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时代在变,茶人的工匠精神不变,专注做一个“事儿逼”

在我们生活的现代世界,一切都在讲究“快”、“提速”,“慢”似乎成了一种怀恋、向往,一种奢侈、苛求。精雕细琢地做一件产品、做一件事,似乎已经渐渐远去了。有人说:“我不觉得我们正身处一个“普遍缺乏工匠精神的时代”,因为“工匠精神”在我们国家的文化里一直都是缺失的。”何为“工匠精神”?它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

再看审视如今的茶行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当下,有人不禁会问,茶人还需工匠情怀吗?匠人式的企业还存在吗?在八角亭茶厂茶叶审评大师邓祖良眼中,茶人需要工匠精神;做茶的,需要一贯初心,不能急功近利,要精雕细琢。我们是做毛料采购的,每天就是往返于茶厂与山里,去找好的合适的毛茶,采购毛茶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甚至连茶叶运到茶厂时的运输环境都要把控好,不能存在一点异味。一句简单朴实的话却道出了工匠精神的精华,何为工匠精神,那不就是对每个细节都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都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吗?说起跟茶打交道多长时间,邓祖良大师笑呵呵地答,几十年,这辈子就是一片叶子(茶叶)结缘了。邓祖良被业内人称为“老古董”、“老人精”。他常年跋涉于云南的各个茶山,从事茶叶毛料采购,现任八角亭茶厂原料科(毛茶)科长。

记者:毛料采购环节最注重哪些问题?

邓祖良:看毛茶是否达标,第一主要看毛茶是否有异味,这个是最关键的。有异味的毛茶,绝对不能采用。出现酸味馊味的毛茶都不能用。当地百姓很喜欢吃一种酸笋,有的百姓没注意将它与茶叶分开,从而会使茶叶出现酸笋味。我们去采购毛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这种味道一般人不容易闻出来。

其次,为防止茶农将质量差的茶掺杂进来,需要在在一大袋茶中,上、中、下层各抓点,交叉比对一下,看其成份是否一样相同。

记者:茶叶的品质审评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哪几个方面鉴别?

邓祖良:在我看来,茶叶是无好坏的,只有强弱之分。因为那些有异味、质量不达标的,我们都不会进行收购和进行加工的。根据茶叶的强弱性,我们会对茶叶进行分等级,强一点的就是质量比较优秀的,弱点的就是质量稍微差一点的。

茶叶的好坏,主要是从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干茶的鉴别方法主要是看外形与闻香。而干茶的外形,需要从茶叶的条索、色泽、净度、整碎、嫩度来进行鉴别。首先看条索是否紧实。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其次要看净度。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

审评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记者:茶叶审评对茶器有要求吗?

邓祖良:在对茶叶进行审评时,所有采用的茶器是由云南省总公司专门规定的,一般来说质地要良好,规格要一致,力求完美,以尽量减少客观上的误差。

记者:茶叶审评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邓祖良:茶叶审评,应按规定的步骤,对比各种样品进行,方为有效。每个样茶必须都摆开,都开汤。首先开汤前应该先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号码排列在湿评台上,然后称取样茶5g投入审评杯内,杯盖应放入审评碗内,然后用沸滚适度的开水以慢快慢的速度冲泡满杯,泡水量应齐杯口。

其次,将茶汤倒出后,依靠嗅觉辨别香气。此时,一手拿住审评杯,另一手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有将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每次所嗅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S左右。:嗅香气要热嗅、温嗅、冷嗅相结合进行。嗅香气以55℃最适宜,超65℃感到烫鼻,30℃茶香太低沉。

再次,茶叶开汤后,应该观察茶汤的汤色。所谓的汤色。又称水色有,也就是指茶叶的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茶汤中的成分和空气接触后易发生变化,审评需及时,按汤色性质及深浅、明暗、清浊以及沉淀物多少等评比优次。

接下来,需要对茶汤进行品尝。因为舌头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所以茶汤入口要在舌头上循环滚动,从而体味各种味感。审评滋味时,一般要尝三次,分别在茶汤热中凉的时候。在根据茶汤的浓淡、强弱、鲜滞和纯异来评定优劣。尝味后的茶汤一般不宜咽下,尝第二碗时,匙中茶液应倒尽,或是在白开水中漂净,防止相互影响。

最后,再根据叶底的老嫩、软硬、匀杂、整碎、色泽和开展与否来评定优次。将杯中冲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者放入审评杯的反面,用叶底盘将茶叶拌匀、铺开、揿平,如果感到不够明显时,可在盘里加茶汤揿平,再将茶汤徐徐倒出,使叶底平铺看或反转。用漂盘看,则可增加清水漂叶,使叶张漂在水中观察。可用手指按揿叶底的软硬、厚薄,再看芽头和嫩叶含量、叶张卷摊、光糙、色泽以及均匀度等区别好坏。特别的,对于好茶,我们一般会将其放置一晚,隔天再观察叶底的变化情况。

cy260.COm小编推荐

八角亭大工匠之“发酵大师”李旭


熟茶发酵是一门学问,尽显熟茶之魅力

熟茶的渥堆发酵对于普洱消费者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谜,神奇又神秘。首先是因为熟茶渥堆发酵历时较长,一般在45天左右,一般性的参观很难观察到发酵的全过程;再者,很多茶厂将熟茶发酵车间视为禁地,严禁参观。熟茶发酵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技术活,但又不同于制造业之类的技术,有标准的规格和流程,因为在渥堆发酵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常有人说熟茶发酵是“三分靠人,七分靠天”。因而发酵的场所,空气的温湿度,潮水、翻堆、开沟等程序的时间都没有十分严格的标准可循,而是充满了经验色彩,对于一个茶厂来说,一个熟茶发酵师傅技术与经验的好坏,对厂家出品的熟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酵是鼎立之作。

光滑的茶饼、细嫩的芽条、显露的金毫告诉你“里程碑”不凡的出身,传统与创新发酵工艺,红浓明亮的汤色让其历尽时间洗礼之感悠然而生,高扬的香气中一丝甜意顿上心间,浓郁的滋味中独特的甜香溢满口腔,为之释放的味蕾中充满的蜜糖香气是如此的霸道而又熟悉,它带来的甜是自然赋予的,亲切且沉醉,而茶体的饱满醇厚,又将这份甜香久久留于口中,“里程碑”将是让您留恋其中的茶之意境。

