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现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陈泰山先生,曾经在儒家茶业生态茶园基地——祥华乡任过中学校长。正是基于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对安溪铁观音的独到见解,与铁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正是有了这份情有独钟的茶缘以及对茶行业的深刻理解,陈先生非常赞赏儒家茶业能秉承天地人的和谐,以人才依托为后盾,以文化弘扬为媒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做法。他深深地祝愿儒家茶业成为茶叶市场的领跑者,领军健康和谐新生活,开创一片广阔的事业天地。

附陈泰山先生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全文:

柴米油盐酱醋茶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陈泰山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民间俗语。要论这七件事,谁主谁次,我也说不准,不够,从其固有的排列中大体可以分为两类。酱醋茶排其次,柴米油盐居其首。这并非是语言习惯或为了押韵,而是有其深刻的科学道理。因为这七件事当中大体可分为“生存”必需品和“生活”必需品两大类。也就是说在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情况下,是谈不上享受与奉献的。这一点刚好与我的人生轨迹相吻合,所以我对近年来茶市中一百克铁观音在香港竞拍到11.8万元;对普洱茶先是疯狂炒作,后又一路狂跌;对龙井绿茶和金骏眉、银骏眉、正山小种等等品种的狂热表演持谨慎态度。如果我们的茶商茶贩不理智应对,谨慎经营,按质论价,按照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茶叶质量应有的商品价值,以诚信为本,以适度超期倡导消费为经营理念,我认为其结果无异于让一群为三餐温饱和儿女上学发愁的民众接受到健身房进行瑜伽训练,体验休闲的快乐一样,结果只能是曲高和寡,最终失去的还是经销商自己和一线的茶农们。一句话,在产品价格定位中,要坚持物有所值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把握消费群体,否则,茶叶消费就可能变成文人雅士、公子哥儿和富豪明星的欣赏品,而不是普通百姓的消费品。

茶,确实有其神奇的地方和独特的功效,如抗癌、降血脂、降血压、提神醒脑等等,不然,安溪铁观音也不会成为全世界共同瞩目的珍品,就不会成为一颗神奇而伟大的茶树。关于这一点我是有亲身体会和切身体验的。只要是安溪人,就知道茶的解毒作用。特别是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大凡皮疹或轻微伤口感染,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都懂得用热茶水加少许盐巴治疗疮口的道理,且其神奇的功效是任何药物所无可比拟的。在我一生中,有一件无法忘怀的大事,奶奶不知提了多少次。要不是这茶水和锅底灰,这世界早已没有我了。我是1956年6月出生的,因土法接生,脐带感染,七天无法吮吸奶汁,已奄奄一息,而就在这全家几乎绝望的时刻,母亲决定煮茶水加盐,待水温降至40°以下时用纱布反复清洗我的肚脐,而后撒上用锅底灰(活性炭)加烧过的红土碾成的混合粉末,结果我活过来了。这种方法在我的生活经历中,始终没有忘记传承和发扬。除了治好自己的香港脚和女儿的皮炎外,在1975——1977年当“赤脚医生”时,也常常作为我解决患者皮炎或各种皮肤感染的首选方案。

关于茶的往事,最能引起我感动的是1997年,我作为陈利职专校长时的一件小事。当时,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我特聘华大一个加拿大籍的教师来校讲课,第一次见面时,我特地备了咖啡现场冲泡,同时,当着教授的面烧水、取茶、冲泡、敬茶,全然没有茶艺表演中的沐淋瓯杯、观音上轿、观音入宫、观音出海、观音巡城之类的夸张,只是用我平时泡茶的习惯,从冲泡直至敬茶,没想到老外居然放弃咖啡,而对观音茶情有独钟,连连伸出大拇指,OK!OK!……从此,我们因茶结下了不解之缘。13年过去了,可每当我与见证当年这一感人一幕的英语专业的学生聚会时,还为他们所津津乐道并在陈利职专传为美谈。

茶为生活添彩,生活离不开茶。安溪人迎客茶当酒,安溪铁观音美名扬。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能有如此突出的地位。记得1960年,我才4岁时,母亲就因想从当时长坑公社茶场的工人中讨得半碗米汤给我充饥,竟敢第一次大胆地向茶场工人提出帮他们义务做饭而换取半碗米汤作为交换。母亲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求人,当年她才23岁。她还说过,1960~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长坑珊坪的大叶乌龙茶几乎滞销,无奈之下,茶农们挑着担子四处叫唤,最后是三斤茶叶要给安溪仙苑的农民换一斤咸菜还没人要。至今听来,令人辛酸。所以我一直觉得世界上无论什么事物,都离不开国运。国兴茶就香,国贫茶就贱。一株茶树,见证一段历史;一片茶叶,书写一段生活。茶也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茶的过去,是我的辛酸往事;茶的未来,是我的幸福向往。现在,我正呷上一口香喷喷的安溪观音茶,享受着祖国繁荣昌盛的快乐。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大业的辉煌时代的到来,茶已经从生活必需品变成一种文化。天地人,儒道释、信达雅已成为茶人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茶中娇子铁观音,都是不同风格的生活消费品。儒家茶业秉承天地人的和谐,儒道释的兼容,信达雅的内涵,以诚信经营为准则,产品质量为保证,绿色健康为宗旨,人才依托为后盾,文化弘扬为媒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定会有一个广阔的天地。祝儒家茶业成为茶叶市场的领跑者,领军健康和谐新生活!

