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访京词话:从六堡茶访京参展说起

2017年北京国际茶叶展,对于六堡茶,对于“梧茶”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经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6月14日,热带风暴级台风“苗柏”肆虐广州,白云机场的多架航班被临时取消。

“是否改期到15日再出发?”公司团队成员向董事长马士成提出了建议。

“转出发地,从南宁飞,我们今天一定要进京!”为了不耽误原来参加展会的行程,马士成坚毅地对我们说。

本届北京茶叶展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贵州省遵义市联合主办,汇聚了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及茶相关的企业参展,是年度茶业界一场较为重要的盛事,作为六堡茶领军企业,马士成早有计划带领公司参展团队前往参加。

于是,我们一行4人,拖着7件行李,坐上了开往南宁的动车D3830,直奔北京。

时间很紧,一路上,台风“苗柏”过境的痕迹随处可见,路边被暴风撕扯的树木不再坚挺,任风摆布;大雨冲刷后的山体稀疏地流淌者泥水,显得脆弱,广西特有的红土地貌在此刻看起来更像是被台风撕裂开的伤口仍未愈合;沿途农田中,农户匆忙地赶路、避雨,积水将农舍围成了“孤岛”,星星点点,仿佛棋盘残局中的余子。

这一切,增加了我们此行的不确定因素。我们的同事,有人在小声估算寄出的物料能否及时动换北京展会现场,有人在讨论展会上的活动细节。

台风过境,我们在和台风赛跑,没有人能完全确定此次转飞是否能顺利成行。董事长马士成在车上一路在记笔记,累了便合上本子,闭上双眼,低声吟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次北京展,是我们茶船古道行销全球继马来西亚、文莱、斯里兰卡、广州等多站后较为重要的一站,即便遇到这样的小变故,亦无法停止我们六堡茶的参展之路。”

6月15日凌晨1时许,我透过动车的车窗看到了午夜的北京西直门。我叫醒身边熟睡的同事,大家突然变得兴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们,爱六堡茶,爱得深沉;

我们,视六堡茶为事业,做六堡茶发展的学问。

六堡茶因原产于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具有消暑化湿、养胃减脂、抗癌抗突变的功效。早在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和特殊的槟榔香而位全国二十四名茶之一,通过当时的西江黄金水道的水路运输,大量的优质六堡茶被运送到粤港澳地区和南洋各国,是畅销百年的侨销茶。

“2017年北京国际茶叶展,不一定是我们抱团参加最大规模的一次展会,但一定是我们准备最充分的一次。”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武卫国说。

此次赴京参展,公司作为六堡茶领军企业,在产品策划上精心准备。不仅有“茶船古道行销全球纪念饼”这款在南洋诸多国家引发较高关注及欢迎的拳头产品,还筹备了一批较具竞争力和受众广泛的新产品。在北京展览馆6号厅,公司主推的六堡茶公共区域品牌“梧茶”占据了展馆的最东侧的一块展位,一下午的功夫,已经布置得井井有条,以黄色为主色调的产品包装,尽显“一品六堡,天下梧茶”的风范,在场馆的其余展位,亦可见此次多家抱团参展的,为六堡茶的发展耕耘多年的茶企的风采:茂圣、天誉、中茶、圣源及其他多家茶企均已准备充分,产品型号琳琅满目,茶具规矩齐整,企业文化特色各具。

“煮沸三江水,共饮六堡茶”。大家秉承着做大做强六堡茶的历史使命,期待见证这一流传千年的古茶再现辉煌。

岁月峥嵘,衣带渐宽,我辈纵然不悔;六堡茶兴,共图此计,憔悴又若奈何?

“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六堡茶是一种鲜活的茶,因为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眼见太阳西斜,我们完成了展厅的布置,众多茶企的参展人员是早已相识多年的朋友,大家完成手头的工作,一起坐下,泡上几壶正宗的六堡茶,聊了起来,期间也吸引了别个展厅的茶人驻足或入座品茶“你们家的纪念饼设计不错,高端大气”,“来尝尝我们家的窖藏金花“,“今年我们茶园的紫芽扦插下去,明年又有好茶喝了。”顿时北京展览馆6号厅茶香四溢,一片欢声笑语,憧憬明日将六堡茶韵带给北京的茶客户。

北京的夕阳很沉,余晖正好透过门厅,照在泛红的紫砂壶上,照在极具中国红特色的六堡茶汤上,照在泛红的笑脸上。“红”“浓”是六堡茶汤的首要特点,独特的转化过程,赋予了六堡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特点。

北京的初夏,热,无风,但仍然无法阻挡六堡茶的浓香弥漫在展厅的每一个角落,由新茶转化为老茶的陈香和韵味,有点像小时候农村家里刷新房子时的那股清新味,但一点不刺鼻,六堡茶的“陈”“醇”在感观上是舒服的,怡神的,令人陶醉的。

我们品味六堡茶,心中都有一个“她”。她热烈,她内敛,她丰韵,她不争。杀青是情感的升温,渥堆是情感的交融,陈化是情感的沉淀,做六堡茶何尝不是一种柔情。正是这份共鸣,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得以相聚。

众里寻寻觅觅,不知何所何求,捧一杯六堡茶,在灯火阑珊处,看她傲然孓立。

编者按

纵然雄关漫道真如铁,领航者阔步逐梦前行。不知道是不是茶缘,似乎每一次远行都是要夹风带雨;或许是好事多磨,老天爷会时不时和你开个小玩笑。梧州的六堡茶人却始终如一,坚持着自己的一份信念,直视前方,迈步向前。

“山水有相逢”

下一站深圳……

精选阅读

从六堡茶编号说起


从六堡茶编号说起

■三口居士【彭庆中】文并摄

春暖花开,又是一年的开始。春茶也渐渐多了起来,“闻”到茶香心中想茶,便在茶城四处走走,喝喝茶,也了解一下今年的六堡茶的市场。

六堡农家茶现在上市的多是一芽一叶的社前茶,很香而耐泡,也试喝了好几个厂家的六堡茶,发现经过又一年的“秋收冬藏”,今年喝起来,变得更“醇和”,有的还长出了金花,茶味甜而润。

与几位茶友一边喝着六堡茶,一边便谈起六堡茶市场的“去年、今年和来年”,在座的有经营茶庄的老板,有资深茶客,六堡茶发烧友,也有是刚喝茶三两年的MM。大家都是爱茶之人,自有共同语言,一边品茶,一边交流心得看法,不亦乐乎。

话题从一位MM对梧州六堡茶的编号代表意思的求证开始,当然,面对美女的提问,各位资深茶客和业内人士“义不容辞”地详尽回答,回答之后便又再补充,却又发现还需补充说明,最后,大家都会心而笑了。

