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讯:2013年10月11日,“2013大益论茶”全国总决赛于大连开赛。来自全国28个赛区及2大海外赛区,由初赛、复赛突出重围的的108位顶尖高手,齐集大连角逐论茶王者之座。12日,在裁判组全程严格监控下,经过激烈角逐,“2013大益论茶”王者最终诞生。来自广西南宁赛区的韦晓春女士最终荣膺冠军,赢得宝马轿车一辆。

关于茶启蒙——师傅领进门

您的茶学启蒙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您是如何与茶结缘的?

韦晓春:说到启蒙的话,其实最先的起因就是认识了如今的店长。从2010年开始,当时是刚大学毕业,机缘巧合下就来到了现在工作所在的茶叶店,结识了爱好普洱的店长,在他的指导下走上了茶叶之路。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对于茶叶还是比较抵触的,平时接触少,又和我本人的专业显得格格不入。但因为平时性格活泼,在与店长、客户的平日接触中慢慢摄取到了茶学的精华,也渐渐喜欢上了我们的“国饮”。当真正了解并深入的体味到茶叶的美妙后,每每饮茶的时刻,就总让我觉得安静、释然,一切的节奏都放慢下来。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大学主修的是外语专业,但仍旧决定在店里干下去。

您还记得您第一次喝的茶是哪一款呢?其中有什么机缘巧合或是有趣的故事么?

韦晓春:喝的什么茶?我只能记起是大益的普洱,具体到哪一款?就记不大清楚了。说到有趣的故事,还是有的。记得第一次泡茶的时候,我对于冲泡技巧是完全陌生的,在持壶冲泡的时候竟然烫到手,但仍坚持将茶汤出尽,手上就被烫出了泡,整整一个星期没再泡茶!直到今天,当时在场的茶友们还拿这糗事跟我打趣。但话说回来,这也是经验之谈,在起初学泡茶的第一个月手都是要被烫的,似乎是每一位学泡茶的人的经历。可以这么讲,烫到手是学会泡茶的必要条件!

关于普洱——我的初恋!

您平常的生活中最钟情于哪一种茶类呢,为什么?

韦晓春:之前做学生的时候,是没有很多机会品试到大量茶类的。所以,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最早接触的普洱,也是大益的某款普洱。这也能称得上是我的茶叶初恋吧,到今天为止,我仍旧保持着这份初恋情结,不曾改变。

对于普洱茶,您是怎样理解的呢?与其他茶类相较而言,您认为普洱都有着怎样的迷人之处?

韦晓春:首先就是普洱茶的存放价值了,听业内的前辈们说,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因为普洱茶相对于其他茶类,有着很好的优点——越陈越香。所以无论从喝茶的角度还是实惠的角度,普洱茶都是首选。犹如一坛陈年佳酿。

扩展阅读

大滇说茶丨如何打败大益熟茶


有茶友问到如何打败大益熟茶?我说,大益的熟茶是很难被打败的。要想打败大益的熟茶,你得明白大益的体系。对于内行人来说,大益的强大并不是所谓的发酵技术,也不是所谓菌种说。

大益强大的两个地方,第一在于规模,第二在于营销。营销方面不谈。我在很久以前就说过,规模对于熟茶的重要性,不同年份的原料,不同等级的原料,不同产地的原料,如果有几百堆发酵好的原料,认真研究,自然可以做出很多出色的普洱茶产品。而个人,就算天赋异禀,没有这些条件,你也没办法做出非常好的熟茶来,即便偶尔惊艳,也无法持续。而普洱茶作为所谓可以喝的古董,是强调持续、一致配方的茶种。稳定的品质对于消费者的指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中国人对于新事物未必都有信心去尝试,习惯性购买老的品牌产品就是明证。不加考证地购买名牌,老字号,而某些老字号,虽然物是人非,后人不学无术,产品一塌糊涂,仍然有爱好者追捧,这就是明证。前面我们谈老茶的时候说过,大家操心的不是提高做茶的水平,而是为了祖宗留下的一块匾争个不休,原因就在于卖的不是茶,是这个匾。