Cy260.com精选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


沈冬梅(1966年10月-),江苏仪征人,博士,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沈冬梅1997年于杭州大学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7年10至1999年1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1月起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2001年12月至2002年6月,受聘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高级副研究员。

沈冬梅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宋代社会历史文化,茶的历史文化与理论。已发表《中国寺观》(合著),《中国古代全

书》(合作校注),《宋代茶文化》,《茶经校注》,《茶与宋代社会生活》等学术专著,参加《中国茶叶大辞典》的词条撰写。发表《预政倾向对中国古代历史学

的影响》、《茶与酒:两种文化符号的比较研究》、《浙江宋代佛教与中日茶文化交流》、《宋代杭州人口考辨》等几十篇论文。2001年10月4日,沈冬梅应

邀赴日本参加“2001年国际茶文化与科学研讨会”,发表题为“宋代茶叶制造与品饮技艺”的论文。

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旭


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90年云南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1983年至1996年在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任教。1997年为云南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2000年至今为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多年为院先进科研工作者,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人才津贴。

自1986年迄今,二十多年几乎不间断地行走于的各条线路始终和各重要站点,访谈了一些茶马古道的亲历者,采集有许多重要资料,先后出版《遥远的地平线》(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藏客——茶马古道马帮生涯》(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九行茶马古道》(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年2月版)、《茶马古道》(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7月版)、《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百年滇商口述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等个人专著,另有《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聆听西藏·以图片的方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滇藏文化带考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版)、《又见茶马古道》(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8月版)等合作著作及摄影画册出版发表。

(与青海藏族女尼在一起)

自1983年迄今,还马不停蹄地对中国少数民族(包括汉族)文化变迁情况作考察研究,尤其关注其婚姻家庭及生存现状,实地探访考察了中国56个民族,记录拍摄了数以十万计的影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撰写了56个民族的相关报告,先后出版有《1990—1996:我眼中的中国民族现状》(云南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所内部出版,1997年)、《地角天涯——中国少数民族纪行》(台湾:经典出版,2002年2月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子民·珞巴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丛林深处的精灵·布朗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在五指山南麓·黎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聆听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独步三江》(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独步三江》,(台湾:远足文化出版,2007年1月版)等个人专著,另有合作著作、画册《云南民族服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6月版)、《情壮美喀斯特》,与张帆合作,(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丽江古城》,与丁立平等合作,(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版)、《和谐的使者》,本人承担《神不在蓝天》一章,(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6月版)等等出版发表。

自1990年代起,还关注于人类即将消失文化现象以及各类手工劳动的追踪记录拍摄撰写,为此早已走遍中国各个省区,到过中国各个最僻远的角落,甚至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探察记录,有西藏盐井传统晒盐、四川德格手工刻版印经、山西丁村土布织染、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印染、云南马帮、云南大理彝族、白族扎染、云南白族银铜匠、云南傣族、贵州苗族传统手工造纸、尼泊尔佛像铸造等数十个专题,有合作著作《普洱茶的故乡》(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4月版)、《凝固历史》,与温普林等合作,(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等出版发表。

除上述个人专著和合作著作外,在以上三个擅长领域,以及其他方面,另有数百篇文章数百万字和数千张图片发表于海内外多种报刊杂志和画册。

普洱茶研究院院长邵宛芳:谈普洱茶


文/黄素贞

邵宛芳: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及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邵宛芳:“用科技创新普洱茶的深加工。”

作为云南农业大学一名茶学院的教授,您认为普洱茶的科研工作(包括科研环境、科研内容)在这十年间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目前正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

邵宛芳:这十年间,普洱茶科学研究正经历着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了,研究的范围更广了。近年来,从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农业厅、林业厅及省创新办等,都从不同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领域涉及:普洱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生态普洱茶园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普洱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普洱茶后发酵关键技术研究;普洱茶深加工产品研发及综合利用研究、普洱茶品质安全性评价研究及普洱茶功能性成份与保键功效研究等,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在您的研究领域,这些年普洱茶在科学研究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什么?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又是什么?

邵宛芳:近年来,在国家科技支撑、省科技厅及省创新办的大力支持下,领导了由云南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及昆明医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展了普洱茶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的研究,其中系统地研究了普洱茶对机体减肥、抗疲劳、防辐射、耐缺氧、降血脂、调节免疫力等方面的保健功效及其作用机理,开展了普洱茶提取物提高因衰老诱发的抗感染能力及延缓因氧化应激而导致老年人群的多个脏器组织的损伤过程的研究,成效显著,经文献检索,许多内容属国际上首次研究,这对让世界认识普洱茶,让普洱茶走向世界势必产生重要影响。

2010年9月,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课题“普洱茶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验收,验收专家对研究团队履时3年开展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课题优质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岗位专家,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普洱茶发酵种曲的利用研究”,即从普洱茶中筛选出部分优势微生物菌珠,通过独特工艺,制备普洱茶发酵种曲,在于后发酵中利用,可缩短后发酵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在普洱等地的示范,在生产上已显现良好的效益。同时进行了“环境因子对普洱茶品质影响研究”:在普洱综合试验站开展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对品质的影响试验,通过对各阶段普洱茶样品质的科学分析,初步掌握了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对于普洱茶渥堆过程的影响,初步探明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变化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此外,还支持高峻老师、雄能等同学就“茶树与食用菌复合生态生产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索,该模式已在云南的临沧、普洱、保山、红河及德宏推广示范,增加了茶园和茶农的经济收入,受到当地茶农的普遍欢迎。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岗位专家,“十二五”的主要任务是:绿茶加工生产线及工艺参数标准化研究与示范、普洱茶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普洱茶保健功效研究、机械采茶及配套加工技术研究等。

:为了推动普洱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您认为今后普洱茶的科学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呢?

邵宛芳:第一,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不断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不再满足单一传统的泡茶方式,而转向新型、优质、卫生、方便、快速的消费方式。因此要与国际接轨,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不断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使茶叶从传统的产品向香味茶、保健茶、茶饮料、速溶茶等多样化方向发展,还可开发普洱茶含片、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口服液、胶囊产品及膏状普洱茶等特色天然药物和功能性茶食品开发,不断延伸茶的产业链,以提高产品的利用价值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大力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随着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化水平低、人力资源紧张、生产规模难以扩张、品质品牌难以提高的问题逐步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约占总生产成本的80%~90%,而鲜叶原料的采摘又占据劳动力成本的近70%。大宗茶生产中,手工采茶用工量约占茶叶生产用工量的55%左右。在名优茶生产中,由于要求鲜叶原料幼嫩、匀齐,标准严格,茶叶采摘的劳动力投入更高,有些茶区名茶采摘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60%多。采用机械化采摘具有机械损伤小、新鲜度好、完整芽叶多、单片少、嫩茎梗多、生产率高等特点。茶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离不开茶叶种植与加工机械的普及与运用。大力推进茶叶生产机械化,是解决现阶段茶农劳动力短缺、实现节本增效、提高茶叶品质和劳动生产率的现实之需。

