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六堡茶】

群策群力:推动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017年梧州市第二次政党会议协商于7月5日上午在市委会议室举行。会上,梧州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为梧州市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情况和六堡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受市委书记黄俊华委托,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学庆主持会议。会议现场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有: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学庆,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碧珍,市政府副市长赵越,副市长黄恩,市政协副主席、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名誉会长李贞梅,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会主委韦宁,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曹垂龙,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督查室主任陶建军,市政府副秘书长邹知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孔斌,民革市委会专职主委钟锋,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民革市委会兼职副主委潘建忠,民盟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周云英,民建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燕萍,苍梧县副县长、民建市委会兼职副主委黄文斌,民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梁汉樱,广西益远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民进市委会兼职副主委冯勤,农工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萍,梧州市顺景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农工党市委会兼职副主委陈旭棣,市侨联主席、致公党市委会兼职主委蔡光天,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继宗,九三学社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卢莹,市工商联主席钟雁,市工商联副主席黄干洪,市一中副校长、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林卿云,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江琳,市委改革办主任刘继斌,市发改委主任曾健勇,市科技局局长陈绍霖,市工信委主任梁钦,市财政局局长李旭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封雷,市住建委主任覃震西,市农委主任赵春宝,市旅发委主任罗剑,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局长曾一戈,市茶产业办副主任武卫国,市房改办主任甘伟棠等。

会上,市茶产业办副主任武卫国从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措施及亮点、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四个方面汇报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

针对六堡茶产业发展的问题,梧州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抒己见,为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出谋划策。比如:建议加大六堡茶种苗繁育、标准化茶园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六堡茶产业基础水平;大力发展六堡茶旅游,六堡茶产业发展与旅游、健康养老等问题结合发展;发展六堡茶龙头企业,解决“有星星没月亮的问题”;同时建议挂牌六堡茶高新技术企业,申办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提升科技内涵,加大六堡茶文化传承保护力度,建设六堡茶主题公园,尝试在主要街道、桥梁等基础设施上,增加六堡茶文化元素;创新六堡茶宣传模式,讲好六堡茶故事;加强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与互联网融合,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吸取其他茶类经验教训,紧抓茶叶质量安全等等。

在认真听取发言后,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学庆指出,大家对问题分析很透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操作性强,市委、市政府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融入到下一步工作当中,推动不动产登记、六堡茶产业发展工作等工作扎实开展。

其中,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学庆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尤为关注,他在会上特别提出三点建议:

1、注重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其中规模是指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和扩大企业产量产能,双管齐下打造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新征程。

2、抓好品牌提升,提升六堡茶品牌影响力。一是发挥国际市场的优势扩大出口,二是抓住六堡茶特色小镇建设的机遇加快产业发展。www.Cy260.Com

3、抓好产业融合,重点做好茶与旅游的结合。以建设岭南健康养生城为主导,以打造六堡茶特色小镇为核心,将茶与长寿结合起来,规划做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讲好六堡茶故事。茶与科技融合,建立区级重点茶叶实验室,引导六堡茶企业优先挂牌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本次会议大家群策群力,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中肯到位,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又是一大‘助攻’,相信未来六堡茶产业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cY260.com编辑推荐

斗茶标准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


斗茶标准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

由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梧州海关牵头起草的《六堡茶斗茶规范》正式实施。这是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六堡茶斗茶标准,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批准发布的茶叶斗茶标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现代斗茶活动蓬勃发展,斗茶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巨大变化,并与现代茶叶品质和审评方法标准相融合。斗茶的作用也随着现代媒体的宣传而日益扩大,具有宣传茶知识、推广茶产品、引领时尚的重要作用。

“我国各地斗茶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各类机构举办的六堡茶斗茶活动层出不穷,先后有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文化研究会、生产企业、茶庄等举办过斗茶。”梧州海关食品工业品监管科科长吴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参加的斗茶,是在产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评比内容主要是感官质量,评比方法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斗茶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不尽相同,效果也是相差甚远。”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斗茶更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通过公开渠道检索,国内外至今没有斗茶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继承斗茶传统文化精华,发挥六堡茶斗茶的导向作用,在梧州海关牵头下,联合业内18家单位、29人参与,于2018年2月向原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六堡茶斗茶规范》立项,在经过答辩后于2018年4月获得立项。随后,起草小组对梧州海关提出的标准草案进行了5次内部征求意见,并召开了一次内部研讨会,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形成公开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并形成送审稿。2018年12月14日,该标准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的审定。

