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文化。

香港林奇苑主人,君贤先生祖籍广东潮洲,于17岁时到香港,进入茶行当学徒。他做人诚实勤奋,得到老师傅传授一手制茶手艺。林先生于1995年创立了《林奇苑茶行》经营福建乌龙茶(铁观音)为主,并专营国产各类茶类,供销香港各大茶楼酒家。普洱茶一直为港人所喜爱,因普洱茶久存不坏、越陈越香、醇滑甘甜、汤浓耐泡、暖胃消脂。故获得港人收藏兴趣。林先生于80年代初期取得宜兴紫砂壶经销权,又打开了台湾经销市场。80年后期,台湾人热切转向对普洱茶的兴趣,林先生为了台湾普洱茶爱好者的需求,便率先为茶界收集古董饼茶及印级饼茶,作为两地交流桥梁,并将产品扩销到韩国、与东南亚地区。现年75岁的林先生开拓,已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茶人,对普洱茶之产地、质量、拼配工序等均有资深研究。他招徘覍業的經營手法廣受茶人喜愛,亦於二○○一年於溫哥華成立分店。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扩展阅读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苏芳华


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工程师、云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云南省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协会,他任秘书长。2000年,在他积极奔波参与下,云南茶叶批发市场正式建成,结束了产茶大省的省会昆明没有茶叶批发市场的历史。2001年,他提议在云南茶叶批发市场举办“中国云南首届春茶交易会”,取得圆满成功。他先后主持举办了三届“云茶杯”名优茶评比,推动了名优茶的生产。由于他的卓越贡献,2001年6月,经省科协推荐,当选为中国科协“六大”代表,光荣出席了“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全国茶界仅有的三名代表之一,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参编或主编的著作有《中国茶经》、《中国名优茶选集》、《世界茶叶100年》、《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史录》、《茶树原产地——云南》、《中国茶叶五千年》、《中国茶叶大辞典》等,是《中国名茶志》(云南卷)主编。主编《茶文化学》、《茶的故乡——云南》、《茶叶生产技术》教材、《云南茶叶发展论坛》、《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邓时海


邓时海(1941年11月15日-),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著名学者,被业内誉称为中国“普洱茶第一人”。台湾是大茶艺社创社,杨式太极武艺第六代传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紫砂壶炒作泡沫爆破,在穷途末路之际,邓时海转行卖茶。1992年,邓时海在香港向陈姓茶商买了一批号级普洱茶回台湾,开始时无人问津,更有人指他的茶乃假茶,有害健康,生意就搁着了。他去香港跟陈某交涉,并要求退货,但货主说钱早已用完且手头甚紧,让他把茶运回香港寄卖,清货后才换钱给他。假茶市场的人三教九流,邓时海怎会把货交给他人寄卖。回台湾后突然灵机一动,倒不如写一本书说茶。其时,邓时海很早就接触到了普洱茶,而且一开始就是宋聘同兴,一生惟茶是命。1995年,当普洱茶对海峡两岸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还仅仅是水中月雾中花的时候,邓时海出版了他那本后来被公认为普洱茶圣经的巨著——《普洱茶》,被研究、销售普洱茶的人视为必读之书。《普洱茶》的出版,让许多台湾茶人和有钱有闲的人转向品饮、收藏普洱茶,进而带动了韩国、泰国的。此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吹起了普洱茶流行风,并逐渐影响到长江三角洲地区。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艾田


艾田爱茶,几十年如一日地爱,堪称当今云南茶界一大神人。凭着自己悉心研究多年得出的对普洱茶茶色、茶形、茶味、茶气、茶性、茶理、茶义、茶境、茶情的准确理解,于1994年开设“百茶堂”。由他制作的“陈香”普洱茶荣获中国“中华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艾田懂茶识茶,艾老师之名,当之无愧,他的普洱“茶经”曾令台湾“普洱茶王”邓时海教授为之惊叹,并由此结下深厚友谊;他的茶艺引来了无数中外爱茶人前来拜师学艺,门中数十弟子个个是品普洱的高手;他的百茶堂令无数鉴茶、品茶、购茶学茶者神往不已。

