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天津市的艺术品收藏正日益升温,并且呈现出热点纷呈的景象。在刚刚结束的鼎天国际拍卖中,众多津派书画名家拍卖纪录再创新高。与书画收藏热相映成趣的是,天津的紫砂爱好者也跃跃欲试,“击浪”收藏市场。

据了解,宜兴紫砂与天津颇有渊源,天津博物馆老馆长崔锦热心紫砂,“文革”中几次冒险南下宜兴,淘得合梅壶等历代珍品作为馆藏之物。从2005年起,宜兴紫砂大师多次率子携徒拜谒天津博物馆馆藏的紫砂瑰宝,并亮出自己的精品佳作,供天津紫砂爱好者“养眼”。由天津博物馆、今晚报、大地茶业公司等连续举办了四届的“国粹紫砂”大师精品紫砂壶展,也为天津培养了一大批紫砂的忠实“粉丝”,使津城掀起了紫砂热并持续多年。

天津紫砂收藏大家在宜兴是有名的“挑剔”人群。宜兴紫砂壶作者对天津收藏家又敬又畏,天津藏家的眼光刁、标准高。但若是遇到珍品佳作,天津收藏家又会一掷千金,大有誓把好壶一网打尽之劲头。

在刚刚结束的新一轮秋拍中,各大拍卖公司接连出现了紫砂专场成交率100%、成交额大幅度攀升现象,无疑都证实了紫砂市场的逐步成熟与稳健攀升。紫砂壶收藏正在成为市场黑马,当代名家的紫砂作品备受藏家宠爱。

延伸阅读

静悟堂紫砂 书画精品艺术展


华寿壶周桂珍

本报讯近日,“静悟堂紫砂、书画精品艺术展”在厦门市思明区静悟堂直营店内举办,展出了静悟堂多年馆藏精品,既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弘一等大师的书画精品,也有顾景舟、蒋蓉、周桂珍、徐汉棠、徐秀棠等众多当代紫砂艺术大师的精品力作,以及清朝遗留紫砂茗器。

俗话说,“茶不离壶,壶则以紫砂为上”。从紫砂壶收藏起家的静悟堂凭借着深厚的收藏文化底蕴,以工艺美术为根、以传统文化为源、以茶道文化为媒,将紫砂壶这朵散落在民间多年的艺术奇葩重新拾起。“还原茶本味,品茗真自在”是静悟堂赋予紫砂壶的新的阐释,为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扬,为了茶道文化的传播与扩散,静悟堂带着紫砂壶、带着传统艺术走进了厦门。开馆当日便吸引了众多厦门紫砂玩家与书法爱好者前来观展,一睹名家珍品。

为了让国人更多地了解传统艺术与工艺,并积极加入到投资艺术品、传承艺术与工艺的行列之中,静悟堂本着“弘扬传统文化,创造艺术价值”的经营理念,在全国范围内以直营连锁和加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品牌化、产业化的战略目标来主导艺术品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广大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亦言)

炒家捧热紫砂壶收藏市场


紫砂壶收藏考验买家眼光。

受A股市场不振、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等因素影响,不少投资者一时难以找到为之心动的投资方式,逐渐将眼光转向了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方向。国内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也越来越热,投资的品类也五花八门,越来越多。

日前,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制壶大师汪寅仙的传承弟子姚志源就应招行东莞私人银行邀请来到东莞,指点投资者如何能选到有升值潜力的紫砂壶。

当天,招行东莞私人银行的百余位客户兴致勃勃地听取了讲座,该行私人银行对客户的要求是在银行的资产达到1000万元以上。由此可见,东莞的银行大客户对艺术品投资的浓厚兴趣。

姚志源特别强调,选壶首先要看是不是名家作品,然后再看品相,选壶也讲缘分,要根据自己的金钱和喜好量力而行。

宜兴紫砂壶具有独特性

姚志源说,这两年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兴起,紫砂壶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最具收藏价值的当属宜兴紫砂壶。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江浙皖三省交界区,蕴藏白泥、甲泥等多种陶土。

