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整个大成都范围内,有3万多家茶楼,每天到茶馆消费可达300万人,全世界都罕见,成都茶楼甲天下,成都的茶馆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以来是全世界崇尚向往的‘成都慢生活文化’的精华与典范,做好成都茶楼行业,打造魅力成都,是成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对于整个行业和协会来讲,也是任重而道远。”四川省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闵少安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成都整个茶楼行业的发展前景。

闵少安表示,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一直以来对成都茶楼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2012年协会成立大会上,围绕成都茶楼如何构建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连锁化的一系列问题,邀请余悦、尹智君、舒曼、林治、鲍丽丽、蒋同等全国茶馆业、茶文化专家举行2012中国茶楼行业(成都)峰会,共同宣读并发布了《2012中国茶楼行业(成都)峰会共同宣言》,为成都茶楼行业发展战略奠定了一系列理论基础,受到了国内外行业的关注。

茶楼行业标准化大势所趋

“穿越时代变迁的成都茶楼行业正面临革新,要适应现代化的新挑战,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不能固步自封,形成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整合资源形成区域大品牌,增强创新意识、丰富产品服务是必行之道。”提到成都茶楼行业的突破之路,闵少安给出自己的答案。

“多、弱、散、乱是成都茶楼发展症结所在,为改变这个老生常谈但一直有待解决的问题,协会推出了成都茶楼星级体系,这一体系将在今年10月全面实施,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闵少安向笔者介绍到协会今年的这一最大动作。

据了解,协会于2013第二届中国茶楼行业(成都)峰会首次公开提出“成都茶楼行业星级体系”,今年初,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受省商务厅、省质监局委托,开始调研省内外的茶楼,并于近日拿出了《四川省茶楼行业服务规范及星级划分标准》讨论稿。10月,该体系将在成都茶楼行业全面实施。据闵少安介绍,“体系”的形成经过了反复的实践与论证,在全省1000家茶楼大范围调研,并广泛听取了省内外专家及茶楼经营者的意见。“体系”涵盖了茶楼规模、设备设施、茶叶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技术力量、环境卫生等7个方面内容,将根据以上7个方面指标综合考量每一家自愿加入的会员茶楼,并将茶楼划分为5个等级,5星为最高标准。闵少安认为,星级体系实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消费者而言,“体系”让茶楼质量与服务质量显而易见。对于茶楼本身而言,“体系”为其验明正身。对于整个行业而言,“体系”将使得茶楼行业发展有规可循,促进合理竞争、健康发展。

川茶多元化才能抢占茶楼市场

当笔者提到希望寻找一些成都茶楼和川茶之间的关系时,闵少安说,“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茶楼一直以来是外界发现成都的窗口和名片,在十年前外省茶叶产品还未大举进军四川之前,成都茶楼一直以川茶消费为主,比如、茶楼老三样:竹叶青、毛峰、花茶。近些年,外省茶叶抢占四川市场对茶楼市场上的川茶消费造成很大冲击,但庞大的成都茶楼行业依旧是整个川茶行业不可或缺的前端与出海口。”

成都茶楼该如何扮演好四川茶叶的推销员,川茶产业又该以什么样的面貌登上茶楼舞台,稳固主角地位?作为茶楼行业的敏锐观察者、茶楼经营管理理论的实践者,闵少安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成都茶楼消费川茶,那是过去式。随着外地茶叶的进入,四川茶叶消费多元化势不可挡,茶楼继续以卖川茶为主根本走不通。现在成都茶楼市场,以经营外地茶为主要内容的茶楼遍地开花。所以对于茶叶来讲,茶楼只是扮演一个开放的口岸、共赢的平台,这样的开放性同样适合咖啡及其他饮料。所以川茶产业如何在茶楼消费扮演主动权还在于川茶产品、在于川茶企业。如果川茶优于其他地方茶叶,茶楼没有理由不卖川茶。当然,作为四川本土茶楼协会、四川本土茶人,应该对川茶多一份热爱,川茶是成都茶楼文化形成的基础,是成都茶楼文化的灵魂,不可丢弃。

