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y260.com - 茶叶文化】

2014年岁尾,当淮阳县组成的“在外创业淮阳人”采访组一行远赴福建漳州,翻山越岭,走进一个茶树环绕,梯田层层,沉香、降香黄檀、灰木莲、南国红豆等名贵珍稀树种围成的一个葱绿世界时,我们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12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虽然离厦门只有90多公里的路程,但开车却要近5个小时,以至于吓退了准备在此投资的客商。而今,茶园边上,鱼塘、菜地、果园,纯天然的土鸡、土鸭悠悠自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相得益彰的世外桃源。

茶园的主人——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简称“光照人”)总经理雷龙,就是我们“在外创业淮阳人”栏目要介绍的第一位主人公。

雷龙,淮阳县新站镇人,1985年淮阳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雷龙曾做过外企高管,在大学任过副教授,也拥有过一家蒸蒸日上的保健品公司。

1.转行有机茶

2003年,雷龙有条不紊的日子被“恋”上有机茶的妻子林芳打破了。林芳是福建漳州市华安县人,雷龙和她相识相恋在厦门。林芳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曾在南平县医院做心脑血管医生。说起“有机”梦,她记忆犹新。

林芳说,结缘有机茶,最开始是给自己治病。林芳属过敏体质,自小对虾蟹、罐头、化学物品等过敏,在医院当医生的那几年,她的身体越来越弱,血色素最低时只有5克,无奈之下,她只好离开了医院。

随后,林芳走上了保健品销售之路。2002年,去马来西亚拓展业务时,林芳拜访了当地一位华侨老中医。老中医告诉她:“多喝有机茶、远离化学物质、回归食物最质朴的本源,你的过敏病症很快就会痊愈。”老中医还嘱咐林芳回国后为他代买有机铁观音,“贵一点儿没关系,关键是要有机的”。

回国后,林芳跑遍了福建各大茶叶市场、各茶叶专卖店及茶叶种植区,竟然找不到有机铁观音。这让她非常堵心。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为什么没人种植有机茶?林芳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她查阅了大量书籍,发现有机茶对人体健康确有帮助。

既然没人种,那就为自己也为别人来填补有机茶的空白吧。

林芳选来选去,最后决定在自己的老家——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岱山,开茶场。

这一年,夫妻二人带着原本计划买别墅的500万元,在海拔500米至800米的这座原始的天然次生林中承包了2350亩山地,种植有机茶。

2.艰难的有机之路

说起有机产品,不苟言笑的雷龙结结实实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有机产品中含有更多有利人体健康和免疫力的物质。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可以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各种营养素,例如:有机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各种微量元素。雷龙说,有机茶对种植环境、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等环节的要求都要远远高于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茶。

12年前,半路“出家”的雷龙夫妇,一口气买来有机茶种植的书籍猛啃,并请来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现场指导。

种植有机茶谈何容易?它在生产中要求周围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要种好茶先得种树,要种茶得先肥土。

于是,他们从山上引来优质天然山泉水,从内蒙大草原拉来无污染牛羊粪,并从贵州请来数十位富有山地耕作经验的农民,不靠机械纯手工开垦荒山,降低水土流失,并种植了1700多亩红豆、沉香、降香黄檀等名贵树木,建立了完美的生态环境。

为保证有机,他们不打农药,广种黄檀,利用自然香气驱除虫害、用太阳能灭虫灯和粘虫板等物理方法灭虫。

3年时间里,只改造生态,雷龙夫妇没种上一棵茶苗,直到2006年他们才种上茶树。

买别墅的500万元很快用光了,雷龙不顾保健品公司的“安危”,把钱像输血一样给茶园。以至于后来,受到妻子感染的雷龙索性把保健品事业放弃了,与林芳一起做起有机茶,彻底开起了“夫妻档”——雷龙在外跑销售,林芳在家抓生产。

搞有机农业十几年,雷龙经常被人嘲笑成傻瓜、不明事理的榆木疙瘩。

在最困难的时候,雷龙一度靠借高利贷维持“光照人”的周转。“50万元高利贷一个月45000元的利息。过年的时候,我找同学借了10万元,发完工资就剩2000元。”

2006年,有人上门推销一种新发明,炫耀将这种东西喷洒在茶叶上,就检测不出农药残留。雷龙怒斥:“你们这种发明最好在地球上消失!”

一家大型茶企看中了雷龙的有机茶,要以优厚的条件包销,雷龙一口回绝了。“如果一味追求利润,会有悖于有机理念。”为借1万元钱跑几百里路,困顿至此,雷龙就是宁折不屈。

2007年,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同年,夫妻俩迎来了第一批茶叶的采摘。

在请专家的过程中,福建农林大学的一位教授提醒林芳,有机茶是有国际通行标准的,国外营销靠这个。也是在这一年,雷龙的茶园和茶叶通过了中国农科院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有机认证。

2009年12月,欧盟有机认证机构的检查员首次来到雷龙的茶园和茶厂,对抽样的有机茶进行了严格检测,结果182项指标全部达标。欧盟有机认证书很快就发下来了,这是全世界食品安全的最高荣誉!

自2009年起,“光照人”已连续6年通过国际上最权威的欧盟有机认证。雷龙也有幸成为第17届世界有机大会邀请的中国有机农场的唯一特邀嘉宾。

酒香不怕巷子深,雷龙的有机茶由于质量过硬成为老外认定的抢手货,“光照人”有机茶以高于国内十几倍的价格走向国际市场,在日本、美国等国热销,许多国外茶商和有机界的专家学者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光照人”更是取得自主进出口权。

此后,“光照人”有机茶迅速传播。2011年《中国经济周刊》第50期以《世界有机大会青睐的中国茶》对“光照人”有机茶进行了报道,2012年12月10日央视二套以《从深山走出国门的有机茶》对“光照人”有机茶进行了半个小时的专题报道,2013年《中国经济周刊》第44期再次以《雷龙的有机梦》对“光照人”有机茶进行了报道。

3.黑暗中的一束亮光

雷龙说品牌取名“光照人”是一种自我激励。而“光照人”的英文则寓意为送健康、幸福和希望的使者。

在大山里种茶,雷龙渐渐明白,有机的价值不光是茶和树的问题,还上升到精神层面,对于有机,他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年,雷龙夫妻不知道疲惫为何物;他们曾被怀疑、遭拒绝、受讥讽,经济困顿,销售无门。但雷龙有一种信念:“为了心中的正义和良知,要做黑暗中的一束亮光!”

