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近日,一群来自杭州和上海的客商慕名来到仙岩镇西鲍村的舜禹名茶专业合作社,采购越乡龙井茶叶。合作社负责人鲍樟苗忙着包装茶叶,他身后的墙上,挂着他在仙岩镇茶叶精采精制培训会暨民间人才评鉴活动中获得的一等奖证书。市场和业内的认可,来之不易,但如今已经在为他带来丰厚的收入。

与茶结缘

鲍樟苗20多岁就开始杀猪卖肉,其精湛的技术和诚实的为人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鲍樟苗在村中经营的肉摊生意很红火,每年的收入也很可观。

上世纪八十年代,仙岩镇西鲍村不少村民开始办厂经商,村里的茶园出现了荒芜现象。看到茶园被疯长的茅草覆盖着,鲍樟苗觉得很可惜。1999年初冬,36岁的鲍樟苗向村里承包了近380亩无人过问的茶园,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这一年的冬天开始,惬意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自从承包了茶园后,他每天得三点半起床杀猪,卖完猪肉就去茶山割除杂草、开垦茶园,一直做到太阳落山,还得赶到邻村收购第二天要屠宰的生猪。每晚九点后,累得腰酸背痛的鲍樟苗才可休息。

承包茶园对鲍樟苗来说,最苦不是体力上的,而是资金上的不足。自从承包茶园后,人工费、肥料钱、农药钱等等,花钱像流水一样,原来的15万元存款花了个精光,茶叶炒制设备和采摘青叶等又需要花钱,而每天卖肉赚来的钱根本无法支付茶园的投入。鲍樟苗开始向亲戚朋友借钱,用于茶园里的开支。

面对繁重的劳动和资金上带来的压力,鲍樟苗总是乐观面对,茶园在他的辛勤汗水浇灌下日益茂盛,茶园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

炒茶能手

10年前的一个春茶上市季节,鲍樟苗到杭州去卖茶叶,同样的茶叶,价格却比往日低了不少。对方解释说:“你的茶叶炒制还不到位,香气还没完全出来。”“炒茶技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价格。”鲍樟苗对茶叶的炒制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

“活到老,学到老”。鲍樟苗从杭州请来师傅指导,从茶苗的采购到茶园的管理,从采摘到炒制,鲍樟苗把技术要领点点滴滴都记录在本子上,孜孜不倦地学习着。经过一番苦练,鲍樟苗的炒茶技术逐年提高,2008年他获得仙岩镇名茶机械炒制三等奖,2011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一等奖。

为扩大规模,2008年8月,鲍樟苗联合20多户农户,建立了舜禹名茶专业合作社。按照绿色有机茶生产方式,开展茶叶生产,做强做精生态名茶。2011年,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名茶加工区,购置了智能自动化龙井茶炒制机械。有投入就有产出,这一年,舜禹名茶专业合作社生产名茶2.5吨,销售收入达70余万元。尝到了甜头后,鲍樟苗又进一步加大设备投入。目前,舜禹名茶专业合作社共有各类茶叶机械20台,今年茶叶销售额比去年预计增加20%左右。

嶀山茶树绿满园,舜禹茗香飘四方。在鲍樟苗的努力下,舜禹名茶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cy260.COm小编推荐

陈启东:从“经济能人”到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在安溪县白濑乡下镇村村民眼里,37岁的年轻茶农陈启东是一位走南闯北、头脑活络的“经济能人”,他利用平生所学,创办九凤岩成立,陈启东担任理事长,合作社共吸收了60户茶农,拥有茶园1500亩。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社员们参加茶王赛九成以上获奖,茶叶质量节节攀升,收入逐年提高,毛茶价格平均达到了180元—250元/斤。

陈启东认为,合作社的茶叶能卖到这样一个好价钱除了制作的原因外,还得益于家乡优越的自然条件。下镇村有着海拔高、生态良好等特点,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茶叶质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他认为,生产出一泡好茶,要具备天、地、人、和条件,即气候、土壤、地理位置、制茶技术等,向阳的茶叶比较缺水,容易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做出来的茶就带有桂花香;而山坳里的茶叶叶子薄、枝头长,脱水比较慢,就适合做消青的茶。他建议,茶叶与土壤的高度最好保持在30厘米左右,修剪成圆形,保证让每一片叶子都能晒到太阳,这样的茶叶子肥厚,大小均匀,质量上乘。

陈启东是计生户,妻子林燕玉是永春达埔人,丈夫为合作社的事忙碌之时,她就打理店里的生意,他们唯一的儿子今年5岁。

陈启东兴趣广泛,除了爱茶外,他还喜欢收集各类奇石,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到海边、河边捡石头。另外他也喜欢收藏名家字画,希望能建一座别墅,来展示他的藏品。他说,自己的最大梦想是扩大合作社规模,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

余小胜:创办茶叶合作社助茶农,盼茶农安心过年


今年50岁的余小胜是一名小学老师,除去这个身份,他还是广德县杨滩乡五合村圣封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带领家乡的茶农一起致富。余小胜介绍说,合作社共有300多户茶农,因为2014年茶叶市场并不明朗,高档茶叶价格明显下滑,目前滞销的茶叶已经超过3000斤。“茶叶是我们当地的主要支柱,如果今年的茶叶卖不动,农民来年的日子会更加艰辛。”作为带领大伙创业致富的带头人,余小胜为此忧心忡忡。

教师创办合作社带领茶农“抱团”致富

1985年春天,余小胜正式成为三尺讲台上的一名老师,30年的教学生涯让他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由于五合村自古便以种植茶叶为生,而且茶农都以散户经营,收入低廉,并没有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2004年中旬,余小胜在教学之余不停走访和调研,决定成立茶叶产业合作组织,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方式运作来改变这一局面。“我们通过组建这个。“我们祖祖辈辈以产茶为生,茶叶的质量绝对有保证,我们就缺销路和市场。”余小胜说,如果滞销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影响整个茶叶产业。亲爱的读者,如果您需要购买新茶,就请伸出爱心的双手帮一把这些茶农。

邓雪梅:女能人创办茶叶合作社带动茶农共同富裕


今年37岁的邓雪梅,出生于夹江县普通农村家庭,受当时家庭条件的影响,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初学毕业后,她便来到峨眉山市川主乡,靠在茶园里帮人采茶谋生。谁也没想到,当年为求生存而走的路,却让邓雪梅从此与茶结缘,并成为峨眉山市川主乡杨河村的女能人。