川茶不能与绿等号,四川茶也能做红茶、做黄茶、做黑茶。我们缺的是大胆进行产品工艺革新的魄力和勇气。同时,在品茗方式上,我们也有自己的一些方法,逐步形成我们四川独有的饮茶方式,再通过文化和媒体的影响,我相信川茶必然也能戴上高大上的光环。”

闵少安说,“协会成立至今,虽然我们不遗余力地做很多事情,但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着协会及整个行业同仁一起去完成,特别需要政府、企业、媒体的共同关心和支持,茶楼行业严格意义上是服务行业,但在茶产业链中是重要的终端消费市场,目前在这个领域关注品牌茶的市场非常大,还属于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我们希望有更多地人来关心这个行业,更多的茶企来关注这个行业,共同发展,共同探索,四川茶楼市场一定是川茶未来的重要市场。”

延伸阅读

王竹艳:先做好人、再做好茶


王竹艳,女,彝族,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于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委会曼拱小组,在普洱茶的六大古茶山之一的倚邦山长大。从2003年开始,一场“普洱茶热”由外而内、自南向北席卷中华大地。此时的王竹艳正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这场风行全国的“普洱茶热”,让对普洱茶极为敏感的王竹艳,察觉到这场热潮将为家乡带来某种变化。于是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寻访昆明的茶叶市场,了解相关情况。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王竹艳做了个决定:毕业后不从事大学所学专业,回家乡进行茶叶销售推广,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开明的父母支持。回到家乡后,王竹艳并没马上全心投入到茶叶的销售中,而是踏踏实实的从茶的种植和制作开始做起。她认为如此才能全面了解和把握茶叶品质,做到心中有数。2005年毕业后,她回到家乡,专门销售本村子的原生态普洱茶,所销售的茶品都确保无任何添加和污染。

从事茶叶种植、制作和销售以来,王竹艳已经形成自己的营销理念:先做好人、再做好茶。今天,在勐腊县城,只要是她家销售的普洱茶,大家都很放心的购买和收藏。经过多年的悉心经营,目前在深圳已有专卖店,产品甚至远销台湾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王竹艳顺应当前的潮流开展网络销售。从大学毕业创业以来,她的茶叶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注册商标倚韵号,2014年注册勐腊倚韵号茶叶有限公司,并在天猫上线。这些年来王竹艳的普洱茶业销量连年增长,从开始的每年不到一吨发展到如今的每年数吨。

当很多同龄人还在为别人打工,从事不喜欢的工作,或者在为创业失败自怨自艾时,王竹艳的事业已经初具规模。她的成功无外乎:依靠古老的倚邦山孕育出的质朴无华品质,踏实做人;凭借求学得到的知识,认清自己的想做的事,并且持之以恒的为此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王竹艳完全能成为大部分同龄人的创业榜样。

余杭径山:禅茶幽静慢生活


六月,水暖风爽,正是亲近大自然的好时节。放慢脚步,在光影斑驳的林间公路上,我们享受着径山的静谧之美,一路寻觅着乡村的悠闲与美丽。

距离杭州主城西北30公里的径山镇,被杭城的骑友们称为“骑行圣地”。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拥有崎岖而陡峭的盘山公路,更因为这里拥有许多怡人风景和绝佳美食。沿途的骑友说,径山有着最为纯正的原生态之美。

绿树成荫,溪流潺潺。游览径山,“一心两翼”是精华中的精华。“一心”就是双溪集镇休闲体验中心,整条古街上,径山特色文化、径山制造的土特产、工艺品琳琅满目。

悠悠的径山寺古道,连带了径山的西翼。行至一片绿草青青处,便到了翠峰庄园。带着森林庄园的厚重感,这里成为了婚纱摄影的拍摄地,不少新人慕名而来。另外,这里还是马术等亲子活动的综合园区。今年暑期,首届翠峰国际童子军马术夏令营将在这里开启。

东翼的小古城,是城市人向往的悠悠“慢谷”。私家菜园、地头烧烤、儿童垂钓……这里的阳光农场是都市人回归田园、寻找健康快乐乡村生活的好去处。60亩金色池塘,是垂钓的绝佳之地。一旁,取名“茶经”的餐厅,以“粮仓”作为饭堂,土酒烧配土菜,还有新鲜的四时之蔬。

