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吴燕:梧州六堡茶香里的“铁娘子”

她们自信聪慧、积极创新、敢为人先,一面有女性的温柔细腻,一面不乏男性的果敢与大气。在梧州的民营企业家中,这样一道风景线已越发亮丽——梧州市工商联的女企业家们。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企业家行列中,不仅仅是原来那些来自于零售和化妆品等拥有大批女性顾客的行业,而是在更广泛的商业领域留下了她们的倩影。或许她们已经身处高位,也可能是才崭露头角,实际上各行各业里,都可以觅到她们营运企业、规划策略的芳踪。

本报今起推出梧州优秀女企业家系列专访,讲述她们的创业故事和管理经验。希望读者们能从这些女企业家的“创业经”中收获一份坚持的力量、一股逆流而上的勇气。

无论是对包装材料的选用,还是对外观的设计,吴燕(左一)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记者杨珊/摄

六堡茶的由来伴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为了帮助苍梧贫苦的老百姓,龙母在黑石山下播撒了一批茶树种子。在甜美清泉的滋润下,种子很快长成一棵棵叶绿芽美的茶树,哺育了一方百姓。

梧州市天誉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燕,是六堡茶的受益者,更是六堡茶的传承人。“这是上天赐予的珍贵财富,我们只有用心打造、尽心呵护,才能问心无愧,担负起传承的责任。”

从“爱茶人”到“种茶者”

吴燕与茶之间,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在六堡茶产业还没有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时,吴燕就已经是个“茶迷”。“身边人都知道我的爱好是喝茶,以前专挑铁观音和乌龙茶喝。”

改革开放后,许多年轻人开始奔往珠三角“淘金”,这让当时身为教师的吴燕心动了。“我试着询问家人的意见,没有一个人是不反对的。”那时,教师是一个公认的好职业,不仅受人尊重,福利待遇也很不错。

“但教学工作日复一日,少了些挑战,所以我还是想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吴燕毅然进入了一家外资企业,从低做起。正是由于这段工作经历,为吴燕日后创建茶业品牌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1年,一些对茶业研究颇深的朋友找到吴燕,向她提议可以往六堡茶行业发展。对家乡的眷恋和茶叶的喜爱,让吴燕决定要在茶叶行业中大展拳脚一番。很快,梧州市天誉茶叶有限公司成立起来了。而此时的吴燕,还没来得及考虑生意倘若失败带来的后果。

“我总觉得人不要什么都向钱看,今天经营茶叶生意的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用心地打拼,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品茶容易种茶难。或许吴燕对喝茶饶有见解,但在茶叶经营行业,她算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手”。有过外企工作经历的吴燕深知,摒弃“同行相轻”的旧观念,勇敢“走出去”交流才是突破口。

“在那段时间里,我们详细了解了许多龙头企业的发展史。茶叶文化内涵丰富,这也让我有了思绪,以茶文化为载体,走质量把关的路子,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从“带头人”到“好妈妈”

对于女性企业家来说,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是个考验。吴燕也坦言,一个成功的女性不仅要在工作上发挥出色,还要在家庭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在工作中,吴燕发现,目前茶叶发酵大多依靠传统工艺,比较落后。因此,吴燕把目光转向了技改。不久,天誉茶叶自行发明了全自动智能发酵装置、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让茶叶发酵的时间缩短一倍。此外,这两项发明还荣获了国家发明专利。

“别看茶店到处都是,其实六堡茶产业还没发展成熟,就像一个婴儿一样,需要多方面的呵护。”目前,梧州市种植六堡茶的企业有几十家,茶叶的检验标准成为吴燕最关心的话题。

“许多小企业都追求短、平、快,也就是希望尽快获得收益,因此很容易忽略茶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的问题。”吴燕说,为了保证茶叶质量,她们在种植、采摘、制茶和包装方面都严格把关,图的就是长远发展。“一些小企业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那么龙头企业一定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茶叶的检验标准和程序更应该尽快完善。”

吴燕的魄力在工作中体现无遗,一些员工反映,吴燕在工作中要求严格,许多事都亲力亲为。然而,吴燕身上也具备女性独有的细心与柔情,茶叶的包装设计、企业大厅的装饰装修……都经过吴燕的精心挑选。同时,在对外宣传六堡茶遇阻时,吴燕也会耐心向客商推荐和解释。

尽管工作繁忙,但吴燕总能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我从未缺席过孩子的成长岁月。”吴燕笑言。此外,吴燕也通过各种捐助活动投身公益。每年,天誉茶叶都会拨出专项资金用来资助贫困学子、建设校园等。

吴燕的目标,是让六堡茶走出国门,誉满全球。“当前,六堡茶行业正在经历洗牌阶段,但我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cY260.com编辑推荐

梧州六堡茶


梧州六堡茶

六堡茶,属黑茶类,原产、主产于中国广西梧州六堡镇,享誉海内外。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环境