静、直、和、清、敬,是茶友总结艾田做人之德。在创出品牌后,甘于静守一堂,把售茶的所有利润统统买成自己喜欢的各种普洱好茶收集,或取出给来品茶的朋友分享。好茶润出了艾老师的淡泊个性,也滋养了茶人的才情才艺,艾老师不仅是个茶专家,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百茶堂中那一枚枚盖在茶堂出品的茶包上的各式押印均出自艾老师之手。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邱辉


邱辉,原名邱维藩,字辉,男,云南昆明人,1929年5月生。1947年考入云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1949年5月参加革命,中共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历任滇桂黔边纵第九支队政工队员、边纵四期干校政干班学员、武工队长、指导员、原普洱专署(今思茅市)建设科农林股长。1952年,先后任中茶普洱支公司股长、思茅行署外贸局茶叶科科长,行署茶叶领导小组副组长、行署茶办主要负责人。1995年12月离休,离休后至今继续在云南茶界发挥余热。

50年代中期,邱辉与同仁一道,组建茶区基层收购站(组),积极开展收购运销,深入茶山宣传,组织茶农垦复茶园,促进茶叶生产迅速恢复。他参与组织研制了第一台手摇、畜力和水力揉茶机,后推广应用传动、电机揉茶机,建立第一座节能土烘房和使用烘干机,促进从手工艺揉制到机械加工的转变。

撰写发表大量论文和其它相关文章:《论思茅地区茶叶生产区划》、《关于加速发展普洱茶生产若干问题的意见》、《茶叶技术培训教材》(主编)、《思茅地区树植物群落在茶树起源进化中的地位》等。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朱卫东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到双江喝茶不喝双江沙河精制茶厂的“东半山”系列朱氏普洱茶,你等于没有喝到好茶,更没有品尝到双江的味道,就像到了北京你不去长城等于没到北京一样。双江,秘境临沧里一个太阳转身的地方,一个汉子,怀着对普洱茶的一颗赤诚之心,从一个种茶人,一路走来,一蓑烟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终成境界。

1987年,朱卫东在澜沧供销社走上了种茶之路,四年的种茶路让他了解了普洱茶,爱上了普洱茶,并在心中暗暗许下此生定与普洱茶结缘,一定要在普洱茶树上结出自己的事业之果。四年的种茶中,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不仅会种茶,更让他学到了制茶的技术。到精制普洱茶历史最老的学习,让他初步掌握了制茶技术。“老朱”以驰名中外的勐库大叶种茶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普洱茶工艺,经过层层质量把关,生产出了远近闻名的东半山系列品种。2006年,朱卫东的双江沙河乡精制茶厂顺利通过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核查,并取得QS市场准入资格,为普洱茶的研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茶文化传播机构的王美津博士,在参观访问茶厂时结识了这位“嗜茶无度”饱经风霜的制茶汉子,在品尝了老朱亲手泡就的普洱茶后饶有兴味地在他的居室的墙壁上留下了“吃茶无度”的题字,并附题“双江朱卫东制茶一流”的赞誉。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曾云荣


曾云荣,男,拉祜族。1942年9月生。长期担任主产茶县勐海县茶叶办公室主任,农业推广研究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云南省茶叶协会顾问、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顾问、云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西双版纳州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

自1961年从大理农校茶叶专业班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现已47年。在茶叶事业上成绩卓著,贡献良多,享誉国内外。

1969—1972年,被派往西非马里共和国法拉果茶场从事育苗工作,先后扦插育苗500多万株,满足了80公顷茶园的定植苗木。

1974年开始,蹲点勐海基层,推广密植种植技术,到2006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4万亩。

与此同时又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试验,15年完成10万亩低产茶园改造,茶叶产量翻番,1999年勐海跃居全省第一产茶大县。