第三,加强研发功能茶。茶叶深加工是茶叶消费与应用领域拓展、茶叶产业链延伸、产业规模与效益快速扩张的最有效途径,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茶与健康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现代消费理念的转变是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当然,中国茶叶功能成分的提取要全面考虑安全性、纯度、消耗、成本、效率、效益等综合质量指标体系,必须由专注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创新向重点开展活性成分的功能开发与应用技术基础研究。

茶如人生 人生亦如茶


有人说,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如此说来,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和瞬间,似乎也都像一杯茶,充满了玄机和韵味,只要慢慢去感受和品尝,就会觉得其味无穷。

双手捧着盛着春绿的茶杯置于鼻前,让浓郁得化不开的栗香在口鼻之间弥漫、缭绕,然后深深地吮吸、品味,这种感觉,美得无以言表。很久,我舍不得用开水将这种难得的感觉冲淡。在茶叶三品中,最让人留恋的就是鼻品了。

这里所说的春绿,指的是春天生产的绿茶。具体地说,就是绿茶中的名茶,也可以理解为高档绿茶,清明节以前采摘茶青,经过精细加工而成。茶叶聚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精华,作为开春的第一批嫩叶,其营养成分丰富,没有任何污染,是茶叶中的上品。

懂得茶道的人都知道,茶叶品饮分为目品、鼻品和口品三个阶段,也可说是三个层次。

所谓目品,是指用目光欣赏茶叶浸泡前后的颜色、形状和姿态。有一次,我得到一些刚刚上市的龙井,打开包装,那股蕴含着新春气息的清香,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我连忙烧了一壶开水,用透明玻璃杯泡了一杯,先品为快。

制作龙井茶的原料,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青,泡法大多为下投,即先茶后水。将开水倒入茶杯后,我看到在水的浸润和冲击下,慢慢张开的茶叶上下翻飞,左右躲闪,仿佛翩翩起舞的蝴蝶,又似含苞欲放的花朵,更像展翅欲飞的春燕,精彩绝伦,美不胜收。大约过了一分钟,茶叶一部分浮在水面,一部分沉入水底。这时,只见一枚已经泡开铺展成一芽二叶的茶叶,像一只美丽的凤凰,从水面慢慢地沉降到中间,然后轻轻地摇动着身子,很久很久,它就静静地浮在那里,像是故意展示它漂亮的身姿。还没尝到茶叶的滋味,已经先欣赏到茶叶的美丽,这无疑为接下来的品饮准备了一份好心情。

鼻品即闻香,这个“香”,包括茶叶和茶水的香味。一套完整的功夫茶具,以紫砂材质的为例,大体包括茶盘、茶壶、茶洗、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茶匙、茶荷、茶漏、茶巾等。闻香杯约比大拇指粗长,专为鼻品茶香而制。茶艺师将泡好的茶水,从公道杯里倒入闻香杯后,立即将品茗杯倒扣在闻香杯上,然后迅速地将二者合在一起,倒置过来,再放回茶盘上,这时,闻香杯就倒立在品茗杯里了。质量上好的杯具,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能够充分地咬合在一起。茶艺师在向上提闻香杯时,常常会连品茗杯带茶水同时提起来,然后以很快的速度送到你的面前,让你双掌合十捧在手心,再凑到鼻前感受茶水氤氲的气息和特有的芳香。这是鼻品的一种。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冲泡前的鼻品,那才叫沁人心脾,难能可贵。

品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我喜欢喝茶,但是,我不能随便喝茶;因为我属寒性体质人,所以,很多的茶不适合我喝。

茶叶,经开水一冲,茶叶在开水冲泡的作用下,上下翻滚,起起落落,一起一伏,散出的香气,沁人心扉。

俗语说:头道茶苦,二道茶香,慢慢品饮,没有了茶香,也没有茶色了,茶水就趋于平淡了。

人生如泡茶,人的一生,上上下下,起起落落;坎坎坷坷,最终都趋于平淡,了却一生,走完一生·······

喝茶能增进人们的感情,我和先生,每每泡一壶茶,慢慢品。随饮随冲,边品边聊;大到国家世界事,小到私家邻里曲;无所不谈,无所不说,悠哉悠哉。

年轻时,各忙各的,长时间静不下心来交流交流,两人有点小摩擦,就会起口舌之战。偶然发现,抽点时间,泡一壶茶,坐下来慢慢品饮,茶香四溢;喝茶的同时聊聊天,也是不错的选择;再忙,我们尽也要抽出点时间来,品茶聊天,慢慢地误会少了,笑声多了;两个人的心情也好了。

好的不是茶,是人;香的不是茶,香的人心;品的不是茶,是生活!

捧着一杯茶,还未放在嘴边,一股清香之气悠然飘起;令人心旷神怡,如此生活,好生惬意!

常喝茶,对人体有好处:

红茶,性温和,适合体质虚弱的人喝,每天喝几杯能温暖四肢寒凉。

绿茶,适合年轻人喝,防辐射;用电脑多的,可以喝绿茶;能使人精神饱满,头脑清醒,还能提高记忆力。

乌龙茶,适合肥胖人喝,有减肥的作用;还有抑制胆固醇上升的作用,还能燃烧脂肪,所以又减肥又抑制胆固醇。

玫瑰茶,我的最爱,玫瑰花调经理气、活血化瘀、疏肝解郁、调理脏腑,最适合女性的一道好茶;还能美容养颜呢!

女士们记得:春天喝玫瑰茶是最最适宜的时间哦!

因为,一冬天的进补和敛收,使得身体产生许多邪气。到了春季,春天是个生发的季节,花儿草儿开始露芽,整个大地蠢蠢欲动,所以,人的身体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也要往外散发邪气。这时,来杯玫瑰茶,既赏心悦目,又能推动驱除邪气,对身体大大滴好,何乐而不为呢,女士们赶紧行动起来吧!

男士们,也能喝玫瑰茶,一样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还有薄荷茶,菊花茶,金银花茶······因人而异,因季节而异······

也有不适合喝茶的人,比如:缺铁性贫血,胃溃疡,神经衰弱,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脏病······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利也有弊。

有人喜欢,三五知己,围坐一起,高谈阔论,大碗喝茶,喝茶侃大山;他们属于梁山好汉型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哥们义气!