梧州市苍梧县的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1天。六堡镇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历史上,六堡茶产区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

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味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泥所构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六堡大部分为云斑石砂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主产茶叶。

六堡茶是指原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的黑茶,后发展到广西20余县。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低温杀青、揉捻、沤堆、干燥制成。分特级、一至六级。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为了便于存放,将六堡茶压制加工成圆柱形状。其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浓醇甘和,有槟榔味。该茶的特点是越陈越佳。

人文文化

六堡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就列为全国名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乡一带。

《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诸多历史风云,几经磨难,大小茶号遍布粤桂、港澳、南洋,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六堡茶主要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商人们凭借着西江这条黄金水道将华南、西南的丰富物产以最低的成本运达广州,再从广州转口外销。

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六堡茶著名的“茶船古道”,见证了六堡茶的兴衰沉浮。

营养价值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生产情况

今年3月17日至20日,“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首站在马来西亚举行,来自梧州市代表团的5家参展企业签署购销合约折合人民币超过9700万元。

梧州以打造百亿元茶产业为目标,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龙头建设、品牌打造等各项工作,六堡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2016年,梧州茶园面积达8万亩,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从业人员4500多人,年产量超1.2万吨,产值13亿元以上,创税超2700万元;六堡茶品牌价值达15.79亿元人民币;六堡茶品牌,在黑茶类列第3位,全国综合排名第28位,在广西茶叶类区域品牌中排第1位。

2016年5月,梧州市成立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专门的六堡茶产业引领、指导、扶持机构,制定《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出台《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及《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等扶持政策措施。

当前,梧州重点推进的两个六堡茶加工产业集群已初现规模。同时,水木蓝山梧州茶城、丽港茶城两个功能齐全的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已建成。

梧州六堡茶印象


梧州六堡茶印象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员工介绍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陈、醇”风味

走在梧州的街头,你会发现不管是河东市区鸳江丽港的商铺,还是河西林立的广厦店面,都有一家家茶庄。

正值盛夏,每一处茶庄的货架上摆着上好的茶叶,仔细看去,不同包装的梧州六堡茶占了半壁江山。不论是茶庄老板,还是青春靓丽的女售货员,都会笑逐颜开地向你极力推荐六堡茶,甚至殷勤地为你摆杯取茶,冲泡起来。

品六堡茶,讲究一观、二闻、三尝。先观形与色,只见玻璃壶中的六堡茶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闻其气,只觉香气纯高,带有一种特殊的槟榔醇香;轻尝一口,细啜慢咽,只觉滋味爽口回甘,沁人心脾,让你心旷神怡,暑气顿消。主人果不欺我,这确实是十年以上的正宗六堡茶。

梧州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著称,早在1500多年就已闻名,时至今日,六堡茶在中国黑茶类中更是享有盛名。诸多茶叶行家、评茶专家对六堡茶的种种褒奖,自然不足为奇。

六堡茶产地六堡镇丘陵山地逶迤,汇集了西江、桂江水的灵气,分明的四季里,日照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温和湿润,这样的地理气候,为六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生长环境。而六堡茶历千年而不衰,经百世而益盛,则是由六堡茶的禀性决定的。六堡茶善处自然,它不与乔木争高低,不与天时斗强弱,不与地理抢优势,但愿一年四季郁郁青青,只求到时到候成茶。自然而然的灵性,成就了六堡茶灵动而顽强的生命力。

茶“草”字当头,“木”字为根,“人”字入心,充满灵性与人情味。茶者,淡泊平和,清心寡欲之饮品。品茶、尝茶、喝茶、饮茶,或许是人们代代相传梦寐以求的一种平静、恬适、和美的生活状态。

今将六堡茶细细品来,不觉浮想连连,依托我们的六堡茶品牌,做好一篇促进梧州经济发展的大文章,是完全有可能的。近两年来,梧州市培育优良品种,推广科学采制,规范质量标准,注册品牌商标,倾力打造六堡茶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使六堡茶大踏步走向世界。于六堡茶,这是崇高荣誉;于梧州人,则是希望。

梧州六堡茶历史源远流长


梧州六堡茶历史源远流长

乾隆二十二年,朝廷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大量的茶叶通过十三行加工、包装,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国。六堡茶则以销往南洋诸国为主,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兴旺的水路运输。

每一个产茶季节,六堡产出的大量优质茶叶,从六堡的合口街码头装上尖头船,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条熙熙攘攘、舟楫来往的古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六堡茶“茶船古道”,它见证了六堡茶的辉煌。到嘉庆年间,六堡茶因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

六堡茶闻名于世是在清朝,但若要追根溯源,六堡茶则拥有更悠久的历史。因前些年产量有限,六堡茶主要以外销为主,被称为“侨销茶”,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名。

