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文化】

茶休闲、茶文化:茶竹筒

茶竹筒,是我们湖南安化山区人的一种原始盛茶器具,是用我们地方上有特色的竹子,留下带有竹子的一节,制成类似于“高脚杯子”的形状来盛茶水用的。据老一辈的人讲,茶竹筒的历史十分悠久,几乎是与茶相生,与茶相伴。当然,茶竹筒在其他的边远山区或少数民族中也有之,但我家乡的茶竹筒不仅有其实用价值,而且其“用意”蛮够深远的。我们湖南安化是一个位于湘中雪峰山北麓的大山区,山势险峻,河水蜿蜒,上山下山,道路崎岖。但这里又地处神奇北纬30度,集冰碛岩岩石土壤群,海拔高度适宜,气候条件颇佳,原始茶树漫山遍野,盛产着当年的皇室贡品——安化黑茶。早些年,这里因地域条件的限制,仅有一条生生不息的资江河水可直达洞庭湖至长江,各类进出口物资完全依赖于官方船只载运,更多的是当地人们利用资江两岸那繁生茂密的竹子,制成“竹划子”在水上漂泊,成为山里人连接“山外”的交通工具之一。而山里人上山劳作或下地耕作或下水驾“排”,为解口干舌燥之苦,便因地制宜地利用得天独厚的竹子资源,用一节竹子制成“茶竹筒”。“茶竹筒”的底部是全封闭的、平整的,其上头留着一个“小把儿”,“小把儿”的竹节上锉一个小洞,然后“灌”上茶水,用一木塞塞住“洞口”,用一细绳子系其腰,休息时解下来喝上一口,既解渴又解困。

我记得第一次“认得”茶竹筒,那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是在外面工作的父母把我寄养在小淹百足湾村的外婆家。那时,我的年纪还尚小,但我却是一个很难缠的“跟屁虫”,就是喜欢跟在外公的屁股后面“转呀转”。一次,我发现外公一大早就起了床,腰间还系上了砍柴的刀架盒(专门用来装柴刀用的),又拿了一个竹筒子什么的,站在凉茶水桶边上给那个竹筒子什么的灌茶水,灌好之后又麻利地将那个竹筒子什么的系在了腰上,然后四下瞧瞧后准备出门。

“外公你搞么子去?”正当外公转身就要走,眼睛特尖、反应特快的我不知啥时候已站在了他的跟前,挡住了他的出路。

“我的小祖宗呢!这次可不是闹着玩的,我是要上山砍柴火,你太小了不能去。”外公像平时一样喜欢摸着我的头,一本正经地对我说。

“不,我要去。”我蕨着小嘴巴,用两只迷惑不解的眼睛盯着外公。

“那地方山高路远,野兽较多,你小小年纪不怕山高、不怕路远,就不怕被大灰狼给叼走吗?”外公扮着一个要吃人的样子,想唬住我。

“你不怕,我也不怕。”我挺着小小的胸部,斩钉截铁地回答说。

外公知道我是一个难缠的人,曾经也领教过我无数次的“厉害”,没奈何?只能“乖乖”地给我“打扮”了一下,便带着我开始上路了。

一路上,我老是盯着外公腰间上的那个竹筒子,原来外公每走一步或每爬一个山坡,竹筒子就与外公的身体发出一次“撞击”,伴随着竹筒子里的茶水,每一次的“撞击”就会发出“当!当!当!”的声响。本来外公平时走路时是有快有慢的,可这次却“一反常态”,很有节奏感,所以那“当!当!当!”的响声也很有“节奏”。或许我平常很少听音乐吧!我一路上不知不觉地被这种很有韵律的节奏所“陶醉”,自然走起山路来很是有劲。

不知走了多久,我们终于爬到了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山上大树繁多、杂草丛生,我抬头压根儿也看不到蔚蓝的天空,头顶上全是一些粗粗的树枝、大大的树叶和壮壮的杂草所遮蔽着。不过,山上的茶香味很浓,随着飘逸的山风习来,好生一种倒床就想睡的感觉。

此时,“当!当!当!”的声音已经停止。外公用柴刀砍去了一些杂草,露出了一块小坪地,然后牵着我坐在砍翻的杂草堆上,并从腰上解下了那个竹筒子,揭开了那个木塞递给了我。我接过竹筒子,里面的茶香味立刻“喷破而出”,我猛喝了一大口……外公还利用在坪地里小憩的机会,给我讲解了“茶竹筒”的事儿。他说别小看这个简单的茶竹筒,“他”的利用价值可大了。第一是为了止渴;第二是那一路上发出来的“当!当!当!”的声响是为了吓跑山里的野兽;第三是这“当!当!当!”的声响还起到一种信息传递的作用,告知附近的人有人上山了,好相互之间有一个照应。