与茶结缘落户杨河

峨眉山市川主乡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明代村民就开始成规模地种植茶树,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川主所产的茶叶别有一番风味,在周边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谋求生存,减轻家中经济负担,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的邓雪梅来到了川主乡帮人采茶。

采摘茶叶既考验毅力又考验心细,同时又对采茶人手的灵活性有很高要求。特别是采摘明前茶,因可采摘的时间只有几天,而采摘的又只是茶树最为幼嫩的叶片,所以采茶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毅力,既要一心一意、长时间不休息地采摘,又要拿捏好力度,不能损伤了茶叶。艰苦、劳累的采茶生活磨练出了邓雪梅顽强坚毅、踏实能干和拼搏、不服输的优良品质。

因聪明、勤奋,邓雪梅成了这一带的采茶能手,并认识了同样对茶有着浓厚兴趣的当地小伙子周安均。在接触一段时间后,二人结为夫妻,开始走上与茶有关的创业之路。

艰苦创业发展茶叶

2005年,邓雪梅夫妇创办了川杨竹馨茶厂。不久,销路好了,自家的茶园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邓雪梅决定成立茶叶合作社,依靠合作社将茶农们联合起来,将川主的茶叶产业做大做强。

2007年,峨眉山市竹馨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为了带动茶农们一起致富,邓雪梅坚持主动上门收茶,很多时候都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同时,邓雪梅和家人还不断的开荒种茶,扩大茶叶种植面积。

经过7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有100多户茶农加入合作社,并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心系茶农共同致富

在创业的过程中,邓雪梅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带动家乡茶农共同富裕的初衷,当有茶农们找到她,提出想要加入合作社的时候,她总是免费赠送茶苗,并免费技术指导,帮助茶农对自己的茶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收入。

2014年,邓雪梅决定把川杨竹馨的生产加工房从交通便利、方便品牌推广的山下搬迁到山上。当时,公司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会增加公司的物流成本,对品牌的推广不利,产品生产成本会上升。但邓雪梅认为,加工房搬迁到山上,可以缩短收购茶叶的时间和路程,既有利于公司收购更为新鲜的茶叶提高产品质量,又能减少茶农们运输茶叶的成本,并有利于和茶农们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形成双赢。后来,川杨竹馨的加工厂房顺利搬迁,极大的方便了茶农,使得川杨竹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农们收入年年增高。

2009年,合作社的茶农们人均增收0.6万元、2010年增收1万元、2011年增收1.3万元、2012年增收1.5万元、2013年增收2万元。这样的增长速度,令邓雪梅和合作社的茶农们更加坚定了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

努力拼搏成绩显著

在创业道路上,邓雪梅不断地通过购买相关书籍、影音制品来对自己进行充电,并抽出时间完全脱产2个月到四川农业大学进行创业培训。经过邓雪梅的努力,使她的茶叶种植、加工、品鉴等专业研究水平得到了提升。

邓雪梅通过多次考察,先后从雅安组织引进了“福选九号”、“福鼎大白”和“131”等茶叶新品种。经过对新品种改造,发展高产茶园1万余亩,使得川杨竹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叶的质量和产量都有较大的提升。

近年来,峨眉山市竹馨茶叶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乐山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殊荣;川杨竹馨茶叶有限公司的有机茶园被评为“四川省茶叶生产企业最佳茶叶基地建设金奖”;2012年和2013年,公司的“川杨竹馨”还荣获了“中国(四川)国际金奖”,同年,公司研发的扁形茶被评为“四川省茶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最具地方特色茶产品金奖”。

闵汉英:“逼”出茶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孝昌县邹岗镇二刘村,原本是无人愿意“挑头”的“空壳村”,在闵汉英的带领下,变荒岗为“聚宝盆”,成立联合社,联手打造茶产业的“航母”。

展望未来,60多岁的闵汉英信心百倍:“合作之路是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是带领村民奔小康的幸福之路。我们将租赁邻近村山坡岗地,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改善民生,努力终圆心中梦

追求无穷期,圆梦正当时。闵汉英知道,成立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

闵汉英带领村级一班人,实施民生工程,先后筹措120万元新修通湾公路7公里;投资65万元,建起高标准老年人活动中心;投资150余万元兴办村幼儿园,整治塘堰13口;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和“绿满孝昌”行动,投资100余万元实施村庄绿化和环境整治,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近五年来,二刘村民生工程总投入达450多万元。

村委会还承担了村民应缴纳的水稻保险和新农合费用,帮助20余户特困户建房,资助40余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如今,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集体和农户家庭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村庄环境面貌明显美化。“二刘村”变“一流”村,这正是闵汉英——一个合作社理事长的无限追求,一个村党支部书记心中的梦。

90后女孩大学毕业后,竟然回乡创办茶产业合作社


大学毕业后本来可以在上海做白领,可90后女孩王钧为了自己的追梦之旅,毅然辞职回家乡赣榆的龟山脚下做了一名“茶姑”,创办了茶产业合作社,帮助家乡人共同致富。

2009年,王钧考上了苏州的一所大学,报名那天别人都是父母陪同到学校的,可王钧坚持不让父母陪同,她要锻炼自己独立处事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除了认真学习拿奖学金的目标以外,业余时间王钧都花在了兼职或是做生意上。她在超市做过临时促销员,发过传单,帮公司做过问卷调查,还做过服务员,做过机构代理。在自己寻找并获得工作岗位的同时,她还把发现的工作机会介绍给班上想做兼职的同学。“按说我们家每个月给她生活费,一点也没问题,可她自从上大学后就很少跟我们要钱,全靠她自己兼职赚钱!”王钧的父亲称。

2011年大学毕业后,王钧应聘到上海的一家大公司工作,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工作轻松工资也挺高。但是到了2012年元旦,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乡陪父母一起创业。“当时身边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些同学朋友都劝我要慎重!”王钧称。不过,经过她的坚持,父母最终还是同意了。

回家的这几年时间,王钧一直默默努力着,在梦想的道路上,研制红茶,改进绿茶,开发龙井茶品种,累得人都瘦了一二十斤。不过,付出总会有回报,她自创的“芦阳春”品牌茶叶在各类评比中连连获奖。不停地自我学习,如今王钧拿出自家的茶叶,就可以说出茶叶所产的时间,从口感上判断加工工艺上应该做哪些细节调整。