原来,现在梧州生产六堡茶的厂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每个生产出来的茶的编号各有一套,比较多茶友知道而编号规范厂家有梧州茶厂、进出口公司(现中茶公司)、上冠公司等几家的。而一位茶友说,即使是梧州茶厂的茶,有些编号所代表的意义,都是连老茶客都“语焉不详”的。

两年前,笔者曾专门就此请教过梧州茶厂的几位权威人士,答案也不是统一的,不过,“作为批号来理解就可以了”是比较共同的说法。

笔者也曾专门请教过上冠公司的总经理吴杰,据他说他们对编号的统一,在一开始就比较重视,定得比较规范,吴杰也对此做了详细解释,上冠六堡茶的编号:ABCD四位。其中A代表本款六堡茶的原料品种(茶树的品种);2代表“桂青5号”品种,3代表“桂青1号”品种,4代表“桂青2号”品种,5代表“云南大叶种”,6代表“桂青4号”品种,7代表“桂青3号”品种,9代表“桂青6号”品种,B代表本款六堡茶的等级,其中0代表特级。1代表一级……C代表本款六堡茶的生产年份:1代表2006年,2代表2007年……D代表本款六堡茶生产当年的批次:1,2,3分别代表当年的一、二、三个批次。

由于之前“学”过,所以,这回笔者也在美女面前狠狠地“露了一回脸”,不过,美女一句“这个茶树品种对应关系,这么难记啊?”让俺只得“嘿嘿”赔笑,心中暗暗叫苦,怎么当时没有问一下,应该如何记忆呢。

茶友李先生说起,经常有外地朋友问起梧州六堡茶编号所代表的意思,往往很难说清楚,分别说各个厂的不同做法,而且不同时期的编号也不相同,如茶厂有过四位编号,也有过五位编号,半天也没给茶友说得清。李先生直言,编号过于复杂,是不利于消费者了解,也不利于市场推广的。

一个老茶客,是梧州茶厂“三鹤”六堡茶的拥趸,他一张口便说出一大串的梧州茶厂六堡茶的编号如“5801,0101,6301,6302,6303,6304,6604,0518,5101,1601,1603,1609,0311,0211,0212,1401,1405,1202,0512,1307,0411,3407,3507,1301,0306,2601,2602……”他停了停,喘了口气,说“还有这两年新出厂的和五位的还没说呢。”不过,他也承认,其他厂家的,他也知道得不全。不过,加上以后每年不断地推出新茶,不断地有新的编号,以后怎么记忆确是个问题。

老茶客老周说,现在很多厂家的六堡茶编号就如同密码一样,什么号码对应什么工艺什么茶味,完全没有规律,记忆力稍为差点都不行,想明明白白把这些六堡茶喝个“清清楚楚”,喝好了,下次再找这个编号来喝,也有一定难度,更别说尝新了。有时候,想尝尝不同工艺类型的茶,而厂家各自的编号所对应的含义不同,对应六堡茶类型工艺特征不明显,也无从入手。

一位网络上经营六堡茶的小梁说,云南普洱茶的编号统一早早走在了前面,在计划经济时代(有说具体是1976年),云南几大普洱茶厂的生产统一由云南省茶叶公司安排,由云南省公司编了茶号(也叫唛号)。从茶号可以知道这茶是哪个厂生产,什么工艺、什么等级的茶青所制。

据了解,普洱茶的具体做法是“开头的两个数字代表每一种配方(拼配方案)首先研制成功的年代,即拼配方案工艺成型年份,第三个数字表示所用毛茶中主要比例的等级,最后一个数字代表茶厂的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非常统一而简单明了,如“7262”是指勐海茶厂主要用6级茶青,按72年成型的拼配方案生产的普洱茶。另外,很多茶厂还加上“801”“802”等等代表2008年生产的第一、一二批次的茶。

普洱茶的规范编号,对其几年前的强势推广“功不可没”,即使当前整个茶市场处于一个低谷的情况下,对于重新培育市场,重新让消费者认知,都是非常有利的。

一位从喝普洱转到喝六堡茶的茶友说,目前这样“各自为政”的编号,是不利于六堡茶的推广,也不利于营销的,很多普通消费者,光记忆这些编号,都懵了,还怎么记得了每种编号的茶味品质?如果六堡茶的生产厂家都能够协商,大家达成共识,按照统一的方法来编号的话,消费者从茶的编号就可以对这个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这对于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是大有助益的。

面对大伙热火朝天的议论,一位茶业界人士道出了其中某些小厂家的“苦衷”。

他说,毕竟由于种种原因,茶青也好、工艺也好,导致每批出厂六堡茶的风格和品质有所不同,喝起来,也有了好与不好之分,在茶友消费者中,便也有了按这个批次编号“找回”这种好茶的做法。便出现了某厂家该批次编号的茶,受市场追捧,特别好卖。由于产量一定,往往便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某些厂家便“重新生产”这个批号的茶推出市场,在商言商,对于厂家而言,似乎也无可指责。毕竟也不是“造假”,或者其已经尽量按照原来的原料配方、工艺来重新生产,但由于六堡茶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往往难以得到与原来完全一致的六堡茶(在熟茶沤堆工艺和后发酵中,往往一堆茶的中间和边缘尚且存在微小差别)。而这个时候的这个编号,所对应不同批次的六堡茶,往往更让人难以捉摸。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整批茶和整个厂家的声誉。

茶友陈杰先生说,对这种情况,更应该由几家大厂牵头,共同探讨一个解决之道。不然,这些不规范的做法,对六堡茶整个产业产生的影响难以估计。比如说,普洱茶的801、802、803的标注,也可借鉴。而且,这种编号的方法,是有利于厂家新上市茶的六堡茶的营销的。

陈先生举了个例子,比如说,某个批号已经很有名气了,每年按原工艺、茶青配方等再生产,使用当时的批号,但须冠上当年的901、902这种年份批号,让之前喜欢这个编号茶的消费者有个认同感。比重新推出一个编号,让消费者重新认识、习惯口味再喜欢上,会更为事半功倍。当然,这种做法不影响到每年另行推出创新的型号和新产品。

圣源六堡茶赴京参展农交会


圣源六堡茶赴京参展农交会

第八届广西名优农产品(北京)交易会于10月10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经典·红”、“好师傅”、“时光·邂逅”、“金花六堡茶”、“板仓陈茶·三年陈、四年陈、五年陈”以及圣源六堡茶陶罐精装等近二十款六堡茶名优产品参加了这次交易会。

