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种类】

——记广州论茶西南赛区复赛12强之一

陈志刚“2012年大益嘉年华·广州论茶”西南赛区复赛12强之一,大益茶授权专营店店主,十几年与茶叶的接触中,他与大益茶结下了一份浓浓的情,用他自己的话:“那份情真是没办法用言语形容,不管以后是怎样的情况和状态,我会和大益茶一起走下去,把大益茶的生意好好做下去”。

“我为普洱茶的那份细腻与质感所吸引”,2002年陈志刚在台湾朋友的带领下涉足茶行业,“在进入茶业行业之前,我做过很多工作,但总感觉每份工作都只是挣钱讨生活,没有那种归属感,直到十年前接触茶行业,相识了普洱茶,我发现自己找到了爱好,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底蕴、随时间渐变的细腻和质感深深吸引了我,我知道自己找到了那份工作的归属”。谈起缘何接触普洱茶,陈志刚的一言一语都能让你体会到,那种爱不单单是因为普洱茶生意给他带来了多大的物质满足,而是接触普洱给他带来了一种精神快乐。

“茶友间都知道,喝茶只能上不能下,接触过大益普洱茶,就不再愿意接受别的”,陈志刚说这就和“吃过好吃的食物,你就不愿再吃不好吃的食物”是一样的道理。随着对普洱茶行业的了解,陈志刚对大益的爱越来越浓,“那时大益在市面上就已经很出名,像7542、7572、8582这样的茶品一面市就受到众多茶人茶友追捧,那时进货渠道体制单一,只有金实茶叶市场那里有一个是个危机,但因为对大益的那份深情热爱,陈志刚选择了在整个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进入大益,现在回看,他觉得自己当时的决定很明智。谈到多年来做大益茶生意的心得,陈志刚说“以诚待客、以真心对待客人是最重要的,终端零售最关键的的就是耐心,耐心听茶友消费者的需求,用心、尽心满足他们需求”。

“和大益茶朝夕相伴,积累了自己对每款大益茶茶性的了解,泡茶时用心地去感受每一款茶的特性,将自己对每款茶茶性的认知不断融入实践,日积月累便增强了自己对每款茶之间干茶、茶汤、叶底差别的熟识”,谈到入围“2012年大益嘉年华·广州论茶”西南赛区复赛12强陈志刚这样说到。

cy260.COm小编推荐

黄刚: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责任编辑建议我把那篇《我的普洱茶习茶之路》修改一下作为自序。我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现有点改不下去,因为那篇文章写于2007年12月,距今已经十年整了,这中间发生了太大的变化,以至于在当年看起来挺大的一件事情到了今天几乎什么都算不上了。

回顾自己进入到普洱茶这个领域研习的14年,在品茗美学形式层面的进步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台阶。

跨上第一个台阶在2010年6月,以完成《中生代普洱茶概论》(P21)这篇文章为标志。这时候把来自于市场一线的问题提了出来。但仅仅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什么是好茶?”以及“如何运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出好茶?”这两个关键的问题。所以,当时云南《普洱》杂志副主编黄素贞女士建议把我的博客文章归结为一册时,我打了退堂鼓。

跨上第二个台阶在2013年8月,以写出《到底怎样才算一款好的普洱茶?》第一稿为标志(P69为第二稿)。文中提出了中生代好茶的“三句话标准”即:强烈而刚猛的茶气、丰富而愉悦的滋味、持久而绵长的香气。后来又加了一个“味最酽”的感觉。现在来看,标准显得较为粗糙,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与此同时推出的标杆茶并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品鉴理论与茶样的实际表现之间有点脱节。

跨上第三个台阶在2015年3月和5月,以先后完成《为什么要重视“普洱茶不可替代的特征”?》(P14)、《如何通过对冲判断两款中生代茶的品质高低?》(P97)两篇文章为标志,并在2017年1月归结为《品鉴中生代普洱茶的“一二三四五法”》(P76)。在品鉴理论上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在实践上真正实现了对任意一款中生代普洱茶的精准盲评,与此同时推出的标杆+茶“三座大山”正是按照五项指标要求经过多年的沙中淘金找来的,弥补了理论与茶样实际的脱节,具有比较强的可比性与说服力。运用这种方式培养训练的爱好者及茶商,其品鉴能力提高很快。

三个台阶跨上来,我觉得大概可以跟大家交流交流了,为着交流的方便应该整理整理弄本书了。

《普洱茶论》其实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一、如何在一大堆茶中发现有价值的(对发烧友而言)好茶;二、作为一个茶商如何做好市场;三、如何在一个更高的审美层面来构建普洱茶的魅力殿堂。其实,提出第一个问题的原因是我初入茶行吃了很多亏上了不少当。第二个问题提出来也是为了解决自己做不好生意的困惑。第三个问题是凭直觉提出来的,吓自己一大跳,但总觉得自己茶缘太好了有责任去做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否则前辈那几百泡上千万老茶真的白喝了。

