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梧州学院将申办茶学专业培养六堡茶研究专业人才

日前,记者从梧州学院获悉,该校六堡茶茶园前段时间种下的6500棵六堡茶树苗长势良好,下一步学校方面将继续加大投入,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景观设施。

据了解,该六堡茶茶园位于梧州学院田径场环山公路拐角山坳处,占地三亩左右。栽种六堡茶树苗主要目的在于学校进行六堡茶文化推广和科学研究,同时也为梧州学院茶学专业的顺利申办奠定基础。

去年,梧州学院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成立,相关负责人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发现梧州学院校园内气候湿润,适合茶树的生长,同时一些山坳、边坡可以通过种植茶树重新进行美化、绿化,因此在校内开辟了六堡茶茶园。茶园内的六堡茶树苗由专业人士提供,同时还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为茶树成活、成景提供保障。

目前,梧州学院正向广西科技厅申报组建“广西黑茶(六堡茶)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六堡茶良种选育和品种优化、六堡茶污染物防控技术及发酵关键技术研究、六堡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及六堡茶质量安全标准研究。

“六堡茶茶园的建设将为六堡茶科学研究提供基地。”梧州学院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同时,梧州学院将在今年申办茶学专业,并于2017年开始招生,该专业将从茶的基础知识、茶叶的种植、茶叶的制作、茶叶的销售、茶艺等方面开设课程,而六堡茶茶园将成为该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基地。(记者万立平通讯员郑文锋)

延伸阅读

专业地告诉你:六堡茶祛湿的外界原因


专业地告诉你:六堡茶祛湿的外界原因

南方的回南天并非百度百科上所说的那样“每年春季二三月”,它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想来就来。每次遇到强冷空气,一连十几二十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小编OS:世界上下雨最多的城市除了伦敦,还有梧州),忽然一个回暖,前后气温相差只需3.5℃以上,屋外不下雨,屋内下雨了。为啥?回南天,天花板滴水(Di-Da-DiDi-Da-DiDiDaDiDaDiDiDa-Da-Di)。

但作为这一方水土的梧州人,早已习惯屋内淌水的日子,此外,也已经懂得如何利用周边生长的植物祛湿解毒。

▲引自陈见、李佳颖、高安宁、梁为亮、赵金彪.2015.广西“回南天”发生特征及预报着眼点.气象,41(3)

 但作为这一方水土的梧州人,早已习惯屋内淌水的日子,此外,也已经懂得如何利用周边生长的植物祛湿解毒。

▲图为3月中旬回南天时的楼梯

▲两广人习惯饮用六堡茶祛湿调肠胃

【四味居士?说六堡之六堡茶的基本常识】里曾引用过这样一段话:

“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清代医家徐洄溪

那么,按照中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六堡茶祛湿,也就不难解释了,这与茶树的生长环境和储存环境有密切关系。

▲六堡内山茶园

▲六堡茶茶芽有紫芽、红芽、绿芽、白芽

取其所生之地

六堡茶的原产地,北边是萌诸岭余脉,最高山峰海拔1787米,阻挡了部分南下冷空气,使气温不致于过低,北上的暖空气也因此抬升。另外,梧州地处西江起点,桂江、浔江、西江三江汇聚。常年平均温度19.9~21.5℃之间,平均相对湿度在78~80%。环境湿度如此大,植物必须抗湿才得以适应于生长繁殖,自然而然的具备了祛湿的功效。

▲引自《贺州市志》:第三章气候物候

▲图为梧州桂江、浔江、西江交汇处,举世闻名的鸳鸯江

鬼斧神工般的地理环境,使得六堡茶原产地形成了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一年四季,水热同步,夏长冬短的独特小气候,最适宜茶树生长和非常利于茶叶后期陈化。

▲图为茶船古道东安江与贺江交汇段

取其所生之时

回南天的时候,公司门口的草坪各类祛湿的野生草药疯狂生长。六堡茶茶树在几千年的适应中也一定具备了抗拒“湿”的能力。

▲图为公司门口“回南天”时疯长的野生中草药们

接下来插播一条提到周边城市湿度的天气预告,供大家参考!(梧州的阴雨天气与回南天都要来得猛烈一些)

对话·四味居士

问:六堡茶在干燥的北方存放,还祛湿吗?

四味居士:六堡茶本身具备祛湿的功效,在后期制作工艺中,若发酵陈化好,特别是古法“罨、蒸、焗”工艺的六堡茶,祛湿的效用有增无减,且稳定。所以即便是在干燥的北方存放十年八年,效用依然。

人物介绍:

项广胜先生,号四味居士,三百年六堡茶老号广生祥掌门人。数年来,致力于六堡茶古法工艺的继承与发展,秉承弘古法道,行健日新之理念,足迹遍访六堡各主要产区,将广生祥一脉相传的四味六堡茶工艺不断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了六堡茶这个千载茗茶的神奇工艺及祛湿效用。

普洱茶原产地专业窖藏的生物学意义


普洱茶原产地专业窖藏的生物学意义

普洱茶的后发酵是普洱茶最后的一个加工环节,也是周期最漫长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可以让普洱茶从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化的环节,也是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最高的一个环节。或许,正因为这些因素,普洱茶拥有了中国茶叶特有奇观:独特的存茶大军。

自2007年开创全球第一个"普洱茶庄园"的十多年来,柏联团队对"普洱茶庄园模式"这一原创,从未停留在概念或炒作,科学探索与实践始终深植于生产的核心,对普洱茶品质形成的三个关键生产环节各要素、工艺的研究专业而有深度,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现,正所谓实践才能出真知。

时间,是验证和承载事物、历史、文化、科技成果的价值轴。柏联庄园“原产地窖藏”和"原产地茶窖”从提出到实践到结果,历经了无数次的经验与实验的碰撞,时间为科学论证和结论提供了足够的保证。

与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及团队历径了十载风雨,今天的成果(尽管还未达到自由的高度)是对“庄园产业链”的一个补充完善,更值得肯定的是它为普洱茶后陈化发酵科学研究向生产技术的转换开启了一扇门、铺设了一条道。

它不是一个概念,是一种科学,是一门技术,是一链产业。

普洱茶在经过了初加工与精制加工后,直至包装的完成,并没有完成最终品质的塑造,尚需一个陈化的过程,即后发酵。在这一点上,普洱茶与白酒、葡萄酒有极为相似的一面。这些酒类在经过了蒸馏之后,立刻进入窖藏阶段,其陈化的时间有的达到10年、20年之久才能上市,有的则时间更长,因此高档酒自古就有年份之说。普洱茶的陈化时间要求比酒类更为严格,历史上出现的“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习俗,证明普洱茶的陈化时间远远超过酒类。普洱茶有“越陈越香”说法,其实就是告诉消费者普洱茶是以陈为尊,而非以鲜为胜的特殊产品。这也是普洱茶与绿茶的主要区别。