更有意思的是,小古城里,池塘上的桥,叫“发呆桥”。发呆桥上的亭,叫“发呆亭”。亭子边还泊着一艘画舫,名曰“发呆号”。在这里,享受发呆、享受放空是最大的乐趣。

留驻好时光,散漫之中,仿若一夕百年。

成都茶文化集聚地


成都,这座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无处不洋溢着茶的芬芳,无处不闪烁着茶的智慧光芒,无处不展现出茶的无限创造力,无处不浸润在茶的和谐之中。对于成都市民来说,没有茶就少了太多太多的生活情趣。甚至可以说,没有茶就没有生活。茶已深深地烙刻在成都人的生命中,成为成都人摆不脱,舍不掉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简直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茶,成都将会变成怎样?肯定地说,没有茶就没有成都

琴台路——成都茶文化集聚地

在成都这座城市里,有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以茶立业的城镇和街区。

青城山这座道教名山,孕育出成都的原创文化道教文化和茶文化。青城道茶、青城雪芽等历史文化名茶,倾倒四方茶客。茶农王小波起义,更是书写了茶史的一页篇章。西路边茶从这里通过茶马古道送往藏区。这里有许多的茶文化积淀和珍宝。

邛崃这座充满茶意的古城。曾经以邛茶名扬天下。宋代思想家、学者魏了翁的《邛州先茶记》记述了相关的活动和民俗。世界上第一部征收茶税的法规也出自这里,边茶通过茶马古道走向民族地区。乾隆皇帝品过邛州茶后,龙颜大悦,赐笔“天下第一圃”。

蒲江成佳,这坐落于万亩茶园的茶镇,有着无比优越的自然环境优势,在成都的生态圈里,以茶独树一帜。历经风雨的茶马古道至今还保留完整,散发出令人神往的魅力。

宽巷子、锦里、人民公园、文殊坊等街区。都以其独特茶文化氛围,川西民居的风韵,都市原生态的茶馆、川西坝子的民俗闻名,历史悠久的茶馆和那令人难以释手的“盖碗茶”吸引着无数的茶客、游人和痴迷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成为成都茶文化魅力四射的亮点。

琴台路,风流才子司马相如曾在这里抚琴吟赋,记述茶史;在如今成为成都第一文化街。这里有世界上知名的茶业集团、茶文化机构、四川众多的名茶和最具特色的茶庄、茶艺馆。茶艺更是琴台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伴随着四川民歌和民乐悠扬的曲调,三、五位身着汉服的茶艺师飘然而至,婉若仙女下凡,时光倒流,让人不知身在何处、今夕何年。更有从琴台路走出国门的茶艺师,以精美绝伦的茶艺感动了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其照片作为中国茶艺师的形象代表展示在了韩国首尔的大商场里,成为人们追崇的茶文化明星。

琴台路可谓聚人聚气聚文化……

成都——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西汉时期,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在他所著的《凡将篇》中记载的20种药物中,“诧”就是茶。西汉末年的大文豪扬雄在他的《方言》中称茶为“蓿”。据史载,早在公元前59年,寓居成都的王褒就在《僮约》(现在的说法是“家政劳务合同”)中就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最明确的饮茶记载。在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就有“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描述,这应是最早的茶文化传播和城市茶文化的记载。由于茶,成都也因此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第一家茶馆、第一个茶叶市场、第一首茶诗……连“茶”字的创用也是与成都密不可分的,这些都为古蜀文明增添无比光辉。

曾经,在历史的那个特殊片段,茶在成都人的生活中变得稀有而疏远了,成都这座城市仿佛是丢了魂,失去了生气和情趣。人们把等待早日公布那能购买二两(100g)三花(三级花茶)的号票也变成了一种盼望,盼望这小小的号票为压抑而焦躁的日子带来一缕茶香和温暖。这座城市以票购茶创下了历史记录。