《六堡茶斗茶规范》具有普遍性、大众化,旨在促进更多的茶叶生产企业通过斗茶交流制茶经验,提升制茶技术,提升整个茶产业的供给质量和消费品味。

定义

斗茶是指由主办机构组织,由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按规定的原则、要求、程序和茶产品执行标准规定,对参评茶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由主办机构公布优胜者的活动。六堡茶斗茶,是指以六堡茶为对象的斗茶活动。

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评委组成

专业评委和群众评委通过推荐和媒体公开斗茶消息来征集,经过资格审查后择优录用。

计分办法

无论是专业审评得分,还是群众审评得分,其审评计分办法均为在评委对每一个样品的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其剩余评分的平均值。

此外,根据六堡茶越陈越好的特性,该标准将参加斗茶的样品,按照陈化时间长短规定了4种组别,同组别样品之间进行斗茶。标准最后还明确规定主办机构应按预先确定的计划,在媒体上公布总得分排序靠前的样品情况。

2003年至2017年,六堡茶行业从无文字标准到形成标准体系,从两家企业发展成产业集群,市场定位从中低档茶变为中高档茶,年产值从0.91亿元发展至超14亿元,区域品牌价值从6.73亿元发展至20.17亿元,高于上榜品牌的平均价值,影响力从历史名茶变为当代名茶,推动产品价格连续上涨并进军海外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六堡茶产业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梧州海关主动牵头制定标准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除制定《六堡茶斗茶规范》外,梧州海关还牵头起草制定了DB45/T581-2009《六堡茶》、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GB/T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DB45/T1291-2016《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DB45/T1647-2017《六堡产品批号编码规范》、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等6个六堡茶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GB/T32719.4-2016是六堡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也是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随着《六堡茶斗茶规范》的发布实施,以及梧州海关服务企业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多更优质的六堡茶在带给国内外消费者味觉、视觉、嗅觉等诸多美好享受的同时,让消费者也收获更多的健康、安全、安心和满意。梧州海关将以更有力的举措继续推进六堡茶规范化、便利化、标准化发展。

链接:

斗茶,即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具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据文献记载,斗茶源于唐代,最早的目的是应用于贡茶的选送和市场价格品位的竞争,用作斗茶者均为极品名茶。到了宋代,斗茶十分讲究茶的色、香、味,也颇讲究水质和茶器。宋代斗茶活动极具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朝廷和文人、僧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茶民制茶者玩斗茶,是为了自己的茶得个好名次;商家玩斗茶,是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茶饼;百姓与文人雅士及皇宫玩斗茶,则是闲情之趣。

广西梧州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侨销”变“俏销”


广西梧州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侨销”变“俏销”

一品六堡,天下梧茶”。近日,“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茶与咖啡博览会举行,来自东南亚地区200多家茶叶公司及经销商入驻,梧州市代表团的五家龙头企业与外国茶叶经销商签订意向销售合约折合人民币近亿元。

追溯历史,早在两百多年前,梧州人就装满六堡茶沿着西江走出珠三角,到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乃至日本、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六堡茶也成为当地热门“侨销茶”。今天,历史的航道有了崭新的坐标,这条历史积淀深厚、充满传奇故事的“茶船古道”,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再次“扬起新帆”。

得力的措施需要正确的认识。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指出:“六堡茶产业既是一产,同时也‘接二连三’。要树立六堡茶全产业链发展理念,以六堡茶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和业态培育力度,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动力。”

那么,梧州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让六堡茶从地方特色产品发展成了如今的大产业,使其得以立足广西,俏销全球?记者深入采访,探求其中茶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品质保证科技先行

六堡茶因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当记者站在六堡镇的茶园里,远远望见一排排茶树玉带般掩映在薄雾中,春风拂过,茶叶挤出的嫩芽,一片翠绿,沁人心脾。

“除了生态茶园种植以外,梧州还是富硒土壤,这里种茶非常有利于健康养生。”77岁的六堡茶“活字典”郭维深向记者如数家珍般介绍,六堡茶属黑茶类,具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还带有独特的槟榔香味,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饮誉海外,其“祛湿消瘴”的功效受到海外华人的青睐,成为当地热门“侨销茶”,也是当地华人化解乡愁的信物。