说起来,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在习茶过程中遇到了何作如、白水清、邓时海这些普洱茶界前辈老师。因为他们的慷慨,让我有幸体验到了无数珍贵的号级、印级老茶,对于普洱茶的生产史及流通史有所了解,并打下了很好的老茶品鉴基础。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在经营茶的过程中得遇张方荣、王龙华、黄焜杲、姚庆霖等茶商藏家,让我在需要与可能的情况下收获了各类“天花板”好茶。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行走普洱江湖得到了云南《普洱》杂志、台湾《茶艺·普洱壶艺》杂志、云南科技出版社以及著名茶文化学者杨凯先生的帮助与指导。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因着普洱茶结识了各地很多茶商茶友,在茶中找到了快乐,也得到了磨砺。磨砺,也是美。

从邓时海先生《普洱茶》一书的出版到现在,普洱茶价值的再发现才经历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所以我认为普洱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规律等待后人去发现。

我把这本书献给热爱普洱茶的朋友们,希望能对大家的研习有帮助,也希望能为普洱茶的进一步普及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该书

有售双十一特价:

李娟|茶,让我明白什么是爱!


最初为了生存接触茶,懵懵懂懂却不知何时竟然喜欢上手中这杯茶。因为喜欢,所以想知道,她从何而来、长于何地、生于何方,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么美的她!

刚接触时,我并不知道哪里产茶。只知道到有个名为西湖龙井的茶,于是去了杭州。在那我没有一味的去追寻龙井茶的始末,机缘巧合误打误撞进了一家叫好茶楼专做武夷岩茶的店。在那里,我遇见了学茶路上最重要的导师宋老师,是他让我认识了岩茶,从此学会喝茶!

想懂茶,要先学会喝茶

要懂茶,得先学会喝茶!

半醉半醒之间,我已越来越被一名为“岩茶”的茶所牵引。脑子里,就想着我要去被人们称为“碧水丹山”的武夷山。听说那里很美,有玉女峰与大王峰两两相望。据说那是一对相爱而不能相守的恋人。还有一条名为九曲溪的溪流从他们面前绕膝而过,听说每天有好多竹筏载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嘻笑而过。我想,热闹的九曲溪或许是为这对苦命的恋人带去些许安慰!

岩骨花香,心之神往

带着对岩茶的莫名向往,我毅然离开了与我有教导之缘的好茶楼。来到武夷山时,正当岩茶出产旺季,我来不及欣赏这如梦似幻的美景,以最短的时间进入了一家叫闽峰茶厂的地方学习武夷岩茶的采摘与制作。当然我不是要学到制茶师傅那样的级别,只是通过制茶的所有环节来进一步了解茶。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这里大家对我没什么约束。所以我很自由,早上跟阿姨们上山采茶,看着满树绿油油的茶叶心中莫名的感动。岩茶的采摘不比绿茶,她没有一芽或是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采摘标准,而是要新生叶片完全展开,长得最适宜的时候,采下她最新的三到四个叶面。不管是哪个品种的采摘,都要借用新鲜嫩易折的特点,以食指为着力点将其采下,而不是用指甲掐下。

面对茶叶,我有用不完的耐心

朋友说,采摘茶叶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确实是,好的岩茶高丛较多,当然也不缺老枞大树,一人一天基本才够采一株大树,而小树可以采上4到5株。

采茶

我喜欢做茶的每一个环节,当然采茶也不例外,平时一些朋友会说我急性子,可是面对茶叶我有用不完的耐心,时常会自己一个人窝在角落采一株或是一丛茶树。到了茶季,因为长时间采茶,对于采茶人来说,这手无疑要脱一层皮。

晾青

有时也会在厂里帮忙打下手,等到中午将阿姨们采好的茶叶,从茶园里拉回来。就跟大家一起去晾青,我很喜欢茶叶采下时的鲜香,好品种的那香气特好闻,每次一碰到茶青,我就是抓一把来闻闻看有没有香、是什么香。

天气好的话茶青都是太阳晒青,为了晒青均匀我们会每隔10分钟左右给她翻青,茶叶本身含有多种芳香物质,随着太阳的光合作用一部分芳香物质会慢慢的释放出来,香气出来了,也就说明晒青时间差不多了。闻着淡淡的芳香我就莫名的开心,会觉得很神奇。

发酵

接下来就是放入滚筒摇青机里,进入下一步发酵。这就是岩茶的半发酵,为了发酵均匀会在差不多的时间翻青。发酵时间因茶而定,制茶师傅这叫:看茶制茶!