随着时代的变迁,茶又回到成都人的生活中,短短的时间里,茶楼、茶坊遍布大街小巷、农家院落和居民大院。成都人尽情享受茶带来的惬意和舒适。在暖暖的春风中,成都人总会举家出行,追着春天的脚步,在农家乐、在山林中品着刚刚采下的新茶,沐风、玩牌;在炎炎的夏日,成都人呼朋唤友在舒适宜人的茶楼品茗、聊天、谈生意;在丹桂飘香的秋日,更是茶客们尽情享受一年中最丰盛茶品的日子。即便是阴冷的冬日,偶尔一天的艳阳成都人也不会放过,追随着阳光,在锦江边、在花园里晒着太阳品着茶,难怪有人说,在成都太阳光都是要卖钱的。

正是成都人对茶的喜爱和迷恋,使成都成为世界上拥有茶馆最多的城市、世界上茶客最多的城市、用茶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城市、以茶传承和传播文化最具特色的城市、茶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城市……

这一颗颗散落在天府之国的珍珠。哪一颗是最让人怦然心动、璀璨夺目的明珠?哪一颗是最具成都茶文化魅力的明珠?哪一颗是最能感动世界的明珠?哪里是最能集聚成都创意、茶文化产业、人才、投资和消费的茶文化集聚地?我们思索,我们寻找,我们培育,我们创造,让“成都茶文化集聚地”成为新的城市文化触发点;成为新的城市形象代言人和文化名片;成为社会生活的和谐之源;成为成都人引以为自豪的世界知名文化区。

烤茶,一种古朴的慢生活


据《茶经》记载,早在唐朝时期,人们便有饮用烤茶之习,古人将制好的茶饼直接放在炭火上,待卷曲的茶饼伸展开,再近火炙烤多次。云南虽是茶源地,但古时制茶的技艺并不精进,也许这样便发明了独特的用陶罐烤茶的方法。

烤茶是云南少数民族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所谓“每日必饮三杯茶”。

第壹杯·灵鸟衔香

这第一杯茶名为灵鸟衔香,意为福满人间。此时茶汤浅黄,茶味清香淳真。糊米罐罐香的茶叶讲究用哀牢的青茶,这种普洱茶消食健胃、降低胆固醇,在劳作一整天后,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盆旁手捧香茶,是一天中难得的悠闲时光。

烤茶是大理地区白、彝、汉等民族饮茶的一种方法。烤茶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还可消除生茶的寒性。

第贰杯·灵生护香

第二道茶名为灵生护香,意为苦尽甘来,情深意长。

此外,由于烤茶素有相婿之说,抖茶罐的茶师大多为年轻男孩,女孩只在一边添料帮忙。当然,“百抖茶”的确也是个力气活。

烤茶又称“百抖茶”,上好的茶叶需要在罐中不断的翻滚,茶香四溢。

第叁杯·自然之礼

第三杯茶名为自然之礼,意为大自然之馈赠。

烤茶,对粗犷的少数民族来说,仿佛一位可以托付现实人生的挚友,早出晚归,小病大痛,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每一天都少不了它。

先将特制的小土陶罐放在火塘边或火炉上,先把陶罐烤热后,再放入茶叶,然后不断抖动小陶罐,使茶叶在罐内慢慢膨胀变黄,待茶香四溢时,将沸水少许冲入陶罐内,此时“磁”的一声,陶罐内泡沫沸涌,茶香飘溢。

陈亚忠:坚守诚信做好茶


在彩云之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腾冲。在腾冲县境内,美丽的髙黎贡山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轻云薄雾染层林,高山云雾出好茶。在云南出品的茶叶中,“高黎贡山茶”闻名遐迩。“髙黎贡山茶”走出大山,形成品牌的背后,是陈亚忠这个女企业家29年对诚信做实业的坚守。

陈亚忠是一个平常的女人,她出生于大山深处的普通农家,仅有初中文化。但陈亚忠又是不平凡的,她是云南省人大代表、全国创业之星、云南省拔尖乡土人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物、腾冲县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娇小的身材、睿智的眼睛,从容而又淡定的笑容。这就是陈亚忠给人的第一印象,与想象中女强人的形象不太一样。谈到做实业的体会,陈亚忠感触最深的就是“诚信”二字。她说,自己29年的创业之路实际上就是诚信创业、诚信生产、诚信经营之路。一个食品业企业家的坚守,说到底是对良心的坚守。

这位女企业家言词不虚,品行也不虚。2011年,陈亚忠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

一个初中毕业的普通农家女孩为什么能成就一番事业?