如今,王钧的已经有1000多亩的规模,周边不少百姓都跟在她后面搞起了茶园,王钧带着他们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后面我们还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扩大致富的规模!”讲到这些,王钧信心满满。

溪龙乡黄杜村女子茶叶合作社副社长钟玉英为茶事奔走


刚过完年,作为溪龙乡黄杜村女子副社长的钟玉英便开始为茶事奔走,“要是银行同意按揭,合作社成员们也就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了。”

今年51岁的钟玉英踏实能干,敢闯敢拼,于1990年创办旭飞茶场,将白茶种植规模从最初的三四亩发展到如今的五百亩。她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旭飞茶业”,在家人的帮助下,她的白茶事业红红火火,足不出户就能收到许多订单。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才是真的富。”钟玉英说。她将自己的茶园作为实践基地,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社员、茶农开展白茶种植技术与病虫害知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她还在场里举办培训班,手把手地教农户炒制技术。但凡茶农有困难,她必倾力相帮,曾经与张家上队的朱莲凤结成帮扶对子,为她讲述白茶的扦插、种植技术,提供信息、资金扶助,还安排她丈夫到茶场打工。在钟玉英的带动和影响下,整个木竹塔村民组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白茶和龙井,日子越过越好。

“自己有能力去帮助人,我感到很欣慰。”钟玉英不仅主动帮助销售能力欠缺的茶农销售干茶,还逢年过节都为生活上有困难的茶农家庭送上礼品、慰问金。她说,这样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

访泾阳砖茶制作技艺传人、陕西省非遗传承人贾根社


2014年9月,为践行中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泾阳县启动了“泾阳茯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由136峰骆驼、8架木轮马拉车(寓意茯茶诞生之年1368年)和100多名身着古装的工作人员组成的驼队,30多辆依维柯组成宣传车队,从陕西泾阳出发,跨两国5省区16个地市,最终到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州陕西村。活动为期500多天,行程1.5万公里,驼队将驮着“泾盛裕”泾阳茯茶,沿着古丝绸之路行进。这是时隔50多年后,泾阳茯茶再次踏上丝绸之路。对于泾阳砖茶制作技艺第十二代传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贾根社来说,重塑泾阳茯茶辉煌,是他们家两代人的梦想。

泾阳砖茶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原创于唐元和年间,广泛流行于宋、元、明、清,至康、乾盛世时已达登峰造极,其味、形、花乃至其饮用效果是世之茶中的绝品。产品内销西北各省,外销沙俄、波斯等国家。解放前,泾阳制茶业有80多家,是泾阳砖茶发展的鼎盛时期,前来购茶、送茶之茶商马队、驼队终日络绎不绝,充塞泾阳街市。1956年以后,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泾阳砖茶全部停业。

贾根社与茯砖茶的故事要追溯到他的儿时,那时,父亲常常告诉他关于泾阳砖茶的故事。父亲贾老三(小名)系泾阳茂盛天泰、裕兴等茶店茯砖茶工艺师傅,贾家世代以制茶闻名遐迩。贾老有一身制茶好手艺。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茶店停业后务农。但贾老不忘茶店,常常在儿女面前谈及茶店掌柜、员工以及茶店饮誉中国西北各省,深受少数民族喜爱的情景,言语中时露惋惜之情。根社听在耳里,记在心上,长大以后就暗下决心,要光复泾阳茶业。农作之余,他多次和老父谈起制茶之事,老贾师父遂把制茶秘笈交给他。时逢盛世,百废俱兴。历史给予有志者机遇,素怀复兴泾阳茶业壮志的他,没忘记老父临终期待的目光和嘱托。在20多年跋涉建筑行业中积累人生经验,扩开创业胆识和思路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复兴泾阳茶业。

2006年,贾根社的房地产生意做得如火如荼,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他便埋头开始了制茶的尝试。最初的生产,虽有老工人指点,且工艺与传统一模一样,即经过剁茶、过箩过筛、备水、熬茶釉、打吊、端壳郎、灌封、捶茶、发花等十多道工序,但还是失败了,近百万的资金泡了汤。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拿着家传的制作工法,再结合现在的气候,水质,时间反复的研究,年复一年,直到2008年下半年,他才终于做出了他记忆里的味道,带着喜悦与泪水,他从湖南进了25卡车毛茶,开始了大批量生产。为了传祖兴业,贾根社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着手调查泾阳古茶楼,并绘制完成了古茶楼的结构图。作为泾阳茯砖茶制作技艺的第十二代传人,他对古茶楼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深感自豪,他决心重振古茶楼文化,传承发扬传统泾阳砖茶。2008年,贾根社便按照曾经从父亲那里听说的样式,参照各类文献资料,还原历史原貌,完整的仿古建筑群集泾阳四街四十八巷于一体,泾阳茶叶盛世再现眼前。随着政府对泾阳茯砖茶产业发展的重视,经过专家评审,因传承脉络清晰且制作技艺与古法最为接近,作为泾阳砖茶第十二代传人贾根社所挖掘出的制作工艺被评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泾阳茯砖茶的发展贾根社充满信心,他说,那怕前方的道路再崎岖,再坎坷、荆棘丛杂,他也要大胆的走下去,吃刀咽剑,疲劳艰辛,也在所不计,他要干下去,干个名堂响亮,干个轰轰烈烈,大张旗鼓!一定要使淹没了五十多年的泾阳茶走向西北,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让昔日丝绸之路上叮当驼铃和现代飞驰火车的长笛组成一支美妙绝伦的交响曲,把泾阳茶送到世界各个角落人们的心里。

.