杀青

待茶叶出现绿叶红镶边的时候,发酵时间结束,进入下一步炒青。以前是铁锅炒,现在除了一些极品好茶,大部分采用滚筒炒锅,以柴为火源,以电驱动来完成最后一步杀青。

揉捻

炒好的茶叶会在第一时间进入下一步的揉捻过程助其成型。揉捻结束就是理条烘干!到这里岩茶的初制也就完成了,此时的茶我们称之为半成品毛茶。接下来便是挑选黄片和茶杆,以及进入精制环节:岩茶的焙火。因火候程度不同,岩茶又分为低火茶、中火茶、高火茶等!

茶,不顾一切去追寻的爱!

因为茶牵引我不断的追寻,在这过程中我不断的成长,这过程不免辛苦却是值得,不知道是茶懂了我还是我懂了茶,我只知道茶将是我一生的挚友,是茶成就今天的我。不顾一切去追寻的就是爱吧!

韩磊:茶是我的生活主题 曾误买假紫砂


韩磊,雄浑豪迈的声音和霸气的演唱风格是这个蒙古汉子的标签。他演唱了800多首影视歌曲,在《我是歌手》第二季中成为“歌王”,连续10年登上央视春晚……如今,他又在北京卫视的少儿音乐成长节目《音乐大师课》中变身“老师”,带着孩子们传唱经典。近日,韩磊做客京华茶馆,品茶聊音乐,采访结束后,他挥毫献上墨宝一幅,“禅茶香乐”承载了他对于音乐与茶文化独特的理解与认识。

录综艺

开堂纯粹的音乐课

《音乐大师课》即将在北京卫视“开课”,16位6至13岁的天赋少年会在4位老师韩磊、曹格、林志炫、杨钰莹的辅导下,学习演唱百首中外经典歌曲。在四位老师中,韩磊认为自己的优势是“可以帮孩子加强对经典的认识”。对于什么是经典,他说:“经典是经得起岁月考验的,要经得起时代考验,至少要经过五十年。”

韩磊透露,在《音乐大师课》里,没有PK和淘汰环节,“所有的孩子都是为了得到专业的音乐辅导而来。它让音乐教育回归本身,更接近对音乐追求的核心,音乐理想也更纯粹”。

给孩子选歌像恋爱

在“课堂”上,韩磊要带4个学生,为他们选歌,“选歌就像谈恋爱,作为老师,我会因材施教,抓到每个孩子身上最闪光的点并把它激发出来。我希望这不仅是教音乐,更是一堂美育课”。

现在一些家长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音乐课外班上,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能“挣大钱”,干脆给孩子退学,不学文化课而专攻音乐,对于这些现象,韩磊坦言:“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到底什么方式的爱是恰当的。我认为钱就是钱,艺术就是艺术,尽管完全纯粹很难做到,但要学会剥离,让自己的内心纯粹是可以做到的。”

看“歌手”为韩红声援

去年,韩磊当选第二季《我是歌手》歌王,如今第三季正在热播。韩磊说他一直关注这一季的歌手。“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作难,创新难,要赢得大家的肯定更难。”

这一季里,韩磊对李荣浩印象较深,直言他的踢馆失败是因为选错了歌。而在那期节目中,有网友认为韩红“排挤新人”,对踢馆歌手李荣浩表现冷漠,韩磊则为韩红声援:“我认为韩红那句话只是在开玩笑。她怎么可能排挤新人?得罪全国观众,那不是有病吗?”

做音乐

知道赔钱也掏钱出专辑

前不久,韩磊推出了新专辑《韩唱淋漓》,一套碟用四张唱片收录51首歌曲,包括《走四方》、电视剧《重案六组》片尾曲《风雨人生》、张艺谋的电影《归来》主题曲《跟着你到天边》等。但在这之前,1991年出道的韩磊只发行过两张个人专辑。如此低调,他说缘于自己的随性,而选择在这个时候出专辑是为了总结和纪念,“我跟其中的一些词曲作家已经合作20多年了,其中有的作者已经不在了”。但众多影视歌曲里,《向天再借五百年》和《等待》这次没被收录进来,韩磊解释说:“我和《向天再借五百年》《等待》的作曲张宏光还要再出一张专辑。如果一张碟收10首歌,光算我俩合作的作品,就能出八张半,89首。”

《韩唱淋漓》是韩磊自掏腰包出版的,摸着金灿灿的封面,他自我调侃:“可以负责任地说,出专辑必须是赔的。现在已经没人买碟了,手机给大家带来了方便,网络就是个文化超市,盗版那么多,但即便如此,我还要坚持出。”对于音乐和艺术,韩磊一直保持着一颗纯粹的心,“你知道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吗?我希望我的艺术是无价的,但这份纯粹是要追求和付出的。”