为此,雷龙还提出了有机销售的概念,遵循自然规律,靠产品的高品质和优质的服务来赢得顾客,而不是靠广告吹牛、贿赂、吃喝去赢取顾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尽我们的绵薄之力,让有机食品全球普及,最终惠及全人类。也希望通过社会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最终倒逼食品行业改革,生产出真正有益健康、百姓放心的食品。也希望让身心疲惫的人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找回心灵的平衡和宁静,让孩子从小养成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重视。”这是雷龙夫妇的共同心声。

cy260.COm小编推荐

曾维然和他的《传承茶典》


曾维然同志1959年从大理农校首届茶叶专业班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茶科所工作,基本上就与西双版纳的茶产业没有脱开过身。半个世纪以来,他亲身经历了我州的茶叶发展历程,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文稿,自己也时常撰写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传承茶典》中的文稿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确实是我州的“茶叶现代史资”。

西双版纳知名茶叶专家曾维然先生,年逾七旬仍笔耕不辍,为过几天他71岁的生日收获了硕果:昨天(17日)上午,老人家亲自来到记者的办公室,将他自己“50年的心血”——《传承茶典》一书赠予记者,谦称请予“阅示”。

这本16开本、350多页码的《传承茶典》,确实是曾老费尽心血编著而成,对此,州委、州政府和州委宣传部给予了大力支持。此书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西双版纳报社印刷厂印刷。全书虽只序列了3个章(领导、专家盛世论茶;茶叶元老真知灼见;维然传播茶事纪实),却集纳了148篇长长短短的文稿。这些文稿中还包含了几十年间的一些新闻报道,内容广泛,无所不包,反映了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50年间的茶叶发展轨迹,按照作序者张顺高老师的说法,是“属于西双版纳州自己的茶叶现代史资料”。张顺高老师在序言中还说:“读了这本书,就会知道西双版纳州、两县一市的茶叶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辉煌的,是一点一滴的历史积淀,今后如何继续往前走,在茶叶上创造更加光辉的成就,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吴远之和他的大益茶业集团


吴远之和他的大益茶业集团

吴远之,中国青基会推荐,男,汉族,1966年7月出生,云南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198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7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赴海外从事金融工作。现任大益集团董事长。

吴远之与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为教学条件薄弱的山区孩子们奉献爱心。从2005年至今已援建了38所大益希望小学,约两万名学生受益。

2007年12月,大益集团捐资成立了大益爱心基金会,并与中国和云南青基会展开深度的合作。在援建希望学校的同时,大益爱心基金会更加关注希望学校建成以后,教职工的素质提高,以及希望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定期举办希望工程·送教上门——大益教师及校长培训班,建立了云南大益希望小学快乐联盟制度。并将在大益爱心网站为每一个希望小学设一个网页,全面反映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情况,让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茶友及时了解大益希望小学的情况,关注各希望小学的动态,满足希望小学发展的需求。

为奖励资助优秀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大学生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帮助他人、关心社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兰州大学、安徽农大和云南农业大学设立“大益爱心奖学金”。

吴远之先生作为一个企业家,长期以来热爱公益事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企业、关爱社会、回馈社会”;他的宗旨就是“扶贫帮困、助学育才、奉献爱心、关爱社会”,实现他爱心无限的企业价值。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是目前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大型茶业集团,集团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旗下包括伴随中国茶产业的成长一路走来,一路壮大。面向未来,集团将进一步发挥人才、技术等战略性优势,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整合资源,通过发掘与创造茶产业整体价值实现自身新的发展,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广大消费者需求。

吴远之的相关著作

王思仪和他的闽茶电商王国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帮助许多有志青年点燃了创业梦想。王思仪就是其中一位,仅仅5年时间,他就实现年销售额近7000万元的业绩,从一个网虫变身电商团队掌舵者。

红地毯、聚光灯、奖杯……年仅19周岁的王思仪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和这些联系在一起。在2012年,第九届全球网商大会上,安溪中闽弘泰电子商务创始人王思仪,成为全球十佳网商。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王思仪和他的团队,又斩获了铁观音线上销售冠军的殊荣。

网虫变身创业郎

在中闽弘泰龙门电商基地清幽的茶室里,围炉而坐,沏一壶上好的铁观音,轻啜细品,茶香氤氲,使人置身于茶乡的灵气与柔情中。身材清瘦高挑、神态颇有明星范、一脸稚气的茶室主人——王思仪,向记者侃侃而谈自己的“触电”故事。

王思仪与电子商务相遇,纯属偶然。

2005年,15岁的王思仪在西坪中学就读,但课本对他毫无吸引力,吸引他的是网络游戏。

“‘课堂瞌睡虫、下课大活龙’,沉迷于游戏,不爱读书。”王思仪的班主任王昭烈老师说。

王思仪读到初二便辍学在家。“败家子,天天只会玩游戏。”父亲王大伟的话刺痛了王思仪的自尊心。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未来电子商务商机无限,一定属于80后、90后。”2009年,阿里巴巴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马云演讲视频里的一句话,点醒了王思仪。

“我不想当败家子。”王思仪决定走茶叶电商创业之路。2009年2月,他在淘宝开了茶叶网店。

创业之初的艰难可想而知。盯着电脑屏幕,双手飞快地敲打键盘,王思仪瞥了眼右下角的时钟:凌晨3点,与以前疯狂打游戏时一样。

他把打游戏的狂热转移到了创业上,电脑一开就昼夜不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王思仪迎来了第一份订单。

“8000元可以买多少茶叶?”一个天津客户在旺旺上询问。王思仪兴奋极了:“亲,您好,我给您寄些样品先尝尝,好的话再买,不好喝包退,咱就当交个朋友。”第一单生意犹如寒冬中的暖阳,坚定了他的创业信心。付出多少才算百分之一百?王思仪开店5年,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作息与常人颠倒。页面设计、网店装修、客服、经营人气,无一不是从头学起,即使店铺不断升级,“随时在工作”的状态也依然在延续。

为了打响自己的品牌,2009年,王思仪先后成立公司和合作社。当年5月,中闽弘泰在淘宝商城打出“安溪茶农挑着铁观音进淘宝商城”的口号,产品销量火爆。

形成品牌影响力

“我们网商团队的核心人员,是几个80后、90后的堂姐弟们。姐姐王思茵意志坚强,弟弟王思仪网络技术高超,堂弟王思东常出调侃的主意,妹妹王思婷努力当好客服总管。”中闽弘泰董事长王大游介绍说。从2009年到2013年,中闽弘泰网店销售额屡创新高,从每年250万元到每年7000万元,增长27倍。

去年,中闽弘泰以494万元订单额,位居“双十一”天猫乌龙茶类销售榜单第二。这张显赫的成绩单是如何炼成的?王思仪表示,得益于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

2009年6月,王思仪在淘宝网率先提出“35天无条件退换货,包邮”的承诺,使网店转化率迅速提升到70%。“当时敢如此做的商户寥寥无几。”他说。

王思仪认为,在电商时代,网商就像是舞者,既要表演,又要与观众互动,才能赢得掌声。为了赢得顾客的100%好评,每笔差评王思仪都一一核实。有一次,一个大姐在货到后立即给了差评。王思仪打电话询问,发现是家庭闹矛盾,带着情绪评。在王思仪的耐心沟通下,对方取消了差评。

一个客户反映:“茶很香,但茶末较多。”于是,他将250多公斤7克真空包装茶叶全部拆开,筛清茶末,重新包装。

物流是中闽弘泰优质服务的另一体现。2014年“双十一”当天,在淘宝接到的5.8万件订单,36小时内全部发完。

“要让购物成为一次愉快的体验。”王思仪说,公司成立一个团队,结合客户体验,研发产品包装。比如,新推出的一款青花瓷包装的产品,一上市就卖出近100万件。

互联网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但天上也从来不会掉下馅饼,王思仪深谙个中滋味。

他在工作中是个完美主义者,偶尔也会觉得很累很抓狂。然而,当他看到销售额连年攀升,所有的坚持都有了意义。

2011年,杭州网货展览会上,在中闽弘泰展示区,马云告诉同行的杭州市委书记:“这家店茶叶卖得很棒!”中闽弘泰不仅受到了马云的关注,也引起中国社科院、农业部的关注,先后获得农村网商特别奖和全球百家网商、全球十佳网商称号。