其实,普洱茶的后发酵是普洱茶最后的一个加工环节,也是周期最漫长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可以让普洱茶从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化的环节,也是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最高的一个环节。

或许,正因为这些因素,普洱茶拥有了中国茶叶特有奇观:独特的存茶大军。

“存茶”是专指民间将普洱茶通过贮藏方式完成后发酵过程的习惯用语。虽然它没有成为普洱茶的专业用语,但“存茶”两字,却是普洱茶界至今使用最为频繁的非专业用语之一。

一、从仓库到仓储、再到专业贮藏:探寻褐变之迷

普洱茶后发酵就生茶而言,有两个最直接的感观指标:一是茶叶外观颜色的变化,即出现褐变现象,二是冲泡之后茶汤出现的红褐色,当然也包括叶底的褐变程度。因为褐变现象是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是否达到“由生转熟”第一指标。

普洱茶的褐变现象与仓储自然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紧密相连,如广东地区自然环境本身具备高温高湿的特点,使普洱茶在后发酵中具备明显的诱导褐变的优势。因此也就逐渐在普洱茶界形成了共识:广东地区存茶转化效果好于云南普洱茶产地。这样就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广东为集散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存茶”大军,二是云南很多普洱茶厂家也将大量货品发往广东进行存储,以期获得更好的后发酵的效果。

其实,就普洱茶产生褐变现象而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解决。那个时候云南发明的“渥堆”方法,可使普洱茶在四五十天中产生褐变,是使茶叶由“生”向“熟”转变,故将这种方法制成的普洱茶称为“熟茶”,是人工快速发酵的产物。但是精明的广东人迅速发现这里存在的问题:人工发酵制成的“熟茶”只解决了一个“熟”的问题,而通过自然发酵解决的是“成熟”的问题,虽然“熟”与“成熟”有相同或相近的涵义,但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品质上的差别。这也就使普洱茶后发酵出现了另一个延伸,我们原以为已经完成了发酵过程的“熟茶”,其实也需要后发酵的过程,只是时间比“生茶”大幅缩短而已。缩短的原因是因为“熟茶”在“渥堆”过程中已完成微生物发酵阶段,开始进入“酶促氧化”阶段,这个过程可使“熟茶”的品质向上提升一大步。

因此,广东在历经了从仓库到仓储模式,再到专业贮藏,历经三十多年的探索。这其间包括争议较大的“湿仓茶”“干仓茶”等等的实践,印证了广东地区进行的普洱茶后发酵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但是,围绕普洱茶的后发酵,我们或许还存在很多误解。

一是普洱茶后发酵属于普洱茶“再加工”环节,是对已经具备可以在市场流通的商品(散茶和紧压茶)通过特殊的发酵方法促使其品质有一个新的提升。这种技术或者称为制备方法己属于典型的生物发酵工程范畴。说的更准确一点,这个过程仅凭传统经验积累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关专业实验分析与发酵模型为基础,加上符合生物转化与发酵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条件的配套与支撑。虽然很多企业在仓储环境中围绕温度与湿度上下了不少功夫。甚至片面的将工作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做为普洱茶转化的“独门绝技”,其实只满足了普洱茶后发酵产生的褐变条件。至于其它化学成分的演变,包括次级代谢物是怎么出现的?是什么?为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至今都搞不清楚。出现了将普洱茶后发酵的技术环节“简单化”与“片面化”的倾向。比如普洱生茶与熟茶就是两种发酵模型,前者需要微生物的“干预”,后者则直接进入“酶促发酵”过程。其实,普洱茶的后发酵实际已经进入到生物发酵领域的“深水区”。别说在普洱茶界,即使放在其它食品发酵领域,也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科研课题。

二是对微生物菌群“属地性”缺乏了解与误读。这是一个专业问题,也是普洱茶后发酵面临的最大难题。自然界有种特殊现象,即不同地区的微生物,尤其是特殊微生物,都有属地的概念,一旦离开自身属地,要么变异,要么消亡,再由当地的微生物菌群替代。

问题是,微生物寄宿在普洱茶内主要作用就是产“酶”的,“酶”又是普洱茶发酵的“催化剂”。普洱茶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化合物(绝大部份属于小分子且具备药用价值)都是“酶促发酵”的产物。因此,不同地区的微生物产的“酶”是有差异的,产生的化合物也不同,这也就直接导致普洱茶后发酵品质的不同。这几年出现了很多“游历”外地多年的普洱茶重新回到云南普洱茶产地“存放”。表面上看是一个偶然现象,其实更是一种新业态的开端。

同时,伴随普洱茶后陈化的回归,普洱茶原产地窖藏这一概念开始登堂入室,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二、原产地窖藏的生物学优势

普洱茶后发酵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更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其实,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云南普洱茶的后发酵基本上都是在云南普洱茶产地完成的。其采用的方式属于仓储模式,这种模式,优点是实现了递次发酵,符合精细发酵的要求,弱点是陈化周期较长,时间跨度较大,“爷爷制茶、孙子卖茶”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历史上出现的很多普洱茶精品,如“号级茶”“印级茶”等都源于这种后发酵模式。

如果我们将原来的后发酵方式视为原产地贮藏的话,那么现在我们提出的原产地窖藏则是原产地贮藏的升级版,其实质不是单纯的普洱茶后发酵旧模式的回归,而是方法更科学、时间更合理(大幅缩短)、品质优化靶向性明确可控的一套全新的普洱茶后发酵工艺体系,也就是完成普洱茶第三生产环节,实现普洱茶后陈化工厂化生产的过程。

原产地窖藏值得关注的几项生物发酵优势:

1、微生物一致性的特征。传统的普洱茶加工,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几乎所有的工序都在一个特定的自然区域内完成。其发酵的“主力军”一一特殊微生物菌群,具备一致性特征。从茶园到茶厂,再到仓储(后发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欧洲很多著名的葡萄酒庄园基本上也是这种模式,即庄园葡萄种植、庄园酒坊酿造与庄园酒窖窖藏发酵“相连与相邻”方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形成三个生产环节的“无缝衔接”;二是确保内外微生物的高度一致性,体现产地的“纯正”与“正宗”。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葡萄酒庄园模式。就发酵过程微生物一致性而言,中国一些著名的酒类企业也是如此,如茅台酒、郎酒等,其所有的发酵过程都是在产地完成的。

2、微生物一致性生物学优势。传统普洱茶产地,尤其是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区域内,除了存在植物的多样性外,还生存着多种特殊微生物。很多微生物的繁衍可追溯上亿年,它不仅具有野生性质,同时又是这个独特生态环境中独有的优势菌群。古茶树的成长离不开它的“呵护”,古茶树自然生命的延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也隐藏着它的功劳。我们一直想破译古茶树的“长寿基因”,但至今也绕不过这些特殊微生物的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洱茶发酵中,这些特殊微生物所完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由“生”向“熟”的工作,而是催生天然植物活性转化,让大量小分子化合物的衍生与聚合出现,完成普洱茶从“幼小”向“成熟”的转变。这个过程,特殊微生物充当一个“高级操盘手”的角色。