“我们种茶、制茶都有严格标准,尽可能保持传统风味品质。”苍梧县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爱云说。

“面对六堡茶近年在市场的走俏,六堡茶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品质优先,以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品质需求。”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主任唐云凯介绍,为了对六堡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梧州已经面向茶农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六堡茶产品达到安全标准。

除此以外,关于六堡茶生产标准也取得重大突破。据介绍,去年梧州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国家标准,并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

“梧州对六堡茶种植地区正进行土壤检测,从科学上提前做好六堡茶茶园种植规划,同时开展茶树良种选育和良种茶苗繁育工作,推广应用六堡茶生产的良种良法。”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说,通过组建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力解决六堡茶关键共性技术,尤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如有机六堡茶生产技术,同时引进茶园修剪机、采茶机等茶园机械并研究相关技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进产品的标准化与产业的规模化。

正是科技先行,注重生态,坚持以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为总体思路,以六堡镇大中村、六堡村为中心,以六堡茶生产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把茶园建设与六堡特色生态农业名镇连接在一起,建成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苍梧县原生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也被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品牌引领产业支撑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梧州市及时出台《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所有权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

“标准化管理,做强品牌,让优质的六堡茶更契合市场需求是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根本。”梧州市市委副书记蒋海东表示,梧州市充分运用现代品牌策划营销手段,全面开展六堡茶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

近年来,梧州市还组织举办了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六堡茶上海食品节品牌推介会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六堡茶的影响力。据权威机构专项评估,目前六堡茶品牌价值达到15.79亿元。

去年5月,梧州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全市茶产业发展,并且已制定出《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了《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重点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

据了解,现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年生产能力达6600吨的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基本建成。预计总投资3.2亿元,设计产能1.4万吨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也正在建设中……

“现在是六堡茶发展的好时候,有了政府扶持,我们企业更有信心加快发展。”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向记者表示。这位当年搬着茶筐,坐着“绿皮”火车去参加茶叶品鉴大会的“铁娘子”,向记者讲述着创业的艰辛历程,也憧憬着六堡茶发展的美好未来。

“前不久,我们遇到了贷款难题,政府协调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天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向记者说,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天誉公司以茶文化为引领,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机制创新融合发展

“从今年开始,梧州市设立六堡茶产业扶持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具体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奖励,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梧州市市长朱学庆表示。

不仅仅在资金方面,2016年12月,梧州市牵头组织成立了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由市农村投资发展公司和4家重点龙头茶业企业共同出资组建,重点做好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资本运作、市场运营等工作。这一机制创新对梧州整合茶产业资源,提高茶产业市场化程度,激发茶产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

有了梧州市政府的政策扶持,社会资本也不断聚集梧州。2016年9月,梧州市茶产业办公室与深圳世纪贤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金总规模达人民币5亿元。一些茶叶交易相关机构,比如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和君集团等也表示要利用品牌、网络及资源优势,积极推荐并引导所投项目单位及关联企业落户梧州市,促进梧州市的经济发展。

正是有了这样的机制创新,梧州市开拓六堡茶市场更有底气。“除了巩固传统海外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新兴海外市场。”唐云凯表示,梧州将尽快打开“线上”营销渠道,推进“互联网+六堡茶”实施,建立完善六堡茶官方网站,与国内知名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建立网路链接,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好网上销售和服务工作。

梧州景色优美,生态良好,享有“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要做好与旅游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加快建设六堡镇六堡茶生态旅游区,开发茶园观光、茶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线路,打响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朱学庆强调,“还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保健茶饮品、长寿健康茶饮品,推动六堡茶产业与健康养生产业深度融合。”

政银企齐齐发力 共谋六堡茶产业发展大计


政银企齐齐发力共谋六堡茶产业发展大计

为有效解决我市六堡茶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促进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9月10上午九点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政银企融资座谈会。梧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浩岭,副市长黄恩出席会议,市金融办、国土局、茶业办、苍梧县和市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市相关茶企负责人参会。