“我们将紧跟电子商务发展脚步,力争三年内营业额超2亿元。”2013年,在央视七套安溪铁观音财富大会上,王思仪说。这个有热情、有思想的年轻掌舵者,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电商海洋中破浪前行。

记者手记>>>

为电商创业者扶一把

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传统产业的突破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向。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中闽弘泰抓住电商这一机遇,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突破,还助推了安溪茶产业的跨越,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样板。

中闽弘泰是如何走向成功的?“电商平台和政府的支持在中闽弘泰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泉州师院创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火全博士表示,“中闽弘泰的成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

在安溪,记者走访茶企和产茶乡镇,看到茶农熟练运用B2C、微博等平台进行网上售茶,电商经济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对此,安溪县县长高向荣对记者说,在茶叶电商出现苗头之时,安溪县委县政府就及时介入引导,适时地对成功案例聚焦、分析和推广,中闽弘泰正是该县及时发现和培育的一个成功典型,成为安溪铁观音与电商融合发展的一面旗帜。

2012年以来,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下,阿里巴巴、京东、腾讯、当当等国内十多家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先后进入安溪,举办了50多场对接会,与当地数百家茶企现场对接,并在网上开设安溪茶会馆,以整体品牌拓展网销市场。同时,成立全国首个茶行业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出台配套扶持政策,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在泉州市出台首个规范电商经营行为的《安溪县电子商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从近年安溪茶业走势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茶文化的建设,茶营销模式的培育,每一步都走得果断、踏实。培养典型,再不失时机地大力推广,2013年安溪电商茶叶类目中占比排名全国第一,这告诉我们,在商业上制胜,没有巧合。在一个地区产业的推动上亦是如此。

90后炒茶师(陆洲东)和他的“炒茶王老爸”


老爸故意把锅子温度开得很高,儿子一上手就烫出个泡炒茶,没个十年功夫学不来90后炒茶师和他的“炒茶王老昨天上午,见到陆一骅时,他正头也不抬在扒拉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马上就要出去了。”白色宝马车的后备箱打开着,家里人帮忙把一盒盒包装好的龙井新茶,整整齐齐放进去。

“一个老客户打来电话,急着要我送新茶过去。”陆洲东说,现在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他肯定脱不开身,所以,送货的任务就交给了儿子。

陆洲东,龙井村的炒茶王。陆一骅,陆洲东的儿子,90后,子承父业,要坚守手工炒茶这项事业。

炒茶,没个十年功夫学不来

90后炒茶师和他的“炒茶王老爸”

90后炒茶师:童年就在茶香中度过

现在正是春茶上市的时候,走进龙井村,到处能闻到扑鼻的茶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炒茶。不过,炒茶的人都以年长者居多,今年才24岁的陆一骅显得很特别。

陆一骅一米八二,高高大大,一副黑框眼镜,一件黑T打底,外面一件薄开衫。

先在锅底撒一点儿油,油一开始噼啪作响时,陆一骅抖抖簸箕,把已经摊放了一段时间的龙井鲜叶撒入锅中。“这叫炒青。”陆一骅手掌平摊,压着锅底,把茶叶顺手势带上来,再慢慢抖落。几下之后,新鲜的茶叶慢慢收拢了起来,白色青烟从茶叶中蒸腾而出,茶香四溢。

“这一步不用我教了,他自己可以炒得很好了。”陆洲东走过来,稍微看了下,就走开忙着招呼喝茶的客人去了。

陆一骅话不多。和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不一样,他2011年从部队退伍后,并没有随大流去市区谋一份工作,而是回到村里,帮着老爸炒茶。

“从小就在锅边长大。”陆一骅的童年就在茶香中度过。

即使是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但陆一骅还是觉得炒茶看似简单,真炒起来,其实门道很多。“手法、温度,都很有讲究。”陆一骅说,这些都得自己摸索。还好,他有一个“炒茶王”老爸,可以悉数传授炒茶真经。“即使我有个什么偏差,我爸也能帮忙炒好。”

想过自己的水平有一天赶超老爸吗?“慢慢学吧。”陆一骅不紧不慢地回答。

老爸“炒茶王”:心疼但也开心

老爸陆洲东,是个很有个性的“炒茶王”。对于不懂茶的人,出再高的价他都不愿出手,而对于懂茶投缘的人,他可以把上好的茶叶拱手相送,分文不收。

“我就喜欢钻研茶。”陆洲东在读了十多年的书,“真要把茶炒好了,你就得研究茶的物理特性。”

“现在都说,茶叶炒得好不如卖得好,可我不这么觉得。”陆洲东说,茶炒得好,自然拥趸众多,不愁无人问津。炒茶过程虽然乏味,但却是

他最大的乐趣,陆洲东还自己研发龙井制成的乌龙茶、红茶。

龙井村里多数村民家境殷实,大多数村里人都希望子女在市区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不用再从事炒茶这样的苦差事。陆洲东不差钱,为什么要儿子回来和自己学炒茶?

“这是一门手艺。”陆洲东一板一眼地告诉我,“有一门手艺,就可以养活自己。”陆洲东说,“一开始,我们也是希望他好好念书,在外面找份好工作,可他宁愿回家炒茶。”

陆一骅的妈妈说,读中学时,他爸那时候发狠了,故意把锅子温度开得很高,结果,陆一骅手上烫出泡来,可没烫退他学茶的想法。

“哪个爹妈不疼小孩的。”陆洲东说,他就是要试试儿子吃不吃得起这份苦,炒茶师傅手上烫起水泡,那是家常便饭,而且经常炒茶的人,屁股上还会有两只“眼睛”,那是和板凳磨的!

而且,炒茶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雨前特级龙井是一种炒法,一、二、三、四、五等茶,又各有各的炒法。”要精通,陆洲东说,起码得学个十年。

虽然一开始并不十分赞成儿子学炒茶,但后来,他慢慢变了想法,“这么好的手艺,无人继承,太可惜了,尤其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沉下心来学手艺。”儿子愿意学炒茶,做爸爸的,虽心疼但也开心。

这门技术需要时间打磨

希望看到年轻人身影

“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多数有固定工作,很少有人为了炒茶放弃工作。”西湖风景名胜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局的姜新兵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和传承西湖龙井茶传统炒制技艺,早在两年前,杭州就制定实施了“西湖龙井茶炒茶工等级评定标准”。这一标准通过职业培训加资格考试的方式,将炒茶师认定为炒茶技工、中级炒茶技师和高级炒茶技师。不过,高级炒茶技师基本没有年轻人的身影。

“我们也经常举办炒茶培训班,但是,来参加培训班的年轻人并不多。”而且,说实在的,要学好炒茶这门技艺,时间很重要。“现场来培训一次,可以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很少。”姜新兵说,每年的茶季也就一季,可以学习的时间也很短,要真正擅长炒茶,需要时间打磨。

“政府部门也一直致力于保护龙井手工炒制技术。我们鼓励师傅带徒弟,带一个徒弟,师傅可以奖励1千元钱,建立手工炒茶中心,就是为了保护这门技艺。”

“最近,我们还在尝试制作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教学视频。”姜新兵说,希望对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的保存有所帮助。

雅安茶厂侯光照:听到藏茶时代的脚步声


雅安茶厂侯光照:听到藏茶时代的脚步声

藏茶产业是很具特色的产业,可挖掘的文化内涵、健康元素非常多。从文化内涵讲,它融合了产区和销区两种文化。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群优秀企业人士的努力,同样,一个有鲜活生命力的产业必然吸引大批眼光独到的企业界精英加盟,现任雅安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侯光照,就是其中之一。

从过政、经过商的川大高才生;从希望集团的普通业务员做起,靠着敢拼敢闯的精神、超人的商业嗅觉升入希望集团的高层;获得“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侯光照可谓事业有成。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藏茶产业,凭着多年经商的经验,他看到了这一产业所潜藏的巨大商机和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于是毅然离家来到雅安,与我市的企业牵手,投身于藏茶产业。

记者(以下简称“记”):以你的资历与现今所具有的财富,可以到更好的地方。可是你却选择了雅安,选择了藏茶产业,能谈谈原因吗?