紫砂壶为何经久不衰受到藏家和市场的追捧?因为它兼具两个特性:一是紫砂的原料比较稀缺,具备团粒结构的特性,泡茶时有透气性,用来泡制花茶是最好的器皿;二是从手工技艺来说,自明朝以来,烧制紫砂壶的成型方法沿用至今。

姚志源说,大部分的陶瓷产区都是手工拉坯成型,灌浆成型、磨压成型,唯独紫砂壶仍然沿用手工拍打身筒成型。宜兴紫砂壶的成型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因为具备市场投资价值,如今更加兴盛。茶文化、酒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今天已经兼具社会性特征,比如说名家做的壶,三两友人落座品茶,都是身份象征。

“现在的市场价格呈几何基数增长,好壶非常抢手。”姚志源说。从各大拍卖行拍卖的成交情况来看,比如说顾景舟老先生的壶,拍卖价格一路飙升,从前几年的几十万元,到前年的几百万元,再一下子跃升至最近的1700多万元。收藏者从品茶、艺术收藏到出手藏品获得增值部分,这都是收藏的魅力和乐趣。

紫砂壶收藏分三个等级

姚志源说,收藏看似是“有钱人的游戏”,其实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同的理解和定位,也能展现艺术品不同的价值。

按照他的理解,最为平常的就是日常喝茶的紫砂壶,称之为日用茶具。它既有实用性也有可看性,使用广泛,老百姓每天都用来泡茶喝。泡茶也有用瓷器、玻璃、锡器等,但与紫砂做科学比较之后就发现,紫砂壶能对茶叶有机特性进行很好的保留,紫砂壶的透气性对茶叶是最有好处的,所以,这种茶壶称之为实用品。

接下来,就要上升一个档次到工艺品阶段。称之为工艺品,说明紫砂壶的做工已经非常不错,即使是作为日常用品也是很讲究的。有一些模仿大师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不具有原创性。不少人把工艺品作为高档礼品,同样兼具喝茶的特性。

最后就是艺术品阶段。通常只把大师的原创作品归为艺术品,它具有稀缺性,现在大部分拍卖的收藏级紫砂壶就属于该部分。东莞有一些高端客户就是按照这个级别收藏紫砂壶的。藏品越多,越有特点,就越会有拍卖公司主动找上门去。

姚志源说,拍卖公司非常懂行,会挑选征集有收藏价值的壶放到市场炒作。不同的人群视不同的需求来买紫砂壶。如果只是想喝茶,买一个货真价实的壶就可以了。如果要摆着好看,就买个做工精美的。如果想要搞收藏,就要从高端的名家作品中筛选,必须精挑细选才行。

收藏紫砂壶要有审美眼光

姚志源说,在收藏的时候首先要选一个有影响力的作者。尽管名家的不一定都是精品,但一般来说都有收藏价值。一只好的紫砂壶,必须造型淳朴美观,形体悦目,轮廓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装饰具有美感,没有累赘之处。紫砂壶色彩丰富,这是其他陶瓷器不可比拟的。

紫砂的紫色该如何把握?在不同温度下烧出来的会有偏差,温度高一点颜色会变深,低一点颜色就会变浅。红泥也可以烧到紫泥,紫泥也可以放到黄泥里面烧。应该烧到颜色比较正,主要靠经验判断。

好的紫砂壶的颜色具有紫而不差、红而不艳、绿而不嫩、黄而不焦、黑而不墨、灰而不暗的高雅色调,一直受到藏家的青睐。一把好的紫砂壶要求很高,烧的火候也要恰到好处。顾老先生烧制的紫砂壶就有这个特点,它的紫泥很讲究,很到位,通常烧到临界点就停手,工艺则要求精雕细琢。

姚志源说,紫砂壶也有点线面的结构,这和书画是相通的,艺术都是相通的。高档的紫砂壶要求壶嘴、壶坝、壶口在一个水平线上,分量均衡。一般壶嘴都是比壶坝厚一点,但在视觉上还是均衡的。壶盖与壶口结合比较紧密,倒水的时候不滴水,这个就跟壶嘴的造型有关系。