那么,大益真的就不可战胜吗?也不是。下面列举战胜大益的某些方法:

一、大益的价格高,那么,同等的品质,用一半或者更低的价格去做,有机会打败大益。大益的价格,居于同等品质,价格是偏高的,而这个同等品质,虽然无法在当年新茶达到大益的品质(因为大益茶有旧茶的拼配),那么,可以选择做好熟茶后,存放一年到3年来达到超越大益熟茶的品质。

二、选用更好地原料。大益茶的用料自然不是最好的,这一点跟生茶类似。那么用更好的原料来发酵制作,从原料堆战胜大益,也是目前一些中等茶厂如福今等采用的策略。

三、低品质,超低价格。市场上90%以上的商家采用这个手段。不要小看,应该来说,在熟茶市场,按出货量来说,大益熟茶的市场占有率肯定不到10%。许多非常低端的熟茶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我们看到市场极其低价的熟茶,基于比大益更低的品质,以及更低的价格,赢得了酒楼,茶楼,大众消费者的认可。毕竟,不懂茶的是大多数,90%的人对普洱茶是完全不了解,完全无鉴别能力的。

以上是从品质方面来诠释。但在中国市场,并不是品质强就能卖得好的,就能让大家承认的。我们喜欢造神。这才是我们最难超越大益的地方。茅台,五粮液,大益,这些都是我们造出的神。我听过太多爱好者,在我面前说大益的神秘之处:配方,工艺。而事实上,全凭想象,对于自己认识不清楚的东西,都归结于秘方、高人,给自己一些不去认真研究的理由。而研究的理由: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然后人云亦云。

我们同样就大益来说大益。到底是现在的大益强,还是过去的大益强?这个分界线,以2005年改制为界限。市场无数人都会认为,新大益不如老大益。我真的很吃惊。新大益,无论就营销还是对茶的研究定位,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远远不是未改制前的大益所能比的。设备的先进程度,员工的总体素质,都有了质的飞跃。营销水平远超过同行。甚至,从茶的拼配以及制作来说,都比改制前强了很多。

大益之魂:吴远之


吴远之,中国青基会推荐,男,汉族,1962年7月出生,云南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赴海外从事金融工作。现任大益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与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为教学条件薄弱的山区孩子们奉献爱心。从2005年至今已援建了38所大益希望小学,约两万名学生受益。

2007年12月,大益集团捐资成立了大益爱心基金会,并与中国和云南青基会展开深度的合作。在援建希望学校的同时,大益爱心基金会更加关注希望学校建成以后,教职工的素质提高,以及希望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定期举办希望工程·送教上门——大益教师及校长培训班,建立了云南大益希望小学快乐联盟制度。并将在大益爱心网站为每一个希望小学设一个网页,全面反映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情况,让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茶友及时了解大益希望小学的情况,关注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满足希望小学发展的需求。

为奖励资助优秀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大学生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帮助他人、关心社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兰州大学、安徽农大和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大益爱心奖学金”。

吴远之先生作为一个企业家,长期以来热爱公益事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企业、关爱社会、回馈社会”;他的宗旨就是“扶贫帮困、助学育才、奉献爱心、关爱社会。”

自2008年吴远之领导的大益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而让“大益普洱茶”名扬天下,吴远之开创了茶业品牌推广的新纪元,到2013年重返央视,吴远之领导的大益集团始终致力于强有力、大规模、多元化地品牌传播方式,将“大益”一步步打造成为中国茶业的旗舰品牌,为广大消费者、大益渠道服务商及合作方创造着更有价值的品牌效应。

2013年8月1日起,吴远之领导的大益新的品牌主题广告片将在央视13套新闻频道、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强势登录。此次主题广告片以新版7542、7572形象为主体,用经典产品带动品牌传播,广告将持续至春节期间。