很多品茶专家从一些普洱老茶(三十年以上)中感受到特殊的“茶气”,其实都与这些小分子化合物有关,因为这些小分子物质绝大部份属于抗氧化与抗衰老的“药源”物质,在它们进入人体后产生一定程度化学反应,故将这种人体感受称为“茶气”。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感受的“茶气”是一种结果,它的起因除了与“原茶”品质有关外,还与特殊微生物直接相关,因为抗衰老小分子化合物来源于“酶促发酵”的产物,而这个特殊的“酶”又来源于特殊微生物。但是,这种特殊微生物也有一个弱点,即属地性极强。一旦离开它专属的领地,要么变异,要么消亡,属于十分挑剔的物种。

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普洱茶在非成熟之前异地搬迁之后,会出现原产地特殊微生物菌群消亡,那么普洱茶的后发酵会终止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种微生物,会很快替代原产地域的微生物,后发酵还会继续,只是产生的“酶”会有差异,而“酶”不同,“酶促发酵”的产生的次级代谢物也会有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的种子放在不同地区的土壤中,长出来的果实是有差别的。因此很多人认为普洱茶经过高温高湿之后,“茶熟了,茶也香了”,但是普洱茶后发酵并非“一熟了事”,还有一个次级代谢产物的获得问题,而这个次级代谢产物绝大部份是无色无味的,是肉眼看不到,味觉也体验不到的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分析比对才能知晓的,这又涉及到生物化学分子学领域。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再强调不要将普洱茶后发酵过于“简单化”与“片面化”的原因。因此,普洱茶完整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一致性与非一致性就直接导致了原产地贮藏与异地贮藏的差别。

3、原产地窖藏与原产地贮藏的区别。旧式的传统后发酵属于原产地贮藏概念。但这种贮藏方式偏重于仓储模式,其后发酵的“快与慢”,完全由自然环境温度与湿度决定,是另一种“靠天吃饭”的“农耕模式”,其仓储的模式不仅属于粗旷型的,更接近于“仓库”的形式,有的甚至连正规的仓库都不如。但原产地窖藏则不同,它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传承古法发酵原理,将茶山(茶园)、茶厂、茶窖融为一体,属于原产地贮藏范畴,具有“天时地利”的自然优势;二是有“窖”的概念引入与设计,属于专业窖藏(与专业贮藏有区别)。窖藏的内涵除了硬件设施符合普洱茶后发酵的专有空间外,其温度与湿度的调节更有利于优势微生物菌群的培育与繁殖,提高“优质酶与特种酶系”获取,同时也提高了后发酵的速率;三是原产地窖藏在借鉴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很多普洱茶后发酵独有的生物发酵技术,这些技术制备方法属于创新型的。因此,原产地窖藏不能等同于原产地贮藏,更不是原产地贮藏的的简单翻版,而是一个利用现代生物科技对传统的贮藏方式的改造与升级,目的是使普洱茶后发酵实现更纯正的天然植物的活性转化,使普洱茶后发酵达到更专业、速率更快、品质更好的效果。

三、原产地窖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利的优势,是原产地窖藏的第一标准。

地利的优势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历史悠久且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而且这个自然资源必须具备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稳定性极强的自然生态系统;二是这个自然资源中,茶树资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严苛的要求是古茶山、古茶园、古茶树缺一不可;三是种殖茶树与制作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极易诱发特殊微生物的积聚,因为微生物有演化功能,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使这些特殊微生物菌群成为普洱茶发酵过程的专属微生物。其实,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啤酒专属的微生物有啤酒酵母菌,面包专属的微生物有面包酵母菌等等,同样,普洱茶在长期的生物发酵过程中也自然形成专属微生物。

专属微生物的形成与繁殖离不开地利优势。就云南茶叶产地而言,按照上述严苛标准衡量,能够达到原产地窖藏条件的并不是很多,大家可以参照云南景迈山的地利优势去考察衡量。

2、原产地窖藏是对普洱茶庄园一个功能补充,使之成为一套完善的体系。是否具有庄园模式是第二个标准。

仅有一个地利优势还不够,还需要茶山茶园、茶厂、茶窖三位一体。它们彼此各自独立,又“相近或相邻”,目的是确保三个部分的无缝衔接。这种模式其实是与欧洲一些著名酒庄的庄园模式相同或类似,是未来普洱茶产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云南普洱茶庄园属于庄园模式之一,本世纪初,云南柏联集团收购已有40年历史的国营惠民茶厂,在景迈山建成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庄园,正式开启了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庄园模式,搭建起符合现代文明的普洱茶产业升级版新体系。

3、“窖”的科学功能布局是原产地窖藏的第三个标准。

原产地窖藏不是原产地“存茶”,或者一个仓储的概念。首先存在功能区域的科学布局,体现“窖”的专业属性。以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的专业茶窖为例,采用四进式功能布局:一进为服务区(含接待、品茶交流、样品陈列等);二进为辅助发酵区,也称过渡区(含一次更衣区域,专业发酵用水处理区域、茶叶过渡区域等)。其中,茶叶过渡区域面积较大,四周墙壁由窨泥覆盖,属于密闭空间。这个区域的主要功能是窖泥内寄宿的微生物在接触茶叶后产生多次“聚量反应”,将特殊微生物侵入普洱茶“肌体”,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一道关口。需要提示的是,“聚量反应”除了场地面积有一定要求外,还有足够量的茶叶与过渡区空气微生物浓度的要求,少量的茶叶和微生物空气含量浓度不足是很难形成“聚量反应”的;三进为核心发酵区,由一个个密闭的发酵室组成。每个发酵室的温度与湿度采用智能设备控制,使已经寄宿进普洱茶的微生物开始加速工作,其主导的工作就是产“酶”一一普洱茶发酵的“催化剂”。这个区域具有较强的生物科技专业性,不是“港仓”高温高湿的翻版;四进为“酶促发酵”区,是普洱茶后发酵最后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获得最佳品质的关键环节。后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衍生物质,也称小分子化合物,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是后发酵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因为涉及柏联茶窖的知识产权,这里不便更多提示)。