姚志源说,给东莞的藏家提个醒,紫砂壶不在于是古壶还是新壶,这就像投资股票一样,有潜力股也有蓝筹股。如果收藏古壶,就一定需要专业知识,不然很容易被忽悠。要从不同门类、不同时期逐渐入手,才能渐渐掌握到收藏紫砂壶的门道。

武汉保真拍卖会紫砂壶成主角


10月30日,湖北首届收藏珍品保真拍卖会古玩杂项专场在武汉落槌。包括珠宝玉器、瓷器杂项、古玩精品在内的250项拍品吸引了近百名收藏爱好者竞拍。其中紫砂壶成为当天大热门,17件精品中有10件找到买主。

一款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收藏壶表现最为出色。8000元起拍,经过十多次竞价,最终被"圈中人"吴先生以32000元购得。"这个壶只出了100件,我一直盯着在,就等今天这个机会,现场真是非常激烈。"

吴先生介绍,两年前他结识了几个宜兴的朋友,慢慢对紫砂产生了兴趣,也颇有些研究。"这款辛亥收藏壶针对辛亥百年庆典,首先在题材上就很讨巧。加上周巍峙、谭泉海等四位名家合力打造,将紫砂和绘画、书法、篆刻这些国粹艺术结合起来,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都比较高。"

一次性拍走4件紫砂壶、价格总计16.4万元的张女士成为昨日出手最大方的买家。她告诉记者,自己最初是因为爱茶才开始研究紫砂壶,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紫砂收藏现在越来越受到市场上的追捧。但仿真品也非常多。一把紫砂壶的价格,除了和泥料、工艺、作者、制壶的难度、不同的销售地点有关之外,还和制作者的市场行情有关。其中制壶者的名气、艺术造诣构成了紫砂壶的附加价值。如果壶上有名人留下的字画、印章等,价值非常惊人。

据武汉收藏品市场副总经理易有章介绍,此次保真拍卖会包括书画专场和古玩杂项两场,共拍出168件珍品,金额共计190多万元。

饮茶风俗成于中唐


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曰竞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的形成,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竞夜”遂成风俗“,且“流于塞外”。

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陆羽《茶经·云之饮》也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杨华认为茶始兴于玄宗朝,肃宗,代宗时渐多,德宗以后盛行。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都把茶当作家常饮料。

《茶经》、《封氏闻见记》、《膳夫经手录》关于饮茶发展和普及的关带内基本一致。开元以前,饮茶不多,开元以后,特别是建中(公元780)以后,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不饮茶。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甚至出现了茶水铺,“自邹、齐、泡、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旧唐书·李玉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对于田间农家,尤其嗜好。

沉寂多年再掀茶马古道热


2002年,一张百年前通往香格里拉腹地的精美地图被意外发现,这张迄今发现最完整的茶马古道地图,引起中外学者的高度关注;2004年,《图说晚清民国茶马古道》、《九行茶马古道》等图文并茂的书籍出版,掀起不小的“茶马古道冲击波”;田壮壮执导的纪录片《茶马古道拉姆》引起巨大轰动,他借此夺得中国最佳导演奖;今年7月,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茶马古道》热播;8月,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成立。

在专家学者眼中,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然而,在专家眼中与“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马古道,却在时光的荏苒中沉寂过许多年。随着现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发达,茶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国道所代替。“在丝绸之路受到世界关注,被学者、专家们争相研究,并引发旅游热潮的时候;在丝绸之路已名满天下时,茶马古道却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专门研究茶马古道的专家木霁弘说,茶马古道的沉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它的僻远艰险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