我是属于爱静的人,闲暇时,沏一杯玫瑰茶,捧在手中,放几首舒缓的音乐;听着小曲上着网,悠闲自在,慢慢品饮;诗意生活,自娱自乐。在品茶中,享受悠闲、舒畅的感觉。

有时,也和邻家的几个少妇们喝喝茶,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你问我答,你说我接,好不热闹,生怕话儿掉在地上;你谈我侃,嘻嘻哈哈,笑声四起;也别有一番情调!

我在品茶中体会到的感受就是一杯清茶,那种淡淡的滋味;初尝苦涩,醒脑提神;再尝甘美;香甜生津。茶养生气,除病气;散郁气,驱睡气。一个人在茶中有品味,自然在生活中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的人,自然对情感真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品茶使我宁静、淡泊,坦然面对一切。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像可口可乐那样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若能品出茶味,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会热爱。这就是在品茶中,悟出来的道理!正是如此,我们中国才有如此深厚的茶文化吧!人生如茶,品茶如人生。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诱人的清香,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位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之水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茫茫人海之中,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品茶如人生······

茶如人生


生命如此精彩,但是很多精彩随着年龄和阅历才会展现。茶便是如此。

35岁之前我都没怎么喝茶。现在却变成了茶不离手。有时想想为啥呢?年少不识茶滋味。

有趣的是,第一次强烈地想喝茶的时候,我不在中国。2003年在英国短期学习,很可能是本地食物的作用,我发现很想喝浓郁的红茶。虽然舌头不觉得好,但是身体很需要。

对英国茶文化早有所闻,所以我为英国朋友带去了绿茶,但是很失望地发现,人家客套两句,就回去喝斯里兰卡红茶去了。后来我发现,英国人虽然好茶,自己却不产茶。而中国虽然是茶叶的故乡,红茶产量却屈居世界第三,落后于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不久后我回国,开始写美食,不断遇到茶圈儿的朋友,从他们那里学到很多茶知识。原来世界范围人们喝的最多的是红茶,而中国人生产和消费则是绿茶居首。另外,中国人更爱喝所谓“原叶茶”,即叶片完整地制作而成的茶,而全世界人民主要以喝红碎茶为主。

中国人喝的茶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国外一般的红碎茶几个美金一磅(合0.91/斤),而我们在国内200-400元买的茶只能算是中低档。明前茶更是动辄上千一斤。

尽管如此,生为中国人很幸运,因为中国的茶类太多了。如果按地域分,估计有2,000多种茶,包括600多种地方名茶。更简单的分类是用颜色和发酵程度分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红茶和黑茶。

据说中国茶的历史已有5,000年。《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像这样的小故事,吸引着我这样的茶爱好者不断学习。

品茶如人生。有时候确实淡而无味,但也有时会充满惊喜。甚至偶尔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最好的是,你知道总有更多的好茶等着你去尝试。

人生如茶 茶如人生


恬静的午后,与同事沏上一壶清茶。当热水冲进杯中,茶叶浮上水面,而后舒展开来,茶香便弥漫着四周。

喝一口香茗,甘甘的味道,平淡无奇,可是,过了一会儿,一股淡淡的清香在唇齿间荡漾开来,令人回味无穷。当我把一杯茶喝完的时候,所有的烦恼都已忘却。此时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品茶了,因为茶能让你所有的烦恼都化成一缕清烟,被清风卷走,无论是生活上的,亦或是身心上的。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故事说的是:一位迷失者去向一位得道高僧求教,他问:“人生到底有何价值呢?”高僧无语,微笑着泡了一杯茶,他在杯中加了一些冷水,对那人说道:“你来品味一下这杯茶。”那人迷惑地看着高僧,不解高僧的用意,但他还是喝了一口。高僧问道:“这茶的味道如何?”那人说:“平而无味。大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高僧依旧是笑而不语,他又用温水泡了一杯茶,说:“你再来试一下这杯。”那人又喝了一口,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高僧又笑着用沸水泡了另一杯茶,茶的那股特别的幽香弥漫在空气间,他示意让那人再喝一口,那人喝了一口,满脸的陶醉,说:“这杯茶浓郁甘甜。”高僧问:“你难道还不知道答案吗?”此时,他恍然大悟,说:“高僧,我懂了,多谢指点。”

其实,高僧的确很高,他借用了三杯茶,就把人生的价值一一叙述了出来,他的意思是:人生就如一杯茶,没有遇过挫折的人生,将会平而无味;而遇过一些小挫折的人生,它的味道就如那杯温水泡出来的茶,只是夹杂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并不精彩;而那些经历过大挫折的人生,它就如那杯热水泡出来的茶,拥有浓郁的香味,脱颖而出,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人的一生可以多姿多彩,也可平淡无奇,而这一切,又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挫折,大胆地去尝试吧,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便是了。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人生,有甘甜苦涩。茶,也有甘甜苦涩。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当它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经过萎凋、杀菁、揉捻、晒干和蒸压。把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但此时此刻,人们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片片茶叶,而是关注这杯中之水了。当人们把茶水喝下,又不关注这杯茶水了,而是关注感受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每个人都宛如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一生,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

当你尝到茶的清甜时是否尝到茶农的艰辛,当你尝到茶的醇香时是否尝到制茶人的劳累,当你尝到茶的甘美时是否尝到收茶人的困惑。

一杯茶,你是否品出它的天地之灵、自然之气、岁月之味?一杯茶,来之不易,当用心品尝啊!

茶,惟其苦涩,才能甘甜。

一个人在茶中有品味,自然对生活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自然对生命会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有操守。或许正是如此,中华民族才会有如此深厚的茶文化吧!也是如此,惟有茶能给我宁静和平实,也惟有茶才能给我人生的哲思。

茶中人生,哲理悠悠。朋友,不知你以为然否?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

岁月匆匆,白驹过隙。细想前尘往事,青春韶华,虽被生活荡涤的毫无色彩,却也残香依然。如一盏清茶,经过了滚热的水的浇灌,才能散发幽幽的芬芳。

人生百载,恍如梦幻。或富贵至极,或穷困潦倒,总是无法超脱在繁纷杂芜的尘世之外,世俗的虚幻的名利,任凭物欲的横流,人都有失去自我的时候。无法真正的做到,无欲无求,洒脱自然在喧嚣混沌的尘世间,渐渐的失去我们身上仅有一点宁静和纯真。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世事的纷扰,人间沧桑,有谁真正的想过,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古语说:懂茶者,必是“精行俭德之人”。所以,懂茶之人,必懂人生!