2006年全县茶叶产量达21万担,其中有曾云荣的辛勤与汗水。

1982年种植茶樟间作试验164亩,到2006年全县茶樟间作已推广7000多亩,恢复古老茶樟园20000亩。

1992年后在勐宋建立茶树良种场,先后引进国家级、省级及选育地方良种27个,面积723亩,作为茶树母本示范茶园,全县推广良种茶树20000亩。

1995年挖掘、整理、搜集、宣传民族茶文化,并带团在北京第一届国际茶文化节,昆明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展示布朗族酸茶、基诺族凉拌茶、傣族竹筒茶、哈尼族火罐茶等民族茶俗茶艺,为少数民族茶文化传承与发展作贡献。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缅甸第四特区政府邀请,带领技术人员于“世界第一毒区”的金三角地区,试种茶叶123.4亩,带动当地发展茶园万余亩,同时带动发展水稻、甘蔗、橡胶、西瓜等农作物,有效的替代了罂粟种植,达到消除毒源发展当地经济的最终目的。该项工程已获两国政府和有关专家验收,并被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定为“绿色禁毒工程”、“中国勐海禁毒模式”,受到“金三角”地区广大群众的认可和高度赞扬。

2004年组织普查西双版州的古茶树、古茶园,最终查实全州古茶树分布有13万亩,其中有82234亩为生产古茶园。

在总结经验和科技成果方面,做了“无性系良种茶园丰产技术研究”“低产茶园改造”“茶樟间作”“茶园综合技术栽培试验示范”等研究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星火三等奖。并先后撰写了:《发展茶樟间作园,振兴勐海茶业》、《缅甸掸邦东部的春天》、《澜沧江西岸古六大茶山》、《》、《茶王之星———南糯山》、《普洱茶区域及保护》等茶文章,在《云南茶叶》、《普洱茶论文专辑》、《国际茶叶周刊》、《韩国茶学报》、《缅甸星光报》等刊物上发表。

曾云荣47年的茶叶工作中,为古老茶区———勐海的茶叶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赢得了广大茶农的信任,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荣誉:

1992年评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994年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1995年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年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荣获“全国人文科学优秀专家学者”称号和“西双版纳科技带头人”,2007年4月,被第八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评为第二届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之一,获“茶马”奖。

六旬有余的曾云荣先生,现还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旺盛的精力,不懈地为普洱茶的种植、生产、加工和文化宣传等。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王树文


为人处事质朴谦和的王树文,很难让人把他与什么“创意”、“奇思妙想”等词连在一起,但却永远不能忽略王树文,不能忽略他几项非常重要的创意和奇思妙想。

这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他的内秀,爱读书,喜艺术,培养了他被人由于质朴谦虚而忽略的内秀;第二个原因更重要,发自他事茶爱茶的心性之真;

1989年初夏,发起云南11位书法家书写不同风格的“茶”字108个,寓意茶寿,深得社会欢迎,甚至到了现在,这“百八滇茶万里香”更成了茶文化的象征符号之一;

组建了“云茶苑”民族茶艺表演队,亚运会期间领队在首都表演,轰动京城茶界;随后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表演,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形式美丽和内涵丰富的云南民族茶文化;

巴达山大茶树不幸遭到雷劈,劈断十多米,王树文费尽心力从当地运回一段树干,使之免遭柴薪之用。这段古茶木,王树文请剑川木雕高手雕成神农之像。以古茶树为奉祀茶祖之用,茶心茶想,令人感念;

最早有意识地系统性收集整理云南民族饮茶习俗,并且对很多茶俗作了命名:如基诺族的凉拌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龙虎斗等,开研究的另一领域。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史军超


史军超,男,1946年生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特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专家组”成员。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三十年,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学术论文百余篇。两次获得中国图书奖。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论证人及专家组组长,是“思茅、西双版纳、临沧世界茶树原产地及普洱茶”申报世界遗产的提出人及课题组组长。

他认为,普洱茶申报“双遗产”,其内涵不仅包含了世界茶树原产地所依据的古地质、古生物、古气候,茶树对土壤、气候的物理、化学条件所需要的自然系统,以及所包含的诸要素,如民族、历史、文化、工艺、商贸等,及所体现的地球史、茶属史的自然演化过程和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而且必将极大地提升普洱茶的经济价值,同时也将保护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源于云南的大叶种茶树。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段国成


段国成,生于1955年,云县涌宝镇人。1979年至1986年在云县茶厂成品车间工作,历任车间副主任、主任,半成品组组长,精通茶叶筛制和审评。1990年至1997年任茶厂副厂长、厂长,熟悉茶厂综合管理和营销。1997年至2002年任临沧双银茶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研制出CTC绿碎茶,已申报专利。2003年任云南临沧交通运输集团云县天龙公司总经理。2004至今任云县嘉木茶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