虽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马古道“热”起来并不是没有它的理由。“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旅游爱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霁弘分析说,“古道本身的历史、文化韵味且不说,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风光、民俗、文化差异,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北京大学学者陈保亚告诉记者,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藏茶文化、商贸文化,因茶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现在,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茶马古道热”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围绕茶马古道源头、线路、形成时期等等问题,争论仍然不断。专家提醒,在基础性调查工作还未完成、大众对茶马古道的认知仍不清楚的情况下,应避免盲目开发,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他们认为,今后在开发茶马古道时,鉴于相关的川滇藏三省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为了充分利用茶马古道的自然、文化优势,三省区应联合成立省一级的合作机构;茶马古道穿越的一些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环境容量有限,开发过程中应编制总体规划,避免低层次的破坏和雷同的项目开发;开发过程中要做好发掘、整理、研究、保护沿途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沿途政府应统一推出茶马古道的旅游品牌,避免混战一抄。

木霁弘等专家认为,由于茶马古道具有重要意义,一旦遭受破坏,将给相关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乃至整个人类带来巨大损失。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段国成


段国成,生于1955年,云县涌宝镇人。1979年至1986年在云县茶厂成品车间工作,历任车间副主任、主任,半成品组组长,精通茶叶筛制和审评。1990年至1997年任茶厂副厂长、厂长,熟悉茶厂综合管理和营销。1997年至2002年任临沧双银茶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研制出CTC绿碎茶,已申报专利。2003年任云南临沧交通运输集团云县天龙公司总经理。2004至今任云县嘉木茶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

2002年3月,他提出了在茶房乡境内创办“嘉木茶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论证,并毛遂自荐担任法人代表,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功夫不负有心人,段国成宏观上的远见卓识,微观上的慎密思考,项目论证获得一致通过。2002年5月奠基开工,2003年4月投产。

茶厂建好了,选择什么样的设备的问题又摆在了段国成面前。于是,他给股东们出了这一个考题:“选什么样的设备为宜?”股东们面面相觑,最后请他拿主意。段国成提出3点建议:“一、嘉木必须选购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线一条,保证24小时加工生产14万斤鲜叶。二、必须配备有传统制茶工艺和现代制茶工艺相配套的机械3套。三、必须在临沧地区首家采用蒸气杀青和烘干工艺相结合的设备。”嘉木公司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思路,采取“利益共享和利益的二次分配”的办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公司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各部门合力攻坚,实行定单收购,分户管理,做得越好公司越扶持等措施,推动云县近10万亩茶园低改高或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今年又在野鸭塘茶园发展了1000余亩高优生态茶园。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承茉莉古韵 傅天甫成传奇茶商


福州南台岛东段的城门镇,位于白龙江与乌龙江交汇处,山峦叠翠、土地肥沃、温暖湿润、云蒸雾绕,自古适宜茉莉花生长。这里漫山芬芳的茉莉花田已流传千年。

1965年,傅天甫就出生在这里。

茉莉福地的忠厚后代

在傅天甫童年的记忆里,城门镇“傅安里”是大片的茉莉花田。茉莉花开时节,清幽醉人的香气弥漫方圆百里,家家户户忙着采花制茶。即便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不允许个人经营茶叶的年代里,家长们依然会采花、制茶,不为挣钱,只为这赓续千年的工艺能够传承下去。种花、种茶、制茶、品茶、爱茶成为一种基因,融入一代代傅家人的血液里。

房前屋后的茉莉花田是幼小的傅天甫的摇篮和花园,茉莉仙子的美丽传说是他的启蒙故事:相传天宫的御花园有一种非常美丽的花,叫美丽花。一对美丽花姐妹偷偷下凡嫁给福州城北新店一对贫寒却勤劳的农民兄弟,玉皇大帝大怒,派天兵天将前去捉拿。原本花朵硕大无比的美丽花被善良的百花仙子用白绫手帕抹作无数素白如雪的小花,隐藏在城北新店的田野,被后人称作“茉莉花”;两兄弟被化作大片的茶树分布在“茶园山”和“茶会”。茉莉仙子不忘两兄弟,托梦给当地农民,把茉莉花同茶园山和茶会的茶叶放在一起,同眠6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冲泡后,满屋奇香弥漫,清雅怡人。茉莉花被视作茉莉仙子与两兄弟爱情的结晶。