我国当代著名国学家、文化学者肖健通过综合历代史料典籍和当代专家学者们的大量观点,做了更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上古舜帝南巡,有力地证明了六堡茶产地梧州是中华文明发祥地,是一座有着4100年以上文明史的古老城市,而六堡茶,也有着1500多年历史。肖健为六堡茶作文化定位,提出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同为千年中国名茶的观点。

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识产权永久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并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直接推动梧州六堡茶文化发展跃上了更高层次。

梧州六堡茶不但有着显著的自身特色,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梧州六堡茶在历史上,曾有过与云南普洱茶不相伯仲的影响和辉煌。六堡茶,因此被茶界人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

探究六堡茶“槟榔香”


探究六堡茶“槟榔香”

六堡茶,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槟榔香”。但关于槟榔香,那是一篇文章一个说法,一个专家一个说法,它如此神秘,难以捉摸,却为茶人津津乐道。

茶墨斋于2013年发表了文章《谈谈对六堡茶“槟榔香”个人见解》,在六堡茶“槟榔香”的吃法,滋味,历史上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下面,就让小T带大家走进茶墨斋的六堡茶“槟榔香”吧。

什么是槟榔香?

槟榔香,这一茶香形容词,在别的茶品里极之鲜见。那是不是就没有呢?并不是的。像老六安茶,也是有槟榔香这一描述的,并且据茶墨斋说,他喝过的上世纪80年代老六安,确实也有一些与槟榔香甚为相似的滋味。

我们都知道,香应该是属于嗅觉的。那我们是不是就不用味觉去尝了呢?不是的,我们光靠鼻子的味,是很难把香气感受完全的,我们只有通过更深一步的进食,通过我们一吸一呼才能较完全的感觉到香气。我们对于香气判断最敏感的部位是鼻腔上方,那里有大量嗅觉感受嗅觉细胞,通过上颚与鼻腔相连地方呼气,通过此敏感部位的鼻腔来感受茶香,可以更容易的让敏感的嗅觉,感受到香气特征与一些直接吸进无法辨别的香气。

槟榔香,有见于《苍梧县志》,而梧州地方以粤语为主,那我们香则味也。因为粤语中,“香”“味”是同意的。所以我们在考察这古人对六堡茶的描述时,我们要考虑到,这“香”是不是指槟榔在口感的味觉呢?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试吃槟榔,不止要闻还要尝。

槟榔是何物?为什么会用槟榔香来形容?

槟榔,马来西亚语:pinang,原产地为印度和东南亚直至太平洋岛屿。此时是不是有点奇怪,我们用一个非我国原产,又未见于大面积引种的水果来形容我们六堡茶的香气,不就有点奇怪?

青茶类有兰花香,那是我们中国产兰花历史上对兰花有极高的赞赏;绿茶类有板栗香,那是我们中国产板栗;红茶类有蜜香,那也是因为我们中国是最早驯化蜜蜂的国家。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来,用来形容一款茶的香气,基本上都是有一些特点的,如“清雅”“喜爱”“普及”“美好”等,这些褒义词组合而成的。(单枞的“鸭屎香”此类特怪的茶香形容词除外,^_^)

槟榔原产地并不是中国。但古往今来,海南人把槟榔作为上等礼品,认为“亲客来往非槟榔不为礼”,“宾”与“郎”均意指贵客。用槟榔招待客人那是很体面与盛情的行为。

槟榔是美好的,而与槟榔有着千种传说与故事也体现了人们对槟榔的喜爱之情。

古时,“槟榔”二字是代表着礼貌的和高贵的一种待客水果,所以用此水果来形容并不为过。

我们的理学家朱熹,大文豪苏东坡,留传后事的记叙中,都曾写下对“槟榔”的喜爱,而且槟榔的药用价值也极大。虽然我们现在人对槟榔带有一些不好的眼光,但在古时,槟榔产于南方热带,所以北方人民能吃上槟榔那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

所以说,我们古人拿槟榔香来做为一种茶香的形容,那是有很高的文化与赞美的一种形容词。所以古人用喝六堡茶时能喝到类似“槟榔香”的滋味,那用“槟榔香”来形容,也不足为奇了。

品尝槟榔实验及实验结果:7种可能有槟榔香的原材

在查证各种古代典籍后,茶墨斋准备好了槟榔干果、荖叶、蚌灰、槟榔花、槟榔成熟种子切片、新鲜槟榔果子和湖南槟榔成品7种槟榔产品,探究到底哪几样东西是与六堡茶的茶香有关系的。(下文只做总结,如想详细了解实验过程,请查看茶墨斋原文)

1.槟榔干果(含果壳与果核),未成熟时切块晒干制成,无添加香料等原料。用以入药或者生嚼。还可以用于火锅底料。

实验结果:槟榔干果与六堡茶的“槟榔香”相较,其相似之处在于嗅觉有相似的“烟味”,跟六堡茶的“松烟香”、“瑶香”是比较类似与接近的。而嚼后那口腔内的感觉与香气则与六堡茶没有相似的感觉。所以这槟榔壳干果是闻似而尝不似。