侯光照(以下简称“侯”):来雅安发展并不是一时的冲动,是经过长时间考虑的结果。从希望集团出来后,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也先后考察过很多行业,直到通过平安集团董事长李朝贵邂逅了藏茶。这次邂逅让我逐渐地认识了藏茶产业。

藏茶产业是很具特色的产业,可挖掘的文化内涵、健康元素非常多。从文化内涵讲,它融合了产区和销区两种文化。所谓产区文化,就是雅安一千多年的传统制茶工艺文化,由运送茶叶而发展起来的川藏。之前,我们还没有正式参加过国内外大型的茶行业会议,所以这一次参展可以说是百年企业、千年藏茶在业界首次亮相。

这次北京参展主要有两项主题,一是由董事长李朝贵主编的《藏茶》一书举行首发仪式,我们希望把这次书的首发仪式办成一个藏茶行业走向市场、走向全国的盛典;二是雅安茶厂将借此机会,把精心打造的全系列产品展现给参会的广大商家,有传统型、流通型、时尚型、纪念型、装饰型和深加工型等六大系列产品。其中,将特别推出的是流通型、装饰型和深加工产品,这是雅安茶厂用以倡导用茶革命的载体,也是引领藏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市场的开拓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社会各界的关心下,通过公司上下同心协力,我们能够和同行一起,打开通向藏茶时代的大门。

小品类茶的大梦想——岩文和他的“云南岩茶”


作为古农茶业(品牌“彩农”)掌门人的岩文,从来就不是墨守陈规的人,创新、坚持、果断,才是他的做事风格。深谙中国茶文化的岩文,热衷致力于茶产业的创新,坚持弘扬最本真的茶文化,作为为数不多的“专家+实干”型的企业家,一路走来,屡出妙笔。茶生态产业链、顶级普洱发烧友圈、全手工全程不落地工艺、首倡无尘第一车间、云南岩茶的倡导者…在岩文的茶业版图里,坚韧与创新,是永恒的标识。2015年,这位灵动的企业家,再出奇谋,在“原料”、“工艺”、“泡法”上颠覆了当代收藏家、鉴赏家们头脑中固有的普洱茶概念,云南岩茶之彩农云岩,由此诞生。

寻遍万里茶区,留驻深山马台沿着奔流而下的澜沧江,从业二十余载的岩文踏遍云南各个名茶区,他敏锐地发现在壮阔的澜沧江边,邦东与马台宛如两颗珍珠交相辉映,其标志性的“岩茶混生共长”的环境,蔚为壮观。与邦东茶遍布于道路两侧相比,马台岩茶大都隐逸于深山密林中,难以想象,今日颇为冷清的马台,早在清代中期却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这些都为岩文所看重。出于对高品质发烧级茶品的钟爱,他深入各茶区比对研究,以众多独特优势的邦东、马台成为他心中的首选对象。茶和石的天作之合,是上苍在大自然里奏出的美妙乐音,在人间描绘出的绝美画面。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马台,只为目睹这世外仙子的真容。三奇三妙,传古拓新的“云南岩茶”

唐代茶圣陆羽著作《茶经》写道:“上者生烂石……“邦东马台一带的大叶茶(树龄多在百年以上),岩缝养茶,清香冷韵,甘滑相融,在阳光、降雨、土壤、气候、海拔、地理环境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参与下,兼得古茶的滋味和岩韵,由此形成了云南岩茶独特的“三奇”:根深叶茂的古茶树与岩石混生共存;高山海拨,奇石成堆,云海苍茫;原野花香,鲜爽灵动,滋味醇厚。正是对品质的追求,对自然的崇敬,对茶的热爱,让岩文对发展茶业有了极大的信心和动力,这也成就了彩农茶一直以来坚持的——“绿色、生态、健康”的茶品之道,传古拓新地孕育出了云南岩茶独具“岩韵花香”的灵动气韵,原料、工艺的与众不同和别具匠心的重泡法,又成就了云南岩茶更加精彩的“三妙”——岩缝里长出的古树茶为原料;全手工全程不落地的核心工艺;云南岩茶协会会长游贤用先生出神入化的“游氏重泡法”,彻底让人体验从味蕾到心灵的全心感受。历时数年,在完善茶生态产业链、传承创新手工制茶之道……岩文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彩农目前已在云南岩茶核心产区临沧,建立了云南岩茶标准示范基地,并协助成立了马台岩茶协会。“云南岩茶”在各大会展间广受好评,云南岩茶·奇饼妙饼(奇韵邦东、妙韵马台)更是被《中国茶叶市场》推荐为明星产品。

“茶”在心上,小品类茶的大机遇带着云南人特有的热情和耿直,对制茶实践传承与发扬的热爱,岩文对“岩茶”深有研究,如今谈及云南岩茶,他如数家珍。每每与友人相聚品茶,对岩文来说都是无好茶不欢。对云南岩茶的喜爱,对喝好茶的追求,让岩文一直在等待机会,一个足以震惊云南茶业的机会。精耕数载,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真正的英雄都是在日子最难过的时候出现。只有在危机中锤炼出来的,才是真本领,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时事造英雄,这是最坏的时刻,这也是最好的时刻。”岩文对此深信不疑。随着彩农茶市场的布局与推进,新型加盟连锁模式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上海、北京、广东番禺、武汉、东营、玉溪、江川等一个个“彩农茶”品牌加盟店,密集开业。2015年11月,彩农携手和君咨询、中国茶董会举办《云南岩茶(广州)高峰论坛暨彩农茶品牌战略发布会》。

原生庄园:打造中的有机茶生态庄园(四)


原生庄园整体规划图

第三期是打造普洱茶品饮场所和休闲养生度假的庄园,他永清说,茶养生、茶制作、茶文化、茶艺茶道展示是庄园经济几个要素。游客可以体验从鲜叶采摘到制作的茶叶制作工艺,并享受黄金茶浴、原生红茶浴等养生项目。庄园要打造云南大叶种茶创新研发基地,建设东部森林新城景观水库,打造“氧吧中的氧吧”。

在文化气息打造方面,有机茶园里的山形像三尊坐禅的佛,茶女神峰上有一眼凤泉,“喝了凤泉的水,生孩子十有八九是女孩”;背靠野象山有一眼龙泉,“喝了龙泉的水,生孩子十有八九是男孩”。“健康之路”便是从少女的乳沟开始走,肚脐眼处恰好有一股泉水。爬上茶女神峰就可以俯瞰大寨的坝子,计划在那里修建观景台方便游客游览。