4、多种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的引入是原产地窖藏的第四个标准。

原产地窖藏不是原产地传统仓储的简单升级,更多偏重现代生物技术的借鉴与使用。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多种普洱茶后发酵的专有技术,使原产地窖藏成为普洱茶后发酵的最佳方法。如云南景迈山柏联普洱茶庄园在茶窖的设计与实践中,创造了多个符合景迈山普洱茶后发酵的专有技术。如发酵用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窖泥的制备与应用方法、送氧与排酸的技术方法、微生物参与发酵的温度与湿度控制方法、酶促发酵阶段的温度与湿度的控制方法、发酵过程中应检测的项目与理化指标的设定、微生物杂菌(非有益菌)识别与灭除方法,等等。(上述是否应该不提)当然,这方面的专业技术还有很多,可衍生多项专利技术,使普洱茶后发酵的从传统经验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上述原产地窖藏的论述,并不是要否定非原产地普洱茶的贮藏,只是几种后发酵模式相比之后,原产地窖藏具备更多的优势而已。其实,非产地普洱茶的贮藏也可以获得好的后发酵效果,但前提必须是,在获取云南普洱茶产地专属的特殊微生物菌群(种),营造适宜这些菌群的生长环境,实现从“自然接种”向“人工接种”转移,包括专属后发酵的硬件设施完善。实现真正意义的普洱茶专业贮藏。

两招专业的审评方法教你尝出六堡茶的好坏


两招专业的审评方法教你尝出六堡茶的好坏

不知道亲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有时候喝六堡茶时不管怎么尝就是尝不出茶好在哪里,尤其是碰到一些口感相近、价格却有差异很大的茶,更是很难试出明显的区别来。

喝茶最关注的就是香气和滋味,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两招专业的审评方法,帮助我们在日常品饮中更好地鉴别茶汤的香气和滋味。

嗅香气

嗅香气一般分为三步,分别是热嗅、温嗅和冷嗅。审评中倒出来的茶汤要一直盛放在有杯盖的杯子里,嗅香时一手托着杯底,一手把杯盖打开一点点去闻,鼻子靠近杯沿轻嗅或深嗅,持续2~3秒后,随即合上杯盖。日常喝茶,闻普通的茶杯就可以了。

1、热嗅。主要是确定茶汤香气是否纯正、有无异杂味。做法是:茶汤一滤出便迅速观看汤色,然后马上趁热闻。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分辨出茶汤有没有陈味、霉味或异杂味,因为温度一旦下降,部分异杂味会开始散发,嗅觉对异味的敏感度会随之下降。嗅时速度要快,一嗅即过,不能长时间闻嗅,一来避免鼻子被烫伤,二来以免嗅觉麻木。

2、温嗅。待杯中温度下降,手感略温热,便开始温嗅。此时的茶汤适宜入口,也最容易辨别香气的浓度、高低,所以,我们先细细地嗅然后品饮,体会香气的高低浓淡,同时感受茶汤带来的滋味口感。

3、凉嗅。尝完茶汤后,嗅空杯,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这个环节。如果此时杯中仍有余香,则为茶叶品质好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香气持久”。

尝滋味

尝滋味一般在看完汤色及温嗅后进行,茶汤温度在50℃左右比较适宜。如果温度太高,易使味觉受烫后麻木;而如果温度太低,味觉的灵敏度会变差。

我们日常喝茶时,自己把握一下温度就行,不必真的拿个温度计去测量,50℃左右的茶汤大概就是比较温热又不烫嘴的阶段。

怎么品尝呢?

专业的方法是:用茶匙取适量(约5ml)的茶汤于口中,用舌头让茶汤在口腔中循环打转,使茶汤与舌头的前后左右各个部分充分接触,并感受刺激,全面地辨别茶汤的滋味。然后,吐出茶汤或咽下,体会口中留有的余味。

日常喝茶时,我们也可以用舌尖抵住上腭,嘴唇微微张开,从齿缝中吸气,使茶汤在口中回转翻滚,咽下后,香气会随着呼气蔓延至鼻腔,这时我们感受到的茶香会更明显。

最后,提醒一点,品尝不同茶汤的间隙,最好用白开水漱一下口。

亲们这下该明白怎么品茶了吧!虽然我们没有专业的审评器具和流程,但是这两招专业的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要炼就一张刁钻的嘴,还得靠平日多闻多品,多尝试。

梧州六堡茶


梧州六堡茶

六堡茶,属黑茶类,原产、主产于中国广西梧州六堡镇,享誉海内外。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环境

梧州市苍梧县的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1天。六堡镇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历史上,六堡茶产区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

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味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泥所构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六堡大部分为云斑石砂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主产茶叶。

六堡茶是指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的黑茶,后发展到广西20余县。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低温杀青、揉捻、沤堆、干燥制成。分特级、一至六级。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为了便于存放,将六堡茶压制加工成圆柱形状。其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浓醇甘和,有槟榔味。该茶的特点是越陈越佳。

人文文化

六堡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就列为全国名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一带。

《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六堡茶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

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营养价值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生产情况

今年3月17日至20日,“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在马来西亚举行,来自梧州市代表团的5家参展企业签署购销合约折合人民币超过9700万元。

梧州以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为目标,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龙头建设、品牌打造等各项工作,六堡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2016年,梧州茶园面积达8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产量超1.2万吨,产值13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六堡茶品牌,在黑茶类列第3位,全国综合排名第28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

2016年5月,梧州市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专门的六堡茶产业引领、指导、扶持机构,制定《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措施。

当前,梧州重点推进的两个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已初现规模。同时,水木蓝山梧州茶城、丽港茶城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已建成。

“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梧州学院举行


“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梧州学院举行

7月13日上午,在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路演大厅,由梧州学院、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市产品质量检验所联合举办了“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仪式上,梧州学院唐平秋书记、杨奔校长分别授牌和致辞。唐书记、杨校长与市科协主席吴舒沁、市茶业办副主任武卫国一道为“中心”揭牌。仪式由麻新纯副校长主持。此外,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农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国资委、市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代表和梧州学院师生代表,共100多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是由梧州学院牵头,联合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梧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共同申报,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同意,建立的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中心”着力于加强六堡茶种质资源保存和品种筛选研究、六堡茶加工工艺与发酵关键技术研究、六堡茶质量安全技术与标准体系建设及六堡茶功能成分研究与多样化产品开发等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六堡茶产业化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全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茶叶品质的标准水平,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创新和增效增收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六堡茶产业化水平。

揭牌仪式之后,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了六堡茶产业发展座谈会。梧州市相关职能部门与各茶企负责人就六堡茶在种植品种选育、加工工艺、质量安全、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热烈地探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科技要起到对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政校企合作和产教研融合的力度,并期待“中心”在六堡茶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品牌建设、新产品开发,以及六堡茶文化挖掘等等方面有创新性突破,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六堡茶学术研究:广西六堡茶


六堡茶学术研究:广西六堡茶

韦静峰文兆明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桂林541004)