长号钢琴做灵动的世界巡演

今年5月,韩磊将举办人生第一场巡演。他说,为了全情投入,连《爸爸去哪儿》也不去了,“我要做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巡回音乐会,目前国内的巡演地点还没有定,国外像奥克兰、悉尼倒是先定下来了,加拿大正在谈。”韩磊透露,他一直在苦思如何把这场音乐会搞得与众不同,“我不希望只是从头唱到尾,太闹了,真正意义上的欣赏少。我要求新求变就像一幅画,每分每秒都应该是灵动的。我希望这场音乐会是安静的,音乐会开始前,就算有1万名观众,会场内掉一根针都能听得到,然后我的音乐伴随着人们的呼吸一起一伏。我要让观众感觉两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这才叫美的享受。”

因为出道前曾是内蒙古交响乐团的长号演奏员,韩磊会在这次音乐会中重拾老本行,“吹拉弹唱我都会,吹长号,弹钢琴,我还计划重现100多人合唱版本的《向天再借五百年》。”

生活

爱茶误买假紫砂

韩磊爱喝茶是出了名的,他从小就对茶文化有所了解,到了上世纪90年代更是痴迷其中,把茶文化当做一种生活乐趣,“茶是我的生活主题,平时走到哪都会带着。只要一安定下来,洗洗手,把茶具摆上,点上香,把茶一沏,坐在那儿就会感觉很安定,心情马上变得轻松、喜悦。”韩磊笑言,自己对于茶文化的了解经历了不少学习的过程,有的说起来还挺心酸,“我喜欢普洱,几百年树龄的老树茶,当时一激动存了点茶饼,现在价码还没涨上来呢。一开始还收藏,多的时候收藏过几百把,后来了解了之后,很伤心,因为很多不是紫砂的,花了买紫砂的钱,买回来的却是泥壶,泡茶泡出一股泥土的味道。”

当爸不唱红白脸

韩磊总给人一种大男子主义的威严感,但其实做饭、持家、带孩子,他样样在行。在一对儿女面前,韩磊既不唱红脸也不唱白脸,只论对错,“我教育他们尊老、爱幼、平等”。现在,韩磊的儿子正上一年级,却总被小3岁的淘气妹妹打哭。“我家最淘气的居然是闺女,你说这随谁呢?我小时候可没这样。我家音响的罩子让她弄破了,碟让她掰断了,喇叭的振动器被她一脚踹出一个凹槽。我真是无语了,就算批评她,她也照踹不误。还有早上起床,她一早起来不会像一般女孩子那样温柔地叫爸爸起床,上来直奔脸,两只手一上一下,一下就把我眼睛扒开!”

茶掌柜的流水账朱雅清

有了感觉干啥都行

对于艺术家来说,感觉是最重要的。聊得开心,投脾气,韩磊的话才多,不然他就给你来个惜字如金。书法也是,韩磊用墨多,对纸和笔的要求很高,因为追求的是一种手感。他说自己写的不是字,而是感觉。做饭更是如此,没有什么拿手的菜,但一旦感觉来了,什么菜都能给你整成席。采访中,韩磊还向读者推荐了一首特有感觉、百听不厌的经典《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李师程:普洱茶是我人生重要的支柱


6月18日,在“一眼三国”的云南江城县,面对壮观的牛洛河万亩茶园,云南省文产联茶叶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民族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师程先生,首次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的专访。这位被云南普洱茶香熏染了65年的茶人深情地说:“普洱茶是我人生一根重要的支柱。

记者:有人说,您出生于易武的普洱茶世家,从小受茶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易武历史上众多的手工作坊和老字号茶品牌,并创造了辉煌的易武“茶庄文化”。历史上的40多个茶庄、40多个品牌,是与易武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

产生于清代的茶庄文化,有自己的生命力,应该传承和保留。正由于挖掘、整理、传承了易武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才引来了众多的韩国人、日本人、台湾人、香港人和广东人,才有了一批又一批的茶客到易武寻茶、做茶。“易武模式”适应了易武茶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满足了茶客对易武茶的特殊需求。

记者:最后问一个问题,你和您的弟弟妹妹都是易武“安乐”老字号的传人,您怎么看待自己家族的这个老字号品牌?

李会长:我和我的弟妹们是易武“安乐号”的第四代传人。“安乐号”种茶、制茶的始祖为李氏十四代孙李祖培(字鸿宗)。清嘉庆年间,高祖鸿宗到易武做生意,看准茶叶发展的大趋势,决定从事茶叶。道光四年(1824年)曾祖举家迁到易武,见易武街土地开发余地不大,就到离易武街5公里远的地方落户,决心在此开发能与易武街一比高低的茶园,所以把这个地方叫“易比”。道光三十年,高祖鸿宗去世,曾祖李开基(字肇业)继承父业,并于道光二十五年至咸丰五年间,历经乡试、会试,经学政选拔上报朝廷为贡士,后由于赴考途中生病,缺考殿试,朝廷敕授“例贡进士”,皇清敕“修职佐郎”之职,成了监督采办贡茶的“专职茶官”。祖父治家有方,事业有成,至光绪年间已办起了茶店、药店、将易比发展成有六七十户人家的、可与易武街一比高低的大寨子,并创建“安乐号”茶庄。