2.荖叶,扶留叶、萎叶,用于包裹着槟榔与蚌灰一起吃。

实验结果:虽然第一次吃,但还挺喜欢光吃这荖叶的感觉的。在吃后的5分钟内,口腔内会残留着荖叶的植物自然香气,此香气有点与六堡茶的新茶时的植物香气比较接近。

3.蚌灰,除蚌灰之外,听卖家说,这蚌灰里还有别的一些秘方的东西。

实验结果:这蚌灰不管是香气与口感,与六堡茶没有一点点相近的感观感受。可以直接无视跳过。

4.槟榔花

实验结果:这个据说是用来煲汤的好东西,但是这一次的不管是泡水喝还是直接干嚼,都没有什么特别有印象的滋味。只是其有一阵干货的气息,有点像虫草花的香气。最后多方面品尝后,得出的结论也是与六堡茶应该没有什么大体相关的感受。

5.槟榔成熟种子切片。此买于药店,用于药用,有驱虫化积之效。

实验结果:喝完这槟榔种子成熟泡成的水之后,感觉就是与六堡茶根本毫无相关的滋味,除了苦就是涩,香气全无,只有干果时有椰香味,喝泡成的水时,此味就消失了。所以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去药店买槟榔来泡水体验“槟榔香”那根本就是经不起实践测试的,除非和药店人员说,要买“大腹皮”(槟榔皮壳干燥后药品),这样倒有可能试出与第一个测试的“槟榔干果”的口感与滋味。

6.新鲜槟榔果子。(只吃槟榔皮壳;只吃槟榔核;槟榔青果连壳带核吃)

实验结果:只当吃槟榔青果连壳带核时,因为有皮壳汗液对核苦涩的冲淡,但还是无法掩盖其核所带来苦涩痛苦,忍着苦涩坚持了5分钟,期间不断的吐槟榔汁以求减低苦涩感,2~3分钟后,苦涩慢慢减少,喉部肿感也减少了一点,口中也慢慢有一点点清香透凉的感觉,通过吸气,鼻腔也是可以明显感觉得到类似木香的一种香气,而这香气与产六堡茶的“槟榔香”也较为相似。

7.湖南槟榔成品。多见于各大超市均有销售。

实验结果:很多人以讹传讹,说六堡茶的“槟榔香”就是湖南槟榔的香气,那是很不负责的说法。

8.最传统的吃法:荖叶槟榔蚌灰合在一起吃!!

实验结果:个人觉得,这不加辅助配料,如果把核去掉一半,然后整个咀嚼还是可以强忍苦涩,吐完汁液后,只嚼槟榔渣时,香气是比较清新与自然的。这一点感受与喝六堡茶喝到上好茶时,那个滋味是比较接近的。

有“槟榔香”的才是纯正的正宗的六堡茶?

六堡茶,槟榔香是其一个大大的特点,但不是有槟榔香才是纯正的六堡茶,判断六堡茶的优质,应该从用料、工艺、口感、仓储等多方面进行判断。

六堡茶香型:兰香、荷香、药香、檀木、樟香、薄荷香、果香、蜜香、烟草香、青草香、草席香、木香等。

口感:浓、稠、糯、粘、厚、醇、绵、软、滑、清、爽、凉、甘、甜、润等。

汤色汤感:红、黄、金、稠、油、透、清、亮等。

茶是茶,槟榔则是槟榔,我们虽然是从槟榔上体验六堡茶的槟榔香,得到的滋味反馈其实最多可以用“形象和准确”来赞美古人描述的准确性,如我们喝乌龙茶,喝到兰花韵,但兰花有很多品种,香气也各有不同,只能说神似来表达,并不能说完全一样,而从“槟榔”中体会“槟榔香”,我们也是取其相似的一点点滋味,韵味。

茶墨斋觉得,我们最终还是要不断的多喝六堡茶,不同年份,不同工艺,不同树种的六堡茶,互相交流与学习中,慢慢体会与结合下来一套自己对六堡茶槟榔香的判断标准与感知能力。理论要与实践结合,那才可以越走越远,万万不可以弃本逐末!