摘要:六堡茶是一种后发酵紧压茶,品质特点是“红、浓、陈、醇”,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渥椎发酵主要机理是湿热和微生物作用。由此形成了六堡茶特有的的品质风格。六堡茶加工品质的高低与茶树品种的内含生物化学成分及适制性密切相关。本文介绍六堡茶品质及加工工艺特点,阐述了适制六堡茶的主要品种特性,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产业效益,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广西六堡茶;加工技术;适制品种

六堡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清嘉庆年间就列为全国名茶,因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一带而得名,现产于梧州茶厂、横县茶厂等地。苍梧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产品远销香港、澳门、日本及东南亚等地,是广西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t左右。1983年,横县茶厂加工的六堡茶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经贸部荣誉证书。六堡茶近年产品适销对路,销量急剧上升,供不应求,产量年增长30%以上。六堡茶经独特的工艺加工精制而成,耐于久藏,越陈越好,素有“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据专家预测,六堡茶产业将是广西茶产业一个新亮点,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产地分布及生态环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广西生产六堡茶的县市有20多个,桂东茶区是六堡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包括梧州市的苍梧、藤县、岑溪等县(市)【ll。该茶区位于广西的东部,大部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均气温21℃,无霜期330d,≥10℃的活动积温为6500~

7500℃;年均降雨量1500mm。茶园多分布云开大山北麓东段的丘陵山区和华南丘陵坡地或台地,土壤以红壤和砖红性红壤为主,土壤PH值为3.8~6.5之间。苍梧县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mm,无霜期330d。海拔1000~1500m,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狭谷,茶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六堡茶区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

2加工工艺技术

2.1品质特点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一种后发酵紧压茶,品质特点是“红、浓、陈、醇”,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汤色红浓似琥珀,醇和甘爽,滑润可口,有槟榔味。六堡茶成品有制成块状的,也有制成砖状、金钱状的,如“四金钱”,还有竹篓装的。

2.2采制工艺121

2.2.1采摘鲜叶原料多为1芽3、4叶,白天采,晚上制。

2.2.2初制工艺杀青锅温160℃,手工杀青每锅投叶2~2.5kg,下锅后先闷炒后扬炒,然后闷扬结合,嫩叶多扬少闷,老叶多闷少扬。一般杀青5~6min,到芽叶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为适度。现在多采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摊凉后进行揉捻,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叶破损率在40%即可,揉时加压要适度,其过程大体如下:轻揉一轻压一稍重压一轻压一轻揉,揉后解块。一般1~2级茶揉40min,3级以下的茶揉45~50min。揉好之后,进行沤堆,即将揉好的茶坯放入箩内或堆放在竹笪上进行沤堆发酵,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堆高3~5cm,每箩装湿茶坯15k左右,堆沤时间在15h

以上,茶堆温度一般在45℃左右为宜,如温度高过55℃,则会烧堆,因此在沤堆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散热。沤堆时温度低,即用60℃左右的火温将茶坯烘至五至六成干再沤堆。经过沤堆发酵之后,茶条会轻散一些,因此要进行复揉5~6min。六堡茶烘干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传统的方法是用烘茶媚(烘笼),摊叶3.3cm左右,最好是用松明火烘,烘温80一90℃,每隔5~6min翻拌一次,烘到六至七成干下焙摊凉半小时,即进行打足火,足火温度50~60℃,摊叶厚度6.6cm,烘2~3h,茶梗一折即断即可。

2.2.3六堡茶的复制工艺过筛整形一拣梗拣片一拼堆一冷发酵一烘干一上蒸一踩篓一凉置陈化。

先进行冷发酵,将毛茶增湿,含水量达12%,堆沤7~10d,以补初制发酵不足,当茶叶水分干到10%左右,即上蒸半小时,至叶全软为度,叶含水达到15%~16%。传统的制法是将茶炊蒸后堆置20~30d,这些沤堆的湿热作用,进一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变化。六堡茶的品质要陈,凉置陈化,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来年运销,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因此,复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

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3适制主要品种特性

渥堆发酵的主要机理是湿热和微生物作用,这一传统工艺特点,形成了六堡茶特有的的品质风格。与六堡茶加工品质密切相关的茶树品种是渥堆发酵基础。除六堡茶外,广西20世纪末期引进的云南大叶种、桂西茶区的凌云白毫茶等大叶品种茶树,内含茶多酚类物质丰富,也非常适宜加工黑茶类产品,目前广西栽培适制六堡茶的主要品种及其特性如下[3]:

3.1六堡茶

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现分布于苍梧、贺县、藤县、岑溪、灌阳等地,面积约500雠。该种为地方群体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种。树姿开展,分枝密。芽色有青、红、白三种,以青芽最多,产量和品质也较好。在桂林,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65%,茶多酚28.77%,氨基酸总量3.12%,咖啡碱3.77%,儿茶素总量143.99mg/g。品质优良,汤色红亮,滋味醇和爽口,香气纯正,耐久藏,以陈茶为优,茶叶中有“发金花”的尤为佳品。

3.2凌云大叶种

也称凌云白毫种,原产于广西凌云县,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级群体品种,是广西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品种。属大叶型晚生品种,芽叶肥壮,绿或黄绿,茸毛特多,持嫩性强;抗寒、抗旱及抗螨类能力较弱。在桂林生的茶树,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6.5%、氨基酸总量3.93%、茶多酚30.44%、咖啡碱4.39%、儿茶素总量138.63mg/g。适制六堡茶,主要分布在凌云县、乐业县、西林县,2005年种植面积0.67万hm2,产量0.2万t,适宜广西西北茶区引种。

3.3云南大叶种

原产于云南省境内,是国家级茶树优良群体品种。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引入广西,2005年种植面积1.6万hm2,产量1.1万t。属大叶型早生种,嫩芽叶黄绿肥壮,茸毛多,育芽能力和持嫩性强,抗寒性中等。在桂林5年生茶树,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4.27%,茶多酚30.15%,氨基酸总量3.34%,咖啡碱2.24%,儿茶素总量161mg/g。适制六堡茶,已在广西茶区大面积引种。

3.4龙脊大叶种

原产于广西龙胜县龙脊村等地而得名,群体品种。主要分布于龙胜、临桂茶区,2005年种植面积500hm2,产量200t。属大叶型早生种,嫩芽叶黄绿色,少数为紫芽,茸毛少,育芽能力较强;抗寒性强。在桂林生茶树,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5.90%,茶多酚30.18%,氨基酸总量3.6%,咖啡碱4.6%,儿茶素总量183.1mg/g。适制六堡茶,成品茶有桂圆甜香,滋味浓醇。

3.5安塘大叶种

原产于广西上林安塘乡,为地方群体品种。主要分布在南宁地区,面积约200hm2。属乔木或小乔木的大叶种,树姿开展,分枝中等,新梢紫芽较多。在桂林种植,鲜叶水浸出物46.04%,茶多酚30.64%,氨基酸总量3.09%,咖啡碱4.84%,儿茶素总量182.44mg/g。适制六堡茶。