人生的坎坷艰辛,如杯中之茶,经火热之水浸泡,开始饮,虽苦涩无甘,但后味却清香宜人,杯盏之中余香仍留,耐人寻味。

茶,常与禅相通,相通在于禅理,故有“禅茶”之说。不知哪位大师所讲:“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亦即不知茶味”。

怎样从小小的茶壶中去感悟人生的挫折,如何从清淡的茶水里去品位人生哲理?也许,只有自己用心慢慢的体会了!

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

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

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

情浓似茶茶如人生


情浓似茶茶如人生

碧绿的茶叶经由热水洗涤后,舒展开去的姿态,就象是一幅雅致的水墨,将淡慢慢地氤氲开。而那片片茶叶就仿佛是前尘山间的花开成今世水里的莲,在那一张张纤细的茶叶上,每一个点滴的舒展,都有着对岁月淡淡的回忆与忧伤。水色逐渐显现出一片清澄的绿意时,但见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玲珑剔透。伴随着水雾的轻盈升腾,就会有幽幽的香气缭绕,清幽的茶香飘飘渺渺,似有若无。倘若是刻意去闻,它只若隐若现不着痕迹,却又是在不经意间,感人心脾。于是,忍不住轻啜一口,却发现茶味微苦。然而继续喝着,就会体会出茶的好处来了。它自有绵绵不绝的回味,味苦而甘凉,清新的感觉能在舌尖沉积,久久不会弥散。那时才知道茶的味道只苦涩而温润的,那盘桓在口中的清香虽是隐隐的,可渐渐的却会越来越浓郁,最后化为悠长的甘甜。

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端看着看着杯中的茶色由淡变浓,而茶叶在水中摇曳绽开,沉沉浮浮,兴许真的就会于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到:茶就如同我们的人生一般。喝茶喝得久会,心中自然就会有所触动,会了解到喝茶其实是需要是一种平和的心境,因为浮华的心是无法真正体会出茶的真义的。所以我们要将浮躁滤去,将尘心净化,随后再来细细的品味,而后得知,品茶品的是心事,而饮的却是你我人生。茶叶要经过沸水的洗礼后才会生出淡香,我们的人生也是要历经磨炼以后才会坦然的用真心以对。人生如茶,在苍茫的人世中,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变化纷杂的大千世界,在融会的过程中,社会不会特意的厚待你。无论是谁,如果经受不起世态炎凉,失败和困顿,只怕是也品味不到人生的韵味。当我们到经历了一些世事,了解了人情冷暖,我们就会睿智起来,像那涅盘的茶叶一样,慢慢的沉入杯底,用淡定的态度作为唯一的表情。

人生如茶,总会有淡淡的愁苦。当一杯香茗在手,或者就能忘却几许烦忧。茶品可清心,当我们手捧着一杯不落俗尘的幽静时,一颗心便也如茶汤般渐渐地清澄起来。穿过了钢筋水泥筑就的红尘繁华、看透了功名利禄的虚无与诱惑,我们的心便随着舒展的叶片沉静渐次沉静……喝茶的人需要一种自成的格调,不会轻易的喜形于色;有一种对岁月了悟,总是以平淡的心去包容他人;有一种欲语还休的静默,懂得再华丽的言语都比不上行动上的温存;有一种欲笑还颦的豁达,知道凡事皆不用太过刻意。喝茶时的心情是对光阴点滴的收藏,用和悦的心在平静的日子里喝茶,总能生就出一份满足来。

茶水会渐饮渐淡,越淡也越显其清越,越清更越能显其真意。是的,茶越饮其味越淡了,可生活的味道却是越发的浓郁了。可见,茶中饮出的不单单只是茶的味道,更有着生活本身味道蕴含在其中。情浓如茶,情淡亦如茶……

人生如茶,可以浓烈亦可淡雅,当夜色已沉,万物沉寂之时,不如就让我们举杯共品一杯人生的香茗,感其清洌香醇,念其茶韵清苦,于细细的回味之中去珍藏起却无尽的甘甜吧。人生若得此意境,或者真就再无所求了。人生如茶,情似茶香,于默然之中沁入你我的肌理。纵然是世事无常,人生喧嚣不绝,我们轻笑忘尘,只让余香牵系,让一切的俗事纷争远离……

茶如人生 淡中有味


茶如人生,淡中有味,虚怀若谷,怡然自得。喝出了苦和甜,清和涩。人生就是一本书,谱写出了成功和失败,幸福和快乐。人生必有一知己无话不谈,无话不说。人生何求?就像一杯茶、一本书、一知己……

一杯茶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总会苦一阵子”。人生该怎么走,这在于自己的选择,需像茶一样,靠慢慢品味,我偏爱沏香醇铁观音,静静放松心情,那散发着淡淡的兰花香,给人予味觉、视觉及精神上的享受。让我能看着清淡之物,品尝着它的原汁原味,品味耐人寻味的人生……人生如品茶,一杯清茶,就像一个大千世界,每片茶叶恰似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人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其实无论怎么过,都要有意义,都要让人有感悟,还要让人寻味,只是看你从那个度去感悟,选择……

一本书

茶书益友,茶与书有着不解之缘,茶能醉人,而且醉得入骨。茶醉之人在茶韵里愈加显得飘逸而脱俗;书能醒人,人在书香里愈加显得清纯而放达。在书香茶韵中潜入心扉的深处,抛开浮华躁动之心,以坦白和真诚之心,每晚无事空闲时,看看自己喜爱的杂文,品味真善美之人间真情。有时细细品味其实每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它谱写了人生走过了一段漫长人生道路的酸甜苦辣咸,成功与失败,幸福与悲伤,记载着曲折、坎坷,饱经风霜雨雪丰富的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厚实的文化积淀,是一本厚重的书。

一知己

书之香,明静慧智,至善至美。爱人是可遇不可求,知己却可求不可遇,人的一生都是会有不完美的,正是这种不完美,人就必须需要有知己。那知己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但知己须必就是心心相应,能理解你,宽容你,认同你,牵挂你。彼此欣赏,彼此倾慕,彼此的关注,并渗入彼此心灵的最深处,能给你无穷的力量和勇气,是你倾诉的对象,是你的一件衣服,寒冷时,会给你温暖,炎热时,会给你又是一丝凉爽。会分担彼此的快乐与痛苦,让你知道被人彼此牵挂,难以言语的那种感动与幸福,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得充实而快乐,使得人生更精彩。

