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制作过程。

一个看似普通的制茶过程

其实,普洱茶的毛茶加工在程序上并不复杂,鲜叶经萎凋、杀青、揉捻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晒青,初制就算完成。走程序,哪个企业都会,说它复杂,主要指行走这个过程的心态。过场家家都会走,心力实难模仿。

《普洱世界》记者昨天闯入布朗山古茶入口第一村——吉良,纯粹的布朗族聚居村寨。该村善产苦茶,久负盛名,入住的茶企甚多,我们随一名哈尼族兄弟走入一家气派不凡的古茶坊,目睹了制作毛茶的全过程。

杀青结束后,原来柔韧有度的茶变得松散开来,体积不足原来十分之一,油绿褪去,转为灰褐,用手摸去有六七十度,烫得很。茶被移到手工编成的竹箩上,少数民族师傅先赤手将松散的茶叶反复搅扬,让茶叶均匀地散温,几分钟后,茶叶变成恒温,他们双手抡起,开始用力揉捻,让人想起北方手擀面的做法。

这只是我的臆想。经深入了解,我才知道在师傅们心中,茶叶是有生命的,他们像对待一个孩子样让它们达到恰到好处的状态。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活,这道工序在茶叶的整个工序中同样至关重要。不同地区的茶叶,具有不同的特点,揉捻茶叶时,要精微地把握力度和分寸,先松后紧,松到何种地步,紧到何种程度,这完全决定于师傅的经验、心智和悟性。通过揉捻,一双手的力量和魔法,茶叶细胞会逐渐破碎,体内的果胶类和其它物质溢出,附着在叶面上,形成不同的口感和香韵。同样,这是分寸感的精致把握,用力过猛,会破坏条索的完整性,用力过轻,内涵物质则不能充分释放。十几分钟过后,茶叶蜷缩得更加厉害,慢慢变成中泡条。

可否用揉捻机来代替手工呢?

是的,为了省事和增产,许多心急火燎的企业确实用机器来制茶,甚至笑话另一些坚守传统手工制茶的企业脑子不灵光,因为机器制茶效率可提高30多倍,会大大节约人力物力。然而,该品牌茶厂的师傅却说,他们关注的是品质,不关注成本,甘愿用笨办法。生硬的机器缺乏体温,缺乏以茶为本的应变,不管什么样的原料,都会出来千篇一律的口味,出来千篇一律的条索。cY260.cOM

同时,师傅还告诉我们,揉捻用的竹箩,也是纯手工制作,竹条排列有序但不乏通透,表面的凹凸不平能增进茶叶内涵物质的释放。若是将茶用钢板和水泥板揉捻出来,口感会大打折扣。

揉捻好的茶叶,马上就被均匀地薄摊在巨大的长方形竹蔑上,同样是手工编织的,竹篾上下有气息通达,晒青时更便于光、热以及空气全面均匀地接触茶叶。

此外,该茶企的晒青场也与众不同,是敞开的,露天的,不见遮风挡雨的塑料顶棚,师傅说,这样便于布朗山上的大太阳直射到茶叶上,光热均匀,杀死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激活对人体有利的物质。一天过后,茶叶中的水分就全部蒸发掉,可以入箱了。而塑料大棚则容易在太阳暴晒下产生异味和有害物质,从而对人体健康不利。

写到此处,我再次生发一种莫名的感动,该企业处处为他人着想,所有的细节最后汇成一个目的,那就是做最好的茶。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读过的一部小说,是霍达写的,有“玉魔”之称的老艺人,有宗教情怀,三年时间,倾注全部智慧、激情和辛劳,用生命雕刻成一艘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宝船一成,遂成绝响。“如石蕴玉,如水含珠”,最美的艺术品总是用时间和心力沉淀出来的,只有那些有追求、100%努力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

企业亦然。

在去往五台山的路上,为曾看到那种三步一跪的苦行僧,当时甚至笑过他们的迂,我也在一个记录片中看过到布达拉宫朝拜的藏传佛教僧人,他们利用半年时间从家乡出发,翻山越岭,穿沟过渠,也是三步一跪,磨破多少牛皮护膝,额头上的伤疤破了再好,好了再破,硬是靠着一种信念,到达自己心中的圣地。

这是信仰的力量。

其实,做好茶,本身也是一种信仰。

对常人来说,这种对细节近乎苛求的偏执狂心态,是难以理解的,但对某些企业来说,它却是根自内心,不管世人如何浮躁,它只是选择坚守,选择默默,心平气和,让这种信念和精神化入心底,和每个人的行为合二为一。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一个看似普通的制茶过程》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的制作过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