座谈现场

座谈会上,梧州市各茶企介绍企业发展情况及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对相关问题一一回应,并结合现有的融资政策和六堡茶产业发展情况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我市茶企在融资上存在茶叶抵押价格低廉、缺乏第三方评估、茶园缺乏价值评估体系,难以形成有效抵押、尚无公共茶仓等问题。如何破解这一系列的难题,是我们需要思考解决的。

在听取各金融机构和茶企的情况介绍后,黄恩副市长对相关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要认真研究融资政策,破解茶叶难以形成有效抵押的问题;

2、利用现有的融资政策,探索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困难情况;

3、利用扶贫信贷等政策,形成政府+茶企+项目的模式,放大效应。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浩岭对相关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茶叶公共价值评估体系建设,制定茶叶公共评价标准,建立公共茶仓;

2、政府办、茶业办和金融办合力协助做好“中介”角色,做好茶企与金融机构的牵线搭桥工作;

3、各茶企要抱团发展、诚信经营,形成合力打通瓶颈,重塑从茶园-茶企-经销商(即茶园→茶杯)的产业链,实现利益共同体。

4、相关金融机构要加强研究解决茶企提出的问题,开发针对性的金融产品。

六堡茶进入快速发展期


六堡茶进入快速发展期

茶界盛事,齐聚梧州。10月20日,“第十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在广西梧州开幕。本届年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中共梧州市委、梧州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承办,全国各省(区、市)茶叶(业)协会、商会,梧州市六堡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协办。年会以“质量安全、品牌建设、转型升级”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领导及相关代表们齐集一堂,交流聚会,共谋发展。随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了2014年度的行业调查结果,并对2014年度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的十强代表、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工业转型示范县、中国六堡茶品牌进行了授牌表彰。据了解,博览会期间,参会嘉宾将围绕六堡茶产业发展开展全方位研究讨论。同时,组织参会嘉宾到梧州六堡茶企业,考察六堡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情况,增进各方对梧州六堡茶产业的了解,推动多方合作。除举办博览会外,梧州市人民政府还举行了六堡茶加工区特色街开张、二期入园企业奠基仪式,茶企业产品专场推介,六堡茶书法摄影展等活动。备受关注的是中国茶业界著名藏家蔡金华的出手“扫货”,博览会当场签订了价值人民币400多万元的六堡茶购货合同,引发展会内外高度关注。蔡金华因其在东莞市长安镇茶仓内近7000多千吨,市值超过30亿元的藏茶而曾经被中央电视台报道,是中国茶业界的知名藏家。业内人士表示,当时蔡金华购茶的举动影响深远,极大地鼓舞了茶商茶农,令六堡镇茶农觉得种茶、卖茶有利可图。此后,一批茶叶合作社开始大胆走出六堡镇,走向市场。用蔡金华自己的话说:“六堡茶独特的风味、厚重的历史积淀、立竿见影的养身功效,足以让藏家心动,值得大量收藏。2009年我开始大量收藏六堡茶,还没到十年,茶叶价格已翻了几番。”据了解,六堡茶闻名于世是在清朝,但若要追根溯源,六堡茶则拥有更悠久的历史。因前些年产量有限,六堡茶主要以外销为主,被称为“侨销茶”,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名。梧州六堡茶不但有着显著的自身特色,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梧州六堡茶在历史上,曾有过与云南普洱茶不相伯仲的影响和辉煌。近年来,随着中粮集团在广西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并逐步开启全国的经营步伐,这久藏深闺的六堡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黑茶圣金 六堡茶推动经济发展


黑茶圣金六堡茶推动经济发展

茂圣茶业公司资深顾问郭维深。(记者徐维远摄)

六堡茶是梧州特色產业的重要支柱,被誉为「黑茶中的圣金」;梧州市政府近来将六堡茶產业打造成该市农业產业化支柱,更为当地带来农业发展、就业增长及「扶贫」的作用。

据梧州市农业局统计,该市总茶园面积已达7.5万亩,六堡茶生產企业45家,相关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產量超11200吨,產值11亿元以上,创税超2500万元;茶產品畅销大陆各省市及港澳、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另外,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经网,在2016年共同对大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作价值评估,结果显示,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

这也促使梧州市政府以「十三五」所强调的创新为发展策略,积极鼓励茶农以企业建设标准化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园、建设自有生產线及创立商标等。