总的来说,发酵工艺是一种经验法则的工艺方法,靠的是不断的实验与修正,并搭配当地的气候环境(温度、湿度),温度绝对控制在65°内,以期能籍由发酵工艺而使茶品达到生产者期望的品质,并能以廉价的方式有限度的对供需失衡的陈茶市场作一个替代性的平衡供给。

八角亭大工匠之“精制大师”雷国昌


罗永浩都始料未及茶人的匠心精神竟如此神般

每个国家每个时代,都有各类出色表现的匠才。他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以身作则,践行匠心精神,他们能够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职业技能的返璞归真,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追逐匠人的中国梦。社会的浮躁,或许会让许多人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忽略这些匠人的存在。何为“匠心精神“?匠心,匠者之心。由内心到作品,呈现出他们追求完美、把作品做到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专业又敬业,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具有这样的技艺修养,可称之为“工匠精神”。

具体到茶行业,如今的茶人还需要匠心精神吗?八角亭的高级茶叶工程师雷国昌师傅是这样看待的:如今社会都在呼吁提倡匠心精神,似乎把匠心精神给神化了。具体到我们做茶的,其实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个茶。例如我是做茶叶精制,就是要把控好每一个环节,力求将茶叶更完美的滋味和健康的饮品呈现给消费者。

用“匠心”做好茶

时代在快速发展着,工匠情怀、匠心精神屡屡被人提及,罗永浩用工匠情怀营销自己的锤子手机。但或许连老罗都未料到,茶人的匠心精神竟如此神般。

从一片茶树上的叶子到消费者手中的茶叶,中间需要经过许多道工序。现在大多数人只关注到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的初制,也就是从鲜叶到干燥成毛茶这个工序。其实从一片叶子到成为商品茶的过程,除了加工成毛茶,还有两个环节,一个晒青干毛茶熟茶的精制,另一个紧压加工和包装。雷国昌师傅向记者说道,茶叶精制就是在初制毛茶的基础上再进行精细加工。其目的是根据市场要求,把各地毛茶定级归堆,进行形态整理,拼配调级使之达到样品等级要求及产品品质规格化。随后,他又言道,茶叶精制要经过很多环节,我们茶厂(八角亭茶厂)都是严格按照茶行业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茶叶的生产的。一般来说茶叶精制加工大概要经过以下的环节:毛茶定级归堆—筛分(毛分,抖筛也称级别筛,复分,风选)—半成品验收(交拣,交抄,交压)—拣剔—拼配—匀堆—(熟茶潮水)—压制—干燥—审评检验—包装—入库。

毛茶定级归堆:毛茶因不同产地,级别,生产工艺,季节,品种,树龄等影响,品质不近相同,所以毛茶收购过程中,根据上述差异进行定级归堆,便以产品品质调配,保证出产品质的有序稳定;它跟匀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筛分:筛分的工序主要是均匀上料,防止漏筛,分清长短,分路去料,分清规格;抖筛:按级别换筛,分路取料,划分老嫩,分清粗细;风选,分别轻重,沙石隔尽,分清杂异,分档清楚。

拣剔:茶叶拣剔夹杂物主要分茶类和非茶类两大类,现主要靠人工精选剔除,茶类夹杂物主要是茶花,茶果,马蹄,鱼叶,老梗,黄片,杂片等,非茶类夹杂物主要是沙石,谷物,扫把苗,杂叶杂质等;也通过机器挑拣:包括风筛、过静电、机拣、灭菌等环节,这些设备一般要正规茶厂才有,也就是在茶厂里可以用分筛把茶叶等级分出来、风扇吹灰和枯叶、碎末等、过静电就不会有体毛情况出现,过了设备的茶叶可以灭菌。确保茶叶出厂洁净卫生,达到食品要求。

匀堆:根据拼配环节拼配好的品质通知单,把拣好的半成品按比例,轮号上茶,顺序开堆,并均匀拌和到一处。一般来说,不同茶地茶树采摘的鲜叶滋味会有不同,即使都是大树或者小树(台地)也一样,而且片地会有一些差异,所以有必要进行匀堆。这个精制环节,是所有精制环节中最复杂的,是保证每一片,每一泡品质差异的关键。

压制:称克精准,茶料布匀压实,形状周正美观。

干燥:控温除湿,水分达标,饼重均匀。

包装:干净卫生,牢固结实,美观大方,刷唛清晰。

入库:把制好的成品茶做好相应的记录后放入仓库存放

渥堆发酵:这个环节是针对发酵熟茶。目前)是有一定历史的近60年的老工业区,是经过计划经济和现代管理的老企业,具备了完善的生产监控管理体系,按照各生产环节的工艺要求定员,定岗制定出相应的工艺规范和操作管理规程,严格按照企业行业标准和食品卫生要求,保证了每批产品都达到食品行业产品标准,让消费者放心,加强员工的品德修养,做有良心的企业,做有品德的茶人。

八角亭大工匠之“领路人”陈胜军


在某国际茶企“航母”进入中国市场后,业界关于“全国茶企对抗一个国际茶企”的哀婉之声不绝于耳。对普洱茶发展路径的探讨,也大多围绕品牌化经营展开。对于如何实现普洱茶产业的长远发展,有不少人建议应学习国外可乐、咖啡的连锁经营模式。

对此,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胜军表示,从品饮特点上讲,“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凸显的是其体验,并不符合快消品的需求。并且,在制作快消品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茶道文化的丢失。对茶企来说,一旦选择走快消品之路,就面临着在技术工艺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取舍。

如果非要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陈胜军认为法国红酒的模式较为理想。不仅因为普洱茶与法国红酒拥有极为相似的文化内涵,有着从品种、原料到生产加工、仓储及品饮、保健、收藏、增值诸多相似的特点。还因为学习法国葡萄酒产业,能让普洱茶在生产工艺、品质认定、品牌塑造等方面得到提升,最终实现以产地、年份和品牌彰显身份界定价值。

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尽管普洱茶一直受到资本青睐,但从长远来看,普洱茶目前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反响不及口感更温和的红茶。不仅如此,在与绿茶、青茶争夺消费者的比拼中,普洱茶也并没有占据明显优势。