第八届广西名优农产品(北京)交易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

广西区政府副主席张秀隆在交易会开幕式上致辞。

这次由广西区农业厅、工信委、商务厅、广西驻京办联合主办的以“山清水秀美广西、生态优质好产品”为主题的交易会,是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推进农产品和企业扩宣传、创品牌、促销售,提升农业产业,帮助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交易会面积6000平方米,设190个标准展位,全区有269个企业参展,参展企业的展位由展馆实行免费提供。交易会形式以农产品(加工品)销售、展示、推介为主,内容有开幕式、产销推介对接会、现场展销等重大活动,总体坚持销售贸易结合,以销为主。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

这次第八届广西名优农产品(北京)交易会,不但是推动广西名特优农产品进入北京市场,扩大广西农产品销售,以及开拓广西农产品华北地区市场的一个重要工作部署,同时也是向北京、向全国、向全世界展示宣传山清水秀美丽广西、推介生态优质农业产品的难得机遇。

广西区农业厅副厅长谢东在圣源展位与圣源茶业董事长李月梅亲切交谈

作为这次代表广西梧州市参展企业之一的圣源茶业,在迎来交易会开幕的第一天,广西区农业厅副厅长谢东,广西区工信委副主任曹坤华,中共梧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朱艳华,梧州市副市长严伯贵,梧州市农业局局长赵春宝等领导就前来展位指导工作,同时,前来品尝圣源六堡茶、选购六堡茶产品的商家顾客等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好评连连,无疑,这次交易会上,圣源六堡茶名优品牌和圣源茶业企业形象均得到了充分展示。

相关链接:

第八届广西名优农产品(北京)交易会展览时间:10月10日-13日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

圣源公司展位:农业展览馆3号馆梧州特色产品展区

梧州六堡茶参展广西交易会受欢迎


梧州六堡茶参展广西交易会受欢迎

1月7日,2012年第二十一届广西科技活动周暨广西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继续进行,并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其中,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洲区签订1.2亿元技改投资合同。

1月7日是周末,广西展览馆迎来了大批游客,在梧州展厅内,35家企业展出的医药、纳米涂料、锂电池、六堡茶、腊肠、三黄鸡蛋、龙眼等产品,受到观展人士的喜爱。

在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展厅,梧州六堡茶、龟苓膏和龙舟腊肠三种产品亮相展销,展位前围满观展的市民,不少观展人士看到产品后,马上在现场购买产品。一位南宁市民细细品尝六堡茶,了解产品的相关情况后,马上买了几筐六堡茶。

在广西科技重大创新成果展厅展示的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黑茶生产线,在广西千亿元产业科技成果展厅展示的梧州制药集团的"广西药物提纯研发中心"项目和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的"精制歧化松香"项目,都引起前来观展的科技人士注意,并详细了解相关情况。

当天下午,自治区党委、政府举行重大科技项目签约仪式,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洲区签订1.2亿元技改投资合同。恒声电子签约代表曾俊说,近年来,梧州恒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梧州发展越来越好,企业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长洲区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公司对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因此决定扩大投资,投入1.2亿元用于技改项目。

链接:2012年第二十一届广西科技活动周暨广西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在广西展览馆继续进行,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黑茶生产线在广西科技重大创新成果展厅展示,梧州六堡茶等产品受到观展人士的欢迎。在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展厅,梧州六堡茶展位前围满观展的市民,不少观展人士看到产品后,马上在现场购买产品。一位南宁市民细细品尝六堡茶,了解产品的相关情况后,马上买了几筐六堡茶。(西湖龙井平台)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从历史中走来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从历史中走来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享誉国内外,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我国已故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等史料考证,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在六堡镇秀丽的山水怀抱中孕育并最终成为著名侨销茶的六堡茶,是自然与人文共同打造的精灵。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版《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当时全国24个名茶之一。传统六堡茶是箩装紧压茶,以六堡镇的恭州村茶和黑石村茶品质最佳。过去由于陆路交通不发达,六堡茶只能通过水路运往广州。广东茶商在六堡镇的合口街设点收购六堡茶毛茶并炊蒸踩箩。然后从合口码头用小船装运至梨埠,再装大木船运到封开,然后装上电船沿西江运到广州。之后再出口到香港及吉隆坡等地,“茶船古道”之名因此而来。

1951年之后,轰轰烈烈的土改,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当时很多农民开始重新种植茶树,茶树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在1953年以前,梧州有大小私营茶商十余家,经营茶叶以六堡茶为最大宗。然长期以来,六堡茶都是以家庭作坊式加工为主,这种方式制约了六堡茶的发展。1953年1月,中国茶业公司广州分公司在梧州设立办事处经营广西茶叶,小型手工业生产加工场设在了角嘴路“老虎冲”内,这就是梧州茶厂的前身。1953年下半年,广州分公司梧州办事处改为中国茶业公司梧州支公司,加工厂也转为梧州支公司领导。1954年1月,中茶梧州支公司改为广西支公司迁往南宁,梧州设立办事处,加工厂属办事处领导。1954年,国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开始取缔私营茶商采购毛茶,广西大部分六堡茶毛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和收购价格,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集中运到梧州茶厂精制加工,梧州六堡茶从长期手工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业化大生产。1955年8月,中国茶业公司批准梧州加工厂为工业企业单位,名称由“中国茶业公司广西支公司梧州办事处加工厂”改为“广西省茶业公司梧州茶厂”,梧州办事处即告撤销。1959年后,梧州茶厂全称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

六堡茶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建厂初期,梧州茶厂在总结吸收六堡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按照“毛茶→分筛→拼堆→初蒸→?堆→开堆→摊凉→复蒸→装笠→入仓陈化”的工艺精制加工六堡茶。当时,六堡茶成品分一、二、三、四、五号及级外茶。一号六堡茶品质要求:外形条索紧结匀齐,色泽黑褐油润;内质滋味醇厚,有槟榔味,汤色红亮,叶底嫩匀。除了严格对样加工外,茶厂还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精神,针对茶叶品质进行合理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茶厂加工出来的成品一般由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销往广州、香港、东南亚以及日本。因为六堡茶耐久藏,越陈越好,而且陈年六堡茶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消除疲劳、养胃健身等功效,民间常用陈年六堡茶作为防病治病的良药。据说早期到马来西亚的华侨主要做矿工,劳累一天后必须要喝上一大碗浓浓的六堡茶才能消除疲劳,因此,矿主招工时会特别注明有六堡茶供应,否则就招不到工人。由于六堡茶特殊的保健作用,故其一直成为马来西亚华侨的生活必需品。

而香港经销茶庄则常以“陈年六堡茶”、“不计年”作为商标,用大宇标榜“正宗梧州六堡茶”,以显示其经营的六堡茶品质优良正宗。1991年日本黑茶协会会长堤定藏先生专程到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和梧州茶厂考察,对梧州六堡茶的品质风格和加工工艺大加称赞。后经日本药业界检测证实,六堡茶有强力降脂解腻、减肥健美功效。消息传开,六堡茶曾一度风靡日本东京。