正在建设中的一期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地形地貌就像一头金龟,手脚清晰可见。茶园山形地貌自然生成太极八卦湾,公司准备借此打造一款原生太极茶。将来东部森林新城的景观水库与原生庄园形成自然立体的水景观,有湿地、有鱼、有天鹅,充分体现原生态。建好后茶园里不会有机动车,机动车停在外面的停车场,进入茶园的都是电瓶车,游客也可以骑马观光原生态有机茶园,公司正动员茶农换用电瓶摩托车以保护生态环境。

普洱是历史上到宁洱、江城再到越南(防城港)具也在筹划中,等包装确定后公司计划明年开始运作电商项目。

刘鸿和他的普洱梦想 普洱籽油先声夺人


云南,普洱,一望无际的普洱茶林,随手捡拾起一枚地上滚落的普洱茶叶籽,圆润,饱满,掐一下籽壳,普洱的芬芳裹挟着高山流水的气息扑面而来,直入心脾。就在这一刻,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刘鸿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他决定放弃北京既有的一切,到普洱重新创业。

5年中,各种意料之中的艰辛和挫折,各种意料之外的生死考验与生离死别,能坦然面对的,无法处之泰然的,都在5年当中密集地涌来。

“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人对我们的普洱茶叶籽油很惊讶。”7月5日,刘鸿接受腾讯健康记者采访时说,语气平淡,听不出悲喜。

刘鸿和他的普洱梦想普洱籽油先声夺人

从“废料”中发现“黄金”

2009年初,刘鸿和朋友一起来到普洱市,考察这里的木本植物。

几个月后,一个被大家视若无睹因此被忽略掉的事实,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刘鸿面前:茶农们都只是采集普洱茶叶,但与其同根同源的普洱茶叶籽,除少数用于繁殖外,却多被废弃。

“当地的老百姓主要把它当成肥料了。”刘鸿告诉记者,此外,大家还用它做一些皂角类的洗发剂,洗出来的头发既黑又滑,佤族的甩头发舞,就是用这种洗发剂洗发后,把头发晾干的过程中发明的舞蹈。

“我们知道,大自然当中有个规律,果实的生长周期越长,营养程度就越高。而普洱茶树的生长周期短的有七十年,长的则有一两千年,普洱茶叶籽里面肯定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刘鸿说,“至于能不能出油,就不知道了。”

用被视为废料的茶叶籽榨油,多数人对刘鸿的这一想法不以为然,但随着对普洱茶叶籽了解的越发深入,刘鸿心中的块垒就越积越大:普洱茶叶籽到底能不能出油?油的品质究竟如何?

为了弄清真相,8月份,刘鸿把在当地购买收集的几十公斤普洱茶叶籽,寄到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油料作物研究所。

果然,研究所很快得出了令人惊喜的结论:茶叶籽能出油!出油率不是很高,但油的品质很好,富含茶多酚、角鲨烯、胡萝卜素及维生素E等数十种营养物质,其营养价值完全可以比肩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

首战告捷。

谨慎的刘鸿又经过了一年半的论证,两年的实践后,2012年,他决心从零开始,进行第二次创业,在普洱市投资建一个普洱茶叶籽油的生产加工厂。

当过兵的刘鸿知道,最难打的仗还在后面。

刘鸿和他的普洱梦想普洱籽油先声夺人

(刘鸿先生普洱籽油创始人)

困难与质疑

“最初很多当地人都不理解。”刘鸿告诉记者,大家主要质疑的有三点:“他们认为你拿这么多钱投入进来,用的却是一些废料,能做出什么?其次,你们做出来以后,产品卖给谁?谁会买?第三,你们到底有没有这么大的投资能力?”

“甚至有人认为,我们从北京跑到普洱,是否有圈地的倾向?是不是来忽悠人的?”刘鸿非常释然地微笑着说:“从2009年8月开始,我们从论证,建厂,到研发设备、安装、调试等等,这5年多的时间,确确实实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大家都不理解。”

刘鸿将“不理解”归因于“语言不通”。当地人说的云南话刘鸿和他的团队都听不懂,而他们说的普通话当地人也听不懂,这种“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朋友的孤单和寂寞”的氛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饮食习惯的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普洱地区的食物主要以酸、辣为主,让刘鸿他们的味蕾备受挑战。

普洱的气候条件大家也一时很难适应。“我们北方人就喜欢四季分明,冬天就应该冷,夏天就应该热,而普洱这里四季温差不大。”刘鸿说。

在厂房建设过程中的遭遇,更让刘鸿始料未及——有两年的时间,普洱地区都是从4月份就开始下雨,几乎每天都下,一直到10月份雨才会停,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都无法施工,严重影响了进度。

更糟糕的是,下雨后发生的泥石流,经常会把刚建好的厂房冲毁。

“这个不是我们的质量问题,而是我们对当地的土质情况不了解,这里的土在不下雨的时候硬得像石头一样,雨一来就变成泥汤了。”刘鸿解释说,比如说我们刚刚建好的护坡,两场雨就塌下来了。“这样的话,我们又得重新去返工,重新根据土质进行设计。”

刘鸿和他的普洱梦想普洱籽油先声夺人

和死神擦肩而过

所有不期而至的困难都没有让刘鸿退缩,直到2011年。

“一天,在施工现场,我突然得了急性脑梗塞。人们把我送到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就讲,如果再晚来几分钟,恐怕谁都救不了你了。”刘鸿说。

“这几年,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普洱茶叶籽油这个项目中了,忘了自己,也忘了家人。”刘鸿声音有些哽咽,“忽略了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包括父亲去世的时候,我都没能守在老人家身边。”

从生与死的边界重返人间的刘鸿,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孜孜以求的一切:我做这些事情到底值不值?我付出了许多,失去了许多?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能有收获吗?又能收获多少呢?

刘鸿无法为自己的问题找到答案,退意渐渐萌生。

“关键时刻,父亲生前的话如醍醐灌顶,让我一下子警醒了!”刘鸿回忆说,“父亲在我决定做这件事的那一刻起,就提醒过我,说只要是你看准了想做,对农民,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就必须坚持到底。”

父亲的遗言平实而温暖,却有着巨大的能量,每当刘鸿想要退缩的时候,父亲的话就如同灯塔般升起,为他指明前进的路。

普洱茶叶籽油问世并量产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科学院武汉油料作物研究所传来令刘鸿非常振奋的消息。

原来,2009年8月,刘鸿把普洱茶叶籽快递到了武汉油料作物研究所后,研究人员发现,从茶叶籽中压榨出来的油是一种非常尖端的油,因此很感兴趣,主动提出要对当时的压榨设备重新进行研发,进一步提高油的品质。

“就是针对我们这个产品,研制最先进的纯物理压榨设备,不破坏原材料里的有机天然成分,把这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全部都保留下来。”刘鸿兴奋地说:“这样我们就拥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刘鸿和他的团队缔造的“英爵油业”,一共投资了2个多亿,占地面积达63亩,这样的规模和投资额在普洱当地算是非常大了。

6月,“英爵”普洱茶叶籽油正式量产问世!当第一滴晶莹的油滴开始滴落时,掌声和欢呼声刹那间响起,如愿以偿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刘鸿的心里却波澜不惊,他想起父亲的话:决定做的事就要坚持到底。他清楚,现在,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刘鸿和他的普洱梦想普洱籽油先声夺人

美式思维

6月底,刘鸿带着他的普洱茶叶籽油飞到了美国。

此前,刘鸿把普洱茶叶籽原材料和压榨出的油拿到美国进行检测,美国人对检测结果非常惊讶:这种油的茶多酚含量很高,角鲨烯等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含量,也都非常高。