“敢闯敢干,信守承诺。”这是陈亚忠对自己的概括,也正是这样的品格成就了她的创业梦想。1983年末,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年轻的陈亚忠来到新华乡大摆田村茶所,初次接触制茶业。1985年初,由于该茶所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经乡村干部多次讨论后决定拍卖。当时陈亚忠才18岁,一没经过商,二没制茶的经验,但她明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凭着勇气和毅力,她做出了大胆的抉择——贷款4万元,购买腾冲县新华乡大摆田村茶所。这在当时可不是小事,村里的人议论纷纷,说这个姑娘怕是疯了,贷了这么多款,以后都没有人敢娶她了。顶着贷款的风险和闲言碎语的压力,面对简陋的设备、老化的机械,她迎难而上,毫不退缩。通过努力拼搏,陈亚忠用两年时间,终于盘活了几万元的资产,茶所开始有了收益。此时的茶厂面对更新设备、扩大规模等众多需要用钱的地方,陈亚忠首先想到的是信守承诺,及时归还贷款。1987年底,陈亚忠提前归还银行贷款,这让村里人刮目相看,也赢得了银行的信任,为她的创业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9年来,陈亚忠全力打造“高黎贡山茶”品牌,成为云南茶叶企业的龙头,辐射茶园面积12万多亩,带动农户4万多户,直接受益茶农16万人。

是什么支撑着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小厂成长为一个产值上亿元的现代企业?

“诚信生产、诚信经营。”这是陈亚忠对自己和对企业的要求,也是陈亚忠和她的公司能由家庭作坊式的小厂成长为一个产值上亿元的现代企业的法宝。陈亚忠从茶叶基地建设管理、茶农技术培训、茶叶加工厂房建设、茶叶加工技术标准等方面抓起,每一件事和每一个过程都力求确保产品质量。为了提高茶叶品质,陈亚忠还多次冒险进入海拔4000多米的原始森林寻找古茶树,亲身经历过蚂蟥、毒蛇、猛兽和恶劣气候的威胁。有人问她,一个女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到原始森林去?她说,为了让消费者喝到真正无污染、原生态的好茶。凭着这种惊人的毅力,陈亚忠先后找到并承包了两万多棵有百年及千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诚信生产、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保证了高黎贡山生态茶的良好品质。2004年,“高黎贡山生态茶”系列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高黎贡山普洱茶、绿茶、红茶荣获有机食品认证。

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有这样一件事让她的员工们难以忘怀:一名广东客商在公司预订了100件普洱茶,一个月后,普洱茶在拍卖市场的带动下价格陡然上涨,100件普洱茶可以多卖100多万元。面对高额利润的诱惑,有人劝陈亚忠说,这个客户只是口头上预定,现在普洱那么贵,别傻了,赶快把茶叶卖了吧。但陈亚忠依然按照约定的价格把茶叶卖给了那位广东客商。

诚信铸就品牌,品牌壮大企业。目前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拥有优质茶加工总厂1个,分厂16个,联营茶所26个,茶文化交流中心1个。2011年收购加工茶叶4069吨,实现产值1.4亿元,实现销售9600万元。公司先后荣获“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云南省茶叶生产先进企业”等荣誉,2011年排名中国茶叶行业百强第42位;“高黎贡山茶”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陈亚忠说,她是髙黎贡山的女儿,她要像茶一样清白做人,诚信做事,直到永远。(半月谈记者杨益菊)

蒋远才:做好离合器内心有定力

从四处“打游击”的小作坊,到生产摩托车离合器的小型加工厂,再到今天跻身强手如林的重庆摩配行业的“隐形冠军”,10多年来,蒋远才和他的重庆利德工业制造公司,一直坚守在制造业领域。

走进位于重庆大渡口建桥工业园的利德公司见到蒋远才,是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去年的经济大环境不太好,但我们公司的业绩还是达到预期,增长10%以上,缴税上千万元,资产总额超过4亿元。”说起公司的近况,蒋远才面露微笑。