对此陈胜军认为,现在急于对普洱茶能否成功打入年轻消费群体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毕竟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在定位为大众饮品的情况下,茶企通过调整普洱茶外包装、品饮方式等手段迎合市场的努力也始终没有停止。

在市场调查的过程中,陈胜军接触过不少从事普洱茶生产经营的年轻企业家,其中也不乏“80后”的身影。在他看来,这些有着海外求学背景的年轻人,拥有对茶叶文化的尊重和研究市场的热忱。他们对产品的解构、营销模式的改变,都更有利于争取年轻消费群体。

事实上,大多数普洱茶生产经营企业都将目标消费人群牢牢锁定在有一定经济实力、追求生活品位的群体上。如此看来,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渗透,不过是时间问题。

八角亭大工匠之“产品质量守护神”曾福林


想把好的普洱茶存起来?先从挑选品鉴开始吧

我们在采访中听到八角亭茶业原料科科长曾福林一个小故事:

2014春茶季,静寂了半年的勐海醒啦!只因为这“一片树叶”的魅力,吸引着各地茶商纷沓而至。茶农们忙碌起来了,八角亭茶业原料科科长曾福林早已走遍了云南的各个茶山,4月上旬收购的毛料已经陆续入库。4月22日,又有10吨的毛料拉到了厂里的检验区。曾福林科长打开3袋后,表情极其复杂。问了茶农几句话后,撂出了一句狠话:“把茶拉走,我们不要了”。

事后,大家才得知:这原料跟他到山上的取样不一致。

曾福林科长30多年的工作经历,让自己读懂了茶,也明白了消费者的需求。茶厂需要最真的茶叶原料,消费者需要安全、卫生、健康的茶叶产品。严把质量关是自己作为原料监督员的职责与义务。每个山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而造就了它生长出的茶叶不同的特性,外形与内质形成了它特殊的名片,认清每张名片,分清每座山头的茶叶品质特性曾福林科长做到了。

正因为八角亭茶业有曾福林科长这样的“守护神”,因此,八角亭茶业承诺让广大消费者喝上放心安全、实至名归的优质普洱茶。

普洱茶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种茶,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虽然常言道“酒是陈的醇,茶是新的香”,但普洱茶却是个例外,普洱茶普洱茶是越陈越香,历经千年的时光,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普洱茶有“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之说,被尊称为“可入口的古董”。因此许多茶叶爱好者喜欢收集普洱茶,也是基于普洱茶越存越好的特质。

虽说普洱茶越存越好,但是,不同品质的普洱茶长期储存的效果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好的茶越存香气越浓郁,而差的茶即使存上十年半载也不能改变自身的品质。所以,鉴别挑选好的普洱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为此采访了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原料科科长曾福林,他从事普洱茶原料的收购审评以及质量检验工作已有十多年历史,是普洱茶选材鉴别这一方面的大师级人物。

记者:选料是一个好产品诞生的环节,如何鉴别普洱茶选料是否优良?

曾福林:首先在选材方面,乔木型古树的茶叶质量会比灌木型、人工栽培型台地茶树的好,古树生长环境也好,海拔很高,根须吸取的养分多。而台地茶树,相对比而言就没有那么好了,许多营养成分跟不上。我们一般会聚集五个人从色香味形等方面进行一对一鉴别,每人各负责一个部分。香气浓郁持久的,一般是古树茶,再品上一口,入口要有厚实感,茶气强烈持久的,并伴有回甘,这类的优先选择。如果茶叶比较苦涩,那就表明茶叶的内质非常丰富,并且茶叶回甘较快,四泡以后回甜明显的才是好茶叶,再看一下茶汤,茶汤表现粘稠饱满的,看起来通透黄亮的,这种会比较好,优先择取这类的材料。

记者:普洱茶生产过程中哪个环节直接影响其质量,如何把关?

曾福林:普洱熟茶到了成品茶制作阶段,除了原料的选择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这环节便是后发酵。后发酵包括快速后发酵和缓慢后发酵两种状况。快速后发酵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散茶在普洱茶产地特有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人工控制温湿度,促进微生物、湿热作用、氧化及酶促反应等综合作用,使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普洱熟茶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缓慢后发酵是)紧压茶的安全性指标作了统一规定。有对重金属铅、元素稀土指标的限量;有对农残:氯菊酯、联苯菊酯、乐果、敌敌畏、六六六等13项指标的限量;有对微生物大肠菌群指标的限量,而且对致病菌要求不得检出;其他安全性指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记者:消费者如何去品鉴产品品质?从哪几方面去鉴别?

曾福林:对于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先“干看”(冲泡前)后“湿看”(冲泡后)的顺序进行。“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色泽、匀整度、净度等四方面指标的目测。首先要看形态,圆润的茶叶会更加的好,过于粗糙的那些最好就不要选择;第二看色泽,光亮油润的会更好,干瘪枯黄的茶叶不予考虑;再看一下匀整度,对比一下是否匀称;最后看下净度,看产品是否有其他非茶类夹杂物。接着还要进行“湿看”,“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汤色色度是否清亮,品尝一下滋味是否浓厚有回甘,入口即甜,叶底触摸一下看看是否具有柔韧度,弹性如何,色泽是否均匀一致。干看和湿看相结合,这样层层挑选出来的茶叶一般就是品质好的茶叶了。

专访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先生


专访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先生

在一个晴朗的初冬午后,笔者有幸拜访了邹炳良老先生,领略“传说”中一代宗师精彩的普洱人生。踏入海湾茶业的那一刻,春城十一月的暖阳倾泻于身,和煦的微风裹携着缕缕陈香扑面而来,引领着我们随香而行。在茶韵四溢的会客室,邹老步履稳健地走进来,和颜悦色地招呼我们喝茶。

看到精神矍铄的邹老,不禁让人觉得是不是岁月故意给邹老留了情,让时间在这位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面前暂停了脚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给予了邹老先生如此从容、温暖而淡定的笑容?