情浓似茶 茶如人生


碧绿的茶叶经由热水洗涤后,舒展开去的姿态,就象是一幅雅致的水墨,将淡慢慢地氤氲开。而那片片茶叶就仿佛是前尘山间的花开成今世水里的莲,在那一张张纤细的茶叶上,每一个点滴的舒展,都有着对岁月淡淡的回忆与忧伤。水色逐渐显现出一片清澄的绿意时,但见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玲珑剔透。伴随着水雾的轻盈升腾,就会有幽幽的香气缭绕,清幽的茶香飘飘渺渺,似有若无。倘若是刻意去闻,它只若隐若现不着痕迹,却又是在不经意间,感人心脾。于是,忍不住轻啜一口,却发现茶味微苦。然而继续喝着,就会体会出茶的好处来了。它自有绵绵不绝的回味,味苦而甘凉,清新的感觉能在舌尖沉积,久久不会弥散。那时才知道茶的味道只苦涩而温润的,那盘桓在口中的清香虽是隐隐的,可渐渐的却会越来越浓郁,最后化为悠长的甘甜。

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端看着看着杯中的茶色由淡变浓,而茶叶在水中摇曳绽开,沉沉浮浮,兴许真的就会于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到:茶就如同我们的人生一般。喝茶喝得久会,心中自然就会有所触动,会了解到喝茶其实是需要是一种平和的心境,因为浮华的心是无法真正体会出茶的真义的。所以我们要将浮躁滤去,将尘心净化,随后再来细细的品味,而后得知,品茶品的是心事,而饮的却是你我人生。茶叶要经过沸水的洗礼后才会生出淡香,我们的人生也是要历经磨炼以后才会坦然的用真心以对。人生如茶,在苍茫的人世中,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变化纷杂的大千世界,在融会的过程中,社会不会特意的厚待你。无论是谁,如果经受不起世态炎凉,失败和困顿,只怕是也品味不到人生的韵味。当我们到经历了一些世事,了解了人情冷暖,我们就会睿智起来,像那涅盘的茶叶一样,慢慢的沉入杯底,用淡定的态度作为唯一的表情。

人生如茶,总会有淡淡的愁苦。当一杯香茗在手,或者就能忘却几许烦忧。茶品可清心,当我们手捧着一杯不落俗尘的幽静时,一颗心便也如茶汤般渐渐地清澄起来。穿过了钢筋水泥筑就的红尘繁华、看透了功名利禄的虚无与诱惑,我们的心便随着舒展的叶片沉静渐次沉静……喝茶的人需要一种自成的格调,不会轻易的喜形于色;有一种对岁月了悟,总是以平淡的心去包容他人;有一种欲语还休的静默,懂得再华丽的言语都比不上行动上的温存;有一种欲笑还颦的豁达,知道凡事皆不用太过刻意。喝茶时的心情是对光阴点滴的收藏,用和悦的心在平静的日子里喝茶,总能生就出一份满足来。

茶水会渐饮渐淡,越淡也越显其清越,越清更越能显其真意。是的,茶越饮其味越淡了,可生活的味道却是越发的浓郁了。可见,茶中饮出的不单单只是茶的味道,更有着生活本身味道蕴含在其中。情浓如茶,情淡亦如茶……

人生如茶,可以浓烈亦可淡雅,当夜色已沉,万物沉寂之时,不如就让我们举杯共品一杯人生的香茗,感其清洌香醇,念其茶韵清苦,于细细的回味之中去珍藏起却无尽的甘甜吧。人生若得此意境,或者真就再无所求了。人生如茶,情似茶香,于默然之中沁入你我的肌理。纵然是世事无常,人生喧嚣不绝,我们轻笑忘尘,只让余香牵系,让一切的俗事纷争远离……

公益人生茶人生 ——何俊辉


何俊辉,壹基金救援联盟云南火峰救援总队创建人,云南志愿者救灾联盟顾问,云南省应急救援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作为自幼喝茶的云南人,与大益茶因公益结下坚实的友谊。

在大益的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2014年3月与大益基金会同仁去香格里拉援助白马雪山藏文小学饮水工程,虽然因为客观原因没能成功,但对大益基金会的工作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这些年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喝好茶,交好朋友,做好事。

你觉得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茶品越来越丰富了。

在喝茶的路上,未来十年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要有自己的一个优雅的茶艺工作室,常邀三五好友品茗。

除了茶这个爱好,在自己的生活上,未来十年你有什么最想做的事?

答:做为云南众益志愿者发展中心和云南山地救援搜救技术服务中心两家机构的发起人之一,希望未来十年内把他们打造成云南本土草根公益团队的标杆。

益友网:听说您喝大益茶很多年了,可以说是大益的忠实粉丝,最初是怎么样接触到大益茶的呢?

何俊辉:因为我是云南人,其实从小就有喝茶的习惯,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喝普洱了。大益作为云南的一个老品牌,也是很早就接触过的,记得98年的时候,我花63块钱买了两块250克的大益砖茶,那时候有的饼茶一饼也才卖九块钱,所以这个价格还是蛮高的,但记得那个茶味真的很好,自己也觉得很值得。08年的时候,我也买了几件大益的7542,一直收藏到现在。后来正式接触到大益内部的人员是因为2010年云南连续大旱,我们去给茶农们赠送了很多“保水剂”,而大益爱心基金会也在各地建立水窖,当时就有了一些合作。从那以后可以说,对大益有了更亲切的感觉。

益友网:您的本职工作是跟公益有关的,跟大益爱心基金会也曾经有过合作,同时也是大益爱心基金会的益工,在您看来,大益爱心基金会和壹基金在运作方式、工作风格上面有没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呢?

何俊辉:我本人主要是从事紧急救援工作的,像碰到一些自然灾害,我们的团队一般都会冲在最一线的地方,针对性强,专业度要求高,有时候难免还会有一些危险性。大益爱心基金会主要是从事扶贫、助学、帮困,在公益事业的方向上有所不同。我感觉我们的团队比较“粗”一些,因为都是大男人比较多嘛,阳刚之气足。大益爱心基金会更文雅,可能跟本身从事一些茶道教学推广有关系。现在我以个人名义加入了爱心基金会的益工团队,也希望能多受一些茶文化的熏陶,在不需要“冲锋陷阵”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爱好来修身养性!