近几年来,受政策及市场因素影响,摩托车及其配件行业增长有所放缓,但利德公司一直保持了稳健增长。2009年销售离合器552万套左右,前年销售589万套左右,去年销售633万套,年均增长保持在5%至10%。更为难得的是,几年下来,凭借过硬的质量和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利德公司的产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成为大长江、宗申、隆鑫等全国摩托车十强企业的关键供应商。

蒋远才把公司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首先归因于“有定力,能够静下心来”。“我们公司从199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三次迁厂,一次转型,从最初生产通机启动轴,到2000年开始做摩托车离合器至今,一直没有离开过制造业。”蒋远才说。

2008年前后,眼看摩托车及配件行业利润下降,周边一大批摩配企业纷纷抛开“挣辛苦钱”的主业,转进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利德公司当时资产规模达3亿元,自身拥有老厂区数十亩土地,当地政府也表示支持企业搞地产开发,并可以在周边拿地上百亩。当时,重庆的房地产业正处于“黄金利润期”。

面对挣“快钱”的难得机遇,蒋远才并没有头脑发热,而是请来一家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为利德的长远发展“定位”。根据咨询公司分析,蒋远才认识到,作为一家中小型企业,利德资金有限,很难支撑多元化经营,如果贸然转向,很可能丧失自身原有的优势;与此同时,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一些暂时高盈利的行业如房地产等,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的成熟,终将回归理性。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业,是国家的经济之基、发展之本,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与支持,有持续发展的空间。”蒋远才说,基于这样的判断,利德更加坚定了做好老本行的信念。

尽管有坚守的信念,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摩配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已从2000年前后的50%,降到现在的2%左右,“搞摩配不挣钱”几乎成了业界的共识,不少企业只能以规模换利润。

蒋远才却另有看法:传统制造业进入微利时代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许多企业抱怨原材料涨价、国际市场形势不好,虽然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也要看到其中的机遇,那些一味依赖廉价原材料、能源的企业将被淘汰,重视内部管理和新品开发的企业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与其抱怨环境,不如主动求变适应环境”。

从2008年起,蒋远才开始推动利德转向精细化管理和技术进步求效益的发展之路。蒋远才介绍,首先是打造标准化管理体系,做到作业标准化、工序流畅化。形象地说,就是从总经理到一线工人,从早上8点上班到下午6点下班,每一个时段做什么、怎么做都要了然于心。

在蒋远才办公室两面宽大的墙壁上,贴满各种表格,有“总经理日工作安排看板”“公司月工作进度表”“公司年度工作七件大事”等,企业的进货、订单、生产、销售数据随时更新。

蒋远才说,通过学习国际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公司对一些关键性的生产环节做了大幅改进。比如优化库存,过去公司产出管理粗放,日均库存占用资金达2000万元,改为按日订单限量生产后,大大节省了零部件及成品的库存量。再如细化生产线布局,将原来所有品种和工序都在一些大生产线上作业的方式,细化为培训线、新品线、专利产品线等9条小线,厂房面积减少了60%,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质量控制也明显提升,产品不良率降低了50%。

2009年,利德公司投入500万元,用两年时间开发出一套比同类产品使用寿命延长3倍的三轮车重载离合器SL300,迅速占领高端市场,年销量达100万套,其利润水平是同类产品的近10倍。

“制造业不是不赚钱,只要扭转过去向廉价原材料、廉价劳动力和盲目扩张要利润的惯性思维,在经营管理和技术革新上精耕细作,制造业发展仍会海阔天空。”蒋远才说。

蔡昌敏:做好茶,喝好茶,也是一种清福


九月的下午,田心说下午要同茶业复兴的几位茶友同品“禅茶”,让我甚是惊喜。前一天,我们刚拆封了一件完好的2006年公司生产的“鸡足灵山祝圣禅茶”。从看到外箱的第一眼起,亲切感犹然而生,我和张筱源二人,不约而同的追忆起当年制作该产品的种种画面。我们当年的生产厂位于中苜蓿村原巫家坝机场旁边,我当时任压制车间主任一职,对该批产品全过程的生产体验颇深。