有人曾这样写到:“邹老本人也如同普洱陈茶一样,色如宝石般深红纯粹,质如美玉般温润透彻”。

(一)心系普洱情洒勐海

让我们先来回首2007年春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上,邹炳良先生被授予“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荣誉称号,这是实至名归的桂冠,是对邹老先生情注普洱茶产业,对普洱茶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至尚褒奖。

荣誉的背后,如果没有心血与汗水的付出,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这得从。他告诉我们,自己无法停止对普洱茶的热爱,在接下来的岁月中,希望继续能为茶学、茶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邹炳良老先生走过的不仅仅是如茶人生,而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与心血真正融入到了普洱茶中,闻茶香,品茶味,体茶韵,与茶相伴,一路辉煌走到如今的别样人生。面对着这样一位深爱着普洱茶,深爱着这份事业,愿意把自己一生倾注在普洱茶身上的茶人,我们除了敬佩,除了敬仰,那就只有一个心愿,愿以后的做茶人以邹老先生为典范,共同促进普洱茶和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几百年后,都能弥漫着邹老先生的普洱茶香。(作者:唐自波)

茶·祖


茶文化寻根之旅

佛宗道源天台山帝苑仙浆云雾茶

“佛宗道源天台山、帝苑仙浆云雾茶”。神奇的佛国仙山,开创了最早人工植茶的历史,“形成一条从古老的天台山经古越国都绍兴到古明州(宁波)出海东渡的茶叶‘海上之路’,天台山传播的茶种不仅成就了世界级的名茶‘西湖龙井’,更成为日本、韩国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

天台山云雾茶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史载,东汉末年,高道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华顶归云洞前的“葛玄茗圃”不但孕育了我国历史名茶天台山云雾茶,同时成就了名贯中外的杭州西湖龙井和日本、韩国的茶与茶文化,华顶归云洞前的“葛玄茗圃”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茶祖,韩日茶源”。

西湖茶树源自天台。史载宋代大文学家、时任杭州知府的苏东坡曾考证认为:杭州最早的茶树,在灵隐下天竺香林洞一带,系南朝诗人谢灵运在杭州下天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去的。《西湖全书》中的《西湖龙井茶》分册开篇就开章明义“西湖茶树天台来”,详细记述了南朝谢灵运引天台山茶种至杭州灵隐香林洞一带种植的史实。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入唐求法,九月二十六日抵达台州并至天台山,师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法师和天台山智者塔院座主行满法师,研习天台宗教义,次年学成归国。除带去天台宗教义,成为日本天台宗的创始人,而且还将采自于天台山的茶种播于日本,首开日本种茶之先河。这也是世人公认的中国茶种首次传播异国的记载。

天台山的茶与茶文化不仅东传至日本,而且还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据韩国《三国史记》高丽仁宗二十三年(公元1145年)《新罗本纪》记载:兴德王三年(唐文宗太和二年即公元828年)冬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唐文宗召见于麟德殿,宴赐有差。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来,王使植地理山(今韩国智异山)。茶自善德王(公元632~647年在位)时有之,至于此盛焉。

茶·源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天台山独特的山水文化和深厚的佛道文化共同孕育出了兼容并包的天台山茶文化和茶道精神。从“仙茗”到“佛茶”,天台山云雾茶这一原本普通的植物,被赋予内涵深厚的文化意韵,并推入了“道”的意境。天台山也成为中国茶道文化的源头。

最澄在天台山学成起航归国前夕,台州刺史陆淳与司马吴凯、录事参军孟光、临海县令毛焕、天台山智者塔院座主行满法师等10人设茶宴为最澄送行。这既是我国茶文化历史上最早有关“茶宴”的确切记载,也是中国茶道文化开始影响日本的先声。

深谙佛教天台宗的唐朝诗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就把饮茶与得道视为同一境界,首次提出“茶道”的概念,并提出要知茶道的真谛只有去天台山寻问得道高僧。

一饮涤昏寐,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孰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事

仙茶配美水,沏之以高深之艺,形成“佛天雨露,帝苑仙浆”之质,使人遁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境,引得无数文人骚客沉醉其中,世间斗茶蔚然成风。天台山云雾茶凭借其独特的茶水、茶艺、茶质、茶俗,荣获历史名茶之誉,可谓实至名归。

据唐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当年茶圣陆羽曾慕名来到天台山视茶品茗,最后评定:“以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紫凝瀑布)为天下第十七泉”。无锡《惠山名胜志》曾记载过一则斗茶趣事:宋代著名诗人苏舜元与大书法家蔡襄斗茶,蔡襄用“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煎茗,结果苏舜元败北。后来,苏舜元改用浙江天台山的竹沥水煮茗,遂胜蔡襄。因而,无锡的《惠山名胜志》中便留下了“天台竹沥水味在惠泉之上”的记录。

1991年,现代天台山茶艺表演首次亮相杭州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同样轰动一时。如今当你走进天台山,走进茶馆,你就会领略到“清静祥和”、“茶禅一味”、“台山古韵”、“茶入民间”等一大批茶艺表演节目,给你以美的享受和心灵薰陶,带你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境。

天台山云雾茶沐雨露于千仞、聆梵音于朝夕,纳东海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终于毓成卓越的品质,遂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浆”之誉,颇受茶客垂爱:唐代茶圣陆羽、茶僧皎然、诗仙李白,以及不胜枚举的文人墨客、风雅人士曾鱼贯而至,登山品茗,并留下许多不朽之作。

北宋时,《太平寰宇记》中有“台州(天台华顶)上产茶茗岁贡”的记载,可见当时,朝廷已将天台山云雾茶列为贡茶。

历史上,天台山云雾茶一直与西湖龙井茶、富阳举岩茶、嵊县泉岗辉白茶并称为“浙江四大名(价)茶”。现如今,天台又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天台山云雾茶也成为“中华文化名茶”。

茶·缘

茶道同源修吾身,茶禅一味度苍生。天台仙山茶烟起,日韩茶道一脉承。天台山云雾茶与道结缘,与佛结缘,也与日韩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0年11月,日本茶道里千家“日中茶史考察团”第一次访问天台山。

1987年7月3日,日本著名茶道流派“小川流”家元小川后乐率团来到天台山华顶茶区寻根问祖,并题写了“茶叶传情”4个字。

1988年3月,日本静冈电视台为纪念最澄、荣西、圆尔辨圆等日本遣唐僧人的历史功绩,专程来到天台山拍摄电视专题片《茶叶之路》。摄制组的岩崎智先生说:“到了天台国清寺,就想起了茶的渊源关系;站在苍山茶园,就想起了日本静冈……”