3.6南山白毛茶

又名圣山种,原产于广西横县南山应天寺,为地方群体品种。主要分布在南山茶区,面积约200hm2。属小乔木的中叶种,树姿半开展,分枝密,新梢黄绿,茸毛较多。在桂林三年生茶树,春茶鲜叶水浸出物42.19%,茶多酚25.93%,氨基酸总量4.23%,咖啡碱3.76%,儿茶素总量141.57mg/g,茶多酚含量不高,但果胶质及氨基酸含量高,适制六堡茶。

3.7桂绿1号

由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2004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级无性系良种。2005年在桂林、南宁、百色等地种植,面积200雠,属中叶特早芽品种,春茶芽梢黄绿,茸毛中等,产量高,抗高温干旱、抗寒、抗病害能力较强。桂林种植,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98%、茶多酚33.71%、氨基酸总

量3.63%、咖啡碱4.63%。适制六堡茶,适宜华南茶区引种。

参考文献:

[1]林朝赐,韦静蜂,李良活.2008~2015广西茶产业发展规划[z].南宁:广西农业厅,2007:38

[2]韦静蜂.茶叶生产新技术[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2006:113~114

[3]陈爱新.广西茶叶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5~46

普洱茶之专业仓储篇(下)


普洱茶之专业仓储篇(下)

当心“过度仓储”毁掉你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后陈化是有时间局限性的。伴随着茶中有益成分的分解、氧化,普洱茶的适饮口感逐渐达到顶峰,再由顶峰急转直下,呈现出一条抛物线状态。抛物线的尾端便是品质劣化,直到失去品饮价值。这个进程是不可逆的。

普洱茶仓储经验谈

普洱茶讲究年份,因其茶质丰富,制程特别,萎凋——杀青——揉捻——晒青,没有破坏其内质活性,有越陈越香之美,所以如何存放好手中的普洱茶,让它的美好能在岁月里升华,并在不远的未来展示在我们面前,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目前市场上的四类普洱茶仓储环境

(二)普洱茶茶仓存放之难

(三)关于一年中普洱茶品的最佳转化期的探讨

普洱茶仓储陈化:除了价格,普洱茶陈化出了什么?

感官的改变

香气的改变

浸出物含量的改变

汤色的改变

咖啡碱含量的改变

以“莞仓”茶解读普洱茶仓储的“通风”门道

茶仓通风门道的三个有效作用:

1、通风可以有效避免仓味的产生

2、通风有利于茶仓顺应四季变化

3、通风可以调节茶仓温湿度

探寻普洱茶的工艺之仓储,解密普洱茶后发酵之路!

普洱茶在包装完毕之后,其生命历程才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在交给岁月的同时也交给了仓储。无论企业、茶商、收藏家亦或是普通的消费者,都离不开储存这道环节。

普洱茶代仓储:冻干技术+高压氧技术+超低温技术

1、原理;冻干技术使茶叶含水量由5%降到0.5%,高压氧技术使氧气由21%增加到88%,超低温技术使茶叶由常温下降到零下180度。

2、注意;由于技术工艺特殊,茶饼不能使用塑料制品、皮、铁、含有胶水的瓦楞纸箱包装。可以使用竹、木、纸、棉、布等传统包装方式。

3、采用先进的仓储技术,不需要拆开原竹篓大件包装。1个月比2年的常温保存效果还好,1年仓储就是常温的24年。茶香明显,苦涩全退,汤色宝石红,叶底褐红,弹性好,活力暗藏。

南茶北藏仓储篇之生茶熟茶能一起存吗?

大家都知道老普洱熟茶有樟香味、豆香味、参香味、枣香味等,如果是让消费者去通过普洱熟茶,渥堆发酵前的原料拼配方式及手法去给普洱熟茶归位,这确实有点难度(比如枣香味的熟茶在拼配时要黄片和茶梗相对多一些才能出枣香)。所有普洱熟茶要通过喝把同一香味、同一口感、同一滋味的熟茶归位,通过喝后同一香型口感的熟茶是可以混存的。

普洱茶“南北方仓”,谁更好?

对于每一位喜爱普洱茶的人来说,变化,才是令人最为着迷的。顺其自然,保留普洱本身的热烈鲜活,与大自然和光阴一起成长,也许就是最好的“仓”。

北方仓:清纯正气萌萝莉

南方仓:柔美陈韵御姐娘

普洱茶南北仓储的技巧与鉴别

总体来讲,南方因为湿热,存储的普洱茶发酵速度较快,生茶的汤色比较容易转红,熟茶的口感比较容易出现“滑”,陈茶的香气不论生熟,多出现樟香、参香。而北方四季分明,天气寒冷的时间较多,存储的普洱生茶汤色转红非常慢,二十年的老生茶汤色都未必会红,熟茶则很少出现较“滑”的口感,但不论生熟,香气的保持都比较好,老茶香高而且富于变化。

普洱茶的仓储概念,如何理解?

普洱茶的陈化,必要经过一个仓储存放的过程。过去,“仓”指的是存放普洱茶的仓库,以前多指某个存放地。发展到今天,“仓”有了更多的含义,包括普洱茶的储存环境和方法。

茶仓的主要划分

茶仓的功能

优质茶仓具备的条件

原产地仓储

优质的原料、精湛的工艺、科学的仓储是形成优质普洱茶的必要条件。一饼普洱茶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变化,这正是普洱茶最为令人着迷之处。仓储现在已经成为普洱茶流通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好的仓储,才能让普洱茶有更具潜力的转化空间,促进普洱茶的价值提升。

梧州学院留学生参加梧州市“品六堡 诵梧州”文化交流活动


梧州学院留学生参加梧州市“品六堡诵梧州”文化交流活动

10月23日上午,梧州学院40多名来自泰国、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在《公众演讲》课程教师秦延良带领下,来到位于万秀区东出口的梧州广生祥六堡茶公司,参加中华文化促进会梧州朗诵委员会组织举办的“诵百年商埠品千载茗茶”主题朗诵活动。

在古色古香的活动现场,80多名梧州市朗诵爱好者与留学生们一道,边品尝着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醇和爽口甜滑,香气醇陈的六堡茶,边轮番上台表演,或诗朗诵、或合唱、或相声,还有朗诵技巧讲授与六堡茶文化交流、汉服礼仪展示,节目精彩纷呈。

留学生们准备充分,积极参与了表演和互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带来《喀秋莎》合唱,越南女生表演了一首中越双语诗朗诵,泰国留学生合唱了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校歌,新奇的舞蹈指挥动作引起一阵惊奇和赞叹……