访茶记


乙未冬月某周末,日高微寒,风烟俱净。吾等一行轻车简束,往武平桃溪访茶,品“桃溪之韵”也。

闽之西域,鸡鸣三省,怀拥梁野雄峰、百姓之镇、灵洞仙山、定光佛人文、何仙姑传说、南海国王城遗址者,武平县邑也。

武平猪胆干、武平金线莲、武平灵芝、下坝仙草、象洞鸡……特色各备,其名赫赫也;而近年声闻京沪港粤诸省区,远赴英法美新诸异国之名产者,“武平绿茶”也。

宋明时期,武平人开启植茶制茶之史。清道光年间,武平绿茶已享誉潮、梅、汀,一度为朝廷贡品,非横空出世、突降人世者也。新时代,武平政界与民众倾力集智,锻造“武平绿茶”特色品牌,遂使资源优势转成市场优势,绿茶行业跃为支柱产业。一柱鼎盛,百业勃兴也。

桃溪,闻其名可知其秀美丰庶也。武平北部中枢,素有“绿茶之乡”称誉,“武平绿茶”重镇也。山山辟茶园,户户能制茶,村村逸茶香,男女皆茶人也。

桃溪访茶,方知“武平绿茶”现拥三大产品,谓之梁野炒绿(条形)、梁野翠芽(扁形)、梁野雪螺(螺形)也。近三十年前,吾于苏州初品碧螺春,其茶螺形,碧翠如珠。掷茶入杯,簌簌有声,直至杯底。啜其茶汤,奇香沁腑,心神顿振,疑为天物。不想,当日于本土武平,见“梁野雪螺”,浑然碧螺春样貌,如重逢老友,喜形于色也。

新礤,乃桃溪制茶专业村。千余人口,近两千亩茶园,十四家茶厂,连年捧得全省、全国绿茶类“茶王”奖牌或金杯。主人待客,次第泡上上述三品名茶。晶莹杯内,茶芽舒展,色似翡翠,气若幽兰,赏心悦目,撩鼻勾涎,尽显“香气高锐,滋味清爽,色绿形美”之品质也。

尝茶毕,登茶山。别地茶山,大抵成片连坡,一望无际,桃溪茶园,自具风韵:山环水绕,林木相间;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新礤茶园,更兼林中梧桐甚众,春深之际,桐花竞放,洁白如雪,映衬翠绿晶碧之垄垄茶畦,犹如色泽艳丽之山水画廊也!

假以不长之时日,新礤乃新兴休闲旅游好去处。且先闻:天然花溪、花香溢溪、桃溪轻歌、听花邀月;且遥赏:农家小院、山里人家、流水驿站。绝非天花乱坠,眼前已见游客中心动土,宏图初开也。

茶、烟、酒,吾平生独嗜茶。酒,稍饮辄醉;烟,无聊时吹烟为乐,数十年未成瘾君子,曾作《吹烟者说》;茶,常于午夜自泡独饮,饮罢挨枕即眠,一觉至东方之既白。人谓:半个茶痴也。

当今,文化之说盛行。酒有酒文化,兰有兰文化,茶有茶文化。究其实,茶乃聚山水之灵气,浴自然之雨露,天然生成,红尘一物也。

有“茶禅一味”之说。万物皆禅,一切皆禅,禅为何物?禅即生活。平常日子之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含禅机也。

如是,吾等于日常起居间,举手投足间,交游往来间,无需绷着面肌,不用端着身架,不必装神扮鬼,磊磊行世也。

譬如自个,年已花甲,退出职场,即是退出江湖。无需奔竞,不必察言,不作俯仰。每日重要之事,即是吃饭喝茶,喝茶吃饭,凡夫俗人也。

据说苏东坡访僧人,有“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之对句。武平桃溪访茶归来,吾亦仿就一联:“坐,请坐,请上坐;茶,喝茶,喝绿茶。”欣欣然自乐也!

赢周刊访光大名茶广州国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泽国


对于光大名茶广州国香茶业董事长张泽国来说,做茶叶生意并非偶然,而是自小与茶颇有渊源。

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安溪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唐朝起就是产茶胜地,至今其产茶历史逾千年。安溪茶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成为享誉全球的名茶。张泽国就是从这个闽南内陆小城走出来的茶商。

一直以来,张泽国很低调,也享受着将茶叶生意扎扎实实地做大的过程。在记者接触到的茶商当中,他是颇具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的一位。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传统茶商、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思想、一步步向新型茶商蜕变的过程。

“做茶的人,要有一颗茶心。”与茶为伍三十多年,茶的优雅、溢香、内蕴、随心,让张泽国有了颗淡泊平常、内敛自如的心,他常说,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

在谈到国香茶业的未来时,他希望稳扎稳打,用实力说话。也许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茶人精神,而不是作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的刻意追求,使他遇事摸得准、想得通、迈得过。

高端普洱备受市场追捧

众所周知,普洱茶走进大众的视线是2007年,当时普洱茶概念曾遭疯狂炒作,一时之间,部分普洱茶品种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在普洱茶泡沫崩溃后,普洱茶整个行业一直在反思,很多普洱茶企都开始回归理性,主抓产品品质。

张泽国认为,普洱茶的暴涨暴跌走势客观上让消费者加深认识并了解普洱茶,最近两年,普洱茶市场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市场两极分化”、“品牌化趋势”等,越来越多的宛如栽培小孩,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倾注大量心血,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你没有给他持续不断的培养,供他上学,引导他成长,他很容易就会走偏。品牌也是这样,不能透支,不能浮躁。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慢慢沉淀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是要学会享受过程。比如收藏一饼普洱茶,当你每年都能感受到它一点一滴的变化,就会非常快乐。”

当然,产品和服务是品牌的载体,形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好坏。做茶同样如此,如果企业领导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忽视茶叶的质量和服务,那么即使做起来也只能风光一时。在茶行业三十多年的坚守,张泽国对高品质的孜孜追求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变革,让国香茶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总能另辟蹊径。

张泽国深知,现在已不是过去靠产品就能打天下的时代了。这个产品好,就能做得开,这种理念如果放在10年、20年之前是没有问题的,你的东西好,人家会慕名而来。但是在现今,这种路子是走不通的,现在的事实更多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他深知这一点,开始为自己的企业寻找好的宣传和营销方式。他常常主动出击,有针对性地通过媒体投放广告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他也认识到营销是自己的弱项,如何突破传统茶商的固化思维和模式,如何把更多其他各行各业的经营方法融入到茶行业当中,这些都是他一直思考和学习的动力。