1995年11月,日本静冈县金谷町为营建茶叶博物馆,由町长孕石善郎亲自率团,来到天台考察“茶祖”。

1999年10月,第七届国际无我茶会首次在天台山举行,共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意大利和中国台湾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29位茶友组团参加。此次无我茶会还在石梁下方广寺举行了天台山独有的“罗汉供茶”仪式。

2007年5月,在天台县政府的邀请下,日本枥木县岩舟町町长枥木实先生亲率友好访问团来到天台山,参加“中国天台山云锦杜鹃节暨首届茶文化节”。

茶·旅

说不清的千年古刹,道不完的佛教名山,言不尽的道家圣殿……一个“茶”字,将这些山山水水、名寺名宫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奇、幽、润、秀的茶乡古道,吸引旅客走进名茶之乡,感受佛道文化,体验天台茶境,悟得茶中真意。

茶道之源,葛仙茗圃。华顶是一个“三伏暑天如寒秋,四季云雾泛浪头”的云雾缥缈世界。归云洞口云雾悠悠、芳草萋萋,洞前有华顶寺,初名善兴寺,为晋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国师德韶大师创建。

每逢五月,山上盛开云锦杜鹃,星星点点,丛丛簇簇,漫山遍野,繁花似海,又似彩云洒落,繁花环抱着葱翠的茶园,茶园点缀着似锦的繁花,如诗如画,堪称奇观。

佛天雨露,罗汉供茶。石梁飞瀑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令历代文人骚客为之倾倒,留下无数壮美诗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天下十七水,破竹煮细茶。紫凝山重峦叠嶂,秀岩怪石,幽谷奇洞,云雾缭绕,神奇秀丽,山中有瀑布泉,垂流千尺,从山崖上分三折泻下,莹如白练,蔚为壮观。此瀑布与桐柏山的福圣瀑、石梁雪瀑合称天台山瀑布“三绝”。紫凝瀑布之水,冬夏不竭,水质清洌。唐时,“茶圣”陆羽来此品茗,把山中瀑布评为最宜沏茶的“天下第十七水”,山因而得名“瀑布山”。

千秋祖庭,茶风远播。国清讲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也是日本、韩国等国佛教天台宗和茶文化祖庭。

现今,在国清讲寺七佛塔旁有国内唯一一块由日本友人种植的“御奉茶纪念”茶园,文物室内保留有最澄入唐渡牒文书和最澄入唐图两幅珍贵文物。这是天台山与日本茶文化交流及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寻根问祖,荣西足迹。万年山也是天台山云雾茶传统主产地之一,清代文学家袁枚在《万年寺题壁》一诗中写有“云雾茶浓水味清”的评语。当年荣西习禅之余,常在此考察种茶与茶叶采制技术,调查民间饮茶及寺僧以茶供佛等习俗,归国时带走了大量天台山云雾茶茶种,播植于日本,后著《吃茶养生记》,大力推广饮茶养生,被誉为日本“茶圣”。

漫游万年山,在领略山水风光的同时,寻访荣西、道元、圆尔辨圆等人的足迹,可以感悟到天台山茶文化对世界茶文化发展的贡献。

洞穴清幽,品茗修身。赤城山因石色赤赭如火,望之如城堡雉堞而得名,其山形山色在四周青山环碧中独树一帜,故有“赤城霞起以建标”之说,是天台山的标志之一。山上现存的建筑和洞穴主要有佛教寺院紫云洞(中岩寺旧址)、道教第六洞天玉京洞、济公院、悟月楼等,山顶还有一座梁妃塔,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四年(公元538年)。

仙谷细品茶,洞天共问道。琼台仙谷位于桐柏山西面的百丈坑中,全境为花岗岩地质地貌、典型的峡谷景观,面积约30平方公里。沿峡谷北行,两崖奇峰对峙、山势峻峭、怪石罗列,愈入愈奇!是天台山最早的茶产地之一,秦汉时就流传有桐柏山民煎茶为药的传说;千百年来,居住在桐柏宫的高道耆宿还泡制独特的道教养生茶来辅助修炼。

茶·企

品牌统一化、文化产业化、功能多元化、发展规范化,天台的茶叶企业,也经历着由乱变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转型升级过程,经过大浪淘沙般的层层筛选,整合图强。当中,少不了政府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大力培育,并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茶类结构,推进技术改造,本着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竞争有序的原则,切实加强对茶叶企业的引导和整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天台茶企定能更快速地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茶叶市场的生力军。

由天台县双溪茶叶专业合作社、天台县北山供销社茶厂、天台县天峰土特产有限公司、台州华顶特产超市有限公司4家企业联合组建的浙江天一茶业有限公司,汇集了众人的智慧。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依托天台山优质的茶叶资源,浙江华顶茶业有限公司、台州市旭日茶业有限公司、天台县葛仙茶业有限公司、天台县大志茶业有限公司、天台华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茶业企业发展欣欣向荣。

浙江省生态文化名茶

(文字、图片均由天台县茶叶协会提供)

邓时海:普洱茶所承载的文化之美


一直以来,享有中国“普洱茶第一人”、“普洱茶王”等美誉的邓时海教授,似一座高峰,给茶友和业内更多是神秘。百闻不如一见,近日,我们赶赴广东中山,看望前辈良师之余,也就当下普洱茶的热点及发展,口口相传地请邓时海教授释疑解惑。

为何独选“冷”凤庆

我们好奇,为何十年前,邓时海教授不选择其他热门茶山,而选择当时并不被重视的“凤庆”。

对此,邓教授告诉我们,翻开普洱茶历史,你会发现,早期它不叫普洱茶,叫云茶。汉朝已开始有,更多的是边销茶,其实边销茶都是低档次的普洱茶。饮用时多是加入多样其它配料,如:加酥油、糖、奶等。却不知还有一条销售运送精品普洱茶的“官马大道”,这些精品普洱一般供应宫廷以及官马大道上的富贵人家,如,红楼梦里“女儿茶”就是普洱茶。邓时海总结,最好的茶事,就是“卫生自然泡好茶”!