曾祖去世后,祖父李炳荣继承茶庄。1925年,祖父去世,留下不到3岁的独子李定伟——易武安乐号的第三代传人,我的慈父。2004年,在易武茶业再度兴起时,我父亲李定伟带着我大妹李春仙办起了茶厂,恢复了安乐茶庄。2008年4月12日晚上九点,父亲在易比去世。安乐茶庄由大妹李春仙掌管。

“安乐号”和易武所有老字号一样,是易武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安乐号”强调做茶先做人,我祖父在做茶、行医时,常常免收穷苦人家的医药费,免费让乡邻吃饭,特别注重与易比、易武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竭力营造百姓安居乐业、茶人平安快乐的氛围。

祖辈忠君爱民的传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父亲在辞世前告诫我们:“只要求你们一辈子做好人、做好茶,家庭要团结,茶庄要和睦,兄弟姐妹要扭成一条绳,发展茶业,复兴祖业。”

作为曾经谋划并推动过地方经济发展的政府官员,我对云南茶产业健康发展寄予厚望;作为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的学者,我被民族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深深感染;作为易武“安乐”老茶号的第四代传人,我对所有的“老字号”情有独钟。

我人生有很多支柱,普洱茶产业和文化是我人生一根重要的支柱。

黄安东:“茶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引言: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不仅是一种国粹,更是东方文化的象征之一。这位爱茶者,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旅居国外多年,接触了许多不同的文化。通过茶这个载体,让他正真找到了内心世界的文化诉求点。就让我们来倾听黄安东先生的上海故事吧!

茶体现的是浓浓的中华文化

认识黄安东先生有一段时间了,熟悉他的人都叫他东东。东东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非常注重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身边的许多东西,看似普通的一个挎包或是一个牙签盒,都是由他亲自设计。东东也是一个非常“乐活”的人,无论是茶杯还是筷子他都会随身携带,用他的话来讲,这样的方式既环保又卫生。

东东的人生阅历可谓丰富,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早年去日本发展,10年前移居美国。随后,他又回到了上海。“我从小就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多年的海外闯荡,让我了解了文化的多元性,这样的接触,时间越长,让我对亚洲文明、中国文化体会就越深!”他同时表示,“无论周遭的环境如何变换,中华文明是我的根。”2003年,一次与朋友的巧遇,让东东迷上了明式家俱,从此一发不可收,并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明式家俱的追随者。

二年前,东东在一位设计师朋友那里,巧遇了一位茶艺老师,边品茗边聊天。忽然间,东东发现,多年来喜欢喝茶的他,原来泡茶的方法都是错误的。同样品质的茶叶,经过老师的手,让茶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老师送了东东一个飘逸杯,并叮嘱他喝茶一定要“茶水分离”,从这一刻起,东东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东东参加了在杭州灵隐寺举办的一次茶会活动,席间无论是茶席的设计,还是茶具的摆设,以及会场的布置,都让他倍感亲切,甚是喜欢。随后,东东前往了上海陆羽茶艺培训班研修初级课程,通过学习,让他深深感到,茶不但是一种饮料,更投射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010年春天,东东放下了手里的一切事务,只身前往台湾,拜访当地资深的茶艺老师,并在陆羽茶艺学校的总部专心研修高级课程。东东说:“茶道是一种国粹,唐代以后传到了日本,被很好的保留下来。然而在大陆,茶文化却没有得到很好保留和发展,台湾非常好的保留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并发扬光大。如今,周边的朋友越来越重视茶文化,这不仅仅是茶道的本身,更是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认同。”

以茶会友享受人生

东东的私人茶室坐落于闹中取静永嘉路上,他把自己的茶室起名叫“迷茶”,倒过来念就是“茶迷”的意思。茶室的面积不大,从装修到布置,以及许多茶具用品都是由东东自己设计,地上铺的石板源自于江浙地区的一处老宅,放茶具的料理台以及窗前的格栅,也都是用旧家俱改造而来。在进门处以及泡茶区的墙上挂著画轴,他们会随著四季的变化而转换。这里举办了多场茶会,并配有茶单,用毛笔小楷书写,品茗者也会记录当时的心得体会。这样的布置,这样的氛围,让人们一下子回到了古代。

东东坦言:喝茶是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士也纷纷加入到喝茶的行列。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而且非常的浮躁,许多人有钱有闲,但生活方式不健康。喝茶是一种非常好的调节心境的方式,放慢生活节奏。喝茶可以静心,只有让心静下来,才能做到人与茶的交流,人与茶的融合。他同时表示:茶室的建立,为许多志同道合的爱茶朋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不受任何的约束,自由自在交流喝茶心得。另一方面,这里也可以视作一个Showroom,简约的茶席、精致的茶具、沁人心脾的茗茶、令人清新的熏香、古音缭绕的旋律以及浓郁的东方文化元素氛围,向那些还没有开始喝茶的朋友,介绍茶、品味茶、感受茶的魅力,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东东喜欢旅游,一有机会,他就会去周游世界。无论走到哪里,茶一定和他相伴。“喝茶是一种习惯,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每天哪怕挤出十分钟,二十分钟,也是一种享受。在异国他乡,喝一杯家乡的茶,那是最美妙的感觉。”