访北京非常友普茶楼


茶馆主人高剑飞。

一层的江南园林风格。

优雅的包间。

收藏的都出自宜兴,这是自古以来的共识,正因此非常友普的主人高剑飞深深热爱着宜兴紫砂壶。而他收藏经营的,主要包括名家壶和原宜兴紫砂一厂生产的老一厂紫砂壶。

为什么收藏一厂老壶呢?高剑飞有自己的道理:“我们现在说的‘老一厂’,是原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俗名,而‘一厂老壶’,一般界定在20世纪80年代直至90年代末的、由现已封矿的黄龙山4号井泥制作的紫砂壶。这些壶泥料上乘、造型典雅、做工老道、装饰美观、窑火适宜,用来沏茶是一种享受。这些一厂老壶有着做工上的多元状态,看似“粗工”却远比今日多数借助模具、机械加工出来的细工壶,更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宜兴紫砂壶。可以说一厂老壶,就是现代的‘官窑’,值得我们珍藏并保护。”

如今非常友普收藏的紫砂壶里,有5000多把来自宜兴老一厂,其中名家壶1000多把,成为今日北京最大的一厂老壶收藏馆,吸引了许多紫砂圈的朋友关注。所以这些宝贝常常被有备而来的茶客请走,而高剑飞只要与对方谈得投机,就以友情价出让。“收壶玩壶,讲的是个缘分,好东西到了珍惜它的人手里,我也算做了件有意义的事。”高剑飞洒脱地说。

文化茶雅士居

非常友普汇聚了种类丰富的茶品,但最具特色的还要数普洱茶。作为云南“六大茶山”公司的北京总经销,茶楼珍藏了许多10年以上的普洱茶,甚至还有一些产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茶红印圆茶,这使得非常友普在京城普洱圈有着专业口碑。别具匠心的高剑飞还在茶楼开业之初,特别定制了属于自己的普洱茶——“爱莲说”茶饼,这款茶现已成为茶楼的纪念章。

非常友普茶楼的位置其实不算显眼,但这丝毫不妨碍它的人气,因为这里常举行各种主题和形式的茶友会,只要感兴趣皆可报名参加,同时还会有一些主题讲座,由茶楼请相关专家来进行。此外热情的主人还在新浪开了博客、微博,随时和茶友保持互动,他博客上的“飞说普洱”专栏,吸引着数千粉丝的注意。

作为一家文化茶楼,茶艺表演自然重要,非常友普的茶艺表演突出4个特点:精、清、净、美。精,包括精通、熟练茶艺表演,精通选茶、置具、选水、贮茶,熟练各道沏泡程序;清,包括人、水、环境之清爽,要通过饮茶活动使人清醒头脑,消除人们心灵的烦恼;净,包括人、衣着、环境、茶、茶器、水等方面的洁净,使人由内而外达到净化身心的效果;美,则指一切表演形式符合茶道自然,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茶有形,茶亦无形。在冬日午后的融融暖阳里,走进非常友普,沏上一壶普洱,你一定会感受到,这有味且有情的人生。

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点评:

茶楼一层设有收藏区与半开放式茶座,设计师别具匠心地将江南园林移至室内,利用拱门,加上绿植,结合以潺潺的流水,营造出一幅园林之景。值得一提的是茶楼内多样的灯饰造型,设计师不拘泥于传统或单一的灯具造型,大胆地运用灯笼、油纸伞、莲花灯中式元素,使清幽的环境更添灵动之感。收藏区内,5000多把出自宜兴老一厂的紫砂壶,陈列在木质展柜中,暖色系灯光将紫砂的细腻与温婉展现得淋漓尽致。半开放式茶座,以木栏为隔断,配以红色纱帐,结合古朴的红纹桌饰与坐垫,形成了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设计风格,置身其间仿佛又能看到那“小轩窗,正梳妆”的美景。

茶楼2层设有7间雅室,分别以“吃茶去”、“七碗茶”、“清心”、“嘉木”、“爱莲”、“味最酽”和“供春”为名。可见茶楼主人是个爱莲之人,不仅雅间以“爱莲”为名,定制的普洱茶饼也命名为“爱莲说”。雅间各有特色,却又都以简洁的中式设计为基调,清新古朴的室内环境,与窗外葱郁的植被融为一体。

本报记者周滨/文滕键/图

阐述紫砂壶专业术语


关于紫砂的专业术语有很多:譬如吸水率、烧结度、泥片镶接、流、矩车、肌理效果等等,纷繁复杂。近年来,跟着紫砂壶珍藏升温顺网络传播日益普遍,紫砂专业术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特点。其中,表述不当和新名词层出不穷,成为推广传统紫砂文化不可忽视的题目。下面小编为大家说说常见的紫砂术语。

茶山: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

陈腐: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练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湿处,让期腐酿陈化。

陈腐期:即从将调配好、练制好的泥料放置阴湿处陈腐开始存放的时间,称为陈腐期。就如地下酒窖的陈年好酒一样,相对陈腐期越长,制出的壶就越光润古雅。陈腐期最短也要达到三个月以上。

包浆:茶壶经长年使用之后,在壶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而又特别的光泽,这种光泽内敛、深稳。

太阳线: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推墙刮底: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壶内壁出现凹凸不平时,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手们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这就是“推墙刮底”,模具壶最常用此方法。

风化:开采的矿料经过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崩裂瓦解,使原来密实的块状变化成松散的颗粒,质地由坚硬的石质结构演变为酥软的土质结构,这个过程称为“风化”。

生料:用开采出来的矿料常称“生料”。

熟料:经过至少三个月以上充分风化后的矿料便为“熟料”。

目数: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此过程亦叫过目。目数也有历史,宋朝中期26目-35目;清朝早期35目;清朝中期为55目-60目;(由于1957前一直采用手工练制法,故目数较低,紫砂的通透性能更好,颗粒更粗,质感更强,这也是辨别老壶的标准之一)1958年开始出现机械过目,目数稳定在60目左右,1959年至今常用的有雷蒙粉碎机,以风力控制目数,机器粉碎的目数可高达140目-180目。如今制作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泥料练制方法,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访“都匀毛尖”茶发源地 团山