2002年3月,他提出了在茶房乡境内创办“嘉木茶业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项目论证,并毛遂自荐担任法人代表,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功夫不负有心人,段国成宏观上的远见卓识,微观上的慎密思考,项目论证获得一致通过。2002年5月奠基开工,2003年4月投产。

茶厂建好了,选择什么样的设备的问题又摆在了段国成面前。于是,他给股东们出了这一个考题:“选什么样的设备为宜?”股东们面面相觑,最后请他拿主意。段国成提出3点建议:“一、嘉木必须选购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线一条,保证24小时加工生产14万斤鲜叶。二、必须配备有传统制茶工艺和现代制茶工艺相配套的机械3套。三、必须在临沧地区首家采用蒸气杀青和烘干工艺相结合的设备。”嘉木公司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创新经营思路,采取“利益共享和利益的二次分配”的办法,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公司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各部门合力攻坚,实行定单收购,分户管理,做得越好公司越扶持等措施,推动云县近10万亩茶园低改高或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今年又在野鸭塘茶园发展了1000余亩高优生态茶园。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云南普洱茶知名人:周红杰


周红杰出生于1962年,云南鹤庆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系茶学专业,一直从事茶学教育及科研工作。

1999年,世博会在昆明召开,他参加了世博会茶园工程建设,作为项目的主要骨干,负责茶园中茶文化项目,同时积极开展了普洱茶、有机茶、保健茶、茶叶功能食品以及饮料的研究和探索,主攻普洱茶研究。

在云南农大,他主要讲授《茶叶贸易学》和《茶叶综合利用》等专业课。著有教材《茶叶贸易学》、主编教材《茶文化学》,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绝大部分论文被大型丛书收录并获奖。。“普洱茶的特点及健身作用”等三篇论文先后被收入《当代管理艺术》,并获二等奖。论文“保健止咳茶研究”被收录入《中国实用科技大辞典》。其业绩先后被收录入《中国农林牧专家辞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中国英才》、《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风流人物志》、《中国当代医药界精英录》,并获中国国际名人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养生工程研究院等授予的“全国医药界精英奖”。他目前正在做三个课题:《化学成分及品质标准研究》(省级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普洱茶品质形成机理与保健成分变化的研究》(省教育厅课题),《普洱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农大发展基金)。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或者推荐名人,补充名人资料请评论补充。推荐名人请联系本站或者注册本站会员发帖。

周重林:我眼中的《普洱》和普洱茶


周重林:我眼中的《普洱》和普洱茶

周重林《普洱》杂志的副主编,全面主持普洱杂志的工作,今天我们来看看周重林眼中的《普洱》杂志和普洱茶

编辑付颖推荐:周重林现在虽然不在普洱茶行业了了,但是他对普洱茶行业的贡献在说话是最有分量的?

周重林:对,他的话是能够引起产业关注,他以前是省茶叶公司的总经理,后来是云南省茶业协会的会长,他对普洱茶很了解,而且有着30多年的经验。30年,足够成为一个专家了。其实,在云南很多这方面的专家,他们懂得怎么去种茶,怎么发酵,但他们对这个行业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且具备了系统的认识还要知道怎么写出来,写出来了还要知道怎么去传播,这个不容易。为什么现在普洱茶乱麻麻的?今天一个调,明天一个调,因为这完全是自己看不到,而要外地的人来发现。

新报:你怎么定义普洱茶?