初谈六堡茶香


初谈六堡茶香

在喝过一段时间或者一定数量的六堡茶后,不少茶友会发现:六堡茶的香气非常丰富,槟榔香、菌花香、松烟香、木香、樟香甚至荷香、豆香……六堡茶变幻莫测的香气究竟从何而来?如何分辨香气?记者走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与茶青、工艺等有关

我最喜欢六堡茶的一大原因,就是它变幻莫测的香气。如你买一筐六堡茶存放,一边存一边喝,你能体会得到它一直在变化着。”南宁市资深六堡茶藏家李良荣说,茶叶的香气跟加工用的茶青、制作工艺、存放环境、存放时间长短都有关系。

学茶科班出身、六堡茶藏家贡国璋说,六堡茶不论是茶青、制作工艺都存在多样性,如茶青就可能来源于梧州苍梧县的六堡群体种、广西本地的桂青种、龙脊种,以及引进的云南大叶种等。制作工艺上,现代工艺六堡茶和传统农家六堡茶就有所不同,其中农家六堡茶的工艺还有细分。如此诸多可能性使得决定六堡茶香气的因素变得更具随机性,每一种组合都可能会带出不同的香气。

根据决定因素可分四大类

尽管六堡茶香气丰富多样,但仍有人将其进行了分类。如年份较新的茶仍以原始茶青中所带的原香为主,荷香、豆香、樟香等皆属此类。荷香会出现在以云南大叶种幼嫩茶芽制作而成的新茶中;豆香则出现在桂青种为主的茶叶中。

主要由制作工艺决定的香气,则有大家都比较了解的松烟香,这是农家六堡茶中最常见的,因制作过程中用松柴或松树叶烟熏而成。还有菌花香,则是因茶饼中出现“金花”而生成,具备一定偶然性。

随着自然存放过程中原香一点点散失,微生物参与的后发酵仍在继续,茶叶开始出现木香、药香、参香,统称为陈香。“这些香气的出现,必须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陈放转化,所以也有人将此作为判断茶叶年份的参考之一。”南宁市茶叶藏家梁展明介绍。

当然还有一些香气是茶青、制作工艺、存放条件、存放时间共同决定才能出现的,例如特殊槟榔香。分辨香气要找到标准对照品

走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六堡茶香气尚未有有力的科学研究论述,几乎都是茶友藏家们自己感悟后在交流中总结。“香气的成分很复杂,理论体系还未形成。对六堡茶香气的研究,几乎还是一张白纸了。”有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对六堡茶开展系统的科研,以利于六堡茶的发展壮大。

资深人士们认为,分辨六堡茶香气没什么诀窍,只有多品鉴,多对照,多交流,多总结,功到自然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找到标准对照品,否则,一旦走偏就难调头了。

天赐“槟榔香”六堡茶


天赐“槟榔香”六堡茶

“槟榔香”是茶圈里,很多老茶客在形容六堡茶味觉特点时候的,一个经典词汇。而且在其他茶品里,我们并不多见。早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二十四个名茶之一。现今,在梧州本地的茶叶研究学者,吴平老师等人的《六堡茶之槟榔香味溯源和辨析》一文中,将六堡茶之槟榔香味概括为“一种似淡雅果香、回味呈现甘味,有时还有轻微的木、涩、麻、苦等滋味,但肯定没有强烈的臭青味、甜味、焦味,纵使有烟味,其烟味也不会显著。”综上所诉,六堡茶的槟榔香,是香和味二者有之。“槟榔香”是六堡茶的一大特色,但不是所有的六堡茶都有槟榔香。那么,槟榔香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据六堡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韦洁群女士说:“做茶是一种缘分,有年份的茶,有槟榔香的茶就是真正最好的六堡茶,但是每个六堡茶不是都有槟榔香的,要是有那这茶就有(槟榔香),要没有就没有,哪怕是原产地的茶都不一定有槟榔香。我现在也是做很多实验,有时能做出槟榔香,有时做不出,它不是百分百一定能做得出来的,我自己做茶那么久了,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出槟榔香,都是顺其自然出来的。关于槟榔香是如何产生的,小编也请教了做茶将近50年的制茶专家姚静健。姚师傅简单概括:“槟榔香的产生是以原料为基础,工艺为保障,仓储是关键,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看来槟榔香在六堡茶中,属珍品中的珍品,因为“槟榔香”的形成,是受多个因素影响产生的低概率的事情,所以称之为“天赐槟榔香”毫不为过。据了解到,槟榔香六堡茶在原料的选择上要老嫩程度恰到好处,太嫩,成品的槟榔香不明显;太老,茶味又失去了嫩叶的顺滑。在工艺上要严格把控发酵时间,水分、温度、箘类种群等多方面因素。仓储方面最好是干仓茶品才能转化完全,槟榔香才会高显。存放时间要足够,六堡茶才会出现“槟榔香”的可能。无论是农家工艺的六堡茶或是工厂精制工艺的六堡茶,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大部分都不同程度上形成槟榔香,只是厂茶的槟榔香更容易产生,两者的槟榔香在风格上,略有不同。农家工艺的槟榔香较为清淡雅致而厂茶的槟榔香较为浓郁高爽。文末小编想说,“槟榔香”是六堡茶的代表性特点之一,且由于其产生概率低,受到非常多六堡茶爱好者追捧,但不是说没有槟榔香就不是正宗的六堡茶。其次奉劝消费者在购买时切记盲目听信,首选建议要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六堡茶,然后购茶前要先认真试茶,试试口感、香气、看看年份,根据自己的喜好、经济实力下手购买。如果有经济实力,可以选择足够年份的陈年六堡茶,这样形成的槟榔香更纯正经典,妙不可言。