学校带队老师秦延良表示,安排留学生参加这样的朗诵活动可以让留学生们感受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活动实践中品尝六堡茶、了解六堡茶文化的功效,可以提高留学生中文水平的同时,又加深了他们对梧州六堡茶的认识,促进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梧州六堡茶等概况,也是一次很好的中外文化交流和互动。(通讯员:李城宗)

普洱茶仓储的专业化之路


普洱茶仓储的专业化之路

2006年以来,普洱茶界形成了老茶与新茶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前者属于不可复制的稀缺性资源,大多掌握在香港、台湾等地的老一辈普洱藏家手中,并日益向极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市场挺进。2006年以后,随着普洱茶的兴起,产量激增,且看一组当年的普洱茶产量数据:2004年2万吨——2005年5.2万吨——2006年8万吨——2007年9.9万吨。这是普洱茶产量突飞猛进的三年,这一时期除了经历改制后的国有茶厂迎来了生产的高峰,许多茶厂也是纷纷新建,开足马力生产普洱茶。这段时期前后所生产的大量新茶,存储至今已经逐渐变成陈期十余年的茶。按照传统的说法,三四年之内的茶归为新茶,老茶是指陈期二三十年以上的茶,而十年左右的茶有明显的转化,但还不够成熟,归入新茶与老茶都不合适。按照茶人黄刚的说法,这个年份的茶还处于“蝌蚪刚长出两只小脚,还没有变成青蛙”的时候。茶界一些有识之士对这类茶不断进行命名,从而出现了“中生代普洱茶”与“中期茶”的不同叫法。

“中期茶”是最近两年普洱茶市场上新的增长点,一方面十年左右的茶,仓储得当的话,也都有了一定转化,到了适饮期;另一方面,在全国经济下行,普洱茶市场走低的大环境下,众多普洱藏家开始纷纷释放库存,以求变现,所以市场中一时涌现大量的中期茶,而持有者们也在努力为其手中的茶品树立名声,在各方势力的推动下,中期茶也迅速进入消费市场。由于2011年以后市场对名山古树茶的热捧,导致普洱茶的原料价格水涨船高,也带动了整个原料市场的价格提升,所以市场上的产品一度出现了新茶与旧茶价格倒挂的现象。而中期茶由于早期原料价格低廉,即使算上仓储和时间成本,其价格都可以很亲民,甚至比新的古树茶还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消费者转而会选择有一定年份的中期茶作为日常的口粮茶,实现消耗。说到中期茶,便不得不提仓储。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让其需要经历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进行存储。十年之前,尤其是本世纪以前,普洱茶基本是作为外销品的,主要销往香港等地,存储过程多是由香港茶楼老板完成,所以直到2005年之前,普洱茶仓储的话语权都还是掌握在香港人手中的。而普洱十年也是大陆市场的仓储水平逐渐走向专业化的十年,目前甚至形成了一些知名的仓储品牌。

广东东莞一度是中国的存茶之都,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东莞拥有30万吨的普洱茶存量。目前市场上的中期茶,来自东莞仓的就占了大半。普洱茶的仓储,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现代化、专业化程度上都已经迈向了新的高度。

参观过东莞茶天得茶仓的人都会被震惊,7000多吨的存量令人咋舌,包含了六大茶类,普洱茶占据60%以上。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天得茶业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搭建了一个有茶博物馆、专业干仓存储中心、全国连锁加盟中心、茶叶交易中心、拍卖中心、茶叶银行、电商运营中心等七大事业板块的产业共享平台。就其仓储中心,整座仓库按照专业化茶仓标准打造,拥有良好的密闭性,天花板采用了5层隔热材料,且留有风球作为通风口,墙角处则设置了可开关的紫外线杀菌通风口,以便仓外湿度较低时,可打开通风口通风,利于茶叶的储藏。天得茶仓还设有理化分析室,有着先进的设备,其中包括了像微生物培养箱、电子显微镜、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各种理化分析仪器。

东莞的“双陈普洱”也是以仓储著称的普洱茶品牌,双陈即为“陈化时间,陈化质量”,双陈同样具备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茶仓,向市场推出的都是经过一定时间陈化到位的“成品普洱茶”。其产品构成一方面是从各处收来的优质普洱茶,经过严格仓储后重新赋予双陈普洱的二次品牌,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生产的茶叶,也同样是先进仓再面市。

除了东莞,不少茶商也在各地建立茶仓进行比对试验,以寻求最适宜其品牌普洱茶的仓储模式。日趋专业化的仓储水平和仓储品牌的建立以及有序释放的中期茶让普洱茶能在越陈越香的正轨上越走越远。

梧州六堡茶印象


梧州六堡茶印象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员工介绍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陈、醇”风味

走在梧州的街头,你会发现不管是河东市区鸳江丽港的商铺,还是河西林立的广厦店面,都有一家家茶庄。

正值盛夏,每一处茶庄的货架上摆着上好的茶叶,仔细看去,不同包装的梧州六堡茶占了半壁江山。不论是茶庄老板,还是青春靓丽的女售货员,都会笑逐颜开地向你极力推荐六堡茶,甚至殷勤地为你摆杯取茶,冲泡起来。

品六堡茶,讲究一观、二闻、三尝。先观形与色,只见玻璃壶中的六堡茶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闻其气,只觉香气纯高,带有一种特殊的槟榔醇香;轻尝一口,细啜慢咽,只觉滋味爽口回甘,沁人心脾,让你心旷神怡,暑气顿消。主人果不欺我,这确实是十年以上的正宗六堡茶。

梧州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著称,早在1500多年就已闻名,时至今日,六堡茶在中国黑茶类中更是享有盛名。诸多茶叶行家、评茶专家对六堡茶的种种褒奖,自然不足为奇。

六堡茶产地六堡镇丘陵山地逶迤,汇集了西江、桂江水的灵气,分明的四季里,日照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温和湿润,这样的地理气候,为六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生长环境。而六堡茶历千年而不衰,经百世而益盛,则是由六堡茶的禀性决定的。六堡茶善处自然,它不与乔木争高低,不与天时斗强弱,不与地理抢优势,但愿一年四季郁郁青青,只求到时到候成茶。自然而然的灵性,成就了六堡茶灵动而顽强的生命力。

茶“草”字当头,“木”字为根,“人”字入心,充满灵性与人情味。茶者,淡泊平和,清心寡欲之饮品。品茶、尝茶、喝茶、饮茶,或许是人们代代相传梦寐以求的一种平静、恬适、和美的生活状态。

今将六堡茶细细品来,不觉浮想连连,依托我们的六堡茶品牌,做好一篇促进梧州经济发展的大文章,是完全有可能的。近两年来,梧州市培育优良品种,推广科学采制,规范质量标准,注册品牌商标,倾力打造六堡茶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使六堡茶大踏步走向世界。于六堡茶,这是崇高荣誉;于梧州人,则是希望。

普洱茶之专业仓储篇(上)