传说中的茉莉花从困境中涅槃重生,成为勇敢、执著、勤劳、淳朴、忠贞等优良品质的化身。而历史上,作为佛教圣花之一,茉莉又因其洁白胜雪,被赋予玉骨冰清、淡泊名利之意。这些品质,从傅天甫的童蒙时代起就影响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

傅天甫在家中排行第八,与哥哥傅天龙是孪生兄弟。18岁刚刚成年,兄弟俩便承传祖业,从事茉莉花茶行业。

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拂过这个东南沿海的小山村,家乡还不富裕。天不亮,兄弟俩就用稚嫩的肩膀挑起茶担,走街串巷,将家乡父老亲手种植、窨制的茉莉花茶挨家挨户地上门推销。那是一个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善的年代,“国营”、“公家”的概念给人们的心中打下了太深的先入为主的烙印,对于这种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方式,兄弟俩听到得更多的是“南蛮子”、“投机倒把”、“皮包公司”等类似的嘲笑。傅天甫和哥哥没有放弃,而是磨炼得更加坚忍与宽容。为了这份传承千年的祖业能在他们手中发扬光大,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误解和艰辛,晓行夜宿,克勤克俭。

为节省路费,傅天甫和哥哥从不买卧铺,无论多远,都是站票。在天津推销茉莉花茶时,为了节省几分钱,他们每天步行十几公里,竟然跑遍了天津全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津重型机械厂、天津一中药、天津三中药、天津六中药……80年代末期,傅天甫与哥哥以家乡淳朴但却货真价实的茉莉花茶,以他们的忠厚与勤奋,开辟出自己坚实的客户群体。

在中国寻常百姓还不怎么懂茶道、茶文化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傅天甫与哥哥一起把家乡飘香的茉莉花茶送到了千家万户。从稚嫩肩头的小小茶担,到价值达7.83亿元的中国茶业品牌评估价位。傅天甫和哥哥用青春的肩膀为福州茉莉花茶扛出一片天空,用磨出老茧的双脚为家乡走出一条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文化兴企、兴乡之路。2014年,傅天甫被评为福州市优秀企业家。

身怀绝技的传奇茶人

傅天甫从小对茉莉花的制作工艺痴迷并努力钻研,身怀茉莉花茶窨制绝技。2010年,福州首届茉莉花茶传承大师赛在福州举办,比赛历时三个多月,经过六窨评比,傅天甫以精湛的茉莉花茶制作工艺入主六位“传承大师”之列,当年的美国《世界日报》华文版就此事专门做了《十窨福州茉莉花茶重出江湖》的报道。2012年,傅天甫以身怀祖传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名列福州市68位各怀绝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傅家门前的千年榕树,见证了一代代福州茶人对传统茉莉花茶工艺的传承。傅家的茉莉花茶工艺,选用优质烘青绿茶,拌合新鲜的茉莉花窨制,须经香养护、花坯处理、窨花、起花、复火(转窨)、提花、匀堆、装箱等工序,工艺相当精细。傅天甫深谙茉莉花茶的传统工艺,并将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他说:“我们既要传承传统工艺,又要做一个技术提升,比如说我们洁净化生产,电脑化控制,标准化生产,有机茶的制定……”

2003年,傅家兄弟的茉莉花茶在国际茶文化节上获五星级茶王称号,2两产品拍卖出8.6万元高价。

除了身怀制茶绝技,傅天甫还有另一种绝技,那就是对家乡茉莉花茶的悠久历史及中国茶道的深厚研究。

多年的行业实践造就了傅天甫的博学多才。他亲自为走进自己企业的每一个人讲述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历史,传播茶文化,成就茉莉花茶品牌。其集团通过多年的茉莉花茶文化之旅推广,与福建省旅游公司联合打造生态茶旅,2014年春伦茉莉花茶文化创意园被成功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1月5日,为进一步研发茉莉花茶对人体的重要功效,傅天甫代表春伦集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就“茉莉花茶功能开发”战略合作签约。