梧州六堡茶飘香1500多年


梧州六堡茶飘香1500多年

六堡茶产于广西浔江、贺江、桂林、郁江、柳江和红水河两岸的山区,而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所产的最为有名,故称六堡茶。六堡茶属黑茶类,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

六堡茶远在唐代已有生产,因产于六堡镇而得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据《中国名茶图谱》记载,唐宋之世,昭平五将万宝青茶,文竹象棋绿茶等,因其树生于高山石崖间,制作工艺精湛,皆为茶中珍品。由此广为栽植,产茶场园和制作坊成批出现,成品茶有粗茶、散茶、末茶和饼茶四大茶类,招引着四面八方的茶贩、茶商。

在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中曾有记述,说南方有一种大叶茶,称瓜芦木,非常苦涩,以叶制成屑末茶,喝了也会使人通夜不眠煮盐工人专门使用;五六世纪时,两广人民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从陆羽《茶经》讲到的制法来判断,采下鲜叶先制成团状、饼状或方块状的紧压茶较为可能;宋朝实行“茶马交易”,用砖茶运往西北换马,当时湖南就有黑茶制造,黑茶压成砖,运往西北,其中的“茯砖茶”很象六堡茶的制法。从《桐君录》来看,六堡茶可能是湖南黑茶的前驱,由此可知,六堡茶的产制,当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

据《当代广西梧州地区》记载,梧州辖区内由北而南的桂江是当时水路交通的主动脉。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而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须强调名山大川,只要得品种之优,环境之宜,培植之当,制作之精,便有名茶。六堡镇内的山脉虽然不是我国的名山大川,但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生长出我国特有的黑茶。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名茶之列,产品远销香港、澳门、日本及东南亚等地,是广西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茶庄常用大字标榜"正宗苍梧六堡茶"以广招来客。由于产量有限,很多人只闻其名而没能喝上六堡茶。在文革时期,大批广西苍梧六堡茶上献中央,就连毛泽东也很爱喝六堡茶,现在北京有很多人家里收藏有20年以上的苍梧六堡茶。

六堡镇境内丘陵山地较多,山青水秀,山高林密、土层深厚,自然条件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从而使六堡茶具有质优味醇,色褐香浓,有红、浓、陈、醇的特点。六堡茶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六堡茶生产企业至今还保留这种传统的生产工艺。据《中国茶叶》2002年24卷第五期论述,黑茶渥堆发酵主要机理是湿热作用、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六堡茶在以上独特气候环境和渥堆发酵机理作用下,在地下防空洞特殊环境里进行陈化,在湿热作用的基础上,在微生物代谢活动参与下,共同形成了六堡茶这特有的“红、浓、陈、醇”的品质风味。六堡茶是一种后发酵紧压茶,品质优良,独具特色,外形茶条壮重,色泽黑褐油润,间有黄花,内质香气陈纯,具有独特槟榔香味,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爽口,叶底红褐;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六堡茶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水土和耕作条件及生产管理,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

据六堡镇的老茶农介绍说,苍梧县六堡镇的茶园鼎盛时期种植的茶园12000多亩。六堡茶原生态类的“老茶婆”是茶味最正宗的六堡茶,它的制作过程:在清明前的早上采集、杀青(过热水),自然凉干,放在农家冷楼上自然陈化,。这种工艺生产的六堡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六堡茶沤堆类采制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特殊工艺制成。成茶条索长整,尚紧,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香气醇陈,甘醇爽口,叶底呈铜褐色,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和普洱茶的工艺一样,据说,普洱茶是参考六堡茶的工艺才推出的。但如果不是从广西六堡茶“偷师”学得熟茶加工工艺,也许世人还要等上300年才喝得上一杯纯正的普洱茶。

梧州六堡茶远销两广、港澳、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地区),深受广大侨胞和各界人士喜爱在抗战前的1932年至抗战中的1941年,广西出口茶叶最多的年份是1935年,当年出口六堡茶为1128。95吨,解放初期的1953年出口1110吨,1989年出口在1200吨左右;1976年梧州地区总产量1170吨,目前,整个广西六堡茶的年产量约在2000吨~2500吨,除供应两广市场内销外,年出口量也维持在1200~1500吨。

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广大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

梧州六堡茶 名茶深闺藏


梧州六堡茶名茶深闺藏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说起来也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了,可至今仍宛如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家碧玉,知之者甚少。知道梧州市的人少,知道梧州传统名产六堡茶的,当更是凤毛麟角了。

梧州六堡茶

其实,黑茶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

是云南普洱茶。而同属黑茶且早已跻身全国名茶之列的六堡茶,多年来却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产量有限,并且为传统出口侨销茶,多销往东南亚,只有少量自销两广地区。