“美国对我们这个油十分重视,三番五次地跟我们谈,问我们这个油能生产出多少。”刘鸿介绍说,美国人的想法很独特,他们认为,这个油如果仅仅是食用,就太可惜了,他们要把其中高品质的东西再剥离出来,进一步对它进行深加工,提炼、萃取,然后添加到饮料、药品、保健品、护肤品中,这样,它就能产生更大的利益,实现更广泛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国内和美国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刘鸿感慨地说。

目前,美国食用油经销商和刘鸿已进行了多次接触,希望普洱茶叶籽油能进入美国市场,并主动承担了英爵油业在美国的品牌及FDA(卫生许可及检验)认证的前期工作。现在,英爵油业已取得了美国FDA认证号。

此外,英爵油业已与美国多所大学达成对普洱茶叶籽精深加工的合作意向,在保健食品、医药用品和护肤用品方面共同研发,开拓美国市场,进而向欧洲及亚洲市场发展,将普洱茶叶籽油这个中国特有的食用油品推向全世界。

“把我们中国的品牌推广到全世界,同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不断升级、打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云南普洱的民族品牌!”谈到自己的终极理想时,刘鸿充满信心地说。

原生庄园:打造中的有机茶生态庄园(二)


1984年,他永清开始停薪留职,从事茶叶从产地收毛料请加工厂代加工,然后拿到省外批发销售,澜沧景迈山的料当时很便宜,只有几块钱一斤。加工的主要是晒青毛茶,三春茶、绿茶烘青、花茶茶胚等。两年后他永清又回到单位,调到思茅农垦局茶叶公司(市级)供销科,负责做原材料采购和销售。时任思茅农垦局茶叶公司经理的谢刀云(后任民族茶厂厂长)非常认可他永清的工作,每次回来都摆酒接风。农垦茶叶公司主要面对几个农场:大渡岗(西双版纳)、江城农场、澜沧、孟连农场(现在的孟连县茶厂)。那个年代大渡岗流水线生产车间很先进,拥有从英国引进的CTC红茶生产线。

1987年,他永清又被调到当时的思茅行署劳动人事处劳动服务公司(现在的孔明像附近)任经理,安置待业青年就业培训,当时这个公司经营不善效益不好,他永清把茶叶贸易带到这个公司,效益很快体现出来。卖原料到厂开始准备欧盟认证,2008年成为普洱首家获得欧盟有机认证的茶企。生产线投资2810万元,达到欧盟清洁卫生标准,既节能又环保,改变传统加工茶叶用柴和煤的方式,加工车间建成后将充分高效利用太阳能和电加热,茶产业初加工方面非常领先,车间设参观通道,提高可观摩性,并且针对原生茶的工艺和云南大叶种茶的特性量身定做多茶类多功能自动化生产线。

原生庄园:打造中的有机茶生态庄园(一)


他从小爱茶,做茶做了30年

他敢为人先,抓上游建基地

他独具慧眼,弄生态做有机

他就是普洱原厂的创新普洱茶——“黄金茶”。

“农场子弟”他永清第一次接触茶叶是读小学的时候,他经常去洗马河周围的茶园玩耍,那里有茶厂的三大基地之一,当时的洗马河、曼克朗、大开河是普洱茶厂的三大基地。

当时景谷、勐海、普洱都有云南省茶叶公司定点出口企业,其中包括普洱茶厂、思茅农场茶厂(厂址在现在的思澜碑附近,兰花市场斜对面)。农场改制后,思茅农场茶厂厂长袁惠庭开始自己做茶,负责从基地到精加工的全过程,当时精制茶是茶厂主流产品。

一期生产车间的屋顶酷似蒙古包的屋顶。

他永清1979年高中毕业,回乡到思茅农场下属的副业队(九队)上班,副业队当时主要养猪、养鸡、养牛、烤酒、种茶。他永清被作为骨干重点培养,父亲所在的商业公司效益好,他永清本人又喜欢做茶叶,便想去商业公司上班,但是父亲感觉凭关系进公司不硬气。于是整个农场举行考试,农场商业公司考试只招收两个人,报名的有几百人,他永清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商业公司。

进入商业公司后的他永清负责茶叶采购的工作,他与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到处跑,主要是打开商业网络,掌握销售渠道,回来再做上游基地。他永清通过跑销售,对茶园基地,对精制、等级分类,再到西北销区,对西北人的饮茶习惯等有了深刻的了解。对西北人来说,茶是他们每天的必需品,“可以三天不吃饭,不能一天不喝茶”,西北人吃牛羊肉,喝茶有助于消化,增加维生素,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国家对茶叶购销放开是1984年,在此之前茶叶统购统销,茶叶属于管制产品、特殊产品,茶叶税收当时是25%,县与县之间有检查站,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出云南省要经过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外销证(俗称“批条”)。当时销售竞争不那么激烈,国家把茶叶定位为稳定西北西藏边疆的必需品,肩负着政治任务。

原生有机茶生态庄园

原生庄园:打造中的有机茶生态庄园(三)


生态庄园种树种果养茶树鸡酿神仙酒

原生庄园是2013年确定的云南省立项的普洱市打造的十大普洱茶庄园之一,其所在的野象山,也称倚象山、倚象坝,以前是野象群居的地方,里面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现在住的主要是哈尼族居民。野象山距离大寨1公里,距离普洱市区12公里。原生庄园是以“原生”品牌命名的庄园,原生茶专业合作社共有茶地面积1.8万亩,2876户。

整个庄园像一个躺下的少女,纵贯少女身体的是一条长约6公里的“健康之路”。整个庄园“茶中有林,林中有茶”,“健康之路”沿途种有滋阴壮阳的黄桑葚(黄萢果)、木姜子、杨梅、多依等树,还有猪屎豆(学名太阳花)等植物,猪屎豆是一种绿肥,将成熟的枝叶砍下后放在茶地里可以当肥料,剩下的枝干明年还可以再次发芽生长,以此可以解决茶园肥力不足的问题。生态茶园里还栽种了十多种如杨梅树、香樟树、水冬瓜、多依树、樱桃树等遮阴树,这些放养的乔木保证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

整个茶园的形状自然生成一个少女的形状,从头到脚都清晰可见,在少女乳峰上有个亭子,一些茶企老总每年总喜欢到茶女神峰的乳峰上采摘一些鲜叶,据说有股乳香味儿!