近年来,随着黑茶类风靡全国、行销海外,六堡茶以其良好的保健功效,独特的风味品质受到了众多爱茶人士的推崇。在自治区及梧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六堡茶产业被列入梧州市2007~2011年农业优势产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目前梧州市六堡茶专业市场的建设已经起步,六堡茶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六堡茶、六堡茶旅游点双双入选“梧州市十佳美食美景”,广西黑茶瑰宝六堡茶正迎来春天。

六堡茶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赴美国参展


六堡茶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赴美国参展

广西新闻网南宁12月13日讯(记者王仕洋特约通讯员吴平韦万春)记者今日从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近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中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论坛”及”“中国知识产权海外宣传周”活动中,广西梧州六堡茶作为18个获得参展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成功地进行了展示宣传。这也是中国首次主动赴海外系统介绍知识产权制度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

据悉,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之一,属集体知识产权。这次“中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论坛”及”“中国知识产权海外宣传周”活动,是中国商务部联合多部门共同举办,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展及相关宣传活动是国家质检总局主办。国家质检总局对参展产品要求极严,如要求产品知名度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等。至今年9月,我国取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已经超过1200个,而仅有18个产品符合条件,其中茶叶类仅有四个产品入选,在广西检验检疫局的积极推荐下,六堡茶成功入选参展名单。

据悉,六堡茶产制历史有1800多年,在清嘉庆年间(1801年)成为中国二十四个名茶之一,素以红、浓、陈、醇、槟榔香等特征闻名于世;而六堡茶在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过程中,虽然出现过要求扩大保护范围的“异议”,但经过多方协调,最终还是没有扩大保护范围,并在2011年3月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使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六堡茶得到国家法规的保护。所有这些都得到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专家及主管机构的充分肯定。

本次展示宣传主要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方式进行。六堡茶展示的图片主要为2010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六堡茶形象、消费者选购六堡茶等图片;而在文字介绍的内容则以中、英文介绍了六堡茶的产品名称、历史及知名度、产地范围及环境、传统工艺与特色、专用标志图样以及产地政府、生产者组织以及产品监管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联系方式等。

通过这次参展宣传,让更多的海外人士较好地认识了六堡茶,有利于六堡茶地理标志保护的海外维权,更好地促进六堡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从历史中走来的六堡茶


从历史中走来的六堡茶

六堡茶的背景六堡茶在清代嘉庆年间,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二十四大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见西方在中国沿海地区非法贸易活动猖獗,便封闭了福建、浙江、江苏三处海关,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对外贸易。六堡茶也随之名声大噪。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六堡茶的沉浮

一直以来,在中国出口的商品中,以茶叶为最大宗。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而六堡茶则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茶叶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这条熙熙攘攘、舟楫往来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六堡茶的过去

《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夜不变,产长行虾捅者名虾耳茶,色、香、味俱佳”。《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民国十五、十六年间(1926年—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

《广西通志稿》戴:“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今六堡镇)为最。六堡茶(又名垌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渐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六堡乡(今六堡镇)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抗日时外销日减,估计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左右。现有面积7500亩。”

六堡茶的现在

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仅为197.5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所恢复,1953年产六堡茶450吨,比抗日时期增加1.28倍。横县也由抗日时期年产221吨恢复到400吨。从2010、2011、2012年,三年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数据看,六堡茶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分别是:6.73亿元、8.30亿元、8.79亿元,在黑茶类的排名分别是:第三、第二、第二。可以看出,近三年六堡茶的整体市场状态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截止2015年,六堡茶的品牌价值更是上升到近14亿元。六堡茶的未来

梧州市长朱学庆说,近年来,梧州市大力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成立了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编制了《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全市有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集中加工区2个,专业茶叶市场2个,年产量1.12万吨,产值11亿元以上,创税超2500万元。

朱学庆说,目前,梧州市已确定打造百亿元六堡茶产业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全力做大做强茶产业,将六堡茶打造成梧州乃至广西的亮丽名片。梧州市委副秘书长、市茶产业办主任唐云凯还宣布向全社会征集梧州六堡茶logo标识和广告词的方案,设计作品要充分体现出“梧州六堡茶”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特色,以形象创意的艺术形式凝聚感染力和冲击力,直观地展现六堡茶的特征和韵味。logo标识和广告词将用于平面、立体再创作,以及网站、文件、宣传用品和媒体宣传等各场合和载体。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通过市委市政府以及广大茶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六堡茶产业的未来必将如其汤色般红红火火。

42家梧州六堡茶企参展桂台茶叶交易会


42家梧州六堡茶企参展桂台茶叶交易会

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开幕在即,位于梧州毅德城会展中心的茶叶交易会会场,已基本完成主体搭建及装饰工作,参展企业将陆续开始布展。

7月13日上午,在毅德城会展中心内,各个展位的主体框架都已经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抓紧完成会场的装饰工作。在梧州六堡茶展区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内,几名工人正利用刷子给搭建起来的展位粉刷上红色的油漆。

随着各展区、展位搭建工作的完成,各参展企业也将陆续进场布展。记者从活动主办方了解到,本次交易会共设梧州六堡茶展区、台湾茗茶展区、广西特色名茶展区、茶艺、茶文化交流区和休闲区共5个展区160个展位(含特装展位)。其中梧州六堡茶展区参展企业42家,展位90个;台湾茗茶展区参展企业29家,展位36个;广西特色名茶展区参展企业14家,展位24个;休闲区展位10个。

梧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装展位是参展企业展示产品最好的平台,此次的交易会共有16个特装展位,其中梧州的企业就占据了15个特装展位,这15个企业都是梧州六堡茶产业的龙头企业,这是为了突出梧州六堡茶的品牌,更好地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的发展。(记者蒙敏莹通讯员黄飞飞/西江都市报)

六堡茶有什么历史故事?六堡茶从什么时候起源的?