六堡茶当归属历史名茶,产制历史可上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中国二十四大名茶之一。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西北的六堡山区而得名。六堡山区气温较低,阴凉潮湿,土壤较肥沃,此间生长的茶树株高数米,叶大质软。六堡茶采茶制作包装都有讲究:制作分为鲜叶萎凋、揉捻、切碎、渥堆、烘干等工序。采摘一芽三四叶,采叶后当日杀青,然后进行揉捻、沤堆发酵、初烘。初烘后存放使之自然回潮,再进行复揉、复烘,干燥后便成六堡毛茶。取毛茶再精加工,最独特处在于采用"炊蒸压箩法",即将烘干的茶叶,分等级投入大木桶中进行炊蒸,然后置竹茶篓中压实,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让其自然发酵。采用竹篓包装,是为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最后存放一两个月进行陈化,即为成品,耐于久藏,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六堡茶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黑褐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茶汤色红浓亮如琥珀色,滋味浓厚醇和、略感爽口回甘,香气醇陈,有特殊的松烟香味和槟榔香气,故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着称。

六堡茶属温性茶,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更具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健胃养神、清热润肺等功效。

梧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多雨湿气重,民间历来有喝凉茶消暑祛湿清热解毒的传统,六堡茶自然也就成了梧州市民日常居家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保健饮品。在梧州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凉茶铺子中,六堡茶是必备的当家茶。六堡茶传统的制饮方法也独具特色,把六堡茶叶放在瓦锅中,然后注入山泉水浸泡,再明火煮沸,置至微温饮之,倍感味甘醇香。当然,这样的制饮方法现在更多的是被一些老人保留。

六堡茶与普洱茶从制茶工序到形、色、味及功效都极其近似,历史价值与品质并不低于普洱茶,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知名度、市场占有率远远不及普洱茶。何时,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能成为饮茶爱好者的时尚,则当属六堡茶之幸也。当然,也是梧州乃至广西之幸也。

梧州六堡举行2018年六堡开茶节


梧州六堡举行2018年六堡开茶节

经过冬天休眠后,苍梧县六堡镇栽满茶叶的群山在春的气息中逐渐醒来。3月17日春社,苍梧县六堡镇的茶企、茶农在六堡镇六堡茶厂内举行了2018年六堡开茶节活动。

开茶节活动丰富多彩

​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开茶节活动现场(

六堡镇是六堡茶的原产地,每年在春茶开采前后都会举行开茶节活动。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外地客商和游客,以及500多名梧州市民参加了祭社公、敬茶神、游茶山、长桌宴以及采茶制茶等民俗活动,并观赏了采茶戏、上刀山、过火海、麒麟白马舞、竹竿舞和盼望舞等民俗表演,进一步加深了对梧州六堡茶文化的了解。

春茶价格上涨

苍梧县六堡镇八集山庄负责人易章奇介绍,受暖冬等天气因素影响,今年社茶产量比去年稍高,目前八集山庄内每亩茶园每周能采摘2公斤—2.5公斤社茶。受需求旺盛等市场因素影响,2018年社茶的价格为每公斤320元左右,同比上涨10%—15%。

开茶节活动现场(

为什么六堡茶产量比去年高,价格没跌,反而涨了?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利华分析,随着国内知名度日益提高,广大茶叶消费者们对六堡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六堡镇春茶价格上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黄利华还表示,预计将有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六堡茶产业,今年,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也将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使公司的茶园面积达到4000亩。

广西梧州六堡茶加工工艺


广西梧州六堡茶加工工艺

[农广天地]广西六堡茶加工工艺(20110804)

六堡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六堡镇,历来深受国内外的客商的喜爱,它属黑茶类,因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它外形粗壮,色泽黑褐油润,汤色红浓,有槟榔味,耐久藏,越陈越好。

相关知识:

六堡茶是条形黑茶之一。毛茶为粗长条形,原产于广西梧州苍悟县六堡乡、贺县、恭城、富县、钟山等县。六堡茶品质特点有槟榔香,茶汤深红浓,味陈和适口。叶条粘结成块,间有黄色菌类孢子。成品茶分1-5级。六堡茶以陈茶为优,越陈越受欢迎。

六堡茶的制法分鲜叶加工和毛茶加工。鲜叶加工为以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的鲜叶,经杀青、揉捻、汇堆、复揉、干燥等工序。杀青、揉捻与其它黑茶做法基本相同。汇堆是形成六堡茶品质的重要过程,用锣筐盛叶(每筐25kg左右)进行汇堆,一般堆高30-50cm。堆温应控制好,中间倒(扒)堆一、二次,堆温过高,容易烧堆。汇堆时间一般为10-15小时,当叶色由青黄变为深黄带褐色、出现粘汁、发出醇香,即为汇堆适度。复揉前低温烘一次,复揉时间为5-6分钟。复揉后进行干燥,用松柴明火烘焙(也可用七星灶烘)。毛火温度为80-90℃,摊叶厚3-4cm。勤扒(翻)快烘(每隔5-6分钟扒一次),使茶条受热均匀,吸附松烟味好。烘到六、七成干下焙摊放后,再复焙(足火),烘温为60-70℃,烘干为止。