普洱茶之专业仓储篇(上)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港仓、大马仓、广东仓等为先导的早一批仓储雏形就开始影响着普洱茶后几十年的存放收藏及转化的走向,后又经过不断完善变革,使得普洱茶在优良、科学的仓储环境、仓储体系建立下,一批批优质的普洱茶老茶得以被保留下来,使得普洱茶不仅在云南、珠三角地区发展起来,也让其在全国茶叶市场上流行起来。

但是整个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中,仓储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成为行业非常尖锐的经济、管理问题,甚至还成为争论不休的科学问题。而在这些众多问题的综合之下,仓储不再像原来仓库存放普洱茶这么简单的事情,经过转变、演化,它俨然成为了仓储体系,成为普洱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就是这一部分,决定了不仅仅普洱茶在地域上发展的差异化越来越重,更在于经济、文化乃至科技上出现巨大差异。比如“东莞仓”和“昆明仓”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抛开普洱茶转化和品质来谈普洱茶发展规模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得不承认两者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的。

因此,仓储尤为重要。如今很多普洱茶品牌商家对这块越来越重视:重视仓储的给普洱茶带来的重要性,重视仓储对后续发展的主动权和潜力。

但对于关注普洱茶、买普洱茶、喝普洱茶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了解它的仓储形式、形态、管理以及特点呢?2018年伊始,就让我们带你一起盘点2017年普洱茶重要仓储知识,充分让你对整个仓储有系统的了解:

茶叶仓库要满足哪些要求?

一、首先来看,茶叶的特性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氧化性和吸收异味的特性,是与茶叶本身组织结构和含有某些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

二、其次确定茶叶的类别

三、怎样储存茶叶?

四、库房容积的计算

茶叶仓库如何更好的管理?

茶叶作为食品,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茶产品仓库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茶叶仓库保管养护作业的内容和措施……

普洱存放之干仓、湿仓与港仓

干仓。比较简单的理解就是自然存放的茶,不用任何手段,自然存放自然发酵的茶都可以叫干仓茶。

湿仓。是一种加速普洱茶转化的捷径催熟法,将普洱茶放在一个潮湿又高温的环境里让其加快发酵。

港仓。其实也是一种湿仓,只是将温度湿度控制的很好,可以将生茶逐步一点一点催化,最后出厂是让人感觉新生茶转化成老茶的速度很快。

普洱茶的仓储形式

经过一定时间存放后的陈年普洱茶,不同人,不同地方储存,都会不同的表现,只要是大家各自喜爱的且科学的仓储都是可取的。普洱茶仓储的走向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

1、茶企的仓储。

2、茶商的仓储。

3、家庭的仓储。

不同仓储环境对普洱茶转化的影响

《老专家高照:谈普洱茶陈化的真相和秘密》中提到:“普洱茶是以真菌中对人体最有益的黑曲霉等有益真菌进行后发酵的茶。当空气湿度超过60%到90%之间,温度超过15度到25度乃至以上,生茶里面的微生物黑曲霉孢子就萌发了,成为菌丝体。

“热湿熟得快,冷藏香又醇”在广州、香港、云南西双版纳储藏普洱茶,因为高温、高湿,真菌繁殖速度快,“熟”比昆明、北京等地要快一倍。但普洱茶在温度和湿度过高的条件下,茶叶含水量超过15%,在茶叶暴露的条件下,是很容易滋长杂菌的。

仓储会改变普洱茶的品质吗?

普洱茶的仓储,在以前是没有认真的专门去进行储存的。现在,随着普洱茶品饮地的增多,各种的普洱茶仓随着也是呈现在我们面前。事实上,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是具备两面性的,干仓和湿仓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也是一样的,有利,自然也会有弊。

怎样判断一款普洱茶是广东仓,还是昆明仓?

许多人买普洱茶,首先问原料、口感和品牌之外,最在意的便是仓储,尤其提起某款茶来自广东时,很多人除了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之外,还会嗤之以鼻,最终选择了昆明仓。

储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优良程度,直接影响着普洱茶后期的转化,若仓储有问题,那么即便其原料再好,也会被放废掉。因此,存放地域的先决条件很重要。

关于普洱茶仓储的8个问题

1、南方天气较为潮湿,家庭藏茶如何控制湿度?

2、樟香是不是来源于樟木,为了茶叶的樟香更明显,是不是用樟木箱存茶更好?

3、茶叶撬开来储藏是否更好?

4、茶叶存放过程中需要通风,那么通风时间如何把握?

5、北方天气干燥,储藏的茶叶过干,如何仓储为好?

6、家庭小茶仓在空间上有没有讲究?

7、防空洞适合储藏普洱茶吗?

8、储藏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2摄氏度,湿度不超过75%,那么最低温度要求是多少呢?

普洱茶昆明仓、北仓和广州仓的口感区别

每个地区由于存储环境(温度湿度)的不同,经过长时间的存放,茶叶在后发酵的速度和口感表现上面也各有表现,广东沿海常年湿度比较大的地区,由于空气里水分比较高,茶叶的转化相对而言要快很多,所以产生了昆明仓、广东仓和北仓等仓储的普洱茶,它们的特点也是不尽相同。

普洱茶仓储大致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目前市面上的普洱茶仓储,大致可分为干仓、湿仓和做仓三种。

干仓普洱茶是指大叶种乔木普洱茶在自然阴干的情况下,放入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储存而得的陈年普洱茶。

湿仓普洱茶是指普洱茶无意存入空气不流通或者有湿气的地方,形成的陈年普洱。

做仓普洱茶是指把潮湿气源故意放入一个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里,加热房间的温度,促使普洱茶发生一定的霉变,从而冒充老茶牟取暴利的方法。

梧州六堡茶历史源远流长


梧州六堡茶历史源远流长

乾隆二十二年,朝廷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六堡茶则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

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条熙熙攘攘、舟楫来往的古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六堡茶“茶船古道”,它见证了六堡茶的辉煌。到嘉庆年间,六堡茶因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六堡茶闻名于世是在清朝,但若要追根溯源,六堡茶则拥有更悠久的历史。因前些年产量有限,六堡茶主要以外销为主,被称为“侨销茶”,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名。

我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通过综合历代史料典籍和当代专家学者们的大量观点,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上古舜帝南巡,有力地证明了六堡茶产地梧州是中华文明发祥地,是一座有着4100年以上文明史的古老城市,而六堡茶,也有着1500多年历史。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提出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同为千年中国名茶的观点。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识产权永久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并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直接推动梧州六堡茶文化发展跃上了更高层次。

梧州六堡茶不但有着显著的自身特色,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梧州六堡茶在历史上,曾有过与云南普洱茶不相伯仲的影响和辉煌。六堡茶,因此被茶界人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梧州学院将申办茶学专业 培养六堡茶研究专业人才》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