宋元以前,中国的茶叶基本上还是按照比较的产区来划分和品评茶类,获得广泛认知的基本上还是长江流域江淮一带的茶品。岭南,福建贵州等偏远地区的茶叶尚未广为人知。苍梧的茶叶基本上还是属于“峒茶”之列,即乡间普遍的农产品一类,还上不了大雅之堂的。

自宋代开始,茶业的中心开始南移,闽南茶,岭南茶因为质量优异而得到重视,开始兴起。苍梧作为岭南故郡,所产茶叶又上佳,自是使人另眼相看。在加上宋元以前的贡茶以团茶,饼茶为主,民间所引用的散茶,末茶,粗老茶等等一概被称作草茶,不为士大夫阶层重视。进入明代以后,草莽出生且一向喝惯草茶的朱元璋认为制造龙团凤饼的“重劳民力”,于是颁旨“罢造龙团”,改进芽茶。这样一来,一改以前茶叶以制作工艺取胜的局面与茶叶本质并重,南方各地的地方茶类得以与以往的名品贡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建茶,岭南茶逐渐得到长足的发展。

明朝以后,苍梧分为11个乡,乡下设堡、闸、洲、甲。六堡隶属多贤乡管辖。因为苍梧茶叶以六堡所产的质量最优,所以对外皆称六堡茶。茶以地名,地以茶传,数百年过去了,原有很多的乡村名称包括多贤、五堡、四堡等都已废弃不用了,唯有六堡们因为有好茶的原因而一直沿用且名扬海外。

六堡茶一向为炒青散茶,尤以霜降后采制的粗老茶叶为一大特色,这也是被以研磨粉碎并压制团茶的唐代和以蒸青为时尚的宋元视作“峒茶”的主要原因。但是“峒茶”虽土,但是在崇尚以真为美的草根茶人那里,她所拥有的生命力,却比那些阳春白雪半的龙团凤饼长久得多。

梧州市六堡茶等产品参展第22届杨凌农高会


梧州市六堡茶等产品参展第22届杨凌农高会11月5日至9日,第二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陕西杨凌举行,我市组织了五家企业参展,推动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梧州特色产品知名度。

中国杨凌农高会是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由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等19个部委主办,每年举办一届。本届杨凌农高会以“创新引领特色现代农业”为主题,重点展示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集中举办现代农业理论研讨、特色农业展览展示、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发布等8大板块、69项活动。

在我市五家参展企业中,广西致中和食品有限公司参展产品为“致中和”龟苓膏,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参展产品为“神冠”牌腊肠,梧州市麦劲堡餐饮配送有限公司参展产品为“新粤西楼”梧州纸包鸡及系列风味休闲小吃,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参展产品为“熹誉”牌六堡茶系列产品,藤县萃香食品厂参展产品为太平米饼。展会期间,梧州特色产品吸引众多参展客商和观展群众前来咨询选购、洽谈合作。

据介绍,我市本次组织参展的企业均为名特优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参展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通过参展杨凌农高会,展示了我市农业科技实力、研发成果和农业产业特色,促进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推广,推动了农业技术、产业项目对外交流与合作。

中茶窖藏六堡从芳村辐射港澳、东南亚


中茶窖藏六堡从芳村辐射港澳、东南亚

中茶六堡茶在广州拥有一席之地

“奔跑吧,中茶六堡”系列之广州篇

小钟文/图

梧州“中茶”公司专注六堡茶60余年,2008年开始发力国内市场,使得六堡茶在全国多个重要城市“开花结果”。五湖四海人,共饮六堡茶。他们都是怎么认识并爱上六堡茶的,他们最喜欢“中茶”六堡茶哪些产品?笔者在走访了青岛、北京、上海之后,上周去到了在中国茶叶界有着重要位置的广州。

“广东人一年能喝掉10万吨茶叶。”这是2015年最新的数字。广东人爱喝茶,坊间酒楼茶楼数不胜数,每一间都从早茶卖至夜茶。正因为有着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全国最独一无二的芳村茶叶市场落户在此。

现今在广州芳村大道西一带有南方茶叶市场、广东芳村茶叶城、山村茶叶城、承鸿茶世界、锦桂茶叶市场、正好茶叶市场、广易钧泰茶叶城、江南茶博园等20多个茶叶、茶具及茶工艺品销售市场,经营面积近20万平方米,年总交易额超过30亿元,商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地,成为全国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辐射面最广、商户最集中的大型茶叶集散中心。

“中茶”窖藏六堡一级经销商老董的植榕斋茶行,就在这浩瀚的芳村茶叶市场里。老董原来不是生意人,因为爱茶而下海,卖六堡茶已经超过10年,他也是“中茶”窖藏六堡第一批签约的经销商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合作,老董的茶行在东莞、广州和北京都设了专营店,主营广西六堡茶。

“身边的客户也好,朋友也好,喝了我藏的那些老六堡之后,很多都把中茶六堡茶列为收藏中重要的一项。你想想,我们现在是在为子孙留住这些好茶,不仅将来他们幸福地有好茶喝,而且这些茶还会保值、升值,给他们带来财富。”老董说。他五六年前亲眼所见,一筐七八十年代的大箩六堡茶,以160万左右的价格成交,而且茶主人还很舍不得卖……

老甄2010年成为中茶窖藏六堡茶第一批经销商,是“中茶”窖藏六堡茶得以在广东市场站稳的另一大功臣。他有专业茶学背景,从国营公司出来“下海”后,选择只做广西六堡茶。

“我开始经营中茶六堡茶时,广东市场基本空白。六堡茶自身名气不大,要想开展局面并不容易。”老甄介绍道。他发现六堡茶的包装是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小竹篓装,再加上六堡茶口感醇和,有特殊槟榔香,和普洱茶口感差别明显,所以他决定从做湖南黑茶和藏茶的中小茶商入手,很快就“征服”了一大批原来喝湖南黑茶和藏茶的茶客,逐渐在芳村打开市场。

曾经老甄喝普洱、单枞,口味很重,如今他和亲朋好友都只喝六堡茶。用他的话说,中茶窖藏六堡茶能调理肠胃,祛湿排毒,很适合广东的地理气候,他们都是“真爱粉”。“我不仅把中茶六堡茶卖到了广东,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甚至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有我的客户。”老甄很骄傲地说道。(小钟南国早报)

六堡茶:和光同尘老六堡


六堡茶:和光同尘老六堡

功夫在茶外

前几天喝到一泡令人铭心刻骨的茶。说来茶也平常,只是市场多见价廉物美的六堡茶。只是此茶选料格外精妙,年份又有三十年之久。人为的精心制作、存放,加上偶然配合的天时地利,再加上永恒的时间,方才成就这一泡韵味极佳之绝品,一饮之下,自然难忘。

几天之后,偶然想喝一碗薄茶,喝完翻出日本茶道的书来看,当看到过去的日本茶人茶会之前所做的准备时,心中若有所动。在日本的茶事里,茶会的主人往往要准备超出我们想象繁杂、整洁的茶庭与茶具。洁净到每一块炭都事先用湿布拭去炭屑,用心到每一块踏脚石提前三十分钟洒上一些水。为了茶事里的一朵茶花,甚至提前半年去云游寻访。我想这个寻访,并不仅只是为了一朵花,也是为了内心的成长。