六堡茶在六大茶类中与其他茶类不同,一般茶类以新茶为贵,而六堡茶则越陈越好,愈陈愈香。如果说绿茶是清纯的仙子,那么欣赏六堡茶黑褐光润的外形,只觉得是面对一位历经沧桑的故人,您看他茶身条索肥壮,呈圆柱形,外形匀整尚紧,结成块状,干茶色泽黑褐光润,内质汤色红浓,叶底呈铜褐色,香气醇陈,滋味浓厚醇和,感觉爽口回甘,略感甜滑,并带有松烟香和槟榔味,风味十分独特。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红”是汤色透彻,深红明亮;“浓”是汤色红浓,滋味醇厚;“陈”是香气陈醇,具有槟榔香;“醇”是滋味甘醇,口感爽滑。

六堡茶的制造工序依次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千燥。

(1)杀青

六堡茶的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但相比较而言,全程温度大致有一个从低—高—低的变化过程,其他要点和绿茶杀青相同。杀青方法有手工杀青。和机械杀青两种。手工杀青用60厘米的口径铁锅,斜装30度,每锅投叶量3-4公斤,投叶前锅温约80-90℃,投叶后,先闷炒,后抖炒,然后抖闷结合,动作是先慢后快。约炒2分钟,逐步提高锅温达140℃左右,翻炒2-3分钟后,再降低锅温炒2分钟左右。翻炒时注意:老叶多闷少扬,嫩叶多扬少闷。炒至叶质柔软,叶色变为暗绿色,略有粘性,发出清香为适度,全程约5-7分钟。机器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一般为5公斤左右。投叶量多少因杀青机大小而异。杀青时间5^-6分钟。如果鲜叶过老或遇高温干燥气候,可先喷少量清水再杀青。

(2)揉捻

六堡茶的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率为辅。因六堡茶要求耐泡,细胞破率不宜充分,细胞破碎率掌握在65%左右为宜。杀青叶揉捻前须进行短时摊凉,以半小时为好。粗老叶则不必摊凉,须趁热揉捻,以利成条。投叶量不宜过多,以加压后占茶机揉桶容积2/3为好。杀青叶子装机后,先轻揉5分钟左右,待叶子基本成条时,再加压15分钟,揉出茶汁,卷紧条索,再松压轻揉5分钟,回收茶汁。下机后进行解块筛分,再上机复揉10-15分钟。揉捻时间较长,一、二级茶约40分钟左右,三级以下茶约45-50分钟。

(3)沤堆

沤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沤堆的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转化,减除舍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发展特殊香气,破坏叶绿素,使叶色转变为深黄褐色。

二叶以上的嫩叶,揉捻后先经低温烘至五、六成干再进行沤堆,否则,容易沤坏或馊酸。沤堆厚度视气温高低、湿度大小、叶质老嫩而定。原则是嫩叶薄堆,老叶厚堆;高温高湿薄堆,低温低湿厚堆。一般堆高33-50厘米。堆温控制在50℃左右,如超过60℃,要立即扒堆散热,以免烧堆变质.在沤堆过程中,一般要扒堆1-2次,把边上茶坯翻入中心,使之沤堆均匀。沤堆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10-15小时。沤至叶色变为深黄带褐色,茶坯出现粘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沤堆适度。

(4)复揉

经沤堆后的茶坯,有部分水分散失,条索回松,需复揉一次,使条索卷紧;沤堆后,堆内堆外茶坯干湿不匀,通过复揉使茶汁互相浸润,于湿一致,以利干燥。复揉前最好烘热一下,用50-60℃的低温烘7一10分钟,使茶坯热化回软,以利成条。复揉方法要轻压轻揉,时间约5-6分钟,使条索达到细紧为止。

(5)干燥

六堡茶的干燥是在七星灶上采用松柴明火烘焙。烘焙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毛火焙帘烘温80-90℃,摊叶3-4厘米,每隔5-6分钟扒一次,使受热均匀,干燥一致,烘至六、七成干时下焙。摊凉20-30分钟,待水分布均匀后再打足火。足火是低温厚堆长烘,烘温50-60℃,摊叶厚35-45厘米,时间2-3小时,烘至含水量在10%以下,即为干燥适度。

六堡茶干燥切忌以晒代烘,所用烧柴切忌用有异味的樟木、油松等柴火或湿柴,以免影响品质。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文化相关文章,《吴燕:梧州六堡茶香里的“铁娘子”》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种类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六堡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