益友网:目前大益爱心基金会所从事的一些公益项目,尤其是大学公益项目,经常会将茶道文化融入到公益当中,你怎么评价这种模式?

何俊辉:我觉得挺好的,大益一直提倡“优雅地行善”,这个概念不错。做公益不一定要苦兮兮的,其实公益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也可以让大家觉得愉快。像今年下半年我们联合大益东航爱心茶室做了一次为鲁甸震区儿童捐献书包的行动,最后一共收到了778个书包,这些活动模式我觉得都很不错,也更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很便利地参与进来。大益爱心基金会在云南公益界还是很有知名度的,他们不像有些单位是为了宣传而公益。大益做的很多事都很低调,是为了公益而公益,为了善举而公益,这一点上我很看好他们。

益友网:您平时喜欢怎么喝茶?您觉得茶在您的个人生活当中充当了一个什么样角色,对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何俊辉:茶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剂生活的安慰剂吧。喝茶,一是从小的习惯,第二也有保健的需求,平时朋友来了,大家坐在一起喝喝茶,也是很好的一个交流的媒介。对我来说,茶还有一种静心的功能,有时候生活上、工作上碰到一些不愉快,就做下来泡一壶茶,感觉心就静了,所以说,它是我生活的安慰剂。

益友网:作为我们的老粉丝,您对我们大益的产品也非常了解了,未来你最期望看到大益出品什么类型的产品呢?或者说,哪种产品对您的吸引力会是最大的呢?

何俊辉:我个人还是喜欢比较传统的产品,因为我不太喝熟茶,主要喝,像7542就是一款经常喝的很喜欢的产品。希望未来大益能继承传统,多出一些经典回顾之类的产品,把大益茶的口味更好地传递下去!

何作如:风雨人生普洱琴


何作如:风雨人生普洱琴

文/楠叶

何作如,何如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茶文化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工商联委员,中国纸品本册委员会名誉主任。1984年从菲律宾回国创业,投资建设薄本生产企业。十多年来,为中国制本民族工业的起步、兴起、行业规范、技术进步、走向国际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起到了行业的带动作用。他带领的渡边集团也创下了中国最先将国外制本先进技术和国际标准带入中国、最先将中国所特有的“草浆”和“木浆”混浆纸生产的本册大量出口到美国市场、中国制本行业出口额最大的企业等几个中国制本行业第一。

与何作如先生相识多年,先生孜孜不倦的毅力,不断进取的精神、享受生活的方式、慷慨大方的气度、广结人缘的行为着实让人钦佩。

从海外归国投资开始,先生为振兴民族工业而努力奋斗,虽历经风雨,却成就了中国笔记本制造在世界的地位。从研究、感觉和享受中国文化的精髓入手,他大量收藏、品饮普洱老茶并成为此领域的领衔人物之一;他抛重金,竞拍唐朝古琴“九霄环佩”之眼光、远见和壮举,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他不忘雅玩中极乐之趣,陶醉在沉香文化之中,又必将引领玩香之风骚。先生的潇洒、豪迈名恸大江南北,其人生的轨迹也不断创下辉煌,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关注。

先生有世界笔记本最大的生产企业。长期以来,他生产的产品一直遭遇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困扰,承受反倾销政策的压力和排斥,但为了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他百折不饶,为保护自己的权益长期奋争,虽历经国际市场的风雨和人间的辛酸与沧桑,但还是创造了事业的骄人成绩。当然在失落时他也充分感受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世态的炎凉。他常说:人生百态、酸甜苦涩我都己尝过和经历,所以我不枉今生。

先生喜茶,独爱普洱。多少达官贵显、文人雅士、社会名流都因先生的推崇、引导和演绎而拜倒、沉醉在普洱茶迷人的世界里。普洱茶界誉先生是泡茶圣手,其泡普洱茶的方法独步天下,拼配普洱老茶的技巧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让人叹为观止。在普洱茶的世界里有先生这样的参与者、探索者和玩家,真是美妙,好不热闹。杭州著名会所“江南会”的主持薛亮先生赞日:何先生的茶里有中国文化,有他对中国文化的执着追求和热爱,他是真正努力对中国茶文化做贡献的人。

何作如先生收藏有一把唐朝古琴,名曰“九霄环佩”。那把“九霄环佩”是有确切可考年代的唐朝皇家古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说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先生曾抚此琴或可能收藏过此琴,其价值连城。

2003年北京嘉德拍卖公司在成立10周年庆典时拍卖唐朝著名古琴“九霄环佩”。2003年的收藏界对唐朝古琴价值认识不足。何作如先生独具慧眼,几经周折以350万元左右人民币获得。先生在得到此琴后,曾历经数载,辗转千里,遍寻琴手。苍天不负有心人!最后他终于在中央音乐学院达成心愿。先生不仅为古琴,也为他自己找到了知音——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

此后他成功地组合了童叟之间的双琴合奏,即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和钢琴神童牛牛之间的合作。使叟者焕童心,稚者感古韵,他们合奏的古曲犹如天籁之音;他还不惜重金从欧洲请来著名专业名家——两次获得世界格莱梅录音大奖的著名录音大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李祥霆先生用千年古琴“九霄环佩”演奏的中国古代名曲,将古琴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弹奏出的音质、音色、韵律和深沉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经世界顶尖专业人士的录制,已达无上之境,其旋律美妙绝伦,其音色让人如痴如醉,其韵味足以震撼世界,让世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乐器之独到……从此,何作如先生和千年古琴“九霄环佩”常常陪伴着李祥霆先生云游中国及世界各地,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弘扬着中国文化,传播着中国古典音乐,其精湛的演奏,不仅让“九霄环佩”之琴,也让“何作如”之名传遍大江南北,飘过大洋彼岸。

可以肯定地说,在今后古琴的世界里和古琴的传说中,将会永远流传他们的故事。

巅峰的茶技、茶法和茶道,传承千年的高尚琴缘,让先生孤独。在思索、学习之余,在寻找、探访之中,他又开始关注中国文化的另一篇章——闻香。先生凭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学习新事物的独特方法,从理论到实践,遍访香友,去伪存真,迅速入门。现在他已经开始了沉香的收藏,并每天感受着沉香的美妙。其起点尤高,且出手大方……相信在不久以后,一种高雅的古人崇尚的文化——闻香,又将兴起。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一定会在今天中国人的手中重新绽放光芒。