从“茶有益,茶有大益”到“好茶,自有大益”,再到现在的“茶有大益”,吴远之领导的大益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张。本次央视主题广告片旨在进一步树立大益高品质、国际化的品牌形象,以“回归”与“坚守”为关键词进行概念宣导。以“大益味,我懂”,引导消费者回归普洱的滋味本身,倡导更多人加入品饮普洱的大军。“坚守”,则回顾了几代茶人执着奉献,七十三载积健为雄的始终以推动中国茶产业与茶文化走向世界为己任。相信在所有大益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给予消费者更好的产品及消费体验;通过发掘与创造茶产业更高的价值,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茶录》论茶


色: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以青白胜黄白。

香: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味: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藏茶: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熁盏:“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点茶: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石昆牧专访——茶心


台湾资深普洱大师,也是一位发心利他的茶人。致力于将自己对茶的认识以及茶文化传播给所有喜欢饮茶的朋友。

给修行的茶友提字,喜欢写简单的两个字“茶心”,总感觉喝茶不是简单的开门七件事,不只是解渴而已。虽是树叶,但茶能理解人的个性与心性。

茶能理解人,从一杯茶能理解一个人的个性与心性。当茶已从饮品变成商品,又从商品转为健康、艺术、文化,最后茶进入“道”、“禅”的修行境界,此时茶已不是茶,而人呢?

茶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茶人顶多俗气些,不会失去健康、导致疾病,在生化指标、健康需求方面,很多食品可以取代茶;因此,既然要喝茶,没有必要屈就于有施洒化肥农药的茶品,以致不管在网站、讲座、茶会或是专著中,不断强调只要没有施洒化肥与农药都是好茶;六大茶类:红、黑、白、青、绿、黄、新老、生熟,只要是自己喜欢都是好茶、适合自己的茶,不需在意市场取向、专家推荐,终究喝茶的是自己。喝茶方式不见得局限于盖碗、,冲泡或是炖煮;解渴、求健康的人取茶的营养,品茶的人求的是意境,入道禅修之人得其茶心。人是什么,茶便是什么,因为那就是你!

喝茶方式,自古以来演变多样。唐宋时期把最好、最嫩的压成茶饼,然后糊上米膏或是蜡,目的是避免发霉。唐代是煮沸水后,再把茶末倒进去,然后舀着喝,这是陆羽的喝法。宋代的喝法,放一点水和成茶泥,再一点一点放水进去,而后打出泡沫来,现代日本传统茶道基本上学习宋代喝茶习惯,尤其寺院文化,也就是“抹茶道”;日本还有一种“煎茶道”,其实就是明朝以来的喝茶法。

如同现代文明一样,快速、简易、明了,现代人喝茶虽多以紫砂、盖碗等陶瓷,也出现新式喝茶方式——“冷泡茶”。纵观历史,明代已有冷泡茶。“冷泡茶”口味新鲜自然,很适合喝热茶会睡不着的人饮用。炎炎夏日,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买一瓶矿泉水,即可将袋茶、茶叶或随身包投入,十分简便。以冷水泡茶释出的咖啡因含量,只有热水泡茶的一半;对人体有益的鞣酸、游离型儿茶素等水溶性成分的释出量,却都比热水浸泡多,而不溶于水的酯型儿茶素,以冷水冲泡的释出量,也有热水冲泡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冷泡茶很适合渴望喝茶,但又顾虑咖啡因刺激的人。

品茶只要是健康的,没有对错、高下。冷泡茶起缘于简易方便,衍伸健康诉求,但能否出现另类文化,甚至成为现在主流茶文化,我们静心期待。

转自:

继供春之后的紫砂四大家


紫砂最高萌牙于明朝时期,因为供春的出现让紫砂的发展开始壮大起来,可以说供春是推广了紫砂的发展,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供春推动了紫砂的发展。那在供春之后时大彬之前出现过哪些紫砂名家,其实继供春之后涌现了一批紫砂大家,被当时的人称作为“紫砂四大家”,他们分别是:赵梁、元畅、时朋、董翰。