果不其然,不一会就在不远的地方,就传来了“当!当!当!”的声响,我睁着好大的一双眼睛,用手指着那个发出声响的方向,惊喜地对外公说:“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是刚才那边传来的。”外公会意地笑了笑,然后站起身来,用双手喔着嘴,扯着他那粗犷的嗓门儿,使劲发出了三声“喔!喔!喔!”。随后,对方在某一处也同样发出了三声“喔!喔!喔!”的回应。此刻,“喔!喔!喔!”的声音就在这山坳里回荡了许久,此起彼伏,好像有好多好多的人在这儿“围捕猎物”似的,那些常常被人们刻画出来的、使人心惊肉跳的“妖魔鬼怪”、“豺狼虎豹”,不被吓跑才怪呢!

接下来,我自然是被外公强硬地“安排”在小坪地里,抱着那只茶竹筒,躺在杂草堆上,竖着两只耳朵,很是静心地听着外公在不远处砍柴时偶然发出来的一点轻微响动。其实说穿了,我虽说平时有天大的“豹子胆”,可在这静谧得要命的原始大森林里,多少还是有点儿“担心受怕”的。因此,我每隔一段时间就喊着:“外公,柴火砍好了吗?”其实,我知道外公离我已越来越远,是很难以回答的,但我只能以此来壮壮胆儿。不一会,习习和煦的山风吹来,我似乎感觉累了似的,也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我睡得很沉、很香,外公砍了好大好大的几捆柴火回到了小坪地,还把那柴火堆成了一座山,那挪动柴火的声音应该很大吧!而我却全然不知,还在沉睡着。“还想睡呀!我们要回家去了哟!”外公也是一个“老玩童”,他摘了一根细细的巴毛草,轻轻地在我耳朵边扫来扫去,并轻轻地叫着我。我的耳朵被“扫”得痒痒的,很是不情愿地睁开了双眼。

“我的茶竹筒呢?”此时,我发现自己“闯”了一个“大祸”,一直抱在胸前的那个茶竹筒不见了。

“不就是一个茶竹筒吗?我看就算了,回家后做一个就是。更何况天也不早了,我们也该早点回家了。”我和外公在坪地里四处的找呀找,可就是没有发现茶竹筒的“足迹”。

“不!我一定要找到‘他’。”我倔强地回答说。

外公没办法,他知道我性子犟,也拗不过我,便猫着腰钻到了坪地的下方,从那杂草丛生中扒来扒去,好不容易把那只茶竹筒给“捡”了出来。原来,茶竹筒在趁我睡觉时不“注意”,“偷偷”地滚到了草丛中“躲藏”了起来,想跟我“作迷藏”。

随后,外公又叫了三声“喔!喔!喔!”,意思是告诉他人我们准备下山回家了。如果对方当即回应,说明也是准备回家了。如果还差那么一点,对方就会回应慢一些。外公依然还是走在前面,他挑着一担柴火,其余的就放在山上,说是过些日子再来挑。我自然还是跟在外公的屁股后面,不过这次我没有空着手,而是提着那只茶竹筒,似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回到家后,我发现我家乡的“竹筒”利用率有非常之高,不仅有盛茶的茶竹筒,而且还有舀水用的水档子,舀茶水用的茶档子,浇菜地的粪档子,盛大米用的米竹筒,盛米饭的竹饭碗,喝酒用的竹酒杯,装茶叶用的竹桶,放筷子或笔类或针线之类的竹筒,有当小凳子用的竹筒凳子,有装白酒用的竹筒酒,有当制茶工具的竹筒茶,有用作照明使用的竹筒桐油灯,有吸烟的竹筒水烟壶,还有庵堂里当香炉的,有八字先生当抽签筒的等等……后来不久,我回到了父母亲的身边,临行时外公还特意地用他那祖传的手工雕刻技术,给我平日里喜爱喝茶的父亲“量身”打造了一款用竹筒做成了茶杯。该茶杯有盖、有诗、有山水图案,图文并茂,保温时长,一直陪伴了我父亲的一生。

然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创新,交通的便利,茶竹筒已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了,“他”几乎已被其他众多的工艺制品所代替,诸如茶水壶、茶水杯和矿泉水瓶之类的等等。不过,正如(清)郑燮的诗中写道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样,虽说茶竹筒已成为了一段历史时期里的“见证物”,但“他”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犹在。(李峰/,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知识相关文章,《茶休闲、茶文化:茶竹筒》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知识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知识方面知识请访问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