茶园里还有一些装茶叶用的小房子,他永清准备做成小茅草房,他打趣说,这里不仅可供茶工休息用,还能营造茶工谈恋爱场所的情调。

茶园里栽种的樱花树

茶园里还放养了不少茶树鸡,被称为“原生茶树鸡”,这些鸡吃茶园里的虫和杂草,对茶园病虫害防治、改良土壤和抑制杂草生长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由于茶树鸡比一般的鸡贵,还能为茶农创造经济效益。

在茶园“健康之路”沿途,一股酒香味把我们引到一处茶农的院子里,这户茶农正在酿酒,他永清把这叫做“原生神仙过路酒”,茶农热情地为记者一行倒了一杯“神仙酒”,这种酒度数在四十七八度,喝下去喉咙发热但却很清爽,因为是纯粮制造啊!他永清又打趣地说:“喝了神仙酒不会冲昏你的头,只会温暖你的心,喝了美上加美。”

产品工艺大胆创新与名企合作树品牌

接触茶叶30多年的他永清对中国十大名茶都有了解,由于云南大叶种茶的特点,云南茶第一感觉就是有霸气、苦涩味重,因此怎么在工艺上调整把苦涩味降到最低是他永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请来国内被称为“顶级红茶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76岁的施海根,以及杭州专业合作社从2011年以来成立了三年,2600亩茶园中1800亩通过了有机认证,转换期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下一步计划通过2600亩有机茶园带动其他茶园,在与茶园接壤的地方作为合作社管理,那里茶工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高,收鲜叶的价格同等一公斤可提高5到8元。2015年预计产值6000万元,今年已经达到3000多万。原料四吨已经运到龙润集团,产品反响非常好。

庄园整体三期规划重点打造文化气息

据他永清介绍,原生庄园整体建设分三期。

第一期是基地建设,主要是建设清洁卫生标准化、节能环保型、自动化可观摩的规范性生产车间,明年三月之前可望投产。公司引进的多功能多茶类国产自动化生产线可生产加工六大茶类,而针对云南大叶种茶定做的生产线在国内可算是首家。

第二期是与中国禅茶公司资源共享,合作打造禅茶室,中国禅茶公司总部在北京,公司董事长王自坤是河南人,原来是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由原生庄园出土地,寺庙由对方投资兴建,同时打造专属产品金罗汉、金菩提等。公司在茶文化推广方面的核心理念是以茶养禅、以禅促茶、禅茶一体。具体依托禅茶室,推广茶文化、禅文化,邀请高僧大德来禅茶寺举行相关的包括祭茶祖在内的、早春茶开采仪式等茶事活动。另外还要打造原生天然石斛园,在原始森林里搞林下种植。

我的有机速溶普洱茶人生——朱向东


很遗憾,作为观察者的我们,无法回到2001年,看着一个身患癌症晚期的人是如何靠着坚强的意志与死神博斗,直到最后他意外抓到生命的“诺亚方舟”,战胜了癌症病魔,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并且成就了一个品牌。

我们错过的,是一个与病魔的斗争故事,也是一部饱含辛酸的奋斗史——朱向东在与癌魔抗争的日子里,不断查找与抗癌相关的资料与案例,从中发现了茶中的茶多酚等有益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使得在癌症病痛中的他看到了希望,通过长期科学定量的饮用普洱茶(大叶种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他的病情逐步好转并痊愈康复,正如朱向东所总结的“癌症痊愈的因素很多,但对我来说普洱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他就确定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创新型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理想就是让有机普洱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的健康。于是,他的人生翻滚、蜕变、升腾,一个企业跌宕起伏的商业故事就此上演。

2003年,刚从病痛中恢复过来的朱向东创立云南奥欧科技有限公司,并且随着公司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生产国家专利的研发成功,公司正式更名为云南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是,公司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的“醇润”品牌,就像一颗倔强的种子,艰难而真实的破土生长。

童年的戏剧人生,一段抹不过去的经历

1961年,在思茅(现在的普洱市)的景谷县,朱向东出生了,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那个年代享受了短暂的快乐童年,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关进了牛棚,母亲也受到了牵连,家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年幼的朱向东从幼儿园里被赶了出来,由于没人照理,只得回到老家景谷益志乡跟随爷爷和舅舅生活。他在偏僻的乡村无法获得正常孩子的学校教育,好在母亲和舅舅都是教师,幼小的朱能幸运地跟着旁听,更多的是参与到人民公社的集体劳动中,放牛、积肥和耕田等农活,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这段辛苦和快乐的田间劳作过程中,使朱对农村的生活和劳动有着较深刻的感悟,在此后的中学及大学假期都会抽空回到村里体验生活,并且学会了丰富的传统农作知识(传统的农耕文化),这对他后来从事有机普洱茶的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是后话。

1972年,朱向东的父亲恢复了名誉和工作,于是朱向东随父亲搬迁到了普洱,并开始正式上学。

1978年朱高中毕业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所报的志愿都是理工类,但命运又一次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在数学考场上流鼻血不止,此后的科目也考砸了,虽然考分进入录取线,但没有被自己选择的大学录取,随后的补充录取阶段,在云南民族学院与思茅师专中选择了思茅师专。

1980年师专毕业后,由于县城中学师资奇缺,积极响应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主动报名到景谷县一中任教,并很快成为数学教学骨干。在1983年举办的全省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思茅的10个获奖名额中,朱向东的学生就占了6个,并因此获得了云南省教育厅的嘉奖。

1985年考取云南师大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并分配到思茅财经学校从事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参编和出版了全国中等财经学校计算机教材,担任过学校教务科副科长、工会主席和校办企业总经理等职务,2000年调到云南省农业厅工作。

悲喜2003改变人生方向的一年

2001年,当人们都还在沉浸在新千年的兴奋中,纷纷谋划人生新蓝图时,朱向东却迎来了他人生之中最为灰暗的时刻。朱感觉身体不适,经过确诊为甲状腺癌晚期,并发淋巴结转移。尽管身心受到病痛的巨大折磨,但坚强的他对生命依然充满着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一边积极配合医生作手术和治疗;一边积极查找相关的抗癌资料和治疗方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查看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茶叶中的茶多酚在细胞级别和动物身上的试验证明对癌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于是他决定在自己身上作实验,开始长期科学定量的喝高浓度的普洱茶(大叶种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

两个月后,他发现病痛减轻了很多,最显著的是彻底解决了便秘问题,半年后检查,发现癌细胞没有扩散,医生同意可以出院,但不能中断抗癌治疗,在随后2年的时间里,又先后2次住院进行抗癌治疗,但他长期科学定量的喝高浓度普洱茶是一天都没有停止过,2004年再去复查癌症时已经完全康复痊愈,医生说他这是一个奇迹——如果没有以前的病史,很难想象朱曾经是癌症晚期病人。现在家人也都科学定量的饮用普洱茶,近6年来没有上过医院看病,就连以前经常患得感冒都没有。

从医院出来之时,朱向东就决定改变人生走向了,随着他对普洱茶医疗功效的更多了解,他要把这挽救了他生命的普洱茶推广做大,立志于研发和生产出功能化普洱茶新产品,并且保证天然有机(避免农残的毒副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有机普洱茶带来的健康。于是根据云南省劳动人事厅相关部门的病情鉴定(癌症晚期淋巴结转移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报告,办理了提前退休(病退)手续。

2003年,朱向东成立了云南奥欧科技有限公司和墨江紫金工贸公司,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将来的功能化普洱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筹集资金;2005年,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开始进行功能化普洱茶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朱向东把工贸公司转让出去,利用科技公司潜心下来进行研发工作。他笑着对记者说:“那两个公司的使命已经完成,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接下来的日子,朱和他的研发团队抓紧进行功能化普洱茶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研发和普洱茶产区茶树种的调查分析研究工作,生产工艺研究主攻方向就是如何在常温下不使用任何化学溶剂并且还要低成本的浓缩普洱茶精华。经过反复试验探索,2009年他们在有机速溶茶产品生产工艺上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并先后申报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经有2项被国家授予国家发明专利权,另外3项处于公示期,也很快就会得到国家的发明专利授权。