元畅,生卒年不详,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宜兴制壶高手。所制紫砂,以古朴著称。

赵梁,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宜兴制壶高手。生卒年不详。所制茗壶,多提梁式。以古拙朴实见长。据传,宜兴茗壶中的提梁式壶,始创于赵梁。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始》:“赵梁,多提梁式,亦有传为名良者。”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始创》:“阳羡之作提梁式者,或以赵梁为鼻祖。后之提梁式有硬耳、软耳两种。其制作精美者,硬耳多见,软耳较罕也。”

时朋,生卒年不详,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宜兴制壶高手。时大彬父。所制茗壶,以古拙见长。《阳羡茗陶录·家溯》:“时朋,一作鹏,亦作朋”。时大彬之父,与董赵元是为四名家。并万历间人,乃供春之后劲也。董翰文巧,而三家(赵梁、元畅、时朋)多古拙。”明代陈贞慧《秋园杂佩》卷一:“以云供春之后四家:董翰、赵梁、元畅,其一则大彬父时朋也。”

董翰(约1567—1619),明代万历年间人,字后溪,所制茗壶,一改诗僧、供春以来古拙的风格,作品以文巧著称,是最早创造菱花式紫砂壶的名手。清乾隆年间吴骞所著《阳羡名陶录》说:“董翰始创菱花式壶,赵梁多定制提梁式壶。”

紫砂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紫砂人的努力与创新,紫砂四大家对后世紫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也培养了下一代紫砂艺人,像是时朋之子时大彬等等,让紫砂发展的道路变得更加开阔。

《大观茶论》点茶


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调之静面点。盖击拂无力,茶不发立,水乳未浃,又复增汤,色泽不尽,英华沦散,茶无立作矣。有随汤击拂,干筅俱重,立文泛泛。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故,指腕不圆,粥面未凝。

茶力已尽,云雾虽泛,水脚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砍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周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正束)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上,茶面不动,击指既力,色泽惭开,珠玑磊落。

三汤多置。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同环旋复,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

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筅着,居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曰,“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力过也。”

论茶道


茶生水之畔,山之颠,坡之阳,壤之饶,常年雾气遮绕,烟岚窈窕,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清明时节,采其嫩叶,或如雀舌,或像尖枪。机揉手搓,炭烘火烤,所制之茶,若银针,似毫勾,条索紧细,色泽润绿。“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茶乃国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非每人知晓,但是若置身青山绿水、雕梁画栋之间,啜上一口苦中有香、香中有爽的茶汁,似乎也能无师自通地感受到茶之文化的精髓。芳菲三月,来到郊外,眼前又见茶树枝头泛出新绿。蓦然抬头,依稀兀现陆羽端坐檐下,旁边的红泥炭炉之上,深褐色的陶壶冒着白色的热气,淡淡的清香氤氲开来……

茶源

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饮,茶叶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流于现世,如今成了风靡世界的21世纪饮料大王。千年以前,一位早年出家后来还俗的和尚——陆羽,写下《茶经》之后,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中国附近的各个民族,也都学习传播了这个风尚,以至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即使《王褒僮约》所载的饮茶、卖茶的境况来看,汉代以前,川东鄂西地区生产利用茶叶的事业已经相当发达,可谓我国祖先发现利用栽培茶叶的历史十分悠久。据悉,现有50余个国家植茶。历经千回百转的历史岁月,中国茶叶带着全部的文化密码,横陈我们的面前。

茶种

国人不仅重视名茶的开发研究,而且重视新创名茶的开发培植,因此各类名茶已有数百品种之多。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茶叶多达6000多个品种,能够呼出其名的也在千种之上。若按制作方式分类,则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若按商品分类,则有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在此简述几个主要品种,以飨诸位:产于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产于江苏吴县的洞庭山碧螺峰,产于河南车云山的信阳毛尖,产于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产于安徽齐云山的六安瓜片,产于安徽歙县的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祁门的祁门红茶,产于贵州都匀的都匀毛尖,产于福建安溪的铁观音,产于福建崇安的武夷岩茶,产于江西庐山的庐山云雾,产于湖北恩施的恩施玉露,等等。