当地着名的六堡茶龙头企业「茂圣茶叶」董事长苏淑梅受访表示,梧州地理环境优良,种植出来的茶种质量非常高;且当地水质优良,奠定六堡茶的竞争力基础。「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绝对有助于将六堡茶推销至东盟及世界各地」。

拥有20多年制茶、產茶经验,曾任梧州茶厂厂长的郭维深,目前担任茂圣茶叶的资深顾问;针对为何茂圣可成为六堡茶產业中的佼佼者,他表示「源头决定质量」,该企业利用基地、农户和技术,确保茶叶原料的品质,除刺激地方经济转型,更带动当地茶农脱贫致富。(旺报)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良好

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培育,企业的积极参与,六堡茶市场流通体系初露端倪。一是全国首家六堡茶专业零售市场在梧州鸳江丽港开业,梧州茶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十几家梧州六堡茶企业相继开张营业;二是梧州茶网建成,通过梧州茶网宣传六堡茶产业和六堡茶文化,宣传和推介六堡茶产品等。

而六堡茶最终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也为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堡垒。"地理标志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防止假冒产品充斥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一鸣,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07年之前,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市场开拓不好,梧州茶厂都是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六堡茶,一年也就300吨的产量。"梧州茶厂党支部书记、副厂长何志强向记者介绍说。2007年以后,由于梧州各六堡茶生产企业开始注重宣传,积极参加区内外茶业博览会,注意改进产品包装,增加产品的美观度,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形象逐步建立。

何志强说,随着茶企给予经销商的各种优惠激励制度的建立,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国内市场需求渐大。2007年,梧州生产的六堡茶产品,几乎都是没有生产出来就已经定购一空,国内市场已从以前广西及粤港澳市场,逐步拓展到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大市场,且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外销渠道方面,数十年来六堡茶每年都保持着数百吨以上的出口,近几年来梧州市每年的六堡茶出口量都在千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显示了六堡茶产业强劲的发展态势。

何志强向记者陈述了自己关于六堡茶市场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他说:"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制约,犹如泡茶,讲究时间和技巧,掌握不好容易发苦。"

何志强说,随着六堡茶市场需求的逐年扩大,原料短缺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梧州茶厂在加强原料采购和改良现有基地的基础上,在昭平、蒙山等地培植和扶持种植基地,这些基地进入盛产期时,年产干茶可达3000吨至4000吨,将逐步满足其年产量1万吨的发展需要。

然而,近年来,六堡茶生产与经营作坊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部分企业租用旧厂房、旧仓库作为车间进行六堡茶加工,生产设施简陋,存在加工技术不成熟,经营管理无序等问题。何志强认为,原料优良、生产过程规范直接影响六堡茶的品质。品质不好的六堡茶含有超标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物质,长期饮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此外,口感不好的六堡茶其营养成分也大打折扣。

记者注意到,自己正在冲泡的六堡茶编号为"0855",其参评广西第一届春茶节,获得"桂茶杯"特等奖,代表梧州茶厂制茶水平,具有价格适中、质量中上性价比较高的特点,汤色红浓明亮。据介绍,"0"为茶叶等级,即特级;"8"为年份,即2008年获得"桂茶杯"特等奖;"55"为批次,即第55批次。然而,另一款编号为"07123"则意为2007年4月份在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同一厂的茶叶编号并不一致。

此前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其每批次茶叶编码所代表的意义也不一致。如本地某知名厂家生产的"5612"六堡茶同样荣获2007年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但编码完全不同。各生产厂家、各批次六堡茶的编号为何不一致?编码的依据是什么?

何志强等一些梧州茶人还指出,目前,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保健功效等还缺乏系统全面的宣传推介;六堡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六堡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以及六堡茶茶树品种选育等,由于没有专门的科研机构,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研究,相关定量、定性指标有待完善等因素也制约着六堡茶产业的发展。

何志强告诉记者,六堡茶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同为黑茶类的云南普洱相比,其知名度在全国来说仍远远不及。六堡茶如何健康、快速地发展,已经成为梧州六堡茶企业及政府部门关注的的问题。