“鸡足灵山祝圣禅茶”是2006年上半年生产的,因加工工艺要求特高,包装工序繁琐,生产周期较长。印象最深的压制工序来看,生产该系列产品的员工都是经过特意考核挑选出的车间优秀技术骨干,专门组成了“禅茶”生产小组。生产期间,各位员工连进车间,更衣、洗手消毒,均有专人监督,严格操作。加之我们的董事长阮殿蓉女士,每天均会到车间对各个工序进行督导,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更是加重了员工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各自对负责的每道工序严加把关,小心翼翼。

禅茶礼盒从包装设计看,用“高大上”来形容一点不过。包装盒集艺术性,文化性,观赏性,实用性为一体,做工精细,风格古朴,典雅,美观大气。该套茶品共6600套,每套净含量1600克,其中含一个500克饼,350克砖,250克沱,400克金瓜和100克迷你小饼,每个饼、砖、沱、瓜上均有编号,还有阮殿蓉董事长的亲笔签名在内飞上。加工工艺特考究,品质要求极高,常规的饼、砖、沱型尚好控制,单400克金瓜茶来说,全手工蒸压、揉捏、捆绑,要求瓜茶的每个弧面均匀饱满,瓜茶之间高矮一致,是最考人的一个工序之一,工艺复杂,产量低,周期长,非常熟练的工人每天也做不了多少。另外,瓜茶的干燥工序也较为考究,周期同样比其他产品要长,我脑海中一直留着6600个金瓜禅茶的生产画面,布袋,绳索,同事们长茧的手,亲切的脸庞再次我的脑海。

到了包装工序,包装工人除按要求消毒外,包装全过程佩戴专用手套作业,对禅茶的生产可谓用心、用情。每套产品都要查找好统一的编码,找对每套包装物对应的内外包装,一一对应好各套包装的编码做好材质检验,再对应好产品的编码,包装好后对应编码装盒装箱。外箱上同样标注对应的内置编号,再顺序编写件号,专人负责检验完毕,开始封箱打包,方才入库。最终实现了该系列产品从原料选用、筛检工艺要求、压制成型制作,棉包装箱发货的全过程可追溯。根据编号可追溯到各个工序的加工责任人,细节处无不渗透着六大茶山公司质量决定成败的企业理念。

品鉴开始前,我们可爱的田心问我要不要更衣,我先是一愣,后仔细想来,被她从容认真的做事风格感动着。8年前我见证了禅茶的诞生,目睹了她的婴容,但未有缘尝深层次的与之接触。8年后我有缘再睹芳颜,可能是命定的机缘,可能是种福分,更何况此茶乃神圣之品,是专供的“鸡足灵山祝圣禅茶”。我觉得她充满了灵性,能品饮禅茶,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感恩,自豪,充满着无限的爱意、赞赏。据说,禅僧礼佛前必先吃茶,而学禅务于不寐,不餐食,惟许饮茶,如此修心悟性,以追求心灵净化。故我们要品茗如此圣洁之物,是应更衣、静心的。

我和田心更换好公司茶艺服后,品茗随茶业复兴对阮总的采访同时开始了。最先开泡的是500克禅饼,该饼选用易武正山过渡型乔木古树为原料,饼型圆润周正,压制稍紧,条索肥壮显毫,墨绿色的茶菁已悄然在褪,色泽正泛红润,冲水后香气飘逸着散开,金黄蜜亮的茶汤一出,顿觉好茶,细品来,幽香迷人,汤水甜滑,协调性完好,不可挑剔。20余泡后不忍舍弃,为留时间品饮余下几款,不得暂时搁置,更换器具继续下款禅品。

350克禅砖和250克禅沱均是采用攸乐山大树茶为原料的,我单开了350克的禅砖来品饮,此茶条索整壮显毫,色泽转灰尚润,水入茶后,陈香初显,汤入口中醇厚饱满,汤质糯化,生津回甘,杯香持久,滋味较上一款丰富。同样持久耐泡,再次搁置,更换器皿。