《茶录》论茶器


茶焙: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喻石皆能生(钅生),不入用。

茶罗: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

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匙: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汤瓶: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吴远之和他的大益茶业集团


吴远之和他的大益茶业集团

吴远之,中国青基会推荐,男,汉族,1966年7月出生,云南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赴海外从事金融工作。现任大益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与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为教学条件薄弱的山区孩子们奉献爱心。从2005年至今已援建了38所大益希望小学,约两万名学生受益。

2007年12月,大益集团捐资成立了大益爱心基金会,并与中国和云南青基会展开深度的合作。在援建希望学校的同时,大益爱心基金会更加关注希望学校建成以后,教职工的素质提高,以及希望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定期举办希望工程·送教上门——大益教师及校长培训班,建立了云南大益希望小学快乐联盟制度。并将在大益爱心网站为每一个希望小学设一个网页,全面反映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情况,让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茶友及时了解大益希望小学的情况,关注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满足希望小学发展的需求。

为奖励资助优秀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大学生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帮助他人、关心社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兰州大学、安徽农大和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大益爱心奖学金”。

吴远之先生作为一个企业家,长期以来热爱公益事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企业、关爱社会、回馈社会”;他的宗旨就是“扶贫帮困、助学育才、奉献爱心、关爱社会”,实现他爱心无限的企业价值。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集团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旗下包括伴随中国茶产业的成长一路走来,一路壮大。面向未来,集团将进一步发挥人才、技术等战略性优势,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发掘与创造茶产业整体价值实现自身新的发展,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广大消费者需求。

吴远之的相关著作

茶道散论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释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另据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茶可以:“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心、可行道”等。可见,早在我国唐代就已经饮茶有“道”了。

饮茶而言道、有道并因茶入道,这当然要归功于茶圣陆羽了。陆羽在《茶经》这部旷世巨著里,首次把饮茶从生活领域提升到精神品饮和艺术创造的高度,不但使饮茶程式化,更使饮茶艺术化了。他细分十事,详加评说,使茶道初具规模。饮茶至宋代已蔚为大观,出现了许多热衷于品茗艺术的文人雅士,如蔡襄、黄儒、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甚至连一些帝王贵胄也加入到茶人行列,为茶道推波助澜。如宋徽宗以帝王之尊,就曾亲自碾茶、煎茶,并写有一部茶学专著《大观茶论》。他们或以语言文字入茶,或以艺术修养入茶,或以佛法禅机入茶,或以自我人格及大自然的真情入茶,使中国品茗艺术真正从日常煎点提升到精神品饮的境界上来,茶道过程中那种雅洁、清静、空灵、平和、率真的精神追求也逐步完善,为中国茶道的最终确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茶道历元而降至明清时,已渐呈衰落之势,如山涧寒泉,给人以冷寂感。明清时的茶道往往流传于文人雅士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股清流。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生存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道又渐呈发展趋势。我个人以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融汇了儒家、道家及佛家精华,成为东方文化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如同参禅一样,研究公案、阅读禅宗史料充其量只能算作文字禅,其实和悟道没有多大关系。

茶叶书刊《大观茶论》


《大观茶论》是宋代皇帝赵佶关于茶的专论,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我国历史上出名的骄侈淫逸的帝王之一。性风流,颇有才气,书、画、词、文都有所精,存世有真书、草书《千字文卷》以及《雪江归棹》、《池塘秋晚》等画卷。

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下一。谷粟之于饥,丝[上台下木]之于寒,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尤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且物之兴废;固自有时,然亦系平时之汗隆。时或遑遽,人怀劳悴,则向所谓常须而日用,犹且汲汲营求,惟恐不获,饮茶何暇议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则常须而日用者,固久厌饫狼籍,而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情尚也。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自知为利害者,叙本末列于二十篇,号曰茶论。