合上书时,忽然想起这泡老六堡茶,于是我想,不写不行了。

茶之艺

茶本身就是艺术,就是美了。干茶盛装在竹制的小篓中,颗颗饱满,粒粒匀称,是六堡茶中少见的芽叶成茶,虽然比平常的茶细嫩些,盛装的竹篓又比平日见到的小好几个单位,但是当此茶呈现在茶人面前时,仍是带着别开生面的大气与威严。带茶来的老师并没跟同座的茶友说这是什么茶,但仅凭这干茶透出的松、定、静,大家纷纷推测:此是年份极老的六堡茶。

开汤润茶,乳白纱状的茶烟自茶台飘起,久凝而不散,举座皆静。平时要喝好茶前,老师总特别提示我们:要安静,谁也不许说话了。可是泡这泡茶时,大家都敛神静气,注视着茶与水的交融,注视着每一丝茶气的唤发。使人宁静的,并不是“茶”,而是茶中所蕴含的生命力,它的力量博大,却来得从容而宁静,足以使人静下来,我想所谓爱茶,就是希望与之达成交流。

吃茶之美,在于静默,在于不分别。老六堡的茶汤味若槟榔,可嚼,可听,可琢,可磨。当你口中含着一口温润的茶汤,茶气与茶汤的温度合力将四万八千个毛孔一齐打开,污浊尽散,烦闷尽破。此时,茶的苦、甜、陈、郁皆在口中轮回,入口时是清凉、甘甜的,徐徐咽下后,从胃里缓缓升上一股暖意,一种老六堡茶特有的甘醇馥郁徘徊在唇齿之间,使你舍不得张嘴,不忍心讲话。于是平时必不可少的评论与交谈也省略了,你咽下了茶,也咽下了没出口的话,方才发现:哦,原来这是不必说的……

最妙的,原是那一丝若有若无的苦。苦,本是茶中难以回避的,有的茶用香来遮盖这苦,有的茶用润来化解这苦,有的茶苦的钻心,有的茶苦的回甘。而此茶,此苦,天真坦然,令人直面。初入口时那丝微微的苦,在向你诉说:我是茶。回味时那一缕稍纵即逝的苦,则更短暂,更直接:喏,此即是苦。佛遗四谛:苦、集、灭、道。苦乃第一谛也,你知道这是苦了,并不回避它,贪恋它,追逐它,而是放下它,遇苦之时不惊不怖,不喜不悲,方才算是“经历”过苦了。

经历过苦的人,是可以从苦中得到自由的人。

唯此似有似无,似苦似甜,无是无非时低首一瞥,杯中之汤,如琥珀,如老蜜蜡,如寒夜古寺中老禅师点起的暖暖一盏酥油灯……

自此一茶,物我两忘。

茶之境

世上茶岂止万种。而每一种茶,都必有其知音。读茶如六堡,我觉得六堡中最有力的乃是:和光同尘(注1),不忘初心。

人生,还真是像是一次旅行。跟自己商量好了目的、归期,联系好了驿站,最后却往往忘了要到哪里去。一些美丽的风景可以使我们迷路,一些荆棘可以使我们退缩,因为这种种假象层出不穷,种种假我使自己迷惑,久而久之,我们就忘了自己要去哪,也忘了为什么要去那儿。我们将自己调整到越来越随波逐流,越来越自欺欺人的境地,教自己的心各种偏见与谎言以适应这个暂时的驿站和暂时的假象。

可是心不昧境。于是在旅途与终点的屡屡错过之间,矛盾产生了,慌乱产生了,不确定、不安全与不信任也产生了,彼此之间的仇恨,不可回避的产生了。可怜的世人,为了在假象中维持那一个苦苦捏造的假我,不停地制造着动向和意向,不停地暗示着别人和自己:这是我的房,这是我的车,这是我喜欢的品牌,这是我厌恶的人……

茶之境,亦是一条茶之径。拨开这些假象,拨开那个不停要跳出来证明“自我”,害怕真相的软弱的“我”。当你卸下种种面具,不再苦苦扮演自己,当你放下种种欲望,不再迎合执著,当刻意熄灭,造作止息,定有一个自然之真我,在路之尽头与你相遇。当一泡茶用发自生命的体验,用真实向你发问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茶之道。

禅茶不二

禅茶的可恨,可恨就可恨在“禅”之一字。赵州从谂禅师之可爱,可爱就可爱在三称“吃茶去”(注2)而不是“吃禅茶去”。

禅茶不二,是身体力行的体证,而不是费劲心机、自以为是的弄出一种叫做“禅茶”的东西,满怀期待的等着世人顶礼膜拜。如果说茶与禅之间有一些联系的话,我想那在于茶事之中的念念不失,在于“善护念”,在于对一次茶事与茶、茶人乃至世间万物发自内心的珍视与尊重。一种来自接受的尊重,一种洞察世事的穿透力,一种理解之后的宽容。一种拨除纷乱,静至极谧时可聆听和发现到的宇宙语言,这,也即是成就菩提,禅茶不二的指向了。(张菁)

注1:

和光同尘:语出《道德经》五十六章,原文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注2:

吃茶去公案:有两个新来赵州观音院参访的僧人,赵州禅师问他们其中一人,你从前来过我们这儿吗?那位僧人说:没来过。赵州禅师就跟他说,那你吃茶去吧。又问另外一个人,你来过我们这儿吗?那个僧人说,我来过的。赵州禅师仍然说:吃茶去。院主(寺院中的一种职务)在旁很不理解,就问:方丈和尚,没来过的,让他吃茶去也就罢了,那来过的为什么也让他吃茶去呢?赵州禅师就唤他一声:院主!院主忙应“喏”,就相当于答应着了。赵州禅师对他说:你也吃茶去。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渊源


六堡茶历史:六堡茶渊源

谈到六堡茶的渊源,当今报刊、网文、南北方的茶业专家们均说始自唐代,有1500年的历史,依据是权威经典唐人陆羽《茶经》,似是定论了。

笔者有疑,以苍梧悠久的历史、岭南文化之灵气,这不太蠢看岭南人了吗?于是就查这本中国第一位茶叶专家、人称“茶神”陆羽的《茶经》。

成书于公元780年(唐中叶)的《茶经》开篇第一句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请注意这一句:“其树如瓜芦”。

那么岭南的茶的来历呢?陆羽引用了在他之前问世的《桐君录》(东汉人著,一说南朝刘宋人著,全名《桐君采药录》,已佚)一书的记载:

“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

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

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辈”。

此《桐君录》说得很分明,瓜芦木,高大的茶树。显然,南方种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茶都长成高大的乔木了,长成乔木的茶树,人称老茶婆,百龄以上了;“交广最重”,重,即看重、重视。文中的“?”,此字有三解:1、菜;2、择取;3、通“茅”字用。显然是茅之意,且是香茅、桂、姜一类(辈)的香料之属。

整段《桐君录》传递了历史深处的信息:南方有“老茶婆”,树龄上百年了,叶芽也似通常的茶叶,但味很苦涩,只制作成细碎的屑茶,饮用可提神,通夜不眠。煮盐人常买它饮用,而岭南两粤的居民十分看重此茶,视为珍品,有贵客来预先备设此茶,并在茶中加上香料一类的东西用以去其苦涩。

“交广”呢?“交广”二字的“交”字大有玄机!关键就在这个字!