周重林: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两极文化。一方面,它是贡品,是奢侈的;另一方面,它又是便宜的,老百姓的,有很强的民生性。它既是日常生活性的,又具有它的皇家气息。所以,今天还有人搞马帮进京,这种事很有市场,但也是一种典型的自卑思想,在这些人的意识中,就是非得要进京,只有进了北京才厉害。前几天我又听说有人要挑着茶叶担上北京了,这简直是没事干了,茶业成了行为艺术表演,现在的运输这么方便了,你为什么不用火车不用飞机?非得要人走马驮?当然,我也不否认普洱茶奢侈性的一面。而居这两者之中的一部分人,他们觉得喝不喝都无所谓,这是一群很理性的人,他们认为,既然普洱茶那么好,那就不会一百年默默无闻,按说普洱茶出现了上千年,有史记载的上百年,可真找有效的信息却很少,文化的根基很脆弱。你说产业兴盛过,那它的原始积累哪里去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比较理性地看待普洱茶,慢慢地去推进它,形成一种坚实的文化基础,而现在是每个人都在插手,每个人都在发言,每个人都在抢夺话语权。我写过一个文章,叫《时间,普洱茶的精神内核》,很鲜明地给普洱茶做了定位。

新报:普洱茶把很多文化人都网络了进来,你觉得这些文化人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周重林:其实,有很多人懂,但写不出来,而能写的又就是那么几个人,不信你看看,如果过几天有别的什么东西热啦,大卖啦,又是这帮人!

新报:你怎么看待这些关于普洱茶的书籍?

周重林:只能说有些书呢,丰富了普洱茶,但是并没有给普洱茶带来理论上或者更大意义上的突破。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很多东西,要么是访谈记,要么是到茶山走走,采访些老人,我把它定义为“田野考察记”。这种东西很简单,比如说我到一个地方去,我不了解普洱茶是什么东西,我可以去跑跑茶山,找几人问问,“你们觉得怎么样?”,实际上,大量的证据已经表明了,很多农民并不懂普洱茶。而且那些所谓的后继时代的传人,都是普洱茶热了,他们再转过来做普洱茶,这就跟钱钟书说的“野孩子认父亲”一样。

新报:在办杂志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或者最让你感动的事?

周重林:其实,最令我感动的是像王洪波老师,还有何真老师,他们都是很优秀编辑和策划人,而且他们是跟我父辈同龄的人,在一起工作也没有代沟。他们当时觉得自己的观念比较落后了,想找个观念新的,其实不是这样,他们的观念也很新,有这种想法就已经很先进了。普洱市政府委托他们办杂志,他们找到我来参与,我也把我以前团队的一些人带到了杂志中来。一年中,他们付出了许多。我觉得我们这个团队都很努力,同时,这也是多方促成的,是多方的资源整合,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主要是资源整合。

新报:现在有没有想过要推出什么新的栏目?

周重林:我们目前新增的栏目呢,主要是发现了普洱茶的外延价值,我们接下来会准备改版,既要兼顾读者,读者要读着好读,不至于是一些太论文的东西,也要兼顾茶商。

新报:普洱茶在外国的情况怎么样?

周重林:这个不是很了解。据邹家驹先生介绍,八十年代的时候,普洱茶在日本的销量很大,每年都是上千吨的销量,后来因为其他地方做假,市场受到了破坏。韩国还有中国普洱茶学院呢,姜育发就在韩国做普洱茶学院的院长。法国要好些,普洱茶在法国一直都有市场。有个叫甘普洱的老兵整个家族都在做普洱茶的生意。

新报:你觉得普洱茶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人们所认识,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周重林:我觉得很多人是因为好奇,还有人是因为看到了商机。其实,很多人搞不懂普洱茶是什么东西,说了半天,其实是长期空白。现在推出了那么多的刊物,很多报纸也刊登了相关的文章,也说明很多人都想搞清楚这个问题。

林经翔:深山寻普洱古茶树


图为:林经翔站在千年过度型野茶树下

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报道,一次偶然,叶可达20公斤,但因茶叶水份多,一般产出的晒青茶大约只剩5至5.5公斤,过渡型野茶无法量采,价位高,制成茶饼要推广并不容易,或许单看价码就经叫人咋舌。

所以,他表示,过渡型野茶无法普遍化,而他的做法,就是通过“体验”的方法,以小包装散茶出售,让大家都能够在能力范围负担的情况下,让茶友有机会品一品这千年珍品,也算无憾今生了。

外观判断3种古茶树

林经翔说,古茶树可分为3种,第一是深山原始野茶,也是最古老的茶树,生长在海拔2000至2500公尺之间,由于它自然生长无人管理,树身长势直上云霄,主干和旁支分明,树身粗大而且壮硕。

