥地,是杭为茶都建设的重要基地,2012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荣誉称号。

全市茶叶总面积6.5万亩,均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其中,采摘面积4.8万亩,有机颁证面积1.1万亩,新发展无性系良种面积1.6万亩。2016年茶叶产量2105吨;茶叶总产值30582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820吨,产值27457万元。现有工商登记茶叶企业24家,其中杭州市龙头企业2家,临安市龙头企业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0家,其中全国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6家。茶叶加工厂78家,获得QS认证茶厂23个。生产经营大户70余户。

临安现有茶叶品种主要有天目青顶、天目龙井、天目毛峰、天目香雪、天目红茶等系列名茶和蒸青、炒青等大宗茶。其中天目青顶是浙江省级名茶,杭州市十大名茶之一。生产面积2.2万亩,年产量340吨,年产值1.4亿元。

为什么说“班章为王 冰岛为后"?


为什么说“班章为王冰岛为后"?

班章为王

成吉思汗、努尔哈赤这样纵横天下、指点江山的霸气英豪,也许不够温润,但那份威严的气场却能够让天下人敬畏。对于老班章来说,汹涌而来的茶味和香气,足以让它配得起“普洱之王”这个荣誉!

因此,喝老班章的茶,与唱东坡词一样,不宜用小盖碗,也不能只投一点点茶,而应该用粗犷一点的盖碗,甚至大茶壶,并以沸水浇之,这样才不至于委屈了老班章慷慨豪迈的气场,以使其尽情舒展胸襟,充分发挥它的王者气魄,我们也才能真正喝出感觉,喝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气势。

清醇冰岛堪为后

说到皇后,人们自然会想到“品行端柔”这四个字。冰岛茶被誉为“普洱之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茶性恬淡,香扬水柔,纯净至极。冰岛茶汤色金黄明亮,透出一股类似女性的剔透柔美气质,茶香清扬浓郁并且很独特,滋味甘甜,苦涩味较轻,十分耐泡,叶底柔润明亮,宛如一位仙子,亲近可人。

相传在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双江的一位土司派人从版纳古茶区带回茶种200余粒,在冰岛培育成功了150余株,现今尚有二十余棵存世,距今大约500年左右。也有传说是从其他地方引进,但无论真相如何,茶树还是如同文成公主进藏一样,在冰岛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上繁殖,并逐渐成为普洱皇后。

如果说班章是普洱茶中的豪放派,那冰岛就是名符其实的婉约派了,不事张扬,却让人无法忽视。品饮冰岛茶也应该营造这样一种低调柔和的气息,安静的居室,用秀气的白瓷盖碗最合适,水温也不必用沸水,让冰岛茶慢慢溢出内含的茶香,品味那“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超凡脱俗。

班章和冰岛,一个霸气,一个婉约。班章是阳刚的,霸气十足;冰岛是柔美的,风华绝代,但没有谁会说哪一种是最好的。就整个普洱茶家族来说,也是这个道理,各有风姿,各有钟爱的人,没有哪个地方的普洱茶能赢得所有人的簇拥,也没有一个人会拒绝所有的普洱茶,大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款,这或许就是普洱茶越来越受欢迎的终极秘密吧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为什么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