普洱,文化深远的陈老艺术

邓时海说,普洱茶的“老”是深远艺术,茶艺使文化广大深远。“未被《茶经》收录,普洱茶学者耿耿于怀”,其实是“陆习之遗憾”。普洱型制代表了古之传统“龙团凤饼”,陆先生独漏了普洱。深与远是中华文化之最美,陆先生又漏了,普洱是文化深远的陈老艺术。

龙井茶的审评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而龙井茶的审评内容主要是评外形,平色泽、评汤色、评香气、评滋味、评叶底、评龙井茶的级别以及产地等8大类。

1、外形审评:龙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征:扁平,叶包芽不分叉,体表无茸毛,较绿润。

2、茶汤色泽的审评:高档茶的汤色多为嫩绿、嫩黄,中低档茶和失风受潮茶的汤色偏黄褐。

3、香气和滋味的审评:产于西湖区梅家坞、狮峰一带的龙井茶,如制茶工艺正常,不带老火和生青气味的特级西湖龙井和特级浙江龙井在香气和滋味上有明显的区别;西湖龙井嫩香中带清香,滋味较清鲜柔和;而浙江龙井带嫩栗香,滋味较醇厚。

4、叶底的审评:主要是评色泽、嫩度、完整程度;即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长方形的搪瓷盘中,再加入冷水,看叶底的嫩匀程度。

5、龙井茶的级别审评:龙井茶的级别与色泽有一定的关系,高档春茶,色泽嫩绿为优质龙井茶,嫩黄色为中等龙井茶,暗褐色为劣质龙井茶;除外,夏秋季炒制的龙井茶,如果色泽青暗或灰褐,则为劣质龙井茶;如色泽较暗绿的为机制龙井茶。

6、新茶与陈茶的审评:当年所产制的茶叶称为新茶,前一年炒制的为陈茶,新茶较有光泽,而陈茶和失风受潮的茶叶色泽较灰暗;如果在新茶中掺入陈茶,则干茶的整体色泽较花杂。

7、春茶与夏秋茶的审评:如果这两种茶都是新茶,可从干茶的色泽上来加以区分;如果这两种茶的色泽已“老化”,失去了新茶特色,就必须以开汤后评叶底来区分,如果叶底较绵软的则为春茶,如叶底较刚硬的就为夏秋茶。

8、龙井茶糙米色的审评:只有部分狮峰特级龙井茶的“明前茶”具有天然的糙米色,即淡黄嫩绿色。因狮峰的茶园日照强度较小,早春气温又低,开采早的幼嫩鲜叶,叶绿素a含量低,叶黄素含量高,呈嫩黄色,经炒制后的龙井茶具有天然糙米色,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也是品质优良的标志。

邓文秀:信是有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真不知天地间何来此物,惹众生情迷氤氲,眷恋深深。神秘而骄傲的光彩,竟绽放出宿命里早已刻画好的容颜。

遇上它,是命中钦定的缘分。

爱上它,莫不是痴情终身的“原罪”?

明眸善睐,但她的眼中似乎更多一份孩子的天真。轻轻闻了闻杯中的茶,再细细呷一口,回味半刻,并准确说出了那茶的名字。

她当然不假思索,似乎忘了这是一场群雄逐鹿。能猜出茶叶的名字并不为奇,但她自信的眼神和肯定的回答总叫人不禁想知道她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女人向来对直觉有优势,所以多有果断的权力。她也说:“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意境”这两个字,于当下其实是过时的,因为怕太过做作,太煞有介事。但这个词绝对适合用来形容邓文秀。她身上确确实实散发着那种古典女子洗尽铅华的幽雅意境。古琴这种东西,多少人有爱的意愿,却缺乏爱的能力,这能力关乎理解,关乎悟性。而她有这个能力,这能力同样也体现在她爱茶的上面。

2年前,邓秀文第一次接触过之后便与茶结下来不解之缘,在师傅的引导下开始学会了泡茶,品茶,并热衷于推广所爱的大益茶。她说她乐于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泡茶品茶能够得到心灵的宁静与舒畅,而说道推广茶,她温柔地说,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她是个感情的人,相信缘分,她相信与大益茶的这份缘,这份情是冥冥中注定的。

一个人只要心有所爱,就一定乐于在其中,不断丰富,从而会更接近真实的那个自己。而当问起何以走到复赛时,她的答案是:“静下心来,沉下心去,寻觅到每款茶的特点,处处留心便是学。”她依旧那么温柔自信,只因为她爱茶,忠诚且淳朴。

金针白莲和易物正山是邓秀文最喜欢的茶。她说金针白莲有特殊的香气,而易武茶,是茶中之后,细腻,香韵幽幽。其实,这两款茶又何尝不是邓秀文的写照,温柔而优雅。

她是个心思细腻之人,对茶叶的冲泡和品鉴自然有其特别的地方。她说,冲泡茶叶,关键是要让茶叶舒服地被冲泡,不同等级,不同水温,要适度掌握。很佩服她居然会与茶“换位思考”,站在茶的角度来考虑冲泡技巧,看来多少有些痴迷了。而对茶叶的品鉴她有最不同于别人的“绝技”:

看叶底!

邓秀文不止一次强调看叶底的重要性,这是个聪慧的女人,事实确实也是叶底最能体现茶叶的本性,观其叶底能看出茶的品质,性格,更有甚者,甚至能从观叶底模拟该茶的整个加工过程,任何一个细节都逃不过。

邓秀文与茶的缘分还不止于此。她还在茶中找到了自己的爱情,真感叹这是怎么的一份天赐良缘,尽让这女子如此神奇地遇上了,而这其中的美妙与欣喜是属于邓秀文的,难怪她那么相信缘分,尤其更珍视与茶的缘分。接下来的角逐不知道她会有怎样的表现,但她表示最重视的还是乐在其中,并且要做个有茶韵的好茶人,这份情怀,何曾是输?