◎梦亦非

真难以相信,“都匀毛尖”茶的发源地团山距离都匀市闹市区只隔一座不高的山,几里之外,就从纷繁的都市来到一处安静的、山清水秀世外桃源,这里看不到多少现代元素。

“这面坡叫猪屎坡,我们地方说:爬上猪屎坡,有命也不多。”嫂子说。嫂子开着旧面包车,在几乎无法会车的猪屎坡上猛超三辆哼着命过山坳的货车,让有二十万公里全地形驾驶经验的我几乎惊叫出来。来团山之前,我把车停在市区,租了一辆底盘高的面包车上团山访茶,开大货车出身的司机边开边诅咒这山路。而去年我第一次上团山,开着轿车在破烂不堪、陡峭加急拐弯的进山路上边骂边磨,磨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团山。

如果你有命过得了这条艰难险阻的团山之路,你就能喝到正宗的团山毛尖茶了。

去年我千辛万苦访路到团山,山上最高一个寨子叫葫芦田,全姓伍,与我是本家,随缘进了一个嫂子家,嫂子家里的茶售完了,只剩下最后几两留着送亲戚的最好的毛尖茶,请我们品尝,在我的恳求之下,嫂子忍痛将这几两手工毛尖茶出让给我。这几两茶是去年我在贵州开车两千公里访到的最好的茶,舍不得多喝,慢慢细喝了一年。今年早早就让嫂子给我预留着最好的毛尖茶,然后第二次上团山。

在嫂子家吃午饭,品尝她手工炒制的几包毛尖,看着外面无垠的山海、树林、茶园,春山日暖,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茶香。嫂子送午饭到茶园中给采茶的工人,我与嫂子一道去茶园,团山的茶园在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左右的山顶,最高顶杜鹃花开得正灿烂,花那边是另一个毛尖的著名产地大槽、哨脚,花的这一边是围着山峦竖披的茶园,光滑、闪着绿光,每家每户都有几亩,每家的茶园里都有工人在采茶。有的工人采芽芯,一天采不了一斤,有的工人采一芽一叶,每天可以采二三斤。团山家家制茶,葫芦田寨子家家炒制手工茶,工人采摘,主人炒制。但团山显然并不富裕,是贵州常见的一半旧木房一半砖房的山里寨子。

从茶园下山,在嫂子家又喝了一道茶,买走了嫂子为我预留的几斤毛尖。嫂子开车送我回市区,我提心吊胆地坐在后座上从山上下到山脚,再爬上猪屎坡,再下到市区,惊魂仍未定。开车回故乡,车里弥漫着团山毛尖的清香气息——被我嗅成了历险后得到安慰的幸运芬芳。

茶话人生路——访茶界名人张明春


张明春在茶山考察

讯:人生的道路崎岖而又漫长,但沿途旖旎的风光并不多,关键是你是否能发现,会欣赏,能领悟其中的奥秘与精深,把自己融进转瞬即逝的佳景之中;从而获得知识的凝聚,胸襟的扩展,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升华,人生的砥砺,精神的享受……因为人生是一张单程的车票,绝不会回到生命的原点,绝不可复制含蓄美好的瞬间。张明春就是一位在茶道上能捕捉精彩的茶人。

——记者手记

前不久听北京的一位茶界朋友说起张明春在茶文化研究方面很有些推陈出新、见解独到的建树,于是记者来到了昆明关上与国际会展中心毗邻的昆明宝海路13号宝海豪园兰轩普洱府昆明葳盛茶业有限公司、云南葳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爱随茶香茶业有限公司总部采访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须问采茶人。六月采茶茶叶粗,采茶大费拣工夫;问他浓淡茶中味,可似檀郎心事无。七月采茶茶二春,秋风时节负芳辰;采茶争似饮茶易,莫忘采茶人苦辛。八月采茶茶味淡,每于淡处见真情;浓时领取淡中趣,始识侬心如许清。九月采茶茶叶疏,眼前风景忆当初;秋娘莫便伤憔悴,多少春花总不如。十月采茶茶更稀,老茶每与嫩茶肥;织缣不如织素好,检点女儿箱内衣。冬月采茶茶叶凋,朔风昨夜又今朝;为谁早起采茶去,负却兰房寒月霄。腊月采茶茶半枯,谁言茶有傲霜株;采茶尚识来时路,何况春风无岁无。”再如葳盛茶业研发的“滇茸红茶”其对联为:“滇茗豪气藏神韵;茸红儒质润天香。”“龙团凤饼”茶联为:“龙吟虎啸蕴蓄原始生态灵气;凤鸣朝阳引领佳茗神韵天骄。”葳盛茶业联:“葳蕤茶林千载青山永不老;盛世珍藏百年普洱更陈香。”以及“葳盛雅室细品普洱胸纳天地灵气;醴水净座漫话茶史怀揣华夏沧桑。”等,从这些文句中,无不散发着茶与文化有机融合的馥郁芬芳。闻香识女人,芳茗喻佳丽。“昨天的普洱茶仿佛久在深闺的少女;今天的普洱茶宛如信步庭院的美人;明天的普洱茶将是台上喝彩声中的佳丽。”这些比喻,既形象、贴切,又道出了茶的本质内涵及茶与文化形影不离的真谛。文为茶添香,茶为文增彩。

爱随茶香

爱随茶香,香茶随爱。只有爱茶,才能在喝茶时品尝和感受到佳茗的芬芳,享受到品茗时恬淡的臆境。茶的馨香气韵是由爱茶而获得的。品茶、爱茶、鉴茶,才知茶之韵味与真谛,才能领悟到从茶韵、茶艺、茶道的博大精深处弥漫出的馥郁馨香。

爱,是主观触发的意识表象;茶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香是精神与物质融合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精神与物质碰撞火花产生的结晶。爱是前提条件和香的源泉,茶是桥梁和媒介,香是爱的果实与收获。爱之愈深,茶之愈显,味之愈厚,香之愈浓。无爱,虽茶之存,却不闻其香。香,则是爱茶人独家享有的专利。爱愈笃,香愈烈,茶愈尊,名愈显,身愈贵。“爱随茶香”是爱茶人终身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物质财富与“荣华富贵”,非凡夫俗子而有之。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有谁不愿意与美好的“爱”与“香”结伴同行!世间就没有谁愿与“爱”和“香”这些美好的事物结仇结怨。“爱”与“香”能使人备感甜蜜与幸福。