在此前的采访中,梧州市几位知名六堡茶企业的负责人,也与记者探讨了关于打造六堡茶品牌的途径和方法。他们认为,在宣传方面,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打造梧州六堡茶在全国的知名度。而作为企业自身,宣传时则提炼出各自鲜明的特色,如"中华老字号"、绿色生态、多项国际金奖的特优产品等宣传口号。

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播,直接影响六堡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因此搜集六堡茶资料,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六堡茶文化的特点,整理出版六堡茶专着,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在充分完善六堡茶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化媒体手段,通过书、报、刊、影视等形式,传播弘扬六堡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间风俗。

同时,六堡茶的编号絮乱难记,不仅消费者容易混淆,在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业内人士指出,六堡茶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普洱茶的经验,设立规范的品质标准。使消费者通过有规律的编号,理解茶叶生产的厂家、年份及品质。

另外,以梧州的两个中国六堡茶名茶城为龙头,建设以各主产区乡镇批发市场和各零售商店为支撑的本地市场网络。创造条件在区内外各大城市设立六堡茶连锁专卖店网络,在广州南方茶叶市场、深圳东方国际茶都等一些大城市的专业茶叶市场开拓一块六堡茶销售专区,以成为六堡茶企业在各大城市的基地,以便于向各大城市的茶叶零售店分销茶叶,拓宽销售渠道。

此外,梧州交通网络发展迅速,因此与旅游业的结合必定能使六堡茶产业得到更快捷有效的发展。政府可打造一个六堡茶文化博览园,以六堡茶文化博览园建设为主,挖掘和开发民族茶文化,打造融茶文化体验、溯源、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区(长廊);加快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六堡茶产业链,促进茶健康消费和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侨销”如何变“俏销”——广西梧州市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观察


“侨销”如何变“俏销”

——广西梧州市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观察

“一品六堡,天下梧茶”。近日,“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茶与咖啡博览会举行,来自东南亚地区200多家茶叶公司及经销商入驻,梧州市代表团的五家龙头企业与外国茶叶经销商签订意向销售合约折合人民币近亿元。

追溯历史,早在两百多年前,梧州人就装满六堡茶沿着西江走出珠三角,到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乃至日本、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六堡茶也成为当地热门“侨销茶”。今天,历史的航道有了崭新的坐标,这条历史积淀深厚、充满传奇故事的“茶船古道”,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再次“扬起新帆”。

得力的措施需要正确的认识。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指出:“六堡茶产业既是一产,同时也‘接二连三’。要树立六堡茶全产业链发展理念,以六堡茶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和业态培育力度,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动力。”

那么,梧州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让六堡茶从地方特色产品发展成了如今的大产业,使其得以立足广西,俏销全球?记者深入采访,探求其中茶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品质保证科技先行

六堡茶因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当记者站在六堡镇的茶园里,远远望见一排排茶树玉带般掩映在薄雾中,春风拂过,茶叶挤出的嫩芽,一片翠绿,沁人心脾。

“除了生态茶园种植以外,梧州还是富硒土壤,这里种茶非常有利于健康养生。”77岁的六堡茶“活字典”郭维深向记者如数家珍般介绍,六堡茶属黑茶类,具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还带有独特的槟榔香味,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入选中国24个名茶之列,饮誉海外,其“祛湿消瘴”的功效受到海外华人的青睐,成为当地热门“侨销茶”,也是当地华人化解乡愁的信物。

“我们种茶、制茶都有严格标准,尽可能保持传统风味品质。”苍梧县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谭爱云说。

“面对六堡茶近年在市场的走俏,六堡茶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品质优先,以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品质需求。”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办主任唐云凯介绍,为了对六堡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梧州已经面向茶农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六堡茶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六堡茶产品达到安全标准。

除此以外,关于六堡茶生产标准也取得重大突破。据介绍,去年梧州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国家标准,并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

“梧州对六堡茶种植地区正进行土壤检测,从科学上提前做好六堡茶茶园种植规划,同时开展茶树良种选育和良种茶苗繁育工作,推广应用六堡茶生产的良种良法。”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马士成说,通过组建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力解决六堡茶关键共性技术,尤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如有机六堡茶生产技术,同时引进茶园修剪机、采茶机等茶园机械并研究相关技术,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进产品的标准化与产业的规模化。