就是:交、广二州。读不懂这“交”字,便只能在唐代止步了。

交州和广州的行政建置,是唐以前、隋以前、两晋南北朝以前东汉未年三国的吴国孙权(于黄初七年,公元226年)设立的。在这之前,汉献帝在岭南只设一个交州管辖(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州府设在苍梧郡之广信县,即今梧州市。交州一分为二后,梧州划入广州辖内,原交州治所迁至交趾(今越南国之北方)。

弄清“交广”的历史沿革,才能揭开岭南茶文化的历史真面目,

这一厘正,可以改写岭南茶文化历史传统的说法(自唐朝始,仅1500年),而应往前推500年,足有2000年的沧桑岁月了!

《桐君录》这段史实,交代了梧广两地人茶文化之精彩和艺术品格。你看:以茶待客,“客来先设”,隆而重之,敬而待之;诚诚兮、恭恭兮、虔虔兮,酽茶一盏,加上香片,请君先尝;涩中有甘,甘中闻香,这远远不是云南、四川煮井盐人那种低水平的牛饮了,而是由饮而品,升格成粤人待客品茗之道,升华、精致为“茶道”了;茶,已从饮、满足解渴的生理需求,雅化为一种高级文化精神享受了。《桐君录》记述的,仅是粤人对百年老茶婆的饮法,“至苦涩”吗、?就“取为屑茶”,就“加以香?辈(香片之类)”;如此泡制、如此品茗、如此茶道、如此茶艺,大异于他地的饮法与做法,洋溢着岭南文化活色生香的独特韵致和异趣奇巧,《桐君录》能不记上一笔吗?陆羽先生能不将其载入经典吗?

老茶婆有老茶的制法、饮法,百龄老茶婆年轻时就没有通常新茶的制法和饮法吗?当然有,但并无特别之处吧,《茶经》不载了。

如上所述,汉代梧州就产茶,饮茶已成习俗。饮的什么茶?梧州向来只产六堡茶,这六堡茶有二千多年历史,似无疑问,并非虚言了。一个“交”字之考,考证出个交州来,把汉未的苍梧六堡茶摆上了桌面,意外之得也。

陆羽在《茶经》还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存世在黄帝之后舜帝之前,是华夏农耕文化的鼻祖,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百草经》),是华夏饮茶的第一人,中国人饮茶始自神农氏之传。《史记》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虞舜大帝曾南巡狩苍梧之野,给岭南带来华夏农耕文明和生活方式,使苍梧蛮族“明德”。这位岭南文化开拓者,南巡苍梧之野之时,其明德、教化的“菜篮子”是否也有“茶文化”的项目呢,这当是在不言中吧。

六堡茶专家:谈谈存放六堡茶


六堡茶专家:谈谈存放六堡茶

文/彭庆中(三口居士)

有经验的茶友都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六堡茶越陈越佳,所以很多茶友都喜欢多买些存着,边喝边放,感受六堡茶随着岁月慢慢老去所带来的变化。六堡茶该如何存放呢?家庭中存放六堡茶须注意些什么呢?

从主要因素而言,影响茶叶存储、导致其发生变化、陈化的四大因素是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再有就是陈放环境的干净、气味等。六堡茶的存储,需将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其中恰当的温度湿度等为利于陈化的因素,阳光直射、杂味串味等为劣变因素则须注意避免。

书上的方法并非都正确

一直以来,我们看到很多书上都有关于茶的存储的方法,比如常见的“石灰块保藏法”“热水瓶保藏法”“抽真空贮藏法”等。这些方法对不对呢?

客观地说,这些方法都正确,只不过不适合我们常常说到的六堡茶存储而已,或者可以说,对于六堡茶或者是普洱茶而言,这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一直以来,平常看到的很多茶书都会说到茶的存储,而且这类茶的普及读物多半不会针对不同茶的分类而提出不同的存储方法,而单一地介绍一大堆“抽真空”、“密闭”、“低温”等措施,往往会误导很多新茶友。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的品种非常多。茶行业中就有“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说法。确实,中国茶叶种类很多,权威分类中基本大类就有绿茶、红茶、黑茶、青茶、白茶、黄茶等,其在种植、加工、品饮、存储等都各有其特性,不可一概而论。

由于过去绿茶是主要消费的品种,所以,很多普及类茶叶书籍介绍的常识多是以绿茶为主。而书中的“石灰块保藏法”、“热水瓶保藏法”、“抽气贮藏法”多是指绿茶而言的,而“抽真空”、“冷藏”等做法,也常见于闽南乌龙茶如铁观音、本山等。因此,新茶友必须了解这点,存茶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容易踏入误区,“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锡罐不太适合存储六堡茶

从前,很多茶客认为,储装茶叶以锡器最好,至今仍有一些老茶客有这样的看法。还有书上说从古至今已被公认为保存茶叶的最佳器皿。现在,市场上好的锡罐还非常昂贵而畅销。

锡罐的兴起应该是在陶罐、瓷瓶、漆盒(漆器的茶器具由于其难以消除的油漆味道而没有太流行)之后。锡罐流行始于明清两代,一则金属制品罐口紧密,而锡又较软而密封功能不错,二来质地光泽明亮,表面很容易做上精美的浮雕,造型又可多变,一经出现,便迅速风行。清末之后,随着手工业、现代工业的逐步发展,饮茶之风兴起,居家必备各式锡罐。纯锡熔点低,不需高温便可熔解,锡版成型之后镌刻容易,加之能工巧匠各出奇技,雕刻繁复精美的花纹,而更为盛行。

在明清两代,粤东潮汕各地陆续发现锡锌等混生的矿脉,潮汕即成锡矿产区。后来,马来西亚也发现了锡矿,开始了开采。潮汕盛行喝茶,将饮茶之风带到马来西亚的也有潮汕、闽南及两广人,他们对茶也是情有独钟,一时间,生产加工锡器皿的锡罐的行业配套便因应市场需要迅速跟上,并向各地推广,清末至民国期间锡罐一时风行各地。