茫茫人海,各行其道;人间百味,众口难调;但香是人人追求的美好气韵。你爱茶吗?爱者香即紧随其后,让人们体验品不尽、尝不完的陈韵蜜香,如果你对茶有疏远之意,茶的芳韵倩影即与你远离。无爱则无香,有香则有爱。有茶有爱有香是一种茶人历练的素养与情怀,是茶人精神世界的一种仙乡秘境,是茶人一种高层次的品茗境界。香,是茶人品茗意识升华与萃取的精髓;是大自然赋予茶的神韵。只有爱茶之人,才享受到茶的芬芳雅韵。

“爱”是人之情感,“善”是人之本性,“和”是人之美德,“香”是人之追求,“爱随茶香”是品位茶人品味情怀高雅的象征,是茶人高雅意境和豪迈情愫的内敛。“爱随茶香”是葳盛茶业核心价值观和对茶品饮文化的精辟凝炼,是葳盛茶业对天下茶人茶友的美好愿景。

葳盛茶业不仅出版《爱随茶香》的书籍,还研制了“爱随茶香”的茶饼,开播了“爱随茶香”的电视专题栏目,并登陆众多视频网站。

茶弥人生

茶弥人生路,人生路弥茶。茶是居家百姓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从普通百姓到达官贵人,生活无不与茶息息相关。茶除了解渴、保健、社交、怡情雅志品饮之外,还有很多特别的功能用于生活之中。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全面阐述了茶的功效:“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唐代刘贞亮概括了饮茶好处为“十德”,把茶作为养身之术,修身之道。宋代吴淑在《茶赋》中说:“涤烦疗渴,换骨轻身,茶荈之利,其功若神。效在不眠,功存悦志,惟芳茗之为用,益饮食之所资。”茶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上乘饮料,含有多种益于健康的微量元素及物质,能提神、益思、明目、祛火、清食、解暑、通便、利尿。具有其他饮料所不及的三大功能:防癌、防心血管疾病、防辐射抗氧化,茶叶中的茶多酚被人体吸收后会使癌物质分解、降低致癌活性,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减少扩散。

茶叶的妙用很多:如煮水洗脚可以杀菌治脚气;茶水漱口除口臭;茶水洗发可乌发护发;茶水洗涤丝质衣物可使光亮如新;冰糖泡浓茶可缓解感冒症状;茶叶煮蛋味鲜美;茶叶枕可以醒脑敏思;燃茶叶可驱蚊虫;茶水可作菜肴调料;剩茶叶可作花肥;残茶叶擦木竹家具可增光泽;茶叶水浸泡过的鲜肉冷冻保鲜效果好等等,茶无不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茶能悦情雅志、除烦疗渴、保健养生、清心怡神,是世界三大饮品中的上乘饮料,就物质成分而言,它都优于其它饮品。故历代名人雅士对茶推崇备至,称颂不矣,表明了茶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饮茶,除对人体健康有益外,还可以陶冶情操,怡悦身心,敏捷思维,触发感悟,丰富精神世界,淡泊内心环境,培养高尚情愫与博大胸怀;使人坦荡处世,积极向上,胸臆宽广,养成一种平静处世、淡定人生、安时处顺、乐观豁达的心志。将做人做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精行俭德、清静怡真、恬淡和善、崇尚自然和谐的茶道精神融为一体。茶道即人道,人道即茶道;道通,理通、人通;道神合为,茶人一体,获得精神、物质双丰收。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无处不弥漫着茶的幽香。

人生是一盏清香的茶,它的甘苦,它的甜润,它的淡酽,它的韵味,它的内涵,只有品饮者用心感悟方能自知……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真茶人:和静不欺,廉雅不媚。在茶道人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茶天地和茶世界,每个人都要走好自己的路;在人生中弥漫芬芳的茶,在茶中融会美好的人生。

记者:刘秉德

陈社行:黑茶帝国的追梦人


2014年12月30日一大早,湖南润和茶业集团董事长陈社行就到上海股交所排队等候旗下湖南国茯茶业挂牌上市敲锣。两小时后,他终于等到了宣布入场通知,10点18分,陈社行及公司副董事长缪林峰终于举起了棒槌。

当日,人民网发布消息称,作为湖南黑茶界全产业链的领军企业湖南润和茶业集团在上海股交所挂牌,这是最接近IPO条件的黑茶企业。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是一个注重养生和健康的民族,我们的使命就是以茶为媒,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得起好茶,让这份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继续发扬光大。”这是陈社行在挂牌上市仪式上的倾情感言。

原来最好的东西就在身边

出生在湖南安化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的陈社行,从小就立誓要摆脱贫穷,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1995年,陈社行在一家外资企业里担任销售总监,他在这里先后打造出一支月销售额达2亿元的销售队伍,创造了当时的一个神话。

然而,面对外资企业在中国大地上“搜金掘银”,抢占市场,而中国的大批民营企业却发展缓慢的现实状况,让他倍感失落。他想要自主创业。

2009年7月,陈社行回老家湖南安化县考察新项目,有一个县领导向他推荐了安化黑茶。

他依稀记得小时候,自己肚子痛,他的母亲就会到小阁楼里去淘一把老黑茶煮给他喝,随后肚子痛就神奇消失了。

一语唤醒梦中人,他马上查阅了有关黑茶的资料,立即就被它的神奇保健魅力所吸引,如降血脂、暖脾胃、助消化、清理肠道等等,而在茯砖茶中,含有一种堪比灵芝的微生物,是安化黑茶在当地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发花”工艺长成的自然益生菌体,俗称“金花”。

2009年9月,陈社行经过深思熟虑后,注册了一家专门从事黑茶销售的公司,并以“发展黑茶产业,铸造民族品牌”为核心目标,传承老祖宗遗留的黑茶文化和那一碗碗黑茶。

在近5年的调整和快速稳健的发展中,他的公司逐步实现了黑茶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资源的整合,公司先后整合茶园2万多亩,在公司管理和市场开拓上,陈社行凭借他们多年积累的管理和运营经验,积极开拓市场,创新黑茶产业管理模式,黑茶销售额不断突破新高,并形成了一支近4万人的忠实消费群,形成了黑茶全产业链企业。

民族文化的永续传承需要不断创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时代,陈社行带领公司一班人抢占先机,把朝气蓬勃的电子商务与历史悠久的黑茶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具备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营销模式。在新型营销模式下,目前,公司在全国已拥有近百家的国茯黑茶馆,营业额过亿元,销售网络已经遍布全国三十几个省、“鑫亚”“国茯”“冰维斯”等公司产品在其的精心打造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2013年5月30日,在陈社行的策划下,由公司与长沙琴岛演艺中心强强联手,倾力合作打造的国内首个黑茶文化舞秀《黑茶印象》在长沙琴岛隆重公演,这是湖南省第一次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黑茶搬上舞台。