正是科技先行,注重生态,坚持以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为总体思路,以六堡镇大中村、六堡村为中心,以六堡茶生产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把茶园建设与六堡特色生态农业名镇连接在一起,建成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苍梧县原生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也被认定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品牌引领产业支撑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梧州市及时出台《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所有权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

“标准化管理,做强品牌,让优质的六堡茶更契合市场需求是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根本。”梧州市市委副书记蒋海东表示,梧州市充分运用现代品牌策划营销手段,全面开展六堡茶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

近年来,梧州市还组织举办了2016年桂台(梧州)茶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暨茶叶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六堡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六堡茶上海食品节品牌推介会等大型宣传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六堡茶的影响力。据权威机构专项评估,目前六堡茶品牌价值达到15.79亿元。

去年5月,梧州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全市茶产业发展,并且已制定出《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了《关于促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重点扶持六堡茶产业发展。

据了解,现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0亩,年生产能力达6600吨的万秀区六堡茶集中加工区已基本建成。预计总投资3.2亿元,设计产能1.4万吨的苍梧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也正在建设中……

“现在是六堡茶发展的好时候,有了政府扶持,我们企业更有信心加快发展。”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向记者表示。这位当年搬着茶筐,坐着“绿皮”火车去参加茶叶品鉴大会的“铁娘子”,向记者讲述着创业的艰辛历程,也憧憬着六堡茶发展的美好未来。

“前不久,我们遇到了贷款难题,政府协调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天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向记者说,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天誉公司以茶文化为引领,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机制创新融合发展

“从今年开始,梧州市设立六堡茶产业扶持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具体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奖励,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梧州市市长朱学庆表示。

不仅仅在资金方面,2016年12月,梧州市牵头组织成立了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由市农村投资发展公司和4家重点龙头茶业企业共同出资组建,重点做好整合资源、创新发展、资本运作、市场运营等工作。这一机制创新对梧州整合茶产业资源,提高茶产业市场化程度,激发茶产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

有了梧州市政府的政策扶持,社会资本也不断聚集梧州。2016年9月,梧州市茶产业办公室与深圳世纪贤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基金总规模达人民币5亿元。一些茶叶交易相关机构,比如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和君集团等也表示要利用品牌、网络及资源优势,积极推荐并引导所投项目单位及关联企业落户梧州市,促进梧州市的经济发展。

正是有了这样的机制创新,梧州市开拓六堡茶市场更有底气。“除了巩固传统海外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新兴海外市场。”唐云凯表示,梧州将尽快打开“线上”营销渠道,推进“互联网+六堡茶”实施,建立完善六堡茶官方网站,与国内知名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建立网路链接,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好网上销售和服务工作。

梧州景色优美,生态良好,享有“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要做好与旅游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加快建设六堡镇六堡茶生态旅游区,开发茶园观光、茶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线路,打响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朱学庆强调,“还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保健茶饮品、长寿健康茶饮品,推动六堡茶产业与健康养生产业深度融合。”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梧州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

2月9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六堡茶产业发展大会,总结分析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加快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市长朱学庆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朱学庆指出,去年是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丰收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保持了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好态势,六堡茶产业规模、品牌效应和产品价值稳步上升,工作成绩值得肯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差距与不足,采取措施提高茶叶企业实力市场占有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朱学庆强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的实施,六堡茶作为横跨一二三产的特色优势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各级各部门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发展壮大六堡茶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继续加大六堡茶产业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快打造百亿元茶产业,努力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全面提高六堡茶产业化发展水平。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一要做优产业规划明晰茶产业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为促进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遵循。二要做实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三要做大产业规模,一方面突出抓好六堡茶原料基地及六堡茶加工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实现六堡茶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四要做响品牌和影响力,加快申报注册“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商标,加大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五要做大销售市场,完善“线下”流通网络,打通“线上”营销渠道,扩大六堡茶市场占有率。六要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一方面做好与旅游业发展的结合文章,另一方面做好与健康养生产业的结合文章,推动茶叶、旅游、养生等元素深度融合。七要做强科技和人才支撑,提高六堡茶科技含量,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据悉,目前全市六堡茶生产企业达50家(获QS或SC认证),从业人员4500多人;2016年六堡茶产量超1.2万吨,产值达12.8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主持会议,市领导叶剑强、黄恩、黄荣森参加会议。(祝琳梧州日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群策群力:推动六堡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