让茉莉花茶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繁荣兴旺,是傅天甫当前的梦想。他担任福建农林大学的客座教授,向莘莘学子传授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与香港大学合作,吸引香港大学学生来企业实习,并完成相关课题研究。

“多党合作”的孪生兄弟

傅天甫与哥哥傅天龙是中国茶界绝无仅有的一对同时从事茶业的孪生兄弟,两人同时蜚声茶界,令世人称奇。更为传奇的是,哥哥天龙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弟弟天甫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两人在一家企业内部实践“多党合作”,团结和睦、互帮互扶、相伴相励的故事,亦被传为佳话。

承茉莉古韵成传奇茶商

傅天甫与哥哥傅天龙在一起。

哥哥天龙严谨,精于管理;弟弟天甫沉稳、含蓄,博学多才。在企业内部,哥哥主谋全局,负责生产;弟弟主抓销售,谋划宣传。两人一文一武,配合默契,不仅令企业欣欣向荣,而且为家乡父老的脱贫致富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2014年,其集团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傅天甫现任民进福建省委会常委、福建民进经济界会员联谊会副会长,他及他所从事的茉莉花茶业都与民进有特殊的情缘。

民进中央原名誉主席冰心的故乡长乐,与城门镇隔闽江相望。冰心曾在《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中写道:“一杯浅橙色的明亮的茉莉花茶,茶香和花香融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作为冰心老人的同乡,傅天甫也有一段关于茉莉花茶的非常感性的描述:“第一让我心动,茶从芽尖采来,加花窨制而成,茶叶泡起来亭亭玉立,像少女一样,让人心动;第二让我心醉,茉莉花茶的工艺是茶与花的结合,一品便让我心神俱醉;第三让我魂牵梦绕,茉莉花茶泡出来的香气可绕梁三日。”

傅天甫充分发挥民进界别文化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各方人才为深耕茉莉花茶文化出谋划策。经他促成,福建民进专门组织会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推动茶文化进校园的建议。

福建与台湾唇齿相依、一衣带水。目前福建台商工作中流传着傅天甫做的四件好事:第一,主动采购台湾蔡女士的高山茶。第二,与台湾千惠科技签约购买其高山茶可追溯系统技术。第三,策划两岸大学生在自己的企业共制“青春茶”。第四,邀请台湾海军退役将军一起制作“将军茶”。傅天甫以一颗民进人的质朴、火热之心,努力让茉莉花茶成为两岸同胞相连、相亲的天使。

饮誉世界的中国茶商

福州茉莉花的国际性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汉代,茉莉花从海外传入福州,西汉初年陆贾的《南越形记》里就提到茉莉花。郑和下西洋时,曾采购大量的福州茉莉花茶到世界各国进行贸易交换。茉莉很早就成为世界和平的使者。作为有抱负的中国茶人和企业家,为了推动中国茶在世界范围产生更大影响力,提高中国茉莉花茶在国际茶界的话语权,傅天甫制定了自己的国际战略。

一流企业做文化、做标准。傅天甫的国际战略里,文化、标准很早就成为关键词。

加拿大茶业协会主席路易斯·诺伯格曾说,她以前就喜欢加拿大的中国餐馆提供的茉莉花茶,但对福州茉莉花茶却是后来才知道。为擦亮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这张名片,2011年,傅天甫带领其集团承办2011年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并亲自展示传统茉莉花茶平、抖、蹚、拜、烘、窨、提等精细工序。国际茶人赞叹传统的茉莉花茶制作工艺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2014年4月,在傅天甫及其集团的助推下,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参评并最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承茉莉古韵成传奇茶商

在“2013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傅天甫接受国际茶业委员会主席迈克·本斯顿为其企业颁发的“中国茶叶十大领军企业”奖。