先生的心是年轻的!充满渴望。他爱江山,更爱美人……

先生的思想是丰富的!就好像他泡的茶一样,不仅饱满,厚重;而且韵长,回味无穷。

先生的感情是浪漫的!就好像古琴“九霄环佩”的音色和旋律,如画似诗,飘逸悠长,令人沉醉和遐想。

先生的个性是鲜明的!心胸既宽阔,又固执,其喜君子,珍情谊,厌小人。与之交友须心地无私,谦虚谨慎。

先生的风格是大方的!每当茶友相聚时,他至少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印级茶开始冲泡,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普洱茶的美妙,如逢时间充裕,他总要调配几泡能入口即化、饱满厚重、气足韵长的百年普洱号级老茶让大家品饮。他泡茶时很沉醉,乐在其中。那些老茶不仅蕴含着历史价值、时间价值、稀缺价值,而且还通过不菲的价格表现出珍贵。

还是先生的高徒中国著名茶庄北京露雨茗苑的庄主黄刚先生说的好:要读懂何老师,必须先理解何老师的思想,何老师是思想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与现实的判断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其既有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美思考,又有现实主义的价值选择,所以他才是真正的鉴赏家和收藏家。

黄刚先生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官,酷爱饮茶而不得法,颓废时幸遇何作如先生,拜在其门下后终成正果,在何先生的指导下,他认识到茶与人生的真谛,而且其个人的文学、艺术等国学修为也因此而不断提高和精进,并创办了黄普茶校,其制作的F系列普洱茶亦成为当今知名度很高的,深得茶客们喜爱。先生的事业后继有人!

何作如先生的人生是多么灿烂啊!他虽历经风雨,但潇洒豪迈,其寄情于闻香听琴之间,陶醉在以茶会友之中。他必将获得上天的怜爱,快意人生!健康长寿!

禅茶研究,茶艺之道


茶人应有的典范,智、仁、勇、诚等四种基本德目,与佛家所强调的“般若思想、菩萨精神”的意义是不谋而合的。本文阐述从茶艺的学习中展现人的外在生命以及人类本有的觉性开发的相关性。

科技昌盛,经济繁荣,伴随而来的是社会乱象繁多,原因是,人类的物欲强盛导致精神生活没有提升。物质主义产生人类心灵渐受蒙蔽,生活压力也逐渐地增加,自我伤害的问题时时可见,对生命的应对方式变成了负面的模式。因此,缺乏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学习负面的几率也相继增加,一个美好的生命无法正常发展,实在令人忧心。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只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已,它是来自于父母的心血、精神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生命体,孔子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佛教也说:“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1]可见,古人对生命伦理的重视,在在表现于吾人的生活之中,所以个人的生命也是攸关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命共同体。

对今日的新人类倡导生命本质的重要与传达正确的生命之道,除了正规的教育体系之外,随着科学时代前进,也需要一些文化、宗教、哲学等等不同领域中从心灵上着手。生老病死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要如何真实地面对它呢?换句话说,平时的日常生活机能性的工作可以有人帮忙,但是属于内在之生命之道却无法依靠他人,一定要靠自己不断的努力与精神层次的培养。

人都想从尚自由,不希望被人约束,所以会有随心所欲的念头,但是,我们深入探讨的话,可以看出因为不喜欢被约束,以至于为所欲为,乃至于社会道德观念日益骤减。人因为立足点不同,所看的方向也不同,自己想做的因为别人的不能认同而产生分歧的意见,也因为一件事不能苟同而有对立与冲突。在长久积累的情况之下,为了达到自己的希求与欲望,人的身心都处在备战状态之中,如此的身心怎们会有真正的自由呢?反而成为意识的奴隶。

所以要能无诤,唯有认识自己的生命本源。以佛教来说,生命是由四大(即地、水、火、风)所组成的,这是有生灭的;而内在的般若智慧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开发智慧流露出来的真如自性,回归自性的生命之美、生命之纯真、生命之道、是今日真正提升生命本质的意义。

茶道大行至今,可以看出儒、释、道三家之禅修者都与茶有极大的关系,他们要求的是深入禅境,而禅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诤。直下无心就是道,就是禅。禅是跳脱世间的束缚,完全自在的境地,人因为被束缚的原因是在于对人事物的执着。例如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唯吾有身。”就是这个外在的功名利禄绑住了心,身有生老病死之苦所以有祸患发生,也是心的执着而让身不得自在。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放得下,看得破,就能够无拘无束。看得破就是佛,放得下就是禅的境界。

学茶艺、品茶是一种生命的过程体验。所谓“艺通乎道,艺与道合”。其实学习茶艺文化,并非只是供人喝茶、欣赏茶艺的表演作品,茶艺所展出之文化气质具有教育意义与生活的启示。中华茶文化的思想以及运用茶特有的性质精神与反省,对社会人类的思想向上、行为向善的影响深刻,可能与其它一般的游艺环境不尽相同,因为茶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佛教有净化的教育思想。整个茶艺的流程如同一首旋律优雅的音乐,时而高,时而低的音符在时空中飘舞,这也像儒家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移情作用,茶艺之“茶以载道”,不是“弃智任情”的游艺,而是要茶人“正心诚意”,而且敦厚知理,在一啜一饮的静心之中反观,体会茶的美妙,茶若有若无淡雅、自然之性,可以洗除浮躁,从世俗跳脱出来,净化并且提升自我的心灵。透过恭谨的行茶,透过静心的反省,所得到的是一种无以言喻之内在生命智慧的升华。

由此可知,生命中有一种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借着契理契机的方法让智慧开展,了解世间虚假之真相,透视万法的缘起缘灭、无常的来临,提早觉悟。透过茶艺过程之寂静,其实,真理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在每一分每一秒的心念中,所以可以帮助我们时时有觉悟的心。

学习觉悟没有特别的方法,也没有特别的神秘感,只有把我们人生的烦恼弄懂,把烦恼看透,那就是佛陀教示“道”的真意。茶艺展现的精神涵养也是如此。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先生为公司撰文谈如茶人生》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