拥有大益是一种自豪 ——王飞


王飞,广州飞哥普洱轩董事长。2004年加入大益,从事大益茶十年来,目前为大益华南地区渠道服务商。

在大益的这些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2006年6月30日,由大益组织举办的“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拉萨站的慈善拍卖。

这些年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最大的收获是个人知识和素质的提升。

你觉得大益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大益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在事茶的路上,未来十年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答:着重培养未来的大益客户群,让更多年轻群体加入喝普洱茶的行列。

除了茶这个事业,在自己的生活上,未来十年你有什么最想做的事?

答:培养好大益的“二代接班人”,让大益品牌长盛久安。

益友网:飞哥是大益的老伙伴了,这些年一路走过来,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王飞:从时间上算我是茶叶行业的老人,从专业知识上算我却是茶叶行业的“弱者”。我是从大益改制初进入大益体系的,这些年感触最深、最难忘的就是的宕荡、十年普洱茶人的情怀、十年大益改制的创新引领所有茶人的进步……有无数的感悟。这十年,也将我从一个新茶人变成了老茶人,随着大益向更远、更高处迈进。

益友网:您所在的华南区域可以说是大益市场的重中之重,你对未来大益茶在当地市场的发展态势有什么样的预判与分析?

王飞:广东人比较务实,消费更偏理性,客户整体投资意识强。我感觉目前形势还是比较稳定的,在未来,大益仍能把握市场的主要动向。其实,价格有涨有跌并不可怕,普涨才可怕,那表示整个行业的状态不够健康。感觉大益的产品升值空间在慢慢趋向合理化,在未来一定可以带领行业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至于华南市场,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市镇有待开发,虽然有些是小地方但是也经济实力雄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益友网: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在您眼中专营店运营最大的难点在哪里?有什么解决之道吗?

王飞:我个人感觉专营店运营最大的难点可能就是店员素质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有文化的都比较有个性,不好管理,没有文化的素质又偏低,不够机灵。如果一线的从业人员不优秀,很容易影响品牌形象。我觉得管理和培训都是专营店运营过程中一定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像今年大益培训部门开始了“微笑服务”的培训,跟人感觉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另外,推广方面也是难点中的难点,这个需要多方面去推动。

益友网:这些年来,您在大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王飞:在大益的十年里让我终身难忘是2006年由大益组织举办的“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还记得是6月30日,我们到达了拉萨站,当时有一个慈善拍卖环节。我旁边的一位善者(拉萨本地人)一直和我竞拍,来回不停地竞争了好几轮,最后是我用16.5万拍得了当时那饼纪念茶。我当时并没在意,第二天当我看到当地媒体报到这次拍卖时我才知道,那茶对这位善者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这位善者当时身上只有15万。看到这,我心情特别难受,并不因为我赢了拍卖而感觉成为胜者,反而感到自己是失败的。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也激励着我和我的团队从此一路向善行善、善始善终。

益友网:您的儿子、儿媳也在经营大益是吗?让孩子们接班,继续从事这个行业,您是怎么考虑的?

王飞:这十年来,我在大益不仅仅收获了财富,也提升了个人的知识和素质,同时,也让自己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得到了彰显。我觉得,拥有大益、能够分享这个品牌是一种自豪!改制后这十年大益造就了千万级的支持者与益友,无论是社会知名度还是市场影响力都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对于大益的理念和模式我是非常认同的,这么好的东西当然也要留给下一代啦,让他们参与到这个事业中来。

益友网:您也大益已经相伴走过了十年,对下一个即将到来的十年,你有什么事业或生活上的规划?

王飞:事业上,未来的十年着重培养更年轻化的客户群,经营好自己的店,服务好自己的客户。生活上,最大的规划就是培养好大益的二代接班人,希望有他们接力,让大益品牌长盛久安!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专访“2013大益论茶”冠军韦晓春》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