剩下的400金瓜茶和100克迷你小饼同是选用原思茅一芽一、二叶特级茶为原料做的。由于我个人对金瓜茶成型工艺之艰辛甚是了解,怜爱之心不忍去破坏其型,故开了100克迷你饼来品饮。该茶饼小巧迷人,芽叶满覆,苗峰紧秀,银毫突显,压制松紧适度,是外型最好的一款,受世俗的偏见,她冠上思茅茶的帽子,起初是我们不看好的一款,没想到她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让参与品饮的我们着时对思茅茶刮目相看了一回。沸水刚浸入茶身,在座均闻见茶香,入口毫香凸显,茶汤饱满醇厚,生津回甘持久,唇齿留香,经20余泡茶气不减,喝后筋络通畅,身体发热,微微冒汗。茶业复兴的李扬好像意犹未尽,特意向阮总要一泡干茶带走,要再次细品,我个人亦有种“尘心洗尽兴难尽”的感受。

八年的光阴转瞬即逝,禅茶的生产场景还历历在目,对禅茶的品饮是第一次,也是饮茶以来最深刻的一次,这一次的品饮虽是“更了衣、静了心”,但喝后仍是回味无穷,各种滋味,相信我与禅茶的茶缘不止于8年间,她优质的原料,清洁化的加工工序,严格的质量标准为她的品质保驾护航,决定了她未来的陈香基础,我期待着下个8年或更多年后的惊喜,禅茶意在通过茶结善缘、增法缘、续佛缘,缘分亦可能是福分。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于我而言,可以更自豪的说“做好茶,喝好茶,也是一种清福”。

古风茶俗之烤茶—云南的慢生活


烤茶是白族的传统茶俗。白族人家的堂屋,一般都设置了镶以木架的铸铁火盆,上面放有一个铁三角架,来了客人,主人便让客人到堂屋落座,并在火盆升火,放上砂罐准备烤茶待客。待砂罐煨热后,放入茶叶,迅速抖动簸荡偎烤。待茶叶烤至徽黄色,飘逸出清幽的茶香时,冲入一勺开水。这时,只听‘佣”的一声,被冲起来的茶水泡沫也升至罐口,有如绣球花状,堂以立时飘逸一股诱人的茶香。这一冲茶之声,又响又脆,因而又称烤茶为“雷响茶”。

据《茶经》记载,早在唐朝时期,人们便有饮用烤茶之习,古人将制好的茶饼直接放在炭火上,待卷曲的茶饼伸展开,再近火炙烤多次。

烤茶是云南少数民族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所谓“每日必饮三杯茶”。

第一杯·灵鸟衔香

这第一杯茶名为灵鸟衔香,意为福满人间。此时茶汤浅黄,茶味清香淳真。糊米罐罐香的茶叶讲究用哀牢的青茶,这种普洱茶消食健胃、降低胆固醇,在劳作一整天后,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盆旁手捧香茶,是一天中难得的悠闲时光。

烤茶是大理地区白、彝、汉等民族饮茶的一种方法。烤茶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还可消除生茶的寒性。

第二杯·灵生护香

第二道茶名为灵生护香,意为苦尽甘来,情深意长。

此外,由于烤茶素有相婿之说,抖茶罐的茶师大多为年轻男孩,女孩只在一边添料帮忙。当然,“百抖茶”的确也是个力气活。

烤茶又称“百抖茶”,上好的茶叶需要在罐中不断的翻滚,茶香四溢。

第三杯·自然之礼

第三杯茶名为自然之礼,意为大自然之馈赠。

烤茶,对粗犷的少数民族来说,仿佛一位可以托付现实人生的挚友,早出晚归,小病大痛,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每一天都少不了它。

烤茶的茶具也很别致。烤茶的砂罐粗糙,而茶盅却为小巧玲珑、洁白晶莹的瓷杯。按照“酒满敬客,茶满欺人”的习俗,主人斟茶要少,仅以品啜一二口为宜。当主人双手高举茶盅向客人献第一盅茶时,客人接茶后应将它转敬主人家中的最年长者和座中长辈,彼此谦让一番之后,客人方可品茗。这时,客人一边品啜,还要一边赞赏茶味的甘香,欣赏茶盅的精巧。因而,白族的烤茶习俗,堪称一门茶道艺术。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闵少安:做好茶楼行业 打造魅力成都慢生活文化》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