“上海是一座国际大都市,生活节奏非常快。放慢一下生活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人一起做事。活在当下,人生的经历是一段一段的,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情,享受每一个过程,给自己一个最好的交代。”

我是有备而来—专访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


一起把蛋糕做大

《海峡茶道》:李总裁,听说您前几天刚回了趟台湾,是去忙什么?

李瑞河:是去办明年天福在香港上市的手续,手续很多很繁琐,台商在外投资必须找台湾“投资审查委员会”报批,光光准备就花了5年时间。审批材料今天就会寄来。

《海峡茶道》:的确,这十多年来,我们亲眼目睹到天福发展的速度。但打开天福的网站,常常发现店面每天都在增加,有时也会有减少,这是怎么回事?

李瑞河:我们是“走三步,退一步”,就是开3家、关1家。比如,有些店没有效益,或遇到旧城改造,就关掉了。前段时间,上海60多家的合作店就因经营状况不善,全关了。

《海峡茶道》:有不少茶企都忙着开加盟店,天福都是直营店,有没有打算开加盟店?

李瑞河:暂时还没有。原来我打算在大陆开1000家直营店,2000家加盟店。加盟本来不错,自己不出钱,还能赚加盟费,但很危险,容易出问题,影响企业形象。不过,我会考虑开合作店,而合作者必须来天福培训至少1年,且有足够的忠诚度,严格审核后才行。

《海峡茶道》:其实,目前我们所见到这些开连锁店的茶企,在经营模式上很多是模仿天福的,在它们身上都能看到天福的影子。

李瑞河:我也这么觉得。没关系,以前没人炒茶叶,现在大家一起炒,一起把蛋糕做大。竞争是很讨厌,但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以前是母鸡带小鸡,现在要播种

《海峡茶道》:1980年,您在台北建立了陆羽茶艺中心,后来在北京、成都也建了分中心。您为什么会想去成立这个机构?

李瑞河:1980年到现在刚好30年。1970年,我去日本看万国博览会,观看日本茶道表演时,被叫到台上盘腿坐了20多分钟,太繁复了。当时我心里就想,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竟没有自己的茶文化表现形式,很不服气。所以,10年后我就开了陆羽茶艺中心,介绍中国3000多年茶叶历史文化,教人如何品尝中国三山五岳的茶,都是免费的。1993年来大陆,就在北京、成都也开了茶艺中心。

《海峡茶道》:下一步还打算在哪些城市开设分中心?

李瑞河:天津、广州、武汉等各大城市。

《海峡茶道》:全国有不少农业院校都开设有茶学专业,并且都有一定的招生规模。您为什么还想再创办一个天福茶学院?

李瑞河:我想办一所茶业“黄埔”。从前把台湾的行销经验带到大陆,这是母鸡带小鸡,现在我要播种,培养更多“文武兼备”的专业人才,撒播到世界各地去。学校的侧重点不同,我们更注重实践,天福的初制厂、精制厂、包装厂、茶具厂等,都是学生实习的基地。

《海峡茶道》:茶学院从2007年开学至今,发展得如何?

李瑞河:今年首届毕业生有500多名,其中262名留在天福工作,剩下的几乎都被省内外茶企聘走了。目前,在校生还有2000多名。

ECFA,不是公平贸易

《海峡茶道》:从两岸大三通到ECFA的签署,对您的事业有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李瑞河:目前还没有。ECFA,不是公平贸易,没互惠互利,而是大陆让利。古时孔融让梨,弟弟让梨给哥哥,现在是哥哥让弟弟。相信这个问题会解决的。

《海峡茶道》:茶作为两岸共有的产业,在ECFA架构下,您觉得如何更好地开展合作?

李瑞河:它有利于两岸的茶来茶往,比如两岸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用台湾的品牌包装大陆的茶,打进国际市场。

《海峡茶道》:您在大陆创业十多年,经验一定很丰富了,对于来或要来大陆创业的台湾民众有什么建议?

李瑞河:首先要多了解大陆市场和法律规章,我就是有各而来的。如有困难,茶学院可以开短期专修班,保证3个月内弄透。

我们家成了“联合国”

《海峡茶道》:您在两岸茶业奔忙多年,今后您的孩子也会子承父业吗?

李瑞河:是啊。我有3个孩子,老大留在身边管理事务,老二在厦门总部,老三还在美国读大学,明年毕业,他是美国公民,今后天福在海外的扩张还靠他。

《海峡茶道》:您对继任者有什么要求?