但是,人们很早就发现,锡罐并不是特别适宜用来贮藏东西。因锡极易氧化,虽然新品出来,令人眼前一亮,但时间长了,都会氧化发灰发暗。不过,即使现代工艺逐步解决了锡罐易于氧化变暗的问题,但由于其质地软、过于密闭等特点,锡罐还是不太适合存储六堡茶的。因为,六堡茶的陈化需要氧气、适合的温度湿度环境。

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有一些茶友提出,用玻璃瓶或玻璃罐来存储六堡茶,其实这个做法欠妥。在茶的存储中,避光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在茶叶中,光照会加速茶中芳香类物质的分解,促进脂类化合物的氧化。光使茶叶中的脂肪酸氧化生成了反-2-链烯醛和庚醛,使原有的香气变坏,形成强烈杂味(有人称之日晒味),有资料表明,贮藏在透光玻璃瓶比贮藏在木盒中的干茶变质更快。

记得小时候,印象中我们梧州很多茶叶店在售卖茶叶的时候,大多曾采用过玻璃坛罐装着茶叶。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做法,毕竟商家要向顾客展示所售茶叶的色泽和形状。不过,据向一些年老的茶商了解,按他们的经验,这类“露光”展示存放的茶叶,必须尽快清货,快则半月,多则几月茶就会慢慢劣变、色泽变得暗哑,香气变弱甚至变异。

梧州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冬春空气湿度较大,夏秋高温干燥,是比较理想的存放气候。而在北方,在秋冬季节往往会过于干燥,春季也不如南方潮湿,没有南方地区典型的每年干湿冷热循环一次的气候变化,而这点对于六堡茶的陈放是很有利的。就如同过去曾经将搬进搬出防空洞作为六堡茶的工艺流程的效果一样。

六堡茶对存放地点并不挑剔,不论是空间大或小,是阁楼还是专有茶仓库,只要不受阳光直射,不受雨淋。基本是适宜存放。

存放六堡茶器具的材质有瓷器、陶器、竹篾编织物、竹木器物等几大类。用瓷瓮放置六堡茶得留心,厂家茶特别是带略带酸气的新茶,偏于潮湿不宜放入这种容器,还是放入竹编箩筐或陶瓮较好。瓷瓮以存放陈茶为宜,特别是已经非常完美的老茶,用瓷质的容器放置,更为适宜。陶罐细分为上釉与不上釉两大类。上釉的陶瓮保湿度较佳,活性适中,同样适合放置陈茶。不上釉的陶瓮、竹编箩筐、竹木器物以及葫芦等,透气性好,有温湿度变化,利于茶的转化,一般的六堡茶都可以放置。

竹木器物(或者是漆器)的话,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因为新的竹木器具往往还有一些气味,漆器也是,衡量这些器物是否适合存茶,还是以其是否有异味为前提了。假如是经过长时间的晾放或采用工艺去除异味,这些竹筒、木盒、漆器之类存放茶叶,还是可以的。

放入这些容器前,六堡茶可以先用纸包好。纸的选用,最好是透气的无异味的玉扣纸、砂纸、生宣(不宜用熟宣,熟宣多有矾的气味)、棉纸、毛纸等,不宜使用塑料袋。一般家庭中如果放不了这么多坛坛罐罐,也可将六堡茶用纸包好后,存放于干净无味的装食品用的纸箱中。

正确把握通风和透气

一般茶书上,说到茶叶存放,大多都会写着“放置在阴凉通风之处”,对于六堡茶而言,此说值得商榷。尤其是梧州的冬春季节空气湿度很大,这种做法就必须小心,因为茶叶,容易吸潮。春季,如果增加了通风相反会令茶品很容易受潮。

六堡散茶可用纸包好或放入陶罐中,箩装茶、饼茶等可放入无味的纸箱中,并封好,做到“透气”就可(在春季“回南天”这点尤为重要,包装纸和纸箱有调节作用,可以挡住外界过多的湿气。)。可以封好度过春天雨季的茶品本身所含水分也不能太高,如果是新茶,本身含水很高,就在无雨的秋冬季就应该适当晾开透气,使其干燥。在春季湿度大的季节,不宜频频翻动纸箱,以免六堡茶受潮。

不过,也无需过于担心,即使是天气潮湿,对于存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你做到了上面几点,用包装纸和纸箱营造一个“湿度缓冲区”,就很足够了,建议不要使用除湿机或是空调的抽湿功能长时间“吸干”茶的水分,而以自然状况下的湿度存放为最佳。

即使是空气湿度不大的季节,也应该慎重看待这个“通风”,按一些茶人的经验,存放六堡茶的地方,不需要空气流动过快,也就是说不需要太“通风”。一般而言,经过充分沤堆发酵,发酵比较完全的六堡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放置,去除堆味后,不宜存放在过于通风的环境中。甚至,如果是一定年份的发酵充分的六堡陈茶更要避免通风,基本保持透气即可,过于通风相反是对存茶不利的,这里须把握好这个“通风”的度。

农家茶、厂家茶宜分开放

茶很容易吸味,有一定经验的茶友都知道这点,有的茶友更有一些教训。所以,我们存放茶叶的地方都必须远离污染和味源如化学品香精、香皂、檀香、香木、樟脑等气味浓厚的物品。而且一旦染上杂味,是很难去除了的。花茶的窨制也是利用了茶易于吸味的原理生产出来的。六堡茶中,六堡农家茶(即传统工艺的六堡茶)以有其独特的风味,受到很多茶友的喜爱。但很多茶友同时也觉得困惑,农家茶、厂家六堡茶这两种茶一起存放,可以吗?

一般而言,很多农家茶品有其特有的松烟味、炭火味,与厂家六堡茶(后期渥堆发酵)气味有很明显不同,混放在一起,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窜味”,是不适宜混放的。不过,由于茶友们手中的茶,往往都有各种独立的包装,不会真正“混”放,因此觉得“问题不大”,实在是没有分开存放的空间,这样的做法也未尝不可。不过,假如家里空间许可,还是分开存放为好。

说到这个包装,尤其需要注意异味,一些厂家商家往往会忽略了这点,在此提醒茶友们的注意。一款六堡茶拿回家中,请首先检查一下现有的包装是否有异味,特别是一些印刷的油墨味、锦盒包装味等等。如果发现有异味,请尽快地将茶取出,用干净砂纸简单包好,放置在通风处摊晾一段时间,或能补救。千万不能直接放置在有异味的包装内存放。

最后,强调一点,存放六堡茶温度和湿度是关键,根据季节变化和存放地点因地制宜,务实、灵活,个中既有效果又有乐趣。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访京词话:从六堡茶访京参展说起》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