醇润“有机速溶普洱茶”的代名词

何为有机速溶茶,朱向东告诉记者,这在国际上是有一套严格的评判标准的。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产品生产中绝不能使用任何化学溶剂和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在此基础上各个国家的有机食品的标准不同,尤其以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的有机食品标准最为严格,经相关国家认可的检验审核机构评审通过后,由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有机产品证书,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据了解,在,填补了速溶普洱茶没有有机产品的空白。

有机茶国内国际蕴藏商机无限

据说,醇润速溶普洱茶当年刚生产出来,就得到了云南省商务厅一领导的高度赞赏,于是当年朱向东和他的“醇润”速溶普洱茶顺利地参加了广交会,在展会上,独特的有机产品生产工艺及产品立即引起极大反响,国内外客商极力热捧“醇润”有机速溶普洱茶,广交会后有来自于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公司实地考察了益康公司的有机速溶茶生产线,以及茶原料基地,他们都为茶原料基地优异的生态环境感到震撼,经过洽谈,选择了一家香港的集团公司做海外市场的推广,目前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地,源于海外消费者对有机茶产品的喜爱,海外市场销售量每年都以200%的速度递增。

与海外市场的有机速溶茶热销相比,由于益康公司还没有在国内(包括昆明市)建立有效的销售网点等原因,国内市场认知度还很低,特别是传统有机茶产品。但朱向东坦言公司的传统茶产品品质与销售量是不相称的,而且通过国内一些展会了解到,一方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甚至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有机茶产品又不以为然。对此他也感到十分困惑。朱向东告诉记者,其实有机茶产品不一定价格很高,比如他们公司的传统有机转换滇红茶、滇绿茶和普洱茶(春茶)由于是古树茶并由有名的制茶师傅制作,其茶香和味道都很好,而价格仅仅是每100克不到10元,这比许多含有农残的茶叶价格都低,但仍然不热销,象他们一样在偏僻的乡村中茶农生产的也是没有任何农残的茶叶,但依然销售困难,难道有机茶目前在国内真的没有市场吗?这与当初想让有机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相去甚远,什么时候人们才能理智的关注自己的健康,其实,有机茶是最安全和有效的保健饮品。

朱丽俐:从茶妹子到有机茶王


几天前,美国NBC(全球广播公司)电视台播出的一部关于中国更香有机茶的专题片,在美国引起热烈反响。NBC是北京奥运会美国第一转播商。奥运前后,为让美国人更真切地了解中国、了解北京,他们的相关栏目组专门制作了系列节目,报道中国的人文风情和民族特色。结果,历经严格的筛选,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被选择为中国茶的拍摄对象。谁也想不到,这个销售额近3亿元,分店遍布京城及河北的企业总经理朱丽俐,在十几年前还是个浙江省武义县的茶妹子。

武义县是茶的故乡。作为一名茶妹子,朱丽俐自小就和芳香的清茶及勤劳的茶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童年,家乡的好茶与茶农的贫困生活,在她心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她萌生的最大梦想就是送杯清茶去北京。同时,让父老乡亲通过营销茶叶脱贫致富。1995年,朱丽俐怀着无限的希望和她丈夫来到北京创业,在马连道开设了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茶叶店。

半年过去了,买卖没有起色。一年过去了,生意还是不行。看着空荡荡的小店,朱丽俐心里难受极了,她开始琢磨店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朱丽俐发现北京人爱喝茶,却不注意包装,甭管多好的茶也只是纸一包,绳一捆了事。这样,现买现喝还可以,时间一长味道就没了,送礼也不体面。看到这一点,朱丽俐果断创新销售模式,从包装入手,既卖茶叶又卖茶叶筒,用精美的包装带动茶叶的销售。准确地判断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商机,茶叶店顿时变得门庭若市,引得周边的同行也悄悄地过来探个究竟。

初尝成功的滋味,让她一下子找到了被认可的感觉。可惜,市场不是一条平坦的金光大道。在卖茶叶筒掘得第一桶金后,朱丽俐却遭遇了灭顶之灾。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店门刚开就迎来一位要货20几万元的大客户。朱丽俐的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按照客户的要求搭配好品种,还精心地做了包装。

货拉到了客户单位,一位“领导”却十分抱歉地告知:货款全部准备好了,锁在保险箱里,钥匙被有急事离开的出纳带走了。如果信得过他们,可在下班前派人来公司直接提取现金。看着气派的公司和眼前一脸真诚的“领导”,朱丽俐不加思索地就一口答应了。谁知这竟是一个骗局。等到她按时派人前去取款时,挂着醒目招牌的大公司竟然人去楼空。第二天到工商局一查,才知道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单位。辛苦的血汗钱落入骗子之手。面对重重压力,朱丽俐擦干眼泪,一反常人之态。她没有怨恨骗子的狠毒用心,而是立誓从自我做起,给市场和顾客一份诚信。1998年,她在宣武工商局注册了自己的企业———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初期的经营并不顺利。朱丽俐给记者讲了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她最喜欢的就是家乡的清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许是对家乡的依恋,平时不管多累,只要喝上一口茶,立刻就会满身轻爽。可就在1998年春节,她不再喝茶了,因为,她怀孕了。听长辈说,喝茶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为了孩子的健康,她把茶忌了。

一天,有个批发商来到茶叶店。那个批发商非常挑剔,又是闻,又是看。朱丽俐和她的员工为那个批发商忙活了大半天,到头来一两也不买。朱丽俐心想不买没关系,买卖不成情谊在,这回不买,下次再来。可是,临出门那个批发商的一句话把她给惹怒了。那个批发商说:“武义哪有好茶?那儿的茶你们自己都不喝!”你可以不买我的货,但不能瞧不起武义的茶!“别走,我现在喝给你看。”说着,朱丽俐端起桌上的样茶,咕嘟嘟一口气喝了下去。猛然间,她想到了孩子,便委屈地放声大哭,把那个批发商给哭愣了。第二天,员工告诉她,那个批发商又来了,一下子买走了1000多斤茶。就这样,用质量创造市场,以诚信赢得顾客,凭真诚凝聚员工,靠管理促进发展。7年过去了,历经风风雨雨,更香公司在奋斗中渐渐成长起来。从开始的10平方米小店,发展到今天遍布京城的23家连锁店;从原来的两个人变成了今天的100多名员工;从当初的两三个茶叶品种增加到今天的6大茶类300多个品种;从昔日经营普通茶叶拓展到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茶。朱丽俐这个茶妹子不但当上了总经理,还被诸多同行冠以有机茶王的美名!

对眼前的成功朱丽俐并不满足,她把眼光转向了更高的目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纯天然的有机茶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朱丽俐再一次敏锐地捕捉到新的市场商机,开始率先投资开发生产有机茶,并根据国际有机茶生产、加工、包装的严格要求,对茶叶基地进行改造和提升。同时,邀请国际和中科院、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双项认证。她也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让京城的人、让更多的人喝上绿色的有机茶。

朱丽俐领导的茶叶公司,实现了企业增效与茶农的增收。为更好地带动家乡的茶农们增收致富,她和丈夫一起于2005年成立了武义县更香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到今年9月,这家合作社以“提高社员组织化程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已经帮助5000多户茶农脱贫致富,人均增收达2000多元,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送杯清茶上北京,这曾是一个茶妹子美好的梦想。10多年过去了,朱丽俐把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在2008年8月,朱丽俐的个人荣誉再次达到一个高峰,她以新农民的名义当选了奥运火炬手。就在一个又一个梦想变为现实的时候,朱丽俐又开始为家乡的茶农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雷龙和他的漳州“光照人”有机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