邓时海与金庸


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台港人批在一块,是否太牵强?金庸因武侠小说而名世,邓时海痴情于普洱茶而成为著名茶人。小说与茶,相去甚远,但将两人放在文化这个巨大的背景里.却是有话可说的。

我们先来说说这鼎鼎有名的金庸。金庸原本是报人,为了赢取更多的读者的眼球.他在抓上搞小说连载.手段是被人们定义为通俗文学的武侠小说。金庸不懂武术,也不会拳腿功夫,但想像力惊人。于是,凭一支笔,闯下了任何武林高手也难用拳腿打下的江湖,这江湖之大,说出来让人哩目结舌,那可是一个比太平洋还大的江湖白。金庸是大师,文坛不服者甚少,只有大师才能将一个近乎于下三烂的通俗玩意儿折腾得满世界都知道,都佩服。我想武林中人,不服"金大侠"者,也怕不多巴?从多如牛毛的武林宗派中,无一派向他兴师问罪,便可知"金大侠"在武林中的威信。

邓时海于金庸,那自然是小王见大王。但大王是王,小王也是王.个中本事,好生了得。在茶界,准确来说,在方兴未艾的普洱茶界,邓时海都是大师级的人物。这从邓时海出入茶馆,尾随者众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一日,我在足明翠期边的满庭芳喝茶,刚坐下,安静的茶室里就有了些骚动。进来一群人中,居前者的不凡气度让人不敢小视。我的茶友比我见多识广.小声告我那人是邓时海。我哦了一声,朋友问我想不想认识.我说不。我早过了追星的年龄.别说邓时海,就是金庸我也犯不着陪着笑脸.点头哈腰去结识。但就内,心深处.对邓时海还是敬惫有加的。

我喝普洱茶,是因了邓时海。邓时海写的关于普洱茶的书,我是在家就着一杯绿茶读的。读着读着就把一杯上好的绿茶倒了,到街上找昔洱茶。我吃惊的是.足明似乎满世界都是普洱茶。我进了一家小店.问老板娘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该茶的好坏如何区分。老板娘甚是热情,拿一本脏兮兮的书对我道.看邓时海的书就知道了。我说我正是看了邓时海的书才来找茶喝的。老板娘说。,丈多数普洱茶迷,跟你差不多。

我读邓时海的书。没把它当科技书来读。我是把它以文化读物读的,我想,大多数茶迷也如是。什么是"无味之味",什么是"舌底鸣泉".我是不大相信的。但我相信邓时海对的那份真诚。应该说,没有金庸,中华武木在世界的影响将大打折扣。说到此,我想问一问茶界,如果没有邓时海。今天的普洱茶热.还会有吗?我敢负贵任地说,在邓时海之前。云南的大部分地方。是不喝普洱茶的。而今,喝普洱茶的云南人.对普洱茶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邓时海。从这一点说.在普洱茶世界.对邓时海都应该她一种感恩之心。

如今.茶界对邓时海是一片讨代之声,说他篡改历史者有之.说他混淆视听者有.有人甚至说他不懂茶,是伪茶人。有人又甚至认为他在编造历史?口株笔伐之时。我要在此对那些所谓的茶专家说专家一句.邓时海跟你们比。自然专家不了.但就茶文化来说,其境界也是你们不可企及的。这一点,武林人比茶界中人要聪明.他们至少知道.金庸的"屠龙剑法".不是武术意义上的真正剑法.用它屠龙不可,就是屠蛇,恐怕也是杀蛇不成反被蛇咬的。所有他们不跟金庸叫板。试想想,谁要是看了金庸的武侠书来气,硬要找上门去,跟金大侠比试拳腿功夫,恐怕只会赢来"一介武夫责声。

壶中有日月,茶里有乾坤1茶叶的制作工艺是科学.但茶本身和它负载的,更多的是文化。文化是需要有一颗包容与宽容之心的。不要怕邓时海将一海耗普通砖茶夕沙成了珍品,也不要帕一块陈年普洱价比黄金。真该帕的是.那些把研品当真品的人,男p些丧失了诚信的黑,心商人。他们.才是该口诛笔伐的!

紫砂壶大师一念之仁 造假小伙从贼变新星


看着手中这把刚送来的紫砂壶泥坯,年届八旬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很是欢喜,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壶的作者并非大师本人,而是几天前还在仿造他作品的造假者。这位20来岁的造假者也没想到,面对自己的过错,大师没有选择报案,而是为他亲手设计了一幅紫砂壶样稿,他也因此有了第一把真正属于自己专利的紫砂壶。

连日来,记者调查宜兴紫砂壶市场发现,在这里只为了能够卖出好的价钱,假冒名师的紫砂壶比比皆是。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陈郁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宋峤摄

这个故事的主题是拯救

大师之仁

现场逮住“造假者”

大师没报警,还送上设计图

年届八旬的李昌鸿大师,至今回忆起来发生在前段时间的打假场景仍然觉得痛心。这位1955年考进宜兴紫砂工艺厂,与紫砂结缘一生的国家级工艺大师,怎么也想不到在烧窑的现场,仿造自己作品的造假者如此年轻,而事后他还得知,这位20来岁的年轻人居然还带了9个学徒。

李昌鸿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市场上仿冒他作品的紫砂壶层出不穷,他一直都想抓到造假者,所以在接到造假线索后,他就立刻赶到了事发地。在进入烧制车间后,一眼就看见了架上仿冒自己的紫砂壶。

“这批作品的相似度有六成,制作者还是有些功力的。”李昌鸿回忆说,为了能够直接抓到造假者,他决定“守株待兔”。过了大约两个小时,一个小伙子风尘仆仆地走入了窑场,要拿走这批大师的仿制品。在准备取货走人的时候,李昌鸿大师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看见我,这个小伙子的腿已经开始发抖了。”李昌鸿说,刚开始自己还以为他只是来取货的,后来一了解才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造假者。“真没想到这么年轻,就以造假来赚钱了。”面对真的作者,小伙子频频认错求原谅。

是报案还是给这个小伙子一个改过的机会?李昌鸿直言,当时自己也很纠结,因为市场上横行的假冒紫砂壶令他气愤,但是看见眼前这个年轻人,确实有些不忍心。

在交谈中,李昌鸿了解到,这个造假者才25岁,结婚不久,孩子也刚学会走路,而对于仿冒犯法的后果,年轻人也没有清醒的意识到。

“他在看到我拿出的专利证书后,一脸的茫然和惊愕。”李昌鸿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己在拿出作品专利证书和“李昌鸿”注册商标后,小伙子呆了,此时的他才知道仿造大师作品的后果如此的严重。

“我觉得他也是误入歧途,就想给他一个机会。”李昌鸿随后要求这位年轻人做到两点,一是写下不再造假的保证书;二是将造假的模具连同做出的作品一起砸掉。放走小伙子后,李昌鸿的内心还是难以平静,他担心年轻人以后还会经不住诱惑再犯错。