“另外两种则是过渡型野茶与百年乔木古树茶,两者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至2000公尺之间。过渡型野茶树是部落祖先古时种遗至今,经过进化的茶种,主干一般在下方开始分叉往上长;而百年乔木古树茶则比较像自家栽种型的(困鹿山古茶园的就是一个例子),当初考虑到方便采摘而稍加矮化处理,后因继续生长而形成上端开展的形态。”

除了“长相”,林经翔说,千年的过渡型野茶与百年乔木古树茶的茶叶也有不同,前者较为光滑油亮,所含的微量元素最高,分子结构最细,泡出来的茶汤晶莹剔透、细腻柔滑、香味醇厚毫无苦涩味,令人回味。

周重林专栏:需要还原一个普洱茶的历史——评《漫话普洱茶》


2004年前后,我写了两个关于邹家驹书评价的文章,里面的许多观念,今天看来有不对的地方。但我可以找到自己研究茶的路径。这是其中的一篇。

才编辑完《天下普洱》一书,就看到邹家驹先生的《漫话普洱茶》,心情像一个在黑夜走路的孩子,忽然看到一束有力的光,穿透过那些历史的尘埃,穿透那些合谋者的谎言,回到真实的历史中。

尽管从东晋时代,普洱茶就现身于典籍中,随后也曾诗意地从两汉、三国、唐宋元明四代文本中穿行,但其留下的痕迹何其轻盈,以至要耗费一个学者数年的精力才可以考证出来。千年之后,沉睡的普洱茶从清代醒来,遂名动天下。

一时间,举国振奋,普洱茶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仿佛所有的等待,就为了那一刻的美丽。之后,又是几百年从风中吹过,从1980年代到当下,普洱茶再度归来,这一次,与普洱茶联袂而来的除了有古老的传说,历史的神话,还有诸多漂洋的艳遇,逐年升值的刺激和久违了的云南普洱情结。

要承认,我也无意地站到了这一大合唱中。在一个制造的普洱茶神话的现场,我惊叹于那些在岁月中造就的精灵,我有理由如此地感叹,普洱茶在中国大陆遭遇了无数战乱、劫难之后,居然在香港和台湾侥幸生存下来,并散发出诡异的光芒。

在承认自己无知的前提下,我抛弃了神话和学术层面上的普洱茶,转向让普洱茶回到生活,回到日常情景。当看到邹家驹在《漫话普洱茶》中清晰有力地发出那不和谐的声音时,我觉得自己是如此庆幸。

他说,你们在撒谎。他拿出大量的证据,来反驳这场来自台湾的普洱茶神话运动,同时他也反对传统科学上对普洱茶的划分,他还反对不良商家打着保护的旗号做有损消费者的行为,他反对历史的古迹遭到破坏,他反对……

是的,他反对。在所有的声音里,他是独特的,却是最有力的。他调查、寻访、考察,从人、事、物,他深入历史,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考古的方法来支撑他的反对,他查阅典籍,他复述当事人的亲历,他亲自沿途考察,最重要的是,他具备发现眼光的同时,还有拨乱反正的勇气。学识、才情、精力三者缺一不可,所幸,邹家驹三者皆备。

有一点却是遗憾的,普洱茶的热潮是外界所带动,在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文化长期处于空白阶段。也许正是这样,才有邹先生所谓的“他们有什么茶,就鼓吹什么茶好。”那怕是假茶,他们都可以天花乱坠。

做假茶的人大约没想到,云南还有一位掌握着大量证据的人吧?这也是我对邹先生的期望,既然如此,就要担当更多,以邹先生的力量,团结更多的人,完全可以在普洱茶文化上做出更多的贡献。

还有一点要提及,我仍然自命为一位很出色的图书策划人,看到这本书的编辑风格时,还是眼睛亮了,《漫话普洱茶》动用了许多互动文本,让一些网友茶友参与其中,大大丰富了作品的阅读性。

《漫话普洱茶》的许多小故事很是感人,邹先生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为大众喊冤,也站在店家的门口,为其卖不知所谓的假茶感叹,在重走籍诞生,但是这一本,将会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一本,他的提出的问题,不仅需要传播,更需要解答。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云南普洱茶知名人:林君贤林》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2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