李瑞河:就是雕像上的那句话“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最好不要搞其它行业,天仁证券就是个教训,要引以为戒。

《海峡茶道》:他更多地扮演的是守业还是创业的角色?

李瑞河:二者都要有。我也提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意他们一半做茶,一半做其他行业。

《海峡茶道》:看来您这一家子都和茶分不开了。

李瑞河:是啊,为了茶,我们家成了“联合国”。太太和老三是美国公民,老二就要加入新加坡国籍了,我和老大还是台籍,3个儿媳妇是大陆的。来自:海峡茶道

我的茶生活


我大抵算得上喜欢喝茶却很难喝到好茶的那种穷人。有道是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倘若家里少了茶,我是必须到外面去购买的。尽管我的日子比较贫寒,但如果哪天嘴边少却了淡淡的茶香,便会感到生活丢失了些许有意思的滋味。

其实我喝茶的茶龄并不长,经历也不怎么值得炫耀。因为出生在北方贫困乡村的我,对茶叶是比较陌生的。我到15岁左右,还不晓得茶叶是什么样子。家在农村,父母经常为一大家子人填饱肚子发愁,哪里还有闲钱买茶叶喝呢?

依稀记得那时家里来了客,顶多是倒上一碗白开水。在我少年的心目中,喝茶是悠闲自在的城里人的享受,跟我们乡下人八竿子打不着。第一次接触茶,是在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是在一位家境较为富裕的同学家品尝到的。不过那时并不觉得茶水怎么好喝,只是觉得满嘴的苦涩。或许是咱们穷人命苦,无法接受这奢侈的贵族般的生活方式吧。

我养成茶瘾,是大学毕业到新疆工作之后。尽管那时收入不算高,但无须为生计发愁。因为生活在城市的人群中间,因为西北的少数民族喝茶成风,因为“近朱者赤”,渐渐地我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不过那时在新疆喝的也不是什么好茶,而是大众化的砖头般的茯茶,好大的一块,需要用手扒开慢慢享用。茯茶是用茶叶梗儿切碎制成的,但茶味浓香,喝起来有助消化之功效。在维吾尔哈萨克人家,饱食一餐牛肉后,美美地喝上几杯茯茶,感觉确实不错。

在我看来,新疆最好喝的茶莫过于奶茶,不过奶茶在边城不易见到。我多次去过西北草原,因此有幸喝到了奶茶。在哈萨克同胞的毡房里,放牧为生的哈萨克人嗜茶如命,除了家家喝奶茶外,茶还是待客的上品,到哈萨克人家做客,不喝奶茶是说不过去的。热情的主人欢迎远方来客,必杀一头羊,然后沐浴夕阳,坐在开阔的毡房外,燃起一堆熊熊篝火,大家围着大盆装的煮羊肉猛吃一顿,其气氛十分融洽,令人回味无穷。饭后便是喝奶茶了,女主人提着一小铜壶奶茶,一一给大家斟满。奶茶除了可以开胃外,还有丰富的营养。

边城十载,我和茶结下了莫逆之交。尽管收入不丰,但几块钱的茶资还是付得起的。一块茯茶,大抵七八块钱吧,可慢慢享用一个多月,既经济又满足了喝茶的嗜好,两全其美。大雪纷飞的冬日,若有好友光临,泡上一壶茶,一边神侃一边饮用,可谓其乐融融。

我那时出席过几次像模像样的会议,故有幸喝到比较名贵的茶,诸如龙井茶、君山珍茶、大红袍等,但喝时并不知是名茶,因此味道几乎同普通茶无异。后听说是名茶,且价格贵得令人咋舌,便感慨不已:咱们小老百姓,能有粗茶喝喝就不错了,上千元一斤的名茶,我一个月薪水还不够呢!咱消受不起。

来到南方,我茶趣大增。不仅是天气炎热的缘故,更多的是南方的茶好喝,而且价格便宜。我比较喜欢喝乌龙茶,尤其是对安溪的铁观音情有独钟。我不喜欢练功般的功夫茶,用牛眼睛般大小的花碗,慢慢地呷,实在没劲。

每日中午,我会泡上一大壶茶,然后徐徐斟入普通塑料杯中,一喝就是两三杯,洗脑清目,竟然格外受用。当然有时兴致所及,我会在夜晚泡上一壶浓茶,直喝得悠悠然飘飘然,让自己发思古之幽情,念天地之悠悠,自有一番妙趣。或翻上几页闲书,或信手涂鸦,茶便成了我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喝茶能喝出好心情,能品出生活的真味——或甘美或苦涩,本是我始料未及的,何况一杯热茶入腹,还能清心健脑呢!那种淡淡的优雅的芬芳通过味蕾,让我在安静的夜里,获取一种恬淡似水的安详心境。于是茶不但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滋养了我的精神绿洲,而且还拓宽了我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今生今世,能与茶相伴而行,应该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情。