近几年,国外“绿色壁垒”不断加高,以欧盟为例,修改或增加的对于茶叶的农药残留限量已达百余项。作为主要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中国,质量标准的难题成为中国茶走向世界的桎梏。傅天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0年,傅天甫带领其集团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签订了为期5年的《中国茶叶行业标准化茶叶实物样项目合作协议》,其集团被指定为茉莉花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负责茉莉花茶茶叶标准样的实施和推广,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他们生产的各种茉莉茶品中,有10%出口到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在深谙茶道的日本,主席威廉·高曼说,过去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绿茶,后来因中国绿茶种类单调,改从其他国家进口,21世纪初期,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仅占本国市场的4%-5%。针对这种情况,傅天甫提出以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展示多元化的企业产品。2014年,第25届香港美食暨香港国际茶展开展,结合国际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傅天甫精心推介了速溶茉莉花茶与根据不同星座的特性量身订做的“星座茉莉花茶”,吸引了众多客商购买。傅天甫说:“我们还做茶多酚的提取,制作功能性饮料,我们要适合社会的发展,适合潮流。”

唐代诗人李群玉言:“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茉莉与牡丹“国色”齐名,被尊为“天香”,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备受推崇。对于傅天甫来说,茉莉花茶就是他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是他年轻时的梦想和毕生的事业。宋代诗人江奎曾赋诗茉莉:“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茉莉堪做“第一香”,品若茉莉名自扬。傅天甫正以一个传统茉莉花茶人的良知,助推中国茶文化的发扬光大;以一个中国卓越茶商的眼光,推动中国茉莉花茶跻身世界茶界,复兴并刷新古代茉莉花茶在世界创造的辉煌。

公益茶文化 传成老树白茶闪耀海交会


中国网5月25日讯5月18-22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十八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隆重举行。

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是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通道;其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发端于1994年,由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倡导并发起创办。

本届海交会为期5天,传成老树白茶受邀参加海交会,立足知识经济时代,为传播中华五千年文化、打造中国领先茶品牌贡献绵薄之力,传成带着健康的白茶,优质的服务,为广大市民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茶文化盛宴......

惠州观展团会长送墨宝

海交会上,传成文化展馆人气爆棚,5月20日开馆伊始,就迎来了惠州茶叶协会40余人观展团,不远千里前来支持传成。

下午时分,更有唐山市夷齐文化研究会李良戈会长莅临传成文化馆。会长对传成老树白茶称赞有加,并为传成现场执笔“太姥老树白茶”、“厚德载物”墨宝两幅,以此留念。也期待日后,传成能携手更多有缘人,一同传承中国茶文化。

“传成杯”精彩再现.“海交会”茶香弥漫

茶因人添香,人因茶增色。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茶艺,作为茶文化的重要展示部分,它所营造的唯美意境,传达着悠久的东方神韵。古人云: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去年,清铧茶业携手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成功举办的第一届“传成杯”茶艺大赛,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评!此次5.18海交会期间,传成携手艺校举办了第二届茶艺大赛,本届传成杯茶艺大赛受到了清铧茶业公司和省艺校老师的高度关注。为此特别邀请了艺校社文系陈力群副院长、艺校社文系靳相林主任、茶文化教研室主任郭威老师、传成售后服务团队副总唐英以及传成家人陈志香、王幼莲、黄华莉、王晓玲、林花兰等一行担当专业评委,权威助阵赛事。

参与本届茶艺比赛的表演队共有7支,分别是省艺校的5支参赛代表队及传成的2支参赛代表队。美丽的茶艺师伴随悠扬古典的音乐,优雅演绎茶道文化,展示茶席美学、茶空间美学......

茶饮文化氛围浓,传成走进百姓家

持续五天的海交会,传成公益品茗活动以新颖的文化传播方式,将健康白茶普及到寻常百姓家,引起不小的轰动,并刮起一场氛围浓厚的全民饮茶风。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白茶越陈功效越好,是六大茶类中唯一被载入《药典》的茶类,冲泡煮饮皆可;还能消炎抑菌,清热解毒;更有显著的三抗三降、防癌抗癌的功效。

有身份证的传成老树白茶,每一批产品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权威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此次,传成参展5.18也获得了组委会的一致认可,并授予传成“最受欢迎品牌奖”的荣誉!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书画正大热 紫砂成新宠》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