如何真正帮他改过自新呢?又是几天的辗转反侧,老人家突然想起来,这年轻人的手工活儿还不错,不妨再考察一下这个年轻人有没有创作才能,挖掘一下他的潜力。

就这样,几天后,小伙子在家里突然见到了登门的李昌鸿,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大师此时带来了亲手设计的一张紫砂壶设计图纸。不过在图纸上,李大师特意隐去了壶嘴和壶把儿,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告诉了他,要求小伙子顺着思路去创作并制作出这把紫砂壶。

过了一周的时间,小伙子送来了完整的设计图。

自我救赎

“走心”做出的设计图

大师看了也很满意

“对于他的设计,我还是很满意的。”大师看见小伙子的设计图纸感到欣慰,图上所呈现的鱼竿造型的壶嘴和壶把儿,与自己形似渔翁帽子的壶盖和鱼篓造型的壶身相得益彰。

“既然你有这个才能,就应该靠真本事吃饭,仿造别人的作品最终只会废掉自己。”李昌鸿在肯定小伙子的创新水平之后,也做出决定,将此壶的设计版权全部无偿赠送,这让小伙子既惊喜又愧疚。

当看着自己和李昌鸿大师一起参与设计和制作的这把名为“年年有鱼”的紫砂壶,周虎(化名)直言虽然自己从事紫砂壶制作已经快十年了,但是在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第一次有了走心的感觉。

“以前就是一味地仿造,完全不走心,就凭手感在做壶。”周虎说,通过这次全身心投入的创作设计,他突然领会到了每一把壶其实都有设计者的理念在里面,制壶必须要由心而做,心与手配合在一起,才能让壶有灵魂。

通过这件事之后,周虎对自己有了信心,他说,以后会多去参加一些比赛,不再为眼前利益所蒙蔽,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以不辜负大师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

采访中,记者和周虎也进行了一番面对面的对话。

记者:你制作一把仿制李昌鸿大师的紫砂壶需要多长时间,你能赚多少钱?

周虎:仿造一把大师这样的壶,从最初的泥坯到最后的烧制出炉,至少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通常按照壶的难易程度来定价,一般我仿制的作品价格在每把壶2500元到5000元左右。

记者:仿造大师的作品,诸如印章、证书等,你们是如何接单和分工的?假壶在进入市场后的价格能卖到多少?

周虎:通常情况,我们是见不到上家的,就是通过电话交流要货的款式和交货的时间地点等。

我是专门负责前期制作的,大师的紫砂壶都会有独特的印章,通常情况下,这个印章都会先期由专门的人通过电脑扫描后做好,然后再翻印到茶壶上,后期根据客户的需要会配上包装和相应的假证书。

一般情况下,在我这里收走的紫砂壶流进了市场,至少要翻个两三倍的价格,我卖给订户的茶壶如果是2500元,那么到市场后至少要卖到七八千,过万的也有可能。

记者:听说你带了9个学生,今后会跟他们说师傅造假的事情吗?

周虎:这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不过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出师了,我会跟他们说我的遭遇,我要让他们知道,造假必定没有出路,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创作走正道。

■新闻延伸

宜兴紫砂壶市场究竟有多乱?

假紫砂壶给你配齐证书、印章

宜兴市丁蜀镇是紫砂陶器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陶都”。扬子晚报记者连日来的调查发现,为了能够卖出好的价钱,假冒名师的紫砂壶比比皆是,只要你需要,从紫砂壶证书到落款题字乃至制作者的照片都能给你一一配齐。

“我这里卖的都是假的”

走进丁蜀镇陶瓷城,大大小小的紫砂店面内陈列了各式各样的紫砂制品,其中尤以做工精美的紫砂壶最为好卖。

记者走入一家紫砂壶的销售店,一位女老板立刻迎了上来。记者在这里看到,橱窗里陈列的茶具品种相当丰富,顾景舟大师的牛盖莲子壶、蒋蓉大师的荷花壶,李昌鸿大师的竹简茶具……

看见记者看得入神,一旁的老板直接地表示,橱窗内都是大师的作品,不过全是假的,如果记者要真的,她这里可没有。

“你这儿只卖假的?”老板的直率让记者感到有些吃惊。

“真的壶,都要几十万元一把,谁敢放在这里卖呀。”老板说,现在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扳着手指头都能算出来,现在他们年纪都大了,每年的价格都在长,普通的也要好几十万一把,这市场内绝不会有,如果有,那百分百都是假的。

大师仿品加证书印章,一套8000元

华丰陶瓷市场是丁蜀镇当地另一家历史悠久的紫砂制品交易市场。走进其中的一个商铺,老板很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他这里的紫砂壶。和前一家满橱窗的假冒大师级茶壶类似,这里的仿冒紫砂壶品种也十分之多。

“老板,你来我这里就对了,因为我这里的每把壶都有收藏证书给你。”老板给记者一下子拿出了四把国家级大师制作的紫砂壶,当然这些作品也都是仿的。和前个店家不同的是,老板从里屋特别拿出了一沓封塑的证书出来,展开这些证书,上面所留的墨宝作者名字如雷贯耳。

例如顾绍培大师“手书”的牛盖合璧壶证书。上面写着:“该作品创制于一九八五年,壶体呈扁形……”

“这些都是我请人模仿真迹写的,足以以假乱真。”老板对记者说,如果拿着他这里的壶去送人,再加上量身配置的证书,绝对够档次。

为了再次验证这家老板的“神通广大”,扬子晚报记者提出,这里有没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先生在1984年的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展示的竹简茶具?

老板表示,他这里没有,但是如果真心想要,他可以帮忙调货。

果然过了10多分钟,一个男子就提了一个盒子走进了店铺。打开包装盒,以五片竹简造型为壶身,中间结上一根丝绫编绳,壶身刻着《孙膑兵法》的竹简紫砂壶跃然眼前。

记者翻过壶身,只见茶壶底部赫然刻着李昌鸿先生的印章,不过这把壶也是个仿制品。

老板对扬子晚报记者说,这套茶具配上证书和李昌鸿先生的照片,一共卖8000元,如果要的话就赶紧买,要货的人还不少。

老板称不怕工商查

一沓假冒的证书再配上假冒的大师作品,堂而皇之在店铺内叫卖。扬子晚报记者询问老板,他这里卖假货碰到工商部门检查怎么办?

老板表示,自己是本地人,工商一般不会来查的,就算是来查了,自己就说不知道,再说做这个也不会害死人,因此他并不担心有人来检查。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八角亭大工匠之“审评大师”邓祖良》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