感谢茶,给我平淡无奇的生活注入了缕缕芬芳,使我留住了一些淡而有味的鲜活的生活气息。其实茶就是生活最好的写意,可能苦涩,但一经细细品味,便会感到一股香醇渗入丹田,涌进血脉,让你体验到生活的底蕴和至极的快乐。

专家提醒初入门的紫砂壶收藏爱好者


紫砂壶是悠久中华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壶艺家将自己匠心独具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茶具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身为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珍品,广受人们的喜爱。经过十年左右时间调整,紫砂壶价格近来已开始攀升。随着收藏爱好者队伍的日益庞大,收藏紫砂壶也成为理财投资的热门之一。

从收藏角度上说,紫砂壶目前价位还处在起步阶段,空间很大。但是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收藏者紫砂壶知识欠缺,容易听信商家忽悠,花高价钱,买的是以劣充优产品和假冒名家的赝品。二是始终不敢下手买精品,看到好些大老板可以花8000元买一饼普洱茶,他的紫砂壶却只买200元一把的。他不懂名贵茶叶需要配好茶壶才能表现出好茶的品质,一把好壶是保值增值的。”专家提醒初入门的收藏品爱好者,收藏紫砂壶要多看好作品,不要看大路货,好东西看多了,叫养眼。“收藏紫砂壶有三忌,忌贪便宜,忌唯名头,忌贪多。现在市场很乱,名家的壶都有仿品,所以,刚起步的投资者,不要考虑名头,而要从中青年作品入手,价位在3000元到5000元一把的为宜。”

而且收藏投资紫砂壶,首先要成为一个鉴赏者,只有学会鉴赏,对紫砂艺术精品有感觉和鉴赏眼力,才能成为真正的收藏家,也才能在收藏投资上立于不败之地。

我不懂茶,茶却很“懂”我


喝茶,仅是喜欢而已,很多事情都是“在趣不在理”,趣味远比理由更能让我倾心。一切皆因喜爱而生,适量地饮茶能够让我的心更加安静、纯净、稳定,茶能消去浮躁、清理身体、给予我平稳且持久的能量。

我很享受泡茶的过程,在与茶与水的互动中能够领悟一些禅理,这些感悟是来自于茶水与内心的交流与互动。人与茶之间无需言语,仅仅通过水这一媒介就可以完成一次心灵的对话,在泡茶的沉默过程中,能够让默契发生,真正的沟通不需要用废话建立,我与茶之间虽无需言语,却可以通过水进行无阻碍的、自由的沟通,语言的终极是孤独,沉默反而会开启那扇“紧闭的门”,让心豁然开朗。

喝好一杯茶是静心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一杯水上,把分散的心回归到一点的专注上,养生便不只是杯中的茶水,而是我的心,其实照顾自己和养生的基础,就是要调理好自己和水的协调性。

水,能够解身体之需;茶,能够治心灵之渴。

专注于茶汤,一如直视内心,茶汤的起伏变化,就像呼吸吐纳一般自然,同一款茶,茶汤的味道因人而异。茶汤是茶人内心的反射,情绪与素养都会影响到茶汤的表现。心安静时泡出来的茶,是一种味道;心浮躁时,又是另一种味道,可谓心情如何,饮一口茶便知——仿佛茶水比我更清楚自己的心情。

很多人都在强调要“懂茶”,其实我觉得我一点都不懂茶,而是茶在“懂我”。

至于我为什么喝茶,是因为在一杯茶中会不小心瞥见众生……茶树是接受了阳光雨露得以生长,属自然之物,所以杯中不仅仅是茶和水,而是很多生命的合体,更有山川景象和各种虫鱼鸟兽,容纳了这么多的自然精华,叫我不得不爱。

在习茶的过程中,它带给我无穷的想象力和写作上的灵感,习茶令我的内心愈加沉静,同时也为我开启了另一个世界,行茶事就像画画和写作一样,可以在现实之外的另一个维度里任心驰骋,充满乐趣。

适度地为生命留白,适当地沉默能够储蓄能量,闭上眼睛,合上嘴巴,才能打开心眼,以安静打通身体的脉络,以调养自己的身体,平稳身心,让自己与自然、与大地、与宇宙建立和谐共存的关系。

我的心中有一间“茶室”,室内陈设均由想象生成,有时身在茶室外,手边没有茶具,但茶事依然可以在心中进行,每次在心中行茶事更要庄重、平和,因为它在意念中发生,行茶事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态度,道理很简单,你对它温柔就是对自己温柔,对它粗暴就是最自己粗暴。

如果心中有间茶室,那么即使手边没有茶具,依然可以在意念中完成一次庄重的茶事礼仪。这个想象中的礼仪,它的作用就是能够让我平静,保持心情愉快。

感谢茶,让我悟到了很多很多......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陈志刚:茶叶是我的爱好》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种类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