2013年7月,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李薇薇,副省长张硕辅组织的湖南茶产业调研座谈会上,陈社行提出“中国一万多家茶企不及英国一家立顿红茶公司”的话题,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并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湖南茶企的支持力度。不久后,湖南省人民政府专门下发红头文件,在政策层面加大了对茶企的支持力度。

不久前,由陈社行董事长亲自撰写的中国首本黑茶文化轻读本《黑茶全传》也出版上市,这将黑茶文化推广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构建黑茶全产业链

2013年7月,陈社行为了使企业做大做强,他整合资源将所有零散的公司集中起来,打造了被媒体称之为的黑茶帝国——湖南润和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3月16日,湖南润和集团全球启动大会在长沙盛大召开,润和集团董事长陈社行携副董事长缪林峰、集团总经理刘益辉等高管齐齐亮相,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00余名经销商参与。

媒体称,润和集团是国内组建的首个打造黑茶全产业链模式的黑茶产业集团。在这次盛会上,润和集团向茶商发布了国礼茯茶、黑茶原味饮料“冰维斯”等新品。同时,陈社行代表润和集团向湖南省光彩基金投资200万元,将专款专用,为留守儿童、伤残人士提供帮助。

这场以“润泽天下,和谐共赢”为主题的盛会标志着经过全新重组的湖南润和正式起航,陈社行的黑茶帝国梦想也迈出了重要一步。

黑茶全产业链,这是弥补中国茶界空白的一次空前的大胆构思和尝试。“整个黑茶产业要持续健康增长,就必须进行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品牌升级。”陈社行对目前的黑茶发展形势看得十分透彻。

仅仅经过一年多的改造,一个以黑茶为主业,凭借安化优质基地原料,传承传统黑茶工艺,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安化黑茶的提档升级的现代产业集团湖南润和茶业集团呼之欲出。

同时,为加快黑茶附属产业的研发,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周围产业裙带发展,拉动相关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目前润和集团已经形成了安化黑茶万亩种植基地,首个国礼茯茶生产及销售系统,首个黑茶原味饮料的开发上市,黑茶的投资与市场交易,中华黑茶文化博览园,黑茶销售精英培训、马来西亚电子商务、黑龙江沙棘生产基地等全产业链的八大板块。其开发的“润和茶系”产品覆盖了黑茶茯砖、天尖、原味饮料等所有黑茶品种,目前产品除了中国市场之外还远销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初,润和集团陈社行领衔创新研发的中国首款黑茶原味功能饮料“冰维斯”正式发布,“这款黑茶功能饮料在2014年3月正式上市,面向全国销售。润和集团立志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保健功能茶饮料产品。”陈社行说道,“公司已为黑茶饮料申请国家专利,并为国家提供了黑茶饮料的生产标准。这一项目的成功运作标志着黑茶深加工行业跨入了新的高度。”

事实上,冰维斯是黑茶行业里第一款黑茶饮料,填补了国内黑茶原味饮料的空白。陈社行十分看好冰维斯的前景,他希望能将冰维斯打造成黑茶界的“王老吉”。

全产业链模式为润和集团在茶叶行业中带来了极大的竞争优势,凭借其特色产品组建而成的“润和茶系”,以及良好的市场背景和杰出的运营策略,润和集团将逐渐成为一家服务于消费者、服务于农民,有研发、有创新、有信誉的全产业链黑茶产业代表。

几年来,他策划的安化黑茶进驻世博会“联合国馆”和“湖南馆”;公司生产的品牌黑茶亮相各种。

以产业扶贫带动黑茶大发展

目前,陈社行及其团队在安化县的小淹、冷市等乡镇,开展了“龙头企业牵头带动、茶农公司同发展,政企传递扶贫责任”的产业扶贫模式。

在他的指导下,先后成立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集良种推广、生产技术、农资购销等服务为一体的黑茶生产基地部,向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收购价”的产前、产中、产后“五统一”全方位服务,解决了农民种、管、储、销、运各个环节中的难题。

基础建设薄弱是制约安化乡发展的最大瓶颈。陈社行安排湖南润和茶业集团为此一次性投入公益资金300万元,帮助农民购买发电机、水泵,并大修水利,还为村级图书室增订阅报刊杂志。

在陈社行的努力下,公司总投资达2亿元,先后在安化云台山、小淹、太阳山等地,兴建黑茶生产基地3万多亩,建设各类项目88个,基地涵盖30个村,为周边群众提供1000余名就业机会,帮助基地茶农人均增收5000元,带领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为保护安化县茶农的根本利益,陈社行要求公司全部实行订单种植,并明确其原料收购价格。目前,公司在安化的茶园全部实行了订单生产。

“回馈社会,心系慈善”这是陈社行一直铭记于心的一句话。湖南润和茶业集团在发展历程中,多次参与各种慈善活动,为贫困山区的人们送去了温暖和爱心。

不久前,湖南润和茶业集团设立了湖南省光彩基金润和慈善专项基金,专门帮助各地的失学儿童、孤寡老人,通过专项基金方式扶贫帮困。几年来,陈社行带领的润和茶业集团,已向社会各界捐款累计达2000多万元。

在一次捐赠大会上,陈社行说:“一个有爱的人,哪怕在黑暗之中,也能穿越黑暗,看到生命的光明。一个有爱的企业,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企业。”

陈社行在外高调行善的同时,也不忘关心每一个员工的健康成长。在公司他积极倡导企业爱心管理,弘扬企业感化文化。

无论对生活还是工作,在润和茶业集团,即便基层员工也拥有优质的生活条件,他安排员工住进了舒适的酒店房间,给予员工最好的升职空间,在公司里“有人的地方就有空调”,所有工作区干净整洁,花团锦簇。

回报国家、回报家乡、回报员工,这就是新时代黑茶文化的传承者陈社行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安化黑茶一步步成为我们生活品质的需求时,湖南润和集团与他的创始人陈社行必将在黑茶时代的历史长河里,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部客商访仙岩舜禹名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鲍樟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